《驿路梨花》教学设计与说课稿
《驿路梨花》优秀说课稿
![《驿路梨花》优秀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5865050cb90d6c85ec3ac6b7.png)
《驿路梨花》说课稿各位评委专家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驿路梨花》,是彭荆风在打倒“四人帮”后重新提笔的第一篇作品。
现在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和说板书设计五个方面进行本次说课。
一、说教材在这里我将从课文特点、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1、课文特点《驿路梨花》是部编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文章通过记叙发生在哀牢山深处一所小茅屋的故事,讴歌了以梨花为代表的青年一代的优秀品质,生动地展示了雷锋精神在祖国边疆军民中生根、开花、发扬光大的动人情景,歌颂了各族人民互帮互助的良好社会风貌。
2、学情分析我的学生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习惯,对生活缺少体验,而且由于受社会上许多不良因素影响和家庭误导,加之有很多孩子是留守儿童,对感情的体会比较少。
因此,这篇课文的学习对学生的情感教育特别的重要。
鉴于以上课文和学情的分析,根据课程改革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难点。
我们先来看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要重视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与情感之间的联系。
”根据本节课的特点,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那么怎样完成以上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难点呢?结合本文特点,我选择了以下教法和学法。
我们先来看一看本节课的教法。
二、说教法《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法的设计要有利于学生主动精神的发挥,所以我采取以下教法进行本节课教学。
1、朗读教学法: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朗读的方式,在读的过程中,感知文章内涵。
2、情景问答法:在讲课过程中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融入课文的意境,情感产生共鸣。
3、互动点拨法:在这里主要是通过与学生互动交流,点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说完教法让我们来看学法三、说学法新课标提出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因此,结合本文特点,我认为应该引导学生采取以下学法:1、勾画圈点法:在读的过程中勾画出文段中优美的语句,以培养学生勤于动笔,积极读书的良好习惯。
《驿路梨花》说课稿
![《驿路梨花》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d6a1d51d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e1a7645.png)
《驿路梨花》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彭荆风的《驿路梨花》。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这七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驿路梨花》是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单元的课文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中华美德以及时代对这些美德的呼唤。
《驿路梨花》通过讲述“我”和老余在哀牢山深处的一间小茅屋借宿的故事,赞美了哈尼小姑娘和解放军的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精神,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崇敬之情,同时也呼吁人们要向他们学习,做一个有爱心、有责任感的人。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但对于文章深刻的主题和细腻的情感把握可能还存在一定的难度。
此外,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于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等美德有一定的认知,但在实际生活中的践行可能还需要进一步引导。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文中的生字词,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分析文中描写梨花的语句,体会其作用。
(3)理解小茅屋的主人是谁,把握文章的主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朗读、默读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课堂发言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哈尼小姑娘和解放军的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
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分析文中描写梨花的语句,体会其作用。
(2)理解小茅屋的主人是谁,把握文章的主题。
2.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深刻的主题和细腻的情感,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践行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等美德。
五、教学方法1. 朗读法: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提问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章的内容和主题。
4.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情感。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关于助人为乐的视频或讲述一个助人为乐的故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驿路梨花教学设计(精选6篇)
![驿路梨花教学设计(精选6篇)](https://img.taocdn.com/s3/m/819fc428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dc59160.png)
•••••••••••••••••驿路梨花教学设计驿路梨花教学设计(精选6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驿路梨花教学设计(精选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驿路梨花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的一、学习以梨花为代表的青年一代的优秀品质。
二、学习本文在立意、构思、描写等方面的特点。
教学设想一、这是一篇小说,但根据初一册的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实际,仍按记叙文教学。
因此不必象分析小说那样重点放在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等方面,而应着重放在对有关事物具体生动的描写,反映几个人物的精神面貌方面。
二、预习时要求学生事先完成课后习题一,填好表格以熟悉并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然后引导学生体会文章在立意、构思、写景、标题等方面的特点。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四、教具准备:幻灯教学内容与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理清文章线索,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
2.揭示文章主题,明确写景的作用及标题设立的巧妙。
一、检查习过程中字词的掌握情况。
(幻灯展示)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学生到黑板上注音)⑴ A 驿路() B 荆棘() C 陡峭()⑵ A 竹篾() B 简陋() C 恍惚()⑶ A 麂子() B 修葺() C 讴歌()2.解释下列词语,(本题结合课文语境进行讲解,由学生回答)陡峭:形容山势直上直下。
修葺:修理房子。
恍惚:看得不清楚,不真切。
修长:长。
折损:因过分尊敬使人承受不起。
悠闲:闲适自得。
二、导入新课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上新课第二十一课《驿路梨花》。
板书课题:二一. 驿路梨花作者:彭荆风同学们是否有这样的生活体验:我们到一座深山去玩或到荒无人烟的野外去玩,就在我们玩得十分开心而肚子开始饿起来、腿开始酸起来时,天已不知不觉地暗了下来,这个时候你们最渴望的是什么呢?(有个落脚点,哪怕是一座破旧的小茅屋供休息也好。
)要是没有怎么办?(只好露宿山林或野外了。
七年级下册语文《驿路梨花》的教学设计范文4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驿路梨花》的教学设计范文4篇](https://img.taocdn.com/s3/m/33052bee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0869344.png)
七年级下册语文《驿路梨花》的教学设计范文4篇推荐文章七年级地理教学计划最新10篇热度: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计划10篇热度:七年级地理学科教学计划10篇热度:七年级下册语文《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热度:七年级下册语文《太空一日》教学设计范文3篇热度:2019年已经过去了,新的一年里大家都更努力了,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七年级下册语文《驿路梨花》的教学设计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七年级下册语文《驿路梨花》的教学设计范文一一.教学目标理出故事情节,明确写作技巧。
体会文章标题的深刻含义。
弘扬雷锋精神,做一个助人为乐的人。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把握故事梗概,理清篇章结构。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春天一到,万物复苏,百花竞放。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当代著名作家彭荆风——《驿路梨花》。
板书课题。
简介作者彭荆风,江西萍乡人。
其创作形式丰富,涵盖小说、纪实文学、文学评论、电影文学剧本等。
短篇小说集《驿路梨花》中的同名小说,写一个纯洁少女的服务献身精神,颇受好评。
学习生字这篇课文按时间的顺序小茅屋的建造和照料过程应该是怎样的? 概括本篇课文的五件好事,学习插叙的作用。
第一件:“我们”路过住宿,修屋;第二件:瑶族老人借助照看小茅屋;第三件:梨花姑娘出嫁后,妹妹接着照料小茅屋;第四件:十几年前,解放军路过建小茅屋;第五件:梨花姑娘照料小茅屋。
插叙的作用:造成悬念,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揣摩语句,感悟主题“她说这大山坡上,前不着村后不挨寨,她要用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来帮助过路人”这句话点名了文章的主题:为别人着想。
“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这句话先写花,后写人,把花和人自然地结合在一起,虚幻的美景衬托了人物心灵的美好。
“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这句话双关花和人,赞颂的是世代相传的雷锋精神。
四.拓展教育办好事,办实事,从身边小事做起,把爱心传递,世界会更美好!七年级下册语文《驿路梨花》的教学设计范文二教学目标:1.学会速读,掌握速读技巧。
《驿路梨花》教案设计【优秀6篇】-最新
![《驿路梨花》教案设计【优秀6篇】-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a1bc06fa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a8.png)
《驿路梨花》教案设计【优秀6篇】主持词已成为各种演出活动和集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当今不断发展的世界,主持词的实用频率越来越高,一般我们都会做好相关准备的,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分享的6篇《《驿路梨花》教案设计》,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的好友哦。
《驿路梨花》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体会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了解鲁迅作为普通人的一面,理解作者由衷的爱戴之情。
2、学习作者善于撷取生活琐事来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学习作者用质朴平实的语言表达真情实感的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学习作者浅白质朴、清新隽永的语言和善于通过生活琐事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1、理解萧红笔下的鲁迅形象,体会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
2、学习从多角度多侧面挖掘人物内涵。
教学方法:讨论法问题教学法【教学过程】:一、课文导入同学们,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这样一个人,为了疗救愚弱的国民,他弃医从文;为了揭露“吃人”的社会,他上下求索。
在殖民地半殖民地社会,他是一位清醒的智者;在白色恐怖的年代,他是一位不屈的斗士。
他一生致力于唤醒麻木不仁的国民,是当之无愧的伟人。
这就是鲁迅先生。
对于鲁迅先生,同学们再熟悉不过了,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曾经学过的鲁迅的作品。
鲁迅文学中的鲁迅形象:小时候的鲁迅—— 天真、烂漫、充满童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赴日本求学时期、弃医从文的鲁迅—— 觉悟、思想、爱国情怀《藤野先生》回国组织同盟会时期的鲁迅—— 觉醒追求、执着坚定《孔乙己》老师启发导入:从学过的这些文本中,同学们似乎很容易不由自主地选择“伟大”这个词来形容鲁迅,他的地位如同圣人一般高大,好像他的一言一行都充满了严肃的意味,让人只可远观,难以接近。
在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回忆鲁迅先生》里,作者萧红就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平凡的鲁迅先生。
作者简介萧红二、初步感知——感悟鲁迅的普通与平凡同学们课前也做了预习工作,下面同学们快速通读文本,感悟萧红塑造的鲁迅形象。
驿路梨花教案5篇
![驿路梨花教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33c6c909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14d8441.png)
驿路梨花教案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老师,写教案是我们必须专心学习的事情,在下笔写一份教案时,我们都要有着较强的思维规律能力,以下是我精心为您推举的驿路梨花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驿路梨花教案篇1(一)教学建议1.结合小说的文体特征解读文本,以情节结构、人物形象、叙述手法和主题思想为重点。
2.课前要让学生反复阅读文本,整体感知文本的主要内容,根据时间挨次理清主要人物和主要时间。
3.老师要留意思维方法的指导和点拨,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问题。
(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理清篇章结构。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理解小说的叙述手法及表达效果。
多角度分析小说的主题。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人物形象分析;2.难点:小说深厚的思想内蕴分析。
教学方法问题讨论法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理清篇章结构。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及内容一、引入新课今日我们要学习的《驿路梨花》,是一篇小说,是彭荆风。
(板书标题、)二、问题探讨(一):结构分析阅读小说,首先要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
本文以“我们”的行止和见闻为主线。
根据你的理解,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要点全文以“我”和老余的见闻为主线展开情节,可分五部分:第一部分(1—8自然段),从开头到“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我”和老余在梨树林中发现小屋;第二部分(9—12自然段),从“老余打着电筒走过去”到“可能是一位守山护林的老人”,小屋帮助“我们”解除了饥饿疲惫;第三部分(13-27自然段),从“正说着”到“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唱歌”,“我们”和老猎人之间的误会;瑶族老人述说小屋主人名叫梨花;第四部分(28—36自然段),从“第二天早上”到“常来照管这小茅屋”,写“我们”遇到梨花妹妹,梨花妹妹讲出小屋的来历;第五部分(37自然段),从“我望着这群”到篇末,点名主题,收束全篇。
三、问题探讨(二):人物分析课文中写了哪些人?他们出场的挨次是怎样的?他们为路边小茅屋做了些什么?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文章在刻画这些人物是采纳了怎样的手法?要点①课文中写的人物及其出场挨次是:“我”和老余、瑶族老人、一群哈尼小姑娘、(解放军)、(梨花)。
驿路梨花优秀教案(通用7篇)
![驿路梨花优秀教案(通用7篇)](https://img.taocdn.com/s3/m/ba764e7a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f9.png)
驿路梨花优秀教案驿路梨花优秀教案(通用7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驿路梨花优秀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驿路梨花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习略读,快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梨花”的象征意思和作用。
2.理清文章思路,体会构思巧妙,设置悬念、误会使故事情节一波三折的写法。
3.体会文章描写的朴实民风,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能对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
4.培养学生修身正己的公德意识。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点拨法。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查找作者彭荆风的资料,雷锋精神的资料,南宋诗人陆游《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
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首先欣赏一首诗,说一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南宋陆游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
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
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
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
这首诗最后一句“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
”是说,可以预料到来年寒食节,祭扫宋先帝陵墓的使者,将通过梨花盛开的驿道而到达洛阳。
表达了陆游听到收复西京的消息,异常高兴的心情。
作家彭荆风借用这首诗的诗句“驿路梨花处处开”写了篇散文《驿路梨花》,今天我们学习这篇文章,探究彭荆风要通过“驿路梨花处处开”表达怎样的情感?二、出示学习目标三、汇报自学,展示自我1、关于梨花的诗句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苏东坡)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白居易)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苏东坡)红袖织凌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
(李商隐)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杜牧)2、雷锋精神雷锋(1940-1962),中国家喻户晓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他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却助人无数。
驿路梨花说课稿
![驿路梨花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4b2e966b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9f.png)
驿路梨花说课稿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 了解并掌握《驿路梨花》这部文学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形象;2.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欣赏能力;3.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学作品中蕴含的思想和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 分析和解读《驿路梨花》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2. 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文学作品中蕴含的思想和情感。
三、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理解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和情感变化;2.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学作品中表达的思想和主题。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材料《驿路梨花》;2. 彩色笔、复印机等教具。
五、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 教师简单介绍《驿路梨花》这部文学作品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好奇心;2. 学生自愿发言,谈谈对这部作品的初步了解和印象。
Step 2:分析故事情节(15分钟)1. 教师指导学生分析《驿路梨花》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回忆和描述故事中的重要情节和事件;2.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讨论并梳理出故事的主要情节。
Step 3:解读人物形象(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包括驿路梨花、陈沐秋等;2.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理解并描述人物形象的外貌特征、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
Step 4:探究主题和思想(30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通过细读文中的对话、描写和反思,发现作品中蕴含的思想和主题;2.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思考和讨论,试图总结出主题,并找出与自身生活和社会现实相关的观点。
Step 5:表达与分享(15分钟)1.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他们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思想主题的分析;2. 教师对每个小组的展示给予肯定和评价,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和互动。
六、课堂总结(5分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了解了《驿路梨花》这部文学作品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还深入思考了作品中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希望同学们通过阅读这样的文学作品,能够培养自己的阅读能力和文学欣赏能力,并从中汲取养分,陶冶情操。
《驿路梨花》教案设计优秀7篇
![《驿路梨花》教案设计优秀7篇](https://img.taocdn.com/s3/m/7dfae141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5d.png)
《驿路梨花》教案设计优秀7篇【课时安排】1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小说设置悬念和误会的巧妙构思。
2.体会小说设题的精妙。
3.弘扬传承雷锋精神。
一、直接入题,明确目标二、精读课文,初识小屋及屋主人1.请同学们齐读8--11段,从文中提炼信息,说说这是一间怎样的房屋。
2.从小屋陈设可以看出屋主人的什么特点?三、略读课文,体味悬念和误会的妙处4.到底谁是小茅屋的主人?四、细读课文,品味“梨花”之美5.跳读课文,勾画出和“梨花”相关的内容,分析理解“梨花”在文中的不同含义及作用。
6.你怎样理解文章的标题《驿路梨花》?五、总结延读,一花引得百花开六、板书设计驿路梨花处处开爱暖人间雷锋精神代代传知识与技能学习本文传神的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过程与方法学习快速浏览课文,借助小标题,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航天人所具有的科学精神,激发民族自豪感。
重点学习快速浏览课文,借助小标题,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难点学习本文内容的科学性与语言的通俗化相结合的特点。
方法:速读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
多媒体课件。
1课时导入:大漠长空,天高地阔,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秋色斑斓。
待发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静默在发射塔架。
全世界的目光,都跨洋过海穿山越岭,投注在中国西北部这片大漠深处,聚焦在广袤旷野中这巍峨耸立的塔架上。
接着,我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杨利伟来为我们讲述我国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情况。
杨利伟,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特级航天员。
他是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在中共某某大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
杨利伟在原空军部队安全飞行1,350小时之久。
202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象征着中国太空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
2023年9月15日,太空探索者协会第27届年会在北京闭幕,杨利伟被授予“列昂诺夫奖”。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简称“神五”,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的第五艘飞船,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射的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
《驿路梨花》说课稿——获奖说课稿
![《驿路梨花》说课稿——获奖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7f56107e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cb.png)
《驿路梨花》说课稿一、教学背景本课时针对初中三年级,学生年龄在14-15岁,学习基础较扎实,阅读能力较强。
教学地点为教室,教学时间为90分钟,本节课主要教授《驿路梨花》一文的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掌握文章中生词和短语的意思2.理解文章主旨和情节,分析文章结构3.培养学生具有细腻的感性思维和开阔的想象能力4.提升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文章的情节和主旨,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和写作水平;难点:分析文章结构和提升学生想象能力。
四、教学内容及步骤•步骤一:导入首先,教师出示一张梨花飘落的图片,呈现出冬日田野的美景,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思考。
接着教师会提问:“你们看过甚么美好的事物或场景?”给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并请同学分享。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培养学生的感性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步骤二:阅读文章教师向学生分发文章《驿路梨花》,并在全班范围内阅读一遍,让学生全面把握文章的大意和结构。
接下来,采用分组阅读的方式,指导学生重点阅读每段文章的细节,让学生有个更好的理解。
•步骤三:分析文章结构教师让学生回忆文章的开头,并问学生“这个故事是从哪里开始的?”,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和情节的发展,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语言对文章进行总结。
•步骤四:探讨文章难点老师会引导学生将文章中遇到的难点进行讨论,比如“一线牵”,“驿路废堆”,“竹林柳杪”等词语的解释和歌词的抒情。
•步骤五:练习写作技巧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文章语言表现手法和写作方式,让学生通过模仿的方式,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比如,交替使用线性叙述和回忆性叙述的技巧。
•步骤六:总结和回顾在教学过程的最后,教师会让学生回答一些关于阅读的问题,例如“你读了什么,你学到了什么”,以便巩固所学内容。
五、教学方法1.导入式教学法2.分组阅读法3.班级讨论法4.创造性写作法5.解决问题和归纳总结法六、教学评价通过此堂课,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针对性更强。
统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驿路梨花》说课稿
![统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驿路梨花》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128a05d7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b4.png)
驿路梨花说课稿一、说教材1.《驿路梨花》是部编教材初中语文七下第四单元的第二篇教读课文,是军旅作家彭荆风1977年发表于《光明日报》的作品。
2.本单元所选四篇文章,体裁不尽相同,有叙事的,有议论的,有文言文,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中华美德以及时代对这些美德的呼唤。
3.《驿路梨花》以小茅屋为中心,讲述了以梨花姑娘为代表的一群人建造和照料小茅屋的感人事迹,以新的角度和深度讴歌了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揭示了雷锋精神经久不衰、正在人民群众中代代相传的主题。
二、说目标1.运用略读方法, 快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理清文章思路。
2.通过梳理时间点,体会文章巧妙的构思,把握设置悬念、运用插叙使故事情节一波三折的写法,理解“梨花”的象征意思和作用。
3. 体会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以及文章描写的朴实民风,对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
三、说学法1.略读方法:要求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筛选出表格中需要的信息。
2.细节推敲法:通过对时间词、描写梨花的句子的推敲琢磨,体会本文设置悬念、象征手法的运用。
3. 讨论探究法:学生主要运用自主探究的方式,在多向互动中突破学习难点。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云南哀牢山深处,在人迹罕至的茂密树林里,一片美丽的梨花掩映着一座小草房,它的主人是谁?它见证了怎样一个动人的故事?(板书课题:驿路梨花)(二)理清思路请看课文标题“驿路”,请孩子结合注释解释驿路的意思。
请略读课文,在课本上圈点勾画,并填表。
同时呈现略读知识卡片。
顺序人物事件做好事的目的时间略读是一种快速阅读文章以了解其内容大意的阅读方法。
它要求我们可以有选择地进行阅读,可跳过某些细节,以求抓住文章的大概,从而加快阅读速度。
(三)研读驿路1.请重点关注表格中的时间,引出插叙。
夕阳西下这天夜里第二天早上上个月几年前十多年前从那以后根据这些时间词,学生理出事情发展的顺序:十多年前解放军路过这里并建造了小茅屋--哈尼族姑娘梨花照料小茅屋--梨花出嫁后梨花妹妹继续照料小茅屋--瑶族老人借住--“我们”路过这里住宿,瑶族老人送大米,一起修葺了小茅屋。
《驿路梨花》说课稿
![《驿路梨花》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914134d6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a7.png)
《驿路梨花》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驿路梨花》。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驿路梨花》是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修身正己”,所选课文旨在引导学生关注自身修养和品德提升。
从语文要素来看,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继续学习略读,在阅读中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文中人物的精神品质。
《驿路梨花》是一篇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优美艺术特色的小说。
作者彭荆风以“我”和老余的见闻为主线,围绕“小茅屋的主人是谁”这一悬念,展开了一系列的叙述。
文中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风光,还展现了哈尼族小姑娘梨花等人物的美好心灵,歌颂了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在少数民族地区不断传递和发扬。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但对于小说这种文学体裁的理解和把握还不够深入。
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可能会更关注故事情节的发展,而忽略对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的挖掘。
此外,由于生活阅历和认知水平的限制,学生对于文中所表达的雷锋精神的内涵和传承可能理解不够深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文本,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和细节描写来理解主题,同时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雷锋精神的感悟。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文中的生字词,了解小说的相关知识。
(2)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和线索,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略读,培养学生快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2)通过精读,分析文中人物的形象,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文中人物的美好心灵,体会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清文章的线索和结构,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驿路梨花》说课稿范文(通用9篇)
![《驿路梨花》说课稿范文(通用9篇)](https://img.taocdn.com/s3/m/0af3ba16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34.png)
《驿路梨花》说课稿《驿路梨花》说课稿范文(通用9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驿路梨花》说课稿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驿路梨花》说课稿篇1教学目标:1.学习本篇顺叙故事波澜起伏、运用插叙表明原委和间接描写人物的写作方法。
2.体会本篇巧妙标题的深刻含意。
3.学习优秀人物向雷锋学习。
教学设想:本篇不是从解放军盖起小屋、梨花姑娘照料小屋写起顺叙出十多年的时间跨度、直接描写解放军和梨花姑娘,而是集中在一个夜晚和早晨,按“我们”宿在小屋的得解除饥饿疲劳和见闻顺序,组织材料,结构篇章,间接描写解放军和梨花姑娘,叙中融情,叙后抒情,抒情结尾;其中两段具有插叙作用的人物语言,表明小屋的建造者和照料者,并在叙写所见所闻当中,先设置出一个悬念,穿插两个误会,步步深化悬念,最后彻底解开悬念;从而体现出了作者构思谋篇的匠心,构成了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和回环递进的结构形式,有力地表达了赞美青年一代学习雷锋、心灵纯美的主题。
引导学生体会这种艺术形式的表现力量,达到教学目的。
本篇以“驿路梨花”为题,一语双关,譬喻恰切,形象鲜明,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
引导学生在分析作品基础上体会标题含意,培养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把握故事梗概,理清篇章结构,分析梨花树林中发现小屋。
教学过程:1.由新单元教学的开始,引出《驿路梨花》(板书课题)。
2.要求学生阅读预习提示,初步了解本篇;参看注释阅读课文,理解词、句意、全文大意。
3.引导学生读准字音。
驿:篾:陋:撵:麂:葺:4.指定学生朗读课文。
要求读音准确,缓急得当。
5.引导学生把握故事梗概,理清篇章结构。
(1)本篇的核心事物是什么?直接描写并贯穿全篇的是什么人?学生回答,教师明确:本篇的核心事物是小屋,直接描写并贯穿全篇的人物是“我们”。
(2)依据“我们”的行止和见闻,本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主要写出了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可以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开头到“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主要写“我们”在梨树林中发现小屋;第二部分,从“老余打着电筒走过去”到“可能是一位守山护林的老人”,主要写小屋帮助“我们”解除了饥饿疲劳;第三部分,从“正说着”到“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主要写瑶族老人述说小屋主人名叫梨花;第四部分,从“第二天早上”到“常来照管这小茅屋”,主要写梨花之妹讲出小屋的来历;第五部分,从“我望着这群”到篇末,热情赞美,结束全篇。
驿路梨花说课稿
![驿路梨花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ed168f28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e60e444.png)
《驿路梨花》说课稿一、说教材《驿路梨花》是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二篇课文,是彭荊风的一篇短篇小说,本单元的课文,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中华美德以及时代对这些美德的呼唤。
小说以小茅屋为中心,讲述了以梨花姑娘为代表的一群人建造和照料小茅屋的感人事迹,独出心裁,以新的角度和新的深度讴歌了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揭示了雷锋精神经久不衰,正在人民群众中代代相传发扬光大的动人情景,歌颂了互帮互助的良好社会风貌。
这篇文章的写作特点是:立意新而深;构思新颖,结构巧妙,标题譬喻深刻。
二、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语文教学大纲》第二点中关于阅读教学内容的其中一点要求是“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领会语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根据《大纲》要求及教材的编写意图,课文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掌握基本的快速阅读法,把握故事梗概。
2.体会本文构思精巧、以花喻人的象征手法。
3.学习文中人物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培养助人为乐的精神。
重点: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故事情节,体会梨花的象征意义,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难点:学习文中人物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弘扬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
三、说教法《驿路梨花》是一篇立意新颖,构思精巧,标题巧妙的小说。
本节课采用问题设置法、讨论点拨法、自主、合作学习方法。
四、说学法叶老说得好:“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不让他们自己学,是无论如何学不好的,务必启动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将他们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使他们动口、动脑、动手、动情、动心,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所以本课学习采用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知识的发现者,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可以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更多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五、说学情七年级的同学,阅读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都不高,阅读兴趣不浓。
《驿路梨花》教案
![《驿路梨花》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ca7ee08700abb68a882fb9f.png)
《驿路梨花》教案《驿路梨花》教案篇1l 教材分析《驿路梨花》是统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是略读单元。
这个单元的课文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中华美德以及时代对这些美德的呼唤,《驿路梨花》以“我”和老余的见闻为主线展开叙述,围绕“小茅屋的主人是谁”这个问题展开,设置悬念,中间穿插了两次误会,步步深化悬念,分别引出解放军搭建小屋、梨花姑娘照料小屋的往事,从而彻底解开悬念。
讴歌了以梨花为代表的青年一代的优秀品质,生动地表现了雷锋精神在少数民族地区生根、开花、不断传承的动人情景,歌颂了各族人民助人为乐的高尚美德。
l 学情分析初一下学期的学生通过七上教材的学习,以及本册书前三个精读单元的学习,对记叙文的相关知识有了较全面的掌握,对学习记叙文的方法也有了一定的积累。
因此我更强调对于__的整体感知,课上引导学生有目标地进行筛选式阅读,以学生阅读、讨论、感悟为主,教师适当地“插言”“拨问”,帮助学生完成重难点的突破,教会学生略读的方法;且七年级学生的表达能力整体较弱,常出现知而不擅言的情况,因此在教学中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准确表达观点的能力,真正给学生话语权。
l 设计理念1.《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通过朗读,学生进入课文情境,直接真切地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这是实现改变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主动发现的一个有效方法。
因此该教案设计中不用分析讲解代替学生对课文的自主感悟,而是采用朗读作为学生学习探究的重要手段,根据学生情况精心设计记叙文诵读教学的层次,每读一遍提出不同要求,这样由浅入深,通过“读”把感情主旨等主要问题解决了,从而提高学生对__的整体感知能力。
2.新课程重视把语文与生活联系起来,强调创设情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去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
这篇__创作于1977年秋,是在中央重新提出了学习雷锋的大背景下创作的,而零零后的学生对于这类__的情感距离较远,阅读兴趣不浓,故本课堂安排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表演和诵读中体会梨花精神(雷锋精神),并让学生说说身边的“梨花”。
驿路梨花-教案三篇 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驿路梨花-教案三篇 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59251169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09.png)
《驿路梨花》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进一步学习略读的阅读方法,粗知文章梗概。
2.理清文章的记叙顺序,分析、理解文章构思的特点及表达效果。
3.细读课文,分析、理解“梨花”在文中的不同含义及作用,理解用“驿路梨花”做标题的妙处。
教学重点:理清文章的记叙顺序,分析、理解文章构思的特点及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分析、理解“梨花”在文中的不同含义及作用,理解用“驿路梨花”做标题的妙处。
教法学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许多有关梨花的语句或者诗句,你都积累了哪些?与大家分享一下吧!2.学生自由回答交流。
二、整体感知,复述课文1.按照课文的写作顺序概述课文。
2.按照时间顺序概述课文。
3.这篇文章所写的故事时间跨度大,长达十几年,作者为什么不按时间顺序写?三、研读课文1、两次误会你能找出这两次误会在什么地方吗?请读一读。
用简短的语言概括下两次误会。
2、三个悬念你能找出这三次悬念在什么地方吗?悬念一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悬念二到底谁是房子的主人呢?悬念三解放军为什么盖房子呢?小茅屋的真正主人是谁?瑶族老人吗?梨花吗?梨花的妹妹吗?解放军叔叔吗?茅屋的建造者、照管者都是主人。
3、五件好事你能找出五件好事是什么?我和老余给房顶加草,挖排水沟瑶族老人专门运粮食一群小姑娘照管小屋解放军叔叔砍树割草盖小屋梨花姑娘照料小屋你能从文中找出来吗?“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
”——这是自然界的梨花。
“我到处打听小茅屋的主人是哪个,好不容易才从一个赶马人那里知道个大概,原来对门山头上有个名叫梨花的哈尼小姑娘……多好的梨花啊!”——这是写人。
“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先写花,后写人,把花和人自然地结合在一起。
“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八年级语文《驿路梨花》教案
![八年级语文《驿路梨花》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5c3f965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ef.png)
八年级语文《驿路梨花》教案八年级语文《驿路梨花》教案(通用6篇)《驿路梨花》主要是要我们感悟以梨花为代表的青年一代的优秀品质,弘扬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
下面由店铺为大家精心准备八年级语文《驿路梨花》教案(通用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语文《驿路梨花》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仔细体会记叙中的抒情。
2.掌握基本的快速阅读法。
过程与方法认真体会并掌握直接写人和间接写人的技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以梨花为代表的青年一代的优秀品质,弘扬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
重点文章的记叙顺序和写人技法。
难点对小屋主人和文章中心的理解。
朗读法、品析法、合作交流法。
课文朗读音频、多媒体课件。
2课时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喜欢)春天一到,万物复苏,百花竞放。
不必说鲜艳如火的桃花,也不必说粉红似霞的杏花,单是那洁白胜雪的梨花,就能引起人们的无边遐思。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倾其笔力,大绘春花,曾留下许多不朽的篇章。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当代著名作家彭荆风的——《驿路梨花》。
作者彭荆风,江西萍乡人。
1946年开始发表作品。
著有长篇小说《鹿衔草》《断肠草》《绿月亮》等,长篇传记文学《秦基伟将军》,长篇纪实文学《滇缅铁路祭》《挥戈落日》,短篇小说集《当芦笙吹响的时候》《佧佤部落的火把》《绿色的网》《红指甲》等,中篇小说集《蛮帅部落的后代》《爱与恨的边界》《雾茫茫》等,散文集《泸沽湖水色》《九月衣裳》,文学评论集《彭荆风谈文学》,电影文学剧本《边寨烽火》(合作)、《芦笙恋歌》(合作)、《绿色的网》等。
本文发表于1977年,是一篇短篇小说,写的是发生在哀牢山中的一个助人为乐的故事。
1.快速阅读课文,找出本文的线索。
本文以“梨花”为线索。
2.划出文章中描写梨花的句子。
第一处:4—6自然段(文章的开头)第二处:27自然段(文章的中间)第三处:37自然段(文章结尾)3.这几处的描写哪些是实写的,哪些是虚写的?第一处:实写;第二处:虚写;第三处:望梨花(实写),想梨花诗句(虚写)。
《驿路梨花》说课稿——获奖说课稿
![《驿路梨花》说课稿——获奖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62d8e93dbb68a98271fefa59.png)
《驿路梨花》说课稿一、说课稿:我执教的篇目是《驿路梨花》,准备在一课时内完成。
《驿路梨花》是人教版初中第二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第二册是按照记叙这种表达方式组元的,着重训练记叙能力,兼及说明、议论的起步,认识文体的一些交叉现象。
第六单元就属于记叙文、说明文混合编排的情况,它的单元教学目标有两个,一个是辨析记叙中的抒情,以及说明中的记叙,一个是快速阅读训练。
编者所设立的《驿路梨花》的前两个训练重点,即体会记叙中的抒情以及快速阅读就是针对单元教学重点的,后一个训练重点,也就是人物的直接与间接描写,则是针对本文的写作特色。
课后的八道练习题有六道是针对训练重点的,其他两道分别针对的是思路和主题。
在仔细地研读了这篇课文以后,我认为,直接和间接描写虽然是本文的写作特色之一,但是,理解起来比较简单,加上它和本文巧妙的构思相比,还不是作者最得意的地方,所以无须多费口舌;快速阅读是单元训练重点,可以贯穿在本单元的各篇课文的教学之中,不一定要毕其功于一役。
所以我确定的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这样两条:一、学习本文新颖的构思,巧妙的结构;二、体会记叙中的抒情,其中第二条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那么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呢,我的做法是:一、狠抓语言因素,语文姓“语”,语文教学主要是语言教学,这是语文的个性。
刚才已经说过了,本文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是记叙中的抒情,阅读提示里说记叙中的抒情有两种方式,或者是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抒胸臆,或者是在记叙的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的感情,《驿路梨花》属于后者,那么怎么理解和把握这个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我认为显然是一个难点,而对于老师来讲同样也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怎么办呢?我是从语言上寻找突破口的,试图通过对一些关键词语的品味,比如对第四节、第六节中一些形容词、副词进行集中的分析,使学生比较容易地解决这个问题。
在这里想说明一点,我这里所说的语言分析并不是撇开思想内容冷冰冰地去分析一些孤立的语言现象,而是因文解道、因道悟文,力求做到文道合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驿路梨花》教学设计与说课稿《驿路梨花》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字词。
2.整体感知,梳理文章内容。
【重点难点】重点:整体感知课文,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理解记叙的顺序。
难点:景物描写在写人叙事过程中的作用。
【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2分钟)(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我国西南边陲是块神奇而美丽的地方。
那里的山美水美人更美。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驿路梨花》,讲述的就是西南少数民族学习雷锋。
助人为乐的故事,读完它,你会被那里的山水、人物所感染,你一定会深深地爱上它。
(二)出示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字词。
2.整体感知,梳理文章内容。
二、先学环节(15分钟)过渡语:让我们带着目标,根据自主学习的要求,开始自学。
(一)出示自学指导自读课文:朗读2遍,疏通字词障碍;默读2遍,对文章的基本情节有所了解。
(二)自学检测反馈要求:独立完成自学检测,书写要认真、规范,然后一对一用红笔批阅并纠错。
1.填写文学常识:《驿路梨花》作者是,他是代作家,作品有《》、《》、《》等。
2.给加点字注音:驿路()露宿()竹蔑()喷()香撵()走麂子()恍惚()修葺()着()想折()损菌()子3.解词:(1)陡峭:(2)修葺:葺,(3)恍惚:(4)修长:修,(三)质疑问难在自学过程中有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请同学或老师帮你解答。
三、后学环节(15分钟)过渡语:在扫除字词障碍之后,我们整体感悟课文。
(二)依据表格内容,分别概括出这五件事:1.2.3.4.5.(三)理出文章思路:()小茅屋--投宿小茅屋--()--()小茅屋--()文中的这些情节是由什么串连起来的呢?知识链接:线索,是贯穿文章始终的脉络。
作者是通过线索将表现中心的材料联珠缀玉般地交织起来,使文章的各个层次贯通弥合,形成一个严密的整体。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四)如果按照小茅屋的建造和照看来叙述,文章中的几件事该如何安排呢?知识链接:记叙的顺序一般可分为顺叙、倒叙、插叙三种。
1.顺叙是写记叙文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一般是指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次序来叙述。
采用这种方法,能使文章的层次同事件发展的过程基本一致,容易把事件记叙得有头有尾,脉络清晰。
2.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边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倒叙能造成悬念,增强文章的吸引力,使文章引人入胜。
3.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然后再接着叙述原来的内容。
插叙的内容应能对中心内容起补充、解释或衬托作用,根据中心内容的需要可长可短,但不能超越表现中心思想的范围,否则会喧宾夺主、繁琐累赘。
使用插叙时,要安排好与中心内容的衔接,使过渡自然,内容贯通一气。
全文从整体上按照时间的先后记述了“我”和老余从夕阳西下到第二天早上一连串的经历,这是的记叙顺序。
在“我们”投宿在小屋的所见所闻当中,通过瑶族老人的讲述交代了老人在山中迷路奇遇小屋的过程以及关于小屋的主人是梨花的传说;又通过哈尼小姑娘的讲述揭示了小屋的来历和小屋主人是谁的谜底,这两段内容是的记叙顺序。
四、当堂训练1.下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A.迷茫(máng)菌子(jüan)简陋(lòu)悠闲(xiān)B.延伸(shēn)茂密(mòu)花瓣(bàn)陡峭(dǒu)C.麂子(jǐ)恍惚(hū)撵走(niǎn)驿路(yì)D.喷香(pang)悠葺(róng)四溢(yì)寨子(zài)2.下列词语无错别字的一组是()A.晶莹迁陡茂密花瓣B.茸毛竹篾蔑视歌谣C.明枪夜幕恍忽拆损D.雷峰作楫陡峭挺好3.下面不全是同义词的一组是()A.简陋-简单悠闲-安闲B.延伸-处长漫步-信步C.修葺-修缮茂密-茂盛D.照料-照看陡峭-倾斜4.“驿路梨花”中的梨花指的是()A.漫山遍野盛开的洁白的梨花。
B.具有美好心灵的哈尼族小姑娘梨花。
C.为人民服务的雷锋精神的象征。
D.语意双关,既指漫山遍野盛开的洁白的梨花,又指心灵美好的哈尼族姑娘,更是为人民服务的雷锋精神的象征。
5.课文有一句表示全篇题旨的话,这句话是()A.山,好大的山啊!B.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
C.“驿路梨花处处开。
”D.她要用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来帮助过路人。
6.选出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A.课文刻画人物,有的是直接描写,有的是间接描写。
对梨花姑娘采用的是间接描写。
B.文章开头对陡峭连绵的青山、茂密的树林进行描写,主要作用是表示事情发生的地点幽静美丽。
C.课文中“多好的梨花啊”一句的“梨花”是指梨花姑娘,这句话赞美了梨花姑娘乐于助人的雷锋精神。
D.课文对小茅屋由外到内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其作用是正面写屋,侧面写人,写出了茅屋主人的热情好客,细心周到。
五、教学反思板书设计驿路梨花彭荆风小茅屋解放军(盖)梨花姐妹(照料)我和老余(修葺)瑶族老人(送粮)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本文的写作特点。
2.概括本文的中心。
【重点难点】重点:整体感知课文,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理解记叙的顺序。
难点:景物描写在写人叙事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2分钟)(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让我们回顾上节内容,开始新课的学习1、课文中写了不少人,其中贯穿全文的是,最先砍树割草盖房子的是,虽然没有出场,但全文着力写了她的感人事迹的是,介绍梨花事迹的是、。
修葺、照料小茅屋的人,都是小茅屋的主人,他们都有的精神。
2、其中直接描写的人物有,间接描写的人物是,间接描写的方法是。
3、文中多次出现对小茅屋的环境描写,诸如“请进”,屋中的稻草、水、干柴、盐巴等,这些看来是对小屋的实写,同时也是虚写,表现茅屋主人的、和诚意。
(二)出示学习目标1.本文的写作特点。
2.概括本文的中心。
二、先学环节(15分钟)过渡语:让我们带着目标,根据自主学习的要求,开始自学。
(一)出示自学指导1.勾画出文中景物描写的语句。
2.交流讨论景物描写的作用。
1)开头连用三个动词“挨”“延伸”“消失”,描写山势,紧接着又用“陡峭、茂密”,由近及远,写出了山之高,之大,之多,山的险峻。
着意渲染我和老余找不到住处的着急心情。
这些都为后文写发现小茅屋做铺垫。
2)第四段,文章中第一次出现梨花,实写a)写出了梨花林的优美、柔和、舒适和清幽的环境特点,把读者引入充满诗情画意的优美意境;b)烘托出我和老余有了希望,得到安慰时的心情;c)为下文投诉小茅屋做铺垫;3)第27段,我梦在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第二次写梨花,虚写a)从嗅觉的角度写出了梨花林之美,b)用自然美,衬托人物美;c)为后文是自然界的梨花与人物梨花相映生辉埋下伏笔。
4)第37段,结尾处在写梨花,实写内容上:实写梨花,点题点人物,借花喻人,比喻助人为乐的美好心灵,比喻雷锋精神结构上:照应题目,深化中心。
(二)自学检测反馈要求:独立完成自学检测,书写要认真、规范,然后一对一用红笔批阅并纠错。
明确以上各题。
(三)质疑问难在自学过程中有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请同学或老师帮你解答。
三、后学环节(15分钟)过渡语:在整体感悟课文之后,我们针对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
1、知识链接:关于“悬念”悬念,即读者、观众、听众对文艺作品中人物命运的遭遇、未知的情节的发展变化所持的一种急切期待的心情。
目的是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使读者自觉不自觉地进入文章所创设的情景之中。
因此,悬念既是一种结构技巧,也是一种叙述技巧。
找出文中的3处悬念:悬念一:第4段,下文老余的话,情绪发生了变化,也产生了疑问:有了梨花就会有地方住宿,可是屋里漆黑,没灯也没人,这是什么人的屋子呢?悬念二:第三部分瑶族老人讲述自己的经历,悬念产生:究竟谁是小屋的主人呢?悬念三;29、30段,当我们争着感谢小姑娘时,遭到拒绝,产生疑问,解放军为什么要盖这个小茅屋呢?进而点明文章主旨: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叔叔教我们这样做的。
2、揣摩语言步骤:1.划出关键词。
2.找出陈述对象。
3.体会词语表情达意的作用。
(1)一张简陋的大竹床铺着厚厚的稻草。
倚在墙边的大竹筒里装满了水……又发现墙上写着几行粗大的字……(2)我和老余同时抓住老人的手,抢着说感激的话。
(3)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
3、概括中心本文哪些地方暗示了文章的中心,文章的中心是什么?标题“驿路梨花”;一语双关,既写小屋外边的自然界的梨花,更写小屋主人梨花姑娘;譬喻恰切,以洁白美丽的梨花喻写出梨花姑娘的鲜明形象、纯美心灵;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以自然界梨花的美化环境象征出梨花姑娘的帮助路人。
结尾引陆游的诗“驿路梨花处处开”:表达了对梨花姑娘的赞美之情,称颂梨花姑娘的精神也就是雷锋精神正在发扬光大。
4、分析、归纳本文写作特点。
(1)讲析本文运用的象征手法。
提问:作者为什么要多处描写洁白的梨花?山野中开满枝头的梨花象征什么?学生回答后,明确:作者着意描写梨树梨花,旨在写人。
写洁白的梨花,是为了衬托未出场的主人公、心灵美好的哈尼小姑娘梨花。
梨花作品中成了雷锋精神的象征。
(2)分析本文侧面描写的运用。
先设问,本文主人公梨花姑娘未出场,但是却使人感到姑娘美好的形象如在眼前,姑娘美好的心灵又是那样感人肺腑,为什么?本文以满山遍野的洁白梨花来衬托哈尼姑娘梨花;通过草屋及屋内陈设的细致描绘,侧面表现主人公梨花助人为乐的美好心灵(指名学生择要简析);通过瑶族大爷、梨花妹妹和其他哈尼姑娘等来烘托主人公梨花姑娘,正是这些侧面描写使未出场的主人公形象鲜明感人。
四、当堂训练阅读课文1-12段,回答1-8题。
1.文段开头写出山的什么特征?用文中的词语来回答。
2.用波浪线在文中标出故事发生的季节的语句。
文段开头写山高、写暮色、写“我们着急”,回忆我们学过的诗句,用一句诗表达似乎有“_________________”之感;突然,看到梨花,猜想前边必有人家,于是,又似有“__________________”之感。
3.文中第⑥段中能体现幽静优美景色特征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这里景物描写的作用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文中对小茅屋进行了细致的描写,描写的顺序是___________,写屋的摆设和墙上的字,就表现茅屋主人精神来说,是属于________________描写。
5.10段中的“清凉可口”是为了说明什么?12段中的“温暖”、“喷香”、“滚热”这些词语为了说明什么?6.①白木门上“请进”二字,表现了主人什么精神品质?②“发现墙上写着几行粗大的字”中的“粗大”两个字的用意是什么?7.第⑩段写的是什么内容?作者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8.整体感知文段并联系全文,①从这个文段中可以看出小茅屋主人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是怎样表现出来的?②从全文来看,文章以什么为线索?题目“驿路梨花”一语双关,既指什么?又指什么?五、教学反思板书设计直写其他人物以人衬人烘托主要人物《驿路梨花》教学设计2这是一篇反映西南少数民族学习雷锋、乐于助人的感人故事,题材不新,但文章写得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