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图像处理实习总结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教程实习报告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教程实习报告《数字图像处理》课程实习报告( 2011 - 2012学年第 1 学期)专业班级:地信09-1班姓名:梁二鹏学号:310905030114指导老师:刘春国----------------------------------------------实习成绩:教师评语:教师签名:年月日实习一:图像彩色合成实习一、实验目的在学习遥感数字图像彩色合成基础上,应用所学知识,基于遥感图像处理软件ENVI进行遥感数字图像彩色合成。
二、实验内容彩色合成:利用TM图像can_tmr.img,实现灰度图像的密度分割、多波段图像的真彩色合成、假彩色合成和标准假彩色合成。
三、实验步骤1、显示灰度图像主要步骤:1、打开ENVI4.7,单击FILE菜单,在下拉菜单中选择open image file 选项,然后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can_tmr.img文件,单击打开。
2、在可用波段列表对话框中,选中某一波段图像,选中gray scale单选按钮,单击LOAD BAND按钮,显示一幅灰度图像。
3、在可用波段列表对话框中,选择其他某一波段图像,进行显示。
4、利用可用波段列表中的display按钮,同时有多个窗口显示多个波段图像。
5、链接显示。
利用图像窗口tool菜单下的link子菜单link display实现多图像的链接显示。
如图所示:红色方框。
6、使用tool菜单下的Cursor Location/value和pixel Locator功能在确定像素的值和位置。
2、伪彩色合成的主要步骤:1、打开ENVI4.7,单击FILE菜单,在下拉菜单中选择open image file 选项,然后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can_tmr.img 文件,单击打开。
2、在可用波段列表对话框中,选中gray scale单选按钮,单击LOAD BAND 按钮3、在#1 TM BAND1:CAN_TMR.IMG对话框中,单击菜单栏上的OVERLAY 菜单,在下拉菜单中选择DENSITY SLICE…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任意一个波段名称,4、在弹出的对话框中显示系统默认的密度分割,通过定义MIN和max的值可以定义需要分割的密度范围,通过EDIT RANGE ,deleted range,clear ranges 三个按钮可以对默认的分割进行修改,待修改完毕后,单击APPLY按钮,即可显示修改后的效果。
遥感实训心得报告总结

一、前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遥感技术在我国得到了广泛应用。
为了更好地掌握遥感技术,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近期我参加了遥感实训课程。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我对遥感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现将实训心得总结如下。
二、实训内容1. 遥感基础知识学习在实训过程中,我们首先学习了遥感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应用领域等基础知识。
通过学习,我了解到遥感技术是利用电磁波探测地球表面物体性质的一种手段,具有快速、高效、大范围、全天候等特点。
2. 遥感图像处理与分析实训课程中,我们学习了遥感图像处理与分析的基本方法,包括图像增强、分类、变化检测等。
通过实践操作,我掌握了遥感图像处理软件的使用,如ENVI、ArcGIS等。
3. 遥感应用案例分析在实训过程中,我们分析了多个遥感应用案例,如土地利用变化监测、灾害评估、环境监测等。
通过这些案例,我了解了遥感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前景。
4. 实地考察与操作为了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我们进行了实地考察与操作。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使用了无人机、卫星遥感等设备,对周边地区进行了遥感数据采集。
三、实训心得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本次实训,我深刻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在学习遥感基础知识的同时,通过实际操作,使我对遥感技术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
2. 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在实训过程中,我学会了使用遥感图像处理软件,掌握了遥感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的基本方法。
这些技能将对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产生积极影响。
3. 拓宽知识面通过实训,我对遥感技术及其应用领域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这使我意识到,遥感技术在现代社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4.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在实训过程中,我与同学们共同完成了多个项目,这使我学会了与团队成员沟通、协作。
在遇到问题时,我们互相帮助、共同解决,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
5. 增强创新意识在实训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各种挑战,如数据采集、图像处理等。
遥感图像处理实习心得

遥感图像处理实习心得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遥感图像处理实习心得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遥感图像处理实习心得这次持续三周的摄影测量与遥感实习让我对这门学科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
通过这么实习,我不仅基本了解了摄影测量的整个生产过程以及遥感图像处理方面的相关手段,学会了VirtuoZo 数字摄影测量系统的基本操作,更重要的是加深了对摄影测量与遥感相关知识的理解,学会在用软件进行操作时要沉下心来处理图像。
在进行建筑物立面控制测量时,可能由于很长时间没有进行测量实习,其中的全站仪操作忘了一些操作步骤造成小组测量两次,不过还好,小组人很团结,很快就测量完成。
后面的两周进行的是内业实习,主要是对eLen、VirtuoZo、ERDAS IMAGINE的使用和程序编程。
我们首先进行的是eLen 航空摄影测量软件的使用,进行内定向、相对定向、绝对定向、空间后交前交、立体匹配和 DEM、DOM的生成。
内定向相对比较好操作,只要细心的去找到点便可。
空间后交需要手动确定控制点位置,这便增加了难度,加上像片分辨率较低等的外在因素的影响,导致定向误差总是比较大,但是由于前面操作的经验还是比较好的完成了。
后面进行立体匹配时,由于选错了一些点导致生成的DEM凸显许多尖突。
之后通过删点和适量的增加一些点,消除了尖突并顺利生成了 DEM 和DOM。
接下来进行eLen近景摄影测量软件操作时,我们通过在后面的线性变换计算发现一些点不符合,便去前面把不符的点删除掉。
经过数次尝试我们才得到了满意的结果,为后面的绘图打下了基础。
我们做了两套,一套是河海的相机拍摄的,另一组是文天的相机拍摄的。
由于拍摄的原因,文天的相机拍的相片分辨率不高为绘图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在进行一定的取舍后顺利完成了立面图的绘制。
相对前面的软件操作来说 VirtuoZo 的操作简单,自动化程度很高。
半天就完成了。
后面主要进行的是遥感专题制图实验。
对于几何校正、监督分类等我们在学遥感时就已经大致学过。
遥感影像的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遥感影像处理与分析实践一、实习目的与要求本次遥感影像实习旨在让学生掌握遥感影像的基本处理方法、分析技巧以及应用遥感影像进行地物分类和信息提取的能力。
实习要求学生熟练使用遥感影像处理软件,如ENVI、ArcGIS等,了解遥感影像的辐射特性和几何特性,掌握遥感影像的预处理、增强、分类和信息提取等基本技能。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1. 遥感影像预处理在ENVI软件中,我们对下载的原始遥感影像进行了辐射校正和几何校正。
辐射校正主要包括传感器校正、大气校正、太阳高度及地形校正,以消除遥感影像中的辐射误差。
几何校正则是为了纠正图像中的几何变形,我们选取了UTMWGS84坐标系作为遥感影像的坐标系。
2. 遥感影像裁剪为了便于分析,我们使用ENVI软件的感兴趣区域(ROI)功能,选取了实习所用的区域范围,并将遥感影像进行裁剪。
裁剪后的影像更加清晰,便于后续的分析和处理。
3. 遥感影像增强在ENVI软件中,我们对裁剪后的遥感影像进行了对比度增强和色彩平衡处理,以突出地物的细节信息和纹理特征。
增强处理后的影像更加直观,便于地物的识别和分类。
4. 遥感影像分类利用ENVI软件的监督分类模块,我们选取了训练样本,对遥感影像进行了分类。
分类过程中,我们根据实际地物特征,选择了合适的波段组合和分类算法。
分类结果较好地反映了实习区域的地物分布状况。
5. 地物信息提取与分析通过对分类结果的分析,我们提取了实习区域的地物信息,包括建筑物、林地、水体等。
进一步,我们使用ArcGIS软件对提取的地物信息进行了空间分析和统计分析,探讨了地物分布的规律和特点。
三、实习成果与总结本次实习,我们成功地对实习区域的遥感影像进行了预处理、增强、分类和信息提取。
实习过程中,我们深入了解了遥感影像的处理方法和分析技巧,提高了遥感影像处理的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实习,我们认识到遥感技术在地物监测、资源调查和环境评估等方面的重要应用价值。
总结:本次遥感影像实习让我们对遥感影像的处理和分析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遥感实习报告总结

一、实习背景随着我国遥感技术的发展,遥感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土地资源调查、环境监测、城市规划、灾害预警等领域。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我校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组织了一次为期两周的遥感实习。
本次实习旨在使学生掌握遥感图像处理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二、实习目的1. 使学生掌握遥感图像处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培养学生运用遥感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沟通能力;4. 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实习内容本次实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遥感图像预处理:包括辐射校正、几何校正、大气校正等;2. 遥感图像解译:运用目视解译、统计分析等方法对遥感图像进行解译;3. 遥感图像分类:运用监督分类、非监督分类等方法对遥感图像进行分类;4. 遥感图像分析:运用统计、空间分析等方法对遥感图像进行分析;5. 遥感应用:运用遥感技术进行土地资源调查、环境监测、城市规划等。
四、实习过程1. 第一阶段:理论学习在实习初期,我们进行了遥感图像处理的理论学习,了解了遥感图像处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通过学习,我们对遥感图像处理有了初步的认识,为后续实习奠定了基础。
2. 第二阶段:实践操作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实践操作。
首先,我们对遥感图像进行了预处理,包括辐射校正、几何校正、大气校正等。
然后,我们运用目视解译、统计分析等方法对遥感图像进行解译。
接着,我们运用监督分类、非监督分类等方法对遥感图像进行分类。
最后,我们运用统计、空间分析等方法对遥感图像进行分析。
3. 第三阶段:团队协作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进行了团队协作。
每个团队成员负责不同的任务,共同完成实习任务。
在团队协作过程中,我们学会了沟通、协调、分工与合作,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
五、实习成果1. 掌握了遥感图像处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提高了遥感图像处理的实际操作能力;3. 培养了团队协作意识和沟通能力;4. 完成了实习任务,取得了良好的实习效果。
遥感实习心得体会

遥感实习心得体会篇一:遥感实习日志和总结实习日志实验一今天是实习的第一天,我先看了实习安排:主要对高光谱分析、镶嵌、配准、非监督分类和监督分类五个方面进行了操作,整个过程是借鉴了一些参考资料以及和同学的一些讨论才得以完成。
主要学会了如何查看影响信息,和图像彩色合成,水体,植被的dn值等。
实习过程中还遇到了许多困难,导致不同程度的返工,一遍遍重复的操作,不过这样一来,更加加深了对EnVi软件的理解和应用,俗话说熟能生巧,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一遍遍的错误,并通过结合理论知识的讨论和研究,才能不仅仅局限于对应课件一步一步来的层次,才能对做过的实验进行反思和分析,认真考虑到底是那个地方出现了问题,这样才能有利于我们的学习进步。
实验二一周的遥感实习就这么开始了,虽然之前已有做arcGiS和地图制图学的实习,但这次当拿到遥感实习的任务时还是一头的污水,不懂得从何入手,不懂得具体的该做些什么,甚至对EnVi软件也是一窍不通。
只得按照试验书的步骤一步步的做,所以此次的遥感实习的开始是一个艰难的开始。
船到桥头自然直,车到山前自有路,问题总是得在实习的过程中一步步的解决得,一切也都是从不懂到懂的,总得经历这个过程的。
实习的整个过程是在遇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总完成的。
此外为了做好遥感实习我还从各个方面学习了遥感的相关知识。
这些在书本上获得的感性认识,在课程设计中获得了真正的实践,得到了真正的掌握。
这次课程设计实习也让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告诫自己,不管做什么,切忌眼高手低,要善于钻研。
细心负责是做好每一件事情所必备的基本条件,基本的专业素养是做好工作的前提。
实验三遥感实习是一门应用型课程,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将一学期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操作中,深入了解了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的作用并初步学会了运用相关软件对图像进行处理制作。
课程中,了解了EnVi的基本功能和基本作用,完成了图像的处理与制作。
同时,我也遇到了许多问题,比如空间分析时一不小心修改了原数据,导致后面的操作无法进行,不过通过重新导入原数据避免了重头再来。
遥感图像处理实习报告i

遥感图像处理实习报告一、实验名称:遥感图像处理二、实习地点:辽工大博雅楼606三、实习时间:2011年12月19日-2011年12月25日四、实习目的:1.了解遥感软件的基本结构,并能熟练地运用该软件处理遥感数据2.掌握使用软件工具来进行各种图像基本操作3.灵活运用空间增强、辐射增强、光谱增强处理4.掌握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的原理与操作过程五、实习内容:1.图像的显示和存取1.1图像显示视窗(Viewer)是显示栅格图像、矢量图形、注记文件、AOI等数据层的主要窗口,每次启动 ERDAS IMAGING时,系统都会自动打开一个二维视窗(Viewer)如图所示。
在应用过程中可以随时打开新的视窗。
二维视窗(Viewer)主要由视窗菜单条、工具条、显示窗和状态条四部分组成。
1.1.2图像显示第一步:启动程序菜单上选择File | Open | Raster Layer——Select Layer To Add对话框下图或在工具条上选择——Select Layer To Add对话框图所示。
第二步:确定文件图中的File选项用于图像文件的确定,具体内容及实例如表所示。
第三步:设置参数在Select Layer To Add对话框中点击Raster Options, 就进入设置参数状态,如图所示。
在Select Layer To Add对话框中,点击OK,打开所确定的图像,视窗中显示该图像。
2.图像的预处理:在ERDAS图标面板工具条中,点击图标——Data Preparation菜单。
2.1图象几何校正第一步:显示图象文件在视窗中打开需要校正的Landsat TM图象:第二步:启动几何校正模块在Viewer#1的菜单条中,选择Raster|Geometric Correction(1)ERDAS IMAGINE●打开Set Geometric Model对话框●选择多项式几何校正模型 Polynomial——OK●程序自动打开Geo Correction Tools对话框和 Polynomial Model Properties对话框●先选择Close关闭Polynomial Model Properties对话框●程序自动打开GCP Tool Reference Setup对话框●程序自动打开 Reference Map Information提示框。
遥感影像处理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遥感影像处理实习一、实习目的本次遥感影像处理实习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掌握遥感影像处理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提高对遥感影像的处理和分析能力。
通过实习,我们希望能够学会使用遥感相关软件对遥感影像进行校正、裁剪等处理工作,掌握遥感野外调查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2007》标准,对所调查区域的遥感影像地物进行初步目视解译、划分,从而建立外业目视解译标志表,掌握对遥感影像的室内解译,同时进行小斑区划和数据库建立,根据遥感影像图,针对所调查区域制作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专题图。
二、实习内容(一)遥感影像处理1、遥感影像预处理:首先我们将下载到的原始遥感图像在envis软件中进行预处理,包括辐射校正和几何校正。
辐射校正主要进行传感器校正、大气校正、太阳高度及地形校正。
几何校正是指纠正由系统或非系统因素引起的图像几何变形。
这里主要是对遥感影像坐标系进行选取,我们将实习所用到的遥感图像坐标系确定为UTMWGS84坐标系。
2、遥感影像裁剪:对预处理过的遥感影像进行裁剪,选取出本次实习的区域范围,我们选取了金洲新区大部分地区及望城区部分区域作为本次实习的区域范围。
使用envis软件中感兴趣区域选取的功能,裁剪出特定的区域范围。
(二)外业建标调查:1、建立目视解译标志:建立目视解译标志即对遥感影像上的地物进行识别和分类,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2007》标准,对遥感影像上的地物进行初步目视解译、划分,从而建立外业目视解译标志表。
2、野外调查:根据所建立的目视解译标志,对实习区域进行野外调查,验证解译结果的准确性,并对解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修正。
(三)室内解译和数据库建立:1、室内解译:利用envis软件对裁剪后的遥感影像进行室内解译,根据野外调查结果和目视解译标志,对遥感影像上的地物进行详细分类和解译。
2、小斑区划和数据库建立:根据室内解译结果,对遥感影像上的地物进行小斑区划,并将小斑区数据导入数据库,建立遥感影像地物数据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遥
感
实
习
总
结
专业: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班级:
姓名:
学号:
为期两周的遥感数字图像处理结束了,在老师的精心安排下,我们全身心的投入到这次实习中。
虽然是满天的时间,但是由于教室还有其他人占用并不能在那全天使用,所以说是两周实习但是我们能用是时间依然很少,我们要力抓每一分每一秒,熟练操作遥感数字图像处理软件。
整个实习是以黄河水院为基础图形。
通过格式变换、几何校正、图像剪裁、图像分类,以及最后的专题地图制作。
实习的过程简单又复杂,简单的是,只要动手,计算机几乎自动化的替你操作,复杂的是,在操作过程中,又有好多选项和注意的事项,有很多参数的设置很有讲究。
所以在练习中我遇到好多问题,并通过解决这些问题进一步加深了对软件和课本知识的理解。
首先我们进行的是数据预处理。
我们需要进行遥感图像的几何校正。
由于各种误差所以遥感图像存在着几何变形,因此需要在操作前进行几何校正。
流程如下:第一步:显示图像文件(打开两个视窗窗口),第二步:启动几何校正模块,第三步:启动控制点工具,第四步:地面控制点(GCP)的采集,第五步:采集地面检查点,第六步:图象重采样,第七步:保存几何校正模式。
其中最关键最难的就属地面控制点的采集,我们使用的是二次多项式,所以得选取六个控制点然后再选出六个检查点。
但是图像存在着误差,而我们要把误差控制在一个像素以内,这就更加困难了。
在进过长时间的摸索和练习,精度慢慢的就达到了,但是
图纠正后依旧不是很好,在询问同学后发现原来是点的分布不是很均匀,所以导致了图的变形。
在图的校正后就得进行图范围的裁剪得到所需的范围。
裁剪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规则分幅裁剪,一种是不规则分幅裁剪。
规则分幅裁剪需要知道坐标,而不规则分幅裁剪则只需要在图上手选出需要裁剪的范围。
而我们没有坐标只能用不规则分幅裁剪。
第二项就是图象增强处理,主要包括:空间、辐射、光谱增强处理的主要方法。
空间增强:包括卷积增强处理,辐射增强:直方图均衡化处理,光谱增强:主成份变换、缨穗变换、色彩变换。
这一项比较简单,通过指导书和上课的学习,这些增强只要知道步骤就能很快完成。
第三项我认为也是最关键的一项,遥感图像的分类,所谓的遥感图像的分类就是通过人工目译或计算机自动分类处理相结合识别出地物属性。
我们做的分类是非监督分类,在进行的分类评价时,应用分类叠加方法来评价分类结果、分类精度及定义时应注意分类文件在上,而且取消栅格参数中清楚选示选项,以使两图像叠加显示。
非监督分类步骤如下:第一步:显示原图像与分类图像,第二步:打开分类图像属性并调整字段显示顺序,第三步:给各个类别赋相应的颜色,第四步:不透明度设置,第五步:确定类别专题意义及其准确程度,第六步:标注类别的名称和相应颜色,第七步:将相同的类进行合并,最后分为五大类:建筑物、道路(空闲地)、水系、草地和灌木林。
第四项是制作专题地图。
其操作步骤为:一、准备专题制图数据,二、生成专题制图文件,三、确定专题制图范围,四、放置图面整饬要素。
而图面整饰又包括1.绘制格网线与坐标注记,2.绘制地图比例尺,3.绘制地图图例,4.绘制指北针,5.地图名称的设定,6.地图的保存。
其中创建格网中可以设置格网线的多少和起始值,这一步主要是对制作专题图的一些整饰,可以使图美观易懂。
为期两周的实习结束了,经过这次系统全面的实习,让我更深刻的了解了遥感图像的操作流程,也掌握了面对常出现问题的解决方法,同时也让我对课程有了更确切的理解,把理论应用于实际,同时加深了对理论部分的重点理解,还提升了动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