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图像解译实习报告
遥感图像解译实验报告
实验一非监督分类一、基本原理非监督分类的前提是假定遥感影像上同类地物在相同的条件下具有相同的光谱特征信息。
非监督分类不需要先验类别知识的情况下,仅依靠影像本身的特征进行特征提取,根据统计特征及点群的分布情况来划分地物。
ERDAS 的非监督分类是基于迭代自组织数据图1 ISODATA算法流程图ISODATA算法实现步骤:(1)按照某个原则确定一些初始聚类中心。
在实际操作时,要把初始聚类设定得大些,同时引入各种参数控制迭代的次数。
(2)像素聚类与分析。
计算像素与初始类别中心的距离,把像素分配到最近的类别中,从而获得每个初始类别的集群成员。
(3)确定类别中心。
在全部像素按照各类中心分类后,重新计算每一类新的均值,并作为下一次分类的中心,并执行上一步,循环迭代,直到达到迭代的次数。
二、分类过程运用非监督分类对遥感图像进行分类的过程,主要分为以下两个步骤:1、动非监督分类模块,选择输入、输出影像(1)在ERDAS面板工具中选择Classifier->Classification->Unsupervised Classification,打开非监督分类对话框。
(2)选择图像处理文件(Input Raster File)和输出文件(Output Cluster Layer Filename)设置被分类的图像和分类结果,并选择生成分类模板文件(Output Signature Set)产生一个模板文件。
2、初始参数,执行非监督分类在非监督分类对话框中分别设置聚类选项(Clustering Options)和处理选项(Processing Options):(1)选择Classifier->Unsupervised Classification命令,打开非监督分类对话框,设定输入输出数据,设置聚类选项(Clustering Options),确定初始聚类方法和分类数。
(2)设置处理选项(Processing Options),确定循环次数和阈值。
遥感图像解译实习报告
遥感图像解译综合实习实习报告(遥感信息工程学院2011级)班级组号: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刘继琳一、实习目的与意义土地利用类型遥感解译是一次综合性的实习,通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遥感图像的室内判读、内业初步勾绘,然后外业实地勘察调绘、补绘并进行外业调绘成果图的清绘、整理,并在此基础上完成计算机成图等一系列的步骤,让我们充分熟悉航空图像和航天图像的基本特征,了解不同类型遥感图像的解译方法,掌握土地利用、地表覆盖、植被、地貌等方面图像解译和应用的一些知识和技巧,为将来开展遥感图像引用工作打下基础。
二、实习资料与设备室内判读与外业调绘的资料包括2002年QuickBird影像一张、2002年SPOT-5影像一张、2007年航空影像一张、Google路线图两张、薄膜纸三张等。
内业数字化成图资料除上述影像外,还有本组成员自行下载打印的该区域百度地图,使用软件为ERDAS、Photoshop等。
三、实习内容与过程更新调查实习分室内判读、外业实地调绘和内业数字化成图三个步骤。
室内判读是利用2002年10月获取的0.6米分辨率的快鸟卫星遥感影像和2.5米分辨率的SPOT5(实际是2.5米全色与5米多光谱数据融合的)数据制作正射影像图,根据室内判读方法,对图斑的形状、大小、色调、位置、纹理等特征进行对照分析,依照分类规则,按10种地物类别进行判读解译,勾绘图斑工作底图,然后再与2002年土地利用现状数据进行比较,发现变化要素并将其绘制到工作底图上。
对于无法从室内确定是否发生变化的图斑,或变化不明确的,要进行外业实地调查,以确保更新的准确性。
外业调绘则对变化要素进行实地调绘、核实和补测。
通过以上的工作步骤,完成对华农幅2002版土地利用现状图进行复核更新。
对内业判读的变化图斑,进行实地核实,确定其变化后的地类,用铅笔在工作图上标明图斑的地类。
对于内业判读错误的图斑,在工作图上用红色笔标明。
对遥感影像与实地不一致的地方进行调绘。
遥感解译技术员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随着我国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遥感解译技术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灾害预警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掌握遥感解译技术,提高自身专业技能,我于2021年7月至9月在XX遥感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实习。
二、实习内容1. 熟悉遥感解译基本原理实习期间,我首先学习了遥感解译的基本原理,包括遥感影像的获取、处理、分析、解译等环节。
通过学习,我对遥感影像的特点、成像原理、解译方法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
2. 掌握遥感图像处理软件实习期间,我熟练掌握了ENVI、ArcGIS等遥感图像处理软件,能够独立完成遥感影像的预处理、增强、分类、制图等工作。
3. 学习遥感解译方法实习期间,我学习了多种遥感解译方法,如目视解译、半自动解译、自动解译等。
通过实际操作,我掌握了不同方法的适用场景和优缺点,提高了遥感解译的准确性和效率。
4. 参与项目实践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多个遥感解译项目,包括土地利用变化监测、环境质量评估、灾害预警等。
在项目实践中,我负责遥感影像的预处理、解译、制图等工作,为项目提供了有力支持。
5. 学习项目管理和团队协作实习期间,我了解了项目管理的流程和方法,学会了如何与团队成员高效沟通、协作。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合理安排时间、分配任务,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三、实习收获1. 专业技能方面通过实习,我对遥感解译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遥感图像处理软件的操作技能,提高了遥感解译的准确性和效率。
2. 实践能力方面在项目实践中,我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学会了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3. 团队协作能力方面实习期间,我学会了与团队成员高效沟通、协作,提高了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
4. 项目管理能力方面通过参与项目,我了解了项目管理的流程和方法,提高了自己的项目管理能力。
四、实习总结本次遥感解译技术员实习让我受益匪浅,不仅提高了我的专业技能,还锻炼了我的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
遥感图像解译实习报告
遥感图像解译实习报告中国地质大学目录实习一 (3)一、实习任务: (3)二、实习目标以及用时: (3)三、教学方式: (3)四、使用器材: (3)五、具体实习过程 (4)1. 运用ENVI软件观察影像中不同地物的光谱曲线 (4)2 武汉市TM影像解译实习 (6)3. 运用ERDAS软件提取影像中的植被指数 (10)实习二 (12)一.实习任务: (12)二、实习目标: (12)三、教学方式: (12)四、使用器材: (12)五、具体实习过程 (12)1.ERDAS视窗的基本操作 (12)2. 多项式几何纠正 (14)实习三 (20)一、实习任务: (20)二、实习目标: (20)三、教学方式: (20)四、使用器材: (21)五、具体实习内容 (21)1.影像融合 (21)2. 遥感图像分类(监督分类或者非监督分类) (22)实习体会 (27)实习一一、实习任务:熟悉各种典型地物的光谱曲线;对遥感影像进行判读,建立典型地物的解译标志;运用Erdas软件的空间建模功能提取TM影像中的水体。
二、实习目标以及用时:1 熟悉遥感软件的光谱读取与显示功能2 熟悉人工判读的程序;3 掌握人工判读的工具;4 影像处理之工具使用;5 掌握解译标志的建立过程,并能对影像中的地物进行解译标志的建立6 运用遥感软件提取影像中的植被指数7 运用Erdas软件的空间建模功能提取TM影像中的水体三、教学方式:由老师说明方法并举例,由同学实际执行判读,并完成实习报告。
四、使用器材:1.ENVI系統2.遥感影像3 ERDAS软件系统五、具体实习过程1. 运用ENVI软件观察影像中不同地物的光谱曲线A.提取单个像素的光谱曲线(Z Profiles)1)选择FILE->OPEN打开遥感影像。
出现Available band list对话框图1-1 Available band list对话框2)依据图1中的设置,选择RGB三个通道的数据,并且点击Load RGB,在#1中显示影像。
遥感解译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遥感解译在地理信息系统、资源环境监测、城市规划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我于2021年7月至9月在XX遥感研究所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遥感解译实习。
二、实习目的1. 了解遥感解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掌握遥感图像处理和数据分析技术;3. 培养实际操作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 为今后的科研工作积累经验。
三、实习内容1. 遥感图像获取与处理实习期间,我学习了遥感图像的获取方法,包括卫星遥感、航空遥感等。
同时,掌握了遥感图像预处理、增强、配准、融合等处理技术。
通过实际操作,我对遥感图像处理软件ENVI、ArcGIS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遥感图像解译与分析在遥感图像解译方面,我学习了地物波谱特性、遥感图像分类、特征提取等基本理论。
通过实习,我掌握了利用ENVI、ArcGIS等软件进行遥感图像解译的方法,并对不同地物进行了分类与识别。
3. 遥感应用案例研究实习期间,我参与了XX地区土地利用现状遥感调查项目。
通过对遥感图像的解译与分析,我们完成了该地区土地利用类型的划分、面积统计等工作。
此外,我还参与了城市绿地遥感监测、森林资源调查等案例研究。
4. 实践操作与问题解决在实习过程中,我遇到了许多实际问题。
例如,遥感图像质量较差、地物信息提取困难等。
通过查阅资料、请教导师和同事,我逐渐解决了这些问题,提高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实习成果1. 掌握了遥感图像处理、解译与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熟练运用ENVI、ArcGIS等遥感图像处理软件;3. 完成了XX地区土地利用现状遥感调查项目,取得了较好的成果;4. 提高了自身的问题解决能力,为今后的科研工作打下了基础。
五、实习体会1. 遥感解译实习使我认识到遥感技术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2. 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与同事合作,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3. 通过实际操作,我认识到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重要性;4. 实习使我更加坚定了从事遥感领域的决心。
遥感解译报告
遥感地质学解译报告学号:班级序号:姓名:指导教师:目录一.实习目的及任务 (2)二.实习要求 (2)三.实习方法与步骤 (2)四.航片解译 (2)1.原始航片处理 (3)2.现象解译 (5)3.沉积构造分期 (6)4.总结阐述 (7)五.实习收获与感想 (7)一.实习目的及任务本次实习的主要任务是对某地遥感图像进行地质综合解译。
主要目的是通过本次地质综合解译实习达到训练遥感地质解译思维和技巧、培养实际动手能力并检验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它对于培养学生全面的地质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实习我需要解译的航片是2-16。
二.实习要求在航片上进行解译,划出地质界线,并编绘出地质解译图(解译图必须要有图名、图例及图例说明、解译人姓名、日期);写出地质解译报告,包括解译标志等。
三.实习方法与步骤遥感影像目视解译常用的方法主要有直接判读法、对比分析法、信息综合推理法和地理相关分析法。
由于实习的图像无任何来源于说明,所以本人在解译时主要应用了直接判读法,即根据遥感影像目视判读直接解译标志(色调、色彩、大小、形状、阴影、纹理、图案等),直接确定目标地物属性和范围的一种方法,是最简单实用的方法。
主要的步骤如下:①明确解译任务与要求,搜集并分析有关资料;②遥感形象整体判读;③地貌特征分析,提取水系(河流、湖泊)等地物标志;④识别不同种类岩石的影像特征(色调、纹理等),建立判别标志,区分主要岩石类型;⑤识别并建立各种地质构造的地貌、影像特征及解译标志,进行线环构造初步解译;⑥绘制目视解译图件,并进行简单的修饰加工;⑦简单分析沉积构造分期;⑧完成简明扼要的遥感解译报告。
四.航片解译1.原始航片处理图1 某地原始航片影像图首先,看到航片一眼就能判断出这是一张典型的褶皱构造图,所以根据具体的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的航片解译地质简图,它是通过corelDRAW12 软件得出的,比较简单易懂。
图2 某地航片解译地质简图图例:2.现象解译对航片进行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如下现象:褶皱构造、断裂构造、水系、不同的岩系以及白雪覆盖。
遥感目视解译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遥感目视解译实习一、实习目的与任务本次遥感目视解译实习的目的是让我们掌握遥感影像目视解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我们对遥感影像的判读和分析能力。
实习任务是对给定的遥感影像进行目视解译,识别不同地物类别,并对其进行属性编码和符号表示。
二、实习准备在实习前,我们学习了遥感影像的基本知识,包括遥感影像的获取、处理和分析方法。
我们还学习了目视解译的原理和方法,包括解译标志的识别和应用。
此外,我们还熟悉了相关软件的使用,如ENVI和MapGIS。
三、实习过程实习过程中,我们首先接收到了一组遥感影像,影像分辨率为250米。
我们首先对影像进行了预处理,包括假彩色合成和增强处理,以提高解译的准确性。
然后,我们根据先验知识和影像特征,开始进行目视解译。
我们首先观察影像的色调、颜色、阴影、形状、纹理等特征,以识别不同的地物类别。
我们发现,影像中的地物可以分为以下几类:水体、植被、建筑物、道路、田野等。
我们根据这些地物类别,对其进行了属性编码和符号表示。
在解译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困难。
例如,某些地物的边界模糊,难以准确识别。
此外,某些地物的光谱特征相似,难以区分。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增加了解译标志的识别和应用,例如根据地物的形状、纹理和阴影等特征进行判断;二是参考了相关的地理信息数据,如地形图和土地利用图等,以提高解译的准确性。
四、实习成果与分析经过一段时间的目视解译,我们完成了对遥感影像的解译工作。
我们通过对解译结果的统计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 影像中的水体主要分布在河流和湖泊地区,其边界清晰,色调较暗。
2. 植被主要分布在山区和公园地区,其色调绿色,纹理丰富。
3. 建筑物主要分布在城市和乡村地区,其边界明显,色调和纹理独特。
4. 道路主要分布在城市和乡村地区,其边界清晰,色调较亮。
5. 田野主要分布在乡村地区,其色调较浅,纹理较少。
通过对遥感影像的目视解译,我们不仅提高了自己的遥感影像分析能力,还对地表物体的分布和特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遥感解译实习报告
遥感图像解译课程综合实习——影像解译与数字化成图一、实习目的根据解译标志,分别在Quikbird和SPOT图像上解译出地物类别;实地调绘,结合影像进一步判断地物类型的变化;用ERDAS软件内业成图,制作一幅土地利用专题分类图二、实习原理Quikbird影像和SPOT 影像都能够比较清晰地看出地物的形状大小及位置,而其色调与颜色都反映地物本身的颜色。
本组测区内有农果田、水系、绿化带、道路桥梁、居民地、操场及裸地等地物,它们各自的颜色,形状,纹理等特征在图像上式不同的,因此可以事先利用图像对它们进行初步解译。
实地调绘的时候结合图像可更有针对性地判断变化的地块,并且进一步验证之前的解译特征的正确性。
利用ERDAS软件可以标绘出地物图斑及种类,而且可以制成相应类型的地图。
三、实习步骤1.内业判读内业判读主要利用解译人员目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地理区域知识、遥感系统知识从遥感对地面实况的模拟影像中提取遥感信息、反演地面原型的目视判读方法。
遥感解译的实质是个分类过程,即根据遥感图像的光谱特征、空间特征、时间特征,按照解译者的认识程度,或是自信程度和准确度,逐步进行目标的探测、识别和鉴定的过程。
首先确定一个目标或特征的客观存在,在更高一层的认识水平上去理解目标或特征,并把它粗略地定为某个十分普通的、大类别中的一个实体,再进一步根据图像上目标的细微特征,已足够的自信度和准确度,将上述识别的这个实体,划归在某一种特定的类别中。
遥感图像的解译是从遥感影像特征入手的,包括色调或颜色、阴影、大小、形状、纹理、图案、位置、组合等。
我们组测区是野芷湖一带,占较大面积的地物有农田、苗圃、水系、道路、裸地、建筑。
根据解译标志,我们分别在快鸟影像和SPOT上解译出这些地物:农田:在影像上一般呈现绿色调,而且形状大多较规则,呈方块状紧密连在一起,纹理较均匀;苗圃:色调呈浅黄色,形状较规则,纹理也较均匀,但没有农田均匀;水系(包括鱼塘等):在图像上占最大面积,呈深蓝色,几乎无纹理;道路:呈条带状,色调为白色;建筑(房子):片状分布,呈矩形紧致连在一起,并且有阴影。
遥感目视解译实验报告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实习报告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是指专业人员通过直接观察或借助判读仪器在遥感图像上获取特定目标地物信息的过程。
根据目标地物的识别特征,可以粗略估计遥感图像中的地物分布和数量特征。
目标地物的特征可以概括分为“色、形、位”三大类,具体包括:色调、颜色、阴影、形状、纹理、大小、位置、图型、相关布局。
本次实习将从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运用专业知识对江西农大及其附近居民点范围内的不同地物进行判读与解译,按照实习材料相关步骤利用MAPGIS软件绘制出土地利用现状图如下:
个作为其目视解译的标志。
图上林地的颜色、图型和相关布局这3个解译标志相对于其他标志更明显,因此选择这3个作为有林地和其他林地的解译标志。
图上城市居民点和乡村居民点的形状、纹理和空间布局相对容易确定,因此选择这3个作为他们的目视解译标志。
工业用地的形状、大小和颜色比其他解译标志更明显,因此选择这3个作为其解译标志。
铁路和公路用地的形状、纹理和图型很明显,因此选择这三个作为解译标志。
从图中可以很容易地辨析出出坑塘的颜色、形状,大小也比较明显,因此选择这三个作为解译标志。
遥感实习报告envi
遥感实习报告envi篇一:遥感ENVI实习报告遥感报告监督分类实习一、实习内容本次实习的主要内容是监督分类,经过前几次的实习,已经能够初步使用envi软件的基本功能,但对于感兴趣区的操作还不是很熟练,本次实习的主要内容便是对envi软件中感兴趣区的操作。
二、实习过程1、打开文件打开要操作的图像文件,432波段假彩色合成2、选择样本点击菜单条上的basic tools->region ofinterest-->ROI Tool,新建3个感兴趣区,分别为水体,居民区,植被。
颜色分别为蓝色,红色,和绿色。
多选一些样本点,尽可能使它分布均匀。
3.图层叠加点击tool里的layer stacking,将6个波段合成到一副图像里,保存为监督.img4.检测可分离性选择好感兴趣区后,点击File-save ROIS,保存感兴趣区,格式为ROI便于查找。
然后在options里选择Compute ROI separability,选择合成好了的监督.img,检测可分离性。
篇二:ENVI实习报告《遥感原理与方法教学实验》XX年5月目录《遥感原理与方法教学实验》 .............................................. (1)实验一:ENVI图像几何纠正 ................................................ . (1)实验目的 ................................................ ................................................... .. (1)实验要求 ................................................ ................................................... .. (1)实验组织方式 ................................................ ................................................... (1)实验原理 ................................................ ................................................... .. (1)(一) 坐标变换的两种方案 ................................................ . (1)(二) 输出图像的边界大小 ................................................ . (2)(三) 数字图像灰度值的重采样 ................................................ .. (3)实验内容及步骤 ................................................ ................................................... .. (3)实验二:ENVI的监督和非监督分类 ................................................ (9)实验目的 ................................................ ................................................... .. (9)实验要求 ................................................ ................................................... .. (9)实验组织方式 ................................................ ................................................... (9)实验原理 ................................................ ................................................... .. (9)实验步骤及内容 ................................................ ................................................... .. (9)实验目的 ................................................ ................................................... (11)实验要求 ................................................ ................................................... (11)实验原理 ................................................ ................................................... (12)实验过程及步骤 ................................................ ................................................... (12)定义训练样本 ................................................ ................................................... ...................... 13 实验心得 ................................................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遥感解译标志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遥感技术作为一种非接触式、远距离探测地球表面信息的手段,在现代地理信息科学、资源调查、环境监测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遥感解译标志作为遥感影像解译的重要依据,能够帮助我们快速、准确地识别和提取地物信息。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践操作,掌握遥感解译标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遥感影像解译能力。
二、实验目的1. 理解遥感解译标志的概念和作用。
2. 掌握遥感解译标志的类型和识别方法。
3. 提高遥感影像解译的准确性和效率。
三、实验材料1. 遥感影像数据:包括多时相、多波段、多分辨率遥感影像。
2. 遥感解译标志图谱:包括地物形状、大小、颜色、纹理等特征。
3. 实验软件:遥感图像处理软件(如ENVI、ArcGIS等)。
四、实验步骤1. 影像预处理:对遥感影像进行几何校正、辐射校正等预处理,以提高影像质量和解译精度。
2. 地物识别:根据遥感解译标志图谱,识别遥感影像中的地物类型,包括植被、水体、建筑、道路等。
3. 特征提取:提取地物的形状、大小、颜色、纹理等特征,为后续分类提供依据。
4. 分类与解译:利用遥感图像处理软件,对遥感影像进行分类和解译,提取地物信息。
5. 结果验证:对解译结果进行验证,确保解译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地物识别:通过实验,成功识别了遥感影像中的多种地物类型,如植被、水体、建筑、道路等。
2. 特征提取:提取的地物特征包括形状、大小、颜色、纹理等,为后续分类提供了丰富的信息。
3. 分类与解译:利用遥感图像处理软件,对遥感影像进行分类和解译,提取了地物信息。
4. 结果验证:通过对解译结果的实地调查和验证,发现解译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六、实验总结1. 本实验通过实践操作,掌握了遥感解译标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了遥感影像解译能力。
2. 遥感解译标志在遥感影像解译中具有重要作用,能够帮助我们快速、准确地识别和提取地物信息。
3. 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遥感解译标志的选择和调整,以提高解译精度。
遥感解译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遥感技术作为一种获取地表信息的重要手段,在地理信息系统、环境监测、资源调查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了提高我国遥感技术的应用水平,培养具有遥感解译能力的专业人才,我校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组织了一次遥感解译实习活动。
本次实习旨在让学生了解遥感解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学生在实际项目中应用遥感技术的能力。
二、实习目的1. 熟悉遥感影像的基本特征,掌握遥感影像解译的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遥感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
4. 提高学生对遥感技术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实习内容1. 遥感影像基本特征学习实习期间,我们学习了遥感影像的几何特征、辐射特征和光谱特征。
通过对不同遥感影像的对比分析,使学生掌握遥感影像的基本特征。
2. 遥感影像解译方法学习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习了遥感影像目视解译、统计分析解译、机器学习解译等方法。
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遥感影像解译的基本技巧。
3. 遥感影像解译实践在实习老师的指导下,我们选取了实习区域,进行了遥感影像解译实践。
实习内容包括:(1)选取遥感影像:根据实习目的和区域特点,选取合适的遥感影像。
(2)预处理:对遥感影像进行辐射校正、几何校正、增强处理等预处理操作。
(3)目视解译:通过目视观察,识别遥感影像中的地物信息。
(4)统计分析解译: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遥感影像进行分类、提取等操作。
(5)机器学习解译:利用机器学习方法,对遥感影像进行分类、提取等操作。
4. 实习报告撰写实习结束后,学生需根据实习内容撰写实习报告,总结实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四、实习成果通过本次遥感解译实习,学生取得了以下成果:1. 掌握了遥感影像的基本特征和解译方法。
2. 增强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提高了学生对遥感技术的兴趣,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了基础。
4. 撰写了高质量的实习报告,展现了学生的实习成果。
遥感目视解译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随着遥感技术的飞速发展,遥感目视解译在地理信息科学、资源环境监测、城市规划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学生对遥感技术的应用能力,我们组织了为期一周的遥感目视解译实习。
本次实习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遥感目视解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遥感图像的判读和解析能力。
二、实习目的1. 使学生了解遥感目视解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培养学生运用遥感图像进行地物识别和解译的能力;3. 提高学生运用遥感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实习内容1. 遥感目视解译基本原理实习期间,我们首先学习了遥感目视解译的基本原理。
遥感目视解译是指通过观察遥感图像,分析地物的光谱特征、形状、大小、纹理、阴影等要素,识别和解析地物的一种方法。
遥感图像的解译主要依赖于以下几个要素:(1)大小:根据图像比例尺,确定地物实际大小。
(2)形状:地物在图像上的形状特征,如矩形、圆形、椭圆形等。
(3)阴影:地物产生的阴影可以反映地物的形状、高度等信息。
(4)颜色:地物的光谱反射率决定了其在遥感图像上的颜色。
(5)纹理:地物的表面粗糙度、组织结构等特征。
(6)图案:地物在图像上的分布规律和组合形式。
(7)位置:地物在图像上的空间分布和相互关系。
2. 遥感图像处理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习了遥感图像处理的基本方法,包括图像增强、滤波、几何校正等。
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可以提高遥感图像的质量,为目视解译提供更好的数据基础。
3. 遥感目视解译实践在掌握了遥感目视解译的基本原理和图像处理方法后,我们进行了实际操作。
本次实习选取了我国某地区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作为解译数据,主要任务包括:(1)地物识别:根据遥感图像特征,识别出研究区域内的主要地物类型,如水体、植被、建筑、道路等。
(2)地物解译:对识别出的地物进行详细解析,分析其空间分布、形态、面积等信息。
(3)地物分类:根据解译结果,对地物进行分类,如水域、植被、建筑、道路等。
遥感解译技术员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与目的作为一名遥感解译技术员实习生,我在大学学习了四年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掌握了遥感基础理论知识和遥感解译技术。
为了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我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完成了本次实习任务。
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1. 了解遥感解译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2. 掌握遥感解译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3. 提高自己的遥感解译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1. 实习单位与岗位本次实习单位为某地理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实习岗位为遥感解译技术员。
2. 实习任务(1)遥感数据处理:根据项目需求,对遥感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辐射定标、大气校正、地理校正等;(2)遥感解译:根据项目需求和解译目标,采用人机结合的方法,对遥感图像进行解译,提取地物信息;(3)成果整理与报告撰写:将解译成果整理成报告,包括解译结果、解译精度评估、应用建议等。
3. 实习过程(1)实习前期:了解实习单位的基本情况和项目需求,参加公司组织的培训,学习遥感解译相关软件和技能;(2)实习中期: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遥感数据处理和解译工作,与团队成员沟通交流,解决实际问题;(3)实习后期:整理解译成果,撰写实习报告,向导师汇报实习成果和收获。
三、实习成果与收获1. 实习成果(1)完成了项目需求的遥感解译工作,提取了地物信息;(2)学会了遥感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提高了自己的遥感解译能力;(3)整理了一份详细的实习报告,总结了实习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2. 实习收获(1)掌握了遥感解译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对遥感技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2)学会了与团队成员沟通交流,提高了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3)培养了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实习总结通过本次实习,我深刻认识到遥感解译技术在地理信息产业的重要性,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遥感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提高了自己的遥感解译能力。
与团队成员的沟通交流,使我在团队协作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遥感图像解译课程综合实习
一、遥感影像解译原理
1、常用解译标志 2)形状 (轮廓) 与大小
全色影像
垂直摄影时,形状按中心投影性质变化 靠近中心,俯视影像 偏离中心,斜形影像
热红外影像
侧视雷达图像
形状与大小不是目标真实形状与大小,而 是目标温度分布的形状与大小
雷达图像上没有相对明显的几何影像,小 目标在雷达影像上失真,呈现亮点。
一 、遥感影像解译原理
3、双叉式淘汰索引
建立解译索引可使遥感图像解译过程更为方便而有条理地 进行。根据图像的解译标志,如形状、大小、色调、阴影、纹 理特征等,把关键性的特征加以比较,进行一系列两者必居其 一的选择,将目标归入两种可能中的一种,从分类系统中最高 级的类型开始逐级归类,逐级淘汰。
色调1 色调2
一、遥感影像解译原理
1、常用解译标志 4)图案 地物色调、形状、大小、阴影形成的组合。如:平原 耕地为平板状图案,森林为颗粒状图案,河流条带状 图案等。 5)纹理 影像内色调变化的频率和周期性,由许多细小的地物 的色调重复出现组合而成。有些地物在色调、形状、 大小上很相近,只有纹理不同,如水稻田细粒状纹理, 棉花地粗粒纹理。在雷达影像上,旱地呈现灰黑色调、 线状纹理。高粱、玉米、豆类、果园都可能有中等纹 理。
遥感图像解译课程 综合实习
遥感图像解译课程综合实习内容与安排
第一单元 各类影像的解译、比较 (30%)
1、全色航空影像与彩红外航空影像的解译; 要求建立解译标志和双叉式淘汰索引 2、单波段影像与多波段影像的解译; 要求建立解译标志和解译检索表 3、热红外影像和侧视雷达(SAR)影像的解译 要求递交解译结果图
二、全色影像与彩红外影像的解译与比较
1基本原理
彩红外影像与全色影像 解译不同点——颜色特征
遥感影像解译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与任务遥感影像解译实习是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实践性课程,旨在让我们了解遥感影像解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我们对遥感影像的观察、分析和解释能力。
本次实习主要任务是对不同类型的遥感影像进行解译,包括光学遥感影像和雷达遥感影像,以及利用遥感影像进行地物分类和变化监测。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1. 实习前的准备在实习开始前,我们学习了遥感影像解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影像处理、特征提取、分类算法等。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遥感影像的获取、处理和分析软件,如ENVI、ArcGIS等。
2. 实习过程(1)光学遥感影像解译我们首先选择了两景光学遥感影像,一景为SPOT5影像,另一景为TM影像。
我们通过对比分析,发现两种影像在色彩、纹理和结构等方面存在差异。
接着,我们利用ENVI软件对影像进行预处理,包括辐射校正、大气校正和影像增强等。
在此基础上,我们采用最大似然分类法对影像进行地物分类,得到了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和建设用地等土地利用类型。
最后,我们对分类结果进行准确性评价,发现SPOT5影像的分类精度高于TM影像。
(2)雷达遥感影像解译我们选择了两景雷达遥感影像,一景为TerraSAR-X影像,另一景为RadarSat-2影像。
雷达遥感影像在光照条件和天气条件下具有优势,可以获取地物的几何结构和纹理信息。
我们首先对雷达影像进行预处理,包括去噪、滤波和影像增强等。
然后,我们采用谱分析方法提取影像的纹理信息,并利用支持向量机(SVM)对影像进行地物分类。
最后,我们对分类结果进行准确性评价,发现雷达遥感影像在地物分类方面具有较高的精度。
(3)遥感影像变化监测我们选择了两景时间序列的遥感影像,一景为2015年的Landsat8影像,另一景为2020年的Landsat8影像。
我们首先对两景影像进行预处理,包括辐射校正、大气校正和影像增强等。
然后,我们采用变化检测算法对两景影像进行变化分析,得到了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和建设用地等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情况。
遥感图像解译 实验报告
遥感图像解译实验报告1.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遥感图像解译技术,对不同区域的地物进行分类和识别,实现对遥感图像的解读和分析。
2. 实验原理遥感图像解译是利用遥感图像获取的信息,通过对图像进行分析和解读,对图像中的地物进行分类和识别的过程。
其主要依靠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模式识别和人工智能等方法。
本实验采用的遥感图像为航拍图像,航拍图像分辨率高,能够提供更为详细的地物信息。
在图像预处理阶段,首先对图像进行镶边去除、几何校正和辐射校正等预处理工作,以消除图像中的各种干扰因素。
在图像解译阶段,首先进行目标选择,选取感兴趣的区域进行进一步分析。
然后进行目标分类,将不同的地物进行分类和识别,可以根据地物的不同光谱特征和纹理信息进行分类。
本实验使用的图像解译方法主要包括:- 监督分类方法:通过对已知类别地物进行样本点选择,从而建立分类器进行分类。
- 非监督分类方法:根据像元的统计学特征,将图像中的地物进行聚类,从而实现地物分类。
- 物体识别方法:基于物体的形态、纹理等特征,通过模式识别方法进行识别。
3. 实验步骤3.1 数据准备本实验使用的航拍图像是一幅城市区域的遥感图像,分辨率为1米。
图像中包含了建筑物、道路、植被等多种地物。
3.2 图像预处理首先对图像进行镶边去除,去除图像四周的无效边缘信息。
然后进行图像的几何校正和辐射校正,以消除图像中的几何畸变和辐射差异。
3.3 目标选择选取感兴趣的区域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根据图像中的特定区域选择建筑物、道路、植被等不同类别的地物。
3.4 目标分类对选取的目标进行分类和识别。
首先使用监督分类方法,选择已知类别地物进行样本点选择,并建立分类器。
然后使用非监督分类方法,对图像中的地物进行聚类分类。
最后使用物体识别方法,对地物进行形状和纹理等特征的识别。
3.5 结果分析分析实验得到的分类结果,评估分类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通过对分类结果的比较和分析,得出对地物的解释和发现。
4. 实验结果经过实验的数据处理和图像解译,得到了图像中各个地物类别的分类结果。
遥感目视解译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遥感技术作为一种高效、快速获取地表信息的方法,在地理信息系统、城市规划、资源调查、环境监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目视解译作为遥感影像解译的一种基本方法,能够帮助我们从遥感影像中提取有用信息,为后续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践操作,掌握遥感影像目视解译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巧。
二、实验目的1. 了解遥感影像目视解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掌握遥感影像目视解译的步骤和技巧;3. 培养对遥感影像的分析、识别和判断能力;4. 提高遥感影像解译在实际应用中的能力。
三、实验材料1. 遥感影像数据:选择合适的遥感影像数据,如Landsat、Sentinel-2等;2. 地图制作软件:如ArcGIS、ENVI等;3. 实地调查数据:如地形图、地质图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阶段:(1)收集遥感影像数据,选择合适的影像时相;(2)下载相关地形图、地质图等实地调查数据;(3)熟悉遥感影像的成像原理和影像特征。
2. 建立解译标志:(1)分析遥感影像特征,如颜色、纹理、形状等;(2)根据实地调查数据,确定地物类型和特征;(3)总结不同地物的解译标志。
3. 室内解译:(1)利用地图制作软件,打开遥感影像数据;(2)根据解译标志,对遥感影像进行目视解译;(3)记录解译结果,如地物类型、面积等。
4. 野外验证:(1)根据室内解译结果,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区域进行实地调查;(2)对比实地调查数据和解译结果,分析误差原因;(3)调整解译参数,提高解译精度。
5. 成图总结与编写报告:(1)根据解译结果,制作专题地图;(2)总结实验过程,分析实验结果;(3)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1)成功识别出遥感影像中的地物类型,如水田、旱地、林地等;(2)计算了不同地物的面积,为后续分析提供了数据支持;(3)通过野外验证,提高了解译精度。
2. 实验分析:(1)遥感影像目视解译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如地理学、遥感学等;(2)解译过程中,要充分结合实地调查数据,提高解译精度;(3)实验结果表明,遥感影像目视解译是一种有效获取地表信息的方法。
遥感影像的目视解译实验报告(一)
遥感影像的目视解译实验报告(一)遥感影像的目视解译实验报告1. 简介本报告旨在介绍和分析遥感影像的目视解译实验过程和结果。
通过目视解译,我们能够获取遥感影像中的地物信息,为地理信息系统(GIS)和自然资源管理等领域提供重要数据支持。
2. 实验目的•理解遥感影像的基本概念和解译方法;•学习使用目视解译技术获取地物信息;•掌握常用的目视解译符号和标记。
3. 实验步骤1.选择适当的遥感影像数据集,并导入到图像处理软件中。
2.调整图像的显示参数,使得地物轮廓和颜色能够清晰可见。
3.根据实验需求,选择相应的目视解译符号和标记,如线状地物、点状地物、面状地物等。
4.在图像上进行目视解译,将观测到的地物信息用符号和标记进行标注。
5.根据实验要求,进行目视解译验证和纠正,保证解译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目视解译实验,我们成功地获取了遥感影像中的地物信息,并进行了相应的符号和标记标注。
经过验证和纠正,得到了准确的解译结果。
5. 实验收获与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对遥感影像的目视解译方法和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学会了处理遥感影像数据和调整图像显示参数,掌握了常用的目视解译符号和标记。
同时,我也意识到目视解译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于地理信息系统等应用的重要性。
6. 参考文献•Smith, J., & Brown, A. (2018). Remote Sensing Techniques for Earth Observation. John Wiley & Sons.注:本报告仅为示例,实际报告中需根据实验内容进行相应修改。
遥感影像的目视解译实验报告1. 简介本报告旨在介绍和分析遥感影像的目视解译实验过程和结果。
通过目视解译,我们能够获取遥感影像中的地物信息,为地理信息系统(GIS)和自然资源管理等领域提供重要数据支持。
2. 实验目的•理解遥感影像的基本概念和解译方法;•学习使用目视解译技术获取地物信息;•掌握常用的目视解译符号和标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遥感图像解译课程综合实习实习报告学院:遥感信息工程学院班级:10011学号:***********姓名:***指导老师:***一、实习目的与意义1.掌握遥感影像的目视判读方法和流程,能够对快鸟影像、SPOT影像和航拍影像进行目视解译;2.学会使用图纸制作遥感影像底图并清绘遥感影像;3.掌握实地调绘、核实和补测的基本方法;4.学会使用ERDAS软件进行数字化成图,并制作专题图。
二、实习资料与设备在进行内业清绘和外业调绘阶段,实习资料有2002年的快鸟影像一张、2002年的SPOT影像一张、2007年的航空影像一张、转印纸三张。
在进行室内计算机成图阶段,实习资料有2007年的航空影像一张、2002年的快鸟影像一张以及ERDAS软件。
三、实习原理一)遥感图像解译标志1)色调(tone):全色遥感图像中从白到黑的密度比例叫色调(也叫灰度)。
如海滩的砂砾色调标志是识别目标地物的基本依据,依据色调标志,可以区分出目标地物。
2)颜色(colour):是彩色遥感图像中目标地物识别的基本标志。
日常生活中目标地物的颜色:遥感图像中目标地物的颜色:地物在不同波段中反射或发射电磁辐射能量差异的综合反映。
彩色遥感图像上的颜色:真\假彩色3)阴影(shadow):遥感图像上光束被地物遮挡而产生的地物的影子根据阴影形状、大小可判读物体的性质或高度。
不同遥感影像中阴影的解译是不同的4)形状(shape):目标地物在遥感图像上呈现的外部轮廓。
遥感图像上目标地物形状:顶视平面图解译时须考虑遥感图像的成像方式。
5)纹理(texture):内部结构,指遥感图像中目标地物内部色调有规则变化造成的影像结构。
如航空像片上农田呈现的条带状纹理。
纹理可以作为区别地物属性的重要依据。
二)目视解译流程四、实习步骤实习过程可分室内判读和外业实地调绘以及内业数字化成图三个步骤。
室内判读是利用2002年10月获取的0.6米分辨率的快鸟卫星遥感影像和2.5米分辨率的SPOT5(实际是2.5米全色与5米多光谱数据融合的)数据制作正射影像图,根据室内判读方法,对图斑的形状、大小、色调、位置、纹理等特征进行对照分析,依照分类规则,按10种地物类别进行判读解译,勾绘图斑工作底图,然后再与2002年土地利用现状数据进行比较,发现变化要素并将其绘制到工作底图上。
对于无法从室内确定是否发生变化的图斑,或变化不明确的,要进行外业实地调查,以确保更新的准确性。
外业调绘则对变化要素进行实地调绘、核实和补测。
通过以上的工作步骤,完成对华农幅2002版土地利用现状图进行复核更新。
内业数字化成图则利用遥感图像处理软件ERDAS进行。
具体步骤如下:一)内业判读内业判读主要是解译人员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地理区域知识、遥感系统知识从遥感影像中提取遥感信息、反演地面原型的目视判读方法,然后绘制底图。
1)图像解译遥感解译的实质是个分类过程,即根据遥感图像的光谱特征、空间特征、时间特征,按照解译者的认识程度,或是自信程度和准确度,逐步进行目标的探测、识别和鉴定的过程。
首先确定一个目标或特征的客观存在,在更高一层的认识水平上去理解目标或特征,并把它粗略地定为某个十分普通的、大类别中的一个实体,再进一步根据图像上目标的细微特征,已足够的自信度和准确度,将上述识别的这个实体,划归在某一种特定的类别中。
遥感图像的解译是从遥感影像特征入手的,包括色调或颜色、阴影、大小、形状、纹理、图案、位置、组合等。
2)绘制底图根据提供的遥感图像,将转印纸覆盖在07年的航片和02年的SPOT影像上,进行草图勾绘。
在进行勾绘时,需要注意勾绘出主要地物,包括主要道路、建筑物、河流等,这样一些地物在实地勘察是具有重要的指向作用,保证了外业调绘的有效地进行。
对于航片的初步勾绘,详略应该得当,如果绘制的过于细致,则会导致勾绘图上分不清具体的地物;如果勾绘的过于粗略,则会导致不能充分的反映影像内容而造成外业勘察的困难。
我们组测区是华中农业大学西北角,占较大面积的地物有农田、苗圃、水系、裸地、道路和建筑。
根据解译标志。
分别在快鸟影像和SPOT上解译出以下地物:农田:在影像上一般呈现绿色调,而且形状大多较规则,呈方块状紧密连在一起,纹理较均匀;苗圃:色调呈浅黄色,形状较规则,纹理也较均匀,但没有农田均匀;水系(包括鱼塘等):在图像上占最大面积,呈深蓝色,几乎无纹理;道路:呈条带状,色调为白色;建筑(房子):片状分布,呈矩形紧致连在一起,并且有阴影。
快鸟影像比SPOT影像的分辨率更高,所以影像更清晰,颜色层次更鲜明,区域边界更明显,纹理和阴影更易识别。
二)外业实地勘察根据所绘制的草图,结合Google路线图,开展外业调绘、核实和补绘。
对于内页介意没有变化的图斑,采用图例在底图上标注。
对于内业解译中的变化图斑,需要在实地进一步的进行调查核实,在确定其变化后的地类后,在草图上标出其图斑的地类;对于内业解译错误的图斑,在工作图上用红笔标明;对于遥感图像上与实地不一致的地方,尤其需要实地的进行调查和勾绘,在勾绘时,需要结合变化地物的地理位置、尺寸以及与其他地物的相互关系等来进行绘制,也需要用红笔标明出来。
我们组测区主要是地物类别是建筑,农田和苗圃。
主要图斑变化情况是由裸地变成建筑、道路,水系变成裸地等。
三)整理、清绘外业调绘成果图在完成了外业调绘图后,需要对其进行整理和清绘。
首先,需要依据变化的地物,合理的勾绘出实时的地物分布图,可以结合谷歌地图以及外业的调查结果,合理的完成地物的绘制,需要达到清晰、准确的反映地面地物分布的要求。
完成了实时地物的勾绘后,再根据地物的实际类型,结合具体的制图标志,将地物的具体类别用符号准确的标记在清绘图上。
清绘图的准确进行,需要我们认真、细致的外业调绘,不仅要求具体的标绘出变化的地物,而且需要详细的表示出各类地物的具体类别,为计算机成图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数字化成图野外调查完成后的遥感图像目视解译成果,一般以专题图或遥感影像图的形式表现出来。
利用ERDAS软件进行屏幕数字化转绘图形,编辑成图。
首先,根据利用ERDAS软件将02年快鸟影像和07年的航拍影像进行几何配准,裁剪出出07年所需区域的航拍影像,作为数字化成图的原始数据。
然后利用ERDAS软件新建一个和上述快鸟影像相同大小的图层,作为专题图绘制图层。
进行专题图的绘制时,可以结合02年的快鸟数据、07年的航空影像以及清绘图,综合进行地物的绘制。
主要包括两个过程:1)用ERDAS软件的AOI工具,将转印纸标绘的地物输入到计算机中;2)用专题制图模块,制作土地利用分类图。
在进行专题图的绘制时,应该将同一类地物一起勾绘。
我们小组测区内,地物可以分为裸地(未分类部分视作裸地)、水系、农田和苗圃、建筑和道路五大类,每一类均应该分别勾绘出来,并用不同的颜色表示。
完成了土地利用图的勾绘后,就可以利用ERDAS中的专题图生成模块,进行专题图的生成。
加入专题图名称、比例尺、指北针、公里格网、图例等专题图要素后,即完成了土地利用专题图的绘制。
注:成图过程中,我们利用ERDAS中的new map composition板块进行相应的操作。
点击Composer图标→New Map Composer,在New Map Composer对话框中定义一系列参数产生专题制图文件;在Map Frame对话框中,定义一系列参数,确定制图范围;运用Create Grid/Ticks图标,绘制格网线与坐标注记;运用Create Scale Bar绘制地图比例尺;在Create Legend中绘制地图图例;在Styles中确定指北针的类型;在Text Styles Chooser中绘制地图名。
五、实习成果图1是我们第二小组绘制的本测区的土地利用图,图中将地物一共分为五类,分别用不同的颜色表示出来。
由于本测区位于华中农业大学周边,因此建筑物十分复杂,在绘图时部分零散建筑采用一个地块表示。
图1 土地利用图图2 是在完成土地利用图的基础上的,绘制的专题地图,加入了图名、格网、指北针、图例、比例尺等要素,使得图像的专题意义更为清晰明了。
图2 土地利用专题地图六、实习体会遥感图像解译综合实习是对目视解译整体流程的一次综合实践。
在实习准备阶段,了解待解译区域地物分布特征。
在室内解译阶段,充分利用之前机房实习的解译经验,从02年QuickBidr和07年航空摄影影像解译出地物块,并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变化要素。
室外解译阶段,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地调绘,结合影像进一步判读地物类型的变化。
最后,根据野外调绘结果清绘图,导入计算机,利用ERDAS软件进行数字化成图。
整个实习过程如行云流水般,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一步一步完成。
这次实习,即使对课堂所学知识的一次全面的回顾与实践,也提高了我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在外业调绘阶段,团队成员分别负责路线选择,实地考察,变化要素识别,变化要素绘制,协作过程井然有序。
在数字化成图阶段,团队成员分别负责裸地、水系、道路、农田和苗圃、建筑的数字化生成对应地物类AOI,然后小组成员共同对AOI进行合并,生成地物类别专题图。
同时,实习过程中得到了老师的悉心指导,解决了一些关键问题,在此表示忠诚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