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小儿辩日》拓展阅读-孔子的故事
《两小儿辩日》阅读附答案
《两小儿辩日》阅读附答案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远,而日中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①,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日中如探汤?②,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注释:①盂:古代的圆口器皿。
②汤:热水。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2分)(1)两小儿辩日()(2)日始出时去人近()小题2: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孔子不能决也。
(2)孰为汝多知乎小题3:两小儿为什么会得出不同的结论(1分)小题4:这则故事可以给我们以多方面的启示。
请写出你所得到的一种启示。
(2分)参考答案:小题1:(1)争论有关太阳的问题(2)距离小题1:(1)孔子不能做出判断。
(2)谁说你多智慧呢小题1:因为判断太阳远近的标准不同。
小题1:略小题1:这是对文言实虚词考点的考查。
要求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
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注意对教材中重点词汇的理解、识记和积累。
小题1:这是考查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和翻译。
学生理解和翻译文言文中的句子,要注意句子中关键性词语,了解句子间隐含的语意关系、有关的指代以及与本句有关的文中的其他信息。
翻译力求表达准确为好。
其中“决、孰、知”等重点词语要理解准确。
小题1:这是文言文中内容理解考点。
学生能了解文本内容并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内容要点,提高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
小题1:开放性试题,只要观点正确,有理有据,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
《两小儿辩日》拓展-孔子的故事
孔子的故事
切勿道听途说
孔子的一位学生在煮粥时,发现有肮脏的东西掉进锅里去了。
他连忙用汤匙把它捞起来,正想把它倒掉时,忽然想到,一粥一饭都来之不易啊。
于是便把它吃了。
刚巧孔子走进厨房,以为他在偷食,便教训了那位负责煮粥的同学。
之后,听过这位学生的解释,大家才明白其中的缘由。
孔子很感慨地说:“亲眼看见的事情都不一定就是真的,何况是道听途听呢?”
孔子与打水的老人
孔子在旅行,经过一个村庄,他看到一个老人,一个很老的老人,他从井里面打水来浇地。
那是非常辛苦的工作,太阳又那么大。
孔子以为这个人可能没有听说过现在有机械装置可以打水——用牛或者马代替人打水。
所以孔子就过去对老人说:“你听说过现在有机器吗?用它们从井里打水可以非常容易,而且你做十二个小时的工作,它们可以在半小时之内就完成。
可以让马来做这件事情,你何必费这么大的力气呢?你是一个老人啊。
”
那个人说:“用手工作总是好的,因为每当狡猾的机器被使用的时候,就会出现狡猾的头脑。
事实上,只有狡猾的头脑才会使用狡猾的机器。
你这不是存心败坏我吗?我是一个老人,让我死得跟生出来的时候一样单纯。
用手工作是好的。
一个人会保持谦卑。
”
孔子回到他的门徒那里。
门徒们问:“您跟那个老人谈什么呢?”孔子说:“他看起来似乎是老子的门徒。
他狠狠地敲了我一棒,而且他的论点好像是正确的。
”
这个故事说明孔子是个虚心接受别人批评和建议的人。
《两小儿辩日》赏析
《两小儿辩日》赏析《两小儿辩日》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列子创作的一篇散文。
此文亦是一则极具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
其记述了孔子路遇两个孩子在争辩太阳远近的问题,而孔子不能作决断之事。
说明了知识无穷、学无止境的道理,同时也赞扬了孔子实事求是、敢于承认自己学识不足的精神和古代人民敢于探求客观真理,并能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
全文通过对话描写来表现人物、展开故事情节,人物语言极具性格化,人物形象则清晰可见、栩栩如生。
一、作品原文版本一两小儿辩日1孔子东游2,见3两小儿辩斗4,问其5故6。
一儿曰:“我以7日始8出时去9人近,而日中10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11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12,及13日中则14如盘盂15,此不为16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17,及其日中如探汤18,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19也。
两小儿笑20曰:“孰21为汝22多知23乎?”版本二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二、注释1.此文节选自《列子·汤问》第七章。
文题为后人所加。
2.东游:向东游历。
3.见:看见。
4.辩斗:辩论,争论,争辩。
5.其:代词,代“两个小孩”。
6.故:缘故,原因。
7.以:认为。
8.始:刚刚,才。
9.去:离。
10.日中:正午。
11.初:刚刚。
12.车盖: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
13.及:到。
14.则:就。
15.盘盂(yú):古代盛放食物的器皿。
圆者为盘,方者为盂。
16.为:说,通“谓”。
17.沧沧凉凉:形容清凉的感觉。
沧沧:寒冷的意思。
18.探汤:把手伸向热水里,意思是天气很热。
《两小儿辩日》比较阅读
《两小儿辩日》比较阅读1. “哎呀,孔子都不能判断呢,这太阳到底啥时候离我们近呀!”就像我和小伙伴争论糖果到底谁的多一样难分胜负。
- 那天我和小伙伴为了谁的糖果多争得面红耳赤,我说我有五颗,他说他有六颗,谁也说服不了谁,真像两小儿辩日那般激烈呀!2. “一个说早上近,一个说中午近,到底谁说得对呀!”这不就跟我和弟弟争论先写作业还是先玩游戏一样嘛。
- 我和弟弟经常为了先写作业还是先玩游戏吵个不停,我觉得先写作业好,他却非要先玩,真是让人头疼呢!3. “两小儿辩得好有意思呀,我也想辩一辩呢!”就好像我想和同桌辩一辩谁的文具盒更好看。
- 我看着同桌的文具盒,再看看自己的,就忍不住想说我的更好看,要是能像两小儿那样辩一辩该多有趣呀!4. “他们的理由都好有道理呀,真让人纠结!”这跟我纠结选红色裙子还是蓝色裙子一样纠结。
- 要去参加聚会了,我在衣柜前纠结半天,红色裙子漂亮,蓝色裙子也好看,真不知道选哪个,太纠结啦!5. “哇,两小儿辩日真精彩,我都听入迷了!”就跟我听故事听得入迷一样。
- 那次听妈妈讲故事,我完全沉浸其中,故事结束了还意犹未尽,真像看两小儿辩日时的感觉呀!6. “这太阳可真神秘呀,让两小儿争成这样!”就像我对那个神秘的礼物盒子充满好奇一样。
- 看到那个包装精美的盒子,我心里充满好奇,一直想着里面到底装着什么,太阳对两小儿来说也是这样神秘吧!7. “两小儿辩日呀,我也好想参与进去辩一辩!”好比我想参与到哥哥姐姐的游戏中去。
- 哥哥姐姐在玩游戏,我在旁边好着急,好想加入他们一起玩,就像我想加入两小儿辩日一样。
8. “他们怎么能想得这么多呢,我都想不到!”就像我想不到怎么把拼图拼得更快。
- 玩拼图的时候,我怎么都拼不好,看着别人那么快,我就感叹自己怎么想不到好办法呢,两小儿的想法可真多呀!9. “两小儿辩日,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呀!”跟我第一次看到大海时的惊讶一样。
- 第一次看到大海,那无边无际的辽阔让我惊讶得合不拢嘴,两小儿辩日也给了我这样的感觉呢!10. “哎呀,到底谁对谁错呢,真让人捉摸不透!”就像我不知道明天会不会下雨一样。
两小儿辩日从孔子角度给我们的启示
两小儿辩日从孔子角度给我们的启示在孔子那个时代,很多事情都是非常简单的,比如说“两小儿辩日”这个故事,就是孩子们的争论。
你说这两小孩啊,一个说东边的日头大,一个说西边的日头亮。
听起来是不是特别搞笑?孩子们的逻辑简单直接,不像大人们那样考虑那么多复杂的东西。
孔子听了之后,肯定会想,这些小家伙,真是纯真无邪,甚至还能给我们一些启示呢。
说到这里,想想我们大人,有时候也会为一些小事争论不休,反而失去了理智。
哎,真是有点儿可笑。
孔子教导我们要明理,尊重不同的观点。
小孩们的争论,让我们看到视角的重要性。
你看,一个从东边看,觉得阳光更灿烂,另一个从西边看,觉得日落更美。
实际上,他们都对,只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
生活中也是这样啊,咱们很多时候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去看问题,根本不愿意去理解别人的感受。
这不就像夫妻吵架,一个想要安静,一个却想要热闹,谁都不肯让步,最后结果就是一场空。
孔子说过:“君子和而不同”,这就说明了道理,和谐的环境需要包容,得理解别人,才能真正达到共识。
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大家总是急着发表意见,生怕自己落后。
有时候慢下来,静静地听听别人的想法,反而能收获更多。
你想啊,如果小孩们能互相倾听,可能早就找到一个解决办法,或者一起去看日出,欣赏东边的光辉,或者一起看日落,享受西边的温柔。
这种合作的精神,恰恰是孔子所提倡的。
大人的世界中,合作有时候被忽视,大家都在忙着争夺自己的利益。
试想一下,如果大家都能像孩子一样,单纯而又真诚,生活会不会变得更美好呢?孩子们的争论中总是带着天真的幽默感。
他们根本不在乎输赢,反而觉得这是个游戏。
孔子如果在场,一定会乐呵呵地看着,心里想着,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智慧不是老成持重,而是懂得享受过程,能在生活中找到乐趣。
想想我们每个人,有时候把事情想得太复杂,结果反而搞得自己筋疲力尽。
放轻松点,跟小孩们一样,享受每一个争论,享受每一次探讨,这才是生活的真谛。
不知不觉间,咱们就会发现,生活中其实有很多乐趣和启示。
两小儿辩日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两小儿辩日文言文原文及翻译两小儿辩日文言文原文及翻译《两小儿辩日》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列子创作的一篇散文。
此文亦是一则极具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
其记述了孔子路遇两个孩子在争辩太阳远近的问题,而孔子不能作决断之事。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两小儿辩日文言文原文及翻译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原文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yú),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多知(此处念“智”)乎?”两小儿辩日词语解释(1)游:游学,游历。
(2)辩斗:辩论,争论。
(3)故:原因,缘故。
(4)以:以为,认为。
(5)去:离。
(6)日中:中午。
(7)车盖: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
(8)及:到了。
(9)则:就。
(10)盘盂:过去吃饭的碗,盘子。
盘:圆的盘子,盂:一种装酒食的敞口器具。
(11)为:是。
(12)沧沧凉凉:清凉而略带寒意。
(13)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去。
意思是天气很热。
(14)决:裁决,判断。
(15)孰:谁,哪个。
(16)汝:你。
译文孔子到东方游学,途中遇见两个小孩儿在争辩,便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有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离人近,而到中午时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儿则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到中午时离人近。
有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升起时大得像一个车盖,到了中午时小得像一个盘盂,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清凉而略带寒意,到了中午时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热远凉的道理吗?”孔子听了不能判定他们谁对谁错,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启示宇宙无限大,知识无限多,学无止境。
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
两小儿辩日中的孔子的启发
两小儿辩日中的孔子的启发在《两小儿辩日》这篇有趣的文章里,咱们看到了两个小朋友为了“太阳”的问题争得不可开交,真是让人忍俊不禁。
他们的争论其实不仅仅是小孩子间的吵嘴,哦不,背后藏着不少哲理呢!想想看,一个说“太阳早上出来”,另一个却反驳说“那是晚上!”这可把他们的逻辑给撩了个底朝天。
孔子在这儿可算是智慧的化身,他以宽容的心态来对待孩子们的争论,真让人想说“高人!”孩子们的无邪和执拗,仿佛把我们带回了那无忧无虑的童年。
这两个小家伙的争论让我想起了很多我们生活中的小争执。
比如,吃饭时谁先动筷子,或者在游戏里谁才是真正的“王”。
这些争论的背后,有时候是对自己观点的坚持,有时候是为了在心里争个面子。
孔子看得透透的,他知道小孩的心思。
他没有直接说谁对谁错,而是让他们自己思考,真是个智慧的老头儿!“我有我的看法,你有你的主张”,这话说得多好啊,别把事情搞得那么复杂,生活不就应该这样简单嘛。
想象一下,如果孔子在场,他肯定会笑着说:“小朋友们,别争了,太阳可是咱们的朋友啊!”这时候,孩子们肯定会停下来,思考一下。
太阳从升起,西方落下,看来谁都没错啊。
生活中,很多事情其实就是这么简单。
我们总是习惯于用自己的视角去看待问题,忘了换个角度,真是太可惜了。
孔子用他的智慧让我们明白,争论有时候只是为了证明自己,而理解才是更重要的。
再说回这两个小家伙,想必他们心中都有各自的“小宇宙”。
一个小朋友喜欢早晨的阳光,觉得那才是活力的开始;另一个则钟情于夜晚的星空,觉得那是梦的开始。
哦,这分明就是他们各自的生活态度呀!在孩子们眼里,太阳是个有趣的存在,怎么可能只用一个标准去定义呢?生活就是这么五彩斑斓的,你喜欢的,可能我就不喜欢。
孔子无疑在这里传达了一个重要的信息:包容。
包容不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智慧。
我们生活中,和家人、朋友争论的时候,能不能也学学孔子,别一味坚持自己的观点,尝试去理解对方的想法?想象一下,如果每个人都能像孔子那样,试着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那生活是不是能更加和谐美好?孩子们的争论虽然天真无邪,却为我们提供了思考的契机。
孔子两小儿辩日的故事
孔子两小儿辩日的故事
两小儿辩日故事发生在2000多年前的鲁国。
一天,孔子在路上碰到两个孩子正争得面红耳赤。
孔子上前问他们说:“你们为什么事争得不可开交呀?”两个孩子争先恐后地告诉孔子,他们正在争论早晨和中午的太阳哪一个离我们近。
一个孩子说:“我认为早晨太阳出来时离人近,中午的时候离人远。
因为早晨的太阳看起来有车盖那么大,中午的太阳看起来只有菜盘子那么小。
这不就说明早晨的太阳离我们近才显得大,中午的太阳离我们远才显得小吗?”孔子听了觉得有道理。
但还没等他点头称是,另一个孩子马上反驳说:“早晨太阳出来时,到处凉气袭人,中午却热得像站在沸水边一样难受,这不是因为早晨太阳离我们远才觉得凉,中午太阳离我们近才觉得热吗?”孔子一听也觉得有道理。
可这样一来他就无法断定两个孩子谁说的真有道理了。
两个孩子看到孔子似是而非的样子,急得直跺脚,一个拉着孔子一只手说:“孔大人,您可得给我们评个准理,看到底谁说得对呀!”两个小孩子给满腹经纶的孔子出了个难题,大学问家无可奈何地摇摇头,老老实实地承认自己搞不清谁是谁非。
两个小孩十分失望,望着孔子远去的背影取笑说:“还说他学问大得很呢!原来也不过如此而已!知识拓展:
知识拓展:
《两小儿辩日》讲的是和老子有关的故事。
______(判断对错)
《两小儿辩日》是一篇寓言故事,文章叙述了古时候有两个小孩凭着自己的直觉,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不能作出判断。
故事和孔子有关。
故答案为:×。
《两小儿辩日》阅读答案13篇
《两小儿辩日》阅读答案《两小儿辩日》阅读答案13篇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我们很多时候都不得不用到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检查自己的得与失,分析原因及时总结。
相信很多朋友都需要一份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自己的阅读答案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两小儿辩日》阅读答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两小儿辩日》阅读答案1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5、《两小儿辩日》选自《________》,这部书内容中的学术观点属于________学派,而孔子是________学派的创始人。
(3分)16.给下列加粗字注音(3分)①盘盂()②孰为汝多知()()17.解释加粗的字。
(3分)故:去:日中:沧沧:及:汤:1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6分)①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②孔子不能决也③孰为汝多知乎?19.用自己的话说明两小儿的观点。
(3分)答案20.两小儿的说理角度分别是:(2分)答案:参考答案15、《列子.汤问》道家儒家16、① yú ②shú zhì17、原因、距离、正午、清凉略带寒意、到至、热水18、略19、一儿认为太阳刚出时离人近,中午离人远;另一儿认为太阳刚出时离人远,中午离人近。
)20、一儿从大小角度(视觉)看问题,另一儿从人对阳光的感受(触觉)看问题。
《两小儿辩日》阅读答案2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文言文二则六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原文
文言文二则六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原文
以下是《两小儿辩日》的原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教辅书或译文版本来理解文章的意思。
两小儿辩日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两小儿辩日文言文原文及翻译两小儿辩日文言文原文及翻译《两小儿辩日》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列子创作的一篇散文。
此文亦是一则极具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
其记述了孔子路遇两个孩子在争辩太阳远近的问题,而孔子不能作决断之事。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两小儿辩日文言文原文及翻译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原文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yú),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多知(此处念“智”)乎?”两小儿辩日词语解释(1)游:游学,游历。
(2)辩斗:辩论,争论。
(3)故:原因,缘故。
(4)以:以为,认为。
(5)去:离。
(6)日中:中午。
(7)车盖: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
(8)及:到了。
(9)则:就。
(10)盘盂:过去吃饭的碗,盘子。
盘:圆的盘子,盂:一种装酒食的敞口器具。
(11)为:是。
(12)沧沧凉凉:清凉而略带寒意。
(13)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去。
意思是天气很热。
(14)决:裁决,判断。
(15)孰:谁,哪个。
(16)汝:你。
译文孔子到东方游学,途中遇见两个小孩儿在争辩,便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有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离人近,而到中午时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儿则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到中午时离人近。
有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升起时大得像一个车盖,到了中午时小得像一个盘盂,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清凉而略带寒意,到了中午时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热远凉的道理吗?”孔子听了不能判定他们谁对谁错,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启示宇宙无限大,知识无限多,学无止境。
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
文言文《两小儿辩日》
感谢百度文库让我们在这里与你相见,您的下载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文言文《两小儿辩日》
咱今儿个来说说《两小儿辩日》这个故事哈。
这故事里有俩小孩儿,那小脑袋瓜可机灵了。
一个小孩儿就说:“哎,你看啊,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呀,大得像车盖似的,到中午就变得像个盘子那么小了,肯定是早晨离咱们近,中午离咱们远呗。
”这小孩儿说得还挺理直气壮的呢。
另一个小孩儿听了可不干了,马上反驳说:“你这就不对啦。
你看啊,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凉飕飕的,到中午就热得像把手伸到热水里一样,肯定是早晨离咱们远,中午离咱们近呀。
”这俩小孩儿啊,就这么争来争去的,谁也不服谁。
这时候啊,孔子路过了。
这俩小孩儿就像看到救星一样,赶忙跑过去问孔子。
嘿,孔子那么有学问的人,竟然也被这问题给难住了。
这孔子啊,只能老老实实地说自己不知道。
你说这事儿多有趣儿啊。
这俩小孩儿,虽然年纪小,但是那股子探索真理的劲儿可不小。
他们会观察生活中的现象,还能提出自己的想法,多聪明啊。
孔子不知道也不装懂,这也是很难得的。
这故事告诉咱们啊,不管是谁,都有不懂的事儿。
而且啊,对于身边的现象,咱们就得像这俩小孩儿一样,多去琢磨琢磨。
说不定咱们也能发现好多有趣的道理呢。
这俩小孩儿就像两个小哲学家,他们的争论就像是一场智慧的碰撞。
而孔子的态度也给咱们做了个好榜样,不懂就说不懂,这才是真正的学问家呢。
咱们可不能不懂装懂,要像故事里的他们一样,真实又可爱地对待这个世界的各种问题呀。
第 1 页共 1 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两小儿辩日 文言文二则
wèi
wèi
自读《两小儿辩日》,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wèi
①因为(表反问语气)
②同“谓”。
例句:孰为汝 /多知乎?
为
wéi
例句:惟/弈秋之为听
例句: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①表示程度范围的加深或扩大。
②认为。
多音字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辩论,争论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认为
离
正午
及日中则如盘盂。
到,到了
盛物的器皿。圆的为盘,方的为盂。
重点字词
日初出沧沧凉凉
沧沧凉凉
寒凉。
及其日中如探汤
探汤
把手伸到热水里。意思是天气很热。汤:热水。
孰为汝多知乎
孰
谁
汝
你
孔子不能决也
决
判断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孔子到东方游学,看到两个小孩在争辩,便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wèi
wèi
wèi
自读《两小儿辩日》,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多音字:为
wéi
①表示程度范围的加深或扩大。
例句:惟/弈秋之为听
②认为。
例句: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①因为(表反问语气)
②同“谓”。
例句:孰为汝 /多知乎?
wèi
对照注释,想想每句话的意思,再连起来说说课文的内容。
精读课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句意: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中午时离人近。”
认为
正午
我以( )时去人( ),而( )时( )也。
我以( ),而( )也。
近
远
日始出
2019年三年级语文下册 11.画杨桃 拓展阅读 两小儿辩日(白话文)素材 新人教版
2019年三年级语文下册 11.画杨桃拓展阅读两小儿辩日(白话文)素材新人教版阅读提示:阅读下面的文章,说说它告诉你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孔子到东方游学,遇见两个小孩争辩,便询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一个小孩子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近,而到中午的时候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子则认为太阳刚升起的时候离人远,而到中午的时候离人近。
一个小孩子说:“太阳刚升起像一个车篷,到正午就像一个盘盂,这不是远者小而近者大吗?”另一个小孩子说:“太阳刚升起清清凉凉,到中午像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者热而远者凉吗?”孔子不能判定(是否)。
两个孩子笑着说:“谁说你智慧多呢?”附送:2019年三年级语文下册 12.想别人没想到的拓展阅读宋徽宗考画师素材新人教版阅读提示:阅读下面一篇文章,说说画师们是如何表达宋徽宗出的题目,结果怎么样?宋朝皇帝宋徽宗酷爱绘画艺术,他不仅画得一手好画,而且有很高的艺术鉴赏力。
一次,画院招考画师,宋徽宗出了一道题:“深山藏古寺”。
要求前来应试的画生照题作画。
画生们的画交上来后,宋徽宗当着群臣的面评画。
看着一张张画卷,他眉头不展,只是摇头。
原来,有的画面是一座古寺在崇山峻岭之中;有的画面是古寺的顶角在高山密林露出……总之,画面上都能看见古寺。
宋徽宗对群臣说:“众位爱卿,你们看看这些画,画功不错,技巧也娴熟,可惜的是,这些画生连题意都没理解,这哪里是深山藏古寺,分明是深山露古寺嘛。
”群臣觉得宋徽宗说得很有道理,齐声赞扬:“皇上明鉴,评得极是。
”宋徽宗边说边继续一张一张地翻动着画卷。
突然,他的眼睛一亮,“啊!”满脸露出惊喜之色。
他左手捋着短须,右手拿着画,边看边大声赞道:“好画!好画!切中题意,构思巧妙,此画终于把古寺藏住了。
”只见这张画面上,山峦起伏,一条曲折的蜿蜒山路一直伸到山脚下,一股溪水从山脚下流过,一个老和尚正在溪边挑水。
整个画面简洁流畅,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宋徽宗高兴地把这幅画的作者列为第一名。
两小儿辩日的全文解析
两小儿辩日的全文解析嘿,你们知道吗?我觉得《两小儿辩日》这个故事可有意思啦!有一天呀,孔子在路上走着。
突然,两个小孩跑过来,争得面红耳赤。
孔子觉得很奇怪,就问他们:“你们在争什么呀?” 一个小孩说:“我们在争论太阳什么时候离我们近,什么时候离我们远。
” 另一个小孩也赶紧点头。
那个说太阳早上离我们近的小孩,他是这么想的哦。
他说呀,早上太阳出来的时候,看起来可大啦,就像一个大车轮子。
可是到了中午呢,太阳就变得小小的,像个盘子。
这不就是离得近的时候看着大,离得远的时候看着小嘛。
我就觉得他说得挺有道理呢。
你想想看呀,我们看远处的东西是不是就很小呀,近处的东西就大一些呢。
可是那个说太阳中午离我们近的小孩也有他的理由哦。
他说,早上的时候太阳出来还不怎么热,可是到了中午呀,热得不得了。
那肯定是中午太阳离我们近,才会这么热嘛。
这也说得通呀,就像我们靠近火的时候就会觉得热,离得远了就没那么热啦。
孔子听了他们的争论,也不知道该怎么判断。
两个小孩就笑孔子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哈哈,这两个小孩可真勇敢,连孔子都敢质疑呢。
我觉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呀,不能光看表面的现象就下结论哦。
就像这两个小孩,他们都有自己的观察和想法。
我们在生活中也会遇到很多问题,不能随便听别人说,要自己去想一想,去观察观察。
说不定我们也能像这两个小孩一样,发现一些大人们都不知道的事情呢。
而且呀,这个故事还让我明白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我们要尊重别人的想法。
这两个小孩虽然在争论,但是他们没有吵架,也没有生气。
他们只是在说出自己的理由,想让别人同意自己的观点。
我们也要像他们一样,和别人好好说话,不要因为意见不同就吵架。
还有哦,我们要像孔子一样,谦虚一点。
孔子那么有学问,可是他也不知道太阳什么时候离我们近,什么时候离我们远。
他没有因为自己是大名人就觉得自己什么都懂。
我们也不能觉得自己什么都会,要多学习,多问问别人。
《两小儿辩日》这个故事真的很有趣,也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呢。
两小儿辩日的拓展小古文
两小儿辩日的拓展小古文一、原文两小儿辩日/ 两小儿辩斗【作者】列御寇【朝代】先秦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二、译文孔子到东方游历,见到两个小孩在争辩,便问是什么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而到中午的时候距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些,而到中午的时候距离人近。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等到正午就小得像一个盘子,这不是远处的看着小而近处的看着大吗?”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有清凉的感觉,等到中午的时候像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吗?”孔子不能判决(谁对谁错)。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您的知识渊博呢?”三、注释1.东:东方。
2.游:游历、游学。
3.见:看见。
4.辩斗:辩论,争论.5.辩:争。
6.其:代词,他们。
7.故:缘故,原因。
8.以:认为。
9.始:刚刚,才。
10.去:离;距离。
11.日中:正午。
12.初:刚刚。
13.车盖: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
14.及:到。
15.则:就。
16.盘盂:盛物的器皿。
圆者为盘,方者为盂。
17.为:是。
18.沧沧凉凉:形容清凉的感觉。
沧沧:寒冷的意思。
19.探汤:把手伸向热水里。
汤,热水,开水。
(古时还特指沐浴时用的热水。
)在文中的意思是天气很热。
20.决:决断,判定,判断。
21.笑:在这里不是嘲笑,在这里突出了孩子们的天真可爱22.孰:谁。
23.为:同“谓”,说,认为。
24.汝:你。
25.知:zhì,通假字。
“知”通“智”聪明、智慧。
两小儿辩日从孔子角度的道理
两小儿辩日从孔子角度的道理好嘞,今天咱们聊聊《两小儿辩日》这个故事,从孔子的角度看看其中的道理。
你想啊,两个小孩儿在那儿争论,真的是让人哭笑不得。
一个说太阳大,另一个说太阳小。
看似简单,实际上可让人琢磨得不亦乐乎。
哎呀,这就让我想起孔子了,他在教育上可是个大行家。
他一向提倡的是什么呢?就是要有独立的思考能力,要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世界。
两个小孩儿各执己见。
一个说太阳大,另一个则觉得小,真是没谁了。
大家有没有想过,这小孩儿的争论其实反映了他们对世界的不同理解。
你说这不就是孔子提倡的“因材施教”吗?每个人的看法都受自身经历影响。
孔子也曾说过:“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这意思就是,君子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小孩儿们争得不可开交,其实是没有真正理解对方的观点。
这就是孔子想告诉我们的,不同的看法其实可以并存,只要我们能彼此尊重。
再说这两个小孩儿,争得面红耳赤,谁也不肯退一步。
你说这要是换作是孔子,早就耐心地问他们:“你们觉得太阳大和小分别代表什么呢?”这不是调侃,而是真心想让他们思考。
孔子一直在强调,思考和讨论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他希望我们能通过交流,找到更多的答案。
小孩子的争吵,看似幼稚,实际上也是一种学习方式。
正是通过这种方式,他们在摸索中理解世界。
再进一步,孔子还会告诉他们:“别忘了,你们所看到的只是表面。
太阳的大小,可能跟你们的角度、环境都有关系。
”就像看人一样,不能光凭一面之词下结论。
孔子常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不想要的事情别强加给别人。
小孩儿们在争论时,其实就是没有考虑到对方的感受,或许太阳在他们的心中都有不同的位置。
哦,对了,话说回来,这两个小孩儿争论的场景,还真有点儿像现在的很多小争执。
我们生活中也常常会遇到争论。
朋友间为一点小事争个不可开交,甚至家人之间也常因为琐事吵得不可开交。
孔子一定会鼓励大家坐下来聊聊,听听彼此的想法。
要知道,沟通的艺术可不简单,但它能帮助我们解开很多误会,让感情更加深厚。
两小儿辩日的寓言故事(通用20则)
两小儿辩日的寓言故事(通用20则)两小儿辩日的寓言故事(通用20则)寓言故事是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两小儿辩日的寓言故事(通用20则),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两小儿辩日的寓言故事篇1大教育家孔子在周游列国时,有次往东方的一个地方去,半路上看见有两个10岁左右的小孩在路边为一个问题争论不休,于是就让马车停下来,到跟前去问他们:“小朋友,你们在争辩什么呢?”其中一个小孩先说道:“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我们近一些,中午时离我们远些。
”另一个小孩的看法正好相反,他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远些,中午时才近些。
”先说的那个小孩反驳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盖,到了中午,就只有盘子那么大了。
这不是远的东西看起来小,而近的东西看起来大的道理吗?”另一个小孩自然也有很好的理由,他说:“太阳刚升起来时凉飕飕的,到了中午,却像是火球一样使人热烘烘的。
这不正是远的物体感到凉,而近的物体使人觉得热的道理吗?”两个小孩不约而同地请博学多识的孔子来做“裁判”,判定谁是谁非。
可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把能言善辩的孔老先生也难住了,因为当时自然科学还不发达,很难说明两小孩所执理由的片面性,也就不能判断他们的谁是谁非了。
孔子只好哑口无言。
两个小孩失口笑了起来,说:“谁说你知识渊博,无所不知呢?你也有不懂的地方啊!”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人生有限,知识无涯。
从不同的角度会得出不同的看法,而要克服片面性就必须深化认识,进行辩证思维。
两小儿辩日的寓言故事篇2有一天,风和日丽。
孔子带着几个弟子到东方游学,途中见到两个小孩在辩斗,便走过去问原因。
一个小孩在头头是道的对孔子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些,而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些。
”他指了指另一个小孩说:“他却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些。
请孔大圣人明鉴。
”另一个小孩突然开口:“我的原因是:太阳刚出来的时候非常清凉,而到了中午却像把手伸进热水里,这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的道理吗?”前一个小孩反驳道:“孔圣人请不要乱听别人的谗言,请问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的盖子一样大,而中午的时候却像一个盘子一样大吗?这不是远的时候看起来小而近的时候却看起来大的道理吗?”孔子见两个小孩“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争了半天也争不出谁是谁非,便问随行的弟子,弟子们也说不出对错,孔子觉得很没有面子,便带弟子偷偷回去查书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的故事
孔子行礼
传说,孔子年少而好礼,有一年的秋天,乌云滚滚,寒风嗖嗖,落叶从树上纷纷飘下来,随风翻飞。
这时,年少的孔丘正聚精会神的在窗下读书,由于天气太冷,他又穿着单薄的衣服,不时地搓着手。
坐在一旁的母亲心痛地说:“孩子。
歇一会儿吧!”
“好啊!”孔子答应着站起身,拿起放在桌旁的俎豆(当时行礼用的器具),不声不响地出了屋门。
母亲忙说:“孩子,外面风大,天又这么冷,眼看就要下雨了,你不要到院子里去玩了吧。
”
孔丘一脸正色地回答:“不是啊,母亲,我这是在祭祀神灵,行大礼呢!”
“你行大礼干什么呢?”母亲问他。
“如果我现在不学好礼仪,长大就不知道怎么做人了。
”
母亲听了孔丘的话,惊讶的说不出话来。
在一个礼崩乐坏的年代,孔丘的举止确实是不同凡响的。
评赎奴隶
当时在春秋时代,鲁国有个规定,凡是到国外旅行去,看到有鲁国人在外国被卖为奴隶的,可以花钱把他赎出来,回到鲁国后,到国库去报帐,国库照付。
孔子有一个学生,真的在国外看到有鲁国人被卖为奴隶了,他就把他赎出来。
赎出来以后,他没到国库去报帐,别人都说这个人品格高尚。
孔子知道后,大骂这个学生,说这个学生做错了。
别人奇怪了,做好事嘛,又赎了人,又不去报帐,这不是好事吗?不是品格高尚吗?孔子说看问题不能这样看,他这个做法,实际上妨碍了更多的奴隶从鲁国人被赎出来。
这个人回来后没有去报帐,将来别人看见做奴隶的鲁国人,本想赎他出来,又想,我赎了以后,如果去报帐,别人就要议论:以前某某人不报帐,你去报帐,你的品格不如他。
这样,这个人就可能装作没看见,不去赎人了。
所以,这个做法就妨碍了更多的鲁国奴隶被人家赎买出来,是有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