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探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探究

平远县平远中学赖钦县

内容摘要:

提高地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非常必要的。笔者就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谈了几点体会:一、提问要有效地创设问题的情景;二、提问内容要注意问题的趣味性;三、提问时要善于捕捉最佳的时机;四、提问对象要讲究学生的层次性。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提问有效性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这点明了课堂提问是一种精彩的教学艺术。课堂提问设计得好,应用得当,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开拓学生的学习思路,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然而,在现在的课堂教学中,教室的课堂提问具有较大的随意性;不能很好地把握提问时机;提出的问题不够精准;缺乏提问的艺术和技巧;或者提出的问题价值不高等等现象,这些不足都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提高地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非常必要的。现就个人在教学实践中的感悟,就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谈几点体会。

一、提问要有效地创设问题的情

景。

地理教师要善于选择最佳时机,创设具有一定情感色彩、生动具体的场景,诱导学生启动全部思维,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实践证明,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创设问题教学情境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利用日常现象创设问题情境

当学生所面临的问题与生活相近时,便会对问题产生一种亲切感,学生渴望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现实中的问题,所以,生活中的问题与地理教学的结合点,就是学生学习的兴奋点,也就是学生的兴趣所在。如,在学习海陆风时,教师可以引发学生思考“我们在白天和晚上去海边,站立在海岸上,风向有什么不同?”,这样的问题学生会感到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每个学生都知道有海风的事情,陌生是因为他们没想到这其中也包含了地理知识——风向变化,因而更容易激发学习兴趣。又如:笔者在讲高中地理必修2“第二章第一节——城市的空间结构”,就有了一次深刻的感悟。说实在,备这节课时我认为这节课是有点闷的,讲的都是概念和规律,没有什么闪光点能提起学生兴趣。结果开始的5分钟讲“城市形态”时真的如我所料,学生只是默默的接受着知识,虽然还是有问必答,但是一点提不起兴趣。因为书本上举的例子是:团块状城市——成都;分散状城市——重庆;条带状城市——兰州,这些例子对于生活在小县城的学生来说太陌生了。突然,坐在后排的同学冒出一句:“老师,平远县城是什么形态啊?”我愣了一下,脑子里马上浮现出平远县城的轮廓图,而这时,班上的同学也活跃起来了,你一言我一语地争论着平远县城的城市形态。这时,我突然好象看到了这节课的曙光,原来学生最感兴趣的是自己熟悉的身边事。我灵机一动,说:“既然同

学们对自己居住的平远县城这么感兴趣,那么下面我们就以平远县城为例,来研究一下城市的功能分区。请同学们用几分钟阅读一下书本内容,思考一下,平远县城的商业用地、住宅用地、工业用地分别在哪里?”然后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大方框,在中间写上“平城中路”,并用圆圈圈上。这时我发现同学们的眼睛充满了好奇和期待,我知道,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完全被激起了。想不到这节课我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2、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创设问题情景

在讲授新课前,教师通过对己知知识经验的再现,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寻找原来没有解决的问题,通过设置疑问,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例如在世界洋流分布规律的学习中,根据学生基本掌握了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绘出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图,并与教材上世界洋流图进行对比,创设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3、利用图片动画演示创设问题情景

新教材有很多有趣的插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并进行比较,再提出问题。如:在学习《锋面系统》时教材中有一幅插图,让学生观察图中的冷锋和暖锋,引导学生会提出:为什么冷锋和暖锋的锋面都倾斜于冷气团一边?为什么它们的冷暖气团运动的方向不同?降水的区域也不同?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又如:在学习褶皱时,探究内力、外力作用的效果时,可制作一组图片或动画:背斜受内力作用时岩层向上拱起,而向斜受内力作用时岩层向下弯曲;从地形来看,形成山岭和谷地,但当受外力作用为主时地形发生倒置现象。看完图片或动画后再提出问题,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4、通过例题(习题)创设问题情景

高三地理复习,以例题带内容是最常用的方法。在例题(习题)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模式“出题——读题思考——试解——分析讨论——归纳检验”进行教学。这种模式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具体的地理问题的理解,充分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结合有关的知识、规律独立地、创造性地进行分析、判断、思考和探索解题方法。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分析讨论和归纳总结。

二、提问内容要注意问题的趣味性

课堂提问的内容新颖别致,富有情趣和吸引力,不仅可以使学生感到有趣而愉快,还可以帮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例如,我在教学经常应用各种谚语成语,引导学生分析它并提出问题,学生兴趣很大。例如:“一场春雨一场暖”——表示什么天气,“一场秋雨一场寒”——表示什么天气;“沧海桑田”体现什么地壳运动;“稳如泰山”、“坚如磬石”从地质学观点上讲,正确吗?“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体现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从水循环的观点去判断,正确吗?这样的提问既直观形象,又生动活泼,不仅能唤起学生已有经验并展开联想,使学生愉快而积极地投入到问题解决的情境之中。

三、提问时要善于捕捉最佳的时机。

为了把握好提问时机,教师要从学生心理反映和教学内容这两个角度去找准时机。虽然一节课中提问次数没有确定,但要把握好提问时机,不宜过多,何时提问,提问什么内容,哪些地方学生易于产生疑惑,为什么会存有疑惑,何时旁敲侧击令其去疑解惑。这些问题都需要教师认真思考,精心设计。例如高一地理中关于“城市化带来的问题”内容,我是这样设计提问的:我们居住的平远县城,面积比十多年前扩展了几倍,人口也随之迅猛增长,这会给我们这座城市带来哪些问题呢?试从城市污染程度、交通状况、住房状况和就业等方面进行分析。在学生回答完这些问题后,教师及时总结,突出强调前三个方面。这样,既完成了“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的学习内容,又为下一个内容——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的提问埋下伏笔。这样的教学设计就是在最佳时机上提出问题,它能调动学生情绪、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

四、提问对象要讲究学生的层次性。

教师在教学之前,要充分地了解每个学生的认知发展起点,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从而调动全体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最终能使每一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

基于这一认识,在选择学生回答问题时,应该因人而异:难度较大的问题由优等生回答,一般的让中等生回答,较容易的让差生回答,比较专门的问题则让这方面有特长的学生回答。这样,每一个学生都有得到老师提问并得到肯定性评价的机会。对偶尔回答不好的学生,除应充分肯定其某些可取之处外,要注意在较短时间内再给他一次答问成功的机会。实践证明,这样因人施问对培养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对破除中差等生对提问的畏惧心理有很好的效果。

面对全体学生分层要求、分层提问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兴趣,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让每个学生能感受到成功的体验,产生“我能行”的思想,从而增强学习地理的信心,培养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勇气和探索精神。

课堂提问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课堂环境的随时变化,使实际的课堂提问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灵活性。我们教师只有从根本上对课堂提问的价值与作用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勤思考、多分析、勤学习、多钻研,努力优化课堂提问,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巧妙使用课堂提问,才能更好地发挥课堂提问的灵活性与有效性,“问”活学生的思维,“问”出学生的激情,“问”出学生的创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