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际效用均等法则

合集下载

人大版微观经济学(第三版)课后答案第3-4章

人大版微观经济学(第三版)课后答案第3-4章

第三章 消费者选择第一部分 教材配套习题本习题详解1.已知一件衬衫的价格为80元,一份肯德基快餐的价格为20元,在某消费者关于这两种商品的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上,一份肯德基快餐去替代衬衫的边际替代率MRS是多少?解答:用 X 表示肯德基快餐的份数;Y 表示衬衫的件数;MRSXY 表示在 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份肯德基快餐消费时所需要放弃的衬衫的消费数量。

在该消费者实现关于这两种商品的效用最大化时,在均衡点上有边际替代率等于价格比,则有:201804X XY Y P Y MRS X P ∆=-===∆ 它表明,在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上,该消费者关于一份肯德基快餐对衬衫 的边际替代率MRS为0.25。

2.假设某消费者的均衡如图3—21所示。

其中,横轴OX1和纵轴OX2分别表示商品1和商品2的数量,线段AB为消费者的预算线,曲线U 为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E点为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

已知商品1的价格P1=2元。

求: (1)求消费者的收入; (2)求商品2的价格P2; (3)写出预算线方程; (4)求预算线的斜率; (5)求E点的MRS12的值。

图3—21 某消费者的均衡解答:(1)横轴截距表示消费者的收入全部购买商品1的数量为30单位,且已知P1=2元,所以,消费者的收入 M=2×30=60元。

(2)图3—1中纵轴截距表示消费者的收入全部购买商品2的数量为20单位,且由(1)已知收入 M=60元,所以,商品2的价格P 2=M 20=6020=3(元)。

(3)由于预算线方程的一般形式为 P 1X 1+P 2X 2=M,所以本题预算线方程具体写为:2X 1+3X 2=60。

(4)(4)将(3)中的预算线方程进一步整理为X 2=-23X 1+20。

所以,预算线的斜率为-23。

(5)在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E 上,有211212X PMRS X P ∆=-=∆,即无差异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即MRS 等于预算线斜率的绝对值P 1P 2。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概论经济学、市场经济学以及价格理论。

指的是采用个量经济法,以市场价格为中心,以主体利益为目标,研究家庭和企业的经济行为,以及怎样通过市场竞争达到资源最优配置。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消费理论或需求理论、厂商理论、市场理论、要素价格或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理论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a完全理性b完全竞争c完全信息2.宏观经济学:采用总量分析法,以国民收入为中心,以社会福利为目标,研究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劳动市场、国际市场的协调发展,研究怎样通过宏观调控达到资源充分利用。

3.动态分析:又称过程分析,指考虑时间因素对所有均衡状态向新的均衡状态变动过程的分析。

其分析有关经济变量在一定时间内的变化、经济变量在变动过程中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以及他们在每一时刻点上的变动速率等。

蛛网模型是典型的动态分析。

静态分析:即分析经济现象的均衡状态以及有关经济变量处于均衡状态所必须具有的条件,但并不论及达到均衡状态的过程,即完全不考虑时间因素,是一种状态分析,如均衡价格分析。

比较静态分析:指的是分析已知条件变化后经济现象均衡状态的相应变化,以及有关经济变量达到新的均衡状态的相应变化。

第二章需求与供给1.机会成本ch5-1:又称择一成本,指经济资源的稀缺性意味着在给定技术的情况下,将一定资源用于某种用途时所放弃的其他各种用途中的最大收入,或者将一定资源保持在这种用途上必须支付的成本。

2.需求: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需求函数:需求函数是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需求函数Q=f(P)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和该商品的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需求价格: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对一定量的某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

需求法则:需求量与需求价格反向变动。

3.供给:一种商品的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商品的数量。

高鸿业微观经济学业第七版课后答案18第三章消费者选择

高鸿业微观经济学业第七版课后答案18第三章消费者选择

精心整理第三章消费者选择第一部分教材配套习题本习题详解1.已知一件衬衫的价格为80元,一份肯德基快餐的价格为20元,在某消费者关于这两种商品的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上,一份肯德基快餐对衬衫的边际替代率MRS是多少?解答:用X表示肯德基快餐的份数;Y表示衬衫的件数;MRSXY表示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份肯德基快餐消费时所需要放弃的衬衫的消费数量。

在该消费者实现关于这两种商品的效用最大化时,在22X 1+3(4)(4)将(3)中的预算线方程进一步整理为X 2=-X 1+20。

所以,预算线的斜率为-。

(5)在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E 上,有211212X PMRS X P ∆=-=∆,即无差异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即MRS 等于预算线斜率的绝对值。

因此,MRS 12==。

3.对消费者实行补助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发给消费者一定数量的实物补助,另一种是发给消费者一笔现金补助,这笔现金额等于按实物补助折算的货币量。

试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法,说明哪一种补助方法能给消费者带来更大的效用。

解答:一般说来,发给消费者现金补助会使消费者获得更大的效用。

其原因在于:在现金补助的情况下,消费者可以按照自己的偏好来购买商品,以获得尽可能大的效用。

如图3—3所示。

图3—3实物补贴和货币补贴在图中,AB是按实物补助折算的货币量等于现金补助情况下的预算线。

在现金补助的预算线AB上,消费者根据自己的偏好选择商品1和商品2的购买量分别为*1X 和*2X ,从而实现了最大的效用水平U2,即在图3—3中表现为预算线AB和无差异曲线U2相切的均衡点E。

在实物补助的情况下,则通常不会达到最大的效用水平U2。

因为,譬如,当实物补助两商品数量分别为x11、x21的F点,或者为两商品数量分别为x12和x22的G点时,则消费者获得无差异曲线U1所表示的效用水平,显然,U1<U2。

4.假设某商品市场上只有A 、B 两个消费者,他们的需求函数各自为Q =20-4P 和Q =30-5P 。

边际效用,让你多花的每一分钱都物超所值

边际效用,让你多花的每一分钱都物超所值

边际效用,让你多花的每一分钱都物超所值上次写如何挑重疾险时,用了个经济学概念。

说在附加保障时,要考虑「边际效用」,希望每多花一分钱,都带来足够高的满足度。

不过有些朋友对「边际效用」还不了解,今天就展开讲讲。

《吃面条》1984年的央视春晚上,陈佩斯、朱时茂联袂出演了一个小品,叫《吃面条》。

据说当时这个作品让全国观众笑得满地打滚,而它也是春晚里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小品,开启了一个新时代。

小品讲得是陈小二为了演好角色,被导演要求一次次重复吃面条的故事。

吃第一碗的时候,狼吞虎咽、幸福满满、回味无穷。

吃第二第三碗的时候,已经是将将凑合、淡而无味了。

到第四第五碗,那就不单是难以下咽,甚至还恶心想吐了。

你看,每多吃一碗,陈小二对面条的满意程度越低。

这里的「多吃一碗」,就是增量,也叫「边际(marginal)」。

吃面的满意程度,可以理解成「效用」。

那每一份增量(多吃一碗)带来的满意度,就是「边际效用(marginal unitlity)」。

严格的说,「边际效用」,是一个经济学概念,本身既不涉及感官的享受,也不涉及饱和满足。

吃面条只是个类比。

它的内涵实际上是关于商品价值的。

人们在消费一种商品时,每增加一个单位,增加的效用就递减;最后一个消费单位的效用最小。

决定商品价值的,不是它的最大效用,也不是它的平均效用,而是它最后一个消费单位的效用,也即边际效用。

飞机票价格用边际效用理论可以解释一些定价现象。

一个很经典案例的就是关于飞机票定价的。

假设一架飞机有200个座位,它横越国内飞行一次,所消耗的油费、人工费、折旧费等加起来,共计成本10万美元。

每个座位的平均成本是500美元。

那么如果在飞机临飞前,有一个乘客只愿意支付300美元,航空公司应该卖给他票吗?照理说,票价不应低于成本价格。

但是,在临飞的时候,每增加一位乘客,公司所支付的成本非常低,可能也就是一份航空餐的钱,几近等于零。

这时,航空公司是乐意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出售飞机票的。

微观经济学-边际效用

微观经济学-边际效用






3.6 市场需求曲线、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

市场需求曲线:市场需求曲线是所有个别消费者需求 曲线的水平方向叠加。 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总 额(代表消费者边际效用总和)和实际支付的价格总 额之间的差额 。 CS = ∫0Q* f(Q)-p*Q* 马歇尔论证是市场竞争造成商品价格按照边际效用定 价,消费者获得了消费者剩余。 生产者剩余:生产者剩余是厂商实际收入总和与厂商 边际成本总和之间的差额。
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
消费者行为的研究是为了探讨需求规律背后的决定因素。消费 者行为理论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为边际效用理论,称为基数效 用论;另一部分为无差异曲线理论,称为序数效用论 。
3.1
• • • • • • • • •
边际效用理论
效用概念:效用指消费者消费一种商品中感受到的欲望满足。 效用是心理感受,中性概念,不包含价值判断。 负效用概念:负效用指消费者消费一种商品中感受到痛苦。 边际效用概念:边际效用指每增加一单位商品消费之总效用的 增量。MU = dTU/dQ。 总效用、平均效用和边际效用曲线以及相互关系。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随着所消费商品数量的增加,边际效用呈 递减趋势,直至变成零和负值。 边际效用价值论:认为商品价格取决于边际效用的理论。 货币收入的边际效用:L = MU/P,货币边际效用随收入增加 而递减。 效用极大化与等边际原则 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
价格—消费线(PCC):在假定条件下预算线出现支点转动,与若 干条无差异曲线相切形成的均衡点移动轨迹。PCC如在Q—P坐标中 画出,就是需求曲线。即需求曲线上任意一点都是消费者均衡点。 通过价格-消费线的走向,可以反映在商品X价格下降时商品Y购。

高鸿业微观经济学业第七版课后答案解析18第三章消费者选择

高鸿业微观经济学业第七版课后答案解析18第三章消费者选择

第三章消费者选择第一部分 教材配套习题本习题详解1.已知一件衬衫的价格为80元,一份肯德基快餐的价格为20元,在某 消费者关于这两种商品的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上,一份肯德基快餐对衬衫的边 际替代率MRS是多少?解答:用 X 表示肯德基快餐的份数;Y 表示衬衫的件数;MRSXY 表示在 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份肯德基快餐消费时所需要放弃的衬衫的消费数量。

在该消费者实现关于这两种商品的效用最大化时,在均衡点上有边际替代率等于价格比,则有:201804X XY YP Y MRS X P ∆=-===∆它表明,在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上,该消费者关于一份肯德基快餐对衬衫 的边际替代率MRS为0.25。

2.假设某消费者的均衡如图3—1所示。

其中,横轴OX1和纵轴OX2分别 表示商品1和商品2的数量,线段AB为消费者的预算线,曲线U 为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E点为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

已知商品1的价格P1=2元。

求:(1)求消费者的收入; (2)求商品2的价格P2; (3)写出预算线方程; (4)求预算线的斜率; (5)求E点的MRS12的值。

图3—1 某消费者的均衡解答:(1)横轴截距表示消费者的收入全部购买商品1的数量为30单位,且已知P1=2元,所以,消费者的收入 M=2×30=60元。

(2)图3—1中纵轴截距表示消费者的收入全部购买商品2的数量为20单位,且由(1)已知收入 M=60元,所以,商品2的价格P 2=M20=6020=3(元)。

(3)由于预算线方程的一般形式为 P 1X 1+P 2X 2=M,所以本题预算线方程具体写为:2X 1+3X 2=60。

(4)(4)将(3)中的预算线方程进一步整理为X 2=-23X 1+20。

所以,预算线的斜率为-23。

(5)在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E 上,有211212X PMRS X P ∆=-=∆,即无差异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即MRS 等于预算线斜率的绝对值P 1P 2。

西方经济学案例分析

西方经济学案例分析

《西方经济学》案例精选案例1:价格到底谁说了算2003年7月15日,民航国内航空运输价格改革方案听证会在北京举行。

虽然此次听证会受非典影响延期两个多月,但社会对它的关注丝毫没减。

值得回味的是,中国的改革就是从价格改革入手的。

问题是,为什么改革这些多年,我们还停留在要由政府出面,为民航这样的垄断行业扩价格听证会的阶段,而不能由市场来决定价格呢?实事求是地说,这些年政府为了把垄断行业推向竞争的市场,是做了不少工作的。

1999年底,中国电信一分为四;民航也早就各路诸侯分治,航空公司林立。

于是乎,真的竞争来了,为打折打得头破血流。

消费者得到了实惠,一片叫好;经济学家也喜出望外:总算与市场接轨了,该来个优胜劣汰了。

可这时,“婆婆”忍不住出面了——都是国有资产嘛,手心手背都是肉,干吗非拼个你死我活呢!在政府的倡导下,民航各路诸侯今日歃血,明日盟誓,又是“生死合约”,又是价格联盟,但结果总是拧不过市场法则的“大腿”,该打折还是打折,该降价还是降价,只不过“明火执仗”变成了“暗度陈仓”。

结果,竞争总是深入不下去,该死的死不掉,该长的长不大,市场真的“失灵”了。

价格成了苦孩子,打折变成了瞎折腾;政府总“舍不得”放手让市场来裁决价格,苦孩子也永远不能长大成人。

经济学家常说,市场具有比任何权力更绝对的权威。

199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加里·贝克尔认为,国营企业应该民营化。

过去十几年来,经营不善的国企转为民营已经成为世界潮流。

美国将邮政民营化了;英国在撒切尔零售价当政期间,就将原来由政府经营的航天、汽车、电子通讯甚至铁路移转为民营,成效显著。

我们的民航、铁路、电力等为什么就不能姓“民”?为会么不能像食品、家电、服装等行业,取消政府管制,取消那么多的“局”、“部”呢?案例分析:我们经济生活中有两种主要的经济组织形式:市场机制和命令经济。

所谓市场机制是指这样一种经济组织形式,即单个消费者和企业通过市场相互发生作用,来决定经济组织的三个中心问题: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分析及论述题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分析及论述题

一:基本概念1,效用utility:是消费者从商品的消费中得到的满足程度。

它是一种主观评价,因人、因时、因地而异,是一种自我比较,满足程度高,则效用大,反之效用就小。

虽然效用是一种主观上的使用价值,但大量人群的主观使用价值,其统计结果具有客观性。

2, 供给法则(Law of Supply):对绝大多数商品而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的供给量与其价格之间呈同方向变动关系。

一般说来,市场价格越高,卖方愿意为市场提供较多的产品数量:即价格越高,供给量越大;价格越低,供给量越小。

供给量与价格同方向变动,这就是供给法则。

反映在图形上,二者的关系是一条左上方倾斜的曲线。

3,.货币的含义货币:在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支付中,或在偿还债务时被普遍接受的东西。

形式:现金、支票存款、信用卡或借记卡上的存款、定期存款、国库券、商业票据、股票、债券等。

4,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指经济社会(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5,通货膨胀指一定时期内价格水平的持续上升。

含义:①是物价总水平的上升,不是指一种或几种商品价格的上升。

②是价格水平持续一定时期的上升,不是指价格水平的一时上升。

6,边际效用递减规律随着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人们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消费单位中得到的满足程度在下降。

原因解释:生理或心理上的原因,如吃山珍海味与吃青菜豆腐物品用途上的原因,如英汉大词典7,需求法则:需求量与需求价格成反向变动关系,就是需求法则。

在一般情况下,当市场价格上升时,需求的数量会下降;而当市场价格下降时,需求的数量会增加。

8,生产函数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某一组合与其可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称为生产函数Production Function。

9,失业者:正值工作年龄而没有工作,但在现行工资率下愿意工作的人。

戈森定律

戈森定律

• 实际上,在这里的边际效用永远是正值,虽然在 理论分析中有负效用。这是因为作为理性的消费 者,在一种商品的边际效用趋向于零时,由于人 们欲望有多样性,他会改变消费内容和消费方式, 去满足其他欲望,以增加总效用。 • 这条理性消费者的选择规律构成了需求分析的基 础,具有重要理论价值。
• 戈森围绕合理组织消费和生产问题提出了两大定律,并以 之为基础阐述了价值、生产和价格等问题,建立了一个相 当完整的主观主义经济理论体系。 • 他提出了价值量随物品提供的享乐量而定,并且随物品数 量增加而递减,当各边际价值相等时达到最大的观点。但 戈森并未得出边际效用决定价值的结论,也没有把价格决 定因素归结为效用。尽管戈森的理论还未达到后来那样全 面和成熟,但他却为边际效用价值论提供了有力的基础和 启发。 • 戈森本人也被奉为边际效用论的先驱和奠定者。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戈森提出的享受规律: (1)如果我们连续不断地满足同一种享受, 那么这同一种享受的量就会不断递减,直至 最终达到饱和。 (2)如果我们重复以前已满足过的享受, 享受量也会发生类似的递减;在重复满足享 受的过程中,不仅发生类似的递减,而且初 始感到的享受量也会变得更小,重复享受时 感到其为享受的时间更短,饱和感觉则出现 得更早。重复享受进行得越快,初始感到的 享受量则越少,感到是享受的持续时间也就 越短。
赫尔曼· 海因里希· 戈森
13政行2 何佳杰
• 戈森的个人简介
• 戈森第一定律的内容
• 戈森第二定律的内容 • 戈森定律的影响和意义
• 德国经济学家赫尔曼· 海因里希· 戈 森(Hermann Heinrich Gossen, 1810—1858年)是边际效用理论的 先驱,生于德国西部的迪伦 (Düren);1829年至1833年先后在 波恩大学学习法律和公共管理学, 毕业后曾当过律师、地方政府税务 官;退休后与他人合办过保险公司, 后退出经营,专心致力于经济学研 究与写作。

什么是边际效用?

什么是边际效用?

什么是边际效用?边际效用是经济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它提供了一种理解消费者如何对商品和服务进行选择的方式。

通过分析边际效用,我们可以揭示消费者的偏好、需求曲线的形状以及资源配置的效率。

本篇文章将为您详细介绍边际效用的定义、特性、影响因素、应用实例,以及它在经济学理论中的重要角色。

边际效用的定义边际效用指的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商品或服务消费所带来的额外满意度或幸福感。

简单来说,边际效用就是“为了多一单位的某种商品而获得的额外快乐”。

这一概念最早由19世纪的经济学家卡尔·门格尔提出,并由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等人进一步发展。

边际效用的特性递减性质:根据边际效用递减法则,当消费者连续消费同一种商品时,每增加一单位所获得的边际效用通常会逐渐减少。

例如,饥饿时吃第一个苹果时获取的满意度高于吃第五个或第六个苹果时所获得的满意度。

主观性:边际效用是一种高度主观的体验,不同消费者对同一种商品的满意度评价可能有很大差异。

这种主观性使得市场上存在各种商品,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比较性:为了理解边际效用,通常需要进行不同商品之间的比较。

例如,在两个商品之间进行选择时,消费者会比较它们各自所能够带来的边际效用,从而做出消费决策。

边际效用与总效用总效用是指消费者从所有消费活动中获得的总体满意度,而边际效用则是从新增消费中获得的额外满足。

一般而言,边际效用与总效用之间存在以下关系:当消费者增加消费量时,总效用是增加的,但增加幅度逐渐减少。

边际效用为正时,总效用增加;当边际效用为零时,总效用达到最大值;当边际效用为负时,总效用减少。

通过这种关系,我们可以进一步理解消费者优化其消费选择的一般过程:他们倾向于继续增加消费,直到所获得的边际效用等于其支付价格为止。

边际效用与需求曲线在经济学中,需求曲线反映了价格和需求量之间的关系,而这一关系又与边际效用直接相关。

理论上,消费者愿意为产品支付价格(即其价值),这个价格反映了某一特定消费数量所产生的边际效用。

基数效用论的消费者均衡边际效用分析法

基数效用论的消费者均衡边际效用分析法

(二)序数效用论:希克斯与帕累托

商品的效用是消费者对商品满足其欲望的一种心理 评价,因而很难准确加以衡量,更难以对不同消费 者的效用进行比较和加总。 然而,可以用第一,第二,第三…………,进行排 序。 例如:长跑后。


三、基数效用论的消费者均衡:边际效用分析法

(一)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1.总效用(TU):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从一定数 量的商品或者服分析:
Px X PY Y M
Y A(0,M/PY) C
消费者预算线的斜率为:
OA P t an X OB P Y
0
D 预算空间 X B(M/PX, 0)
2. 消费者预算线的移动
(1)在两种商品的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的
收入变化会引起预算线的位置发生平移。
二、无差异曲线及其特点

(一)无差异曲线的含义与特征 1.无差异曲线:是指在偏好既定条件下,能给消费 者带来同等效用水平的两种商品组合的轨迹。
2.无差异曲线基本特征:

第一,密集性。无数条无差异曲线;离原点越远 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越高,离原点越近 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越低。 ★第二,在同一坐标平面图上的任何两条无差异 曲线不会相交。 Y
曲线上的每一点都是满足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均衡条
件的商品的价格—需求量组合点。
四、消费者剩余 1. 消费者剩余:消费者为购买一定数量的商品所
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总额与其实际支付的价格总额
之间就可能出现的差额。

注:该差额就是消费者剩余。 2. 消费者剩余的计算 (1)离散型的计算:例如
(2)若需求曲线为非线性时,消费者剩余的计算:
(2)当消费者的货币收入不变,两种商品的价格

生活中的边际效用规律

生活中的边际效用规律

生活中的边际效用规律刘娟兰州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基地班2013级摘要:“边际”概念在西方经济学中很重要的一个基本概念,但是不仅是在经济学中,而且在生活中边际效用也表现出一定规律。

一般说来,边际效用有递减的趋势,但是否边际效用一定是递减的呢?关键词:边际效用,概念,规律,例证一、引言“边际”及“边际分析”自提出之日起,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一直发展到今天,并且已经由最初的经济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发展成为各个行业生存运作的关键词,例如农业中有关小麦的边际效用和种植方法规范化的研究、人力资源管理边际效用的研究等等。

总之,对于边际效用的研究已不仅仅局限于学术讨论层次,而是与我们日常的生活息息相关。

此外,利用对边际效用的分析对于提高企业生产利润,提高企业运作效率方面的好处显而易见。

然而,在另一方面,在抽象层次上,日常生活人们做事的方法、对事物的认知也可以用边际效用的规律加以解释。

这也是撰写此论文的主要原因。

同时,每当我们想到边际效用时,总会认为其必定是递减的,但事实上又有没有例外呢?如果有例外,那么出现的原因又是什么呢?既然有了例外,那么边际分析还能作为一种有效的分析方法去分析各个行业的运作吗?在下面的章节中将会对这些问题发表自己的一些看法,并且根据日常生活的经验,以最普通的视角试着解释自己所理解的边际效用的规律。

二、有关边际效用的基本概念一般认为,经济学中的“边际分析”发端于瑞士数学家伯努利有关货币边际量效用变化现象的观察。

而“边际”或者“边际量”是指“当一个变量变动一个单位时,另一变量的变动率”[1]。

用公式表示为:边际量=因变量的变化量/自变量的变化量。

简单地说,就是一种变动量,例如学习时,时间是一种变量,习得的知识量又是一种变量,此时的边际可以指当学习时间增加(减少)一个单位(比如一个小时),习得的知识量相对于时间变化的增加(减少)量。

而“效用”就是一种主观心理的满足,一种达成欲望的能力,在经济学中就是指消费者消费商品时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边际效用规律

边际效用规律

第一节边际效用规律长期以来,经济边际主义被认为是主观唯心主义的,由经济边际主义所派生的“边际效用价值论”也被定性为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理论。

事实上,问题并不这么简单。

目前,经济边际主义在经济学中被广泛应用,“边际效用规律”也被普遍认为是一条基本的经济规律和社会规律,这说明它本身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一、什么是“边际效用规律”边际概念最初来源于高等数学,它是把既定的诸数量看作变量,把它们的变动率看作一个新量。

边际分析是假定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个变量的单位增量导致了另一个变量的增量。

把经济效用与边际分析相结合,以经济效用作为经济变量进行边际分析所产生的经济理论,称为边际效用论。

实践表明,某一事物对于消费者的边际效用(即最后一个消费单位的效用)随着消费速度的增长而下降。

显然,在这里,“效用”实际上就是使用价值,由此可得:边际效用规律:就是指某一事物对于消费者的边际效用或边际使用价值(即最后一个消费单位的使用价值)随着消费速度的增长而下降(如图3所示)。

图3: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图中,Xm为消费速度,Ym为边际使用价值。

二、古典“边际效用价值论”的形成与发展把边际效用论应用于解释和说明商品价值构成要素所产生的理论,称为边际效用价值论,它在总体上可分为几个发展阶段。

1、边际效用的发现和边际分析的形成。

边际效用论的最初形成可追溯到亚里士多德,他不仅最先创立了使用价值概念,而且知道效用递减的原则。

数学家伯努里发现:人们不可能用同一尺度去估价风险价值,因为相同数量的货币收益显然对一个穷人比对一个富人具有更大的意义。

随着财富占有量的增加,其效用量也在增加,但其增加的比率是逐渐减小的。

思想家加利阿尼认为:“价值是一种比例,它由‘效用’和‘稀缺性’的比例构成”,从而在概念上区别了边际效用与总效用。

2、边际分析与级差地租分析相结合。

经济学家安德森指出,各级较肥沃土地都可获得多少不等的超额利润,而最后的或最贫瘠土地只能得到一般利润。

边际产量均等法则公式(二)

边际产量均等法则公式(二)

边际产量均等法则公式(二)边际产量均等法则公式边际产量均等法则是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用于描述在一定生产要素投入下,增加一个要素的投入量会带来的边际产出变化。

以下是与边际产量均等法则相关的公式和解释说明。

边际产量(Marginal Product)边际产量指的是增加一个要素的投入量带来的额外产出增加量。

边际产量的公式为:MP = ΔQ/ΔL其中,MP表示边际产量,ΔQ表示产量的变化量,ΔL表示要素投入量的变化量。

举例说明:假设一个工厂每天雇佣10名工人,产量为100个产品,当增加1名工人后,产量增加为110个产品。

那么对于这一增加的工人来说,他的边际产量为/(10-9) = 10个产品。

边际产量递减(Law of Diminishing Marginal Returns)边际产量递减指的是当增加一个要素的投入量时,边际产量逐渐减少。

该规律的公式为:ΔMP < 0其中,ΔMP表示边际产量的变化量。

举例说明:假设一个农场根据土地面积增加种植麦子的数量,开始时每增加1亩土地,增加的麦子产量为10吨。

但是随着土地面积的增加,增加的麦子产量逐渐减少。

当增加1亩土地后,增加的麦子产量为8吨,而当再增加1亩土地后,增加的麦子产量仅为5吨。

边际成本(Marginal Cost)边际成本指的是生产一个单位产品所需的额外成本。

边际成本的公式为:MC = ΔC/ΔQ其中,MC表示边际成本,ΔC表示成本的变化量,ΔQ表示产量的变化量。

举例说明:假设一个汽车厂生产100辆汽车的成本为10万元,当增加产量至101辆汽车时,成本增加为万元。

那么生产第101辆汽车的边际成本为()/ = 万元。

边际成本均等于边际收益(Marginal Cost Equals Marginal Revenue)边际成本均等于边际收益是一个重要的决策原则,指的是在最优决策点上,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

该原则的公式为:MC = MR其中,MC表示边际成本,MR表示边际收益。

等边际法则对生活的启示

等边际法则对生活的启示

等边际法则对生活的启示
等边际法则:每种物品每一美元的边际效用相等
等边际法则:决定收入在不同消费品之间分配的法则。

消费者可按此法则选择消费组合,使花费在所有商品和服务上的每一美元的边际效用都相等,就能保证消费者所获得的效用最大化。

最大满足或效用最大化的基本条件是要符合等边际法则。

即在消费者的收入固定和他所面临的各种物品的市场价格也既定的条件下,当花费在任何一种物品上的最后一美元所得到的边际效用正好等于花费在其他任何一种物品上的最后一美元所得到的边际效用的时候,该消费者就会得到最大的满足或效用。

最重要的启示大概是:当投入的成本要大于收益时,把精力放在其他方面不失为一个明智的选择。

边际效用的计算

边际效用的计算

边际效用的计算边际效用是指每次增加或减少一单位某种物品所带来的满足程度的变化。

在经济学中,边际效用是决策制定过程中重要的概念,它帮助我们理解个体在面临选择时如何权衡利益与成本,以及如何最大化自身的利益。

边际效用的计算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进行:我们需要确定所考虑的物品或活动。

边际效用是与特定物品或活动相关的,因此我们需要明确具体的对象。

我们需要衡量每次增加或减少一单位物品所带来的满足程度。

这可以通过主观评估或实证研究的方法来进行。

主观评估是基于个人的主观感受,而实证研究则是通过实验或调查等方法来获取数据。

第三,我们需要计算边际效用的变化量。

边际效用通常是递减的,即每增加一单位物品所带来的满足程度会逐渐减少。

因此,我们需要比较每次增加或减少一单位物品后的满足程度的变化量。

我们可以将边际效用与成本进行比较,以进行决策。

如果边际效用大于成本,那么我们应该增加物品的数量;如果边际效用小于成本,那么我们应该减少物品的数量。

通过不断进行边际效用与成本的比较,我们可以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举个例子来说明边际效用的计算。

假设小明正在考虑购买一台新手机,他已经拥有一部旧手机。

小明首先需要确定所考虑的物品是手机。

然后,他可以通过评估每次增加一台手机所带来的满足程度来计算边际效用。

如果小明认为每增加一台手机可以使他的生活更加便利和愉快,那么他可以认为边际效用是正的。

然而,随着手机数量的增加,小明可能会发现每增加一台手机所带来的满足程度逐渐减少。

这时,他可以通过比较边际效用与手机的成本来决定是否购买新手机。

边际效用的计算在经济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消费者行为领域,边际效用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消费者在购买决策中如何权衡满足程度和价格。

在生产领域,边际效用可以帮助我们确定最优的生产水平,以最大化利润。

在资源配置领域,边际效用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资源的最优分配方式,以提高社会福利。

边际效用的计算是经济学中重要的概念,它帮助我们理解个体在面临选择时如何权衡利益与成本,以及如何最大化自身的利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無異曲線具有負斜率
同一條無異曲線上之各點,Y 代表著不同的財貨或勞務
消費組合,卻能使消費者 獲得同樣的滿足程度。只 3
AC
E
要兩種財貨或勞務都具有 正的邊際效用,無異曲線 2
D
必然是一條向右下方傾斜 1
B
的曲線,其斜率為負值。
012 3
IC3
IC2 IC1
X
4
任何兩條無異曲線不可相交 在同一平面圖上,任何兩條無異曲線不能相交。因為, 若同一平面圖上的兩條無異曲線相交,即違反偏好滿足 遞移性的基本假設。
遞移性
合進行比較及排列偏好高低次序。
(transitivity)
偏好是可遞移的 。 所有財貨或勞務都是
愈多愈好或非飽和性
好的、被需要的,因
(the more, the better) (non-satiation) 此消費者永遠會偏好
稠密性 (density)
擁有較多的財貨或勞 消費者永遠可選擇務擁。有此平外均,數消量費者永 的財貨或勞務組合遠。不會滿足。
Y
A
B
IC1
C 0
IC2 X
4
無異曲線呈現凸向原點,代表商品之間消費邊際替代率 是遞減的 指消費者為維持一定的效用水準,持續增加某一財 貨或勞務X的消費,由於其邊際效用遞減,所能替 代的另一種財貨或勞務Y的消費量會愈來愈少。無 異曲線上每一點所衡量出的消費邊際替代率,即是 無異曲線在該點的切線斜率的絕對值,亦即消費邊 際替代率。
Px 消費者剩餘
A
Dx
0
XB
X
4.2 水與鑽石的矛盾
4
在市場交易裡,某財貨或勞務的「價格」,並不見得能 精確地代表消費者所獲得的「價值」。這種價格與價值 的差異,稱之為價值的矛盾,或水與鑽石的矛盾。
決定財貨或勞務交易價格時,需求面應考量的是邊際 效用而非總效用。若邊際效用愈大,消費者願意支付的價 格愈高。
4
4.3.2 無異曲線
無異曲線:表示能使消費者獲得相同滿足程度之所有財 貨或勞務組合所形成的軌跡。
同一條無異曲線上每 Y
一點所代表的財貨或勞
務組合,都能帶給消費 者同樣的滿足程度,消 2
A
費者對這兩種消費組合
B
的效用是無差異的,因 1
此無異曲線亦可稱之為
IC
等效用曲線。
0
1
2
X
4
4.3.3 無異曲線的特性
(式4.2)
4
總效用隨著消費數量增加而 增加,且邊際效用會隨著增 加一單位消費量而遞增,但 消費達某一水準後,若再增 加該財貨的消費數量,邊際 效用遞減法則開始發揮作用, 總效用增加的速度變得緩慢。 而總效用達於極大點,此時 邊際效用為零。伴隨著財貨 消費量繼續增加,總效用開 始下降,這時邊際效用轉為 負。如圖4.1。
分析消費者均衡前,需先作如下之假設:
(式4.3)
2 貨幣的邊際效用不因貨幣數量的改變而改變。
3 除了貨幣之外,其他財貨或勞務的邊際效用會隨
著消費量的增加而遞減。
4
邊際效用均等法則:指每一種財貨或勞務的價格,適 度地分配預算,使得花在每一種財貨或勞務最後一塊 錢的邊際效用皆相等,即消費者獲得效用極大的原則。
4.3 序數效用分析
4
序數效用:消費組合可依照被偏好的程度排列大小, 由最高依序排至最低。
此方法優於基數效用分析法之處,在於不以數字的 數值代表效用水準的大小,而只是以序數將消費者 消費財貨或勞務組合所得到的效用高低排出次序。
4
4.3.1 偏好
完整性 (completeness)
偏好被假設具有完整性,其意謂著消 費者能夠將所有財貨或勞務的消費組
X
圖4.8 無異曲線與效用水準
4
平面上任何一點,必有唯一的一條無異曲線通過 每一種可能的財貨或勞務組合,對應於圖上 的一點,即每一點都有一條無異曲線通過。
4
4.3.4 無異曲線的可能形狀
無異曲線的形狀,說明了消費者願意如何以一種財貨 或勞務的問題。
完全可以互相替代的兩種財貨或勞務,稱之為完全替 代品;消費時維持一定消費比例,且兩種財貨或勞 務須同時增加消費量才會導致效用水準增加,則稱 此兩種財貨或勞務為完全互補品。
指效用可以被衡量並可加總,數字的 大小即代表效用水準的高低。
指一定時間內消費者從消費財貨或勞 務中所獲得滿足程度的總和。
在一定時間內消費者從額外增加一單 位財貨或勞務的消費中所獲得總效用
的增加量。
(式4.1)
4
邊際效用遞減法則 假定消費者對其他財貨或勞務的消費量保持不變,消 費者從連續消費某一特定財貨或勞務中所得到的滿足 程度(邊際效用),將隨著對該財貨或勞務消費量的增加 而遞減。
(式4.4)
4
需求曲線之推導 當考慮消費者之貨幣所得固定與財貨或勞務之價格已知 條件下,消費者為了獲得極大之效用,亦即等於貨幣的 邊際效用。利用邊際效用分析法,可推導出消費者對X 財貨的需求曲線。 Px
Dx
0
X
4
消費者剩餘 指消費者對某財貨或勞務所願意支付的金額與其實際 支付的金額間之差額。
4
第 4 章 消費與生產決策分析 李見發
4.1 基數效用析 4.2 水與鑽石的矛盾 4.3 序數效用分析 4.4 消費者均衡與需求曲線 4.5 替代效果、所得效果與價格效果
4.1 基數效用分析
4
4.1.1 效用、總效用與邊際效用
專有名詞 效用 基數效用 總效用(TU)
邊際效用(MU)
定義
描述一個人消費財貨或勞務所獲得的 滿足程度。
XB
X
4
愈向東北方的無異曲線,效用水準愈高
無異曲線圖包含許多條代表
不同效用水準的無異曲線,Y 圖4.8中,愈靠近原點的無異
曲線代表所包含 X與Y兩商品
數量較少,因而效用水準愈
低;離原點愈遠的無異曲線
所代表的效用水準愈高,因
此其效用水準的次序為IC1、
IC2、I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3。
0
效用水準愈大
IC3 IC2 IC1
(式4.5)
4
而消費邊際替代率遞減可表示為:
(式4.6)
圖4.7中,在A點,X財貨對 Y
Y財貨的消費邊際替代率比
B點的消費邊際替代率大。
A
因此在B點,X替代Y的能
MRSXY(A)
力較在A點時差。而反映在 無異曲線形狀時,消費邊 際替代率遞減使得無異曲
B MRSXY(B) IC
線凸向原點。
0 XA
TU
A
0 MU
B C TU
Q
A’
0
圖4.1
B’
C’ MU Q
總效用與邊際效用
4
4.11.2 消邊費際者的效行用為均是等理性法的則。與消消費者費所者面均臨衡的預算限
件的消下效費, 用者消。制的或均費,價稱衡者是格預:已由所算指無消 共 線在法費同,現透者決如行過(的定式價變貨。4格動.幣消3和)其所費消消得者費費及所者組市面所合場對得來上的不達財預變到貨算的更或限條大勞制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