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生殖系统感染
泌尿、男生殖系统感染

急性附睾炎(acute epididymitis)
泌 尿 生 殖 系 感 染
急性附睾炎主要是逆行感染所致。
临床表现 发病突然,多继发于下尿路感染。发病是阴
囊疼痛,可放射至同侧腹股沟和腰部。附睾肿胀,体 积增大,触痛明显,伴有高热。 诊断和鉴别诊断 需与睾丸扭转、附睾及睾丸肿瘤等鉴 别。 急性附睾炎 治疗 卧床休息,多饮水,避免性生活。托起阴囊。选 用广谱抗生素治疗。
三、肾皮质多发脓肿 泌 尿 生 殖 系 感 染
上尿路感染
1、原发病灶:皮肤疖、痈,扁桃体炎。 2、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3、病 理:肾皮质多发小脓肿,可融合,溃 破。 4、表 现:发热、腰疼,肌肉紧张,压疼。尿菌+, CT显示占位, IVP显示肾盏受压;血细菌培 养阳性 5、治 疗:药物--青霉素,先锋霉素。 手术:切开引流。
4.诊断方法
泌 尿 生 殖 系 感 染 概述
分段留尿
尿标本的采集 导尿采尿 耻骨上膀胱穿刺留尿
尿液镜检:
WBC多于3/HP,为脓尿。
细菌培养和菌落计数: 查每毫升尿的菌落数: --污染--104--可疑--105--感染-影像学检查: KUB ,IVU ,CT ,B超等
治疗原则
1、明确感染性质 上、下尿路感染 2、鉴别尿路感染类型
慢性前列腺炎 (chronic bacterial prostatitis) 泌 尿 生 殖 系 感 染
男生殖系统感染
尿路刺激症状 尿频、尿急、尿痛。 疼痛 部位在会阴部、阴囊和睾丸、耻骨上、下腹部、
腰骶部、腹股沟部。 性功能障碍 精神紧张 诊断临床表现,直肠指诊及前列腺液检查。 治疗足量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疗程至少6周。可同 时应用a-受体阻滞剂。除药物治疗外,也常用热水坐 浴、前列腺按摩、药物离子透入、微波等物理疗法。
泌尿男生殖系统感染

泌尿男生殖系统感染泌尿男生殖系统感染是指细菌、病毒或真菌所引起的一类感染性疾病。
该病症发生非常普遍,且严重影响了男性的生殖健康。
本文将介绍泌尿男生殖系统感染的症状、原因、治疗方法以及预防措施。
症状泌尿男生殖系统感染的症状包括下列几个方面:1.阴茎疼痛。
感染引起的炎症可导致阴茎疼痛,而且这种疼痛可能还会放射到会阴部。
2.尿道疼痛或摩擦感。
炎症也会导致尿道疼痛或者摩擦感。
3.尿频或尿急。
泌尿感染会导致排尿困难,也可能引起尿频或尿急。
4.少尿或无法排尿。
更为严重的情况下,泌尿感染可能会导致少尿或无法排尿。
5.射精疼痛。
泌尿感染可能导致射精疼痛或疼痛的不适感。
6.化脓性包皮炎。
泌尿感染可能导致男性的包皮炎。
一些男性可能会有分泌物或溢出液,这些液体可能有异味或者异常颜色。
如果你注意到自己有上述症状,那么你需要去医院接受检查和治疗。
原因泌尿感染的原因多种多样,通常是由于细菌、病毒或其他微生物引起炎症,而该炎症通常由于以下原因之一造成:1.有性伴侣。
与多个性伴侣性行为或者与感染有性传播的疾病的人进行性行为会增加感染的风险。
单个性伴侣亦有可能感染,尤其是当该性伴侣有某种泌尿生殖系统感染或其他性传播疾病的时候。
2.使用过多的药物,比如抗生素等。
长期使用过多的药物会增加泌尿感染的风险。
3.阴茎受伤。
阴茎受伤或刮伤也会增加感染的风险。
4.体内免疫力较低。
免疫功能差的人更容易患病,如老年人、久病或器官移植者。
治疗泌尿男生殖系统感染的治疗要分病因区别。
不同微生物感染需要使用不同的药物来进行治疗。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治疗方法:1.抗生素。
对于革兰氏阴性菌感染(如大肠杆菌等),选择性抗生素如头孢、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能够有效地治疗感染,并减轻炎症的症状。
2.抗病毒药物。
对于病毒性感染(如HPV、疱疹等),抗病毒药物可以控制症状,并且有可能使病毒负载降低。
3.寻找病因。
依据微生物的敏感性和药物的适应范围确定治疗方案,对各种感染反复进行检查和评估,不断调整治疗计划,以发挥最佳疗效。
泌尿、男生殖系统感染

急性肾盂肾炎
• 诊断 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尿液检查, 血白细胞计数升高。尿培养每升尿菌落 105以上。
急性肾盂肾炎
• • • •
治疗 1、全身治疗 2、抗菌药物治疗 疗程为7~14日 3、对症治疗
二 肾积脓(pyonephrosis)
• 肾积脓也称脓肾,是肾实质严重感染所致的广 泛的化脓性病变,或尿路梗阻后肾盂肾盏积水、 感染而形成一个积聚脓液的囊腔称为肾积脓。 • 急性可以表现为全身感染症状。慢性时病程较 长可有消瘦、贫血、反复的尿路感染。 • 治疗以抗感染为主,加强营养纠正水电解质紊 乱。必要时手术治疗。
(一)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
(chronic bacterial prostatitis)
• 其致病菌有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可雷 白菌属、葡萄球菌或链球菌等,也可有 淋球菌感染,主要经尿道逆行感染所致。
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
• 临床表现 • 1、排尿改变及尿道分泌物 尿频、尿急、 尿痛,排尿时尿道不适或灼热。“滴 白”。合并精囊炎时,可有血精。 • 2、疼痛 • 3、性功能减退 • 4、精神神经症状 • 5、并发症
第五十三章
泌尿、男生殖系统感染
• 2 、尿液镜检 每高倍视野白细胞超过 5 个则为脓尿,提示有尿路感染。简单方法 • 3、细菌培养和菌落计数 如菌落计数含 105/ml应为感染,少于104/ml可能为污染, 104~ 105/ml之间为可疑。诊断尿路感染的
主要依据
第五十三章
泌尿、男生殖系统感染
• 4 、泌尿系感染的定位检查 上下尿路感 染要分开 • 5、影像学检查 包括B超、尿路平片、 排泄性尿路造影、膀胱尿道造影、CT、 放射性核素检查和MRU检查等。
• 治疗 积极卧床休息,输液,应用抗菌 药物及大量饮水,并使用止痛、解痉、 退热药物。 • 抗菌药物:CoSMZ、喹诺酮类及头孢菌素。 如淋球菌可用头孢曲松;厌氧菌感染则 用甲硝唑。一疗程7~10日,可长至14日。 • 预后 少数并发前列腺脓肿,经会阴切 开引流。
外科主治医师-泌尿外科-专业知识与专业实践能力-泌尿、男性生殖系统感染(一)

外科主治医师-泌尿外科-专业知识与专业实践能力-泌尿、男性生殖系统感染(一)[单选题]1.下列诱发泌尿、男性生殖系统感染的因素,错误的是A.泌尿系梗阻B.接触受细菌污染的生活用(江南博哥)品C.机体抗病能力减弱D.医源性感染E.解剖因素正确答案:B[单选题]3.不需与急性细菌性膀胱炎进行鉴别诊断的是A.急性肾盂肾炎和结核性膀胱炎B.膀胱肿瘤和膀胱挫伤C.间质性膀胱炎和嗜酸性膀胱炎D.膀胱炎与腺性膀胱炎E.性传播性尿道炎正确答案:B[单选题]4.关于淋菌性尿道炎的临床特点,正确的是A.致病菌为淋球菌,经过2~5日潜伏期发病B.尿道口黏膜红肿、痒痛、排脓性分泌物,感染可扩散至前尿路全部C.尿道分泌物涂片查到成对排列的革兰阴性双球菌,诊断即可确定D.治疗以青霉素类药物为主E.以上都是正确答案:E[单选题]5.非淋菌性尿道炎的临床特点,正确的是A.多为性传播疾病,发病率为淋病的1~4倍B.病原体以沙眼衣原体或支原体为主C.潜伏期1~5周,表现为尿道刺痒、尿痛和白色稀薄液体,可引起附睾炎和不育D.米诺环素(美满霉素)、红霉素治疗有效E.以上都是正确答案:E[单选题]6.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特点,以下不正确的是A.主要由急性炎症转变而来B.致病菌既有革兰阴性菌,也有革兰阳性菌C.前列腺液白细胞>10个/高倍视野,卵磷脂小体减少,可作为诊断的指标D.前列腺上皮的类脂质膜是多种抗生素进入腺泡的屏障E.反复的尿路感染发作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大多数慢性前列腺炎患者没有急性炎症过程,主要是经尿道逆行感染所致。
[单选题]7.女性,25岁。
尿频、尿急、尿痛,血尿伴发热1天。
无呕吐、腰痛。
尿常规:蛋白(+),白细胞满视野,红细胞30~40个/HP。
最可能的诊断是A.急性膀胱炎B.急性肾盂肾炎C.急性肾小球肾炎D.膀胱结核E.肾结核正确答案:A[单选题]8.女性,22岁。
突然出现尿频、尿急、尿痛和下腹不适。
考虑检查时,下列不宜采取的是A.尿常规B.尿细菌培养+药敏试验C.静脉肾盂造影D.逆行造影E.放射性核素肾图正确答案:D[单选题]9.女性尿路感染的途径是()A.直接感染B.淋巴感染C.血行感染D.上行感染E.下行感染正确答案:D[单选题]10.泌尿系感染的抗炎治疗,使用抗生素的标准是持续到()A.病人症状消失B.病人症状消失,尿培养正常C.病人症状消失,尿培养正常后5天D.病人症状消失,尿细菌培养转阴后2周E.症状完全消失,尿培养正常后1周正确答案:D[单选题]11.男性,32岁。
泌尿男性生殖系统感染ppt课件

2021精选ppt
5
感染途径:
1、上行感染。 2、血行感染。 3、淋巴感染。 4、直接感染。
2021精选ppt
6
诊断
(一) 临床表现 上尿路感染:主要是发热,腰痛,膀胱刺 激症状。 下尿路感染:主要以尿道,膀胱刺激症状 为主。
4、影像学检查 KUB IVP CT MRI B超
意义为:有无畸形、梗阻、结石、
肿瘤、BPH、尿流动力学
功能、分肾功能、反流、
残余尿量。
2021精选ppt
10
治疗原则
1、病因治疗。 2、定位治疗。 3、感染来源。血行、上行。 4、解除梗阻。 5、去除诱发因素。 6、测尿酸碱性。 7、抗菌素的应用。(尿细菌培养+药敏)(症
2021精选ppt
7
2021精选ppt
8
实验室检查
1、尿液检查
(1)尿标本的采集
中段尿、导尿、耻骨上膀胱穿刺。
2、尿培养 菌落数 〈 10/ml为污染
10~10/ml可疑
〉10/ml感染
2021精选ppt
9
检查方法
3、定位检查症状鉴别、尿常规、尿培养、 尿荧光免疫、尿酶测定及膀胱镜检。
0 4 /2 0 0 4
3
致病菌:大多数为革兰氏阴性 杆菌。
最常见的为肠道细菌。60%~80%为大肠 杆菌。
少部分为结核杆菌、淋球菌、衣原体、支 原体等。
2021精选ppt
4
诱发感染的因素
1、梗阻因素,先天性生殖系统异常,结 石,肿瘤,狭窄,BPH。
2、机体抗病能力减弱,糖尿病,妊娠, 贫血,肿瘤。
泌尿、男性生殖系统感染
泌尿、男生殖系统感染及其药物治疗

泌尿、男生殖系统感染及其药物治疗泌尿、男生殖系统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 UTI)可以根据感染发生部位分为上尿路,如肾盂肾炎(pyelonephritis)以及下尿路,如膀胱炎(cystitis)、前列腺炎(prostatitis)、尿道炎(urethritis)、附睾炎(epididymitis)或睾丸炎(orchitis)。
由于泌尿生殖系统的各个部分在一定程度上是相通的,因而一个部位的感染可能出现在另一个部位。
微生物致病源可以通过血行或淋巴途径致病,但多数UTI是由尿道上行所致,特别是肠道来源的致病菌如大肠埃希杆菌和其它肠道致病菌。
致血行感染的病菌包括葡萄球菌属,念珠菌属,沙门菌和肺结核分枝杆菌等也可以导致UTI。
泌尿、男生殖系统非特异性感染的药物治疗可分为非复杂性下尿路感染,如膀胱炎、非复杂性肾盂肾炎、及伴或不伴肾盂肾炎的复杂性泌尿生殖系统感染、泌尿脓毒血症、尿道炎和特殊的形式如前列腺炎、附睾炎和睾丸炎。
上尿路感染的药物治疗对于轻度和中度的患者给予口服氟喹诺酮类药物7天作为一线治疗。
如果不适宜应用氟喹诺酮类药物,可用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泊肟作为替代用药。
如果有革兰阳性菌存在,推荐应用青霉素类加ß-内酰胺酶抑制剂。
如果病情严重,患者需要住院治疗。
若不能口服,应该通过注射给药,如氟喹诺酮类药物、青霉素类加ß-内酰胺酶抑制剂、三代头孢菌素或氨基糖苷类。
病情改善后可以改为口服给药完成1~2周的疗程。
复发性UTI定义为过去的12个月中发生了3次或6个月内发生2次UTI。
药物预防建议长期有规律睡前或性活动后服用抗菌药(见表8.1)。
起始治疗为4~6周,并且视病情进展调整用药时间。
但预防用药并不能改变疾病的自然病程,停药后,有60%的患者发生复发。
表8.1 复发性UTI推荐用药(睡前服用)药物剂量标准用药呋喃妥因50 mg/日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每片含400mg/80mg) 200 mg /40 mg/日甲氧苄啶100 mg/日磷霉素 3 g/10日爆发感染用药环丙沙星125 mg/日诺氟沙星200~400 mg/日怀孕期间用药头孢氨苄125 mg/日头孢克洛250 mg/日对抗菌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应进行全面泌尿系统检查,如发现伴有尿路解剖畸形或功能异常,应予以治疗。
泌尿生殖系支原体感染汇报ppt课件

推广预防性措施
03
向公众介绍有效的预防性措施,如接种疫苗、避免不
洁性行为等,降低感染风险。
05
泌尿生殖系支原体感染的 研究与展望
研究现状
病原学研究
支原体是一类缺乏细胞壁的原核生物,可引起泌尿生殖系 统的感染。目前已知的泌尿生殖系支原体有多种,如解脲 支原体、人型支原体等。
流行病学研究
泌尿生殖系支原体感染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其发病率 因地区、年龄、性别等因素而异。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由 于卫生条件较差,该病的发病率较高。
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可起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 的作用,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疼痛和不 适感。
中成药
如三金片、热淋清颗粒等中成药,对 于缓解泌尿生殖系支原体感染的症状 也有一定疗效。
04
泌尿生殖系支原体感染的 预防与控制
个人预防措施
保持个人卫生
注意保持外生殖器的清洁和干燥,避免使用公共 浴巾、浴盆等。
避免不洁性行为
03
泌尿生殖系支原体感染的诊疗策略及实施 建议。
04
未来研究方向及展望。
02
泌尿生殖系支原体感染概 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泌尿生殖系支原体感染是指由支原体 引起的泌尿系统及生殖系统的感染。 支原体是一类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的 原核生物,常导致人类感染。
分类
根据感染部位不同,可分为尿道炎、 前列腺炎、宫颈炎、盆腔炎等。
分析现状
总结目前泌尿生殖系支原体感染的诊疗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改进 诊疗措施提供依据。
探讨诊疗策略
提出针对泌尿生殖系支原体感染的诊疗策略,包括预防、诊断、治 疗及随访等方面,为患者提供全面的诊疗服务。
汇报范围
01 泌尿生殖系支原体感染的定义、发病率、 传播途径及危害。
泌尿男生殖系统感染

殖,终而侵袭组织而引起感染。这也是尿路感染
发病机制中的重要环节。
尿路上皮细胞能分泌粘蛋白,如氨基葡萄糖
聚糖、糖蛋白、粘多糖等,皆有抵制细菌的粘附
作用。粘蛋白似一层保护屏障,当保护层受到损
害,细菌就能粘附于尿路上皮细胞表面而引起感
染。
第五页,共五十五页。
防御机制(fánɡ yù jī zhì)
输尿管开口抗返流:一旦(yīdàn)细菌在膀胱形
机体抗病能力减低:
糖尿病、高血压、妊娠、先天免疫缺陷等。
医源性因素:
泌尿系器械(qìxiè)检查,如留置导尿管、造病管、 膀 胱镜检查、尿道扩张由于无菌观点不严或擦伤粘 膜,可引入致病菌而使原有病变扩散或诱发感染。
第七页,共五十五页。
诱发(yòufā)感染的病理基础
肾实质病变 :
间质性肾炎、肾损伤、肾功能衰竭等。
男性常继发于其他 病变 (qítā) ,如急性前列腺炎、 前列腺增生、肾感染、结石,或尿道狭窄等。
第二十四页,共五十五页。
第二十五页,共五十五页。
病理
常为浅表膀胱炎症,仅累及粘膜及粘膜下层。
粘膜充血、水肿、有片状出血斑、炎性细胞浸润。 以尿道内口及膀胱三角最明显。可有浅表溃疡或 覆 盖 脓 苔 。 一 般 情 况 (qíngkuàng) 下 有 自 愈 倾 向 , 经 治 愈后粘膜可不遗痕迹。若治疗不彻底或有上尿路 感 染 , 有 残 余 尿 或 异 物 存 在 的 情 况 (qíngkuàng) 下 , 炎 症常转为慢性。
若致病菌及诱因未彻底去除,即可转变成慢性肾 盂肾炎。
第十五页,共五十五页。
临床表现
发热 来势急剧,体温可升高至39℃以上,伴有 发冷、畏寒、筋骨酸痛、头痛、恶心呕吐、食 欲不振。热型类似败血症,持续1周后可以消退, 2周后逐渐恢复。
泌尿系统感染

精选ppt
34
5.急性细菌性膀胱炎诊断
临床表现: 耻骨上膀胱压痛合并附睾炎尿道炎→尿道分泌物
病因学诊断:BPH、结石、阴道炎、处女膜伞 辅助检查:
尿液分析:WBC、RBC↑ 尿培养:细菌(+) 分泌物涂片
精选ppt
35
6.急性细菌性膀胱炎治疗
1.支持治疗 多饮水,碱化尿液 2.抗感染 3.对症治疗: 黄酮哌酯解痉 4.其他:雌激素缺乏可用雌激素替代
精选ppt
13
1.8 治疗原则
1.明确感染性质 根据药敏用药,涂片染色初步估计细菌
2.鉴别上、下尿路感染 前者症状重,预后差,易复发 后者症状重,预后佳,少复发
3.明确血行还是上行感染 血行:发热寒战全身症状,常静脉用药 上行:膀胱刺激征,应用尿液高浓度药
精选ppt
14
1.8 治疗原则
4.了解有无梗阻:梗阻是感染的直接原因
精选ppt
44
4.非淋菌性尿道炎诊断
不洁性生活史 临床表现 分泌物培养 分泌物涂片:
精选ppt
5
1.4 发病机制
1.4.1 正常菌群:正常人的尿道口皮肤和粘膜 有一些细菌停留,在未达到一定数量及毒 力时不引起致病作用。
1.4.2 正常防御机理:
正常菌群对致病菌的抑制作用
尿液酸碱度、渗透压、尿素和有机酸不利 于细菌繁殖
膀胱排尿冲刷细菌
尿路上皮分泌的粘液屏障
精选ppt
6
1.4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2-5天潜伏,尿道口红肿,发痒刺 痛,尿道外口脓性分泌物,尿频尿急尿痛, 阴茎肿胀,一周症状减轻,一月后症状消 失,部分病人可伴发前列腺炎急性后尿道 炎、睾丸附睾炎,慢性淋菌性尿道炎反复 感染可致尿道狭窄
第三章 泌尿、男生殖系统感染

第三章泌尿、男生殖系统感染2013年1月17日15:06在线测试-满分:0 分时间:90分钟出卷人:I.单选题(共 72 题,0 分)1. (0 分)下尿路感染的主要症状是。
A. 脓血尿B. 尿频、尿急、尿痛C. 大便里急后D. 会阴部疼痛E. 耻骨上疼痛2. (0 分)肾造瘘术并发症错误的是A. 肾癌B. 败血症C. 肾盂感染D. 肾穿孔E. 出血3. (0 分)泌尿系感染最常见A. 进行性排尿困难B. 膀胱刺激症C. 排尿困难D. 发热E. 肉眼血尿4. (0 分)男,36岁,前列腺触诊腺体稍大,两侧叶对称,无结节,无明显压痛,中央沟存在,前列腺按摩液涂片镜检发现白细胞15/HP,卵磷脂小体减少。
初步诊断应是A. 前列腺增生症B. 前列腺癌C. 急性前列腺炎D. 慢性前列腺炎E. 前列腺、精囊炎5. (0 分)关于急性尿路感染的发病率女性明显高于男性的原因,下列哪项说法是错误的?A. 尿道外口解剖畸形B. 女性尿道短且直C. 尿道口附近常有感染性病灶D. 感染常继发于尿路结石E. 性交时摩擦损伤6. (0 分)急性尿路感染时的正确用药,主要根据下列那一项A. 尿细菌培养+菌落数+药敏试验B. 膀胱镜检查C. 尿细菌培养D. 尿细菌培养+菌落计数E. 尿常规7. (0 分)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诊断不应A. 注意病史是否有排尿困难B. 是否伴发急性膀胱炎C. 注意肛指检查是否有前列腺局部变软D. 明确前列腺液培养是否有致病菌E. 注意是否并发肾盂肾炎8. (0 分)下列哪种机制不是泌尿系统对感染的预防机制?A. Tamm-Horsfall蛋白B. 尿道口的正常菌丛C. 正常输尿管有3处生理性狭窄D. 输尿管口有魏氏鞘结构E. 输尿管的蠕动9. (0 分)生殖器疱疹的病原体属于A. 细菌B. 病毒C. 真菌D. 原虫E. 立克次体10. (0 分)血精是下列哪种疾病的特征性表现?A. 前列腺炎B. 精囊炎C. 膀胱炎D. 泌尿系结核E. 前列腺结石11. (0 分)肾下垂常见的原因是A. 重体力劳动B. 女性、消瘦、营养不良C. 腹部肿瘤D. )腹部肿瘤12. (0 分)男26岁,尿频,尿道内有异物感及排白色粘液伴阴部不适,早泄失眠近一年,怀疑为慢性前列腺炎,应作何种检查确诊?A. 尿常规B. 前列腺液常规C. 尿培养D. 尿液涂片找细菌E. 前列腺液培养13. (0 分)最可能的诊断是A. 急性细菌性膀胱炎B. 急性肾盂肾炎C. 肾周围炎D. 肾积脓E. 泌尿系结核14. (0 分)急性化脓性睾丸炎不会出现下列哪种情况A. 阴囊疼痛B. 睾丸肿大C. 排尿中断D. 阴茎放射痛E. 肿囊、皮肤水肿15. (0 分)女性尿路感染最常见的途径是A. 逆行感染B. 直接感染C. 下行感染D. 淋巴感染E. 血行感染16. (0 分)急性细菌性膀胱炎下列哪项是不对的A. 检查尿道分泌物是否有淋球菌B. 应行膀胱镜检查排除相关其他疾病C. 明确有无合并肾盂肾炎D. 积极控制局部症状E. 可一次给予治疗剂量17. (0 分)急性肾盂肾炎药物治疗应在何时停药A. 体温正常后B. 膀胱刺激症消失后C. 尿液细菌培养转阴后D. 细菌培养转阴后1周E. 细菌培养转阴后2周18. (0 分)泌尿、男生殖系感染的致病菌是。
泌尿及男性生殖系非特异性感染

诊
断
治疗 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不易根治的原 因:根据组织学前列腺可分为内层和外 层,内层腺管为顺行性,周围层腺管呈 逆行倒流,因此射精后如后尿道有感染, 可使大量致病菌挤向前列腺周围层;如 排尿不畅,感染尿液可以潴留,尿液也 可经前列腺管逆流至前列腺组织内产生 微型结石,这些结石贮于腺体,使感染 很难控制;大多数抗生素不能进入前列 腺,也是慢性前列腺炎不易根治的一个 原因。
断
急性膀胱炎由于症状多较 典型,一般诊断并不困难。根 据尿频、尿急和尿痛的病史, 尿液常规检查可见红细胞、脓 细胞,尿细菌培养每毫升尿细 菌计数超过10万即可明确诊断。
慢性膀胱炎多继发于泌尿生殖系统的 其它疾病,如下尿路梗阻、膀胱内原发病 灶、生殖器官或上尿路感染等。因此,诊 断方面除全身一般检查外,最重要的是查 明致病菌的种类及药物敏感试验的结果、 寻找引起感染持续或复发的原因。对病程 长、治疗效果不理想或反复发作的病人, 尚须进行泌尿系统全面检查,包括尿道扩 张、膀胱镜检查、排泄性尿路造影及膀胱 造影,必要时可作膀胱组织活检及对邻近 器官的检查,以找出引起膀胱炎的诱因。
(二)慢 性 膀 胱 炎
慢性膀胱炎症状与急性膀胱炎相似, 但程度较轻,其特点是发病“慢”、炎 症反应“轻”、病变部位“深”。慢性 膀胱炎往往继发于其它原发病灶,只有 在很少情况下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因 此,对慢性膀胱炎特别是屡发或长期不 愈患者均须作系统的检查,找出病因以 便进行有效的治疗。
三、诊
泌尿及男性生殖系非特异性感染
目 的:1、了解泌尿系感染的 发病机制和感染途径 2 、掌握泌尿系感染的 治 原则
一、概
论
1、上尿路感染 2、下尿路感染 3、致病菌:大肠杆菌>副大肠杆菌>变 形杆菌 4、发病机制:菌群失调 ,; 毒力改变; 个 体特征
泌尿系统感染常见细菌

泌尿、男生殖系统感染主要是由病原微生物侵入泌尿、男生殖系统而引起的炎症。
病原微生物大多数为革兰阴性杆菌。
由于解剖学上的特点,泌尿道与生殖道关系密切,而尿道外口与外界相通,两者易同时引起感染或相互传播。
泌尿系统感染又称尿路感染,肾盂肾炎、输尿管炎为上尿路感染;膀胱炎、尿道炎为下尿路感染。
上尿路感染常并发下尿路感染,后者可以单独存在。
尿路感染的发病率很高,在感染性疾病中的发病率仅次于呼吸道,在不同的性别和年龄中均可发病,其临床表现和结局变化很大。
【病原微生物】病原微生物是引起泌尿、男生殖系统感染的重要病原生物条件,最常见为来自肠道的细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60%~80%为大肠埃希菌,其他为副大肠埃希菌、克雷伯杆菌、粪链球菌等。
还有结核分枝杆菌、淋病奈瑟菌、衣原体、支原体、厌氧菌、真菌、病毒等。
其中,结核分枝杆菌、淋病奈瑟菌等所致泌尿、男生殖系统属于特异性感染。
其他的病原体如滴虫、原虫导致的感染较少。
【发病机制】尿路感染是尿路病原体和宿主相互作用的结果,尿路感染在一定程度上是由细菌的毒力、接种量和宿主的防御机制不完全造成的,这些因素在最终决定细菌定植水平以及对尿路损伤的程度也有一定的作用。
正常人的尿道外口皮肤和粘膜有一些细菌停留,如乳酸杆菌、链球菌、葡萄球菌、小棒杆菌等,称为正常菌群。
在致病菌未达到一定数量及毒力时,正常菌群能对致病菌能起到抑制平衡的作用,而正常人尿液的酸碱度和高渗透压、尿液中所含的尿素和有机酸均不利于细菌的繁殖,而膀胱的排尿活动又可以将细菌排除体外,故正常人尿路对感染具有防御功能。
近年来,有研究认为细菌的毒力也有重要作用。
大肠埃希菌表面包裹着一层酸性的多聚糖抗原,称为K抗原。
表达特殊的K抗原的大肠埃希菌菌株毒力强,易引起尿路感染。
致病菌粘附于尿路上皮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这种粘附能力来自致病菌的菌毛,而绝大多数致病菌都有菌毛,每个细菌可有100~400根菌毛,主要由亚单位菌毛蛋白构成,分子量为17~27kD,能产生粘附素。
戴浩-泌尿、男性生殖系统非特异性感染讲解

的颗粒或者白细胞管型。 细菌学,尿培养阳性,血培养部分阳性,
并与尿培养结果符合。
影像学检查
排泄性尿路造影 通常是等待充分治疗后,患者 症状消失后进行,所以大部分的结果是正常的。
若急性期检查,最常见的影像学异常就是肾增 大,肾较健肾长出1.5cm是急性肾盂肾炎肾脏 增大的诊断标准。
单纯性尿路感染:发生在尿路结构正常 和功能正常的健康患者的感染。通常是 女性,表现为孤立或复发的细菌性膀胱 炎或急性肾盂肾炎,通常对药物敏感, 可通过短期疗法根除。
复杂性尿路感染:常有尿路结构或功能 的异常,宿主抵抗力受限、细菌毒力增 强或出现耐药等因素相关的感染。这类 患者多是男性。
根据与其他尿路感染的关系分类
多由于后尿道炎、前列腺炎及精囊炎沿输精管 逆行感染所致,血行感染少见。逆行感染的多 见附睾尾部,血行感染的多见附睾头部。
致病菌以大肠埃希杆菌和葡萄球菌为多见 常见于中青年,尿道狭窄、尿道内器械使用不
当、膀胱及前列腺术后留置导管等,常会引起 附睾炎的发生。
急性附睾炎
查体:阴囊红肿,附睾肿痛明显,可及增大的硬块, 与睾丸边界欠清。有时候可以继发睾丸鞘膜积液。
菌尿:正常无菌的尿液发现细菌。(取 样的问题)
脓尿:指尿中存在白细胞,通常意味着 感染以及尿路上皮对细菌的炎症反应。
无脓尿的菌尿表示有细菌定殖但无感染。 有脓尿无菌尿需注意是否有结核、结石、
肿瘤存在
根据感染来源部位命名
膀胱炎:急性膀胱炎,间质性膀胱炎 肾盂肾炎:急性与慢性
根据尿路解剖及功能状态、宿主情况分类
泌尿系统非特异性感染
奉化,泌尿外科 戴浩
概论
【外科学总结】泌尿生殖系统感染

【外科学总结】泌尿生殖系统感染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第一节概论1、按部位:上尿路感染——肾盂肾炎、输尿管炎下尿路感染——膀胱炎、尿道炎2、★致病菌最常见的致病菌为大肠杆菌,其次为副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
3、诱发感染的因素①梗阻因素;②机体抗病能力减弱;③医源性因素;④解剖因素:女性尿道短,容易导致上行性感染。
4、★泌尿系感染途径最常见为上行感染和血行感染①上行感染②血行感染③淋巴感染④直接感染女性尿路感染多发的原因:尿道短、尿道口暴露、缺乏前列腺分泌物★治疗原则①明确感染的性质②鉴别上尿路还是下尿路感染③明确是上行性感染还是血行感染④明确泌尿系有无梗阻因素⑤测定尿PH值⑥抗菌药物的正确使用。
第二节上尿路感染1、急性肾盂肾炎是肾盂和肾实质的急性细菌性感染。
2、致病菌主要为大肠杆菌和其他肠杆菌及革兰氏阳性细菌。
3、急性肾盂肾炎病理特点肾脏肿大,粘膜充血,表浅溃疡,控制不好则形成脓肿或肾周脓肿。
4、临床表现①全身症状发热,体温上升到39 ℃以上②腰痛有明显的肾区压痛③★膀胱刺激症状尿频、尿急、尿痛第三节下尿路感染常见的致病菌为大肠杆菌。
多见于女性。
尿路症状尿频、尿急、尿痛,严重者排尿末刀绞样疼痛、里急后重或急迫性尿失禁、血尿一般无全身症状。
第四节男性生殖系统感染前列腺炎分为: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慢性前列腺炎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前列腺痛★前列腺痛临床上具有慢性前列腺炎的症状,尤其是盆腔、会阴部疼痛明显,而前列腺液检查正常,培养物细菌生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泌尿系结核
免疫力强, 病灶局限
菌量少
于皮质
原发感染 到肾(双侧)
微小肉
可完全
芽肿
愈合
(病理肾结核)
免疫力弱, 菌量大, 毒性强
细菌经 肾小球 滤过
髓襻或 髓质
三、发病机制
❖ 细菌侵入机制:菌毛产生粘附素、 溶血素、抗血清、内毒素
❖防御机制: 正常菌群的“抑制平衡 ”、分泌粘蛋白、尿液的冲刷作用 、输尿管膀胱开口的抗逆流作作用
四、诱发因素
梗阻因素 机体抗病能力减弱 医源性因素 女性尿道解剖因素
五、感染途径
✓ 上行感染:最常见 ✓ 血行感染 ✓ 淋巴感染 ✓ 直接感染
B 超 检 查: 肾皮髓质分界不清 X 线 检 查: 肾外形不清;结石影;显影延迟 鉴 别 诊 断:急性膀胱炎,肾周炎,胰腺炎,
肺底部肺炎,阑尾炎等
急性肾盂肾炎
治疗
支持治疗:补充液体增加尿量,降温, 减少刺激症状
抗菌治疗:广谱抗菌素,有效抗菌素 (抗菌药物的使用应持续到体温正常, 症状消失,细菌培养阴性后2周)
细菌性膀胱炎
病因:
-结石、异物、肿瘤、梗阻 -神经系统损害 -上行性感染最常见(大肠杆菌) -女性高于男性(解剖因素)
细菌性膀胱炎
临床表现:尿频、尿急、排尿烧灼痛;尿中大 量白细胞,时有血尿。 治疗原则:休息、多饮水、避免刺激性食物、 合适抗菌素、彻底治疗原发病灶。
急性尿道炎
淋菌性尿道炎(奈瑟淋病双球菌,G-) 非淋菌性尿道炎(衣原体、支原体)
治疗: 急性-抗菌素;全身支持;禁忌前列腺按摩。 慢性-抗菌素;中药;定期前列腺按摩;热水
坐浴;微波治疗、忌酒及酸辣食物。
急性附睾炎
特点:起病急,局部疼痛较剧,发热, 进展快,多为单侧性。
急性腮腺炎性睾丸炎
特异性感染
泌尿系结核 (Urinary Tuberculosis)
泌尿系结核
致病菌:结核杆菌(人型和牛型杆菌) 感染途径:肾结核90%为原发感染时,结核 菌经血行到达肾脏(肾小球周围毛细血管丛 内),形成微小结核病灶。
腰大肌影消失 腰椎向病侧弯曲 膈肌抬高
肾积脓(脓肾)
特点:上尿路梗阻、感染引起; 肾组织严重破坏; 长期感染或上尿路结石史; 高热、腰部肿块; 尿液中大量白细胞,尿培养阳性。
治疗原则:根据全身情况,如对侧肾功能 良好者,应行患肾切除术。
肾乳头坏死
特点:
-少见 -病变局限于肾乳头处髓质内层 -临床表现慢性型或暴发型 -尿液中脱落坏死乳头 -IVP示肾盏处圆形空洞,肾盂内脱落乳头 -加强抗菌素,治疗原发病
六、诊 断
症状与体征 :膀胱刺激症状、血尿、全身中毒 症状、局部特有症状
尿液常规:3个WBC/HP 细菌培养:>105菌落,加药敏可指导临床用药 感染定位:判断出感染部位不同,治疗预防不
同。方法包括:有创和无创检查 影像学检查:主要目的判断有无泌尿系畸形、
梗阻、是否合并结石、肿瘤、神经源性病变或 其他疾病
细菌性前列腺炎
感染途径:
上行性尿道感染 排到后尿道的感染尿逆流到前列腺管 直肠细菌直接扩散或通过淋巴管侵入前列腺 血源性感染
细菌性前列腺炎
临床表现:
急性- 尿频、尿痛、会阴肛门部灼热感、 排尿困难、发热、 寒战等。
慢性-尿频、排尿不适、腰骶会阴部酸痛、 尿道口“ 滴白”。
细菌性前列腺炎
诊断:前列腺按摩液中白细胞大于10个/HP。 分段尿及前列腺按摩液培养。
泌尿系感染分为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分 界为膀胱
二、泌尿系组成
肾脏:产生 输尿管:运输 膀胱:贮存、排出 尿道:排出
三、病原体
➢非特异性感染:细菌(G+G-)、支原体、 衣原体等,60-80%为埃希氏大肠杆菌,其 次为变形杆菌、葡萄球菌、粪链球菌、绿脓 杆菌等
➢特异性感染:结核菌、滴虫、真菌、丝虫、 阿米巴、血吸虫、包虫等
肾皮质多发性脓肿
特点:金黄色葡萄球菌血运进入;多发性 微小脓肿扩散;起病急,高热、寒战,患 侧腰痛肌紧张;血培养阳性;X线特点:造 影示肾盂肾盏受压变形。 治疗原则:抗生素(耐-β内酰胺酶)、手术 切开引流。
肾周围炎与肾周脓肿
肾周围炎是指炎症位于肾包膜与肾周围筋 膜之间的脂肪组织中,如感染未能控制则发展 成为肾周围脓肿。 X线特点:肾影模糊
泌尿、生殖系统感染
(Infections and inflamations of the Genitourinary Tract)
.
1
一、 概念
感染是由病原体入侵、滞留与繁殖所引起的机 体炎症反应
病原体入侵泌尿系统造成的感染即称为泌尿系 统感染
泌尿系感染也可按病菌种类和病变性质分为非 特异性感染和特异性感染,按病程分为急性亚 急性和慢性,按发生条件分为原发和继发
慢性肾盂肾炎
慢性肾盂肾盂是由于急性感染期间治疗不 当或治疗不彻底而转入慢性阶段的。
特点:
-有肾实质瘢痕形成。 -反复感染,无症状菌尿。 -进行性,慢性肾功能衰尿路梗阻和 纠正膀胱输尿管返流。 治疗:综合治疗
支持治疗 加强抗菌药物( 2-3 周) 及时纠正原发病和彻底清除病灶
七、治疗原则
明确感染性质:是否有感染、什么细菌 感染
确定感染部位:上尿路还是下尿路感染 了解感染特点:发病急性还是慢性,血
行还是上行 判断有无诱发因素:有无梗阻、伴发或
医源性因素 选择合理药物:有效足量,维持7-10天
,尿细菌培养转阴后继续用药两周
非特异性感染
(Infectionsof the Genitourinary Tract)
非特异性感染
1. 上尿路感染
肾盂肾炎 肾皮质多发性脓肿 肾周围炎与肾周脓肿 肾积脓(脓肾) 肾乳头坏死
非特异性感染
2. 下尿路感染
细菌性膀胱炎 急性尿道炎
3. 男生殖系统感染
细菌性前列腺炎 急性附睾炎
急性肾盂肾炎
诱因:梗阻、侵袭性操作 病因:(上行感染70%,血行感染30%)
G-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克雷伯氏杆菌、 绿脓G+ 、链球菌、葡萄球菌
急性肾盂肾炎
临床表现:
1. 膀胱刺激症:尿频、尿急、尿痛和血尿 2. 畏寒、高热、腰部酸痛、肾区叩痛 3. 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
急性肾盂肾炎
诊断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 白细胞升高 尿常规: 大量白细胞 尿培养:菌落计数大于105/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