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考复习必修2文言文
高考复习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文言文《六国论》教师版
2023届高三一轮复习课内文言文——六国论[复习重点] 1.积累并记牢120个实词中的“兵”“得”“患”“殆”四字及次常用字“向”。
2.背诵全文,翻译重点句子。
【题解】六国,指战国时代的燕赵韩魏齐楚六个诸侯国,后来都被秦国统一。
文章通过议论六国灭亡,批评北宋朝廷以钱帛贿赂契丹、西夏以求苟安的国策。
作者苏洵,字明允,眉州眉山人,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与儿子苏轼、苏辙并称为“三苏”。
本文为《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附录1“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32篇文言文全文背诵篇目之一。
①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故曰:弊在赂秦也。
【译】六国被攻破灭亡,不是(因为他们的)兵器不锋利,作战不好,弊病在于向秦割地求和。
向秦割地求和,(自己的)力量就亏损了,这是(走上)被攻破灭亡的道路。
有人问:“六国相继灭亡,全都(因为)向秦割地求和吗?”(回答)说:“不贿赂秦国的国家因为贿赂秦国的国家灭亡。
因为失掉了强有力的外援,不能独自保全。
所以说:弊病在于向秦割地求和。
”弊在赂秦:赂,赠送财物。
赂秦,以财物赠予秦国,这里指向秦割地求和。
或曰:或,有的人。
或曰,有人说,这是设问句,下句的“曰”是对设问的回答。
六国互丧:互,彼此,由此及彼、由彼及此。
丧,灭亡、失败。
互丧,相继灭亡。
率赂秦耶:率,全都、一概。
不赂者以赂者丧:以,因为。
盖失强援:盖,承接上文,表示原因,有“因为”的意思。
不能独完:完,保全。
被动句:六国破灭/破灭之道也(破:被攻破)判断句:非兵不利(非:不是)破灭之道也【分析】第一小节提出了六国破灭的原因。
开头“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直接指出六国灭亡的原因是“赂秦”,就是贿赂秦国,向秦国割地求和。
这实际上是削弱自己力量,助长敌人的侵略野心,促使自己走向毁灭。
所以作者说:“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但是并不是所有国家都贿赂秦国,于是“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对此,苏洵做了回答:“不赂者以赂者丧。
教材文言文考点化复习(必修1-5)(学生版)
教材文言文考点化复习(必修1-5)(学生版)必修1--5教材文言文考点化复习必修1 《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必修2 《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必修3 《寡人之于国也》《劝学》《过秦论》《师说》必修4《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张衡传》必修5 《归去来兮辞并序》《滕王阁序》《逍遥游》《陈情表》必修1《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一、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1.《左传》: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为后世叙事散文树立了典范。
“传”意为注释,《左传》即是给儒家经典《春秋》所作的注释。
《左传》也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2.晋侯.、秦伯.围郑:春秋时期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中的两种。
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
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3.敢以烦执事..:在古代有多种意思,①从事工作,主管其事;②有职守之人,即官员;③指供役使者,仆从;④对对方的敬称;⑤侍从。
本文指对办事的官吏的敬称。
4.《战国策》: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
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
由西汉刘向所整理编写,共33卷,分为12策。
《国语》是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5.至易水..上,既祖.。
.易水:也称易河,河流名,位于河北省易县境内,分南易水、中易水、北易水。
因燕太子丹送荆轲刺秦于此作别,高渐离击筑,荆轲合着音乐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而名扬天下。
后人常用“易水”指代“荆轲”或“易水歌”。
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6.为变徵..之声复为慷慨羽.声。
变徵、羽:古时音乐七音中的两种声调。
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
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
7.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管理国君的车马之类的官。
8.乃朝服,设九宾..:九宾之礼,是我国古代外交上最为隆重的礼节,有九个迎宾赞礼的官员司仪施礼,并延引上殿。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人教新教材必修上下册文言文教考衔接练习(附参考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教考衔接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必修上册一、劝学1.写出下列句中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含义(1)木直中绳,以为轮__________________(2)虽有槁暴__________________(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__________________(4)君子生非异也__________________2.解释下列多义词(1)绝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__________________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__________________③群响毕绝(《口技》)__________________(2)假①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__________________②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__________________③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__________________④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苏武传》)__________________⑤因求假暂归(《孔雀东南飞》)__________________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古今异义词(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学问广博精深(2)蚓无爪牙..之利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爪和牙是猛禽、猛兽的武器,比喻坏人的党羽(3)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托付;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4.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并释义(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__________________(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______(3)上.食埃土,下.饮黄泉__________________(4)不如登高.之博见也__________________(5)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__________________(6)用心一.也__________________(7)假舆马者,非利足也__________________(8)木直中绳,以为轮__________________5.指出下列句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__________________(2)不复挺者,使之然也__________________(3)今者出,未辞也(《鸿门宴》)__________________6.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请指出标志词)(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__________________(2)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__________________(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__________________(4)冰,水为之,而寒于水__________________(5)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__________________7.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1)荀子(约前313-前238),名________,________末期赵国人,思想家、教育家。
苏教版必修文言文知识整理(学考答案版)
学考复习之苏教版必修一文言文一、指出下列的通假字并解释: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輮:同“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2、虽有其槁暴,不复挺者。
(有:同“又”。
暴:同“曝”,晒干。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同“智”,智慧)4、君子生非异也。
(生:同“性”,天赋,资质。
)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同“授”,教授。
)6、或师焉,或不焉。
(不:同“否”。
)7、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冯:同“凭”。
)8、山川相缪。
(缪:同“缭”,连结,盘绕。
)9、举匏尊以相属。
(尊:同“樽”,酒杯。
属:同“嘱”,劝人喝酒)10、自余为僇人。
(僇:同“戮”,刑辱。
)11、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趣:同“趋”,往,赴。
)二、解释下列活用的词,并说说属于何种活用。
1、吾未见其明也:高明的地方形作名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每日名作状语3、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在地上名作状4、非利足也----非能水也:走、游泳名作动5、吾从而师之:以……为师名作意动6、而耻学于师:以为耻意动7、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低于名作动 8、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愚人形作名9、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向西名作状10、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攻占、东进名作动 11、侣鱼虾而友麋鹿:以为伴侣(朋友)名作意动1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使舞动(哭泣)使动用法13、乌鹊南飞:向南名作状 14、故为之文以志写文章名作动15、日与其徒上高山:每日名作状16、萦青缭白青山白云形作名17、渔樵于江渚之上:打鱼砍柴名作动18、穷回溪:穷尽形作动19、始指异之以为异形作意动20、攀援而登,箕踞而遨:相畚箕一样名作状三、古今异义。
1、輮以为轮。
古义:把……做成今义:认为2、金就砺则利。
古义:文中指金属制成的刀剑等今义:黄金3、蚓无爪牙之利。
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走狗、帮凶4、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求学的人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5、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新高考语文第2部分 教材文言文点线面 选择性必修上册 Ⅰ 课文2、3 大学之道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基础积累奠基高考一、诵读全文,用“/”给未加标点的段落断句,并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大学之道(第1段)大学..①()之道.②(),在明.③()明德..⑤(),..④(),在亲民,在止于至善..⑦(),定而后能静.⑧(),静而后能安.⑨..⑥()。
知止而后有定(),安而后能虑.⑩(),虑而后能得.⑪()。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第2段)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①()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②()致知在格.物.③()物格而后知至..④()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⑤()皆以修身为本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①()之心。
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②()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所以..③()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④()人乍.⑤()见孺子..⑦()..⑥()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⑩()于..⑧()之心;非所以内交..⑨()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乡党..⑪()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⑫()也。
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⑭()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⑬()之心,非人也;无辞让恻隐之心,仁之端.⑮()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人之有是四端也,犹.⑯()其有四体..⑰()也。
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⑱()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
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⑲(),泉之始达.⑳()。
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答案(1)断句略。
(2)(《大学之道》)(第1段)①大学:穷理,正心,修身,治人②道:根本原则③明:动词,彰明④明德:美好的德行⑤亲民:亲近爱抚民众⑥至善: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⑦有定:志向坚定不移⑧静:心不妄动⑨安:性情安和⑩虑:思虑精详⑪得:处事合宜(第2段)①齐:使……整齐有序②致其知:获得知识③格物:推究事物的原理④知至: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⑤壹是:一概,一律(《人皆有不忍人之心》)①忍人:狠心对待别人②斯:于是,就③所以:……的原因④今:假如,如果⑤乍:忽然⑥孺子:儿童,小孩⑦怵惕:惊骇,恐惧⑧恻隐:哀痛,怜悯(别人的不幸)⑨内交:结交。
【高考复习方案】2015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 文言文知识梳理《诗经》两首 新人教版必修2
【高考复习方案】2015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文言文知识梳理《诗经》两首新人教版必修2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1.氓之蚩蚩..( )2.匪.来贸丝( )3.于.嗟女兮( )4.犹可说.也( )5.隰则有泮.( )6.岁亦莫.止( )7.彼尔.维何( ).(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氓.之蚩蚩今义:流氓古义:________________2.泣涕.涟涟今义:鼻涕古义:________________3.总角之宴.今义:宴会古义:________________4.三.岁食贫今义:确数,三古义:________________5.薇亦作止.今义:停止古义:________________.棘今义:孔穴古义:________________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乘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 )2.将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 )3.言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夙.兴夜.寐(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离骚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1.偭规矩而改错.( )2.忳郁邑.余侘傺兮( )3.何方圜.之能周兮( )4.延伫乎吾将反.( )5.进不入以离.尤兮( )6.芳菲菲其弥章.(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考点巩固(二)
(2)之
①鹏之. 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结构助词,的 ②鹏之. 徙于南冥也: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③背负青天而莫之. 夭阏者:人称代词,指大鹏 ④之. 二虫又何知:指示代词,此 ⑤众人匹之. ,不亦悲乎:人称代词,他 ⑥其翼若垂天之. 云:结构助词,的 ⑦及其所之. 既倦:动词,向往、得到 ⑧奚以之. 九万里而南为:动词,到、往
·
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并指出其活用类型 《与妻书》 (1)不能竟书而欲搁笔:书写,名词作动词
(2)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以……为乐,形 ·
容词的意动用法 (3)汝泣告我:哭,名词作状语
(4)瓜. 分·. 之日可以死:像切瓜一样,名词作状语 (5)卒不忍独善. 其身:使……完善,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6)汝幸而偶. 我:嫁,名词作动词 (7)当尽. 吾意为幸:使……完全明白,形容词的使动
比喻夫妻分离后重新团聚
(8)卒不忍独. 善. 其. 身. :原意是自己尽可能完善自己的操
守,此处是只顾自己、苟且偷生的意思
《逍遥游(节选)》
(9)抟扶. 摇. 而上者九万里:旋转而上的暴风 (10)野. 马. 也,尘埃也:传说山野中如野马般奔腾的雾气 (11)彼其于世未数. 数. 然. 也:急切追求的样子
作名词
(16)而征. 一国者:使……信任,动词的使动用法
二、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 6.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1)其
①汝其. 勿悲: 助词,凑足音节 ②汝其. 善抚之:助词,凑足音节 ③汝腹中之物,吾疑其. 女也:代词,她(腹中之物) ④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 真有:代词,鬼 ⑤卒不忍独善其. 身:代词,自己 ⑥其. 时时于梦中得我乎:代词,你 ⑦有不解处,望请其. 指教:代词,她们(诸母)
必修下册之《庖丁解牛》(复习课件)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内文言文经典篇目梳理(全国通用)
学习目标:
1.掌握积累常见文言实、虚词的用法; 2.翻译文中的重要句子; 3.领会认识本文揭示的道理,写出一 个议论段。
梳理基础知识
温故•知新•品文
复习任务一 掌握课文文言基础知识 学生活动1 自主复习课本,看注释和学习笔记(10分钟) 学生活动2 学生闭卷限时做挖空训练(15分钟)
复习任务二 积累重点文言实词
学生活动1 学生查阅学习笔记,补充笔记
1.文言实词积累——会(10年6考)
(1)乃中《经首》之会(《庖丁解牛》) (2)长风破浪会有时(《行路难》) (3)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岳阳楼记》) (4)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屈原列传》) (5)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五柳先生传》) (6)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 (7)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孔雀东南飞》)
依理 谨行 藏锋
(1)庖丁解牛:比喻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事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2)游刃有余:形容做事熟练,轻而易举。 (3)目无全牛:形容技艺已达到十分纯熟的地步。 (4)踌躇满志:文中是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的意思。现在形容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 就非常得意。 (5)切中肯綮:解决问题的方法对,方向准,比喻切中要害,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6)批郤导窾:从骨头接合处批开,无骨处则就势分解。比喻善于从关键处入手,顺利 解决问题。 (7)新硎初试:像新磨的刀那样锋利。比喻刚参加工作就显露出出色的才干。亦作“发 硎新试”。 (8)官止神行:不用眼睛看,只凭潜意识去做某种活动。指对某一事物有透彻的了解。 (9)善刀而藏:将刀擦净,收藏起来。比喻适可而止,自敛其才。
答案: ①<副>大约,大概; ②<副>大约,大概; ③<副>大约,大概; ④承接上 文,解释原因,有“大概”的意思 5.大概 6.句首发语词,表示要发议论 不译 7. 承接上文,解释原因,有“大概”的意思 8.发语词,因为
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知识归纳 《师说》新人教版必修2
2020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知识归纳《师说》(新人教版必修3)一. 通假字1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教授)2 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fǒu)二、古今异义(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求学的人;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义:用来……的;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义:不一定;今义:用不着(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古义:无论;今义:没有,常为否定副词(5)吾从而师之古义:跟随而且;今义:表目的或结果的连词(6)今之众人古义:一般人;今义:众多的人,大家(7)小学而大遗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指教育的一个阶段,也指实施这种教育的机构(常指与中学、大学相对的“小学”)三、一词多义1 师① 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②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求学)③ 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④ 吾师道也(名词作动词,学习)2.传①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传授)②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③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zhuàn,名词,解释经文的著作)3.道① 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②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有“风尚”的意思)③ 道相似也(名词,道德学问)4.惑① 惑之不解(名词,疑难问题)②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形容词,糊涂)③ 惑而不从师(动词,遇到疑难问题)5. 乎(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介词,相当于“于”,前一个是“在”的意思;后一个是“比”,表比较)(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语气助词,表反问,译为“吗”)(3)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助词,表揣测,译为“吗”或“吧”)(4)嗟乎!师道之不传了久矣(语气助词,表感叹,与“嗟”连用,译为“唉”)6. 而(1)人非生而知之者(连词,表承接)(2)惑而不从师(连词,表转折)(3)吾从而师之(连词,表承接)(4) 择师而教之(连词,表承接)(5)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连词,表并列)(6) 小学而大遗(连词,表转折)(7) 则群聚而笑之(连词,表修饰)(8) 如是而已(与“已”连用,表陈述语气)7. 之(1)古之学者必有师(结构助词,的)(2)人非生而知之者(代词,指代知识、道理等)(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4)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5)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6)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7) 圣人之所以为圣(代词,指代这件事)(8)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助词,的;代词,指代童子)(9)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10)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这一类)(11)郯子之徒(代词,这,这一类)(12)六艺经传皆通习之(音节助词,起凑足音节的作用,不译)(13)作师说以贻之(代词,他,指代李蟠)8. 其(1)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那些,指代疑难问题)(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代词,他,指代“生乎吾前”者)(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他的)(4)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5)其可怪也欤(副词,与“也欤”配合表反问语气,相当于“这不是……吗?”)9. 于(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介词,比)(2)而耻学于师(介词,向)(3)于其身也(介词,对于)(4)皆出于此乎(介词,从)(5)不拘于时(介词,表被动,被)10. 也(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末语气助词,与“者”连用,表判断)(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4)其可怪也欤(句末语气助词,与“欤”连用,加强语气)四、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1.名词作状语则群聚而笑之(群,表动作的情态,成群)2.名词作动词① 吾师道也(名词作动词,学习)②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名词作动词,低于)3.名词的意动用法① 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② 孔子师郯子(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师)(二)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① 小学而大遗(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② 吾未见其明也(形容词作名词,高明的地方)③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形容词作名词,圣明的人、愚昧的人)④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形容词作名词,疑惑的问题、糊涂的问题)⑤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形容词作名词,卑:卑贱的人、低下的人盛:势盛位高的人)2.形容词作动词惑而不从师(形容词作动词,遇到疑难问题)3.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而耻学于师(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三)动词的使动用法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习,使……学习)五、文言句式(一)判断句(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者,……也,表判断)(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也,表判断)(3)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非,表否定判断)(二)被动句不拘于时(介词“于”表被动)(三)倒装句1.介宾结构后置句(状语后置句)(1)而耻学于师(于师学,介宾短语后置)(2)师不必贤于弟子(于弟子贤,介宾短语后置)(3)不拘于时,学于余(于余学,介宾短语后置)2.宾语前置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不知句读,不解惑,宾语前置)4. 省略句(1)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之)(省宾语)(2)吾从(之)而师之(省宾语)(3)(其,指士大夫之族)群聚而笑之(省主语)(4)(师)位卑(者)则足羞,(师)官盛(者)则近谀(省略谓语动词)5. 固定格式庸……乎:表反问,难道……吗,哪里……呢例句: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高考语文 初中高中必背篇目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骚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我长声叹息而泪流满面啊,为老百姓多灾多难而哀伤。
余虽好修姱(kuā)以鞿(j ī)羁(jī)兮,謇(jiǎn)朝谇(suì)而夕替。
我只是崇尚美德而约束自己啊,没想到早上进谏晚上就被贬官。
既替余以蕙纕(xiāng)兮,又申之以揽芷。
贬黜我是因为我用香蕙作佩带啊,给我加罪是因为我爱好花香。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
这也是我心中向往的美德啊,纵然九死一生我也毫不懊丧。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能明了我心迹啊,我怨恨我那君王过分荒唐。
众女疾余之蛾眉兮,谣诼(zhuó)谓余以善淫。
众女子嫉妒我长得美貌啊,放出谣言说我行为放荡。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本来世俗就崇尚投机取巧啊,任意而为将规矩背向。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违背准蝇而追求弯曲啊,竟相把苟合奉迎作为榜样。
忳(tún)郁邑余挓傺(chà chì)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忧闷失意啊我孤独彷徨,忍受着此时的穷困我好不心伤。
宁溘(kè)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
宁愿突然死去随着流水消逝啊,我也不肯做出世俗小人的模样。
鸷(zhì)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雄鹰和凡鸟不可能生活在一起啊,自古以来就是这样。
何方圜(yuán)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方圆凿自然不能结合啊,道路不同哪能有相同的思想。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rǎng gòu)。
忍受着委屈而压抑着意志啊,忍受强加的罪过又将耻辱品尝。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保持清白为正道而死啊,古圣先贤都认为应该是这样。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真后悔选择道路时没有看清啊,我久久伫立徘徊傍徨。
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转过我的车子返回原路,好在我虽然迷途却并没有失去方向。
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赶着马车来到长满兰草的水边啊,奔驰后休息在长着椒树的山岗。
2024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一部分文言文专项案必修下册重点案2庖丁解牛《庄子》
重点案2 庖丁解牛《庄子》原文知识点梳理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①,肩之所倚,足之所履②,膝之所踦③,砉然向然④,奏⑤刀然,莫不中音⑥。
合于《桑林》之舞,乃⑦中《经首》之会⑧。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⑨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⑩也,进⑪乎技⑫矣。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方今之时,臣以神遇⑬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⑭行。
依乎天理⑮,批⑯大郤⑰,导⑱大窾⑲,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⑳月更刀,折也。
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㉑。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虽然,每至于族㉒,吾见其难为,怵然㉓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
謋然已解,如土委㉔地。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㉕,善㉖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㉗焉。
”①所触:接触的地方。
②履:踩。
③踦(y ǐ):抵住,指宰牛之时用膝盖抵住牛。
④砉(x ū)然向(xiǎnɡ)然:砉砉作响。
砉,拟声词,皮肉筋骨分离的声音。
向,同“响”。
⑤奏:进。
⑥中(zhònɡ)音:合乎音律。
⑦乃:又。
⑧会:节奏。
⑨盖:同“盍”,何、怎么。
⑩道:天道,自然的规律。
⑪进:超过。
⑫技:具体的操作技术。
⑬遇:接触。
⑭神欲:精神活动。
⑮天理:这里指牛体的自然结构。
⑯批:击。
⑰郤:同“隙”,空隙。
⑱导:引导,这里指引刀进入。
⑲窾:空隙。
⑳族庖:一般的厨师。
族,众。
㉑硎:磨刀石。
㉒族:(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
㉓怵(chù)然:戒惧的样子。
㉔委:散落,卸落。
㉕踌躇满志:悠然自得,心满意足。
㉖善:这里指揩拭。
㉗养生:指养生之道。
一、链接“120实词+18虚词”1.间42【教材链接】记住经典归纳义项(1)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庖丁解牛》)(2)谗人间.之,可谓穷矣(司马迁《屈原列传》)(3)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4)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邹忌讽齐王纳谏》)(5)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司马迁《鸿门宴》)(6)遂与外人间.隔(陶渊明《桃花源记》)(7)徘徊于斗牛之间.(苏轼《赤壁赋》)【高考链接】(8)(2023·新课标Ⅱ卷)凡战,若我众敌寡,不可战于险阻之间.间:__________________(9)(2021·全国乙卷)而有司须臾之间.,三覆已讫间: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空隙(2)离间(3)参与(4)间或、偶然(5)秘密地(6)隔离(7)指处于一定的空间或时间里(8)中间(9)指处于一定的空间或时间里2.见43【教材链接】记住经典归纳义项(1)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庖丁解牛》)(2)项伯即入见.沛公(司马迁《鸿门宴》)(3)君既若见.录(《孔雀东南飞并序》)(4)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司马迁《屈原列传》)(5)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司马迁《屈原列传》)(6)移船相近邀相见.(白居易《琵琶行并序》)(7)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司马迁《屈原列传》)【高考链接】(8)(2023·新课标Ⅱ卷)此有以见.秦师之乱见:__________________(9)(2023·全国甲卷)见.母氏则抑情忍哀,不欲伤其意见:__________________(10)(2023·全国乙卷)公子见.使者,再拜见:__________________(11)(2022·新高考Ⅰ卷)夜见.孟尝君见:__________________(12)(2021·新高考Ⅰ卷)召见.,问以政道见:__________________(13)(2021·浙江卷)如景山且不能见.信见: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看见(2)拜见,会见(3)用在动词前面,表示对自己怎么样(4)被(5)同“现”,出现(6)见面(7)知道(8)知道(9)看见(10)拜见,会见(11)去见(12)召见(13)用在动词前面,表示对自己怎么样3.解44【教材链接】记住经典归纳义项(1)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庖丁解牛》)(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师说》)(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韩愈《师说》)【高考链接】(4)(2022·浙江卷)别白而不可解.解:__________________(5)(2021·新高考Ⅱ卷)桓宣救之,虎解.去解:__________________(6)(2020·江苏卷)彼盛怒易解.耳解: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解剖(2)解释,解答(3)理解,懂得(4)开脱(5)解围,撤围(6)缓解,解除4.族116【教材链接】记住经典归纳义项(1)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庖丁解牛》)(2)士大夫之族.(韩愈《师说》)(3)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杜牧《阿房宫赋》)(4)族.庖月更刀(《庖丁解牛》)【高考链接】(5)(2023·全国甲卷)赒宗族.朋友,罄而后已族:__________________(6)(2021·新高考Ⅰ卷)岂可劳百姓以养己之宗族.乎族:__________________(7)(2020·江苏卷)而推以赡族.族: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2)类(3)灭族(4)众(5)宗族,族人(6)宗族,族人(7)家族的人二、语句翻译1.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阿房宫赋》挖空训练-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考前文言文复习(统编版必修下册)【学生版+教师版】
必修下教材文言文挖空训练及重点知识梳理阿房宫赋[复习重点] 1.积累并记牢120个实词中的“走”“复”“幸”三字及次常用字“取”。
2.背诵全文,翻译重点句子。
一、基础夯实课文挖空训练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第1段)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二川溶溶,流入宫墙。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
..()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第2段)①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一肌一容,尽态..()远..()极妍.(),缦立视,而望幸.()焉。
有不见者,三十六年。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②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第3段)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多于市人之言语。
使天下..()之城郭;管弦呕哑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独夫..()。
戍卒叫,函谷举...()之心,日益骄固(),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第4段)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③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高考复习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文言文《答司马谏议书》教师版
2023高三一轮复习课内文言文复习——答司马谏议书[复习重点] 1.积累并记牢120个实词中的“度”“故”“见”三字及次常用字“蒙”“难”。
2.背诵全文,翻译重点句子。
【题解】司马谏议,指司马光。
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当时司马光任翰林学士,写信给王安石反对变法,本文是王安石的回信。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①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chǔ】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
重【chóng】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覆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译】鄙人王安石陈述:昨天承蒙(您)赐教,私下认为与您同游共处相好的日子很久了,但议论政事常常不合,(这是因为我们)所持的(政治)主张大多不同的缘故啊。
虽然想要勉强吵扰,最终必定不被(您)理解,所以只简单地给您回信,不再一一(替)自己分辨。
又考虑到承蒙您看重、优待,在书信往返上不应该轻率,所以现在详细地说出(我之所以这样做的)理由,希望您(看后)或许能宽恕我啊。
某启:某,草稿中用以代指本人名字。
启,陈述。
昨日蒙教:蒙,敬辞,承蒙。
蒙教,承蒙您赐教(指来信)。
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窃,谦辞,私自、私下。
游处,同游共处、交往。
而议事每不合:每,常常。
所操之术多异故也:操,持。
术,方法、主张。
虽欲强聒:强,勉强。
聒,吵扰、烦扰。
终必不蒙见察:见,表被动。
察,体察、理解。
不蒙见察,不被(您)理解。
重念蒙君实视遇厚:重念,又考虑到。
视遇,看待、对待。
厚,看重、优待。
于反覆不宜卤莽:反覆,指书信往返。
卤莽,粗疏、轻率。
故今具道所以:具,详细。
冀君实或见恕也:冀,希望。
见,加在动词前称代自己。
通假字:不复一一自辨(同“辩”,分辩)古今异义:故今具道所以(……的原因)被动句:终必不蒙见察(见:被)②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
高中语文必背篇目
高中语文必背篇目文言文(32篇)一、必修(10篇)学考+高考都考1、《论语》2、《劝学》(《荀子》)3、《屈原列传节选》(司马迁)4、《谏太宗十思疏》(魏征)5、《师说》(韩愈)6、《阿房宫赋》(杜牧)7、《六国论》(苏洵)8、《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9、《赤壁赋》(苏轼)10、《项脊轩志》(归有光)二、选择性必修(10篇)仅高考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2、《报任安书》节选(司马迁)3、过秦论(上)(贾谊)4、《礼运》(《礼记》)5、《陈情表》(李密)6、《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渊明)7、《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8、《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9、《石钟山记》(苏轼)10、《登泰山记》(姚鼐)三、选修(12篇)暂都不考1、《老子》2、《季氏将伐颛臾》(《论语》)3、《大学》(《礼记》)4、《孟子》5、《逍遥游》(《庄子》)6、《谏逐客书》(李斯)7、《兰亭集序》(王羲之)8、《滕王阁序》(王勃)9、《黄冈竹楼记》(王禹偁)10、《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诗词曲(40首)学考考14篇,高考全考1、《静女》(《诗经》)2、《无衣》(《诗经》)3、《离骚》(屈原)4、《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5、《短歌行》(曹操)6、《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7、《拟行路难•其四》(鲍照)8、《春江花月夜》(张若虚)9、《山居秋暝》(王维)10、《蜀道难》(李白)11、《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12、《将进酒》(李白)13、《燕歌行》(高适)14、《蜀相》(杜甫)15、《客至》(杜甫)16、《登高》(杜甫)17、《登岳阳楼》(杜甫)18、《琵琶行》(白居易)19、《李凭箜篌引》(李贺)20、《菩萨蛮》(温庭筠)21、《锦瑟》(李商隐)22、《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23、《望海潮》(柳永)24、《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25、《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26、《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27、《登快阁》(黄庭坚)28、《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29、《苏幕遮•燎沉香》(周邦彦)30、《声声慢》(李清照)31、《书愤》(陆游)32.《临安春雨初霁》(陆游)33、《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3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35、《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36、《青玉案•元夕》(辛弃疾)37、《贺新郎•国脉微如缕》(刘克庄)38、《扬州慢•淮左名都》(姜夔)39、《长亭送别》(王实甫)40、《朝天子•咏喇叭》(王磐)。
新高考语文第2部分 教材文言文点线面 选择性必修下册 Ⅰ 课文3 兰亭集序
拓展训练 走进高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
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 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 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 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 矜持。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记 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 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 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 为序以申其志。
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 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 好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 举群相送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尝至门生家,见 篚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 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 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5)修禊事也 修禊,古代_民__俗___。于农历三月上旬的巳日(三国魏以后始固定为三月初 三)到水边嬉戏,以祓除不祥,称为“修禊”。
三、典句翻译 1.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 可乐也。 译文:_抬__头__观__望_广__阔__无__穷__的__宇__宙__,__低__头__细__察__自__然__界__的__万__物__,__借__以__纵__目__观__ _赏__,__开__畅__胸__怀__,__足__可__以__极__尽__视__听__的__乐__趣__,__实__在__令__人__快__乐__。__(_得__分__点__:__定__ _语__后__置__,__所_以__、__游__目__骋__怀__、__信__,__句__意__通__顺__)__ 2.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 放浪形骸之外。 译文:_人__与__人__交_往__,__很__快__便__度__过__一__生__。__(_有__的__人__)_在__室__中__晤__谈__,__互__相__倾__吐__ _心__里__话__;__(有__的__人__)_把__情__怀__寄__托__在__所__爱__好__的__事__物__上__,__言__行__不__受__拘__束__,__狂__放__ _不__羁__。__(得__分__点__:__相__与__、__怀__抱__、__悟__、__因__、__放__浪__形__骸__,__句__意__通__顺__)__
高中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文言文阅读新高考把关练(含答案解析)
统编版(2019)高二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文言文阅读新高考把关练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各题。
左氏《国语》,其文深闳杰异,固世之所耽嗜而不已也。
而其说多诬淫,不概于圣。
余惧世之学者溺其文采而沦于是非,是不得由.中庸以入尧、舜之道。
本诸理,作《非国语》。
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
伯阳父(1)曰:“周将亡矣!夫天地之气,不失其序,若过其序,民乱之也。
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
今三川实震,是阳失其所而镇阴也。
阳失而在阴,川源必塞。
源塞,国必亡。
人乏财用,不亡何待?若国亡,不过十年。
十年,数之纪也。
夫天之所弃,不过其纪。
”是岁也,三川,岐山崩。
幽王乃灭,周乃东迁。
非曰:山川者,特.天地之物也。
阴与阳者,气而游乎其间者也。
自动自休,自峙自流,是恶乎..与我谋?自斗自竭,自崩自缺,是恶乎为我设?彼固有所逼引,而认之者不塞则惑。
夫釜鬲而爨者,必涌溢蒸都以糜百物;畦而灌者,必冲荡濆激以败土石。
是特老妇老圃者之为也,犹足动乎物,又况天地之无倪,阴阳之无穷,以澒洞轇轕(2)乎其中,或会或离,或吸或吹,如轮如机,其孰能知之?且曰:“源塞,国必亡。
人乏财用,不亡何待?”则又吾所不识也。
且所谓者天事手?抑.人事乎?若曰天者,则吾既.陈于前矣;人也,则乏财用而取亡者,不有他术.乎?而曰是川之为尤!又曰:“天之所弃,不过其纪。
”愈甚手哉!吾无取乎尔也。
(取材于柳宗元《非国语》)注释:(1)伯阳父:周朝大夫。
(2)澒洞轇轕:弥漫无际广阔深远。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①不概.于圣概:大略②不得由.中庸以入尧、舜之道由:沿着③特.天地之物也特:只是④是恶.乎与我谋恶乎:于何、怎么会⑤必涌溢蒸郁以糜.百物糜:使……熟烂⑥抑.人事乎抑:还是⑦吾既.陈于前矣既:既然⑧不有他术乎.术:途径、原因A.①⑦B.②⑧C.③⑥D.④⑤2.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其文深闳杰异《国语》文章深刻宏阔杰出特异B.其说多诬淫其中所言多是诬陷和混乱的C.彼固有所逼引以上事物本来自有其相互作用的条件D.又况天地之无倪又何况天地广阔无边3.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柳宗元认为世人因喜好《国语》的文采而沉溺其中,模糊了是非,作此文拨乱反正。
《谏逐客书》挖空训练-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考前文言文复习(统编版必修下册)
必修下教材文言文挖空训练及重点知识梳理谏逐客书[复习重点] 1.积累并记牢120个实词中的“私”“却”“说”三字及次常用字“拔”“择”。
2.翻译重点句子。
一、基础夯实课文挖空训练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昔缪(mù)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古代对西部各少数民族的称呼),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招致、招揽)丕豹、公孙支于晋。
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兼并,吞并)国二十,遂霸西戎。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殷实,富裕),国以富强,百姓乐用..(乐于为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攻克,占领)地千里,至今治强..(安定强盛。
治,社会安定)。
惠王用张仪之计,拔.(攻取)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同“纵”),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延续)到今。
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抑制豪门..(王室),杜私门贵族的势力。
杜,堵塞、封闭。
私门,对公室而言,指权贵大臣之家),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
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
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假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佩带)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
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⑥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供玩赏的宝物),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juétí)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
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娴雅变化而能随俗)佳冶..(bì,唱歌时..(娇美妖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
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拍打大腿以应和节拍),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昭》《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动京师
1.礼部初试
• 试题《刑赏忠厚之至论》“广恩”、“慎刑”
• 欧阳修赏识
2.“出人头地”
• 欧阳修读罢苏轼文章,不觉汗出,说“快哉! 老夫当避此一人,放出一头地。”
3. 自撰典故
(出人头地)
当尧之时,臬陶为士,将杀人,臬陶曰: “杀之”,三;尧曰:“宥之”,三。
二、仕宦生涯
1. 乌台诗案(黄州)
苏东坡到黄州来之前正陷于一个被文学史家称 为“乌台诗狱”的案件中,这个案件的具体内容是 特殊的,但集中反映了文化名人在中国社会的普遍 遭遇,很值得说一说。搞清了这个案件中各种人的 面目,才能理解苏东坡到黄州来究竟是突破了一个 什么样的包围圈。
即便站在朝廷的立场上,这也完全是一个莫 须有的可笑事件。一群大大小小的文化官僚硬说 苏东坡在很多诗中流露了对政府的不满和不敬, 方法是对他诗中的词句和意象作上纲上线的推断 和诠释,搞了半天连神宗皇帝也不太相信,在将 信将疑之间几乎不得已地判了苏东坡的罪。在中 国古代的皇帝中,宋神宗绝对是不算坏的,在他 内心并没有迫害苏东坡的任何企图,他深知苏东 坡的才华,他的祖母光献太皇太后甚至竭力要保 护苏东坡,而他又是非常尊重祖母意见的,在这 种情况下,苏东坡不是非常安全吗?然而,完全 不以神宗皇帝和太皇太后的意志为转移,名震九 州、官居太守的苏东坡还是下了大狱。这一股强 大而邪恶的力量,就很值得研究了。
《自题金山画像》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问余平身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卜算子
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2. 被贬惠州(岭南)
• 余尝寓居惠州嘉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 乏,思欲就林止息。仰望亭宇,尚在木末, 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 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 若人悟此,……当甚么时也不妨熟歇。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 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 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 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 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 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 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 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 引导千古 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 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 壁赋》马上就要产生。” 《苏东坡突围》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 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 逝者如斯 • 而卒莫消长也
• 亦将有感于斯文 • 微斯人,吾谁与归
重 点
•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词 •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语 • 且夫天地之间
•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特殊句式.总结
•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 凌万顷之茫然 • 客有吹洞箫者 •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 而今安在哉
轼
“其人格亦自足千古”
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推崇苏轼:“三代以 下诗人,无过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 此四子者,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 千古。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 之文章者,殆未有之也。”
• 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 何为其然也
重 •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点 • 方其破荆州
词 语
• 固一世之雄也
• 举匏樽以相属
• 哀吾生之须臾
• 知不可乎骤得
• 噫吁戏, 危乎高哉
• 宣子骤谏
词性活用
•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 顺流而东也 •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 侣鱼虾而友麋鹿
特殊句式
• 不能喻之于怀
词性活用.总结
•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 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不知老之将至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特殊句式.总结
•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当其欣于所遇 •不能喻之于怀
《赤壁赋》
• 翻译 • 重点实词、虚词(一词多义) • 古今异义 • 通假字 • 词性活用 • 特殊句式
必修2 --文言文复习
• 《兰亭集序》 —— 王.羲之 • 《赤壁赋》 —— .苏轼 • 《游褒禅山记》 —— 王安. 石
• 王羲之有“书圣 ”之称,又因曾 任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 ”,东晋人。 人称其草书的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 龙”,后世将《兰亭集序 》誉为“行书 第一”。
•《游褒禅山记》选自《 临川先生文集 》, 这本文集命名源自于王安石的籍贯。
那么,批评苏东坡的言论为什么会
不约而同地聚合在一起呢?我想最简要 的回答是他弟弟苏辙说的那句话:“东 坡何罪?独以名太高。” 他太出色、太 响亮,能把四周的笔墨比得十分寒伧, 能把同代的文人比得有点狼狈,引起一 部分人酸溜溜的嫉恨,然后你一拳我一 脚地糟践,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在这场 可耻的围攻中,一些品格低劣的文人充 当了急先锋。
•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 又间令吴广
重 •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之次所旁从祠
点 •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中,夜篝火
词 语
• 亦足以畅叙幽情
• 是日也,天朗气清
• 俯察 品类之盛
•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 极视听之娱,
• 信 可乐也
词性活用
•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 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他很疲倦,他很狼狈,出汴梁、过河南、渡淮 河、进湖北、抵黄州,萧条的黄州没有给他预备任 何住所,他只得在一所寺庙中住下。他擦一把脸, 喘一口气,四周一片静寂,连一个朋友也没有,他 闭上眼睛摇了摇头。他不知道,此时此刻,他完成 了一次永载史册的文化突围。黄州,注定要与这位 伤痕累累的突围者进行一场继往开来的壮丽对话。
余秋雨
没有经过战斗的舍弃是虚伪的, 没有经过苦难的超脱是轻佻的。
——傅 雷
启示:面对逆境,要把眼光放长远一 些,胸怀放宽广一些。
他,频遭贬谪,一生历典八州,身行万里, 走过无数穷山恶水,却都如处天堂,他 说:“此心安处是吾乡”。 他,被无数小人中伤下狱,朋友背叛, 同道反目,见识了人间万千丑态却说: “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
通假字
• 悟言一室之内
词性活用
• 不知老之将至
特殊句式
• 当其欣于所遇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 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 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 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 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 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 每 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
• 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重 •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 无以致书以观
点 •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词
• 女行无偏斜, 何意致不厚
语 •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 故 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 虽无丝竹管弦
之盛
• 虽世殊事异
• 虽趣舍万殊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 斯文
词性活用
•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 齐彭殇为妄作
•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重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点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词 语
•洗盏更酌
• 愿足下更虑之
•肴核既尽
•相与枕藉乎舟中
•不知东方之既白
词性活用.总结
•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 顺流而东也 •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 侣鱼虾而友麋鹿 • 不知东方之既白
《兰亭集序》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 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 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 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 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 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 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 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 可乐也。
•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
• 《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 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 芳草!”
3. 被贬儋州(海南) • 苏轼字子瞻,因贬儋州, • 苏辙字子由,因贬雷州, • 黄庭坚字鲁直,因贬宜州。
4. 66岁时遇赦北还,病逝常州。
《苏东坡突围》
余秋雨
• 苏轼:字 子瞻 ,号 东坡 ,宋仁 宗时期生于四川眉山。
• 父苏洵,字明允,号老泉。
• 弟苏辙,字子由。
苏轼曾三咏赤壁: 《 前赤壁赋 》 《 后赤壁赋 》 《 念奴娇.赤壁怀古 》
苏轼
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石钟山记》《喜雨亭记》《前赤壁赋》《后赤壁赋》
文 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题西林壁》《惠崇<春江晚景>》《惠州一绝》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 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 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 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 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 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 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 托遗响于悲风。”
艺 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为豪放词的创始人 全 《江城子》《水调歌头》《定风波》《念奴娇》《卜算子》 才 书法上为宋初四大书法家,
苏黄(庭坚)米(芾)蔡(襄)
文学理论上提出写文章要如“行云流水” 的文艺观。
《兰亭集序》
• 翻译 • 重点实词、虚词(一词多义) • 古今异义 • 通假字 • 词性活用 • 特殊句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