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杜甫诗三首》课件(上课)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杜甫诗三首》优质课件
讲授新课
小结 《春望》写于诗人逃离长安前一个月,它集中地表 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感人至深。诗的 前四句写都城败象,饱含感叹;后四句写心念亲人境况, 充溢离情。前四句,都统在“望”字中。诗人俯仰瞻视, 视线由近而远,又由远而近,视野从城到山河,再由满 城到花鸟。感情则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在 景与情的变化中,仿佛可见诗人由翘首望景,逐步地转 入了低头沉思,自然地过渡到后半部分——想望亲人。 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
会当临绝顶, 一览众山小。
内心激荡 眼界开阔
愿望 { 终当、 终要
全诗主旨:相信自己终 能攀上人生顶峰的豪情壮志。
艺 术 特 色 自远至近,从朝至暮;语言精警,情感饱满。
讲授新课
逐句品读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写乍一远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 种兴奋和惊叹仰慕之情。 既不是抽象地说泰山高,也不是用语言来形容山高,而 是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
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
山之高。
讲授新课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这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 象。前句虚写,泰山的美一言难尽,不如写造物主对其情 有独钟。后句实写,“割”字用得好,突出了泰山遮天蔽 日的形象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讲授新课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这两句是写细望。表达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讲授新课
整体感知
国破山河在,
望中所见 { 城春草木深。 情 景 交 融
见中所感 {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讲授新课
家书珍贵 {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融 家 愁 国 恨 于 一 炉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杜甫诗三首》课件
秋兴八首(其一)
《秋兴八首》写于大历元年(766)秋天。当时,安史之乱虽然结束,但李唐 王朝仍然面临北方军阀重新割据的危险;另外,唐朝与吐蕃在剑南川西的战争也接连 不断。《秋兴八首》就是在这样国家仍然动荡不安、诗人依旧客居他乡的社会背景下 写成的。八首诗各自独立而又互相勾连,一脉相通,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创新方面都达 到了一个很高的境界。
• 风急天高猿啸哀, •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 潦倒新停浊酒杯。
明丽清爽的秋景图
沉郁悲凉,韶光易逝,壮志难酬 羁旅之愁,孤独之感 忧国伤时
• 盖”万里”,地之远也; • ”秋”,时之凄惨也; • ”作客”,羁旅也; • ”常作客”,久旅也; • ”百年”,齿暮也; • ”多病”,衰疾也; • ”台”,高迥处也; • ”独登台”,无亲朋。 • 十四字之间含八意,而对偶又精确。
“怨恨”两字点明全篇主旨。千百年来,琵琶所演奏的总是从匈奴传来的撩人愁 思的胡乐,正是昭君在诉说着她的怨恨!这两句从侧面烘托昭君的形象,既有对她的 赞扬,又有对她的同情。读到这里,我们的耳边好像又响起了那深沉、幽怨的琵琶声!
二、《咏怀古迹(其三)》题为咏怀,可里面只 写了昭君的怨恨,并无作者个人的情怀,这是不是与 标题“咏怀”二字不符?
• 这首诗是作者大历二年(公元767年)秋在夔州(今四川 奉节一带)时所写。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 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 明代胡应麟推重此诗精光万丈,是古今七言律诗之冠。
艺术特色
• 情景交融气象宏伟
高中语文 人教版
感谢收看
教学课件
五、“环珮空归月夜魂”中的“空”如何理解?
语文《杜甫诗三首》课件(上课)【优质PPT】
2021/10/10
29
2021/10/10
登高
杜甫
30
标示《登高》的平仄 1、风急天高猿啸哀, 平仄平平平仄平 2、渚清沙白鸟飞回。 仄平平仄仄平平 3、无边落木萧萧下, 平平仄仄平平仄 4、不尽长江滚滚来。 仄仄平平仄仄平 5、万里悲秋常作客, 仄仄平平平仄仄 6、百年多病独登台。 仄平平仄仄平平 7、艰难苦恨繁霜鬓, 平平仄仄平平仄 2021/180/、10 潦倒新停浊酒杯。 仄仄平平仄仄平 31
系于故园。
2021/10/10
24
孤帆一系
2021/10/10
25
面对夔州萧森的秋 日山水,忧国伤时 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想起昔日在长安的 旧事,不禁老泪纵 横。他的心是和 “故园”、长安紧紧 连在一起的。
2021/10/10
26
寒衣处处催刀尺, 白帝城高急暮砧。
• 我清晰地听到,砧声四起,傍晚时分,在白帝城楼的高 处,是那么的急促。妇女们正拿着裁尺和剪刀,为在外 的亲人赶制着御寒的衣服。
从山到水,眼前所有的一切都已经被萧森 的秋意笼罩无余了。一个整体的广角镜头,
定下了一个整体大气候的基调,然后再具
体来表现它是怎样的萧条和肃杀。
2021/10/10
19
江间波浪兼天涌, 塞上风云接地阴。
• 峡中的江水波涛汹涌,波浪滔天;塞上的风云阴沉密布, 仿佛和地面贴近。
• 天上地下,处处惊涛骇浪,风云翻滚,阴晦惨淡的气氛笼 罩四野。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春江花月夜》
2021/10/10
37
• “深于言情者,正在善于写景”。 • 以上四句写景,为下文悲秋抒情作了铺
垫——融情入景,景中已自有情 • 既具客观事物的具体特征,也饱含着诗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 杜甫诗三首 PPT课件
唐代宗永泰元年(765)4 月,剑南节度使严武病逝,杜甫在成 都失去了依靠,结束了五年来漂泊流 离的生活,也促使他决计买舟东下。 第二年春天,杜甫携家来到夔州(今 重庆奉节)晢居。在夔州居住的两年 时间,杜甫创造了诗歌创作的又一个 高峰,写下了四百多首诗,或追忆往 昔似水年华,或感叹时事如棋局反复, 或借古遣怀,或悲伤衰老。本课所选 的三首律诗,都是作于这个时期。
悲凉。 使人感到非常 这不是一只快乐 冷。既有身体 的鸟,是一只孤 的,又有心灵 独痛苦的鸟。 的,更主要是 心的。 显得天底下的 人很渺小,很 孤单。
落木
无边
萧萧
下
生命之短暂
长江
不尽
滚滚
来
时间之永恒
意境:苍凉、雄浑而悲壮
豁达、坦荡、开阔的胸襟
宋代罗大经曾 说“万里悲秋 常作客,百年 多病独登台” 含有八层意思, 你能读出几层 意思?
1、诗人咏叹王昭君其人其事,寄寓了 怎样的情感?(3分) ——对王昭君寄寓了深厚的同情, (1分)也暗含了对自己怀才不遇、抱 负不得施展的怅惘。(2分)
背景:唐玄宗天宝五年,作者西入长安, 羁留十年,才做了个看管兵甲器杖的小官。 安史之乱爆发后,他前往灵武投奔唐肃宗, 任右拾遗。作者因上疏救宰相房琯触怒唐肃 宗而受排挤,被贬为华州司功。
鉴赏诗歌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1、疏通文意。诗歌语言高度凝练概括,跳 跃性强,多倒装,常用典。要抓住这一特点,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把握诗歌的字面意思。 2、抓住题目,把握题材和艺术手法,寻找 ‚诗眼‛,快速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 3、重视诵读和想象。只有重视诵读和想象, 才能真切体会诗歌的情感和韵味。 4、析意象,品语言,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
杜 甫 诗 三 首
“诗圣”杜甫
《杜甫诗三首》PPT教学课件
2. 困守长安时期
天宝五年至十四年,杜甫困守长安, 穷困潦倒。他不断投献权贵,以求仕 进,但均无结果。
3. 陷贼与为官时期
肃宗至德元年(756)至乾元二年(759),安史之乱最 盛。杜甫也尽历艰危,但创作成就很大,现实主义创作 达到高峰——高度的人民性和爱国主义精神。
4. 漂泊西南时期
肃宗上元元年(760)至代宗大历五年 (770)11年内,杜甫在蜀中八年,荆、 湘三年,思想更深邃、诗风更沉郁。 带有更多的抒情性质。
他的郁闷是多种因素造成的,这里有时代的苦难,也有家道的艰辛,个人多病和壮志未酬, 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为了排遣浓云一样时时压在心头的郁闷,他抱 病登台,但悲凉萧瑟的江峡秋景反倒使他增添了新的悲哀。
(三)内容分析
1.首联共写了几种景物?
风、天、猿啸、渚、沙、鸟 急、高、哀、 清、白、飞
一、 教学目标
登
二、 教学方法
高
三、 教学内容
四、 学习方法小结
五、 探究与思考 六、 作业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杜甫生平以及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 。 2.掌握诗歌吟诵的基本方法。 3.赏析情景交融、气象宏伟的艺术特点,
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
二、教学方法
1.朗读吟诵 2.情景再现
3.加强背诵 4.对比阅读
(五)层次结构 这是一首七律,两句一联,可以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玉露凋伤枫树林, 巫山巫峡气萧森。
写出了夔地露冷枫丹、万物萧森的景 象。凋伤本来寓衰飒之气,但露是玉 露,树是枫树,反而在萧索中见到了 富丽景象,格调颇为劲健。 言“气萧森”则非但指草木摇落,亦 且涵盖江山万象,为第二联蓄势。
第二层次:江间波浪兼天涌,塞 上风云接地阴。
天宝五年至十四年,杜甫困守长安, 穷困潦倒。他不断投献权贵,以求仕 进,但均无结果。
3. 陷贼与为官时期
肃宗至德元年(756)至乾元二年(759),安史之乱最 盛。杜甫也尽历艰危,但创作成就很大,现实主义创作 达到高峰——高度的人民性和爱国主义精神。
4. 漂泊西南时期
肃宗上元元年(760)至代宗大历五年 (770)11年内,杜甫在蜀中八年,荆、 湘三年,思想更深邃、诗风更沉郁。 带有更多的抒情性质。
他的郁闷是多种因素造成的,这里有时代的苦难,也有家道的艰辛,个人多病和壮志未酬, 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为了排遣浓云一样时时压在心头的郁闷,他抱 病登台,但悲凉萧瑟的江峡秋景反倒使他增添了新的悲哀。
(三)内容分析
1.首联共写了几种景物?
风、天、猿啸、渚、沙、鸟 急、高、哀、 清、白、飞
一、 教学目标
登
二、 教学方法
高
三、 教学内容
四、 学习方法小结
五、 探究与思考 六、 作业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杜甫生平以及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 。 2.掌握诗歌吟诵的基本方法。 3.赏析情景交融、气象宏伟的艺术特点,
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
二、教学方法
1.朗读吟诵 2.情景再现
3.加强背诵 4.对比阅读
(五)层次结构 这是一首七律,两句一联,可以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玉露凋伤枫树林, 巫山巫峡气萧森。
写出了夔地露冷枫丹、万物萧森的景 象。凋伤本来寓衰飒之气,但露是玉 露,树是枫树,反而在萧索中见到了 富丽景象,格调颇为劲健。 言“气萧森”则非但指草木摇落,亦 且涵盖江山万象,为第二联蓄势。
第二层次:江间波浪兼天涌,塞 上风云接地阴。
杜甫诗三首优秀课件
山巫峡呈现出一片萧瑟阴森的景象。
叙写景物之中点明地点时间。 凋伤、萧森——给意境笼罩着败落景象,气氛阴沉, 定下全诗感情基调。
首联状秋季破败阴沉之景,衬作者低沉心境。 (哀景衬哀情)
问题: 颔联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 (写了哪些意象?)
江间波浪兼天涌, 塞上风云接地阴。
颔联描绘了这样一幅图景:巫峡中的江水波涛
汹涌,大浪滔天;塞上的风云阴沉密布,仿佛 和地面贴近。 骇浪滔天,似暗寓了时局的动荡不安和心潮的 翻卷不息;阴云匝地,又象征着国家命运的光 景暗淡和作者心情的阴沉郁闷。诗中流露出诗 人忧国忧民的愁绪。
触景生情,抒发感慨,情因景而显,景因情而深。
诗作开篇前四句以极为酣畅的笔墨,描绘出 了一幅壮阔的巫山巫峡秋色图。 图中既有经霜而凋伤的红枫林,又有峰峦高 耸、江险涛急、恶浪凌空、气象萧森的巫山巫峡, 还有充塞于整个空间且与地阴相接的塞上风云。 诗人正是利用这个特定背景来烘托自己凄清哀 怨的忧国伤时的情怀。 (衬托、以哀景衬哀情)
登 高
杜 甫
登 高 被誉为“杜集七言 律诗第一”、“古今 律诗之冠”
该诗是杜甫大历二年(767年)在夔州所作。 写这首诗的时候,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 但藩镇势力又乘隙而起,相互争夺地盘,社会 动乱,民不聊生。此时,杜甫只能继续漂泊, 时代的苦难、家道的艰辛,朋友相继去世等许 多因素造成了他的郁闷,为了排遣郁闷,他抱 病登台,但却是愁上加愁,更增添了新的悲哀, 三年之后便病逝了。
三、抓露
枫树林 巫山巫峡 江间波浪 塞上风云 丛菊 孤舟 寒衣 刀尺 白帝城 暮砧
第二、表达了什么?
问题:哪个诗句最能表明诗人感情?
丛菊两开他日泪, 孤舟一系故园心。
明确主旨:
叙写景物之中点明地点时间。 凋伤、萧森——给意境笼罩着败落景象,气氛阴沉, 定下全诗感情基调。
首联状秋季破败阴沉之景,衬作者低沉心境。 (哀景衬哀情)
问题: 颔联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 (写了哪些意象?)
江间波浪兼天涌, 塞上风云接地阴。
颔联描绘了这样一幅图景:巫峡中的江水波涛
汹涌,大浪滔天;塞上的风云阴沉密布,仿佛 和地面贴近。 骇浪滔天,似暗寓了时局的动荡不安和心潮的 翻卷不息;阴云匝地,又象征着国家命运的光 景暗淡和作者心情的阴沉郁闷。诗中流露出诗 人忧国忧民的愁绪。
触景生情,抒发感慨,情因景而显,景因情而深。
诗作开篇前四句以极为酣畅的笔墨,描绘出 了一幅壮阔的巫山巫峡秋色图。 图中既有经霜而凋伤的红枫林,又有峰峦高 耸、江险涛急、恶浪凌空、气象萧森的巫山巫峡, 还有充塞于整个空间且与地阴相接的塞上风云。 诗人正是利用这个特定背景来烘托自己凄清哀 怨的忧国伤时的情怀。 (衬托、以哀景衬哀情)
登 高
杜 甫
登 高 被誉为“杜集七言 律诗第一”、“古今 律诗之冠”
该诗是杜甫大历二年(767年)在夔州所作。 写这首诗的时候,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 但藩镇势力又乘隙而起,相互争夺地盘,社会 动乱,民不聊生。此时,杜甫只能继续漂泊, 时代的苦难、家道的艰辛,朋友相继去世等许 多因素造成了他的郁闷,为了排遣郁闷,他抱 病登台,但却是愁上加愁,更增添了新的悲哀, 三年之后便病逝了。
三、抓露
枫树林 巫山巫峡 江间波浪 塞上风云 丛菊 孤舟 寒衣 刀尺 白帝城 暮砧
第二、表达了什么?
问题:哪个诗句最能表明诗人感情?
丛菊两开他日泪, 孤舟一系故园心。
明确主旨: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25 《杜甫诗三首》 课件 (共28张PPT)
第二部分:写差使的凶横残暴和老妪的痛苦情状。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第三部分:写老妪致词。
(悲惨遭遇 )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别茂盛。 (忧国忧民 )
感时恨别,见花而落泪,听到鸟鸣 而感到惊心 。
(移情于物,感时伤世 )
烽火连三月, 战乱持续了很长时间了,家里已久 无音讯,家信可以抵得上万两黄金
家书抵万金。 那么宝贵。 (思念家人 )
白首搔更短, 由于忧伤烦恼,头上的白发越搔越
短,简直连簪子也插不上了。
浑欲不胜簪。
(叹息衰老 )
8、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 就都不能在他的身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下午12时 35分5秒下午12时35分12:35:0521.11.16
岱宗夫如何? 你想知道泰山是什么样子的吗?从
他是谁?
他是唐代最伟大的现 实主义诗人 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 的年代 他的诗多沉郁顿挫
后人尊称他为“诗圣” 他的诗反映了当时的现 实,故被誉为“诗史”
杜甫,字子美,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的诗作今存1400多首,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唐王 朝由盛而衰这转折过程中的种种社会现象,反映了 人民的疾苦,谴责了统治阶级的残暴,揭示了尖锐 的社会矛盾,被誉为“诗史”。又由于他能忧国忧
第四部分:照应开头,暗示老妪已被差使 抓走。
整体把握
1 诗中哪些句子暗示老妇人已经被捉走? 2 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第25课 杜甫诗三首 《望岳》、《春望》 课件 (共22张PPT)
《春望》(被安史之乱叛军所俘,带回长安)
安乱时期 《石壕吏》“三吏”“三别”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安史之乱平息) 《蜀相 》 《春夜喜雨》 《江畔独步寻花 》
成都时期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老年时期 《登高》《 登岳阳楼》 《江南逢李龟年》
《望岳》时代背景
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 (736),年轻的诗人离开长安, 到兖(yǎn)州去省亲。他到处 漫游,在那里他结交了不少朋 友。这首诗就写于这期间。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仰望提出愿望,抒发远大抱负。
语出孔子的“登泰山而小天下”, 是诗人攀登泰山顶峰的宣言,也是 诗人攀登人生顶峰的宣言。
再读诗歌,领悟诗情 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热情歌颂了泰山高大雄伟的 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进而透 露出诗人早年远大的政治抱负。
杜甫(712-770),字子美, 是我国文学史上伟 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后称杜少陵、杜工部。
其诗反映出当时 社会现实与政治的腐 败,显示了唐代由开 元盛世转向分裂衰微 的历史过程,故被称 为“诗史”。诗风 “沉郁顿挫”,语言 精炼传神,对后世诗 人影响极大,诗人被 看作一代诗宗,被誉 为“诗圣”。
杜甫的诗歌: 青年时期 《望岳》(25岁,现存最早的杜诗)
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想念远方的惨 戚之象,眼望面前的颓败之景,不觉于 极无聊之际,搔首踌躇,顿觉稀疏短发, 几不胜簪。
“白发”为愁所致,“搔”为想要解愁 的动作,“更短”可见愁的程度。这样, 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 老2,0 则更增一层悲哀。
小结
前四句统在“望”字中。 视线由近而远,又由远而近,视野 从城到山河,再到花鸟。 感情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 进。再逐步转入低首沉思,过渡到后面 的想念亲人,忧心忡忡。 全诗情景兼具而不游离,情感强烈 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杂乱。
安乱时期 《石壕吏》“三吏”“三别”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安史之乱平息) 《蜀相 》 《春夜喜雨》 《江畔独步寻花 》
成都时期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老年时期 《登高》《 登岳阳楼》 《江南逢李龟年》
《望岳》时代背景
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 (736),年轻的诗人离开长安, 到兖(yǎn)州去省亲。他到处 漫游,在那里他结交了不少朋 友。这首诗就写于这期间。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仰望提出愿望,抒发远大抱负。
语出孔子的“登泰山而小天下”, 是诗人攀登泰山顶峰的宣言,也是 诗人攀登人生顶峰的宣言。
再读诗歌,领悟诗情 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热情歌颂了泰山高大雄伟的 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进而透 露出诗人早年远大的政治抱负。
杜甫(712-770),字子美, 是我国文学史上伟 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后称杜少陵、杜工部。
其诗反映出当时 社会现实与政治的腐 败,显示了唐代由开 元盛世转向分裂衰微 的历史过程,故被称 为“诗史”。诗风 “沉郁顿挫”,语言 精炼传神,对后世诗 人影响极大,诗人被 看作一代诗宗,被誉 为“诗圣”。
杜甫的诗歌: 青年时期 《望岳》(25岁,现存最早的杜诗)
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想念远方的惨 戚之象,眼望面前的颓败之景,不觉于 极无聊之际,搔首踌躇,顿觉稀疏短发, 几不胜簪。
“白发”为愁所致,“搔”为想要解愁 的动作,“更短”可见愁的程度。这样, 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 老2,0 则更增一层悲哀。
小结
前四句统在“望”字中。 视线由近而远,又由远而近,视野 从城到山河,再到花鸟。 感情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 进。再逐步转入低首沉思,过渡到后面 的想念亲人,忧心忡忡。 全诗情景兼具而不游离,情感强烈 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杂乱。
杜甫诗三首ppt课件
诗人形象
杜甫是中国文化历史的重要人物, 其卓越才华和迷人人格,给他赋 予了较强1
背景简介
杜甫曾经在春夜拜访僧人,遇到了小雨的喜庆气氛,于是诗人写下了这首《春夜 喜雨》
2
诗歌内容
《春夜喜雨》描写春夜田间小雨的志趣,目睹自然美好,跳跃欣喜,在天地间尽 情畅游,赞美春雨的命运。全诗开头“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表达了诗人对 春雨的热爱,及对正义、美好的向往。
事业成就
他是唐代唯一有“诗圣”称号 的诗人之一,被誉为“诗史上 的第一高峰”,“狂飙派”的代 表人物,其诗作影响了后人。 主要诗集有《杜工部集》、 《三百首诗》、《赤壁之赋》 等。
晚年生活
晚年,杜甫痛苦万分,去世 前四年多也是痛苦不堪。他 的艺术成就直到现在都被人 们广泛传播。
艺术成就分析
古典诗歌巨匠
杜甫诗三首ppt课件
欢迎来到杜甫诗歌三首的课件。本PPT将为您介绍杜甫及他的艺术成就,包括 《登高》、《春夜喜雨》和《将进酒》这三首著名诗歌的赏析。
生平介绍
早年生活
杜甫是唐代著名诗人,出生 在陕西成纪(今陕西省西安 市莲湖区东 neighbourhood, 1522年 - 1587年),少年时 期家境贫寒,自主求学。
杜甫以他的人道主义和深邃的思 考著称,他的诗歌也包括了许多 历史事件,如安史之乱、黄巢之 乱等。
田园诗的代表人物
他的田园诗洋溢着田园牧歌的气 息,如《佳人》、《蜀州正字》 等。
浪漫主义运动的旗手
杜甫常常运用叙述、描写等手法, 涉及大自然、爱情等多个方面, 如《绝句九首》、《客至》等。
《登高》诗歌赏析
题目来源
杜甫《登高》的题目由唐代大 诗人王之涣《凉州词》“登高壮 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尽”而 来。
《杜甫诗三首》课件ppt(上课材料)
5
其诗抒写个人情怀,往往紧 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境 界广阔,有强烈的社会现实 意义,后人誉其诗为“诗 史”。
在诗歌艺术上,他能够汲取
和总结前人的成就,融合众
长,兼备诸体,形成反复咏
叹、沉郁顿挫的风格,对后
世影响很大。誉其为“诗
圣”,他的律诗在唐代诗人
中最为出色,他首创的“即
事名篇”的乐府诗,对后世
杜甫(712-770),字子 美,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 少陵。祖籍襄阳,迁居巩县 (今属河南)。
杜甫出生于“奉儒守官”
的地主家庭,处在唐朝由兴
盛走向衰落的时代,他怀抱
忠君爱国、积极入世的心情,
但因仕途失意,遭遇坎坷,
又历经祸乱,身受深重的时
代苦难,因而能对下层人民
的疾苦寄予诚挚的关怀和同
情。
基础课件
刘备、诸葛亮;
4、主旨:借古迹古人抒发自己一生漂 泊、功业无成的感慨。
基础课件
24
这首诗写了什么人, 表现什么心情?
(请在原文中找出点明 主旨的那个词语。)
(怨恨)
基础课件
25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千山万壑随着奔流的江水,奔赴荆门, 那里至今还保留有明妃生长的村子。
雄奇壮丽 气象雄伟
赴,写活山水,引出下文感慨万千
诗人极目驰骋,自下而上,自上而下,
生动地写出了巫山巫峡的萧森气象。
暗示局势动荡, 内心忧思翻腾。
基础课件
12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停留此处的时间很久了,再一次看到这 里的菊花开放, 往日流过的泪水禁不住又流下来了。 孤独的小船一直系在岸边,也系着我对 故园长久的思念。
触景生情 故园之思 暗示停留时间久,思念之苦之久。
高中语文必修3《杜甫诗三首·登高》PPT共14张课件
•
艰难苦恨——诗中反映的虽是诗人万里作客、 衰年多病的个人遭遇,但读者却可从中窥见战 乱时代广大人民的苦难。
•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 借酒浇愁/因病戒酒,悲情更难以排遣
此诗给人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
“一在深秋的季节” “他的眼里满是忧郁、深恨”
但悲凉萧瑟的江峡秋景反倒使他增添了新的悲哀。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首联共写了几种景物?
诗由写景开头,十四个字勾勒出一幅登高远眺的壮阔图景。
风、天、猿啸、渚、沙、鸟 急、高、哀、 清、白、飞
每一种景物都夹杂在这特定的环境下富有特别的意义。 既有耳闻又有有目见,使人感到“悲哀”。
这些景物给 人造成什么 感觉?
《登高》被誉为“杜集七 言律诗第一”、“古今律诗 之冠”
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甫大历二年(767)秋在夔州所作。夔州位于 长江之滨、矍塘峡口,以水急、风大、多猿著称。诗中抒发的 不只是诗人个人的不幸。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 地方军阀们又乘隙而起,相互争夺地盘,造成社会动乱,民不 聊生。在这种形势下,诗人只得继续“飘泊西南天地间”。他 的郁闷是多种因素造成的,这里有时代的苦难,也有家道的艰 辛,个人多病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 继辞世。为了排遣浓云一样时时压在心头的郁闷,他抱病登台,
感慨万千。“无边”、“不尽”使“萧
萧”“滚滚”更加形象,也让人感受到韶光
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透露出浓重的沉郁
悲凉。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 宋代罗大经曾说颈联的十四个字中含有八层 意思,详述了人生凄苦的境况: • 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凄惨也; • 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 • 百年,迟暮也;多病,衰疾也; • 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照的朋友。这个时期的创作,表
现了他青年时期的气概和抱负。如:
《望岳》。整理ppt
7
二
公元746年杜甫满怀政治理想
到长安考试求官,由于奸相李林甫
长 玩弄了“野无遗贤”的骗术,参加 安 考试的人全部落榜,杜甫也身受其
十 害,困居长安10年之久.不幸的遭遇 年 是他进一步认识到统治者的腐朽,
创作出《兵车行》《丽人行》等杰
(4)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整理ppt
13
山居秋暝 王维
首 空山新雨后, 联 天气晚来秋。
对 颔 明月松间照, 仗 联 清泉石上流。
对 颈 竹喧归浣女, 仗 联 莲动下渔舟。
尾 随意春芳歇, 联 王孙自可留。
整理ppt
14
诗情
(情怀感染)
诗义
(内容主旨)
诗韵(声韵节奏)
诗技
(笔法技巧)
整理ppt
15
整理ppt
20
触 景
景:玉丛露菊
枫林 孤舟
波浪 暮砧
风云
萧瑟 凄凉 雄浑 壮丽
伤
承接自如,纵情开合
情 情:离乱之苦,漂零之悲,故园之愁
清·无名氏:以其生平之所郁结,与其
遭际,暨其伤感,一时荟萃,形为慷
慨悲歌,遂为千古之绝调
清·贺裳:以‘秋兴’命篇,乃因秋起兴,
非咏秋也。其言忽而壮丽,忽而荒
凉……正所谓哀伤整理p之pt 至语言失论
7岁学诗,15岁扬名,一生不得志。开元后期, 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寓居长安近十年。及安禄山 兵陷长安,乃逃至凤翔,谒见肃宗,官至左拾遗。后 弃官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畔,世称浣花草堂。 一度任剑南节度参军,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 其诗显示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
整理ppt
5
整理ppt
16
杜甫草堂
整理ppt
17
一、知人论世
• 《秋兴八首》是大历元年(766)秋杜甫在 夔州时所作一组七言律诗,因秋而感发诗兴, 故曰《秋兴》。这一组诗历来被公认为杜甫 抒情诗中艺术性最高的诗。
• 持续八年的安史之乱,至广德元年(763)
始告结束,而吐蕃、回纥乘虚而入,藩镇拥
兵割据,战乱时起,唐王朝难以复兴了。诗
收河南河北》《蜀相》等就是在
时期 这里写就的。
整理ppt
10
沉郁顿挫
• 沉郁:思想内容。
“沉”即“深”——深刻、深广、深厚
“郁”即“积”——真实、凝重、含蓄
• 顿挫:艺术形式。
字面上指遣词用句的停顿转折。
情感的千回百折、
节奏的徐疾相间、
歌 古体诗 近体诗
人晚年多病,知交零落,壮志难酬,心境是
非常寂寞、抑郁的。当此秋风萧飒之时,不
免触景生情。
整理ppt
18
秋兴八首
• 秋兴者,遇秋而遣兴也,感秋生情之意。 • 八首之中,第一首总起,统帅后面七篇。 • 首章总写巫山巫峡的秋声秋色,对秋而伤
羁旅,是全组诗的序曲,
整理ppt
19
六、 课 文 讲 解
白寒孤丛塞江巫玉其 帝衣舟菊上间山露一 城处一两风波巫凋 高处系开云浪峡伤 急催故他接兼气枫 暮刀园日地天萧树 砧尺心泪阴涌森林 。 ,。,。,。,
律诗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要求工对
整理ppt
12
律诗发源于南朝,至初唐正式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 律诗每首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每联两句 (上句称出句,下句称对局)。
(1)字数、句数有规定。
(2)押平声韵,一韵到底。凡偶句必押韵
(首句可不押)。
(3)每句平仄有规定,特别是二、四、六字。
(一)读书和壮游时期 (二)长安十年时期 (三)战乱流离时期 (四)漂泊西南时期
整理ppt
6
一 杜甫七岁即能诗文,十五时在
读 文坛初露头角。“读书破万卷,下
书 笔如有神”,“为人性癖耽佳句, 壮 语不惊人死不休”,正是他刻苦学
习自述。二十岁后, 他开始漫游生
游 活,南游吴越,北游齐赵,饱览了
时 祖国壮丽的河山,开阔了他的视野 期 和心胸,并在洛阳和李白结为肝胆
《潼关吏》)、“三别”(《新婚别》
时 《垂老别》《无家别》)等具有高度 期 人民性和爱国思想的不朽诗篇,并达
到了现实主义的高峰。
整理ppt
9
四 安史之乱后于公元759年由甘
漂 肃颠沛流离到了成都,靠了友人 的帮助在城西浣花溪畔营建了草
泊 堂。他在这里居住了将近4年,写 西 下了240多首诗篇。《春夜喜雨》、 南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
了解背景
《秋兴八首》是大历元年(766)秋日杜甫在夔州时所作。 唐宝应元年(762),成都少尹徐知道叛乱,杜甫流亡于 梓州、阆州一带。正欲乘舟东下,因好友严武重来镇守四 川,杜甫不仅打消了出蜀的念头,而且被严武荐为节度参 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不久,严武病逝,杜甫便携家小乘舟 东下,滞留夔州,一住近两年。《秋兴八首》就是大历元 年(766)秋日,杜甫在夔州时国家动荡不安、诗人依旧 客居他乡的社会背景下写成的所作的。
时 出的现实主义诗篇。
期 诗的风格由早期的热情奔放,乐观
坦荡变的悲壮凄凉,形成“沉郁顿
挫”的诗风。整理ppt
8
三 由于安史之乱,杜甫携家和人民 战 一道受冻挨饿,避难流亡,卷进了生
活的底层。在沦陷区,山河破碎之感
乱 甚深。灾难的时代,震撼着诗人的心 流 灵,使他写出了《春望》《北征》和 离 “三吏”(《新安吏》《石壕吏》
21
巫山巫峡
整理ppt
22
江间波浪
整理ppt
23
塞上风云
整理ppt
24
诗作开篇前四句以极为酣畅的笔墨,描绘
出了一幅壮阔的巫山巫峡秋色图。图中既 有经霜而凋伤的红枫林,又有峰峦高耸、 江险涛急、恶浪凌空、气象萧森的巫山巫 峡,还有充塞于整个空间且与地阴相接的 塞上风云。诗人正是利用这个特定背景来 烘托自己凄清哀怨的忧国伤时的情怀。
整理ppt
1
整理ppt
2
千古哀情 悲秋绝唱
—— 杜甫《秋兴》 《登高》
整理ppt
3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 长。”李白与杜甫一生都在燃烧,李白是 天上的陨石,杜甫是人间的火种。
李白是仙,超凡脱俗;杜甫是圣,超凡入
俗。李白以天才写诗,“落笔摇五岳,笑
傲凌沧州”,在浪漫的想象中飞行;杜甫
一生以学养写诗,“吟安一个字,拈断数
茎须”,在现实的荆棘与泥泞中艰难跋涉。
李白是盛唐精神的写照,杜甫是苦难人间
的歌者。
整理ppt
4
一、介绍作者 诗圣
杜甫(712—770),字子美,曾居长安城南少 陵以西,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原籍襄阳,迁 居巩县。杜甫与杜牧是远房宗亲,同为晋朝灭孙吴的 大将杜预之后裔(杜甫为杜预二十世孙)。曾祖父杜 依艺曾任巩令一职。祖父是初唐诗人杜审言,官至膳 部员外郎且有自己的自传。父亲杜闲曾任奉天令。
现了他青年时期的气概和抱负。如:
《望岳》。整理ppt
7
二
公元746年杜甫满怀政治理想
到长安考试求官,由于奸相李林甫
长 玩弄了“野无遗贤”的骗术,参加 安 考试的人全部落榜,杜甫也身受其
十 害,困居长安10年之久.不幸的遭遇 年 是他进一步认识到统治者的腐朽,
创作出《兵车行》《丽人行》等杰
(4)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整理ppt
13
山居秋暝 王维
首 空山新雨后, 联 天气晚来秋。
对 颔 明月松间照, 仗 联 清泉石上流。
对 颈 竹喧归浣女, 仗 联 莲动下渔舟。
尾 随意春芳歇, 联 王孙自可留。
整理ppt
14
诗情
(情怀感染)
诗义
(内容主旨)
诗韵(声韵节奏)
诗技
(笔法技巧)
整理ppt
15
整理ppt
20
触 景
景:玉丛露菊
枫林 孤舟
波浪 暮砧
风云
萧瑟 凄凉 雄浑 壮丽
伤
承接自如,纵情开合
情 情:离乱之苦,漂零之悲,故园之愁
清·无名氏:以其生平之所郁结,与其
遭际,暨其伤感,一时荟萃,形为慷
慨悲歌,遂为千古之绝调
清·贺裳:以‘秋兴’命篇,乃因秋起兴,
非咏秋也。其言忽而壮丽,忽而荒
凉……正所谓哀伤整理p之pt 至语言失论
7岁学诗,15岁扬名,一生不得志。开元后期, 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寓居长安近十年。及安禄山 兵陷长安,乃逃至凤翔,谒见肃宗,官至左拾遗。后 弃官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畔,世称浣花草堂。 一度任剑南节度参军,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 其诗显示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
整理ppt
5
整理ppt
16
杜甫草堂
整理ppt
17
一、知人论世
• 《秋兴八首》是大历元年(766)秋杜甫在 夔州时所作一组七言律诗,因秋而感发诗兴, 故曰《秋兴》。这一组诗历来被公认为杜甫 抒情诗中艺术性最高的诗。
• 持续八年的安史之乱,至广德元年(763)
始告结束,而吐蕃、回纥乘虚而入,藩镇拥
兵割据,战乱时起,唐王朝难以复兴了。诗
收河南河北》《蜀相》等就是在
时期 这里写就的。
整理ppt
10
沉郁顿挫
• 沉郁:思想内容。
“沉”即“深”——深刻、深广、深厚
“郁”即“积”——真实、凝重、含蓄
• 顿挫:艺术形式。
字面上指遣词用句的停顿转折。
情感的千回百折、
节奏的徐疾相间、
歌 古体诗 近体诗
人晚年多病,知交零落,壮志难酬,心境是
非常寂寞、抑郁的。当此秋风萧飒之时,不
免触景生情。
整理ppt
18
秋兴八首
• 秋兴者,遇秋而遣兴也,感秋生情之意。 • 八首之中,第一首总起,统帅后面七篇。 • 首章总写巫山巫峡的秋声秋色,对秋而伤
羁旅,是全组诗的序曲,
整理ppt
19
六、 课 文 讲 解
白寒孤丛塞江巫玉其 帝衣舟菊上间山露一 城处一两风波巫凋 高处系开云浪峡伤 急催故他接兼气枫 暮刀园日地天萧树 砧尺心泪阴涌森林 。 ,。,。,。,
律诗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要求工对
整理ppt
12
律诗发源于南朝,至初唐正式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 律诗每首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每联两句 (上句称出句,下句称对局)。
(1)字数、句数有规定。
(2)押平声韵,一韵到底。凡偶句必押韵
(首句可不押)。
(3)每句平仄有规定,特别是二、四、六字。
(一)读书和壮游时期 (二)长安十年时期 (三)战乱流离时期 (四)漂泊西南时期
整理ppt
6
一 杜甫七岁即能诗文,十五时在
读 文坛初露头角。“读书破万卷,下
书 笔如有神”,“为人性癖耽佳句, 壮 语不惊人死不休”,正是他刻苦学
习自述。二十岁后, 他开始漫游生
游 活,南游吴越,北游齐赵,饱览了
时 祖国壮丽的河山,开阔了他的视野 期 和心胸,并在洛阳和李白结为肝胆
《潼关吏》)、“三别”(《新婚别》
时 《垂老别》《无家别》)等具有高度 期 人民性和爱国思想的不朽诗篇,并达
到了现实主义的高峰。
整理ppt
9
四 安史之乱后于公元759年由甘
漂 肃颠沛流离到了成都,靠了友人 的帮助在城西浣花溪畔营建了草
泊 堂。他在这里居住了将近4年,写 西 下了240多首诗篇。《春夜喜雨》、 南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
了解背景
《秋兴八首》是大历元年(766)秋日杜甫在夔州时所作。 唐宝应元年(762),成都少尹徐知道叛乱,杜甫流亡于 梓州、阆州一带。正欲乘舟东下,因好友严武重来镇守四 川,杜甫不仅打消了出蜀的念头,而且被严武荐为节度参 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不久,严武病逝,杜甫便携家小乘舟 东下,滞留夔州,一住近两年。《秋兴八首》就是大历元 年(766)秋日,杜甫在夔州时国家动荡不安、诗人依旧 客居他乡的社会背景下写成的所作的。
时 出的现实主义诗篇。
期 诗的风格由早期的热情奔放,乐观
坦荡变的悲壮凄凉,形成“沉郁顿
挫”的诗风。整理ppt
8
三 由于安史之乱,杜甫携家和人民 战 一道受冻挨饿,避难流亡,卷进了生
活的底层。在沦陷区,山河破碎之感
乱 甚深。灾难的时代,震撼着诗人的心 流 灵,使他写出了《春望》《北征》和 离 “三吏”(《新安吏》《石壕吏》
21
巫山巫峡
整理ppt
22
江间波浪
整理ppt
23
塞上风云
整理ppt
24
诗作开篇前四句以极为酣畅的笔墨,描绘
出了一幅壮阔的巫山巫峡秋色图。图中既 有经霜而凋伤的红枫林,又有峰峦高耸、 江险涛急、恶浪凌空、气象萧森的巫山巫 峡,还有充塞于整个空间且与地阴相接的 塞上风云。诗人正是利用这个特定背景来 烘托自己凄清哀怨的忧国伤时的情怀。
整理ppt
1
整理ppt
2
千古哀情 悲秋绝唱
—— 杜甫《秋兴》 《登高》
整理ppt
3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 长。”李白与杜甫一生都在燃烧,李白是 天上的陨石,杜甫是人间的火种。
李白是仙,超凡脱俗;杜甫是圣,超凡入
俗。李白以天才写诗,“落笔摇五岳,笑
傲凌沧州”,在浪漫的想象中飞行;杜甫
一生以学养写诗,“吟安一个字,拈断数
茎须”,在现实的荆棘与泥泞中艰难跋涉。
李白是盛唐精神的写照,杜甫是苦难人间
的歌者。
整理ppt
4
一、介绍作者 诗圣
杜甫(712—770),字子美,曾居长安城南少 陵以西,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原籍襄阳,迁 居巩县。杜甫与杜牧是远房宗亲,同为晋朝灭孙吴的 大将杜预之后裔(杜甫为杜预二十世孙)。曾祖父杜 依艺曾任巩令一职。祖父是初唐诗人杜审言,官至膳 部员外郎且有自己的自传。父亲杜闲曾任奉天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