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女官制度探析

合集下载

明朝内宫制度

明朝内宫制度

明朝内宫制度概述一、后宫组织明朝的后宫组织严密且等级分明,主要由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答应等构成。

皇后作为后宫之主,拥有极高的地位,负责统领后宫,协助皇帝处理宫廷事务。

其他妃嫔则按照等级的不同,拥有不同的权力和待遇。

二、宫女制度宫女是明朝后宫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宫廷的日常生活和各项服务。

宫女的选拔严格,通常来自民间良家女子,经过层层筛选和考核后入宫。

宫女在宫中有着严格的等级划分和职责分工,且必须遵守严格的宫规宫纪。

三、宦官制度宦官是明朝内宫中的特殊群体,主要由被选入宫的男童经过特殊训练后成为。

宦官在宫中担任着各种职务,如传达皇帝的命令、管理宫廷事务等。

然而,明朝对于宦官的使用和权力有着严格的限制,以防止其干涉朝政。

四、妃嫔等级明朝的妃嫔等级制度严格,按照地位和品级的不同,分为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答应等多个等级。

每个等级都有着不同的服饰、待遇和权力,且晋升制度严格,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和经过皇帝的批准。

五、皇子教育明朝对于皇子的教育非常重视,设有专门的皇子府和师傅进行教导。

皇子的教育内容涵盖了经史子集、武艺骑射等多个方面,旨在培养德才兼备的继承人。

此外,皇子还需学习宫廷礼仪和规矩,以适应未来的皇帝角色。

六、内宫规矩内宫的规矩严格且繁琐,涉及到宫廷生活的各个方面。

如宫女的言行举止、妃嫔的服饰穿着、宫廷的礼仪规范等都有着明确的规定。

这些规矩旨在维护宫廷的秩序和稳定,确保后宫的安宁和皇权的尊严。

七、内宫财政内宫的财政管理由专门的机构负责,主要包括内府库和御马监等。

内宫财政的来源主要包括皇帝的赏赐、宫廷的收支以及官员的进贡等。

这些资金用于宫廷的日常开销、妃嫔和宫女的俸禄以及宫廷建设等方面。

八、宫闱安全宫闱安全是明朝内宫制度中的重要一环。

明朝设立了专门的侍卫机构负责宫廷的安全保卫工作,如锦衣卫和东厂等。

这些机构负责宫廷的巡逻、监控和调查等工作,确保后宫的安全稳定。

同时,内宫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防止火灾、盗窃等安全事故的发生。

洪武年间女官制度述论

洪武年间女官制度述论

洪武年间女官制度述论
洪武年间女官制度是明朝时期的一项重要制度,其对于明朝政治、社会和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首先,洪武年间女官制度的建立为明朝政治制度带来了新的改进。

女官制度的出现为皇宫内部的管理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障,同时也缓解了宫廷中妃嫔之间的竞争,维护了皇室的稳定。

此外,女官制度也为明朝的选官制度带来了新的变化,促进了官员的选拔和提升。

其次,洪武年间女官制度的建立对于明朝社会生活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女官制度的出现为女性走出家庭提供了新的途径,使得女性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得到了提升。

同时,女官制度也为社会提供了新的工作岗位,增加了社会的就业机会。

最后,洪武年间女官制度的建立对于明朝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有重要影响。

女官制度的出现为女性参与文化活动提供了新的平台,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传承。

同时,女官制度也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视角,丰富了明朝文化的内涵和外延。

总之,洪武年间女官制度是明朝时期的一项重要制度,其对于政治、社会和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 1 -。

秀女是女秀才?从《大明风华》中看明朝秀女的仕途生涯

秀女是女秀才?从《大明风华》中看明朝秀女的仕途生涯

秀女是女秀才?从《大明风华》中看明朝秀女的仕途生涯热播剧《大明风华》中塑造了各种人物形象,这其中又属毫无“圣母”范,不顾家仇国恨,一心想着荣华富贵的胡善祥最是让我印象深刻。

在影视剧中胡善祥是一个一心想要做主子的宫女,她绞尽脑汁想要胡尚仪帮她选秀女做太孙妃,甚至为了上位还拿性命相赌,幸运的是,她赌赢了。

初看之时,觉得这女人真势利。

认真想想,她的这个行为如果放在男人身上其实再正常不过了。

从本质上来说,胡善祥的这个举动与男人或读书或习武,一心想获得功名利禄没有任何区别。

“秀才”这个词字面意思是才华出众的人,实际上这个词有个更狭义的意思:才华出众的男性读书人。

那看似与之相对应的“秀女”这个词,是不是就是指优秀的女子?而“举秀才,考功名”可谓是古代男子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最主要的途径,那“选秀女”是否又是古代女子想要实现自我价值的一个出路呢?我们先简单了解一下中国古代的女官制度。

一、中国女官制度的发展古代中国大部分时期都是男尊女卑,男子获取功名利禄的途径有很多,他们追求功名的过程美其名曰“为国家效命”。

而女子却鲜有类似的途径,她们很难有机会实现自我价值,反而拼命往上爬的女子更多被冠以祸国殃民的头衔。

在中国帝制社会中,皇帝掌管天下,而皇后则统率后宫,天下男子为皇帝效命,那么相应的,女官制度的产生和发展,与后宫可谓是息息相关。

•阶段一:后宫妃嫔同为女官中国的女官制度最早出现在西周时期,根据《周礼》记载,天子的后妃中除了王后位比天子外,所有妃嫔都是女官,例如九嫔负责皇宫内的礼仪和教育、女御负责天子的吃饭睡觉、女祝负责内宫的祭祀、女史则作为王后的秘书,虽然这些人都管理着皇宫内的大小事务,但是从根本上来说她们都是天子的妃嫔,只是兼职管理罢了。

这种即是皇帝的妃嫔又是宫中女官的状态一直持续到了秦汉时期。

皇后作为皇帝的正妻,身为国母不但要成为全国妇女的表率,还要管理内宫女眷,包括皇太后等的生活起居。

而皇后以下的其他妃嫔则协助皇后分管不同领域,她们不但有俸禄可领,还可以获得等同于外朝官员的官爵。

封建社会中,女子如何做官?聊聊明代的女官制度

封建社会中,女子如何做官?聊聊明代的女官制度

封建社会中,女子如何做官?聊聊明代的女官制度在中国古代社会,女性的参政权力被剥夺殆尽,“官吏”与“妇女”似乎成为了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社会群体。

只不过在历史记载中,却又发现了不少关于女官的记载,这些女官与传统意义的官吏既有某些相通之处,又有本质上的区别。

中国古代的女官,从广义上理解应指皇帝的后妃嫔嫱和司掌宫中各项事务的宫人。

从狭义上理解,则单指内宫中与夫子无配偶名分而掌管着上起后妃教育、下至衣食供给的各级女性管理人员。

女官的建置最早始于周代,按照《礼记》的说法:天子立后、夫人、嫔、世妇、御妻等是为了“听天下之内治,以明章妇顺”,从而达到“内和而家理”。

这种内廷规制与外廷的官僚系统是相对应的,故在外廷,天子立六宫、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以听天下之外治,以明章天下之男教,达到外和而国治。

如此一外一内,则家国天下便可大治而安了。

可见,后妃嫔御既为天子配偶,也是君主专制机构中的职务。

秦汉以来,各朝定制多参酌周礼,女官制度便被承继了下来。

到了明代,女官及其制度受到明太祖朱元璋的高度重视,进而将其纳入君主专制的政治体制,成为皇权高度强化过程中不容忽视的一环。

一、明代女官制度的形成早在1364年,明王朝正式建立前,朱元璋在南京即吴王位时,设置百官,建中书省,同时也仿唐宋旧制在内廷设置了六尚局。

此为明代女官制度的最初萌芽。

建立明王朝后,朱元璋命朱升等人编录《女诫》,颁布于内宫。

洪武五年,正式将女官建置提上日程,六月,命礼臣议宫官女职,礼臣上言:“周制,后宫设内官以赞内治。

汉设内官一十四等,凡数百人。

唐设六局二十四司,官凡190人,女史50余人,皆选良家女充。

”明太祖认为汉唐之制过于繁琐,命重加裁定,于是折衷曩制,立六局一司。

局曰尚宫、尚仪、尚服、尚食、尚寝、尚功,司曰宫正,皆正六品。

每局领四司,其属二十有四,而尚宫总行六局之事。

戒令责罚,则宫正掌之。

官75人,女史18人。

视唐减百四十余人,凡以服劳宫寝、只勤典守而已。

明代女官制度

明代女官制度

明代女官制度哎,说起明朝那会儿的女官制度,那可真是有讲头啊!那时候的女人,可不光是在家绣花带孩子,她们中间有些人,那可是能顶半边天的存在,说的就是那些女官们。

女官们,说白了,就是宫里头的女干部,得有点本事,有点才华,还得有那么一股子韧劲儿,才能在这金碧辉煌的皇宫里站稳脚跟。

这些个女子,有的出身名门望族,有的是民间才女被选入宫,还有的,纯粹是靠着自己的努力和才华,一步一步从底层爬上来的。

进宫当女官,那可不是闹着玩儿的。

得经过层层选拔,不光是看你长得漂不漂亮,更重要的是看你的学识、品性和能力。

通过了这些个考验,你才能穿上那身华丽的官服,戴上那顶沉甸甸的官帽,正式成为女官队伍中的一员。

女官们的日子,可不像咱们想的那么清闲。

她们得负责管理宫里的各种事务,比如宫廷礼仪、后宫管理、文化教育、医疗养生等等。

这些事儿啊,每一件都得操心到位,不能有丝毫马虎。

而且啊,女官们还得时刻保持警惕,因为在这宫里,一不小心就可能卷入到那些个勾心斗角的宫斗大戏中去。

但是啊,尽管女官们的日子不好过,她们还是凭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在宫里闯出了一片天地。

有的女官,凭借着自己的学识和才华,成为了皇帝和皇后身边的得力助手;有的女官,则用自己的善良和温柔,赢得了后宫嫔妃们的尊敬和爱戴;还有的女官,更是凭借着自己的医术和养生之道,为皇宫里的每一个人带来了健康和福祉。

说起这些女官们的故事啊,那可真是三天三夜都说不完。

比如说那位李女官吧,她原本只是民间的一个普通女子,因为写得一手好字而被选入宫。

进宫之后啊,她不仅没有因为自己是女子而自卑自弃,反而更加努力地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

最终啊,她凭借着自己的才华和努力,成为了皇后身边的贴身女官,还帮着皇后处理了不少棘手的问题呢!再比如说那位张女官吧,她可是个医术高超的女大夫。

在宫里啊,她就像是个活菩萨一样,不管是谁生了病、受了伤啊,只要找到她啊,那准能药到病除、妙手回春。

所以啊,宫里头的人啊都对她是又敬又爱、感激不尽呢!这些女官们啊用她们的智慧和勇气在皇宫里书写着自己的传奇故事。

明朝的妃嫔制度与后宫生活

明朝的妃嫔制度与后宫生活

明朝的妃嫔制度与后宫生活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极为重要的朝代之一,其建立了独特而庞大的宫廷体系,其中妃嫔制度和后宫生活是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以历史角度探讨明朝的妃嫔制度以及后宫生活,了解该时期皇帝后宫的运作和妃嫔们的生活状态。

一、明朝的妃嫔制度1. 选拔标准明朝的皇帝通过一定的选拔标准来选定嫔妃。

这些标准主要包括美貌、家世、才艺等方面。

官方设立了特定机构负责选拔妃嫔,其中「选」署负责考核妃嫔的品质和才艺,「文」署负责衡量嫔妃的文学素养,「礼」署负责检验嫔妃的仪态和仪式能力。

2. 排位制度明朝的后宫按照嫔妃的地位进行排位,分别为皇后、贵妃、嫔妃、妃嫔和嬪妃。

皇后地位最高,享受最高的待遇,一般由皇帝的正妻担任。

其他妃嫔的地位则根据皇帝的喜好和权力分配进行调整。

3. 生活规定明朝的妃嫔需要遵循一系列生活规定。

她们必须住在宫廷内,按照宫廷规定进行起居、饮食和服饰。

她们不能外出,必须服从皇帝的安排和调度。

同时,她们还需遵守一定的仪式和礼节,如参加各种宫廷仪式和庆典。

二、后宫生活的组织和运作1. 家族制度明朝的后宫采用家族制度来管理。

皇帝会安排一位太监作为宫廷家族的管理者,负责后宫事务的组织和管理。

太监可以委派工作,确保宫廷运作的顺利进行。

2. 内外之别后宫分为内宫和外宫两部分,以满足皇帝对后宫生活和权力的需求。

内宫是皇帝和嫔妃们居住的地方,只有特定的人员才能进入。

外宫则是供供侧权臣和其他宫廷人员居住的地方。

3. 娱乐活动后宫中的嫔妃们除了履行自己的职责外,还可以参与各种娱乐活动来消遣时光。

这些活动包括音乐、舞蹈、绘画、书法等文化艺术形式。

此外,嫔妃们还可以参加一些宴会和庆典,与皇帝和其他宫廷成员一起共享快乐时光。

4. 社交关系明朝的后宫中,妃嫔们之间的社交关系相对紧密。

她们可以进行日常交流,分享彼此的喜怒哀乐。

此外,妃嫔们还可以通过互赠礼物、互通家信等方式加强彼此的关系。

5. 生育责任明朝的后宫生活中,嫔妃们有重要的生育责任。

明朝后宫制度

明朝后宫制度

明朝后宫制度:明朝的后宫制度包括后妃的编制、人选以及等级等方面。

在编制方面,明朝的后妃制度不拘于所谓的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之数,而是设皇后一人,妃子数人,后妃以下,杂置宫嫔,而间以昭仪、婕妤、贵人、美人等人数不等。

在后妃的人选上,明朝规定,凡天子、亲王的后妃宫嫔,均通过选秀女方式,从家境清白的低级官员或平民百姓家选取,绝对禁止大臣以各种理由进献美女。

在等级方面,明朝的后妃制度也有严格的规定。

皇后为后宫最高等级,以下依次为皇贵妃、贵妃、贤妃、淑妃、庄妃、敬妃、惠妃、顺妃、康妃、宁妃等。

此外,明朝的后宫制度还强调了后妃的职责和义务。

后妃的职责是生儿育女、侍候皇帝和管理宫女,严禁过问宫外之事和参预朝政。

同时,后妃还要接受教育,树立典范。

明朝的女官制度

明朝的女官制度

洪武元年岁次戊申,正月壬申朔,越四日乙亥,天下大元帅皇帝臣朱元璋,敢昭告于皇天后土,日月星辰,风云雷雨,天神地祇之灵曰:天地之威,加于四海,日月之明,昭于八方,云雷之势,万物咸生,雨露之恩,万民咸仰。

伏以上天生民,俾以司牧,是以圣贤相承,继天立极,抚临亿兆。

尧舜相禅,汤武吊伐,行虽不同,受命则一。

今胡元乱世,宇宙昏濛,四海有蜂虿之忧,八方有蛇蝎之祸。

群雄并起,使山河瓜分,寇盗齐生,致乾坤弃灭。

臣生于淮河,起自濠梁,提三尺以聚英雄,统万民而救困苦。

托天之德,驱一队以破肆毒之东吴,仗天之威,连千艘以诛枭雄之北汉。

因苍生无主,为群臣所推,臣承天之基,即帝之位,恭为天吏,以治万民。

今改元洪武,国号大明,仰仗明威,扫尽中原,肃清华夏,使乾坤一统,万姓咸宁。

沐浴虔诚,齐心仰告,专祈协赞,永荷洪庥。

尚飨!明朝的女官制度2009-05-05 21:43朝鲜以前为中原王朝的属国,很多制度都是仿照中原来设的,女官制度也是如此。

中原王朝的女官制度始于周代,每朝代的女官制度大同小异,下面是明代的女官制度。

明代女官制度,其机构设置为“六局一司”:1、尚宫局设尚宫二人,秩正五品,掌导引中宫,凡六局出纳文籍皆署之,若征办于外则为之请旨,牒付内官监,监受牒行移于外。

下辖四司:司记司——设司记二人,正六品;典记二人,正七品;掌记二人,正八品;女史六人。

司记掌印,宫内诸司薄书出入录记、审署加印,然后授行,典记掌记佐之,女史掌执文书。

司言司——设司言二人,正六品;典言二人,正七品;掌言二人,正八品;女史四人。

司言掌宣传启奏,凡节令外命妇朝贺中宫、司言传旨,典言、掌言佐之。

女史掌执本司文书。

司薄司——设司簿二人,正六品;典簿二人,正七品;掌薄二人,正八品;女史六人。

司薄掌宫人名籍登录及赐廪之事,典簿、掌薄佐之。

女史掌执文书。

司闱司——设司闱六人,正六品;典闱六人,正七品;掌闱六人,正八品;女史四人。

司闱掌宫内管键之事,典闱、掌闱佐之,女史掌执本司文书。

明朝女官制度

明朝女官制度

明朝女官制度女官制度是古代中原王朝一项传统的宫廷制度。

古代中国讲求内外兼治,阴阳协和。

《礼记·昏义》称:“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以听天下之内治,以明章妇顺。

”,从而达到“内和而家理”。

此种内廷规制与外廷的官僚系统是一一对应的。

如此,一外一内,则家国天下便可大治而安了。

因此从表面上看,皇帝把后宫之内的妃嫔和宫女们组织起来,设置一定的女官机构进行管理,这就是女官制度。

中国的女官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奴隶制发达的西周。

但当时的女官并未完全独立,实际上是天子后妃的兼职。

然而,《周礼·天官·冢宰》中对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女御的职责作了明确而具体的规定,按记载规定,九嫔以下均纯属事物型女官而不是皇帝的妃妾。

因此,随着古代内廷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后妃制度逐渐从女官制度中独立出来。

这样,女官概念的内涵有广义狭义之分。

“从广义上理解应指皇帝的后妃嫔嫱(即内命妇)和司掌宫中各项事务的宫人。

从狭义理解,则单指内宫中与天子无配偶名分而掌管着上起后妃教育、下至衣食供给的各级女性管理人员。

”本文以下所述的女官主要指的是狭义上的女官。

到了明代,女官制度发展到了高度完善和成熟阶段。

明太祖朱元璋出于强化皇权的目的,对女官制度极其重视,进而将其纳入君主专制的政治体系之中。

明代女官机构,除全部吸纳了前朝的传统规制外,又仿照唐制增置了宫正司、彤史等衙署,使女官机构功能更健全。

早在1364年,江南甫定,朱元璋在南京即吴王位,设置百宫,建中书省,同时也仿唐宋旧制在内廷设置了六尚局,(《明史》卷74《职官志·女官》)此为明代女官制度的最初萌生。

四年后,朱元璋登基称帝,创建了明王朝。

为了“首严内教”,洪武元年,便命朱升等人编录《女诫》,颁于内宫。

(《明史》卷113《后妃传》)洪武五年,正式将女官建置提上日程,六月,命礼臣议宫官女职,礼臣上言:“周制,后宫设内官以赞内治。

探析女官制对明朝繁荣发展的影响

探析女官制对明朝繁荣发展的影响
兰台世界2014-6月下旬
53
然使内廷事来,就有女官一职,设立此职务的初衷便是为了管理内廷…。 不同朝代的女官制度都具有各自的特点。本文就针对明朝女官制度 进行分析,以探讨其对明朝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影响与作用。 一、明朝女官的分类和甄选准则 明朝时期,明太祖为了防止宦官专权,外戚乱政,特别注重女官
万方数据
学争鸣
shixuezhengming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许前J
摘要中国古代法律制度中比较有特色的部分是区分了公罪和私罪。明代首次将“文武官犯公罪”和“文武官犯私罪”确定为
律,并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增加相关的例,同时对刑法的适用也逐渐严酷,这给明代后期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公罪刑罚 明朝 一、明朝公罪罪名的划分与规定 “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意思为要想定罪,法律中必须有相应的 罪名,既然明代将公罪和私罪编人为律,必有相应的罪名。所以在 《大明律》中公罪罪名为明代公罪罪名体系的主要部分,这部分也成 为明代司法实践中最常见的法定公罪罪名。 《大明律》共分吏、户、礼、兵、刑、工六个主要部分,每个部分都 对公罪逐一进行了诠释。本文列举几个罪名进行说明。 1.吏律。 (1)官吏给由。按《大明律》规定:“凡各州府衙门官吏,都应该给 由到吏部,限五日付勘完备,以凭类选诠注。如若有不付勘完备者, 迟一日吏典笞一十,每一日加一等,罪止笞四十,首领官减一等。 ……承报而有差漏,及上司有失查者,并以失错漏报卷宗科断。其漏 附行止者,一人至三人,笞杖一十,每三人加一等,罪止笞杖四十。” 此例为明朝官吏的考核制度,即以官员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工作的 情况为其考核内容,来决定官员的升迁或者降级、加俸或减俸。 (2)讲读律令。《大明律》规定:“民官月俸钱米相兼,罚俸止罚俸 钱,每俸一石折钱一百文。如议罪,则罚俸者引用在笞罪之后。再 犯笞四十附过,依本条附写过名。三犯于本衙门照依现设官员递 降叙用。”此律例的设定绝非偶然,因为明代科举考试中不再有明 法科目的考试,取而代之的是八股文为考试方式,很多的儒生都 以精通熟读八股文为荣,却甚少知法律,而作为一名执法的官员 不知道法律又如何执法呢。况且从官后由于不懂法律,则很容易 受制于刑名幕吏,这些都不是明初统治者愿意看到的。因为明太 祖朱元璋登基后,认为元代政治的腐败很大程度上是当时的法制 混乱造成的,由于官员不懂法,很多情况下要听命于师爷,最终导

由《后宫》看明代后宫女官制度

由《后宫》看明代后宫女官制度

由《后宫》看明代后宫女官制度作者:孙丽华来源:《文教资料》2012年第03期摘要:尚宫、尚仪等职称屡屡出现在大陆宫廷剧中,这些职称并非来自韩剧,而是中国古代后宫制度完备时期的女官称谓。

这些女官从选拔到任职,再到最后的归宿都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备的体制。

关键词:《后宫》女官明代六局一司随着《宫》、《美人心计》、《后宫》、《唐宫美人天下》等穿越剧与宫廷戏的热播,人们的“捧古追古”热情也随之掀起了一个又一个浪潮。

有人关注其中的争斗与心计,有人喜爱里面的服装与头饰,也有人关注后宫女子复杂而又颇有意思的称谓:有熟悉的,比如皇后与贵妃;有不常见但亦有所耳闻的,比如美人与昭仪;还有既熟悉又陌生的,比如尚宫与司制。

说其熟悉,是因为很多人都在曾经风靡一时的韩剧《大长今》中已多次见到,说其陌生是因为大部分人对它们的认识都是错误的:大部分人认为这是采用了韩国人的说法,中国古代后宫中并无这些名号。

然而事实恰恰相反:古代中国一项传统的宫廷制度,后宫女官制度曾经一度形成比较完备的体系,尚宫与司制正是其完备时期的女官名称。

既然出现了官职名称,那女官制度有没有像朝廷大臣一样形成一个完备的体制?女官们又是如何选拔出来的,她们最后的归宿是什么?本文试图以《后宫》为引子来探寻明代后宫女官制度的相关知识。

要了解女官制度,我们首先要了解女官这一概念。

《礼记·昏礼》记载: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以听天下之内治,以明章妇顺,故天下内和而家理。

《周礼》记载后宫女子各有所执:夫人坐论妇礼,九嫔掌教四德,世妇主知丧、祭、宾客,女御序于王之燕寝。

颁官分务,各有典司。

由此可以看出,周代女官制度与后妃制度是同时产生、甚至是两位一体的,宫廷女官和后妃嫔妾同时具有承御及管理宫中事物的双重身份,只不过各有侧重而已。

这种情况到南北朝时发生了变化,北朝孝文帝曾一度将嫔御与女官区分开来,而较明显的改变则是发生在明朝,明太祖将后妃嫔御与宫廷女官彻底分开,使她们各成系统,互不统属,嫔御为皇帝配偶,女官则无这种名分。

明朝的后宫制度

明朝的后宫制度

明朝的后宫制度
明朝的后宫制度主要采用了分封的方式来管理后宫。

下面是明朝后宫制度的一些主要内容:
1. 后宫的级别:明朝设立了皇后、贵妃、嫔妃、妃子、嫔嫔、贵人、常在等七个级别的后妃,其中皇后地位最高。

2. 嫔妃的选拔:嫔妃的选拔主要依靠状元及进士榜上的优秀人才作为宫女。

同时也有招收民间美女入宫的规定。

3. 妃嫔的居住地:后妃们住在封禁区内,区域划分明确,一般由后妃等级决定。

禁区内设有宫殿、闺房等住所。

4. 后妃的生活:后妃们的日常生活以服侍皇帝为主。

她们需要按照一定的规定进行穿戴、饮食、行动、言行举止等方面的约束,严格遵守宫廷礼仪。

5. 皇后的地位:明朝的皇后是最高级别的后妃,具有特殊的地位和权力。

皇后的子女有资格继承皇位。

6. 管理制度:后宫有专门的管理制度,由内务府(也称后宫)负责管理后宫的各项事务,包括接生、调养儿童、掌管衣物、饮食等。

总的来说,明朝的后宫制度相比之前的朝代更加封建,等级间的差距更加明显。

后宫管理严格,规定繁多,后妃们过着有限的生活,并且必须遵守宫廷的各种礼仪。

明朝女官制度

明朝女官制度

明朝女官制度明朝时期的女官制度相对较为完善,许多优秀的女性得以通过此制度进入朝廷,参与国家政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明朝女官的选拔主要通过科举考试的方式进行。

首先,女子需要通过户部考试,这是女官选拔的第一关。

户部考试主要考察女子的家世背景、品德等,只有通过此考试的女子才能进入下一轮考试。

进入下一轮考试后,女子需要进行秀才、举人考试,通过科举考试者则可以成为女官。

女官的职责和男官相似,同样要承担政务工作,参与朝廷的运作。

根据女官的能力和成绩,可以分为多个层次。

最高层次是掌管宫内事务的皇族女官,她们与皇帝和皇后居住在同一个宫殿中,负责宫廷生活的一些琐事,如管理后妃、侍奉皇帝等。

其次是行宫女官,负责宫廷礼仪的执行和宫殿的管理工作。

再次是朝廷中的各部门女官,她们可以负责各种政务工作,如内务府、礼部、太监局等。

最低层次的女官是宣政殿女官,她们主要负责照顾和侍奉宫中的贵妃和宫女。

在明朝女官制度中,女官的晋升是与男官类似的。

女官从七品到一品都有相应的职位,晋升的主要是根据表现和经验。

在官场上有自己的晋升渠道,比如升级、升职和转官等。

女官在官场中晋升的机会相对较少,但只要有足够的才能和机遇,女官也可以获得足够的晋升机会。

明朝女官制度对女性的意义重大。

首先,这为女性提供了政治参与的机会。

以往的封建社会中,妇女地位低下,几乎没有机会参与国家事务。

但明朝女官制度的出现,则为女性提供了一种在政治中发挥能力的机会。

其次,女官的晋升是基于考试的,这也为女性提供了一种展示才能的途径。

通过科举考试,女性可以进入官场,展示自己的才华和能力。

然而,明朝女官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女官的数量较少。

由于明朝女性地位的限制和社会观念的束缚,参加考试的女子数量甚少,导致女官的数量很少。

其次,女官的地位和权力相对较低。

尽管有了女官制度,但明朝女官的权力仍然受到男子的限制,很少能够真正发挥一些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明朝女官制度在当时的社会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明朝的后宫制度

明朝的后宫制度

明朝的后宫制度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后宫制度与其他封建王朝相似,也有一些独特之处。

明朝的后宫制度主要包括皇后、妃嫔、贵妃、妙妃、贵人和女官等不同等级的妻妾制度。

首先,明代的后宫制度分为三级,分别是皇后、贵妃和妃嫔。

皇后是明朝皇帝的正妻,地位最高,只有被立为皇后的女子才能生皇子。

贵妃是皇后之下的第一等妃子,地位仅次于皇后。

妃嫔以嫔为尊,按照次序分为贵人、妃、世妇、碧桃和常在。

其中,贵人是有封号的妃嫔,而妃和世妇是没有封号的妃嫔。

其次,明朝后宫制度高度重视血统和世系的衍延。

明代皇帝有时会选取自己的亲戚或家族的女性入宫为妻妾,以继续骨血世系。

此外,妃嫔还有机会通过生育男嗣来提高自己的地位和地位。

如果生了皇子,就有可能被立为皇后或贵妃,地位一跃成为顶级的后妃。

再次,明朝的后宫制度中存在严格的规矩和等级制度。

后宫宫女的选拔严格,只有经过严格考察筛选出的才能入选。

入选后,按照等级和职责分配到不同的位置和任务。

后宫中的人员分工明确,负责各自的工作,如服侍皇帝和后妃、打扫清洁等。

同时,后宫中也有严格的礼仪和仪式,包括进贡行礼、服装礼仪等,以维护皇室威严。

此外,明代后宫制度中还注重女性教育和审美观念。

后宫中的宫女要接受文化教育,学习音乐、舞蹈、文学等,以提高修养。

在审美观念方面,明代后宫注重淑女的形象,后宫宫女必须根据时尚潮流和举止作风,注重仪态端庄、文雅大方的形象。

然而,明代后宫制度与其他封建王朝相比,也有一些独特之处。

明代后宫妃嫔的数量相对较少,皇帝一般只有一位正妃和少数几位妃嫔。

这与前几个王朝大规模纳妃的情况不同。

此外,明代后宫在制度上做了一些限制,限制后宫宫女的籍贯,以防万一出现皇权过度扩张的情况。

总的来说,明朝的后宫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前代王朝的传统,同时也有一些独特的特点。

明朝后宫以皇后为首,按照严格的等级制度管理,注重血统和世系的传承,同时重视女性的教育和审美观念。

在后宫制度中,明代强调了稳定和限制,使后宫的规模相对较小,而不是大规模纳妃。

“巾帼不让须眉,红颜更胜儿郎”:浅谈古代女官制度的诞生与发展

“巾帼不让须眉,红颜更胜儿郎”:浅谈古代女官制度的诞生与发展

“巾帼不让须眉,红颜更胜儿郎”:浅谈古代女官制度的诞生与发展引言:如今在社会各行各业都有一大批杰出女性,她们或为公司女高管,或为军队女将领,总之现代社会的正常运转已经离不开女性的参与。

但回顾过去的几千年,女性一直作为附庸被一堵名为礼教的厚障壁与外界分割,整个社会大部分职业中也鲜见女性的身影。

但卷轶浩繁的史书中除了那些被大书特书的“烈女”和帝王家人,还有一个群体被层层纸页所掩盖,那就是女官。

我们而今只能在字隙间得以窥见这个不那么幸运,但又十分特殊的女性群体。

一、天地亦循乾坤之道,周礼未避女官之能从官方的记载看,中国的女官制度起源于周朝。

《礼记·昏义》称: “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以听天下之内治,以明章妇顺。

”而作为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转型的时代,从女官的任职就可以看出当时对女性的态度。

周代的女官分为两类,一类是有爵女官,一类是女庶人在官。

有爵女官顾名思义就是拥有其爵位,但亦如《礼记》所言“妇人无爵,从夫之爵”。

上至天子命妇,下至卿大夫、士之诸妇,既无封地又无子民,一切称号地位皆依附于所属之夫。

即便她们身居要位,同样不能通过自己的能力获得与其匹配的权力和荣誉。

但周礼诞生的时代仍然受商朝的影响,这时的女官并非后宫禁脔,除了在军事和土地上无从涉足之外,其他很多领域都有着这群女性的身影。

当时的女官主要分三类,一类是主管祭祀,卜筮和一系列重大场合的礼仪运转。

《鲁语下》解释:“天子及诸侯合民事于外朝,合神事于内朝。

”祭祀神灵是当时最高级别的“礼”,虽然父系氏族不以女性为世代。

但如孔子所言“妻也者,亲之主也”,与周王同为宗庙主体的后,嫔和诸命妇,在王朝祭祀中依旧有资格与天子一同主礼。

第二类是协助管理王朝事务,与后世女官只负责宫廷内务不同,周朝女官同样有治理市朝的责任。

《周礼》曰:“凡建国,佐后立市。

设其次,置其叙,正其肆,陈其货贿,出其度、量、淳、制,祭之以阴礼。

”同样,以后为首的女官群体也在组织生产上起带头作用,后率领女官从事蚕桑,丝织,贮藏种子等工作。

明代妇女的社会地位与权力

明代妇女的社会地位与权力

明代妇女的社会地位与权力在明朝时期,妇女的社会地位相对于之前的时期有了一定的提升。

但是,总的来说,女性还是处于弱势地位,尤其是在家庭和婚姻上。

因此,妇女的权力仍然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本篇文章将从多个角度探讨明代妇女的社会地位和权力。

一、婚姻制度在明代,婚姻是一个重要的话题,特别是在妇女的生活中。

然而,由于男性在传统文化中的优越地位,女性在结婚后的权力很受限制。

在婚姻制度上,女性被剥夺了选择自己配偶的权利,通常是由父亲或其他亲戚为其安排的。

此外,女性还必须接受对方的嫁妆,婚姻关系还给予了男性在家庭和社会中更高的地位和权力。

因此,女性在嫁妆和婚姻关系上的依赖,使其地位较为低下。

二、教育和职业在明朝时期,妇女的教育受到了一定的重视,但是仍然仅限于家庭教育。

比如,许多女孩子在家庭中被教授如何读写和缝纫。

但是,女性在接受书面和正式教育方面,相较于男性还是存在很大的差距。

除此之外,在明代妇女的社会中,职业范围也很受限制。

多数女性只能从事一些家庭工作,如缝纫、织布等,以及家庭生产的一些辅助工作。

因此,虽然妇女在一定程度上拥有了一定的自主性,但是在职业和工作方面,仍然处于较为被动的局面。

三、妇女的家庭地位在明代,妇女的家庭地位也非常重要,她们在家庭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然而,在家庭中,妇女具有的权力和地位还是比不上男性。

例如,女性在家庭中的决策权极其有限,多数时候受制于男性家长或丈夫的决策。

此外,女性在家务劳动方面也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但是这些工作通常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和地位。

四、妇女的社交明代,妇女在社交方面的范围也很有限。

根据传统文化的习惯和惯例,妇女需要遵守一定的规矩和禁忌,例如不得与异性单独相处,同时也不能经常出入社交场所。

这些规矩和禁忌使得妇女的社交范围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结论在明代,妇女们的社会地位和权力仍然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尤其是在婚姻和家庭生活中,女性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局面。

然而,随着时代变迁和现代社会的发展,女性的地位和权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这对于整个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明代女性的地位与权力

明代女性的地位与权力

明代女性的地位与权力在中国历史上,明代是一个影响深远的时期,也是一个伟大的文化时代。

在这个时期里,女性曾经经历了许多改变。

在此之前,妇女和男性的地位是严格分开的,封建思想认为女性应该以丈夫为中心,不能参与世间事物。

但是在明代,女性的地位和权力得到了极大地改观,让我们来看看这一时期的女性地位和权力。

明代女性的地位在明代,女性的地位与以往大不相同,她们不再是作为一个家庭成员而存在,而是开始成为社会和政治生态的一部分。

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开始得到更多的尊重和发展机会,她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大幅度提高。

明代的妇女,无论阶层高低,都享有一些基本的权利和自由。

比如,女性可以接受教育,这使得她们的思想和知识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孙蔚如、李清照、陈圆圆等著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也是明代女性的代表。

此外,女性还可以在商业、法律和政治等方面拥有独立的权力,这为她们的生活和事业提供了更加广泛的机会和平台。

明代女性的权力与此同时,明代的妇女也拥有了许多政治和社会权利,特别是在明代中期,女性的地位得到了再次提高。

一个重要的因素是,皇帝明朝在政治、军事和文化等方面的政策开始规范,这为女性提供了更多的自由和权力。

首先,在明代妇女的政治生活中,几个成为皇帝后一直尊重和重视女权的皇帝对女性赋予权力。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明眼识时,在政治上重视女儿,尤其是他的长女建宁公主对他起到了极大作用,她的孩提之时就被授予了公主之位,她礼贤下士,勤政爱民,被尊为“女皇帝”。

另外一个重要的例子是位列历史的“万寿宫三位太监未婚妻”,宫廷妇女之间斗争并不少见,而这三个女人出奇制胜,利用了太监的影响力,以延续一时的“女权”荣耀。

而在文化领域,李清照则是当代最出色的词人之一,她的文学成就甚至能够媲美当时的男性文学巨匠。

其次,在经济上,明代妇女也拥有很大的权力。

在明代,女性可以做生意、经商,甚至成为富豪。

她们可以拥有自己的房屋、土地和财产,并通过借贷和银行业务来增加自己的经济收入。

明朝皇帝的女官文化与政治决策

明朝皇帝的女官文化与政治决策

明朝皇帝的女官文化与政治决策在明朝时期,女官文化成为了宫廷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女官们具有丰富的知识、精湛的技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政治决策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首先,女官文化对明朝的政治决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女官们具备才思敏捷、反应迅速的特点,他们经常参与宫廷内的议事,为皇帝提供各种意见和建议。

同时,女官们对于宫廷内外的事情了如指掌,有丰富的经验和知识,因此在政治决策中也起到了重要的角色。

例如,明朝时期的杨士聪就是由宫中优秀的女子推荐入仕的,后成为了明朝的一位重要大臣,其政绩显赫。

其次,女官文化也对于明朝的文化繁荣产生了巨大的贡献。

在明朝时期,女官们不仅在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方面修习有成,而且也在文学上有所斩获。

女官们善于写诗,有的是宫廷诗人,有的是出名的才女。

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下,由女官们撰写的文学作品屡见不鲜,成为了明朝文化的瑰宝之一。

例如,明朝时期的女官李清照,是一位著名的女词人,其词作典雅飘逸、感情真挚,深受当时社会的广泛欣赏和推崇。

但是,女官文化也存在一些问题。

在皇帝加强对宫廷文化的控制时期,女官文化的自由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

此外,女官们长期生活在封闭的宫廷之中,难以了解外面的世界和社会变化,因此有的女官在思想上比较守旧,缺乏开放和进取精神。

此外,在宫廷文化内部也存在着许多的派系和利益纷争,有时候这些问题也会影响到政治决策。

综上所述,女官文化在明朝时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女官们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知识技能,在政治决策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时也为明朝的文化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然而,女官文化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总结。

明代女官制度考略

明代女官制度考略

明代女官制度考略
李孔楠
【期刊名称】《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9(000)001
【摘要】女官制度是中原王朝一项传统的宫廷制度.随着封建社会的发展,明代的女官制度不断走向成熟.从明代女官制度的建立和女官的铨选;明代女官的具体执掌;明代女官的影响及作用三个方面阐释了明代的女官制度.
【总页数】2页(P180,184)
【作者】李孔楠
【作者单位】青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青海西宁81000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48
【相关文献】
1.由《后宫》看明代后宫女官制度 [J], 孑j、丽华
2.北魏女官制度考略 [J], 苗霖霖
3.明代女官制度作用分析 [J], 刘惠敏
4.明代女官制度探析 [J], 王云
5.明代“任都堂”任汉宦迹考略——续补《明代温江名宦“任都堂”任汉生平考》[J], 张振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代女官制度探析王雲撰《齊魯學刊》,1997/01,101-107頁內容提要女官之制是中原王朝一項傳統的宮廷制度,本文耙梳正史、類書及筆記資料,認為明代女官制度之機構完備、職掌明確、系統獨立等均超佚前代。

明太祖朱元璋力圖用設置女官嚴閫圍之政、杜閹宦之禍,將女官制度作為強化君權的措施之一。

明代女官制度對於禁女寵、貶外戚起到了顯著的作用,而對宦官勢力的阻遏卻成效甚微。

中國古代社會,女性的參政權力被剝奪殆盡,“官吏”與“婦女”似乎成了兩個風馬牛不相及的社會群體。

然而,翻檢史籍,又可發現不少有關“女官”的記載,這些女官與傳統意義的官吏既有某些相通之處,又有本質的區別。

由於她們身份特殊,其活動僅限於宮禁秘地,故史料記載多隱幽不清,後人難窺其詳。

本文擬以明代的女官制度為標的,對其淵源興革,機構職掌、銓選管理及其得失作一初步探析。

1.中國古代的女官,從廣義上理解應指皇帝的後妃嬪嬙(即內命婦)和司掌宮中各項事務的宮人。

從狹義理解,則單指內宮中與夫子無配偶名分而掌管著上起後妃教育、下至衣食供給的各級女性管理人員。

本文所探討的明代女官屬於後者。

女官的建置最早始於周代,“周制天子後立六宮、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禦妻。

……其內則九嬪、世婦、女禦、女祝、女史供宮中之職,外又有典婦功、典絲、典枲掌女工之事;內有司服、縫人掌王后之服,外又有染人、追師、屨人供服飾之物。

皆統於天官塚宰。

”①按照《禮記》的說法:天子立後、夫人、嬪、世婦、禦妻等是為了“聽天下之內治,以明章婦順”,從而達到“內和而家理”。

此種內廷規制與外廷的官僚系統是一一對應的,故在外廷,“天子立六宮、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以聽天下之外治,以明章天下之男教”,達到“外和而國治。

”如此“天子聽男教,後聽女順”,一外一內,則家國天下便可大治而安了。

②可見,後妃嬪禦既為天子匹偶,亦是君主專制機構中的職務,具有“女官”的某些屬性;至於女祝女史之類,因有極為明確的職事權限則更是毫無疑義的宮廷女官了。

秦漢以降,各朝定制率多參酌周禮,女官制度便自然被承襲下來。

當然,在不同朝代亦有不同的興革損益。

秦始皇吞併六國,後宮妻妾“爵列八品”。

西漢武帝妃嬪如雲,各有爵位;元帝時將其比照外朝百官,分列爵秩十四等。

③其後,南朝宋明帝亦擬外官備置內職,細分職掌,共為七品。

④北朝孝文帝首次將宮內女職與嬪禦區分開來,另立系統,其職掌與外官品位一一等對。

⑤隋朝煬帝則更加“認真”,竟嚴格按照《周禮》行事,女官的設置如同外廷的尚書省,極為完備,並由此確立了“六局二十四司”的機構規制⑥,這一規則為唐宋兩代所遵依。

到明代,女官及其制度受到明太祖朱元璋的高度重視,進而將其納入君主專制的政治體制,成為皇權高度強化過程中不容忽視的一環。

早在明帝國定鼎前的1364年,江南甫定,朱元璋在南京即吳王位,設置百宮,建中書省,同時也仿唐宋舊制在內廷設置了六尚局⑦,此為明代女官制度之最初萌生。

四年後,朱元璋終於削平群雄,登基稱帝,創建了明王朝。

開國伊始,便命群臣參革前代,創辟制度。

為了“首嚴內教”,洪武元年,命朱升等人編錄《女誡》,頒於內宮。

⑧洪武五年,正式將女官建置提上日程,六月,命禮臣議宮官女職,禮臣上言:“周制,後宮設內官以贊內治。

漢設內官一十四等,凡數百人。

唐設六局二十四司,官凡190人,女史50餘人,皆選良家女充。

”明太祖以為漢唐之制過於繁瑣,命重加裁定,“於是折衷曩制,立六局一司。

局曰尚宮、尚儀、尚服、尚食、尚寢、尚功,司曰宮正,秩皆正六品。

每局領四司,其屬二十有四,而尚宮總行六局之事。

戒令責罰,則宮正掌之。

官75人,女史18人。

視唐減百四十餘人,凡以服勞宮寢、只勤典守而已。

”⑨由此,明代女官制度基本確定。

應當說這一規制是相當簡約扼要的,因為洪武初期國內統一戰爭還未徹底結束,百業待舉,不可能在內廷制度上顧及太細。

洪武中期以後,隨著帝國統治的逐步穩定,國家機器運轉漸入正軌,朱元璋得以有更多的精力關注各項典章制度的完善,女官制度也隨之得到發展。

洪武十七年,更定女官品秩,六尚皆升正五品,二十四司正六品;同時增設二十四掌,正七品;宮正司增設司正,正六品。

⑩洪武二十二年,正式頒授女官敕書,規定女官“現任職者家給與祿”,任職數年後,可歸於父母聽婚嫁。

(11)二十七年詔命鑄六尚局印;再次更定女官品秩,增設二十四典,秩正七品;改二十四掌為正八品;尚儀局增設彤史,秩正六品;宮正司增設典正,正七品;女官總數達283人(宮官187人,女史96人)。

(12)經過近30年的增損厘革,女官制度在洪武末年臻於完備。

建文永樂兩朝基本沿用無改,洪熙宣德之後,隨著宦官勢力的日益膨脹,女官職掌漸為宦者取代,女官制度亦隨之漸趨傾度,但明中期的隆慶年間,穆宗仍有詔令遵循祖制,“設六尚以備內治”(13),直至明末的天啟年間,也還有女秀才、女史、宮正六局之設(14)。

明代女官制度的創辟和興盛,主要是在洪武朝,明太祖之所以重視此項規制,不外基於三個方面的原因:第一,朱元璋起自壟畝,微賤的出身使他自卑;但苦戰十數載,榮登大寶,又使他極為自尊。

此種矛盾的心態使他比一般帝王更加看重皇權皇位,因而不遺餘力地塑造自己的正統形象,盡可能多地承襲傳統的帝王規範及典章制度。

而女官之制從周秦到唐宋,一直是中原正統王朝的一項重要宮廷制度,明太祖豈有不繼承之理。

第二,是為了整肅內廷、嚴閫闈之政。

史稱:“明太祖鑒前代女禍、立綱陳記,首嚴內教。

”(15)這一方面是防備漢唐女主幹政現象重現,另一方面則是有鑒於元末宮廷之混亂:“宮嬪女謁私通外臣,而納其賄賂,或施金帛於僧道,或番僧入宮中攝持受戒,而大臣命婦亦往來禁掖,淫瀆邪亂,禮法蕩然,以至於亡。

”(16)所以設置女官,導引中宮各事,使後妃行止有度,不得違禮越制,乃至結交外臣,干預政事。

第三,是為了貶抑宦官,以女官分割其事權。

明太祖定國以後,便有詔宮監不得識字,更不得預言政事。

他曾說:“自漢鄧太后,以女主稱制,不接公卿,乃以閹人為小黃門通命,自此以來,內侍權傾人主,吾故防之極嚴。

”(17)宦官不識字,那麼宮中諸如財帛登錄、寶璽圖籍、宮人名籍、書記功過、以及嬪妃進卿次序排記等項事務便不能勝任,因之分歸女官執掌,這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起到抑制宦官勢力的作用。

考察明代建置女官之動因,可知明太祖並未簡單地將其作為一項宮廷制度機械地繼承,而是賦予其深意宏旨,其目的只有一個,即保證皇權不受女寵、外戚及宦官勢力的侵害。

2.明代女官規制以洪武後期最為完善,其機構設置為“六局一司”,下轄二十四司及彤史共二十五個分支機構,女官總數約300人。

分別掌管著內宮的禮儀、戒令、寶璽、圖籍、財帛、羽仗及衣食供給等諸多宮廷事務。

現據所見資料,綜述如下:尚宮局設尚宮二人,秩正五品,掌導引中宮,凡六局出納文籍皆署之,若征辦於外則為之請旨,牒付內官監,監受牒行移於外。

下轄四司:司記司——設司記二人,正六品;典記二人,正七品;掌記二人,正八品;女史六人。

司記掌印,宮內諸司薄書出入錄記、審署加印,然後授行,典記掌記佐之,女史掌執文書。

司言司——設司言二人,正六品;典言二人,正七品;掌言二人,正八品;女史四人。

司言掌宣傳啟奏,凡節令外命婦朝賀中宮、司言傳旨,典言、掌言佐之。

女史掌執本司文書。

司薄司——設司簿二人,正六品;典簿二人,正七品;掌薄二人,正八品;女史六人。

司薄掌宮人名籍登錄及賜廩之事,典簿、掌薄佐之。

女史掌執文書。

司闈司——設司闈六人,正六品;典闈六人,正七品;掌闈六人,正八品;女史四人。

司闈掌宮內管鍵之事,典闈、掌闈佐之,女史掌執本司文書。

尚儀局設尚儀二人,正五品,掌禮儀、起居之事。

下轄四司及彤史:司籍司——設司籍二人,正六品;典籍二人,正七品;掌籍二人,正八品;女史十人。

司籍掌經籍圖書、筆劄幾案之事,典籍掌籍佐之,女史掌執本司文書。

司樂司——設司樂四人,正六品;典樂四人,正七品;掌樂四人,正八品;女史二人。

司樂掌率樂人演習樂陣,懸拊擊退進之事,典樂、掌樂佐之,女史掌執文書。

司賓司——設司賓二人,正六品;典賓二人,正七品;掌賓二人,正八品;女史二人。

司賓掌朝見、宴會及賜廩之事,典賓掌賓佐之,女史掌執文書。

司贊司——設司贊二人,正六品;典贊二人,正七品;掌贊二人,正八品;女史二人。

司贊掌朝見、宴會、導引贊相之事,典贊、掌贊佐之,女史掌執文書。

彤史——設彤史二人,正六品,掌宴見進禦之序,凡後妃群妾禦於君所,彤史謹書其日月。

尚服局設尚服二人,正五品,掌供服用采章之數。

下轄四司:司寶司——設司寶二人,正六品;典寶二人,正七品;掌寶二人,正八品;女史四人。

司寶掌服契圖籍,典寶掌寶佐之,女史掌執文書。

司衣司——設司衣二人,正六品;典衣二人,正七品;掌衣二人,正八品;女史四人。

司衣掌衣服首飾之事,典衣掌衣佐之,女史掌執文書。

司飾司——設司飾二人,正六品;典飾二人,正七品;掌飾二人,正八品;女史二人。

司飾掌巾櫛、膏沐、器玩之事,典飾、掌飾佐之,女史掌執文書。

司仗司——設司仗二人,正六品;典仗二人,正七品;掌仗二人,正八品;女史二人。

司仗掌羽輿儀衛之事,凡朝賀率女官擎執儀仗,典仗、掌仗佐之,女史掌執文書。

尚食局設尚食二人,正五品;掌膳羞品齊之數,凡以飲食進禦,尚食先嘗之。

下轄四司:司膳司——設司膳二人,正六品;典膳四人,正七品;掌膳四人,正八品;女史四人。

司膳掌割烹煎和之事,典膳掌膳佐之,女史掌執文書。

司醞司——設司醞二人,正六品;典醞二人,正七品;掌醞二人,正八品;女史四人。

司醞掌酒醞酏飲事,典醞掌醞佐之,女史掌執文書。

司藥司——設司藥二人,正六品;典藥二人,正七品;掌藥二人,正八品;女史四人。

司藥掌醫方藥物、典藥、掌藥佐之,女史掌執文書。

司饎司——設司饎二人,正六品;典餼二人,正七品;掌饎二人,正八品;女史四人。

司饎掌給宮人廩餼薪炭之事,典饎、掌饎佐之,女史掌執文書。

尚寢局設尚寢二人,正五品,掌天子燕寢及嬪妃進禦之次序。

下轄四司:司設司——設司設二人,正六品;典設二人,正七品;掌設二人,正八品;女史四人。

司設掌床帷茵席,灑掃張設之事,典設、掌設佐之、女史掌執文書。

司輿司——設司輿二人,正六品;典輿二人,正七品;掌輿二人,正八品;女史二人。

司輿掌輿輦、傘扇,羽儀之事,典輿、掌輿佐之,女史掌執文書。

司苑司——設司苑二人,正六品;典苑二人,正七品;掌苑二人,正八品;女史四人。

司苑掌囿園種植花果蔬菜之事,典苑、掌苑佐之,女史掌執文書。

司燈司——設司燈二人,正六品;典燈二人,正七品;掌燈二人,正八品;女史二人。

司燈掌燈燭、膏火之事,典燈掌燈佐之,女史掌執文書。

尚功局設尚功二人,正五品,掌督妃嬪宮人女紅之程課。

下轄四司:司制司——設司制二人,正六品;典制二人,正七品;掌制二人,正八品;女史四人。

司制掌衣服裁制縫紉之事,典制、掌制佐之,女史掌執文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