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的三个层次周国平

合集下载

周国平散文集读后感_读周国平散文集有感

周国平散文集读后感_读周国平散文集有感

周国平散文集读后感_读周国平散文集有感周国平先生是一位典型的读书人,着书立说和翻译外国哲学着作似乎就是他工作的全部。

他的书或是文章,无非两个方面:散文随笔和哲学论着。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周国平散文集读后感,希望能帮到大家!周国平散文集读后感1今年年初,我偶得一本《周国平散文集》,于是在茶余饭后、闲时睡前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情——读周国平。

不必从第一页依次看起,随意翻到哪一页读来,就顿觉心平气静、脑清神宁。

周国平就像一位你人生的导师,用他那富有文采和哲思的文笔给予你灵魂的抚慰,心灵的启迪。

一哲学是周国平的专长,尼采、蒙田、拜伦、卡夫卡、爱默生、苏东坡、卢梭、袁中郎、昆德拉、艾略特、苏格拉底、托尔斯泰、罗曼·罗兰……这些历史上著名的先哲圣贤仿佛都是周的好友,相聚在他的家中,谈古道今,谈笑风生。

他的散文大都关乎哲学,有的内容尽管讨论的不是哲学问题,但也饱含哲理,将哲学沉淀为文章的底色。

其中讨论最多的是诸如知识与智慧、生命与死亡、人生与自我、苦难与幸福之类的哲学命题。

在《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中,周说:“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爱智慧甚于爱一切,包括甚于爱生命。

”在他看来,哲学不是枯燥乏味的若干范畴和教条,而是关乎人的根本、探讨人生的永恒问题、并散发着永恒魅力的诗。

在他的笔下,些小琐事能折射出宏大的人生主题,触目皆是的野花小草能生发出宇宙的浩瀚无垠。

他探索人生之谜、追问生命的价值,关怀当前人们的精神境遇和精神状况。

在当今这个日趋实利、物欲横流的时代,他的这种济世品质和人文情怀显得弥足珍贵。

谈论死亡是大部分人都避讳的问题,而他对死亡的探讨情有独钟,因为思考死对于生命是有价值的。

《思考死:有意义的徒劳》是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一篇文章,很少有人像他这样对死亡思考的如此透彻,如此全面,如此真诚。

文中在质疑了接受死亡的种种理由之后,他得出结论:“一个人只要认真思考过死亡,不管是否获得使自己满意的结果,他都好像是人生的边界勘察了一番,看到人生的全景和限度。

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三个层次

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三个层次

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三个层次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三个层次指的是基础层次、拓展层次和提高层次。

基础层次是语文阅读教学的第一步,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基本阅读能力。

在这个层次上,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词汇、句法和篇章结构知识,教会他们识别并理解基本的文
本信息。

教师可以通过讲述故事、给学生读绘本和小故事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
阅读习惯,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提高层次是在前两个层次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素养,使他们能够进
行批判性思考和多层次的阅读理解。

在这个层次上,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学会从多个角度去
理解和分析文本,鼓励他们自主思考和表达意见。

教师可以采用讨论、辩论等形式,引导
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文本解读,培养他们批判性思维和写作能力。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三个层次是相互关联和渐进的,通过不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使他们能够独立地进行有效的阅读和理解文本,提高他
们的语文素养。

《成为你自己》周国平......阅读附答案成为你自己周国平

《成为你自己》周国平......阅读附答案成为你自己周国平

《成为你自己》周国平......阅读附答案成为你自己周国平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要成为你自己周国平①童年和少年是充满理想的美好时期。

如果我问你们,你们将来想成为怎样的人,你们一定会给我许多漂亮的回答。

譬如说,想成为拿破仑那样的伟人,爱因斯坦那样的大科学家,曹雪芹那样的文豪,等等。

这些回答都不坏,不过,我认为比这一切都更重要的是,首先要成为你自己。

②姑且假定你特别崇拜拿破仑,成为像他那样的盖世英雄是你最大的愿望。

好吧,我问你:就让你成为拿破仑,生长在他那个时代,有他那些经历,你愿意吗?你很可能会激动得喊起来:太愿意啦!我再问你:让你从身体到灵魂整个儿都变成他,你也愿意吗?这下你或许有些犹豫了,会这么想:整个儿变成了他,不就是没有自己了吗?对了,我的朋友,正是这样。

那么,你不愿意了?当然喽,因为这意味着世界上曾经有过拿破仑,这个事实没有改变,惟一的变化是你压根儿不存在了。

③由此可见,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最宝贵的还是他自己。

无论他多么羡慕别的什么人,如果让他彻头彻尾成为这个别人而不再是自己,谁都不肯了。

④也许你会反驳我:你说的真是废话,每个人都已经是他自己了,怎么会彻头彻尾成为别人呢?不错,我只是在假设一种情形,这种情形不可能完全按照我所说的方式发生。

不过,在实际生活中,类似情形却常常在以稍微不同的方式发生着。

世上有许多人,你可以说他是随便什么东西,一种职业、一种身份、一个角色,或别的什么,惟独不是他自己。

如果一个人总是按照别人的意见生活,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总是为外在的事务忙碌,没有自己的内在生活,那么,说他不是他自己就一点没有冤枉他。

因为确确实实,从他的头脑到他的心灵,你在其中已经找不到丝毫真正属于他自己的东西了,他只是别人的一个影子或事务的一架机器了。

可见,真正成为自己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⑤那么,怎样才能成为自己呢?这是真正的难题,我承认我给不出答案。

我还相信,不存在一个适用于一切人的答案。

我只能说,最重要的是每个人都要真切地意识到他的“自我的宝贵”,有了这个觉悟,他就会自己去寻找属于他的答案。

“阅读”三境界

“阅读”三境界

“阅读”三境界阅读是一种能够感知美好、启发思考、丰富内心世界的行为。

从儿时的童话故事到青少年时期的文学名著,再到成年后的专业书籍和哲理作品,阅读始终贯穿着我们的成长和思考。

而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逐渐领悟到了“阅读”的三种境界。

第一境界:享受阅读在我们懵懵懂懂的童年,父母或老师常常会为我们朗读童话故事,带领我们踏入一个个奇幻世界。

在那里,我们会遇到勇士、公主、魔法师,和他们一起经历冒险、战胜恶龙、寻找宝藏。

这个阶段的阅读,我们是纯粹地享受其中的故事情节和美好意境,融入其中,感受到一种愉悦和惊喜。

我们会被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所吸引,被故事的情节所打动,无拘无束地享受着阅读带来的乐趣和快乐。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逐渐接触到了更多的文学作品,其中大量针对青少年阅读的文学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等。

在这个阶段,我们可能会对作品中的人物命运、情感纠葛产生更深的共鸣,因为这些作品更接近我们的现实生活和心灵世界,我们开始从中感悟到生活的智慧和哲理。

这种阅读,我们不再仅仅是为了享受,而开始追求其中所蕴含的深层意义和情感表达,逐渐在阅读的过程中领悟人生的真谛,深深沉浸在作品中,体味其中的辛酸、情感和思考。

第二境界:领悟阅读当我们步入社会,进入大学或工作岗位后,我们的阅读范围也越来越广,涉及到各种领域的专业书籍、资讯、哲理作品等。

在这个阶段,我们的阅读逐渐向更深层次的领悟迈进。

我们开始从阅读中获取知识、启发和思考,我们不再满足于表面的文字,而是通过思考和反思去理解其中蕴含的内涵。

我们会阅读各种领域的专业书籍,学习知识和技能,不断提升自己的学识水平和专业能力。

我们也会阅读各种哲理作品,思考人生、人性、社会等更深刻的问题。

通过阅读,我们在不断思考和领悟中,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和价值观念,拓展自己的眼界和思维,逐渐成长为更加理性、深刻和有内涵的人。

第三境界:践行阅读随着阅读的不断深入和领悟的不断提升,我们逐渐明白了阅读的真谛——不仅仅是为了获得知识和启发,更重要的是要将所得到的智慧与实践相结合。

教师专业阅读的三个阶段——以我的

教师专业阅读的三个阶段——以我的

智汇书里书外阅读的重要性无论怎么强调都不过分,尤其是对教师。

说起读书,很难绕开一个问题:读什么书?对此,很多学校都喜欢开出书单,鼓励教师在“同读一本书”中共生共长。

其实,教师阅读是颇具个性化的专业行为,千万不可“一刀切”。

其实,人的成长,严格来讲,似乎都离不开“术”“法”“道”三个发展阶段。

教师的阅读,也要在这三个阶段的爬坡中砥砺前行。

如果不顾自身实际,不加选择地阅读,很可能会陷入“阅读障碍症”的漩涡。

以下,我以自身的阅读经历为例,阐述教师专业阅读的三个阶段。

一、“术”:年轻教师要努力提高教学技艺刚踏上教学岗位的年轻教师,往往有着一颗对教育的赤诚之心,有着一份对理想课堂的热切期盼,但回到具体的课堂教学现场,他们又会面临诸如真与假、对与错的困惑。

面对困惑时,年轻教师亟须从“术”的层面,重新认识课堂,提高教学技艺。

这就要求他们读一些实操性较强的专业书籍,借此丰富自己的实践智慧。

《为“真学”而教——优化课堂的18条建议》就是这样一本能够帮助年轻教师明辨课堂真伪、优化课堂教学行为的书。

作为一名有着19年一线教学经历和18年专职教科研经历的教育工作者,作者对当前的课堂教学现状有着较为敏锐的洞察力,对课堂教学的改革有着强烈的责任感。

面对“为什么而教”的价值追问,作者提出了“为真学而教”的理念。

当前,“假学”之风盛行,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面对这一现象,作者坚定地认为,“打假归真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第一要务”。

为此,他从正反两方面提出18条“改课”建议。

书中呈现的种种理念、条条建议和点点做法,涉及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直击课堂教学中的痛点和难点。

比如,带得走的错教有存在合理性吗?“多多”就能“益善”吗?碎问而闪存的能不是惰性知识吗?立竿见影能有续航力吗?行云流水能打开思维的通道吗?圆满教师专业阅读的三个阶段——以我的三本专著阅读经历为例陈 晨人的成长,严格来讲,可以分为“术”“法”“道”三个发展阶段。

教师的阅读,也要在这三个阶段的爬坡中砥砺前行:年轻教师,关注“术”的层面,努力提高教学技艺;经验型教师,关注“法”的层面,学习教科研方法;骨干教师,关注“道”的层面,拥有自己的教学主张。

阅读的三个层次

阅读的三个层次

天赋 。这类读 者既不看重一部作 品的素材 也不
欣 赏其形式 , 不把 它们看作其 唯一 的最 重要 的
价值 。就像孩 子们所 知晓的那样 ,这类读者知 道 ,每 个事物 都 可 能具有 十 个或 者上 百个 含 义 。这类读者可 能会去注视一位作家或者一位 哲学家 , 看他如 何努力 地使 自己和 读者都相信 他对事物 的解释 和评价 ,然 后对此微 微一笑 ,
调 的是 , 我们 当中没有 人需要始 终属于 其 中的

么 他就 变成 了一 个 孩子 ,开始 和事 物游 戏起 来 ,面包就变成 了可 以钻 通隧道 的山岭 ,床就
变成 了洞穴 、 变成 了花园 、 变成 了积雪 。第二类 读者 就展 现 出这 样 的一份 纯 真和 这种 游 戏 的
者 说三个层次 的话 , 那么 , 我 的意 思并不是说读
夫——书籍在前 面引导 , 读者在 后面跟 随。素材 会被客观地接受 , 会被认可为事实 的情况 。 但是
不仅仅是素材 !
06 3
成 长
还 有一些非常有教养的 、 精细 的读者 , 尤其
是 那 些喜爱 阅读 优 美 的文 学作 品的读 者也 完 全 属于 单纯的读者的类型 。这些读者虽然并不 会停 留在那 些素材上 , 他们评 价一部 长篇小说
抑 扬格诗行都 是无法 听任诗人 随意选择 的 , 他 的乐 趣在于 ,他看到诗人 并没有操纵 素材 , 而
是诗人被素 材驱使 。由于这样 的立场 ,所谓的 审美 价值几乎 完全失去 了意义 , 而恰恰是 离经 叛道 和 疑惑 不定 才可 能具 有最 大 的魅 力和价 值 。因为这类读者关注作家并不像一匹马跟在 马车后面 ,而是像 猎人追踪着它的足迹 ,一个

周国平关于读书散文

周国平关于读书散文

周国平关于读书散文读书是最好的学习。

追随伟大人物的思想,是最富有趣味的一门科学。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周国平关于读书散文,供大家欣赏。

周国平关于读书散文:人与书之间弄了一阵子尼采研究,不免常常有人问我:"尼采对你的影响很大吧?"有一回我忍不住答道:"互相影响嘛,我对尼采的影响更大。

"其实,任何有效的阅读不仅是吸收和接受,同时也是投入和创造。

这就的确存在人与他所读的书之间相互影响的问题。

我眼中的尼采形象掺入了我自己的体验,这些体验在我接触尼采著作以前就已产生了。

近些年来,我在哲学上的努力似乎有了一个明确的方向,就是要突破学院化、概念化状态,使哲学关心人生根本,把哲学和诗沟通起来。

尼采研究无非为我的追求提供了一种方便的学术表达方式而已。

当然,我不否认,阅读尼采著作使我的一些想法更清晰了,但同时起作用的还有我的气质、性格、经历等因素,其中包括我过去的读书经历。

有的书改变了世界历史,有的书改变了个人命运。

回想起来,书在我的生活中并无此类戏剧性效果,它们的作用是日积月累的。

我说不出对我影响最大的书是什么,也不太相信形形色色的"世界之最"。

我只能说,有一些书,它们在不同方面引起了我的强烈共鸣,在我的心灵历程中留下了痕迹。

中学毕业时,我报考北大哲学系,当时在我就学的上海中学算爆了个冷门,因为该校素有重理轻文传统,全班独我一人报考文科,而我一直是班里数学课代表,理科底子并不差。

同学和老师差不多用一种怜悯的眼光看我,惋惜我误入了歧途。

我不以为然,心想我反正不能一辈子生活在与人生无关的某个专业小角落里。

怀着囊括人类全部知识的可笑的贪欲,我选择哲学这门"凌驾于一切科学的科学",这门不是专业的专业。

然而,哲学系并不如我想像的那般有意思,刻板枯燥的哲学课程很快就使我厌烦了。

我成了最不用功的学生之一,"不务正业",耽于课外书的阅读。

读无用之书周国平_读周国平论教育有感

读无用之书周国平_读周国平论教育有感

读无用之书周国平_读周国平论教育有感读周国平论教育有感篇1周国平老师在哲学上做的工作,大量的是对人生问题的思考。

人生问题和教育问题是相通的,做人和教人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人生中最值得追求的东西,也就是教育上最应该让学生得到的东西。

这个信念,构成了周先生思考教育问题的基本立足点。

他在教育的七条箴言中说道:关于教育的最中肯、最精彩的话往往出自哲学家之口。

专门的教育家和教育学家,倘若不同时拥有洞察人性的智慧,说出的话便容易局限于经验,或拘泥于心理学的细节,显得肤浅、琐细和平庸。

对这种观点我是非常赞同的。

人是教育的原点,人的充分发展是教育的根本,一个教师,如果拘泥于教育的技术,而没有对人、对人性的一种整体洞察和思考,教育就会有局限和偏差。

那么,作为一个哲学家,周先生又是如何看待教育的呢周国平老师认为:教育的真正灵魂,在于守护人性。

守护人性,并由此赢得人生的幸福与优秀,这就是周国平教育理念的核心,也是贯穿本书每个章节的主线。

守护人性四个字,宛如一条发光的河流,平静而有力地穿越原野,那些充满生命气息的智慧水花激荡着我的胸膛。

何为教育教育究竟何为教育中最重要的原则是什么古今中外的优秀头脑对此进行了许多思考,发表了许多言论。

周国平发现,关于教育的最中肯、最精彩的话往往出自哲学家之口。

专门的教育家和教育学家,倘若不同时拥有洞察人性的智慧,说出的话便容易局限于经验,或拘泥于心理学的细节,显得肤浅、琐细和平庸。

现在他把他最欣赏的教育理念列举出来,它们的确具有箴言的特征:直指事物的本质,既简明如神谕,又朴素如常识。

可叹的是,人们迷失在事物的假象之中,宁愿相信各种艰深复杂的谬误,忘掉了简单的常识。

然而,依然朴实的心灵一定会感到,这些箴言多么切中今日教育的弊病,我们的教育多么需要回到常识,回到教育之为教育的最基本的道理。

很多教育家和思想家都把阅读看得很重。

周国平老师写到把受教育者引领到经典著作的宝库里,让他们了解、熟悉、领悟存在于其中的传统,受其浸染,加入到人类精神探索的伟大进程中去,在我看来,不可能有比这更名副其实也更有效的素质教育了。

阅读理解的三个层次

阅读理解的三个层次

阅读理解的三个层次沧州市第八中学程洁当今社会知识日新月异、科技突飞猛进,为了满足社会的发展需要以及学生的兴趣与爱好,直接、迅速地了解世界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阅读能力。

新课标也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

学生一旦具备了独立阅读的能力,也就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这将为他们今后的大学学习或自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要具有良好的阅读能力,首先要了解阅读本身。

具体说来,阅读理解可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表层理解、深层理解和评价性理解。

一、表层理解表层理解是要求学生掌握文章的字面意思,对学生的要求是机械地重复文中的主要内容,使课文内容再现。

由于表层理解是深层理解和评价性理解的基础,为了使学生顺利地理解、掌握文章意思,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两点:1.教师要清楚地了解学生头脑中是否有与文章相适应的语言知识、文化背景知识。

背景知识能提高对课文的正确理解。

2.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对课文中的难句略加解释。

为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教师可板书、设计图表。

如果学生回答问题时没有困难,可让他们根据图表复述课文内容,以提高其口头表达能力,并为深层理解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深层理解一般说来,深层理解的问题具有创造性,它要求学生利用作者所传递的信息,依靠自己的社会背景知识、生活经验进一步理解和吸收读物中没有明确表述的、却又与主题有联系的思想与信息,即“弦外之音”。

这是一种合乎逻辑的、超越读物文字符号所传递的信息而进行的思维推理活动。

教师在学生对文章表层理解的基础上,可进一步提出较深一层的问题。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的同时,应启发、帮助他们在文中找到有利于回答问题的线索(比如语篇标志、主题句等)。

三、评价性理解阅读的目的是吸收信息或利用获取的信息分析、解决问题,并对文章作出价值判断,提高深层次理解和评价文章的能力,同时也获得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为了帮助学生顺利评价课文内容,教师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1.适当为学生补充交际中急需使用的词汇。

周国平《善良丰富高贵》阅读答案

周国平《善良丰富高贵》阅读答案

周国平《善良丰富高贵》阅读答案第一篇:周国平《善良丰富高贵》阅读答案①善良,丰富,高贵——令人怀念的品质,人之为人的品质,我期待今天更多的人拥有它们。

②看到医院拒收付不起昂贵医疗费的穷人,听凭危急病人死去;看到商人出售假药和伪劣食品,制造急性和慢性的死亡;看到矿难频繁,矿主用工人的生命换取高额利润;看到每天发生的许多凶杀案,往往为了很少的一点钱或一个很小的缘由夺走一条命:【甲】,于是我怀念善良。

③善良,生命对生命的同情,多么普通的品质,今天仿佛成了稀有之物。

中外哲人都认为,同情是人与兽的区别的开端,是人类全部道德的基础。

没有同情,人就不是人,社会就不是人呆的地方。

人是怎么沦为兽的?就是从同情心的麻木开始的,由此下去可以干一切坏事,成为法西斯,成为恐怖主义者。

善良是区分好人与坏人的最初界限,也是最后界限。

④看到今天许多人以满足物质欲望为人生惟一目标,全部生活由赚钱和花钱两件事组成,【乙】,于是我怀念丰富。

⑤丰富,人的精神能力的生长、开花和结果,上天赐给万物之灵的最高享受。

为什么人们弃之如敝屣呢?中外哲人都认为,丰富的心灵是幸福的真正源泉,精神的快乐远远高于肉体的快乐。

上天的赐予本来是公平的,每个人天性中都蕴涵着精神需求,在生存需要基本得到满足之后,这种需求理应觉醒,它的满足理应越来越成为主要的目标。

那些永远折腾在功利世界上的人,那些从来不谙思考、阅读、艺术欣赏、精神创造等心灵快乐的人,他们是怎样辜负了上天的赐予啊,不管他们多么有钱,他们是度过了怎样贫穷的一生啊。

⑥看到有些人为了获取金钱和权力毫无廉耻,可以干任何出卖自己尊严的事,然后又依仗所获取的金钱和权力毫无顾忌,肆意凌辱他人的尊严,【丙】,于是我怀念高贵。

⑦高贵,曾经是许多时代最看重的价值,被看得比生命还重要,现在似乎很少有人提起了。

中外哲人都认为,人要有做人的尊严,要有做人的基本原则,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违背,如果违背,就意味着不把自己当人了。

阅读理解的三个层次汇总

阅读理解的三个层次汇总

阅读理解的三个层次一、理解是阅读的要旨阅读是一个积极主动地思考、理解和接受信息的过程,也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

从形式上看,阅读似乎是一种单向的言语交际活动,实质上它是作者与读者双方参与的言语交际活动。

作者把自己的思想用文字符号表达出来,这是一个由词组成句子和话语的语言编码过程。

读者阅读书面材料时,从辨认文字符号开始进而对文字、语义、语法、修辞进行译码加工处理,同时凭借自己已有的语言文化背景知识、生活经验并通过联想重建的创造性思维活动,领会文字符号所表达的意义,吸收信息。

可见阅读是一种积极思维的智力活动过程。

它包含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辨认文字符号的感性认识阶段和理解内容、吸收信息、创造性思维译码的理性认识阶段。

阅读的主要目的是理解作者用文字表达的思想,因此理解能力是阅读中最重要的能力。

阅读理解的程度可由浅入深分为三个层次:表层理解(literal comprehension)、深层理解(inferential comprehension)和评价性理解(critical comprehension)。

表层理解只是懂得文章字面的意思;深层理解则要求读者能清楚地理解作者的言外之意;评价性理解则需要读者对作者所表达的内容说出自己的看法。

读者理解一篇文章应包括这三个层次,其中表层理解是深层理解的前提,评价性理解又是在深层理解基础上进行的。

但在教学中我们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往往只满足于课文的表层理解,对后两个层次的理解很少问津。

他们误把表层理解看成是阅读理解的全部。

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多年来教师在教学中总是把大部分时间与精力放在解释生词、词语搭配、造句训练上,过多地重视语言形式而忽视了内容的理解,结果课文被肢解得支离破碎,影响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作者的思想。

另一方面课堂教学往往是教师唱主角,学生没有充分的思考和参与语言实践的活动,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状态。

教师在设计练习时,又常常局限在对课文的表层理解,设计一些正误题、多项选择题和回忆性问题。

阅读理解的三个层次

阅读理解的三个层次

当今社会知识日新月异,科技突飞猛进。

为了满足社会的发展需要以及学生的兴趣与爱好;为了能直接地、迅速地了解世界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阅读能力,英语教学大纲把培养阅读能力作为目标是符合社会需要的。

学生一旦具备了独立阅读的能力,也就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大学学习或自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提高阅读能力是每一个学习者必须达到的目标。

一、理解是阅读的要旨阅读是一个积极主动地思考、理解和接受信息的过程,也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

从形式上看,阅读似乎是一种单向的言语交际活动,实质上它是作者与读者双方参与的言语交际活动。

作者把自己的思想用文字符号表达出来,这是一个由词组成句子和话语的语言编码过程。

读者阅读书面材料时,从辨认文字符号开始进而对文字、语义、语法、修辞进行译码加工处理,同时凭借自己已有的语言文化背景知识、生活经验并通过联想重建的创造性思维活动,领会文字符号所表达的意义,吸收信息。

可见阅读是一种积极思维的智力活动过程。

它包含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辨认文字符号的感性认识阶段和理解内容、吸收信息、创造性思维译码的理性认识阶段。

阅读的主要目的是理解作者用文字表达的思想,因此理解能力是阅读中最重要的能力。

阅读理解的程度可由浅入深分为三个层次:表层理解(literal comprehension)、深层理解(inferential comprehension)和评价性理解(critical comprehension)。

表层理解只是懂得文章字面的意思;深层理解则要求读者能清楚地理解作者的言外之意;评价性理解则需要读者对作者所表达的内容说出自己的看法。

读者理解一篇文章应包括这三个层次,其中表层理解是深层理解的前提,评价性理解又是在深层理解基础上进行的。

但在教学中我们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往往只满足于课文的表层理解,对后两个层次的理解很少问津。

他们误把表层理解看成是阅读理解的全部。

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多年来教师在教学中总是把大部分时间与精力放在解释生词、词语搭配、造句训练上,过多地重视语言形式而忽视了内容的理解,结果课文被肢解得支离破碎,影响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作者的思想。

《周国平:我们为什么要读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周国平:我们为什么要读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4~26题。

(共8分)①为什么要读书,我觉得这个问题和一个人为什么要活着是分不开的。

如果说一个人对于人生怎么有意义地度过是无所谓的,那么这样的人当然可以不读书。

可是,如果你对人生的意义是在乎的,要把人生的价值体现出来,不愿意虚度这一生,那么,读书对于你就非常重要。

②其实我们平时可能都在读书,但是有不同的目的,我分析了一下,大约有三种目的。

第一种是为了实用的目的,譬如说你的专业,你的职业需要你读一些书,或者你读一些炒股的书、养生的书,如果你光有这样的读书,我不认为你是一个有阅读习惯的人。

第二种目的是消遣,工作累了,业余的时间翻翻报纸,上上网,看看八卦新闻,或者拿一本书在手里,纯粹是为了放松一下,这也不属于我说的阅读。

那么在我看来,第三种阅读才是真正的阅读,就是作为精神生活的阅读,通过阅读,你感到精神上的餘悦,得到精神上的提升,从书籍中汲取精神营养,让自己在精神上成长,内心变得丰富、充实,只有这样才是我们所提倡的阅读。

③经常有人说一句话,大家重复特别多的一句话,叫做阅读改变人生。

阅读究竟改变人生的什么?在我看来,主要不是改变人生的外在境况,改变的是人生的境界、人生的格调。

一个人如果他的内心世界发生了变化,哪怕他在外部世界里仍在做着相同的事情,但是它的意义是不一样的。

比如作家,如果仅仅把写作当作谋生的手段,仅仅是为了赚钱,这可能是一种做法。

但是还有另一种做法,我有我的内心追求,写作也是我的精神生活,我一定要写真正让自己满意的东西,能够体现灵魂追求的东西,我不会只为了高版税、为了市场上的畅销去写东西。

所以,即使是相同的职业,如果内心世界不一样,实际上所做的事情也是不一样的。

④读书不但能让人内心丰富,而且能让人心静。

社会上的活动我很少参加,谢绝了大多数的邀请。

我的时间主要用来读书和写作,那是我最榆'快的状态。

老是参加社会活动的话,心就会变得浮躁,整个人就散了,这对我那种最愉快的状态是一种损害,所以我不愿意。

浅谈阅读理解的三个层次

浅谈阅读理解的三个层次

浅谈阅读理解的三个层次当今社会知识日新月异,科技突飞猛进。

为了满足社会的发展需要以及学生的兴趣与爱好;为了能直接地、迅速地了解世界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阅读能力,英语教学大纲把培养阅读能力作为目标是符合社会需要的。

因此提高阅读能力是每一个学习者必须达到的目标。

一、理解是阅读的要旨阅读是一个积极主动地思考、理解和接受信息的过程,也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

从形式上看,阅读似乎是一种单向的言语交际活动,实质上它是作者与读者双方参与的言语交际活动。

作者把自己的思想用文字符号表达出来,这是一个由词组成句子和话语的语言编码过程。

读者阅读书面材料时,从辨认文字符号开始进而对文字、语义、语法、修辞进行译码加工处理,同时凭借自己已有的语言文化背景知识、生活经验并通过联想重建的创造性思维活动,领会文字符号所表达的意义,吸收信息。

可见阅读是一种积极思维的智力活动过程。

它包含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辨认文字符号的感性认识阶段和理解内容、吸收信息、创造性思维译码的理性认识阶段。

阅读的主要目的是理解作者用文字表达的思想,因此理解能力是阅读中最重要的能力。

阅读理解的程度可由浅入深分为三个层次:表层理解(literal comprehension)、深层理解(inferential comprehension)和评价性理解(critical comprehension)。

表层理解只是懂得文章字面的意思;深层理解则要求读者能清楚地理解作者的言外之意;评价性理解则需要读者对作者所表达的内容说出自己的看法。

读者理解一篇文章应包括这三个层次,其中表层理解是深层理解的前提,评价性理解又是在深层理解基础上进行的。

但在教学中我们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往往只满足于课文的表层理解,对后两个层次的理解很少问津。

他们误把表层理解看成是阅读理解的全部。

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多年来教师在教学中总是把大部分时间与精力放在解释生词、词语搭配、造句训练上,过多地重视语言形式而忽视了内容的理解,结果课文被肢解得支离破碎,影响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作者的思想。

感悟人生与阅读的感悟

感悟人生与阅读的感悟

感悟人生与阅读的感悟感悟人生与阅读的感悟近年来,著名哲学家、诗人、散文家周国平巡回为知名高校及著名企业家等作《阅读与人生》的演讲,引起了强烈反响,他的哲学、文学底蕴丰厚,一生所读书籍无数,由他来作《阅读与人生》的演讲再好不过了。

我曾两次听过周国平老师的精彩演讲,每次演讲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近,又拜读了周老师的《阅读与人生》一文,把阅读与人生紧密联系起来,更增加了深意。

打开这本书,如沐春风,质朴、率真之风扑面而来,从字里行间我感受到了深深的教益,在当下物欲横流的年月里,周国平先生能够通过倡导读书,及时地盘点人生,确是大师的至高境界,使我不胜感慨,我不仅感叹于他那清新优美的文字让人得到一种愉悦的审美享受,更让我感叹于他那具有哲学家的不同寻常的不同视角让人感悟一种照亮心灵的哲理之光,这本书我反复读了3遍,仔细揣度他如何以高深的观点畅谈阅读与人生,自己应如何感悟和直面阅读与人生。

在《阅读与人生》里,周国平老师主要阐明了为什么要读书、读什么书、怎么读书这三个问题。

一是为什么要读书?周国平认为,为什么要读书和一个人为什么要活着是分不开的,如果你要把人生的价值体现出来,不愿意虚度这一生,那么读书对于你就非常重要。

在读书的过程中,人们出于不同的目的,他分析了人生读书的三种目的。

第一种是为了实用的目的,譬如说你的专业、你的职业需要你读一些书,这不算是一个有阅读习惯的人。

第二种目的是消遣,工作累了,业余的时间翻翻报纸,上上网,或者拿一本书在手里,纯粹是为了放松一下,这也不属于真正的阅读。

上述两种阅读方式或为实用,或为消遣,这都没有把阅读变成自身的精神需要,阅读应该成为人们精神生活中重要的组成形式。

在周国平看来,第三种阅读才是真正的阅读,就是作为精神生活的阅读,通过阅读进入到人类精神生活的传统里面去,去获取人类所创造所积累的精神财富,在精神上得到愉悦,得到提升,从书籍中汲取精神营养,让自己在精神上成长,在精神上丰满起来,内心变得丰富、充实,使人优秀、使人幸福、使人宁静,这才是真正的爱读书,是养成了阅读的习惯,也正是阅读的意义所在。

[人与书之间] 周国平人与书之间

[人与书之间] 周国平人与书之间

[人与书之间] 周国平人与书之间我的工作就是面对书山,除了每天整理它们,我还想深入到每一本书,这也是受读者的影响,他们总是头也不抬沉浸在书籍中,阅读无论贫贱,无论老少,每个人都能从阅读中获取知识,放松心情,激发灵感。

我有时就有这样的感觉。

当我读到一篇好的散文,就会感到展现在面前的是蓝天白云、青山绿水,让我按捺不住内心的冲动,吸吮着新鲜的空气,张开思想的翅膀,自由自在地驰骋翱翔。

臻于此境,我还能有甜滋滋的意味。

在知识的海洋中苦苦求索,都要经历山重水复疑无路的苦闷阶段,其时身临遏涩之境,前不见村后不着店,孤苦伶仃,步履维艰,那份愁苦,实难堪受。

我曾在梦中到过这种境界,当时我找不到出路,我走到这家,走到哪家,所看到是满目颓废,于是我打电话想告诉爱人,让他接我,于是我来到柏油马路上,灯光很暗,我想我还是自己想办法吧,不要去烦人家,也许他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办。

后来不自不觉梦醒了,当时没有把梦与文学相联,现在书读多了,心胸就会无限宽阔,显示一种博大的胸怀和宏伟的气魄。

这是一种超越自我、超越现实、超然物外的天人合一的至高至上的境界。

才回头想想,是这回事,也许这是我已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读书到最后,就深感到自己的渺小和知识的博大精深,要毕生践履,求精图新,倡导一种不断攀登、永远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终身学习,把读书作为人生的内在需求,融化到血液、基因和灵魂中去,成为生命的一部分。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读绵绵无绝期。

书是一座快乐的富矿,储存了大量浓缩的欢愉因子,当我静夜抚卷的时候,那些因子如同香氛蒸腾,迷住了你的双眼,你眉飞色舞,中了蛊似的笑起来,独享其乐。

当然我读书的时候,时有哭泣呢!哭,其实也是一种广义的微笑,因为灵魂在这一个瞬间舒展,尽情宣泄。

旁人不解看着我,说我道:又在替古人担忧了。

我说才不是呢?那些被情感金线串连起的精细的散文:有鲜艳花卉、开心的城市、微笑的亲人、还有自然的景观与动物的世界。

人就像坐在一辆既古老又现代的小火车上,那曾紧闭的窗扇,此时半启半开,微风吹入心房。

读书的三个层次

读书的三个层次

读书的三个层次读书,有各种不同的目的。

然而,为了达到融会贯通这一目的,读书大致要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你读完了一本书,知道了书里写了哪些内容。

要达到这个层次,只需要把这本书从头到尾一字一句地读一遍,不需要过多的思考与理解。

这是最浅的读书,如果只停留在这一层,就会变成王朔口中的“知道分子”,一股脑地把书中内容装入大脑,然后不再与这本书有任何瓜葛。

即便日后再提及此书,可以想起书中的某些细节,那也只是记住了一些段落,无关宏旨。

第二个层次是,你重读这本书,开始试着理解书中所写的内容,并为精彩之处拍案叫绝。

要达到这个层次,需要你字斟句酌地把那些难懂的句子加以分析,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真实意图。

一部作品,往往不会把每句话都写的很直白,而大部分时候,为了某种需要,往往写的比较晦涩难懂,只给那些耐心的读者显露真容,比如鲁迅的作品,很多句子,不认真琢磨,根本不知所云。

第三个层次是,身体力行。

陆游有句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说的就是这番道理。

也许我们会以为,我深刻理解了一句话,乃至一本书的含义,就已经算是登峰造极了,不需要再浪费时间做更多的解读。

然而,一部好作品的背后,不是作者的凭空想象,而是作者根据自身经历和社会现实,结合一定的时代背景和逻辑推理,创造出的一个逻辑严密的虚拟时空,甚至优秀的科幻小说也是如此,比如《三体》。

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中,和珅吐槽纪晓岚:“你只听说过‘易子而食’,那不过是史书上的几个字而已。

我到灾区去查看过,灾民们互相换孩子吃,那就是锅里的一堆肉啊,惨呐!”不亲眼看到灾民们互相换孩子吃,仅凭史书上的“易子而食”这四个字,是无法理解饥荒的残酷和震撼的,也容易犯下主观主义错误,觉得只要朝廷发了赈灾粮,粮食就会自己长腿,跑到饥饿的灾民口中。

这就是读书的三个层次。

达到第一个层次,需要几个小时;第二个层次,需要几天;第三个层次,需要一生。

甚至有些人终其一生都无法体会作者作品的震撼,因为他们不曾看到,也不曾感受到促使作者写出某个片段的那个真实场景有多么震撼人心,也因而无法与之产生同频共振,顶多是掩卷沉思,曰:“深刻。

阅读一本书,应该分成三个层次来进行

阅读一本书,应该分成三个层次来进行

阅读一本书,应该分成三个层次来进行记得有一本书,叫《如何阅读一本书》,是个美国人写的,里面把阅读分成了很多种,也分成了几个层次。

读了以后,心有戚戚焉。

不过,这么多年来,读书作为一种爱好,也是我生活的一部分,对于读书,我也有自己的一些看法。

读书,一定是有方法的。

据说,每年全世界要出版几十万种图书和杂志。

何况,现在的互联网,有给了我们大量的数字化的文字、图片、声音与影像。

这么多的书、这么多的信息,因为专业、语言、作者等的不同,他们对每个读者而言,重要性肯定是不同,需要在它之上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也应该不同。

因此,不同的图书资料,肯定是不能用一种方法去阅读,阅读一定要分成不同的层次。

为了方便,在下面的文章中,我用“一本书”这个词来泛指任何一种形式的文献,包括各种文字或者非文字、纸质或电子化的文献。

区分阅读层次的方法,有很多种依据,我选择的是阅读目的,也就是按照为什么去读一本书来划分。

阅读的目的有很多可能性,有些是为了消磨时间,有些是为了欣赏,有些是为了学习知识,有些是为了解答疑问。

根据这些,可以把阅读分出下面的几个层次。

第一层,也就是最初级的一层,是速读,用最快的速度浏览一遍,以掌握全貌、消磨时间。

完成速读,不需要阅读者耗费太多的精力和脑力。

第二层,是精读,认真细致的阅读,以学习知识为目标,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也要消耗更多的精力,也就是要真正的动脑子去想去记去琢磨。

第三层,是研读,批判性的阅读和分析,以提升学问。

这时候,不仅仅是要动脑子,还有更深入的去分析信息背后隐藏的内容。

这三层,每一层都比上一层深入,耗费的精力明显增加,阅读的速度也明显下降。

第一层阅读:速读什么时候要选择速读呢?如果你仅仅是为了消磨时间,那一定要选择速读的方式。

而其他的时候,如果是我们没有读过的书,或者是没有谁向你认真的推荐过,那么我们都应该先做一遍第一层的阅读。

通过速读,了解这本书的全貌,并发现这本书的重点所在,并分析出它的价值。

在第一层阅读,是为了尽可能多的获得信息的数量,更是为了迅速的判断你要读的信息的价值,并为下一步选择做出判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精神的一个与生俱来的需求就是设置各种类型,将人类按照这些类型加以划分。

从泰奥弗拉斯托斯描写的“性格”和我们祖先的四种气质直到近代心理学,这种对于类型级别的需求都能够被人感受到。

每个人都无意识地把自己周围的人按照在他童年时就看重的性格分了类。

无论这些分类多么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无论它们是纯粹以个人经验作为出发点还是追求科学的类型构成——有时相当理想和富有成效的事情是,有所不同地设置穿过经验王国的横断面并且断定,每个人都具备了各种类型的特点,而各种各样的性格和气质作为彼此交替的状况也能够在一个个体的人格中找到。

如果我在下文中将读书分成了三种类型或者说三个层次的话,那么,我的意思并不是说读者被分成了这样三种级别,以至于这个读者属于这个级别,那个读者属于另一个级别。

相反,我的观点是,我们每个人有时属于这个群体,有时又属于那个群体。

首先是那种单纯的读者。

在阅读的时候,我们当中的每个人偶尔都会显得比较单纯。

这类读者阅读一本书就如同一个食客吃掉一种食物,他仅仅是一个接受者,无论是男孩阅读印第安人的故事,还是女仆阅读女伯爵的小说,还是大学生阅读叔本华的著作,这类读者都能吃饱喝足。

他与书籍之间的关系并不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是像马匹与马槽,或者像马匹与马车夫——书籍在前面引导,读者在后面跟随。

素材会被客观地接受,会被认可为事实的情况。

但是不仅仅是素材!
还有一些非常有教养的、精细的读者,尤其是那些喜爱阅读优美的文学作品的读者也完全属于单纯的读者的类型。

这些读者虽然并不会停留在那些素材上,他们评价一部长篇小说并不会依据其中出现的丧事或者婚事,相反,他们会接受作家本身,他们完全客观地接受作品的美感,他们共同欣赏着作家的激越震荡,他们完全设身处地地感受他对于世界的看法,毫无保留地吸收作家自己赋予其创作的解释。

对于淳朴的心灵来说成为素材、环境和情节的东西对于这些优雅的读者来讲就是艺术、就是语言、就是作家的教养、就是他的智慧——他们把这些当做客观的东西、当做一部文学作品最后的、最高的价值来接受,就像年轻的读者将卡尔·迈笔下老铁手的事迹当作真实的价值、当作事实来接受一样。

在与读物的关系中,这类单纯的读者完全不是有个性的个体,也不是他自身。

他评价一部长篇小说的情节是看它们是否扣人心弦,是否有冒险、香艳、辉煌或者困苦的内容,而对于作家,他评价的依据是以一种最终千篇一律的审美标准来衡量他的创作成果。

这种读者毫不犹豫地接受,一部作品的目的是并且只是被人如实地、细致地阅读,在其内容或者形式方面获得赞赏。

就像一块面包被用来食用、一张床被用来睡觉一样。

但是,人们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当然也包括书籍也可以采取一种完全不同的态度。

一旦人顺从了他的本性,而不是他所受的教育,那么他就变成了一个孩子,开始和事物游戏起来,面包就变成了可以钻通隧道的山岭,床就变成了洞穴、变成了花园、变成了积雪。

第二类读
者就展现出这样的一份纯真和这种游戏的天赋。

这类读者既不看重一部作品的素材也不欣赏其形式,不把它们看作其唯一的最重要的价值。

就像孩子们所知晓的那样,这类读者知道,每个事物都可能具有十个或者上百个含义。

这类读者可能会去注视一位作家或者一位哲学家,看他如何努力地使自己和读者都相信他对事物的解释和评价,然后对此微微一笑,把作家表面上的肆意而为和自由仅仅看作强迫和被动。

这类读者已经能够知道研究文学的教授们和文学批评家们通常完全不了解的东西——类似于自由选择素材和形式一样的东西根本就不存在。

当文学史家说,席勒在某一年选择了这个素材并下决心要将它写成五步抑扬格诗行,那么每个读者就都知道,无论是素材还是抑扬格诗行都是无法听任诗人随意选择的,他的乐趣在于,他看到诗人并没有操纵素材,而是诗人被素材驱使。

由于这样的立场,所谓的审美价值几乎完全失去了意义,而恰恰是离经叛道和疑惑不定才可能具有最大的魅力和价值。

因为这类读者关注作家并不像一匹马跟在马车后面,而是像猎人追踪着它的足迹,一个突然被发现的、投向作家虚假的自由的另一面,也就是作家的被迫和被动的目光能够比一种高超的技巧和一种文雅的语言艺术的所有魅力都更令他感到欣喜。

在这条道路上再上一个层次我们就找到了第三种也是最后一种读者的类型。

需要再次强调的是,我们当中没有人需要始终属于其中的一个类型,我们当中的任何一个人都可以今天属于第二类、明天属于第三类、后天又属于第一类。

现在说说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层次。

它看
起来似乎恰恰是人们通常称呼“优秀”读者的那种状态的对立面。

这第三类读者是非常具有个性的个体,是他本性的充分体现,以至于他完全自由地面对他阅读的作品。

他既不想受到教育、也不希望消遣娱乐,他使用一部书籍无非是把它当作世界上的一件物品,对于他来说,书籍仅仅是出发点和灵感。

对于他来说,他阅读什么归根到底是无所谓的。

他读一位哲学家的著作并不是为了相信他的思想、为了接受他的学说,也并不是为了敌视他或者批判他,他阅读一位作家的作品,并不是为了听任这位作家向他解释这个世界。

他自己会做出解释。

如果人们希望的话,他完全就是个孩子。

他和一切事物做游戏——从一个特定的立场出发,没有比与一切事物游戏更富有成果和更有用处的事情了。

如果这类读者在一部书籍里找到了一句优美的名言、一句格言、一条真理,那么他就会尝试着首先把它们“翻转”过来。

他早就知晓,每一个真理的反面也是正确的。

他早就知晓,每个精神的立场都是一个极端,与它对应,还存在着另一个同样正确的极端。

当他高度评价联想的思维时,他就是一个孩子,只不过他还了解其他东西。

于是,这类读者,或者更确切地说是我们当中的每一个人在他处于这个层次的时候都能够阅读他想要的东西——一部长篇小说、一本语法书、一本列车时刻表、一个印刷厂的试印稿。

在我们的想象力和联想的能力达到顶峰的时刻,我们就根本不再阅读我们面前纸上书写的东西,而是畅游在从所读内容中朝我们涌来的灵感和突发奇想的洪流中。

这些想法和灵感可能来自于文章,甚至可能仅仅产生于各种字体。

一份报纸的广告能够令人幡然醒悟。

一个完全无关紧要的词汇能够产
生最令人高兴、最乐观的思想,人们可以把这个词颠倒,用它的字母来做游戏,就像摆弄马赛克一样,人们可以在这种状态下把《小红帽》这个童话当作天体演化论、当作哲学、或者当作一部非常香艳的文学作品来阅读。

人们也可以阅读一个雪茄烟盒上“较深褐色”的标记,玩味那些词句、字母和相似之处,在内心之中穿越知识、回忆和思维的上百个王国。

但是,有人要打断我——这还是阅读吗?一个不顾歌德的意图和想法把一页歌德的作品当作广告、或者当作很多字母的偶然出现的混乱状态来阅读的人还是一位读者吗?你所谓的读者的第三个也是最后的
一个层次难道不是最低级、最天真、最野蛮的一个层次吗?对于这样的一个读者来说,荷尔德林的音乐、莱瑙的激情、司汤达的意愿、莎士比亚的渊博又在那里呢?!反驳的意见是正确的。

第三个层次的读者已经不再是读者了。

持续的属于这个层次的人不久之后就什么都不会阅读了,因为对于他来说,一条地毯的图案或者一座破屋的石块的码放次序和充满了秩序井然的字母的最优美的书页具有相同的价值。

唯一适合他的一本书就是具有字母表中字母的一本刊物。

于是乎,最后一个层次的读者根本就不再是读者。

他对歌德不屑一顾,他不需要莎士比亚。

最后这个层次的读者根本就不再阅读了。

书籍为了什么而存在?难道整个世界不就在他的内心之中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