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按摩常用的八种手法(组图)
珍贵的40个小儿推拿手法大全
珍贵的40个小儿推拿手法大全,高清大图!40个小儿推拿手法,其特点是取穴以手臂部穴位为主,全身穴位为辅;手法灵巧独特,操作规范简便,且疗效显著。
快来跟着学两招吧!一、脾经(脾土)位置:①在拇指桡侧缘末节,自指尖至指间关节横纹处(用于直推法补脾经);②在拇指桡侧缘自指尖至指根(用于直推法清补脾经);③在拇指的螺旋面(用于旋推法补脾经)。
操作:术者用左手的无名指和小指夹住小儿手,食指和拇指捏住小儿拇指,用右手拇指推之。
①直推法:将小儿拇指屈曲,自指尖推至指间关节横纹处,称补脾经(或补脾土);②将小儿拇指伸直,自指根至指尖来回推,称清脾经(或清补脾经)。
③旋推法:拇指面旋推,顺时针方向为补,逆时针方向为泻。
一般用300~500次。
作用:脾为后天之本,补之可补虚扶弱,补血生肌,进饮食,化痰涎,助消化,止泻痢;清之可清热利湿,消食化积。
主治:食欲不振,呕吐,泄泻,疳积,痢疾,惊厥,黄疸,湿痰,痿证,疹、痘不出,改变面色等。
说明:经实验证明:推补脾经有以下作用:①对胃蠕动有促进作用;②可使胃液的酸度增高;③可使胃蛋白酶分泌增加;④对淀粉酶作用不明显。
二、肝经(肝木)位置:在食指掌面。
操作:将小儿的食指面向上,夹入术者左手虎口内,右手拇指推之。
由指根推向指尖,称为清肝经(或称平肝或泻肝);由指尖推向指根,称为补肝经。
一般100~500次。
作用:开郁,除烦,平肝胆之火,息风镇惊。
主治:目赤,昏闭,烦躁不安,惊风抽搐,口苦咽干。
说明:肝经一般用清法,不用补法,若肝虚应补时,则用补肾经代之,为滋肾养肝法。
因肾为肝之母,补肾即补肝。
如肝实或不采用本穴,可用泻心火,或用清天河水、清小肠穴代之,因肝为心之母,实则泻其子,心与小肠相表里。
三、心经(心火)位置:在中指掌面。
操作:将小儿的中指面向上,夹入术者左手虎口内,右手拇指推之。
由指根推向指尖,称为清心经;由指尖推向指根,称为补心经。
100~500次。
作用:清热,泻心火,补益心血,养心安神。
小儿穴位按摩大全
小儿穴位按摩法,让您的宝宝健康成长穴位一、脾经(脾土)位置:拇指桡侧面。
操作:①补脾经:使患儿拇指微屈,操作者以拇指面沿患儿拇指桡侧缘向掌根直推,见中图。
②清脾经:在小儿拇指面上直推,见右图。
约推100~300次。
主治:消化不良,腹泻,呕吐,疳积,四肢无力等。
图解:二、肺经(肺金)位置:无名指掌面。
操作:①补肺经:在无名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肺经: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200~400次。
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图解:三、肾经(肾水)位置:小指掌面。
操作:①补肾经:在小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肾经:自小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100~200次。
主治:小便赤涩不利,遗尿,尿频等。
图解:四、肝经(肝木)位置:食指掌面。
操作:①补肝经:在小儿食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100~200次。
②清肝经:由指尖向指根直推,见右图,清100~300次。
主治:惊风抽搐、目赤,伤风感冒,脾虚泄泻,肝炎等图解:五、心经(心火)位置:中指掌面。
操作:①补心经:在小儿中指面作旋推,见中图,约补100~200次。
②清心经:指尖向指根直推,见右图,清100~300次。
主治:高热神昏,烦躁,夜啼,口舌生疮,小便短赤等。
图解:常用手法一、便秘和腹泻常用手法在推拿穴位和手法当中有好多穴位都有效果,不过如果总结起来的话可以有四大手法。
(1)止腹泻四大手法:揉脐(逆时针)100-300次、摩腹(逆时针)3-5分钟、推上七节骨300次、揉龟尾100-300次作用:调中止泻。
治疗小儿腹泻、止泻效果显著、各类泄泻均可以在此之上加减变通。
(2)治疗便秘四大手法:揉天枢100-150次、摩腹(顺时针)5分钟、推下七节骨100-300次、揉龟尾100-300次作用:通大便,用于小儿便秘我们可以看到其中大部分穴位的名称都是一样的,但是一定要注意在推拿方向上的区别,比如说摩腹,顺时针摩腹具有消食导滞、泄热通便的作用,而逆时针摩腹就具有温补下元、温中止泻的作用。
本人亲自收集整理—小儿推拿常用穴 (附每个穴位图)
用于寒痛、伤食痛。本法具有较强刺激,一般 拿或按3~5次即可,操作次数不可太多。为防 止患儿哭闹影响手法的进行,可在诸手法操作 完成后,再操作此穴。
八、中脘
• 【位置】上腹部,前正中线,脐上4寸处。 • 【操作】有揉、摩、推中脘之分。按100~300次,
二、大椎
• 【位置】又名百劳,在后正中线,当第七颈椎棘突与 第一胸椎棘突间凹陷处,属督脉之经穴,系手足三阳 与督脉之交会穴。
• 【操作】有按大椎、揉大椎、捏挤大椎、刮大椎之分。 按30~50次,揉大椎30~50次,挤捏至局部皮肤出现 紫红瘀班为度,用汤匙或钱币之光滑边缘蘸水或油, 在大椎穴上下刮之,至局部皮肤出现紫红瘀班为度。
六、迎香
• 【位置】鼻翼旁0.5寸,鼻唇沟中。 • 【操作】用食中二指按揉,揉20~30
次,称揉迎香 • 【作用】揉迎香:宣肺气、通鼻窍。
治疗感冒或慢性鼻炎等引起的鼻塞流 涕,呼吸不畅,效果较好,多与清肺 经、拿风池等合用。
七、高骨
• 【位置】耳后高骨下凹陷处。 • 【操作】用拇指或中指指端按揉。按3-5次,揉
八、七节骨
• 【位置】命门(第四腰椎)至尾 骨端(长强穴)成一直线。
• 【操作】用拇指指腹或食中两指 自下向上或自上向下直推(腹泻 的时候就向上推,便秘的时候就 向下推),100~300次
• 【主治】泄泻、便秘。 • 【临床应用】常与摩腹、揉脐、
揉龟尾相配合。
九、肩井
• 【位置】大椎穴(第七颈棘突高点)与肩峰连线 之中点。
第三节 背腰部穴位
一、龟尾
• 【位置】尾椎骨端。 • 【操作】拇或中指按揉。100~300次。 • 【主治】泄泻、便秘、脱肛、遗尿。 • 【功效】通调督脉之气,调理大肠。 • 【应用】龟尾穴相当于督脉经之长强穴,穴性
小儿推拿基础:按法、摩法、推法、拿法、揉法、捏法、搓法、
小儿推拿基础:按法、摩法、推法、拿法、揉法、捏法、搓法、小儿推拿手法是以手的动作为基础,如按、摩、推、揉等。
但又不等同于人们日常生活中一般的、简单的、随意的动作;它是有特定要求的动作,需经规范地训练,从而熟能生巧。
因此,要很好地进行手法的练习。
有些小儿推拿手法与成人推拿手法相类同,但与成人手法的要求有所不同。
小儿推拿手法特点:小儿具有脏腑娇嫩,腠理疏松,神气怯弱的生理特点,因此其手法特别强调轻快柔和,平稳着实,要求做到“轻而不浮,快而不乱,慢而不断,重而不滞”。
小儿推拿与成人推拿相比,有时仅用某类手法中的一二种,如成人手法中的按法有指按、掌按、肘按等,小儿临床中则多用指按,不用肘按;有的手法为小儿推拿所特有,如旋推法、直推法,成人推拿一般不用或少用。
小儿推拿手法种类:小儿推拿手法有一二十种,常用的有“小儿推拿八法”及捏、拿、捻、擦等。
小儿推拿八法是指“按、摩、掐、揉、推、运、搓、摇”,这种提法首见于《厘正按摩要术》。
海派儿科推拿则将一指禅推和滚法、擦法运用到小儿推拿的临床治疗中,并将小儿推拿手法总结为以“按、摩、捏、揉、推、拿、搓、摇、滚、擦”为主的“推拿十法”。
小儿推拿手法时间:小儿推拿手法操作的时间,一般以推法、揉法、运法、摩法操作时间长而次数多,而按法、拿法、捏法次数宜少,掐法则重、快、少,在掐后常继用揉法。
在临床应用上,其处方名是将小儿推拿手法与具体穴位结合在一起称谓。
例如,补脾经、补肺经(用旋推法施于脾经、肺经),清脾经、清肺经(用直推法施于脾经、肺经),揉一窝风(用揉法施于一窝风穴),掐人中(用掐法施于人中穴)等等。
小儿推拿手法顺序:在手法操作的顺序上,按照取穴及部位,一般是从上而下、自前而后,先头面、次上肢、再次胸腹及下肢正面、最后腰背及下肢背面;二是先重点、后一般;三是先一般、后重点。
对于如掐、捏等一些刺激较强的手法,一般应放在最后操作,以免因刺激过强使患儿哭闹而影响治疗。
小儿推拿介质:由于许多小儿推拿手法是直接接触小儿皮肤的,因此在手法操作时常用一些介质,如滑石粉、薄荷汁、冬青膏等。
儿童中医穴位按揉方法一
儿童中医穴位按揉方法一(总3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儿童中医穴位按揉方法一
6、12月龄——按摩腹部和捏脊
1.摩腹
⑴位置:腹部(图1)。
⑵操作:用手掌掌面或示指、中指、环指的指面附着于小儿腹部,以腕关节连同前臂反复做环形有节律的移动,每次1~3分钟。
⑶功效:具有改善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的作用。
2.捏脊
⑴位置:背脊正中,督脉两侧的大椎至尾骨末端处(图2)。
⑵操作:操作者用双手的中指、环指和小指握成空拳状,示指半屈,拇指伸直并对准示指的前半段。
(3)功效:具有消食积、健脾胃、通经络的作用。
图1 图2
儿童中医穴位按揉方法二
18、24月龄——按揉迎香、足三里穴
1.按揉足三里
⑴位置: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
⑵操作:操作者用拇指端按揉,每次1-3分钟。
⑶功效:具有健脾益胃、强壮体质的作用。
2.按揉迎香穴
⑴位置: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
⑵操作:双手拇指分别按于同侧下颌部,中指分别按于同侧迎香穴,其余3指则向手心方向弯曲,然后使中指在迎香穴处做顺时针方向按揉,每次1~3分钟。
⑶功效:具有宣通鼻窍的作用。
图1 图2
儿童中医穴位按揉方法三
30、36月龄——按揉四神聪穴
⑴位置:在头顶部,当百会前后左右各旁开1寸处,共4穴。
⑵操作:用手指逐一按揉,先按左右神聪穴,再按前后神聪穴,每次1~3分钟。
⑶功效:具有醒神益智的作用。
秘珍贵的40个小儿推拿手法大全,高清大图,快收藏吧!
秘珍贵的40个小儿推拿手法大全,高清大图,快收藏吧!二十一、三关(上三关)位置:在前臂桡侧缘,自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直线。
操作:令小儿掌侧位,掌心向内。
术者左手托住小儿尺侧腕关节,食、中二指并拢直托小儿前臂,以右手拇指或并拢的食、中二指指面在前臂桡侧,由腕横纹起推至肘横纹,称推三关。
100~300次。
作用:补虚扶弱,助气和血,培补元气,温阳散寒,熏蒸取汗。
主治:一切虚寒证,营养不良性贫血,黄疸,瘫痪,痘疹欲出不透,下肢痿软(婴儿瘫),疮疖(无脓期,有助化脓),手足凉等。
二十二、六腑(退下六腑)位置:在前臂尺侧缘,自肘横纹至腕横纹成一直线。
操作:令小儿掌侧位,掌心向内。
术者左手握住小儿桡侧腕关节,以右手拇指或并拢的食、中二指指面在前臂尺侧,由肘横纹起推至腕横纹,称退六腑。
100~300次。
作用:凉血,退热,解毒。
主治:一切实热证,高热不退,惊厥,烦躁,口疮,重舌,木舌,牙龈红肿,咽喉肿痛,腮腺炎,赤痢,便秘,无名肿毒,疮疖(红肿期),疹痘不消等。
二十三、乙窝蜂(一窝蜂)位置:在手背腕横纹正中凹陷处。
操作:使小儿掌心向下,术者以右手中指或拇指指面揉之,称揉乙窝风。
100~500次。
作用:发散风寒,宣通表里,温中行气,利关节,止痹痛。
主治:伤风感冒,腹痛,痹痛,急慢惊风。
说明:拇指揉多用于发散风寒。
中指揉多用于温中行气,利关节,止痹痛。
二十四、外劳宫位置:在手背中央与内劳宫相对处。
操作:术者左手托小儿四指,使其掌心向下,以右手拇指或中指端揉之,称揉外劳宫。
100~300次。
作用:温中散寒,温固下元,升阳举陷。
主治:肠鸣腹痛,腹泻,寒痢,大便色青或绿,便物不化或有黏液,疝气,脱肛,遗尿,蛔虫腹痛。
说明:本穴为补元阳之主穴,穴位温热,能内达外散。
揉之能发汗,凡脏腑凝寒痼冷,用之有温通作用,但温通之中又有收敛作用,而不致温散太过。
二十五、二马(二人上马,上马)位置:在手背第四、五掌骨小头后陷中。
操作:使小儿掌心向下,术者左手食指垫于患儿小横纹穴处,其余手指握住患儿食、中、无名指,使患儿无名指与小指之间的缝隙加大,利于穴位操作,右手拇指或中指指端斜行插入穴中,上下揉动,称揉二马。
小儿推拿全系列(附动态图)
⼩⼉推拿全系列(附动态图)⼀、⼩⼉推拿⼿法 1.清、补脾⼟ 部位:拇指指腹(即末节螺纹⾯)。
操作:顺时针旋推为补,名“补脾⼟”,中医功效等于吃⼈参、⽩术;从螺纹⾯根部推向指尖(即离⼼⽅向——编者注)的直推为清,名“清脾⼟”。
脾⼟多⽤补,⽽少⽤清。
2.清、推⼤肠 部位:⾷指外缘(即⾷指桡侧——编者注),⾃指尖⾄虎⼝成⼀直线。
操作:从⾷指端直推⾄虎⼝,名“推⼤肠”,为补,⽌泻;从虎⼝推向⾷指端,名“清⼤肠”,治便秘。
3.揉板门 部位:⼿掌⼤鱼际平⾯。
操作:⽤中指尖作揉法,名“揉板门”。
揉法为补,⾃掌根推向指根(即离⼼⽅向——编者注)为“清”,作⽤同清推⼤肠。
4.清肝⽊ 部位:⾷指指腹。
操作:直推为清,名“清肝⽊”。
注意:“肝⽊”宜清不宜补,补之恐动肝⽕。
5.清⼼⽕ 部位:中指指腹。
操作:直推为清,名“清⼼⽕”。
注意:“⼼⽕”也宜清不宜补,补后恐动⼼⽕。
清肝⽊与清⼼⽕有清⽕、降热功能。
6.清、补肺⾦ 部分:⽆名指指腹。
操作:直推为清,名“清肺⾦”;旋推为补,名“补肺⾦”。
“肺⾦”实热症⽤清法,虚症⽤补法。
7.补肾⽔部位:⼩指脂腹。
操作:肾⽔与肝⽊、⼼⽕、肺⾦的⼿法不同,直推为补,名“补肾⽔”。
注意:“⽔”宜补不宜清,补肾⽔相当吊盐⽔与葡萄糖,也有健体与降热作⽤。
8.揉外劳宫部位:第三掌⾻背侧,腕横纹⾄掌⾻⼩头连线之中点。
操作:⽤指尖作揉法,名“揉外劳宫”。
有清热、镇静、⽌痛作⽤。
9.推上三关部位:⼩臂前侧,⾃腕横纹⾄肘部成⼀直线。
操作:⽤拇指或⾷、中两指⾃下向上推,名“推上三关”或“推三关”,有发汗降热作⽤。
10.清天河⽔部位:⼩臂内侧,⾃腕横纹中点⾄肘横纹中点成⼀直线。
操作:⽤拇指侧推或⽤⾷、中指指腹向上直推,名“清天河⽔”,是退热重要⼿法,还有宁⼼与安眠作⽤。
11.退六腑 部位:⼩臂后侧,⾃腕横纹⾄肘部成⼀直线。
操作:⽤拇指或⾷、中两指指腹⾃肘部向前推向腕部,名“退六腑”。
小儿保健推拿PPT课件
小儿特有的手法是:
运法、捏脊、捣法。
常用复式手法
• 按弦走搓摩 • 水底捞明月 • 打马过天河 • 黄蜂入洞
特定穴 extra points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除了十四经穴及经外奇 穴外,还有许多特定的穴位,这些穴位
不仅有点状的,还有线状、面状的
小儿常用穴位以两手居多,故曰“小儿 百脉汇于两掌”。
四大特点
• 疗效确切 • 简便易行 • 毒副作用极小 • 易被患儿和家长接受
Child Massage Manipulations And Commonly-used Points
Manipulations 手法特定
Commonly-used Points 穴位特定
小儿特殊的生理病理
小儿生理特点
婴幼儿腹泻、便秘 呕吐、疳积、厌食
其他
发热 婴幼儿腹泻 肌性斜颈
发热
• 清天河水 • 高热:退六腑
发热分型
(一)外感发热: (二)肺胃实热: (三)阴虚内热:
(一)外感发热:
治则:清热解表,发散外邪。
清热——清肺经、清天河水; 疏风解表——开天门、推坎宫、运太阳;
(二)肺胃实热: 治则:清泻里热、理气消食。
2.颈项部被动旋转:扶患儿头部,向患侧 旋转。
3.牵拉扳颈:医者一手扶住患侧肩部,另 一手扶住头顶,使头部渐渐向健侧肩部 倾斜,逐渐拉长患侧胸锁乳突肌。反复 数次。4.推、揉、捏、拿患侧的胸锁来自突肌。小儿推拿注意事项
1. 治疗室内环境安静,光线充足,空气流通,温 度适宜;
2. 医者态度和蔼,耐心仔细,认真操作,双手洁 净、温暖、干湿适中,指甲修剪圆滑,长短适 宜,以不触痛患儿皮肤为宜;
• 脏腑娇嫩,形气未充; • 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小儿推拿真人图解版教程
小儿推拿真人图解版教程小儿推拿是建立在传统中医学整体观念的基础上,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学说为理论指导,运用各种手法刺激穴位,使经络通畅、气血流通,以达到调整脏腑功能、治病保健目的的一种方法。
小儿推拿的穴位有点状穴、线状穴、面状穴等,在操作方法上强调轻快柔和、平稳着实,注重补泻手法和操作程序,对小儿泄泻、呕吐、食积、厌食、便秘、腹痛、脱肛、感冒、咳嗽、哮喘、发热、遗尿、夜啼、肌性斜颈、落枕、惊风等疾病均有较好疗效,对消化道病症疗效尤佳。
1、龟尾位置:在尾骨端。
操作:用拇指端或中指端揉,称揉龟尾。
功用:调理大肠,消炎,止泻通便。
主治:泄泻,便秘,脱肛,遗尿。
2、肺俞位置:在第3胸椎棘突下缘(第3胸椎与第4胸椎间)旁开1.5寸,属足太阳膀胱经。
操作:用两拇指或用示、中二指揉两侧肺俞,称揉肺俞;用两拇指分别自肩胛骨内缘从上向下推动100次,称分推肺俞,或称分推肩胛骨。
服从:益肺理气,止咳化痰。
主治:发热,咳喘以及一切呼吸道疾患3、脊柱位置:自大椎至长强呈一向线。
操作:自上而下作直推,称推脊;用捏法自下而上称为捏脊。
捏3~5遍,每捏3下再将背脊皮提1下,称为捏三提一法。
服从: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通经络、培元气,具有强健身体的功用。
主治:发烧、惊风、夜啼、疳积、腹泻、吐逆、腹痛、便秘等4、天枢位置:肚脐旁2寸(约一指)的地方,左右各一个。
操作:用食指和中指划分点按在两侧的天枢穴,轻轻的按揉,揉50~100次。
服从:天枢为大肠之募穴,能疏导大肠,理气消滞。
辣妈课堂提醒您临床上常用医治消化体系疾患。
主治:腹泻、腹胀、腹痛、便秘,消化功能紊乱5、腹阴阳别名:腹。
位置:在中脘穴与两胁下之软肉处。
服从:健脾和胃,理气消食。
主治:腹痛,腹胀,肠鸣等消化系统疾患。
顺时针摩腹可通便,逆时针摩腹可止泻6、膻中位置:在胸骨上,两连线之中央,属任脉操作:中指端揉称揉膻中;两拇指自穴中向两旁分椎至名分推膻中功用:膻中为气之会穴,居胸中,推揉膻中能宽胸理气,止咳化痰。
关于小儿推拿的八种手法
关于小儿推拿的八种手法推法推法是推拿手法中的主要手法之一功效:疏经通络、理筋散结、活血祛瘀。
适用部位:四肢,肩背,腰臀及胸腹等部。
主治:颈、肩腰腿诸痛症,脘腹胀满。
拿法用拇指与其余四指的罗纹面对称用力内收的手法称为拿法。
作用:疏筋通络,解表发汗,镇静止痛,开窍提神。
适用部位:主要用于颈项部、肩背部及四肢部。
按法按压力的方向要垂直向下。
用力要由轻到重,稳而持续,使刺激感觉充分达到机体深部组织。
切忌用迅猛的暴力。
按法结束时,不宜突然放松,应逐渐递减按压的力量。
适用部位:全身各部经穴。
功效:解痉止痛,温经散寒。
主治:疼痛、癃闭等症。
摩法用手掌或指腹轻放于体表治疗部位,做环形的、有节律的摩动手法称摩法。
有指摩法和掌摩法两种摩法。
作用:本法具有益气和中,消积异滞,疏肝理气,调节肠胃,活血散淤,消肿止痛等功能。
适用部位:本法适合于胸腹部、胸肋部、颜面部。
揉法以指、掌、掌根、小鱼际、四指近侧指间关节背侧突起、前臂尺侧肌群肌腹或肘尖为着力点,在治疗部位带动受术皮肤一起做轻柔缓和的回旋动作,使皮下组织层之间产生内摩擦的手法。
其中,根据着力部位的不同,可以分为中指揉法,拇指揉法,掌揉法、掌根揉法,小鱼际揉法,膊揉法,肘揉法、拳揉法等。
作用:促进肠蠕动,消除便秘腹部按揉利于减肥睡前按揉有助睡眠揉腹防胃、十二指肠溃疡病慢性肝炎手术后肠粘连捏法捏法,推拿手法名。
与拿法相似,但需将肌肤提起。
操作方法有两种:作用:具有调和阴阳,增补元气,健脾和胃,疏通经络,行气活血适用部位:多用于脊椎部、背部膀胱经、督脉。
点法用屈曲的指间关节突起部分为力点,按压于某一治疗点上,称为点法。
它由按法演化而成,可属于按法的范畴。
具有力点集中,刺激性强等特点。
有拇指端点法、屈拇指点法和屈食指点法三种。
作用:开通闭塞,活血止痛。
适用部位:全身各部位,尤适用于四肢远端小关节的压痛点。
捏脊疗法捏脊疗法是连续捏拿脊柱部肌肤,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常用于治疗小儿"疳积"之类病症,所以又称"捏积疗法"。
小儿推拿及足底按摩
《小儿推拿》小儿推拿穴位小儿保健按摩除了运用十四经穴及经外奇穴外,还有许多特定的穴位。
这些穴位不仅有“点”状,还有“线”状及“面”状,且以两手居多。
现将小儿保健按摩常用特定穴、操作及作用介绍如下。
1、天门(攒竹)【定位】两眉中间至前发际成一直线。
【操作】两拇指自下而上交替直推天门穴称开天门。
一般次数为30~50次。
【作用】祛风解表、开窍醒脑、镇静安神。
2、坎宫(眉弓)【定位】自眉头起沿眉梢成一横线。
【操作】两拇指自眉心向眉梢做分推坎宫穴称推坎宫。
一般次数为30~50次。
【作用】祛风解表、醒脑明目。
3、天柱骨【定位】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穴成一直线【操作】用拇指由上而下直推天柱骨穴称推天柱骨。
一般次数为100~500次。
【作用】祛风散寒、降逆止呕、解热镇痛。
4、胁肋【定位】从腋下两侧至脐两侧。
【操作】以两掌自两胁搓摩至脐两侧称搓摩胁肋。
一般搓摩50~100次。
【作用】顺气化痰、解除胸闷。
5、腹【定位】自肋弓下至耻骨联合上。
【操作】沿肋弓角边缘或自中脘至脐,向两旁分推,称分推腹阴阳;掌或四指摩称摩腹。
一般分推100~200次,摩5min。
【作用】健脾和胃、理气消食。
6、肚角【定位】脐下2寸旁开2寸大筋。
【操作】用拇、食、中三指相对捏拿肚角穴称拿肚角。
一般拿3~5次。
【作用】止腹痛。
7、脊柱【定位】大椎至龟尾(即龟尾尖)成一直线。
【操作】用拇指或食中二指自上而下直推脊柱穴区称推脊柱;用食、中二指在上,拇指在下自尾部由下而上捏脊柱穴,同时向前推进,称捏脊。
一般推100~300次,捏5~7次。
【作用】推脊柱有清热通络的作用。
捏脊柱有调和阴阳、和脏腑、理气血、培元气的作用;还有强健身体,提高免疫力,是小儿保健常用穴位。
8、七节骨【定位】第四腰椎至龟尾(龟尾端)成一直线。
【操作】用指外侧缘或食、中二指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直推七节骨穴区,分别称推上七节骨或推下七节骨。
一般推100~300次。
【作用】推上七节骨能温阳止泻;推下七节骨能泻热通便。
宝宝积食,全套推拿手法(图文)
宝宝积食全套推拿手法
1、揉板门5分钟
板门穴的位置在宝宝大拇指下大鱼际中点
用拇指指尖按揉,重按会有酸麻的感觉
健脾和胃、消食化滞
2、顺运内八卦5分钟
内八卦指的是宝宝手掌中心
顺时针的画圈按摩
消积食、健脾胃,帮助消化
3、掐四缝穴5遍
四缝穴指的是宝宝左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手指的第一指关节横纹处
妈妈用拇指的指甲揉掐四缝
消积食、健脾胃,帮助消化
4、清脾胃3分钟
脾胃经在宝宝大大拇指侧面,从指跟推向指尖
可以帮助消化
5、推小横纹3分钟
小横纹指的是宝宝四指指根处,来回直推5分钟
促进消化,缓解腹胀
6、清大肠经3分钟
位于宝宝食指侧面、食指间到虎口成一直线
妈妈用拇指的指腹从虎口向指尖直推
清利肠腑、导积滞缓解便秘积食
7、分腹阴阳5分钟
腹阴阳指的是两肋弓下缘也就是从中脘穴到肚脐
用双手拇指自剑突下分别沿肋弓下缘向两旁分推
健脾和胃、理气消食、防治腹痛腹胀
8、顺摩腹5分钟
宝宝的肚脐周围一圈
妈妈用手掌心或者四指并拢,顺时针的画圈按摩,大点的宝宝,可以揉的时候有一定的渗透力
帮助消化,促进肠胃蠕动
9、捏脊
宝宝背部脊椎两旁,用两手提捏,从下到上提捏5遍
可以增强抵抗力,促进消化。
【高清真人版】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图解
【高清真人版】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图解手部腧穴总图一、脾经(脾土)位置:①在拇指桡侧缘末节,自指尖至指间关节横纹处(用于直推法补脾经);②在拇指桡侧缘自指尖至指根(用于直推法清补脾经);③在拇指的螺旋面(用于旋推法补脾经)。
操作:术者用左手的无名指和小指夹住小儿手,食指和拇指捏住小儿拇指,用右手拇指推之。
①直推法:将小儿拇指屈曲,自指尖推至指间关节横纹处,称补脾经(或补脾土);②将小儿拇指伸直,自指根至指尖来回推,称清脾经(或清补脾经)。
③旋推法:拇指面旋推,顺时针方向为补,逆时针方向为泻。
一般用300~500次。
作用:脾为后天之本,补之可补虚扶弱,补血生肌,进饮食,化痰涎,助消化,止泻痢;清之可清热利湿,消食化积。
主治:食欲不振,呕吐,泄泻,疳积,痢疾,惊厥,黄疸,湿痰,痿证,疹、痘不出,改变面色等。
说明:经实验证明:推补脾经有以下作用:①对胃蠕动有促进作用;②可使胃液的酸度增高;③可使胃蛋白酶分泌增加;④对淀粉酶作用不明显。
二、肝经(肝木)位置:在食指掌面。
操作:将小儿的食指面向上,夹入术者左手虎口内,右手拇指推之。
由指根推向指尖,称为清肝经(或称平肝或泻肝);由指尖推向指根,称为补肝经。
一般100~500次。
作用:开郁,除烦,平肝胆之火,息风镇惊。
主治:目赤,昏闭,烦躁不安,惊风抽搐,口苦咽干。
说明:肝经一般用清法,不用补法,若肝虚应补时,则用补肾经代之,为滋肾养肝法。
因肾为肝之母,补肾即补肝。
如肝实或不采用本穴,可用泻心火,或用清天河水、清小肠穴代之,因肝为心之母,实则泻其子,心与小肠相表里。
三、心经(心火)位置:在中指掌面。
操作:将小儿的中指面向上,夹入术者左手虎口内,右手拇指推之。
由指根推向指尖,称为清心经;由指尖推向指根,称为补心经。
100~500次。
作用:清热,泻心火,补益心血,养心安神。
主治:小便不利,口舌生疮,目赤,五心烦热,惊惕不安。
说明:心经一般用泻法,不用补法,因心火不能妄动。
0-6岁儿童中医保健按摩方法
0-6岁儿童中医保健按摩方法
以下是适用于6岁儿童的中医保健按摩方法:
1. 轻拍脊柱:用手掌轻轻地拍打儿童的脊柱。
从头部开始,逐渐向下拍打至尾骨,可促进血液循环和气血调理。
2. 捻耳根:轻轻捻转儿童的耳根,每次数次,有助于促进耳部血液循环和润肺。
3. 捻捏足底:用手指轻柔地捻捏儿童的足底,尤其是足心和脚心的穴位,有助于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和增强抵抗力。
4. 推揉手掌:用手心推动儿童手掌,然后轻柔地揉搓手掌,有助于促进手部血液循环和调理脾胃。
5. 轻拍头部:用手指轻轻地拍打儿童的头部,从前额开始,逐渐向后拍打,有助于促进头部血液循环和舒缓神经。
请注意,使用中医按摩时要轻柔,避免用力过大,以保护儿童的身体。
如果孩子有任何疾病或特殊情况,请先咨询医生或有经验的中医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按摩手法是用手或肢体其他部位,按各种特定的技巧动作,在孩子身体的某些部位或穴位进行操作的方法。
日常儿童按摩保健通常使用的方法主要有推法、揉法、按法、摩法、搓法、捏法、拿法和运法8 种。
最受孩子欢迎的揉法
揉法是比较受孩子欢迎的按摩手法,所用于点、面状穴位。
揉法就是以指、掌的某一部位按压在孩子的穴位上进行旋转揉动,可顺时针,也可逆时针方向操作。
揉动时,按压在穴位上手指或掌要紧贴皮肤而不要移动,发力于该处的皮下组织而揉动,力度要适中,手法要温和,以揉过皮肤不红为佳;揉法具体分为指揉法、掌揉法、鱼际揉法三种,很容易掌握,可适用在孩子身体的任何部位。
运用最广的推法
推法为儿童按摩最常用手法,多用于线状穴位。
推法就是用手或掌等部分着力于孩子要按摩的部位上,进行单方向的直线推动。
推法动作要求指、掌等着力部分要紧贴皮肤,用力要稳,推进的速度要缓慢而均匀,但不要硬压,以免损伤皮肤,以推后皮肤不红为佳。
推法可分为直推、旋推、分推、合推四种,可用于身体任何部位。
让孩子温暖的摩法
摩法就是用全手掌面,或者四指指面在穴位上旋转摩擦。
摩法要求掌、腕应和缓协调,用力均匀,环旋连贯,速度适宜。
摩法是一种能产生温热感的手法,适合在孩子腹、腰、背部的操作,具有舒筋活络、消食和胃的功效。
最有节奏的按法
按法就是用指尖或指腹或掌心,直接按压在孩子穴位上,施以压力。
按法的力量要由轻而重,让孩子感到一定的压迫感后,保持一段时间,而后再慢慢放松减压。
按法具有放松肌肉,开通闭塞,活血止痛的功效,一般孩子腹泻、便秘、头痛等常用。
让孩子感到轻松的搓法
搓法就是双手掌面着力,对称地挟住或托抱住孩子肢体的一定部位,双手交替或同时相对用力作相反方向的来回快速搓揉,并同时做上下往返移动。
搓法要求搓动时双手动作幅度要均等,用力要对称;搓揉时频率可快,但在体表移动要缓慢;双手挟持肢体时力量要适中。
搓法是儿童按摩手法中一种辅助手法,常作为孩子四肢、胁肋部、腰背部按摩治疗的结束阶段,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放松肌肉等功效。
增强孩子抵抗力的捏法
儿童按摩中捏法使用最多的就是捏脊。
捏脊就是用双手拇指和食指作捏物状手形,自腰骶部开始,沿脊柱交替向前捏捻皮肤;每向前捏捻三下,用力向上提一下,至大椎穴为止,即为一遍。
捏脊操作时两手要交替进行,不可间断;不可歪斜,要走直线;力度要适当,不可拧转皮肤;手指要轻巧灵敏,力量要贯注于指端,柔和并深透。
捏脊具有调和阴阳,疏通经络,健脾合胃,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脏腑功能,增强孩子抵抗力的功效。
刺激性最强的拿法
拿法就是用大拇指和食、中两指,或用大拇指和其余四指对称地用力,提拿孩子的一定部位和穴位,进行一紧一松的按摩操作。
拿法要求操作者迅速拿起肌肉组织后,要停留一会儿再松手至复原;提拿力度不要过大,以提拿时感觉酸涨微痛,放松后感觉舒展的力度为宜;力量要贯注于指腹,切忌用指甲。
拿法具有疏通经络,解表发汗,镇静止痛,开窍醒神的功效,多用于急救或者急性病症。
孩子最喜欢的最慢最轻的运法
运法是儿童按摩中最轻、最慢的手法,它是用拇指或者中指在穴位的皮肤上做轻缓的曲
线推动,路线一般为弧形或环形。
此法宜轻不宜重,宜缓不宜急,具有清热除烦、宽胸理气的功效,常用于孩子的面部及手部。
使用最广泛的推法分类
旋推法:旋推是用拇指指腹在穴位上作顺时针方向的移动。
直推法:直推是拇指腹或食、中指指腹在皮肤上作直线推动。
分推法:分推是用双手拇指指腹在穴位中点向两侧方向推动。
合推法:合推法与分推法相对而言,又称合法或和法。
最受欢迎的揉法分类
指揉法:指揉法是用拇指或食指端,或用食、中、无名指端着力,紧紧吸附在穴位上并作回环揉动,常用于点状穴。
掌揉法:掌揉法是用掌根大、小鱼际部着力在穴位上回环旋转揉动。
鱼际揉法:鱼际揉法是仅用大鱼际部位着力,在其穴位上回环频频揉动,常用于“面”状穴。
按摩手法要“刚柔相兼”
推拿手法的基本要求是持久、有力、均匀、柔和。
有力
是指手法必须具备一定的力量,并根据治疗对象、体质、病证虚实、施治部位和手法性质而变化。
柔和
是指手法动作的轻柔灵活及力量的缓和,不能用滞劲蛮力或突发暴力,要“轻而不浮,重而不滞”。
均匀
是指手法动作的节奏、频率、压力大小要一定。
持久
是指手法能够持续运用一定时间,保持动作和力量的连贯性。
本文摘自《捏捏揉揉小儿安》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