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推拿按摩大全

合集下载

婴幼儿推拿常用穴位 上肢部穴位

婴幼儿推拿常用穴位 上肢部穴位

15.胃经 位置:鱼际桡侧赤白肉际处。 操作: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称补胃经;由指根向指端方向直推 ,称清胃经。补胃经和清胃经统称推胃经。 次数:100~500次 主治:呕恶嗳气、烦渴善饥、食欲不振、吐血衄血等。 临床应用:补胃经能健脾胃、助运化,可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 、纳呆腹胀等症,常与补脾经、揉中脘、摩腹、按揉足三里等合用 。清胃经能清中焦湿热、和胃降逆、泻胃火,除烦止渴,可用于脾 胃湿热或胃气不和气引起的上逆呕恶等,常与清脾经、推天柱骨、 横纹推向板门等使用;若用于胃肠实热、脘腹胀满、发热烦渴、便 秘纳呆等,常与清大肠、退六腑、揉天枢、推下七节骨等合用。
10.四横纹(四缝) 位置:掌侧食、中、环、小指近节指间关节横纹处。 操作:将小儿四指并拢,医生用拇指从小儿食指横纹推向小指横纹 ,称推四横纹;用拇指甲分别掐食、中、环、小指近节指间横纹, 称掐四横纹。 次数:推100~300次;掐 5次。 主治:腹胀腹痛、消化不良、疳积、咳喘等。 临床应用:推四横纹能调中行气、和气血、消胀满,可用于治疗腹 胀腹痛、消化不良、疳积,常与补脾经、揉中脘等穴合用;掐四横 纹能退热除烦、散瘀结;亦可选用毫针或三棱针点刺四横纹出血( 液)以治疗疳积,效果也很好。
21.十宣(十王) 位置:十指指尖,指甲下赤白肉际处。 操作:用掐法,称掐十宣。 次数:各掐5次,或醒后即止。 主治:高热、昏厥、惊风等。 临床应用:掐十宣主要用于急救,有清热、开窍、醒神的作用,常 与掐老龙、掐人中、掐小天心等穴合用。
22.老龙 位置:中指甲后1分许。 操作:用掐法,称掐老龙。 次数:掐5次、或醒后即止。 主治:急惊风。 临床应用:掐老龙主要用于急救,有醒神开窍的作用。掐之知痛有 声者,较易治,不知痛而无声者,一般难治。
20.运水人土、运土人水 位置:手掌面,大指根至小指根,沿手掌边缘呈一弧线状。 操作:自拇指根沿手掌边缘,经小天心推运至小指根,称运土入水 ;反之,自小指根沿手掌边缘,经小天心推运至拇指根,称运水入 土。 次数:100~300次。 主治:小便赤涩、腹胀、腹泻、食欲不振、便秘等。 临床应用:运土入水能清脾胃湿热,利尿止泻,可用于因湿热内蕴 而致小腹胀满、小便赤涩、泄泻痢疾等症,常与退六腑合用;运水 入土能健脾助运、润燥通便,可用于因脾胃虚弱而致完谷不化、腹 泻痢疾、疳积、便秘等症,常与推三关合用。

秘珍贵的40个小儿推拿手法大全,高清大图,快收藏吧!

秘珍贵的40个小儿推拿手法大全,高清大图,快收藏吧!

秘珍贵的40个小儿推拿手法大全,高清大图,快收藏吧!二十一、三关(上三关)位置:在前臂桡侧缘,自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直线。

操作:令小儿掌侧位,掌心向内。

术者左手托住小儿尺侧腕关节,食、中二指并拢直托小儿前臂,以右手拇指或并拢的食、中二指指面在前臂桡侧,由腕横纹起推至肘横纹,称推三关。

100~300次。

作用:补虚扶弱,助气和血,培补元气,温阳散寒,熏蒸取汗。

主治:一切虚寒证,营养不良性贫血,黄疸,瘫痪,痘疹欲出不透,下肢痿软(婴儿瘫),疮疖(无脓期,有助化脓),手足凉等。

二十二、六腑(退下六腑)位置:在前臂尺侧缘,自肘横纹至腕横纹成一直线。

操作:令小儿掌侧位,掌心向内。

术者左手握住小儿桡侧腕关节,以右手拇指或并拢的食、中二指指面在前臂尺侧,由肘横纹起推至腕横纹,称退六腑。

100~300次。

作用:凉血,退热,解毒。

主治:一切实热证,高热不退,惊厥,烦躁,口疮,重舌,木舌,牙龈红肿,咽喉肿痛,腮腺炎,赤痢,便秘,无名肿毒,疮疖(红肿期),疹痘不消等。

二十三、乙窝蜂(一窝蜂)位置:在手背腕横纹正中凹陷处。

操作:使小儿掌心向下,术者以右手中指或拇指指面揉之,称揉乙窝风。

100~500次。

作用:发散风寒,宣通表里,温中行气,利关节,止痹痛。

主治:伤风感冒,腹痛,痹痛,急慢惊风。

说明:拇指揉多用于发散风寒。

中指揉多用于温中行气,利关节,止痹痛。

二十四、外劳宫位置:在手背中央与内劳宫相对处。

操作:术者左手托小儿四指,使其掌心向下,以右手拇指或中指端揉之,称揉外劳宫。

100~300次。

作用:温中散寒,温固下元,升阳举陷。

主治:肠鸣腹痛,腹泻,寒痢,大便色青或绿,便物不化或有黏液,疝气,脱肛,遗尿,蛔虫腹痛。

说明:本穴为补元阳之主穴,穴位温热,能内达外散。

揉之能发汗,凡脏腑凝寒痼冷,用之有温通作用,但温通之中又有收敛作用,而不致温散太过。

二十五、二马(二人上马,上马)位置:在手背第四、五掌骨小头后陷中。

操作:使小儿掌心向下,术者左手食指垫于患儿小横纹穴处,其余手指握住患儿食、中、无名指,使患儿无名指与小指之间的缝隙加大,利于穴位操作,右手拇指或中指指端斜行插入穴中,上下揉动,称揉二马。

小儿推拿全系列(附动态图)

小儿推拿全系列(附动态图)

⼩⼉推拿全系列(附动态图)⼀、⼩⼉推拿⼿法 1.清、补脾⼟ 部位:拇指指腹(即末节螺纹⾯)。

操作:顺时针旋推为补,名“补脾⼟”,中医功效等于吃⼈参、⽩术;从螺纹⾯根部推向指尖(即离⼼⽅向——编者注)的直推为清,名“清脾⼟”。

脾⼟多⽤补,⽽少⽤清。

2.清、推⼤肠 部位:⾷指外缘(即⾷指桡侧——编者注),⾃指尖⾄虎⼝成⼀直线。

操作:从⾷指端直推⾄虎⼝,名“推⼤肠”,为补,⽌泻;从虎⼝推向⾷指端,名“清⼤肠”,治便秘。

3.揉板门 部位:⼿掌⼤鱼际平⾯。

操作:⽤中指尖作揉法,名“揉板门”。

揉法为补,⾃掌根推向指根(即离⼼⽅向——编者注)为“清”,作⽤同清推⼤肠。

 4.清肝⽊ 部位:⾷指指腹。

操作:直推为清,名“清肝⽊”。

注意:“肝⽊”宜清不宜补,补之恐动肝⽕。

5.清⼼⽕ 部位:中指指腹。

操作:直推为清,名“清⼼⽕”。

注意:“⼼⽕”也宜清不宜补,补后恐动⼼⽕。

清肝⽊与清⼼⽕有清⽕、降热功能。

6.清、补肺⾦ 部分:⽆名指指腹。

操作:直推为清,名“清肺⾦”;旋推为补,名“补肺⾦”。

“肺⾦”实热症⽤清法,虚症⽤补法。

7.补肾⽔部位:⼩指脂腹。

操作:肾⽔与肝⽊、⼼⽕、肺⾦的⼿法不同,直推为补,名“补肾⽔”。

注意:“⽔”宜补不宜清,补肾⽔相当吊盐⽔与葡萄糖,也有健体与降热作⽤。

8.揉外劳宫部位:第三掌⾻背侧,腕横纹⾄掌⾻⼩头连线之中点。

操作:⽤指尖作揉法,名“揉外劳宫”。

有清热、镇静、⽌痛作⽤。

9.推上三关部位:⼩臂前侧,⾃腕横纹⾄肘部成⼀直线。

操作:⽤拇指或⾷、中两指⾃下向上推,名“推上三关”或“推三关”,有发汗降热作⽤。

10.清天河⽔部位:⼩臂内侧,⾃腕横纹中点⾄肘横纹中点成⼀直线。

操作:⽤拇指侧推或⽤⾷、中指指腹向上直推,名“清天河⽔”,是退热重要⼿法,还有宁⼼与安眠作⽤。

11.退六腑 部位:⼩臂后侧,⾃腕横纹⾄肘部成⼀直线。

操作:⽤拇指或⾷、中两指指腹⾃肘部向前推向腕部,名“退六腑”。

小儿推拿穴位知识

小儿推拿穴位知识

小儿推拿穴位知识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小儿推拿穴位知识,这可真是个神奇又有趣的事儿呢!你想想看,小小的穴位,就像身体里的小开关,轻轻按一按,就能给孩子带来好多好处。

就好比家里的各种电器开关,按对了,灯就亮了,电视就能看了,多有意思呀!咱先说这个天门穴,在孩子的额头正中间。

给孩子推这个穴位呀,就像是给他们的小脑袋瓜来了一场温柔的按摩。

孩子要是有点不舒服,比如哭闹啦,或者感觉脑袋闷闷的,你就用你的大拇指,轻轻地从下往上推一推。

这感觉就像是给孩子的小脑袋吹了一阵轻柔的风,能让他们舒服不少呢!还有那板门穴,就在孩子的手掌上。

这可是个重要的穴位哟!就好像是孩子手上的一个神奇按钮。

孩子要是胃口不好,不想吃饭,那你就多揉揉板门穴。

揉的时候呀,就想象自己在给这个穴位做一场小小的按摩派对,让它活跃起来,这样孩子的食欲说不定就被你给召唤出来啦!再说说足三里,这个穴位在孩子的小腿上呢。

它就像是孩子身体的能量站,给它按一按,就等于给孩子的身体加加油。

要是孩子容易累,或者身体有点弱弱的,那你就多帮他们按按足三里。

就像给他们的小腿装了一个小马达,让他们活力满满呀!哎呀,这些小儿推拿穴位真的是太神奇啦!咱当家长的可得好好记住它们。

这就好比我们有了一把打开孩子健康之门的钥匙。

我们不用打针吃药,就能让孩子舒舒服服的,多好呀!你说,这么好的东西,咱能不好好利用吗?咱可不能小瞧了这些小小的穴位,它们的作用可大着呢!就像那些小小的星星,虽然看起来不起眼,但汇聚起来就能照亮整个天空。

咱给孩子推拿穴位,就是在给他们的身体注入温暖和关爱,让他们茁壮成长。

所以呀,朋友们,赶紧行动起来吧!多给孩子推推这些穴位,让他们在我们的关爱下健康快乐地长大。

相信我,你一定会看到神奇的效果的!这可不是我在吹牛哦,你试试就知道啦!。

小儿推拿按摩常见穴位图解大全

小儿推拿按摩常见穴位图解大全

竭力为客户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小儿推拿按摩常见穴位图解大全偏方大全网推拿医术是中国古老的医治伤病的自然疗法、物理疗法,不需要用药就,就能达到治病的作用。

宝宝生病了,如果妈妈懂得一点简不仅帮助宝宝尽快治好病,还能免去宝宝打针吃药的痛苦。

本期专题我们就收集了一些简单易学的小儿推拿按摩知识,让妈妈帮常用穴位视频教程常见手法穴位查询疾病按摩头面部(点击看大图)胸腹部(点击看大图)腰背部(点击看大图)手肘部(点击看大图)手背部(点击看大图)阳坎宫山根(山风)人中迎香牙关(颊车)印堂耳后高骨风池天柱颈骨承浆囟门地仓穴瞳子髎穴四白穴阳白穴睛明穴天鼎穴翳风穴廉泉根乳旁中脘神阙(脐中)腹穴胁肋天枢丹田肚角水分穴期门穴肩禺穴中府穴井风门肺俞脾俞肾俞腰俞七节骨龟尾长强脊柱肝俞胃俞至阳穴厥阴俞穴心俞穴命门穴三焦俞膀胱俞大肠俞关元俞经肺经肾经胃经大肠穴小肠穴四横纹(四缝穴)板门内劳宫内八卦小天心(鱼际交)运水人土、运土人水总筋大横纹(手阴阳)十宣(十劳宫三关六腑清天河水合谷穴少商穴甘载威灵精灵外八卦一窝风膊阳池肾顶肾纹掌小横纹小横纹神门穴眼中三里上痢三阴交解溪丰隆涌泉前承山后承山委中昆仑仆参上巨虚穴绝骨穴梁丘穴阴陵泉竭力为客户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视频:小儿按摩基础知识和技法01 视频:小儿按摩基础知识和技法02 视频:小儿按摩基础知识和技法03 视频:小儿推拿手法3 视频:小儿推拿手法2 视频:小儿推拿手法1 视频:小儿揉肾顶 视频:小儿补肺经 视频:推拿常用手法穴位 视频:小儿常用下肢部穴位 视频:小儿常用上肢部穴位 视频:小儿常用肩背部穴位 视频:小儿常用胸腹部穴位 视频:小儿按摩常用穴位常见病推拿疗法 视频:小儿支气管炎 视频:小儿腹泻疗法 视频:小儿便秘疗法视频:小儿厌食穴位 视频:小儿呕吐穴位 视频:小儿咳嗽穴位 视频:小儿发热穴位视频:缓解宝宝疼痛穴位按摩 视频:小儿发热按摩疗法 视频:小儿佝偻病按摩疗法 视频:小儿腹泻按摩疗法 视频:小儿鼻出血按摩疗法 视频:小儿腹痛按摩疗法 视频:小儿推拿常见手法视频:如何治疗宝宝便秘、腹泻、虚汗 视频:小儿遗尿按摩疗法 视频:小儿口唇燥裂 视频:小儿痢疾按摩疗法 视频:小儿消化不良 视频:小儿便秘按摩疗法 视频:小儿感冒按摩疗法视频:小儿感冒疗法小儿生理与病理的特点认识小儿推拿未病先防的重要性小儿推拿主要特点是什么 小儿推拿的作用原理是什么 小儿推拿有什么作用? 认识:什么是小儿推拿? 小儿推拿发展史 小儿推拿的中医学原理 小儿推拿的现代医学原理 小儿推拿的特点 小儿推拿的治疗原则 小儿推拿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小儿推拿常用的治法 小儿推拿一般次数与疗程 小儿推拿意外的处理与预防小儿推拿理论知识:小儿肌性斜颈 小儿推拿理论知识:小儿哮喘 小儿推拿理论知识:小儿大便干燥小儿推拿理论知识:小儿多动症小儿按摩常用穴位(图文) 小儿按摩注意事项 小儿按摩常用介质 小儿按摩疗法特点 小儿生理、病理特点 小儿疾病辨证要素 小儿疾病辨证望闻问切诊 小儿按摩常用12手法(动画演示) 小儿推拿常用手法-拿法(图文) 小儿推拿常用手法-捣法(图文) 小儿推拿常用手法-运法(图文) 小儿推拿常用手法-捏法(图文) 小儿推拿常用手法-掐法(图文) 小儿推拿常用手法-摩法(图文) 小儿推拿常用手法-按法(图文) 小儿推拿常用手法-揉法(图文) 小儿推拿常用手法-推法(图文)小儿推拿按摩上肢外侧及掌背面穴位图 小儿推拿按摩上肢内侧及掌面穴位图 小儿推拿按摩头颈部穴位图竭力为客户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小儿推拿理论知识:小儿厌食小儿推拿理论知识:小儿风寒感冒小儿推拿理论知识:小儿便秘小儿推拿理论知识:小儿发热小儿推拿理论知识:小儿咳嗽孩子不吃饭怎么办—小儿厌食的家庭调治法孩子拉肚子怎么办—小儿泄泻的家庭调治法君臣佐使小儿推拿医病法八种小儿推拿注意9大事项常用的十五个穴位-真人演示详细图解(图文竭力为客户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

珍贵的40个小儿推拿手法大全

珍贵的40个小儿推拿手法大全

40个小儿推拿手法, 其特点是取穴以手臂部穴位为主, 全身穴位为辅;手法灵巧共同, 把持规范简便, 且疗效显著.快来跟着学两招吧!一、脾经(脾土)位置:①在拇指桡侧缘末节, 自指尖至指间关节横纹处(用于直推法补脾经);②在拇指桡侧缘自指尖至指根(用于直推法清补脾经);③在拇指的螺旋面(用于旋推法补脾经).把持:术者用左手的无名指和小指夹住小儿手, 食指和拇指捏住小儿拇指, 用右手拇指推之.①直推法:将小儿拇指屈曲, 自指尖推至指间关节横纹处, 称补脾经(或补脾土);②将小儿拇指伸直, 自指根至指尖来回推, 称清脾经(或清补脾经).③旋推法:拇指面旋推, 顺时针方向为补, 逆时针方向为泻.一般用300~500次.作用:脾为后天之本, 补之可补虚扶弱, 补血生肌, 进饮食, 化痰涎, 助消化, 止泻痢;清之可清热利湿, 消食化积.主治:食欲不振, 呕吐, 泄泻, 疳积, 痢疾, 惊厥, 黄疸, 湿痰, 痿证, 疹、痘不出, 改变面色等.说明:经实验证明:推补脾经有以下作用:①对胃蠕动有增进作用;②可使胃液的酸度增高;③可使胃卵白酶分泌增加;④对淀粉酶作用不明显.二、肝经(肝木)位置:在食指掌面.把持:将小儿的食指面向上, 夹入术者左手虎口内, 右手拇指推之.由指根推向指尖, 称为清肝经(或称平肝或泻肝);由指尖推向指根, 称为补肝经.一般100~500次.作用:开郁, 除烦, 平肝胆之火, 息风镇惊.主治:目赤, 昏闭, 烦躁不安, 惊风抽搐, 口苦咽干.说明:肝经一般用清法, 不用补法, 若肝虚应补时, 则用补肾经代之, 为滋肾养肝法.因肾为肝之母, 补肾即补肝.如肝实或不采纳本穴, 可用泻心火, 或用清天河水、清小肠穴代之, 因肝为心之母, 实则泻其子, 心与小肠相内外.三、心经(心火)位置:在中指掌面.把持:将小儿的中指面向上, 夹入术者左手虎口内, 右手拇指推之.由指根推向指尖, 称为清心经;由指尖推向指根, 称为补心经.100~500次.作用:清热, 泻心火, 补益心血, 养心安神.主治:小便晦气, 口舌生疮, 目赤, 五心烦热, 惊惕不安.说明:心经一般用泻法, 不用补法, 因心火不能妄动.若心气虚或不采纳本穴, 可用清天河水穴代之.如患儿高热并见两颧腮部色赤尤甚, 为火来烁金, 可有剧咳发作, 应采纳泻法, 推1~2次后.多见两颧腮色赤消退, 对剧咳也可缓解.但对患有肺结核病的两颧腮色赤者, 用之无效.四、肺经(肺金)位置:在无名指掌面.把持:将小儿的无名指指面向上, 夹入术者左手虎口内, 右手拇指推之.由指根推向指尖或来回推称为清肺经;由指尖推向指根, 称为补肺经.100~500次.作用:宣肺止咳, 顺气化痰, 疏风解表, 清热通便.主治:感冒, 发热, 咳喘, 肺炎, 肺虚, 自汗, 冷汗, 便结等症.说明:肺经一般用清法或泻法, 不用补法.小儿慢性腹泻、虚寒泻, 应用本穴时应慎重, 推清本穴时间要少, 或不取本穴, 用之不妥, 多见腹泻加剧;如患急症需用本穴时, 可推清本穴1~2次, 待症见缓解后, 应停用.自汗、冷汗及脱肛可用补法, 对肺风喘急等症, 禁用补法.五、肾经(肾水)位置:在小指掌面, 自指尖至指根成一直线.把持:将小儿的小指面向上, 夹入术者左手虎口内, 右手拇指由小儿小指指尖推至指根, 称补肾经.100~500次.作用:肾为先天之本, 补肾经可补肾益脑, 益气助神, 纳气定喘, 温下元, 止虚火等.主治:五更泻, 遗尿, 尿频, 肾虚咳喘, 惊风, 癫痫, 牙痛, 骨软无力, 先天缺乏.六、年夜肠位置:在食指桡侧缘, 自指尖至指根成一直线.把持:将小儿食指固定于术者左手虎口内, 以右手拇指外侧缘推之.自指尖推向指根称补年夜肠, 自指根推向指尖称泻年夜肠, 来回推称清年夜肠.100~500次.作用:补之固肠涩便, 泻之清利脏腑之湿热, 平补平泻导积滞.主治:积食, 口疮, 痢疾, 泄泻, 肛门红肿, 脱肛, 翻肛, 便秘.说明:年夜肠有固肠涩便之功, 但水泻(即湿热泻)时, 应以利尿为主, 推年夜肠时先用泻法、清法, 等尿多后再用补法;里急后重时先用泻年夜肠, 症状缓解后改为清年夜肠或补年夜肠.虚证、脱肛者要用补法;翻肛、肛门红肿、便秘者用泻法或清法.七、小肠位置:在小指尺侧缘, 自指根至指尖成一直线.把持:患儿立掌, 术者以拇指和其余四指相对, 侧握小儿四指, 使其小指尺正面流露, 再以右手拇指推之, 自指根推向指尖, 称清小肠(或称利小肠或推小肠).一般100~500次, 若独自推小肠, 可推1000次(如无小便时用).作用:分别清浊, 泻热利尿.主治:水泻无小便, 尿频, 尿闭, 尿少, 口疮, 伸舌, 弄舌, 木舌, 口唇裂, 尿道炎.八、小天心(鱼际交)位置:在手掌根正中处, 年夜、小鱼际之间凹陷中, 阴阳池交界处.把持:令小儿掌心向上, 用中指、拇指端揉之或用拇指甲掐之, 或右手半握拳用食、中指第一、第二节反面捣之.揉100~500次;掐3~5次;捣5~20次.作用:通窍散结, 疏通经络, 安神镇惊, 清热利尿, 明目, 矫正筋脉的拘急或偏胜.主治:感冒发热, 神昏, 烦躁不安, 惊风, 抽搐, 癫痫, 失眠, 夜啼, 一切眼疾, 小便晦气, 疹痘欲出不透, 解颅等症.九、阴阳位置:在手掌根部, 小天心穴的两侧, 拇指侧为阳池穴, 小指侧为阴池穴.把持:术者以两手拇指自小天心穴向两侧分推, 称分阴阳;自小天心两侧的阴池穴、阳池穴向小天心穴合推, 称合阴阳.100~300次.作用:分阴阳有调和脏腑, 平衡阴阳的作用;合阴阳有利痰散结的作用.主治: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红白痢疾、肠炎、惊风、抽搐、泄泻、呕吐、黄疸;痰涎壅盛、胸闷咳喘.十、板门位置:在拇指下, 手掌年夜鱼际平面.把持:使小儿年夜鱼际流露, 术者用右手拇指来回推之称清板门;以指端在年夜鱼际平面的中点做揉法, 称揉板门.100~500次.作用:清热凉血, 止血除烦, 消食化积, 具有升降之功.主治:食欲不振、呕吐、泄泻、感冒发热、高热不退、阴虚内热、疹痘潮热不退或疹痘后低热、烦躁不安、口臭、鼻出血、鼻腔炎、上牙龈红肿、光面舌、苔厚等.十一、内劳宫位置:在掌心中央.把持:用拇指或中指端掐揉之, 称掐揉内劳宫;以中指端点患儿手掌中心处, 微用力后迅速抬起, 称点内劳宫;在掌心中滴几滴凉水, 以指端逆运内劳宫, 或从小指掌面运到掌心, 称运内劳宫或水底捞明月.揉100~300次, 运10~30次, 掐3~5次.作用:小儿推拿培训(njbjysctn)。

儿童中医穴位按摩保健操

儿童中医穴位按摩保健操

儿童中医穴位按摩保健操1、开天门位置:两眉中间至前发际成一直线。

功效:有发汗解表、开窍醒神等作用。

用治感冒,头痛,惊风等症。

动作要领:两拇指自下而上交替直推,称推攒竹,又称开天门【如果是从眉心推到囟门,则称为大开天门。

】30~50次。

2、按摩迎香穴位置:鼻翼外缘中间的凹陷功效:经常揉按迎香穴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预防各种呼吸道疾病,增强肺部等呼吸系统的抵抗力。

同时对幼儿排便也非常有好处。

动作要领:双手食指螺纹面置于迎香穴上,从轻到重,由浅而深,按照一定的方向按压,切忌用力过猛。

3、按摩耳轮位置:耳廓周围的软骨,弯折的皮肤边缘。

功效:耳轮上有很多穴位,与人体脏器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局部按摩促进血液循环,促进儿童生长发育。

动作要领:双手握空拳,用拇指与弯曲成弓状的食指中节一侧助力,沿耳轮上下来回推摸,直至耳轮充血发热则可。

4、按摩四神聪位置:在头顶部,在百会穴前后左右各一寸处。

两耳与头顶中穴交汇处为百会穴。

功效:为中医的经络奇穴,经常轻轻敲按能促进人体智力,提神醒脑,可促进儿童智力发育。

动作要领:采用点击法刺激。

双手五指弯曲呈弓状,食指、中指、无名指置于左右神聪穴上点击,以穴位感觉酸胀为止。

5、运板门位置:掌测大鱼际平面。

功效:治疗食积、腹胀、食欲不振、呕吐、腹泻、暧气等。

动作要领:①指揉,称揉板门;②用推法自指根推向腕横纹,或从板门穴推向横纹处,称推板门。

100~300次。

6、按摩足三里位置:小腿前外侧,膝盖外侧窝下方四横指(本人手指)位置,距胫骨前缘一横指。

功效: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可促进人体消化吸收,增强人体免疫力,调理脾胃、通经活络,从而达到预防疾病的作用。

对于幼儿多发的秋季腹泻,按摩此穴位也有一定的预防保健效果。

动作要领:双手拇指螺纹面分别按压在双腿足三里穴位上,其余手指放在两侧助力。

先轻后重,按照一定的方向进行按压。

幼儿自行按摩时通常采用拍打的方法,四指并拢,对足三里穴进行敲击。

小儿推拿大全

小儿推拿大全

小儿推拿大全【迎香】[位置]鼻翼旁五分,鼻唇沟中。

[操作]用食、中二指揉,称揉迎香。

[功用]鼻塞不闻香臭时,按之可以通利鼻窍,使香臭得闻,所以命名为迎香。

[主治]鼻塞流涕。

【耳后高骨】 [别名]【高骨】。

[位置]耳后入发际,乳突后缘下陷中。

[操作]两拇指或中指端揉,称揉耳后高骨。

[功用] 疏风解表。

[主治] 头痛,惊风,烦躁不安【天柱骨】[位置] 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穴成一直线。

[操作]用拇指或示中指自上向下直推,称推天柱;或用汤匙蘸水自上向下刮。

[功用]降逆止呕,祛风散寒。

[主治] 呕恶,项强,发热,惊风,咽痛等症。

【肩井】[位置] 在大椎与肩峰连线之中点,肩部筋肉处,属足少阳胆经。

[操作] 用拇指与示中二指对称用力提拿肩井,称拿肩井,一般提拿5次;用指端按肩井,称按肩井,一般按两分钟。

[功用] 发汗解表,补益气血。

[主治] 感冒,昏厥,上肢活动不利等。

【肾顶】[位置] 在小指顶端。

[操作] 以中指或拇指端按揉,称揉肾顶[功用] 揉肾顶能收敛肾气,固表止汗。

[主治] 自汗或盗汗(白天或夜间汗多),解颅(指囟门应合不合)等。

【掌小横纹】[位置]掌面小指根下,尺侧掌纹头[操作]用中指或食指按揉,称揉掌小横纹。

[次数]100~500次。

[功用]清热散结、化痰止咳。

[主治]常用于痰热喘咳、口舌生疮,顿咳,流涎等症,为治疗百日咳、肺炎的要穴,对婴儿流涎剧烈者,亦有良效。

【小横纹】[位置] 在掌面示、中、环、小指掌指关节横纹处。

[操作] 以拇指甲掐,称掐小横纹;拇指侧推,称推小横纹。

[功用] 开胸散郁,化痰涎。

[主治] 气管炎,百日咳,肺炎以及一切呼吸道疾患。

【四横纹】(四缝)[位置]手掌面,食、中、无名、小指第一指间关节横纹处。

[操作]小儿四指拼拢,从食指横纹推向小指横纹,为推四横纹。

用拇指甲掐,为掐四横纹。

[功用]退热除烦,散结行气,和气血。

治疗腹胀,疳积,不思饮食等症。

[主治]腹胀、疳积、消化不良等。

关于小儿推拿的八种手法

关于小儿推拿的八种手法

关于小儿推拿的八种手法推法推法是推拿手法中的主要手法之一功效:疏经通络、理筋散结、活血祛瘀。

适用部位:四肢,肩背,腰臀及胸腹等部。

主治:颈、肩腰腿诸痛症,脘腹胀满。

拿法用拇指与其余四指的罗纹面对称用力内收的手法称为拿法。

作用:疏筋通络,解表发汗,镇静止痛,开窍提神。

适用部位:主要用于颈项部、肩背部及四肢部。

按法按压力的方向要垂直向下。

用力要由轻到重,稳而持续,使刺激感觉充分达到机体深部组织。

切忌用迅猛的暴力。

按法结束时,不宜突然放松,应逐渐递减按压的力量。

适用部位:全身各部经穴。

功效:解痉止痛,温经散寒。

主治:疼痛、癃闭等症。

摩法用手掌或指腹轻放于体表治疗部位,做环形的、有节律的摩动手法称摩法。

有指摩法和掌摩法两种摩法。

作用:本法具有益气和中,消积异滞,疏肝理气,调节肠胃,活血散淤,消肿止痛等功能。

适用部位:本法适合于胸腹部、胸肋部、颜面部。

揉法以指、掌、掌根、小鱼际、四指近侧指间关节背侧突起、前臂尺侧肌群肌腹或肘尖为着力点,在治疗部位带动受术皮肤一起做轻柔缓和的回旋动作,使皮下组织层之间产生内摩擦的手法。

其中,根据着力部位的不同,可以分为中指揉法,拇指揉法,掌揉法、掌根揉法,小鱼际揉法,膊揉法,肘揉法、拳揉法等。

作用:促进肠蠕动,消除便秘腹部按揉利于减肥睡前按揉有助睡眠揉腹防胃、十二指肠溃疡病慢性肝炎手术后肠粘连捏法捏法,推拿手法名。

与拿法相似,但需将肌肤提起。

操作方法有两种:作用:具有调和阴阳,增补元气,健脾和胃,疏通经络,行气活血适用部位:多用于脊椎部、背部膀胱经、督脉。

点法用屈曲的指间关节突起部分为力点,按压于某一治疗点上,称为点法。

它由按法演化而成,可属于按法的范畴。

具有力点集中,刺激性强等特点。

有拇指端点法、屈拇指点法和屈食指点法三种。

作用:开通闭塞,活血止痛。

适用部位:全身各部位,尤适用于四肢远端小关节的压痛点。

捏脊疗法捏脊疗法是连续捏拿脊柱部肌肤,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常用于治疗小儿"疳积"之类病症,所以又称"捏积疗法"。

0-36个月儿童保健方法穴位按揉方法

0-36个月儿童保健方法穴位按揉方法

0-36个月儿童保健方法(穴位按揉方法)一、摩腹1.位置:腹部。

2.操作:操作者用手掌掌面或示指、中指、环指的指面(图1-1)附着于小儿腹部,以腕关节连同前臂反复做环形有节律的移动(图1-2),每次1-3分钟。

3.功效:具有改善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的作用。

4.适用儿童:6月、12月儿童。

指摩法掌摩法图1-1图1-2二、捏脊1.位置:背脊正中,督脉两侧的大椎至尾骨末端处。

2.操作:操作者用双手的中指、环指和小指握成空拳状,示指半屈,拇指伸直并对准示指的前半段(图2-1)。

施术从长强穴开始,操作用双手示指与拇指合作,在示指向前轻推患儿皮肤的基础上与拇指一起将长强穴的皮肤捏拿起来,然后沿督脉两侧,自下而上,左右两手交替合作,按照推、捏、捻、放、提的前后顺序,自长强穴向前捏拿至脊背上端的大椎穴捏一遍。

如此循环,根据病情及体质可捏拿4-6遍。

从第2遍开始的任何一遍中,操作者可根据不同脏腑出现的症状,采用“重提”的手法,有针对性的刺激背部的脏腑俞穴,以便加强疗效。

在第5遍捏拿儿童脊背时,在儿童督脉两旁的脏腑俞穴处,用双手的拇指与示指合作分别将脏腑俞穴的皮肤,用较重的力量在捏拿的基础上,提拉一下。

捏拿第6遍结束后,用双手拇指指腹在儿童腰部的肾俞穴处,在原处揉动的动作中,用拇指适当地向下施以一定的压力,揉按结合(图2-2)。

3.功效:具有消食积、健脾胃、通经络的作用。

4.适用儿童:6月、12月儿童。

图2-1图2-2三、按揉足三里1.位置: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图3-1)。

2.操作:操作者用拇指端按揉(图3-2),每次1-3 分钟。

3.功效:具有健脾益胃、强壮体质的作用。

4.适用儿童:18月、24月儿童。

图3-1图3-2四、按揉迎香穴1.迎香穴位置: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图4-1)。

2.操作:双手拇指分别按于同侧下颌部,中指分别按于同侧迎香穴,其余3指则向手心方向弯曲,然后使中指在迎香穴处做顺时针方向按揉,每次1-3分钟。

珍贵的40个小儿推拿手法大全

珍贵的40个小儿推拿手法大全

珍贵的40个小儿推拿手法大全小儿推拿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对小儿身体特定部位的推拿按摩,以达到调理身体、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以下为您介绍 40 个珍贵的小儿推拿手法。

1、补脾经用拇指螺纹面在小儿拇指螺纹面上作顺时针旋转推动,约 300 次。

具有健脾胃、补气血的作用。

2、清脾经与补脾经相反,用拇指螺纹面在小儿拇指螺纹面上作逆时针旋转推动,约 300 次。

能清热利湿、化痰止呕。

3、清肝经用拇指螺纹面从小儿食指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约 300 次。

有平肝泻火、解郁除烦的功效。

4、清心经用拇指螺纹面从小儿中指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约 300 次。

可清心泻火、养心安神。

5、清肺经用拇指螺纹面从小儿无名指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约 300 次。

能宣肺清热、疏风解表。

6、补肾经用拇指螺纹面在小儿小指螺纹面上作顺时针旋转推动,约 300 次。

具有补肾益脑、温养下元的作用。

7、清大肠用拇指螺纹面从小儿食指尖向虎口方向直推,约 300 次。

能清利肠腑、除湿热、导积滞。

8、补大肠用拇指螺纹面在小儿食指桡侧缘,自指尖至虎口呈一直线,作自虎口向指尖方向直推,约 300 次。

可涩肠固脱、温中止泻。

9、揉板门用拇指揉小儿手掌大鱼际平面,约 300 次。

具有健脾和胃、消食化滞的作用。

10、运内八卦用拇指螺纹面在小儿手掌内八卦处作环形推动,约 300 次。

能宽胸理气、行滞消食。

11、揉中脘用指端或掌根按揉小儿脐上 4 寸处,约 3 分钟。

可健脾和胃、消食和中。

12、揉脐用中指或食指指端或掌根揉小儿肚脐,约 3 分钟。

能温阳散寒、补益气血、消食导滞。

13、摩腹用手掌或四指在小儿腹部作顺时针环形摩动,约 5 分钟。

可健脾和胃、理气消食。

14、分腹阴阳用双手拇指沿肋弓边缘,向两旁分推,约 100 次。

能调理气机、消食导滞。

15、揉足三里用拇指按揉小儿外膝眼下 3 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约 3 分钟。

具有健脾和胃、调中理气、通络导滞的作用。

10个具有补益作用的小儿推拿手法的名称

10个具有补益作用的小儿推拿手法的名称

10个具有补益作用的小儿推拿手法的名称
1. 捏揉手:用手拇指、食指和中指轻轻捏揉宝宝的手心和手指,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和舒缓神经。

2. 按压背脊:用手指从上往下按压宝宝的背脊,可以促进宝宝的胃肠运动,帮助消化。

3. 推拿耳朵:轻轻揉搓宝宝的耳廓和耳垂,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宝宝的免疫力。

4. 揉捏腹部:用手掌轻轻揉捏宝宝的腹部,可以帮助宝宝放松肌肉,促进消化。

5. 推脚底板:轻轻推拿宝宝的脚底板,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宝宝的疲劳和不适。

6. 揉捏太阳穴:用指尖轻轻揉捏宝宝的太阳穴,可以缓解宝宝的头痛和紧张情绪。

7. 轻拍后背:用手掌轻轻拍打宝宝的后背,可以促进呼吸、缓解胸闷等不适。

8. 揉捏脖子:轻轻揉捏宝宝的脖子,可以缓解宝宝的紧张情绪,促进血液循环。

9. 按揉肩膀:轻轻按揉宝宝的肩膀,可以缓解宝宝的肌肉紧张,减轻肩颈不适。

10. 推拿头皮:用指腹轻轻按摩宝宝的头皮,可以缓解宝宝的头痛和不适,促进头部血液循环。

0-6岁儿童中医保健按摩方法

0-6岁儿童中医保健按摩方法

0-6岁儿童中医保健按摩方法
以下是适用于6岁儿童的中医保健按摩方法:
1. 轻拍脊柱:用手掌轻轻地拍打儿童的脊柱。

从头部开始,逐渐向下拍打至尾骨,可促进血液循环和气血调理。

2. 捻耳根:轻轻捻转儿童的耳根,每次数次,有助于促进耳部血液循环和润肺。

3. 捻捏足底:用手指轻柔地捻捏儿童的足底,尤其是足心和脚心的穴位,有助于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和增强抵抗力。

4. 推揉手掌:用手心推动儿童手掌,然后轻柔地揉搓手掌,有助于促进手部血液循环和调理脾胃。

5. 轻拍头部:用手指轻轻地拍打儿童的头部,从前额开始,逐渐向后拍打,有助于促进头部血液循环和舒缓神经。

请注意,使用中医按摩时要轻柔,避免用力过大,以保护儿童的身体。

如果孩子有任何疾病或特殊情况,请先咨询医生或有经验的中医师。

小儿穴位归纳总结

小儿穴位归纳总结

小儿穴位归纳总结小儿穴位对于儿童的健康和治疗疾病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中医理论中,小儿穴位是经络和气血运行的重要通道,通过按摩和刺激这些穴位,可以调整儿童的体内功能,促进健康发育。

本文将对小儿常用的穴位进行归纳总结。

一、足三里(ST36)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距胫骨前缘3寸。

这是一处经络运行畅通的穴位,被誉为“百会之会”。

按摩足三里可增强脾胃功能,促进食欲和消化,还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对于儿童常见的脾胃虚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问题,足三里是一个有效的穴位。

二、迎香(LI4)迎香穴位于手掌背侧第一、二掌骨之间的间隙处。

按摩迎香穴可以调节气血流通,增强免疫力,改善体质。

对于儿童常见的感冒、发烧、咳嗽等症状,迎香穴具有较好的缓解作用。

但需要注意,迎香穴在孕妇中具有促进宫缩的作用,在儿童中轻柔按摩即可,不宜用力刺激。

三、曲池(LI11)曲池位于手臂外侧,当肘部弯曲时,尺侧尺骨下端后缘的凹陷处。

曲池穴具有清热解毒、通利经络的作用。

对于儿童出现的皮肤病、耳鼻喉感染等疾病,曲池穴的按摩可以起到辅助治疗的效果。

四、百会(GV20)百会穴位于头部的中央部位,最高点的凹陷处。

百会穴是一处重要的穴位,具有平衡五脏、调整气血的作用。

对于儿童的多动症、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问题等,按摩百会穴具有较好的效果。

五、列缺(TE6)列缺穴位于手臂背侧,尺侧尺骨前缘直线下5寸,当手臂伸直时凹陷处。

按摩列缺穴可以调节气血运行,增强体质,对于儿童常见的肺热咳嗽、气血不足等问题有辅助疗效。

六、膈俞(BL17)膈俞位于背部正中线第七胸椎棘突下的隆起处。

膈俞穴是调节呼吸系统的重要穴位,可以舒张肺部,增强肺功能。

对于儿童的咳嗽、哮喘、呼吸困难等问题,膈俞穴可以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

通过以上的归纳总结,我们可以了解到小儿常用的穴位及其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穴位按摩需要由专业的中医师指导,且在操作过程中要轻柔、细致,避免过度刺激。

希望本文能对关注小儿穴位的读者提供一些帮助。

婴幼儿身体按摩的放松技巧分享

婴幼儿身体按摩的放松技巧分享

婴幼儿身体按摩的放松技巧分享婴幼儿的成长和发育需要得到家长的细心照料,而身体按摩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既可以促进婴幼儿的身体发育,又可以帮助他们放松身心,提高睡眠质量。

本文将为您分享几种婴幼儿身体按摩的放松技巧,帮助您更好地照顾宝宝。

1. 背部按摩背部是婴幼儿身体最长的部分,也是最容易积聚疲劳的地方。

因此,给宝宝进行背部按摩是一个很好的放松技巧。

首先,将宝宝平躺在柔软的床上,用双手从脖子开始,轻轻地推揉宝宝的背部,向下推至腰部。

重复这个动作几次,可以有效缓解宝宝背部的压力,促进血液循环。

2. 手腕按摩手腕是婴幼儿用力最多的部位之一,经常使用手腕容易长时间紧张。

给宝宝进行手腕按摩可以缓解这种紧张感。

将宝宝的手掌轻轻包住,用拇指和食指按压手腕处,以顺时针方向旋转轻柔按摩,每次按摩5-10分钟,可以帮助宝宝放松手腕肌肉,缓解疲劳感。

3. 足底按摩足底是婴幼儿身体上的重要穴位,按摩足底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舒缓腿部疲劳。

将宝宝平躺或坐在舒适的位置,用指尖轻轻按压宝宝的足底,以顺时针方向画圆按摩。

可以适度加大按摩力度,但要确保宝宝感到舒适。

每天按摩10-15分钟,可以使宝宝腿部更加轻松,有助于睡眠。

4. 腹部按摩腹部按摩可以促进宝宝的消化功能,缓解腹胀、便秘等问题。

将宝宝平躺在床上,用手指从肚脐处开始,顺时针方向轻轻按摩腹部,不要用力过大。

可以用手温暖后,沿着肚脐向四周推拉,每天按摩5-10分钟,有助于宝宝的消化系统健康。

5. 头部按摩头部按摩可以放松宝宝的头皮肌肉,促进头部血液循环,同时也有助于改善宝宝的睡眠质量。

将宝宝抱在怀中,用手指轻轻按摩宝宝的头皮,先从前额开始,向后顺时针方向按摩。

不要用力过大,以避免对宝宝的头部造成压力。

每次按摩约5分钟,对宝宝的放松和睡眠非常有帮助。

总结:婴幼儿身体按摩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放松技巧,可以促进宝宝的身体发育,提高睡眠质量。

通过按摩背部、手腕、足底、腹部和头部,可以有效缓解宝宝的疲劳感,提供舒适的睡眠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推拿大全
很实用的宝宝家用推拿指南,包括夜啼、吐奶、退烧、增高、强体、腹泻、开胃等等12个症状的简易解决方法。

小儿推拿效果非常确切有效,爸爸妈妈要收藏!
【迎香】
[位置]鼻翼旁五分,鼻唇沟中。

[操作]用食、中二指揉,称揉迎香。

[功用]鼻塞不闻香臭时,按之可以通利鼻窍,使香臭得闻,所以命名为迎香。

[主治]鼻塞流涕。

【耳后高骨】 [别名]【高骨】。

[位置]耳后入发际,乳突后缘下陷中。

[操作]两拇指或中指端揉,称揉耳后高骨。

[功用] 疏风解表。

[主治] 头痛,惊风,烦躁不安
【天柱骨】
[位置] 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穴成一直线。

[操作]用拇指或示中指自上向下直推,称推天柱;或用汤匙蘸水自上向下刮。

[功用]降逆止呕,祛风散寒。

[主治] 呕恶,项强,发热,惊风,咽痛等症。

【肩井】
[位置] 在大椎与肩峰连线之中点,肩部筋肉处,属足少阳胆经。

[操作] 用拇指与示中二指对称用力提拿肩井,称拿肩井,一般提拿5次;用指端按肩井,称按肩井,一般按两分钟。

[功用] 发汗解表,补益气血。

[主治] 感冒,昏厥,上肢活动不利等。

【肾顶】
[位置] 在小指顶端。

[操作] 以中指或拇指端按揉,称揉肾顶[功用] 揉肾顶能收敛肾气,固表止汗。

[主治] 自汗或盗汗(白天或夜间汗多),解颅(指囟门应合不合)等。

【掌小横纹】
[位置]掌面小指根下,尺侧掌纹头
[操作]用中指或食指按揉,称揉掌小横纹。

[次数]100~500次。

[功用]清热散结、化痰止咳。

[主治]常用于痰热喘咳、口舌生疮,顿咳,流涎等症,为治疗百日咳、肺炎的要穴,对婴儿流涎剧烈者,亦有良效。

【小横纹】
[位置] 在掌面示、中、环、小指掌指关节横纹处。

[操作] 以拇指甲掐,称掐小横纹;拇指侧推,称推小横纹。

[功用] 开胸散郁,化痰涎。

[主治] 气管炎,百日咳,肺炎以及一切呼吸道疾患。

【四横纹】(四缝)
[位置]手掌面,食、中、无名、小指第一指间关节横纹处。

[操作]小儿四指拼拢,从食指横纹推向小指横纹,为推四横纹。

用拇指甲掐,为掐四横纹。

[功用]退热除烦,散结行气,和气血。

治疗腹胀,疳积,不思饮食等症。

[主治]腹胀、疳积、消化不良等。

【五指节】
[位置]在手背,五指第1指间关节处。

[操作]用拇指指甲掐,称掐五指节,掐5~20次;用拇、食指揉搓称揉五指节,揉100~200次。

[功用]掐或揉五指节能镇惊安神,祛风痰,通关窍,掐五指节主要用于烦躁不安。

[主治]惊惕不安,惊风抽搐,咳嗽痰多,腹痛等。

【板门】
[位置]手掌面大鱼际平面。

[操作]用拇指按揉板门称为揉板门,顺时针、逆时针都可以。

从腕横纹推向拇指根称为横纹推向板门,可以止吐。

反之,称为板门推向横纹,可以止泻。

[功用]健脾和胃,消食导滞。

治疗乳食停滞,食欲不振。

[主治]食积、腹胀、食欲不振、呕吐、腹泻、暧气等。

【手阴阳】
[位置]掌侧腕横纹。

又称大横纹。

桡侧(拇指侧)为阳池,尺侧(小指侧)为阴池。

[操作]两拇指自掌侧腕横纹中央(总筋穴)向两旁分推,称分推大横纹,又称分手阴阳、分阴阳。

[功用]平衡阴阳,调和气血,行滞消食。

[主治]寒热往来,腹胀、腹泻、呕吐、食积、烦躁不安。

【小天心】 [别名] 鱼际交。

[位置] 在大小鱼际交接处凹陷中。

[操作] 用指端揉,称揉小天心;拇指甲掐,称掐小天心;以中指尖或屈曲的指间关节捣,称捣小天心
[功用] 揉能清热镇惊,利尿,明目;掐捣能安神镇惊。

[主治] 惊风,抽搐,烦躁不安,夜啼,小便赤涩,目赤肿痛,痘疹欲出不透等。

【老龙】
[位置]在中指指甲根正中下一分。

[操作]拇指甲掐,称掐老龙。

[功用]开窍醒神,退热。

[主治] 突然昏厥,虚脱气闭,心火实热,急惊风。

【端正】
[位置] 在中指甲根两侧赤白肉处,桡侧称左端正,尺侧称右端正。

[操作] 用拇指甲掐或拇指罗纹面揉称掐、揉端正。

[功用] 掐右端正治呕吐及鼻出血;掐左端正有升提作用,主要用于水泻,痢疾等症。

[主治] 鼻出血,惊风,呕吐,泄泻,痢疾。

【内劳宫】
[位置]在掌心中央,握拳屈指时中指、无名指所指处中间,即是劳宫穴。

[操作]用中指揉,称揉劳宫。

揉100-200次。

[功用]左揉发汗,右揉泻心火,除烦躁。

[主治]发热、烦渴、目疮、齿龈糜烂、虚烦内热等。

【外劳宫】
[位置] 在手背中央与内劳宫相对。

[操作] 用揉法,称揉外劳;用掐法,称掐外劳。

[功用] 本穴性温,为温阳散寒,升阳举陷佳穴,能发汗解表。

掐揉外劳宫主要用于一切寒证。

[主治] 受寒感冒,腹痛,腹胀,肠鸣,腹泻,消化不良,痢疾,脱肛,遗尿,疝气等。

【一窝风】 [别名] 外一窝风。

[位置]在手腕背侧,腕横纹中央。

[操作] 指端揉,称揉一窝风。

[功用] 揉一窝风能温中行气,止痹痛,利关节。

[主治] 一切腹痛,伤风感冒,关节痹痛,急慢惊风。

【总筋】 [别名] 内一窝风。

[位置] 在掌后腕横纹之中点。

[操作] 以指按揉称揉总筋;用拇指甲掐称掐总筋。

[功用] 镇惊,醒神。

[主治] 惊风,夜啼,潮热,呕泻等。

【退六腑】
[位置] 在前臂尺侧,自肘关节至腕横纹呈一条直线。

[操作]用拇指面或示、中指面自肘推向腕,称退六腑或推六腑。

[功用] 清热,凉血,解毒。

[主治] 一切热证。

高热,口渴,惊风,咽痛,鹅口疮(口腔舌上满布白色糜点,形如鹅口),腮腺炎,大便干燥等。

【膻中】
[位置] 在胸骨上,两乳头连线之中央,属任脉
[操作] 中指端揉称揉膻中;两拇指自穴中向两旁分椎至乳头名分推膻中[功用] 膻中为气之会穴,居胸中,推揉膻中能宽胸理气,止咳化痰。

[ 主治] 各种原因引起的胸闷,呕吐,气逆,咳喘,痰鸣等症。

【腹阴阳】 [别名] 腹。

[位置] 在中脘穴与两胁下之软肉处。

[操作]沿肋弓角边缘或自中脘至脐,向两旁分推,称分推腹阴阳、分腹阴阳;掌或四指摩称摩腹。

[功用] 健脾和胃,理气消食。

[主治] 腹痛,腹胀,肠鸣等消化系统疾患。

顺时针摩腹可通便,逆时针摩腹可止泻。

【肚角】
[位置] 脐下2寸,(石门)穴旁开2寸大筋处。

[操作] 用拇、示、中三指做拿法,称拿肚角;或用中指端按,称按肚角。

[功用] 此穴为临床止痛要穴,对寒性腹痛及伤食腹痛也相当有效。

[主治] 腹痛,腹泻。

【天枢】
[位置]肚脐旁2寸(约一指)的地方,左右各一个。

[操作]用食指和中指分别点按在两侧的天枢穴,轻轻的按揉,揉50~100次。

[功用]天枢为大肠之募穴,能疏导大肠,理气消滞。

临床上常用治疗消化系统疾患。

[主治]腹泻、腹胀、腹痛、便秘,消化功能紊乱。

【脊柱】
[位置] 自大椎至长强呈一直线。

[操作] 自上而下作直推,称推脊;用捏法自下而上称为捏脊。

捏3~5遍,每捏3下再将背脊皮提1下,称为捏三提一法。

[功用] 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通经络、培元气,具有强健身体的功能。

[主治] 发热、惊风、夜啼、疳积、腹泻、呕吐、腹痛、便秘等。

【肺俞】
[位置] 在第3胸椎棘突下缘(第3胸椎与第4胸椎间)旁开1.5寸,属足太阳膀胱经。

[操作]用两拇指或用示、中二指揉两侧肺俞,称揉肺俞;用两拇指分别自肩胛骨内缘从上向下推动100次,称分推肺俞,或称分推肩胛骨。

[功用] 益肺理气,止咳化痰。

[主治] 发热,咳喘以及一切呼吸道疾患。

【龟尾】
[位置] 在尾骨端。

[操作] 用拇指端或中指端揉,称揉龟尾。

[功用] 调理大肠,消炎,止泻通便。

[主治] 泄泻,便秘,脱肛,遗尿。

【涌泉】
[位置] 在足掌心前1/3与2/3交界处
[操作] 用拇指面向足趾推称推涌泉;用指端揉,称揉涌泉。

推揉50次
[功用] 推涌泉能引火归源,退虚热,止吐泻,左揉止吐,右揉止泻
[主治]发热,呕吐,腹泻,五心烦热(即双手心、双足心发热及心中烦闷)以及烦躁不安等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