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讲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及手法-揉总筋

合集下载

本人亲自收集整理—小儿推拿常用穴 (附每个穴位图)

本人亲自收集整理—小儿推拿常用穴 (附每个穴位图)
用中指按揉法30~50次。 • 【功效】行气止痛。 • 【临床应用】按、拿肚角是止腹痛的要法,常
用于寒痛、伤食痛。本法具有较强刺激,一般 拿或按3~5次即可,操作次数不可太多。为防 止患儿哭闹影响手法的进行,可在诸手法操作 完成后,再操作此穴。
八、中脘
• 【位置】上腹部,前正中线,脐上4寸处。 • 【操作】有揉、摩、推中脘之分。按100~300次,
二、大椎
• 【位置】又名百劳,在后正中线,当第七颈椎棘突与 第一胸椎棘突间凹陷处,属督脉之经穴,系手足三阳 与督脉之交会穴。
• 【操作】有按大椎、揉大椎、捏挤大椎、刮大椎之分。 按30~50次,揉大椎30~50次,挤捏至局部皮肤出现 紫红瘀班为度,用汤匙或钱币之光滑边缘蘸水或油, 在大椎穴上下刮之,至局部皮肤出现紫红瘀班为度。
六、迎香
• 【位置】鼻翼旁0.5寸,鼻唇沟中。 • 【操作】用食中二指按揉,揉20~30
次,称揉迎香 • 【作用】揉迎香:宣肺气、通鼻窍。
治疗感冒或慢性鼻炎等引起的鼻塞流 涕,呼吸不畅,效果较好,多与清肺 经、拿风池等合用。
七、高骨
• 【位置】耳后高骨下凹陷处。 • 【操作】用拇指或中指指端按揉。按3-5次,揉
八、七节骨
• 【位置】命门(第四腰椎)至尾 骨端(长强穴)成一直线。
• 【操作】用拇指指腹或食中两指 自下向上或自上向下直推(腹泻 的时候就向上推,便秘的时候就 向下推),100~300次
• 【主治】泄泻、便秘。 • 【临床应用】常与摩腹、揉脐、
揉龟尾相配合。
九、肩井
• 【位置】大椎穴(第七颈棘突高点)与肩峰连线 之中点。
第三节 背腰部穴位
一、龟尾
• 【位置】尾椎骨端。 • 【操作】拇或中指按揉。100~300次。 • 【主治】泄泻、便秘、脱肛、遗尿。 • 【功效】通调督脉之气,调理大肠。 • 【应用】龟尾穴相当于督脉经之长强穴,穴性

小儿推拿穴位

小儿推拿穴位
❖操作:用拇指或食中 指自上而下直推,称 推 天 柱 。 100—500 次或用汤匙边蘸水自 上向下刮。
2020/8/14
推拿学科
11
❖主治:呕恶,项强,发热,惊风, 咽痛等。
❖临床运用:推、刮天柱骨能降逆止 呕,祛风寒。推板门,揉中脘,推 天柱骨:呕恶。拿风池,掐揉二扇 门合用:外感发热,颈项强痛。
❖主 治 : 外 感 发 热 , 惊 风,头痛,目赤痛。
2020/8/14
推拿学科
7
❖临床运用:推坎宫能疏风解表,醒 脑明目,止头痛。
❖推攒竹,推坎宫,揉太阳合用:治 疗外感发热,头痛,推坎宫,清肝 经,掐揉小天心,清天河水合用: 目赤肿痛。
2020/8/14
推拿学科
8
3 耳后高骨:
❖位置:耳后入发际 骨下凹陷中。
2020/8/14
推拿学科
12
胸腹部穴位
2020/8/14
推拿学科
13
1、胁肋
❖位 置 : 从 腋 下 两 胁至天枢处。
❖操 作 : 以 两 手 掌 从两胁腋下搓摩 至天枢处,称搓 摩胁肋。次数 50—100次。
2020/8/14
推拿学科
14
❖主治:胸闷,胁痛,痰喘气急,疳 积,肝脾肿大。
❖临床运用:搓摩胁肋,性开而降, 能顺气化痰,除胸闷,开积聚。
用于腹泻,便秘,腹痛疳积等症。
揉脐,摩腹,推上七节骨,揉龟尾
合用:治腹泻,消化不良,临床中
一般是从脐向下推叫清脐,从脐向
上推叫补脐。补脐法常用于治疗脾
虚泄泻症。
பைடு நூலகம்2020/8/14
推拿学科
19
4 丹田:
❖位置:小腹部,脐下2—3寸间。 ❖操作:用指揉或用掌揉,称揉丹田,摩

小儿推拿常用手法及穴位

小儿推拿常用手法及穴位
操作:运(内)八卦,用中指或拇指掐 运,顺时针方向,运100—300次。
主治:胸闷、纳呆、痰喘咳嗽、腹胀、 呕吐等。
编辑ppt
46
内 八 卦
编辑ppt
47
(九)运水入土、运土入水 定位:手掌面,大指根至小指根,沿
手掌边缘一条弧形曲线。 操作:用拇指或中指自小指根,沿手掌
边缘,经小天心运至拇指根部,称运水入 土;反方向称运土入水。运100—300次。
——轻快柔和,平稳着实。
编辑ppt
3
小儿推拿
均匀——手法动作要有节律性,用力轻重 得当,速度均匀。
柔和——手法用力要灵活,缓和、中病即 止。
平稳——手法轻而不浮,重而不滞、

编辑ppt
4
小儿推拿
小儿推拿时要配合适当介质,以适应 小儿肌肤柔弱。
滑石粉、麻油、冬青油——四时皆可取用
编辑ppt
5
小儿推拿操作的一般顺序:
编辑ppt
19
(一)腹:
定位:腹部。(面状)
操作:摩腹,用全掌或四指轻摩之;
分推腹阴阳,用两拇指沿肋弓边缘或自中
脘至脐部向两旁分推。摩5分钟,分推
100—200次。
主治:腹痛、腹胀、消化不良、恶心呕
吐。
编辑ppt
20

编辑ppt
21
(二)脐 定位:肚脐。 操作:揉脐,用中指端或掌根揉;摩
脐,用四指或全掌轻揉100—300次,摩5 分钟。 主治:腹胀、腹痛、食积、便秘、呕
揉之,揉100—300次;板门推向横纹,用 推法自指根推向腕横纹;反方向为横纹推 向板门
主治:腹胀、食积、呕吐、腹泻、嗳气、 疳积等。板门推向横纹可止泻,横纹推向 板门可止呕吐。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大全(附穴位示意图),快快收藏!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大全(附穴位示意图),快快收藏!
[功用] 膻中为气之会穴,居胸中,推揉膻中能宽胸理气,止咳化痰。
[ 主治] 各种原因引起的胸闷,呕吐,气逆,咳喘,痰鸣等症。
天枢
[位置]肚脐旁2寸(约一指)的地方,左右各一个。
[操作]用食指和中指分别点按在两侧的天枢穴,轻轻的按揉,揉50~100次。
[功用]天枢为大肠之募穴,能疏导大肠,理气消滞。临床上常用治疗消化系统疾患。
儿科学基础
1、儿科基础知识:小儿的解剖、生理和病理特点、2、儿科诊断基础:小儿常见病的四诊(望闻问切)
十天
小儿推拿基础
小儿推拿适应症、禁忌症、基本要求、推拿处方、注意事项;
小儿推拿常用手法详解及实际操作,老师一对一指导;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定位、操作、功效及主治。
小儿推拿临床运用
常见病及疑难病证治疗:
小儿推拿
全科班
小儿推拿中级+小儿推拿高级+一天校内真人小儿模特实操
+5天免费中医门诊实习+中医药博物馆游学
【证书】国家人社部双认证康复理疗师小儿推拿证书
【复训】一年之内免费复训
小儿推拿中级班3980(前10名送小儿推拿证书+开店扶持)
报名资料
身份证复印件、学历证复印件、个人近照(2寸蓝底照片4张以及电子版照片)
【小儿推拿高级班】招生简章
【招生对象】
以小儿推拿为职业者、获取小儿推拿专业资格者、增加小儿推拿专业技能者、为自己宝宝治疗保健者、小儿推拿爱好者。如医生、护士、医学院校毕业生等。
宋《苏沈良方》中有掐法治疗脐风口撮等症;
明清已有小儿推拿专科, 小儿推拿著作有30余种;
小儿推拿于2013年正式列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小儿推拿至今兴起
【小儿推拿的核心优势】

小儿推拿手法大全,手法清晰,多图动图(适合12岁以下儿童)

小儿推拿手法大全,手法清晰,多图动图(适合12岁以下儿童)

小儿推拿手法大全,手法清晰,多图动图(适合12岁以下儿童)小儿推拿是中医的一种传统疗法,适合12岁以下儿童,在儿科中应用比较广泛。

它通过一些特定的手法作用于患儿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调整机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

因此,小儿推拿可以用来治疗小儿发烧、腹泻、遗尿、咳嗽、便秘等疾病。

其特点是取穴以手臂部穴位为主,全身穴位为辅;手法灵巧独特,操作规范简便,且疗效显著。

快来跟着学两招吧!一、脾经(脾土)位置:①在拇指桡侧缘末节,自指尖至指间关节横纹处(用于直推法补脾经);②在拇指桡侧缘自指尖至指根(用于直推法清补脾经);③在拇指的螺旋面(用于旋推法补脾经)。

操作:术者用左手的无名指和小指夹住小儿手,食指和拇指捏住小儿拇指,用右手拇指推之。

①直推法:将小儿拇指屈曲,自指尖推至指间关节横纹处,称补脾经(或补脾土);②将小儿拇指伸直,自指根至指尖来回推,称清脾经(或清补脾经)。

③旋推法:拇指面旋推,顺时针方向为补,逆时针方向为泻。

一般用300~500次。

作用:脾为后天之本,补之可补虚扶弱,补血生肌,进饮食,化痰涎,助消化,止泻痢;清之可清热利湿,消食化积。

主治:食欲不振,呕吐,泄泻,疳积,痢疾,惊厥,黄疸,湿痰,痿证,疹、痘不出,改变面色等。

说明:经实验证明:推补脾经有以下作用:①对胃蠕动有促进作用;②可使胃液的酸度增高;③可使胃蛋白酶分泌增加;④对淀粉酶作用不明显。

二、肝经(肝木)位置:在食指掌面。

操作:将小儿的食指面向上,夹入术者左手虎口内,右手拇指推之。

由指根推向指尖,称为清肝经(或称平肝或泻肝);由指尖推向指根,称为补肝经。

一般100~500次。

作用:开郁,除烦,平肝胆之火,息风镇惊。

主治:目赤,昏闭,烦躁不安,惊风抽搐,口苦咽干。

说明:肝经一般用清法,不用补法,若肝虚应补时,则用补肾经代之,为滋肾养肝法。

因肾为肝之母,补肾即补肝。

如肝实或不采用本穴,可用泻心火,或用清天河水、清小肠穴代之,因肝为心之母,实则泻其子,心与小肠相表里。

教材图文版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及特定穴

教材图文版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及特定穴
【操作】医者用中指指 端按或揉,称按大椎 和揉大椎。用双手拇 指、示指将其周围的 皮肤捏起,向其穴挤 去,称捏挤大椎。
【次数】按揉30〜50次
图1-4-31 揉大椎
腰背部穴位
3、肩井
【位置】在大椎与肩 峰连线之中点,肩 部筋肉处。属足少 阳胆经。
【操作】用拇指与示 、中二指对称用力 提拿肩井,称拿肩 井;用指端按其穴 ,称按肩井。
。 【操作】沿胸肋自上而下向左右两旁
分推,称开胸;若沿胸肋分推后, 再自鸠尾处向脐上直推,最后摩腹 部,称为开璇玑。 【次数】开胸5次,开璇玑50次。 【功用】宽胸,理气化痰,降逆止呕 ,消食止泻。
胸腹部穴位
﹡ 13、上脘 【位置】前正中线上,脐上5寸。 【操作】用拇指、中指端或掌根按揉
,称揉上脘,用四指柔,称摩上脘。 【次数】揉100次;摩5分钟。 【功用】健脾和胃、消食和中。
。 【操作】医者用中指
或拇指端揉,称揉 龟尾 。 【次数】揉100~300 次。 【功用】通调大肠。
图1-4-39 揉龟尾
腰背部穴位
10、三焦俞 【位置】在第1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属足太阳膀胱经。 【操作】用揉法,称揉三焦俞。 【次数】揉100次。 【功用】调理三焦,通利水道,补益元气

腰背部穴位
指、示指挤捏。 【次数】揉20-30次。挤捏至皮肤呈
紫红色。 【功用】醒脑,提神,祛风通窍。
头面部穴位
﹡5、山根 【位置】印堂之下,
两目内眦之间。 【操作】用拇指指甲
掐,称掐山根。 【次数】3~5次。 【功用】开窍醒脑、
安神。
图1-4-8 掐山根
头面部穴位
﹡6、水沟 【位置】人中沟上1/3
与下2/3交界处。 【操作】用拇指指甲掐

小儿推拿真人图解版教程

小儿推拿真人图解版教程

小儿推拿真人图解版教程小儿推拿是建立在传统中医学整体观念的基础上,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学说为理论指导,运用各种手法刺激穴位,使经络通畅、气血流通,以达到调整脏腑功能、治病保健目的的一种方法。

小儿推拿的穴位有点状穴、线状穴、面状穴等,在操作方法上强调轻快柔和、平稳着实,注重补泻手法和操作程序,对小儿泄泻、呕吐、食积、厌食、便秘、腹痛、脱肛、感冒、咳嗽、哮喘、发热、遗尿、夜啼、肌性斜颈、落枕、惊风等疾病均有较好疗效,对消化道病症疗效尤佳。

1、龟尾位置:在尾骨端。

操作:用拇指端或中指端揉,称揉龟尾。

功用:调理大肠,消炎,止泻通便。

主治:泄泻,便秘,脱肛,遗尿。

2、肺俞位置:在第3胸椎棘突下缘(第3胸椎与第4胸椎间)旁开1.5寸,属足太阳膀胱经。

操作:用两拇指或用示、中二指揉两侧肺俞,称揉肺俞;用两拇指分别自肩胛骨内缘从上向下推动100次,称分推肺俞,或称分推肩胛骨。

服从:益肺理气,止咳化痰。

主治:发热,咳喘以及一切呼吸道疾患3、脊柱位置:自大椎至长强呈一向线。

操作:自上而下作直推,称推脊;用捏法自下而上称为捏脊。

捏3~5遍,每捏3下再将背脊皮提1下,称为捏三提一法。

服从: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通经络、培元气,具有强健身体的功用。

主治:发烧、惊风、夜啼、疳积、腹泻、吐逆、腹痛、便秘等4、天枢位置:肚脐旁2寸(约一指)的地方,左右各一个。

操作:用食指和中指划分点按在两侧的天枢穴,轻轻的按揉,揉50~100次。

服从:天枢为大肠之募穴,能疏导大肠,理气消滞。

辣妈课堂提醒您临床上常用医治消化体系疾患。

主治:腹泻、腹胀、腹痛、便秘,消化功能紊乱5、腹阴阳别名:腹。

位置:在中脘穴与两胁下之软肉处。

服从:健脾和胃,理气消食。

主治:腹痛,腹胀,肠鸣等消化系统疾患。

顺时针摩腹可通便,逆时针摩腹可止泻6、膻中位置:在胸骨上,两连线之中央,属任脉操作:中指端揉称揉膻中;两拇指自穴中向两旁分椎至名分推膻中功用:膻中为气之会穴,居胸中,推揉膻中能宽胸理气,止咳化痰。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主治及操作手法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主治及操作手法

小儿推拿1原理:通过推拿按摩特定部位及穴位、疏通经络、调理气血脾胃,达到去病、强身壮体的作用。

2手法的基本要求:轻快、柔和、平稳、着实2.1轻快:用力轻速度快。

使手法力度由肌肤小量而快速向深部传入。

2.2柔和:要有明显的气感,又要操作轻柔灵巧、变换自如。

2.3平稳:操作时应不急不躁、勿快勿慢,用力适宜、勿轻勿重。

2.4着实:操作时选取穴位、部位要准确,手法有一定力度,不可浮躁,滑移不稳,使力度直达深部而起治疗作用。

总之操作要选准穴位、轻快柔和、不急不躁,又要有一定力度,明显气感。

3基础手法3.1推法:直推、分推,单拇指、二指推。

3.2揉法:一指、双指、大、小鱼际、全掌。

3.4摩法:往返揉按。

3.5拿法:两指、四指拿3.6按法:拇指、中指指腹、掌面着力3.7掐法、捣法、运法、搓法4手法的补泻要求及应用4.1掌握施术操作方向:如推上气节为补,推下气节为泻,否则可致虚则愈虚,实则愈实。

4.2手法力度的补泻作用:力度大,刺激性强有泻的作用,力度小,刺激性弱有补的作用。

5注意事项5.1术环境要保持一定温度和安静。

5.2者要注意手的卫生,勤修指甲,不得戴戒指。

5.3前应细心检查,明确诊断,辨证用穴,对于急腹症、出血症、骨折均不宜施术。

皮肤病、糜烂等均不宜施术。

5.4操作者手要保持温暖,手法轻柔适宜,先慢后快,先轻后重,着力均匀,达到轻而不浮、重而不滞、快而不乱、慢而不涩。

5.5术时应依次先从身体上部穴开始操作,先推主穴,后推次穴。

5.6应使用按摩介质以润滑皮肤,减轻摩擦,且需辨证使用。

5.6术后应避风,出汗者汗退后方可离去。

6小儿推拿常用穴位、主治及操作手法6.1开天门法:既天庭,自两眉至前发际。

两手扶头,自眉心起用两手拇指交替上推至发际。

30—50次。

主治:感冒头痛、惊风6.2推坎宫:在眉上一寸,直对瞳仁。

先以拇指掐坎宫一下,再以两拇指尖侧面自天心(额正中略下于天庭),向外推至坎宫,20—30。

感冒头痛、惊风、昏迷6.3推印堂:两眉间。

小儿推拿基本手法及常用穴位件

小儿推拿基本手法及常用穴位件
• 3.分推法 用两手拇指桡侧或螺纹面,或用 两食指,或中指螺纹面,自穴中向穴之两 旁做“←·→”或“↙·↘”方向分开推移,称分 推法。
• 【动作要领】 • 1、“轻而不浮,快而着实”; • 2、指推时穴部有推移感,但不推动皮下组
织;
• 3、速度宜快,每分钟150~200次。
• 【临床应用】
• 推法是小儿推拿的主要手法,它的功能特 点是推以通之,即开通关窍,疏通经络, 祛除邪气,调节脏腑,适宜于小儿各种病 症的治疗,主要用于五指螺纹面。
用力自然。 • 3.摩动时要缓和协调,每分钟速度120次左右。 • 指摩稍快,掌摩稍重缓。 • 总之,“轻而不浮,重而不滞”
• 【临床运用】
• 摩法刺激轻柔和缓,常用于胸腹胁肋部。
• 功能特点是摩以解之,即能和中理气,缓解 疼痛,消积导滞,多用于治疗脘腹疼痛,食 积胀满,气滞及胸肋迸伤等症。
五、揉法
• 直推法重在祛邪,多为泻(清)法,常用 穴(部)位有:天门、太阳、膻中、肺俞、 七节、五经、三关、六腑;
• 旋推法着重补虚,多用于虚证,常用的穴 (部)位有脾经、肺经、肾经;
• 分推法即分阴阳,重在调和阴阳,常用穴 (部)位有:坎宫、手部阴阳、肺俞等
• 二、拿法
• 用拇指指端和食、中两指指端或用拇指指 端与其余四指指端相对用力;提拿一定部 位和穴位,进行一紧一松的拿捏,称拿法。
• 【临床运用】
• 搓法适用于腰背、胁肋及四肢,一般 常用于推拿手法结束时。
• 一般用于推拿治疗作为结束手法。具有调 气和血,疏通脉络,放松肌肉的作用。
• 主治关节疼痛、麻木、肿胀、屈伸不利等 病症。
八、捏法
用拇、食指两指或拇食中三指捏某一部分, 称捏法。 • 【动作要领】 • 1、捏拿肌肤不宜过多,捏时手法不宜过重, 捏拿时不宜拧转肌肤 • 2、操作时当先(捏肌)拿-提-捏;次推 动,随提随放,随着向前推进犹如波浪似, 动作交替协调。

小儿推拿穴位

小儿推拿穴位

七节
6、推脊☆
【位置】大椎至长强成一直线。
【操作】用食、中指沿脊柱由上往下推
数十次,此法为推脊。 【功能】清热
【主治】发热
推脊
8、捏脊☆
【位置】脊柱骨两旁,由肾俞到肺俞之间。
【操作】用两大指和食中指对捏脊柱旁开一二指的 皮肤,由肾俞处从上往下翻捏至肺俞,左右各3~5次,
此法为捏脊法,又名“翻皮法”。
【操作】用中指面作顺时钟方向揉转百数十下,名 为安中调中法;逆时钟方向揉转数十下,名为补中法; 先顺时钟方向揉转百数十下,接着由上往下直推旋转 揉的半数,为消导法;经上三法总称为“推腹法”。
【功能】宽中理气 健脾和胃 消导积滞 【主治】胃痛 胀满 积滞 呕吐 泄泻 食欲不振
肚脐
5、肚脐 ☆ 【位置】肚脐正中。
肺俞龟尾Biblioteka 5、龟尾☆【位置】尾椎骨端。
【操作】用大指或中指面揉数十下。 【功能】止泻 通便 【主治】泄泻 便秘
6、七节☆
【位置】第四腰椎至尾椎骨端成一直线。 【操作】用中指螺纹面作推法,由上往下推
为推下七节,由下往上推为上七节。 【功能】推上七节具有温阳止泻之功,推下 七节具有泻热通便之功 【主治】肠热便秘 泄泻 脱肛
坎宫
2、坎宫☆
【位置】自眉头起沿眉心向眉梢成一横线。 【操作】用大拇指正面从印堂穴处沿眉骨向眉 梢分推十数次。此法名为“推坎官”“头部手法 二”,属常例手法。 【功能】疏风解表 醒脑明目 止头疼 【主治】外感内伤诸病证。
3、太阳☆
【位置】眉梢外侧一横指之凹陷处。
太阳
【操作】由眉梢向耳后处用两大指斜推二十次左右名 为“推太阳”,“头部手法三”,属常例手法。与开天 门,推坎宫合用,为推拿时的首推穴。用左手或右手的 中指端按压于太阳穴,向耳或眼方向揉按之名“揉运太 阳”。 【功能】推太阳:疏风解表 清热明目止头疼。运太阳:

小儿推拿穴位

小儿推拿穴位

四、小儿推拿常用特定穴
(一)头面部穴位 12.风池
【位置】颈后枕骨下,胸锁乳突肌 与斜方肌三角凹陷中。 【操作】用拇指、食指按揉或用拿 法。 【功用】发汗解表、祛风散寒 【主治】感冒、发热、头痛、颈项 强痛。
四、小儿推拿常用特定穴
(一)头面部穴位 13.睛明
【位置】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 【操作】以左或右手拇指、示指分 别置于双侧睛明穴上,做相对用力 的挤捏。 【次数】以局部酸胀为度。 【功用】明目退翳。 【主治】近视、斜视、眼球震颤等, 常与攒竹、鱼腰、承泣、四白、太 阳等合用。
(三)腰背部穴位 4.肺俞
【位置】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操作】用两手拇指或示、中指指端揉 ,称揉肺俞;两手拇指分别自肩胛骨内 缘从上向下推动,称推肺俞或分推肩胛 骨。 【功用】调肺气,补虚损,止咳嗽。 【主治】咳嗽,痰鸣,胸闷,胸痛,发 热等。
四、小儿推拿常用特定穴
(三)腰背部穴位 6、脾俞
四、小儿推拿常用特定穴
(三)腰背部穴位 1.脊柱
【位置】大椎至长强成一直线。 【操作】医者用食中指指腹自上而下做直 推法,称为推脊。双手用捏法自下而上称 捏脊,每捏三下将背脊提一下,称捏三提 一法。捏之前先在背部轻轻按摩几遍,使 肌肉放松。 【功用】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通经 络、培元气、壮身体等。 【主治】 发热、惊风、夜啼、疳积、腹 泻、呕吐、便秘等。
(二)胸腹部穴位
6.腹 【位置】在腹部。 【操作】患儿取仰卧或坐位,医者用两拇指 指端沿肋弓角边缘或自中脘至脐,向两旁分 推,称分推腹阴阳;用掌面或四指摩之,称 摩腹。 【功用】消食化滞、降逆止呕、健脾止泻、 通便。 【主治】腹痛、腹胀、食积、消化不良、恶 心、呕吐、厌食、疳积、便秘等。
四、小儿推拿常用特定穴

小儿推拿穴位及手法

小儿推拿穴位及手法

肺经
【位置】无名指末节罗纹面。 【操作方法】推法:用拇指在穴位上直推,向心方
向推称补肺经,离心方向推称清肺经。 【次数】100~300次。 【功用】宣肺解表,益气固表。 【主治】感冒发热,咳嗽,气喘,胸闷,虚汗等。 【临床应用】本法主要用于治疗呼吸系统诸病,常 与揉膻中,揉肺俞等合用
肾经
【位置】小指末节罗纹面。 【操作方法】推法:用拇指面在穴位上直推,离心
流涕等。
百会
【位置】头顶前后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交叉点 。 【操作方法】 1.按揉法:以拇指,或中指,或掌根按揉,称 按揉百会。 2.摩法:用全手掌或四指面摩,称摩百会。 【次数】100~300次。 【功用】镇静安神,升阳举陷。 【主治】昏厥,眩晕,头痛,惊风,惊
风池
【位置】颈后枕骨下缘,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 起始部中间凹陷中。 【操作方法】拿法:以一手拇指与食、中两指 分别放在两穴上拿之,称拿风池。 【次数】5~10次。 【功能】发汗解表,祛风散寒。 【主治】感冒,发热,头痛,颈项强痛,眩晕 等。 【临床应用】本穴发汗作用较强,如再配掐二 扇门则发汗作用更强。
【主治】呕吐,胃脘疼痛,嗳气,食积。

【位置】腹部。 【操作方法】 1.推法:①以两手大拇指沿两肋边缘向两旁分推,称 分推腹阴阳; ②以中脘至脐为中线,用两手拇指自上而下向 两旁作横向分推,也称分推腹阴阳。 2.摩法:用全手掌或四指面摩腹部称摩腹。 【次数】推法:100~300次,摩法:3~5分钟。 【功用】健脾和中,理气消食。
脐,称捏挤脐。 【次数】揉法:100~300次(抖揉50~100次); 摩法:3~5分钟;捏挤法3~5次
天枢
【位置】脐旁2寸。 【操作方法】 1.按揉法:用食、中或拇、食两指按揉本穴,

小儿推拿常用手法及穴位

小儿推拿常用手法及穴位

小儿推拿常用手法及穴位
小儿推拿常用手法及穴位
一、常用手法
⒈捏法:用拇指和食指等手指捏住肌肉或皮肤,进行按摩或推拿。

⒉推拿:用手掌、掌根和掌侧按摩和推拿患者的相应部位。

⒊摩擦法:用手掌或掌根在特定部位进行快速摩擦,增加局部血液循环。

⒋按揉法:用手指和手掌在穴位附近进行揉动,刺激经络和穴位。

⒌指压法:用手指按压特定穴位,调节经络和气血运行。

⒍敲打法:用手掌或拳头等部位轻拍或敲打患者的相关部位,刺激经络和穴位。

⒎推拿扭转法:在推拿的基础上加入扭转动作,增加关节活动度。

⒏推法:用手指或掌根沿着经络或肌肉进行推动。

二、穴位
⒈风池穴:位于颈部后正中线上,头发生长的窝凹处。

⒉大椎穴:位于颈椎第一棘突后下方⑸寸,两侧与风池穴连线相交处。

⒊太阳穴:位于眉毛外端凹陷处,额骨与颧骨交界处。

⒋天突穴:位于胸骨中央的凹陷处。

⒌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当膝盖外侧髌骨下缘与胫骨前缘之间的凹陷处。

⒍冲门穴:位于足背骨第一蹊络开始的地方,两侧脚趾骨之间凹陷处。

⒎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侧,当踝骨内侧后缘与腓骨前缘之间的凹陷处。

⒏胃脘穴:位于胃部正中线,脐上5寸处。

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推拿手法示意图和穴位示意图。

法律名词及注释:
⒈推拿:中医传统疗法之一,通过按摩和刺激特定穴位以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

⒉穴位:中医学中特定的身体部位,通过刺激穴位可以调节和改善气血运行。

⒊经络:中医学中的气血运行通道,贯穿全身,与身体的功能和疾病有密切关系。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主治及操作手法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主治及操作手法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主治及操作手法
一、小儿头穴
(一)内眦穴(内关):位于头顶正中,前额之中,乳头前上2.5厘
米处。

主治:主治头痛,面痛,胸痛,耳痛,胸胁胀满,头眩,眼痛,目赤
肿痛,鼻塞流涕,口眼歪斜,抽搐口舌张痛,癫狂口吐白沫等病证。

操作手法:拇指按压,以持压手法从耳中心抵至内眦穴,节度和推泻
按摩的手法,每次2-3分钟。

(二)外眦穴(外关):位于头顶正中,前额之前,乳突后下1.5厘
米处。

主治:主治头痛,耳鸣,耳聋,眩晕,耳聋听力减退,颅痛,颅神经痛,眼痛,口眼歪斜,抽搐口舌张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泻、肠
绞痛等病证。

操作手法:以持压手法从耳中心抵至外眦穴,节度和推泻按摩的手法,每次2-3分钟。

(三)额内口穴:位于头顶正中,前额之前,乳突后下3厘米处。

主治:主治头痛,面肌痉挛,耳聋,鼻塞,口眼歪斜,抽搐口舌张痛,神经性偏瘫,癫狂口吐白沫,恶心,呕吐,腹泻,腹胀,腹痛,食欲不振
等病证。

操作手法:额头前部紧张按压,以触摸、挤压等方式操作。

小儿推拿-关于常用穴位的总结

小儿推拿-关于常用穴位的总结

1、清天河水:凉性穴位清热解表,清心安神除烦,泻心火,利小便,化燥痰。

确定为实热症才能用,时间不能过长,最长不得超过十分钟,否则会伤正气。

肝有火也可清天河水,取“母病泄其子”之义(肝木生心火,肝为心的母,心为肝的子)。

脾胃虚寒不可用。

大清天河水及取天河水这两种手法,建议在专业人士指导下使用,通常操作用清天河水(腕横纹中点推至肘横纹中点)即可。

2、列缺穴:在手腕两侧凹处,通常操作手法为拿法,即拇指、食指适当拿住穴位所在处,两指反复地增减用力。

发散风寒,清脑降逆拿法治疗伤风感冒,惊风,昏迷不省人事。

3、总筋穴:掌心面腕横纹中点处可以左右揉动,也可以顺时针揉动(关节缝、骨缝处的穴位顺着骨缝揉效果好)清心退热、散结,调通周身气机,清心火、去口溃。

治疗心脾有火、口疮、心有火导致的睡眠不安,降颅压。

适合睡觉不老实、火大、乱踢的孩子。

4、小天心穴:大小鱼际之间的中点处。

顺时针揉动。

通窍解表,散瘀和络,安神定惊等。

可以通全身经络,因此有眼耳鼻口四肢等不通的情况,要用到小天心穴。

小天心+乙窝风可以发汗、起表、去外邪。

并可以收因外感导致的鼻涕。

5、分阴阳穴:从小天心穴推向大鱼际方向为分阳,温气血之寒,治一切虚火;从小天心穴推向小鱼际方向为分阴,清气血之热,治一切火。

分阴阳穴可以平衡阴阳,调和气血,消积化痰,治疗阴阳紊乱、消化不良。

6、板门穴:大拇指掌骨赤白肉交界处。

清热凉膈,调节升降,理气,消食导滞,化痰、促进食欲、止吐泻,退虚热。

泻板门手法(离心推):用于呕逆、喘、咳嗽等胃火较大或胃气上逆的情况;清板门手法(离心向心来回推):胃有火但不大的情况。

补的手法通常不用。

清/泻板门+小天心+乙窝风可以去邪清/泻板门7分钟+逆运内八卦7—10分钟+泻肺金7分钟治疗实热咳喘7、脾土穴:大拇指第一第二指节赤白肉交界处。

脾属纯阴,功能为化全身之湿,基本不用泻、清的手法,用补的手法(第一指节自然弯曲,向心推)补的手法:健脾益气,祛湿散寒,补虚扶弱,补血生肌,除痹化痰,化寒痰、止寒咳,退虚寒发热。

小儿推拿总筋的功能主治

小儿推拿总筋的功能主治

小儿推拿总筋的功能主治1. 编写目的本文档旨在介绍小儿推拿总筋的功能和主治,帮助读者了解推拿总筋对小儿健康的重要性和应用范围。

2. 功能主治小儿推拿总筋是一种传统中医推拿疗法,通过对小儿经络、穴位的按摩和刺激,来达到调理和调节小儿身体健康的作用。

它主要包括以下功能和主治:2.1 调理气血通过推拿总筋的手法,可以促进小儿体内气血的流通,调理气血失调所引起的症状,如面色苍白、气短、食欲不振等。

此外,小儿推拿总筋还可以提高小儿免疫力,增强体质,减少患病的机会。

2.2 改善消化功能小儿推拿总筋对于改善小儿消化功能具有显著效果。

通过按摩胃部和腹部经络,可以刺激消化器官的功能,促进食物消化和吸收,缓解小儿常见的消化问题,如腹泻、便秘等。

2.3 缓解呼吸道疾病小儿推拿总筋在缓解呼吸道疾病方面有独特的效果。

对于常见的咳嗽、扁桃体炎、鼻窦炎等疾病,通过按摩胸部和背部经络,可以促使气道通畅,缓解症状,提高呼吸道抵抗力。

2.4 强身健体小儿推拿总筋可以增强小儿的体质和免疫力,提高抵抗力。

通过按摩经络,它可以促进气血运行,加强脏腑功能,增强小儿体质,减少患病的机会。

2.5 改善睡眠质量小儿推拿总筋对于改善小儿睡眠质量也有显著的作用。

通过按摩头部和颈部经络,可以促进睡眠调节激素的分泌,改善睡眠障碍,提高睡眠质量。

2.6 预防和治疗小儿常见病小儿推拿总筋可以起到预防和辅助治疗小儿常见病的作用。

对于小儿感冒、发热、咳嗽、腹泻等常见病,它可以通过调理气血、增强免疫力的方式,辅助治疗和减轻病情。

2.7 促进身心发展小儿推拿总筋不仅有助于改善小儿的身体健康,还可以促进小儿身心的全面发展。

通过按摩经络刺激大脑和神经系统,它有利于促进儿童智力、情感和社交能力的发展。

3. 结论小儿推拿总筋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中医疗法,对于小儿身体健康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它可以通过调理气血、改善消化功能、缓解呼吸道疾病、强身健体、改善睡眠质量、预防和治疗小儿常见病、促进身心发展等方式,促进小儿健康成长。

第三十四讲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及手法-揉总筋

第三十四讲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及手法-揉总筋

第三十四讲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及手法-揉总筋
【名称】总筋
【位置】掌后腕横纹中点。

【功效】清心经热,散结止痉,通调气机。

【主治】口舌生疮、夜啼、牙痛、潮热等。

【操作方法】
以指端揉之,称揉总筋;以拇指指甲掐之,称掐总筋。

【临床治疗】
(1)揉总筋常用于治疗口舌生疮、夜啼等,多配合清心经、掐揉小天心、水底捞明月、清天河水等。

(2)掐总筋常用于惊风抽搐,常与掐人中、掐老龙、掐小天心等合用。

【推拿次数】
揉300-500次,掐3-5次。

【示例】
【温馨贴士】
1、给宝宝做推拿时力道要轻柔均匀,
2、根据宝宝大小、穴位位置和身体情况等,灵活掌握推拿次数。

3、对于上肢部的穴位,一般不分男女,一般均以左手为主(亦可先推左手,再推右手,或只推右手)。

4、若宝宝皮肤干燥,可适当使用介质,如清水、油等。

【知识回顾】
第三十二讲小儿常见病症推拿穴位-揉小天心—镇静安神、止夜啼。

孩子手部经络穴位保健按摩法

孩子手部经络穴位保健按摩法

孩子手部经络穴位保健按摩法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小儿特定穴位有“点”、“线”、“面”,以双手居多,“小儿百脉汇于双掌”。

五个指头可以调理五脏,几条线就可以维护小儿健康。

五经:拇指—脾经;食指—肝经;中指—心经;无名指—肺经;小指—肾经。

几条线:小儿手臂阴面靠中指那条线—天河水;手臂阳面靠拇指那条线—三关;手臂阴面靠小指那条线—六腑。

开发孩子聪明才智的健脑按摩法。

给小儿每天捏脊一次。

小儿俯卧在床上或家长膝盖上均可,露出腰背臀部皮肤,家长用双手拇指和食指、中指相对沿脊椎两旁捏起皮肤,双手交替捻动向前推进,捏三下提一下,从脊椎的尾骶部至第七颈椎从下向上捏,每次捏五遍;补脾土,就是向掌推拇指螺纹面,200次;-清肝木、清心火,向指尖方向分别推食指和中指指腹面各100次;-补肺金,向掌跟方向推无名指200次;补肾水,向掌跟方向推小指200次;-揉板门,就是揉小儿手掌大鱼际150次;-推三关,推小儿前臂阴面靠拇指那一直线150次。

坚持每天推,持续两个月。

治病常用手法推三关:就是推小儿前臂阳面靠拇指那条线,用拇指或食指指面从腕推到肘,推到小儿手臂微微发红,小儿会微微发汗。

可以代替麻黄、肉桂,发汗散寒,激发小儿自身抗病能力。

推六腑:就是前臂阴面靠小指那条线,用拇指或食中指面自肘推向腕,可以代替滑石、羚羊,退热作用非常好。

-引天河水:顺前臂内侧正中线,自腕横纹至肘横纹呈一直线,用食、中二指腹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效同黄芪、黄柏、连翘,清热解毒。

-补脾经:向手掌方向推小儿拇指面,就像吃人参、白术,大补元气,是一个很好的保健方法。

而清脾经的效果跟吃灶土、石膏一样,清脾胃的热。

清脾经就是向指尖方向推拇指面。

--侧推食指为补大肠:温肠止泻,治疗腹泻。

推大肠经,从食指推向虎口,手到病除。

反之,从虎口推到食指侧线为泻大肠,效果同吃大黄、枳实,清热通便,治疗便秘。

-向指尖方向推中指清肺,功同桑皮、桔梗,宣肺清热;向手掌方向推止咳,效果如五味、冬花,补肺止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十四讲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及手法-揉总筋
【名称】总筋【位置】掌后腕横纹中点。

【功效】清心经热,散结止痉,通调气机。

【主治】口舌生疮、夜啼、牙痛、潮热等。

【操作方法】以指端揉之,称揉总筋;以拇指指甲掐之,称掐总筋。

【临床治疗】(1)揉总筋常用于治疗口舌生疮、夜啼等,多配合清心经、掐揉小天心、水底捞明月、清天河水等。

(2)掐总筋常用于惊风抽搐,常与掐人中、掐老龙、掐小天心等合用。

【推拿次数】揉300-500次,掐3-5次。

【示例】【温馨贴士】1、给宝宝做推拿时力道要轻柔均匀,2、根据宝宝大小、穴位位置和身体情况等,灵活掌握推拿次数。

3、对于上肢部的穴位,一般不分男女,一般均以左手为主(亦可先推左手,再推右手,或只推右手)。

4、若宝宝皮肤干燥,可适当使用介质,如清水、油等。

【知识回顾】第三十二讲小儿常见病症推拿穴位-揉小天心—镇静安神、止夜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