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苏轼 品人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苏轼,品人生

谈起苏轼,人们必定会想到“唐宋八大家之一”和“三苏”。他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与陆游并称苏陆,与辛弃疾并称苏辛。这些华丽而又高雅的名誉集于一身,披上了最引人夺目的服饰,无不让人感到痛快,这位天才是多么的伟大和崇高,让我们用心去走近他,贴近灵魂最适处。

青年时代—意气风发

苏轼出生在眉山,这个地方不大,但读书的气息非常浓厚。他的家庭非常富有,自然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苏轼的父亲经常严格监督他们的学习,这样的言传身教,使他接受了正视的文学教育。但一方面,也因苏轼天生聪慧,勤学好问,也造就了他非凡的文章,一个孩子能有高的见地,不禁让人赞叹,自古英雄出少年,真是奇人啊!

他当时虽然小,但他的事迹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有些让常人都难以想象。记得苏轼十三岁时,苏洵送苏轼兄弟到眉山城西寿昌院州学教授刘巨那里读书,刘巨在当地还是很有学问的人,曾作《鹭鸶诗》,其中写到“渔人忽惊起,雪片逐风斜”之句。他很是得意,但苏轼认为“逐风斜”没有写出雪片的那种归宿之感,没有“雪片落蒹葭”好。刘巨认为苏轼改得好,赞叹道:“吾,非若师也。”这种天赋不是奇才难道是什么?

还记得这么一个传说,苏东坡小时候,在书房上贴了一幅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天下书。”一天,一位老者拿来一本书,

向苏东坡请教,苏东坡接过书一看,有许多字并不认识,这本书也没见过,不禁十分羞愧。老人取回书,盯着这幅对联看了好一会儿,摇摇头走了,苏东坡觉得这幅对联不对,于是在开头多添了两个字:“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天下书。”他能有这种感悟和志向真是我们难以想象的,但这正是我们所喜欢的苏轼。

青年的苏东坡始终有一种读书人的傲气,一种让人沉迷的神仙气。正是他的这一种气息,才造就了他的意气风发,也在我们心中留下了一位豪杰的光辉形象。但在我们看来,他就是父亲手里的好儿子,学校里的三好学生,感觉很一般。可他那一份读书的诚心和毅力。是很多人都无法做到的,或许也是这些缘故,他青年的才识才更加地突显出来,为后人所赞叹。

中年时代—愈挫愈勇

苏轼金榜题名之后,年仅二十几岁的他即将步入官场,步入仕途。作为一个年轻有为的文豪,苏轼的一举成名无不让我们羡慕,但在官场上难以一帆风顺,每个人都会经历一些挫折,苏轼所遭受的困难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也让我们为他感到惋惜。他的一生可谓三起三落,但也正是这种奇异的经历,让我们真正感受到了他的一生的遭遇和荣誉,去体会真正的情趣。

他刚上任时就在各方面表现得出类拔萃,但他的自信遭到了陈公弼的百般挑剔。不可否认,这样做是为了让苏轼认识到自己骄傲自满的错误,但他却不太在意,在陕西凤翔府任职三年后回到京城,却经历了一连串的天灾人祸—夫人父亲相继离世。正

当他重返朝廷之时等待他的又是一场激烈的政治风暴—王安石变法,太后和司马光全盘否定王安石的新法,而苏轼反对全盘否定。因意见不和,因此苏轼选择知难而退而辞职外放,他的这份胸襟让人感到更加温暖,更加和谐。

当然人们一提到苏轼,肯定少不了“乌台诗案”,这是他人生的一大低谷,可谓大难临头。这件事和王安石变法是有直接联系的,若他不反对王安石变法,也许不会出现这种结果。但这正是他的可爱之处,也让我们知道有时应坚守自己对的观点,即使是生命的代价。

在经历了人生巨大落差的苏轼将怎样面对生活呢?他努力做到潇洒,做到自己最可爱的一面。就在这时,政局又发生了重大变化,宋神宗驾崩,年仅十岁的哲宗继位,他废除王安石变法,这是做为反对派的苏轼当然飞黄腾达了,他被召回京城,在短短的十七个月时间里,苏轼从一个戴罪之身的八品升到正三品,跃升了十二个台阶,差宰相之位只差一步之遥!可谓前途无量啊!

老年时代—达观淡泊

高太后死后,苏轼再次遭贬,直至儋州。赦免后,他整个人变得苍老、憔悴,他感到迷茫、无助。到底哪里才是他的归宿,他最终选择了常州,这可谓是苏轼的第二故乡,但这也始终抹不去他内心的那一份痛,和豪放背后的悲凉。

在去常州的路上,因一路颠簸,病情没有得到好转,最终

到了常州,没过多久就在顾塘桥畔孙氏馆走完了一生,真让人为他的不幸感到惋惜。尽管如此,他在我们心中的地位永远的那么重,他永远也是那么年轻。也真是这样,苏轼的达观淡泊才深深的印在我们的心里,无法抹去。

在这种跌宕起伏的生活后,苏轼不在是一个毛头小子,而是变得更加稳重,特别是在经历了被贬黄州、惠州、儋州等地的反省与人生感悟之后,此时的他变得清醒了,变得踏实了。更加对人生有了一种超然豁达的态度,无不令人佩服,这也是人生对他的考验,使他愈挫愈勇,变得坚不可摧。

而他的一生也造就了他的文章,从而产生巨大的影响。

被贬黄州之时,他的生活进入了一个低谷,但他的灵魂得到了升华。当他来到赤壁之时,面对滚滚东流的长江后,写下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千古名句。挥洒出了他的潇洒与豁达,更代表了他超逸洒脱的文学风采。

林语堂老先生说:“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他留给我们的是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

苏东坡的一生一直在漂泊,但他活得自由自在,并不是身不由己。他的仕途虽然有太多的坎坷,但得意之时还是比失意的多,并非几乎没受到重用。重观他的一生,他是多么的不幸又是那么的幸运,他有太多的可爱之处值得我们学

习。

他青年的意气风发,中年的愈挫愈勇,老年的达观淡泊,显现出一种品格,一种风范。我们也能从诗句中感受,“也无风雨也无晴”是苏东坡最好的结束,平淡而高雅,也让我们用最真诚的心去感受他所带给我们的,超然而又真实,痛苦而又美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