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原理习题讲解
计算机网络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第1章PSE:分组交换设备 PAD:分组装配、拆卸装备NCC:网络控制中心FEP:前端处理机IMP:接口信息处理机PSTN:电话交换网ADSL:非对称用户环路DDN:数字数据网FR:帧中继ATM:异步转移模式ISDN:综合服务数字网VOD:电视点播WAN:广域网LAN:局域网MAN:城域网OSI:开放系统互连基本模型ITU:国际电信联盟IETF:英特网工程特别任务组第2章1.说明协议的基本含义,三要素的含义与关系。
答:为计算机网络中进行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的集合就称为协议。
协议三要素:(1)语义:涉及用于协调与差错处理的控制信息。
(2)语法:涉及数据及控制信息的格式、编码及信号电平等。
(3)定时:涉及速度匹配和排序等。
3.计算机网络采用层次结构模型的理由是什么?有何好处?答:计算机网络系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
将一个复杂系统分解为若干个容易处理的子系统,然后“分而治之”逐个加以解决,这种结构化设计方法是工程设计中常用的手段。
分层就是系统分解的最好方法之一。
分层结构的好处在于使每一层实现一种相对独立的功能。
每一层的功能相对简单而且易于实现和维护。
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分层结构有利于交流、理解和标准化。
6.请比较面向连接服务和无连接服务的异同点。
答:面向连接服务和电话系统的工作模式相类似。
数据传输过程前必须经过建立连接、维护连接和释放连接的3个过程;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各分组不需要携带目的的节点的地址。
面向连接数据传输的手法数据顺序不变,传输可靠性好,需通信开始前的连接开销,协议复杂,通信效率不高。
无连接服务与邮政系统的信件投递过程相类似。
每个分组都是要携带完整的目的节点的地址,各分组在通信子网中是独立传送的。
数据传输过程不需要经过建立连接、维护连接和释放连接的3个过程;目的节点接收到的数据分组可能出现乱序、重复与丢失的现象。
可靠性不是很好,通信协议相对简单、效率较高。
9.试比较OSI/RM与TCP/IP的异同点。
计算机网络教程知识点和习题
计算机网络教程知识点和习题B类和C类地址都是单播地址,D类地址用于多播,E类地址保留为以后用。
划分子网:1个C类地址空间仅能容纳254台主机,划分子网的编址方法大大减小了对A、B类地址空间的浪费。
截图3.CIDR:无分类域间选择(CIDR)无分类编址:1.网络地址=子网掩码ANDIP地址2.同样的IP地址和不同的子网掩码可以得出相同的网络地址,但不同的子网掩码的效果是不同的,最大地址是一样的,各自容纳的最大主机数是不一样的。
3.斜线记法(CIDR记法)中,斜线后面的数字就是地址掩码中1的个数。
CIDR记法提供了IP地址,子网掩码,能分配几个IP地址,也就是地址空间大小,并能计算最大,最小地址。
看书4.ARP协议:1.IP地址放在IP数据报的首部,而物理地址则放在MAC帧的首部。
在网络层和网络层以上使用的是IP地址,而数据链路层及以下使用的是物理地址。
2.地址解析协议ARP解决知道IP地址求物理地址,逆地址解析协议RARP解决知道物理地址求IP地址的。
3.每一个主机都设有一个ARP高速缓存,里面有所在的局域网上的各主机和路由器的IP地址到硬件地址的映射表。
4.ARP是解决同一个局域网上的主机或路由器的IP地址和硬件地址的映射问题。
否则只能通过路由器了。
5.RARP协议:第六章DHCP协议中介绍6.IP首部:1.一个IP数据报由首部和数据两部分组成。
首部的前一部分是固定长度,共20字节,是所有IP数据报必须具有的。
2.片偏移是起始位数除以8,IP数据报结构,截图7.路由表:看书8.默认路由:看书9.ICMP协议的应用:1.ICMP报文作为IP层数据报的数据,加上数据报的首部,组成IP数据报发送出去。
ICMP协议是IP层的协议。
2.ICMP 差错报告报文:终点不可达,源点抑制,超时,参数问题,改变路由(重定向),ICMP询问报文:回送请求和回答,时间戳请求和回答。
10.RIP协议:1.因特网把路由选择协议划分为内部网关协议(RIP和OSPF等)和外部网关协议(BGP)。
(完整版)计算机网络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完整版)计算机⽹络原理课后习题答案《计算机⽹络》(第四版)谢希仁第1章概述作业题1-03、1-06、1-10、1-13、1-20、1-221-03.试从多个⽅⾯⽐较电路交换、报⽂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1)电路交换它的特点是实时性强,时延⼩,交换设备成本较低。
但同时也带来线路利⽤率低,电路接续时间长,通信效率低,不同类型终端⽤户之间不能通信等缺点。
电路交换⽐较适⽤于信息量⼤、长报⽂,经常使⽤的固定⽤户之间的通信。
(2)报⽂交换报⽂交换的优点是中继电路利⽤率⾼,可以多个⽤户同时在⼀条线路上传送,可实现不同速率、不同规程的终端间互通。
但它的缺点也是显⽽易见的。
以报⽂为单位进⾏存储转发,⽹络传输时延⼤,且占⽤⼤量的交换机内存和外存,不能满⾜对实时性要求⾼的⽤户。
报⽂交换适⽤于传输的报⽂较短、实时性要求较低的⽹络⽤户之间的通信,如公⽤电报⽹。
(3)分组交换分组交换⽐电路交换的电路利⽤率⾼,⽐报⽂交换的传输时延⼩,交互性好。
1-06.试将TCP/IP和OSI的体系结构进⾏⽐较。
讨论其异同点。
答:(1)OSI和TCP/IP的相同点是:都是基于独⽴的协议栈的概念;⼆者均采⽤层次结构,⽽且都是按功能分层,层功能⼤体相似。
(2)OSI和TCP/IP的不同点:①OSI分七层,⾃下⽽上分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络层、运输层、应⽤层、表⽰层和会话层;⽽TCP/IP具体分五层:应⽤层、运输层、⽹络层、⽹络接⼝层和物理层。
严格讲,TCP/IP⽹间⽹协议只包括下三层,应⽤程序不算TCP/IP的⼀部分②OSI层次间存在严格的调⽤关系,两个(N)层实体的通信必须通过下⼀层(N-1)层实体,不能越级,⽽TCP/IP可以越过紧邻的下⼀层直接使⽤更低层次所提供的服务(这种层次关系常被称为“等级”关系),因⽽减少了⼀些不必要的开销,提⾼了协议的效率。
③OSI 只考虑⽤⼀种标准的公⽤数据⽹。
TCP/IP ⼀开始就考虑到多种异构⽹的互连问题,并将⽹际协议IP 作为TCP/IP 的重要组成部分。
《计算机网络习题集》知识讲解
目录第 1 章绪论第 2 章基本概念第 3 章OSI 模型第 4 章信号第 5 章编码第 6 章数字数据传输:接口和调制解调器第7 章传输媒介第8 章复用第9 章错误检测与纠正第10 章数据链路控制第11 章数据链路协议第12 章局域网第13 章城域网第14 章交换:一个网络层功能第15 章综合业务数字网第16 章X.25第17 章帧中继第18 章ATM第19 章SONET/SDH第20 章网际互连和网络设备第21 章传输层第22 章OSI 高层第23 章TCP/IP第 1 章绪论1.3 习题一、填空题1.组建计算机网络的目的是实现信息传递和 ______________ 。
2.通常所说的“三网合一”的“三网”是指电信网、 _______________ 和计算机网二、选择题2.组建计算机网络的目的是为了能够资源共享,这里的计算机资源主要是指硬件、软件和( )A. 大型机 B •通信系统 C .服务器 D•数据3.计算机网络与分布式系统之间的主要区别是在( ) A .系统物理结构 B .系统高层软件 C .传输介质D.服务器类型4.网络协议中规定通信双方要发出什么控制信息,执行的动作和返回的应答的部分称为()A .语法部分B .语义部分C .定时关系 D.以上都不是5.网络协议的三个要素是:语法、语义与( )A . 工作原理B .时序C .进程D .传输服务三、简答题1.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有哪些?2. 计算机网络与分布式系统有什么异同点?3. 什么是网络协议?它由哪几个要素组成?1.4 习题答案一、 填空题1. 资源共享2. 有线电视网二、 选择题1. C2. D3. B4. B5. B三、简答题1. (1)数据通信( 2)资源共享( 3)提高系统处理能力( 4)分担负荷,提高效率( 5)提高可靠性 2. 共同点:一般的分布式系统是建立在计算机网络之上的, 所以分布式系统与计算机网络在物理结构上基本相同 不同点:1. 早期的计算机网络是由( )组成系统。
计算机网络原理习题讲解精编版
计算机网络原理习题讲解精编版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ChapterI1. Whatisthedifferencebetweenahostandanendsystem??2. Whatisaclientprogram?Whatisaserverprogram?Doesaserverprogramrequesta ndreceiveservicesfromaclientprogram?3. ,companyaccess,ormobileaccess.4. Dial-upmodems,HFC,,providearangeoftransmissionratesandcommentonwhetherthe transmissionrateissharedordedicated.5. .6. Whatadvantagedoesacircuit-switchednetworkhaveoverapacket-switchednetwork?WhatadvantagesdoesTDMhaveoverFDMinacircuit-switchednetwork?7. 2,000km 8102⨯prop d trans d trans d t =prop d trans d trans d prop d trans d trans d 8105.2⨯=s prop d trans d 610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较小范围内布置的一定是局域网,币在较大范围内布置的一定是广域网B.城域网是连接广域网而覆盖园区的网络C.城域网是为淘汰局域网和广域网而提出的一种网络技术D.局域网是基于广播技术发展起来的网络,广域网是基于交换技术发展起来的向络 解答:D 。
通常而言,局域网的覆盖范围较小,而广域网的覆盖范围较大,但这并不绝对。
有时候在一个不大的范围内采用广域网,这取决于应用的需要和是否采用单一网络等多种因素。
计算机网络典型习题讲解
TCP删除 关闭连接 删除/关闭连接 删除
FIN=1 Seq#=M ACK=1,Ack#= M+1 ,
M=连接关闭前已经被确认收到数据的最后一个字节的序列号加 连接关闭前已经被确认收到数据的最后一个字节的序列号加1 连接关闭前已经被确认收到数据的最后一个字节的序列号加 任何一方(client or server)都能够发送关闭请求,单向关闭 都能够发送关闭请求, 任何一方 都能够发送关闭请求 单向关闭.
A到B的连接关 到 的连接关 闭
ACK=1,Ack#= (7401) ,
此时,A不能继续向 传输数据,反过来可以,因为TCP关闭连接 此时, 不能继续向B传输数据,反过来可以,因为 关闭连接 不能继续向 传输数据 具有单向性,上面只关闭了A到 的连接 的连接, 到 的连接未关闭 具有单向性,上面只关闭了 到B的连接,B到A的连接未关闭
计算机网络习题讲解
1
第一章
基本概念
端到端延迟计算
2
OSI参考模型 参考模型
请从低到高的顺序指出OSI参考模型中的七层, 并对其中(任选的)五层的 每一层指出一个实际协议的例子. 答: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或会晤层),表示 层,应用层
物理层:任何一种调制解调体制 数据链路层:ALOHA,CSMA或CSMA/CD,TDMA,FDMA,CDMA,FDDI 等之一 网络层:ARP,IP,ICMP,OSPF,BGP等 传输层:TCP,UDP之一 会话层:NetBIOS等 表示层:XML,HTML,MIME,XDR等 应用层:FTP,HTTP,DNS,SMTP,DHCP, RIP ,ODBC,RPC等
8
解答
a."带宽时延"积=(1e7/2.5e8)*1e6=40,000bit b.40000bit c.一条链路的带宽时延积就是这条链路上具有的比特数的最大值. d.1e7/4e4=250m,比一个足球场的长度还长. e.s/R
(完整版)计算机网络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计算机网络》(第四版)谢希仁第1章概述作业题1-03、1-06、1-10、1-13、1-20、1-221-03.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1)电路交换它的特点是实时性强,时延小,交换设备成本较低。
但同时也带来线路利用率低,电路接续时间长,通信效率低,不同类型终端用户之间不能通信等缺点。
电路交换比较适用于信息量大、长报文,经常使用的固定用户之间的通信。
(2)报文交换报文交换的优点是中继电路利用率高,可以多个用户同时在一条线路上传送,可实现不同速率、不同规程的终端间互通。
但它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
以报文为单位进行存储转发,网络传输时延大,且占用大量的交换机内存和外存,不能满足对实时性要求高的用户。
报文交换适用于传输的报文较短、实时性要求较低的网络用户之间的通信,如公用电报网。
(3)分组交换分组交换比电路交换的电路利用率高,比报文交换的传输时延小,交互性好。
1-06.试将TCP/IP和OSI的体系结构进行比较。
讨论其异同点。
答:(1)OSI和TCP/IP的相同点是:都是基于独立的协议栈的概念;二者均采用层次结构,而且都是按功能分层,层功能大体相似。
(2)OSI和TCP/IP的不同点:①OSI分七层,自下而上分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应用层、表示层和会话层;而TCP/IP具体分五层:应用层、运输层、网络层、网络接口层和物理层。
严格讲,TCP/IP网间网协议只包括下三层,应用程序不算TCP/IP的一部分②OSI层次间存在严格的调用关系,两个(N)层实体的通信必须通过下一层(N-1)层实体,不能越级,而TCP/IP可以越过紧邻的下一层直接使用更低层次所提供的服务(这种层次关系常被称为“等级”关系),因而减少了一些不必要的开销,提高了协议的效率。
③OSI 只考虑用一种标准的公用数据网。
TCP/IP 一开始就考虑到多种异构网的互连问题,并将网际协议IP 作为TCP/IP 的重要组成部分。
计算机网络习题和参考答案解析
计算机网络习题和参考答案解析计算机网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一章1.1写出计算机网络的定义,指明涉及到的知识点。
答:计算机网络是通过传输介质、通信设施和网络通信协议,把分散在不同地点的计算机设备互联起来,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输的系统。
涉及到的知识点:1)传输介质;2)通信协议;3)不同地点.;4)计算机设备;5)资源共享;6)数据传输;7)系统。
1.6计算机网络提供的基本功能有哪些?答:1)数据通信。
计算机网络中的计算机设备,终端与计算机、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进行通信,数据传输,实现数据和信息的传输、收集和交换。
2)资源共享。
用户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共享系统内的硬件、软件、数据、文档信息,以及通过信息交流获取更多的知识。
3)给网络用户提供最好的性价比服务,减少重复投资。
4)提供大容量网络存储,不断增加新的多媒体应用。
5)提供分布式处理,使得协同操作为可能;平衡不同地点计算机系统的负荷,降低软件设计的复杂性,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内的资源,使得网格计算成为可能,提高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效率。
6)对地理上分散的计算机系统进行集中控制,实现对网络资源集中管理和分配。
7)提供高可靠性的系统,借助在不同信息处理位置和数据存储地点的备份,通过传输线路和信息处理设备的冗余实现高可靠性。
1.13计算机网络的协议体系结构什么特征?答:计算机网络中计算机进行通信、数据交换时需要制定算双方都要遵守的通信规则和约定就是协议。
协议是按层次节后世界的,协议层次的集合构成了协议体系结构。
网络协议层次结构包含两个基本内容:1、网络实现的功能分解到若干层次,每个功能用同等层协议或对等层协议实现,不同系统中的对等层要遵循对等层协议,通过对等层协议理解和完成该层的功能。
2、相邻层次之间通过接口交互必要的信息,构成下层为上次提供服务的关系,也成为接口关系。
网络服务靠服务原语进行描述,网络协议软件根据网络协议结构进行设计和开发。
1.19 A1.26通信1.27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第二章2.7写出网络协议的三个要素的主要内容。
计算机网络习题讲解
4-34 与下列掩码相对应的网络前缀各有多少比特? (1)192.0.0.0; (2)240.0.0.0; (3)255.224.0.0; (4)255.255.255.252。
答案:点分十进制的地址化成二进制记法,1的个数就是前缀的 个数。 (1)11000 00000,对应的网络前缀是2比特 (2)11110 00000,对应的网络前缀是4比特 (3)11111111 11100 00000000,对应的网络前缀是11比特 (4)11111111 11111111 11111111 11111100,对应的网络前缀 是30比特
例:已知路由器R1的路由表如下表所示:
目的网络掩码 目的网络地址 下一跳地址
/24
140.5.8.0
191.16.6.10
/16
112.71.0.0
-
/16
191.16.0.0
-
0.0.0.0
0.0.0.0
112.71.4.8
路由器接口 Eth1 Eth0 Eth1 Eth0
试画出网络的拓扑图,标出各个网络和必要的路由器的位置, 标注出必要的接口和IP地址,对不能确定的情况应当指明。
下一跳பைடு நூலகம்
128.96.39.0
255.255.255.128 接口m0
128.96.39.128
255.255.255.128 接口m1
128.96.40.0
255.255.255.128 R2
192.4.153.0
255.255.255.192 R3
*(默认)
-
R4
现共收到5 个分组,其目的站IP 地址分别为:
4-10 试辨认以下IP地址的网络类别。
(1) 128.36.199.3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与解答讲解
本文所有的习题均来自教师上课布置的题目和书上,答案是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第一章计算机概论1.术语解释计算机网络网络拓扑结构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通信子网资源子网2.计算机网络的的发展可以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3.以一个你所熟悉的因特网应用为例,说明你对计算机网络定义和功能的理解。
4.计算机网络如何分类?请分别举出一个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的实例,并说明它们之间的区别。
5.何为计算机网络的二级子网结构?请说明它们的功能和组成。
6.常用的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有哪几种?各自有何特点?试画出它们的拓扑结构图。
7.计算机网络具有哪些功能?8.目前,计算机网络应用在哪些方面?第二章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1.解释下列术语网络体系结构服务接口协议实体协议数据单元数据封装数据解封装2.在OSI参考模型中,保证端-端的可靠性是在哪个层次上完成的?CA.数据连路层B.网络层C.传输层D.会话层3.数据的加密和解密属于 OSI 模型的功能。
BA.网络层 B.表示层 C.物理层 D.数据链路层4.O SI 参考模型包括哪 7 层?5.同一台计算机之间相邻层如何通信?6.不同计算机上同等层之间如何通信?7.简述 OSI参考模型各层的功能。
8.简述数据发送方封装的过程。
9.O SI 参考模型中每一层数据单元分别是什么?10.在 TCP/IP协议中各层有哪些主要协议?11.试说明层次、协议、服务和接口的关系12.计算机网络为什么采用层次化的体系结构?13.试比较 TCP/IP 模型和 OSI 模型的异同点。
计算机网络为什么采用层次化的体系结构?【要点提示】采用层次化体系结构的目的是将计算机网络这个庞大的、复杂的问题划分成若干较小的、简单的问题。
通过“分而治之”,解决这些较小的、简单的问题,从而解决计算机网络这个大问题(可以举例加以说明)。
2.81.用生活中的实例说明面向连接的网络服务与无连接的网络服务解析:面向连接的网络服务与无连接的网络服务就相当于生活中的电话系统和普通邮政系统所提供服务。
计算机网络原理课后计算题和应用题解答 (1)
练习。
1)对于带宽为6MHZ的信道,若用4种不同的状态来表示数据,在不考虑热噪声的情况下,该信道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为多少?答:C=2H* LOG2N=2*6MHZ* LOG24=24MBPS2)信道带宽为3KHZ,信噪比为30DB,则每秒能发送的比特数不会超过多少?答:C=H* LOG2(1+S/N)=3KHZ* LOG2(1+1030/10)=30KBPS (此应为约数)3)采用8种相位、每种相位各有两种幅度的PAM调制方法,在1200BAUD的信号传输速率下能达到的数据传输速率为多少?答:C=B* LOG2(8*2)=1200BAUD* LOG2(16)=4800BPS4)采用每种相位各有两种幅度的PAM调制方法,在带宽为8KHZ的无噪声信道上传输数字信号,若要达到64KBPS 的数据速率,问至少要多少种不同的相位?答:C=2H* LOG2(X*2)= 64KBPS=2*8KHZ* LOG2(X*2)LOG2(X*2)=4 X*2=16 X=8种5)对于带宽为4KHZ的语音信号,采用量化级别为128的PCM方法编码,问所产生的二进制位起码要用多大传输速率的信道才能传输?答:二进制位数= LOG2(128)=7位 C=2*4KHZ*7位=56kBPS9题。
长度为50Km,一个100字节的分组,带宽为多大时其传播延迟等于发送延迟?对于512字节的分组呢?解:传播延迟等于:50*103米/(2*108米/秒)=25*10-5秒=250微秒100字节/250微秒=0。
4 字节*106/秒=0。
4M字节/秒=3。
2位/秒512字节/250微秒=2。
04M字节/秒因此,带宽分别等于0。
4M字节/秒和2。
04M字节/秒10题。
计算在下列情况下一个分组的延迟(从发出第1位开始到收到最后1位为止):(a)在通路上有1个存储转发交换机的1Gbps以太网,分组大小是5000位。
假定每条链路引入10微妙的传播延迟,并且交换机在接收完分组之后立即重发。
计算机网络原理第4章习题课
当站点数较大时,信道利用率最大值Smax=1/ (1+4.44×0.1)=0.6925 信道上每秒发送的帧数的最大值 =0.6925×5Mb/s÷1000bit=3462 每个站每秒种发送的平均帧数的最大值为3462÷100≈34。
青岛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网络工程系
4-10. 假定1km长的CSMA/CD网络的数据率为1Gb/s。设信号在网络上 传播速率为200 000km/s。求能够使用此协议的最短帧长。 [解析] CSMA/CD是总线局域网带有冲突检测的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协议。 数据在总线上传输存在传播时延,即使发送数据前监听到信道为 “空闲”,仍有可能在发送数据一段时间内发生碰撞。当一个站在 发送数据后,最迟要经过两倍的端到端的传播时延,才能知道自己 发送的数据是否和其他站发送的数据发生了碰撞。局域网按最坏情 况计算总线两端的两个站之间的传播时延为端到端的传播时延。因 此,帧的发送时延应该大于等于端到端往返传播时延才能检测得到 冲突。 [解答]对于1km电缆,单程端到端传播时延为 =1km÷200000km/s=5×10-6s=5us, 端到端往返时延为:2=10us 按照CSMA/CD工作,数据帧的发送时延不能小于10us,以1Gb/s速率 工作,10us可发送的比特数等于: (10×10-6s) ×(1.0×109b/s)=10 000bit=1250B 因此,最短帧长是10000bit或1250B。
计算机网络原理与应用试题解析
计算机网络原理与应用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是()A. 将计算机连接起来共享信息和资源B. 将计算机连接起来进行数据传输C. 将计算机连接起来进行通信D. 将计算机连接起来进行电子邮件传递答案:A2. OSI模型中的网络层负责()A. 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B. 提供数据加密功能C. 选择合适的路由路径D. 实现数据链路传输答案:C3. IP地址是由()位组成的A. 16位B. 32位C. 64位D. 128位答案:B4. HTTP协议使用的默认端口号是()A. 80B. 443C. 21D. 25答案:A5. 在计算机网络中,UDP协议是一种()A. 可靠的传输协议B. 无连接的传输协议C. 面向连接的传输协议D. 面向消息的传输协议答案:B二、判断题1. TCP协议是一种无连接的传输协议。
()答案:错2. ARP协议用于将IP地址转换为MAC地址。
()答案:对3. DNS协议用于实现网址到IP地址的解析。
()答案:对4. HTTP协议使用可靠的传输协议进行数据传输。
()答案:错5. SMTP协议用于发送和接收电子邮件。
()答案:对三、填空题1. 计算机网络中,典型的应用层协议是()。
答案:HTTP2. 网络层的核心功能是()。
答案:进行路由选择3. 在TCP/IP协议族中,IP协议位于()层。
答案:网络层4. 在OSI模型中,物理层负责传输()的比特流。
答案:原始5. 在网络通信中,使用的最常见的编码方式是()。
答案:ASCII四、问答题1. 请解释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作用。
答: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多台计算机通过通信线路互联起来,可以共享信息和资源的系统。
它的作用是实现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输和通信,方便用户共享信息、资源和服务。
2. 请简要介绍TCP/IP协议族。
答:TCP/IP协议族是计算机网络中最常用的协议族之一,它是互联网的核心协议。
TCP/IP协议族由多个协议构成,其中较为重要的协议有IP协议、TCP协议和UDP协议。
04741计算机网络原理李全龙计算机网络原理,课后习题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原理第一章课后习题:一,什么是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就是互联的,自治的计算机的集合。
二,网络协议的三要素是什么?含义各是什么?网络协议的三要素是语法,语义,时序。
语法就是定义实体之间交换信息的格式和结构,或者定义(比如硬件设备)之间传播信号的电平等。
语义就是定义实体之间交换信息中需要发送(或包含)哪些控制信息。
这种信息的具体含义,以及针对不同含义的控制信息,接收信息端应如何响应。
时序也称同步。
定义实体之间交换信息的顺序,以及如何匹配或适应彼此的速度。
三,计算机网络的功能是什么?在不同主机之间实现快速的信息交换,通过信息交换,计算机网络可以实现资源共享这一核心功能。
四,按网络覆盖范围划分,主要有哪几类计算机网络?各自的特点?主要有个域网,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
个域网是近几年随着穿戴设备,便携式移动设备的快速发展而提出的网络类型,是由个人设备通过无线通信技术,构成小范围的网络,实现个人设备间的数据传输,比如蓝牙。
范围控制在1到10米。
局域网通常部署在办公室,办公楼,厂区等局部区域内。
采用高速有线或无线链路,连接主机实现局部范围内高速数据传输范围。
十米到一公里。
城域网覆盖一个城市范围内的网络,5到50公里。
广域网覆盖通常跨越更大的地理空间,几十公里至几千公里,可以实现异地城域网或局域网的互连。
五,按网络拓扑划分,主要有哪几类,各有什么特点?星形拓扑结构,总线拓扑结构,环形拓扑结构,网状拓扑结构,树形拓扑结构,混合拓扑结构。
1.星形拓扑包括一个中央结点,网络中的主机通过点对点通信链路与中央结点连接,中央结点通常是集线器、交换机等设备,通信通过中央结点进行。
多见于局域网个域网中。
优点,易于监控与管理,故障诊断与隔离容易。
缺点,中央结点是网络中的瓶颈,一旦故障,全网瘫痪,网络规模受限于中央结点的端口数量。
2.总线拓扑结构采用一条广播信道作为公共传输介质,称为总线。
所有结点均与总线连接,结点间的通信均通过共享的成分进行。
计算机网络习题讲解
P11.(书本73页) 假设在上一题中R1 = R2 = R3 = R and dproc = 0. 分组交换时并不转发数据包,在接收到整 个包到达之前就立即方每个比特。求出端到端的时延。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第六版》
习题讲解
第一章
P8.(书本75页) 假设用户分享3 Mbps的链接. 每个用户 在传输时需要使用150kbps, 每个用户传输只占10%的时 间. a. 当电路交换时,可以支持多少用户? b. 假设使用分组交换,计算用户正在传输的概率 c. 假设有120个用户,计算n个用户同时传输的概率 d. 计算21个用户或更多用户同时传输的概率
a.用于防范SYN洪泛攻击
b.不能。因为攻击者无法知道初始TCP序列号,而这 个序列号仅被服务器知道,是一个复杂函数。所以攻 击者无法发送一个正确的ACK报文来使服务器创建连 接 c.不能。服务器可以在初始序列号上加一个时间标记, 使得它们在规定时间内有效。即使攻击者利用这些序 列号,也会因为过期而无法到达攻击的目的
20
P10.(书本73页) 考虑一个长度为L的包从终端A经过三 条路线到达目的地终端. 这三条路线由两个交换机连接. di, si, and Ri表示长度, 传播速度, 和传输速度。i, for i = 1, 2, 3. 每个包的交换延迟表示为dproc. 假设没有排队延迟, 根 据di, si, Ri, (i = 1,2,3), and L, 端到端的总延迟是多少? 假 设这个包为1500字节, 三条线路的传播速度都是 2.5 · 100 m/s, 三条线路的传输速度都是 2 Mbps, 包的交换延迟为 3 msec, 第一条线路长度为5,000 km,第二条线路长度为 4,000 km,第三条线路长度为1000 km. 求端到端的延迟?
计算机网络第5版习题详解
第1章1-01 计算机网络向用户可以提供那些服务?答:连通性和共享数据传输:网络间个计算机之间互相进行信息的传递。
资源共享:进入网络的用户可以对网络中的数据、软件和硬件实现共享。
分布处理功能:通过网络可以把一件较大工作分配给网络上多台计算机去完成1-02 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答:采用存储转发的分组交换技术,实质上是在计算机网络的通信过程中动态分配传输线路或信道带宽的一种策略。
它的工作机理是:首先将待发的数据报文划分成若干个大小有限的短数据块,在每个数据块前面加上一些控制信息(即首部),包括诸如数据收发的目的地址、源地址,数据块的序号等,形成一个个分组,然后各分组在交换网内采用“存储转发”机制将数据从源端发送到目的端。
由于节点交换机暂时存储的是一个个短的分组,而不是整个的长报文,且每一分组都暂存在交换机的内存中并可进行相应的处理,这就使得分组的转发速度非常快。
分组交换网是由若干节点交换机和连接这些交换机的链路组成,每一结点就是一个小型计算机。
基于分组交换的数据通信是实现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或计算机与人之间的通信,其通信过程需要定义严格的协议;分组交换网的主要优点:1、高效。
在分组传输的过程中动态分配传输带宽。
2、灵活。
每个结点均有智能,可根据情况决定路由和对数据做必要的处理。
3、迅速。
以分组作为传送单位,在每个结点存储转发,网络使用高速链路。
4、可靠。
完善的网络协议;分布式多路由的通信子网。
电路交换相比,分组交换的不足之处是:①每一分组在经过每一交换节点时都会产生一定的传输延时,考虑到节点处理分组的能力和分组排队等候处理的时间,以及每一分组经过的路由可能不等同,使得每一分组的传输延时长短不一。
因此,它不适用于一些实时、连续的应用场合,如电话话音、视频图像等数据的传输;②由于每一分组都额外附加一个头信息,从而降低了携带用户数据的通信容量;③分组交换网中的每一节点需要更多地参与对信息转换的处理,如在发送端需要将长报文划分为若干段分组,在接收端必须按序将每个分组组装起来,恢复出原报文数据等,从而降低了数据传输的效率。
计算机网络1-3章课后习题及答案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概述习题1-01 计算机网络向用户可以提供哪些服务?答: P1第二段,三种网络各自提供的服务及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习题1-02 试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答:分组交换技术采用存储转发技术,将完整的报文分割成较小的数据段,在每个数据段前面,加上一些必要的控制信息组成首部后,就构成了分组。
分组是在计算机网络中传送的数据单元。
发送分组,接收端剥去首部,抽出数据部分,还原成报文后进行重组,这就是分组交换技术。
习题1-03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电路交换的优点:适用于连续传送大量数据;缺点:电路建立连接时间长,线路利用率低。
信息传输延迟小,就给定的连续路由来说,传输延迟是固定不变的。
信息编码方法、信息格式以及传输控制程序来都不受限制,即可向用户提供透明的通路。
报文交换的优点:是采用了存储转发技术,线路使用率高;缺点:是延迟长。
分组交换的优点:分组动态分配带宽,且对网络逐段占用,提高通信线路使用效率。
分组独立选择路由,使结点之间数据交换比较灵活。
分组大大压缩结点所需的存储容量,也缩短了网络延时。
较短的报文分组比较长的报文可大大减少差错的产生,提高传输可靠性。
缺点:分组在各结点存储较发时需要排队,这就会造成一定的时延。
当网络通信量大时,这种时延也可能会很大。
同时,各分组必须携带的控制信息也造成了一定的开销。
习题1-04为什么说因特网是自印刷术以来人类通信方面最大的变革?答:因特网缩短了人际交往的时间和空间,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和交往方式,使世界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习题1-05因特网的发展大致分为哪能几个阶段?请指出这几个阶段最主要的特点。
答:P3第一阶段是从单个网络向互联网发展的过程。
第二个阶段的特点是建成了三级结构的因特网。
分为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
第三阶段的特点是逐渐形成了多层次ISP结构的因特网。
习题1-06简述因特网标准制定的几个阶段。
计算机网络原理习题讲解
Chapter I1. 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 host and an end system? List the types of endsystems. Is a Web server an end system?2. What is a client program? What is a server program? Does a server program requestand receive services from a client program?3. List six access technologies. Classify each one as residential access, companyaccess, or mobile access.4. Dial-up modems, HFC, and DSL are all used for residential access. For each ofthese access technologies, provide a range of transmission rates and comment on whether the transmission rate is shared or dedicated.5. Describe the most popular wireless Internet access technologies today. Compareand contrast them.6. What advantage does a circuit-switched network have over a packet-switchednetwork? What advantages does TDM have over FDM in a circuit-switched network?7. Consider sending a packet from a source host to a destination host over a fixedroute. List the delay components in the end-to-end delay. Which of these delays are constant and which are variable?8. How long does it take a packet of length 2,000 bytes to propagate over a linkof distance 2,000 km, propagation speed 8102⨯ m/s, and transmission rate 2 Mbps? More generally, how long does it take a packet of length L to propagate over a link of distance d, propagation speed s, and transmission rate R bps? Does this delay depend on packet length? Does this delay depend on transmission rate?9. What are the five layers in the Internet protocol stack? What are the principalresponsibilities of each of these layers?10. Which layers in the Internet protocol stack does a router process? Which layersdoes a link-layer switch process? Which layers does a host process?11. What is an application-layer message? A transport-layer segment? A network-layerdatagram? A link-layer frame?12. This elementary problem begins to explore propagation delay and transmissiondelay, two central concepts in data networking. Consider two hosts, A and B, connected by a single link of rate R bps. Suppose that the two hosts are separated by m meters, and suppose the propagation speed along the link is s meters/sec. Host A is to send a packet of size L bits to Host B.a. Express the propagation delay, prop d , in terms of m and s.b. Determine the transmission time of the packet,trans d , in terms of L and R.c. Ignoring processing and queuing delays, obtain an expression for the end-to-end delay.d. Suppose Host A begins to transmit the packet at time t = 0. At time trans d t =,where is the last bit of the packet?e. Suppose prop d is greater than trans d . At time t = trans d ,where is the first bit of the packet?f. Suppose prop d is less than trans d . At time t = trans d , where is the first bit of the packet?g. Suppose 8105.2⨯=s , L = 100bits, and R = 28 kbps. Find the distance m so that prop d equals trans d .13. In modern packet-switched networks, the source host segments long,application-layer messages (for example, an image or a music file) into smaller packets and sends the packets into the network. The receiver then reassembles the packets back into the original message. We refer to this process as message segmentation. Figure 1.24 illustrates the end-to-end transport of a message with and without message segmentation. Consider a message that is 6108⨯ bits long that is to be sent from source to destination in Figure 1.24. Suppose each link in the figure is 2 Mbps. Ignore propagation, queuing, and processing delays.a. Consider sending the message from source to destination without message segmentation. How long does it take to move the message from the source host to the first packet switch? Keeping in mind that each switch uses store-and-forward packet switching, what is the total time to move the message from source host to destination host?b. Now suppose that the message is segmented into 4,000 packets, with each packet being 2,000 bits long. How long does it take to move the first packet from source host to the first switch? When the first packet is being sent from the first switch to the second switch, the second packet is being sent from the source host to the first switch. At what time will the second packet be fully received at the first switch?c. How long does it take to move the file from source host to destination hostwhen message segmentation is used? Compare this result with your answer in part(a) and comment.d. Discuss the drawbacks of message segmentation.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hapter I1. 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 host and an end system? List the types of end systems. Is aWeb server an end system?2. What is a client program? What is a server program? Does a server program request andreceive services from a client program?3. List six access technologies. Classify each one as residential access, company access, ormobile access.4. Dial-up modems, HFC, and DSL are all used for residential access. For each of these accesstechnologies, provide a range of transmission rates and comment on whether the transmission rate is shared or dedicated.5. Describe the most popular wireless Internet access technologies today. Compare andcontrast them.6. What advantage does a circuit-switched network have over a packet-switched network?What advantages does TDM have over FDM in a circuit-switched network?7. Consider sending a packet from a source host to a destination host over a fixed route. List thedelay components in the end-to-end delay. Which of these delays are constant and which are variable?8. How long does it take a packet of length 2,000 bytes to propagate over a link of distance2,000 km, propagation speed 8102⨯ m/s, and transmission rate 2 Mbps? More generally, how long does it take a packet of length L to propagate over a link of distance d, propagation speed s, and transmission rate R bps? Does this delay depend on packet length? Does this delay depend on transmission rate?9. What are the five layers in the Internet protocol stack? What are the principal responsibilitiesof each of these layers?10. Which layers in the Internet protocol stack does a router process? Which layers does alink-layer switch process? Which layers does a host process?11. What is an application-layer message? A transport-layer segment? A network-layer datagram?A link-layer frame?12. This elementary problem begins to explore propagation delay and transmission delay, twocentral concepts in data networking. Consider two hosts, A and B, connected by a single link of rate R bps. Suppose that the two hosts are separated by m meters, and suppose the propagation speed along the link is s meters/sec. Host A is to send a packet of size L bits to Host B.a. Express the propagation delay, prop d , in terms of m and s.b. Determine the transmission time of the packet,trans d , in terms of L and R.c. Ignoring processing and queuing delays, obtain an expression for the end-to-end delay.d. Suppose Host A begins to transmit the packet at time t = 0. At time trans d t =,where is the last bit of the packet?e. Suppose prop d is greater than trans d . At time t = trans d ,where is the first bit of the packet?f. Suppose prop d is less than trans d . At time t = trans d , where is the first bit of the packet?g. Suppose 8105.2⨯=s , L = 100bits, and R = 28 kbps. Find the distance m so that prop d equals trans d .13. In modern packet-switched networks, the source host segments long, application-layermessages (for example, an image or a music file) into smaller packets and sends the packets into the network. The receiver then reassembles the packets back into the original message. We refer to this process as message segmentation. Figure 1.24 illustrates the end-to-end transport of a message with and without message segmentation. Consider a message that is 6108⨯ bits long that is to be sent from source to destination in Figure 1.24. Suppose each link in the figure is 2 Mbps. Ignore propagation, queuing, and processing delays.a. Consider sending the message from source to destination without message segmentation. How long does it take to move the message from the source host to the first packet switch? Keeping in mind that each switch uses store-and-forward packet switching, what is the total time to move the message from source host to destination host?b. Now suppose that the message is segmented into 4,000 packets, with each packet being 2,000 bits long. How long does it take to move the first packet from source host to the first switch? When the first packet is being sent from the first switch to the second switch, the second packet is being sent from the source host to the first switch. At what time will the second packet be fully received at the first switch?c. How long does it take to move the file from source host to destination host when message segmentation is used? Compare this result with your answer in part (a) and comment.d. Discuss the drawbacks of message segmentation.14.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