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全套说课稿
高中历史说课稿【优秀8篇】
高中历史说课稿【优秀8篇】高中历史说课稿篇一(一)知识构建功能本册书从内容编排上看,主要以时间顺序,以章节体形式编写;从线索看,主要有以下几条:1、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确立——自由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2、重要的国际关系(1)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的矛盾(三次殖民高潮)(2)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争夺殖民地的斗争,争夺世界霸权斗争)3、民族解放斗争美国独立战争、拉美独立战争——亚洲革命风暴——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4、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诞生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发展和列宁主义的诞生从每课的内容看,都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独立完成一节课、一个单元的知识构建,并掌握历史基础知识,认识历史各线索之间的关系,从而完整掌握世界历史的发展脉络。
(二)能力培养功能课程内容是培养学生能力的载体,我们应该更好地利用这些课程内容来培养学生能力,包括知识构建能力;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辨证地看待历史问题、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实践操作功能教材设置活动课,学生走出教室,深入图书馆、阅览室,上网查找资料,拓宽了视野,掌握了查阅资料,利用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相对比较成熟的观点。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根据掌握的知识,自编自演的历史剧,虽尚显稚嫩,但在过程中,挖掘历史的背景,揣摩人物心态和语言,使学生在实践能力的培养上,又有了新的进步。
(四)心理教育功能历史课的内容包罗万象。
在学习过程中,从历史人物的坎坷悲壮,从历史发展的曲折反复,学生能够获得一个心理感受:事物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一个人的成功不是一帆风顺的,要想做成某件事,需要付出艰辛和努力,从而增加心理的承受力。
从世界史的发展中还学习到许多为科学献身、为国家捐躯、为真理求索的人,从他们身上,学生在情感上和心理上有很大的收获,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去面对成功和失败,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中历史全册说课稿
高中历史全册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说课的是高中历史全册的内容。
高中历史课程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它不仅涉及对历史知识的学习,更是对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将从课程目标、内容概览、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高中历史课程的教学目标。
高中历史课程旨在通过对中外历史事件、人物、文化等方面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认识历史进程中的重大事件和转折点,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民族自豪感以及国际视野。
同时,课程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使其能够独立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
接下来,让我们概览一下高中历史全册的内容。
高中历史课程通常分为中国古代史、近现代史、世界史三个部分。
在中国古代史部分,我们会学习从远古时期到清朝的历史变迁,包括各个朝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近现代史部分则着重讲述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历史,特别是民主革命、抗日战争、新中国的成立等重要历史节点。
世界史部分则涵盖了从古代文明的起源到两次世界大战,再到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等内容。
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倡导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首先,课堂讲授是基础,通过老师的讲解,学生可以系统地掌握历史知识。
其次,我们鼓励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主动参与到历史事件的探讨中来。
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还能锻炼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此外,我们还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历史纪录片、电影等,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历史情境,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评价方式也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评价学生的历史学习时,我们不仅关注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更重视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因此,除了传统的笔试之外,我们还采用口试、论文写作、项目研究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会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情感。
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学习和历史事件的分析,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感和时代感,从而激发他们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说课稿全套(附高中历史说课稿模板)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历史必修一优秀说课稿全套高中历史说课标准模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
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与策略、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步骤向大家详细地讲解我对这节课的安排。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首先,我说下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是人教版必修第单元第课。
本课的知识、理论、方法是学好以后内容的基础,它在整个教材中起着开篇点题(承上启下、画龙点睛的作用)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本课的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识记主要史实,如……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以及运用史实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以老师启发为先导,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通过大量史实、图片等提出问题,创设情景,在小组讨论、合作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团结协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讲授……,培养或激发学生……三、说教学的重难点通过对教学目标的制定,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是本课的核心知识点,只有理解和掌握……,才能形成关于本课完整的知识体系。
……比较抽象,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所以是本课的难点。
四、说教法。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上谈谈。
基于本课的特点,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活动探究法、集体讨论法,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图表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问题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历史说课稿
历史说课稿以下是为您生成的一篇历史说课稿:教材版本:人教版册数:高中必修章节:《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类型: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接下来,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这五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1. 教材地位和作用《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这一章节是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中的重要内容,它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历程,包括从夏商周的世袭制、分封制到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再到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强化。
通过学习这一章节,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和发展规律,为后续学习中国近现代政治制度以及世界政治制度的发展奠定基础。
2.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夏商周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以及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等重要知识点;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归纳总结历史规律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史料、讨论问题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认识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完善和创新的过程,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同时,让学生认识到封建专制制度的弊端,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
3.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2)教学难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和演变规律;君主专制制度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二、说学情1. 知识基础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了一些中国古代史的基础知识,对夏商周、秦汉、唐宋元明清等朝代的大致情况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政治制度的具体内容和演变规律还缺乏系统的认识。
2. 学习能力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对于历史学科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还需要进一步的培养和提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说课稿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的主要观点,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
过程与方法:适度引入古代中国政治发展与传统文化方面的材料,启发学生思考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以列表的方法,从时代、主要观点、影响等方面,指导学生归纳孔子、孟子和荀子的主要内容。
以百家争鸣为主题,组织学生谈一谈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认识和感受。
组织一次“我读《论语》的读书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古代思想的博大精深:通过学习早期儒家的民本思想,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了解儒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最主要部分,认识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对后世的影响;联系现实,使学生正确对待儒家传统文化,发挥其在当代的积极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历史意义;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观点,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
2.难点:儒家思想的形成,认识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对后世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材料分析法、对比法。
四、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设计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也是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自孔子创立儒家至今,儒家经过了二千多年的发展历程,其思想与孔孟时代的儒家已是差别很大了。
要想了解原始儒家(孔孟荀)的思想的原貌,我们要尽量阅读原始文献资料,所以讲课中涉及很多这方面的史料。
学习中我们还要注意孔孟荀思想的异同,也能帮助学生理解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过程。
早期儒家思想的一个积极方面是它的民本思想(这一点与后世儒家有较大区别),通过学习民本思想,来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
教学过程中尽量调动学生已知知识,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入:教师: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提问:默读单元引言: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是什么思想?学生:儒家思想。
教师:对!中国的思想文化源远流长,蓄积深厚。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对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等各方面影响深远,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全套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全套说课稿课题:《开辟新航路》一、说教材《开辟新航路》是高中《历史·必修二》第5课的内容。
从三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历史:即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新航路开辟经过以及影响。
前4课内容介绍了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从第5课开始研究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本课内容相当重要,上承古代中国,下启近代世界。
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相对隔绝的状态,世界真正开始融合为一个整体。
从此,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随后的殖民扩张,世界市场拓展;第一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发展。
二、说目标1、课程标准概述XXX、XXX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2、三维目标①知识与能力:掌握新航路开辟的原因、经过、影响。
②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分析原因及影响,培养学生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③情绪态度与价值观:A、通过对新航路开辟过程的研究,使学生感受和研究探险家们勇于进取的开拓精神。
B、通过研究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使学生认识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人类社会的整体发展。
3、重点难点重点: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影响难点: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雏形形成的重大意义三、说教法情境——启发——探究——点拔(创设情形)(设置题目)(开展讲授)(点拔提高)四、说学法1、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对新航路开辟的史实大致了解,在猎奇与探讨的基础上,创设新情境,引导学生分析和归纳题目,有利于新课的展开。
2、学法指导:情景再现、归纳分析、探究发散。
五、说过程1、导入(选取新颖的角度)【设计理念】:还历史本原2006年1月13日,英国《经济学家》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它的标题《也许中国比XXX先做到》引起了人们的好奇与震惊。
这篇文章声称,在中国发现了一幅明代世界地图,它证明了中国人早于XXX发现了美洲,并率先在500年前就完成了环绕地球的海上航行。
XXXXXX以其收藏的一幅古地图“天下全舆总图”作为物证,支持原英国皇家海军潜艇艇长XXX2002年提出的“中国人发现美洲”说。
人教版高一历史说课稿(5篇)
人教版高一历史说课稿(5篇)人教版高一历史说课稿(精选5篇)在撰写说课稿时应重点讲清楚每个环节安排的基本思路及其理论依据,还要做到前后呼应,使前三个方面内容落实到实处。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人教版高一历史说课稿大全,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人教版高一历史说课稿(篇1)各位老师:你们好!我来自,我今天说课的课例是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六专题《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中的第一课《民主政治的摇篮——古代希腊》说课内容将围绕六个方面展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讲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学生说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反思。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教材是专题六的第一课,专题六是新高考增加的考试内容,主要讲述古代希腊、罗马政治文明的精华-民主与法制,是古典世界留给后人的一笔珍贵的政治文化遗产。
第一课的内容是了解古希腊民主政治赖以萌芽、发展的自然和社会历史条件,认识自然环境对文明的影响很大,从中对我们有所借鉴。
因此本课无论是在本专题还是在政治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说教学目标1、课标要求:通过对古希腊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希腊城邦制度的特点、希腊公民的素质的阐述,来认识古代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自然和社会基础。
2、知识与能力:通过对古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条件的了解,培养学生全方位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3、过程与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围绕本课三个知识点进行课前预习,想象自己作为一个希腊城邦公民参加政治活动的情形,体会古代西方世界的公共政治活动氛围。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自然条件与社会环境的认识,使学生明白一种制度的产生总是与其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一方水土、一种社会制度造就一方人民。
希腊民主政治的产生得益于古代希腊独特的.自然、社会环境和享有充分政治权利的公民。
三、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古希腊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对希腊城邦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作用。
人教版高中历史精品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历史精品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的“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这一课题是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还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首先,我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评价与反思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中国古代主要的政治制度,如分封制、郡县制等,并理解这些制度的特点和作用。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能力,训练学生的历史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古代政治制度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历史的发展是渐进的,任何制度都有其时代背景和局限性,培养学生客观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次说课的内容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分封制的起源、特点及其影响。
2. 郡县制的确立、运作机制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意义。
3. 皇权与官僚制度的互动关系及其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4. 科举制度的产生、发展和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三、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
2.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历史事件或人物,通过分析其背后的政治制度,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3. 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究某一政治制度的优缺点,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4.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直观展示历史场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前一课的内容,引出本课的主题,并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讲解新知:详细讲解分封制和郡县制的起源、特点及影响,通过比较分析两者的异同。
3. 案例分析:选取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郡县制的案例,分析其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
4. 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讨论皇权与官僚制度的关系,以及科举制度对社会的影响。
高中历史人教版说课稿范文
高中历史人教版说课稿范文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说课的是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的课程内容——“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
这一课程是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涉及到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还与当时的政治、文化等多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
通过对这一课题的学习,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运行机制,以及封建制度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首先,我会简要介绍一下本课的教学目标。
根据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本课旨在使学生:1. 理解封建社会土地制度的基本特征及其形成的历史背景。
2. 掌握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过程,包括均田制、租庸调制等重要制度。
3. 分析封建土地制度对当时社会经济和阶级关系的影响。
4.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通过对历史材料的分析和讨论,提高他们的历史认识和批判性思考能力。
接下来,我将阐述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在于封建社会土地制度的基本概念、主要类型及其历史演变。
难点则在于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土地制度与社会结构、经济发展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如何通过历史的角度去分析和评价这些制度的优劣。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系统的讲解,帮助学生构建起对封建社会土地制度的基本认识。
2.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他们的历史分析能力。
3.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历史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土地制度的具体运作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 知识与能力并重: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2. 理论与实践结合:通过历史事件和人物的介绍,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历史现象相结合。
3. 互动与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接下来,我将具体安排本课的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课。
我会通过提问“你们知道古代中国的土地是如何分配的吗?”这样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讲解做好铺垫。
高中历史课后说课稿(共7篇)
篇一:高中历史说课稿《“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下面我从以下六个方面谈谈我对本课的理解和设计1. 教材分析与教材地位2. 三维目标3. 教学重点、难点4. 教法与学法5.教学程序6.教学反思(教材分析)(教材地位作用)本课选自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的第二课,它上承《“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下启《宋明理学》,本课通过从“无为”到“有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和“儒学成为正统”三个方面介绍了新儒学在西汉被重视、推崇和发展为正统思想的过程。
它继承了先秦孔孟儒家思想,又对后世儒学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这一课在本单元中的地位十分突出。
(教学目标)根据课标以及本课特点,我对本课教学目标做了设定。
1、在知识与能力方面,通过学习,我要让学生知道汉代儒学通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创办太学等手段,逐步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理解“举贤良”的用人政策是国家政治、经济和国防的需要,以及汉武帝以后的新儒家思想的历史地位;探究儒家思想的产生、发展过程与封建统治之间的关系以及儒家思想对中国历史的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
2、在过程与方法方面,以图文资料,创设情境,指导学生分析。
之后设置问题,开展课堂讨论和辩论,归纳整理汉初从无为到有为的原因;用小组讨论法理解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用阅读分析法理解儒家思想逐渐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3、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通过教学,让学生通过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认识仁政思想对稳定社会、发展经济的积极作用;通过汉代教育体系的建立认识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关键,重视教育对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重难点)为了达到预定目标,我设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汉武帝重视儒学的具体措施。
”;而难点呢,是对新儒学思想主张的理解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学情)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现在来说说学情。
高中历史新教材说课稿 高中历史说课优秀5篇
高中历史新教材说课稿高中历史说课优秀5篇高中历史说课稿篇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内外服制度、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能力目标(1)正确理解阐释历史概念,如宗法制,通过对概念的理解,掌握特定时期的政治制度概况。
培养学生史论结合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阅读教材的能力。
(2)通过比较落实知识,如商代的方国与西周的封国的区别。
培养学生对比分析的方法与能力。
(3)通过认识宗法制是为了巩固分封制而实行的一种措施。
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方法,并锻炼学生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让学生对夏、商、周三代各个部分政治制度发展变化情况的分析,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的奴隶社会之一,是世界上重要的文明古国。
二、三点剖析重点:商代的内外服制度;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难点:分封制与宗法制,西周分封制何以难?主要因为它是先秦时期最重要的社会变革而选定的,这个社会变革就是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转变。
这个转变是使中国社会从早期古代向古代转变的关键,过去把这个转变说成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也是有道理的。
分封制与宗法制是同一的,互相表里,讲分封制就一定要讲宗法制。
关系在下面具体还要讲。
三、教学方法初步尝试采用构建式、探究式的教学模式,通过设置情境,提出问题,协作会话,调动教师、学生、教材、多媒体四大要素,力争使学生能主动完成对知识意义的构建。
四、课标体现1.构建主义教学思想认为:知识的获得不是被动地吸收,而是靠主动地探求完成知识意义的构建而获得的,知识获得的多少与知识构建的能力成正比。
基于以上认识,本教案试图通过向学生提供对知识理解的一种概念框架(脚手架),把复杂的重复性的事物分解、抽象出共性的东西,以便于学习者去同化和顺应新的知识。
2.为适应研究性学习和3+X考试的需要,本节课的讲述试图通过政治、历史、地理多学科的相互渗透,并适当介绍研究性学习中的一些简单的科研方法,使学生能把微观知识与宏观知识结合起来,体现基本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质。
高中历史说课稿范文(共10篇)
篇一:高中历史说课稿模板高中历史说课稿模板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版高中历史必修第单元第课的内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加以说明。
首先是第一部分说教材。
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对于教材,我主要分析一下教材地位、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的设置。
1、教材地位2、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是制定教学目标的出发点和依据,根据新课标对本课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初步掌握从历史史料中汲取历史知识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选取优秀的史料、图片或影视片断,结合课本内容,教会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问题,分析问题,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注重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学会运用阅读法、比较法、讨论法、推理法等多种方法来学习历史知识;通过教学活动设计,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课堂参与中主动接受历史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激发学生对祖国历史的自豪感,加深对祖国文化的热爱。
3、教学重难点重点:难点:以上是对教材的分析,教材和学生是组成一堂课的两个基本要素,备好一堂课不仅要深入研究教材,更要了解我们面对的学生,下面我就说一下本次说课的第二部分学情分析经过初中三年的历史学习,学生们已经初步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学习方法和具备了一些历史自学的能力,对本课内容()也有一定的了解,但主要侧重于史实的掌握而非理性的分析,还停留在感性阶段。
高一的学生与初中时有很大不同他们的智力和理性思维能力有了长足的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潜能,帮助他们学会用历史的眼光来思考和解决问题,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世界观。
(适合高一学生)高二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丰富的历史学习方法和手段,并且已经建立了对历史学习兴趣,他们乐观、积极、自信,能够较好的跟随老师的思路和教学方法的引导,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贯彻普通教学方法的同时,还应当适当地给学生创造机会给他们更深层次的问题进行思考,教会他们站在足够的高度用世界史的眼光来看待所学知识。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说课稿全套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说课稿全套引言本说课稿主要基于最新的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材,旨在帮助教师有效地进行教学,并促进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本文档将以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介绍:教材概述、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
教材概述- 本教材是根据最新的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编写,内容涵盖了中国古代史的重要知识点。
- 教材内容具有系统性和科学性,能够满足学生认识中国古代历史的需求。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研究本教材,学生能够全面了解中国古代史的基本知识及其发展历程。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中国古代史的基本知识点,如封建制度、科举制度、中外交往等。
- 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思考能力。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提问、情景模拟等方法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 分组合作研究: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研究,促进彼此之间的研究交流和合作。
-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
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 奴隶社会的特征及其发展- 封建社会的特征及其发展2. 第二单元:中国古代两大思想家- 孔子及其思想- 老子及其思想3. 第三单元:夏商周的更替- 夏朝的建立和灭亡- 商朝的兴起和覆灭- 周朝的建立和分封制度4. 第四单元: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 春秋时期的社会变革- 战国时期的政治格局5. 第五单元:秦朝的统一与统治- 秦朝的统一战争及其影响- 秦始皇的集权统治教学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课堂讨论、小组活动等形式对学生的研究情况进行评价。
- 利用各种评价手段,如作业、考试等,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进行评估。
总结通过本教材的教学,可以促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史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并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历史必修说课稿
高中历史必修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带来一场关于高中历史必修课程的说课。
历史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它不仅仅是对过去事件的记忆,更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探索。
在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中,我们将通过系统地学习,深入了解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重要事件、人物以及文化变迁,从而培养我们的历史意识、思辨能力和国际视野。
一、课程目标与内容概述高中历史必修课程旨在通过对历史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 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脉络。
2. 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学会从历史的角度分析问题。
3. 增强国家意识和民族自豪感,认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4. 拓展国际视野,理解世界多元文化,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课程内容主要分为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史三个部分。
中国古代史部分,我们将学习从远古时期到明朝的历史变迁;中国近现代史部分,我们将探讨清朝晚期至新中国成立之间的历史事件;世界史部分,则涵盖了从古代文明的兴起到两次世界大战以及冷战时期的全球历史。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将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1. 讲授法:通过老师的系统讲解,帮助学生构建历史知识框架。
2. 讨论法: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历史事件进行深入分析,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
4. 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使历史场景生动再现,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5. 小组合作:通过小组合作完成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重点与难点解析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会特别关注以下几个重点和难点:1. 重点: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科举制度、丝绸之路的开辟;中国近现代的辛亥革命、抗日战争、新中国成立;世界史上的文艺复兴、工业革命、两次世界大战等。
2. 难点:对于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理解、历史人物的评价、历史时期的社会特征分析等。
针对这些难点,我们将通过比较分析、历史情境模拟等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人教版高中历史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历史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说课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的第一部分内容——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
一、教学目标在本次课程中,我们的教学目标主要分为三个方面: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明的起源、特点及其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以及通过历史材料的搜集和整理,提高他们的研究性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古代文明的学习,激发学生对人类历史的兴趣和探索欲望,同时培养他们尊重多元文化和历史传承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次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古代文明的起源:我们将从地理环境、生产方式等方面探讨文明的起源条件。
2. 古代文明的发展:重点介绍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古中国四大文明的发展历程。
3. 古代文明的交流与碰撞:分析古代文明之间的互动,以及它们之间的冲突与融合。
4. 古代文明的遗产:探讨古代文明对后世的影响,以及它们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
三、教学方法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系统讲解,使学生对古代文明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 讨论法: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3.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历史事件或人物,进行深入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历史发展的复杂性。
4. 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古代文明的图片和简短的视频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出本课的主题。
2. 讲授新知详细讲解古代文明的起源条件,以及四大文明的特点和发展过程。
在此过程中,穿插相关的图片和资料,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历史。
3. 学生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古代文明之间的交流与碰撞,以及它们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4. 课堂小结总结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强调古代文明的重要性,并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
人教版高中历史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历史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的“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
本节课我们将一起探讨人类文明的起源,以及几个主要古代文明的特点和发展。
首先,我会简要介绍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分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层面。
在知识与能力方面,学生将了解古代文明的起源条件和主要古代文明的基本特征;在过程与方法方面,学生将通过比较分析,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培养学生尊重多元文化,理解人类文明的共同性和多样性。
教学重点是古代文明的起源条件和几个主要文明的特点。
难点则是如何引导学生理解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互鉴。
接下来,我会介绍教学内容。
本节课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古代文明的起源条件,第二部分是几个主要古代文明的特点,第三部分是古代文明之间的交流与互鉴。
在第一部分,我们将讨论地理环境、生产方式、社会结构等因素如何共同促成了文明的产生。
通过分析古代文明多发生在大河流域,如尼罗河、两河流域、印度河和黄河流域,学生可以理解地理环境对文明起源的重要性。
同时,我们也会探讨农业的产生和发展如何为文明的兴起提供了物质基础。
第二部分将重点介绍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中国等文明的特点。
通过对这些文明的政治制度、宗教信仰、科技成就、艺术风格等方面的学习,学生可以对各个文明有更深入的了解。
例如,古埃及的金字塔、法老制度,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古印度的种姓制度,以及古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度等。
在第三部分,我们将讨论古代文明之间的交流。
通过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等贸易路线,不同文明之间的商品、技术、文化和宗教得以传播和交流。
这一部分将帮助学生理解,尽管古代文明在地理上相隔遥远,但他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我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首先,我会使用讲授法来介绍基础知识点。
其次,通过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各个文明的特点。
人教高中历史说课稿
人教高中历史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的“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
一、说教材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主要围绕人类文明的起源、发展以及古代世界的各大文明进行阐述。
本单元作为高中历史的开篇,旨在帮助学生建立起对人类历史发展脉络的基本认识,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明的起源、特征及其发展的基本历程,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事件分析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古代文明的起源条件和影响因素,培养学生的历史探究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尊重历史、热爱人类文明的情感态度,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文明发展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三、说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古代文明的起源条件、特征及其代表性文明的发展历程。
2. 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古代文明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以及这些文明对后世的影响。
四、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古代文明的纪录片片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古代文明是如何起源的,以及它们有哪些共同的特征。
(二)新课讲解1. 古代文明的起源首先,介绍古代文明的起源条件,包括地理环境、农业的发展、城市的形成等。
通过比较不同地区的古代文明,让学生理解地理环境对文明起源的影响。
2. 古代文明的特征接下来,讲解古代文明的共同特征,如文字的出现、法律的制定、宗教信仰等。
通过实例,如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让学生感受古代文明的成就。
3. 代表性文明的发展历程重点介绍几个代表性的古代文明,如古埃及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印度河流域文明和黄河流域的中华文明。
通过时间线的方式,展示这些文明的发展脉络,让学生了解它们的历史进程。
(三)课堂互动设计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分组探讨古代文明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如丝绸之路的开通对东西方文明交流的影响。
人教版高中历史说课稿范文
人教版高中历史说课稿范文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的《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本节课的主题是探讨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及其特点,通过对这一主题的学习,学生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结构和治理方式,从而对中华文明有更全面的认识。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并掌握中国古代几种主要的政治制度,如分封制、郡县制等,并理解这些制度的运作方式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分析历史材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考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尊重历史、客观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分封制和郡县制的比较分析。
2. 教学难点:理解郡县制对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古代中国封建社会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简要回顾上节课内容,为新课的讲解做好铺垫。
(二)新课讲解1. 分封制- 首先介绍分封制的起源和基本概念,通过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展示分封制下诸侯国的分布情况。
- 接着分析分封制的运作机制,包括诸侯的权力与义务,以及周王室与诸侯之间的关系。
-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分封制在维护社会稳定和推动地方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也指出其导致的诸侯割据和中央权力衰弱的问题。
2. 郡县制- 讲解郡县制的产生背景,指出其是秦朝统一六国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而进行的一项重要改革。
- 详细介绍郡县制的组织结构和行政管理体系,包括郡、县、乡、亭等行政单位的设置和职责。
- 通过比较分封制和郡县制,让学生认识到郡县制在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促进国家统一和社会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
(三)课堂互动1.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选择分封制或郡县制,讨论其优缺点,并准备向全班展示。
2. 角色扮演:选取几名学生扮演古代的诸侯和官员,通过模拟对话的方式,展现两种制度下的政治生活。
高中历史必修四全套说课稿
高中历史必修四全套说课稿一、教学背景和目标本节课是高中历史必修四的教学内容,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达到以下目标:1. 了解历史必修四的整体框架和重点内容;2. 掌握历史必修四中的核心知识和概念;3. 培养学生对历史现象的分析和思考能力;4.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2. 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制度和文化传承;3. 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和艺术成就。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本节课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1. 群体讨论法:让学生自由组成小组,就历史事件和人物展开深入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2. 视听教学法:通过播放相关历史视频和音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加深对历史内容的理解;3. 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历史背景和原因。
三、教学流程本节课的教学流程安排如下:1. 热身活动:通过播放相关历史视频,引导学生对南北朝时期的历史背景进行初步了解。
2. 导入新知: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3. 呈现重点内容:通过图表和案例分析,展示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制度和文化传承。
4. 深入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和艺术成就对社会的影响。
5. 总结回顾: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历史的启示和现实意义。
6.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阅读和写作任务,巩固学生对历史必修四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四、教学评价和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学生参与度: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和表现,评估学生对历史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2. 研究成果: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和学生的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对历史必修四内容的掌握和运用能力;3. 教学方法:通过教学过程中的观察和反思,评估选用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
通过对教学评价的分析和反思,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以上即是本节课《高中历史必修四全套说课稿》的内容和安排,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历史必修四的重要内容,并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教师资格证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全套说课稿。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本课是第1单元第1课,本单元主要讲述的内容是: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而本课内容分为三个子目对我国古代农业的成长历程和基本特征进行了充分的诠释,在教材中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
根据教材内容和课程标准,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
2、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识记自然经济、精耕细作、井田制等概念;理解我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产生原因、小农经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体验我国农业文明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2)过程与方法: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师的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基本方法,使学生会用比较法、阅读法、观察法等方法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我国古代发达的农业,不仅为手工业和商业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同时也为中华文明的萌发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3、教学重点:(1)重点:农业生产的发展。
(2)难点: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二、学情和教法分析:高一的学生思维活跃,有一定独立思考能力,但是历史知识的储备并不充分,针对这种情况,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为探究式教法,包括:提问法、讨论法、材料引导法、多媒体演示法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过程那么这些教学方法这么运用于教学实践中呢,那就来看我的教学过程。
1、导入:本课导入采用PPT图片导入法,首先展示十二生肖图,再提问哪些动物与农业有关,由此导入新课。
2、新课:(1)第一子目是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首先用对神话传说的分析,引发学生兴趣;再以考古发现加以证实,进而探究中国是世界农业的起源地之一,起源早。
再采用比较法、讨论法等从生产工具、生产资料、生产技术等方面,解决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时期农业发展的概况。
(2)第二子目: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全套说课稿课题:《开辟新航路》一、说教材《开辟新航路》是高中《历史·必修二》第5课的内容。
从三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历史:即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新航路开辟经过以及影响。
前4课内容介绍了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从第5课开始学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本课内容相当重要,上承古代中国,下启近代世界。
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相对隔绝的状态,世界真正开始融合为一个整体。
从此,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随后的殖民扩张,世界市场拓展;第一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发展。
二、说目标1、课程标准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2、三维目标①知识与能力:掌握新航路开辟的原因、经过、影响。
②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分析原因及影响,培养学生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通过对新航路开辟过程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和学习探险家们勇于进取的开拓精神。
B、通过学习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使学生认识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人类社会的整体发展。
3、重点难点重点: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影响难点: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雏形形成的重大意义三、说教法情境——启发——探究——点拔(创设情景)(设置问题)(开展教学)(点拔提高)四、说学法1、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对新航路开辟的史实大致了解,在好奇与探究的基础上,创设新情境,引导学生分析和归纳问题,有利于新课的展开。
2、学法指导:情景再现、归纳分析、探究发散。
五、说过程1、导入(选取新颖的角度)【设计理念】:还历史本原2006年1月13日,英国《经济学家》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它的标题《也许中国比哥伦布先做到》引起了人们的好奇与震惊。
这篇文章声称,在中国发现了一幅明代世界地图,它证明了中国人早于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并率先在500年前就完成了环绕地球的海上航行。
北京律师刘钢以其收藏的一幅古地图“天下全舆总图”作为物证,支持原英国皇家海军潜艇艇长凯文·孟席斯2002年提出的“中国人发现美洲”说。
这张地图的题记显示,它是由一位名叫莫易仝的清代画匠在乾隆癸未年(公元1763年),根据一张明代永乐十六年(公元1418年)的地图仿照绘制而成的。
这张地图绘制出了包括中国所在的亚洲,还绘制了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和澳大利亚,甚至还有南极洲的一部分。
而根据地图上的题记判断,它所参照的明代原图是由郑和船队中的画匠所画。
由此刘钢推断,早在明代初年,中国人就已经驾船环绕了整个世界,地理大发现的荣耀应当属于郑和船队。
至于郑和与哥伦布到底谁先发现了美洲,留给同学们以后来探究。
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开辟新航路》。
2、过程(梳理清晰的主线)【设计理念】:重现实结合情境①:多媒体展示三幅地图:《15世纪欧洲人绘制的世界地图》《16世纪中期欧洲人绘制的世界地图》《18世纪中国人绘制的天下全舆总图》探究①: 不同时期的世界地图与现在的世界地图有什么区别?什么是旧航路?什么是新航路?欧洲人为什么舍近求远开辟新航路?点拔①:15世纪的世界地图七大洲中只有欧、亚、非三洲,四大洋中也没有太平洋,16、18世纪的世界地图基本轮廓与现在的世界地图相似。
“旧航路”指传统的欧洲与亚洲之间的航路。
15世纪以前,从东方到欧洲主要有3条交通要道:一是陆路,由地中海沿里海到达中亚;另外两条是海路,即由海路入波斯湾,经过两河流域达到地中海东岸叙利亚一带,或者先由海路至红海,然后由陆路至埃及的亚历山大港。
“新航路”是相对旧航路而言的,是指欧洲开辟的通往印度和美洲等世界各地的航路。
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必要性:经济根源: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需要社会根源:欧洲人的“寻金热”商业危机:东西方商道受阻宗教需要:传播天主教可能性:客观:造船、航海技术的进步,地理知识提高,物质财富的保障主观:葡萄牙、西班牙王室的支持【设计理念】:梳理出第一条主线“东方的诱惑”(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条件),培养学生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情境②:电影《哥伦布》片断材料:1520年11月28日星期三,我们越过海峡,进入太平洋。
在3个月20天里,我们没有吃过任何新鲜的食物。
我们吃的饼干已不是饼干,而是爬满虫子、发出老鼠尿味的粉渣。
我们喝的是早已腐臭的黄水。
我们也把盖在大桅顶端以免它损坏帆缆索具的几张牛皮取下来吃了。
但是它们经过风吹日晒和雨淋,已经十分坚硬,我们只好把它们放在海水里泡上四五天,然后再放在火上烤,这样才能吃下去。
我们还常常吃木屑。
有人卖老鼠……然而,即使这样也找不到老鼠了。
——引自与麦哲伦一道作环球航行的皮加费塔在航海日记中的描述探究②:列表归纳新航路开辟的过程。
并发散一下:假如你是一名船长,在航海过程中还有可能出现哪些困难?面对一些突发性事件,你如何处理?点拔②:新航路开辟的过程航海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困难有灾难性天气、海盗劫掠(联系2009年10月19日中国籍散货轮“德新海”轮在印度洋被索马里海盗劫持)、船员的情绪绝望等。
遭遇突发性事件,处理时第一需要冷静,第二要依靠集体的智慧与力量。
【设计理念】:梳理出第二条主线“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开辟的过程),感受和学习探险家们勇于进取的开拓精神。
情境③:1405-1433年,中国人郑和率领27000余人组成的庞大船队七下西洋,经东南亚、印度洋到红海和非洲,遍访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并巩固了海上丝绸之路,传播了友谊的种子,促进了经济贸易发展,增加了国与国之间的友好交流,为世界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自2005年起,每年7月11日为中国“航海日”,同时也作为“世界海事日”在中国的实施日期。
探究③:对比中西远航,完成表格。
分析郑和的航海为什么没有继续下去呢?就决定了其终止的悲惨结局。
造成郑和下西洋终止的具体原因为:其一,“厚往薄来”的政策最后导致国库空虚。
产出必须大于投入才能持续发展。
而郑和船队将士众多,耗资巨大,每次出航馈赠要花大笔开销,支持郑和船队的明政府国库空虚。
“厚往薄来”的方针违反了经济发展规律,“蚀本”的买卖是无法持续的。
其二,政治目的达到后航海活动的重要地位下降。
明初由于海寇猖獗,影响明朝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友好关系,郑和下西洋的前期目的是打通海道,肃清倭寇,另一目的是与西洋国保持稳定关系。
郑和七下西洋之后,明朝统治者认为政治目的已达到,航道已畅通无阻,因此郑和下西洋的活动显得不重要了。
其三,明朝垄断海上贸易权扼杀私人贸易的发展,在国内严禁私人出海贸易,明朝法律规定私自出海贸易将被处以极刑。
国家势力的不断衰弱,人民生活困苦,许多农民因为海外贸易所得颇厚,逐渐成为国家所称的海寇。
这样不但减少封建国家的收入,而且还影响其政治。
这也是导致郑和没有继续下去及明朝统治者自此执行更严厉的海禁政策的原因之一。
其四,郑和船队过于庞大,明朝官员非议甚多。
有人估算,在永乐年间,新建和改建的海船约有二千艘,每艘造价需白银七八千两,须动用13省钱粮才够用。
对此,朝廷官员批评指责颇多,施加压力颇大,迫使明王朝终止这一活动。
其五,郑和下西洋所需物品大多出于官手工业,供给日益困难。
从事官手工业的工匠约30万人,属于封建徭役制度下的强制性无偿劳动,工匠的劳动积极性很低,经常以怠工、逃跑来进行反抗。
由于逃民情况严重,无法完成下西洋所需物品的任务。
下西洋已失去雄厚的物质基础,当然难以再继续进行下去了。
此外,明朝政府政治腐败导致各种社会危机日益突出,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上的中国封建专制体制及其保守性,以及明朝海防政策的变化及海军的衰落,都是导致郑和不能继续的因素。
这些因素是综合的,多方面的、不是孤立的、单方面的。
【设计理念】:介绍比较中西航海的高考试题,培养学生比较问题的能力。
情境④:1982年,曾有三十六个国家的代表联名向联合国提议,要求于1992年10月12日为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五百周年举行世界性的纪念典礼。
但是1992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法律系对哥伦布举行了一次审判。
身着15世纪服装的12人陪审团进行了三个小时的审理后一致裁定:被告克里斯托·弗哥伦布,现年541岁,意大利人,在500年发现美洲新大陆期间犯下了谋杀、剥削奴隶、专职、灭绝种族的屠杀、给未成年者定罪、强奸及搞国际恐怖主义等7大罪行,判哥伦布350年“监禁”。
探究④: 模仿陪审团进行辩论点拔④:理解概念“世界市场”、“商业革命”、“价格革命”。
“世界市场”是世界各国之间进行商品和劳务交换的领域。
它包括由国际分工联系起来的各个国家商品和劳务交换的总和。
人类历史长河中长期存在农耕世界与游牧世界的对立,新航路开辟,使得海洋这个天然屏障被逾越,世界各地、各个民族、各种文明之间彼此隔绝的状态被打破,横跨大洋的贸易往来使世界市场初露端倪。
“商业革命”是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商业经济领域产生的一次重大变革。
表现为世界市场的扩大,流通商品种类的增多,商路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促进了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同时对世界其他地区的社会经济产生重要影响,世界有力地联结为一个整体。
“价格革命”表现是:美洲的白银大量流入西班牙,再从西班牙流向热那亚,最后甚至流入奥斯曼帝国。
在白银通过国际贸易渠道向东流动时,它所经过的地方必然发生下述现象:物价迅速上涨,货币贬值,出现伪币,投机活跃。
在一个世纪里,西班牙的物价上升了大约四倍,其他欧洲国家虽然没有达到这个程度,但它们传统的经济关系也受到了严重的冲击。
物价猛涨对欧洲国家的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以致被称为价格革命。
【设计理念】:梳理出第三条主线“走向会合的世界”(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3、小结(挖掘教育的价值)【设计理念】:升教学主题本课概述了开辟新航路的史实,核心在于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们对地理大发现的影响有了更深的认识。
主要有以下观点:①从现代化角度看:它使人类从大陆转向海洋,是走向现代化的最早起步。
②从对美洲影响看:双重性,多方位。
既有革命的,也有灾难的。
③从文明交汇角度看:地理大发现是新旧两个世界,亚、欧、非三大文明的汇合和交往。
六、说评价设计相关练习题,测评课堂教学效果。
七、说反思情景设置注重生动性,问题设置注重有效性,教学开展注重互动性,预设生成注重统一性。
2009年10月26日晚19:00-22:00于安徽省无为县金塔宾馆一楼会议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