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说课稿-《核舟记》说课稿2
《核舟记》说课稿

《核舟记》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核舟记》。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核舟记》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本单元所选课文以“建筑园林、名胜古迹”为主题,旨在让学生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核舟记》是一篇介绍微雕艺术的说明文,作者魏学洢用简洁生动的语言,细致地描绘了“核舟”这一微雕工艺品的精妙绝伦,展现了我国古代微雕艺术的高超水平。
这篇文章不仅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还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我国古代的微雕艺术,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提高文言文阅读和理解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基础,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初步理解文言文的大意。
但是,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文言词汇和句式,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掌握。
此外,学生对于微雕艺术可能比较陌生,缺乏直观的感受和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本、观察图片等方式,充分感受核舟的精妙之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释义和用法。
(2)理解课文内容,能够准确翻译全文。
(3)学习作者按照空间顺序介绍事物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2)通过对核舟的观察和描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我国古代微雕艺术的高超水平,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词汇,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释义和用法。
(2)理解课文内容,能够准确翻译全文。
【说课】《核舟记》doc

《核舟记》说课稿《核舟记》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概述《核舟记》是一篇介绍一件精美工艺品的小品文,具有浓厚的文学色彩。
全文仅400余字,却描述了整个核舟的全部景物。
语言见解生动严密。
在教学时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掌握重点词句,领悟文章内容,培养文言语感。
同时,要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是如何按照空间顺序有条不紊地介绍事物特征的方法,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工艺美术方面的高超技艺和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课型演示活动课(三)课时两课时(四)教具投影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目标:练习诵读,培养语感。
品味、积累语言,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阅读能力目标:领会介绍核舟的顺序和详略,理解各具鲜明特征的人物神态、情趣。
3.写作能力目标:掌握“握抓住事物特点进行说明,详略得当”的写法。
4.思想情感目标:了解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培养民族自豪感。
(六)重点、难点重点:目标1,2,4难点:目标3一.说教法这是一篇具有浓厚文学色彩得的小品文,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我准备采用创设情景、指导朗读、品析语言等方法进行教学。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引导及教材是学生感知和观察的对象,学生通过教师适时、恰当的引导讲解和教材所展示的内容经过思考获得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这种观察与思考是有计划有目的的积极思维过程,是一种“思维知觉”。
也决定了教学过程必须遵循“双主原则”。
鉴于此,教学本文的指导思想为:创设情境,引起学生有意注意;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比较,激发学生思维,热情参与。
除了创设情景外,还要通过指导朗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文章如出己之口,如出己之心,使文章所描写的景和物、人和事,所倾吐的情和意,所阐发的哲理,叩击学生的心灵,引起共鸣。
二.说学法有人说,课堂好比战场,老师是统帅,学生是士兵,“统帅”要指导“士兵”怎样去打仗。
但是去打仗的是士兵,所以,“士兵”如何领会“统帅”的战术,尤为关键。
核舟记说课稿

核舟记说课稿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xx学校的xx老师,今天非常荣幸能够向大家介绍一篇优秀的作品——《核舟记》。
《核舟记》是一部以描绘核能发展的科幻小说,它通过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和深入的科学思考,让读者对核能的发展与应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一、作品简介《核舟记》是我国著名作家某某所著的一部科幻小说。
故事发生在未来的地球,人类文明高度发展,但也面临着能源短缺的问题。
在这个背景下,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名为“核舟”的超能源装置,可以利用核能源无限提供人类的能源需求。
小说以主人公李明为引领,展现了他在核舟的探索和应用中所经历的冒险与挑战。
二、核舟的应用核舟作为小说的核心元素,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首先,在能源领域,核舟的使用可以彻底解决人类能源短缺问题,实现能源的长期稳定供应。
其次,在交通运输方面,核舟可以驱动飞船、汽车等交通工具,大大提高了运输效率和节能环保。
此外,在医疗领域,核舟的能源可以应用于医疗设备的驱动,使得疾病的治疗更加精准和高效。
核舟技术的应用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还对世界各个领域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三、人物塑造小说中的人物塑造非常饱满且富有个性,使得故事更富有张力和真实感。
主人公李明是一个聪明好奇的年轻科学家,他不仅对核能有着浓厚的兴趣,还勇于冒险和挑战。
他的毅力和智慧推动了核舟技术的发展,并在面对困难时始终保持乐观和坚持。
其他人物如李明的朋友小红和科学家导师王教授也各具特色,共同为故事增色不少。
四、对现实生活的启示尽管《核舟记》是一部科幻小说,但它给我们带来了诸多对现实生活的启示和警示。
首先,小说中核舟的发明启示我们,在面对能源危机时,科技创新是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
其次,核舟在小说中的应用也提醒我们,发展绿色能源和节能环保技术对于保护地球环境至关重要。
最后,小说中主人公面对种种困难和挑战时的坚持和乐观态度,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介绍,我相信大家对《核舟记》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1课《核舟记》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1课《核舟记》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核舟记》是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1课的一篇文言文。
作者魏学洢以核舟为主题,通过细致入微的描绘,展现了核舟工艺的精湛和雕刻家王叔远的高超技艺。
本文语言优美,形象生动,富有诗意,是古代散文的佳作。
本课的教学,旨在让学生感受核舟艺术的魅力,理解文本内容,掌握文言文阅读方法,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文言文阅读基础,但学生在理解文言文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关键词语和句式,帮助学生疏通文本。
此外,学生对古代工艺的了解相对较少,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适当补充相关文化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核舟的艺术特色;学会鉴赏古代散文,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生能够理解关键词语和句式,疏通文本;学会通过朗读、感悟,体会核舟艺术的魅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代工艺的热爱,提高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核舟的艺术特色;学会鉴赏古代散文,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教学难点:理解关键词语和句式,疏通文本;体会核舟艺术的魅力,培养审美情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教学资源,生动展示核舟艺术的精湛,增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核舟工艺的视频片段导入,激发学生对核舟艺术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本,理解课文内容。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分析核舟艺术的特色。
八年级语文核舟记说课稿

八年级语文核舟记说课稿各位专家、老师,今天我将为大家讲解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四年制初级中学语文教科书第四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核舟记》。
这篇小品文介绍了一件精美的工艺品,全文只有400多个字。
文章首先简要介绍了___的微雕技艺并讲述了核舟的历史背景。
接着,文章逐一描绘了核舟的船舱、船头、船尾和船背,其中重点介绍了船头和船尾雕刻的五个人物。
最后,文章总结了核舟人物和物件的雕刻数量,以具体数字说明了微雕工艺的精湛技艺。
一、新课标与教材的整合一)新课标与文言文教学新课程鼓励研究性研究,强调师生互动。
教师应创造积极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研究的积极性。
学生应该敢于说出自己不同的想法,自主选择合作伙伴或暂时选择不合作。
先思考,再讨论,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
新课程下的文言文教学要求学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背诵优秀的诗文篇章。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诵读和积累,轻微小的分析。
应该多诵读,培养语感。
二)课文分析本单元的文言文研究要求学生练诵读,培养文言语感。
《核舟记》是一篇教读课文,具有一定的说明性,层次清晰、条理清楚,细致描述了核舟的艺术形象,说明雕刻者构思的巧妙、技艺的高超,也显示出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
语言精炼、简洁、周密、生动。
二、学情分析一)知识积累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和虚词,文言文阅读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但仍有一些难点需要突破,如文言句式、词类活用、虚词的用法等。
二)学生现状研究文言文时,学生有畏难情绪,思维不够活跃。
三、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根据以上情况,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目标①研究本文按空间部位对工艺品进行描写的写法;②熟读、背诵、翻译课文。
2、能力目标培养观察能力和想像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研究古代劳动人民在工艺美术方面的高超技艺和卓越成就,培养学生对祖国文明的热爱。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1课《核舟记》说课稿2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1课《核舟记》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核舟记》是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1课的一篇课文。
这是一篇说明文,通过描绘“核舟”这件艺术品,展示了雕刻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文章以核舟为主题,采用总分总的写作结构,详细介绍了核舟的形状、雕刻技艺和艺术价值。
课文语言简洁明了,形象生动,给人以美的享受。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说明文的特点和写作手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可能对一些古代文化常识和艺术术语存在疑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所表达的艺术美感。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核舟的形状、雕刻技艺和艺术价值。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生能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雕刻艺术的魅力,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核舟的形状、雕刻技艺和艺术价值。
2.突破方法: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实物模型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对《核舟记》的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核舟的形状、雕刻技艺和艺术价值。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分享学习心得。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疑惑的地方,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全面理解课文。
5.审美鉴赏:展示相关雕刻艺术品,引导学生感受雕刻艺术的魅力。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7.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雕刻技艺:精湛艺术价值:独特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价。
《核舟记》说课稿

核舟记一、引言《核舟记》是一部科幻小说,作者为某某。
本书主要讲述了一个关于核能推进船的故事。
通过描绘未来科技的应用和人类探索宇宙的冒险,作者展现了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无限好奇和勇往直前的精神。
二、故事梗概故事设定在未来的地球,人类已经掌握了核能推进技术,在航天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主人公李明是一名年轻的宇航员,他被选中参加一次前往遥远星系的航天任务。
李明与其他宇航员一起登上了核能推进船。
这艘船是人类历史上最先进的太空船,它通过核能转化为巨大的推力,可以实现超光速飞行。
他们目的地是一个被称为X星球的神秘星球,据传那里有着未知的宝藏和智慧。
三、航天任务的起航核能推进船在地球上起飞后,经过了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太空之旅。
在这段航程中,宇航员们经历了无法想象的困难和挣扎。
他们面临着宇宙射线、重力失控等等不可预见的问题。
但是宇航员们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信心和勇往直前的精神,他们相信这次航天任务将会改变人类的未来。
四、到达神秘星球在漫长的等待和努力之后,核能推进船终于到达了X星球。
这个星球被一层浓密的云层所覆盖,宇航员们并不能直接看到星球的真实面貌。
为了进一步探索星球,他们使用了高科技装备,派出了探测器进行勘探。
在勘探过程中,宇航员们发现了一种新的能源矿石。
这种矿石的特殊性质使得它可以作为更高效的核能燃料使用。
通过分析和实验,科学家们发现这种矿石有着巨大的潜力,可以解决地球能源短缺的问题。
五、回到地球在成功获取了新能源矿石的信息后,宇航员们返回了地球。
他们带回了大量的矿石样本,并开始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
这个发现对地球来说意义重大,不仅可以解决能源危机,还能推动人类的科技发展。
在返回地球的途中,宇航员们回顾了这次航天任务的过程,他们感慨万分。
面对未知的宇宙,他们迈出了勇敢的一步,既有探索,也有困惑和挣扎。
但正是这样的经历,让他们更加坚定了对未来的信心。
六、总结与展望《核舟记》通过描绘未来科技与人类勇往直前的精神,展示了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和追求。
八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下册第11课《核舟记》说课稿

八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下册第11课《核舟记》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核舟记》是八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下册第11课的一篇课文。
这是一篇描写核舟艺术品的说明文,通过描绘核舟的形状、结构、雕刻艺术等方面,使学生了解和欣赏我国传统的核舟艺术。
课文语言简洁、生动,富有文学韵味,既能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又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对于说明文的阅读和理解有一定的掌握。
但学生在分析文章结构、把握作者写作手法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地朗读课文,了解核舟的形状、结构、雕刻艺术等特点,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学生能够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艺术的欣赏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核舟形状、结构、雕刻艺术的描绘。
2.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启发式教学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辅助教学,直观地展示核舟的形状、结构、雕刻艺术,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核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核舟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了解核舟的形状、结构、雕刻艺术等特点,并对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进行标记。
3.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分享讨论成果。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教师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5.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练习,巩固课堂所学。
《核舟记》教案、说课稿、教学反思、教学实录

一、教案1.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核舟记》的主要内容,掌握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及创作风格。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核舟的艺术特色,提高文本解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
2. 教学重点(1)核舟的雕刻艺术特色(2)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理解3. 教学难点(1)核舟的雕刻技艺及相关文化背景(2)文中难句的翻译及理解4. 教学过程(1)导入:展示核舟的图片,引发学生兴趣,介绍核舟的来源及作者。
(2)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读课文,了解核舟的主要内容,标记生字词。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核舟的雕刻艺术特色,交流心得。
(4)课堂讲解:讲解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翻译难句,阐述核舟的雕刻技艺及相关文化背景。
(5)情感体验:让学生想象置身于核舟之中,感受其美妙之处,体会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魅力。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核舟的艺术价值。
二、说课稿1. 说课目标(1)说清楚核舟的主要内容,让学生了解核舟的来源及作者。
(2)说透彻核舟的雕刻艺术特色,引导学生分析、欣赏。
(3)说明确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文本。
2. 说课重难点(1)核舟的雕刻技艺及相关文化背景(2)文中难句的翻译及理解3. 说课过程(1)说课导入:通过展示核舟的图片,引发学生兴趣,介绍核舟的来源及作者。
(2)说课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读课文,了解核舟的主要内容,标记生字词。
(3)说课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核舟的雕刻艺术特色,交流心得。
(4)说课课堂讲解:讲解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翻译难句,阐述核舟的雕刻技艺及相关文化背景。
(5)说课情感体验:让学生想象置身于核舟之中,感受其美妙之处,体会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魅力。
(6)说课小结:总结本节课的说课内容,强调核舟的艺术价值。
三、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目标:是否全面、具体,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核舟记说课稿

核舟记说课稿一、说教材《核舟记》是清代学者魏学洢所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说明文,收录于《古文观止》中。
本文在课文中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描述核舟的制作过程,展现了我国古代手工艺人的高超技艺和非凡创造力。
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到了古代舟船文化以及民间艺术的魅力。
本文在教材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它既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
主要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核舟的背景介绍:介绍了核舟的由来、历史渊源以及在民间的重要性。
2. 核舟的制作过程:详细描述了核舟从选材、设计、雕刻到成品的全过程。
3. 核舟的艺术特色:分析了核舟在造型、雕刻技艺、寓意等方面的特点。
4. 核舟的传承意义:强调了核舟作为民间艺术的重要性,以及对后人的启示。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学生需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核舟的历史渊源、制作过程和艺术特色,掌握说明文的阅读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阅读、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激发学生对民间艺术的兴趣。
三、说教学重难点本文的教学重点是核舟的制作过程和艺术特色,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感悟到核舟所蕴含的民间智慧和文化内涵。
1. 教学重点:(1)核舟的制作过程:选材、设计、雕刻等环节。
(2)核舟的艺术特色:造型、雕刻技艺、寓意等。
2. 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体会到核舟所反映出的古代手工艺人的聪明才智。
(2)如何引导学生从核舟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四、说教法在教学《核舟记》这一课时,我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化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并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1. 启发法:- 通过展示核舟的图片和相关视频资料,激发学生对核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主动探索核舟的制作过程和艺术价值。
- 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核舟的制作体现了古代工匠的哪些智慧?”“核舟的寓意代表了怎样的文化精神?”等,鼓励学生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核舟记的说课稿

核舟记的说课稿一、说教材《核舟记》是清代学者魏学洢所著的一篇散文,以其精湛的笔触描绘了一枚小巧的核桃船,通过对核舟的细致描述,展现了民间工艺的精湛和我国古代工匠的智慧。
本文在课文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仅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也展示了作者对民间工艺的热爱和推崇。
本文主要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核舟的来历和制作背景;第二部分,详细描绘核舟的构造和工艺特点;第三部分,表达作者对核舟工艺的赞叹和对民间工匠的敬意。
(1)作用:本文通过对核舟的描述,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到我国民间工艺的魅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化自信。
(2)地位:本文是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经典散文,是民间工艺题材的重要篇章,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教育意义。
(3)主要内容:1. 核舟的来历和制作背景:介绍了核舟的起源、制作过程以及作者与核舟的渊源。
2. 核舟的构造和工艺特点:详细描绘了核舟的结构、装饰和寓意,展现了民间工艺的精湛。
3. 作者的赞叹和敬意:表达了对核舟工艺的敬佩以及对民间工匠的尊重。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需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核舟的制作背景、构造和工艺特点;掌握本文的文学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审美鉴赏能力和文化自信。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民间工艺的热爱,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三、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核舟的制作背景、构造和工艺特点;本文的文学手法和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核舟工艺的赞叹和敬意;培养学生对民间工艺的热爱和尊重。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挖掘核舟工艺背后的文化内涵,从而突破重难点,达到教学目标。
四、说教法在教学《核舟记》这一课时,我计划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1. 启发法:- 我将运用情境创设法,通过展示核舟的实物图片或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核舟工艺的精妙,从而引发他们对课文内容的兴趣。
核舟记说课稿

核舟记说课稿一、引言《核舟记》是一部扣人心弦的冒险小说,以其独特的故事情节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吸引了广大读者。
在这个说课稿中,我将重点介绍《核舟记》这本书的核心内容、目标读者和阅读方式,希望能够引起同学们对于这本书的兴趣,并对其进行深入的剖析。
二、核心内容《核舟记》是一部以核子能源为主题的冒险小说。
故事的背景设定在一个未来世界,人类为了解决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决定开发核子能源作为新的能源替代品。
然而,核子能源的开发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意外和危险事件,导致了核船上的人员被困在海上,同时也为整个人类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主人公是一个年轻而勇敢的科学家,他被派往核船上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
在核船上,他遇到了各种困难和挑战,但也结识了一些善良而勇敢的伙伴。
通过不懈努力和团队合作,他们最终克服了重重困难,成功修复了核船的故障并成功脱险,解救了被困的人们。
三、目标读者《核舟记》适合中学生阅读。
首先,它以一个未来世界为背景,具有一定的科幻元素,这对于喜欢科幻故事的中学生来说非常吸引人。
其次,小说中的主人公是一个年轻的科学家,他通过勇敢和聪明才智解决问题,这对于中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榜样和启示。
此外,小说中也涉及到一些关于能源和环境问题的讨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阅读方式《核舟记》是一本情节紧凑、扣人心弦的小说,读起来非常刺激和有趣。
为了更好地阅读这本书,我建议同学们采取以下几种阅读方式:1. 潜心阅读:将手机、电视等干扰因素统统关掉,找一个安静的环境,潜心沉浸在故事中。
2. 阅读笔记:阅读时可以做一些简单的笔记,记下一些重要的情节和人物,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故事。
3. 分享讨论:可以与同学、老师或家人分享阅读心得,讨论故事的情节和主题,进行交流和思考。
4. 反思总结:读完书后,可以写一篇读书笔记或读后感,对故事中的人物、情节和主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总结,加深对书中思想的理解。
五、结语《核舟记》是一本引人入胜的冒险小说,通过故事中的主人公及其团队的奋斗和勇敢,让读者深刻领悟到了团队合作和勇敢面对困难的重要性。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核舟记》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核舟记》一、教材分析1.1 教材来源本次说课的教材为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中的《核舟记》。
1.2 教材内容《核舟记》是季羡林先生的一篇散文,主要通过对一条核舟的介绍和叙述,展现出东江、南江的秀美景色以及艰苦卓绝的人类劳动。
本文分成两篇,第一篇讲述了核舟的制作和具体情况,第二篇则介绍了乘坐核舟的人们以及整个过程。
此篇文章通过从不同角度的叙述,使学生掌握批判性思维和传统思维之间的联系,并将学生带入到自然科学、地理知识、历史文化等多个知识领域中。
1.3 教材特点首先,本篇教材蕴含着丰富的地域文化色彩,是学生进行多元文化素养培养必备的素材之一。
其次,通过对周边环境的描写,引导学生去探究这些自然景色对人类的生命体验、情感,对动员人类智力的影响等众多方面进行探究。
最后,本篇教材运用语言明快、流畅,配上清晰生动的篇章构思,能使学生享受语言之美。
二、教学目标2.1 情感目标通过对本文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感受到古人在艰难困苦的自然环境中的勇气、努力和对生命的追寻。
2.2 语言目标(1)能够理解文章中的生僻词语,提升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2)通过本文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演绎推理能力;(3)让学生熟悉并掌握文中表达姓名、时间和事件的方法及技巧;(4)通过对情节描写的探究,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写作水平。
2.3 知识目标(1)掌握核舟的结构、外形、制作工艺等知识;(2)熟悉南江、东江的位置、地貌特征和历史人文;(3)了解中国古代运输工具的发展历史和特点。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3.1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理解文中的生僻词语,提高语言理解能力;(2)分析感受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培养情感意识;(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演绎推理能力。
3.2 教学难点(1)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人类和自然的紧密联系,以及对传统文化和朴素生活的关注和热爱;(2)激励学生对命运的认识和对历史进程的思辨。
四、教学策略和方法4.1 教学策略(1)探究教学法:在进行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查找相关资料,然后将资料进行汇总,讨论出一个结论。
《核舟记》说课稿6篇

《核舟记》说课稿6篇《核舟记》说课稿6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核舟记》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核舟记》说课稿1【说教材】一、教材概述《核舟记》是一篇介绍一件精美工艺品的小品文,具有浓厚的文学色彩。
全文仅400余字,却描述了整个核舟的全部景物。
语言见解生动严密。
在教学时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掌握重点词句,领悟文章内容,培养文言语感。
同时,要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是如何按照空间顺序有条不紊地介绍事物特征的方法,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工艺美术方面的高超技艺和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课型演示活动课三、课时两课时。
四、教具投影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目标:练习诵读,培养语感。
品味、积累语言,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阅读能力目标:领会介绍核舟的顺序和详略,理解各具鲜明特征的人物神态、情趣。
3、写作能力目标:掌握“握抓住事物特点进行说明,详略得当”的写法。
4、思想情感目标:了解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培养民族自豪感。
六、重点、难点1、重点:目标1、2、4。
2、难点:目标3。
七、课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确定的依据《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教学新大纲》第二部分第一款:整体感。
知课文……对课文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和疑问。
这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
第三部分第三款、四款、五款“在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中指出: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因此将课型定为演示活动课。
大纲在“教学目的”中明确提出:“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第三部分“在教学中要重视问题”中明确:要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修养,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
《核舟记》说课稿

《核舟记》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专家,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核舟记》,下面我就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程序、板书六个方面来谈谈我的课堂教学设想:一、说教材第一点、教材地位及作用及作用《核舟记》是苏教版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事理说明)第三课里面的一篇,介绍了一件精美工艺品的小品文,具有浓厚的文学色彩。
全文仅400余字,却描述了整个核舟的全部景物。
按照空间顺序有条不紊地介绍事物特征的方法,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工艺美术方面的高超技艺和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
第二点、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设计1.基础知识目标:练习诵读,培养语感。
品味、积累语言,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阅读能力目标:领会介绍核舟的顺序和详略,理解各具鲜明特征的人物神态、情趣。
3.写作能力目标:掌握“握抓住事物特点进行说明,详略得当”的写法。
4.思想情感目标:了解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培养民族自豪感。
重点:目标1,2,4难点:目标3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确定的依据《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教学新大纲》第二部分第一款:整体感知课文……对课文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和疑问。
这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
第三部分第三款、四款、五款“在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中指出: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因此将课型定为演示活动课。
大纲在“教学目的”中明确提出:“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第三部分“在教学中要重视问题”中明确:要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修养,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
本文介绍的是一件精美的工艺品——“核舟”。
文章抓住了“核舟”的特点,细致地描述了它的艺术形象,赞扬了雕刻家的精巧构思和高超技艺,也显示了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
是培养民族自豪感的绝好材料,所以确定了本文的情感目标4。
八(上)23《核舟记》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5篇)

《核舟记》教学设计与说课稿《核舟记》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方面1.学习以空间方位为序,语言简洁、周密、生动;2.学习本文从总到分、从分到总,按照事物各部分的位置和人、物的主次,突出重点,作具体细致的描述的方法。
3. 领会和掌握本文一些实词的意思,比较少数语句在词序上与现代汉语的异同。
情感态度方面了解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培养民族自豪感。
能力方面1. 练习诵读,培养语感;2. 品味、积累语言,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重点难点分析重点是文章的第3段。
这段写苏武和黄庭坚在船头“共阅一手卷”的神情,又以佛印的“矫首昂视”为烘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苏武滴居黄州时期的闲适生活和旷达心情,也说明了他“泛舟赤壁”的由来。
这是雕刻家艺术构思中的主要之点,也是这件艺术品的主题之所在。
难点是怎样完整地理解雕刻家的艺术构思。
这是因为文章涉及了艺术品的所有细节,如果只看字面,会给人以眼花缭乱的感觉;而要探究每一个细节跟主题的联系,则非完整地理解雕刻家的艺术构思不可。
这个难点解决了,不仅可以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艺术品的主题,更好地掌握文章安排材料的方法,还可以帮助他们提高审美的能力。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如果有人告诉你,在一根头发上可以雕刻-F唐诗三百首的全部诗句,你-定觉得很惊奇吧?这就是我国最令人叹为观止的微雕艺术。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核舟记》,就是远在几百年前我国民间艺术中精湛绝伦的微雕技艺的精彩展示。
(板书课题)二、整体阅读,把握课文基本内容要求学生自己散读课文一到两遍,注意以下内容:1.本文出处及作者简介。
2.查字典,给文章的生字词注音并释义,用铅笔标出疑难句。
示例:①罔、贻、轩敞、箬蓬、黍、糁、髯、褶、髻、篆等②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等3.思考下列问题:(1)核舟大小如何?(2)在这样小的核舟上雕刻家究竟雕了多少人和物?(3)雕刻者是如何精当巧妙地安置这些人物的?三、巡视课堂,掌握学生自学情况,以便为下面的课文分析提供材料和根据。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核舟记》说课稿

《核舟记》说课稿一、说教材义务教育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中的第三单元是事理说明文的区域,共选编了五篇文章,《核舟记》是其中的一篇。
本文生动地再现了宋代文坛上的一个著名掌故----“大苏泛赤壁”。
雕刻家王叔远熔苏轼其人其事其文为一炉,具有浓烈的文学色彩,但有不局限于这些,而是运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和精湛的技艺,力图通过一些细节,高度概括地再现当时的艺术氛围和人物的精神面貌,取得了绝妙的艺术效果。
根据新课标的三维设计思路及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与能力:理解本文简洁,生动的语言及本文的说明顺序。
2、过程及方法:熟读并背诵课文;领会和掌握一些实词的意思及古今词义的异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巨大成就和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工艺美术方面的高超技艺和卓越成就,加强对具有高度文明的祖国的热爱。
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难点为:1、理解本文从总到分,从分到总,按照事情各部分的位置,人物的主次,突出重点,做具体细致的描述的方法。
2、领会和掌握一些实词的意思及古今词义的异同。
二、说学法新课标提出“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
这都强调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我要求学生用“读、查、译、诵”的方式进行自主学习,再辅以查工具书,同桌互译等方式“读懂”课文。
三、说教法新课标强调“师生交往,平等对话,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和教学关系,充分发挥师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依据课标要求,结合教材实际,我采用“启发、讨论式”教学,变教师为主为学生为主,变讲解为主为自学为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四、说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学生运用“读、查、译、诵”的方法预习,教师印发关于作者及作品简介资料一份。
(二)、教学设想:本文文字比较浅显,结合课文下注释,学生大体可读懂,因此,在扫清文字障碍的基础上,可以帮助学生对文中的一词多义及古今词义的异同现象加以归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舟记》说课稿2
《核舟记》说课稿
东营市实验中学王永刚
各位专家、领导、老师:
你们好!
今天我说的课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四年制初级中学语文教科书、第四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核舟记》。
这是一篇介绍一件精美工艺品的小品文,全文仅400余字。
课文先概括介绍王叔远的微雕技艺,交代核舟的来历和它选取的历史题材。
然后,依次具体描绘核舟的船舱、船头、船尾和船背,其中以船头和船尾雕刻的五个人物为重点。
文章的最后,将核舟人物、物件等雕刻的数字总计一下,以具体详实的数字,说明微雕工艺的精巧绝伦。
下面我从五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说课。
一、新课标与教材的整合( powerpoint演示文稿)
(一)新课标与文言文教学
新课程下的文言文教学,要求学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背诵优秀诗文篇章。
关于教学,
我认为应体现“两重一轻”倾向,“两重”是指重视诵读,重视积累;“一轻”指轻篇章的琐屑分析。
应多诵读,培养语感。
(二)课文分析
第四册继续要求学生认识学习语文与生活的关系,重在培养学生阅读说明文的能力。
第五单元的文言文学习,不仅要学习课文作者对生活的观察、分析和表达,而且要求学生练习诵读,培养文言语感。
《核舟记》是一篇教读课文,具有一定的说明性,层次清晰、条理清楚,细致描述了核舟的艺术形象,说明雕刻者构思的巧妙、技艺的高超,也显示出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
语言精炼、简洁、周密、生动。
二、学情分析( powerpoint演示文稿)
(一)知识积累
学生经过初一和初二上期的文言文学习,已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虚词,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但仍有一些难点有待突破,如文言句式,词类活用、虚词的用法等。
(二)学生现状
我任教的两个班的学生,语文基础比较差,学习文言文篇目时有畏难情绪,思维不够活跃。
三、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powerpoint演示文稿)
根据以上情况,我这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