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复习思考题终极版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题: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历史的必然?

对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从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以给出不同的回答:从创造者讲,它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而由其继承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学说。从阶级属性讲,它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它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2.简述哲学的基本问题和基本派别。

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哲

否被人们的意识所反映和认识的问题。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3.如何理解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关系?“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对吗?肯定相对静止有何意义?

答案(1)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总是暂时的和有

条件的,因而相对的。(2)对静止中有绝对运动的一面;处于绝对运动中的事物都有相对静止的一面。不对,否认静止的相对主义:只承认运动,不承认静止。意义:第一、静止是事物发展的主要条件。第二、静止是人们认识事物的首要条件。第三、静止是绝对运动的度量标尺

4.如何理解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度”的概念给我们什么方法论上的启示?唯物辩证的否定观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答: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这是因为: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必然性寓于偶然性之中,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偶然性为必然性开辟道路。所以必须重视事物发展的必然性,把握事物发展的总趋势,但也绝不可忽视偶然性的作用,要善于从偶然中发现必然性,把握有利于事物发展的机遇。基本观点:①否定是自我否定②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旧事物的灭亡和新事物的产生

5.人类社会的物质基础是什么?为什么说人口决定论和地理环境决定论是错误的?

答案:物质基础————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人口状况对社会发展不能起决定性作用:首先,人口状况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其次,人口状况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最后,人口状况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必须通过物质生产,因而必然要受到物质生产的制约。地理环境对社会的发展不能起决定性作用,因为:首先,地理环境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一个社会制度的性质是由这个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决定的。其次,地理环境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变化。再次,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受社会的制约,与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是紧密相关的。

6.简述实践的基本形式和基本特征。

实践的基本形式包括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的。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

7.实践与认识的关系是怎样的?认识的客体就是客观世界对吗,为什么?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总之,人的认识是从实践产生,为实践服务,随实践发展,并受实践检验的。认识依赖于实践,离开实践的认识是根本不可能的。认识的客体就是客观世界时不对的,客体与客观的区别是:客体是人的活动指向的客观对象,并非一切客观事物;而客观则泛指意识之外而

独立存在的客观物质世界;客体包括精神客体,而客观作为与物质同等的概念则不包括精神的东西。二者的联系在于,一切客观事物都可能成为客体,客体具有客观性

8.认识的本质是什么;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着怎样的辩证关系?

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辨证统一的,统一的基础是实践。感性认识是在实践中产生的,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也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的。

9.真理的检验标准是什么?为什么?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之所以能够作为真理的检验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首先,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检验真理就要把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对照,才能判定它是不是真理。可见,检验认识真理的标准,既不能是思想理论本身,也不能是客观事物,而只能是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社会实践。其次,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实现性的特点。实践的直接现实性的特点,是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主要根据,使它成为最公正的审判官,具有最高的权威。

10.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什么;简述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

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辨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与社会存在。

11.简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辨证关系及相应原理对现实工作的指导意义。简述社会革命与社会改革联系和区别。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又反作用与生产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重要依据。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自觉地认识和把握这一规律,吧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扫除生产力发展的障碍作为自己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

12.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有哪些?分析科学乐观主义和科学悲观主义的异同。

理解:A科学技术上的发明创造,会引起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素质的深刻变革和巨大进步;B科学应用于生产的组织管理,能够大幅度提高管理效率;C科学技术为劳动者所掌握,可以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科学技术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历史的进步。对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其一,改变了社会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其二,改变了人们的劳动形式;其三,改变了社会经济结构,特别是导致产业结构发生变革。对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促进了思维方式的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