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分析与设计
系统分析与设计心得(精选多篇)
系统分析与设计心得(精选多篇)第一篇:系统分析与设计心得系统分析师对考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考查的知识面很广。
但分析历年考题可以发现,虽然考试知识面广但考试内容并不是很深。
因此,这就要求我们注意平时积累,经常通过网络、讲座、学术会议等途径及时了解一些流行技术热点和业界最新动态。
【注意点:注意平时积累,关注技术热点和业界动态。
】2、多做项目,在实践中锻炼提高如果说平时积累的各个知识点是一粒粒宝贵的珍珠的话,那么项目经历则是将这些珍珠串联起来的一根红线。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软件工程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非常强的专业,如果没有参加过完整的实际项目,就难以从根本上理解书本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就难以真正领会软件工程的思想精髓。
同时,在做项目时还要勤于思考,无论是作为主持者还是作为一个普通的程序员,都应该去潜心思考为什么要这样设计、这样设计的优点是什么、有哪些不足,如果你是设计师的话你又会怎样设计?经常做这样的换位思考,会不自觉地提高自己的系统分析和设计能力,积累丰富的项目经验,这对下午一的考试来说是非常有益的。
【注意点:勤于思考。
】3、注意提高个人文档编写能力一些软件工程师有个不好的习惯,那就是只喜欢钻研具体的技术点而不注重提高文档编写能力。
他们的一个通病是做得多、写得少,在某一个具体的技术领域上往往表现得非常优秀,但写出的文档质量实在难以恭维。
作为一个合格的系统分析师文档编写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也是下午二考试的考查重点。
文档编写能力不仅对于应试是十分必要的,而且在实际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我们应当在平时多做这方面的训练,多思考、多动笔,努力提高自己文档编写能力。
【注意点:实际工作中的文档编写能力。
】4、掌握评卷专家心理,注意论文写作技巧在下午二的考试中,应注意把握评卷专家的心理状况。
根据希赛it教育研发中心的著名软考专家张友生所说的,评卷专家不可能把你的论文一字一句地精读,要让他短时间内了解你的论文内容并认可你的能力,必须把握好主次关系,论文的组织一定要条理清晰。
软件系统分析与及设计
软件系统分析与及设计需求分析阶段是软件系统开发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步,目的是明确系统的功能需求和性能需求,以及与用户需求的一致性。
在需求分析过程中,需要进行以下五个步骤:问题定义、需求获取、需求分析、需求规格和需求验证。
问题定义阶段是需求分析的起始阶段,主要目的是明确软件开发的目标。
在这个阶段,开发团队需要与用户进行交流,了解用户的需求和期望,明确软件系统需要解决的问题。
需求获取阶段是从用户那里获得系统的需求和约束。
这个阶段需要开发团队与用户进行频繁的沟通和交流,以便深入了解用户的需求。
开发团队可以通过面对面的会议、问卷调查、用户访谈等方式来获取需求。
需求分析阶段是根据用户的需求和期望,进行需求的分析和整理。
这个阶段需要将用户的需求转化为系统的功能需求和性能需求。
开发团队需要对用户的需求进行深入的分析,了解需求的复杂性和约束性。
需求规格阶段是将需求分析的结果进行规范化和文档化的过程。
在这个阶段,开发团队需要将需求转化为需求规格文档,包括功能需求、性能需求、约束等内容。
需求规格文档需要清晰、准确地描述软件系统的需求和约束。
需求验证阶段是对需求进行验证和检验的过程。
在这个阶段,开发团队需要与用户进行确认,确保需求规格文档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如果发现需求规格文档存在问题或不完善,开发团队需要进行调整和修改。
系统设计阶段是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软件系统的设计和实现的过程。
在系统设计过程中,需要进行以下三个步骤:概要设计、详细设计和系统实现。
概要设计阶段是对系统整体架构进行设计的过程。
在这个阶段,开发团队需要确定系统的模块划分、模块之间的关系、以及系统的核心算法和数据结构。
概要设计需要考虑系统性能、稳定性和可扩展性等因素。
详细设计阶段是对系统具体模块进行设计的过程。
在这个阶段,开发团队需要对系统的具体功能进行设计,包括输入输出的界面设计、算法和数据结构的设计、数据库的设计等。
详细设计需要考虑系统的可维护性、可测试性和可重用性等因素。
系统分析与设计实验报告
系统分析与设计实验报告系统分析与设计实验报告一、引言系统分析与设计是软件工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对系统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设计,可以确保系统的高效运行和稳定性。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一个实际案例的分析和设计,掌握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二、案例背景本次实验选择了一个在线购物系统作为案例。
该系统是一个B2C(Business-to-Consumer)电子商务平台,用户可以在该平台上浏览商品、下单购买、支付等操作。
系统还包括商家管理模块、订单管理模块、库存管理模块等。
三、需求分析在进行系统分析与设计之前,首先需要进行需求分析。
通过与用户沟通、调研市场需求等方式,我们得出了以下需求:1. 用户需求用户希望能够方便地浏览商品信息,包括商品图片、价格、描述等。
用户可以通过搜索、分类浏览等方式找到自己需要的商品,并将其加入购物车。
在下单购买时,用户需要填写收货地址、选择支付方式等。
2. 商家需求商家希望能够方便地管理商品信息,包括添加、修改、删除商品等操作。
商家还希望能够查看订单信息、处理退款等。
3. 系统需求系统需要能够处理用户的注册、登录、购买等操作,并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系统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性能,能够处理大量的并发请求。
四、系统设计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系统设计。
设计过程中,我们采用了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方法。
1. 系统结构设计根据需求,我们将系统分为三个主要模块:用户模块、商家模块和管理模块。
用户模块负责处理用户的注册、登录、购买等操作;商家模块负责处理商家的商品管理、订单管理等操作;管理模块负责系统的配置、权限管理等。
2. 数据库设计为了存储系统的数据,我们设计了数据库。
数据库中包括用户表、商品表、订单表等。
通过合理的表结构设计和索引优化,可以提高系统的查询效率。
3. 系统接口设计系统接口设计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重要环节。
我们设计了一组清晰、简洁的接口,包括用户接口、商家接口和管理接口。
通过这些接口,不同模块之间可以方便地进行数据交互和功能调用。
系统分析与设计
系统分析与设计系统分析与设计是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它涉及到对系统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以便设计出能够满足用户需求的系统。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运用到各种技术和方法,确保系统的可靠性、高效性和易用性。
本文将从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定义、重要性、流程及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系统分析与设计是指通过对系统的调查研究,明确系统的功能、性能和约束条件,以及用户的需求和期望,最终设计出一个满足这些需求的系统。
在进行系统分析与设计时,首先要对系统的要求和问题进行充分的了解和分析。
这包括对系统的目标、范围、功能模块、用户群体等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确保在后续的设计阶段能够准确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系统分析与设计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通过系统分析,可以帮助开发团队充分了解用户需求,避免在后期开发过程中出现重大变更和问题。
而系统设计则是将系统分析的结果转化为可实现的系统方案,包括系统结构、模块划分、数据流程、界面设计等方面。
一个好的系统设计能够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扩展性,减少开发成本和风险。
系统分析与设计的流程一般分为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实施、测试和维护等几个阶段。
首先是需求分析阶段,通过对用户需求的收集和整理,明确系统的功能和性能需求。
在系统设计阶段,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设计系统的结构和模块,并确定系统的数据流程和界面设计。
实施阶段是将设计方案转化为实际的系统,并进行相应的编码和集成。
测试阶段则是对系统进行全面的测试,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最后是维护阶段,对系统进行不断地更新和维护,确保系统能够持续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在系统分析与设计过程中,有许多方法和工具可以帮助开发团队更好地进行工作。
比如结构化分析方法、面向对象分析方法、UML建模工具等,都可以帮助团队更好地理解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从而设计出更加高效和可靠的系统。
此外,还可以借助一些项目管理工具,如甘特图、进度表等,来帮助团队管理和跟踪项目进度,确保项目按计划进行。
系统分析与设计
系统分析与设计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各行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信息化和自动化的需求越来越高。
为了满足这种需求,就需要有一些专业人员来设计和开发一些适合自己的系统。
而这些专业人员,就需要具备系统分析与设计的能力。
系统分析与设计是一门涉及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工程学等多种学科的综合性课程。
它的主要任务是解决实际问题,设计并实现一个高效、可靠、易于维护和使用的系统。
系统分析与设计的目的是为了保证系统用户的需求能够得到满足,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系统分析与设计的流程系统分析与设计的流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需求调研首先要对待开发系统的环境进行调查和分析。
这个环节要根据现实需求以及用户的期望来确定系统的范围和目标。
2. 系统分析在系统分析的过程中,需详细分析系统中所包含的功能、性能、安全、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等方面的问题。
由此得出系统的性能、资源配置、系统模块的划分等。
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是,分析要的数据尽量要详细,而且准确,从而保证设计的正确性。
3. 系统设计在系统设计阶段中,需要明确设计的目标,以及实现的设计要求。
在这个阶段,主要是对系统的结构、功能、软硬件接口、运行和管理的各个方面进行设计。
4. 系统开发在完成设计之后,系统的具体实现就要交给开发人员进行开发。
开发人员需要安装开发环境、编写程序、测试程序等等,直到系统能够正常运行为止。
5. 系统测试在正式投入使用之前,还需要进行各方面的测试,保证系统的质量达到要求。
测试可以分为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等。
6. 系统维护系统维护并不是结束,而是一个不断迭代的过程。
因为现实变化的环境和用户需求的改变,需要时刻对系统进行升级和维护,以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和高效性能。
系统分析与设计的价值从宏观的角度概括系统分析与设计的价值:1. 帮助满足客户的需求,提高客户的满意度,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2. 促进客户端与服务器端的稳定运行。
3. 帮助企业管理信息,并保证信息的安全。
系统分析与设计教案
系统分析与设计教案一、教案概述系统分析与设计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系统分析与设计能力,提升他们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的技术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教案将介绍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评价方式,以期为教师设计和实施课程提供指导。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软件开发生命周期及其中的各个阶段;3. 学会运用问题定义、需求分析、系统建模等方法,进行系统分析与设计;4. 提升学生的协作与沟通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5.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系统分析与设计概述1.1 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定义和重要性1.2 软件开发生命周期2. 问题定义与需求分析2.1 需求获取和分析方法2.2 需求建模与规格说明3. 系统建模3.1 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3.2 UML建模语言及其应用4. 系统设计4.1 软件架构设计4.2 接口设计与数据设计5. 系统实现与测试5.1 编码实现与单元测试5.2 集成测试与系统测试6. 项目管理与团队协作6.1 项目计划与进度管理6.2 团队协作与沟通技巧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解:通过课堂讲授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帮助学生建立相关的知识框架;2.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参与系统分析与设计案例的实践操作,锻炼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组进行案例分析、设计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4.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真实的软件开发案例,让学生掌握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实际应用;5. 报告展示: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的项目报告,并组织展示,以检验他们的学习成果。
五、评价方式1. 平时表现(占比30%):包括课堂参与、实践操作、小组讨论等,评估学生的主动性和合作能力;2. 项目报告(占比40%):要求学生完成一个实际的软件开发项目,并提交相应的报告和成果展示;3. 期末考试(占比30%):考察学生对系统分析与设计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掌握程度。
毕业论文系统分析及设计报告
毕业论文系统分析及设计报告1.引言系统分析是对一些系统进行全面分析、设计和评估的过程。
本报告将对一些特定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包括以下内容:系统的目标和需求,系统的功能和模块划分,系统的结构和组件设计,以及系统的测试和评估。
2.系统的目标和需求在系统分析阶段,首先需要明确系统的目标和需求。
系统的目标是指系统想要达到的最终效果或结果,包括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成本、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等。
系统的需求是指系统必须满足的功能和性能要求,包括数据的输入和输出、系统的响应时间、系统的可靠性等。
通过调研和用户需求分析,我们确定了系统的目标和需求,并将其列入系统设计的基础。
3.系统的功能和模块划分基于对系统目标和需求的分析,我们将系统划分为不同的功能模块。
每个功能模块负责完成不同的任务或功能,相互之间通过接口进行交互。
在功能和模块的划分过程中,我们需要考虑模块的复用性、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
通过这样的划分,可以方便地对系统进行功能扩展和模块升级。
4.系统的结构和组件设计系统的结构和组件设计是指确定系统的组织结构和组件之间的关系。
在这一阶段,我们将系统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包括用户界面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
用户界面层负责处理用户的输入和输出,业务逻辑层负责处理系统的核心业务逻辑,数据访问层负责与数据库进行交互。
每个层次中又包含不同的组件和接口,通过这样的设计可以降低系统的耦合度,便于系统的维护和扩展。
5.系统的测试和评估系统的测试和评估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测试和评估方法,对系统进行验证和验证。
在测试阶段,我们将对系统的各个功能模块进行测试,确保系统能够按照需求和目标的要求进行工作。
在评估阶段,我们将收集用户的反馈意见和系统的性能数据,对系统的效果进行评估,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6.总结通过对毕业论文题目的系统分析和设计,我们明确了系统的目标和需求,划分了系统的功能和模块,并设计了系统的结构和组件。
在测试和评估阶段,我们对系统进行了有效的验证和评估,并提出了改进的建议。
系统分析与系统设计
二、系统设计
LGO
(一)系统设计的任务
系统设计的任务是根据经批准的系统需求报告,考虑计算机软硬件的要求,将用户的 需求转换成具体的实施方案,解决“怎么做”的问题,它将系统分析阶段建立的逻辑模型 转化为物理模型。系统设计分为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
(二)总体设计
总体设计,又称概要设计或初步设计,主要内容包括总体 结构设计、数据库文件设计、代码设计、输入/输出设计、安全 保密设计、编写总体设计说明书等。
3
2 系统调查的主要步骤
LGO
(1)初步调查
明确
初步调查是指系统开发人员对企业的组织机构、管理体制、经济环境、会计业务、系 统的开发条件等进行初步调查,掌握与系统有关的基本情况,作为可行性研究和制订开发 计划的基础。
原系统的目标、功能、处理程序、处理方法、业务量、系统的优缺点、需要解决的问 题和需求的迫切性等。
文件 数据流程图中起着暂时或长久保存数据的作用。指向文件的数据流可理解为 将数据写入文件,从文件引出的数据流可理解为从文件中读出数据。
数据流起点和终点
数据的始发点和终止点。
10
(2)数据字典
LGO
数据字典(Data Dictionary,DD),是对数据流程图中各文件及数据流进行详细 描述和确切解释的字典,它包括对一切数据流、数据存储的数据结构和相互关系的描述。
技术可行性 在可能的资源条件下,采用现有技术能否实现系统。
可行性分析
经济可行性
进行开发成本估算及可能取得的效益的分析,以确 定开发系统是否值得投资开发。
环境可行性
新系统的建立是否与内外环境协调,包括是否涉及任 何侵犯、妨碍、责任等法律问题。
5
(3)编写可行性报告
系统分析与设计
系统分析与设计第一部分:系统分析1. 简介系统分析是指对一个系统的需求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和详细的调查、讨论和研究,以明确系统的目标、范围和功能,为系统设计提供基础。
2. 需求搜集2.1 用户需求用户需求是从系统最终用户的角度来看待系统所需满足的功能和性能要求。
通过与用户沟通、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收集用户对系统的期望和需求。
2.2 业务需求业务需求是指从业务流程角度出发,对系统所需满足的业务规则、流程和约束等进行分析和梳理。
通过对业务过程的理解和分析,明确系统对业务的支持需求。
2.3 技术需求技术需求是从技术实现的角度出发,对系统所需的硬件、软件、网络和安全等方面的要求进行分析和规划。
通过对现有技术的评估和选择,明确系统的技术基础需求。
3. 需求分析需求分析是对收集到的需求进行整理、分析和归纳,以确定系统需求的重要性、紧急程度和可行性。
通过需求的细化和澄清,明确系统开发的方向和重点。
4. 概念模型设计概念模型是对系统中涉及的实体、关系和属性进行描述和抽象的模型。
通过使用实体关系图(ER图)等工具,明确系统中的概念和概念间的关系,为后续的系统设计提供基础。
5. 功能模型设计功能模型是对系统的功能需求进行描述和分解的模型。
通过使用功能流程图、数据流图等工具,明确系统的功能和功能之间的关系,为系统设计和开发提供指导。
第二部分:系统设计1. 系统结构设计系统结构设计是指对系统的整体结构和组织进行规划和设计。
通过确定模块划分、层次关系和接口规范等,明确系统各个部分的职责和协作方式。
2. 数据模型设计数据模型设计是指对系统中涉及的数据进行建模和设计。
通过使用关系模型、面向对象模型等工具,明确系统中的数据实体、属性和关系,为数据库设计提供指导。
3. 接口设计接口设计是指确定系统与外部系统、子系统和用户之间的接口规范和协议。
通过定义数据交换格式、通信协议和接口协议等,明确系统之间的数据传输和交互关系。
4. 界面设计界面设计是指系统用户界面的设计和布局。
《系统分析和设计》PPT课件
1.9 规划和模型化系统开发项目
• 选择好了开发方法后,系统开发人员必 须为需要的任务创建规划和模型。
• 一般地,开发团队使用项目管理工具来 达到最终结果。
开发方法
开发模型 项目管理工具
最终 结果
1.9.1 对比预测模型和适应模型
• 因为是预测性方法,结构化分析 把开发过程划分为一系列阶段, 叫做系统开发生命周期(SDLC) ,
1.5.2 事务处理系统
• 事务处理(TP)系统处理日常业务运行产生的数据。如客户订单处理、账目接收和保 单索赔处理等。
1.5.3 业务支持系统
• 业务支持系统为全公司不同层次的用户提供相关 工作的信息支持。这些系统可以分析事务数据、 产生管理和控制业务过程所需要的信息,为良好 决策提供信息。
• 业务支持系统能够与TP系统紧密合作。例如,当 公司向客户销售商品,TP系统记录这笔销售,更 新客户收支差额,并从库存中扣除。
1.5.6 信息系统集成
• 多数大公司需要事务处理、业务支持、知识管理 和用户生产率等系统的组合。
• 例如一个国际客户所购产品有问题并要求保单索赔,客户 服务代表把这个索赔要求输入到TP系统。这个事务更新另 外两个系统:一个是跟踪产品问题和索赔活动的知识管理 系统,另一个是有决策支持能力的质量控制系统。质量控 制引擎应用what-if分析确定是否应该做产品设计更改来减 少这种保单索赔。
• 1.7.1 建模: • 建模产生概念化或过程的图形化表示,系统开发人员可以进行分析、测试和修改。系
统分析员通过使用一系列业务、数据、对象、网络和过程模型来描述并简化信息系统 。
1.7.2 原型设计
• 原型设计可以测试系统概念并提供在做出最终决 策之前检查输入、输出和用户界面的机会。原型 是信息系统的早期版本。
系统分析与设计论文内容如何写
系统分析与设计论文内容如何写1.引言:在引言部分,应明确论文的背景和研究目的。
可以介绍所研究的系统的概况、需求和挑战,以及该系统设计论文的意义和价值。
2.相关研究综述:在相关研究综述部分,可以概述与所研究系统相关的前人工作,包括类似系统的设计、开发、优缺点等。
并分析前人工作的局限性,以及本论文的创新点和改进之处。
3.系统需求分析:在系统需求分析部分,应明确系统的功能需求和非功能需求(例如性能、安全、可靠性等)。
可以使用用例图、活动图、领域建模等方法来描述系统的需求,以及与系统相关的各种用户需求。
4.系统设计:在系统设计部分,可以使用不同的设计模式和方法,设计系统的架构图、类图、序列图等来描述系统的设计思路和实现细节。
应注重系统的可扩展性、可维护性、安全性等方面的考虑。
5.系统实现:在系统实现部分,可以介绍系统的具体实现过程,包括技术选择、编码实现、系统测试等。
应给出详细的实现步骤和实验结果,并对系统的性能、稳定性等进行评估和分析。
6.系统评价和讨论:在系统评价和讨论部分,可以对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进行客观评价。
应讨论系统的优缺点,以及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改进方向。
7.结论:在结论部分,应对论文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并指出本论文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同时,可以进一步展望可能的研究方向和未来工作。
以上是系统分析与设计论文内容的基本框架,具体还需要根据所研究系统的特点和论文的重点进行合理的组织和撰写。
需要注意的是,论文应着重展示研究成果、创新和贡献,同时结合实际案例和数据进行论证和分析,以增加论文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量化数据和统计分析的使用也是论文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系统分析与设计导论PPT课件
案例三:企业资源规划系统的系统测试
总结词
自动化测试与回归测试
VS
详细描述
详细描述
在ERP系统的系统测试中,首先需要进行功能测试,验证各个功能模块是否符合需求规格和设计要求。通过输入 不同的数据和场景,检查系统的输出是否正确和稳定。同时,需要进行性能测试,评估系统在高负载情况下的响 应时间和吞吐量等性能指标。
案例三:企业资源规划系统的系统测试
总结词
安全测试与兼容性测试
详细描述
创建系统或应用程序的早期模型, 以便更好地理解用户需求和期望。
详细记录用户需求,包括功能需 求、性能需求、安全需求等,作 为后续设计和开发的基准。
系统设计工具
系统架构设计
定义系统的整体结构,包括硬件和软件组件以及它们 之间的交互。
数据库设计
定义、优化和维护数据库的结构,包括表、视图、索 引等。
用户界面设计
创建用户友好的界面,确保用户可以轻松地与系统交 互。
系统测试工具
单元测试
01
测试系统的最小可测试单元,确保每个单元都按照预期工作。
集成测试
02
测试多个单元或组件的集成,确保它们能够协同工作。
系统测试
03
测试整个系统的功能和性能,确保系统满足所有需求和期望。
04
系统开发方法论
结构化开发方法论
总结词
系统分析与设计导论
目录
• 系统分析概述 • 系统设计概述 • 系统分析与设计工具 • 系统开发方法论 • 系统分析与设计案例研究
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设计
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系统分析与设计的概念、原则和方法,掌握基本的分析与设计工具。
2. 学生能够掌握系统需求分析的基本步骤,学会运用结构化分析方法,绘制ER图和数据流图。
3. 学生能够了解系统设计的基本原理,掌握模块化设计、面向对象设计等设计方法。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一个小型信息系统的需求分析和设计。
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有效的沟通与协作,共同完成系统分析与设计任务。
3. 学生能够运用相关软件工具,如Visio等,绘制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图形化文档。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系统分析与设计工作的兴趣,提高对信息系统开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 学生能够认识到系统分析与设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信息技术类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高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对信息系统开发有一定了解,但系统分析与设计能力有待提高。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未来从事信息系统开发和管理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系统分析与设计基本概念:介绍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基本定义,理解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的角色与职责。
- 教材章节:第一章 系统分析与设计概述2. 需求分析:讲解需求分析的意义、方法,学习如何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绘制ER图和数据流图。
- 教材章节:第二章 需求分析3. 结构化分析方法:学习结构化分析方法,包括数据流图(DFD)、实体关系图(ERD)等。
- 教材章节:第三章 结构化分析方法4. 系统设计:介绍系统设计的基本原理,学习模块化设计、面向对象设计等设计方法。
系统分析与设计总复习
第一章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可以大致划分为以下五个阶段:规划、分析、设计、实施、运行与维护。
系统规划,主要进行四个步骤的工作:战略规划、初步调研、可行性分析、资源分配。
系统分析,主要任务就是明确用户的需求,确定新系统的目标和逻辑功能要求,提出新系统的逻辑方案。
系统设计,设计阶段就是回答的"怎么做”,"系统设计说明书”。
系统实施,将设计的系统付诸实施。
系统运行与维护,负责系统运行的组织与管理。
系统规划的任务★★♦制定信息系统的发展战略♦进行信息系统总体规划♦指定系统建设的资源分配计划系统规划的特点♦宏观指导♦服务决策♦面向高层♦动态调整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方法:<1>企业系统规划法(BSP)<2>关键成功因素法(CSF)<3>战略目标集转化法(SST)<1>企业系统规划法(BSP)★★★• BSP法主要步骤:1准备工作2调研3定义业务过程4业务过程重组5定义数据类6定义信息系统总体结构7确定总体结构中的优先顺序8完成BSP研究报告,提出建议书和开发计划。
系统维护★★系统维护包括纠错性维护、适应性维护、完善性维护、预防性维护等多种形式。
原型法 ★★-所谓“原型”,在信息系统中,是指一个结构简单但已具备系统的基本功能的应用软件,也就是软件的一个可运行的早期版本。
它反映了最终系统的部分重要特性, 可由开发人员与用户合作,直接在运行中不断修改尚不够成熟的原型,通过反复试 验、评价与修改,最终开发出符合用户要求的信息系统。
所以原型可用来确定用户的•优点♦系统开发初期只需提出其基本功能,系统功能的扩充和完善是在开发过程中逐步实现的,因此比较容易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对需求分析采用启发式动态定义,使得需求分析原型逐步深入和不断提高,即使是尸 系统规划系统分析厂 系统设计初步调查 可行性分析c 详细调查°系统化分析系统逻辑方案设计y—►°模块结构设计o 编码设计o 物理配置方案设计°数据库设计计算机处理过程设计J系统运行与维护 o 硬件维护 °软件维护O 数据维护 O 系统评价O 制定信息系统发展战略 o 形成系统建设总体方案o 制定系统开发计划厂 系统实施O 物理系统的实施程序编码 °系统测试o 人员培训'、、、一系统切需求,验证设计的灵活性,训练最终用户以及创建成功的系模糊需求也会变得越来越清晰,这符合人的认识规律,使系统开发易于成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单选题1、关于企业中物流与信息流的正确的提法就是: ( B ) B、信息流就是双向的2、关于系统分析错误说法就是: ( D ) D、进行程序设计3、开发人员获得企业领导意见的最好形式就是: ( C )C、面谈4、以下哪种数据库语言可以实现对数据表中数据的查找等操作 B、数据操纵语言5、以下结构中,不属于结构化语言的结构就是: ( D ) D、层次6、实体关系图中,商品实体与顾客实体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 C )C、多对多7、系统规划的主要特点就是: ( D ) D、与企业发展战略相适应8、在系统分析阶段抽象地反映信息的流动、处理、存储与使用的工具就是: A、数据流程图9、系统分析员最基本与重要的能力就是: ( C )C、与人沟通的能力10、在下述各项中,属于数据库最主要的特点就是: ( D ) D、数据共享11、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失败的最主要原因: ( B ) B、目标含糊12、在数据库系统中,数据操作的最小单位就是: ( B ) B、字段13、实体关系图中,产品实体与零件实体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 C ) C、多对多14、系统开发工作的目的与出发点就是: (C )C、满足用户要求15、数据流程图的外部项的作用就是: B、系统之外提供或获得数据的组织机构或个人16、所谓的逻辑模型就就是对信息系统的功能抽象地加以定义与描述,暂时不涉及到其实现的: ( D ) D、具体技术手段17、在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生命周期中的哪个阶段,开发人员与用户之间的接触最多: ( A )A、系统分析阶段18、数据流图中的哪个要素就是建立新系统的功能模块的基础: C、数据处理19、全程参与整个信息系统生命周期过程的人员就是: ( B ) B、系统分析员20、对于影响大、出现概率高的信息系统风险采用的主要措施就是: ( B ) B、控制21、决策支持系统就是MIS的一个重要分支,它( C )。
C、强调支持而不就是代替决策22、信息系统开发的结构化方法的一个主要原则就是:( A )A、自顶向下原则23、数据建模主要采用的方法就是: (C ) C、实体关系图24、实体关系图中,医生实体与患者实体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 C ) C、多对多25、信息系统对管理职能的支持,归根到底就是对( D )的支持: D、决策26、 DFD就是属于哪个阶段工具: ( A )A、系统分析阶段27、出版书的过程为作者(可为多个)撰写一本书,由出版社一个编辑进行编辑出版,编辑与作者的关系为联系出版。
撰写联系为(C )。
C、多对多28、信息就是对事物运动状态与特征的( B )。
B、描述29、数据就是载荷信息的物理( D )。
D、符号30、现代企业对管理信息的处理的要求可归纳为及时、准确、( C )、经济四个方面C、适用31、下列哪个不就是用例图中使用的关系: ( C ) C、多态32、下列哪个不就是用例图中的构件: ( D )D、数据存储33、用户开发应用系统的主要手段就是( C )C、第四代语言34、系统分析工作的全面总结与主要成果就是( C )C、系统说明书35、决策支持系统(DSS)解决的就是( A )A、半结构化问题与非结构化问题36、下列文件不属于系统分析成果的就是( C )C、系统模块层次图37、生命周期法的特点之一就是( D )D、适合大型复杂系统38、在关系规范化过程中,一般来讲,满足(C )的关系即可满足信息处理的要求,就可以认为就是比较规范的关系。
C、第三范式39、系统开发的主要方法有生命周期法、原型化方法、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方法与( D ) D、面向对象方法40、下列哪个不属于信息系统的构件就是( B )B、技术41、在原型法中,原型就是进行开发的系统的( A )A、反映用户最基本需求的可以运行的实验模型42、主要管理人员应参与( B ) B、系统分析工作43、在面向对象分析过程中,用概念模型来详细描述系统的问题域,用( B )来表示概念模型。
B、类图44、不属于三层结构中层次的就是( C ): C、物理层45、 UML提供了4种结构图用于对系统的静态方面进行可视化、详述、构造与文档化。
其中( B )就是面向对象系统规模中最常用的图,用于说明系统的静态设计视图。
B、类图46、系统设计阶段需要完成的任务就是( C ): C、网络解决方案47、市场上出售的通用财务管理软件,按其处理业务的范围与内容,应该属于( B )。
B、事务处理系统48、在用例建模的过程中,若几个用例执行了同样的功能步骤,这时可以把这些公共步骤提取成独立的用例,这种用例称为( B )。
B、抽象用例49、下面哪一项不就是系统设计阶段的主要活动: ( B )B、系统硬件设计50、绘制功能结构图的依据就是: ( A )A、数据流程图51、就是保存数据的地方,以便将来由一个或多个过程来访问这些数据。
D、数据存储52、应用软件系统开发的趋势就是采用( C )的方式。
C、购买商品化软件53、范式表示的就是关系模型的规范化程度,在开发信息系统过程中,关系数据库设计通常应达到( C )。
C、 3NF54、在计算机信息处理中,数据组织的层次就是D、数据项、记录、文件、数据库55、信息系统输入设计的最根本原则就是( A )。
A、提高效率、减少错误56、下面哪项工作不属于系统设计阶段的内容?( A )A、程序设计57、在UML中,( D )把活动图中的活动划分为若干组,并将划分的组指定给对象,这些对象必须履行该组所包括的活动,它能够明确地表示哪些活动就是由哪些对象完成的。
D、泳道58、在各种不同的信息系统需求中,( D )描述了用户使用产品必须要完成的任务,可以在用例模型中予以说明。
D、功能需求59、数据流程图中外部实体就是描述( A )。
A、系统之外的人或单位60、 ( A )用来描述系统的边界及其系统功能。
A、用例图61、数据流程图就是系统分析的重要工具,它有两个特性: ( A )A、概括性与抽象性62、 ( A )就是收集与记录影响组织的事务信息的信息系统。
A、TPS63、系统设计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就是( D )D、规定处理过程64、在可行性分析中,经济可行性分析的主要任务就是C、对项目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价65、下列哪项描述不就是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C )。
C、高速度66、用户界面设计,就是( C )阶段包括的内容。
C、系统设计67、在使用UML建模时,若需要描述跨越多个用例的单个对象的行为,使用( D )就是最为合适的D、状态图68、在结构化开发方法中,编写程序就是属于哪一个阶段的任务( D )。
D、系统实施69、提高( D )就是发展CASE的目的。
D、系统的开发效率与质量70、当使用数据流程图(DFD)对一个工资系统进行建模时,( A )可以被认定为外部实体。
A、接收工资单的银行71、以下就是代码设计的基本原则,其中哪个原则最为重要: ( C ) C、唯一性72、在关于用例(usecase)的描述中,错误的就是(D )。
D、用例描述了系统与用户的交互73、以下关于信息库(repository)的叙述中,最恰当的就是( A )。
A、存储一个或多个信息系统或项目的所有文档、知识与产品的地方74、( A )就是系统开发生命周期(SDLC)的一个阶段,它的目标就是了解并详述用户的需求。
A、分析阶段75、系统分析的主要目的就是( A )。
A、提出新系统的逻辑方案76、用原型法开发系统的主要优点就是(D )。
D、用户要求可以得到较好的满足77、身份证编码属于( A )。
A、层次码78、结构化分析方法(SA)就是一种预先严格定义需求的方法,强调分析对象的( D )。
D、数据流79、系统分析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 A )。
A、完成新系统的逻辑设计80、 UML就是一种面向对象的统一建模语言。
它包含十种图,其中,用例图展示了外部actor与系统所提供的用例之间的连接,UML中的外部actor就是指(D )。
D、人员或外部系统81、协作图描述了协作的( A )之间的交互与链接。
A、对象82、在数据流图中,不受所描述的系统控制的就是(C ) C、外部实体83、系统分析员应当( C )。
C、在管理者与计算机技术人员之间起桥梁作用84、用于支持领导层决策的信息系统就是: ( C )C、战略信息系统二、判断题 (对的选A,错的选B)85、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对编程语言与数据库系统的选择。
( B )86、 UML就是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的一种方法。
(B )87、人与计算机在构成管理信息系统时缺一不可。
( A )88、假定全校的学生中没有重名者,就可以用学生姓名作为学生信息表的关键字( A )89、结构化系统分析就是对系统自下而上的分析过程。
( B )90、高层管理层面对的就是非结构化决策问题。
( A )91、在文件管理系统阶段,多个程序可以使用同一个数据文件。
( A )92、没有计算机参与就没有管理信息系统存在。
( A )93、信息系统开发工作的目的与出发点就是满足设计要求。
( B )94、信息系统的开发就是一个技术过程。
( B )95、最关心信息系统成本与效益的人员就是信息系统的用户。
( B )96、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速,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市场竞争更加剧烈,企业的信息战略由面向企业内部活动转为面向企业外部活动。
( A )97、信息系统建设工作的复杂性,主要就是由于信息系统技术手段的复杂性造成的。
( B )98、信息系统建设工作的复杂性主要体现在其技术环境发展变化快、产品复杂、技术评价与选择困难。
(B )99、系统生命周期将一个信息系统的生命分为两个阶段:系统开发阶段、系统运行与维护阶段。
(A )100、人就是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A )101、系统分析就就是在系统开发可行的条件下,考虑如何选择机器设备及数据管理软件,从而得到一个用户满意的软件系统方案。
( B )102、系统分析时,对数据的分析应包括对其静态属性与动态属性两方面的分析,对动态属性分析包括分析其取值范围、发生的业务量等。
( B )103、数据流程图中既可表示信息流也可表示物流、资料流等内容,它就是表达系统的有力工具。
( B )104、数据流图主要描述信息的计算机处理过程。
( A )105、面谈就是系统调查时收集信息的主要方法。
(A )106、用例建模主要有两个产物:用例图与用例描述。
( A )107、数据模型的基本结构包括关系模型、层次模型、网状模型与文件模型。
(B )108、数据流程图的处理元素的作用就是作为完成数据操作的逻辑单元。
( A )109、数据流程图不能反映处理方法。
( A )110、学生实体中,出生日期不适合作为主键的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