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故事

合集下载

初二物理课程故事

初二物理课程故事

初二物理课程故事一、探索科学的奇妙旅程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是人们研究物质及其运动规律的学科。

而对于我来说,初二物理课程则是一段令我难忘的探索科学的奇妙旅程。

二、实验中的无限惊喜在物理课上,老师常常带我们进行各种实验,用以验证物理原理。

有一次,老师带领我们进行了一个关于光的实验。

我们用一个平面镜将光照射到另一个反射镜上,观察光线的反射现象。

当我们调整反射角度时,发现光线经过平面镜和反射镜后,竟然产生了明暗相间的干涉图案。

这一幕让我们惊喜不已,也让我们对光的性质有了更深的理解。

三、力与运动的微妙关系在物理课上,我们学习了力与运动的关系。

老师通过举例子和进行实验,让我们理解了牛顿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

通过抛掷小球和滑轮的实验,我们发现,只有当有力作用于物体时,物体才会改变运动状态。

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掌握了如何计算物体的加速度和速度,还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物体在不同力的作用下产生的不同运动状态。

四、电流中的能量传递经过学习,我们了解到电流的传导是通过导体中的电子传递能量实现的。

在一次实验中,我们将一个灯泡与蓄电池连接,然后打开电路开关。

突然,灯泡亮了起来!我感到有些惊讶,因为我最初没有意识到电流是如何在电路中传递的。

通过这个实验,我对电流传导的过程更加清楚,并意识到电能可以转化为其他能量形式,如光能。

五、应用于生活的实用知识除了理论知识的学习,我们还探索了物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比如,我们学习了简单机械的原理和使用方法,掌握了如何利用杠杆原理去搬运重物。

这就大大方便了我们的生活。

我们还学习了声音的传播规律,了解了声音在不同媒介中的传导速度。

这让我更加热爱物理,也更加珍惜身边的科学现象。

六、对未来的希望与意义通过初二的物理课程,我有了更加全面的科学素养和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我不仅学到了很多关于物理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我学会了观察和思考,掌握了科学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些都为我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物理也让我更加关注科学发展的前沿,期待未来能够有更多的科技创新。

有趣的物理小故事(共5则)

有趣的物理小故事(共5则)

有趣的物理小故事(共5则)第一篇:有趣的物理小故事第一章声现象非常导航这是八年级物理课的第一章,在这一章里我们将学习有趣的声现象.小溪里流水淙淙,树林里鸟鸣啾啾,剧院里琴声悠悠,工厂里机声隆隆,流水、小鸟、钢琴、机器为什么会发声?为什么它们发出的声音各不相同,有的十分悦耳,有的却刺耳难听?古代打仗时列兵布阵,为什么人们把耳朵贴近地面就能知道敌军队伍的远近?现在用MP3欣赏音乐,为什么人们能一下子听出自己熟悉的乐器和喜爱的歌手的声音?蝙蝠昼伏夜出,能在黑夜里自由飞翔,为什么却从不“迷路”或者碰壁?地震发生前,为什么有些动物会有预感,并出现行为异常?这些问题都会在这一章的学习中得到解决.……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警觉的士兵你看过美国西部影片吗?在一部反映古代战争场面的美国西部影片里,有这样一个情节,印第安人跪在地上,把耳朵贴近地面,倾听看不见的远处有没有敌军的骑兵在赶路.我国北宋时期的著名学者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里也曾记载: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间偷袭的敌人的马蹄声.这样做有道理吗?耳朵通过地下的泥土能听到马蹄声,通过空气不是也一样能听到声音吗?是不是因为声音在地下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快呢?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将会明白,声音在地下传播的速度确实比在空气中快,但这里利用的并不是这一点,因为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比骑马的速度也要快得多.只要从空气中能听到远方敌军马队的声音,我军还是有足够时间作出反应的.这里最主要的理由是,因为声音在地下传播时,所碰到的使声音散射和衰减的障碍较少,所以能较清楚地传播到更远的地方.这样耳朵贴近地面倾听时,敌兵相距很远时就能听到;加上牛皮箭筒对声音的放大作用(共鸣,就像二胡等弦乐器的共鸣腔一样),听得会更清楚,而在空气中直接侧耳细听的话,等到能够听清时,敌军就已经快到跟前了.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鱼有听觉吗?鱼有听觉吗?人们谁也没有见到过鱼的耳朵,所以,鱼的听觉似乎无从谈起.但是,有一件事改变了人们的看法.德国一家大鱼场里饲养了许多鳟鱼,鱼场附近的一座教堂每天早上8时都要打钟,鱼场的饲养员则在打钟之后去喂鱼,天天如此.有一天饲养员在教堂钟声响过半小时后才去喂鱼,却见一大群鱼仍聚集在池塘边,不断把头伸出水面在等食.这件事把饲养员惊呆了,也引起了科学家们的兴趣.经过一段时间仔细观察,发现鱼是有听觉的.它们在听到钟声后不久就能进食,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条件反射.因此,那天饲养员虽然没有及时赶来喂食,鱼却因已经听到钟声仍然向岸边聚来.鱼不但能听,还会“说”(叫).渔民们都知道黄花鱼会叫,而且叫得很响.黄花鱼发声靠的是体内一种密闭的充满气体的囊,称之为‘鳔”.鳔是黄花鱼的发声器官,还起着共鸣器的作用.在鳔的边上有一排鼓肌,它可以敲击鳔.每敲一次,鳔就发生一次振动,这振动的频率恰好等于鳔的固有频率,因而发生共振,把鳔因振动而发出的声音放大,形成了鱼叫.当然,鱼叫与人的叫声不同,它不是从鱼的喉咙里发出的,而是从鱼鳔里发出的.三、声音的特性谁帮了盟军的忙?你知道吗?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海军与盟国海军在大西洋上进行过一场激烈的海战.为了达到既能炸毁敌军舰只,又确保德军舰只安全的目的,德国海军在一些重要航道旁,布设了大量新发明的“音响水雷”.这种水雷比磁性水雷灵敏得多,它能在对方舰艇发动机音响的诱导下自动爆炸,从而使盟军舰只在接近德军舰艇之前就被消灭.正当德军自以为得计时,这些音响水雷却在盟军舰只尚未来到时,接二连三自动爆炸,连一条盟军舰艇也未炸着,这件事让德国人百思不得其解.若干年后,经水声学家和海洋生物学家的研究发现,在德国海军布设水雷的海域里,生活着一种小虾,它们能发出某些频率的音响.这些音响与舰艇发动机音响的频率一致,于是大量小虾发出的巨大音响,诱爆了德军的音响水雷,使他们想依靠这种新式武器打击盟军舰艇的希望成了泡影.事实上,海洋中的生物大部分都能发声,只不过有些发出的是人耳听不到的超声或次声,上述这种小虾发出的则是与舰艇发动机响声相似的可闻声.因此,在设计、制造、使用海洋测量仪器时,必须周密地考虑海洋生物发出的种种声波,否则就会像德国海军那样功亏一篑.四、噪声的危害与控制新型反恐武器“反恐”,是当今世界一个国际性的热门话题.利用高科技手段对付恐怖分子,保证人质的安全,用最小的代价,达到最好的反恐效果,已成为当今特警技术发展的重点目标.噪声炸弹,便是这方面的最新成就.噪声炸弹与普通的炸弹不同,它不是利用爆炸后的弹片杀伤人员,而是利用爆炸时产生的超高分贝强噪声波,使歹徒丧失抵抗能力.在生活中,人们有时会碰到这样的现象,当人的听觉器官受到较大噪声刺激时,会感到周身不自在.随着噪声强度的不断增大,—些人会出现头昏、目眩,甚至昏迷的现象.噪声炸弹正是利用人的这种生理反应,把噪声增大到正常人无法忍受的程度,从而达到麻痹人的听觉和中枢神经系统的目的,使人在短时间内昏迷,又不伤害人体.比如,当劫机事件发生时,只要特警人员有机会接近被劫持的飞机,向机内发射噪声炸弹,飞机内的旅客与劫机者都会因此而暂时昏迷.然后,特警人员便可以从容不迫地进入机舱.当飞机上的乘客苏醒之后,一切归于平静,只是劫机歹徒已经束手就擒.五、声的利用高超的机械加工师金刚钻、人造宝石等属于超硬材料,你知道它们是怎样加工的吗?过去人们用激光来进行加工,但激光发生装置很复杂,加工成本很高,所以现在人们常用超声波来加工它们.为什么用超声波呢?因为超声波的波长短、频率高,具有较强的集束发射性能.这一特性使其具有了征服某些超硬材料的本领.当然,单纯的超声波是不能直接用于机械加工的,必须加上一些超声能量的承载物,才能进行加工.这种能量承载物就是磨粒.细小的磨粒在超声波能量的作用下,以极高的速度冲击加工表面,表面材料在磨粒冲击下,逐步被磨损,而达到加工的目的.这就是超声波加工的原理.那么怎样才能在宝石上加工出不同形状的小孔呢?这是由固定在超声振动头下端的工具横截面形状决定的.因为振动头作超声振动时,只有工具横截面下面的磨料承载超声能量,对工件表面材料作高速冲击,所以在被加工表面上也必然打出与工具横截面形状相同的孔来,如三角形、椭圆形、星形等非圆形孔.同时,也可以用来加工金刚钻模上或硬质合金喷嘴上的细孔(0.1~0.15毫米).这在一般机械加工方法中,是很难做到的.你看,超声波的“手段”够高吧!第二章光现象非常导航这是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在这一章里,我们将学习有趣的光现象.清晨旭日东升,大地万物从暗夜中醒来,一切都恢复了原有的色彩:远处的山,青了;近处的水,蓝了;草丛中,露珠晶莹剔透;树林里,鸟儿穿红戴绿跳跃枝头;农家小院走出了棕的牛,白的羊,灰的马,黑的毛驴,红的拖拉机和收割机,还有崭新的电动车和摩托车,奔向田间地头;傍晚夕阳西下,城市华灯初上,色彩各异的霓虹灯照着大小不一的牌匾,宣示着机关的名称和职能、商家经营的范围和品牌…….光与人的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晨起梳妆照镜子,读书写字看黑板,观察实验现象,教室灯光亮度,……;太阳能,电视机,微波炉,还有验钞机,……;海市蜃楼,日食月食,光纤通信,激光制导,等等……,无不与本章的光学知识有关.……一、光的传播古希腊的雕像与古埃及的浮雕你知道人类历史上有哪些文明古国吗?你知道这些文明古国有哪些珍贵的艺术宝藏吗?你知道为什么古希腊人留下了很多的雕像,而古埃及人则留下了很多的浮雕吗?为什么同是文明古国,而古代艺术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呢?原来,这种差异与希腊和埃及两地的地理位置、太阳光成影的情况不同有关.地球上到处都有影子,不过不同的地方太阳的影子也不相同:北极圈里是影子的大人国,那里的太阳总是斜照的,于是物体的影子总是轻轻的、在白茫茫的雪原上伸展得很远很远;赤道地带则是影子的小人国,那儿的太阳总是高悬在头顶上,于是物体的影子总是变得很小很小,但是看起来又浓又重,在正午的阳光下,人们好像踩着自己的影子在走路.人们早就注意到,地球上不同地方的物体,在阳光下成影的情况不同,并在实际生活中加以不同的运用.例如,在非洲强烈的阳光下,埃及地面上的一切东西都投下了明显的影子.在这种照射情况下,浮雕就会显得跟木刻画一样清晰.可是,若将古希腊的阿波罗雕像放到埃及去的话,在烈日照射之下,阿波罗的眼窝会黑得让人可怕,鼻子下的黑影会使这位太阳神“长出”胡须来.但是在希腊,阳光透过地中海上空的薄云后会变得十分柔和,维纳斯女神的雕像在柔和日光的照射下,显得十分美丽动人.不过,你若是将古埃及的浮雕搬到希腊去的话,淡淡的影子却会使浮雕变得模糊不清,白色的浮雕挂在白色的墙壁上简直看不见了.二、光的反射阿基米德“光炮”是真的吗?相传公元前3世纪,在古罗马与古希腊交战中,罗马人的舰队逼近了叙拉古.著名科学家阿基米德也参加了城市保卫战,他运用自己的知识提出了一种新奇的战术.即组织了许多妇女,让她们每人手持一面镜子,站在海岸边,用镜子把阳光聚焦到罗马战舰的篷帆上,最终在入侵的敌舰靠岸之前就把他们统统烧毁了.阿基米德的战术是真的吗?这个传说发生的年代在2300年前,已经无从考证.但是在18世纪,法国科学家蒲丰专门研究了这个问题的可行性.他经过计算发现,至少要有1000面镜子,每面镜子的直径起码得有10米,才能把l千米外的船帆烧着.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要制作这么大的玻璃反射镜是不可能的.因此蒲丰认为阿基米德的战术是不可能成功的.后来,在法国有人根据蒲丰的设计真的制做了一架“光炮”.它由168块玻璃反射镜组成,每块镜子长15厘米,宽20厘米.这168块镜子组成一个5平方米左右的反射面,它所聚集的太阳光能把47米远处的松木板在几分钟内点燃.但是,若要把1千米远的松木板点燃的话,整个反射面的面积要增大到1平方千米,这当然是难以办到的事.即使勉强凑到那么大,使用时还有困难,怎么使几百万块小镜子反射的阳光聚焦于一点呢?要使这么许多小镜子同步转动,那得动员多少人呢?由此更可以看出阿基米德的“光炮”在当时只是个美妙的幻想.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宇宙空间安装人造月亮或人造太阳已经成为现实.三、平面镜成像到底被遮住的是哪只眼睛?当你面对着镜子,闭上你的右眼,然后用纸片将镜子里那只闭着的眼睛遮住.请你保持头部的位置不动,只是换一只眼睛(左眼)闭合,睁开你的右眼看看,这时镜子里被遮住的是哪只眼睛?你能解释它的道理吗?只要你实际观察一下,就会发现:这时镜子里被遮住的换成了闭合的左眼.为什么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的连线跟镜面垂直,并且它们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当你睁着左眼看镜中的右眼时,似乎是来自右眼虚像的射向左眼的光线与镜面相交于一点:而这点正好是在左右两眼的中垂线上,因此遮住右眼的小纸片应当贴在交点上.当你换成左眼闭合时,小纸片又会遮住似乎是来自左眼虚像的射向右眼的光线,闭合的左眼就看不见了,也就是左眼被遮住了.四、光的折射高速公路上的“海市蜃楼” 暑假里,小明同学参加了团市委组织的青少年夏令营.一天上午,夏令营的专车从古都洛阳出发前往青岛.车子沿着连霍高速公路向东疾驰,坐在前排的小明同学发现,道路正前方不远处一片“水汪汪”,而且车走“水”也走,总是在前头.小明很纳闷:明明看到公路前方象水淋过一样,可是车子行到近前,路面上却一切正常,而且那“一汪水”一直在道路的前方.于是便向夏令营的领队老师请教,老师告诉他,这种现象同海市蜃楼的道理是一样的.小明是个勤奋好学的同学,他从“十万个为什么”里知道海市蜃楼是发生在大海边或沙漠里的一种自然现象.可现在汽车还未到郑州,离青岛海滨还有好远,前方更没有沙漠,这两种现象怎么会联系在一起呢?学完本节课的知识,你就能找到问题的答案了.五、光的色散六、看不见的光为什么有些花会变颜色?十几年前,生物学家在欧洲进行的一项研究中,发现有一种会变颜色的花.这种花早晨呈乳白色,中午转为粉红色,傍晚变为深红色,第二天清晨则变为紫罗兰色.这样变来变去,直至花朵凋谢为止.无独有偶,生物学家后来又发现了一种会变颜色的奇妙的花,这种花叫红菖蒲.它的花朵原来是红色的,但是随着传播花粉的动物的变化,花朵会从红色变成白色.科学家们经过观察发现,传播花粉的,起初主要是蜂鸟,后来主要是飞蛾.蜂鸟传播花粉时,红菖蒲的花是红色的;当蜂鸟飞走以后,很多花朵会从原来的红色变成白色,后来就有许多飞蛾在白色的红菖蒲花丛中飞来飞去,为红菖蒲传播花粉.红菖蒲的花朵为什么会变色呢?原来,红菖蒲生长在美国西南部的山地,通常在7月中旬开花.当高地上的红菖蒲花大部分开放着鲜红色的花朵时,其时正好是喜欢红色花朵的蜂鸟从高地向低地迁移的时候.而飞蛾喜欢白色的花朵,所以红菖蒲花就改变颜色,以招来新的花粉传播者.据统计,那时的红菖蒲花大约有40%变成了白花.红菖蒲为了取得飞蛾的喜欢,主动改变花色来适应环境.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非常导航这是八年级物理的第三章,在这一章里,我们将学习透镜及其成像规律和用透镜制成的光学仪器.生活中,人们用照相机拍照,可以把发生在一瞬间的情景留作永恒的记忆;课堂上,老师用投影仪来放大投影片,可以使教室里所有的同学同时看到投影片上的图画;医院里,化验室的医生在显微镜下可以看见血液中的各种细胞;家庭里,老爷爷、老奶奶带着老花镜、拿着放大镜读书看报;战场上,指挥官手拿望远镜观察远方的敌情,根据敌方的动向,适时发出作战命令.这些都离不开透镜.世界有多大?宇宙是什么样的?这些有史以来就困惑着人类,并一直为人类所探究不止的问题,也一定经常萦绕在你的心头.人类怎样才能解开这个疑团呢?科学家们使用的方法是,利用透镜制成巨大的天文望远镜来观察、接收来自宇宙的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人们对宇宙了解得越来越深入、越来越全面了.……一、透镜冰透镜拯救了探险队有这样一件事:用冰块做透镜曾拯救了一支南极探险队.这支探险队由于丢失火种,面临寒冷、饥饿与死亡的威胁.一个聪明的队员用冰块琢磨成一块凸透镜,把阳光聚焦,点燃了引火物,重新得到了火种,挽救了这支探险队的生命.用冰制作透镜的最早记载,见于一千六百多年前,我国晋代学者张华所著的《博物志》.书中有这样的文字:“削冰命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火生.”这里的冰就是冰透镜,艾是指引火物一一艾绒.因为冰在阳光下很容易融化,所以对用冰取火的真实性,你可能不大相信.其实清代时就有许多人怀疑,还有一些人带着这个问题去请教当时著名的科学家郑复光,郑复光开始也将信将疑,于是在1819年亲自动手用实验研究这个问题.他用一个壶底微微向里凹的锡茶壶(底面直径16厘米以上)装热水,放在冰块上旋转,把冰块熨成两个光滑凸面,做成一个大凸透镜,在灿烂的阳光下,把它放在一个小桌上,对准太阳并特别注意使它稳定不动,另外一个人把纸捻放在其焦点上,过了一会儿,纸捻果真燃烧起来了.冰透镜拯救了探险队绝非虚构的故事,学完本课之后,你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了.二、生活中的透镜浪费了一路表情小明爸爸给小明讲了这样一件趣事,说是小明很小的时候,爸爸和单位一帮同事出差去广西南宁,公事办完之后,回来的路上,途经桂林.人常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于是大家一商量,决定在桂林停留两天.那时候照相机还比较少,不像现在照相机已经普及,几乎家家都有.幸好有位同事事先带了照相机,只是这位同志也是借别人的,不懂照相机怎么玩儿.于是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出主意想办法,集体摆弄起这架相机.大家一起游览了七星岩、芦笛岩,然后从象鼻山码头登船沿着漓江顺流而下,直到阳朔.这一路上是你选场景,我对焦距,他调快门,一路欢笑一路歌,又是集体合影,又是单独拍照,七手八脚,开心热闹.两天时间转眼而过,游完了桂林风光,照满了一卷胶卷,大家是乘兴而归.回到单位,跟领导汇报完工作,然后上照相馆(现在都改叫影楼了)冲洗胶卷,都想尽快目睹自己的光辉形象.等照相馆老板打开相机,大家全傻了,也都乐了,你猜怎么着?胶卷压根没套上!这一路风景,一路表情,都成了美好的回忆了.三、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魔杯”是怎样显像的?市场上销售一种有趣的酒杯—一“魔杯”.当你向杯中注入酒时,杯底会呈现出栩栩如生的龙凤画面,但当你饮完杯中酒后,龙凤也跟着无影无踪了.自然,龙凤不会随酒进入君腹,那么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们不妨挑选一只底部内壁有明显突起的无色透明的小空瓶,让瓶底对准阳光,能证实它也有会聚作用!放一枚硬币在桌上,把小空瓶移至硬币上方,通过瓶口观察瓶底外的硬币,你会发现硬币被放大了!空瓶成了放大镜.逐渐加大瓶底与硬币间的距离,硬币的像不断增大,一会儿硬币的像不见了.保持瓶币间的距离,往瓶内注入少许清水.随着瓶底被水淹没,一个清晰的硬币像又复现了.从本节的学习中,我们知道: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是,物距小于1倍焦距,像为放大的虚像,且与物位于透镜同侧;物距等于或大于1倍焦距,透镜不成像或成实像.但透镜焦距并非一成不变,我们可以改变透镜周围的介质,“拉长”或“缩短”透镜的焦距.在上述实验中,当硬币的像不见时,瓶底与硬币间的距离大致与透镜的1倍焦距相等,向瓶内注入水后,犹如在瓶底凸面上加了一个“水凹透镜”(如图3-45中),这一“水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拉长”了瓶底凸透镜的焦距,从而使原来位于瓶底透镜焦点外的硬币一下进入“组合透镜”的一倍焦距之内,所以清水就能显出硬币的像了.仔细观察能显像的酒杯——“魔杯”的构成,可以发现它的杯碗底部有圆弧形的凸起,相当于一个焦距很短的凸透镜.在这一凸起的下方不远处嵌有一张比透镜直径小得多的龙凤画片…….对照上述清水显硬币的实验原理,我们就不难知道“魔杯”显像的秘密了.四、眼睛与眼镜护眼灯怎样预防近视?眼科专家经过长期研究后发现,近视和斜视除了先天性生理遗传因素外,绝大多数人是由于后天不注意用眼卫生造成的.如坐姿不当,眼睛与读物的距离太近,或者照明亮度不足,以致使眼球的晶状体和视网膜的距离过长,也可能由于晶状体折光力过强而形成近视.上世纪90年代初,科学家们研制成功了一种防近视电子台灯,也叫护眼灯.那么,电子护眼台灯为什么能预防近视呢?试验表明,使用护眼灯读书写字,可使青少年的坐姿、视距、照明亮度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标准范围内.一旦坐姿不正确或头离桌面的距离太近,护眼灯就会自动发出警报声,与此同时,灯光自动熄灭.坐姿一恢复正常,警报声立即停止,灯光也马上恢复正常.此外,由于传统灯具的眩光很容易造成眼睛疲劳,为此,科学家们对电子台灯的灯罩进行了特殊设计,从而避免了眩光的不良影响,使青少年在护眼灯下读书写字时不易发生视觉疲劳.电子护眼台灯的外壳像机器人,伸出的两只“手臂”给学生造成一种心理效应,感觉有一名机器人关怀地注视着、强制自己规范读书的姿势.五、显微镜和望远镜望远镜拯救了荷兰利珀希是荷兰的一个眼镜制造商.有一天,他外出办事,让孩子照料他的那些透镜(半成品镜片).好奇的孩子趁他不在,偷偷地拿着他的那些宝贝透镜玩了起来.玩呀,玩呀,最后当孩子把两块透镜放在眼前,一块离眼近一块离眼远时,惊讶地发现:远处原来看不清的东西竟然变得又大又近了!利珀希回到店铺时,孩子马上把自己的这一发现告诉了他.利珀希没有因为孩子的贪玩而责怪他,因为他明白孩子这一发现的重要性.孩子走后,利珀希心里在琢磨,人不可能老是手里拿着两块透镜眺望远方,这太不方便了.于是,他挑选了一根金属管,把透镜安装在管子两端适宜的位置上.于是,世界上第一个望远镜诞生了,利珀希把它称为“视管”.1612年,意大利红衣主教的书记爱奥亚尼斯·狄米西亚尼建议用“望远镜”来称呼利珀希的发明.1650年左右,这个词开始流行至今.那个年代,荷兰正在进行着一场反抗西班牙的独立战争,已经苦战了整整四十年.爱国的利珀希把自己发明的望远镜献给了荷兰政府,当时荷兰共和国的最高行政长官莫里斯是一位贤能的君主,他对科学很感兴趣,因而立即看出这种仪器的重要性.他给利珀希拨了一大笔钱,命令他为政府生产一批望远镜.荷兰海军使用了这些望远镜后,能在西班牙人发现他们之前就发现敌人,提前做好迎击敌人的准备,把握住了战争的主动权,使得荷兰最终赢得了这场旷日持久的独立战争.第四章物态变化非常导航。

初中物理教育叙事故事(问题解决方案)

初中物理教育叙事故事(问题解决方案)

初中物理教育叙事故事(问题解决方案)教育叙事故事(问题解决方案)背景:只要相信学生,他们的创造力是无限的!至今,我仍然清晰地记得在课堂上的这样一次讨论活动,虽然,似乎很平淡,但我看到了学生跃动的思维。

我深刻懂得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描述故事过程:我们要开始学习声音的传播了,由于课程开始时间不长,为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将课本上的内容呈现方式略微作了些变动。

首先,学生们通过一些游戏活动,了解声音在固体、液体、空气中的传播。

接着,我向正兴高采烈的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假如在“没有物质”的空间——真空中声音能不能传播呢?学生们茫然了,有说大概能,有说大概不能,还有干脆说不知道。

大家纷纷把眼光投向了我。

“今天,我们来过把瘾,当一回科学家,一起来设计一个实验,说明声音能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教室里更加热闹了!学生们奇思妙想不断涌现:“可以在太空中,发出声音……”“你能到太空中去吗?”“做一个铁屋子,用机器把空气抽掉,然后在屋子中发出声音……”“铁屋子不好做,再说,没有空气,你怎么能在里面呢?”“人在屋子外面,可以在铁屋子上装玻璃窗,里面用机器发出声音”“怎么知道声音能不能传播呢?”“里面放一个录音机”“录音机不一定要在里面!”,“是呀!”“人站在外面听就行了!”“那也不一定得用铁房子呀,用一个大玻璃瓶子不就行了吗!”,“真聪明”“发声的东西放在瓶子上,可瓶子也能传声呀”“让它浮起来!”,“记住,瓶子里没有空气!”“用磁悬浮”,“用超导体”,……“把小收音机吊起来”大家似乎没有什么意见了。

当时,恰好我们有一个用易拉罐和棉线做成的“土电话”。

我将门关起来,让一个学生站在教室门外,用它传话,另一同学收听。

当线拉紧时就听清说话声,松开线时就听不到了!“吊起较重的收音机会把线拉紧,得用轻的声源!”“用音乐卡片上的芯片!”我对此设计,表示肯定。

再让学生对比课本上的设计图,学生们脸上都露出愉快的表情,感受到了成功的无比快乐。

初中物理教学的6个小故事

初中物理教学的6个小故事

初中物理教学的6个小故事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创设情境,通过提出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容易激发起学习的动机,我在这些年的初中物理教学中有意识的收集一些物理小故事在课堂上适时应用,丰富了课堂教学,也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物理学世界是一个鲜活而完美的世界,需要教师和学生花精力甚至花大精力去理解的科学,学生觉得物理难学,教师也觉得物理课难教。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怎样做才能让物理课变得鲜活而生动,我做了许多尝试,发现在物理教学中适当插入一些和教学内容有关的小故事,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还可以使物理课变得生动、流畅,帮助教师十分轻松地完成教学目的。

下面我列举几个例子,希望能使大家从中得到启发。

1、讲授液体沸腾时,学生对沸腾必须达到沸点这一条件非常熟悉,但往往忽略继续吸热这一条件,针对这一问题,我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很早以前,一个小庙里住着一老一小两个小和尚。

有一天,老和尚要外出办事,为了让顽皮的小和尚在庙里看门,他想了一个有趣的办法:他把小和尚领进厨房,将盛有冷水的水锅漂在一锅沸腾的水里,对小和尚说:〝大锅里的水不能烧干,你把小锅里的水烧开,就可以出去玩了。

〞小和尚一听很高兴,赶紧向炉里加柴,使火烧得旺旺的,可一直到老和尚回来,小锅里的水也没有被烧开。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本故事主要考查水沸腾的两个条件:(1)温度达到沸点。

题目中随着给大锅加热,大锅中的水能达到沸点,当大锅中的水温高于小锅中的水温时,大锅中的水把热传递给小锅中的水,使小锅中的水温升高,直到温度都达到水的沸点。

(2)要继续吸热。

当两个锅中的水温都达到沸点后,由于两者之间没有温差,他们之间不会再发生热传递,小锅中的水却不能继续吸热,所以,无论小和尚烧多长时间,只要大锅里的水不烧干,小锅里的水永远不会沸腾。

本故事可以演变为试题:把盛有水的小锅放入大锅里的水中,给大锅底部慢慢加热,当大锅中的水沸腾时,小锅中的水( )A温度能够达到沸点,能够沸腾 B温度能达到沸点,不能够沸腾C温度达不到沸点,不能够沸腾 D以上说法都不对以上两种教学方式在知识点的考查上是相同的,但故事为主线的教学方式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了一种宽松环境,爱护和培养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教师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了教学目的,达到了课堂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

物理小故事范文

物理小故事范文

物理小故事范文物理小故事物理小故事(一):在学《声现象》中声音的传播时,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两位老太太头一回坐飞机,听说飞机的速度比声速还快,她们找到了机长,恳切地说:“机长,请飞机开的速度不好超过声速,正因我们在机上还要谈话。

”在讲惯性时讲了一个身边的故事,一个漂亮女士在公共汽车上,车突然刹车,漂亮女士被后面的年轻人撞倒。

漂亮女士气呼呼地说:“什么德性?”年轻人笑着说:“这不是德性,是惯性。

”学生听完这样的故事,笑完之后就会觉得物理知识生活。

物理是很搞笑的。

物理小故事(二):爱因斯坦小时候:爱因斯坦小时候十分贪玩。

母亲再三告诫他:“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爱因斯坦总是不以然地回答说:“你瞧瞧我的伙伴们,他们不都和我一样吗?”有一天,父亲给爱因斯坦讲了一件搞笑的事情。

父亲说:“昨日,我和邻居杰克大叔去清扫南边工厂的一个大烟囱。

那烟囱只有踩著钢筋踏梯才烟囱内的能上去。

你杰克大叔在前面,我在后面。

我们抓著扶手,一阶一阶地最后爬上去了。

下来时,你杰克大叔依旧走在前面,我跟在后面。

钻出烟囱,我看见你杰克大叔的模样,心想我肯定和他一样,脸脏得像个小丑,于是我就到附近的小河里去洗了又洗。

而你杰克大叔呢,他看见我钻出烟囱时乾乾净净的,就以他也和我一样乾净呢,于是就只草草洗了洗手就大模大样上街了。

结果,街上的人都笑痛了肚子,还以你杰克大叔是个疯子呢。

”父亲郑重地对爱因斯坦说:“其实,别人谁也不能做你的镜子,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镜子。

拿别人做镜子,白痴或许会把自己照成天才的。

”爱因斯坦听了,顿时满脸愧色,从此离开了那群顽皮的孩子们。

他时时用自己做镜子来审视和映照自己,最后映照出了他生命的熠熠光辉。

物理小故事(三):焦耳英国著名科学家焦耳从小就很喜爱物理学,他常常自己动手做一些关于电、热之类的实验。

有一年放假,焦耳和哥哥一齐到郊外旅游。

聪明好学的焦耳就是在玩耍的时候,也没有忘记做他的物理实验。

他找了一匹瘸腿的马,由他哥哥牵着,自己悄悄躲在后面,用伏达电池将电流通到马身上,想试一试动物在受到电流刺激后的反应。

初中物理教育叙事案例

初中物理教育叙事案例

初中物理教育叙事案例
案例一:飞行原理的探索
背景
小明是一位初中生,对于航空和飞行非常感兴趣。

他希望能够了解飞机的飞行原理,并且亲自制作一个可以飞行的模型飞机来验证这个原理。

动机
小明希望通过制作模型飞机来深入理解飞行原理,同时可以增强自己的动手能力和科学实验技巧。

过程
1. 小明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资源,研究有关飞行原理的知识,包括升力和气流等相关概念。

2. 小明采购了适用于制作模型飞机的材料,包括轻质木材、胶水和螺丝等。

3. 小明根据研究到的知识,设计并制作了一个翼展适中的模型飞机,保证有足够的升力能力。

4. 小明组装并调试了模型飞机的各个部件,确保其正常工作。

5. 小明进行了多次测试飞行,记录下模型飞机的飞行性能。

结果
小明成功制作了一架可以飞行的模型飞机,并通过实际测试验
证了飞行原理中的升力理论。

此外,小明还发现了一些模型飞行中
的问题,并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总结
通过这个案例,小明不仅学到了关于飞行原理的理论知识,还
提高了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

这种以实践为基础的教育方法有助于
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概念,并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是一个初中物理教育叙事案例,通过学生制作模型飞机来
探索飞行原理。

通过这个案例,学生不仅可以学到相关的理论知识,还可以提高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物理老师教育叙事文章

物理老师教育叙事文章

物理老师教育叙事文章作为物理老师,我一直以故事的方式来教育我的学生。

我深知,纯粹的理论和公式对于学生来说往往很枯燥乏味。

然而,通过引入故事和叙述,我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于物理的兴趣。

下面是一些我以故事为基础的教育叙述,希望能够为学生们带来新的想法和启示。

故事一:牛顿的苹果几百年前,一位名叫牛顿的年轻人正坐在树下休息。

突然,一颗苹果从树上掉了下来,正好砸在他的头上。

这一刻,牛顿突然意识到,为什么物体会落地而不是飘在空中。

他开始思考这个问题,并最终推导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通过这个故事,我向学生们解释了牛顿发现引力定律的过程。

我告诉他们,科学家的思考往往源于平凡的生活中的奇遇。

从一个掉下来的苹果中发现万有引力定律,这个故事激励学生们关注身边的现象,思考其中的原理和规律。

故事二:爱因斯坦与相对论爱因斯坦是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

他提出了相对论的理论,这个理论改变了我们对时间和空间的观念。

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并非一蹴而就,他花了很多年的时间来研究和思考。

在这个故事里,我告诉学生们爱因斯坦小时候并不特别聪明,但他有一颗坚持不懈的求知心。

他勤奋学习,不断思考,最终开创了新的物理学理论。

通过这个故事,我鼓励学生们不要放弃,要坚持学习和思考,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取得真正的突破。

故事三:库仑与静电力库仑是一个生活在18世纪的物理学家,他的贡献之一是揭示了静电的本质。

有一天,他在实验室里做实验,摩擦了一块橡皮棒,突然发现他的头发竖了起来。

他很好奇,开始探究这背后的原理。

通过这个故事,我让学生们了解了静电的产生和作用。

我告诉他们,科学家的思考往往源于观察和实验。

库仑通过观察和实验,揭示了静电的规律,这激励学生们注重观察和实践的重要性。

故事四:玻尔与原子理论在20世纪初,原子理论仍然是一个谜。

人们不知道原子是如何构成物质的,也不知道它们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用的。

而玻尔通过研究和思考,提出了一个可以解释光谱现象的原子模型。

物理教学故事(1)

物理教学故事(1)

物理教学故事(1)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课本中第十二章有一个实验探究:空气被压缩,内能增加。

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中放一小团硝化棉,迅速向下压活塞,硝化棉就燃烧了。

通过看到火光即可判断玻璃筒内温度升高了,内能增加了。

我在上这一节内容时,学校实验室里有这一套装置,但是没有硝化棉,我想了想,决定用火柴头子的硝来代替,因为硝化棉和火柴头子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们的着火点很低。

我从小商店中买来了一盒火柴,我有十分把握地走入课堂,在课堂上进行这一实验,开始没有什么反应,我又加大剂量进行实验,还是不行,又加大剂量,反复几次,这次火光一闪,玻璃碎片四溅,响声非常大,因为响声惊动了另一个班上课的张老师,“怎么啦?怎么啦?”我只好故作镇定的样子回答说:“我在进行物理实验,这个物理实验的响声本来就这样大。

”其实是一种本能的掩饰,我怕学生吓着。

一看没有学生伤着,我才放下心来。

几年过去了,一想到这次实验我至今还后怕,如果将学生伤着,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反思:一、实验要提前准备,要有十分的把握才能到课堂上做;
二:用其他东西代替也是可以的,这也是一种创新;
二、实验千万要注意安全,不能掉以轻心。

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小故事

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小故事

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小故事
周明虎
“声音的产生”一节课上,我课前准备了一叠硬纸、几个气球、音叉、水盆等放在了讲台上,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证实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并且尽量把实验结果放大。

学生跃跃欲试,这一叠硬纸,有的学生撕纸,撕来撕去甩上了纸炮,互相比谁做的纸炮甩出来声音大。

那几个气球可遭殃了,被吹大了后破裂,教室里响起了乒乓声。

音叉被敲动后,它的振动情况不明显,怎样将它的振动效果放大呢?学生不经意地将振动的音叉往水盆里一放,水花飞溅……
学生课后总结这节课玩得真过瘾,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培养了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了动手能力。

而且将“声音的产生”这个比较抽象的物理知识变成了具体的体验,无论是什么层次的学生都没有对此产生异议。

开拓者的路都是艰辛的。

设计新的教学思路,知识的充电,常使我疲惫,但学生的优异表现,课堂的积极踊跃又使我备受鼓舞。

艰辛伴随着快乐,艰辛是快乐的前奏。

在新课程实施中,我努力实践着、全身心体会着,并为此快乐着……。

物理教学故事(8)

物理教学故事(8)

物理教学故事(8)今天我上司南版初中物理教材九年级物理第十六章《从指南针到磁浮列车》的第一节《磁是什么》。

首先。

我进行了解题,磁是什么?磁就是吸铁石,有人工和天然之分,磁的最基本性质就是能对铁钴镍以及磁极产生力的作用,磁原来写着“慈”,就像慈母一般怀抱自己的孩子,后来考虑到毕竟不具有人性,故改作现在的磁。

我在将这一节时,注意将电和磁进行对比,如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而磁体能吸引铁钴镍等物质,同种电荷相互吸引,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讲到没有磁单极时,我说道,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那时的实验条件非常差,学校仅有一个条形磁铁,我请一个学生帮我拿到教室准备演示实验,不料这个学生出于好奇,边走边玩,将条形磁铁滑落到地上摔成两半,这个学生吓得脸通红,我也是一脸的茫然,然后说,要爱护公共财物,爱护实验仪器,不可随意损坏,这位同学是不小心将条形磁铁掉到地上摔碎,以后做事可要小心,但是这个条形磁铁摔碎了,可以当成两个磁铁使用,我就用这两个摔碎的磁铁做了磁极的相互作用规律的实验。

任何一个都不会只是磁单极,N极S极总是成双成对出现的,“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磁场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为了将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表达出来,引进了磁感线,磁感线是看得见的,这样解答物理问题可以很方便。

我又说了一个过去的故事:曾经有一个学生问我:“地球是不是一个大磁体?”我说:“是啊。

”“那么地球的周围有没有磁感线啊?”我说“有啊。

”“那么,我为什么走路时,为什么这些磁感线没有绊我的脚啊”。

我笑,学生也笑。

“为什么?”“磁感线是一种假想的线,是一种物理模型。

”今天晚上想来还是觉得这节课还是值得回味的。

初中物理教学故事(五篇范文)

初中物理教学故事(五篇范文)

初中物理教学故事(五篇范文)第一篇:初中物理教学故事初中物理教学故事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可将实验现象直观形象、重复再现,能让学生观察到实验室和生活中所看不到的现象,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优化物理实验教学过程。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放大实验现象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我们经常需要做一些演示实验,给学生提供观察的对象,要求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观察,然而有一些演示实验由于其可见度不高,或受环境条件的限制,观察仅是前排学生的专利,而后排学生只能看看热闹而己,利用多媒体可提高演示实验的可见度,培养学生的注意品质,例如教师在上《伏安法测小灯泡的电阻实验》一课时,根据电路进行实物接线,是本节课的难点,由于实验电路比较复杂,教师在上课前,往往都演示一遍电路的实物接法,但由于实物演示不够直观,学生往往都不能看的很清楚,所以,实验中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电路故障,而且还容易烧毁电路设备等,如果采用多媒体课件演示。

不仅教师可以轻松接线,学生也可以看的更清楚,而且实验中出现故障也少许多。

在实际教学中还可以利用实物投影放大实验器材,增强实验效果。

例如:在研究影响分子运动速度的实验中,我们把盛有不同温度水的烧杯放在实物投影的演示台上,在两杯水中分别滴入一滴红墨水,红墨水在两杯水中的扩散过程就非常清晰的展现在大屏幕上,每一位学生都能非常清楚的看到实验现象。

再例如:观察电能表的实验,电能表上的数据比较小,电能表接入电路后表盘的转动都是在演示实验中不容易看清楚的。

用实物投影这个问题就能迎刃而解,把电能表接入电路后放在实物投影的演示台上,调节放大倍数就可以让所有同学都能看清表盘数据并观察实验现象。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重现实验现象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直观教学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传统的直观教学主要是运用演示实验、教学模型和教学挂图等进行的。

但这些手段有较大的局限性,如有的可见度小;有的演示现象瞬息即逝;有的限于条件演示效果很差;使学生对许多物理知识的理解不能充分建立在直观感知的基础上。

物理教育叙事故事

物理教育叙事故事

物理教育叙事故事第一篇:物理教育叙事故事教育叙事故事(问题解决方案)背景: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如果学生不愿学,不想学,那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就是一句空话。

学生主动参与的前提是要有学习兴趣。

因此要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对学习的热情,激励学生求知的渴望和取得成就的愿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初中物理是物理的启蒙教学,要特别重视对学习兴趣、学习愿望、学习热情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描述故事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多种方法,最常用的方法是充分利用物理学科特点来进行,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概念的建立与物理规律的发现,都以实验事实为依据。

实验是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教师要充分利用物理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物理教学获得成功,学生只有通过实验观察物理事实,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从而提高课堂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具体做法有:1、通过趣味新奇的物理实验演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从而激发他们思索的欲望。

例如,在学习“大气压强”一节时,我在装满水的杯上用硬纸片盖住并倒过来,让学生思考猜测硬纸片会不会掉下来,水会不会流下来?有的学生说硬纸片会掉下来水也会流下来,还有的学生说硬纸片不会掉下来水也不会流下来,每一个学生都瞪大了眼睛等待谜底的解开,当实验结果为发现水并不流出,纸片也不下落是,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为了进一步使学生确信大气压的存在接着让两个学生做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使他们感觉到巨大的大气压力,这样就会使学生对这节课感兴趣、印象深、易理解、记得牢。

通过实验演示,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

2.用具有惊险性出乎学生意料之外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类的兴趣与好奇心紧密相联。

培养好奇心的关键在于使新信息的刺激出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之外,即出乎学生的意料之外。

例如,在学习机械能守恒定律时,可用一个单摆来做实验。

物理小故事

物理小故事

物理小故事物理小故事(一):在学《声现象》中声音的传播时,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两位老太太头一回坐飞机,听说飞机的速度比声速还快,她们找到了机长,恳切地说:“机长,请飞机开的速度不好超过声速,正因我们在机上还要谈话。

”在讲惯性时讲了一个身边的故事,一个漂亮女士在公共汽车上,车突然刹车,漂亮女士被后面的年轻人撞倒。

漂亮女士气呼呼地说:“什么德性?”年轻人笑着说:“这不是德性,是惯性。

”学生听完这样的故事,笑完之后就会觉得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

物理是很搞笑的。

物理小故事(二):爱因斯坦小时候:爱因斯坦小时候十分贪玩。

母亲再三告诫他:“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爱因斯坦总是不以然地回答说:“你瞧瞧我的伙伴们,他们不都和我一样吗?”有一天,父亲给爱因斯坦讲了一件搞笑的事情。

父亲说:“昨日,我和邻居杰克大叔去清扫南边工厂的一个大烟囱。

那烟囱只有踩著钢筋踏梯才烟囱内的能上去。

你杰克大叔在前面,我在后面。

我们抓著扶手,一阶一阶地最后爬上去了。

下来时,你杰克大叔依旧走在前面,我跟在后面。

钻出烟囱,我看见你杰克大叔的模样,心想我肯定和他一样,脸脏得像个小丑,于是我就到附近的小河里去洗了又洗。

而你杰克大叔呢,他看见我钻出烟囱时乾乾净净的,就以他也和我一样乾净呢,于是就只草草洗了洗手就大模大样上街了。

结果,街上的人都笑痛了肚子,还以你杰克大叔是个疯子呢。

”父亲郑重地对爱因斯坦说:“其实,别人谁也不能做你的镜子,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镜子。

拿别人做镜子,白痴或许会把自己照成天才的。

”爱因斯坦听了,顿时满脸愧色,从此离开了那群顽皮的孩子们。

他时时用自己做镜子来审视和映照自己,最后映照出了他生命的熠熠光辉。

物理小故事(三):焦耳英国著名科学家焦耳从小就很喜爱物理学,他常常自己动手做一些关于电、热之类的实验。

有一年放假,焦耳和哥哥一齐到郊外旅游。

聪明好学的焦耳就是在玩耍的时候,也没有忘记做他的物理实验。

他找了一匹瘸腿的马,由他哥哥牵着,自己悄悄躲在后面,用伏达电池将电流通到马身上,想试一试动物在受到电流刺激后的反应。

关于八年级物理教学的故事

关于八年级物理教学的故事

关于八年级物理教学的故事八年级物理教学故事篇一1、讲授液体沸腾时,学生对沸腾必须达到沸点这一条件非常熟悉,但往往忽略继续吸热这一条件,针对这一问题,我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很早以前,一个小庙里住着一老一小两个小和尚。

有一天,老和尚要外出办事,为了让顽皮的小和尚在庙里看门,他想了一个有趣的办法:他把小和尚领进厨房,将盛有冷水的水锅漂在一锅沸腾的水里,对小和尚说:“大锅里的水不能烧干,你把小锅里的水烧开,就可以出去玩了。

”小和尚一听很高兴,赶紧向炉里加柴,使火烧得旺旺的,可一直到老和尚回来,小锅里的水也没有被烧开。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本故事主要考查水沸腾的两个条件:1温度达到沸点。

题目中随着给大锅加热,大锅中的水能达到沸点,当大锅中的水温高于小锅中的水温时,大锅中的水把热传递给小锅中的水,使小锅中的水温升高,直到温度都达到水的沸点。

2要继续吸热。

当两个锅中的水温都达到沸点后,由于两者之间没有温差,他们之间不会再发生热传递,小锅中的水却不能继续吸热,所以,无论小和尚烧多长时间,只要大锅里的水不烧干,小锅里的水永远不会沸腾。

本故事可以演变为试题:把盛有水的小锅放入大锅里的水中,给大锅底部慢慢加热,当大锅中的水沸腾时,小锅中的水A温度能够达到沸点,能够沸腾 B温度能达到沸点,不能够沸腾 C温度达不到沸点,不能够沸腾 D以上说法都不对以上两种教学方式在知识点的考查上是相同的,但故事为主线的教学方式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了一种宽松环境,爱护和培养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教师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了教学目的,达到了课堂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

八年级物理教学故事篇二讲授合理进行比较要确定测量单位时,如果用阿凡提量渠水的故事进行教学要比枯燥、单调地讲授理论效果好得多:有一次,国王问阿凡提:“人人都说你智慧过人,那么你知道眼前的这条渠里的水有多少桶吗?”阿凡提说:“如果这桶有这条渠一样大的话,那就只有一桶水,如果这桶有这条渠一半大的话,那就有两桶水,如果这桶有这条渠的十分之一大的话,那这条渠就有十桶水…为什么同一条渠却不能确定他到底有多少桶谁呢?桶的大小没有确定阿凡提正是抓住了桶的大小可以人为地任意确定作为测量的标准,从而战胜了国王的刁难。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趣味物理故事引入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趣味物理故事引入

标题: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趣味物理故事引入一、引言在初中的物理教学中,许多学生常常觉得物理是一门枯燥、难懂的科目。

其实,物理并不只是数字、公式和实验,它还是一门充满了趣味性和启发性,能够解释生活中许多看似神奇的现象的学科。

本文将通过几个趣味物理故事,引领大家领略物理的魅力,激发对物理的兴趣,同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

二、趣味物理故事引入1.乒乓球的“魔力”有一次,一位学生在打乒乓球时不小心将球打出界外,按照规则,他需要捡起球重新发球。

然而,他发现当他将球捡起后再抛向空中一点再用力击打,乒乓球竟然可以飞回原来的位置。

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这是利用了物理学中的重力加速度和空气阻力的相关知识。

当你将球抛向空中时,由于重力的作用,球的速度会逐渐减小,而当球的速度减小到一定程度时,再用力击打球的下部,就可以使球产生一个反向的速度,从而飞回原来的位置。

2.水的张力水黾是一种非常奇特的小昆虫,它们可以在水面上行走甚至跳跃。

学生对此感到非常好奇,于是老师带他们做了一个小实验:将一盆水和一个硬币放在课桌上,然后慢慢地将硬币旋转在水中。

学生们惊讶地看到,水黾的腿竟然可以站在硬币的边缘而不掉下去。

这是因为水面的表面张力在起作用。

当硬币在水面上旋转时,会产生一个旋转的“水涡”,这会加强水面的表面张力,从而支持小昆虫在水面上行走或跳跃。

3.热气球的冒险学生们都非常喜欢热气球的活动,但是他们可能不知道热气球背后的科学原理。

热气球是如何升空的呢?其实,这是利用了热空气密度比冷空气小的原理。

当热气球内的空气被加热后,密度变小,产生的浮力足以支持气球升空。

而且,学生们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观察:当热气球在上升的过程中,颜色会变得越来越浅。

这是因为随着气球内部的空气被加热,热气球的温度上升导致颜色的褪色。

4.隐形飞机在电影和电视剧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隐形飞机出没的场景,让人惊奇的是现实中也存在隐形飞机。

它的“隐身”原理是什么?原来它利用了物理学中的反射和光学折射原理。

我的物理教学故事(故事)

我的物理教学故事(故事)

我的物理教学故事(故事)第一篇:我的物理教学故事(故事)执教初中物理学科故事一则大家都知道电学相对来说比较难,学生学起来也有困难。

怎样让学生感觉电学不难?只有让学生有兴趣学,愿意学,才能感觉不难。

怎样让学生有兴趣愿意学呢?通常的做法还是想通过实验拉拢和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有兴趣,愿意学。

但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发现,做实验的时候学生兴趣来了,但实验完了,兴趣就没了,特别是在画电路图这部分教学,更是让我头疼。

该怎么办呢?根据今年我教的学生的特点,我采取了欲擒故纵的教学方式。

因为第一节“电荷”采用我演示和学生参与演示的实验模式,学生对实验现象很好奇,积极参与,对电学的学习兴趣也在我的积极鼓动下,一下子提上来了。

对于第二节“电流和电路”,我就采用了欲擒故纵的方式。

我提前跟学生说:“咱们需要自己买两节1号电池,下节课我们要到实验室上课。

没有电池的不能上实验室。

”让我没想到的是,第二天就有学生买来电池了,问我“上不上实验室上课。

”我就采取了哄得方式:“今天是你们第一次接触真正的电路,我在课堂上演示,看谁观察认真、仔细,电路图会画的很好。

如果每个同学都表现很好,我下节课就一定让你们上实验室上课,而且会给你们充足的时间去实验、研究。

”学生虽然有点失望,但为了下节课能够上实验室上课,课堂上听课格外的认真,我也不时的激励他们。

在画电路图时,争着、抢着让我批,不用我吱声,自动就讨论谁对谁错,原因是什么。

通过课后反馈,真的是比平常届同时期学生在电路图方面强很多。

本来是由于担心学生到实验室实验,一课时完成不好第二节的教学任务,所以设计成我演示,学生观察的课堂。

但没想到学生热情那么高,没办法,只能采取这种“骗”的方法,既要让学生不太失望,又得笼络住学生的心,没想到歪打正着,反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我认为教学上最困难的地方起了很大的作用。

通过第三节的教学,真的学生在实验室很短时间内不仅按老师的指导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剩余时间我给学生自由发挥,让他们自己随意连接电路。

初中物理教育叙事大全五篇

初中物理教育叙事大全五篇

初中物理教育叙事大全五篇人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以下是为您推荐。

初中物理教育叙事1我是一名普通的农村初中教师,现年43岁,自19**年从呼兰师专物理系毕业被分配到延河中学任教以来,已任教整整二十三年头。

二十多年来,我任过物理教师、理化教研组组长、兼任实验员工作,工作中我兢兢业业、勤奋刻苦、开拓创新、因材施教,取得了一些成绩。

现将这些年来的教育教学经历及成长过程简单叙述如下:一、勤奋刻苦、因材施教,做一名优秀的物理教师刚参加工作时,我始终牢记一个信念:“对学生负责。

”那时我一天到晚只知道给学生讲课、让学生做题,安排各种考试、竞赛,开展题海战术,教学过程让学生感到厌烦,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也不够理想。

尽管我较出色的完成了学校交给我的各项教育教学任务,但是总觉得自己的教的累,学生学的累,吸引不了学生。

在我茫然的时候,1990年4月,学校派我去外地观摩学习。

观摩课上,一股清新之风扑面而来:贴近生活的问题设计、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畅所欲言的师生互动……课后,主讲教师与我们进行的交流,令我茅塞顿开,获益匪浅。

我深刻的体会到,我的教育教学之路才刚刚开始。

(一)贴近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的课堂,怎样才能牢牢抓住学生,让他们精力旺盛的学习那?教学中我不断地思考这一问题。

一天,一名学生的问题启发了我。

“老师,冬天的窗户上为什么会冒热气?”问题来源于生活,说明学生是关注生活的,我何不从生活入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讲《大气压强》一课时,我拿着几个碗走进课堂,课前把两个碗用水粘”在一起。

问:谁能把两个碗分开?学生踊跃尝试后,纷纷摇头;然后再问学生:“谁能用手掌把碗吸住,使碗不往地下掉?”学生都摇摇头表示不能,这时,我右手拿碗(事先已把碗底弄湿),往左手手掌心上用力一压,排除碗底里面的空气,慢慢地转动左手手掌,使手掌心朝下,然后松开右手,看到了碗被左手掌心吸住了而不往下掉。

学生惊叹之余,再引出大气压强,学生兴趣倍增。

初中物理教研故事(3篇)

初中物理教研故事(3篇)

第1篇一、背景在我国,物理教育一直是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初中物理作为基础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我校积极开展物理教研活动,旨在通过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学质量。

二、故事梗概某日,我校物理教研组开展了一次关于“提高初中物理实验课教学效果”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由教研组长张老师主持,全体物理教师参加。

活动中,老师们围绕实验课教学中的问题展开讨论,共同探讨提高实验课教学效果的方法。

三、活动过程1. 问题提出活动开始,张老师首先介绍了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和目的,并引导老师们就实验课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发言。

老师们纷纷提出自己在实验课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如:实验设备不足、学生实验操作不规范、实验结果不准确等。

2. 经验分享针对老师们提出的问题,张老师邀请经验丰富的王老师分享自己在实验课教学中的经验。

王老师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1)实验设备:合理利用现有设备,充分发挥实验设备的作用,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2)实验操作:加强对学生实验操作的指导,确保学生掌握实验基本技能。

(3)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4)实验评价:对学生的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客观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分组讨论在王老师分享经验后,老师们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共同探讨如何提高实验课教学效果。

各小组分别从以下方面提出改进措施:(1)完善实验设备:积极争取学校支持,增加实验设备,提高实验课的趣味性和实践性。

(2)规范实验操作:加强学生实验操作训练,提高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3)注重实验结果分析: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实验数据,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4)创新实验评价方式: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总结发言讨论结束后,各小组代表进行总结发言。

张老师对老师们提出的改进措施进行了点评,并强调要提高实验课教学效果,关键在于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方法。

用故事引导初中生学习物理知识

用故事引导初中生学习物理知识

用故事引导初中生学习物理知识第一篇范文:初中学生学习方法技巧故事引导法是一种通过故事情境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方法。

下面,我将通过一个故事来引导初中生学习物理知识。

故事情境故事的主角是一名叫小明的初中生,他对物理学科充满了好奇和热情。

一天,他在家里玩耍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当他把一个球从一个斜面上滚下来,再让它从另一个斜面上滚上去时,球会滚得更高。

小明对这个现象感到十分困惑,他决定去请教物理老师。

主要学习内容1.斜面和重力的关系2.能量的转化3.摩擦力的影响学习注意事项1.理解斜面和重力的关系2.注意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3.学会用物理知识解释现象主要学习方法和技巧1.实验法:小明可以自己动手做一个斜面,观察球在不同斜面上的滚动情况。

通过实验,他可以发现斜面角度和球滚动高度之间的关系。

2.图表法:小明可以记录下不同斜面角度下球滚动的高度,然后用图表来表示这些数据。

通过观察图表,他可以更直观地了解斜面角度和球滚动高度之间的关系。

3.推理法:小明可以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球在滚动过程中会受到摩擦力的影响。

他可以思考摩擦力对球滚动高度的影响,从而推理出如何使球滚动得更远。

中考备考技巧1.理解基本概念:在备考过程中,小明需要理解斜面、重力、能量转化和摩擦力等基本物理概念。

只有掌握了这些基本概念,他才能更好地解决相关问题。

2.做题训练:小明可以通过做历年中考物理题目,来检验自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做题过程中,他要学会分析题目要求,找出关键信息,然后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

3.总结规律:在做题过程中,小明可以总结出一些解题规律和技巧。

例如,在解决斜面问题时,他可以先分析斜面角度和重力的关系,然后再考虑摩擦力的影响。

通过总结规律,小明可以提高解题效率和正确率。

提升学习效果的策略1.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在课堂上,小明要积极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观点。

通过与老师和同学的互动,他可以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物理科普故事的讲述与分享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物理科普故事的讲述与分享

标题: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物理科普故事——光的旅行一、引言亲爱的同学们,你们是否曾经在阳光下观察过树叶的影子?或者在夜晚抬头望向星空,对那漫天的星星感到好奇?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也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主题——光。

在我们的生活中,光无处不在,它既是我们看得见的世界,也是我们理解物理世界的重要工具。

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充满奇幻与奥秘的光的世界吧。

二、光的探索你知道吗?光是一种电磁波,它拥有恒定的速度,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它具有波粒二象性,也就是说,光既可以被看作是一种波动,也可以被看作是一种粒子。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看见光呢?其实很简单,只要物体能发出或反射光,我们就能看到它们。

这就像阳光照在树叶上,我们就能看到树影的形状。

三、光的故事那么,光是如何旅行的呢?让我们来想象一下。

光从光源出发,跳过一个又一个的“舞蹈步”,穿过空气、水、玻璃或任何其他介质,最终到达我们的眼睛。

在这个过程中,光的路线并不是直的,它会因为折射、反射和散射等各种原因发生改变。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光的旅行”。

四、光的旅行案例让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

当你在游泳池边看水下的物体时,你会发现它们的位置似乎比实际位置要高一些。

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光线在水面上反射,使得我们看到的物体位置发生了改变。

这就是光的折射现象,它不仅影响我们的视觉体验,也影响我们的生活。

五、光的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对光的理解也在不断深化。

例如,激光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工业、医疗和娱乐等领域。

未来的光科学研究可能会更深入地探索光的量子特性,如纠缠和隐形传输,这些新的发现可能会彻底改变我们的生活。

六、总结与展望在这个充满奇幻与奥秘的光的世界中,我们不仅看到了光的旅行过程,也理解了它的多种特性。

从折射、反射到散射,从波粒二象性到量子特性,光的奥秘无穷无尽。

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对光的理解将更加深入,它将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我希望通过这个科普故事,你们能对光有更深入的理解和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教学故事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可将实验现象直观形象、重复再现,能让学生观察到实验室和生活中所看不到的现象,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优化物理实验教学过程。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放大实验现象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我们经常需要做一些演示实验,给学生提供观察的对象,要求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观察,然而有一些演示实验由于其可见度不高,或受环境条件的限制,观察仅是前排学生的专利,而后排学生只能看看热闹而己,利用多媒体可提高演示实验的可见度,培养学生的注意品质,例如教师在上《伏安法测小灯泡的电阻实验》一课时,根据电路进行实物接线,是本节课的难点,由于实验电路比较复杂,教师在上课前,往往都演示一遍电路的实物接法,但由于实物演示不够直观,学生往往都不能看的很清楚,所以,实验中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电路故障,而且还容易烧毁电路设备等,如果采用多媒体课件演示。

不仅教师可以轻松接线,学生也可以看的更清楚,而且实验中出现故障也少许多。

在实际教学中还可以利用实物投影放大实验器材,增强实验效果。

例如:在研究影响分子运动速度的实验中,我们把盛有不同温度水的烧杯放在实物投影的演示台上,在两杯水中分别滴入一滴红墨水,红墨水在两杯水中的扩散过程就非常清晰的展现在大屏幕上,每一位学生都能非常清楚的看到实验现象。

再例如:观察电能表的实验,电能表上的数据比较小,电能表接入电路后表盘的转动都是在演示实验中不容易看清楚的。

用实物投影这个问题就能迎刃而解,把电能表接入电路后放在实物投影的演示台上,调节放大倍数就可以让所有同学都能看清表盘数据并观察实验现象。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重现实验现象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直观教学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传统的直观教学主要是运用演示实验、教学模型和教学挂图等进行的。

但这些手段有较大的局限性,如有的可见度小;有的演示现象瞬息即逝;有的限于条件演示效果很差;使学生对许多物理知识的理解不能充分建立在直观感知的基础上。

我们可以通过用录像播放一些在课堂中不容易演示的成功实验,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加强对知识的理解。

例如:托里拆里实验是用水银做的,有的同学就会问用水来做这个实验会怎么样呢?这个实验一般情况下是不能演示的,我们可以通过人教版所配制的录像演示科研人员所做的实验,通过观察比三层楼还要高的水柱,极大加深了学生对大气压的认识。

再例如:在学习物态变化这一部分时,雾、雾淞、霜、雪、冰雹、云、雨、露珠在课堂中我们很难直接观察到。

所以我们用录像把这些自然现象浓缩在一个几分钟的片子里,在课堂上放给学生看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在教授电压、电流时,学生对于电流、电压看不清,摸不着,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利用FLASH制作相应的课件,把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过程,电流强度的大小用不同的情景展现在学生面前,运用类比法将电流和水流,电压和水压进行类比,使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变得容易起来。

课件的展示不仅给学生提供了从未涉及过的事物,而且为直接感知,观察这些事物或现象创造了条件。

把抽象的规律和概念形象化,突出了事物的重点和本质属性,便于学生观察形成表象。

利用多媒体学生通过观察、视听及人机交互,不但可以接收到大量的教学信息,而且能获得清晰愉悦的感受。

动画画面生动,图、声、文配合,极大地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于教学。

合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使课堂生动、活泼,让学生在轻松欢悦的气氛中学习,接收知识快,课堂效率高。

通过多媒体技术模拟实验的辅助,可以模拟微观世界、复杂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等,化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简捷,创建直观性和动态性情景。

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直观实验现象初中物理知识中有些物理现象、过程难以被刚刚接触物理学科的学生想象,仅仅用语言的描述很难让没有感性认识的学生在大脑中形成清晰的概念。

这些知识点往往成为学生的学习难点,而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对学生理解、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有很重要的帮助作用。

我们用多媒体可以把抽象的规律和概念形象化,帮助学生摆脱思维障碍。

例如:很多学生对声波的形成和传播过程难以理解,我们用flash工具做成一个演示课件,通过形象的模拟音叉的振动,放大的空气中分子的疏密变化展现给学生一个直观的声波形成过程,大大降低了这个知识点的难度,促进学生对声波形成和传播过程的理解。

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原子核的裂变和聚变现象、磁体的磁化过程等都可以用这种方法,把抽象的原理变得形象生动,易于理解。

实践证明,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在实际物理实验教学中的优势,可以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真正发挥物理实验教学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中的独特作用一、小故事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能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在介绍压强单位时讲了这么一个小故事:天堂的所有科学家一起玩躲猫猫。

很不幸,轮到爱因斯坦找人。

但除了牛顿所有科学家都躲了起来。

牛顿只是在爱因斯坦的面前画了一个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然后站在了中间。

爱因斯坦数完数,就看见了牛顿,马上叫到:牛顿出局!牛顿却死不承认。

结果其他科学家都出来了,并帮牛顿证明牛顿没出局。

这是怎么回事呢?这时,牛顿胸有成竹地说:我是站在了一个1平方米的正方形中间,也就是说,我是牛顿每平方米,所以我是帕斯卡。

学生很容易记住压强的单位,而且记忆深刻。

二、小故事在课堂教学中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声现象》中声音的传播时,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两位老太太头一回坐飞机,听说飞机的速度比声速还快,她们找到了机长,恳切地说:“机长,请飞机开的速度不要超过声速,因为我们在机上还要谈话。

”在讲惯性时讲了一个身边的故事,一个漂亮女士在公共汽车上,车突然刹车,漂亮女士被后面的年轻人撞倒。

漂亮女士气呼呼地说:“什么德性?”年轻人笑着说:“这不是德性,是惯性。

”学生听完这样的故事,笑完之后就会觉得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

物理是很有趣的。

三、小故事在课堂教学中能进行德育教育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点之所在,特别是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又是整个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为此,我结合初中物理教学的特点,积极地探索如何把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物理教学之中的途径与方法。

其中物理小故事就能起到这样的作用。

初中物理教学故事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可将实验现象直观形象、重复再现,能让学生观察到实验室和生活中所看不到的现象,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优化物理实验教学过程。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放大实验现象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我们经常需要做一些演示实验,给学生提供观察的对象,要求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观察,然而有一些演示实验由于其可见度不高,或受环境条件的限制,观察仅是前排学生的专利,而后排学生只能看看热闹而己,利用多媒体可提高演示实验的可见度,培养学生的注意品质,例如教师在上《伏安法测小灯泡的电阻实验》一课时,根据电路进行实物接线,是本节课的难点,由于实验电路比较复杂,教师在上课前,往往都演示一遍电路的实物接法,但由于实物演示不够直观,学生往往都不能看的很清楚,所以,实验中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电路故障,而且还容易烧毁电路设备等,如果采用多媒体课件演示。

不仅教师可以轻松接线,学生也可以看的更清楚,而且实验中出现故障也少许多。

在实际教学中还可以利用实物投影放大实验器材,增强实验效果。

例如:在研究影响分子运动速度的实验中,我们把盛有不同温度水的烧杯放在实物投影的演示台上,在两杯水中分别滴入一滴红墨水,红墨水在两杯水中的扩散过程就非常清晰的展现在大屏幕上,每一位学生都能非常清楚的看到实验现象。

再例如:观察电能表的实验,电能表上的数据比较小,电能表接入电路后表盘的转动都是在演示实验中不容易看清楚的。

用实物投影这个问题就能迎刃而解,把电能表接入电路后放在实物投影的演示台上,调节放大倍数就可以让所有同学都能看清表盘数据并观察实验现象。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重现实验现象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直观教学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传统的直观教学主要是运用演示实验、教学模型和教学挂图等进行的。

但这些手段有较大的局限性,如有的可见度小;有的演示现象瞬息即逝;有的限于条件演示效果很差;使学生对许多物理知识的理解不能充分建立在直观感知的基础上。

我们可以通过用录像播放一些在课堂中不容易演示的成功实验,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加强对知识的理解。

例如:托里拆里实验是用水银做的,有的同学就会问用水来做这个实验会怎么样呢?这个实验一般情况下是不能演示的,我们可以通过人教版所配制的录像演示科研人员所做的实验,通过观察比三层楼还要高的水柱,极大加深了学生对大气压的认识。

再例如:在学习物态变化这一部分时,雾、雾淞、霜、雪、冰雹、云、雨、露珠在课堂中我们很难直接观察到。

所以我们用录像把这些自然现象浓缩在一个几分钟的片子里,在课堂上放给学生看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在教授电压、电流时,学生对于电流、电压看不清,摸不着,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利用FLASH制作相应的课件,把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过程,电流强度的大小用不同的情景展现在学生面前,运用类比法将电流和水流,电压和水压进行类比,使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变得容易起来。

课件的展示不仅给学生提供了从未涉及过的事物,而且为直接感知,观察这些事物或现象创造了条件。

把抽象的规律和概念形象化,突出了事物的重点和本质属性,便于学生观察形成表象。

利用多媒体学生通过观察、视听及人机交互,不但可以接收到大量的教学信息,而且能获得清晰愉悦的感受。

动画画面生动,图、声、文配合,极大地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于教学。

合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使课堂生动、活泼,让学生在轻松欢悦的气氛中学习,接收知识快,课堂效率高。

通过多媒体技术模拟实验的辅助,可以模拟微观世界、复杂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等,化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简捷,创建直观性和动态性情景。

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直观实验现象初中物理知识中有些物理现象、过程难以被刚刚接触物理学科的学生想象,仅仅用语言的描述很难让没有感性认识的学生在大脑中形成清晰的概念。

这些知识点往往成为学生的学习难点,而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对学生理解、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有很重要的帮助作用。

我们用多媒体可以把抽象的规律和概念形象化,帮助学生摆脱思维障碍。

例如:很多学生对声波的形成和传播过程难以理解,我们用flash工具做成一个演示课件,通过形象的模拟音叉的振动,放大的空气中分子的疏密变化展现给学生一个直观的声波形成过程,大大降低了这个知识点的难度,促进学生对声波形成和传播过程的理解。

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原子核的裂变和聚变现象、磁体的磁化过程等都可以用这种方法,把抽象的原理变得形象生动,易于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