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小故事.
不同参照物选择中的小故事
不同参照物选择中的小故事
1、求身边的物理小故事
记得大学毕业刚到一所农村初中教物理,有一次学生问道一个这样的问题:人们坐在汽车上看外面的景物时,发现公路旁的树木和其他建筑物快速的后退,而远处的大山和山上的树木却是朝前走得,这是为什么呢?
听到这个问题我吃了一惊:这个问题以前可从来没有思考过,简单地选取汽车作为参照物去解释这个问题显然不符合实际。
怎么回事呢?我一边支应着学生脑子快速的转起来,眼前不断闪过坐汽车看到过的这一幕。
思考了大约3、4分钟,其中的原因在我的脑子里逐渐清晰起来:原来是由于我们观察近物和远处物体是得视角不同,我们下意识的选取了2个参照物的缘故:当我们观察近处的树木或建筑物时,我们选取了汽车作为参照物,树木等当然要后退;但是,当我们观察远处的大山等景物时,不知不觉地选取了正在后退的近处的树木作为参照系,所以,远处的大山才是前进的。
这件事让我印象很深,在接下来十几年的物理教学过程中它一直提醒着我:物理规律可不能生搬硬套,要活学活用啊。
篇14初中物理教育叙事
篇14初中物理教育叙事教师是我梦想中的职业,今后我将在校园这片神圣的土地上挥洒汗水,教书育人。
我满怀热情与希望步入校园,心境已然不同于学生时代,我爱校园,这个曾经受我以渔的场所,这个我将辛勤工作的地方。
路过每根草,每枝花时我都减轻脚步,生怕打扰了它们的清修;经过教学楼时总有一股神韵吸引着我的思绪,迫不及待的想去感受;每个迎面过来的学生都像太阳一样散发着光芒,充满了朝气……校园—多么美好的地方!没过几天学校安排我带高一级三到六班的物理课以及高一六班的班主任。
对于刚刚步入教师岗位的我来说是压力也是一种挑战!课堂很神奇,你虽然预备了每节课的基本知识,但你无法预测学生的课堂反应,这也正是教师的乐趣所在,年年岁岁书相同,岁岁年年人不同。
一个班有五十多名学生,大部分同学都能认真听讲,但总有几个调皮捣蛋的学生,上课时不时会出现各种状况,影响课堂纪律。
有一次课堂上提问,同学都在认真思考的时候,有一个学生不但没思考还不断的说话,严重影响到了周围同学的思维,我发现了后没有直接批评学生,而是点名让他在板面上做题,本以为这样会使他注意力集中,思维回归课堂,没想到他并没有认真对待而是在板面上乱画一通,态度极不端正,引来了全班同学的哄堂大笑,影响极其恶劣。
看到他这种表现后我很严肃的问他会不会,能想象得到,他的答案自然是不会,我看着他厉声呵斥:不会就坦白说出来,在版面上乱写乱画则是态度有问题!是对自己,对同学,对老师,对知识极大的不尊重!听到我的训斥后他头慢慢的低了下去,我想他应该是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发自内心的羞愧,因此便让他回到了座位。
从那以后这位学生在物理课上,再也没有扰乱纪律,反而变得认真了,回答问题也很积极,物理成绩也有所提升。
我想学生是聪明的,只是年少轻狂,用适当的方式让他们真正的明白道理,他们就会有惊人的表现。
还有一次,课堂上提问了一个问题,并请一位学生回答,没想到这位学生站起来后不仅答非所问,并且言语之间还带有戏谑之味,可想而知同样的引来了全班的哄堂大笑,看到这样的效果后我并没有训斥他,而是对全班同学讲了一个道理:“从我们嘴里说出来的话是经过大脑加工处理的,从一个人说的话就能判断出这个人的智商情商如何。
初中物理趣味故事34失重状态下的人素材新人教版
34 失重状态下的人1961年4月12日莫斯科时间上午1时7分,在拜克努尔飞船发射场,一支重型火箭起飞了。
在末级火箭的顶端连着一个直径是2.3米的球形空间,这是“东方1号”宇宙飞船。
在球形空间中坐着世界上第一位宇航员——苏联空军少校尤里·加加林,当时他刚满27岁。
在绕地球飞行一周后,加加林安全地降落在莫斯科西南805公里的萨拉托夫。
飞船在绕地球的轨道上总共飞行了108分钟,其中有89分钟加加林是在失重状态下度过的。
失重是人进入宇宙空间遇到的一个特殊物理因素。
宇宙飞船绕地球轨道作圆周运动时,飞船运动的离心力和地球对飞船的引力相等。
由于这两种作用力方向相反,使飞船里的人和物体,处于失重状态。
在失重的条件下,会出现一些难以想象的奇妙而有趣的现象,它对人的生活、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长期生活在恒定的地心引力条件下,形成了内环境的平衡。
人体的主要成分是由软组织、骨骼、体液构成的,重力对这些成分的作用不同,在进化中形成了这些基本成分之间的一定比例。
骨骼结构的坚固性和它的功能,肌肉的主动活动、体液的分布特点,保证了对重力的对抗,使人体得以生存发展。
人类进入宇宙空间前,曾有人预言,失重可能破坏人体的内环境平衡,使人的生理功能发生不可恢复的变化,甚至断言,谁要是摆脱重力,谁就将因发生心力衰竭而死亡。
人在宇宙空间生理的实践证明,人在失重时,生理功能要发生变化,但不像有的人预言的那么严重。
失重时人体生理功能改变,主要是血液重新分布,大量血液涌向上身,骨盐代谢紊乱,骨质出现脱钙,初期出现类似地面运动病症状的航天适应综合症等。
这些变化,短时间不会构成对人体健康的损害,回到地球后都可以逐渐恢复。
习惯于地球重力生活的人,一旦进入失重环境,将会感到新奇。
人体的重量消失了,行动起来真正是身轻如燕,掌上可舞。
在舱内可以自由地飞来飞去,也可以停留在空中。
但站稳脚跟变得不那么容易,国外有些航天员穿着一种带磁性的鞋,工作地点的舱壁上包上铁皮,这样站立就很稳了。
初中物理 趣味故事127 遇难者的救星素材 新人教版
127 遇难者的“救星”1982年10月9日,在离美国东海岸480公里的海面上,史密斯等三人驾驶着一只大帆船正在与风浪搏斗,他们的身体像踩在晃板上的杂技演员一样晃动着。
突然一阵恶浪打来,这只孤舟眼看着就要翻船。
在这危急关头,史密斯毫不迟疑地打开了用于紧急呼救的信标机。
顷刻间,船翻了,三人全部落水。
落水者们经过一番苦斗,终于聚到一起。
但这里离海岸近千里,即使有极好的水性外加救生圈也是游不回去的。
怎么办?只能在这片水域上漂游待援。
他们还有一线希望,无线电信标机已经发送出紧急求救信号。
这种信号发出不久,远处空中确有两架飞机接收到了。
只因信号太微弱,无法测出遇难地点,所以难以前往营救。
经过一天的挣扎和期待,又饥又渴。
史密斯他们三个人终于见到一架飞机朝这里飞来。
有救了!落水者们使出仅有的力气,不住地挥动着手臂,浑身的血液都快沸腾了!可是这架运输机在他们头顶上盘旋了好一阵子,最终还是飞走了,那一线生的希望也随之破灭了。
史密斯他们三人疲惫不堪地在海上漂泊着,又送走了一个难熬的夜晚,迎来了一个风和日丽的清晨。
史密斯等已无心欣赏这美好的景色,一种绝望的心情笼罩了上来。
在他们绝望之际,忽然隐隐约约地听到一种“突突突”的声音正在由远而近。
原来是一只汽艇直向他们所在的水域驶来,精疲力竭的三名遇难者终于死里逃生了。
头一天那架运输机是奉命前来侦察遇难者行踪的,汽艇是专程赶来营救的。
事情是这样的:帆船失事那天,苏联发射的营救卫星——“宇宙—1383号”正飞越这个海域上空,尽管它距地面一千多公里,但靠着那异常灵敏的电子“耳朵”,收到了求救信号。
经处理后,转交给美国空军基地的卫星地面站。
地面站根据卫星的位置和提供的信号的方位等数据,运用电子计算机算出遇难者的准确位置,然后派出飞机侦察,再派出汽艇打捞。
营救卫星的出现,不仅给人类生活、生产带来了佳音,而且还为部队的战场救护和支援提供了行动依据。
目前,美、俄、法、加拿大等国联合建立了一个国际搜索营救卫星系统。
初中物理教学的6个小故事
初中物理教学的6个小故事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创设情境,通过提出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容易激发起学习的动机,我在这些年的初中物理教学中有意识的收集一些物理小故事在课堂上适时应用,丰富了课堂教学,也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物理学世界是一个鲜活而完美的世界,需要教师和学生花精力甚至花大精力去理解的科学,学生觉得物理难学,教师也觉得物理课难教。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怎样做才能让物理课变得鲜活而生动,我做了许多尝试,发现在物理教学中适当插入一些和教学内容有关的小故事,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还可以使物理课变得生动、流畅,帮助教师十分轻松地完成教学目的。
下面我列举几个例子,希望能使大家从中得到启发。
1、讲授液体沸腾时,学生对沸腾必须达到沸点这一条件非常熟悉,但往往忽略继续吸热这一条件,针对这一问题,我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很早以前,一个小庙里住着一老一小两个小和尚。
有一天,老和尚要外出办事,为了让顽皮的小和尚在庙里看门,他想了一个有趣的办法:他把小和尚领进厨房,将盛有冷水的水锅漂在一锅沸腾的水里,对小和尚说:〝大锅里的水不能烧干,你把小锅里的水烧开,就可以出去玩了。
〞小和尚一听很高兴,赶紧向炉里加柴,使火烧得旺旺的,可一直到老和尚回来,小锅里的水也没有被烧开。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本故事主要考查水沸腾的两个条件:(1)温度达到沸点。
题目中随着给大锅加热,大锅中的水能达到沸点,当大锅中的水温高于小锅中的水温时,大锅中的水把热传递给小锅中的水,使小锅中的水温升高,直到温度都达到水的沸点。
(2)要继续吸热。
当两个锅中的水温都达到沸点后,由于两者之间没有温差,他们之间不会再发生热传递,小锅中的水却不能继续吸热,所以,无论小和尚烧多长时间,只要大锅里的水不烧干,小锅里的水永远不会沸腾。
本故事可以演变为试题:把盛有水的小锅放入大锅里的水中,给大锅底部慢慢加热,当大锅中的水沸腾时,小锅中的水( )A温度能够达到沸点,能够沸腾 B温度能达到沸点,不能够沸腾C温度达不到沸点,不能够沸腾 D以上说法都不对以上两种教学方式在知识点的考查上是相同的,但故事为主线的教学方式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了一种宽松环境,爱护和培养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教师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了教学目的,达到了课堂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
初中物理趣味故事103怒发冲冠素材新人教版
103 怒发冲冠1987年8月,一队登山队员遇上大风,坐在尼龙帐篷里休息,不料有几位队员的头发竖立了起来,宛如“怒发冲冠”。
正当队员们议论纷纷,迷惑不解的时候,随队考察的科学家进来了。
科学家问清原由,他说,这是静电现象。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碰到静电现象。
在干燥的空气里用塑料梳子梳头的时候,头发会被梳子吸引;晚上脱毛衣时,能够听见噼噼啪啪的响声,看见小小的火花。
那小小的火花就是电火花。
因为同性电荷会互相排斥,异性电荷会互相吸引,梳子和头发生的电荷不同,所以头发会被梳子吸引。
登山队员坐在尼龙帐篷里,由于山上风大,空气干燥,风和尼龙摩擦会使帐篷带上静电,于是就把登山队员的头发吸起来了。
形成了“怒发冲冠”的架势。
静电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经常遇到的现象,它会使工业生产降低效率、影响质量,甚至引起火灾和爆炸,造成重大损失。
在目前多种消除静电的方法中,放射性静电消除器由于结构简单,使用可靠,所以深受人们欢迎。
放射性消除静电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在衰变时能发射带电粒子,使空气电离产生正负离子的原理制成的。
当消除器靠近带有静电荷的物体时,消除器和带电体之间就构成一个电场,在电场作用下,正负离子各自向相反方向移动,从而中和带电体的表面电荷。
使用放射性静电消除器时,只要用螺钉把它固定在离物体2~3米处,并通过设备接地就可以工作了。
平时不需要特别的维护。
这种消除器的能源就是放射性同位素衰变时发射的粒子,不需电源,它不发热,不打火,也不电人,特别适合在易燃易爆环境下使用。
条状静电消除器,一般宽约2厘米,厚不到1厘米,长度根据带电体的宽度而定。
如在纺织厂的梳理机上装上它,可大大减少飞花和断头;装在印刷机上,能摞齐印张,加快车速;在造纸厂的切纸机上装上它,切纸时不受静电干扰,减少纸张损失;在胶片生产中装上它,可避免和减少静电灰雾……。
对于各种不同形状带电体,则可生产不同形状的静电消除器以满足需要。
初中物理教学小故事
初中物理教学小故事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创设情境,通过提出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容易激发起学习的动机,我在这些年的初中物理教学中有意识的收集一些物理小故事在课堂上适时应用,丰富了课堂教学,也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物理学世界是一个鲜活而完美的世界,需要教师和学生花精力甚至花大精力去理解的科学,学生觉得物理难学,教师也觉得物理课难教。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怎样做才能让物理课变得鲜活而生动,我做了许多尝试,发现在物理教学中适当插入一些和教学内容有关的小故事,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还可以使物理课变得生动、流畅,帮助教师十分轻松地完成教学目的。
下面我列举几个例子,希望能使大家从中得到启发。
1、讲授液体沸腾时,学生对沸腾必须达到沸点这一条件非常熟悉,但往往忽略继续吸热这一条件,针对这一问题,我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很早以前,一个小庙里住着一老一小两个小和尚。
有一天,老和尚要外出办事,为了让顽皮的小和尚在庙里看门,他想了一个有趣的办法:他把小和尚领进厨房,将盛有冷水的水锅漂在一锅沸腾的水里,对小和尚说:“大锅里的水不能烧干,你把小锅里的水烧开,就可以出去玩了。
”小和尚一听很高兴,赶紧向炉里加柴,使火烧得旺旺的,可一直到老和尚回来,小锅里的水也没有被烧开。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本故事主要考查水沸腾的两个条件:(1)温度达到沸点。
题目中随着给大锅加热,大锅中的水能达到沸点,当大锅中的水温高于小锅中的水温时,大锅中的水把热传递给小锅中的水,使小锅中的水温升高,直到温度都达到水的沸点。
(2)要继续吸热。
当两个锅中的水温都达到沸点后,由于两者之间没有温差,他们之间不会再发生热传递,小锅中的水却不能继续吸热,所以,无论小和尚烧多长时间,只要大锅里的水不烧干,小锅里的水永远不会沸腾。
本故事可以演变为试题:把盛有水的小锅放入大锅里的水中,给大锅底部慢慢加热,当大锅中的水沸腾时,小锅中的水()A温度能够达到沸点,能够沸腾 B温度能达到沸点,不能够沸腾C温度达不到沸点,不能够沸腾 D以上说法都不对以上两种教学方式在知识点的考查上是相同的,但故事为主线的教学方式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了一种宽松环境,爱护和培养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教师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了教学目的,达到了课堂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
初中物理趣味故事40一箭送三星素材新人教版
40 一箭送三星1981年9月20日,我国成功地用一枚运载火箭,把一组三颗空间物理探测卫星送入轨道。
这样我国便成了继美国、苏联和法国之后,在世界上第四个掌握这种被人称为“一箭多星”的发射新技术的国家。
实现一箭多星,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把多颗人造卫星一次从运载工具中弹射出去。
显然,被弹射出去的卫星差不多会在相同的轨道上运行。
为此,只要在一枚运载工具上装上需要送上同一条轨道的多颗人造卫星就可以了。
另一种是把多颗卫星分别送上不同的运行轨道。
携带不同用途的多颗人造卫星的运载工具,从地面起飞后,每到一定高度就在控制系统的操纵下分离出一颗卫星。
分离的卫星都会在由它分离时的高度和飞行速度所决定的轨道上运行。
我国这次发射的三颗人造卫星的运行轨道大致相同:距离地面最近点为240公里,最远点为1610公里;运行轨道所在平面与地球赤道平面间的夹角为59.5°,它们围绕地球飞行一圈的时间是103分钟。
这三颗人造卫星,装有10多台探测仪器,它们肩负着测量大气密度、高空磁场、地球——大气系统向外辐射的红外线和紫外线,高空环境中质子和电子的数量及能量、太阳的爱克斯射线和紫外线等高空物理探测任务。
这些探测数据,将为我国空间技术的发展提供空间环境背景资料,也为我国空间物理的研究工作创造初步条件。
这三颗人造卫星进入运行轨道后,无线电遥测系统便开始工作,利用无线电波,连续发送高空的物理探测数据和卫星在轨道上飞行时的姿态、星体内部的温度等工程数据。
这是实时遥测。
由于无线电波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卫星飞离我国上空后,我们便无法接收了。
于是,卫星上配备了一套“记忆装置”,能把当时的各种信息记录下来,使卫星飞入我国上空时,再向回发送。
因为地面站得到这些数据,是若干分钟以前卫星所测得的,所以称为延时遥测。
这样,我们通过实时遥测和延时遥测,就可以获得全球范围的探测数据。
初中物理教师教学故事
初中物理教师教学故事物理教学有很强的艺术性,而且物理知识又有很强的实用性,怎样让学生在兴趣中学到知识呢?从初中生的心理状态来说,他们的学习活动最容易从兴趣出发,最容易被兴趣所左右,他们的注意力、观察力、思维能力、记忆力都与兴趣紧密相连。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怎样做才能让物理课变得鲜活而生动,我做了许多尝试,发现在物理教学中适当插入一些和教学内容有关的小故事,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还可以使物理课变得生动、流畅,帮助教师十分轻松地完成教学目的。
下面我举例,希望能使大家从中得到启发。
学习兴趣多数是受直接兴趣的影响,而实验最容易使学生产生直接兴趣,尤其是在新课的开始阶段,与自己作出的判断截然相反,则会惊讶万分。
学生将浓厚的兴趣投入新课的学习。
物理是研究物体的道理的,这种道理又普遍包含在日常生活中,因此,可借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新课。
如讲:“摩擦”时,可先问“穿旧鞋为何比新鞋容易滑倒?”讲压强时,可先举“宽书包带比窄书包带背在身上舒服”等事例.实践证明,用这些为学生所熟悉的事例引入新课,学生感到自然、亲切,不但能唤起对有关感性知识的回忆,而且使他们积极思维,比较容易理解所学的概念和规律.选择有着的趣味题,能使学生开动脑筋,引导定向思维。
讲“密度”一节时,我们拿出外表完全相同的铁块和胶木块各一块问学生“我们怎样鉴别它们?”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课的学习,学生思维比较活跃。
在物理学发展史上有很多趣味性很强的故事,如“曹冲称象”“哥伦布竖鸡蛋”“阿基米德称王冠”等等,在引入新课时,有针对性地选一些小故事,可使学生兴趣顿生、气氛活跃。
总之,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上课就紧紧地把学生的心抓住使他们急于想了解各种问题发生的原因,既引导学生产生疑难,又为学生架桥铺路,这样不仅启迪学生的智慧,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而且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生的兴趣容易激发,但也容易转移或减退,教材的难点,若不能有效地突破,学生不能理解和掌握,势必会影响以后有关内容的学习,累积起来会使学生失去兴趣,甚至失去信心,如能突破,不仅能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知难而上的意志,更重要的是能保持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物理简短幽默小故事
物理简短幽默小故事【篇一:物理简短幽默小故事】物理幽默幽默小故事教材是的源泉, 也是教学幽默的富矿所在, 最能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 恰当发掘教材中的幽默因素是教学幽默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例如, 在讲到势能时, 可向学生说, 当天花板上一个鸡毛掉下来,你将怎样?学生肯定回答: 这有什么可怕的。
如再问, 若你头上的电风扇掉下来呢?学生肯定会下意识地用手盖着头顶, 那还不快跑 , 从而说明物体的势能和质量有关。
在讲到势能和高度有关时,可以用从课桌上跳下来和从三楼跳下来做比较, 应该会收到良好的课堂效果。
又如, 在讲解自由落体运动时, 可以结合学生以前在初中学过的马德堡半球实验编一个对联。
上联: 两球落斜塔双音一响, 下联: 八马拉半球一声双分, 横批: 我爱物理。
这个对联一说出来, 学生就会产生极大的兴趣, 课堂气氛便能活跃起来。
同时, 学生也会在愉悦中牢牢记住这两个著名的实验, 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物理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幽默故事可以启迪智慧,陶冶情操。
轻松谈笑中领悟物理思想,诙谐交流中增进感情。
它是物理教学和日常生活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让学生在笑声中学习,在笑声中掌握各种知识和技能。
在教学过程和日常生活中,适当巧妙地穿插一些幽默小故事,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也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现将平时积累的一些小故事列举如下,与大家分享。
1、两位老太太头一回坐飞机,听说飞机的速度比声速还快,她们找到了机长,恳切地说:机长,请飞机开的速度不要超过声速,因为我们在机上还要谈话。
2、一个漂亮女士在公共汽车上,车突然刹车,漂亮女士被后面的年轻人撞倒。
漂亮女士气呼呼地说:什么德行?年轻人笑着说:这不是德行,是惯性。
3、上完分子运动论扩散理论后,老师问学生:上次作业为什么有几个同学错得一样?学生回答:因为扩散。
4、两个吹牛大王坐在草坪上吹牛,一个说:我的本事大,给我一个电筒,我能够沿着光路爬到月亮上去。
初中物理趣味故事198一分钟或相素材新人教版
198一分钟或相
少年朋友,你看过彩色宽银幕故事片《庐山恋》吗?影片中,华侨姑娘周筠在庐山游览拍照时,只按下相机的快门,随后就从照相机里取出了一张纸片,晃了几晃,出现在我们面前的竟是她刚刚拍摄景物的彩色照片。
这是不是一种电影特技呢?不是,这正是我们要介绍的“一步摄影法”。
我们知道,用普通照相机拍照后,要在暗房中先把拍照完的胶片通过显影、漂洗、定影、干燥等工序加工成为底片,然后把底片的影像印在相纸上,再通过上述的工序才能得到照片。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美国教授兰德于1974年发明了“一步摄影法”,完全省略了普通摄影的加工过程,可以随拍随看拍摄效果。
从按快门到看到照片,连一分钟都不到。
因此,也称之为“一分钟成相”。
这种“一步摄影法”要用专门照相机和特制的胶片。
这种胶片的边部附带着一种酸性促进剂的药夹。
在拍照时,揿下照相机按钮后,底片即感光,随后,底片便揿照相机内的电动机械传动部分带进两个挤压滚轴之间,这时胶片上的药夹被滚轴挤破,药夹里的药也就均匀地铺在曝光的底片夹缝中,使底片上的染料显影剂形成影像,转移到接收照片上,并随传动部分被带到照相机外,刚刚取出的照片还常有淡蓝绿色,但片刻后,就会变成一张鲜艳夺目的彩色照片。
目前,“一步摄影法”除用来拍摄生活照片外,已被广泛应用于科研、医学、地质勘探和科学考察等各个方面。
初中物理趣味故事172“海妖”的脚印素材新人教版
172“海妖”的脚印19世纪初,荷兰人在南太平洋新几内亚岛上建起几块殖民地。
由于夜间经常遭到来自海上的黑皮肤的巴布亚人的袭击,使荷兰殖民者惊恐不安,他们以为夜里来袭的巴布亚人是可怕的“海妖”。
一天晚上,伸手不见五指,狂风的呼啸和海的怒吼把一切声音都淹没了。
一个在海滩上值勤的士兵觉得自己孤身一个太危险了,便下意识地向营房靠拢。
这个士兵在黑沉沉的夜色中全神贯注地望着,细心地倾听着海浪声,不放过任何可疑的“海妖”的影子和任何一种预示着危险的声音。
突然,他的目光被海岸上出现的微弱难辨的光点吸引过去。
那光点看起来在向他逼近,如一条很窄的绸带一样在海岸上铺开。
后来,光点又变宽了,并且形成了一串儿,越来越近。
顷刻,士兵在沙滩上看见了一溜发光的人脚印。
他简直被吓昏了。
第二天,附近有一个人失踪了,这个人是夜间出去的,一直没见回来。
更使人们惊恐万分。
人们纷纷传说是“海妖”在海滩上留下了发光的脚印,并把那个人抓到大海里去了。
然而,这个“海妖”的传说很快被一个荷兰殖民者的亲身经历给否定了。
也是在一个黑沉沉的夜晚,这个荷兰人到海边查看船只是否拴牢了。
这时,邻居们惊恐地看到,他的身后有一串发光的脚印。
于是,这个人被怀疑与“海妖”有来往。
殖民当局派警察对他进行跟踪侦察,准备在获得他私通“海妖”的证据以后将他判处。
可是,出人意料之外,奉命跟踪这个荷兰人的警察在海滩上也留下发光的脚印。
经警方证实,在这样的夜晚,无论是谁在海滩上行走,都会留下发光的脚印。
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许多种生物体内都有一种荧光素,这种荧光素在荧光酶的帮助下氧化时就会发出荧光。
在海水中,有一种甲藻属生物,能在晚上发出荧光。
在刮风的夜晚,海水在风的吹拂下产生扰动,这时发出的荧光特别明亮。
这些甲藻属生物被海浪抛上海滩,停留在潮湿的沙子上,这时如果有人在沙滩上行走,踩动沙子,这些甲藻就会闪出荧光,在夜行人的身后留下一长串发光的脚印。
在热带和极地海域,甲藻大量繁殖,那里的海滩上便经常会有发光的脚印出现。
初中物理趣味故事65空气有多重素材新人教版
65 空气有多重1909年,那时候飞机刚发明不久。
当时,飞行员是社会上最受人注意的人物。
有一个飞行员从德国飞到英国去。
路上机件出了故障,飞行员被迫在一个小镇附近降落了。
他找一家饭店去吃饭。
不料,饭店很快就挤满了人,大家围着飞行员,争先恐后地请他签名。
一个商人也挤在人群里面。
飞行员偶然把自己的名字写在餐桌的台布上。
商人马上向店主把这块台布买了去。
飞行员走后,商人在他坐过的餐桌旁边到处察看。
他渴望能弄到一点飞行员留下的纪念品,可以高价出售。
但是,他什么也没找到。
这时,他忽然想到飞行员在饭店里呼吸过的空气。
如获至宝,他立刻把饭店里所有门窗都关上,跑去对饭店老板说:“亲爱的店主,我想向您买这间屋子里的空气,可以吗?”饭店老板愣住了,他从来没想过空气也可以卖钱。
他心想,这个商人一定是发疯了,于是,决定乘机敲他竹杠。
“我完全同意。
”饭店老板回答说:“这间屋子的容积一共是100立方米。
每1立方米空气算10块钱,一共是1000块钱。
”“这太贵了。
”商人说,“我看这样吧:每1公斤空气,给您10块钱。
”饭店老板想,空气太轻了,这有多少呢?但是,他还是同意了,因为他知道没有第二个人会来买空气的。
商人把门窗都封好,就去拿抽气筒。
旁边看热闹的人对饭店老板说:“你上当了。
空气连一点重量也没有。
你把全屋子里的空气都给了他,也得不到一个子儿的。
”饭店老板耸了耸肩膀,无可奈何地笑了笑。
然而结果怎样呢?结果商人反而多花了293块钱,他一共花了1293块钱,才把空气买了去。
原来空气是有重量的。
每1立方米空气的重量是1.293公斤。
100立方米空气的重量是129.3公斤。
商人原以为空气一点重量也没有,可以不花一个钱买到手。
现在却花了1293块钱,把什么用也没有的空气买了去。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趣味物理故事引入
标题: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趣味物理故事引入一、引言在初中的物理教学中,许多学生常常觉得物理是一门枯燥、难懂的科目。
其实,物理并不只是数字、公式和实验,它还是一门充满了趣味性和启发性,能够解释生活中许多看似神奇的现象的学科。
本文将通过几个趣味物理故事,引领大家领略物理的魅力,激发对物理的兴趣,同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
二、趣味物理故事引入1.乒乓球的“魔力”有一次,一位学生在打乒乓球时不小心将球打出界外,按照规则,他需要捡起球重新发球。
然而,他发现当他将球捡起后再抛向空中一点再用力击打,乒乓球竟然可以飞回原来的位置。
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这是利用了物理学中的重力加速度和空气阻力的相关知识。
当你将球抛向空中时,由于重力的作用,球的速度会逐渐减小,而当球的速度减小到一定程度时,再用力击打球的下部,就可以使球产生一个反向的速度,从而飞回原来的位置。
2.水的张力水黾是一种非常奇特的小昆虫,它们可以在水面上行走甚至跳跃。
学生对此感到非常好奇,于是老师带他们做了一个小实验:将一盆水和一个硬币放在课桌上,然后慢慢地将硬币旋转在水中。
学生们惊讶地看到,水黾的腿竟然可以站在硬币的边缘而不掉下去。
这是因为水面的表面张力在起作用。
当硬币在水面上旋转时,会产生一个旋转的“水涡”,这会加强水面的表面张力,从而支持小昆虫在水面上行走或跳跃。
3.热气球的冒险学生们都非常喜欢热气球的活动,但是他们可能不知道热气球背后的科学原理。
热气球是如何升空的呢?其实,这是利用了热空气密度比冷空气小的原理。
当热气球内的空气被加热后,密度变小,产生的浮力足以支持气球升空。
而且,学生们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观察:当热气球在上升的过程中,颜色会变得越来越浅。
这是因为随着气球内部的空气被加热,热气球的温度上升导致颜色的褪色。
4.隐形飞机在电影和电视剧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隐形飞机出没的场景,让人惊奇的是现实中也存在隐形飞机。
它的“隐身”原理是什么?原来它利用了物理学中的反射和光学折射原理。
物理故事演讲稿初中生
物理故事演讲稿初中生
尊敬的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我今天要给大家讲述的是一个关于物理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中学生小明,他是个爱玩游戏的孩子,对物理科目并不感兴趣。
每次上物理课,他总是心不在焉,很难集中注意力。
一天,他从学校图书馆借到一本关于物理的科普书籍。
小明拿着这本书,打开第一页,书中写道:“物理不仅存在于课本上,它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小明好奇的继续往下翻,然后看见了一行字:“物理是生活的规律,学习物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
”
这句话深深地触动了小明,他开始对物理科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明白了物理不仅是一门学科知识,更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科学原理的总和。
接下来的日子里,小明慢慢开始在生活中发现物理的奥秘。
他看见电视机背后的电路板,被那密密麻麻的线路迷住了;他探究了手机充电的原理,明白了充电宝的魔法也是靠物理工程实现的;他还观察了放大镜的原理,进一步了解了光的传播;他研究了简单的机械装置,体会到力的作用和运动的规律。
通过这些实际的观察和研究,小明逐渐对物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开始认真听课,主动思考问题,积极参与实验活动。
他的物理成绩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也获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物理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学习物理,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然、理解世界。
只有热爱物理,才能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感谢大家的聆听!。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物理科普故事的讲述与分享
标题: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物理科普故事——光的旅行一、引言亲爱的同学们,你们是否曾经在阳光下观察过树叶的影子?或者在夜晚抬头望向星空,对那漫天的星星感到好奇?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也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主题——光。
在我们的生活中,光无处不在,它既是我们看得见的世界,也是我们理解物理世界的重要工具。
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充满奇幻与奥秘的光的世界吧。
二、光的探索你知道吗?光是一种电磁波,它拥有恒定的速度,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它具有波粒二象性,也就是说,光既可以被看作是一种波动,也可以被看作是一种粒子。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看见光呢?其实很简单,只要物体能发出或反射光,我们就能看到它们。
这就像阳光照在树叶上,我们就能看到树影的形状。
三、光的故事那么,光是如何旅行的呢?让我们来想象一下。
光从光源出发,跳过一个又一个的“舞蹈步”,穿过空气、水、玻璃或任何其他介质,最终到达我们的眼睛。
在这个过程中,光的路线并不是直的,它会因为折射、反射和散射等各种原因发生改变。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光的旅行”。
四、光的旅行案例让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
当你在游泳池边看水下的物体时,你会发现它们的位置似乎比实际位置要高一些。
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光线在水面上反射,使得我们看到的物体位置发生了改变。
这就是光的折射现象,它不仅影响我们的视觉体验,也影响我们的生活。
五、光的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对光的理解也在不断深化。
例如,激光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工业、医疗和娱乐等领域。
未来的光科学研究可能会更深入地探索光的量子特性,如纠缠和隐形传输,这些新的发现可能会彻底改变我们的生活。
六、总结与展望在这个充满奇幻与奥秘的光的世界中,我们不仅看到了光的旅行过程,也理解了它的多种特性。
从折射、反射到散射,从波粒二象性到量子特性,光的奥秘无穷无尽。
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对光的理解将更加深入,它将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我希望通过这个科普故事,你们能对光有更深入的理解和兴趣。
初中物理教研故事(3篇)
第1篇一、背景在我国,物理教育一直是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初中物理作为基础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我校积极开展物理教研活动,旨在通过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学质量。
二、故事梗概某日,我校物理教研组开展了一次关于“提高初中物理实验课教学效果”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由教研组长张老师主持,全体物理教师参加。
活动中,老师们围绕实验课教学中的问题展开讨论,共同探讨提高实验课教学效果的方法。
三、活动过程1. 问题提出活动开始,张老师首先介绍了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和目的,并引导老师们就实验课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发言。
老师们纷纷提出自己在实验课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如:实验设备不足、学生实验操作不规范、实验结果不准确等。
2. 经验分享针对老师们提出的问题,张老师邀请经验丰富的王老师分享自己在实验课教学中的经验。
王老师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1)实验设备:合理利用现有设备,充分发挥实验设备的作用,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2)实验操作:加强对学生实验操作的指导,确保学生掌握实验基本技能。
(3)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4)实验评价:对学生的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客观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分组讨论在王老师分享经验后,老师们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共同探讨如何提高实验课教学效果。
各小组分别从以下方面提出改进措施:(1)完善实验设备:积极争取学校支持,增加实验设备,提高实验课的趣味性和实践性。
(2)规范实验操作:加强学生实验操作训练,提高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3)注重实验结果分析: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实验数据,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4)创新实验评价方式: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总结发言讨论结束后,各小组代表进行总结发言。
张老师对老师们提出的改进措施进行了点评,并强调要提高实验课教学效果,关键在于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方法。
初中物理趣味故事19顺手抓住一颗子弹素材新人教版
19 顺手抓住一颗子弹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位法国飞行员正在2000米高空飞行的时候,发现脸旁边有一个什么小玩艺儿正游动着。
飞行员以为这是一只什么小昆虫,顺手把它抓了起来。
飞行员一看惊呆了,原来是一颗热乎乎的德国子弹!幸亏他戴着皮手套。
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子弹并不是始终用每秒800~900米的初速度飞行的。
由于空气的阻力,子弹的飞行速度逐渐慢了下来,而在它跌落前的速度则只有每秒40米了。
这个速度是普通飞机也可以达到的。
因此,很可能碰到这种情况:飞机跟子弹的方向和速度相同。
那么,这颗子弹对于飞行员来说,它就相当于静止不动的,或者只是稍微有些移动,飞行员顺手把它抓住就可以理解了。
至于子弹为什么是热乎乎的,是因为它穿过空气时摩擦的结果,有时能达到100℃呢!
无独有偶,在德国著名故事《敏豪生奇遇记》里的主人公敏豪生伯爵也曾用两只手捉住过正在飞行的炮弹。
道理是一样的。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教学故事
马国庆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创设情境,通过提出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容易激发起学习的动机,我在这些年的初中物理教学中有意识的收集一些物理小故事在课堂上适时应用,丰富了课堂教学,也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物理学世界是一个鲜活而完美的世界,需要教师和学生花精力甚至花大精力去理解的科学,学生觉得物理难学,教师也觉得物理课难教。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怎样做才能让物理课变得鲜活而生动,我做了许多尝试,发现在物理教学中适当插入一些和教学内容有关的小故事,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还可以使物理课变得生动、流畅,帮助教师十分轻松地完成教学目的。
下面我列举几个例子,希望能使大家从中得到启发。
1、讲授液体沸腾时,学生对沸腾必须达到沸点这一条件非常熟悉,但往往忽略继续吸热这一条件,针对这一问题,我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很早以
前,一个小庙里住着一老一小两个小和尚。
有一天,老和尚要外出办事,为了让顽皮的小和尚在庙里看门,他想了一个有趣的办法:他把小和尚领进厨房,将盛有冷水的水锅漂在一锅沸腾的水里,对小和尚说:“大锅里的水不能烧干,你把小锅里的水烧开,就可以出去玩了。
”小和尚一听很高兴,赶紧向炉里加柴,使火烧得旺旺的,可一直到老和尚回来,小锅里的水也没有被烧开。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本故事主要考查水沸腾的两个条件:(1)温度达到沸点。
题目中随着给大锅加热,大锅中的水能达到沸点,当大锅中的水温高于小锅中的水温时,大锅中的水把热传递给小锅中的水,使小锅中的水温升高,直到温度都达到水的沸点。
(2)要继续吸热。
当两个锅中的水温都达到沸点后,由于两者之间没有温差,他们之间不会再发生热传递,小锅中的水却不能继续吸热,所以,无论小和尚烧多长时间,只要大锅里的水不烧干,小锅里的水永远不会沸腾。
本故事可以演变为试题:把盛有水的小锅放入大锅里的水中,给大锅底部慢慢加热,当大锅中的水沸腾时,小锅中的水()
A温度能够达到沸点,能够沸腾 B温度能达到沸点,不能够沸腾
C温度达不到沸点,不能够沸腾 D以上说法都不对
以上两种教学方式在知识点的考查上是相同的,但故事为主线的教学方式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了一种宽松环境,爱护和培养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教师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了教学目的,达到了课堂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
2、在学《声现象》中声音的传播时,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两位老太太头一回坐飞机,听说飞机的速度比声速还快,她们找到了机长,恳切地说:“机长,请飞机开的速度不要超过声速,因为我们在机上还要谈话。
”在讲惯性时讲了一个身边的故事,一个漂亮女士在公共汽车上,车突然刹车,漂亮女士被
后面的年轻人撞倒。
漂亮女士气呼呼地说:“什么德性?”年轻人笑着说:“这不是德性,是惯性。
”学生听完这样的故事,笑完之后就会觉得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
物理是很有趣的。
3、在教学环节中,讲一个小故事可以缓解课堂压力,调节气氛。
在讲电学时,老师问学生:“你知道什么是电阻,什么是电源吗?”学生回答道:“店主(电阻)就是商店的老板,店员(电源)就是商店的伙计。
”牛顿年幼时,曾一面牵牛上山,一面看书,到家后才发觉手里只有一根绳;看书时定时煮鸡蛋结果将表和鸡蛋一齐煮在锅里;有一次,他请朋友到家中吃饭,自己却在实验室废寝忘食地工作,再三催促仍不出来,当朋友把一只鸡吃完,留下一堆骨头在盘中走了以后,牛顿才想起这事,可他看到盘中的骨头后又恍然大悟地说:“我还以为没有吃饭,原来我早已吃过了”。
学生会感到很轻松,紧张的情绪很快就能缓解,继而又会精神饱满的投入到教学的下一个环节当中去。
教学情境应当如增力剂一样。
使学生身心愉悦且为之入迷,在课堂中表现得精神焕发,充满乐趣。
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小故事在教学环节中起到了调味品和润滑剂的作用,使课堂更鲜活,更生动,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好的教学效果。
生动形象、引人入胜的故事对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把全体学生的心都带进了课堂。
教师在教学中也可以按照教学内容的不同,设法编写一些切合教学和学生实际的内容,但要了解学生,因人制宜进行编写,还要注意故事的生动形象,也要注意德育渗透。
如在讲授《压强》一节内容时,引课的内容很多,但要是以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爬雪山、过草地时,为什么用扁担当滑板就不会不陷到深雪里?为什么用较大的板铺放在必经的沼泽草地上,就能顺利通过?作为引课材料更好,给学生一个悬念,使学生集中精力认真地听完这一课,还能感受一下前辈们的
不屈不挠的革命作风。
物理课堂中的小故事也是教师在课堂上对课堂情境的创新,体现出创新的教学方法。
所以,我们要依据学生的心理状态,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讲究知识的铺垫、台阶,统整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科学世界,帮助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一定会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