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小故事[方案]
初中物理教育叙事故事(问题解决方案)
初中物理教育叙事故事(问题解决方案)教育叙事故事(问题解决方案)背景:只要相信学生,他们的创造力是无限的!至今,我仍然清晰地记得在课堂上的这样一次讨论活动,虽然,似乎很平淡,但我看到了学生跃动的思维。
我深刻懂得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描述故事过程:我们要开始学习声音的传播了,由于课程开始时间不长,为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将课本上的内容呈现方式略微作了些变动。
首先,学生们通过一些游戏活动,了解声音在固体、液体、空气中的传播。
接着,我向正兴高采烈的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假如在“没有物质”的空间——真空中声音能不能传播呢?学生们茫然了,有说大概能,有说大概不能,还有干脆说不知道。
大家纷纷把眼光投向了我。
“今天,我们来过把瘾,当一回科学家,一起来设计一个实验,说明声音能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教室里更加热闹了!学生们奇思妙想不断涌现:“可以在太空中,发出声音……”“你能到太空中去吗?”“做一个铁屋子,用机器把空气抽掉,然后在屋子中发出声音……”“铁屋子不好做,再说,没有空气,你怎么能在里面呢?”“人在屋子外面,可以在铁屋子上装玻璃窗,里面用机器发出声音”“怎么知道声音能不能传播呢?”“里面放一个录音机”“录音机不一定要在里面!”,“是呀!”“人站在外面听就行了!”“那也不一定得用铁房子呀,用一个大玻璃瓶子不就行了吗!”,“真聪明”“发声的东西放在瓶子上,可瓶子也能传声呀”“让它浮起来!”,“记住,瓶子里没有空气!”“用磁悬浮”,“用超导体”,……“把小收音机吊起来”大家似乎没有什么意见了。
当时,恰好我们有一个用易拉罐和棉线做成的“土电话”。
我将门关起来,让一个学生站在教室门外,用它传话,另一同学收听。
当线拉紧时就听清说话声,松开线时就听不到了!“吊起较重的收音机会把线拉紧,得用轻的声源!”“用音乐卡片上的芯片!”我对此设计,表示肯定。
再让学生对比课本上的设计图,学生们脸上都露出愉快的表情,感受到了成功的无比快乐。
初中物理我的教学故事
初中物理我的教学故事引言初中物理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的重要环节。
在我的物理教学故事中,我将分享我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一次成功经历。
背景我是一名从事初中物理教学多年的教师。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通过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培养实际运用物理知识的能力,我致力于让学生从理论中领悟真理,从实践中感受乐趣。
故事一天,我给学生们带来了一堂有关光学的课程。
在这节课中,我选择了一种互动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们亲自动手实验和观察。
首先,我介绍了光的传播方式和光线的照射原理,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
然后,我带领学生们进行了一系列实验,例如利用凸透镜进行放大实验,观察透镜的折射原理等。
在每个实验的过程中,我都充分给予学生们自由发挥和探索的空间,引导他们思考实验现象背后的物理原理。
我与学生们进行了积极的互动,鼓励他们提问和发表自己的观点。
通过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方式,学生们不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物理实验的结果,还能深入了解实验背后的科学知识。
成果在这堂课上,学生们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和参与度。
他们积极思考和交流,通过实验探究物理原理,增强了对光学知识的理解。
在实验的过程中,他们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例如光线的折射和反射规律等。
通过这些实验的探索,学生们逐渐加深了对光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结论通过这次教学经历,我深刻认识到互动式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的重要性。
通过实验和观察,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和原理。
这种教学方法既培养了学生的学科素养,又加强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展望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我将继续探索更多的互动式教学方法,不断创新和改进教学内容和形式。
我将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实验和讨论,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理知识。
初中物理教师教学故事
初中物理教师教学故事物理教学有很强的艺术性,而且物理知识又有很强的实用性,怎样让学生在兴趣中学到知识呢?从初中生的心理状态来说,他们的学习活动最容易从兴趣出发,最容易被兴趣所左右,他们的注意力、观察力、思维能力、记忆力都与兴趣紧密相连。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怎样做才能让物理课变得鲜活而生动,我做了许多尝试,发现在物理教学中适当插入一些和教学内容有关的小故事,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还可以使物理课变得生动、流畅,帮助教师十分轻松地完成教学目的。
下面我举例,希望能使大家从中得到启发。
学习兴趣多数是受直接兴趣的影响,而实验最容易使学生产生直接兴趣,尤其是在新课的开始阶段,与自己作出的判断截然相反,则会惊讶万分。
学生将浓厚的兴趣投入新课的学习。
物理是研究物体的道理的,这种道理又普遍包含在日常生活中,因此,可借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新课。
如讲:“摩擦”时,可先问“穿旧鞋为何比新鞋容易滑倒?”讲压强时,可先举“宽书包带比窄书包带背在身上舒服”等事例.实践证明,用这些为学生所熟悉的事例引入新课,学生感到自然、亲切,不但能唤起对有关感性知识的回忆,而且使他们积极思维,比较容易理解所学的概念和规律.选择有着的趣味题,能使学生开动脑筋,引导定向思维。
讲“密度”一节时,我们拿出外表完全相同的铁块和胶木块各一块问学生“我们怎样鉴别它们?”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课的学习,学生思维比较活跃。
在物理学发展史上有很多趣味性很强的故事,如“曹冲称象”“哥伦布竖鸡蛋”“阿基米德称王冠”等等,在引入新课时,有针对性地选一些小故事,可使学生兴趣顿生、气氛活跃。
总之,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上课就紧紧地把学生的心抓住使他们急于想了解各种问题发生的原因,既引导学生产生疑难,又为学生架桥铺路,这样不仅启迪学生的智慧,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而且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生的兴趣容易激发,但也容易转移或减退,教材的难点,若不能有效地突破,学生不能理解和掌握,势必会影响以后有关内容的学习,累积起来会使学生失去兴趣,甚至失去信心,如能突破,不仅能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知难而上的意志,更重要的是能保持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初中物理教学故事(五篇范文)
初中物理教学故事(五篇范文)第一篇:初中物理教学故事初中物理教学故事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可将实验现象直观形象、重复再现,能让学生观察到实验室和生活中所看不到的现象,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优化物理实验教学过程。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放大实验现象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我们经常需要做一些演示实验,给学生提供观察的对象,要求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观察,然而有一些演示实验由于其可见度不高,或受环境条件的限制,观察仅是前排学生的专利,而后排学生只能看看热闹而己,利用多媒体可提高演示实验的可见度,培养学生的注意品质,例如教师在上《伏安法测小灯泡的电阻实验》一课时,根据电路进行实物接线,是本节课的难点,由于实验电路比较复杂,教师在上课前,往往都演示一遍电路的实物接法,但由于实物演示不够直观,学生往往都不能看的很清楚,所以,实验中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电路故障,而且还容易烧毁电路设备等,如果采用多媒体课件演示。
不仅教师可以轻松接线,学生也可以看的更清楚,而且实验中出现故障也少许多。
在实际教学中还可以利用实物投影放大实验器材,增强实验效果。
例如:在研究影响分子运动速度的实验中,我们把盛有不同温度水的烧杯放在实物投影的演示台上,在两杯水中分别滴入一滴红墨水,红墨水在两杯水中的扩散过程就非常清晰的展现在大屏幕上,每一位学生都能非常清楚的看到实验现象。
再例如:观察电能表的实验,电能表上的数据比较小,电能表接入电路后表盘的转动都是在演示实验中不容易看清楚的。
用实物投影这个问题就能迎刃而解,把电能表接入电路后放在实物投影的演示台上,调节放大倍数就可以让所有同学都能看清表盘数据并观察实验现象。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重现实验现象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直观教学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传统的直观教学主要是运用演示实验、教学模型和教学挂图等进行的。
但这些手段有较大的局限性,如有的可见度小;有的演示现象瞬息即逝;有的限于条件演示效果很差;使学生对许多物理知识的理解不能充分建立在直观感知的基础上。
初中物理__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本案例发生在我国某市一所初级中学,授课教师为物理教师张老师。
本节课的主题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是初中物理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力的作用,张老师设计了一堂以实验探究为主的教学活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理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掌握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如推门、踢足球等,引导学生思考力的作用。
然后提出问题:“力的作用是如何产生的?力的作用有哪些特点?”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实验探究(1)实验一:悬挂重物实验教师让学生用弹簧测力计悬挂一个重物,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然后让学生尝试改变悬挂重物的角度,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
通过实验,学生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与悬挂重物的角度有关。
(2)实验二:相互作用力实验教师让学生两人一组,分别站在一张桌子两端,用相同的力量推对方。
观察双方的运动情况。
通过实验,学生发现双方都会向相反方向运动。
(3)实验三:拉绳实验教师让学生两人一组,分别站在绳子两端,用相同的力量拉绳子。
观察绳子的形变情况。
通过实验,学生发现绳子会发生形变。
3. 分析与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总结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了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
4.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力的作用现象。
四、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让学生亲身经历力的作用现象,加深了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概念的理解。
2.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思维能力。
3.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用故事引导初中生学习物理知识
用故事引导初中生学习物理知识第一篇范文:初中学生学习方法技巧故事引导法是一种通过故事情境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方法。
下面,我将通过一个故事来引导初中生学习物理知识。
故事情境故事的主角是一名叫小明的初中生,他对物理学科充满了好奇和热情。
一天,他在家里玩耍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当他把一个球从一个斜面上滚下来,再让它从另一个斜面上滚上去时,球会滚得更高。
小明对这个现象感到十分困惑,他决定去请教物理老师。
主要学习内容1.斜面和重力的关系2.能量的转化3.摩擦力的影响学习注意事项1.理解斜面和重力的关系2.注意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3.学会用物理知识解释现象主要学习方法和技巧1.实验法:小明可以自己动手做一个斜面,观察球在不同斜面上的滚动情况。
通过实验,他可以发现斜面角度和球滚动高度之间的关系。
2.图表法:小明可以记录下不同斜面角度下球滚动的高度,然后用图表来表示这些数据。
通过观察图表,他可以更直观地了解斜面角度和球滚动高度之间的关系。
3.推理法:小明可以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球在滚动过程中会受到摩擦力的影响。
他可以思考摩擦力对球滚动高度的影响,从而推理出如何使球滚动得更远。
中考备考技巧1.理解基本概念:在备考过程中,小明需要理解斜面、重力、能量转化和摩擦力等基本物理概念。
只有掌握了这些基本概念,他才能更好地解决相关问题。
2.做题训练:小明可以通过做历年中考物理题目,来检验自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做题过程中,他要学会分析题目要求,找出关键信息,然后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
3.总结规律:在做题过程中,小明可以总结出一些解题规律和技巧。
例如,在解决斜面问题时,他可以先分析斜面角度和重力的关系,然后再考虑摩擦力的影响。
通过总结规律,小明可以提高解题效率和正确率。
提升学习效果的策略1.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在课堂上,小明要积极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观点。
通过与老师和同学的互动,他可以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趣味物理故事引入
标题: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趣味物理故事引入一、引言在初中的物理教学中,许多学生常常觉得物理是一门枯燥、难懂的科目。
其实,物理并不只是数字、公式和实验,它还是一门充满了趣味性和启发性,能够解释生活中许多看似神奇的现象的学科。
本文将通过几个趣味物理故事,引领大家领略物理的魅力,激发对物理的兴趣,同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
二、趣味物理故事引入1.乒乓球的“魔力”有一次,一位学生在打乒乓球时不小心将球打出界外,按照规则,他需要捡起球重新发球。
然而,他发现当他将球捡起后再抛向空中一点再用力击打,乒乓球竟然可以飞回原来的位置。
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这是利用了物理学中的重力加速度和空气阻力的相关知识。
当你将球抛向空中时,由于重力的作用,球的速度会逐渐减小,而当球的速度减小到一定程度时,再用力击打球的下部,就可以使球产生一个反向的速度,从而飞回原来的位置。
2.水的张力水黾是一种非常奇特的小昆虫,它们可以在水面上行走甚至跳跃。
学生对此感到非常好奇,于是老师带他们做了一个小实验:将一盆水和一个硬币放在课桌上,然后慢慢地将硬币旋转在水中。
学生们惊讶地看到,水黾的腿竟然可以站在硬币的边缘而不掉下去。
这是因为水面的表面张力在起作用。
当硬币在水面上旋转时,会产生一个旋转的“水涡”,这会加强水面的表面张力,从而支持小昆虫在水面上行走或跳跃。
3.热气球的冒险学生们都非常喜欢热气球的活动,但是他们可能不知道热气球背后的科学原理。
热气球是如何升空的呢?其实,这是利用了热空气密度比冷空气小的原理。
当热气球内的空气被加热后,密度变小,产生的浮力足以支持气球升空。
而且,学生们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观察:当热气球在上升的过程中,颜色会变得越来越浅。
这是因为随着气球内部的空气被加热,热气球的温度上升导致颜色的褪色。
4.隐形飞机在电影和电视剧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隐形飞机出没的场景,让人惊奇的是现实中也存在隐形飞机。
它的“隐身”原理是什么?原来它利用了物理学中的反射和光学折射原理。
我的物理教学故事(故事)
我的物理教学故事(故事)第一篇:我的物理教学故事(故事)执教初中物理学科故事一则大家都知道电学相对来说比较难,学生学起来也有困难。
怎样让学生感觉电学不难?只有让学生有兴趣学,愿意学,才能感觉不难。
怎样让学生有兴趣愿意学呢?通常的做法还是想通过实验拉拢和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有兴趣,愿意学。
但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发现,做实验的时候学生兴趣来了,但实验完了,兴趣就没了,特别是在画电路图这部分教学,更是让我头疼。
该怎么办呢?根据今年我教的学生的特点,我采取了欲擒故纵的教学方式。
因为第一节“电荷”采用我演示和学生参与演示的实验模式,学生对实验现象很好奇,积极参与,对电学的学习兴趣也在我的积极鼓动下,一下子提上来了。
对于第二节“电流和电路”,我就采用了欲擒故纵的方式。
我提前跟学生说:“咱们需要自己买两节1号电池,下节课我们要到实验室上课。
没有电池的不能上实验室。
”让我没想到的是,第二天就有学生买来电池了,问我“上不上实验室上课。
”我就采取了哄得方式:“今天是你们第一次接触真正的电路,我在课堂上演示,看谁观察认真、仔细,电路图会画的很好。
如果每个同学都表现很好,我下节课就一定让你们上实验室上课,而且会给你们充足的时间去实验、研究。
”学生虽然有点失望,但为了下节课能够上实验室上课,课堂上听课格外的认真,我也不时的激励他们。
在画电路图时,争着、抢着让我批,不用我吱声,自动就讨论谁对谁错,原因是什么。
通过课后反馈,真的是比平常届同时期学生在电路图方面强很多。
本来是由于担心学生到实验室实验,一课时完成不好第二节的教学任务,所以设计成我演示,学生观察的课堂。
但没想到学生热情那么高,没办法,只能采取这种“骗”的方法,既要让学生不太失望,又得笼络住学生的心,没想到歪打正着,反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我认为教学上最困难的地方起了很大的作用。
通过第三节的教学,真的学生在实验室很短时间内不仅按老师的指导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剩余时间我给学生自由发挥,让他们自己随意连接电路。
我的初中物理教学故事
我的初中物理教学故事初中物理教师在平时教学中适时地向学生讲述一些科学,使学生了解古今中外科学家的思考方法和探究历程,既能加强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又能产生多方面的教育作用和效果;不仅对学生的世界观有着积极的影响,而且对物理教学有以下的积极推动作用,下面是的我的初中物理教学故事,欢迎来参考!科学故事本身具有的趣味性能强烈吸引学生,在课堂上能很好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对教师所传授知识的兴趣。
例如在“浮力”教学中,教师通过讲述“曹冲称象”的故事;在“重力”教学中,教师通过讲述牛顿和苹果的故事,在“能量转化”教学中讲述三峡水利工程的作用等等,就会使学生对教师所讲知识感到生动详细,趣味盎然,并且课后印象深刻。
科学故事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由于它的特殊魅力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他们树立远大的志向,立志像科学家们一样去探究自然界的奥秘,造福于人类。
在科学开展中,充满着科学家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的光辉事迹。
教师可从科学家工作学习中汲取引人注目,感人至深的情节,用故事的形式将给学生听。
如华罗庚在父亲的杂货店里顽强自学,阿基米德吃饭洗澡时还在思考问题,伽里略在比萨斜塔上做落体实验,居里夫妇在破旧木棚里提炼镭,达尔文随“贝格尔”号环球科学考察,布鲁诺被烧罗马鲜花广场,等等。
这些故事必将会给学生重要启迪和感召,不仅能鼓励学生珍惜时间学习,而且能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实事求是、锲而不舍的个性品质,振奋他们追求真理、献身科学的精神。
特别是讲述我国古今科学故事,如指南针的创造,蔡伦造纸的故事,张衡制造世界上第一架地动仪,詹天佑修筑中国自己的第一条铁路,钱学生冲破美国重重阻扰返回祖国,邓家先隐名埋姓为我国原子科学事业奉献一生等等,还能唤起青少年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心,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
课外讲述科学故事,不受教学内容的限制,范围可以更广。
它对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知识领域、促进他们课外阅读和课外探索,是很有作用的。
初中物理教研故事(3篇)
第1篇一、背景在我国,物理教育一直是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初中物理作为基础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我校积极开展物理教研活动,旨在通过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学质量。
二、故事梗概某日,我校物理教研组开展了一次关于“提高初中物理实验课教学效果”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由教研组长张老师主持,全体物理教师参加。
活动中,老师们围绕实验课教学中的问题展开讨论,共同探讨提高实验课教学效果的方法。
三、活动过程1. 问题提出活动开始,张老师首先介绍了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和目的,并引导老师们就实验课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发言。
老师们纷纷提出自己在实验课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如:实验设备不足、学生实验操作不规范、实验结果不准确等。
2. 经验分享针对老师们提出的问题,张老师邀请经验丰富的王老师分享自己在实验课教学中的经验。
王老师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1)实验设备:合理利用现有设备,充分发挥实验设备的作用,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2)实验操作:加强对学生实验操作的指导,确保学生掌握实验基本技能。
(3)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4)实验评价:对学生的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客观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分组讨论在王老师分享经验后,老师们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共同探讨如何提高实验课教学效果。
各小组分别从以下方面提出改进措施:(1)完善实验设备:积极争取学校支持,增加实验设备,提高实验课的趣味性和实践性。
(2)规范实验操作:加强学生实验操作训练,提高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3)注重实验结果分析: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实验数据,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4)创新实验评价方式: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总结发言讨论结束后,各小组代表进行总结发言。
张老师对老师们提出的改进措施进行了点评,并强调要提高实验课教学效果,关键在于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方法。
初中物理故事教案
初中物理故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重力的概念及其作用。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实验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 重力的概念及其作用。
2. 实验:观察重力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讲述小球历险记的故事,引导学生在故事中发现物理现象。
2. 新课:讲解重力的概念及其作用。
通过故事中小球的例子,让学生理解重力的概念,并认识到重力对物体的作用。
3. 实验:观察重力的作用。
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小球在不同的斜面上的滚动情况,引导学生发现重力对小球运动的影响。
4. 总结:通过实验和故事,让学生总结重力的概念及其作用。
5. 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重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故事导入法:通过讲述小球历险记的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发现物理现象。
2. 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观察重力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 讨论法: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观察到的现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 练习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能力和合作意识。
2. 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操作和总结能力。
3. 练习题:检查学生对重力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资源:1. 小球、斜面等实验器材。
2. 故事课件。
3. 练习题。
七、教学步骤:1. 讲述小球历险记的故事,引导学生发现物理现象。
2. 讲解重力的概念及其作用,让学生理解重力对物体的影响。
3. 分组进行实验,观察重力的作用,引导学生发现重力对小球运动的影响。
4. 总结重力的概念及其作用,让学生掌握重力知识。
5. 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重力知识。
6.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重力的概念及其作用,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实验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初中物理故事教案模板及范文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力的概念,掌握力的作用效果,能够运用力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尊重事实、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1. 力的概念和作用效果。
2. 力与运动的关系。
教学难点:1. 理解力的作用效果。
2. 力与运动的关系。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实物教具(如弹簧、橡皮筋等)3. 故事剧本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讲述一个关于力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故事背景:在一个遥远的星球上,住着一位神奇的工匠,他制造出了各种神奇的物品。
其中有一种物品,只要轻轻一碰,就能产生强大的力量。
二、新课讲授1. 教师展示多媒体课件,介绍力的概念。
2. 力的定义: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3. 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4. 力与运动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三、故事情境教学1. 教师根据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分析力的作用效果。
2. 情节一:工匠制造了一个弹簧,弹簧在受到拉力时变长,受到压力时变短。
3. 情节二:工匠制造了一个飞毯,飞毯在受到人的推动力时可以飞行。
4. 学生讨论:为什么弹簧会变长或变短?为什么飞毯可以飞行?四、实践操作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验证力的作用效果。
2. 实验一:用橡皮筋拉动物体,观察物体的运动状态变化。
3. 实验二: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
五、总结与拓展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力的概念和作用效果。
2. 拓展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力的现象,并解释其作用效果。
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故事情境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
2. 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加深了对力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3. 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案范文:一、导入1. 教师讲述故事:《神奇工匠与力》2. 故事背景:在遥远的星球上,住着一位神奇的工匠,他制造出了各种神奇的物品。
初中物理故事教案模板及范文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浮力的概念,掌握阿基米德原理,能够解释生活中的浮力现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故事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科学家严谨求实的态度,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重点:1. 浮力的概念2.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难点:1. 理解浮力的产生原因2. 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相关图片或视频3. 学生分组教学过程:一、导入1. 讲述一个关于阿基米德的著名故事,激发学生兴趣。
2. 提问:阿基米德是谁?他发现了什么?二、新课讲授1. 讲述阿基米德原理的故事,让学生了解浮力的概念。
2. 课件展示浮力现象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
3. 讲解阿基米德原理,解释浮力的产生原因。
4. 学生分组讨论,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浮力现象,如船、气球、游泳等。
三、巩固练习1. 课件展示几个浮力问题,让学生分组解答。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浮力的概念和原理。
2. 引导学生思考:浮力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应用?五、布置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收集生活中有关浮力的实例,下节课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述阿基米德的故事,激发学生对浮力的兴趣,让学生在故事中学习物理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浮力的概念和原理。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继续探索更多有趣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范文:《阿基米德的浮力梦》一、导入同学们,你们听说过阿基米德吗?他是一位古希腊的著名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工程师。
今天,我们就来听一个关于阿基米德和他的浮力梦的故事。
二、新课讲授很久以前,阿基米德是一位年轻的学者。
有一天,他听说埃及国王要检测自己的王冠是否纯金制成,但国王无法确定。
于是,阿基米德决定帮助国王解决这个问题。
初中物理教学小故事
初中物理教学小故事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物理小故事,激发初中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任务包括:引入物理概念、阐述物理原理、通过故事引发思考、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以及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教学对象本教学设计针对初中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但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认识仍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在思维方式、学习能力、合作意识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个体差异,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都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物理。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物理小故事中涉及的物理概念和原理,如力学、光学、电学等基本知识。
(2)通过故事情境,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学会使用科学方法进行观察、实验、推理等,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2)运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物理,提高学习兴趣。
(4)注重课堂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使教学过程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3)通过物理小故事,传递科学家们严谨治学、锲而不舍的精神,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4)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学会将物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增强社会责任感。
(5)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主动预习、复习,善于总结,勇于提问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在掌握物理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通过物理小故事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初中物理教育教学故事
初中物理教育教学故事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围绕“初中物理教育教学故事”这一主题,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导学生探索物理知识,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认识。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经典物理实验、物理学家的小故事、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等。
通过这些故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物理知识,培养科学思维和探究精神。
2、教学对象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初中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对物理现象充满好奇,但可能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探究和思考的习惯。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素养。
同时,针对初中生心理特点,注重情感教育,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态度。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基本的物理概念、原理和实验方法,如力的作用、能量转换、简单电路等。
(2)能够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物理实验和故事,培养观察、思考、分析、总结的能力,提高实践操作技能。
(4)学会查阅资料,了解物理学家及其成就,拓展知识面。
2、过程与方法(1)采用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2)运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3)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如实验演示、情景模拟、问题探讨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4)通过课堂小结、课后作业等环节,巩固所学知识,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2)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通过物理学家的小故事,传递正能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4)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引导他们正确看待挫折,培养乐观、积极的心态。
(5)结合物理教学,进行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爱社会、珍爱生命的情感。
初中物理教学小故事
初中物理教学小故事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创设情境,通过提出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容易激发起学习的动机,我在这些年的初中物理教学中有意识的收集一些物理小故事在课堂上适时应用,丰富了课堂教学,也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物理学世界是一个鲜活而完美的世界,需要教师和学生花精力甚至花大精力去理解的科学,学生觉得物理难学,教师也觉得物理课难教。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怎样做才能让物理课变得鲜活而生动,我做了许多尝试,发现在物理教学中适当插入一些和教学内容有关的小故事,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还可以使物理课变得生动、流畅,帮助教师十分轻松地完成教学目的。
下面我列举几个例子,希望能使大家从中得到启发。
1、讲授液体沸腾时,学生对沸腾必须达到沸点这一条件非常熟悉,但往往忽略继续吸热这一条件,针对这一问题,我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很早以前,一个小庙里住着一老一小两个小和尚。
有一天,老和尚要外出办事,为了让顽皮的小和尚在庙里看门,他想了一个有趣的办法:他把小和尚领进厨房,将盛有冷水的水锅漂在一锅沸腾的水里,对小和尚说:“大锅里的水不能烧干,你把小锅里的水烧开,就可以出去玩了。
”小和尚一听很高兴,赶紧向炉里加柴,使火烧得旺旺的,可一直到老和尚回来,小锅里的水也没有被烧开。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本故事主要考查水沸腾的两个条件:(1)温度达到沸点。
题目中随着给大锅加热,大锅中的水能达到沸点,当大锅中的水温高于小锅中的水温时,大锅中的水把热传递给小锅中的水,使小锅中的水温升高,直到温度都达到水的沸点。
(2)要继续吸热。
当两个锅中的水温都达到沸点后,由于两者之间没有温差,他们之间不会再发生热传递,小锅中的水却不能继续吸热,所以,无论小和尚烧多长时间,只要大锅里的水不烧干,小锅里的水永远不会沸腾。
本故事可以演变为试题:把盛有水的小锅放入大锅里的水中,给大锅底部慢慢加热,当大锅中的水沸腾时,小锅中的水()A温度能够达到沸点,能够沸腾 B温度能达到沸点,不能够沸腾C温度达不到沸点,不能够沸腾 D以上说法都不对以上两种教学方式在知识点的考查上是相同的,但故事为主线的教学方式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了一种宽松环境,爱护和培养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教师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了教学目的,达到了课堂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
初中物理课前故事教案模板
课时:1课时年级:八年级教学目标:1. 通过课前故事,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索的热爱。
2. 了解磁铁的基本特性,为后续学习磁现象打下基础。
3.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思考、总结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磁铁的基本特性。
2. 磁铁的应用。
教学难点:1. 磁铁的南北极。
2. 磁铁的应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讲述一个关于磁铁的趣味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
故事内容:很久以前,有一位名叫王铁匠的工匠,他善于制作各种铁器。
有一天,他在炼铁的过程中,发现了一块奇特的石头,这块石头吸引着所有的铁器。
王铁匠感到非常好奇,于是开始研究这块石头。
经过一番努力,他终于发现了这块石头叫做磁铁。
二、新课讲授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磁铁,让学生说出磁铁的基本特性。
2. 教师讲解磁铁的南北极,让学生了解磁铁的极性。
3. 教师通过实例讲解磁铁的应用,如指南针、电磁铁等。
三、课堂练习1. 教师出示一些磁铁相关的图片或实物,让学生辨认磁铁的南北极。
2. 教师提出一些关于磁铁应用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四、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磁铁基本特性、南北极以及应用。
2. 教师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磁铁的应用,提高物理知识的应用能力。
五、课后作业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写出磁铁的基本特性和应用。
2. 搜集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下节课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趣味故事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讲授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总结,培养了学生的物理思维。
在课堂练习环节,通过图片和实例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磁铁的基本特性和应用。
课后作业的布置,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在物理学习中找到乐趣,提高学习效果。
初中物理故事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故事,使学生了解物理现象的基本原理,掌握相关物理概念和规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故事情境,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科学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故事,使学生理解物理现象背后的原理。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讲述一个与物理相关的趣味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提问:故事中出现了哪些物理现象?这些现象是如何产生的?(二)新课讲授1. 教师根据故事中的物理现象,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得出相关物理原理。
2. 结合故事,讲解物理概念和规律,如力的作用、能量守恒、牛顿运动定律等。
3. 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物理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巩固练习1. 教师提出与故事相关的物理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得出答案。
2. 学生展示解题过程,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小结1. 教师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自己的疑问。
(五)布置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收集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释。
四、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以下为具体的教学内容: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故事,使学生了解摩擦力的产生原理,掌握摩擦力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故事情境,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科学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故事,使学生理解摩擦力的产生原理。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摩擦力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物理小故事讲解教案
物理小故事讲解教案
教案标题:探索物理世界的小故事
教学目标:
1. 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培养学生对物理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3.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验能力
教学内容:
1. 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力、运动、能量、电磁学等
2. 物理小故事的讲解:通过小故事引入物理学知识,让学生在故事中感受物理世界的奥妙
3. 实验探究: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物理学知识,加深对物理学概念的理解教学过程:
1. 引入: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物理小故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结合小故事,讲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让学生在故事中理解物理学知识
3. 实验探究:设计一些简单的物理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总结物理学规律
4. 讨论交流: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分享自己的观察和体会,加深对物理学知识的理解
5. 总结:对本节课学习的物理学知识进行总结,强化重点,梳理思维,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思考
教学评价:
1.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参与讨论、动手操作和思维活跃度
3. 小测验:设计一些简单的物理学知识测试题,检验学生对物理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学反思:
教师应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和调整,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教学小故事[方案]
初中物理教学小故事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创设情境,通过提出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容易激发起学习的动机,我在这些年的初中物理教学中有意识的收集一些物理小故事在课堂上适时应用,丰富了课堂教学,也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物理学世界是一个鲜活而完美的世界,需要教师和学生花精力甚至花大精力去理解的科学,学生觉得物理难学,教师也觉得物理课难教。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怎样做才能让物理课变得鲜活而生动,我做了许多尝试,发现在物理教学中适当插入一些和教学内容有关的小故事,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还可以使物理课变得生动、流畅,帮助教师十分轻松地完成教学目的。
下面我列举几个例子,希望能使大家从中得到启发。
1、讲授液体沸腾时,学生对沸腾必须达到沸点这一条件非常熟悉,但往往忽略继续吸热这一条件,针对这一问题,我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很早以前,一个小庙里住着一老一小两个小和尚。
有一天,老和尚要外出办事,为了让顽皮的小和尚在庙里看门,他想了一个有趣的办法:他把小和尚领进厨房,将盛有冷水的水锅漂在一锅沸腾的水里,对小和尚说:“大锅里的水不能烧干,你把小锅里的水烧开,就可以出去玩了。
”小和尚一听很高兴,赶紧向炉里加柴,使火烧得旺旺的,可一直到老和尚回来,小锅里的水也没有被烧开。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本故事主要考查水沸腾的两个条件:(1)温度达到沸点。
题目中随着给大锅加热,大锅中的水能达到沸点,当大锅中的水温高于小锅中的水温时,大锅中的水
)把热传递给小锅中的水,使小锅中的水温升高,直到温度都达到水的沸点。
(2要继续吸热。
当两个锅中的水温都达到沸点后,由于两者之间没有温差,他们
之间不会再发生热传递,小锅中的水却不能继续吸热,所以,无论小和尚烧多长时间,只要大锅里的水不烧干,小锅里的水永远不会沸腾。
本故事可以演变为试题:把盛有水的小锅放入大锅里的水中,给大锅底部慢慢加热,当大锅中的水沸腾时,小锅中的水( )
A温度能够达到沸点,能够沸腾 B温度能达到沸点,不能够沸腾 C温度达不到沸点,不能够沸腾 D以上说法都不对
以上两种教学方式在知识点的考查上是相同的,但故事为主线的教学方式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了一种宽松环境,爱护和培养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教师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了教学目的,达到了课堂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
2、在学《声现象》中声音的传播时,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两位老太太
头一回坐飞机,听说飞机的速度比声速还快,她们找到了机长,恳切地说:“机长,请飞机开的速度不要超过声速,因为我们在机上还要谈话。
”在讲惯性时讲了一个身边的故事,一个漂亮女士在公共汽车上,车突然刹车,漂亮女士被后面的年轻人撞倒。
漂亮女士气呼呼地说:“什么德性,”年轻人笑着说:“这不是德性,是惯性。
”学生听完这样的故事,笑完之后就会觉得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
物理是很有趣的。
3、在教学环节中,讲一个小故事可以缓解课堂压力,调节气氛。
在讲电学
时,老师问学生:“你知道什么是电阻,什么是电源吗,”学生回答道:“店主(电阻)就是商店的老板,店员(电源)就是商店的伙计。
”牛顿年幼时,曾一面牵牛上山,一面看书,到家后才发觉手里只有一根绳;看书时定时煮鸡蛋结果将表和鸡蛋一齐煮在锅里;有一次,他请朋友到家中吃饭,自己却在实验室废寝忘食地工作,再三催促仍不出来,当朋友把一只鸡吃完,留下一堆骨头在盘中走了以后,牛顿才想起这事,可他看到盘中的骨头后又恍然大悟地说:“我还以为没有吃饭,原来我早已
吃过了”。
学生会感到很轻松,紧张的情绪很快就能缓解,继而又会精神饱满的投入到教学的下一个环节当中去。
教学情境应当如增力剂一样。
使学生身心愉悦且为之入迷,在课堂中表现得精神焕发,充满乐趣。
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小故事在教学环节中起到了调味品和润滑剂的作用,使课堂更鲜活,更生动,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好的教学效果。
生动形象、引人入胜的故事对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把全体学生的心都带进了课堂。
教师在教学中也可以按照教学内容的不同,设法编写一些切合教学和学生实际的内容,但要了解学生,因人制宜进行编写,还要注意故事的生动形象,也要注意德育渗透。
如在讲授《压强》一节内容时,引课的内容很多,但要是以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爬雪山、过草地时,为什么用扁担当滑板就不会不陷到深雪里,为什么用较大的板铺放在必经的沼泽草地上,就能顺利通过,作为引课材料更好,给学生一个悬念,使学生集中精力认真地听完这一课,还能感受一下前辈们的不屈不挠的革命作风。
物理课堂中的小故事也是教师在课堂上对课堂情境的创新,体现出创新的教学方法。
所以,我们要依据学生的心理状态,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讲究知识的铺垫、台阶,统整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科学世界,帮助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一定会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