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简介
泉州景点简介导游词5篇
泉州景点简介导游词5篇导游词的语言应具有言之有理、有物、有情、有神等特点。
通过语言艺术和技巧,给游客勾画出一幅幅立体的图画,构成生动的视觉形象。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泉州景点简介导游词5篇,欢迎阅读参考!泉州景点简介导游词(一)欢迎大家光临天后宫。
泉州天后官位于泉州市区南门天后路一号,始建来庆元二年(公元1196年),地处城南晋江之滨,“蕃舶客航聚集之地”。
当时庙字规模有正殿山门、两廊、两亭、枪神妈祖林氏默娘,是北来平安军(泉州府)节度辖下的莆田县湄洲岛之民女,生于来太祖建隆元年(公元960年),三月甘三日,父亲林帷悫,母亲王氏平生注意积德行善,乐于助人,年纪都在四十有余,虽生了一男五女,老是觉得单枝难以传宗接代,向观音菩萨祈求再生一男。
王氏不久便怀了孕,在降生之时,王氏见到一道光从西北面射人她房内,光辉耀眼夺目,香气四处飘荡,久久不散。
林默娘长大了,决心终生以行善济人为务,矢志不嫁人,专心致志精研医理,为人消灾防病。
她性情和顺,热心助人,排忧解难,还引导乡人避凶趋吉,有谁遇难,都乐意找她求助。
当时,莆田地区瘟疫大流行,林默娘想尽办法施药抢救乡民,果然立愈。
乡民感激她的救命之恩。
宋雍熙四年(公元987年),重阳佳节,妈祖父兄驾舟渡北上,西风正急,途中遇到狂风恶浪,船在狂风怒涛中剧烈颠簸,妈祖敏感到父兄的遇难,亲临救驾,父亲救起,兄长与自己身亡,就这样乡民赞她“通悟秘法,预知休咎事,乡民以病苦辄愈。
长能乘席渡海,乘云游岛屿间,人呼曰神女,又曰龙女”。
因默娘生前与民为善,升化后被沿海人民尊为海上女神。
立庙祭祀。
泉州天后官初建即以来微宗赐额“顺济”为庙名,即“济以顺风”之意。
宗元时代,泉州成为世界贸易港之一,元政府为了发展海上贸易,于至元十五年(公元1278年),下诏“制封泉州神女护国明著灵惠协正善庆显济天妃。
”明永乐五年(公元1405年)出使西洋太监郑和,奏令福建镇守官重新其庙。
此后朝廷节遣内宦(太监)及给事中行人(对外使节)等官,出使琉球、爪哇、满刺加等国,率以到庙祭告祈祷为常,永乐十三年(公元1415年),少监张谦出使渤泥(今加里曼丹岛文莱一带),从泉州浯江(顺济桥一带称浯江)启航,“实仗神庥”,归奏于朝鼎新之,改宫号为“天妃宫”。
海丝古城泉州简介
海丝古城泉州简介海丝古城泉州,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它是世界上唯一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题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泉州作为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曾是中国与世界各国进行贸易往来的重要港口城市,也是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城市之一。
泉州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世纪,当时它是闽越文化的发源地。
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泉州成为了中国与东南亚、南亚以及中东地区进行贸易的重要枢纽。
在宋、元、明、清等朝代,泉州都是中国最繁荣的港口城市之一。
海丝古城泉州的建筑、文化、风俗等方面都受到了海上贸易的影响,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海丝古城泉州有许多著名的历史古迹,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泉州古城墙。
泉州古城墙始建于14世纪,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墙之一。
城墙周长约为6公里,高约为10米,上有城楼、角楼和箭楼等防御设施。
登上城墙,可以俯瞰整个古城的壮丽景色,并且感受到历史的沧桑与厚重。
除了古城墙,海丝古城泉州还有许多古建筑群,其中最著名的是开元寺、清源山庙宇群和西洋楼群。
开元寺是泉州最古老的佛教寺院,建于公元686年,是福建省现存最早的木构建筑之一。
清源山庙宇群包括清源寺、惠安土楼等,是泉州地区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庙宇群。
而西洋楼群则是泉州市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这些建筑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泉州富商为展示财富和追求现代化而兴建的,融合了中西建筑风格的建筑物。
海丝古城泉州还有许多传统的手工艺品和特色小吃。
例如,泉州木雕是中国传统工艺的代表之一,以其精细的雕刻工艺和独特的造型而闻名。
泉州的传统小吃也非常丰富多样,有鱼丸、肉粽、海蛎煎等美食,让人们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泉州的浓厚文化氛围。
海丝古城泉州不仅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城市,也是一座充满活力和魅力的现代城市。
如今,泉州已经发展成为中国东南沿海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和现代化城市,但它始终保留着历史遗迹和传统文化,让人们能够感受到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和辉煌。
泉州历史文化简介
泉州历史文化简介我国在历史上有三个泉州:一个在河北通县,《汉书・地理志》说汉代置雍奴、泉州二县。
至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年)并泉州入雍奴,这个北方的泉州就被历史遗忘了。
一个是今福建福州,《隋书》载:“陈置闽州,仍废,后又置丰州。
平陈,改曰泉州。
”及后改名福州。
一个就是我们现在的故乡泉州。
《福建通志》说,“唐景云二年(711年)以武荣州为泉州,州治今泉州也。
”从此今泉州地域就在闽南确定下来。
但当时武荣州的州治设在今南安县丰州镇,唐开元六年(718年)才移到清源紫帽之间、晋江北岸的今泉州的地址,所以泉州古城已有1266年的历史。
随着唐代以后闽南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海外贸易的繁荣,泉州的辖区屡有变化。
唐代北起莆田,南至龙溪,几乎包括闽中和闽南。
不久和漳州分治,北宋初又与兴化分治,据《岛夷志略》载,澎湖“地隶泉州晋江,至元间立巡检司”,所以宋元以后台湾又属于泉州辖区,泉州管了晋、南、惠、同、安、永、德七县。
清康熙间升台湾为府,雍正十二年(1734年)划出永春、德化置永春州,所辖只余五县,而同安县还包括今厦门市和金门县。
辛亥革命后厦门从同安分治,地位上升,但历史上仍和泉州关系很大。
我今天所讲的泉州,并不仅指今泉州市境,而是指古泉州,也即是约等于今晋江地区(按:1985年晋江地区改为泉州市)的辖地的古泉州。
从千年来泉州的迁治和城市建设来看,州治呈现出由西而东,由北而南, 向海发展的特点。
北宋谢履有诗:“州南有海浩无穷”,海是泉州的生命线。
从物产来看,泉州虽山海并论,但有个主次,主是海。
历史上泉州曾是国际上最大的商港之一,今天依然是我国重要侨乡,离开海就谈不上这些特点了。
为叙述方便,我试解释几个泉州的别名来说明泉州的自然概况与历史沿革。
温陵,这是一个形象概括泉州地形气候的地名:《晋江县志》说:“地处高阜,其气独温。
”《南安县志》说:“泉州气候燠多寒少,故古有温陵之称。
”唐诗人韩偓称泉州气候,“四序有花长见雨,一冬无雪却闻雷。
泉州旅游攻略二日游
泉州旅游攻略二日游简介泉州位于福建省东南部,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繁荣的城市。
作为中国四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泉州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文化景观吸引了众多游客。
如果你只有两天的时间,那么这篇攻略将帮助你合理安排行程,充分体验泉州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
第一天上午:游览开元寺开元寺是泉州最有名的佛教寺庙之一,始建于唐朝。
这座寺庙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宏伟的建筑,是泉州佛教文化的重要象征。
你可以在开元寺参观大雄宝殿、方丈楼等建筑,欣赏佛教艺术的瑰宝,并且在这里感受一下宁静的氛围。
中午:享受当地美食泉州以其丰富多样的美食而闻名,你可以在午餐时间品尝当地的特色小吃。
例如,你可以尝尝泉州的海鲜粥、灌汤包、刀削面等。
这些美食都具有浓郁的地方风味,满足你的味蕾。
下午:探索西湖公园下午可以去西湖公园散步,这是一座以人工湖为主题的城市公园。
公园内有着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植物,你可以在这里漫步湖畔,欣赏湖光山色,放松身心。
此外,公园内还有一些历史建筑和文化景点,如梅亭、荷花广场等,都值得一览。
晚上:品味土楼民俗文化晚上可以前往土楼景区,欣赏土楼的独特之美。
土楼是福建土族独特的民居建筑,具有特殊的防御功能和浓郁的民俗文化。
在土楼景区,你可以参观土楼群,了解土族的历史和文化,并有机会品尝土楼美食。
第二天上午:游览清源山清源山是泉州的一座历史名山,被誉为“闽东第一名山”。
这座山以奇峰、幽谷和佛教文化而闻名,是登山爱好者和文化爱好者的胜地。
你可以选择步行或乘坐缆车到达山顶,欣赏壮丽的山景和古老的建筑。
中午:品尝本地美食中午可以寻找一家当地餐厅,尝试一些泉州的特色菜肴。
其中,最有名的当属泉州米粉,它口感细腻,配料丰富,是泉州人民的传统美食之一。
此外,还有酸辣汤、南亭燕窝、地瓜糕等,都是不可错过的美食。
下午:游览开元文化博物馆下午可以前往开元文化博物馆,了解泉州的历史和文化。
这座博物馆以开元寺为主题,陈列了大量的佛教文物和历史文化展品。
泉州的名人著作及诗歌
泉州的名人著作及诗歌摘要:一、泉州简介二、泉州名人著作1.文学作品2.学术著作三、泉州诗歌1.唐宋诗人2.现代诗人四、泉州的文化底蕴正文:泉州,位于我国福建省东南沿海的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素有“海滨邹鲁”之美誉。
这里的地理环境优越,文化底蕴深厚,名人辈出,著作等身。
一、泉州名人著作泉州的名人著作丰富多样,涵盖了文学、学术等多个领域。
1.文学作品泉州的文学成就举世闻名,历史上曾涌现出许多杰出的文学家。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明代的李贽,他的《焚书》和《藏书》两书,以讽刺、议论性强的散文见长,对后世影响深远。
此外,还有清代的黄宗羲,他的《明儒学案》和《宋元学案》是中国古代哲学史的重要著作。
2.学术著作在学术领域,泉州的名人也有很高的成就。
如明代的吴宽,他编撰的《春秋纂言》被誉为“闽中四贤”之一;清代的林则徐,他的《筹海篇》对我国的海防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泉州诗歌泉州的诗歌传统源远流长,自古以来,许多诗人都曾在此地留下传世佳作。
1.唐宋诗人唐宋时期,泉州吸引了许多著名诗人。
如唐代的李益、宋代的苏轼、陆游等,他们都曾在泉州任职或游历,留下了许多描绘泉州风光和民间生活的诗篇。
2.现代诗人到了现代,泉州的诗歌创作依然繁荣。
如蔡其矫,他是新中国著名的诗人,被誉为“闽南诗坛第一人”,他的诗歌作品以写实主义风格为主,反映了泉州人民的苦难和奋斗历程。
三、泉州的文化底蕴泉州的文化底蕴深厚,体现在历史、艺术、建筑等多个方面。
这里拥有众多的历史古迹,如开元寺、清净寺、东西塔等,它们都是泉州历史文化的见证。
此外,泉州的民间艺术也独具特色,如南音、梨园戏、木偶戏等,它们都是泉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泉州主要产业及概况
泉州主要产业及概况泉州主要产业及概况⽂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泉州主要产业及上市公司概况⼀、泉州简介泉州是确定做⼤做强的三⼤中⼼城市之⼀,是全国⾸个,联合国教科⽂组织唯⼀认定的起点,是列⼊国家“”战略的先⾏区。
泉州是侨乡和台湾同胞主要祖籍地,分布在世界129个国家和地区的泉州籍750万⼈,旅居同胞70万⼈,旅居同胞6万⼈,汉族同胞中44.8%、约900万⼈祖籍泉州,落户泉州。
泉州是“”⾸个地⽅试点,⾄2015年8⽉,全市有142件,占全省总数三分之⼀,居全国地级市⾸位,被誉为“品牌之都”;2015年,实现6137.74亿元,连续17年居福建省⾸位;2016年,⼊选四⼤分会场之⼀。
⼆、泉州主要产业改⾰开放30多年来,泉州已初步形成25个区域特⾊突出,体现泉州地理特征及⼈⽂传统的产业集群。
这些产业集群可概括分为三类:⼀是具有相对技术优势的传统产业,主要有纺织鞋服、建筑建材等产业,纺织鞋服年产值近3000亿元,以晋江、⽯狮最为突出,建筑建材年产值超850亿元,形成南安⽯材、晋江建筑陶瓷两⼤基地;⼆是具有成本⽐较优势的特⾊产业,主要是⼯艺制品,年产值超300亿元,培育了丰泽树脂、惠安⽯雕、德化陶瓷、安溪茶叶和安溪藤铁等区域特⾊鲜明的产业集群;三是具有较⾼科技含量的新兴产业,以⽯油化⼯最为典型,年产值超1300亿元,集中布局于沿海的泉港、惠安,并有晋江、⽯狮两个化纤⼯业区,电⼦信息和⽣物医药等产业也初具规模。
(⼀)总量规模较⼤2012年,全市共有规模以上⼯业企业4069家,完成⼯业总产值8375.27亿元,占全部⼯业产值的88.18%。
其中,年产值超亿元企业1704家、超10亿元93家,完成⼯业产值分别占全市⼯业总产值的75.57%、29.14%。
其中纺织鞋服、建筑建材、⼯艺制品、⾷品饮料、机械装备、⽯油化⼯等六个产业集群规模以上企业2012年的销售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业销售总产值的⽐例⾼达79.10%,其中纺织鞋服占了三分之⼀(具体详见表1及图1)。
泉州简介
泉州泉州又称鲤城、刺桐城、温陵,是我国著名的侨乡和台胞祖籍地。
地处祖国东南沿海,与台湾隔海相望,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宋、元时期泉州港被誉为“东方第一大港”,与埃及的亚历山大港齐名。
同时泉州也是国务院第一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海滨邹鲁”、“光明之城”的美誉。
中文名称: 泉州外文名称: Quanzhou别名:鲤城、刺桐城、温陵行政区类别:地级市所属地区: 中国华东下辖地区:丰泽、鲤城、晋江、石狮、惠安等 方言: 闽南语 气候条件: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 开元寺、府文庙、清净寺、天后宫、清源山、草庵、崇武古城等 机场: 泉州晋江国际机场 火车站: 泉州站等政府驻地: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景观东路电话区号: 0595邮政区码: 362000地理位置:福建省东南部,台湾海峡西岸面积: 11015平方公里人口: 812万人(2010年) 车牌代码: 闽C市花: 刺桐花市树: 刺桐树著名高校:华侨大学、院、仰恩大学等市长: 黄少萍市委书记: 徐钢泉州北接省城福州、莆田,南毗厦门,东望台湾宝岛,西接漳州、龙岩、大田县、尤溪县。
现辖鲤城、丰泽、洛江、泉港4个区,晋江市、石狮市、南安市3个县级市,惠安、安溪、永春、德化、金门(待统一)5国家级)资区(国家级)。
泉州通行和漳州、厦门、台湾等同一种语言:闽南语(河洛语即福建话)。
Quanzhou,Zayton(刺桐)或Chinchow(泉州福建话拼法)为泉州的英文名称。
地理位置:北纬24°22’-25°56’,东经117°34’-119°05’ 泉州市地处低纬度,又濒太平洋,形成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常春,年平均气温19.5℃~21℃。
但自然灾害较为频繁,主要为旱、涝、风害等。
泉州依山面海,境内山峦起伏,丘陵、河谷、盆地错落其间,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地1000多万亩,耕地217万亩,山地、丘陵占土地总面积的五分之四,俗称“八山一水一分田”。
泉州介绍PPT(泉州简介经典版)
泉州
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首届东亚文化之都、全 国文明城市 、国家卫生城市。 2018年,泉州入选新一批城市开展创新型城市建设 的名单。
2
城市概况
2、城市概况
泉州城市概况
别名: 鲤城、温陵、刺桐城、光明之城; 下辖地区:4区,3县级市,5县 ; 面 积:11014.78 平方千米; 人 口: 870万; 地区生产总值 9946.66亿元
2、城市概况
侨乡
泉州是著名侨乡。祖籍泉州的华侨、华人750多万, 港澳同胞76万,分布在世界各地129个国家和地区。 归侨、侨眷250多万。
3
旅游景点
3、旅游景点
清源山
清源山风景名胜区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泉州市 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务院公布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3、旅游景点
崇武古城
崇武古城坐落于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东南海滨, 濒临台湾海峡是1387年(明洪武二十年)江夏 侯周德兴经略海防时为抵御倭寇所建,是中国 现存最完整的丁字型石砌古城,是明政府为抗 击倭患,在万里海疆修筑的60多座卫所城堡中 仍保存完好的一座。
鱼卷
泉州特色小吃,鱼鲜劲道、非常好吃。
பைடு நூலகம்
泉州肉粽
香糯可口、肉香四溢。 在泉州的老街那里就有很多家百年老店,如果 你去了泉州,一定要去吃!
面线糊
味道鲜美、营养丰富。
牛肉羹
很多地方是不吃大肠的,或者吃大肠的方式并 不包含灌大肠。
泉州的灌大肠有两种,一种是灌米血,一种是 罐鸡蛋液,但是市面上买得到的通常是米血肠。
3、旅游景点
石牛山
石牛山位于福建省德化县水口镇境内,因山上 有一巨石似牛而得名。 主峰海拔1782米,以峰险、石怪、树奇、洞幽 而闻名,是国家4A级景区,是国家地质公园 和森林公园。
中国城市福建泉州市城市介绍旅游攻略PPT
• 张文裕(原名张少岳,1910年1月9日-1992年 11月5日),出生于福建省惠安县,毕业于燕京 大学,高能物理学家。
• 张文裕是民盟成员,世界上第一个证明μ介子是 一种非强相互作用粒子的科学家。中国宇宙线研 究和高能实验物理的开创人之一。
• 毕生致力于核科学研究和教学,有多项重要发明 和发现,学术上最突出的成就是发现μ介原子, 开创了奇特原子物理的深入研究。
ABOUT QUANZHOU
泉州特产 03
福中
板
模
市游
A CITY TOURISM TEMPLATE QUANZHOU, FUJIAN PROVINCE
泉州特产
ABOUT QUANZHOU
马蹄酥
• 马蹄酥,雅名“香饼”,是厦门、泉州闻名的佳点。同安的马蹄酥最为著名。 • 马蹄酥为江阴传统特色糕点。清朝末年仿制镇江同名糕点,并经改进成面。该产品采用上等面粉、
目录
DIRECTORY
01 泉州简介 ABOUT QUANZHOU
02 泉州美景 QUANZHOU VIEW
03 泉州特产 QUANZHOU SPECIALS
04 泉州名人 QUANZHOU CELEBRITIES
ABOUT QUANZHOU
泉州简介 01
福中
板
泉州简介
泉 州 元 宵 灯 会
龙眼肉味甘性温,归心、 脾经,适用于心脾两虚证及气血 两虚症患者。龙眼肉甘温滋补, 入心脾两经,功善补益心脾,而 且甜美可口,不滋腻,不壅气, 实为补心健脾之佳品。
飞天迎宾
城市荣誉
• 泉州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 • 世界宗教博物馆 泉州市的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数量均居福建省第一,全国地级市第一。 • 中国东亚文化之都 泉州市中国名牌产品46项:安记、七匹狼、劲霸、九牧、中宇、申鹭达、 • 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 辉煌、冠福、舒华、天守、惠泉、富贵鸟、亚礼得、安踏、爱乐、特步、361°、 • 闻名海内外的国际花园城市 乔丹、PEAK、贵人鸟、鸿星尔克、德尔惠、金苹果、达利、佳美、梅花、金欧、 • 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遗产保护优秀奖” 金鹿、雨中鸟、 Yusimeng、柒牌、艾派、momoco、嗒嘀嗒、GAIQI、CoolDry、凤 • 获联合国“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 竹、威兰西、九牧王、虎都、金冠、雅客、亲亲、蜡笔小新、达利园、福马 • 宋元时期“世界第一大港” • 2013年被国家文化部评为首届中国东亚文化之都 • “中国品牌之都”、“民营特区” • 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 泉州市全国驰名商标90多件:安尔乐、富贵鸟、SBS、七匹狼、安踏、金鹿、 • 共和国60年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城市 九牧王、溪石、劲霸、浩沙、乔丹、帝牌、彬伊奴、 361°、安溪铁观音、斯得 雅、特步、木林森、好舒爽、金莱克、惠泉、 KAM、利郎、申鹭达、舒华、蜡笔 • 中国外贸百强城市 小新、 Athletic、冠福、爱登堡、雅客、匹克、佳美、洲克、足友、中宇、华鸿、 • 中国最具魅力金融生态城市 鸿星尔克、八马、帮登、凤山、闽发、cabbeen、虎都、梅花、盼盼、强力、柒 • 世界贸易中心城市 牌、金门高梁酒
泉州古城文化简介
古城泉州介绍
1.泉州是福建省东南沿海的地级市,简称泉鲤,又叫鲤城刺桐城。
北邻福州,南接厦门,东临台湾省岛。
它具有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气候条件优越。
辖历城、丰泽、洛江、泉港四区,晋江、石狮、南安三个县级市,惠安、安溪、永春、德化、金门五县(统一),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泉州台商投资区。
土地面积11015平方公里(含金门),2018年底常住人口870万(不含金门)。
2.主要方言是闽南泉州话,少数讲莆田话和畲语。
3.泉州历史悠久,经济发展早在周秦时期就开始了。
三国吴永安,第三年(260年)由南安市丰州镇东安县管辖。
西晋末年,中原战乱,大量士绅入春。
南朝梁(502 ~ 519)年间,南安设郡治,这是地方设郡治的开端。
宋元时期,泉州一度成为上比较大的港口。
4.泉州是联合国认可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唯一起点,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中被列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区。
泉州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第一个东亚文化之都、国家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
2018年4月,泉州被选为开展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新一批城市。
5.泉州是著名的侨乡。
海外华侨华人750多万人,港澳同胞76
万人,分布在129个国家和地区。
250多万归侨、侨眷。
在台湾省,汉族44.8%(约900万人)祖籍泉州。
最新泉州景点简介导游词5篇
最新泉州景点简介导游词5篇导游词的语言应具有言之有理、有物、有情、有神等特点.通过语言艺术和技巧,给游客勾画出一幅幅立体的图画,构成生动的视觉形象.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泉州景点简介导游词5篇,欢迎阅读参考!泉州景点简介导游词(一)欢迎大家光临天后宫.泉州天后官位于泉州市区南门天后路一号,始建来庆元二年(公元1196年),地处城南晋江之滨, 蕃舶客航聚集之地 .当时庙字规模有正殿山门、两廊、两亭、枪神妈祖林氏默娘,是北来平安军(泉州府)节度辖下的莆田县湄洲岛之民女,生于来太祖建隆元年(公元960年),三月甘三日,父亲林帷悫,母亲王氏平生注意积德行善,乐于助人,年纪都在四十有余,虽生了一男五女,老是觉得单枝难以传宗接代,向观音菩萨祈求再生一男.王氏不久便怀了孕,在降生之时,王氏见到一道光从西北面射人她房内,光辉耀眼夺目,香气四处飘荡,久久不散.林默娘长大了,决心终生以行善济人为务,矢志不嫁人,专心致志精研医理,为人消灾防病.她性情和顺,热心助人,排忧解难,还引导乡人避凶趋吉,有谁遇难,都乐意找她求助.当时,莆田地区瘟疫大流行,林默娘想尽办法施药抢救乡民,果然立愈.乡民感激她的救命之恩.宋雍熙四年(公元987年),重阳佳节,妈祖父兄驾舟渡北上,西风正急,途中遇到狂风恶浪,船在狂风怒涛中剧烈颠簸,妈祖敏感到父兄的遇难,亲临救驾,父亲救起,兄长与自己身亡,就这样乡民赞她通悟秘法,预知休咎事,乡民以病苦辄愈.长能乘席渡海,乘云游岛屿间,人呼曰神女,又曰龙女 .因默娘生前与民为善,升化后被沿海人民尊为海上女神.立庙祭祀.泉州天后官初建即以来微宗赐额顺济为庙名,即济以顺风之意.宗元时代,泉州成为世界贸易港之一,元政府为了发展海上贸易,于至元十五年(公元1278年),下诏制封泉州神女护国明著灵惠协正善庆显济天妃. 明永乐五年(公元1405年)出使西洋太监郑和,奏令福建镇守官重新其庙.此后朝廷节遣内宦(太监)及给事中行人(对外使节)等官,出使琉球、爪哇、满刺加等国,率以到庙祭告祈祷为常,永乐十三年(公元1415年),少监张谦出使渤泥(今加里曼丹岛文莱一带),从泉州浯江(顺济桥一带称浯江)启航, 实仗神庥 ,归奏于朝鼎新之,改宫号为天妃宫 .清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施琅征海,师次于此, 神涌潮济师、有助顺功 .敕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宏仁普济天后 ,后易宫名为天后宫 .康熙二十四年,钦差礼部郎中雅虎来宫致祭.雍正元年(1723年)御书匾额神昭海表 ,今悬挂于殿中,乾隆后历代有重修.现在建筑群还保存宋代构件和明清时代木构建筑,是海内外同类建筑中规模规格、年代早、而著称于世的古迹,1987年由国家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原山门马戏台因筑公路被拆毁,1990年3月由台湾鹿港天后宫暨诸委员捐资重建.今移清代晋江县学横星门为山门、面阔五开间,牌楼式造型,雕花漆绘木构斗拱,青石龙柱,两侧石雕麒麟,螭虎窗,屋顶重檐四坡面,屋脊反翘瓷雕八龙二鳄,角脊作成凤尾伸展而卷曲,线条柔和优美,整体结构华丽壮观.戏台连接于山门后檐,坐南朝北,木构藻井顶盖.雕脊画枋,小巧玲珑,具有泉州独特艺术风格.紧接山门两侧为东西厥建筑,所谓秦宫汉阙以示天后宫之尊.建筑为二层楼阁,面临通衢,两楼高耸,楼上分置钟鼓,楼下塑造千里眼,顺风耳二神像,威武庄严. 天后正殿,虽历经沧桑,但明清木构建筑至今依旧保存完好,而且保留来代构件.正殿占地面积635.5平方米;筑于台基座,高出地面1米,采用花岗岩石砌筑的须弥座,束腰处浮雕鲤鱼化龙、雄狮、文房四宝八骏云火、仙家法器、鹤舞云中、宝盖莲花等图为二度空间报考艺术造型、雕刻刀法熟练,生动活泼,表现其神职至高无上与教属.殿内木梁骨架,立于圆形花岗岩石柱,柱头浮雕仰莲连珠斗,挑出斗拱承托梁架作九架粱,建筑结构比较特别,空间变化很丰富,门窗弯枋雀替,雕花精致细密,纹饰丰富多采既有几何图案,又有花卉水族,鸟兽人物,托木部位有凤凰戏牡丹,寿梁中作如意访心,表现女性神庙.殿内油漆用朱地画暖八仙之一的钟离及如意相间图案,其绿地雕彩西蕃莲及喜鹊登梅图案,有吉祥的象征,有的图案作异兽,寓意益寿 .殿内础浮雕,更是琳琅满目,八骏、八宝、傅古鸟龙及各种花卉,表现着水族鱼龙腾空翻浪,与百花争妍,这都是表现道教主题的图案,以福禄寿吉祥物作衬托,呈现仙家的非凡境界.殿顶筑九脊重檐四面落水的歇山式,正脊是天后殿至高点,两端五彩瓷型双龙戏珠,造型精美,光泽鲜艳,表现整个大脊龙的至高题材,四岔脊头组合凤凰图案,对应大脊成龙凤呈祥,背面作人物故事,配以龙凤、麒麟,玄武、双虎、体现了吉祥如意,庆贺长寿的象征,为闽南建筑艺术之一绝.东西两廊及两轩和寝殿,均由国家文物局立案拨出专款依!日复原修缮.东西两廊原置配神二十四司,现改为闽台关系史博物馆陈列室.寝殿又称后殿,地势比正殿高出1米多,两侧突出部位设为翼享,左右斋馆.整座殿字系明代大木构建筑,屋盖为两坡面的悬山楔,面阔七间,35.1米,进深19.8米,高8米许,木质梁架粗大古朴,大木柱置于浮雕仰莲瓣花岗岩的圆形石础之上,殿前檐柱保存一对十六面青石雕的元代印度教寺石柱.估计是明代翻修时称置.柱上接木柱,刻有楹联神功护海国,水德配乾坤 .正面原有悬挂明代大书法家张瑞图书后德配天的横匾,目前正在修建中,属国家木构建筑之瑰宝.建置于宫内的闽台关系史博物馆是反映祖国大陆(福建)与宝岛台湾历史上渊源关系的专题性博物馆.馆内收藏有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和民俗文物,近期已举办闽台民间艺术展、泉州古今字书展、闽台民俗风情摄影展等展览.泉州景点简介导游词(二)大家好,很高兴今天能有机会和大家一起参观安平桥.安平桥是国家批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位于晋江市的安海镇,安海古称安平,因此,此桥又称: 安平桥 ,由于桥长有五华里(即二公里半)人们便称它为五里桥位于安海镇西畔,俗称西桥 .安平桥全座石构,用花岗岩和沙石构筑的梁式石桥,横跨晋江安海和南安水头两重镇的海滩,始建于南宋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前后历经十三年告成,后经明清两代均有修缮,现为国家拨款依旧重修保留原状,闻名天下.据《晋江县志》记载: 晋江、南安之界,旧日以舟渡,宋绍兴八年,僧祖派始筑石桥未就,二十一年来赵令衿成之,釃水三百六十二道(即分水道为三百六十二孔),长八百十有一丈,宽一丈六尺目前修缮后桥全长为2070米,桥面宽3米至3.6米,以巨型石板铺架桥面,两侧设有栏杆.桥板又阔又厚,长者可达十余米,每间用板石七、八条,皆是坚实的花岗岩石.而这些桥板石从哪里开采而来的,应该是泉州府附近的石窟,但需要用水运.据说有私家族谱记载,这样的巨石,多是咫尺相望的金门岛开采海运而来的.桥墩筑法,用长条石和方形石横纵叠砌,呈四方形、单边船形、双边船形三种形式,尚存331座,状如长虹,为中古时代世界上长的梁式石桥,故有天下无桥长此桥的美赞.此外,长桥的两旁,还置有形式古朴的石塔和石雕佛像,其栏杆柱头还雕刻着维妙维肖的雌雄石狮与护桥将军石像,以夸张的手法,雕刻表现得非常别致,皆为南来的代表作.整座桥上面的东、西、中部分别置有五座憩享 ,以供人休息,并配有菩萨像.两翼水中筑有对称方形石塔四座,圆形翠堵婆塔一座,塔身雕刻佛祖,面相丰满慈善.中亭二尊护桥将军,躯高1.59至1.68米,头戴盔,身着甲,手执剑,雕刻形象威武,这都是宋代石雕艺术的精华.当时主持建桥的赵令衿筑成天下长桥而高兴地写下一首诗:为问安平道,驱本夜已分;人家无犬吠,门巷有炉熏;月照新耕地,山收不断乡;梅花迎我笑,书报小东君;有安平桥原有篆书丰碑,已废.据清人龚显增《亦囱脞牍》载: 丁丑由安平趋漳郡,道出西桥,见篆书丰碑,几立桥上碑题安平桥篆书三字,字径二尺,配搭匀整,气象崚嶒,旁款一行,正书云右迪功郎南安县尉陈大方立 ,刊者刘长岳,大方绍兴末任南安县尉.安平桥这一伟大的桥梁工程是继闻名天下的海内桥的洛阳桥(又名万安桥),以工程之艰巨,为世界首创的筏型基础 ,而产生泉州府地之建桥热,成为泉州桥梁甲天下 .安平桥则以长度上被历代所赞誉,以卧龙、巨虹的壮丽称号,闻名海内外.在明代被泉州人称为学问通陈紫峰,有一天集诸文人周游安平桥,正遇聚雨,他们都在桥上闲聊长桥胜景,随即作对联: 暴雨骤倾万斛珍珠浮水面,长虹多挂一条金带束天腰.在桥头还有一座砖塔和观音堂,塔高达22米,为五层六角形空心建筑,南宋时所创建.为什么在南宋,晋江的一镇有这么多资财创建这么伟大的桥梁工程,据有关史料记载: 安海镇于府南六十里,古名湾海 ,宋初始改为安、曰安海市 ,西曰新市 ,东曰旧市 .海泊至,州遣吏攫税于此,号石开津 ,又据明代编号的《安海志》称,古时安海人善于漂洋过海发展海上贸易,宋元时期,商则襟带江湖,足迹遍天下,南海明珠,越裳翡翠,无所不有,文身之地,雕题之国,无所不到这都说明宋时安海海外通商之繁荣景况,安平桥之兴更是当时海外交通发达,社会经济繁荣的实物标志.同时也看出泉州劳动人民的建筑智慧.当代诗人郭沫若干年间特来安平桥参观,留下律诗一首.五里桥成陆上桥,郑藩旧邸踪全消;英雄气魄垂千古,劳动精神漾九霄;不信君謨真梦醋,爱看明俨偶题糕;复台得意谁能识,开辟荆榛条!由于时代久远,海港的变迁,海上的桥变成陆上的桥,如今国家拨出专款重修,恢复旧貌,我们一到长虹般的长桥,总要漫步观赏,为兴建泉州长桥功劳而赞叹!泉州景点简介导游词(三)大家好!很高兴今天有机会和大家一起参观九日山.九日山在泉州市区西郊南安境内丰州镇西面,距泉州市区约七公里,为我国著名海外交通史迹,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九日山,一说因晋代南迁者,每年农历九月初九在此登山高瞻远望,故称之;另说曾有一道人,从德化戴云山走九日至此,故名.该山历史悠久,自唐以来,文人墨客曾先后登临或隐居于此.山势叠叠奔腾,高在百米左右,岩石悬崖,岩峣峥嵘,绿树掩映摇翠,山前晋江流水蜿蜒荡漾,真是溪流湾漾,峰峦映发,奥街明秀,隐为一区 ,风景优美,文物荟萃,成为泉州著名的游览区之一.山有东西北三峰,其形如钳.西峰因唐代名诗人秦系在此隐居,放称高士峰,或称西台.顶峰有五代石佛造像,称石佛山.石佛为五代陈洪进所倡刻,高 4.5米,宽1.5米,袒胸盘坐于莲座上,衣纹流畅对称,为泉州早的石雕造像,外筑石亭,以保护石像,全系石构,硬山式屋顶,面阔进深,均具一间,呈方形.东峰因唐代宰相姜公辅贬谪隶泉,寄迹山中,卒后葬此,故名姜相峰,或称东台,又因其形似麒麟,俗称麒麟山.北峰连接东西两峰,叫北台,三峰环抱成一坞,曰白云坞.坞中白云出岫,碧谭幽间,出峡南注,为菩萨泉胜迹.山麓原有西晋太康九年(公元228年)乃泉州早佛教寺院.南朝印度高僧拘那罗陀在此翻译金刚经,学习汉语,山上还留有翻经石古迹.山中古迹遍布,目前仅留八十余处,多数集中于西峰东坡和东峰南麓,珍贵的为宋元祈风石刻,包括明代摩崖石刻有七十余处.因宋元时间,泉州海外交通相当发达,亚非人民每年往来于泉州很多.当时来泉州经营海外贸易的番舶,要靠风驾船.来泉的番舶要在春夏东南风而来,秋间则顺西北风而去.由于当时泉州政府和人民重视外宾的友好关系,每年番舶扬帆之际,泉州郡守和市舶(海关)有关官员及泉州知名人士,都要登九日山昭惠庙,在通远王祠为番舶祈风,并刻石留记.来代石刻有十方记载有关海交职事和海交交渲活动情况, 有郡守倪思正甫,提舶全茂实腾,遵令典祈风于昭惠庙 , 大守贰卿颜颐仲,祷回舶南风,遵齐曲也,提舶寺丞刘克逊俱祷焉 , 舶司岁两祈风于通远王庙 , 以遣舶祈风于延福寺,通远善刘广福王祠下,修故事也等.《泉州府志》记载神永春乐山山隐士也,居台峰,后仙去,著灵响,人饲之,呼嗡爹.唐咸通中,山僧欲建寺,求材乐山,遇一翁白须指其处,得杞、楠、梦许护送,一夕材乘涨下,众神之.作灵乐祠,名殿神色,宋封神通远王,赐额照事.嘉祐中,泉州大旱,宋蔡忠惠求雨辄应,奏加封善利王,寻加号广福,显济.北宋泉州已设市舶司,祈风是他的职责之一.九日山这些祈风石刻和祭祥神明之记载都是泉州海外交通的重要史绩,为宋时我国人民和亚非人民之间的和平友好的历史见证,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山中几乎无石不刻字.历代名人题刻甚多,从书法价值应首推蔡襄、苏才翁等人.山枯平坦宽敞,眺望万壑而来,晋江东去,令人心旷神怡.九日山林木滋蔚,山岩生色,风景迷人,旧称有三十六奇,如神远殿、灵乐祠、肉身佛、檀越林、石佛岩、菩萨泉、仙人桥、东峰道场、秦君亭、姜相台、天等岩、水陵堂、放生池、御书阁、墨妙堂、乱峰轩、聚秀阁、廓然亭、思古台、一眺石、钓台、翻经石、碧玉峡、水清凉石、自然嗓、白云堂、惠泉、翠光堂、晋朝松、无名木、醉石、百级石、砌石庭、石龟、石碾、石盆、石砚、皆为秦君遗物也. 泉州景点简介导游词(四)各位朋友、名城泉州历来书院林立、文风鼎盛,素有海滨邹鲁之称,现在请一起到这象征意义的孔庙观赏.泉州府孔庙位于市区中心、百源川池西畔.现存占地10700平方米,是泉州古代文化教育的殿堂,也是泉州现存大型宋代建筑之一,在全国上千座孔庙里是罕见的,有很高的科学、艺术和历史价值.大成殿为孔庙的主体建筑、陈列有古代祭孔礼器、乐器及泉州历代名人遗著、遗物等.是了解泉州古代文化教育的珍贵实物资料.泉州府孔庙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一、孔庙的主要建筑泉州府孔庙,又称文庙.唐中叶于州治的衙城西(现泉州六中一带)建有鲁司寇庙(孔子曾任鲁国司寇、即此为名),庙额系唐玄宗时贤相张九龄所书.北宋太平兴国初(976-981)移建今址.北宋大观元年(1107年)建泮宫门.南宋绍兴七年(1137年),按照左学右庙 (即东学西庙)建制,重建明伦堂、大成殿、东西两庑,南宋嘉泰元年(1201年)建棂星门.孔子有素王之称,历代由宣尼公晋封到文宣王 ,被树为百世文官表,历代帝王师 .孔庙建筑于贯穿南北的中轴线上,原有规模较大,庙门在今涂门街(原称通淮路或府学口),至洙泗桥及中菜市场,均属孔庙的进院落.大成门捏前为横星门、大成殿是孔庙的中心建筑.东有海滨邹鲁亭、夫子泉、明伦堂、育英门、教授署、尊经阁等;西有泮宫、杏坛,庙学范围内还有十几座乡贤名宦祠、状元祠、占地一百多庙.泮宫亦称圣贤门、在孔庙西南边、面临南大街,坐东朝西.宋时建筑已废,后改为水泥,仿木建筑,歇山顶二层楼阁式、面阔三开间、三层中间为通道,门楣横书泮宫二字.泮宫即学宫,周代诸侯的学校前有半月形的水池,名叫泮水,诸侯的学校就称泮宫,意在伴水边建学宫而名.明清科举制度规定,学童考进县学为新进学员,须入学宫拜谒孔子,叫做入泮或游泮.泮官楼上撰有榴联: 海国闽疆东南重镇;典章文物邹鲁遗风 .(二)戟门与露庭孔庙外面露庭东西各有一座石构朝门,原系木牌坊,后改为石构建筑.东朝门内写贤关 ,外写礼门西朝门内写圣域 ,外写义路 .露庭宽66米,深60米,面积约2000多平方米,原来铺有石板三千条,暗喻孔子弟子三千多人.(三)棂星门棂星门亦称先师门,在露庭南面.相传棂星为天镇星,即天上文曲星.孔庙庙门以棂星命名,意谓孔子应天上星宿而降.原棂星门建于南来嘉泰元年(1201年),现存建筑为清代重建,单檐歇山顶,斗拱抬梁式木结构.雕龙石柱,工艺精湛,造型优美.屋脊上有六柱似芭蕉茎的绿色圆筒,称为六经筒.据说秦始皇焚书坑儒时,民间暗藏六经于芭蕉茎内,得以流传.(四)大成门和全声、玉振门大成门是孔庙第二进院落的正中大门,在露庭北面,现存系清末建筑.单檐悬山顶,砖木结构.三开间,二进深,东西两端连接金声、玉振两旁门连成一体,宽61米,深10米.大成门与金声、玉振两门,系引申孔子思想集古代圣贤学说之大成.孟子说: 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者,金声而玉振之也. 这是盛赞孔子德开天地、道冠古今 ,并与孔庙中心大成殿相呼应.大成门的两边有一对青石花鼓、屋檐下立有左右两尊避邪 ,明间有大型万字不断墙的砖砌壁饰.(五)泮池和月台泮池在大成门内大成殿拜庭前方,作半月形,南岸半圆,北岸平直,可通潮汐.中间纵贯一座石桥,桥长约20米,中稍拱突,石板横铺、护以栏杆.栏柱雕石像,象征太平景象.桥板七十二条,隐喻孔子七十二贤人.桥筑于元代,风格端重,人行桥上,有举止雍容之感.月台又叫露台、拜亭、在大成殿前面、泮池北面,是一高起一米的台式石建筑,为古代文武官员绅士祭孔时跪拜歌舞之地.两边原有两株百年古榕,宛如天然大盆景.月台须弥座保存着宋代的青石浮雕,有仰莲、复莲、扶桑、山茶、牡丹、芙蓉等.月台东西砌有石阶、台面原有围栏、后废.正南面原有雕龙石丹陛,后以石阶代之.(六)大成殿及两庑大成殿为孔庙的主体建筑,是祭祖孔子的正殿,始建于南宋初年,历代均有修葺.面阔七开间(41米),进深五间(24米).斗拱抬梁式木结构,以四十八根白石柱承托.柱础为线雕覆盆式,与基石连成一块,正面有两根浮雕盘龙金柱和六根浮雕盘龙檐柱,造型优美生动,风格古朴.殿为重檐九脊,正脊两端雕饰两条跳跃的小龙,脊身有琉璃瓦件贴饰的飞禽走兽、花卉草木、色彩艳丽、富有闽南建筑艺术特点.殿的东西两侧东庑和西庑各18间,各长112米,宽10米,略低于正殿,木石走廊式建筑.原系供奉孔子弟子及后代圣贤的牌位,后为作为府学的斋房.殿内正中设大型木龛,宋代起供奉孔子泥塑造像.因恐造像不肖、亵渎圣容、自明嘉靖九年(1530年)起,改为供奉大成至圣先师孔子木牌位.后废.现在根据唐代大画家吴道子的白描孔子画像加彩放大仿画供奉,以供游人参观瞻拜.殿内东西两边对向置四木龛,供奉颜子、曾子、子思、孟子等孔子四大贤弟及传人的画像,称为四配.殿内东西两侧还没有两龛,分别供奉闵损、冉耕、冉雍、宰予、端木赐、冉求、仲由、言偃、卜商、颛孙师、有若、朱熹等十二贤哲的画像,称为十二哲人.正厅上万悬挂有清代康熙皇帝御书万世师表 ,雍正皇帝御书生民未有嘉庆皇帝御书圣集大成等匾额,金碧辉煌,对孔子给予很高的评价.二、孔庙陈列的文物大成殿内陈列的文物约五百多件,分为祭孔的礼器、乐器、舞器(均清康熙年间仿古制而制造的)、孔孟儒家经典著作、泉州历代名人的遗著遗物三大部分.(一)礼器礼乐是孔子儒家学说的主要内容之一,后代统治阶级以之作为规定,其所制定的无数礼文,用以约束人际间的关系,称之礼治.孔子要求人们守礼时,则用乐来配合, 礼严肃形于外,乐和顺存于内 ,礼有乐配合,增强了教化作用.礼器是祭孔时用以装酒和食物的.前478年,孔子逝后的第二年,鲁哀公命将其故居立庙,所藏系孔子生前所用衣、冠、琴、车、书之类.汉高祖十二年(前195年), 以太牢(猪、牛、羊各一)祭礼孔子 ,开创了历代帝王祭孔的先例.北魏孝文帝太和十六年(492年)朝迁始规定每年春秋二仲(二、八)月举行祭孔大典,即大祭 ,又称丁祭 ,并由皇帝颁定祭孔祀仪,包括祖典程序、祭奠规格、乐舞编制、主持官员、服饰、舞具和供品等.本殿所陈列的礼器有铜尊、铜壶、铜牺尊、铜盈、铜豆、铜爵、以及竹木祭器和木雕祭器等,工艺精致,风格迥殊.其中云雷尊为初献(次奠酒)楚酒之用;以表示神自天而降之意;象尊用于亚献(第二次奠酒),以表示大而有德之急;牺尊形如牛状,用于终献(后奠酒),表示以农立国,永不忘本之急.总称为三献礼 .其余各器均盛五谷、酱料、果品之用.(二)乐器与舞器祭孔乐舞同属古代礼仪形式的组成部分.为公元前500余年前流行于鲁国的《韶乐》.乐章以颂扬孔子功德为主要内容,自隋代至民国初期,基本沿袭一字一音的旋律.歌词四言八句: 大哉至圣,文教之宗.纪纲王化、丕变民风常祀有秩、备物有客.神其格思,是仰是崇.其格律是我国周代雅颂乐歌诗体的承袭.祭孔所使用的乐器有特磬、编钟、编磬、古瑟、笙、排萧、洞箫、龙笛、箎、敔、陶埙、以及各类鼓、即金、石、丝、竹、革、木、匏、土等古代八音之器.本殿陈列的有成套编钟和编磐.各种鼓乐,如楹鼓为全乐之纲首、每奏一句,以槌击之,足鼓应之,鞉鼓尾之,即三响三应三尾;另有一种听应鼓,每奏一曲之终,听特磬响毕即击之,应共四声,搏鼓声音不甚响,但其声柔和,击法与应鼓同;楹鼓在祭祀中击之,设于门外,有东西之分;鞉鼓在大成乐加击于楹鼓之前称之兆也.祭祀时,文武百官初到,要先击贲鼓〔也称大鼓〕三百六十声、以配镛钟(大钟). 殿内还陈列各种吹奏乐器,如陶制的埙和竹制的箎,都有六个出音孔.两种乐器合奏起来,声音和柔优美、协调;洞萧的发音清幽,龙笛的音色清脆,均属于雅乐;笙簧乐器能奏和音,特别是排箫,亦称凤箫,有十六支音管,律名与编钟同.所有这些吹奏乐器合奏起来,相当幽雅柔和;拨弦乐器有古琴,形制与现代大致相同,弦面张弦七根,音域较宽,音色变化丰富,是古代伴奏相和歌和乐器之一.所有陈列的器乐部有实用价值.官廷演奏有一定的程序、要依指挥器麾,来统一乐音.麾是一根朱竿龙杖,卸麾下垂,绣有金色升降龙和五色彩云.祭祀时,麾举则乐奏,麾降则乐止.祭孔舞蹈形式分为文舞与武舞 ,作为附属礼仪形式.明代以来祭孔典礼固定为六项议程即迎神、初献、亚献、终献、撤撰、送神等,祖典中使用的乐舞依随释祭仪程,也固定六个乐章:一、迎神奏《昭平》之章;二、初献奏《宣平》之章;三、亚献奏《秩平》之章;四、终献奏《叙平》之章;五、撤撰奏《懿平》之章;六、送神奏《德平》之章.其思想内容上集中反映了一个德字,表现形式上突出地体现了一个礼字.舞蹈构思,承袭了孔子生前提倡的中和之乐的美学观.殿中两旁陈列着清代文武官员的礼服和文武舞蹈的道具.文舞于左,身着清代素服,手执签翟(奏板),配合音乐起舞,表现发扬蹈厉之急.武舞于右,手执干戚(武器),配合音乐起舞,以示武备之意.起舞用节指挥,左边配有古代的鼓击乐器杵.听举麾唱毕,击杵三声,以起壶上之音,曰乐统命于杵.右边配有敔,形如伏虎,每奏一曲之终,听悬鼓响毕,即用竹质的甑横扫捂背的龃龆三次,为止堂上之乐.舞蹈形式属于古代文德之舞 ,除个别时候取宫悬之乐和八佾之舞 (乐队排列四面,舞列八行,每行八人,位于中央),一般沿用轩悬之乐和六偕之舞 ,(乐。
泉州市十大景点介绍-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泉州市十大景点介绍-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泉州市位于中国福建省东南沿海,是一座历史悠久且充满魅力的城市。
作为中国最早的对外贸易港口之一,泉州市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以及壮丽的自然风光。
这座城市以其众多令人惊叹的景点而闻名,吸引着国内外游客前来探索和欣赏。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泉州市的十大景点。
通过对这些景点的详细介绍,读者们可以了解到泉州市独特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
每个景点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特色,给人们带来不同的游览体验。
本文的目的在于为读者提供有关泉州市景点的全面介绍。
我们将深入挖掘每个景点的历史渊源、景观特色和旅游体验,帮助读者们更好地了解和欣赏泉州市的风景名胜。
通过阅读本文,读者们可以在未来的旅行中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行程,深入体验泉州市丰富多样的文化底蕴和自然景观。
接下来的正文部分将依次介绍泉州市的十大景点,包括景点一到景点十。
每个景点的介绍将包括其地理位置、历史背景、著名建筑和风景区等相关信息。
我们希望通过这些介绍,读者们可以对泉州市的景点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对所介绍的景点进行总结,并展望泉州市未来旅游业的发展潜力。
希望读者们通过本文对泉州市的旅游资源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并能够在未来的旅行中有更加丰富和难忘的体验。
总之,本文将以泉州市的十大景点为切入点,通过详细介绍和分析,向读者们展现这座城市独特的魅力和魅力。
无论是历史迷还是自然爱好者,无论是文化探索者还是风景欣赏者,泉州市都能够满足您的需求。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们更好地了解和欣赏泉州市的美景,激发对这座城市的探索欲望,为未来的旅行提供宝贵的参考。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按照以下方式来进行编写:本文将对泉州市的十大景点进行介绍。
在正文部分,将详细介绍每个景点的特色和魅力。
首先,我们将从泉州市景点一开始,逐一介绍每个景点的背景和历史。
接下来,我们将探讨泉州市景点二的独特之处,包括其自然景观和人文遗迹。
我的家乡泉州简介
我的家乡泉州简介泉州,是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的一座历史文化名城。
地理概况:泉州市位于福建省中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8°36′-120°26′,北纬24°26′-25°58′之间,总面积11819平方千米。
辖区内形势多变,山地和丘陵穿插分布,多条河流纵横交错而过,其中闽江流经市区,广泛分布着黄土高原、红壤丘陵、平原和海岛地貌。
泉州的气候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在20~22℃之间,年降水量为1500~2200毫米。
历史文化:泉州是中国南方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东亚的商业中心和文化中心。
自唐代起,泉州港便成为中国通往海外的重要航线之一,历经宋、元、明、清等时期,经济文化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泉州文化以福建南音、泉州木偶戏、儒林书法、闽南文化等为代表,其中福建南音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名胜古迹:泉州有众多的文化遗址和旅游胜地,其中以清源山、开元寺、泉州古城区、清凉山、晋江海外华文中心等最为著名。
清源山景区是泉州市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拥有滑草、灵秀水岸、天上馆、荷花平台、生态花园、迎春花海等风景区,景区内设置有交通中心、宾馆、餐饮等配套设施,是一个集游览、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旅游胜地。
开元寺是泉州市内的一处著名古刹,具有1000多年的历史,这里长期是中国南部佛教的重要中心之一。
泉州古城区是中国最优秀的古代城市建筑群之一,保存了大量的明清时期建筑,是泉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食:泉州的美食业闻名遐迩,代表特色菜肴有:开洋鱼丸、沙茶面、蚶仔煎、烤蛏、丝瓜炒牛肉、青岛炒饭、鳝鱼粥、扁食、鹅肉仔面等。
这些美食不仅在本地广受欢迎,在全国乃至世界各地也颇有口碑。
经济发展:泉州是中国改革开放后兴起的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具有重要的经济地位。
目前泉州市的经济以轻工、机械、化工、建材、电器、木材、纺织、食品、皮革等行业为主,出口水平稳居全国前列。
同时,泉州的旅游业和文化创意产业也日益壮大,为城市经济带来新的增长点。
泉州世遗景点介绍
泉州世遗景点介绍
摘要:
一、泉州简介
二、世遗景点介绍
1.清净寺
2.开元寺
3.东西塔
4.泉州民居建筑
5.泉州港遗址
正文:
【一、泉州简介】
泉州,位于我国福建省东南部,又称鲤城、刺桐城、温陵。
这座城市的人口超过600万,拥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风情。
泉州是海外华侨、华裔、台港澳同胞的主要祖籍之一。
这里的气候宜人,山峦起伏,千米以上的大山有455座。
【二、世遗景点介绍】
1.清净寺:清净寺是泉州最古老的伊斯兰教寺庙,建于南宋时期。
这座寺庙见证了泉州多元文化的交融,是伊斯兰教在中国的重要遗产。
2.开元寺:开元寺是福建省内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创建于唐初。
寺庙内有许多珍贵的文物,如戒坛、甘露戒坛、千年古桑等,是游客必游之地。
3.东西塔:东西塔是泉州的标志性建筑,位于开元寺内。
这两座塔分别建
于北宋和南宋时期,是我国南方最高的砖塔,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4.泉州民居建筑:泉州的民居建筑独具特色,充分展现了闽南建筑的风格。
其中,骑楼、红砖厝、石敢当等建筑形式尤为引人注目。
5.泉州港遗址:泉州港曾是世界最大的贸易港口之一,遗址见证了泉州历史上的繁荣。
如今的泉州港虽然不再有往日的辉煌,但遗址仍然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总结】
泉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众多世界遗产和独特的风情。
无论是宗教建筑、民居建筑还是港口遗址,都让人对这座城市的过去和现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泉州城市介绍
泉州市地处福建省东南部,北承省会福州,南接厦门特区,东望台湾宝岛,西毗漳州、龙岩、三明。
现辖鲤城、丰泽、洛江、泉港4个区,晋江、石狮、南安3个县级市,惠安、安溪、永春、德化、金门(待统一)5个县和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泉州台商投资区。
全市土地面积11015平方公里,2010年末常住人口超800万左右。
泉州市海域面积11360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541公里,岛屿207个,有湄洲湾、泉州湾、深沪湾、围头湾四个港湾。
深水良港多,可建万吨以上深水泊位123个,湄洲湾南岸的肖厝港和斗尾港是世界不多、中国少有的天然良港。
泉州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唐朝时为世界四大口岸之一,宋元时期被称为“东方第一大港”,被誉为“世界宗教博物馆”,全市拥有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67处,其中国家级20处、省级48处。
泉州是全国著名侨乡和台湾汉族同胞主要祖籍地。
分布在世界129个国家和地区的泉州籍华侨华人720万人,旅居香港同胞70万人,旅居澳门同胞6万人,三者合占全省60%以上。
台湾汉族同胞中44.8%、约900万人祖籍泉
州,全市现有台属近16万人。
长期以来,旅外乡亲心系桑梓,或投资办厂,或兴学育人,或捐资慈善,或兴办公益,涌现
出一大批贡献巨大、成就杰出的乡贤硕彦,成为推动泉州经
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成为泉州与世界密切联系的纽带和
桥梁。
泉州市著名景点有:
开元寺:占地面积78000 平方,规模宏大,构筑壮观,景色优美,曾与洛阳白马寺、杭州灵隐寺、北京广济寺齐名。
为黄守恭献地所建,遵奉黄守恭及其子孙为檀樾主。
该寺始建于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3年),改名开元寺。
该寺名僧辈出,寺内有名闻中的东西二塔等景观。
目前它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福建省“十佳”风景区,亦是“泉州十八景”之一
清源山: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由清源山、灵山、九日山三大景区组成,总面积62平方公里,距泉州市区仅2公里,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座名山和旅游观光胜地。
清源山主峰海拔498米,气势雄勃,绚丽多姿,林幽壑奇,含烟凝翠,流泉飞瀑,颇为壮观,素以36岩洞、18胜景闻名于世。
现在完好的宋、元时期道教、佛教、藏传佛教大型石雕共7处9尊,历代摩崖石刻600多方,元、明、清三代花岗岩仿木结构佛像石室3处,以及近代高僧弘一大师舍利塔。
景区内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和市、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4处。
人文胜迹和秀冠东南的自然景观融为一体,交相辉映,使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崇武古城地处福建省东南沿海的突出部,泉州湾和湄州湾之间,惠安县境东南24公里的崇武半岛南端,濒临台湾海峡,亦称“莲岛”,始建于1387年,是一处集滨海风光、历史文物、民俗风情、雕刻艺术于一体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被誉为“天然影棚”、“南方北戴河”。
崇武古城是中国仅存的一座比较完好的明代石头城,也是中国海防史上一个比较完整的史迹,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展示祖国大陆与宝岛台湾历史关系的国家级对台专题博物馆,总投资1.8亿元,占地154.2亩,主体建筑分四层,面积为23332平方米,高度为43米。
配套的景观广场面积达19000多平方米,其入口处的“九龙柱”,高19米、宽2米,是祖国大陆最高的一对“九龙柱”。
博物馆展厅总面积为7355平方米。
其中,二楼为综合主题馆,面积3466平方米,将根据闽台关系的“五缘”即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法缘相循、商缘相连、文缘相承,分7部分设计布展。
三楼为“乡土闽台”专题馆,展厅面积2889平方米,将设立戏曲、民俗、建筑、工贸等专题内容,深入表现闽台关系。
一楼为国际学术报告厅,并设临时展厅、库房、办公区、游客休闲处和设备用房等。
四楼为信息数字及研究中心。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