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美术出版社三年级上册十八我的童年

合集下载

冀美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冀美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冀美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目录第1课《美术“百宝箱”》 (2)第2课《插插接接》 (5)第3课《奇妙的对印》 (8)第4课《蜡染花布》 (12)第5课《绘画作品中的线》 (19)第6课《用线画房子》 (21)第7课《淘气的小猫》 (25)第8课《趣味台历》 (29)第9课《哪里藏》 (34)第10课《小棋手》 (37)第11课《电脑小画笔》 (42)第12课《太空旅行》 (46)第13课《刮出来的画》 (49)第14课《假如我变小》 (54)第15课《我画《西游记》》 (59)第16课《漂亮的虎头帽》 (63)第17课《冬天里》 (67)第18课《画中的故事》 (71)第1课《美术“百宝箱”》1教学目标1. 能够利用身边的材料设计制作出实用、美观的美术“百宝箱”。

2. 在活动中体会设计活动的计划性、目的性等基本特点,渗透设计意识。

3. 培养良好的美术学习习惯,在创作中体会设计活动的乐趣。

2学情分析三年级是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过渡,学生要接受知识的变化,要接思维方式的变化,学习方法的变化。

是小学阶段比较重要的阶段。

学生对与美术充满了兴趣,但是学生贪玩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缺少认真、严谨、踏实、不怕困难的精神。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制作出实用、美观的“百宝箱”教学难点: “百宝箱”的设计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1【导入】教学设计一、导入课题教师直接出示做好的示范作品,展示给大家看。

师:同学们,老师手里给大家拿来了一个小礼物,我们看看是什么?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引出课题――我的美术“百宝箱”2【讲授】教学设计二、引导设计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设计制作与其他美术学习活动的区别。

进行简单的组合和装饰递进为初步的设计和装饰、组合。

评价:我认为这一部分不错,就应该把课堂还给孩子们,让他们自己来探索、发现。

三、提示创作指导学生进行百宝箱的设计制作。

展示教材提供的作品图片或出示事先准备好的作品实物引导大家从结构、功能以及选择的材料和装饰特色等角度去分析。

小学美术冀美版 三年级上册 第18课《画中的故事》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美术冀美版 三年级上册 第18课《画中的故事》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美术冀美版三年级上册第18课《画中的故事》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1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能够选用合适的材料去制作一把即使用又美观的扇子。

2、在练习中,逐步形成学生设计创新意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了解扇子的文化,感受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培养爱国情感。

4、体验制作的乐趣。

2学情分析【学情分析】:本课是冀教版美术教材第6册的第16课,是一节设计、制作课。

学生在欣赏、自主探究创新制作中发现美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传递了一种文化传承的信息,开阔学生的视野,锻炼学生思维,便学生创新能力得到培养提高。

主要设计了4个大的环节一、欣赏扇子。

老师适时的播放课前收集的有关扇子的图片,吸引学生的视觉,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广的学习资源,让学生大开眼界的同时感受中国扇子深厚的文化底蕴二、探究发现。

在这个环节上,采用提问和小组讨论形式,由学生角度出发,揭开扇子的种类、用途、制作材料及制作方式。

为学生营造了自主探究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三、创新实践。

制作过程中鼓励学生把多种方法结合使用,同样的扇子,鼓励学生创新。

学生通过设计、乐趣,感受美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作品展示,这个环节气氛变得欢快起来,学生很快被这种气氛所感染,心中涌动着一种强烈的成就感。

边唱边跳的活动使气氛一下达到了高潮。

学生自己设计,绘制一把扇子,并通过表演展示活动向他人推荐自己的作品使学生思维和个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使学生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的成果,培养实践动手能力。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能够选用合适的材料创造性的制作一把实用美观的扇子。

感受美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难点:制作特色扇子。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有一个谜语请大家猜一猜。

多媒体出示谜语一件东西生的怪,轻薄像片小云彩,烈日炎炎不用愁,摇来清风人人爱。

河北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教案 全册

河北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教案 全册

河北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河北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色彩的魔术师教材分析:我们生活在一个色彩缤纷的世界,红、橙、蓝、绿、青、靛、紫……美丽的大自然就像是一首色彩的交响乐,优美动人。

在大自然中,光就象是一个魔术师,是它使我们的世界变得如此绚丽多姿、生机勃勃。

画家离不开色彩,因为色彩是最美、最富有表现力的美术语言,他们在创作时,就像魔术师一样,用画笔调和出丰富变幻的色彩,创作出动人的美术作品。

了解和认识色彩在我们的生活和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感受色彩变幻的动人魅力,是这节色彩课的主要意义之一。

在本课中,要调动学生在生活中的感受,让他们用眼睛,用心灵去充分感受色彩的魅力,从而加深对色彩的认识,培养良好的色彩感觉,并学习基本的色彩知识,大胆尝试涂抹调配色彩,做一个能够调控色彩的魔术师。

教学目标:1.了解和认识色彩在美术创作和生活中的重要性。

2.能够感受色彩的魅力,了解色彩的基本知识。

3.喜欢进行色彩的各种探索实验,愿意探索色彩的魅力。

教学准备:水粉色、水粉纸、水粉笔、调色盘、笔洗等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1. 教师准备教具:水彩画工具,色彩卡片,图片,范作。

2. 学生准备学具:水彩画工具。

二、课堂教学1. 引导阶段因为三年级的学生对水彩画接触的不是很多。

所以有必要指导一下如何使用水彩颜色,然后,让学生挑选两个最喜欢的颜色,调一调。

再说一说变成了什么颜色。

接下来可以让学生自由调配颜色,但要有两个要求,只将两种颜色相调,并且要记住它们调出的第三个颜色,然后进行交流。

2(发展阶段让学生认识三原色。

并且真正理解“原色”的含义将纸弄湿,将调出的色彩涂抹在作业纸上:让学生用两个指定的原色调出教师出示的那个间色。

学生调出颜色胡色相一定会有差异,让学生比一比。

说说原因。

教师分别出示两个间色。

让学生自己寻找两种颜色调出它。

学生继续尝试调出喜欢的颜色并填在画面的空白处。

3. 收拾与整理留出时间让学生将水彩画工具清洗整理好,然后再进行作业展评。

小学美术人美版三年级上册第18课《多彩的民间美术》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美术人美版三年级上册第18课《多彩的民间美术》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美术人美版三年级上册第18课《多彩的民间美术》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初步了解民间美术的不同形式,并能简单评述民间美术作品在造型、色彩、图案、寓意、用途等方面的特点。

2 、利用搜集资料、游戏探究、分组讨论、对比分析等多种形式,分析民间美术作品在图案、色彩、寓意上所蕴含的文化精神。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引发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关注、认识和兴趣,激发学生对多元文化的了解与包容,培养学生热爱民间艺术,涵养人文精神。

2学情分析
1、三年级学生通过两年的学习,在学习行为上已具有了一定的稳定性,已经养成了较好的绘画习惯,在课堂常规等方面有较好的表现。

2、这个年龄的孩子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敢于创造的潜意识,对想象画、记忆画,有较强烈表现欲望,色彩表现力强,同时对工艺制作非常喜欢,绘画作业普遍水平较高。

3、学生已掌握了不少的美术知识,并有意识地在课余时间接触有关美术的知识,能自觉地感悟生活中的美。

4、学生大部分对于美术知识的掌握差异较小,接受能力较强。

敢表现自己想法,表现自己想表现的内容,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上课课堂气氛活跃。

3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欣赏不同形式的民间美术,感受民间美术的吉祥寓意和多元的造型特点。

2、教学难点:感受不同地域民间美术的特点。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导入新课
播放中国民间美术简介视频,导入本课。

三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冀教版)

三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冀教版)

三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冀教版)课题我的美术“百宝箱”课型设计•应用教法观察法课时课时教学目的:、能够利用身边的材料设计制作出实用、美观的美术“百宝箱”。

2、在活动中体会设计活动的计划性、目的性等基本特点,渗透设计意识。

3、培养良好的美术学习习惯,在创作中体会设计活动的乐趣。

教学过程:一、引导主题从学生感兴趣的童话中的百宝箱故事入手,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从而导入新课。

利用谈话法,让学生谈谈平时是怎样保存自己的美术作品的,是否有收集美术资料的习惯,收集的资料是怎样整理和保存的,哪些做法有效,还存在哪些不足。

二、引导设计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设计制作与其他美术学习活动的区别。

进行简单的组合和装饰递进为初步的设计和装饰、组合。

三、提示创作指导学生进行百宝箱的设计制作。

展示教材提供的作品图片或出示事先准备好的作品实物引导大家从结构、功能以及选择的材料和装饰特色等角度去分析。

还有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进行分析。

如:书包,看看有哪些构造和功能,有哪些独到的设计,这些设计是怎样和其功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

根据学生的基础和理解水平,自由选择方法。

四、辅导作品教师提出百宝箱的使用要求,请同学们根据要求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教室将同学们的意见总汇,并引导他们进行比较,最后得出切实可行的最佳法案。

进一步明确本课的作业内容,可以像教材提示的那样让学生设计一个“百宝箱”,也可以和平时的教学评价结合起来,单纯的定位在设计制作一个学习档案袋,并提出统一、具体的使用要求。

(提示学生设计的实用性和可行性)五、展示评价美术“百宝箱”制作完成后,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评价。

这样的谈话直接切入教学内容,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

能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同时也为下面的教学内容做好准备。

根据要求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教师将同学们的意见总汇,并引导他们进行比较,最后得出切实可行的最佳法案。

课后总结实际上,孩子们从一年级开始就拥有属于自己的“百宝箱”,用来盛放自己收集的综合材料和自己创作的美术作品。

小学美术人美版(常锐伦)三年级上册《18多彩的民间美术》省级名师授课教案优质课教案获奖教案公开课教案A3

小学美术人美版(常锐伦)三年级上册《18多彩的民间美术》省级名师授课教案优质课教案获奖教案公开课教案A3

小学美术人美版(常锐伦)三年级上册《第18课多彩的民间美术》省级名师授课教案优质课教案获奖教案公开课教案
一、学情分析:
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归纳能力和动手能力,对造型和色彩的语言大概有所掌握,对民族的艺术文化略有认识,但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才能够更好地表达。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手捏成型技法,制作造型可爱的泥玩具。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

2、通过本课教学,了解泥玩具的塑造型特点.探究手工捏塑成型的制作技巧,尝试制作不同造型的泥塑玩具。

3、通过本课教学,体会中国民问泥塑玩具的天真质朴之美,了解祖国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引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三、教学方法:
引导、启迪、欣赏、讨论、观察、实践、交流。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民间泥玩具的特点。

2、难点:认识感受民间泥玩具的艺术风格特点。

五、教学准备:。

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欣赏课《童年》的说课稿

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欣赏课《童年》的说课稿

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欣赏课《童年》的说课稿小学美术《童年》的说课稿范文一、说教材《童年》是小学美术二年级下册第18课的内容。

本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内容。

《童年》是人生中最难忘的阶段,当人们回忆自己的童年时,童年总是充满着无限的感慨。

这节美术欣赏课向我们展示了不同时期、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关于童年的作品。

看似简单的作品,其实却给我们展现了一部历史的画卷。

从清朝的《欢天喜地》到抗日战争时期的《战斗中成长》,解放后的《翻身奴隶的儿女》,直到今天的《金色童年》。

表现形式涉及年画、油画、中国画、摄影等。

其中不仅仅给了我们美术方面的信息,更为我们创造了一种情景,一种通过美术作品了解社会生活变迁的学习情景。

在这里,美术活动不是知识的灌输,不是技能的克隆,而是作为一种文化生活学习,它根植于生活、表现于生活、赞美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并给生活以导向和启迪。

二、说学情小学二年级学生在造型方面较低年级有一定的发展,随着知识的增长和认识能力的'发展,他们在绘画方面有了初步的写实倾向,也称之为“萌芽写实阶段”。

在这一阶段对学生应开始引入一些知识系统的学习,逐步要求对美术作品进行简单的形式分析,从对形色的认识,扩大到质感的认识,表达自己的感受。

根据对本节课的教材分析以及学情的理解,我设定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引导学生欣赏以童年为主题的艺术作品,体会艺术作品中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魅力,感受不同艺术作品所表达出的历史背景,能够从环境,服饰,表情等方面对画面进行简单的评述。

过程与方法:会表达自己对童年生活的感受,会描述不同时期童年生活的情况,学会通过观察童年题材的艺术作品,体会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魅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了解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的童年都有各自特点,培养学生珍惜现在美好童年生活的情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明确了教学目标,本课的重、难点就显而易见了: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欣赏、感悟不同历史时期童年生活的差异性。

冀美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冀美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冀美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冀美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目录第1课《美术“百宝箱”》 (2)第2课《插插接接》 (5)第3课《奇妙的对印》 (8)第4课《蜡染花布》 (12)第5课《绘画作品中的线》 (19)第6课《用线画房子》 (21)第7课《淘气的小猫》 (25)第8课《趣味台历》 (29)第9课《哪里藏》 (34)第10课《小棋手》 (37)第11课《电脑小画笔》 (42)第12课《太空旅行》 (46)第13课《刮出来的画》 (49)第14课《假如我变小》 (54)第15课《我画《西游记》》 (59)第16课《漂亮的虎头帽》 (63)第17课《冬天里》 (67)第18课《画中的故事》 (71)第1课《美术“百宝箱”》1教学目标1. 能够利用身边的材料设计制作出实用、美观的美术“百宝箱”。

2. 在活动中体会设计活动的计划性、目的性等基本特点,渗透设计意识。

3. 培养良好的美术学习习惯,在创作中体会设计活动的乐趣。

2学情分析三年级是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过渡,学生要接受知识的变化,要接思维方式的变化,学习方法的变化。

是小学阶段比较重要的阶段。

学生对与美术充满了兴趣,但是学生贪玩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缺少认真、严谨、踏实、不怕困难的精神。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制作出实用、美观的“百宝箱”教学难点: “百宝箱”的设计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教学设计一、导入课题教师直接出示做好的示范作品,展示给大家看。

师:同学们,老师手里给大家拿来了一个小礼物,我们看看是什么?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引出课题――我的美术“百宝箱”活动2【讲授】教学设计二、引导设计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设计制作与其他美术学习活动的区别。

进行简单的组合和装饰递进为初步的设计和装饰、组合。

评价:我认为这一部分不错,就应该把课堂还给孩子们,让他们自己来探索、发现。

三、提示创作指导学生进行百宝箱的设计制作。

展示教材提供的作品图片或出示事先准备好的作品实物引导大家从结构、功能以及选择的材料和装饰特色等角度去分析。

小学美术人美版(常锐伦)三年级上《18多彩的民间美术》省级名师授课教案优质课教案获奖教案公开课教案A10

小学美术人美版(常锐伦)三年级上《18多彩的民间美术》省级名师授课教案优质课教案获奖教案公开课教案A10

小学美术人美版(常锐伦)三年级上册《第18课多彩的民间美术》省级名师授课教案优质课教案获奖教案公开课教案
一、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三角插的折法与插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图片和实际操作,了解三角插的意义和趣味性。

了解用三角插去模拟身边的食物,通过图示掌握三角插的多种插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保持对生活的好奇心,使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二、教学重点
掌握三角插的折法和插法。

三、教学准备白纸或彩纸。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你家的玩具、装饰品都是从哪里来的?其实。

小学美术人美版(常锐伦)三年级上《18多彩的民间美术》省级名师授课教案优质课教案获奖教案公开课教案A015

小学美术人美版(常锐伦)三年级上《18多彩的民间美术》省级名师授课教案优质课教案获奖教案公开课教案A015

小学美术人美版(常锐伦)三年级上册《第18课多彩的民间美术》省级名师授课教案优质课教案获奖教案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曲艺。

2.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工艺。

3.在了解家乡民间艺术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对家乡民间艺术的热爱。

4.通过对家乡民间艺术的了解、展演,树立学生要为继承和发扬家乡的民间艺术做贡献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在了解家乡民间艺术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对家乡民间艺术的热爱。

2.通过对家乡民间艺术的了解、展演,树立学生要为继承和发扬家乡的民间艺术做贡献的意识。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家乡民间工艺品。

教学过程:
活动一:赏戏剧,了解家乡的曲艺。

1.欣赏视频,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曲艺。

2.读资料,简单了解中国民间曲艺。

3.讨论、交流,了解家乡曲艺。

4.简单介绍自己熟悉的家乡曲艺。

活动二:展实物,了解家乡的民间艺术。

1.阅读课本相关资料,简单了解民间。

小学美术人美版(常锐伦)三年级上册《18多彩的民间美术》省级名师授课教案优质课教案获奖教案公开课教案A4

小学美术人美版(常锐伦)三年级上册《18多彩的民间美术》省级名师授课教案优质课教案获奖教案公开课教案A4

小学美术人美版(常锐伦)三年级上册《第18课多彩的民间美术》省级名师授课教案优质课教案获奖教案公开课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节“设计·应用”课,是以我国民间美术中的吉祥图案为基础,使学生了解它的形式和题材是多种多样的,并且蕴含着丰富的寓意和美好的祝福。

通过剪纸这种形式,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设计、制作出形象各异、题材不同、寓意不同的吉祥图案,使学生学会自己动手装饰美化生活,提高学生手工制作的技能及审美能力,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目标:
1、欣赏民间剪纸中的吉祥图案,了解吉祥图案的文化及其发展。

2、能用剪纸的形式制作瓶花,表达自己美好的心愿。

3、了解民族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情感与态度,以及形象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
加深对民族传统艺术的了解,尝试用剪纸的形式表现自己美好生活的祝愿。

教学难点:
图案的造型生动、有趣,并且能表达自己的美好愿望。

教具:多媒体教学课件、剪纸作品、彩纸、剪刀。

学具:彩纸、剪刀。

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欣赏课《童年》的说课稿

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欣赏课《童年》的说课稿

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欣赏课《童年》的说课稿本文是关于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欣赏课《童年》的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这天我说课的资料是一节美术欣赏课《童年》,首先我想谈谈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童年》是小学美术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五册中的一课。

《童年》是人生中最难忘的阶段,当人们回忆自己的童年时,童年总是充满着无限的感慨。

这节美术欣赏课向我们展示了六幅不同时期、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关于童年的作品。

看似简单的作品,其实却给我们展现了一部历史的画卷。

从宋朝的《瑞阳婴戏图》、清朝的《欢天喜地》到抗日战争时期的《战斗中成长》,解放后的《翻身奴隶的儿女》,直到这天的《金色童年》。

表现形式涉及年画、雕塑、中国画、油画、摄影。

其中不仅仅仅给了我们美术方面的信息,更为我们创造了一种情景,一种透过美术作品了解社会生活变迁的学习情景。

在那里,美术活动不是知识的灌输,不是技能的克隆,而是作为一种文化生活学习,它根植于生活,表现于生活,赞美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并给生活以导向和启迪。

童年鉴于此,我设计了以下童年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回忆童年、观察童年的生活,感受童年的快乐。

(2)潜力目标会表达自己对童年生活的感受,会描述不同时期童年生活的状况,学会透过观察童年体裁的艺术作品,体会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魅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珍惜此刻,珍惜完美童年生活的情感。

2、教学重点(1)透过欣赏、感悟不同历史时期童年生活的差异性。

(2)认识中国画、油画、雕塑、摄影等不同艺术表现形式,体会不同表现形式给人的不同美感。

(3)描述童年的生活资料及自己对童年的理解,感受作品的思想内涵。

3、教学难点童年,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及对艺术作品相关历史背景的了解。

二、说教法根据三年级学生的知识储备状况和理解潜力,针对和利用小学生形象思维发达的特点,本节课我主要采取了创设情景、观察欣赏、思考讨论、延伸比较等方法进行教学,并运用多媒体课件这一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充分调动童年学生的学习用心性,把枯燥的讲解变为生动直观的课件展示,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年级上册美术第十八课作品图片

三年级上册美术第十八课作品图片

三年级上册美术第十八课作品图片
小学美术的素质教育与发展作为小学生全面发展的重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未来的劳动者具有审美方面的生产能力和美化生活的能力的教育任务,下面是店铺整理的三年级上册美术第十八课作品图片。

儿童美术教育与发展的审美定位
1.美术的教育目的与发展儿童美术教育的目的可简单概括为审美教育、智力开发与美术知识技能培养三项。

目的总是依赖于过程。

如果说美术表现与创造活动是一种行为艺术的话,那么这种行为本身就是智能、情绪、道德、知觉、美感、社会感与创造性等不断成长提高的过程,而中小学美术教材也正从形式与内容上整体地表现出了这种发展性,并要求通过绘画、欣赏、图案、手工等课题予以实施。

2.美术的学科特点与发展作为视觉化的造型艺术学科,美术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即教学的直观性、形象的审美性、美术的创造性及制作的技能性。

教学必须以直观性前提,以技能性为条件,运用审美性方法,追求创造性目的。

故而要求不断为学生创设感受环境、提供审美对象、教授表现与创作方法,提高其美术的创造能力(美化生活的能力、美化环境的能力及艺术的综合创造力),这就体现了美术审美教育功能的特殊性--通过形体、色彩、材质、空间等方面直接感性的视觉审美能力的提高,发展学生对视觉对象的欣赏、表现与创造能力。

3.美术教育的现代化与发展随着国家素质教育体制的完善与对艺术教育的不断重视,现代美术教育已突破了学校教育的范畴,成为一种以美术智能和审美素质教育为核心的社会活动,旨在培养人高度的创造性,这就要求中小学美术教育首先要强化美术教育意识,转变以往囿于学科内的美育思想,放眼整个社会生活空间,发掘并利用艺术、自然和社会中的一切审美因素进行全面的审美教育。

人美版小学三年级美术上册童年教案

人美版小学三年级美术上册童年教案

童年教案一、教材分析:童年是人生中最难忘的阶段,当人们回忆自己的童年时,总是充满着无限的感慨。

本课展示了不同时期、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6幅表现“童年”的作品。

看似简单的作品,其实却给我们展现了一部历史画卷。

从宋朝的《端阳婴戏图》、清朝的《欢天喜地》,到抗日战争时期的《战斗中成长》、解放后的《翻身奴隶的儿女》,直到今天的《金色童年》,其中不仅仅给了我们美术方面的信息,更为我们创造了一种情境,一种通过美术作品了解社会生活变迁的学习情。

这就是说在完成本课学习中,我们要把美术的学习从技能的学习层面提高到文化学习层面。

因此,在课堂上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文化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对美术文化进一步理解二、教学目标:(一)回忆童年,观察童年的生活,感受童年的快乐。

(二)体会教材的艺术作品,体会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魅力。

(三)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的童年都有各自特点,培养学生珍惜现在美好童年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一)通过欣赏,感悟不同历史时期童年生活的差异性。

(二)认识中国画、油画、木雕、摄影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体会不同表现形式带给人的不同美感。

(三)描述童年的生活内容及自己对童年的理解,感受作品的思想内涵。

四、教学难点: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及对艺术作品相关历史背景的了解。

五、教学准备:(一)教师准备:课本、有关资料图片、课件。

(二)学生准备:与童年生活相关的照片或有纪念意义的物品。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1.情境引入1)师:今天我们要在这里上一节美术欣赏课,所要欣赏到的艺术品的题材,就是在座的每一位都曾经拥有过,同时也是同学们正在经历的童年生活。

2)师:首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歌好不好?同学们边听边看MV里的画面,看看和你的生活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师:我看到在场的同学们露出了幸福的表情和笑容不用猜老师也知道,肯定很多的生活场景和同学们的几乎是一致的对吗?2、引趣探讨:3)师:谁能简洁的说一说你对里面的什么场景比较感兴趣或者印象比较深刻?你还有哪些童年趣事可以和我们大家一起分享的吗?4)引导学生分析现在的童年生活。

小学美术人美版(常锐伦)三年级上《18多彩的民间美术》省级名师授课教案优质课教案获奖教案公开课教案A019

小学美术人美版(常锐伦)三年级上《18多彩的民间美术》省级名师授课教案优质课教案获奖教案公开课教案A019

小学美术人美版(常锐伦)三年级上册《第18课多彩的民间美术》省级名师授课教案优质课教案获奖教案公开课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的设置是让学生了解民间艺术美,发扬我国民族,民间优秀的艺术传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本课知识点与第一册的图案有相通之处,学习时可相互联系。

教师在教学中应运用典型作品启发学生发现知识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与创造力,将民间艺术发扬光大。

艺术历史悠久,它向产生发展同古代的风俗有直接关系,人们用它作为迎春、喜庆的装饰品,还广适应用到刺绣、印染、陶瓷等工艺中。

具有单纯、简洁、明快、朴实、富装饰性的特点。

一般来说北方粗犷朴拙,南方精巧秀丽。

题材广泛,表现劳动人民生活、思想情感和审美情趣。

其形式有阳纹、阴纹、点色、套色、分色、衬色等。

使用简化、夸张和添加的造型装饰了法,着意艺术情趣和意境的表现。

构成形式呈均衡或对称式。

经起稿、剪刻和贴裱完成。

剪刻时按先细后粗、先密后疏、先内后外、先上后下、先在后右的顺序进行。

在剪刻时阳纹要“剪剪相连”阴纹“剪剪相断”注意剪刻刀味。

教学目的:
唤起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使学生认识民间艺术,学会运用的基本技法制作作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重点理解和掌握的造型装饰手法,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设计作品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艰苦岁月》创作于1957年,作者潘鹤。它生动的塑造了一老一小两个红军形象,抓取了在战斗间歇,老红军吹笛抒怀,小战士依偎其旁聆听遐想的情态。
《孙子》作者庞乃轩,著名雕塑设计师,特别是在人物雕像上有着很高的造诣。
教是及时补充。
五、板书设计
十八、我的童年
学生:我最喜欢《渔童》这幅作品。
表现的是一位乡村小男孩手提鱼篓和鱼,一看就知道是刚刚从河边回来。是用泥做得雕塑。
作品《藏童上学》为五尺横幅,画面上四匹飞奔的快马载着上学的儿童在草原上奔驰,画家运用速写的表现手法来抓住人物特征,以轻闲自在笔法挥写奔马,以细笔精绘人物,马的劲感,儿童的形态生动率真。整幅作品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具有强烈的动感,真实、生动富于生活气息。
《荷塘生大胆猜想
1、《渔童》用泥做的。
2、《艰苦岁月》用铜做的。
3、《孙子》用石头做的。
以上三幅作品是以雕塑的形式表现的。
4、《藏童上学》国画
5、《站在球上的女孩》油画
6、《荷塘八月》油画
7、《新课本》国画
通过谈话的方式,未下面分析作品做好铺垫。
二|、欣赏评述:
引导学生通过多媒体欣赏书中的作品,可以以小组讨论的形式了解作品的背景。
评述作品:你最喜欢那幅作品,为什么?是用什么形式表现的?
1、《渔童》作者:卢波
2、《艰苦岁月》作者:潘鹤
学生谈感受,教师补充。
3、《藏童上学》作者:黄胄。
4、《站在球上的女孩》毕加索。
5、《孙子》
6、《荷塘八月》
7、《新课本》作者:胡锡和张文军:教是可以让学生回忆新学期开始发新书的情形。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这些作品分别运用了不同的表现形式,大家来猜一猜,这些作品都用了什么手法和形式?
三、表现童年
你们能把自己的童年去事用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吗?教师辅导。
四、作品评价:
同学之间进行相互平价,其目的不在于造型的训练,而是通过自己的创作,更好的体验童年这一主题,更好的理解艺术作品。
学生纷纷将自己的童年趣事。
小组讨论交流。
做课题与教学内容
十八``、我的童年
课时
1课时




知识技能
能口头或用简短语言描述出出自己对艺术品的感受。
过程方法
欣赏以童年为主题的美术作品,感受其艺术特色。
情感态度
让学生喜欢欣赏美术作品。




教学过程设计
预设教学路径
预设学生活动
备择方案
一、谈话导入:
教师:同学们,这个处于儿童期的我们一定有许多天真可爱的故事,谁能把自己的童年趣事将给大家听一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