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古诗赏析:题临安邸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题临安邸》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题临安邸体裁:诗题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作者:名字:林升年代:宋代描述:林升,字云友,又字梦屏,温州横阳亲仁乡荪湖里林坳(今属苍南县繁枝林坳)人,(《水心集》卷一二有《与平阳林升卿谋葬父序》)。
大约生活在南宋孝宗朝(1106-1170年),是一位擅长诗文的士人。
事见《东瓯诗存》卷四。
《西湖游览志余》录其诗一首。
翻译:原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译文:韵译青山无尽楼阁连绵望不见头,西湖上的歌舞几时才能停休?原文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译文:暖洋洋的香风吹得游人如醉,简直是把杭州当成了那汴州。
赏析:赏析一:创作背景这首《题临安邸》是南宋淳熙时士人林升所作,被写在南宋皇都临安的一家旅舍墙壁上,是一首古代的“墙头诗”。
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
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
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岳飞等爱国人士;政治上腐败无能,达官显贵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
南宋绍兴二年(1132),宋高宗赵构第二次回到杭州,这水光山色冠绝东南的“人间天堂”被他看中了,有终焉之志,于是上自帝王将相,下至士子商人,在以屈辱换得苟安之下,大修楼堂馆所,建明堂,修太庙,宫殿楼观一时兴起,达官显宦、富商大贾也相继经营宅第,壮大这“帝王之居”,并大肆歌舞享乐,沉沦于奢侈糜烂的腐朽生活中,致西湖有“销金锅”之号。
几十年中,把临时苟安的杭州当作北宋的汴州(今河南开封),成了他们的安乐窝。
这首诗就是针对这样的黑暗现实而作的。
赏析二:思想内容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的墙壁上,是一首古代的“墙头诗”,不但通过以乐景写哀情,加强了情感,而且在这短短的篇幅中,蕴含着深沉的意蕴。
同时,诗人以讽刺的语言中,不漏声色地揭露了“游人们”的沉迷奢侈糜烂的腐朽生活本质,也由此表现出诗人的愤激之情。
古诗《题临安邸》及意思
古诗《题临安邸》及意思
古诗《题临安邸》是杜甫的代表作。
此诗描绘了杜甫第一次去东晋朝廷的莅临,向天子敬礼的情景,诗中表现出了杜甫对国家极大的热忱,充分表达了他的心声,是杜甫民族主义的体现,也是一种充
满了思想含义的伟大诗篇,为后世研究和理解杜甫诗歌提供了重要参考。
《题临安邸》赋予了杜甫思想和精神的价值,他用雄辩的句子描绘了他临安邸一行人的场景,赋予他的国家伟大的梦想和宏伟的抱负。
古人传统的表达方式,中心以抒发感受为主,杜甫的诗歌表达出强烈的政治思想和民族主义精神。
“汉兵向前驰,府库速报程”,“官弼常严明,地气应称情”,杜
甫用来形容临安邸的动静,描述了当时东晋朝廷的宏伟景象,同时又体现了他对这种乐观治理的赞扬。
而“官在汉高足,步自西凉路”,“泉涌王宫里,楼台成碧流”,
这二句诗歌则展示了杜甫对宫殿宏伟及宫廷贵族繁华的铭记和羡慕
之情,并言辞朴素实在,令人动容。
此外,诗中还有“金铙临千门,把箭正参差”,“帐前满垂杨,气象外苍梧”,这些描写使诗歌更激动人心,显示杜甫对当时朝廷的仰
慕与民族主义的表现,以及对国家的崇高的热情。
杜甫的《题临安邸》意思深刻,令人深思。
这首古诗歌表达了杜甫对国家崇敬、尊重,对政治安定、统治者严明的美好期待,表达了他对国家繁荣昌盛的美好愿望。
这首诗歌最大的特色是在苍劲壮美的
诗句中体现出杜甫对国家的热爱,对朝廷的祈祷,对天下的希望和憧憬,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意义。
《题临安邸》原文及赏析
题临安邸[宋] 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分类标签: 讽刺诗作品赏析[注释](1)临安:南宋的都城,今浙江省杭州市。
(2)汴州:北宋的都城,今河南省开封市。
[译文]青山之外还有青山,高楼之外还有高楼,湖中的游客皆达官贵人,他们通宵达旦与歌*舞女一起寻欢作乐,纸熏金迷,这种情况不只何时才能罢休?暖洋洋的春风把游人吹得醉醺醺的,他们忘乎所以,只图偷安宴乐于西湖,竟把杭州当成了汴州。
[简析]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的诗。
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
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
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岳飞等爱国人士;政治上腐败无能,达官显贵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
这首诗就是针对这种黑暗现实而作的,它倾吐了郁结在广大人民心头的义愤,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
诗的头两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抓住临安城的特征: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和无休止的轻歌曼舞,写出当年虚假的繁荣太平景象。
诗人触景伤情,不禁长叹:“西湖歌舞几时休?”西子湖畔这些消磨人们抗金斗志的淫靡歌舞,什么时候才能罢休?后两句“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是诗人进一步抒发自己的感概。
“暖风”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淫靡之风。
正是这股“暖风”把人们的头脑吹得如醉如迷,像喝醉了酒似的。
“游人”不能理解为一般游客,它是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统治阶级。
诗中“熏”“醉”两字用得精妙无比,把那些纵情声色、祸国殃民的达官显贵的精神状态刻画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
结尾“直把杭州作汴州”,是直斥南宋当局忘了国恨家仇,把临时苟安的杭州简直当作了故都汴州。
辛辣的讽刺中蕴含着极大的愤怒和无穷的隐忧。
这首诗构思巧妙,措词精当:冷言冷语的讽刺,偏从热闹的场面写起;愤慨已极,却不作谩骂之语。
小学语文-小学生必背古诗八十首——题临安邸(注音和赏析)
小学语文-小学生必背古诗八十首——题临安邸(注音和赏析)shān wài qīng shān lóu wài lóu山外青山楼外楼,xī h gē wǔ jǐ sh xiū西湖歌舞几时休。
nuǎn fēng xūn d yóu rn zuì暖风熏得游人醉,zh bǎ hng zhōu zuò biàn zhōu直把杭州作汴州。
作者背景林升,南宋孝宗淳熙年间(1174-1189)的一位读书人,其他情况都无从查考。
注词释义临安:即诗中的杭州(在今浙江),南宋的国都。
邸:旅店。
直:简直。
汴州:北宋的国都,在今河南开封。
古诗今译山外有青山楼外有楼,西湖的歌舞何时方休?暖风把游人熏得陶醉,简直把杭州当作汴州。
名句赏析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南宋统治者不思收复失地,只想偏安一隅,在杭州大造宫殿园林,仅花园就修了40多所,其他贵族富豪的楼台亭榭更是不计其数。
这首诗的前两句,从空间和时间的无限,写尽杭州的山水楼台之美和歌舞升平的景复象。
几时休三个字,责问统治者:骄奢淫逸的生活何时才能停止?言外之意是抗金复国的事业几时能着手?然而,暖洋洋的风把游人吹得好像喝醉了酒,飘飘然,陶陶然,个个醉生梦死,毫无忧患意识,竟然把江南的杭州当作了中原的汴州。
暖风语意双关,既是温暖的自然风,也是纸醉金迷的靡靡之风。
末句既是讽刺,又是警告:长此以往,必将重蹈覆辙,杭州也会像汴州一样,沦于金人的铁蹄之下。
全诗不用典故,篇幅极短而内蕴丰富,语言平易而忧愤深沉。
《题临安邸》原文及翻译赏析
《题临安邸》原文及翻译赏析一、《题临安邸》原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二、《题临安邸》翻译青山无尽楼阁连绵望不见头,西湖上的歌舞几时才能停休?暖洋洋的香风吹得贵人如醉,简直是把杭州当成了那汴州。
三、《题临安邸》赏析11 诗歌背景这首诗写于南宋时期,当时的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不思收复失地,整日沉醉于纸醉金迷的生活之中。
诗人林升目睹了这种景象,怀着满腔的悲愤和忧国忧民之情,写下了这首讽喻诗。
111 艺术手法诗人运用了夸张和对比的手法。
“山外青山楼外楼”描绘出杭州城的繁华景象,然而在这繁华背后却是国家的危亡。
“西湖歌舞几时休”以问句的形式,强烈地表达了对统治者无休止歌舞享乐的质问和谴责。
“暖风熏得游人醉”中“暖风”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的淫靡之风;“游人”既指一般游客,更是指南宋的统治阶层。
“直把杭州作汴州”则将杭州与汴州进行对比,深刻地揭示了统治者的麻木不仁,忘记了国耻。
112 情感表达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和对统治者的愤怒批判。
他希望能够唤醒民众的爱国意识,促使统治者振作起来,收复失地,重振国家。
113 深远影响《题临安邸》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犀利的批判精神,成为了南宋时期的一首重要诗作。
它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反响,而且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和社会思潮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2 诗歌的现实意义即使在今天,这首诗仍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它提醒我们,在面对安逸和享乐时,不能忘记历史的教训,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居安思危,为国家的繁荣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题临安邸》是一首具有深刻思想和强烈情感的诗作,它以简洁而有力的语言,揭示了南宋社会的黑暗面,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前途的担忧和对民族命运的关注。
五年级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题临安邸诗意
五年级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题临安邸诗意一、原诗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二、诗意1. 诗句逐句解析- “山外青山楼外楼”:- 诗意:青山无尽,楼阁连绵望不见头。
描绘出临安城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的景象,写出了临安城的繁华热闹。
- “西湖歌舞几时休?”- 诗意:西湖上的歌舞什么时候才能停止呢?这是诗人对南宋统治者在临安城纸醉金迷生活的质问。
南宋时期,杭州的西湖是达官贵人寻欢作乐的地方,他们整天沉溺于歌舞之中,不思恢复中原。
- “暖风熏得游人醉”- 诗意:暖洋洋的香风把那些游玩的人吹得醉醺醺的。
这里的“暖风”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的淫靡之风。
“熏”和“醉”两个字,把那些纵情声色、祸国殃民的达官显贵的精神状态刻画得惟妙惟肖。
- “直把杭州作汴州”- 诗意:简直是把杭州当成了那汴州。
汴州,即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北宋灭亡后,宋徽宗、宋钦宗被金兵掳走,北宋灭亡。
南宋统治者不思收复失地,反而在临安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诗人借此表达了对南宋统治者偏安一隅、不思进取的批判。
2. 全诗整体诗意- 这首诗描写了南宋统治者在临安城的荒淫享乐生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现象的强烈不满和批判,反映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
三、练习题(20题)(一)填空题(5题)- 答案:宋、林升。
- 解析:林升是南宋时期的诗人,他的这首诗深刻地反映了当时南宋的社会现实。
2. “山外青山楼外楼”描绘了临安城()的特点。
- 答案:繁华热闹、景色秀丽且建筑众多。
- 解析:从诗句中众多的青山和楼阁可以看出临安城的景色和建筑规模,展现出城市的繁华热闹。
3. “西湖歌舞几时休”中的“休”的意思是()。
- 答案:停止。
- 解析:诗人质问西湖上的歌舞什么时候才会停止,表达对统治者荒淫生活的不满。
4. “暖风熏得游人醉”中“熏”字的妙处在于()。
- 答案:“熏”字生动地写出了暖风的那种暖洋洋、使人沉醉的特点,同时也暗示了社会上的淫靡之风对人的侵蚀,将那种无形的影响形象化。
题临安邸赏析
题临安邸赏析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题临安邸宋·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不但通过描写乐景来表哀情,使情感倍增,而且在深邃的审美境界中,蕴含着深沉的意蕴。
同时,诗人以讽刺的语言中,不漏声色地揭露了“游人们”的反动本质,也由此表现出诗人的愤激之情。
诗的头句“山外青山楼外楼” ,诗人抓住临安城的特征——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
这样首先描写了祖国大好山河,起伏连绵的青山,楼阁接着一个,这是多么美好的自然。
从诗歌创作来说,诗人描写山河的美好,表现出的是一种乐景。
接着写到:“西湖歌舞几时休”诗人面对国家的现实处境,触景伤情。
这样美好的大好山河,却被金人占有。
诗句中一个“休”字,不但暗示了诗人对现实社会处境的心痛,更为重要的是表现出诗人对当政者一味“休”战言和、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愤慨之情。
在诗人的心中,“西湖歌舞”正是消磨抗金斗志的淫靡歌舞。
他此时是多么希望这样的歌舞快“休”了。
这里,诗人运用反问手法,不但强化了自己的对这些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激之情,也更加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而产生的忧伤之感。
后两句“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游人”在这里不能仅仅理解为一般游客,它是主要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统治阶级。
这句紧承上“西湖歌舞几时休”而来。
诗人面对这不停的歌舞,看着这些“游人们”陶醉其中,不由得表现出自己的感慨之情。
其中,“暖风”一语双关,在诗歌中,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淫靡之风。
在诗人看在,正是这股“暖风”把“游人”的头脑吹得如醉如迷,忘记了自己的国家正处于危难之中。
其中的“熏”、“醉”两字用得很精妙。
首先,一个“熏”字,暗示了那些歌舞场面的庞大与热闹,为“游人们”营造了靡靡之音的氛围。
《题临安邸》 文章解析
《题临安邸》文章解析《题临安邸》文章解析《题临安邸》是宋代文学家林则徐所作的一首诗,以下将对该诗进行解析,剖析其深意和艺术特点。
首先,该诗以写景的方式描绘了临安邸的壮丽景色。
“山行四顾无人迹,潇湘意尽留满页。
隐居此地成文章,真宝独露世人知。
”作者通过山行探访,发现此地并无人迹,使得景色更显得清幽干净。
潇湘意即指南方美景,满页意指登高远望所见之景色令人陶然。
“隐居此地成文章”则将作者自己隐居临安邸的身份暗示其中,且表达了自己在这样的环境下创作出的文章是珍贵的。
其次,作者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传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诗中写到的“日晚洞中宿,宇长计爱争宝。
”表现了作者对这里的宁静和淳朴的向往。
他选择在这里宿营,度过夜晚,说明临安邸给他带来的舒适和满足。
“宇长计爱争宝”则表达了作者对宇宙间各种知识和智慧的渴望。
这些描写既展现了作者对环境的喜爱,又反映了他对学问和理想的追求。
此外,该诗运用了具象的意象描写和对比手法,凸显了景色的美妙之处。
“焚香修竹间隐隐,空中喧雀一声声。
”描述了临安邸内焚香的情景,这不仅给人以幽静的感觉,还暗示作者在此地修身养性,静心从事学问创作。
“焚香修竹”与“空中喧雀”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作者对于宁静和繁杂的态度。
这种对比手法使得描写更加生动生色。
最后,作者在诗末以自我标榜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临安邸的珍视和自豪。
“偶寻明主谢公意,高举国篇祭明光。
赋得怀丘真主者,四境高才比伯夷。
”通过提到明主谢公、高举国篇祭明光,作者表达了自己对临安邸的重要性和自豪感。
将自己与怀丘真主以及四境高才比伯夷相提并论,更加强调了自己在临安邸所作文章的特殊价值和高尚品质。
综上所述,《题临安邸》一诗通过清新的景色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此地环境的喜爱以及对学问和理想的向往。
同时,通过具象描写和对比手法的运用,使诗句更加生动,表达更加鲜明。
最后,作者以自我标榜的方式展示了自己对临安邸的珍视和自豪感。
这首诗无疑展现了作者的才华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也留下了深深的艺术印象。
《题临安邸》 文章解读
《题临安邸》文章解读题临安邸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所作的一首诗,描述了临安的美景和苏轼对家乡思乡之情。
本文将从该诗的词意解读、艺术特点以及时代背景等方面进行分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作。
《题临安邸》是苏轼在北宋末年时所作,其中融汇了他对临安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诗中描绘了临安的山水景色,表达了苏轼对家乡临安的眷恋之情。
首先,这首诗以“山行”为题,表面上是苏轼记述了自己在临安山水之间的游历,实际上却包含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诗中描绘了山谷的景色:“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这些细腻的描写构建出了临安夜晚的美丽景象,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了苏轼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其次,诗中的艺术手法也非常出色。
苏轼运用了比喻、借景抒情等修辞手法来增强诗作的艺术感染力。
例如,“银烛秋光冷画屏”中的“冷画屏”就是一种借景抒情的手法,通过描绘月色的寒冷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轻罗小扇扑流萤”中的“扑流萤”则是一种比喻手法,用来形容夜晚的闪烁的星星,意味着苏轼内心的激动与思乡之情。
另外,这首诗还体现了苏轼时代特有的文化背景。
北宋时期,临安是当时的都城,而在苏轼的心目中,临安是一个美丽而富有诗意的地方。
这首诗中的描写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人文风貌,展示了北宋时代的山水文化。
此外,这首诗还表达了苏轼对故乡的思恋之情,反映了当时文人士大夫们普遍的离乡背井之感。
综上所述,《题临安邸》是苏轼展现对家乡临安的怀念之情的诗作。
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艺术手法,苏轼刻画出了小时候在临安的美好回忆,从而引起读者对家乡的思考和回忆。
此外,这首诗还反映了北宋时代的山水文化和社会风貌,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
读者可以通过阅读和解读《题临安邸》,进一步了解苏轼的文学成就和北宋时代的文化风貌。
《题临安邸》 讲义
《题临安邸》讲义一、诗歌背景《题临安邸》是南宋诗人林升创作的一首政治讽刺诗。
当时,南宋朝廷偏安一隅,苟且偷安,不思收复失地,达官贵人却在临安(今杭州)歌舞升平,纸醉金迷。
林升目睹这一切,心中愤懑不已,于是挥笔写下了这首诗,以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统治者的谴责。
二、诗歌原文及译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译文:青山无尽楼阁连绵望不见头,西湖上的歌舞几时才能停休?暖洋洋的香风吹得贵人如醉,简直是把杭州当成了那汴州。
三、诗歌赏析1、“山外青山楼外楼”这句诗描绘了临安城的繁华景象,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阁,展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
然而,这表面的繁华背后却隐藏着深深的危机。
2、“西湖歌舞几时休?”诗人以问句的形式,表达了对达官贵人沉迷于歌舞享乐的不满和质问。
他们无休止地纵情声色,完全忘记了国家的安危和沦陷的故土。
3、“暖风熏得游人醉”“暖风”既指自然界的春风,也指社会上的淫靡之风。
这种风气使得那些游玩的人们陶醉其中,丧失了清醒的头脑和进取的精神。
4、“直把杭州作汴州”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也是诗人最为沉痛的谴责。
汴州是北宋的都城,如今已被金兵占领。
而南宋的统治者们却把临时的都城杭州当作了曾经的汴州,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丝毫没有收复失地的决心。
四、诗歌的艺术特色1、以景衬情诗的前两句通过描绘临安城的美景,与后两句中人们的醉生梦死形成鲜明的对比,更加强化了诗人的悲愤之情。
2、讽刺深刻诗人运用犀利的笔触,深刻地讽刺了南宋统治者的腐朽和无能,揭示了他们只顾享乐、不顾国家前途的丑恶嘴脸。
3、语言简洁明快全诗语言通俗易懂,但却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五、诗歌的历史意义这首诗不仅是对南宋统治者的当头棒喝,也反映了当时广大人民群众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收复失地的渴望。
它在当时就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共鸣,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时刻提醒着人们要居安思危,勿忘国耻。
《题临安邸》课文解读
《题临安邸》课文解读题临安邸课文解读《题临安邸》是南宋文学家林则徐所作的一篇诗文。
此文通过对宅院的描绘和对自然景物的咏叹,展现了作者追求宁静自然、远离尘嚣的心境。
下面对这篇课文进行解读。
课文开篇即是对临安邸园的赞美:“山舍寂无人”,形容此地的幽静与宁静。
接着,作者抒发了自己追求清净、远离纷扰的愿望,希望在这个宅院中能够找到内心的宁静和平和。
这一表达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不满,渴望田园生活的向往。
接下来的几句描绘了宅院中的风景,深入细致地描绘了园内的各种景物。
如“斑竹市筠篁”表现园内花木茂盛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喜爱和向往;“二水夹明镜,秋露共垂指”反映了园内的水景和秋天的景象,进一步烘托出诗文中的宁静幽静的氛围。
进入课文的第二部分,作者通过描绘房舍的建筑和摆设,进一步营造了宁静的氛围。
比如“玳瑁屏风高展,几曲幽幷锦”,让人感受到舒适与美好。
“天青瓷地金鞍鸣”,通过对宅院中一幅山水画的描绘,进一步凸显了这个地方的山野气息和宁静。
接下来的几句描写了园内的清幽景物和高雅娱乐活动。
“暖日蔽旛旌”描绘了宅院中的阳光明媚;“细欲魂离冶,轻欲倦舞衣”则展现了主人在园中舞蹈的情景,将宴会之乐与田园之趣相结合,营造了一种放松愉悦的氛围。
文章的最后一段,则是对主人文雅品味的描绘。
通过描绘屋内的布置和陈设,表现了主人的高尚品味。
“画楼情绪影年青,黄粱梦白发”,描写了主人心境的宁静,更是将宅院中的雅趣与主人的心境相结合。
《题临安邸》描绘了临安邸园美丽宁静的景象,以及主人追求宁静与自然的心境。
通过对园中景物的描绘和主人的心境的表达,给人以宁静和宜人的感受。
这篇课文不仅展现了南宋时期文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传递了南宋文化追求自然、宁静的价值观念。
浙教版六年级语文——《题临安邸》赏析
浙教版六年级语文——《题临安邸》赏析题临安邸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注释]1.临安:南宋的京城,即今浙江省杭州市。
2.邸:客栈、旅店。
3.汴州:即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北宋京城。
[简析]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的诗。
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
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
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岳飞等爱国人士;政治上腐败无能,达官显贵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
这首诗就是针对这种黑暗现实而作的,它倾吐了郁结在广大人民心头的义愤,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
诗的头两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抓住临安城的特征: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和无休止的轻歌曼舞,写出当年虚假的繁荣太平景象。
诗人触景伤情,不禁长叹:西湖歌舞几时休西子湖畔这些消磨人们抗金斗志的淫靡歌舞,什么时候才能罢休后两句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是诗人进一步抒发自己的感概。
暖风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淫靡之风。
正是这股暖风把人们的头脑吹得如醉如迷,像喝醉了酒似的。
游人不能理解为一般游客,它是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统治阶级。
诗中熏醉两字用得精妙无比,把那些纵情声色、祸国殃民的达官显贵的精神状态刻画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
结尾直把杭州作汴州,是直斥南宋当局忘了国恨家仇,把临时苟安的杭州简直当作了故都汴州。
辛辣的讽刺中蕴含着极大的愤怒和无穷的隐忧。
这首诗构思巧妙,措词精当:冷言冷语的讽刺,偏从热闹的场面写起;愤慨已极,却不作谩骂之语。
确实是讽喻诗中的杰作。
《题临安邸》赏析
《题临安邸》赏析《题临安邸》是南宋诗人林升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的诗,是一首政治讽喻诗。
文学作品就是一个艺术形象--透过语言,在自己心理屏幕上复活出一个活生生的形象世界,一个生命世界,一个情感世界。
而文学赏析成了许多文学创作者和爱好者去研究的必修课。
查字典语文小编跟大家分享的这篇《题临安邸》赏析文,其独到的鉴赏角度及剖析风格,也非常值得我们读者去学习。
《题临安邸》赏析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林升的《题临安邸》这首诗歌写于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时期。
当时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
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而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
同时,一些达官显贵们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
林升面对这样的情景,创作了《题临安邸》。
这首诗就是针对这种黑暗现实而作的。
诗歌不但倾吐了郁结在广大人民心头的义愤,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
“临安”即南宋的京城,即今浙江省杭州市。
“邸”即客栈、旅店。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诗的头句“山外青山楼外楼”,“休”即停止、罢休。
意思是说,山外有青山,楼外有高楼。
诗人抓住临安城的特征——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
这样首先描写了祖国大好山河,起伏连绵的青山,楼阁接着一个,这是多么美好的自然。
从诗歌创作来说,诗人描写山河的美好,表现出的是一种乐景。
接着写到:“西湖歌舞几时休?”意思是说,西湖边轻歌曼舞何时才罢休?诗人面对国家的现实处境,触景伤情。
这样美好的大好山河,却被金人占有。
诗句中一个“休”字,不但暗示了诗人对现实社会处境的心痛,更为重要的是表现出诗人对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愤慨之情。
在诗人的心中,“西湖歌舞”正是消磨抗金斗志的淫靡歌舞。
他此时是多么希望这样的歌舞快“休”了。
这里,诗人运用反问手法,不但强化了自己的对这些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激之情,也更加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而产生的忧伤之感。
题临安邸赏析
题临安邸宋·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不但通过描写乐景来表哀情,使情感倍增,而且在深邃的审美境界中,蕴含着深沉的意蕴。
同时,诗人以讽刺的语言中,不漏声色地揭露了“游人们”的反动本质,也由此表现出诗人的愤激之情。
诗的头句“山外青山楼外楼” ,诗人抓住临安城的特征——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
这样首先描写了祖国大好山河,起伏连绵的青山,楼阁接着一个,这是多么美好的自然。
从诗歌创作来说,诗人描写山河的美好,表现出的是一种乐景。
接着写到:“西湖歌舞几时休”诗人面对国家的现实处境,触景伤情。
这样美好的大好山河,却被金人占有。
诗句中一个“休”字,不但暗示了诗人对现实社会处境的心痛,更为重要的是表现出诗人对当政者一味“休”战言和、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愤慨之情。
在诗人的心中,“西湖歌舞”正是消磨抗金斗志的淫靡歌舞。
他此时是多么希望这样的歌舞快“休”了。
这里,诗人运用反问手法,不但强化了自己的对这些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激之情,也更加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而产生的忧伤之感。
后两句“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游人”在这里不能仅仅理解为一般游客,它是主要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统治阶级。
这句紧承上“西湖歌舞几时休”而来。
诗人面对这不停的歌舞,看着这些“游人们”陶醉其中,不由得表现出自己的感慨之情。
其中,“暖风”一语双关,在诗歌中,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淫靡之风。
在诗人看在,正是这股“暖风”把“游人”的头脑吹得如醉如迷,忘记了自己的国家正处于危难之中。
其中的“熏”、“醉”两字用得很精妙。
首先,一个“熏”字,暗示了那些歌舞场面的庞大与热闹,为“游人们”营造了靡靡之音的氛围。
接着一个“醉”字,承接上一个“熏”字,把那些纵情声色的“游人们”的精神状态刻画得惟妙惟肖。
题临安邸这首诗的解析
《题临安邸》解析:南宋王朝的政治讽刺诗《题临安邸》是一首著名的南宋诗歌,作者是南宋诗人林升。
这首诗以春日西湖为背景,描绘了临安城的的繁荣和安逸,同时也揭示了南宋小朝廷的腐败和衰落。
其中“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这句诗更是脍炙人口,成为了南宋王朝的政治讽刺诗。
这首诗的开篇两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从空间和时间的无限,写尽杭州的山水楼台之美和歌舞升平的景象。
这里的“青山”和“楼外楼”都是指临安城的繁华景象,而“西湖歌舞”则暗示着南宋小朝廷的腐败和衰落。
接下来的两句“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则揭示了南宋王朝的政治腐败和衰落。
当时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依然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杭州的大造宫殿园林,仅花园就修了 40 多所,其他贵族富豪的楼台亭榭更是不计其数。
而这种安逸的生活使得人们沉迷其中,忘记了国难,甚至把杭州当作了汴州,暗示着南宋王朝即将灭亡的命运。
整首诗语言平易而忧愤深沉,把南宋小朝廷的腐败和衰落揭示得淋漓尽致,成为了一首政治讽刺诗。
而其中“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这句诗更是脍炙人口,成为了千古名句。
题临安邸全诗及释文
《题临安邸全诗及释文》
同学们,今天咱们一起来瞧瞧《题临安邸》这首诗的全诗和释文。
这首诗是这样写的:“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
它的意思是,青山之外还是青山,高楼之外还是高楼,西湖边的轻歌曼舞什么时候才能停歇?温暖的风把游人都吹得陶醉了,他们简直把杭州当成了汴州。
给大家讲个小故事。
在南宋的时候,国家的北方被敌人占领了,可是在杭州,那些达官贵人却还在贪图享乐,根本不管国家的安危。
诗人看到这种情况,心里特别生气,就写下了这首诗来讽刺他们。
咱们再仔细品一品这首诗。
“山外青山楼外楼”,是不是能想象到杭州那繁华的景象,到处都是青山和高楼?“西湖歌舞几时休”,好像能看到那些人在西湖边不停地唱歌跳舞,没完没了。
“暖风熏得游人醉”,这温暖的风啊,让那些人都沉迷其中,忘记了国家的苦难。
“直把杭州作汴州”,他们居然把临时的杭州当成了原来的都城汴州,完全没有收复失地的心思。
比如说,当我们想到“西湖歌舞几时休”,是不是能感觉到诗人那种愤怒和无奈?“暖风熏得游人醉”,是不是能体会到那种醉生梦死的氛围?
同学们,通过了解这首诗的全诗和释文,咱们能知道过去的一些历史,也能感受到诗人对国家的关心和忧虑。
有个例子,就像我们在学习中,如果只知道玩耍,不努力进步,那将来怎么能有出息呢?我们可不能像诗里那些人一样,沉迷于享乐而忘记了自己的责任。
希望大家能从这首诗里学到东西,做一个有责任感、关心国家的好孩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1 页 共 1 页 小学语文古诗赏析:题临安邸
题临安邸(d ǐ)
——【南宋】林 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x ūn
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
作者背景:
林升,南宋孝宗淳熙年间(1174-1189)的一位读书人,其他情况都无从查考。
注词释义:
临安:即诗中的杭州(在今浙江),南宋的国都。
邸:旅店。
直:简直。
汴州:北宋的国都,在今河南开封。
古诗今译:
山外有青山楼外有高楼,西湖的歌舞何时方休?暖风把游人熏得陶醉,简直把杭州当作汴州。
名句赏析——“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
南宋统治者不思收复失地,只想偏安一隅,在杭州大造宫殿园林,仅花园就修了40多所,其他贵族富豪的楼台亭榭更是不计其数。
这首诗的前两句,从空间和时间的无限,写尽杭州的山水楼台之美和歌舞升平的景复象。
“几时休”三个字,责问统治者:骄奢淫逸的生活何时才能停止?言外之意是抗金复国的事业几时能着手?然而,暖洋洋的风把游人吹得好像喝醉了酒,飘飘然,陶陶然,个个醉生梦死,毫无忧患意识,竟然把江南的杭州当作了中原的汴州。
“暖风”语意双关,既是温暖的自然风,也是纸醉金迷的靡靡之风。
末句既是讽刺,又是警告:长此以往,必将重蹈覆辙,杭州也会像汴州一样,沦于金人的铁蹄之下。
全诗不用典故,篇幅极短而内蕴丰富,语言平易而忧愤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