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语文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小学二年级语文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小学二年级语文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小学二年级语文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本文是关于小学二年级语文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感谢您的阅读!古诗词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古诗词是小学生语文学习中必须掌握的知识。
因此,小编整理了小学二年级语文古诗词,供大家使用。
赠刘景文/冬景(宋代:苏轼)【原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译文】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注释】⑴刘景文:刘季孙,字景文,工诗,时任两浙兵马都监,驻杭州。
苏轼视他为国士,曾上表推荐,并以诗歌唱酬往来。
⑵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擎:举,向上托。
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⑶菊残:菊花凋谢。
犹:仍然。
傲霜:不怕霜冻寒冷,坚强不屈。
⑷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
须记:一定要记住。
⑸正是:一作“最是”。
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刘景文的。
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
“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
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
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山行(唐代:杜牧)【原文】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译文】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深处,居然还有人家。
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
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小学二年级必背古诗词小学二年级语文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小学二年级必背古诗词小学二年级语文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古诗词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古诗词是小学生语文学习中必须掌握的知识。
因此,小编整理了小学二年级语文古诗词,供大家使用。
赠刘景文 / 冬景(宋代:苏轼)【原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译文】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注释】⑴刘景文:刘季孙,字景文,工诗,时任两浙兵马都监,驻杭州。
苏轼视他为国士,曾上表推荐,并以诗歌唱酬往来。
⑵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擎:举,向上托。
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⑶菊残:菊花凋谢。
犹:仍然。
傲霜:不怕霜冻寒冷,坚强不屈。
⑷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
须记:一定要记住。
⑸正是:一作“最是”。
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刘景文的。
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
“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
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
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山行(唐代:杜牧)【原文】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译文】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深处,居然还有人家。
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
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注释】1.山行:在山中行走。
2.远上:登上远处的。
3.寒山:深秋季节的山。
4.石径:石子的小路。
6.深:另有版本作“生”。
(“深”可理解为在云雾缭绕的的深处; “生”可理解为在形成白云的地方)7.车:轿子。
小学二年级必背古诗21首[含译文]
二年级古诗21首1、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解说】香炉峰上的云雾,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呈现出紫色,袅ni ǎo 袅上升,远看瀑布如高挂着的一条江河。
水流从高处飞泻xi è而下,我怀疑是银河从九重天上落下来。
诗人用夸张的手法,描写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色,表现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敕勒歌 【南北朝民歌】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解说】美丽富饶r áo 的敕勒大草原,就铺展在高高的阴山脚下。
天空像顶巨大的圆帐篷,笼罩着大草原的四面八方。
蓝蓝的天空广阔又辽li áo 远,碧绿的草原一眼望不到边,风吹过的地方牧m ù草低伏,现出了一群群肥壮的牛羊。
3、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解说】草原上茂m ào 盛sh èng 的野草,一年一度由枯萎w ěi 而繁茂m ào 。
野火无法烧尽,春风吹来,又会生长起来。
远处的芳草蔓m àn 延y án 到古道,阴山下的翠绿连接这荒hu āng 凉li áng 的古城。
目送远行的人离去,茂盛的野草饱含着离别的深情。
4、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解说】毕竟是六月的西湖美景,风光和其他季节不大相同。
莲叶接天望不尽一片碧绿,朝阳映照的荷花特别艳红。
5、绝句 【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解说】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枝上鸣叫着,一行白鹭飞上蓝天,从窗口中可以望见西岭上覆f ù盖着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来自东吴一带的万里航船。
6、舟夜书所见 【清】查慎行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统编版二年级上课文第8课《古诗二首》原文及翻译赏析
①《登鹳雀楼》原文及翻译赏析【导语】《登鹳雀楼》描写了诗人登上鹳雀楼后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道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人生哲理。
【原文】登鹳雀楼①[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②,黄河入海流。
欲③穷千里目,更④上一层楼。
【翻译】太阳依傍山峦渐渐下落,黄河向着大海滔滔东流。
如果要想遍览千里风景,那就请再登上一层高楼。
【注释】①鹳雀楼:古名鹳鹊楼,因时有鹳鹊栖其上而得名,其故址在山西省永济市境内古蒲州城外西南的黄河岸边。
《蒲州府志》记载:“(鹳雀楼)旧在郡城西南黄河中高阜处,时有鹳雀栖其上,遂名。
”②白日依山尽: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
白日,太阳。
依,依傍。
尽,消失。
③欲:想要。
穷:尽,使达到极点。
千里目:指眼界宽阔。
④更:再。
【背景】此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仅存的六首绝句之一。
一说,作者王之涣早年及第,曾任过冀州衡水(今属河北)县主薄,不久因遭人诬陷而罢官,不到三十岁的王之涣从此过上了访友漫游的生活。
写这首诗的时候,王之涣只有三十五岁。
但是,根据王之涣及其夫人的墓志铭,则王之涣系垂拱四年(688)生人,后“以门子调补冀州衡水主薄”,在开元十年(722)与夫人李氏成婚时仍在衡水主簿任上,且任职时间一直持续到开元十四年(726)前后,此后才罢官悠游,而此时王之涣已经年近四十,经过十五年的悠游后约在天宝元年(742)复补文安郡文安县尉,不久即去世,享年五十五岁。
学者李希泌推测,鹳雀楼在平阳府蒲州(今山西蒲县),与王之涣的老家绛州,同属晋南,故这首诗可能是王之涣在弃官回乡时所作,创作年代约在开元十五年(727)至二十九年(741)。
【赏析】1.景象描绘:诗的前两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象。
诗人通过“白日依山尽”写出了太阳缓缓下山,山峦被夕阳染红的远景;而“黄河入海流”则展现了黄河滚滚东流,最终汇入大海的壮阔场面。
这两句诗不仅画面感强,而且气势磅礴,让人仿佛置身于那广袤无垠的天地之间。
二年级下册古诗二首课文讲解
二年级下册古诗二首课文讲解1. 原文。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2. 字词解释。
- “草长莺飞”:小草生长,黄莺飞舞。
这里描绘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你看啊,春天到了,小草就像一个个调皮的小娃娃,一个劲儿地往上长,黄莺呢,也高兴地在天空中飞来飞去,就像在开一场盛大的空中舞会。
- “二月天”:农历二月的时候,这个时候正是春天刚刚开始,天气开始变得暖和起来啦。
- “拂堤杨柳”:杨柳的枝条轻拂着堤岸。
那杨柳啊,就像一个个绿色的小帘子,轻轻地在堤岸上晃悠着,好像在和堤岸说悄悄话呢。
- “醉春烟”:沉醉在春天的烟雾之中。
这里的“春烟”就是春天里像烟雾一样的水汽。
杨柳就像喝醉了酒一样,摇摇晃晃的,其实是被春天的美景陶醉啦。
- “儿童散学归来早”:儿童们放学回来得很早。
在古代,小朋友们上学也是很辛苦的,不过一放学就可以撒欢啦。
- “忙趁东风放纸鸢”:急忙趁着东风放起风筝。
“纸鸢”就是风筝,东风就像一个大力士,把风筝吹得高高的,小朋友们就跟着跑啊跑,可开心了。
3. 诗句赏析。
- 前两句“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是描写春天的美景。
诗人用很简单的几个字就把春天那种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样子写出来了。
你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天空中飞着黄莺,地上长满了青草,河边的杨柳随风飘舞,还有那像薄纱一样的春烟,是不是像一幅美丽的画呢?- 后两句“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写的是小朋友们的活动。
这一写啊,就把春天的那种活力和欢乐的氛围给烘托出来了。
小朋友们一放学就迫不及待地去放风筝,他们在田野里奔跑着,呼喊着,和春天的美景融合在一起,多有趣啊。
1. 原文。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 字词解释。
- “碧玉妆成一树高”:高高的柳树像是用碧玉装扮成的。
“碧玉”这里是用来比喻柳树的嫩绿和清新,就好像柳树是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穿着绿色的漂亮衣服呢。
小学语文二年级必背古诗词带解释汇总
小学二年级上册必背古诗1咏柳【作者】: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诗文解释】早春的柳树发出嫩绿的新芽;如同一位婀娜美人;垂下来的万缕垂丝好像是绿色的裙带。
不知这绿叶是谁剪裁出来;原来是二月的春风细细剪裁。
2夏日田园杂兴(其一)【作者】:宋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诗文解释】梅子已经变成金黄色;杏子也已长肥了。
春天田野中金灿灿的菜花现在已经落去;只剩下稀稀落落的残朵;一眼望去;却是雪白的麦花。
正午时分;太阳高高在上;篱笆影子随着太阳升高越来越短;没有人经过。
四周静悄悄的;只有蜻蜓和蝴蝶飞过。
3 偶成【作者】:朱熹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诗文解释】时光容易逝去;少年的时光如果不珍惜;一晃就要慢慢走向衰老;如果老了才想起学习;就晚了。
哪怕是一点点的光阴都不要轻视;春天刚刚来临;还没有发觉到春草绿了;展眼间;台阶前的梧桐叶已经发黄了。
4 雪【作者】:南宋尤袤睡觉不知雪;但惊窗户明。
飞花厚一尺;和月照三更。
【诗文解释】睡梦中;不知道天下雪了;只是很惊奇窗户怎么会变的这么明。
纷纷飘落的雪花在地上铺了厚厚的一层;和着月光;把三更天照的通明。
5 江雪【作者】: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诗文解释】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
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小学二年级下册必背古诗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译文】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
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
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气;烟雾般地凝聚着。
杨柳似乎为这浓丽的景色所迷醉了。
村里的孩子们放学以后;一路上没什么耽搁;回家挺早;赶忙趁着东风劲吹的时机;把风筝放上蓝天。
小学二年级语文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小学二年级语文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古诗词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古诗词是小学生语文学习中必须掌握的知识。
因此,小编整理了小学二年级语文古诗词,供大家使用。
赠刘景文 / 冬景(宋代:苏轼)【原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译文】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注释】⑴刘景文:刘季孙,字景文,工诗,时任两浙兵马都监,驻杭州。
苏轼视他为国士,曾上表推荐,并以诗歌唱酬往来。
⑵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擎:举,向上托。
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⑶菊残:菊花凋谢。
犹:仍然。
傲霜:不怕霜冻寒冷,坚强不屈。
⑷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
须记:一定要记住。
⑸正是:一作“最是”。
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刘景文的。
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
“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
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
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山行(唐代:杜牧)【原文】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译文】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深处,居然还有人家。
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
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注释】1.山行:在山中行走。
2.远上:登上远处的。
3.寒山:深秋季节的山。
4.石径:石子的小路。
5.斜:此字读xiá,为倾斜的意思。
6.深:另有版本作“生”。
二年级古诗词必背译文及注释
二年级古诗词必背译文及注释二年级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通常会接触到一些古诗词,这些古诗词不仅需要背诵,还需要理解其译文和注释。
以下是几首二年级学生必背的古诗词及其译文和注释:1. 《静夜思》- 原文: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译文: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好像地上铺了一层霜。
我抬头看着明亮的月亮,低下头来思念远方的家乡。
- 注释:这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名作,表达了诗人夜晚思念家乡的情感。
2. 《春晓》- 原文: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 译文:春天的早晨睡得很香,不知不觉天已经亮了,到处都能听到鸟儿的叫声。
昨夜听到了风雨的声音,不知道有多少花朵被风雨打落。
- 注释:这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描绘了春天的早晨和大自然的美景。
3. 《望庐山瀑布》- 原文: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译文:阳光照耀着香炉峰,升起紫色的烟雾,远远地看去,瀑布像挂在前面的河流上。
水流从高处直泻而下,好像有三千尺那么高,让人怀疑是不是天上的银河落了下来。
- 注释:这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另一首名作,生动地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壮观景象。
4. 《登鹳雀楼》- 原文: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译文:太阳依着山边落下,黄河流入大海。
如果想要看得更远,就要再登上一层楼。
- 注释:这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诗作,表达了诗人登高望远,胸怀壮志的情感。
5. 《江雪》- 原文: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 译文:所有的山中鸟儿都飞走了,所有的小路上都没有人迹。
只有一位穿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翁,独自在寒冷的江上钓鱼。
- 注释:这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的作品,通过描绘雪中的江景,表达了诗人孤独寂寞的心情。
这些古诗词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想象力。
教师在教授这些古诗词时,应注重引导学生理解诗词的意境和情感,帮助学生更好地领会诗词的内涵。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原文及译文
【作者】 【原文】ɡuàn1、登 Nhomakorabea鹳 雀楼
唐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译文】
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作者】 【原文】 【译文】
【作者】 【原文】 【译文】
【作者】 【原文】 【译文】
chì lè
4、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辽阔的敕勒大平原,就在阴山脚下。敕勒川的天空啊,看起 来好像牧民们居住的毡帐一般。它的四面与大地相连,蔚蓝 的天空一望无际,碧绿的原野茫茫不尽。那风吹到草低处, 有一群群的牛羊时隐时现。
2、望庐山瀑布
唐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 绢绸悬挂在山前。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 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3、夜宿山寺
唐 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山上寺院的高楼真高啊,好像有一百尺的样子,人在楼上好 像一伸手就可以摘下天上的星星。站在这里,我不敢大声说 话,唯恐(害怕)惊动天上的神仙。
二年级语文上册全部古诗(含译文解析)
二年级语文上册全部古诗(含译文解析)古诗(一)《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译文墙角有几枝梅花,正冒着严寒独自盛开。
远远的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因为有梅花的幽香传来。
注释凌寒:冒着严寒。
遥:远远地。
知:知道。
为(wèi):因为。
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赏析此诗语言朴素,对梅花的形象也不多做描绘,却自有深致,耐人寻味。
创作背景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春,王安石罢相。
次年二月,王安石再次拜相。
熙宁九年(1076),再次被罢相后,心灰意冷,放弃了改革,后退居钟山。
此时作者孤独心态和艰难处境与傲雪凌霜的梅花有着共通之处,遂写下此诗。
古诗(二)《小儿垂钓》(唐)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译文一个头发蓬乱、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边学钓鱼,侧身坐在青苔上绿草映衬着他的身影。
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小孩漠不关心地摆了摆手,不敢回应路人生怕惊动了鱼儿。
注释蓬头:形容小孩可爱。
稚子:年龄小的、懵懂的孩子。
垂纶:钓鱼。
纶:钓鱼用的丝线。
莓:一种野草。
苔:苔藓植物。
映:遮映。
借问:向人打听。
鱼惊:鱼儿受到惊吓。
应:回应,答应,理睬。
赏析《小儿垂钓》是一首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诗作,诗写一“蓬头稚子”学钓鱼,“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向小儿招手,想借问打听一些事情,那小儿却“怕得鱼惊不应人”(怕惊了鱼而不置一词),真是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形神兼备,意趣盎然。
其艺术成就丝毫不亚于杜牧著名的《清明》一诗。
此诗分垂钓和问路两层,第一、二句重在写垂钓(形),第三、四句重在问路(传神)。
在唐诗中,写儿童的题材比较少,因而显得可贵。
这首七绝写小儿垂钓别有情趣。
诗中没有绚丽的色彩,没有刻意的雕饰,就似一枝清丽的出水芙蓉,在平淡浅易的叙述中透露出几分纯真、无限童趣和一些专注。
此诗不失为一篇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描写儿童的佳作。
创作背景《小儿垂钓》是胡令能到农村去寻找一个朋友,向钓鱼儿童问路后所作。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古诗词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古诗词是小学生语文学习中必须掌握的知识。
因此,小编整理了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供大家使用。
草 / 赋得古原草送别(唐代:白居易)【原文】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译文】长长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
无情的野火只能烧掉干叶,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
野草野花蔓延着淹没古道,艳阳下草地尽头是你征程。
我又一次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
【注释】赋得:借古人诗句或成语命题作诗。
诗题前一般都冠以“赋得”二字。
这是古代人学习作诗或文人聚会分题作诗或科举考试时命题作诗的一种方式,称为”赋得体”。
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
一岁一枯荣:枯,枯萎。
荣,茂盛。
野草每年都会茂盛一次,枯萎一次。
远芳侵古道:芳,指野草那浓郁的香气。
远芳:草香远播。
侵,侵占,长满。
远处芬芳的野草一直长到古老的驿道上。
晴翠:草原明丽翠绿。
王孙:本指贵族后代,此指远方的友人。
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的样子。
【赏析】首句即破题面“古原草”三字。
多么茂盛(“离离”)的原上草,抓住“春草”生命力旺盛的特征,可说是从“春草生兮萋萋”脱化而不着迹,为后文开出很好的思路。
就“古原草”而言,何尝不可开作“秋来深径里”(僧古怀《原是秋草》),那通篇也就将是另一种气象了。
野草是一年生植物,春荣秋枯,岁岁循环不已。
“一岁一枯荣”意思似不过如此。
然而写作“枯──荣”,与作“荣──枯”就大不一样。
如作后者,便是秋草,便不能生发出三、四的好句来。
两个“一”字复叠,形成咏叹,又先状出一种生生不已的情味,三、四句就水到渠成了宿新市徐公店(宋代:杨万里)【原文】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译文】篱笆稀稀落落,一条小路通向远方,树上的花瓣纷纷飘落,却还尚未形成树阴。
小学必背古诗词及译文注释(二年级全)
二年级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词语注释:⑴凌寒:冒着严寒。
⑵遥:远远地。
知:知道。
⑶为(wèi):因为。
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白话译文:那墙角的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盛开。
为什么远望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小儿垂钓【唐】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词语注释:1.蓬头:形容小孩可爱。
2.稚子:年龄小的、懵懂的孩子。
3.垂纶:钓鱼。
4.纶:钓鱼用的丝线。
5.莓:一种野草。
6.苔:苔藓植物。
7.映:遮映。
8.借问:向人打听。
9.鱼惊:鱼儿受到惊吓。
10.应:回应,答应,理睬。
白话译文一个头发蓬乱、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边学钓鱼,侧着身子坐在草丛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影。
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小孩漠不关心地摆了摆手,生怕惊动了鱼儿,不敢回应过路人。
登鹳雀楼【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词语注释:⑴鹳雀楼:古名鹳鹊楼,因时有鹳鹊栖其上而得名,其故址在永济市境内古蒲州城外西南的黄河岸边。
《蒲州府志》记载:“(鹳雀楼)旧在郡城西南黄河中高阜处,时有鹳雀栖其上,遂名。
”⑵白日:太阳。
依:依傍。
尽:消失。
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
⑶欲:想要。
穷:尽,使达到极点。
千里目:眼界宽阔。
⑷更:再。
白话译文太阳依傍山峦渐渐下落,黄河向着大海滔滔东流。
如果要想遍览千里风景,那就请再登上一层高楼。
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词语注释:①绝:无,没有。
②万径:虚指,指千万条路。
③人踪:人的脚印。
④孤:孤零零。
⑤蓑笠(suōlì):蓑衣和斗笠。
蓑:古代用来防雨的衣服;笠:古代用来防雨的帽子,用竹篾编成。
⑥独:独自。
白话译文:群山中的鸟儿飞得不见踪影,所有的道路都不见人的踪迹。
江面孤舟上一位披戴着蓑笠的老翁,独自在寒冷的江面上钓鱼。
望庐山瀑布【唐】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二年级古诗词必背译文
二年级古诗词必背译文二年级的学生们在学习古诗词时,不仅要背诵原文,理解其意境和情感,还应该了解其译文,以便更好地把握诗词的内涵。
以下是一些适合二年级学生必背的古诗词及其译文:1. 《静夜思》- 原文: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译文:床前洒满了明亮的月光,看起来好像地上铺了一层霜。
我抬起头来仰望那明亮的月亮,低下头来,不禁思念起远方的家乡。
2. 《春晓》- 原文: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 译文:春天的早晨,我睡得很沉,没有感觉到天已经亮了,到处都能听到鸟儿的叫声。
昨夜的风雨声中,不知道有多少花朵被吹落。
3. 《望庐山瀑布》- 原文: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译文:阳光照耀着香炉峰,升起了紫色的烟雾,远远望去,瀑布像一条白色的绸带挂在山前。
水流从高处直泻而下,好像有三千尺那么高,让人怀疑是不是银河从天上坠落。
4. 《登鹳雀楼》- 原文: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译文:太阳靠着山边落下,黄河流入大海。
想要看得更远,就要再上一层楼。
5. 《江雪》- 原文: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 译文:所有的山都看不到飞鸟,所有的小路上都看不到人的踪迹。
只有一位穿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面上钓鱼。
6. 《悯农》- 原文: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 译文: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在田里锄禾,汗水滴落在禾苗下的泥土中。
有谁知道我们盘中的饭食,每一粒粮食都是农民辛勤劳动的结果。
7. 《咏鹅》- 原文: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 译文:鹅啊鹅,弯曲着脖子向天空歌唱。
白色的羽毛漂浮在绿色的水面上,红色的脚掌拨动着清澈的水波。
8. 《绝句》- 原文: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 译文: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鸣叫,一行白鹭飞向蓝天。
2019-2020-小学二年级语文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实用word文档 (7页)
【原文】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译文】
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的。他们笑着询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注释】
(1)偶书:随便写的诗。偶:说明诗写作得很偶然,是随时有所见、有所感就写下来的。
赠刘景文 / 冬景(宋代:苏轼)
【原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译文】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注释】
⑴刘景文:刘季孙,字景文,工诗,时任两浙兵马都监,驻杭州。苏轼视他为国士,曾上表推荐,并以诗歌唱酬往来。
诗的后半是抒情。第三句遥接起句,进一步说明放船地点在桃花潭。“深千尺”既描绘了潭的特点,又为结句预伏一笔。桃花潭水是那样地深湛,更触动了离人的情怀,难忘汪伦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联系起来。结句迸出“不及汪伦送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潭水已“深千尺”,那么汪伦送李白的情谊必定更深,此句耐人寻味。这里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采用比物手法,变无形的情谊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诗人很感动,所以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行诗来极力赞美汪伦对诗人的敬佩和喜爱,也表达了李白对汪伦的深厚情谊。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小学二年级语文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小学二年级语文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讲课教案
小学二年级语文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小学二年级语文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本文是关于小学二年级语文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感谢您的阅读!古诗词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古诗词是小学生语文学习中必须掌握的知识。
因此,小编整理了小学二年级语文古诗词,供大家使用。
赠刘景文/冬景(宋代:苏轼)【原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译文】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注释】⑴刘景文:刘季孙,字景文,工诗,时任两浙兵马都监,驻杭州。
苏轼视他为国士,曾上表推荐,并以诗歌唱酬往来。
⑵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擎:举,向上托。
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⑶菊残:菊花凋谢。
犹:仍然。
傲霜:不怕霜冻寒冷,坚强不屈。
⑷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
须记:一定要记住。
⑸正是:一作“最是”。
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刘景文的。
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
“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
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
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山行(唐代:杜牧)【原文】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译文】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深处,居然还有人家。
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
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注释】1.山行:在山中行走。
2.远上:登上远处的。
3.寒山:深秋季节的山。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古诗全部(含作者、注释、诗意)
【小学二年级】赠刘景文苏轼.宋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注释】(1)擎:举,向上托。
(擎雨盖:喻指荷叶)(2)傲霜:不怕霜冻,坚强不屈。
(3)最:一作“正”(4)君:你,指刘景文。
【译文】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
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最美的景是在初冬橙黄橘绿的时节啊!山行杜牧.唐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注释】1.山行:在山中行走。
2.寒山:指深秋时候的山。
3.径:小路。
4.白云生处:白云缭绕而生的地方。
5.坐:因为;由于。
【译文】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深处,居然还有人家。
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的枫林晚景。
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回乡偶书贺知章.唐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译文】青年时离乡老年才归还,口音未变却已鬓发疏落容颜衰老。
村童看见我却不能相认,笑着问我这客人是从何处而来。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译文】诗人刚回到故乡时,儿童谁也不认识他。
当他在故乡住下来后,发现离别家乡这么多年,故乡的人和事都已经变化太多,跟记忆中的一点也不一样了,似乎只有家乡的镜湖没有变。
赠汪伦李白.唐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释】1.汪伦:李白在桃花潭结识的朋友,性格非常豪爽。
这首诗就是赠给他的。
2.踏歌: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着拍子。
3.桃花潭:水潭名,在今安徽泾县西南。
4.不及:比不上【译文】李白坐着船将要远行,忽听到岸边上有踏歌声。
呵,这桃花潭的水呀能深有千尺,也不如你汪伦---为我送别的那片实意真情!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唐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二年级下册必背古诗词及注释
二年级下册必背古诗词及注释二年级下册的古诗词是小学生语文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还能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和文化认同感。
以下是一些适合二年级学生背诵的古诗词及其注释:1. 《静夜思》- 作者:李白- 原文: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注释:- 明月光:明亮的月光。
- 疑:怀疑。
- 举头:抬头。
- 思:想念。
2. 《春晓》- 作者:孟浩然- 原文: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 注释:- 春眠:春天的睡眠。
- 啼鸟:鸟的叫声。
- 风雨声:风雨的声音。
3. 《登鹳雀楼》- 作者:王之涣- 原文: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注释:- 白日:太阳。
- 依山尽:靠着山边落下。
- 黄河:中国的第二长河。
- 穷:尽。
4. 《悯农》- 作者:李绅- 原文: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 注释:- 锄禾:锄地。
- 日当午:中午时分。
- 汗滴:汗水滴落。
- 盘中餐:饭桌上的食物。
5. 《望庐山瀑布》- 作者:李白- 原文: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注释:- 日照:阳光照射。
- 香炉:香炉峰,庐山的一座山峰。
- 紫烟:紫色的雾气。
- 银河:天上的银河。
6. 《绝句》- 作者:杜甫- 原文: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 注释:- 黄鹂:一种黄色的鸟。
- 翠柳:绿色的柳树。
- 白鹭:一种白色的鸟。
- 西岭:指山的西面。
- 千秋雪:长久不化的雪。
7. 《江雪》- 作者:柳宗元- 原文: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 注释:- 鸟飞绝:鸟儿飞走,看不见了。
- 人踪灭:人的踪迹消失了。
- 蓑笠:用草编的雨衣和帽子。
- 独钓:独自钓鱼。
这些古诗词不仅语言优美,而且意境深远,非常适合二年级学生背诵和理解。
通过背诵这些诗词,学生可以更好地感受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
最新小学二年级语文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小学二年级语文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本文是关于小学二年级语文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感谢您的阅读!古诗词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古诗词是小学生语文学习中必须掌握的知识。
因此,小编整理了小学二年级语文古诗词,供大家使用。
赠刘景文/冬景(宋代:苏轼)【原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译文】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注释】⑴刘景文:刘季孙,字景文,工诗,时任两浙兵马都监,驻杭州。
苏轼视他为国士,曾上表推荐,并以诗歌唱酬往来。
⑵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擎:举,向上托。
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⑶菊残:菊花凋谢。
犹:仍然。
傲霜:不怕霜冻寒冷,坚强不屈。
⑷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
须记:一定要记住。
⑸正是:一作“最是”。
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刘景文的。
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
“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
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
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山行(唐代:杜牧)【原文】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译文】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深处,居然还有人家。
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
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注释】1.山行:在山中行走。
2.远上:登上远处的。
3.寒山:深秋季节的山。
4.石径:石子的小路。
小学二年级古诗文上册古诗文译文注释赏析人教版
小学二年级古诗文赠刘景文ZMg1iUjingw6n【宋】苏轼【s6ng]sush1荷尽已无擎雨盖,h6jiny1wιiq1ngy∏gδi菊残犹有傲霜枝。
juc6ny6uyδudoshuαngzh1一年好景君须记,y1niδnhδoj1ngjun1xuj1正是橙黄橘绿时。
ZhengShiChGnghudngjUIOsh1【注释】(1)擎:举,向上托。
(擎雨盖:喻指荷叶)(2)傲霜:不怕霜冻,坚强不屈。
(3)最:一作“正”⑷君:你,指刘景文。
【译文】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
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最美的景是在初冬橙黄橘绿的时节啊!【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的刘景文(名季孙)的。
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
“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
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
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苏轼的《赠刘景文》,是在元佑五年(1090)苏轼在杭州任知州时作的。
《苕溪渔隐丛话》说此诗咏初冬景致,“曲尽其妙”。
诗虽为赠刘景文而作,所咏却是初冬景物,了无一字涉及刘氏本人的道德文章。
这似乎不是题中应有之义,但实际上,作者的高明之处正在于将对刘氏品格和节操的称颂,不着痕迹地糅合在对初冬景物的描写中。
因为在作者看来,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初冬景色。
而橘树和松柏一样,是最足以代表人的高尚品格和坚贞的节操。
古人写秋景,大多气象衰飒,渗透悲秋情绪。
然此处却一反常情,写出了深秋时节的丰硕景象,显露了勃勃生机,给人以昂扬之感。
因此宋人胡仔以之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诗中“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两句相提并论,说是“二诗意思颇同而词殊,皆曲尽其妙”(《苕溪渔隐丛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二年级语文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本文是关于小学二年级语文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感谢您的阅读!古诗词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古诗词是小学生语文学习中必须掌握的知识。
因此,小编整理了小学二年级语文古诗词,供大家使用。
赠刘景文/冬景(宋代:苏轼)【原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译文】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注释】⑴刘景文:刘季孙,字景文,工诗,时任两浙兵马都监,驻杭州。
苏轼视他为国士,曾上表推荐,并以诗歌唱酬往来。
⑵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擎:举,向上托。
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⑶菊残:菊花凋谢。
犹:仍然。
傲霜:不怕霜冻寒冷,坚强不屈。
⑷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
须记:一定要记住。
⑸正是:一作“最是”。
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刘景文的。
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
“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
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
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山行(唐代:杜牧)【原文】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译文】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深处,居然还有人家。
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
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注释】1.山行:在山中行走。
2.远上:登上远处的。
3.寒山:深秋季节的山。
4.石径:石子的小路。
5.斜:此字读xiá,为倾斜的意思。
6.深:另有版本作“生”。
(“深”可理解为在云雾缭绕的的深处;“生”可理解为在形成白云的地方)7.车:轿子。
8.坐:因为。
9.霜叶:枫树的叶子经深秋寒霜之后变成了红色。
10.枫林晚:傍晚时的枫树林。
11.红于:比……更红,本文指霜叶红于二月花。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
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志趣的寄托,因而能给读者启迪和鼓舞。
回乡偶书二首·其一(唐代:贺知章)【原文】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译文】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
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
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的。
他们笑着询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注释】(1)偶书:随便写的诗。
偶:说明诗写作得很偶然,是随时有所见、有所感就写下来的。
(2)少小离家:贺知章三十七岁中进士,在此以前就离开家乡。
老大:年纪大了。
贺知章回乡时已年逾八十。
(3)乡音:家乡的口音。
无改:没什么变化。
一作“难改”。
鬓毛:额角边靠近耳朵的头发。
一作“面毛”。
衰(cui):减少,疏落。
鬓毛衰:指鬓毛减少,疏落。
(4)相见:即看见我;相:带有指代性的副词。
不相识:即不认识我。
(5)笑问:一本作“却问”,一本作“借问”。
【赏析】这是一首久客异乡、缅怀故里的感怀诗。
写于初来乍到之时,抒写久客伤老之情,就全诗来看,一二句尚属平平,三四句却似峰回路转,别有境界。
后两句的妙处在于背面敷粉,了无痕迹:虽写哀情,却借欢乐场面表现;虽为写己,却从儿童一面翻出。
而所写儿童问话的场面又极富于生活的情趣,即使读者不为诗人久客伤老之情所感染,也不能不被这一饶有趣味的生活场景所打动。
赠汪伦(唐代:李白)【原文】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译文】李白坐上小船刚刚要离开,忽然听到岸上传来告别的歌声。
即使桃花潭水有一千尺那么深,也不及汪伦送别我的一片情深。
【注释】①踏歌:民间的一种唱歌形式,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可以边走边唱。
②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
《一统志》谓其深不可测。
③深千尺: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潭深千尺不是实有其事)写深情厚谊,十分动人。
④不及:不如。
⑤汪伦:李白的朋友。
李白游泾(jīng)县(在今安徽省)桃花潭时,附近贾村的汪伦经常用自己酿的美酒款待李白,两人便由此结下深厚的友谊。
历代出版的《李白集》、《唐诗三百首》、《全唐诗》注解,都认定汪伦是李白游历泾县时遇到的一个普通村民,这个观点一直延续至今,今人安徽学者汪光泽和李子龙先后研读了泾县《汪氏宗谱》、《汪渐公谱》、《汪氏续修支谱》,确知“汪伦又名凤林,为唐时知名士”,与李白、王维等人关系很好,经常以诗文往来赠答。
开元天宝年间,汪伦为泾县令,李白“往候之,款洽不忍别”(详见《李白学刊》第二辑李子龙《关于汪伦其人》)。
按此诗或为汪伦已闲居桃花潭时,李白来访所作。
李白于公元754年(天宝十三载)自广陵、金陵至宣城,则此诗当不早于此前。
【赏析】诗的前半是叙事:先写要离去者,继写送行者,展示一幅离别的画面。
起句“乘舟”表明是循水道。
“将欲行”表明是在轻舟待发之时。
这句使读者仿佛见到李白在正要离岸的小船上向人们告别的情景。
“忽闻岸上踏歌声”,接下来就写送行者。
次句却不像首句那样直叙,而用了曲笔,只说听见歌声。
一群村人踏地为节拍,边走边唱前来送行了。
这似出乎李白的意料,所以说“忽闻”而不用“遥闻”。
这句诗虽说得比较含蓄,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但人已呼之欲出。
汪伦的到来,确实是不期而至的。
人未到而声先闻。
这样的送别,侧面表现出李白和汪伦这两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礼、快乐自由的人。
诗的后半是抒情。
第三句遥接起句,进一步说明放船地点在桃花潭。
“深千尺”既描绘了潭的特点,又为结句预伏一笔。
桃花潭水是那样地深湛,更触动了离人的情怀,难忘汪伦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联系起来。
结句迸出“不及汪伦送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
潭水已“深千尺”,那么汪伦送李白的情谊必定更深,此句耐人寻味。
这里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采用比物手法,变无形的情谊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
诗人很感动,所以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行诗来极力赞美汪伦对诗人的敬佩和喜爱,也表达了李白对汪伦的深厚情谊。
草/赋得古原草送别(唐代:白居易)【原文】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译文】长长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
无情的野火只能烧掉干叶,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
野草野花蔓延着淹没古道,艳阳下草地尽头是你征程。
我又一次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
【注释】赋得:借古人诗句或成语命题作诗。
诗题前一般都冠以“赋得”二字。
这是古代人学习作诗或文人聚会分题作诗或科举考试时命题作诗的一种方式,称为"赋得体"。
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
一岁一枯荣:枯,枯萎。
荣,茂盛。
野草每年都会茂盛一次,枯萎一次。
远芳侵古道:芳,指野草那浓郁的香气。
远芳:草香远播。
侵,侵占,长满。
远处芬芳的野草一直长到古老的驿道上。
晴翠:草原明丽翠绿。
王孙:本指贵族后代,此指远方的友人。
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的样子。
【赏析】首句即破题面“古原草”三字。
多么茂盛(“离离”)的原上草,抓住“春草”生命力旺盛的特征,可说是从“春草生兮萋萋”脱化而不着迹,为后文开出很好的思路。
就“古原草”而言,何尝不可开作“秋来深径里”(僧古怀《原是秋草》),那通篇也就将是另一种气象了。
野草是一年生植物,春荣秋枯,岁岁循环不已。
“一岁一枯荣”意思似不过如此。
然而写作“枯──荣”,与作“荣──枯”就大不一样。
如作后者,便是秋草,便不能生发出三、四的好句来。
两个“一”字复叠,形成咏叹,又先状出一种生生不已的情味,三、四句就水到渠成了宿新市徐公店(宋代:杨万里)【原文】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译文】篱笆稀稀落落,一条小路通向远方,树上的花瓣纷纷飘落,却还尚未形成树阴。
小孩子飞快地奔跑着追赶黄色的蝴蝶,可是蝴蝶突然飞入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注释】①篱:篱笆。
②疏疏:稀疏。
③径:小路。
④阴:树叶茂盛浓密而形成的树荫。
⑤急走:奔跑。
【赏析】本诗通过对春末夏初季节交替时景色的描写,体现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
全诗所摄取的景物极为平淡,所描绘人物的活动也极为平常,但由于采取景物与人物相结合,动静相间的写作手法,成功地刻画出农村恬淡自然,宁静清新的早春风光。
望庐山瀑布(唐代:李白)【原文】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译文】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注释】1.香炉:指香炉峰。
紫烟:指日光透过云雾,远望如紫色的烟云。
孟浩然《彭蠡湖中望庐山》:“香炉初上日,瀑布喷成虹。
”“日照”二句:一作“庐山上与星斗连,日照香炉生紫烟”。
2.遥看:从远处看。
挂:悬挂。
前川:一作“长川”。
川:河流,这里指瀑布。
3.直:笔直。
三千尺:形容山高。
这里是夸张的说法,不是实指。
4.疑:怀疑。
银河:古人指银河系构成的带状星群。
九天:一作“半天”。
古人认为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九重天,即天空最高处。
此句极言瀑布落差之大。
【赏析】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
苏东坡十分赞赏这首诗,说“帝遣银河一脉垂,古来唯有谪仙词”。
“谪仙”就是李白。
《望庐山瀑布》的确是状物写景和抒情的范例。
绝句(唐代:杜甫)【原文】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译文】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注释】(1)西岭:西岭雪山。
(2)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
(3)泊:停泊。
(4)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江苏省一带。
(5)万里船:不远万里开来的船只。
(6)“绝句”是诗的名称,并不直接表示诗的内容。
这种形式便于用来写一景一物,抒发作者一瞬间的感受。
诗人偶有所见,触发了内心的激情,信手把诗人自己的感受写下来,一时不去拟题,便用诗的格律“绝句”作为题目。
杜甫用这一形式写了一组诗,共四首,用“绝句”为总题。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是其中的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