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诗词赏析

合集下载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

八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1、游山西村一、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

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

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

孝宗时赐进士出身。

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

晚年退居家乡。

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

二、赏析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

腊酒,指上年腊月酿制的米酒。

豚,是小猪。

足鸡豚,意谓鸡豚足。

这两句是说农家酒味虽薄,而待客情意却十分深厚。

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

“莫笑”二字,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

颔联既写出山西村山环水绕,花团锦簇,春光无限,另一方面它又富于哲理,表现了人生变化发展的某种规律性,令人回味无穷。

人们可以从中领悟到蕴含的生活哲理——不论前路多么难行,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人生就能“绝处逢生”,出现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新境界。

颈联则由自然入人事,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

读者不难体味出诗人所要表达的热爱传统文化的深情。

“社”为土地神。

春社,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

这一天农家祭社祈年,热热闹闹,吹吹打打,充满着丰收的期待。

陆游在这里更以“衣冠简朴古风存”,赞美着这个古老的乡土风俗,显示出他对吾土吾民之爱。

前三联写了外界情景,并和自己的情感相融。

然而诗人似乎意犹未足,故而笔锋一转:“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无时,随时。

诗人已“游”了一整天,此时明月高悬,整个大地笼罩在一片淡淡的清光中,给春社过后的村庄也染上了一层静谧的色彩,别有一番情趣。

于是这两句从胸中自然流出:但愿而今而后,能不时拄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农亲切絮语,此情此景,不亦乐乎!一个热爱家乡,与农民亲密无间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2、山坡羊·潼关怀古一、作者张养浩(1269—1329年),汉族,字希孟,号云庄,山东济南人,元代著名散曲家。

诗、文兼擅,而以散曲著称。

此曲是张养浩晚年的代表作,也是元散曲中思想性、艺术性完美结合的名作。

诗词赏析八年级(上)

诗词赏析八年级(上)

诗词赏析八年级(上册)第1首黄鹤楼[唐崔颢]【主旨情感:本诗描写了诗人登楼远眺的所见所想,抒发了诗人漂泊异乡的伤感与思乡之情。

】第2首使至塞上[唐王维]【主旨情感:这首诗叙事与写景相结合,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壮丽、奇特、别致的塞外风光,动静结合,意境雄浑,视野开阔。

全诗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产生的孤寂心情,以及在大漠雄浑的景色中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表现出诗人的达观。

】第3首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主旨情感:这首诗处处紧扣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西湖明媚的早春风光描绘得生机盎然。

抒发了诗人对西湖早春胜景的无比喜爱之情。

】第4首饮酒(其五)[东晋陶渊明]【主旨情感:这首诗从居住的草庐写起,反思归田后自己的生活状况,表现了诗人归隐田园后悠然自得的心境以及对自然风光的喜爱之情。

】第5首春望[唐杜甫]【诗歌背景】天宝十四年,安禄山发动叛乱,诗人在投奔唐肃宗的途中被俘,押至长安。

次年,他逃离长安,在逃离长安前一个月写下此诗。

【主旨情感:全诗围绕“望”字展开,用春城破败的感叹抒写在战乱离愁中对亲人的思念,融情于景,集中地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充分体现了诗人诗歌“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第6首雁门太守行[唐李贺]【主旨情感:这是一首以战争为背景和主题的抒情诗,诗人用极凝练的方式概括了这场战斗的艰苦性,高度赞扬了军官将士们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表达了全体军官将士誓死报国的决心。

】第7首赤壁[唐杜牧]【主旨情感:这是一首咏史怀古诗,诗人借一件古物而兴起对历史的慨叹,以“二乔”的命运暗示东吴的命运,以小见大,别出心裁,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空有抱负却生不逢时、无从施展的无奈。

】第9首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北宋晏殊]【主旨情感:词的上阕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咏叹,将怀旧之感、伤今之情与惜时之意交织、融合在一起。

下阕则巧借眼前景物,着重写今日的感伤。

表达了词人对年华流逝、好景不长的感伤之情。

】第8首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宋李清照]【主旨情感:这首词通过记梦,展示了一个神奇的境界,抒发了词人内心的苦闷,也表现自己不为苦难所磨灭的追求和向往。

人教版八年级(上)唐诗五首赏析

人教版八年级(上)唐诗五首赏析

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古诗词赏析(一)◇班级:姓名:◇野望【唐】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作者作品】选自《王绩诗注》。

王绩,字无功,号东皋子,唐代诗人。

【重点词语】东皋:作者弃官隐居于此。

皋,水边地。

徙倚:徘徊犊:小牛。

这里指牛群。

禽:泛指。

采薇:采食野菜。

商末孤竹君之子伯夷、叔齐在商亡之后,“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后遂以“采薇”比喻隐居不仕。

【译文】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猎物驰过我的身旁。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

【赏析】诗中以饱满的热情形象地描绘了这座名山雄伟壮观的气势,抒发了作者青年时期的豪情和远大抱负。

1、“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画面:描绘了一幅满天秋色(江天寥阔、山清水秀,水波清冷)、峰峦叠嶂的富有诗意的山水画。

作用:①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

第二句呼应起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②表现了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

2、“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

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运用互文的手法。

3、“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总写秋色,是静景、远景,“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写牧人与猎马,是动景、近景。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4、“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这两句引用典故,诗人看到这一派秋意颇浓的山野景色,不禁想起古代采薇而食的隐士,表达诗人避世退隐的心态,道出了内心的苦闷和惆怅。

5、诗人在诗中流露了怎样的感情?首尾两联写景,借景抒情,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和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人的落寞心绪。

八年级上册课内古诗词解析

八年级上册课内古诗词解析

八年级上册课内古诗词解析八年级上册(18首)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译文】傍晚时站在隐居的地方纵目远眺,徘徊不定不知归依何方。

层层树林都染上金黄的秋色,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牛群返回,猎人骑着马带着猎物回去。

我看到这些人又并不认识,咏一曲长歌来怀念古代采薇而食的隐±。

【赏析】王绩《野望》写的是山野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着几分彷徨、孤独和苦闷,是王绩的代表作,也是现存唐诗中最早的一首格律完整的五言律诗。

全诗于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皋是水边地。

东皋,指他家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

他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

“徙倚”是徘徊的意思。

“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下面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

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然而,王绩还不能像陶渊明那样从田园中找到慰藉,所以最后说:“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土,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黄鹤楼崔颍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译文】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飞去的黄鹤再也不能复返了,唯有悠悠白云徒然千载依I日。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在目,鹦鹉洲的芳草长得密密稠稠,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面对烟波渺渺大江令人发愁!【赏析】题咏黄鹤楼的作品很多,但举世公认崔颍的《黄鹤楼》堪称绝唱,连大诗人李白也因“崔颍题诗在上头”而搁笔。

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十首的理解与赏析

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十首的理解与赏析

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十首的理解与赏析【1】长歌行1.从写法上看,这首诗有什么特点?告诉人们什么道理?这首诗借物言理,首先以园中的葵菜作比喻。

“青青”喻其生长茂盛。

把园中葵变黄了到叶衰比喻人生短暂。

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老,警示人们:光阴易逝,人生短暂,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努力学习,不要等到老了再伤心后悔。

2.体会“老大徒伤悲”中“徒”的妙处。

“ 徒”字是“空”“白白” 的意思。

意味深长:一是说老大无成,人生等于虚度了。

二是说老年时才醒悟将于事无补,徒叹奈何,意在强调必须及时努力。

3.本诗劝勉珍惜青春,积极进取,不要老来空自悲叹。

苏轼却在他的《浣溪沙》中用“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联想人生也可以老当益壮,你赞同哪一种观点,请举例说明。

两种观点都有道理,选择一种讲明理由,并举例证明。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观点,可结合“少壮时期是人生精力最旺盛的时期,应抓紧时间努力奋进”来谈,正如孟郊说:“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可举历史上少年成才的事例如“年少万兜鍪”的孙权等。

而“老当益壮”的观点就从“人老心不老”、“活到老,学到老”的角度谈,可举“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曹操等为例。

、4.如何理解“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一句。

运用比喻,以“江河东流入海,不复西归”为喻,生动形象地说明光阴一去不复返。

5.请再写出一句劝勉人们珍惜时光的名句。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野望1.本诗的作者是唐代著名的诗人王绩。

2.发挥你的想象,用生动的语言再现“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的景象。

每一棵树都顶着一抹金黄的秋色,起伏的山脉重峦叠嶂,披上了落日的余晖。

树叶黄了,落到地上,山后的太阳余晖落在山上。

举目四望,树林和山峦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3.本诗寓情于景,于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

4.本诗描绘出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野秋晚图,画面以诗人登高远望为中心,看到是落日的余辉中树叶凋零、山山错落、牧人驱犊猎马带禽返家的一派萧瑟景象,这一景象和诗句“相顾无相识”“徙倚欲何依”结合起来表达了作者落寞欲隐的心情。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四川刘海燕原创●1.《过故人庄》(唐·孟浩然)这首五律首联的“黍”是田中所收,“鸡”是家中所养,二者正契合“田家”二字。

颔联描写“故人庄”的自然环境美。

上句是近景,绿树环合,别有天地,幽雅恬静而富有神秘感;下句是远景,村后青山迤逦伸向远方,恰似一幅绝妙的青绿山水面,让人心往神驰,浮想联翩。

颈联写在故人家的生活场景。

故人庄环境的恬静美丽,农人劳动的乐趣。

尾联直率表达了重阳节再次造访的愿望。

这主动表示要“还来”与首联“邀”有对比深化之妙,很耐人寻味。

散译:老朋友准备好了丰盛饭菜,邀请我到他的田舍(家)做客。

翠绿的树木环绕着小村,村子城墙外面青山连绵不绝。

打开窗子面对着谷场和菜园,我们举杯欢饮,谈论着今年庄稼的长势。

等到九月初九重阳节的那一天,我还要再来和你一起喝酒,一起观赏菊花。

2.《游山西村》(北宋·陆游)这首七律以“游”字贯穿全诗,生动地描绘了丰收之年农村欢悦一片的气象和乡间的风光习俗,刻画了农民淳朴、好客的品性,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

首联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时尽其所有的盛情。

“莫笑”表现了农民的厚道。

颔联写山峦重重叠叠,清碧的山泉在曲折的溪流中汩汩穿行,仿佛已经无路可走了,倏然看见柳色浓绿,花色明丽,又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

使人们领悟到深刻的生活哲理——无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只要坚定信念、不怕困难、勇于开拓,就能出现一个光明与希望的新境界。

颈联由自然入人事,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

游了一整天的诗人游兴未尽,主人的殷勤,风光的旖旎,民的的淳朴,使诗人流连忘返。

散译:莫要笑话农家的腊酒浊浑,去岁丰收,足有丰盛的菜肴招待客人。

山水重重复复,令我几疑无路,柳暗花明,现出了一个山村。

一路鼓鸣箫吹,噢!原来是春社日已近,父老都身着简朴,古老的民风依然留存。

从今后呵!若许我闲居,若野鹤浮云,我便拄着竹杖,随时来这里拜访叩门。

3.《渔家傲》(宋·范仲淹)这首词,上片以“异”字领起全篇,为下片怀乡思归之情埋下了伏线:秋来早往南飞的大雁突出了气候“异”;风吼马啸夹杂着号角的边声写出了边声“异”;接着些边的“异”:“千嶂里”写军营为群山环抱,“长烟落日”些塞外壮阔的风光,与紧闭的“孤城”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作者用近乎白描的手法,描摹出一幅壮阔荒僻、萧瑟悲凉的边塞鸟瞰图。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学期课内古诗词名句赏析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学期课内古诗词名句赏析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学期课内古诗词名句赏析1.《望岳》名句: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赏析:前半句运用拟人手法,写大自然对泰山情有独钟,把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突出了泰山之美。

后半句运用了夸张、比喻,写泰山像一把硕大无比的刀,把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象,突出了泰山之高大。

“钟”字用拟人手法将大自然写的有情,“割”字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这两句诗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表达了对泰山的喜爱、赞美之情。

名句: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赏析:这两句是写细望。

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

“决眦”二字尤为为传神,生动地体现了诗人在这神奇缥缈的景观而前像着了迷似的,想把这一切看个够,看个明白,因而使劲地睁大眼睛张望,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

“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可知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

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诗人胸襟宽广,眼界空阔;整齐的对偶句写出山中云气的层出不穷,心胸为之荡涤。

这情景使泰山迷人的景色表现得更为形象鲜明,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赏析:这一联的意思是说,总有一天我会登上这高峻的顶峰,把四周矮小的群山尽收眼底。

这里,诗人写由望岳而想到登岳。

这一句是虚写,写出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具有一定的生活哲理。

这两句诗至今还被人们广泛用来勉励自己——人生如登山,只有不畏艰难险阻,奋力登上“绝顶”,才能享受“一览众山小”的胜利的喜悦。

2.《春望》名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赏析:“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开篇即写春望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

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

诗人在此明写景,实抒感,以京城的荒凉、破败、草林丛生来正衬诗人的无限悲哀,对照强烈。

一个“破”字一个“深”字,突出国都残破,满目凄凉。

为全诗创造氛围。

名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最新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

最新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一)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1.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①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第二句呼应起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②表现了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2.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颔联妙在融情于景,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画面萧瑟恬静,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3.首联“望”字意蕴丰富,请简析它的双重意蕴.“望”既写诗人眺望之意,又暗指诗人内心的期望,希望觅得知音,得到理解、赏识和重用.4.诗的首联化用了哪两位诗人的什么诗句?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①“东皋薄暮望”化用陶渊明的“登东皋以舒啸”的诗句,②“欲何依”化用曹操“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诗句.作用:①首联用典,表达了诗人一种莫可名状的孤寂无依的愁绪;②点题,并为中间两联写景作了铺垫.5.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辗转漂泊,彷徨苦闷,找不到精神归宿,又没有真正的知己,所以只得“长歌怀采薇”,即放声高歌,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隐逸高士,引为神交密友.抒发了孤独抑郁的心情和避世退隐的愿望.(二)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1.李白用“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颖题诗在上头”来评价该诗,难道这首诗仅在写景方面有独到之处吗?请说说你的看法.(2分)该诗不仅写景,还有抒情.前四句抒写了人去楼空,世事苍茫的感慨;后四句描绘了登楼所见,烘托思乡之情.(答出“抒情”1分,分析1分,共2分.)2.诗歌中有两个“空”字,请结合诗意进行赏析.(4分)第一个“空”有“只,只有”的意思,表达了好友已离去,只剩下空空的黄鹤楼和诗人自己,重在写景;第二个“空”有“空空的”“空荡荡”之意,表达的是因友人的离去和自己漂泊在外,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寞和惆怅,重在抒情.3.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愁”字.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4.这首诗的前四句中,“黄鹤”三见,“突”字重出,是否有重复之嫌,为什么?不重复.由于气势贯通,自然天成,读来并不感到重复.5.五、六句写登楼所见的实景,请用自己的语言将画面描述出来.5.天气晴好,江北汉阳的树木清晰分明,鹦鹉洲上的青草繁茂浓绿.(三)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1.《使至塞上》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被排挤出朝廷,不得志、愤懑等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2.本诗的颈联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从炼字的角度对这两句诗进行赏析.“直”字,表现了大漠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1分);“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1分).这两个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塞外雄奇壮观的自然之景,而且巧妙融入了诗人的孤寂情绪,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4.“征蓬”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诗人是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却以没有根基、四处漂泊的“蓬草”形象自况,正是暗写自己内心飘零孤寂.表达了作者对朝廷排挤,不得志的愤懑之情(诗人在萧关逢候骑,可看出诗人被排挤出朝廷.不得志的愤懑之情)(四)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1.展开想象与联想,描绘“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所展现出的画面.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江水奔腾直泻,从荆门往远处望去,江水仿佛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2.分析“随”、“入”、“尽”的好处.“随”: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的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流动感.“入”:形象生动,写出了气势的博大,充分表达了诗人豪情万丈,充满了喜悦的心情和昂扬的激情.“尽”:表达了作者初出荆门时喜悦开朗的心情.诗句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方法,抒发了作者初出荆门时的喜悦、激动的心情,更是诗人开阔的胸怀,开朗的心境和蓬勃朝气的形象写照.3.描绘“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所展现的画面.并简要分析句中“下”的好处.明月映入水中,如同飞下的天镜,云霞飘飞,如同海市蜃楼一般变幻多姿.炼字:“下”是动词,月亮下来了,月影像一面镜子从天上飞下来了,想象奇特.4.“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拟人,赋予水以人的情态,深情为诗人送别,表达了对家乡山水的眷恋之情.5.标题中“送别”二字怎么理解?“送别”是说故乡的水恋恋不舍,满怀深情地一路送作者远行,从另一角度显现出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五)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有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1.本诗以“行”为线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抒发了对钱塘湖早春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和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之情. “最爱”最能体现这种情感.2.体现早春特点的景物:水面初平、早莺、新燕、乱花、浅草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两个动词很有表现力,请说说这两个动词好在何处.“争”和“啄”两个动词,运用了拟人,写出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场景,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机.4.描绘“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莺是春天的歌手,几只早飞出来的黄莺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歌唱,刚飞回来的燕子忙着衔泥筑巢,不知要将家安在谁的屋檐下.5.描绘“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所展现的画面.缤纷的野花次第开放,使人眼花缭乱.出生的嫩草一片新绿,才刚刚盖过马蹄.(六)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1.赏析“馨香盈怀袖”一句的妙处.香气本来是看不到、摸不着的东西,但作者却能把它写得像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很生动形象.2.“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进”在全诗结构上起的作用.卒章显志,点明诗旨;升华情感(诗人在前面着重渲染之后,情感逆转,眼前物不再是那么重要,更令人伤感的是别离那么久的时间,至此全诗的情感突然得到升华)3.分析本诗写景抒情的艺术特色.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眼前的树、眼前的花,谁来欣赏谁来赞?一个独守闺房幽怨憔悴的思妇形象跃然纸上.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奇树”“绿叶”“荣”“馨香”等一组繁荣旺盛的意象,来突出自己的孤单寂寞,抒写心中的哀怨伤感.(七)《龟虽寿》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1.这首诗表现了什么思想感情?作者虽年老但仍踌躇满志、乐观自信,充满了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2.赏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诗人以“老骥”自比(1分),用比兴的手法,表达了诗人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1分)(八)《赠从弟》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1.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这首诗通篇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能够挺立风中而不倒,经严寒而不凋;表现自己对高风亮节的赞美和追求,对从弟的劝勉之意不言而喻.2.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首联中松树的形象.高高的山上,苍翠的青松傲然挺立,迎着山谷中瑟瑟的寒风,毫不动摇.3.诗中“一何盛”“一何劲”分别写出了“风”和“松”的什么特点?(2017日照)“一何盛”突出了风之大,“一何劲”突出了松柏的雄健挺拔(坚韧).4.全诗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象征手法.全诗借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自喻高洁、坚贞的情怀,在自勉中也勉励堂弟做一个坚强不屈的人.(九)梁甫行曹植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墅.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1.“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这两句是什么意思?在诗歌中有什么作用?柴门简陋凄清,在海风中摇荡,狐狸、兔子在屋檐下飞来窜去.这些环境描写衬托出边海人们生活环境的荒蛮以及边海人们的恐惧与凄楚.2.本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答案:本诗主要运用了白描的手法,全方位描写了边海人们的贫困生活,反映了边海农村的残破荒凉景象,表达了作者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十)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1.既然“结庐在人境”为何没有“车马喧”,请用诗中句子作答. (1分)心远地自偏2.“悠然见南山”中的“悠然”一词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2分)“悠然”写出了诗人隐居生活的那种恬淡、闲适的心情.3.能否把“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改为“望”字?为什么?(3分)不能.“见”表现的不是诗人对山的有意观望,而是在采菊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入眼帘的状态.4.“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置身世外,洁身自好,保持高洁的情操的思想感情.5.赏析“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傍晚,山上的景象愈发美好,在这从容而浑然的暮色里,飞鸟一群群翩然而归,结伴而还.鸟儿在空中经受了风雨严寒的折磨,倦而知还,作者以飞鸟自喻,以飞鸟倦而知还来表达他弃官归隐的惬意情怀.(十一)春望[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1.诗题是《春望》,那么诗人“望”到了哪些春景?草、木、花、鸟.2.首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的“深”字历来为人所称道,请分析其精妙之处. “深”字写出了虽然春天已降临长安城,然而眼前乱草丛生的景色,令人满目凄然,痛切地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3.结合“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诗,说说诗人是如何抒发情感的.(3分)这联通过景物描写,借景生情,移情于物,表现了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3.请你发挥想象,描述“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所展示的情景.(2分)面对国家烽火连天的境况,花鸟也像人一样感时伤怀.花上的露珠就像花儿流下的泪珠;鸟儿的鸣叫,也仿佛透露着惊恐.4.“家书抵万金”传诵千古,请作简要赏析.(2分)“抵万金”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极言家书珍贵、难得,真切地表达了战乱中人思念离散的亲人、盼望得到亲人音讯的心情.5.说说你对诗歌尾联的理解.尾联描绘了一个头发花白,稀疏到“不胜簪”地步的诗人形象,透过这一形象,可以想见其内心的凄怆、悲凉,其苍老之态是忧国、伤时、思家所致.6.后三联写诗人内心感受,突出了诗人怎样的渴望?反对战争,渴望和平.渴望战争尽快结束,期盼亲人团聚,国泰民安.(十二)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1.本诗是用乐府旧题写的边塞诗,全诗用夸张的手法,把战斗的气氛渲染的凝重而惨烈,突出了将士的高昂士气和爱国热情,歌颂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2.请简要分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在全诗中的作用.(2分)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淳尽致地揭示出来.运用比喻和夸张手法,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情势.3.“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表达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感?(2分)引用典故,赞颂了边关战士的誓死报国、英勇赴战的壮志豪情.(十三)《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1.前两句诗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诗的前两句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件的慨叹.或前两句写兴感之由.2.本诗运用何种写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以小见大;以二乔的命运代表国家的命运,更能体现诗句的形象性,表现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3.赏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锁”字极写了重台密阁,加重了藏娇之意.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生不逢时、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十四)渔家傲 [宋]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彷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1.这首词,《花庵词选》题作“记梦”,词人着力描写梦境的作用是什么?词人借梦境把天上和人间作了一个鲜明的对照,充分表现了她对现实的不满及人生际遇坎坷的感怀.词人还借虚幻梦境表达对自由的渴望.2.赏析“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比喻或用典,把自己比成大鹏,乘万里风高飞远举,叫风不要停止,把她的轻快小舟吹到仙山去,使她过着那自由自在的生活.表示了作者有大鹏高飞之志,对现实的不满,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解析:从手法、具体分析和感情方面回答.3.下阕哪句是对“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的回答?该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表达了词人晚年在现实生活面前怀才不遇,孤独无依,奋力挣扎的苦闷和对现实的不满.(十五)《浣溪沙》晏殊1.请简要分析“小园香径独徘徊”中“独”字的含义.“独”字写出词人因怀念友人而感到抑郁伤感,表现了孤寂、失意的情怀.2.这首词中多处用到对比的写法,请找出其中的一个例子,并简要说说这样写的好处.例子:“新”与“旧”的对比,或“去”与“来”的对比.好处:“新”是唱新词,“旧”是饮酒唱词时的环境——旧亭台,新词旧景对比,抒发了今是昨非的怅惘情思.(或“去”是花落去,“来”是燕归来,来去对比,表现了对时光逝去的惋惜之情.)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名句,简析这两句诗好在哪里.两句话对仗工整,音调和谐;画面生动,通过对易逝的自然春光的描写,抒发了伤春惜时,以及对青春易逝的感慨,情感浓郁,寓意深刻,发人深省.(十六)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宋]欧阳修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1.词的上阙第一句在整首词中的作用是什么?上片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5分)上阙第一句总摄全篇,点明题意,直抒赞美之情.(2分)上阙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写了蜿蜒曲折的绿水、长满芳草的长堤、动听的乐声和歌声,描绘了西湖清丽、恬静、淡远的春景.(3分)2.词的下阙主要是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描写西湖春色的?抒发了诗人的什么感情?(6分)动静结合的手法或以动衬静(2分)一、二句风平浪静,把水面比作明净平滑的琉璃,更以船的缓慢移动写出了“静”.三、四句写涟漪微起,惊动了沙洲上的水鸟,水鸟掠过堤岸飞去,写出了“动”,而西湖愈显其幽静.动静相衬,动静结合写出了西湖春色的多姿多彩.(2分)抒发了诗人流连山水的愉快心情.(2分)(十七)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宋]朱敦儒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1. 词的上片是通过哪些景色描写来营造意境的?有何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词人独上金陵城楼,纵目远眺,寒秋凄清,夕阳低垂,江流无声,营造了一派山河残破、日薄西山的感伤意境,借景抒情,抒发了词人国破家亡的落魄心情.2.朱敦儒是如何抒发内心情感的?请结合下片诗句作简要分析.①词的下阙运用了反问、比拟手法.②“几时收”诗人感叹什么时候才能收复失地;结尾一句,风本来没有感情,却在前面加一“悲”字,注入了浓厚的感情色彩.③词人对北宋灭亡而南渡时的凄惨情景的回忆,表达了他渴望收复故土的爱国心和对南宋朝廷的不满情绪. 3.试从景和情的角度赏析“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一句.(3分)词人运用情景交融的抒情手法(1分),描写了落日映照万里河山,大江奔流的悲凉壮阔的景观(1分),抒发内心因国家衰亡而生的抑郁苍茫之情(1分).4.本词表达了哪些情感?请结合词的下阙作简要分析.中原丧于敌手,贵族纷纷南逃(1分),诗人通过诗句直接抒发了自己渴望收复中原失地的迫切之情(1分),又以“悲风吹泪”之句(1分)表达自己的亡国之痛(1分)(十八)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南宋]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1.展开联想与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画面.(3分)暮色中船却误入荷塘深处,作者不由得惊呼:怎么把船划出去?叫声惊醒了鸥鹭,飞向天空,霎时,人声、水声、鸟声交织在宁静的湖面上.2.本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反映了词人早年无忧无虑的生活,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感情.3.赏析“惊”字的妙处.“惊”字,既暗写出船行之快,又生动地写出了停栖在小洲上的鸥鹭被吓得惊慌失措的情态.。

八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

八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

八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一)一.《长歌行》汉乐府:“乐府”原是古代掌管音乐的官署。

汉乐府指由汉时乐府机关所采制的诗歌。

汉武帝时的乐府规模较大,其职能是掌管宫廷所用音乐,兼采民间歌谣和乐曲。

魏晋以后,将汉代乐府机关所搜集演唱的诗歌,统统称为乐府诗。

乐府诗是最能代表汉代诗歌成就的一种体裁。

解释下列词语1.晞(xī):天亮,引申为阳光照耀。

2.衰(shuāi):衰老,衰败。

3.焜(kūn)黄:枯黄。

4.华(huā):通“花”。

5.徒(tú):白白的。

1.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园:园圃,种蔬菜、花果、树木的场所。

葵:我国古代重要蔬菜之一。

有紫茎、白茎二种,以白茎为胜。

大叶小花,花紫黄色。

朝露:清晨的露水.待:动词,等待。

日:太阳。

园中有碧绿的葵菜,露水将要被早晨的阳光晒干。

描绘葵的形象。

2.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阳春:温暖的春天。

布:动词,这里是散布的意思。

德泽:恩惠。

春天把阳光、雨露带给万物,因而说是一种恩惠。

万物:大地上的各种生物。

生光辉:形容万物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样子。

春天的阳光把温暖布满大地,万物都焕发出勃勃生机。

比喻人的青春年华。

3.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常:副词,时常。

恐:动词,担心。

秋节:秋季。

至:动词,到。

秋气肃杀,万物多因长成而趋于衰败、死亡,故担心。

焜黄:枯黄,形容草木颜色衰败的样子。

华:同“花”。

衰:衰败。

我经常担心秋天到来,树叶儿枯黄而飘落,百草凋零衰亡。

由春而秋,植物完成一次生命过程。

比喻人年老体衰。

4.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百川:泛指所有的河流。

东:方位名词用作动词,表示向东。

海:大海。

何:疑问代词,什么。

时:名词,时候。

复:副词,可译作“重新”“又”。

西:方位名词用作动词,向西。

归:回。

这句意思是光阴像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

无数条江河奔腾着向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够重新返回西方?由季节转换联想到时间飞逝。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少:少年时期。

壮:成年时期。

(完整版)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

(完整版)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

八年级上册古诗词理解背诵(一)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①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

第二句呼应起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②表现了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

2.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颔联妙在融情于景,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画面萧瑟恬静,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3.首联“望”字意蕴丰富,请简析它的双重意蕴。

“望”既写诗人眺望之意,又暗指诗人内心的期望,希望觅得知音,得到理解、赏识和重用。

4.诗的首联化用了哪两位诗人的什么诗句?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①“东皋薄暮望”化用陶渊明的“登东皋以舒啸”的诗句,②“欲何依”化用曹操“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诗句。

作用:①首联用典,表达了诗人一种莫可名状的孤寂无依的愁绪;②点题,并为中间两联写景作了铺垫。

5.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辗转漂泊,彷徨苦闷,找不到精神归宿,又没有真正的知己,所以只得“长歌怀采薇”,即放声高歌,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隐逸高士,引为神交密友。

抒发了孤独抑郁的心情和避世退隐的愿望。

(二)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李白用“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颖题诗在上头”来评价该诗,难道这首诗仅在写景方面有独到之处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2分)该诗不仅写景,还有抒情。

前四句抒写了人去楼空,世事苍茫的感慨;后四句描绘了登楼所见,烘托思乡之情。

(答出“抒情”1分,分析1分,共2分。

)2.诗歌中有两个“空”字,请结合诗意进行赏析。

八年级上册课内古诗词赏析

八年级上册课内古诗词赏析

3.结合诗句内容,谈谈对“感时花溅泪,恨别鸟 惊心”的理解。 虽然春花盛开,但看了让人流泪,花也好像在 流泪;虽然春鸟和鸣,但心里由于和家人离别而忧 伤,听了鸟鸣令人心惊,鸟似乎也在心惊。以花鸟 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也惊心,表达作者因 战乱伤时忧国思家的感情。 4.展开想象,描绘“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 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蕴含喊的情感。
八年级语文上册 课内古诗词赏析
(一)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这首诗每一联都紧扣“望”字,但角度不同,试分 别指出。 首联是从远处望整座泰山,颔联则是近望泰山, 颈联写细望所见,尾联则是由望岳而产生的登顶而望 的意愿。
2.如何理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中“愿”的含义。
“愿”指诗人隐居躬耕,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心愿。
(五)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自选角度,赏析下列诗句。 (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通过比喻的方式,表达了作者被朝廷排挤,抑郁不得志的 愤懑之情。
1.展开合理联想想想,描绘颔联诗人的神态、心理。 经历了靖康之难的诗人,登上岳阳楼,看着夕阳西下的美 景,不由想起战火纷飞的三国,怀古伤今,不由心神忧愁,, 他倚楼望远,心潮难平,低头徘徊,无比惆怅。 2.请谈谈对本诗颈联的理解。
3.诗中老妪的“致词”是一口气说出来的,还是差役逼迫出 来的?请据此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他们对话的场景。 (语言、动作、神态等) 是被差役逼迫出来的。
符合题意,应用对话描写及神态动作描写即可。
4.本诗中写夜色有什么作用? 烘托兵荒马乱,家破人亡的悲惨气氛。

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赏析

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赏析

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赏析
1.《登高》
作者: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所作,以“登高”为主题,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和诗人内心的感受。

诗中通过描写风声、猿啸、鸟飞等自然景象,表现出秋天的凄凉和孤寂;而“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则表现了诗人对流离失所、孤独无依的生活状态的感慨和无奈。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佳作之一。

2.《赋得古原草送别》
作者: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所作,以“赋得古原草送别”为题,表达了诗人对离别之情的感慨和思考。

诗中通过描写草原上的草木生长和枯萎的自然规律,暗示人生的无常和离别的必然性;而“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则表现了诗人对亲友离别的悲伤和不舍之情。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邃,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3.《登鹳雀楼》
作者: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所作,以“登鹳雀楼”为题,描绘了登高远望的景象和诗人内心的豪情壮志。

诗中通过描写夕阳余晖、黄河奔流等壮丽景象,表现出大自然的雄伟壮观;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则表现了诗人追求卓越、超越自我的精神境界。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高远,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名篇之一。

八年级上册语文26课诗词五首赏析

八年级上册语文26课诗词五首赏析

八年级上册语文26课的诗词赏析在八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中,有许多美妙的诗词,让我们来一起欣赏其中的五首吧。

1. 《出塞》——王昌龄在这首诗中,王昌龄以雄浑有力的语言描绘了边塞将士的豪情壮志。

他写出了那些骑着骏马,挥舞长矛的壮士,为了国家的安宁,奔赴边塞,守护家园的英勇形象。

这首诗让人仿佛置身于边塞之上,感受到了那份豪情壮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2. 《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是李白《静夜思》中最为人熟知的几句,清新淡雅,意境深远。

诗人通过对月亮的描绘和自我感叹,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这首诗如同一幅宁静、清新的画卷,让人心生怀旧之情,感受到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3. 《登鹳雀楼》——王之涣这首诗通过描绘登高远眺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抒怀。

从鹳雀楼上远眺,看尽了群山巍峨,江水绵延,大地辽阔。

王之涣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和情怀,令人感叹不已。

4. 《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是孟浩然《春晓》中的几句,从平淡的语言中,透露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

在清晨的宁静中,诗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感叹了年轻的活力和生命的蓬勃。

5. 《静夜思》——杜甫在这首诗中,杜甫以清新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寂静的夜晚。

月色如水,影映在庭院之中,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和安详。

杜甫通过对夜晚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命运的感慨。

这五首诗,每一首都有其独特的魅力,每一首都透露着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世界的关怀。

通过赏析这些诗词,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思想,更能够领略到诗词的艺术魅力。

在诗词中,恢弘的河山、壮美的建筑、热烈的英雄主义、细腻的生活情趣等都是诗人心目中的世界。

而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和道理也是源自生活、情感和精神的深厚积淀。

八年级上册语文中的这五首诗词,正是这些独特风格的代表作品。

观赏诗词,不妨并需多一些读懂诗词的艺术手法,以便更好地欣赏和鉴赏这些诗词的价值。

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原文,、,翻译,及,八年级上册古诗词翻译1 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翻译:园中青青的葵菜上,布满朝霞;子上颗颗露珠在阳光下闪烁,等待着阳光把自己晒干。

春天的太阳四处洒下恩泽,使万物都生机勃勃焕发出生命的光彩。

面对美景,自己却时常担心秋天的降临,那时候花和叶子就会变黄,然后衰败凋谢了。

所有的河流都向东流入茫茫大海中,什么时候这一去不复返的水流,才能再向西方流回来呢?一个人在少壮年华不勤奋努力,那么等到岁数大了,老年将至时,就只能白白后悔和悲哀了。

赏析:这首诗从“园中葵”说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复回打比方,说明光阴如流水,一去不再回。

最后劝导人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发愤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后悔。

这首诗借物言理,首先以园中的葵菜作比喻。

“青青”喻其生长茂盛。

其实在整个春天的阳光雨露之下,万物都在争相努力地生长。

何以如此?因为它们都恐怕秋天很快地到来,深知秋风凋零百草的道理。

大自然的生命节奏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一个人如果不趁着大好时光而努力奋斗,让青春白白地浪费,等到年老时后悔也来不及了。

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出言警策,催人奋起。

简评:这是汉代乐府古诗中的一首名作。

诗中用了一连串的比喻,来说明应该好好珍惜时光,及早努力。

诗的前四句,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明媚的春景,园子里绿油油的葵菜上还带着露水,朝阳升起之后,晒干了露水,葵菜又沐浴在一片阳光中。

世上的万物都在春天受到大自然雨露的恩惠,焕发出无比的光彩。

可是,秋天一到,它们都要失去鲜艳的光泽,变得枯黄衰落了。

万物都有盛衰的变化,人也有由少年到老年的过程。

时间就像大江大河的水一样,一直向东流入大海,一去不复返了。

我们在年少力强的时候如果不珍惜时光,好好努力的话,到老的时候就只能白白地悲伤了!2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八年级上古代诗词名句赏析

八年级上古代诗词名句赏析

1、赏析“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写诗人进村见到的景色。

绿树环绕,青山斜隐在村外,一派山野村舍景象,如诗如画,恬淡宜人。

景中充溢诗人激动的喜悦心情。

此两句用对偶手法,一近一远,一密一疏,顾盼之态如见,亲切之情可掬。

“合”、“斜”二字极为传神,却又似信手拈来,形象逼真地表现了绿树的环抱相拥之情态,突出了绿树的繁茂。

2、赏析“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写和故人相约再来,老朋友之间推杯换盏,盘桓一日,说不尽的知心语,道不完的依恋情。

最后,要分别了,而是以相约分别,九月九日重阳佳节,再来赏菊花,再来喝酒。

尾联收束,却又开出新意,更觉老友之间情深意厚,使人读后回味无穷。

3、赏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写农村明媚绚丽,变化万千的自然风光,也表现了诗人的喜悦心情。

应邀赴约,美景扑面而来,一重一重的山,往复回环的水,走着走着,仿佛没有了路,然而,绕过柳树,穿过桃林,又一个村庄到了。

诗人像行走于仙境之中,表现了一种激动,一种忘情。

此句被世称为佳句,往往比喻人们在无路可走的时候,经过一番周折、一番努力,又有了新的出路,新的天地。

4、赏析“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扣门。

”这真是主人殷勤,客人留恋,人还没有离开,就惦记着还要来。

诗人说,今后如果有可能在月光下夜游,我拄着拐杖随时会敲开您家的门。

这是多么深厚的友情。

5、赏析《渔家傲》“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远望重重叠叠的关山,苍茫的暮霭之中,落日的余晖之下,一座紧闭城门的孤城。

这是“异”于内地的边城,一座被西夏军包围的宋朝将士守卫着的孤城。

这是多么悲壮的氛围,也渲染了守边将士的艰苦。

表现守边将士英雄气概,全词苍凉悲壮又豪放慷慨。

6、赏析“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抒发了守边将士们的建功之志和思乡之情。

“酒一杯”“家万里”,借酒销愁是人之常情,即使如此思乡,也没有忘了为国建功。

“燕然未勒”是多么伟大,多么豪壮啊,将士们又是多么向往啊。

然而此时“未勒”,当然是无法言归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古诗赏析复习题123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2题〈望岳〉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的意思(2分)①齐鲁青未了未了:不尽②会当凌绝顶会当:终要,终当2、诗中的“阴”“阳”分别指(山北)、(山南)。

3.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D)(2分)A.诗的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B.这首诗描写了泰山的神奇景色,抒发作者仰慕赞叹之情以及企望攀登绝顶的心情C.“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D.“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上句写泰山是实写,下句是虚写4、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 )A、“岱宗夫如何”句,作者用拟人手法把泰山比拟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岱宗夫”。

B、“造化钟神秀”句,意思是说泰山是天地间一切神奇、秀丽的结晶。

“钟”是“聚集”的意思,一个“钟”字将大自然写得十分有情。

C、“齐鲁青未了”句,是说在齐鲁广大区域内都能望见泰山的青色,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

D、“会当凌绝顶”中,“会当”是唐人口语,意思是“一定要”,从中可以看出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顶峰的雄心和气概。

5、《登飞来峰》中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6.诗中加点的“割”字炼得极好,从山的北面来看,那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山了泰山遮天蔽日(或“巍峨高大”、“高大雄伟”)的形象(2分)7.名句恒久远,千古永流传请谈谈你对千古传诵的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理解(2分)答:这里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它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或“这句富有哲理的话表达了作者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或“这句话抒发了诗人的壮志情怀:昂扬向上、积极进取、勇于攀登、俯视一切……”若从诗句字面含义去理解也可二、阅读下面的诗文,回答文后提出的问题登岳阳楼(其一)(1)、诗歌以(夕阳迟)和(欲暮时)点明登临岳阳楼的时间,以“无限悲”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情感。

(2分)(2)、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B )(2分)A.此诗意境宏深,气象开阔,情感苍凉悲壮。

B.“帘旌不动夕阳迟”由远及近,描绘了洞庭湖风平浪静、祥和安宁的景象。

C.“万里来游”“三年多难”,传递出诗人写此诗的处境。

D.“老木沧波”既是眼前实景,又包含了诗人历经风霜后的憔悴悲愁之绪。

三、春望杜甫1、读上面的诗,请简要说说作者是怎样通过写景来表达内心世界的。

2.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你从形式和内容上对这两句诗作简要评析:(描写破败的春城,草木蔓生,花也落泪,鸟亦惊心,感时忧国,思家念亲,借景抒情,深沉真挚。

)3、表现在战事连绵中久盼亲人音讯不至的迫切心情的诗句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4、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望)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小到大,由(山河)到(草木花鸟)。

5、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扰头叹息。

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插簪。

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6、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感情?(感时忧国,思家念亲)7、“城春草木深”中的“深”字很有表现力,历来为人所称道,请说说它的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对诗句理解分析错误观点的一项是( C )A、首句写望中所见,"草木深"写出了景色的秀美,令人爽心悦目。

B、颔联分写,诗人融景生情,见了花鸟反而坠泪惊心。

C、颈联写因战火不断隔绝久盼音信不至时的迫切心情。

D、尾联用一个细节写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心情。

四、使至塞上王维1、对这首诗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 )A、第一句交代此行的目的,第二句是说附属国直到居延(地名)以外,点明边塞的辽阔,路途的遥远。

B、三、四两句,写眼前景物,并以“蓬”、“雁”自比。

从景物特征看,作者是秋天出塞的。

C.五、六两句继续写诗人在沙漠中看到的典型景物。

“长河”指黄河。

D、最后两句写诗人在边塞的萧关遇到了侯骑(侦察兵),得知都护正带兵在燕然前线。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写景名句,依据这首诗,描述一下王维看到的景色以及当时的心情。

(60左右字内)()3、诗中描写了被喻为“千古壮观”的塞外奇特风光的句子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4、《红楼梦》里香菱说:“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

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

若说再找两个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

”“直”和“圆”两字用得逼真、传神。

准确地描写了沙漠广阔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孤寂的感受。

其中“直”字表现了孤烟之高与大漠的平静安谧,表现了大漠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圆”字写出了边塞地区的辽阔旷远,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

五、渡荆门送别李白1.品读全诗,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第二联所展现出的画面。

(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江水奔腾直泻,从荆门往远处望去,仿佛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

)2.诗歌第四联抒写了诗人(对故乡无限依恋(对故乡思念))的情感。

3.这首诗中间两联描绘舟过荆门时所见景色,其中第二联中的“随”“入”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

请简要分析“随”字好在何处。

(.一个“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化、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4.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抒发了诗人思念故乡的深情。

)5.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是写景名句。

这好比电影摄像镜头摄下的一组画面,给人以流动感和空间感。

“随”字将静止的山岭摹状出活动的趋向。

“入”字力透纸背,写出了大江的气势。

B.颈联以水中明月如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彩云构成海市蜃楼衬托出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艺术效果十分强烈。

C.“怜”故乡水的原是诗人,却说故乡之水怀着深情厚意,万里送行舟,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巧妙的构思越发显出自己的思乡深情,真所谓言有尽而情无穷。

D.这首诗意境清雅,风格纤细,形象奇伟,想象瑰丽,且以小见大,以一当十,容量丰富,描绘出长江中下游一带数千里的山势和水势,具有高度集中的艺术概括力。

6.下面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A.这首诗是李白乘船出蜀至荆州时所作,随着眼前景物的变换,诗人自然地描绘出画卷般的景色,乡思旅情,尽在诗中。

B.颔联炼字精妙。

“随”表现出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写出了空间感和流动感;“入”渲染出江水汇流的磅礴气势,展示了诗人的广阔胸襟。

C.颈联描写了一幅空阔辽远的月夜飞天图,想象大胆奇特,有灵动之感,情韵悠长,表达出诗人豪迈的心情和新鲜的感受。

D.尾联由欣赏美景转入深沉的乡情之叹,用拟人手法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山水的无限眷恋之情,收束全诗,余音袅袅。

7.这首诗非常讲究炼字。

请自选一个字加以赏析。

(“尽”字表达了刚从三峡中出来的诗人顿时喜悦开朗的心情,“下”是动词,月亮下来了,月影像一面镜子从天上飞下来了,想象奇特。

)8.诗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惜别之情。

)9.本诗记下了作者初次离开故乡时的观感和情思,其中最能表达他对故乡依依不舍之情的一个字是(怜)。

六、赏析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并答题1、下面是对陶渊明《归园田居》的理解,选出不恰当的一句( C )A、“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二句,交代了劳动的地点、劳动的内容和豆苗的生长情况“种豆南山下”是平淡之语,“带月荷锄归”是幽美的,两者相互衬托,完美而又和谐。

B、“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二句,写早出晚归,辛勤劳动荒秽,指各种野草。

C、“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承“荷锄归”,写回家途中穿草而行,露沾衣湿“种豆南山下”和“夕露沾我衣”,用语虽平淡自然,却将归隐的艰难写得极为具体。

D、“衣沾不足惜,但使原无违”二句,抒发感情表明避开官场的志趣,抒发作者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2、“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你是如何看待陶渊明归隐“遁世”的?[答]表达了诗人宁可归隐田园,也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行。

第二问示例:归隐遁世是他消极逃避现实的表现或当时社会现实黑暗,他无力抗争,只好逃避。

3、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D)A.这首五言律诗,语言朴素,意境恬淡,体现了作者悠然的心境。

B.颔联描写的是作者自己的躬耕生活,这种生活虽然辛苦,但却充实愉快。

C.带月荷锄、夕露沾衣的农耕生活,实情实景,生动感人,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D.作者沉溺于美好的田园生活中,乐于做一个隐士而忘却一切的世俗的烦恼。

诗的最后两句表现了作者无欲无愿的心境。

4、“带月荷锄归”一句常为后世诗评家称道。

请说出这一句的妙处。

答:“带月荷锄归”,描写劳动归来的诗人,在皎洁的月光下,肩扛一把锄头,构成了一幅月夜归耕图。

这一句用语平淡自然,将劳动生活的感受和山村静谧的夜景融合在一起,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归隐遂愿后的愉悦和对田园生活的满足。

5、从这首诗的内容和主题来看,你认为“但使愿无违”中的“愿”是什么?从诗的内容看,可理解为辛勤耕种期待收获——多收些豆子。

从诗的主题看,是指希望能隐居田园,远离官场的污浊,在自然美好的生活中保持自己的节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七、《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对这首诗开头四句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1句写捉人的差役乘着夜色向石壕村急奔而来。

B、第2句交代了故事的发生,预示将有一场灾难降临。

C、3、4句写老翁逃跑避难,老妇出门周旋。

D、3、4句反映了人民长期深受抓丁之苦,昼夜不安的情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