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课外诗词鉴赏(含答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期末课外古诗词赏析、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期末课外古诗词赏析、习题及答案

期末课外古诗词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课外古诗词诵读1、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2、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欧阳修3、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朱敦儒4、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李清照1、《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原诗】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译文】听一支新曲喝一杯美酒,还是去年的天气旧日的亭台,西落的夕阳何时才能回来?花儿总要凋落让人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的春燕又归来,独自在花香小径里徘徊。

【作者】晏殊(991-1055),字同叔,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

抚州 ( 今江西临川 ) 人。

景德初年,他刚十四岁,就以“神童”的才名应殿试考中进士。

仁宗庆历中,晏殊曾多次担任参知政事,兼枢密使,这是相当于宰相的职位,为官清廉,秉直从政。

他曾上书皇帝,主张严格选任州郡长官,量才录用地方知县,清除庸劣不称职者,这份万言书声震一时。

【背景】作者一生历居显官要职,仕途平坦,但政绩平平。

作品在歌酒风月、闲情逸致吟咏中,也常流露出官僚文人由精神空虚而产生的年华易逝、迟暮落寞的感伤。

《浣溪沙》这首词写的就是作者对光阴流逝的怅惘和对春天消失的惋惜之情。

【主旨】词人由自然规律的变迁更替,透露出对美好景物以及难以忘怀情事的流连,同时也不免流露出对光阴流逝的无限惆怅。

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

【名句赏析】起句“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写对酒听歌的现境。

从复叠错综的句式、轻快流利的语调中可以体味出,词人面对现境时,开始是怀着轻松喜悦的感情,带着潇洒安闲的意态的,似乎主人公十分醉心于宴饮涵咏之乐。

的确,作为安享尊荣而又崇文尚雅的“太平宰相”,以歌侑酒,是作者习于问津、也乐于问津的娱情遣兴方式之一。

但边听边饮,这现境却又不期然而然地触发对“去年”所历类似境界的追忆:也是和“今年”一样的暮春天气,面对的也是和眼前一样的楼台亭阁,一样的清歌美酒。

部编八年级上课内外古诗赏析练习及答案

部编八年级上课内外古诗赏析练习及答案

部编八上课内外古诗赏析练习及答案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舍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睛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萎萎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1.感慨古人不可见;世事茫茫难预料;具有伤感惆怅之情的句子: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2.诗人从怀古的;带有惆怅的情感回到现实中来的诗句: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3.用来表达人们吊古思乡情怀的诗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4.崔颢的黄鹤楼:以写景出名的诗句是: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5.表现游子的悲苦心情的诗句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与此诗句有相同意境的天净沙秋思中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6.赏析颈联:颈联写登上黄鹤楼所见之实景:天气晴好;江北汉阳的树木清晰分明;鹦鹉洲的春草繁茂浓绿..诗人登楼远眺异乡风景;引动日暮怀归之情..7.“空余”一词表现了怎样的意境“空悠悠”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答:“空余”突出黄鹤楼的清寥、孤寂感..“空悠悠”突出白云的清浮飘荡..联系上下联;两处“空”字表现写物写景;实则暗含对岁月悠悠、世事苍茫的感叹..8.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答:表达作者叹人生以及乡关何处的思乡等复杂感情..9.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答:“愁”字..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10.想象“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展现的画面;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描绘..答: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从黄鹤楼遥望对岸;汉阳的树木郁郁葱葱;鹦鹉洲上芳草茂盛;这一切都清晰可见..11.本诗表达了作者思乡的情感..12.除“黄鹤楼”外;被称为江南三大名楼的还有哪两座岳阳楼、滕王阁13.诗的一、二两联借今昔变化之大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寂寞、惆怅14.体会尾联蕴涵的诗人的情感..答:日近黄昏;长江上烟波浩淼;自然勾起诗人浓浓的思乡愁绪..15.解释下面的词浯..①历历:指汉阳林木清晰可数或“分明的样子”.. ②乡关:故乡16.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诗的前四句从传说入笔;写由黄鹤楼生发的联想..B.诗的五六句写昔人乘着黄鹤见到的汉阳晴川和鹦鹉洲的景致.. C.诗的七八句写出了诗人悲苦凄凉、日暮思归的哀怨愁绪..D.传说崔颢登黄鹤楼本欲赋诗;因见此诗而作罢;感慨道:“眼前有景道不得;李白题诗在上头..”17.“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18.“此地空余黄鹤楼”和“白云千载空悠悠”中都有一个“空”字;试比较这两个“空”字的意义作用有何不同..答:第一个“空”可理解为“空空荡荡”;强调空间上的虚无..仙人驾鹤离去之后;兀立于苍茫宇宙之下的黄鹤楼似乎已无所凭依;这个“空”字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孤独感..第二个“空”可理解为“空自”“徒然”;强调时间上的渺远..千载白云;空自飘荡;这个“空”字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失落与惆怅..19.从情景关系的角度简要赏析第三、第四联..答:颈联写到的楼上所见之景有晴空下奔涌的大河;汉阳一带清晰可见的树木;鹦鹉洲上茂盛的芳草..眼前的“树木”“芳草”勾起对家乡“一草一木”的回想;由景生情;强烈的思乡之念也就油然而生..尾联情景水乳交融;那弥漫在长江之上的浩浩烟波;正是诗人无边乡愁的形象化表达;那越来越深的暮色;也不断强化着诗人挥之不去的思乡之情..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运用了、等修辞手法..比喻、对偶2、试分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直”和“圆”的表达作用..答: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奇异景象;表现了作者的真切感受..3.下面对王维的使至塞上一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3分A、“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以简练的笔墨写此次出使的经历:诗人轻车简从;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去慰问边境将士..B、颔联写自己过了居延;就像“征蓬”一样;飞出了汉家的边塞;又像北归的大雁一样飞人胡天的上空;蕴含了作者内心的激动和兴奋之情..C、尾联写作者经长途跋涉;在萧关遇到了骑兵;却没有遇到将官;一问才知道;将官此时正在燕然前线..D、这首诗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实为边塞诗之名作..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二句被近人王国维称为“千古壮观”的名句..其中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现在请你说说这两个字好在哪里答:“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感受..“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5.对这首诗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C 3分A.第一句交代此行的目的;第二句其实是“过居延属国”;点明边塞的辽阔;路途的遥远..B.三、四两句;写眼前景物;并以“蓬”、“雁”自比..从景物特征看;作者是秋天出塞的..C.五、六两句继续写诗人在沙漠中看到的典型景物..“长河”指长长的河流..“长河”指黄河D.最后两句写诗人在边塞的萧关遇到了侯骑侦察兵;得知都护正带兵在燕然前线..6.“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什么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答:“蓬草”随风飞转;古代文学中常用它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踪..王维用“征蓬”自喻;流露了身不由己的感觉;他为自己受排挤离开朝廷感到十分忧愤..7.颈联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好.. 答:燕然8.尾联用典故流露了向往建功立业的心情..这个典故隐含在哪两个字中答:“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的感受..“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9.颈联是写景名句;依据这首诗;描述一下王维看到的景色以及当时的心情..60字以内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10.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A“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两句即景设喻;说自己像远飞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归雁”一样进入“胡天”;这样既写景;又叙事;一语两指;贴切自然;流露了诗人轻松愉悦和急切见到边关将士的心情..并非轻松愉快..因为蓬草常用作漂泊无定的喻意..B;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景物单调;偶尔出现的一股烟尘格外醒目;因此称做“孤烟”..C沙漠上没有山峦树木遮挡遮挡;蜿蜒远去的黄河横贯其间;望不到尽头..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准确表达了诗人的感觉..D.“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的感受;意境雄浑..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1.这首诗前六句着重叙事写景;后两句抒情;抒发了诗人的感情..2分2.请对“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作简要赏析..2分答案1.思乡2.长江流过荆门以下;河道迂曲;流速减缓..晚上;江面平静时;俯视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似的;日间;仰望天空;云彩兴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般的奇景..3请写出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1分4“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一联;历来被人们称道..请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2分答案31分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42分答题示例:①绘意境:苍莽起伏的山峦随着平原旷野的延伸..渐渐消失得无影无踪;一泻千里的长江水奔赴茫茫无际的辽阔平原..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②赏字词:“随”表现出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写出空间感和流动感:“入”渲染出江水奔流的磅礴气势;展示了诗人的广阔胸襟..④品技巧: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方法;抒发了作者初出荆门时的喜悦、激动的心情..更是诗人开阔的胸怀;开朗的心境和蓬勃朝气的形象写照 2014年山东省日照市5、渡荆门送别是一首五言律诗;首联交代;尾联抒发了作者的感情..2分6、古人写诗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之妙;试简要分析“山随平野尽”中“随”字的表达效果..3分答:答案:5远渡的地点和此行的目的思乡评分:每空1分;共2分..6、“随”字化静为动或“以静写动”;写出群山随着平原的出现而不复见;形象地描绘了渡过荆门后的壮阔景象;表现了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7、此诗是诗人出蜀至荆门时所作;首联;颔联、颈联写景;尾联抒情;含蓄地抒发了之情..2分8、古人用语往往一字传神..“山随平野尽”句中哪个字用得好试作简要赏析..2分答:答案:7、2分每空1分..叙事;思乡..8、2分“随”字用得好;1分一个“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化、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1分春望1.展开联想与想象;请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首联所展现的画面..其中“破”“深”两字用得很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两字好在哪里.. 1. 国都沦陷;城池残破;残垣断壁;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 "破"字写出触目惊心之景色..描绘了国都被占;城池破败;残墙断壁的景象;"深"字写出令人满目凄然之景..描绘出了草木繁密而又荒芜;人民离散无人整治的景象..作者寄情于物;表达了诗人痛苦的心情..2.首联写作者春望所见;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2.融情于景;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国家山河依旧;可沦陷后的国都残破不堪、乱草丛生;这与昔日繁华形成巨大反差;痛彻地表达出诗人忧国伤时的强烈感情..3.3.你怎样理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3.有两种理解:一、触景生情;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坠泪惊心..二、移情于物;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诗;诗人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来抒发情感的..4.运用了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5.作者触景生情;借“花溅泪”“鸟惊心”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思想感情5. 伤时、忧国、思家的感情..6."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联中;“连三月”说明什么诗人用"抵万金"来形容什么6.“连三月”说明战祸之长;诗人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言家书难得;表达对妻子儿女强烈的思念之情..7.赏析千古名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7. 战火连续不断;多么盼望家中亲人的消息;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引人共鸣..8.展开联想与想象;请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一句所展现的场面..并说说其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8. 面对河山的沦陷;家人的离别;满头白发的作者因此而焦虑忧愁..百无聊赖之际;搔首踌躇;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已纷纷断落;如今稀疏的短发;几乎无法梳髻插簪..诗句描绘的这一细节;写出了诗人忧愁;烦闷的情状;含蓄而深刻地表达了忧国和思家的感情..9.赏析“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春望尾联中的“搔”字锤炼得好;好在哪里9. 通过对肖像这一细节描写;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特别是本诗中的“搔”字是对诗人想解愁而不得的细节描写;传神地表达了诗人无法排解的忧国思家之情..10.结合全诗内容;体会诗题中的“望”字包含哪两层意思10.一方面是看到了“国破山河在”的惨景看;眼望;另一方面是对于亲人团聚的守望和期盼想:希望、盼望..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1.这首诗描写了西湖早春景色;诗中哪些字是紧扣“早”字来写的初、早、新、渐、浅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对钱塘湖早春景物的喜爱之情3.概括这首诗的内容..描绘了钱塘湖畔美好的早春风光;表达了对大好春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4.试着从某一个角度对本诗写作上的特点作一点分析..对天空中的小鸟进行了形象的拟人化描写用“早”来形容黄莺;体现了白居易对这些充满生机的小生命的由衷的喜爱:树上的黄莺一大早就忙着抢占最先见到阳光的“暖树”;生怕一会儿就会赶不上了..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而不知是谁家檐下的燕子;此时也正忙个不停地衔泥做窝;用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5.“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除了描绘出的景象之外;还间接地记述了诗人的情景..钱塘湖初春在湖边骑马春行6.对下面这首诗分析理解不当的一项是D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它描绘了刚刚披上春装的西湖生意盎然的景色;抒写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春光的喜爱..B.三、四句中;诗人抓住了“争”、“啄”这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C.五、六两句;作者看到的是一派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而浅浅的小草;翠绿如茵;刚刚能将马蹄埋没..D.结尾处写诗人来到绿树成荫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他不禁发出“最爱”这样的赞叹..7.下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A.描绘西湖早春景象;赞美了生机勃勃、风光秀丽的大自然;表达了寄情山水、派遣忧郁的复杂情感..B.紧扣诗题写钱塘湖;句句写行游中的观赏;展示的犹如一组移步换形画面;让人应接不暇..C.精选西湖富有早春特征的景物;如“水面初平”;早莺暖树;新燕春泥;乱花浅草等..D.远近描写;俯仰结合;详略得当;首尾呼应;布局井然..8.诗中最能突出诗人感情的一个词语是:最爱 ..8.请选了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C 2分A.首联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B.颔联抓住了“争”、“啄”两个动词;描绘了一幅早莺争暖、新燕啄泥的画面..C.颈联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密、绿色醉人的景象.. D.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春行钱塘湖的喜悦心情..9.本诗以“春”为着眼点;抒发了的感情..诗中直抒胸臆表达这种感情的一个词语是 ..喜爱钱塘湖春天美景爱最爱10.“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两个动词很有表现力;请说说这两个动词好在何处..答:“争”和“啄”两个动词;写出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场景;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机.. 评分:本题共3分..找出动词1分;赏析2分;每个要点1分..意思对即可..11.这首诗紧扣环境和季节特征写景;以“”字为线索;同时以“春”字为着眼点;写出了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行“字”为线索答“春行”也可;“早春美景”12.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从动植物的变化描写季节特征;用词准确而精妙;从中找出一处并进行品析..示例:如“争”生动反映出西湖早春黄莺争鸣活跃的热闹景象;又写出春光给自然带来的活力;如“几处”照应“早莺”;说明早莺尚少;新燕不多;准确写出了钱塘湖初春季节的特点和作者的喜悦之情:如“乱”“迷”客观真实地再现湖边五颜六色的野花姹紫嫣红;让人眼花缭乱的早春之景等等..13.全诗以为线索;以季为着眼点;写出了自然界的美景;诗中的“钱塘湖”是指 ..行春杭州西湖14.展开联想和想像;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莺是春的歌手;在明媚的春光中;几只早莺争先恐后地飞到向阳的树上歌唱;燕是春的信使;不知谁家的新燕已开始啄泥衔草;筑建新巢..15从诗中找出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句子:请概述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感情最爱湖东行不足;对西湖春天美景的迷恋与赞美..16.这首诗的作者是 ;诗中他最迷恋“”这一景致..白居易绿杨阴里白沙堤17.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示例:有几处早来的黄莺;争先恐后地飞来向阳的枝头地唱歌啼鸣;不知是哪家新来的燕子;又在湖边不停地衔泥筑巢..18.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通过描写西湖蓬蓬勃勃的春意;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景色无比赞美和喜19.本诗以“”这一个字为构思脉络;以“”这一个词突出表达诗人的思想情感..行最爱20.“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两句是如何表现初春特点的2分①这句话选取了“早莺、暖树、新燕、春泥”等富有代表性的景物..②抓住了“争”“啄”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并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21.从本诗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写的是初春景象写两个以上从以下词语呵以看出是初春的景象:“水面初平”“争暖树”“啄春泥”“没马蹄”“浅草”“几处”“新燕”“早莺”..22.这首诗通过描写西湖初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诗人喜悦的感情或“诗人对西湖早春景色的喜爱、赞美之情”或“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之情”赠从弟⑴三、四两句诗中的两个一何;表达上各有什么不同⑵全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诗是怎样表现松树不畏凝寒而有本性的品质的 4分4诗人如此描绘松树的形象;结合诗题;说说作者写作的用意..3分5这是一首咏物诗;诗歌标题是赠从弟而内容却写松;请你简要分析作者的用意何在..3分⑴第一个一何突出谷中风的迅疾凶猛;第二个一何突出青松的雄健挺拔意近即可⑵象征手法全诗借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自喻高洁、坚贞的情怀;在自勉中也勉励从弟做一个坚强不屈的人..意近即可3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又如此的刚劲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2分诗人采用反衬的手法;1分把松柏放在恶劣的环境;通过描画它与狂风、冰雹的搏斗;突出了松树的经寒不衰、凛然正气的品质、形象..1分4诗人以松柏托物言志;1分勉励他的堂弟要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即使处于乱世也要有一种坚定的人格追求..2分51本诗以松柏为喻使用象征手法;赞颂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的顽强生命力;表达了作者自己坚守的品格及对从弟的劝勉之意..6三、四两句诗用了什么手法风声松枝各有什么含义 4分答案:三四句用了衬托手法或者是对比;用谷中风的迅疾凶猛衬托出青松的雄健挺拔..意近即可2分风声象征险恶的环境1分; 松枝象征正直的君子1分..解析:第一步;先通读全诗明确诗中运用衬托手法或者是对比;第二步;抓主要意象风声松枝;第三步;结合作者情感具体点明其效果..第四步;整合答案;注意答案表述的简明、连贯..7全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松柏形象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答案:塑造了一个雄健挺拔、挺立风中而不倒;端正、历经严寒而不凋1分;本性高洁、内心坚劲的松柏形象1分..作者借松树的高洁来自勉;并借以勉励从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2分..解析:抓住诗歌的主要意象松柏风冰霜等;再由从象征的角度;以及诗人的情感角度思考作者的思想感情..曹植泰山梁甫行1.“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这两句是什么意思在诗歌中有什么作用 4分 2.本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4分参考答案: 1.柴门简陋凄清;在海风中摇荡;狐狸、兔子在屋檐下飞来窜去..这些环境描写衬托出边海人们生活环境的荒蛮以及边海人们的恐惧与凄楚.. 2.本诗主要运用了白描的手法;全方位描写了边海人们的贫困生活;反映了边海农村的残破荒凉景象;表达了作者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移居其二1、对这首诗的理解;恰当两项的是:DEA、全诗生动地描绘了诗人佳日登高赋诗的美好情景..B有酒斟酌之的意思是与友人边吟酒边斟酌诗句..C、相思则披衣意思是因相思而夜不能寐;披衣起彷徨..D;无为忽去兹意思是不要急着离开这种生活..E;最后两句是说应该通过自己的辛勤劳作解决衣食问题..2、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到了那种乐趣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的阅读答案:第一问:感受到一种美好的人际关系;即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纯真而质朴的友情..第二问:这种乐趣主要是运用白描手法;描写人与人之间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相呼、相饮、相思、相言、相笑等情景;尽情地表现出来..饮酒赏析练习1、诗的三;四句道出全文的主旨;表明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的境界..2、全诗朴素而形象的表现了陶渊明_______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3、前人评论这首诗时曾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得非常精妙;换成“望”字就没有这种效果..请你说说为什么..4、“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几句诗描写了一种怎样的生活状态5、阅读此诗;在你的脑海里出现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描绘出来..6、陶渊明饮酒诗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表现了诗人一种怎样的心境7、赏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8、诗中“真意”和“忘言”的意思分别是、 ..答案:1、远离世俗;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八年级上册唐诗五首练习赏析及答案

八年级上册唐诗五首练习赏析及答案

八年级语文随堂练习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 徙倚欲何倚..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 长歌怀采薇..注王绩;唐诗人;字无功;自号东皋子;时称“斗酒学士”;后弃官归隐而终..1、结合首联和尾联;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答:2、简析颔联和颈联在写景方面的特点..答:3、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1、诗歌的一、二两联和尾联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2、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开头四句以传说落笔;巧借今昔变化;气势雄浑;感情真挚..B.后四句想象天晴时登楼眺望;由渺不可知的感受转到晴川草树的景象..C.尾联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作者的思绪;与开头意境相应;情融景中..D.此诗起、承、转、合;出神入化;文思如行云;富于变化;历来被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3、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 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 都护在燕然..⑴“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什么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⑵颈联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好..⑶尾联用典故流露了向往建功立业的心情..这个典故隐含在哪两个字中⑷颈联是写景名句;依据这首诗;描述一下王维看到的景色以及当时的心情..⑸对这首诗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第一句交代此行的目的;点明边塞的辽阔;路途的遥远..B.三、四两句;写眼前景物;并以“蓬”“雁”自比..从景物特征看;作者是秋天出塞的..C.五、六两句继续写诗人在沙漠中看到的典型景物..“长河”指黄河..D.最后两句写诗人在边疆的萧关见到了候骑侦察兵;得知都护正带兵在燕然前线..⑹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两句即景设喻;说自己像远飞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归雁”一样进入“胡天”;这样既写景;又叙事;一语两指;贴切自然;流露了诗人轻松愉悦和急切见到边关将士的心情..B;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景物单调;偶尔出现的一股烟尘格外醒目;因此称做“孤烟”..C沙漠上没有山峦树木遮挡遮挡;蜿蜒远去的黄河横贯其间;望不到尽头..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准确表达了诗人的感觉..D.“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的感受;意境雄浑..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1.从表达方式看;的首联属于________;它交代了远渡的___________和此行的___________..2.诗的颔联描写了一幅怎样的图景是从哪一角度来写的试用散文语言改写这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3.颈联的描写视角与颔联是否相同这两句的描写角度又有何不同诗中的“天镜”和“海楼”分别指什么试用散文语言改写这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诗的尾联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为什么称面对的长江水为“故乡水”“万里”一与的首联中哪个字相照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1.本诗以“春”为着眼点;抒发了的感情..诗中直抒胸臆表达这种感情的一个词语是 ..2.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两个动词很有表现力;请说说这两个动词好在何处..从本诗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写的是初春景象写两个以上答:3、这首诗通过描写西湖初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答:参考答案野望1首联点明躬耕归隐身份;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尾联表明在现实中难觅知音;孤苦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2两联运用动静结合或“远近相映”、“光色相融”的表现手法;颔联写作者举目四望;山、树一片秋色;在夕阳余辉中越发显得萧瑟;颈联表现牧歌式的田园气氛;牧人与猎马的出现;使静谧的画面活动了起来..这四句宛如一幅山林秋晚图;在闲逸的基调中;透露出几分忧郁和苦闷..3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4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辗转漂泊;彷徨苦闷;找不到精神归宿;又没有真正的知己;所以只得“长歌怀采薇”;即放声高歌;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隐逸高士;引为神交密友..黄鹤楼1、一、二两联表达的是寂寞、惆怅;尾联表达的是思乡之情 ..2、B.后四句为实写之景..3:“愁”字..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使至塞上⑴“蓬草”随风飞转;古代文学中常用它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踪..王维用“征蓬”自喻;流露了身不由己的感觉;他为自己受排挤离开朝廷感到十分忧愤..⑵“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的感受..“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⑶燕然运用了“燕然勒功”的典故;其出自后汉书卷二十三〈窦融列传·窦宪〉..东汉窦宪破北匈奴;登燕然山;刻石记功..“燕然勒功”指把记功文字刻在石上..勒;雕刻的意思暗示已胜利或对胜利的向往或期盼⑷“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⑸B ⑹A渡荆门送别1、记叙..地点、目的2、颔联描写了荆门的地理形势和壮阔景象..是从动态的角度来描写的人乘船;山和江水随着船的移动而逐渐远去..连绵的群山随着平原的出现消失了;江水奔流着涌入了无际的旷野.. 3、不同..颔联是以动态变化的角度来写景;而颈联是以静态的角度来写的..“天镜”指的是月亮;“海楼”指的是云彩..抬头遥看万里长空;只见一轮明月;犹如天上飞下的明镜;皎洁澄澈;普照大地..那飘荡在碧空的朵朵彩云;忽而连结在一起;构成了壮观的海市蜃楼的幻影..4、拟人的修辞手法..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依恋之情还有离乡惜别之情..之所以称长江水为故乡水;是因为人在蜀地四川长大;长江流经四川;为表达对家乡的浓厚爱恋之情..“万里”与首联中的“远”字相照应..钱塘湖春行 1.答案:喜爱钱塘湖春天美景爱最爱2.答案:“争”和“啄”两个动词;写出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场景;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机5.参考答案:从以下词语呵以看出是初春的景象:“水面初平”“争暖树”“啄春泥”“没马蹄”“浅草”“几处”“新燕”“早莺”..3:诗人喜悦的感情或“诗人对西湖早春景色的喜爱、赞美之情”或“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之情”。

语文八年级上学期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

语文八年级上学期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

语文八年级上学期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一、八年级上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江上(宋)王安石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1)第二句中“低徊”一词很富表现力,请简要赏析。

(2)这首诗中的三,四两句于寻常的景物描写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请做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秋夜独坐[唐]王维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夜深[宋]周弼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房对夜灯。

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

(1)两诗均写了夜景,但季节不同,王维的诗的是1 ,周弼的诗的是2 。

(2)两诗均描绘了诗人独坐,但诗人的心境是不同的:王诗写的是1 的心境。

周诗写的是2 的心境。

3.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问题。

登岳阳楼(其一)陈与义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①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②地,徙倚③湖山欲暮时。

来游还望远。

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秋风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注释】①帘旌:酒店或茶馆的招子。

②横分:瓜分。

③徙倚:徘徊。

(1)全诗抒写了在特殊时间和地点的登楼观感,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仔细品味第三联中“”“三年”这两个数词的表达效果。

4.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小题。

诉衷情(宋)陆游当年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1)诗中“天山”代指________,“尘暗旧貂裘”借用了________的典故。

(2)下列理解错误的是()A.“梦断”一词语势急转直下,转慷慨激昂为伤感悲凉。

B.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精神世界。

C.“关河”两句表明作者曾长期受到重用,征战前线。

D.“未”、“先”、“空”三字流露出沉痛悲愤和不甘。

5.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后面小题登城刘敞雨映寒空半有无,重楼闲上倚城隅。

浅深山色高低树,一片江南水墨图。

(1)“雨映寒空半有无”中的“映”和“半有无”写出了雨的什么特点?(2)三、四句运用________手法,展现了一輻雨映寒空、山深树幽的江南画卷.流露出作者________的心情。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内外古诗词(共13首)阅读鉴赏题中考题汇总(背诵带答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内外古诗词(共13首)阅读鉴赏题中考题汇总(背诵带答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内外古诗词(共13首)阅读鉴赏题中考题汇总(背诵带答案)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内外古诗词(共13首)阅读鉴赏题中考题汇总(背诵带答案)课内古诗词目录《唐诗五首》野望(王绩)黄鹤楼(崔颢)使至塞上(王维)渡荆门送别(李白)钱塘湖春行(白居易)《诗词五首》饮酒(其五)(陶渊明)春望(杜甫)雁门太守行(李贺)赤壁(杜牧)渔家傲(李清照)课外古诗词目录课外古诗词诵读(一)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龟虽寿(曹操)赠从弟(其二)(刘桢)梁甫行(曹植)课外古诗词诵读(二)《浣溪沙》晏殊《采桑子》欧阳修《相见欢》朱敦儒《如梦令》李清照一、《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这首诗写的是山野秋景。

全诗通过萧瑟静谧的景色描写和诗人面对牧者猎者虽相见而不相识的情景,流露出诗人孤独抑郁的心绪,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2.“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描画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答:每一棵树都顶着一抹金黄的秋色,起伏的山脉重峦叠嶂,披上了落日的余晖。

树叶黄了,落到地上,山后的太阳余晖落在山上。

举目四望,树林和山峦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整个画面萧瑟恬静。

3.“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描画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1答:牧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骑马带着收货的猎物回家,好一派故乡景象。

4.本诗在写景上有什么特色?答:颔联写的是秋野静景,颈联写的是秋野动景,以动衬静,意境更显静谧。

5.“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一句援用了怎样的典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豪情?答:作者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了,身边竟无相识的熟人或朋友,只好唱起《采薇》之歌,与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运用典故,抒发了孤独抑郁的心情和隐逸山林的愿望。

二、《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八年级上册诗词鉴赏解析与答案

八年级上册诗词鉴赏解析与答案

八年级诗词鉴赏上1、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1一4题。

春望杜甫国玻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歌一二句写春望所见,其中“”字写出了使人怵目惊心之景,“”字写出了令人满目凄然之景。

(2)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到。

(2分)(3)本诗触景生情,表达诗人的感情。

(4)请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2分)答案:1、破、深 2、望(1分)山河草木花鸟(1分,每空0.5分) 3、忧国思家4、参考示例: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

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

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2分,画面描写、揭示含义各1分,意同即可)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所描绘的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这首诗首句连用了两个“笼”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2分)(2)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答案:(1)特点是迷蒙(朦胧、迷茫),冷寂(悲凉)(2分)。

(秦淮河水边夜色朦胧(或“迷蒙”)和冷寂的景象。

)(两点各1分,计2分。

意思对即可)(2)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

全诗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或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或“国事”)的关注与忧虑。

)(两点各1分,计2分。

意思对即可)3、对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一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A、诗的一、二句集中在一个“思”字上,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希望报效祖国的爱国之情。

B、诗的三、四句集中在一个“梦”字上,幻化出的是诗人魂牵梦绕的情境。

C、全诗格调积极向上,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外四首古诗词阅读鉴赏题背诵考点汇总(含答案)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外四首古诗词阅读鉴赏题背诵考点汇总(含答案)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外四首古诗词阅读鉴赏题背诵考点汇总(含答案)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151页课后古诗词赏析题(含答案)精心整理《浣溪沙》(宋)XXX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XXX归来。

XXX径独徘徊。

1.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流逝、春色飘零的怅惘、物是人非之感和孤独寂寞之情。

2.请简要分析“XXX径独徘徊”中“独”字的含义。

“独”字写出词人因怀念友人而感到抑郁伤感,表现了孤寂、失意的情怀。

3.这首词中多处用到对比的写法,请找出其中的一个例子,并简要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例子:“新”与“旧”的对比,或“去”与“来”的对比。

好处:“新”是唱新词,“旧”是饮酒唱词时的环境——旧亭台,新词旧景对比,抒发了物是人非的怅惘情思。

(或“去”是花落去,“来”是XXX归来,来去对比,表现了对时光逝去的惋惜之情。

)4.“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XXX归来”是千古名句,简析这两句诗好在哪里。

两句话对仗工整,音调和谐;画面生动,通过对XXX的自然春光的描写,抒发了伤春惜时,以及对XXX易逝的感慨,情感浓郁,寄意深刻,发人深醒。

5.请简要分析“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XXX归来”蕴含的1哲理。

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

XXX[宋]XXX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到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1.词的上阙第一句在整首词中的作用是什么?上片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5分)上阙第一句总摄全篇,点明题意,直抒赞美之情。

(2分)上阙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写了蜿蜒曲折的绿水、长满芳草的长堤、动听的乐声和歌声,描绘了XXX、恬静、淡远的春景。

(3分)2.这首词上片出现了哪些意象?描绘了一幅如何的图景?(4分)轻舟(短棹)、绿水、芳草、长堤等意象。

(完整版)八年级上册古诗词鉴赏(含参考答案)

(完整版)八年级上册古诗词鉴赏(含参考答案)

望岳一、默写二、练习1.本诗的作者是________(朝代)伟大的“诗圣” __________。

2.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

全诗紧扣题目中的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

首联写远望泰山、的特点;颔联写近望泰山、的形象;颈联则写凝望泰山云气升腾、薄暮鸟归之景;尾联联想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3.分析本诗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4.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的景物,请简要分析“钟”“割”“小”字好在何处。

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已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试分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雄心和气概?并品析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6.描绘画面“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7、下面对诗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这首诗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杜甫蓬蓬勃勃的朝气。

B.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

C.颔联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D.诗的前六句在“望”字上下功夫,后两句是诗人登上泰山后的感受。

8、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的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

B.这首诗描写了泰山的神奇景色,抒发作者仰慕赞叹之情以及企望攀登绝顶的心情。

C.“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

D.“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上句写泰山是实写,下句是虚写。

9、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诗人由实望泰山而产生登临意愿,于是想象登临泰山绝顶的景象和心理感受。

B诗的第二句,作者没有用笔墨去勾勒泰山是多么高大,而是写泰山占地多么广大以距离广远衬托山势高峻,用笔不凡。

C第三句中的“造化”是运气、福气的意思,这句是说神奇秀美都聚集在此,实为泰山的运气。

D全诗格调高亢,尤其是七、八两句表现了诗人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读来催人奋进。

10.在诗中,作者是怎样表现泰山之高的?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同答。

(4分)春望一、默写二、练习1.本诗的作者是________(朝代)伟大的“诗圣” __________。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内18首古诗词赏析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内18首古诗词赏析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内18首古诗词赏析练习(一)、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①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

第二句呼应起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②表现了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

2、首联望字意蕴丰富,请简析它的双重意蕴。

答:望既写诗人眺望之意,,又暗指诗人内心的期望,希望觅得知音,得到理解、赏识和重用。

3、请从动静和写景顺序的角度赏析中间两联。

颔联总写秋色,是静景、远景,颈联写牧人与猎马,是动景、近景。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4、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

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5、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辗转漂泊,彷徨苦闷,找不到精神归宿,又没有真正的知己,所以只得长歌怀采薇,即放声高歌,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隐逸高士,引为神交密友。

6、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描绘了一幅满天秋色(江天寥阔、山清水秀,水波清冷)、峰峦叠嶂的富有诗意的山水画。

7、诗人在诗中流露了怎样的感情?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借景抒情,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和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人的落寞心绪。

8、诗人在傍晚野望时,描绘出了怎样的景色?用了什么手法?答:日暮时分,站于东皋极目远望,视野十分开阔。

秋的手掌抚过每一株树木,黄叶纷飞,层林尽染。

落日西沉,红霞映天,余晖铺洒在每一座山头上,天地被渲染得一派静穆和安详。

放牧的人赶着小牛走在回家的小路上,打猎的人牵着马,马上驮着猎物也回去了。

描写手法:白描的手法写景物,自然朴实;9、本诗的颔联和颈联在描写景物上有何特点?请简要赏析。

语文八年级上册诗歌鉴赏试题答案

语文八年级上册诗歌鉴赏试题答案

语文八年级上册诗歌鉴赏试题答案一、八年级上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雨后池上(北宋)刘攽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1)诗中从哪些方面表现了“雨后”二字?(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本诗进行赏析。

2.阅读古诗,回答问题春寒①梅尧臣春昼自阴阴,云容薄更深。

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

亚树青帘动②,依山片雨临。

未尝辜景物,多病不能寻。

【注】①这首诗写于庆历六年初春,当时作者支持的范仲淹革新政治活动处于低潮。

②“亚”通“压”,“青帘”指酒旗。

(1)颔联中的________和________体现了“春寒”。

(2)全诗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请简要赏析。

3.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雨后池上(北宋)刘攽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1)诗中从哪些方面表现了“雨后”二字?(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本诗进行赏析。

4.古诗文阅读夜过西湖[宋]陈起鹊巢犹挂三更月,渔板惊回一片鸥。

吟得诗成无笔写,蘸他春水画船头。

(1)品析第二句中的“惊回”二字。

(2)这首诗的题目可否改为“西湖寻诗”?请结合诗句,说说你的理由。

5.古诗文阅读春兴唐武元衡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春郊唐钱起水绕冰渠渐有声,气融烟坞晚来明。

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

(1)这两首诗都是写春天,但春的阶段有所不同。

第一首诗的阶段是,第二首诗的阶段是。

(2)借物抒怀是诗歌中常用的手法,请结合两首诗中的“风”这个物象,简要分析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6.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

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2)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8首 阅读鉴赏题 中考题汇总(背诵 带答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8首 阅读鉴赏题 中考题汇总(背诵 带答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8首阅读鉴赏题中考题汇总(背诵带答案)课外古诗词诵读(一)目录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龟虽寿(曹操)赠从弟(其二)(刘桢)梁甫行(曹植)课外古诗词诵读(二)目录《浣溪沙》晏殊《采桑子》欧阳修《相见欢》朱敦儒《如梦令》李清照一、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1、分析最后一句“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进”在全诗结构上起的作用。

答:卒章显志,点明诗旨;升华情感。

表达一个女子对远行心上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2、分析本诗写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答:①在写景上层层推进,由树到叶,由叶到花(荣),由花到香,而情感也在写景过程中不断酝酿升华;②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眼前的树、眼前的花,谁来欣赏谁来赞?一个独守闺房幽怨憔悴的思妇形象跃然纸上;③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奇树”“绿叶”“荣”“馨香”等一组繁荣旺盛的意象,来突出自己的孤单寂寞,抒写心中的哀怨伤感。

3、有一诗句非常有“新意”,表现了诗人的创造性,是哪一句?答:“馨香盈怀袖”。

香气本来是看不到、摸不着的东西,但作者却能把它写得像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很生动形象。

4、结尾两句诗人是说花的可贵还是不足稀奇,请分析诗歌结尾的内涵。

答:可贵。

这花本来没什么稀罕,只是因为别离太久,想借着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这是主人公无可奈何、自我宽慰的话,同时也点明了全诗相思怀念的主题。

5、“馨香盈怀袖”是值得赞赏的佳句,其中哪个字用得好,请赏析。

答:“盈”字用得好。

“馨香盈怀袖”,是说花的香气染满了妇人的衣襟和衣袖。

一个“盈”字,暗示主人公手执花枝,站立了很久,任花香盈袖,愁绪百结。

这是因为思绪久积,情不自禁,表现出主人公深深的思念。

6、这首诗涉及了主人公的动作细节,请指出本诗这一细节,并简要分析这一动作内涵。

答:“攀条折其荣”一句,主人公情不自禁的折下一枝花,想把它赠送给远方的亲人。

八年级上册诗词五首诗词赏析题(附答案)

八年级上册诗词五首诗词赏析题(附答案)

古诗词阅读(一)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诗中表达诗人心境高远、自由闲适、恬淡惬意的词语是“”和“”。

2.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所展现的画面。

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是传诵千古的名句,请从修辞角度谈谈它好在何处。

2、最后两句诗借用了什么典故?有什么作用?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人借“折戟”这件古物引出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感叹,抒发了之情。

2、赏析诗歌后两句的妙处。

古诗词阅读(二)春望[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题是《春望》,那么诗人“望”到了哪些春景?(2)说说你对诗歌尾联的理解。

(3)选出对下面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 )A.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 感情强烈, 情景兼具, 含蓄蕴藉, 耐人寻味。

B. 这首诗的首联表面描写都城破败,人烟稀少, 草木茂密幽深的荒凉景象, 实际深藏诗人的无限感慨; 颔联借对花鸟的感觉, 将诗人抑制不住的感伤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C. 这首诗的颈联极力渲染诗人在战火连绵时期收到家书时欣喜愉悦之情, 尾联则写出了诗人忧愤之深。

D. 全诗表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 保家卫国的感情。

渔家傲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彷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友惊人句。

”两句流露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渔家傲》全篇写梦境,极富浪漫主义色彩,作者想要借此梦表达自己什么样的情思呢?(一)答案:1、心远悠然2、示例:太阳下山了,南山笼罩在渐渐升腾的云气之中,显得非常美丽。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诗词五首》阅读鉴赏题 中考题汇总(背诵 带答案)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诗词五首》阅读鉴赏题 中考题汇总(背诵 带答案)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诗词五首》阅读鉴赏题中考题汇总(背诵带答案)目录《饮酒》(其五)陶渊明《春望》杜甫《雁门太守行》李贺《赤壁》杜牧《渔家傲》李清照一、《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诗歌主旨】表现诗人陶醉自然,恬淡愉悦的心情和厌倦官场腐败,决心归隐自洁,超脱世俗的人生追求。

【重点问题整理】1、有人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一句写出了门庭冷落的景象,表现出诗人的孤独与寂寞,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答:不同意。

这一句是写诗人虽身居闹市,却远离俗世,不受世俗烦扰,表达了诗人陶醉于自然,恬淡愉悦的心情。

2、"悠然"一词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答:"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

3、请从炼字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或:把“悠然见南山”的“见”字改成“看”“望”等字,表达效果是不是一样?)答:"见"是指无意中看到南山,人与物融为一体,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悠闲自得、陶醉自然、悠然忘我的心境。

(“看”或“望”好像是有意地远看,使人和物拉开一段距离。

效果不一样。

)4、“飞鸟相与还”描写了什么样的情景?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情?答:“飞鸟相与还”描写的情景:在美好的黄昏景色中,飞鸟结伴返回山林,万物自由自在。

表现出诗人摆脱官场束缚,悠然自得、恬淡舒适的心情。

5.“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什么?答: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

指作者远离恶浊的世俗,鄙视官场,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及对田园生活的的热爱之情。

【诗句理解性默写】1.诗中描绘傍晚时分山中美丽景色的诗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2.诗中借优美的山水田园风光,抒发作者恬淡高远心境的诗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8上课外古诗词鉴赏复习(含答案).doc

8上课外古诗词鉴赏复习(含答案).doc

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鉴赏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蹄”、“华叶衰”是什么意思?(2分)2.诗人借朝露易干、秋来叶落、百川东去等形象比喻了什么呢?诗歌中作者向世人提出什么劝勉?(3分)野望(王绩•唐)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请解释“薄暮”、“徙倚”的含义。

(2分)2.请结合诗句分析诗歌描绘的季节。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早寒江上有怀(孟浩然•唐)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1.请解释“天际”、“迷津”的含义。

(2分)2.“木落雁南度”中鸿雁南飞象征什么?请写出初中课木中有同样意象的一个古诗文句子:(3分)【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一句诗人委婉地表达了出仕做官的强烈愿望,李白《行路难》中的哪句诗也蕴含了同样的愿望呢?(2分)2.“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一句中,哪个词用得好呢?请分析理由(3分)【黄鹤楼】(崔颢•唐)昔人己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诗歌中“历历”和“乡关”是什么意思?(2分)2 .请用自己的话描绘诗歌屮第三联所展现的画面。

(3分)【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请解释“白水”、“为别”的含义。

(2分)2.请分析“浮云游子意,落口故人情”句屮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及作用。

(3分)【秋词】(刘禹锡•唐)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赏析专项练习十二首(含答案)

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赏析专项练习十二首(含答案)

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赏析专项练习一清平乐①李煜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

砌②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注释】①公元971年秋,李煜派弟弟李从善去宋朝进贡,被扣留在汴京。

公元974年,李煜请求宋太祖让从善回国,未获允许。

李煜非常想念他,常常痛哭。

②砌:台阶。

1.下面对诗歌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清平乐”是这首词的词牌名。

这首词开篇就直抒胸臆地道出内心的离愁别恨。

B.下片由彼方措意,说从善留宋难归,托雁捎信无凭,心中所怀的离恨,就好比越走越远还生的春草那样无边无际。

C.作者把白梅的落花比作雪花,突出一个“乱”字;花落在身上,拂之不尽,突出了一个“还”字,这就在看来平常的景物中,寄托了作者特有的感情。

D.这首《清平乐》表现了作者在恼人的初春时节,触景生情,思念离家在外的亲人的情景。

2.“乱”字一语双关,请你写出它在句中的含义。

二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①王维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②。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③接舆④醉,狂歌五柳⑤前。

【注释】:①这首诗是王维在辋川别墅闲居时与裴迪赋诗相酬为乐之作。

②潺湲(chán yuán):指水流缓慢的样子。

③值:遇到。

④接舆:春秋楚隐士,装狂避世。

⑤五柳: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一文“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五柳先生”是陶渊明的自我写照,这里也是诗人自况。

1.下面对这首诗鉴赏有误的一项是()A.首联“转”用得巧妙。

“转苍翠”,表示山色愈来愈深,愈来愈浓;山本来是静止的,这一“转”字,便凭借颜色的渐变而写出它的动态。

B.颔联“柴门”表现隐居生活和田园风味,“倚杖”表现年事已高和意态安闲。

那安逸的神态,潇洒的闲情和陶渊明有几分相似。

C.颈联用白描手法表现黄昏第一缕炊烟袅袅升到半空的景象,渡头在水,墟里在陆;落日属自然,炊烟属人事。

可见景物的选取是很见匠心的。

D.尾联引用了“接舆”的典故,诗人把沉醉狂歌的裴迪与楚狂接舆相比,乃是对这位年轻朋友的赞许,期望他能出世建功立业。

八年级(上)古诗文赏析(含答案)

八年级(上)古诗文赏析(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期末复习专项练习——古诗文赏析一、赏析《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望岳》“岳”的是____岳____山,是杜甫青年时代的作品,诗中热情赞美了泰山_________的气势和_________的景色,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种_________。

2、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_____而_____,时间是从_____至_____,并由望岳联想到将来登岳。

3、颔联写出了初望泰山时兴奋、惊叹仰慕之情,一个“______”字炼得极好,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4、"齐鲁青未了"一句表现了泰山的_____;"造化钟神秀"一句描写了泰山的_____;"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写的是_____景,用_____描写,表达了____。

5、"造化"句写泰山的____,是___ 写;"阴阳"句写泰山的_____,是____写。

6、《望岳》中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试对此作具体解释。

首联是_____,颔联是_____,颈联是_____,尾联是_____。

(选“近望、细望、远望、俯视”填空)7、诗的首联着力写泰山的_____,尾联着力表现的是___ 。

8、反衬出泰山的雄伟壮丽及其感人力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表现诗人雄伟抱负飞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9、《登飞来峰》中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10、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句作赏析。

11、"钟"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试分析其好在何处?12、文中"割"字炼得极好,试分析其表达的作用。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诗词鉴赏练习(含答案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诗词鉴赏练习(含答案解析)

八年级语文上册诗词鉴赏部编版(含答案解析)阅读《渔家傲》,回答问题。

1.品析下列诗句。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2.下列说法不合理的一项是()A.这首词气势磅礴、格调豪迈,是婉约派词人李清照的另类作品,具有明显的豪放派风格。

B.“天接云涛连晓雾”中“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茫茫无际的境界。

C.“星河欲转千帆舞”,船摇帆舞,星河欲转,既富有生活的真实感,也具有梦境的虚幻性,虚虚实实,为全篇的奇情奠定了基调。

D.“殷勤问我归何处”塑造了一个态度温和、关心民意的天帝,暗含了词人对现实美好生活的殷切赞美。

3.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问题。

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下面对本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行”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战事。

B.全诗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浓墨重彩地描绘战争场景,构成了奇特的意境,歌颂守边战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C.诗的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情景。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是说塞上的泥土在晚霞映衬下凝成胭脂色,写出了边塞风光的秀美。

D.“半卷红旗临易水”使人联想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喻示将士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2)下面选项中,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作者描写战争的惨烈场景,并没有进行具体的战争场面的刻画,而是从颜色入手。

B.首联渲染战前敌军压境,我军英勇应战的危急、紧张气氛。

C.颈联中“声不起”写出战士们在沉重的鼓声中斗志难振。

D.尾联运用典故,表达守城将士们誓死报效君王的决心。

阅读《春望》《雁门太守行》,回答小题。

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诗词阅读
专项复习题精选
命题热点
1.对诗词内容的理解、鉴赏。

2.感知古诗词中的艺术形象(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等)。

3.理解古诗词中的思想感情。

4.品析古诗词的语言。

5.揣摩诗词意境,能用自己的语言再现其意境或内涵。

6.品析古诗词的写作技巧。

答题技巧
1.结合背景,把握诗词的情感。

这里的背景,一指诗词反映的广阔社会现实,二指诗人的人生经历。

2.分析诗眼,透视诗词的感情。

诗眼是解读诗词主旨的一把钥匙,阅读诗词,如果能抓住诗眼,就容易体会诗人的情感。

1
3.解读意象,挖掘诗词的情感。

诗人总是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寄托在自然山川、风花雪月等意象中。

答题模式
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表达)什么感情。

二、赏析诗歌语言
(一)赏析字词
1.赏析动作性词语,要分析其传神之处,以寻求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答题时注意采用“生动”“形象”“简练”“富有表现力”等词语。

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两句,“辅”和“望”字用得极精辟,“辅”字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雄伟。

“望”字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地联系起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2.赏析描写性词语,要分析其对描绘意境的作用,答题时注意采用“准确”“生动”“传神”“清新质朴”“含蕴丰富”“耐人寻味”“朴实”“隽永”等词语。

如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找出诗中体现初春特点的词语,并加以赏析。

——“初平”生动地描绘出春水新涨、几与岸平的情景,“渐”准确地写出了野花渐开渐多的情态
3.赏析典故,要挖掘所用典故的本义,探寻作者的用意(即内蕴),答题时注意采用“委婉”“含蓄”“蕴藉”等词语。

如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两句,对“闻笛赋”怎么理解?——
2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

这里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已逝老友的怀念之情。

另外,还有一些类型的词值得注意:
(1)叠词。

一是增强语言的音乐美、修辞美;二是起强调作用,可以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思想感情的表达更加绵密曲折。

(2)拟声词。

一是给读者以听觉上的感受,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二是能引发视觉、触觉的感受,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如临其境。

(3)表颜色的词。

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答题模式:X字在诗句中的意思是……,它运用了……的修辞(或化静为动,或化抽象为具体,或化虚为实),写出了……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二)赏析名句
1.诗歌的语言准确、凝练、生动、形象,富于表现力。

一般要求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以下特点:
3
4
三、赏析诗词表现手法
(一)常见的表现手法及用法举例
2.常见的修辞手法、例句及赏析如下:
5
3.赏析名句,还可以从名句的类型(写景、抒情、说理)分析。

(1)写景类:如果是写景,则从运用了哪些写景方法,描绘了怎样的优美景致等角度进行赏析。

如“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次北固山下》)。

(2)抒情类:如果是抒情,则从抒情方式、情感的色彩与倾向等角度赏析。

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

(3)说理类:如果是言理,则从理趣的融合性、哲理的启发性等角度赏析。

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6
答题技法
对于名句赏析类题型,首先要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从两方面来鉴赏评价:一方面指出写景特点(如景物的色彩、近景远景的结合等)或采用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设问、反问等)、用词的生动形象、表达技巧(托物寓意、对比)等,另一方面从内容上说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怎样的启示。

答题模式:析诗义+找特点+绘画面+表感情
三)常见的抒情方式及用法举例:
7
(2016·舟山)古诗阅读。

江上
[明]孙蕡①
江上青枫初着花,客帆和月宿蒹葭。

云过疏雨数千点,临水小村三四家。

风起渔船依钓石,潮回归雁认平沙。

秋怀已向南云尽,又是沧洲②阅岁华。

【注释】①孙蕡(fén):字仲衍,号西庵先生,广东南海人。

②沧洲:滨水的地方。

1.枫树是不会开花的,诗人却说“青枫初着花”,你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2.本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点拨】第1题:本题考查对诗歌中重点句子的理解,首先明确“青枫初着花”是写景句,结合尾联“秋怀已向南云尽”可知此句描绘的是“初秋时节,部分青色的枫叶逐渐变红”的景象,然后结合题意“枫树是不会开花的,诗人却说‘青枫初着花’”,可把这句话理解为“初秋时节,部分青色的枫叶逐渐变红,远远望去,就像是树叶上开出红红的花”,或“作者这样写,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初秋时节,江枫一片青色树叶中点缀着红色树叶的美景”。

第2题:本题实际上要求回答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由诗中“客帆和月宿蒹葭”“渔船依钓石”“归雁认平沙”可以推断诗人有淡淡的思乡愁绪;由尾联“秋怀”一词,可知诗人心底的忧愁是因离家千里,身在旅途所致,但江行所见之景——“青枫初着花”“疏雨数千点”“临水小村三四家”组成的画面清新幽美,诗人看到这样的画面之后心境也逐渐变得开朗旷达起来;尾联写诗人心底的忧愁已被风吹尽,所以可以推断这首诗还写出诗人看到景色后的开朗宽松心境。

【参考答案】1.因为初秋时节,部分青色的枫叶逐渐变红,远远望去,就像是树叶上开出红红的花。

(或:作者这样写,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初秋时节,江枫一片青色树叶中点缀着红色树叶的美景。

)
2.示例:诗人既有淡淡的思乡愁绪,又有看到景色后的开朗宽松心境。

诗人原本有思乡愁绪,尾联“秋,即为明证怀”一词,即心底的忧愁,流露出作者离家千里,身在旅途中的这种情感。

但江行所见之景清新幽美,心境也逐渐变得开朗旷达起来。

尾联写心底的忧愁已被风吹尽,在那滨水之处(沧洲)每年也可以欣赏一)(2016·德州)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9
城南
曾巩
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1.下列四首诗与《城南》体裁相近的是( )
A.《蒹葭》B.《将进酒》
C.《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D.《长歌行·青青园中葵》到江上的大好风光。

2.这首诗的前两句是一幅“春雨山水图”,发挥想象把它描绘出来。

示例:风过罢,雨卷珠帘,水漫碧池,潮涨横塘。

远山含翠,错落起伏,小径明灭,任尔东西。

3.这是一首哲理诗,它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示例:喧嚣浮华者往往昙花一现,平凡朴实者定会恒久长远。

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