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初二上课外古诗赏析习题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古诗文背诵与解析练习题及答案

八年级语文古诗文背诵与解析练习题及答案

八年级语文古诗文背诵与解析练习题及答案一、古诗文背诵1.《登鹳雀楼》 -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静夜思》 -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早发白帝城》 - 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4.《春晓》 - 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5.《登岳阳楼》 - 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二、古诗文解析1.《登鹳雀楼》此诗为王之涣所作,形容了壮丽的自然景观以及人类对于追求卓越的精神追求。

诗意深远,给人以高瞻远瞩的感觉。

2.《静夜思》这是一首描绘思乡之情的诗作,李白通过明月的光辉唤起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朴素的语言表达出深深的思念之情,给人以温馨的感受。

3.《早发白帝城》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从白帝城早出的情景,通过描写江陵的壮美景色和行船的艰辛,深刻表达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和对宏伟自然的赞叹。

诗意豪放,给人以激励奋进的力量。

4.《春晓》此诗通过描绘春天早晨的景色,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生机勃勃的场景。

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出春天的好处和美好,给人以欣快的心情。

5.《登岳阳楼》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上岳阳楼时的感受,通过展现江南水乡的美景和时局动荡的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人民疾苦的关注。

诗意激昂,给人以激励振奋的力量。

三、练习题及答案1.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诗人想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答案:追求卓越的精神追求。

2. 李白的《静夜思》中,诗人最想念的是什么?答案:故乡。

3. 孟浩然的《春晓》中,诗人通过描写什么来表达春天的美好?答案:春天早晨的景色。

4. 杜甫的《登岳阳楼》中,诗人对什么表达了忧虑和关注?答案:国家命运和人民疾苦。

以上为八年级语文古诗文背诵与解析练习题及答案,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期末课外古诗词赏析、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期末课外古诗词赏析、习题及答案

期末课外古诗词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课外古诗词诵读1、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2、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欧阳修3、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朱敦儒4、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李清照1、《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原诗】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译文】听一支新曲喝一杯美酒,还是去年的天气旧日的亭台,西落的夕阳何时才能回来?花儿总要凋落让人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的春燕又归来,独自在花香小径里徘徊。

【作者】晏殊(991-1055),字同叔,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

抚州 ( 今江西临川 ) 人。

景德初年,他刚十四岁,就以“神童”的才名应殿试考中进士。

仁宗庆历中,晏殊曾多次担任参知政事,兼枢密使,这是相当于宰相的职位,为官清廉,秉直从政。

他曾上书皇帝,主张严格选任州郡长官,量才录用地方知县,清除庸劣不称职者,这份万言书声震一时。

【背景】作者一生历居显官要职,仕途平坦,但政绩平平。

作品在歌酒风月、闲情逸致吟咏中,也常流露出官僚文人由精神空虚而产生的年华易逝、迟暮落寞的感伤。

《浣溪沙》这首词写的就是作者对光阴流逝的怅惘和对春天消失的惋惜之情。

【主旨】词人由自然规律的变迁更替,透露出对美好景物以及难以忘怀情事的流连,同时也不免流露出对光阴流逝的无限惆怅。

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

【名句赏析】起句“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写对酒听歌的现境。

从复叠错综的句式、轻快流利的语调中可以体味出,词人面对现境时,开始是怀着轻松喜悦的感情,带着潇洒安闲的意态的,似乎主人公十分醉心于宴饮涵咏之乐。

的确,作为安享尊荣而又崇文尚雅的“太平宰相”,以歌侑酒,是作者习于问津、也乐于问津的娱情遣兴方式之一。

但边听边饮,这现境却又不期然而然地触发对“去年”所历类似境界的追忆:也是和“今年”一样的暮春天气,面对的也是和眼前一样的楼台亭阁,一样的清歌美酒。

部编版八年级上12课古诗鉴赏题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12课古诗鉴赏题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12课古诗鉴赏题附答案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唐诗五首赏析题(附答案)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相关习题。

《野望》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本诗的作者是代著名的诗人。

2.本诗寓情于景,于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的心情。

3.首联“望”字意蕴丰富,请简析它的双重意蕴。

(3分)4.“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5.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3分)6.本诗的颔联和颈联在描写景物上有何特点?请简要赏析。

(4分)7.“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8.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4分)二、阅读《黄鹤楼》,完成相关习题。

黄鹤楼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凄凄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是唐代诗人崔颢。

B.诗的首联借传说落笔,“空余”二字,令人心生遐思。

C.颔联中“空悠悠”的“空”字写的是黄鹤楼。

D.这首诗的前四句与后四句彼此映衬又联成一体,既陪衬了诗人登楼远眺的愁绪,使全诗波涛起伏而又一气领悟.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开首四句以传说落笔,巧借今昔变化,抒发了孤单惆怅之感,气概雄浑,感情真挚。

B.后四句想象在天晴时登楼远眺,由渺不可知的感觉转到晴川草树的景象,文势波澜起伏。

C.尾联紧承前三联,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作者的归思,与开头意境相应,情融景中。

D.此诗起、承、转、合出神入化,文思如行云,富于变化,历来被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

3.除“黄鹤楼”外,被称为江南三大名楼的还有哪两座?4.诗的一、二两联借今昔变化之大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5.“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6.“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抒发了怎样的感慨?7.诗歌的一、二两联和尾联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8.李白用“面前有景道不得,崔颖题诗在上头”来评判该诗,莫非这首诗仅在写景方面有独到之处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八年级上册课外诗词鉴赏(含答案)

八年级上册课外诗词鉴赏(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诗词阅读专项复习题精选命题热点1.对诗词内容的理解、鉴赏。

2.感知古诗词中的艺术形象(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等)。

3.理解古诗词中的思想感情。

4.品析古诗词的语言。

5.揣摩诗词意境,能用自己的语言再现其意境或内涵。

6.品析古诗词的写作技巧。

答题技巧1.结合背景,把握诗词的情感。

这里的背景,一指诗词反映的广阔社会现实,二指诗人的人生经历。

2.分析诗眼,透视诗词的感情。

诗眼是解读诗词主旨的一把钥匙,阅读诗词,如果能抓住诗眼,就容易体会诗人的情感。

13.解读意象,挖掘诗词的情感。

诗人总是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寄托在自然山川、风花雪月等意象中。

答题模式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表达)什么感情。

二、赏析诗歌语言(一)赏析字词1.赏析动作性词语,要分析其传神之处,以寻求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答题时注意采用“生动”“形象”“简练”“富有表现力”等词语。

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两句,“辅”和“望”字用得极精辟,“辅”字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雄伟。

“望”字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地联系起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2.赏析描写性词语,要分析其对描绘意境的作用,答题时注意采用“准确”“生动”“传神”“清新质朴”“含蕴丰富”“耐人寻味”“朴实”“隽永”等词语。

如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找出诗中体现初春特点的词语,并加以赏析。

——“初平”生动地描绘出春水新涨、几与岸平的情景,“渐”准确地写出了野花渐开渐多的情态3.赏析典故,要挖掘所用典故的本义,探寻作者的用意(即内蕴),答题时注意采用“委婉”“含蓄”“蕴藉”等词语。

如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两句,对“闻笛赋”怎么理解?——2“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

这里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已逝老友的怀念之情。

另外,还有一些类型的词值得注意:(1)叠词。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71页课外古诗词(一)赏析题整理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71页课外古诗词(一)赏析题整理

部编人教版八上71页课外古诗词赏析题《庭中有奇树》1.诗歌内容:答:这首诗写孤居在家的妻子思念出门在外的丈夫。

诗歌前四句,用花枝繁茂,春意盎然,花香温馨反衬了主人公寂寞悲凉的心境,勾画出一幅孤寂折花图。

后四句,用先抑后扬的手法,表达了主人公对心上人深深的思念之情,描绘出了一幅孤寂赏花图。

(熟读)2.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这首诗写一个妇女对远行的丈夫所产生的深切怀念之情,以及长期盼归又寄情无望而产生的忧愁。

3.“馨香盈怀袖”是值得赞赏的佳句,其中哪个字用得好?答:“盈”字用得好。

“馨香盈怀袖”,是说花的香气染满了妇人的衣襟和衣袖。

一个“盈”字,不但表现花儿香浓,而且暗示主人公手执花枝,站立了很久。

这是因为思绪久积,情不自禁,表现出了主人公深深的思念。

4.诗歌最后两句“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的作用和内涵。

答:结构上,卒章显志,点明诗旨,升华情感。

内容上,是说这花本来没什么稀罕,只是因为离别太久,借着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这是主人公无可奈何、自我宽慰的花,同时也点明了全诗相思怀念的主题。

《龟虽寿》1.全诗思想感情表现了诗人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精神和统一全国的雄心壮志。

2.赏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两句诗。

诗人以“老骥”自喻,表达了诗人为统一全国而继续奋斗的雄心壮志,是全诗的核心。

抒发了诗人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情怀。

《赠从弟》1.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结合具体语句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作者歌咏了松柏刚劲顽强的本性,表达了自己对松柏一样坚贞自守、高风亮节品质的追求和对堂弟的勉励的情怀。

诗中“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运用对比手法,反衬松枝的刚劲,突出了松柏的可贵品质。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写出松柏的本性是挺立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希望堂弟要像松柏一样坚强不屈,也有自勉的意思。

《梁甫行》1.这首诗的思想感情答:这首诗主要运用白描手法,全方位描写了边海人们的贫困生活,反映了边海农村的残破荒凉景象,表达了作者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

八年级上册课外诗词鉴赏(含答案)

八年级上册课外诗词鉴赏(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诗词阅读专项复习题精选命题热点1・对诗词内容的理解、鉴赏。

2・感知古诗词中的艺术形象(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等)。

3・理解古诗词中的思想感情。

4・品析古诗词的语言。

5・揣摩诗词意境,能用自己的语言再现其意境或内涵。

6・品析古诗词的写作技巧。

答题技巧1・结合背景,把握诗词的情感。

这里的背景,一指诗词反映的广阔社会现实,二指诗人的人生经历。

2 .分析诗眼,透视诗词的感情。

诗眼是解读诗词主旨的一把钥匙,阅读诗词,如果能抓住诗眼,就容易体会诗人的情感。

3・解读意象,挖掘诗词的情感。

诗人总是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寄托在自然山丿II、风花雪月等意象中。

答题模式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表达)什么感情。

二、赏析诗歌语言㈠赏析字词1 .赏析动作性词语,要分析其传神之处Z以寻求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答题时注意采用〃生动""形象""简练〃"富有表现力"等词语。

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两句,〃辅"和〃望〃字用得极精辟,〃辅” 字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雄伟。

"望"字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地联系起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2・赏析描写性词语,要分析其对描绘意境的作用,答题时注意采用〃准确""生动〃〃传神"〃清新质朴"〃含蕴丰富"〃耐人寻味〃〃朴实""隽永"等词语。

如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找出诗中体现初春特点的词语,并加以赏析。

——〃初平〃生动地描绘出春水新涨、几与岸平的情景,”渐"准确地写出了野花渐开渐多的情态3・赏析典故,要挖掘所用典故的本义,探寻作者的用意(即内蕴)Z答题时注意采用〃委婉〃"含蓄"〃蕴藉"等词语。

八年级课外古诗词鉴赏练习(带答案)

八年级课外古诗词鉴赏练习(带答案)

八年级课外古诗鉴赏专项练习(一)寒夜杜耒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①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②有梅花便不同。

【注释】①竹炉:指用竹篾套子套着的火炉。

②才:仅。

1.请展开合理想象,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诗歌一、二句的情景。

(2分)2.试从“梅花”这个意象来分析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3分)(二)村夜白居易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1.首句中运用了叠词“苍苍”“切切”,好在那里?(3分)2.请描绘“月明荞麦花如雪”的景象,并指出这句蕴含了诗人的什么感情。

(3分)(三)送李端卢纶故关衰草遍,离别争堪悲。

路出①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②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③何处期。

【注解】①“路出”句:意为李端欲去的路遥远漫长。

人:指诗人自己。

②客:在外漂泊。

③风尘:喻指社会动乱。

1.诗人以一个“”字奠定全文感情基调,“”这一动作是此种情感的具体表现。

(2分)2. 请结合诗句,赏析诗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2分)(四)村行王禹偁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1. 诗中颔联、颈联多处运用对比手法,描绘出山野美丽的景象,请具体分析。

(3分)2. 找出传达诗人情感的词语,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3分)(五)望江南①李煜闲梦远,南国②正清秋。

千里江山寒色远。

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

【注解】①望江南:词牌名。

这首词是南唐后主李煜亡国入宋后所作。

②南国:李煜故国南唐,都城在金陵(今南京)。

1.这首词写江南秋景,选取了江山、、、明月等典型景物,描绘出南国秋天的景色。

(3分)2.有人评价这首词“朴素自然,没有一句直露地抒情,但又句句融情”,试以末句“笛在明月楼”为例,加以赏析。

(3分)(六)柏林寺南望郎士元溪上遥闻精舍①钟,泊舟微径度深松。

青山霁②后云犹在,画出东南四五峰。

【注释】①精舍:佛寺的别称,此处指柏林寺。

初二课外古诗词赏析练习题

初二课外古诗词赏析练习题

初二课外古诗词赏析练习题初二课外古诗赏析练习题一、阅读下列各首古诗, 然后回答问题。

一、墨梅王冕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注释】①墨梅:水墨画的梅花。

②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

1、诗中的梅花有哪些特点?2、诗人借墨梅要表达怎样的思想品格?(答案:1、花色淡墨,花香清芬。

2、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孤芳自赏的品格。

)二、别董大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注释】①董大:指唐代著名的琴师董庭兰。

②黄云:乌云。

③曛:昏暗。

白日曛,即太阳黯淡无光。

1、“千里”,有人写作“十里”,你认为用那个字更好?为什么?2、诗的后两句表达了对友人怎样的情谊?这两句与王维送别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格调有什么不同?(答案:1、用“千”字好。

“千里”境界壮阔,可以着力渲染凄寒悲苦的气氛,又与诗的后两句情调相谐。

2、表达了对友人的劝慰和赞美之情,鼓励朋友乐观豪迈,积极进取。

这两句诗气势雄壮,胸襟开阔,一扫缠绵忧怨的老调,是壮伟之音。

)三、渡汉江宋之问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注释】①这首诗写于作者贬谪岭南逃归途中。

1、诗歌前两句里的“断”和“复”反映诗人怎样的贬谪生活?2、按常理说后两句似乎写作“近乡情更切,急欲问来人”更恰当,这里的“怯”和“不敢”反映了怎样的心理?(答案1、作者贬居岭外,思念亲人,又长期得不到家人的任何音讯,精神极为痛苦。

2、因为一方面固然日夜在思念家人,另一方面却又时刻担心家人的命运,怕他们由于自己的牵累或其他原因遭到不幸。

这种抒写,更显真切、耐人咀嚼。

)四、山行留客张旭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注释】①物态:景物的样子,这里指(山中的)景色。

②便拟归:就打算回去。

1、首句的“弄”字历来为人称道,请从修辞和表达效果上品味这个炼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欢迎阅读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诗中表现诗人晚年生活十分凄凉的一句:(1分)
僵卧孤村不自哀
常恐秋节至,昆黄华叶衰。

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很好,体现了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风格,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两字好在哪里。

大自然也对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致情有独钟,山是如此巍峨,山前山后仿佛被从中割断一般,云霞明灭一昏一暗,形成截然不同的景象。

“钟“积聚、汇聚之意。

将大自然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

?“割”字炼字极好,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好象被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更能表现出泰山的高大巍峨。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已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试分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蕴含了怎样深刻的哲理?
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气概和远大抱负。

?
蕴含了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

只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才能俯视一切。

4、这首诗写景很有特色,请从一个角度加以赏析。

①写景富有层次,从远望到近望,到细望。

写出泰山的高大雄伟,神气秀丽,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
②虚实相生,“造化钟神秀”是虚写,“阴阳割昏晓”是实写,写出泰山的高大雄伟,神奇秀丽。

?
3、“带月荷锄归”一句常为后世诗评家称道。

请说出这一句的妙处。

“带月荷锄归”这一句将劳动生活的感受和山村静谧的夜景融合在白描般的图画中,描写劳动归来的诗人在皎洁的月光下,肩扛一把锄头,构成了一幅月夜归耕图。

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满足。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⑴“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什么?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
“蓬草”随风飞转,古代文学中常用它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踪。

王维用“征蓬”自喻,流露了身不由己的感觉,他为自己受排挤离开朝廷感到十分忧愤。

⑵“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被王国维赞叹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谈谈你对此的认识。

大漠茫茫无边,在这纯然一色、荒凉无边的背景之上,那烽火台上燃起的一缕白烟直上云霄,显得异常醒目。

“孤烟”两字能状其神韵,“孤烟”之后随一“直”字,使景物显得单纯简净。

“长河落日圆”写出了苍茫的沙漠,没有山,没有树,只有黄河横贯其中。

视野所及,大漠无边无际,黄河杳无尽头。

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

将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对广阔的自然
水”?“万里”一词与诗的首联中哪个字相照应?
拟人的修辞手法。

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依恋之情还有离乡惜别之情。

诗人之所以称长江水为故乡水,是因为诗人在蜀地(四川)长大,长江流经四川,为表达对家乡的浓厚爱恋之情。

?
“万里”与首联中的“远”字相照应。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登岳阳楼(其一)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苍波无限悲。

(1)诗歌以“夕阳迟”和“欲暮时”点明登临岳阳楼的时间,以“无限悲”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情感。

(2)“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苍波无限悲”请联系全诗,说说作者心中的“悲”有哪些方面呢?(3分)
眼前风霜中的枯朽之木和沧桑之波,令作者触景伤情(1分);
回想自己辗转江湘、颠沛流离之苦(1分);
国家破败、动荡之忧(1分);
云梦大泽水气蒸腾,洞庭湖的波涛摇撼着岳阳城,运用对偶,表现了洞庭湖的壮观景象和雄伟气势。

(共3分
6、说说“涵虚混太清”中“混”字的表达效果。

答:“混”字形象贴切的描摹了湖水水势浩淼与天相接的恢弘气氛。

7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所展示的图景。

答:水汽蒸腾,笼罩着广大的云梦泽地带,水波澎湃动荡,岳阳楼好像也瑟缩不安爱的摇晃起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