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常体感诱发电位的病理生理基础

合集下载

神经电生理 肌电图基础知识

神经电生理  肌电图基础知识
➢ 用脉冲电流,刺激不同 部位的神经,观察神经 及其支配肌肉的生物电 变化。
➢ 反映神经肌肉功能状态
诱发电位学
➢ 给周围神经或其它感觉 器官以适当的刺激,观 察这刺激在中枢神经系 统引发的生物电反应, 借此反映中枢神经系统 的功能状况
.
绝缘层 针芯 针体
肌电图、诱发电位仪
质量差异的关键:电极、放大器
.
SLSEP由派生出来的其它检查
节段性SEP
L3
L1
T11
刺激:皮节刺激
T9
T7
记录:随刺激位置 T5 上升从Cz逐渐旁开 T3
应用:脊髓损害定位
10ms/D
LD1 LD2 损害平面以下波幅下降
损害部位潜伏期差明显大于正常
优点:与下肢SEP结合,可以准确定位脊髓损害部位
缺点:操作费时、病人不易合作;诱发电位出波不太清晰稳定
.
神经元
轴索 正 常
雪旺氏细胞
裂完 全 断
性顺 向 变
郎飞氏节 肌肉
.

裂轴




*正常:
n 神经性损害 m 肌性损害
无自发放电
插入电位
*自发电活动 n m 失神经电位 n
纤颤电位: 时限 <=3ms 波幅几十-
几百μV.
终板放电
正相电位 正锐波 正尖波
自发电活动(失神经电位) m 肌 细胞 受损
终 板
乙酰胆碱酯酶缺乏症
乙酰胆碱受体


.
肌细胞
刺激:连续脉冲 周围神经 频率1、3、5、10、30Hz
神经:尺、腋、面
记录:小指展肌、三角肌、 眼伦匝肌
观察:CMAP波幅、面积 衰减百分比

神经电生理脑电图技术(师)考试:2022第十章 正常脑电图真题模拟及答案(2)

神经电生理脑电图技术(师)考试:2022第十章 正常脑电图真题模拟及答案(2)

神经电生理脑电图技术(师)考试:2022第十章正常脑电图真题模拟及答案(2)1、对于脑电图的判定,下列不重要的是()。

(单选题)A. 出现部位B. 出现方式C. 精神状态D. 年龄E. 家族史试题答案:E2、关于κ节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单选题)A. 睁眼不受阻滞B. 出现在额、颞区C. 精神活动时出现D. 频率在6~12HzE. 正常人不应该出现试题答案:E3、化学性突触的特点不包括()。

(单选题)A. 突触前膜的动作电位对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影响很小B. 传递是单向的C. 突触前终末内有含递质的突触囊泡D. 突触两侧结构不对称E. 传递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试题答案:E4、关于κ节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单选题)A. 睁眼不受阻滞B. 出现在额、颞区C. 精神活动时出现D. 频率在6~12HzE. 正常人不应该出现试题答案:E5、关于觉醒反应,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单选题)A. 多见于青少年B. 多在NREMⅠ期出现C. 与智力水平有关D. 为阵发性高波幅慢波节律E. 慢波活动中常可夹杂明显棘、尖波试题答案:D6、下面关于κ节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单选题)A. 频率7~11HzB. 波幅为30~70μVC. 精神活动时容易出现D. 睁眼时受到抑制E. 出现在中央、顶区试题答案:C7、慢α变异型指的是()。

(单选题)A. α节律频率为6~7HzB. α节律的频率为本人α波的1/2C. α节律频率为7~8HzD. α节律频率为8~9HzE. α节律中夹杂大量慢波试题答案:B8、SEP的N9-N13峰间潜伏期延长,余各波正常,最有可能的病损部位为()。

(单选题)A. 远端周围神经B. 颈髓C. 腰髓D. 丘脑E. 感觉皮层试题答案:B9、正常成人睡眠Ⅰ期的脑电图特点是()。

(单选题)A. 睡眠纺锤波,K-复合波,无规律活动B. 2Hz以下的高波幅慢波占20%~50%以上,余为K-复合波C. 阵发θ节律,出现顶尖波D. 可见α节律解体,出现高波幅的活动E. 2Hz以下的高波幅慢波占50%以上,少量的K-复合波试题答案:C10、关于青春期脑电图描述,正确的是()。

躯体感觉诱发电位运动诱发电位皮层磁刺激静息

躯体感觉诱发电位运动诱发电位皮层磁刺激静息

躯体感觉诱发电位运动诱发电位皮层磁刺激静息脑梗死后,中枢神经系统会出现神经功能障碍。

神经电生理检查可科学客观地反映脑梗死时大脑皮层功能障碍的状态,包括感觉、运动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及大脑皮层兴奋性。

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EP)体现了中枢感觉传导通路的功能,并在预测脑梗死患者功能恢复方面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运动诱发电位(MEP)主要反映锥体束的功能状态,分析脑梗死患者的运动功能缺损情况,是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预测指标。

运动皮层阈值及皮层静息期的检查可反映脑梗死患者患侧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对患者预后提供客观依据。

标签:脑梗死;躯体感觉诱发电位;运动诱发电位;皮层静息期;阈值;磁刺激1 躯体感觉诱发电位的发生机制及其对脑梗死的临床价值躯体感觉诱发电位是指给予周围神经或皮肤适当的电刺激或生理性刺激,神经冲动沿感觉神经传导至大脑感觉皮层区(中央后回)记录到的电位变化[1]。

临床上,躯体感觉诱发电位主要应用在动态观察脑梗死时感觉功能受损情况,帮助判断疗效和预后。

SEP的传导通路:神经冲动沿周围I感觉纤维经脊髓后索(薄束、楔束)、延髓(薄核、楔束核)交叉及内侧丘系(经桥脑、中脑、丘脑腹后外侧核)传至内囊丘脑辐射并最终传至大脑央后回Sl区(和4域)。

许多因素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周围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包括年龄、性别、肢体温度及长度、身高、药物等。

正常人SEP的波幅变异较大[2],呈非正态分布,通常不选为实验观察指标。

SEP的判断标准一般选取中枢传导时间(central conduction time,CCT)即N13-20的峰间潜伏期或N2O的波形(主波缺失或波形分化不清为异常)作为观察指标。

脑梗死患者病变部位不同,SEP的表现也有所不同。

部分脑梗死患者无感觉缺失或感觉异常体征,但SEP检查结果异常,提示患者感觉通路有亚临床的损害,对临床诊断提供科学客观的诊断依据,弥补了影像学的不足。

SEP检查在判断脑梗死患者的预后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3]。

诱发电位肌电图临床知识简介

诱发电位肌电图临床知识简介

a
30
a
31
2.异常NCV及临床意义 MCV和SCV的主 要异常所见是传导速度减慢和波幅降低,前 者主要反映髓鞘损害,后者轴索损害,严重的 髓鞘脱失也可继发轴索损害。NCV的测定 主要用于周围神经病的诊断,结合EMG可 鉴别前角细胞、神经根、周围神经及肌源
性疾病等。F波的异常表现为出现率低、 潜伏期延长或传导速度减慢及无反应等;通 常提示周围神经近端病变,补充MCV的不 足。
①单纯相和混合相:前者指肌肉大力
收缩时,参加发放的运动单位数量明显减少,
肌电图表现为单个独立的电位;后者是运动
单位数量部分减少,表现为单个独立的电位
和部分难以分辨的电位同时存在,见于神经
源性损害;
②病理干扰相:肌纤维变性坏死使运动
单位变小,在大力收缩时参与的募集的运动
单位数量明显增加,表现为低波幅干扰相,又
被称为病理干扰相
a
22
a
23
三、EMG测定的临床意义 主要是诊断及鉴别诊断神经源性损害、
肌源性损害和神经肌肉接头病变;发现临 床下病灶或容易被忽略的病灶,如早期运 动神经元病、深部肌肉萎缩、肥胖儿童的 肌肉萎缩,以及对病变节段进行定位诊断。
a
24
临床神经传导速度 和重复神经电刺激知识简介
一、神经传导速度 神经传导速度是用于评定周围运动神
a
10
(2)波形命名:正常BAEP通常 由5个波组成,依次以罗马数 字命名为Ⅰ、Ⅱ、Ⅲ、Ⅳ和Ⅴ。 特别是Ⅰ、Ⅲ和Ⅴ波更有价值。 BAEP异常的主要表现为:① 各波潜伏期延长;②波间期延 长;③波形消失
(3)BAEP各波的起源:Ⅰ波起
于听神经;Ⅱ波耳蜗核,部分
为听神经颅内段;Ⅲ波上橄榄

第一章(诱发电位概论) 第二章(体感诱发电位)()

第一章(诱发电位概论) 第二章(体感诱发电位)()
第二部分
诱发电位学原理和临床应用
第一章 诱发电位概论
• 诱发电位(Evoked Potential)
• 是对周围神经、外周感觉器官或中枢 神经系统某一特定部位给以适宜刺激, 在周围或中枢神经系统相应部位记录 发电位(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后者称为运动诱发电位 (motor evoked potentials)。
感觉诱发电位
• 定义:分别采用脉冲电流、闪光或变化的图象、 连续声音作为刺激源诱发的神经动作电位或突触 后电位。
• 感觉诱发电位特征 ①有一定潜伏期,潜伏期长短 取决于刺激部位与记录部位的距离、神经冲动传 导速度、传导通路中神经元突触的数目等。②由 于感觉特异性投射系统有特定的传入通路和皮层 代表区,不同种类的诱发电位有特定的局限性空 间分布。③不同种类的诱发电位有一定的反应形 式,并具有可重复性。
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EP) (体感诱 发电位)
第一节 体感诱发电位的传导通路
三叉神经系统基本感觉通路
第二节 体感诱发电位
一、基本原理(上肢)
上肢SEP成分与神经发生源
N13 (第7或5颈椎棘突-Fz导联 )——颈 髓后角突触后电位。
脑电性质 脑电强度 波形特征 波形含义 记录条件 与刺激相关性 分析内容
脑电图 自发脑电 30~100 µV 连续性 生理性 无需刺激 无时相关系 频率、幅度、相位
诱发电位 诱发脑电 0.2~20 µV 限程性(刺激后一段时间) 生理性、解剖性、心理性 必需刺激 有时相关系 潜伏期、波幅、相位
第二章
• P22波潜伏期正常参考值: 19.70±1.10ms;
• P14-P22 IPL正常参考值: 6.90±0.89ms;

视觉诱发电位

视觉诱发电位

神经发生源

② 下肢:

腘窝(PF)电位为胫后神经电位 腰髓电位(LP)为腰髓后角突触后电位 P40为同侧头皮中央后回(S1)电位 N50为顶叶S1后方电位 P60为顶叶偏后凸面电位
神经发生源

③N9潜伏期延长提示周围神经病损, N9-N13峰间潜伏期延长提示颈神经根
在臂丛近髓段至髓间的病损。 N13—
正态分布,故变异较大,其客观性较差。
但有时可预示病变早期变化

④ 左右侧差:包括左右潜伏期及波幅差, 在正常情况下,双侧应基本对称
指标及分析

⑤ 性别:女性短于男性
⑥ 年龄:50岁前峰潜伏期无大差异,但在 50岁后则各年龄组较前者有统计意义的延 迟;波幅亦有所下降。故各实验室最好应 有自身各年龄组的正常值,则评估结果较
检查方法
刺激电极:
上肢主要以刺激正中神经为标准,下肢
以刺激胫神经或腓神经为标准。刺激正 中神经时电极置于腕部,刺激胫神经时 电极置于内踝后2-3cm
检查方法
记录电极:
安装按 EEG 国际 10/20 系统法,可用针或盘
形电极;记录上肢电极为C3’、C4’( Cz后2cm
向左右旁开 7cm处 )、颈 7及 Erb's点 (锁骨上
凹中点)

参考电极Fz
检查方法

刺激采用脉冲电流或电压刺激,刺
激程度以拇指或小趾肌收缩为宜
SEP的正常波形
SEP的分析主要从潜伏期、波幅、波 形分化来进行分析
SEP潜伏期

潜伏期:系指刺激开始到波峰的时间,
以毫秒计算。通常把向下的波称为阳
性波,用 P(positive) 代表;向上的 波称为阴性波,用 N(negative)代 表

躯体体感诱发电位(SEP)对重症疾病监护要求

躯体体感诱发电位(SEP)对重症疾病监护要求
25复合波:双侧消
失者,无一例预后良好;一侧消 失者大多数预后不良。
躯体体感诱发电位(SEP)对重症疾病监护要求
• ( 2 ) N13----N20 ( 18 ) 峰 间 潜
伏期:延长者多数预后不良、正 常者预后好。
躯体体感诱发电位(SEP)对重症疾病监护要求
躯体体感诱发电位(SEP)对重症疾病监护要求
•N35一级体感皮层(S1)与细胞
有髓纤维有关的电位发生器
•P45顶叶为主的感觉皮层联合区 • N60 经 脑 干 非 特 异 上 行 突 触 通 路
和皮层电位。
躯体体感诱发电位(SEP)对重症疾病监护要求
四、上肢SEP对昏迷、 脑死亡监测
躯体体感诱发电位(SEP)对重症疾病监护要求
二、检测指标 • 潜伏期:峰间潜伏期(IPL)、
起始潜 伏期(OL)、双侧潜 伏期差。
• 波幅:左右对比 • 波形:左右对比
躯体体感诱发电位(SEP)对重症疾病监护要求
三、上肢SEP各波起源
• N9臂丛电位
• N11后根神经冲动到下部颈髓
入口或 楔束的传导电位即颈髓 后索非移行电位
• N13颈髓后角突触后近埸电位
(4)自主呼吸停止
躯体体感诱发电位(SEP)对重症疾病监护要求
(5)血压急剧下降至40以下
躯体体感诱发电位(SEP)对重症疾病监护要求
(6)脑血管造影2次间隔25分钟 颅内血管不显影
躯体体感诱发电位(SEP)对重症疾病监护要求
2、脑死亡的电生理标志
躯体体感诱发电位(SEP)对重症疾病监护要求
躯体体感诱发电位(SEP)对重症疾病监护要求
(3)上肢SEP:N9均可引出,且 正常(除外有周围神经损害或皮 温 过 低 使 潜 伏 期 延 长 N20---P27 (N18---P27)复合波消失。N13保 存(有作者统计达69%)与N13神 经发生源一致(可见桥脑广泛坏 死);N13消失可见颈髓2---3或5--6 水 平 横 贯 性 病 损 。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

诱发电位分类
按潜伏期长短分为: 短潜伏期EP AEP:<10ms; SEP:上肢刺激腕正中神经,<25ms; 下肢刺激踝胫后神经,<45ms; 中潜伏期EP (AEP:10-50ms;SEP25-120ms) 长 潜 伏 期 EP (AEP:50ms 以 上 , SEP: 一 般 为 120-500ms)
正态分布,故变异较大,其客观性较差。
但有时可预示病变早期变化

④ 左右侧差:包括左右潜伏期及波幅差, 在正常情况下,双侧应基本对称
指标及分析

⑤ 性别:女性短于男性
⑥ 年龄:50岁前峰潜伏期无大差异,但在 50岁后则各年龄组较前者有统计意义的延 迟;波幅亦有所下降。故各实验室最好应 有自身各年龄组的正常值,则评估结果较
凹中点)

参考电极:Fz
检查方法

刺激采用脉冲电流或电压刺激,刺
激程度以拇指或小趾肌收缩为宜
SEP的正常波形
SEP的分析主要从潜伏期、波幅、波 形分化来进行分析
SEP潜伏期

潜伏期:系指刺激开始到波峰的时间,
以毫秒计算。通常把向下的波称为阳
性波,用 P(positive) 代表;向上的 波称为阴性波,用 N(negative)代 表
诱发电位成分

动作电位 突触后电位

体感诱发电位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 简称SEP)

SEP定义
SEP指给予皮肤或末稍神经以刺激,
神经冲动沿传入神经传至脊髓感觉通
路,丘脑至大脑皮层感觉区(中央后
回),在刺激的对侧头皮上所记录到
的大脑皮层电位活动而言
检查方法

躯体体诱发电位(SEP)对重症疾病的监护

躯体体诱发电位(SEP)对重症疾病的监护

氟烷(Halothane) 氟烷(Halothane)安氟醚 Enflurance)用量过大时, (Enflurance)用量过大时,对 ⅤIPL延长 体温下降至32 延长。 32Ⅲ、ⅤIPL延长。体温下降至32BAEP开始有改变 开始有改变, -34℃ BAEP开始有改变,手术 中一过性高碳酸血症、 中一过性高碳酸血症、低碳酸血 低氧血症对BAEP无明显影响。 BAEP无明显影响 症、低氧血症对BAEP无明显影响。
(三)、昏迷病人的监护
对昏迷病因有一定鉴别作用: 1 、 对昏迷病因有一定鉴别作用 : 药物中毒或脑干器质性疾病) ( 药物中毒或脑干器质性疾病 ) 药物中毒BAEP 正常; BAEP正常 药物中毒 BAEP 正常 ; 脑干器质性 疾病BAEP 多异常; BAEP多异常 疾病 BAEP 多异常 ; 代谢性或中毒 性昏迷, 未引起脑干损伤BAEP BAEP多 性昏迷 , 未引起脑干损伤 BAEP 多 正常( 正常 ( 仅糖尿病酮症高渗性昏迷 BAEP异常 根据结合临床可判断。 异常) BAEP 异常 ) 根据结合临床可判断 。
(1)EEG:过去认为 过去认为EEG为电 过去认为 为电 静息可作为判断脑死亡的指标, 静息可作为判断脑死亡的指标 , 现发现这种见解不够全面, 现发现这种见解不够全面 , 因为 在某些非死亡的情况( 在某些非死亡的情况 ( 如大量巴 比妥类药物) 也可电静息; 比妥类药物 ) EEG也可电静息 ; 也可电静息 仅反应皮层及皮层下功能。 仅反应皮层及皮层下功能。
2、对后颅窝手术监护
听神经瘤切出术: 听神经瘤切出术 : 听神经瘤 手术后, 听力保存率很低。 手术后 , 听力保存率很低 。 为了 改善这种情况, 可用BAEP 监护。 BAEP监护 改善这种情况 , 可用 BAEP 监护 。 BAEP改变多在开始分离肿瘤至切 BAEP 改变多在开始分离肿瘤至切 除肿瘤及切除以后。 除肿瘤及切除以后 。 观察发现术 BAEP消失者 术后听力多丧失。 消失者, 中 BAEP 消失者 , 术后听力多丧失 。

肌电图及诱发电位讲解

肌电图及诱发电位讲解

O'1-Cz O'z-Cz O'2-Cz Cz-A1
N145 N75
P100
N100
100Biblioteka 200 ms正常参考值
全视野, 屏幕大小9°, 棋盘格大小26’
P100 潜期 (ms) 两眼潜伏期差 P100 波幅 (µV) 波幅差.
平均 范围 标准差 102.3 89-114 ±5.1 1.3 0-6 ±2.0 10.1 3-21 ±4.2 1.6 0-5.5 ±1.4
一、插入电位:是针电极插入肌肉是
对肌纤维或神经末梢的机械刺激产
生的成簇、伴有清脆的声音、持续 时间300ms左右的电位(<1秒), 针电极一旦停止移动,插入电位即 消失。
二、 静息电位:肌肉松弛状态 下无动作电位。
三、轻收缩运动单位电位
正常运动单位:正常肌肉在轻微主动收 缩时出现的动作电位。
1.波形:双相或三相占80% 单相占15% 双相占<4%
正常运动单位电位
运动单位电位波形(单相、双相、三相、多相)
2.时程(时限):运动单位电流从离开基 线的偏转起,到返回基线所经历的时间。 一般在3-15ms范围内。
运动单位经电位时限的测 量
3.电压:运动单位幅度的总和,即正相峰 值加上负相峰值。
100ms 上运动N元病变 缩短 下运动N元病变 延长
诱发电位
在脊髓或皮层记录由身体感觉、听觉、视刺 刺激引起(诱发)的电生理信号 诱发电位的种类
听诱发电位(AEP包括ABR、ECochG、 等)
视诱发电位(VEP、ERG等) 运动诱发电位(MEP,磁刺激等) 体感诱发电位(SEP上、下肢、脊髓、三叉
1)低频RNS:在记录的稳定的动作电位序列中,计算第 4、5波比第1波波幅下降的百分比,大多数仪器可自动测 算。波幅下降10%~15%以上称为低频RNS波幅递减。

体感诱发电位

体感诱发电位

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EP)一、什么就是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EP)?SEP指的就是刺激肢体末端粗大感觉纤维,在躯体感觉上行通路不同部位记录的电位,它主要反映周围神经、脊髓后束与有关神经核、脑干、丘脑、丘脑放射及皮层感觉区的功能。

二、方法与波形辨认1、上肢正中神经刺激SEP刺激:腕部正中神经记录:对侧顶点(C3‘或C4’)、C7、同侧Erb‘s点波形辨认Erb’s:N9(臂丛电位)C7-N11,N13(颈髓后索,颈髓后角突触后电位)顶(头参考):P14, N20, P25, N35刺激正中神经可记录到以下几个波:❖Erb‘s点记录到的N9起源于臂丛;❖颈椎7棘突点记录到的N11起源于颈髓后索,N13起源于颈髓后角;❖C3、C4记录到的N20就是一级体感皮层原发反应。

2、下肢胫后神经刺激SEP刺激:踝部胫后神经记录: Cz‘、T12波形辨认◆T12:N24◆Cz‘:N33,P40,N48,P55刺激胫后神经可记录到以下几个波:❖Cz点的P40,一般认为起源于刺激肢体对侧的大脑皮层中央后回上端;❖部分正常人在胸椎12棘突点可记录到腰髓后角起源的电位(LP)。

记录到的其她波形成分起源尚不明确。

❖主要观察波峰潜伏期,两侧相应波间潜伏期差值。

❖依据波的起源可以认为上肢的N13-N20、下肢的LP-P40就是中枢传导时间。

❖以上各测量值如超过平均值加2、5~3个标准差才可视为异常。

❖并非有感觉障碍者均有SEP异常,一般来说脱髓鞘病变较压迫性病变阳性率高,SEP 改变显著。

三、SEP的临床应用♦周围神经损伤,特别以深感觉感觉障碍为主者,表现峰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严重时波形消失。

糖尿病或尿毒症患者随病程延长SEP异常率增高。

♦脊髓病变,神经根型颈椎病主要表现为N11、N13波幅低矮或/与PL、N9-N13IPL 延长;脊髓型颈椎病主要表现为N13波幅低或/与PL延长、N13以后波不清或PL 延长、N9-N13、N13-N20IPL延长。

躯体感觉诱发电位

躯体感觉诱发电位

应用方法
上肢SEP,记录电极分别置于头顶(C3’、C4’)、Erb’s点、第7颈椎棘突(C7),参考电极为前额 (FPz),方波脉冲电刺激双侧腕部正中神经及肘关节外侧肌皮神经走行部位。刺激强度5~15mA,叠加250次,扫 描时程50ms。
下肢SEP,记录电极置于头顶(Cz),参考电极为前额(FPz),方波脉冲电刺激双侧踝关节内侧胫神经走行 部位。刺激强度15~25mA,叠加250次,扫描时程50ms。
简介
躯体感觉诱发电位在临床法医学鉴定中如何客观的评判颅脑损伤及脊髓损伤的被鉴定人功能障碍程度一直是 鉴定工作中的一个难点。自1917年Dawson首先创建诱发电位测定以来,当前此技术在临床医学中已逐步普及,并 已在法医学鉴定中使用。通过潜伏期及波形的变化,反映感觉通路的功能障碍,当前最主要用于脊髓损伤的诊断 及预后判断,脊柱手术中的脊髓功能监护,以预防截瘫的发生。设备复杂、影响因素多是其不足之处。
躯体感觉诱发电位心理学术语Fra bibliotek01 简介
03 应用方法
目录
02 主要内容 04 临床意义
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是指对机体感觉系统的任何一点给予刺激,在该 系统的特定通路上的任何部位均能检测出的生物电反应,骨科常用的是皮质诱发电位(CSEP)及脊髓诱发电位 (SSEP)。前者是记录电极置于头皮,后者置于脊柱,需要特殊仪器,将与刺激有关的诱发电位叠加,以波形形 式记录。
主要内容
电刺激或机械刺激混合神经干、神经末梢或皮节等,在特定神经通路的任何部位记录到的与刺激有锁时关系 的电位变化,称为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EP)。上肢常用的神经是正中和尺神经,下肢是腓总和胫后神经。正中 神经刺激时,阴极置于近端,记录电极可置于肘、Erb氏点、C7、C3’和C4’(Cz后2cm向左右旁开7cm处)。周 围电位按其记录部位或可能的神经发生源命名。头顶记录的成分有P14、N20、P25、N35、P45和N60等。胫后神 经刺激时,记录电极可置于口窝、臀点、T12、Cz’(Cz后2cm)。周围电位按其记录部位或可能的神经发生源命 名。头顶记录的波形似“W”,成分有N33、P40、N50、P60和N75。SEP正常值判定标准主要依据:各波峰潜伏期、 峰间期、左右侧差及波幅等。临床主要用于周围神经病,特别有助于神经根或丛的病变的诊断和定位;脊髓病, 判断病变的程度、范围等;多发性硬化,有助于发现临床下病灶;脑血管病;脊髓手术监护及脑死亡判定等。

慢性压迫性颈髓损伤体感诱发电位变化与神经丝磷酸化异常的病理机制

慢性压迫性颈髓损伤体感诱发电位变化与神经丝磷酸化异常的病理机制
ptni (E )an r lncrnccri pn odcm rs v  ̄ r i a Me o s 0rt w r rn o l dvddit oet S P b o hoi ev a sia cr o pes ei u nrt l a ma i c l l i y .【 t d 】2 a ee ad my i e o h s i n
mots ot ea v. h E tnyw s e ydi epr e t r p( nh s p rte T eS Pl ec a l e xe m n o p o i a da n i g u P<00 1 . B t nn t sy a i icn d cesd . ) L Fs iigi e i s g f at erae 0 a n n t w s ni
ao a dgn rte w i a soS Pa nr a i e hoi cm rsi e ia siacr r t x n ee eav , hc l d E om t rnc o pes e r clpnl odi y i r s l i he t b l nh c v cv  ̄u n a .

要 : 目的】 【 观察慢 性来自迫性颈脊髓损 伤神经元和轴 突中神经丝 高度磷酸化 和异常积 聚的特征 , 探讨其介 导体感诱
发电位(E ) S P 变化的神经病理机制。【 方法】 2 将 O只 s 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 =1) n 5 和对照组( 5 , n= )实验组采用聚氨酯
胶 片建立 脊髓 背侧慢性压迫模 型 ; B B B评分法 和 S P评估 造模前 、 6个 月脊髓功 能变化 ;u o F sBu ( F 染色观察 脱 E 后 L xl at le L B) 髓鞘 变性 、 免疫组 织化学法 观察磷酸化 ( MI 1 和非磷酸 化 (MI 2 神经丝在 脊髓灰质前 角神经元 、 突中 的表 达 , 探讨 S 一 ) 3 S . ) 3 轴 并

[浙大]生理学及病理生理学课程标准答案

[浙大]生理学及病理生理学课程标准答案

《生理学及病理生理学》课程生理学部分-必做作业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10:B\C\C\E\C\D\B\C\A\D11-20:A\B\E\A\D\B\C\C\B\D21-30:A\C\D\D\B\E\B\D\D\D31-40:C\B\D\C\D\B\E\A\C\D41-50:B\D\B\D\D\A\E\A\C\D51-60:D\C\C\B\C\D\C\B\C\D61-70:E\C\B\C\A\E\B\D\A\C71-80:C\E\A\B\D\D\C\C\A\C81-90:D\D\E\B\C\E\E\C\E\C91-100:B\C\D\B\B\A\C\D\C\A二、问答题1.人体生理功能活动的主要调节方式有哪些?各有何特征?其相互关系如何?人体生理功能活动的主要调节方式有:(1)神经调节: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机体功能进行的调节称为神经调节。

其基本方式为反射。

(2)体液调节:体液调节是指由内分泌细胞或某些组织细胞生成并分泌的特殊的化学物质,经由体液运输,到达全身或局部的组织细胞,调节其活动。

(3)自身调节:自身调节是指机体的器官、组织、细胞自身不依赖于神经和体液调节,而由自身对刺激产生适应性反应的过程。

一般情况下,神经调节的作用快速而且比较精确;体液调节的作用较为缓慢,但能持久而广泛一些;自身调节的作用则比较局限,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尚未参与或并不参与时发挥其调控作用。

由此可见,神经调节是机体最主要的调节方式;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三者是人体生理功能活动调控过程中相辅相成、不可缺少的三个环节。

2.试述钠泵的化学本质、运转机制以及生理意义。

钠泵是镶嵌在细胞膜上的一种蛋白质,其化学本质是Na+-K+ 依赖式ATP酶。

当细胞内出现较多的Na+ 和细胞外出现较多的K+ 时,钠泵启动,通过分解ATP、释放能量,并利用此能量逆浓度差把细胞内的Na+ 移出膜外,同时把细胞外的K+ 移入膜内,因而形成和保持膜内高K+ 和膜外高Na+ 的不均衡分布。

医学-康复资料-诱发电位

医学-康复资料-诱发电位

一、诱发电位(一)定义及概述1、定义诱发电位(evoked potential, EP)是指对神经系统某一特定部位(包括•从感受器到大脑皮层)给予适宜的刺激,或使大脑对刺激的信息进行加工,在该系统和大脑的相应部位产生可以检出的、与刺激有相对固定时间间隔(锁时关系)和特定相位的生物电反应。

从定义可以看出,诱发电位有其空间、时间和相位特征,即EP必须在特定的部位才能检测出来,其潜伏期与刺激之间有较严格的锁时(time-locked)关系,并且各种EP有其特定的波形和电位分布。

在临床实践中,EP常用来评价感觉和运动系统的传导功能以及高级神经活动(如认知功能)。

2、诱发电位的检岀(1)EP跟其它临床神经电生理测试一样,包括刺激系统、记录系统和信号处理系统。

其主要不同点是在信号处理系统中应用了平均叠加技术,原因是EP尤其是短潜伏期EP的波幅较低。

平均叠加次数视EP类型的不同而不同。

(2)平均叠加技术有其技术和理论上的不足,在实际应用中应尽可能地减少噪声源。

例如,测试时一般要求皮肤和电极间的极间阻抗小于5kQo(3)为保证检出结果的可靠,EP测试要求至少重复一次,必要时需重复测试多次。

(4)需利用各种滤波技术以排除伪迹。

(5)记录导联标准采用国际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 EEG) 10~20 系统电极安放法。

3、分类及命名(1)从临床实用角度我们将EP分为两大类,即外源性的与感觉或运动功能有关的刺激相关电位(stimulus-related potential, SRP)和内源性的与认知功能有关的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 ERP) o SRP根据刺激的类型和模式一般分为视觉诱发电位(visual evoked potential, VEP) >听觉诱发电位(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 AEP)、躯体感觉诱发电位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 SEP)和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 MEP)四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诱发电位的种类


外源性刺激相关电位:(SRP) 体感诱发电位, 简称 SEP 视觉诱发电位, 简称 VEP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简称BAEP 运动诱发电位, 简称MEP 脑干瞬目反射, 简称BR 三叉诱发电位, 简称BTEP 内源性事件相关诱发电位 (ERP)
与认知、期待、比较、判断、记忆、决断等有关 如现在研究热点 P300 , N400

异常体感诱发电位的病理生理基础

(二) 轴索病变
轴索全部受累,则不可能引出 SEP,部分
受累,SEP波幅降低,潜伏期正常

(三) 胞体病变
不论原发或继发性改变, SLSEP 特征为突
触后电位发生变化
异常体感诱发电位的病理生理基础
神经系统疾病时所引起的病理变化往往是
复合性的,既可引起节段性脱髓鞘,又可
正态分布,故变异较大,其客观性较差。
但有时可预示病变早期变化

④ 左右侧差:包括左右潜伏期及波幅差, 在正常情况下,双侧应基本对称
指标及分析

⑤ 性别:女性短于男性
⑥ 年龄:50岁前峰潜伏期无大差异,但在 50岁后则各年龄组较前者有统计意义的延 迟;波幅亦有所下降。故各实验室最好应 有自身各年龄组的正常值,则评估结果较





几种常见疾病的SEP
脑卒中

急性期:如有意识障碍,肌力2级以下,且 有显著感觉缺失 ,特别深感觉缺失,约 98.2%有异常 SEP。具体表现重者典型波型 消失,PL明显延迟,ILD左右侧显著不对称。 结合国内外上千例资料综合分析, SEP 异 常和 CT 扫描所示病灶部位、大小、性质间 关系密切,病灶位于内囊、大型出血者则 SEP异常显著。轻型者仅 30%-50%异常。病 灶数量多少不是主要因素。故SEP各成份的 变化对脑卒中病灶定位,特别是小型病灶 的定位有帮助。对判断疗效及预后有助
凹中点)

参考电极:Fz
检查方法

刺激采用脉冲电流或电压刺激,刺
激程度以拇指或小趾肌收缩为宜
SEP的正常波形
SEP的分析主要从潜伏期、波幅、波 形分化来进行分析
SEP潜伏期

潜伏期:系指刺激开始到波峰的时间,
以毫秒计算。通常把向下的波称为阳
性波,用 P(positive) 代表;向上的 波称为阴性波,用 N(negative)代 表
神经电生理系列之五 诱发电位 Evoked Potentials
诱发电位定义

诱发电位是对感觉器官、感觉神经、
感 觉 通 路 或 感 觉 系 统 有 关
的任何结构进行刺激,而在中枢神
经系统中产生可测出的电位变化
诱发电位的特点
时间特征和空间特征 诱发电位的出现与给予刺激之间有一定 的时间关系 某一种刺激引起的诱发电位在中枢神经 系统中有一定的空间分布形式 不同形式刺激引起的诱发电位有不同的 反应形式
诱发电位分类
按潜伏期长短分为: 短潜伏期EP AEP:<10ms; SEP:上肢刺激腕正中神经,<25ms; 下肢刺激踝胫后神经,<45ms; 中潜伏期EP (AEP:10-50ms;SEP25-120ms) 长 潜 伏 期 EP (AEP:50ms 以 上 , SEP: 一 般 为 120-500ms)
诱发电位成分

动作电位 突触后电位

体感诱发电位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 简称SEP)

SEP定义
SEP指给予皮肤或末稍神经以刺激,
神经冲动沿传入神经传至脊髓感觉通
路,丘脑至大脑皮层感觉区(中央后
回),在刺激的对侧头皮上所记录到
的大脑皮层电位活动而言
神经发生源

② 下肢:

腘窝(PF)电位为胫后神经电位 腰髓电位(LP)为腰髓后角突触后电位 P40为同侧头皮中央后回(S1)电位 N50为顶叶S1后方电位 P60为顶叶偏后凸面电位
神经发生源

③N9潜伏期延长提示周围神经病损, N9-N13峰间潜伏期延长提示颈神经根
在臂丛近髓段至髓间的病损。 N13—
为客观
异常判定标准

①PL、IPL延长超过正常均值加2.5
个标准差;
②波形离散、缺失;
③两侧波幅差>50%。
SEP解剖基础

SLSEP的主要解剖基础为周围Ia类感觉纤
维→后索→内侧丘索→丘脑(VPL)→大脑
皮层S1区(和4区)

体感诱发电位各成分---可能的 神经发生源
① 上肢: N9为臂丛电位 N13为颈髓后角突触后电位 P15为内侧丘系的电位 N20为顶叶后中央回SPR电位 P25为 顶叶后中央回S1电位
上肢SEP正常图
下肢SEP正常图
指标及分析

① 峰潜伏期(PL):自刺激开始到各波波
峰的பைடு நூலகம்导时间。因参量近正态分布,故
较为恒定,均值大于 2.5-3 SD 标准差为 异常

② 峰间潜伏期( IPL):为两峰间距, 亦反应中枢神经传导时间,较为稳定
指标及分析

③ 波幅 (μV):由波峰到基线,或前一波 谷到后一波峰的垂直高度,由于参量属非
检查方法
刺激电极:
上肢主要以刺激正中神经为标准,下肢
以刺激胫神经或腓神经为标准。刺激正 中神经时电极置于腕部,刺激胫神经时 电极置于内踝后2-3cm
检查方法
记录电极:
安装按 EEG 国际 10/20 系统法,可用针或盘
形电极;记录上肢电极为C3’、C4’( Cz后2cm
向左右旁开 7cm处 )、颈 7及 Erb's点 (锁骨上
N20 峰间潜伏期延长提示同侧颈髓中
段的后索、束核或对侧内侧丘索、丘
脑及大脑皮层的病损
异常体感诱发电位的病理生理基础

(一) 髓鞘病变
传导减慢:由于脱髓鞘区原先跳跃传导变为局 部传导,传导速度减慢,表现为SLSEP的中枢成 分潜伏期延长 冲动传导的离散:由于感觉传导通路的神经 纤维受累程度不等,传入冲动难以同步,主 要表现为波形离散
产生不同程度的轴索变性,因而对SEP产生
混合性影响
SEP临床应用
① 周围神经病损评定及神经再生和再生速率 的判断 ② 脊髓损伤的评定 ③ 神经系统弥散性疾病如变性疾病、遗传代 谢性疾病 ④ 对多发性硬化有早期诊断的价值,可以协 助检出亚临床病灶 ⑤ 脑血管病、脑肿瘤、脑外伤时脑功能的评定 ⑥ 术中监护外周神经及皮层的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