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电图-诱发电位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肌收缩,是一个真正的反射。
瞬目反射 blink reflex
• 评估面神经、三叉神经以及延髓、脑桥功能。三叉神经眼支眶上支传入,面 神经传出。
• 早发R1 迟发R2
重频电刺激
BAEP异常标准判断
• 以波形、PL绝对潜伏期、IPL峰间潜伏期、波幅、双侧差异等进行判断 • 各波绝对潜伏期PL延长2.5-3.0SD,峰间期延长,波幅降低,波形分化不好 • 各波消失需重复2次以上高频刺激无反应者属异常 • 左右耳的PL和IPL的耳间差ILD如果超过0.4ms有临床意义 • BAEP波幅的相对值v/I<0.5考虑异常
• 时间、空间、相位特征
• EP与刺激之间有一定的时间关系 (正中神经 P20)
• 刺激引起的EP有一定的空间分布形 式(SEP 传导通路有关)
• 不同形式刺激引起的EP有不同的反 应形式(VEP AEP)
EP分类
• 外源性刺激相关电位
• 体感诱发电位 SEP • 视觉诱发电位 VEP • 听觉诱发电位 AEP • 运动诱发电位 MEP • 脑干瞬目反射 BR • 三叉诱发电位 BTEP • H反射 腰骶段
• 参考电极:Fz/FPz
SEP分析
• 潜伏期、波幅、波形分化三方面进行分析 • 波的命名(极性+潜伏期):P波峰向下,N波峰向上
• 正中神经: 周围电位Erb's 点(N9)、 C7(N13),头皮电位 N20 • 胫后神经:头皮电位 P40 N50 P60
• 异常判断标准:
• PL峰潜伏期延长(大于2.5-3个SD)、IPL峰间潜伏期延长 • 波幅降低(可预测早期变化,变化大,两侧相差50%为阳性)或消失 • 左右侧差
然后再顺向沿神经传导,到达肌肉。 • 潜伏期和波形变化大 • 近端神经根损伤时潜伏期延长(运动) • 轴索反射 axonal reflex 出现在M波 F波之间,次强刺激时出现,轴索近端
侧枝芽生支配已失去神经支配的肌纤维
H反射
• 反映周围神经近端的功能状态 • 踝反射 • 刺激胫神经,Ia类感觉神经传入,经过突触,由胫神经运动纤维传出,腓肠
• 周围神经刺激
• 刺激身体各部位的深浅神经,包括上 肢的Erb点、肘点;下肢的臀点、腘窝; 肋间神经、面神经等
MEP异常判断
• CMCT的计算:皮层到肌肉的潜伏期减去C7至肌肉的潜伏期,为椎体束或 皮质脊髓束的传导时间,是MEP测定的主要指标
• 潜伏期、CMCT延长超过2.58 SD • 双侧皮层电位未引出,单侧易化状态下皮层电位未测出 • 双侧潜伏期差大于2.58 SD为可疑异常 • 双侧波幅相差50%
神经。以脉冲电流或电压刺激,程度以拇指或小趾肌收缩为主。 • 记录电极:盘状电极,至少3个记录点(外周、脊髓、皮层)
• 上肢 C3' C4' (Cz后2cm,左右旁开7cm处)、颈7、Erb's点(锁骨上窝中点)-N9 N13 N20
• 下肢 CZ (Cz后2cm,左右旁开2cm处)T12、PF点(腘窝)-N22 N32 P40 N55
变化 • 左右侧差:双侧基本对称
N9延长提示周围神经病损 N9-N13峰间潜伏期延长提示颈神经根臂丛近髓段 至髓间的损伤 N13-N20 峰间潜伏期延长提示同侧颈髓中段的后 索、束核或对侧内侧丘索、丘脑及大脑皮层的病损
下肢
• N8(PF) 腘窝 胫后神经电位 • N22 L1T12腰髓后角突触后电位 • P40 同侧头皮中央后回S1电位 • N50 顶叶S1后方电位 • P60 顶叶偏后凸面电位
• 最常用,受试者注视视屏固定亮点,特别是半视野刺激时,容易视觉疲劳。
• 闪光VEP
• 精神病、婴幼儿、昏迷不能配合者 • 受视敏度影响小,能了解视网膜至枕叶通路是否完整。适用于视力减退、视物不清者 • 不足:波形、潜伏期变化大
• 记录
• 记录电极:双侧O1、O2,多导时可T5、T6 • 参考电极:Fz
刺激部位及记录方法
• 经颅刺激
• 电极:表面电极Fra Baidu bibliotek
• 将刺激线圈置于头皮运动皮层相应部 位
• 颈神经根或腰骶神经根刺激
• 将线圈置于C6、C7棘突,T12、L1棘 突,神经根刚出椎间孔处
• 常用部位:小指展肌、拇短展肌、 伸趾短肌
• 还有肱二头肌、三角肌、股四头肌、 额肌、口轮匝肌、肋间肌、膈肌等
Cz记录电极,耳垂参考电极,地线接肢体。对侧耳用低于40-50dB做白噪声 掩蔽。 • AEP分三部分,早期(潜伏期10ms以内)代表耳蜗到脑干功能。中成分 (潜伏期10-50ms)、晚成分(潜伏期50-500ms)反映大脑半球功能,目 前应用最多的是早期成分。
BAEP解剖基础
I波 耳蜗神经 II波 耳蜗核 III波 上橄榄核(桥脑) IV 外侧丘系 常融合在V波上 V 下丘核(中脑) VI 内侧膝状体 VII 听放射 2、3融合,4、5融合
• 内源性事件相关诱发电位 ERP
• 与认知、期待、比较、判断、记忆、 决断等有关,精神科多用
• N270 P300 N400
• 短潜伏期EP 神经发生源明确
• AEP <10ms • SEP 正中N<25ms 踝胫后N <45ms
• 中潜伏期EP AEP 10-50ms SEP 25-120ms • 长潜伏期EP VEP 50ms SEP 120-500ms
巨大体感诱发电位----皮层兴奋性增高
• 皮质性肌阵挛,kojevnikov持续性局灶癫痫,负性肌阵挛,常伴巨大运动诱 发电位,提示感觉运动皮质兴奋性增高
• 进行性肌阵挛癫痫
听觉诱发电位
• 给声音刺激后,头顶头皮记录到的电位 • 检查方法:click声音,强度75-85dB,或声域加60dB,刺激频率10-15Hz,
诱发电位 evoke potention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icing elit.
诱发电位
• 定义:对中枢神经系统(中枢或周 围运动、感觉器官、感觉神经)有 关的任何结构进行刺激,而在中枢 神经系统中产生可测出的电位变化
SEP的病理生理基础
• 髓鞘病变
• 传导速度减慢:跳跃传导变为局部传导,中枢成分潜伏期延长 • 传导的离散:波形离散,感觉通路神经纤维受累程度不等,传入冲动难以同步
• 轴索病变
• 轴索全部受累,引不出SEP;部分受累,SEP波幅降低,潜伏期正常
• 胞体病变
• 突触后电位发生变化
SEP临床应用
• 周围神经病损评定及神经再生和再生速度的判断 • 脊髓损伤的评定 • 神经系统弥散性疾病如变性疾病、遗传代谢性疾病 • MS有早期诊断价值,及早发现亚临床病灶 • 脑血管病、脑肿瘤、脑外伤时脑功能评定 • 术中监护外周神经及皮层的功能
大于0.4ms,提示一侧蜗后病变,
视觉诱发电位 visual evoked potentials
• 视网膜给与视觉刺激,在双侧大脑皮层(主要是枕叶和颞叶后部)记录到的 由视觉通路传导并产生的诱发电位,双侧对称。
• 视网膜-视神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和枕叶视区 • 棋盘格翻转VEP 全视野、半视野、方格或条珊刺激等
临床应用
• MS、颈椎病、脑血管病、脊髓疾病等 • 是对神经系统检查和影像的补充 • 术中监测,保护运动传导束
evoked spinal potention
F波
• 神经干在超强刺激下,肌肉动作电位M波后出现的一个小的动作电位。 • 刺激神经顺向去极化产生肌肉动作电位,逆向去极化,传到脊髓前角细胞,
诱发电位记录 国际10-20系统记录
体感诱发电位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 SEP
• 给与皮肤或末梢神经刺激,神经冲动沿传入神经-脊髓后索-内侧丘系-丘脑皮层(中央后回),在对侧皮层上记录到的皮层电位活动。
• 周围Ia类感觉纤维,记录在大脑皮层的S1和4区 • 刺激电极:上肢 正中神经(腕部),下肢 胫后神经(内踝后2-3cm)或腓
上肢
• N9 臂丛电位 • N13 颈髓后索、后角突出后电位 • P15 内侧丘系电位 • N20 顶叶中央后回SPR电位 • P25 顶叶中央后回S1电位 • 峰潜伏期:刺激开始至波峰的时间,2.5-
3SD • 峰间潜伏期:两峰间距,反映中枢神经传
导时间,稳定 • 波幅:变异大,客观性差,预示病变早期
正常VEP
• NPN三相复合波,按潜伏期命名为 N75 、P100 、N145
• 两眼之间潜伏期差异在10ms以内 • VEP波幅个体差异较大,波幅代表
参加兴奋的神经纤维数目的多少, 在某种程度上能反映疾病的损伤程 度,正常双眼P100波幅差别不能超 过50%。
VEP临床应用
• 各种脑病VEP的异常率,除视通路前部病变外,较体感诱发电位低30-50% • P100潜伏期以大于3SD为标准,否则假阳性率太高 • 偏盲:部分视野刺激阳性率高,枕叶外侧电极记录,检出率84%,1/4视野
偏盲检出率50% • 前视路压迫性病变
• 乳头水肿、良性颅高压,P100潜伏期延长 • 视神经受压如垂体瘤、颅咽管瘤、前颅窝底肿瘤压迫视神经时,波幅降低、波形明显
畸变
运动诱发电位MEP
• 电刺激MEP和磁刺激MEP • 经颅刺激大脑皮层运动神经细胞、脊髓神经根及周围神经,在相应肌肉上记
录的复合动作电位 • 方式:直接皮层电刺激、经颅电刺激、经颅磁刺激
临床应用
• 听觉损伤的评定,听力下降者,I-V波各参量可发生变化,但注意BAEP仅代 表1000-4000Hz范围的听敏度
• 听觉传导通路的各种疾患:
• 听神经瘤 内侧型可无波形,如果仅有I波或I、II波,对侧III-V波IPL相对延迟,是脑干肿 瘤压迫移位的敏感指标
• 脑干内病变(肿瘤、炎症、脱髓鞘、血管病) • 桥小脑脚肿瘤 患侧波形消失,潜伏期延长,波形、波幅不对称,双侧V波ILD增大,如
瞬目反射 blink reflex
• 评估面神经、三叉神经以及延髓、脑桥功能。三叉神经眼支眶上支传入,面 神经传出。
• 早发R1 迟发R2
重频电刺激
BAEP异常标准判断
• 以波形、PL绝对潜伏期、IPL峰间潜伏期、波幅、双侧差异等进行判断 • 各波绝对潜伏期PL延长2.5-3.0SD,峰间期延长,波幅降低,波形分化不好 • 各波消失需重复2次以上高频刺激无反应者属异常 • 左右耳的PL和IPL的耳间差ILD如果超过0.4ms有临床意义 • BAEP波幅的相对值v/I<0.5考虑异常
• 时间、空间、相位特征
• EP与刺激之间有一定的时间关系 (正中神经 P20)
• 刺激引起的EP有一定的空间分布形 式(SEP 传导通路有关)
• 不同形式刺激引起的EP有不同的反 应形式(VEP AEP)
EP分类
• 外源性刺激相关电位
• 体感诱发电位 SEP • 视觉诱发电位 VEP • 听觉诱发电位 AEP • 运动诱发电位 MEP • 脑干瞬目反射 BR • 三叉诱发电位 BTEP • H反射 腰骶段
• 参考电极:Fz/FPz
SEP分析
• 潜伏期、波幅、波形分化三方面进行分析 • 波的命名(极性+潜伏期):P波峰向下,N波峰向上
• 正中神经: 周围电位Erb's 点(N9)、 C7(N13),头皮电位 N20 • 胫后神经:头皮电位 P40 N50 P60
• 异常判断标准:
• PL峰潜伏期延长(大于2.5-3个SD)、IPL峰间潜伏期延长 • 波幅降低(可预测早期变化,变化大,两侧相差50%为阳性)或消失 • 左右侧差
然后再顺向沿神经传导,到达肌肉。 • 潜伏期和波形变化大 • 近端神经根损伤时潜伏期延长(运动) • 轴索反射 axonal reflex 出现在M波 F波之间,次强刺激时出现,轴索近端
侧枝芽生支配已失去神经支配的肌纤维
H反射
• 反映周围神经近端的功能状态 • 踝反射 • 刺激胫神经,Ia类感觉神经传入,经过突触,由胫神经运动纤维传出,腓肠
• 周围神经刺激
• 刺激身体各部位的深浅神经,包括上 肢的Erb点、肘点;下肢的臀点、腘窝; 肋间神经、面神经等
MEP异常判断
• CMCT的计算:皮层到肌肉的潜伏期减去C7至肌肉的潜伏期,为椎体束或 皮质脊髓束的传导时间,是MEP测定的主要指标
• 潜伏期、CMCT延长超过2.58 SD • 双侧皮层电位未引出,单侧易化状态下皮层电位未测出 • 双侧潜伏期差大于2.58 SD为可疑异常 • 双侧波幅相差50%
神经。以脉冲电流或电压刺激,程度以拇指或小趾肌收缩为主。 • 记录电极:盘状电极,至少3个记录点(外周、脊髓、皮层)
• 上肢 C3' C4' (Cz后2cm,左右旁开7cm处)、颈7、Erb's点(锁骨上窝中点)-N9 N13 N20
• 下肢 CZ (Cz后2cm,左右旁开2cm处)T12、PF点(腘窝)-N22 N32 P40 N55
变化 • 左右侧差:双侧基本对称
N9延长提示周围神经病损 N9-N13峰间潜伏期延长提示颈神经根臂丛近髓段 至髓间的损伤 N13-N20 峰间潜伏期延长提示同侧颈髓中段的后 索、束核或对侧内侧丘索、丘脑及大脑皮层的病损
下肢
• N8(PF) 腘窝 胫后神经电位 • N22 L1T12腰髓后角突触后电位 • P40 同侧头皮中央后回S1电位 • N50 顶叶S1后方电位 • P60 顶叶偏后凸面电位
• 最常用,受试者注视视屏固定亮点,特别是半视野刺激时,容易视觉疲劳。
• 闪光VEP
• 精神病、婴幼儿、昏迷不能配合者 • 受视敏度影响小,能了解视网膜至枕叶通路是否完整。适用于视力减退、视物不清者 • 不足:波形、潜伏期变化大
• 记录
• 记录电极:双侧O1、O2,多导时可T5、T6 • 参考电极:Fz
刺激部位及记录方法
• 经颅刺激
• 电极:表面电极Fra Baidu bibliotek
• 将刺激线圈置于头皮运动皮层相应部 位
• 颈神经根或腰骶神经根刺激
• 将线圈置于C6、C7棘突,T12、L1棘 突,神经根刚出椎间孔处
• 常用部位:小指展肌、拇短展肌、 伸趾短肌
• 还有肱二头肌、三角肌、股四头肌、 额肌、口轮匝肌、肋间肌、膈肌等
Cz记录电极,耳垂参考电极,地线接肢体。对侧耳用低于40-50dB做白噪声 掩蔽。 • AEP分三部分,早期(潜伏期10ms以内)代表耳蜗到脑干功能。中成分 (潜伏期10-50ms)、晚成分(潜伏期50-500ms)反映大脑半球功能,目 前应用最多的是早期成分。
BAEP解剖基础
I波 耳蜗神经 II波 耳蜗核 III波 上橄榄核(桥脑) IV 外侧丘系 常融合在V波上 V 下丘核(中脑) VI 内侧膝状体 VII 听放射 2、3融合,4、5融合
• 内源性事件相关诱发电位 ERP
• 与认知、期待、比较、判断、记忆、 决断等有关,精神科多用
• N270 P300 N400
• 短潜伏期EP 神经发生源明确
• AEP <10ms • SEP 正中N<25ms 踝胫后N <45ms
• 中潜伏期EP AEP 10-50ms SEP 25-120ms • 长潜伏期EP VEP 50ms SEP 120-500ms
巨大体感诱发电位----皮层兴奋性增高
• 皮质性肌阵挛,kojevnikov持续性局灶癫痫,负性肌阵挛,常伴巨大运动诱 发电位,提示感觉运动皮质兴奋性增高
• 进行性肌阵挛癫痫
听觉诱发电位
• 给声音刺激后,头顶头皮记录到的电位 • 检查方法:click声音,强度75-85dB,或声域加60dB,刺激频率10-15Hz,
诱发电位 evoke potention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icing elit.
诱发电位
• 定义:对中枢神经系统(中枢或周 围运动、感觉器官、感觉神经)有 关的任何结构进行刺激,而在中枢 神经系统中产生可测出的电位变化
SEP的病理生理基础
• 髓鞘病变
• 传导速度减慢:跳跃传导变为局部传导,中枢成分潜伏期延长 • 传导的离散:波形离散,感觉通路神经纤维受累程度不等,传入冲动难以同步
• 轴索病变
• 轴索全部受累,引不出SEP;部分受累,SEP波幅降低,潜伏期正常
• 胞体病变
• 突触后电位发生变化
SEP临床应用
• 周围神经病损评定及神经再生和再生速度的判断 • 脊髓损伤的评定 • 神经系统弥散性疾病如变性疾病、遗传代谢性疾病 • MS有早期诊断价值,及早发现亚临床病灶 • 脑血管病、脑肿瘤、脑外伤时脑功能评定 • 术中监护外周神经及皮层的功能
大于0.4ms,提示一侧蜗后病变,
视觉诱发电位 visual evoked potentials
• 视网膜给与视觉刺激,在双侧大脑皮层(主要是枕叶和颞叶后部)记录到的 由视觉通路传导并产生的诱发电位,双侧对称。
• 视网膜-视神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和枕叶视区 • 棋盘格翻转VEP 全视野、半视野、方格或条珊刺激等
临床应用
• MS、颈椎病、脑血管病、脊髓疾病等 • 是对神经系统检查和影像的补充 • 术中监测,保护运动传导束
evoked spinal potention
F波
• 神经干在超强刺激下,肌肉动作电位M波后出现的一个小的动作电位。 • 刺激神经顺向去极化产生肌肉动作电位,逆向去极化,传到脊髓前角细胞,
诱发电位记录 国际10-20系统记录
体感诱发电位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 SEP
• 给与皮肤或末梢神经刺激,神经冲动沿传入神经-脊髓后索-内侧丘系-丘脑皮层(中央后回),在对侧皮层上记录到的皮层电位活动。
• 周围Ia类感觉纤维,记录在大脑皮层的S1和4区 • 刺激电极:上肢 正中神经(腕部),下肢 胫后神经(内踝后2-3cm)或腓
上肢
• N9 臂丛电位 • N13 颈髓后索、后角突出后电位 • P15 内侧丘系电位 • N20 顶叶中央后回SPR电位 • P25 顶叶中央后回S1电位 • 峰潜伏期:刺激开始至波峰的时间,2.5-
3SD • 峰间潜伏期:两峰间距,反映中枢神经传
导时间,稳定 • 波幅:变异大,客观性差,预示病变早期
正常VEP
• NPN三相复合波,按潜伏期命名为 N75 、P100 、N145
• 两眼之间潜伏期差异在10ms以内 • VEP波幅个体差异较大,波幅代表
参加兴奋的神经纤维数目的多少, 在某种程度上能反映疾病的损伤程 度,正常双眼P100波幅差别不能超 过50%。
VEP临床应用
• 各种脑病VEP的异常率,除视通路前部病变外,较体感诱发电位低30-50% • P100潜伏期以大于3SD为标准,否则假阳性率太高 • 偏盲:部分视野刺激阳性率高,枕叶外侧电极记录,检出率84%,1/4视野
偏盲检出率50% • 前视路压迫性病变
• 乳头水肿、良性颅高压,P100潜伏期延长 • 视神经受压如垂体瘤、颅咽管瘤、前颅窝底肿瘤压迫视神经时,波幅降低、波形明显
畸变
运动诱发电位MEP
• 电刺激MEP和磁刺激MEP • 经颅刺激大脑皮层运动神经细胞、脊髓神经根及周围神经,在相应肌肉上记
录的复合动作电位 • 方式:直接皮层电刺激、经颅电刺激、经颅磁刺激
临床应用
• 听觉损伤的评定,听力下降者,I-V波各参量可发生变化,但注意BAEP仅代 表1000-4000Hz范围的听敏度
• 听觉传导通路的各种疾患:
• 听神经瘤 内侧型可无波形,如果仅有I波或I、II波,对侧III-V波IPL相对延迟,是脑干肿 瘤压迫移位的敏感指标
• 脑干内病变(肿瘤、炎症、脱髓鞘、血管病) • 桥小脑脚肿瘤 患侧波形消失,潜伏期延长,波形、波幅不对称,双侧V波ILD增大,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