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电图-诱发电位
肌电图和诱发电位讲座
刺激2
记录:表面电极 刺激:刺激手柄
肘 距离 mm: 240
8.2 ms
Diff.: 4.7 ms C.V.: 51 m/s
感觉传导检查
刺激
记录
A平V均ERAGING
潜伏期 ms 2.6
小指
距离 mm 155 速度 m/s 60
无名指
潜伏期 ms 3.1
距离 mm 175 速度 m/s 56
腕管
位计算时限、波幅 4)重收缩下的募集情况
二、1 神经传导速度检查方法(运动)
上肢常规检查正中神经( C5-T1 )、尺神 经(C8-T1) 、桡神经(C5-T1)、肌皮神 经(C5-7) 、腋神经(C5-6)
下肢常规检查腓神经(L4-S2) 、胫神经 ( L4-S3 ) 、股神经(L2-4) 、坐骨神经 (L4-S3)
RNS etc.) EMG (包括普通EMG、SFEMG、Macro-EMG)
一、1种类
诱发电位的种类 听诱发电位(AEP包括ABR、ECochG、
等) 视诱发电位(VEP、ERG等) 运动诱发电位(MEP,磁刺激等) 体感诱发电位(SEP上、下肢、脊髓、三叉
等) 事件相关电位(P300、CNV等)
二、3异常肌电图
4)重收缩:单纯相 混合相 病理干扰相
二、3异常肌电图
总结: F:\脊髓前角病变.doc
神经传导检测
神经传导是肌电图检查中的主要组成部分.
检查结果可以说明有髓神经,神经肌肉 接头,肌肉纤维的功能状况.
+ - + - + - + - + - + - + - + - + - + - -+
肌电图及诱发电位
正常运动单位电位
运动单位电位波形(单相、双相、三相、多相)
2.时程(时限):运动单位电流从离开基 线的偏转起,到返回基线所经历的时间。 一般在3-15ms范围内。
运动单位经电位时限的测 量
3.电压:运动单位幅度的总和,即正相峰 值加上负相峰值。
等) 事件相关电位(P300、CNV等)
一、2适用范围
诱发电位:各种神经传导通路功能障碍 (听神经-脑干、视神经-
皮 层、各个部位躯体感觉通路、 各个部位运动通路等)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VI VII
V
IV III II I
VI V II
IV V
III II
I
刺激
I
II
末梢听神经 近端听神经
刺激: 阈值70dB peSPL
头 部和躯干刺激点
Erb Point
Thoracodorsalis
Long Thoracic Crural
正中神经传导
记录.
腕
刺激. 1
潜伏期 3.5 ms
刺激2
记录:表面电极 刺激:刺激手柄
肘 距离 mm: 240
8.2 ms
Diff.: 4.7 ms C.V.: 51 m/s
感觉传导检查
刺激
传导阻滞 严重脱髓鞘病变
髓鞘损伤
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刺激和纪录的位置与MCV相反。
臂丛 腋窝
正中神经 肘
尺神经 腕 正中-尺 掌
上肢刺激点
桡神经 正中 腕
尺神经 肘上
尺神经 肘下
股神经 腓神经
下肢刺激点
坐骨神经 腓神经 腓肠神经
肌电图诱发电位仪技术参数要求
拔掉Q9保护插头,将复合电极插在电极插座上,并固定电于极架上。
插上电源,打开开关,仪器预热几分钟。
2、仪器的校正
a、仪器插上电极,选择开关置pH档。
定位调节器、斜率调节器都置于中间位置。
温度调节器转至相应的校正溶液温度。
b、电极用蒸馏水洗净甩干后,放入第一种缓冲溶液pH=6.86,搅拌使其充分接触,待读数稳定后,调节定位调节器使该读数为该缓冲溶液相应温度下的pH值(见附表)。
c、电极用蒸馏水洗净甩干后,放入第二种缓冲溶液pH=4.00(或PH9.18),搅拌使其充分接触,待读数稳定后,调节斜率调节器使该读数为该缓冲溶液相应温度下的pH值(见附表)。
经校正的仪器,各调节器不应再有变动。
否则必须重新校正。
常规使用时,每天校正一次已能达到使用要求。
3、测量pH值:
经校正的仪器,即可用来测量被测溶液。
(1)被测溶液和用作校正的标准溶液温度相同时。
电极插入被测溶液,搅拌使其充分接触,待读数稳定后,读取该溶液pH值;
(2)被测溶液和用作校正的标准溶液温度不相同时。
温度计测出被测溶液的温度值,调节温度调节器置于该温度值上;
电极插入被测溶液,搅拌使其充分接触,待读数稳定后,读取该溶液pH值;
4、测量电极电位(mV值):
①接上相应的离子选择电极;
②用蒸馏水清洗电极,用滤纸吸干;
③电极插入被测溶液,搅拌使其充分接触,待读数稳定后,读取该离子选择电极的电极电位(mV值)。
肌电图及诱发电位
• 1.单纯相:轻收缩时,只出现几个运动单 位电位相互分离的波形。
• 混合相:中度用力收缩时,有些区域电 位密集不能分离,部分区域内可见单个 运动单位。
• 3.干扰相:肌肉作重收缩时,运动单位电 位相互重叠,不能分离出单个运动单位 电位。
异常肌电图
• 一.插入电位异常
1.插入电位延长:出现各种失神经支配波,正常运 动单位。
(1.0ms估计脊髓延迟时间)
意义:反应运动根的功能
• 三.H反射
1.检查方法 纪录电极:腓肠肌或比目鱼肌 刺激电极:腘窝部胫后神经
• 2.分析指标 1)H反射潜伏期 胫神经 27.8±1.9ms 2)H最大/M最大 正常>1 3) H反射的回复曲线 正常人不应期值 80-100ms 上运动N元病变 缩短 下运动N元病变 延长
丘脑皮层电位 臂丛电位
体感诱发电位
躯体感觉电位为评价脊髓和脑干后柱、中丘脑 系以及临近组织的功能提供了有效的工具.
马尾 -脊髓下段电位
通常用于下列检查: 外周感觉神经 较大直径的神经通路
PNS:外周神经系统 CNS:中枢神经系统
SEP的临床意义
正中神经: N9/P9:臂丛 N11/P11:周围神经进入颈髓突触前电位 N13/P13:脊髓灰质后角?枕骨大孔之下? N14/P14:内侧丘系(下部脑干、丘脑) N20:以后是皮层近场电位,丘脑下结构 P25、N35、P45感觉皮层
2.观察项目 • (1)最短潜伏期、最长潜伏期和平均潜伏
期;(上肢30ms,下肢60ms) • (2)F波出现率;(正常>80%) • (3)F波与M波波幅的比值。 3.F波异常的判断:潜伏期延长和/或出现率
降低均为异常。
刺激点至脊髓的距离(mm)×2 • F=波F波潜伏期-M波潜伏期-1.0ms
肌电图诱发电位临床知识简介
2.方法 ①电极放置:刺激电极置于神经 干,记录电极置于该神经所支配的肌肉,地 线置于两者之间;②测定方法:通常选择面 神经支配的眼轮匝肌、腋神经支配的三角 肌、尺神经支配的小指展肌及副神经支配 的斜方肌等;近端肌肉阳性率高,但不易固定; 远端肌肉灵敏度低,但结果稳定,伪差小;高 频刺激病人疼痛明显,通常选用尺神经;
(3)VEP的临床应用:视通路病变,特别对 MS病人可提供早期视神经损害的客观依据。
三、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指经耳机传出的声音 刺激听神经传导通路,在头顶记录的电位。 检测时通常不需要病人的合作,婴幼儿 和昏迷病人均可进行测定。 (1)检测方法:多采用短声刺激,刺激强度 60dB(SL),刺激频率10~15Hz,分析时间10ms,叠 加1000~2000次。记录电极通常置于Cz,参考 电极置于耳垂或乳突,接地电极置于FPz。
二、重复神经电刺激(RNS) 1.原理 重复神经电刺激指超强重复刺激 神经干,在相应肌肉记录复合肌肉动作电 位。它是检测神经肌肉接头功能的重要手 段。正常情况下,神经干连续受刺激后, CMAP的波幅可有轻微的波动,而降低或升 高均提示神经肌肉接头病变。RNS可根据 刺激的频率分为低频RNS<5Hz和高频 RNS(10~30Hz)。
2.肿瘤定位
进行BAEP、VEP或SEP的测试,然后在确 定诱发电位异常的基础上进行X线或CT检 查,可准确判断脑干、视觉通路或脊髓是 否存在肿瘤。这不仅可以早期提供有用 的资料,而且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放射性检 查。在这一方面,当肿瘤较小时,诱发电 位就显得更有作用。
3.脊髓损伤程度以及预后判定
可通过SEP或脊髓诱发电位电位的测定, 判断是否是完全性截瘫,并为预后提供依 据
肌电图/诱发电位
临床知识简介
临床肌电图知识简介
肌电图及诱发电位意义
肌电图、诱发电位临床作用和社会价值肌电图、诱发电位所能开展的检查项目有:一、肌电图(EMG)二、神经传导速度(NCV),包括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F波、H反射三、诱发电位(EP),包括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视觉诱发电位(VEP)和上、下肢体感诱发(SEP)四、事件相关电位(P300)它们的主要临床作用:(一)肌电图:它作为一种测定运动系统功能的手段,现已被广泛用于区别肌肉力弱和肌萎缩,是肌病所致,或神经病所致,还是其他原因所致。
通过针极肌电图,对躯体不同部位肌肉的测定,可以了解:(1)肌肉病变是属于神经源性损害,还是肌源性损害;(2)神经源性损害的部位(前角细胞或神经根、神经丛、干、末梢);(3)病变是活动性还是慢性;(4)神经的再生能力;(5)提供肌强直及其分类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依据。
应用于不明原因的肌萎缩、麻木、无力、肢体活动障碍等疾病的定性、定位诊断,还可作为神经损伤手术后或治疗后的监测手段,以及提供康复、伤残、法医鉴定的客观指标。
(二)神经传导速度:是评定周围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传导功能的一项诊断技术。
主要用于周围神经病的诊断如多发性神经病、遗传性周围神经病、格林-巴利综合征、腕管综合征、周围神经外伤等,结合肌电图可鉴别前角细胞、神经根、周围神经及肌原性疾病等。
临床运用较多的是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起病多隐匿,其临床症状的出现,往往迟于病理改变,以致确诊时病理改变已很明显,失去早期治疗机会。
神经肌电图检查对其病理改变较为敏感,可用于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早期诊断。
临床住院的糖尿病病人皆可建议行此检查,及时发现早期神经病变,使患者得到及时治疗,还可以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临床疗效评估及治疗方案的拟定提供重要依据。
(三)视觉诱发电位;它主要检测视觉通路的病损,在眼科广泛应用于视神经炎、球后神经炎、视神经萎缩、视神经压迫病变、多发病损,它对早期诊断、定位诊断、估计预后、评定疗效有重要作用。
肌电图诱发电位仪技术参数
肌电图诱发电位仪技术参数一、适用范围:能够完成神经电图、肌电图、诱发电位等检测项目。
二、硬件技术要求(一)放大器★1、外置放大器通道数:次通道2、输入阻抗:>1000MΩ3、噪声水平:<O.5uV4、共模抑制比:>120dB★5、采样率:NlOoKHZ/通道★6、AD:>24Bit(二)电刺激器1、电刺激器接口:2个2、刺激类型:恒流3、刺激强度:O-100mA4、输出极性:正相、负相、交替、双相(三)听觉刺激器1、刺激器输出:标准声学耳机2、数量:1套3、刺激极性:疏音、密音、交替音(四)视觉刺激器1、刺激模式:棋盘格翻转、水平条栅、垂直条栅2、刺激输出:视觉刺激器3、刺激视野:全视野、半视野、1/4视野4、注视点:2种以上,可移动5、背景色:黑、灰(五)计算机系统要求1、计算机主机:不低于酷睿i7,8G内存,硬盘NlT,光驱刻录2、Windows操作系统3、键盘、鼠标、≥22寸液晶显木屏(六)软件功能要求1、神经电图1.1运动传导速度测定1.2感觉传导速度测定1.3微移定位1.4F-波1.5H-反射1.6重复频率电刺激1.7瞬目反射1.8植物神经电反应2、肌电图2.1定量肌电图分析:静息电位、单MUP、多MUP自动及手动分析、干扰相自动分析。
2.2同心圆针肌电图耗材可实现做单纤维肌电检测。
3、诱发电位3.1体感诱发电位(上肢体感、下肢体感、脊髓诱发、三叉神经体感)。
3.2听觉诱发电位(脑干诱发电位、40Hz、客观测听等)。
3.3视觉诱发电位3.4事件相关电位(P300)4、全中文病历管理和中文报告生成系统。
5、中国人正常值数据库。
6、配套全中文软件及全中文报告系统,可根据需要自定义报告格式,表格、数据、图形自动进入中文报告系统,不需要手工输入数据或屏幕抓图粘贴完成中文报告。
报告结果可转入微软办公软件读取分析。
肌电图诱发电位仪参数
视觉注视点:可移动;
—
软件功能项目:
★3.1
神经电图:运动传导速度、感觉传导速度、F-波、H-反射、重复电剌激、瞬目反 射、运动单位数目、交感皮肤反应、心脏副交感反应
3.2
肌电图:静息单位电位、运动单位电位、干扰相、同步电位
3.3
体感诱发电位:上肢体感、下肢体感、脊髓诱发、阴部体感
3.4
听觉诱发电位:脑干诱发电位、40HZ听觉
4.2
系统工作站:具有处理软件功能;中央处理器:工控主机,主频NL7GHz处理 器内存:N4G、硬盘:N500G、标准接口、显示器:N19”液晶,打印机:黑 白激光;
4.3
免费质保期:22年,终生维修;保修期外收取零配件费,不收维修费;
4.4.
接到用户维修通知后,4小时内作出相应,并在24小时内派员到达用户现场实 施维修;
3.5
视觉诱发电位:棋盘格翻转、LED闪光
★3.6
运动诱发电位(无需外接刺激器,可直接开展工作)
★3.7
前庭肌源性诱发电位:CVEMP、OVEMP(提供软件截图)
★3.8
事件相关电位:视觉P300、听觉P300、听觉P50、失匹配负波、伴随负电位、 视觉N400
四
配置服务及要求
4.1
仪器符合YY0505-2005或2012医用电气设备第1-2部分;安全通用要求-并列 标准;电磁兼容-要求和实验标准要求
4.5
免费提供操作和维修培训。
2.6
分辨率:24比特;
2.7
电压灵敏度0∙05uV∕div到30mV∕div分档控制,显示灵敏度0∙01uv∕D—30mv∕D;
2.8
扫描速度测量误差(扫描时程):O5ms∕D-30000ms∕D内,要求不超过±5%;
肌电图及诱发电位讲解
O'1-Cz O'z-Cz O'2-Cz Cz-A1
N145 N75
P100
N100
100Biblioteka 200 ms正常参考值
全视野, 屏幕大小9°, 棋盘格大小26’
P100 潜期 (ms) 两眼潜伏期差 P100 波幅 (µV) 波幅差.
平均 范围 标准差 102.3 89-114 ±5.1 1.3 0-6 ±2.0 10.1 3-21 ±4.2 1.6 0-5.5 ±1.4
一、插入电位:是针电极插入肌肉是
对肌纤维或神经末梢的机械刺激产
生的成簇、伴有清脆的声音、持续 时间300ms左右的电位(<1秒), 针电极一旦停止移动,插入电位即 消失。
二、 静息电位:肌肉松弛状态 下无动作电位。
三、轻收缩运动单位电位
正常运动单位:正常肌肉在轻微主动收 缩时出现的动作电位。
1.波形:双相或三相占80% 单相占15% 双相占<4%
正常运动单位电位
运动单位电位波形(单相、双相、三相、多相)
2.时程(时限):运动单位电流从离开基 线的偏转起,到返回基线所经历的时间。 一般在3-15ms范围内。
运动单位经电位时限的测 量
3.电压:运动单位幅度的总和,即正相峰 值加上负相峰值。
100ms 上运动N元病变 缩短 下运动N元病变 延长
诱发电位
在脊髓或皮层记录由身体感觉、听觉、视刺 刺激引起(诱发)的电生理信号 诱发电位的种类
听诱发电位(AEP包括ABR、ECochG、 等)
视诱发电位(VEP、ERG等) 运动诱发电位(MEP,磁刺激等) 体感诱发电位(SEP上、下肢、脊髓、三叉
1)低频RNS:在记录的稳定的动作电位序列中,计算第 4、5波比第1波波幅下降的百分比,大多数仪器可自动测 算。波幅下降10%~15%以上称为低频RNS波幅递减。
肌电图及诱发电位意义
肌电图及诱发电位意义 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肌电图、诱发电位临床作用和社会价值肌电图、诱发电位所能开展的检查项目有:一、肌电图(EMG)二、神经传导速度(NCV),包括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 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F波、H反射三、诱发电位(EP),包括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视觉诱发电位(VEP)和上、下肢体感诱发(SEP)四、事件相关电位(P300)它们的主要临床作用:(一)肌电图:它作为一种测定运动系统功能的手段,现已被广泛用于区别肌肉力弱和肌萎缩,是肌病所致,或神经病所致,还是其他原因所致。
通过针极肌电图,对躯体不同部位肌肉的测定,可以了解:(1)肌肉病变是属于神经源性损害,还是肌源性损害;(2)神经源性损害的部位(前角细胞或神经根、神经丛、干、末梢);(3)病变是活动性还是慢性;(4)神经的再生能力;(5)提供肌强直及其分类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依据。
应用于不明原因的肌萎缩、麻木、无力、肢体活动障碍等疾病的定性、定位诊断,还可作为神经损伤手术后或治疗后的监测手段,以及提供康复、伤残、法医鉴定的客观指标。
(二)神经传导速度:是评定周围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传导功能的一项诊断技术。
主要用于周围神经病的诊断如多发性神经病、遗传性周围神经病、格林-巴利综合征、腕管综合征、周围神经外伤等,结合肌电图可鉴别前角细胞、神经根、周围神经及肌原性疾病等。
临床运用较多的是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起病多隐匿,其临床症状的出现,往往迟于病理改变,以致确诊时病理改变已很明显,失去早期治疗机会。
神经肌电图检查对其病理改变较为敏感,可用于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早期诊断。
临床住院的糖尿病病人皆可建议行此检查,及时发现早期神经病变,使患者得到及时治疗,还可以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临床疗效评估及治疗方案的拟定提供重要依据。
(三)视觉诱发电位;它主要检测视觉通路的病损,在眼科广泛应用于视神经炎、球后神经炎、视神经萎缩、视神经压迫病变、觉通路的病损,它对早期诊断、定位诊断、估计预后、评定疗效有重要作用。
肌电图及诱发电位意义
(4)神经的再生能力;
(5)提供肌强直及其分类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依据。应用于不明原因的肌萎缩、麻木、无力、肢体活动障碍等疾病的定性、定位诊断,还可作为神经损伤手术后或治疗后的监测手段,以及提供康复、伤残、法医鉴定的客观指标。
(二)神经传导速度:是评定周围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传导功能的遗传性周围神经病、格林-巴利综合征、腕管综合征、周围神经外伤等,结合肌电图可鉴别前角细胞、神经根、周围神经及肌原性疾病等。
临床运用较多的是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起病多隐匿,其临床症状的出现,往往迟于病理改变,以致确诊时病理改变已很明显,失去早期治疗机会。神经肌电图检查对其病理改变较为敏感,可用于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早期诊断。临床住院的糖尿病病人皆可建议行此检查,及时发现早期神经病变,使患者得到及时治疗,还可以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临床疗效评估及治疗方案的拟定提供重要依据。
在社会价值方面:肌电图检查可对对糖尿病神经病变损害、帕金森综合征、吉兰巴雷综合征、癌症周围神经病等特殊疾病的申报提供重要的依据;在法医临床鉴定实践中,在伤残等级、医疗过错鉴定时经常需要对各种原因进行测定,肌电图及诱发电位可鉴别部分真伤和伪伤、真聋和假聋等,具有重要的法律效应。
肌电图、诱发电位临床作用和社会价值
肌电图、诱发电位所能开展的检查项目有:
一、肌电图(EMG)
二、神经传导速度(NCV),包括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F波、H反射
三、诱发电位(EP),包括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视觉诱发电位(VEP)和上、下肢体感诱发(SEP)
四、事件相关电位(P300)
它们的主要临床作用:
(一)肌电图:它作为一种测定运动系统功能的手段,现已被广泛用于区别肌肉力弱和肌萎缩,是肌病所致,或神经病所致,还是其他原因所致。通过针极肌电图,对躯体不同部位肌肉的测定,可以了解:
肌电-诱发电位技术
肌电-诱发电位技术
肌电-诱发电位技术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包括运动诱发电位(MEP)、感觉诱发电位(SEP)和H反射。
运动诱发电位测试通过
向大脑发出刺激来评估运动皮层的功能。
感觉诱发电位测试则用于
评估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和感觉皮层功能。
H反射测试则用于评估脊
髓和周围神经的功能。
肌电-诱发电位技术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帮助医生
诊断和监测神经肌肉疾病,如多发性硬化症、帕金森病和周围神经
病变。
此外,肌电-诱发电位技术也常用于术前和术后评估,以帮助
医生了解神经系统在手术前后的功能状态。
除了临床应用,肌电-诱发电位技术也在科研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研究人员可以利用这项技术来了解神经肌肉系统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以及开发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
总的来说,肌电-诱发电位技术是一种重要的神经生理学测试方法,对于诊断神经肌肉疾病、监测病情发展和进行科研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肌电-诱发电位技术的全面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
理解神经肌肉系统的功能和疾病。
肌电图诱发电位
格林-巴利综合征(GBS)、臂丛和根性神经病
H反射---S1神经根损害
重复电刺电位 体感诱发电位 运动诱发电位
BAEP VEP SEP MEP
体感诱发电位
基本原理 是以脉冲电流刺激周围神经一定 部位,在本体觉传导路不同水平上,记录周 围神经感觉动作电位及中枢神经的感觉诱发 电位。
肌电图与诱发电位
针肌电图
狭义的肌电图即指针肌电图(needle EMG ),是用同心圆针极插入肌肉记录的肌肉动 作电位,是通过容积导体在细胞外所记录到 的一系列电位变化。
神经传导
运动传导 感觉传导
F波
是以重复超强度电刺激肘部正中神经或尺神 经、膝部胫神经或腓总神经,在所支配的远 端肌记录动作电位,在每一次刺激中,早成 分(M波)后可能出现一个晚成分F波。F波 是脊髓前角神经元多突触反射。
听觉诱发电位
视觉诱发电位
运动诱发电位
运动诱发电位(MEP)是应用瞬时高压电或 高通量磁场刺激对侧皮层运动区,通过兴奋 下行通路及周围神经,在相应肌肉表面记录 动作电位,传导途径多认为是锥体束和周围 神经运动纤维
肌电图及诱发电位意义
肌电图及诱发电位意义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肌电图、诱发电位临床作用和社会价值肌电图、诱发电位所能开展的检查项目有:一、肌电图(EMG)二、神经传导速度(NCV),包括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F波、H反射三、诱发电位(EP),包括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视觉诱发电位(VEP)和上、下肢体感诱发(SEP)四、事件相关电位(P300)它们的主要临床作用:(一)肌电图:它作为一种测定运动系统功能的手段,现已被广泛用于区别肌肉力弱和肌萎缩,是肌病所致,或神经病所致,还是其他原因所致。
通过针极肌电图,对躯体不同部位肌肉的测定,可以了解:(1)肌肉病变是属于神经源性损害,还是肌源性损害;(2)神经源性损害的部位(前角细胞或神经根、神经丛、干、末梢);(3)病变是活动性还是慢性;(4)神经的再生能力;(5)提供肌强直及其分类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依据。
应用于不明原因的肌萎缩、麻木、无力、肢体活动障碍等疾病的定性、定位诊断,还可作为神经损伤手术后或治疗后的监测手段,以及提供康复、伤残、法医鉴定的客观指标。
(二)神经传导速度:是评定周围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传导功能的一项诊断技术。
主要用于周围神经病的诊断如多发性神经病、遗传性周围神经病、格林-巴利综合征、腕管综合征、周围神经外伤等,结合肌电图可鉴别前角细胞、神经根、周围神经及肌原性疾病等。
临床运用较多的是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起病多隐匿,其临床症状的出现,往往迟于病理改变,以致确诊时病理改变已很明显,失去早期治疗机会。
神经肌电图检查对其病理改变较为敏感,可用于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早期诊断。
临床住院的糖尿病病人皆可建议行此检查,及时发现早期神经病变,使患者得到及时治疗,还可以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临床疗效评估及治疗方案的拟定提供重要依据。
(三)视觉诱发电位;它主要检测视觉通路的病损,在眼科广泛应用于视神经炎、球后神经炎、视神经萎缩、视神经压迫病变、觉通路的病损,它对早期诊断、定位诊断、估计预后、评定疗效有重要作用。
肌电图与诱发电位
肌电图与诱发电位肌电图检查诊断是利用神经及肌肉的电生理特性,以电流刺激神经记录其运动和感觉的反应波;或用针极记录肌肉的电生理活动。
来辅助诊断神经肌肉疾患的检查。
肌电诊断检查基本上包括三大部份: 1.神经传导检查2.针极肌电图检查3.诱发电位检查。
临床上借着上述检查可帮助诊断中枢神经、外周神经及肌肉病变。
特别是对于下运动神经元、神经根、神经丛、神经肌肉接点,乃至肌肉的各种异常,神经传导检查及针极肌电图检查均可帮助侦测病变的性质 (区分神经病变或肌肉病变)、位置 (神经根、丛、或外围神经病变)及严重度,以协助正确临床诊断、选择治疗方式,及评估效果与预后。
诱发电位包括:体感诱发电位(SSEP);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视觉诱发电位(VEP)。
它们主要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定性与定位断及病情的预后辨别。
如脑血管病、脑肿瘤、脑外伤、脊髓炎症、血管瘤、肿瘤、外伤及压迫所致的锥体束损害,脊髓后索损害以及听、视觉通路的损害。
肌电图检查的适应症前角性病损:如脊髓灰质炎、运动神经元病、脊髓空洞症、脊髓肿瘤、脊柱骨折导致的脊髓压迫;根性病损:颈椎病及腰骶椎间盘脱出所致的神经根的压迫、多发性神经根炎;周围性病损:各种性周围神经损伤、周围神经病、末梢神经炎。
神经肌肉接头病:重症肌无力症、肌无力综合征。
肌源性病损:各种肌炎、肌病如多发性肌炎、肌营养不良症、皮肌炎、各种药源性肌炎及各种原因引起的肌无力,肌萎缩及感觉障碍。
肌电图检查的禁忌症1、安装心脏起搏器、金属心导管者;2、开放性骨折或创伤伤口未愈合者;有外固定支架者;3、乙肝、血友病、血小板减少等有明显出血倾向者;4、意识不清、无法合作者。
肌电图检查的注意事项1、患者在相关科室就诊,开具肌电图检查申请单;2、若服用抗胆碱酯酶药(如新斯的明)要停药至少18小时后方能检查;3、检查前一天要洗澡、洗头,保持皮肤清洁。
不要戴首饰,不要涂擦头油、发胶等;4、检查前可吃喝。
穿宽松的内衣裤,以便检查时方便暴露检查肢体;5、检查时需要关闭随身携带的手机等电源开关以防干扰。
肌电图检查诊断简介与肌电诱发电位
肌电图检查诊断简介与肌电诱发电位加入时间:2006-3-5 23:40:43肌电图检查诊断简介与肌电诱发电位肌电图检查诊断简介肌电图检查诊断(electrodiagnosis)是利用神经及肌肉的电生理特性,以电流刺激神经记录其运动和感觉的反应波;或用针极记录肌肉的电生理活动。
来辅助诊断神经肌肉疾患的检查。
肌电诊断检查基本上包括三大部份: 1.神经传导检查(nerve conduction studies) 2.针极肌电图检查(needleelectromyography) 3.诱发电位检查(evoked potentials)。
临床上借着上述检查可帮助诊断中枢神经、外围神经及肌肉病变。
特别是对于下运动神经元、神经根、神经丛、神经肌肉接点(neuromuscular junction),乃至肌肉的各种异常,神经传导检查及针极肌电图检查均可帮助侦测病变的性质(区分神经病变或肌肉病变)、位置(神经根、丛、或外围神经病变)及严重度,以协助正确临床诊断、选择治疗方式,及评估效果与预后。
以下就此三类肌电诊断检查作一概括介绍:神经传导检查以电极刺激受测神经,而于其支配的感觉神经或肌肉上记录电位,以得到感觉神经电位波(sensory nerve action potential)、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及特殊反射的电位波(H-reflex及F-response)之检查。
检查方法是以超大电量刺激(supramaximal stimulation)来刺激受测神经(H反射例外),以使该神经所有轴突均同时兴奋,而得到一最大反应波,根据此最大反应波之传导潜期(latency),振幅(amplitude),表面积(surface area),及传导速度(nerveconduction velocity),再与正常值作比较,可以帮助区别神经的轴突病变(axonopathy)或髓鞘病变(demyelinatio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巨大体感诱发电位----皮层兴奋性增高
• 皮质性肌阵挛,kojevnikov持续性局灶癫痫,负性肌阵挛,常伴巨大运动诱 发电位,提示感觉运动皮质兴奋性增高
• 进行性肌阵挛癫痫
听觉诱发电位
• 给声音刺激后,头顶头皮记录到的电位 • 检查方法:click声音,强度75-85dB,或声域加60dB,刺激频率10-15Hz,
神经。以脉冲电流或电压刺激,程度以拇指或小趾肌收缩为主。 • 记录电极:盘状电极,至少3个记录点(外周、脊髓、皮层)
• 上肢 C3' C4' (Cz后2cm,左右旁开7cm处)、颈7、Erb's点(锁骨上窝中点)-N9 N13 N20
• 下肢 CZ (Cz后2cm,左右旁开2cm处)T12、PF点(腘窝)-N22 N32 P40 N55
肌收缩,是一个真正的反射。
瞬目反射 blink reflex
• 评估面神经、三叉神经以及延髓、脑桥功能。三叉神经眼支眶上支传入,面 神经传出。
• 早发用
• MS、颈椎病、脑血管病、脊髓疾病等 • 是对神经系统检查和影像的补充 • 术中监测,保护运动传导束
evoked spinal potention
F波
• 神经干在超强刺激下,肌肉动作电位M波后出现的一个小的动作电位。 • 刺激神经顺向去极化产生肌肉动作电位,逆向去极化,传到脊髓前角细胞,
• 最常用,受试者注视视屏固定亮点,特别是半视野刺激时,容易视觉疲劳。
• 闪光VEP
• 精神病、婴幼儿、昏迷不能配合者 • 受视敏度影响小,能了解视网膜至枕叶通路是否完整。适用于视力减退、视物不清者 • 不足:波形、潜伏期变化大
• 记录
• 记录电极:双侧O1、O2,多导时可T5、T6 • 参考电极:Fz
变化 • 左右侧差:双侧基本对称
N9延长提示周围神经病损 N9-N13峰间潜伏期延长提示颈神经根臂丛近髓段 至髓间的损伤 N13-N20 峰间潜伏期延长提示同侧颈髓中段的后 索、束核或对侧内侧丘索、丘脑及大脑皮层的病损
下肢
• N8(PF) 腘窝 胫后神经电位 • N22 L1T12腰髓后角突触后电位 • P40 同侧头皮中央后回S1电位 • N50 顶叶S1后方电位 • P60 顶叶偏后凸面电位
然后再顺向沿神经传导,到达肌肉。 • 潜伏期和波形变化大 • 近端神经根损伤时潜伏期延长(运动) • 轴索反射 axonal reflex 出现在M波 F波之间,次强刺激时出现,轴索近端
侧枝芽生支配已失去神经支配的肌纤维
H反射
• 反映周围神经近端的功能状态 • 踝反射 • 刺激胫神经,Ia类感觉神经传入,经过突触,由胫神经运动纤维传出,腓肠
正常VEP
• NPN三相复合波,按潜伏期命名为 N75 、P100 、N145
• 两眼之间潜伏期差异在10ms以内 • VEP波幅个体差异较大,波幅代表
参加兴奋的神经纤维数目的多少, 在某种程度上能反映疾病的损伤程 度,正常双眼P100波幅差别不能超 过50%。
VEP临床应用
• 各种脑病VEP的异常率,除视通路前部病变外,较体感诱发电位低30-50% • P100潜伏期以大于3SD为标准,否则假阳性率太高 • 偏盲:部分视野刺激阳性率高,枕叶外侧电极记录,检出率84%,1/4视野
上肢
• N9 臂丛电位 • N13 颈髓后索、后角突出后电位 • P15 内侧丘系电位 • N20 顶叶中央后回SPR电位 • P25 顶叶中央后回S1电位 • 峰潜伏期:刺激开始至波峰的时间,2.5-
3SD • 峰间潜伏期:两峰间距,反映中枢神经传
导时间,稳定 • 波幅:变异大,客观性差,预示病变早期
• 内源性事件相关诱发电位 ERP
• 与认知、期待、比较、判断、记忆、 决断等有关,精神科多用
• N270 P300 N400
• 短潜伏期EP 神经发生源明确
• AEP <10ms • SEP 正中N<25ms 踝胫后N <45ms
• 中潜伏期EP AEP 10-50ms SEP 25-120ms • 长潜伏期EP VEP 50ms SEP 120-500ms
Cz记录电极,耳垂参考电极,地线接肢体。对侧耳用低于40-50dB做白噪声 掩蔽。 • AEP分三部分,早期(潜伏期10ms以内)代表耳蜗到脑干功能。中成分 (潜伏期10-50ms)、晚成分(潜伏期50-500ms)反映大脑半球功能,目 前应用最多的是早期成分。
BAEP解剖基础
I波 耳蜗神经 II波 耳蜗核 III波 上橄榄核(桥脑) IV 外侧丘系 常融合在V波上 V 下丘核(中脑) VI 内侧膝状体 VII 听放射 2、3融合,4、5融合
• 时间、空间、相位特征
• EP与刺激之间有一定的时间关系 (正中神经 P20)
• 刺激引起的EP有一定的空间分布形 式(SEP 传导通路有关)
• 不同形式刺激引起的EP有不同的反 应形式(VEP AEP)
EP分类
• 外源性刺激相关电位
• 体感诱发电位 SEP • 视觉诱发电位 VEP • 听觉诱发电位 AEP • 运动诱发电位 MEP • 脑干瞬目反射 BR • 三叉诱发电位 BTEP • H反射 腰骶段
SEP的病理生理基础
• 髓鞘病变
• 传导速度减慢:跳跃传导变为局部传导,中枢成分潜伏期延长 • 传导的离散:波形离散,感觉通路神经纤维受累程度不等,传入冲动难以同步
• 轴索病变
• 轴索全部受累,引不出SEP;部分受累,SEP波幅降低,潜伏期正常
• 胞体病变
• 突触后电位发生变化
SEP临床应用
• 周围神经病损评定及神经再生和再生速度的判断 • 脊髓损伤的评定 • 神经系统弥散性疾病如变性疾病、遗传代谢性疾病 • MS有早期诊断价值,及早发现亚临床病灶 • 脑血管病、脑肿瘤、脑外伤时脑功能评定 • 术中监护外周神经及皮层的功能
大于0.4ms,提示一侧蜗后病变,
视觉诱发电位 visual evoked potentials
• 视网膜给与视觉刺激,在双侧大脑皮层(主要是枕叶和颞叶后部)记录到的 由视觉通路传导并产生的诱发电位,双侧对称。
• 视网膜-视神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和枕叶视区 • 棋盘格翻转VEP 全视野、半视野、方格或条珊刺激等
诱发电位记录 国际10-20系统记录
体感诱发电位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 SEP
• 给与皮肤或末梢神经刺激,神经冲动沿传入神经-脊髓后索-内侧丘系-丘脑皮层(中央后回),在对侧皮层上记录到的皮层电位活动。
• 周围Ia类感觉纤维,记录在大脑皮层的S1和4区 • 刺激电极:上肢 正中神经(腕部),下肢 胫后神经(内踝后2-3cm)或腓
诱发电位 evoke potention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icing elit.
诱发电位
• 定义:对中枢神经系统(中枢或周 围运动、感觉器官、感觉神经)有 关的任何结构进行刺激,而在中枢 神经系统中产生可测出的电位变化
• 周围神经刺激
• 刺激身体各部位的深浅神经,包括上 肢的Erb点、肘点;下肢的臀点、腘窝; 肋间神经、面神经等
MEP异常判断
• CMCT的计算:皮层到肌肉的潜伏期减去C7至肌肉的潜伏期,为椎体束或 皮质脊髓束的传导时间,是MEP测定的主要指标
• 潜伏期、CMCT延长超过2.58 SD • 双侧皮层电位未引出,单侧易化状态下皮层电位未测出 • 双侧潜伏期差大于2.58 SD为可疑异常 • 双侧波幅相差50%
刺激部位及记录方法
• 经颅刺激
• 电极:表面电极
• 将刺激线圈置于头皮运动皮层相应部 位
• 颈神经根或腰骶神经根刺激
• 将线圈置于C6、C7棘突,T12、L1棘 突,神经根刚出椎间孔处
• 常用部位:小指展肌、拇短展肌、 伸趾短肌
• 还有肱二头肌、三角肌、股四头肌、 额肌、口轮匝肌、肋间肌、膈肌等
临床应用
• 听觉损伤的评定,听力下降者,I-V波各参量可发生变化,但注意BAEP仅代 表1000-4000Hz范围的听敏度
• 听觉传导通路的各种疾患:
• 听神经瘤 内侧型可无波形,如果仅有I波或I、II波,对侧III-V波IPL相对延迟,是脑干肿 瘤压迫移位的敏感指标
• 脑干内病变(肿瘤、炎症、脱髓鞘、血管病) • 桥小脑脚肿瘤 患侧波形消失,潜伏期延长,波形、波幅不对称,双侧V波ILD增大,如
偏盲检出率50% • 前视路压迫性病变
• 乳头水肿、良性颅高压,P100潜伏期延长 • 视神经受压如垂体瘤、颅咽管瘤、前颅窝底肿瘤压迫视神经时,波幅降低、波形明显
畸变
运动诱发电位MEP
• 电刺激MEP和磁刺激MEP • 经颅刺激大脑皮层运动神经细胞、脊髓神经根及周围神经,在相应肌肉上记
录的复合动作电位 • 方式:直接皮层电刺激、经颅电刺激、经颅磁刺激
• 参考电极:Fz/FPz
SEP分析
• 潜伏期、波幅、波形分化三方面进行分析 • 波的命名(极性+潜伏期):P波峰向下,N波峰向上
• 正中神经: 周围电位Erb's 点(N9)、 C7(N13),头皮电位 N20 • 胫后神经:头皮电位 P40 N50 P60
• 异常判断标准:
• PL峰潜伏期延长(大于2.5-3个SD)、IPL峰间潜伏期延长 • 波幅降低(可预测早期变化,变化大,两侧相差50%为阳性)或消失 • 左右侧差
BAEP异常标准判断
• 以波形、PL绝对潜伏期、IPL峰间潜伏期、波幅、双侧差异等进行判断 • 各波绝对潜伏期PL延长2.5-3.0SD,峰间期延长,波幅降低,波形分化不好 • 各波消失需重复2次以上高频刺激无反应者属异常 • 左右耳的PL和IPL的耳间差ILD如果超过0.4ms有临床意义 • BAEP波幅的相对值v/I<0.5考虑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