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电图和脑诱发电位

合集下载

肌电图诱发电位临床知识简介

肌电图诱发电位临床知识简介

2.方法 ①电极放置:刺激电极置于神经 干,记录电极置于该神经所支配的肌肉,地 线置于两者之间;②测定方法:通常选择面 神经支配的眼轮匝肌、腋神经支配的三角 肌、尺神经支配的小指展肌及副神经支配 的斜方肌等;近端肌肉阳性率高,但不易固定; 远端肌肉灵敏度低,但结果稳定,伪差小;高 频刺激病人疼痛明显,通常选用尺神经;
(3)VEP的临床应用:视通路病变,特别对 MS病人可提供早期视神经损害的客观依据。
三、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指经耳机传出的声音 刺激听神经传导通路,在头顶记录的电位。 检测时通常不需要病人的合作,婴幼儿 和昏迷病人均可进行测定。 (1)检测方法:多采用短声刺激,刺激强度 60dB(SL),刺激频率10~15Hz,分析时间10ms,叠 加1000~2000次。记录电极通常置于Cz,参考 电极置于耳垂或乳突,接地电极置于FPz。
二、重复神经电刺激(RNS) 1.原理 重复神经电刺激指超强重复刺激 神经干,在相应肌肉记录复合肌肉动作电 位。它是检测神经肌肉接头功能的重要手 段。正常情况下,神经干连续受刺激后, CMAP的波幅可有轻微的波动,而降低或升 高均提示神经肌肉接头病变。RNS可根据 刺激的频率分为低频RNS<5Hz和高频 RNS(10~30Hz)。
2.肿瘤定位
进行BAEP、VEP或SEP的测试,然后在确 定诱发电位异常的基础上进行X线或CT检 查,可准确判断脑干、视觉通路或脊髓是 否存在肿瘤。这不仅可以早期提供有用 的资料,而且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放射性检 查。在这一方面,当肿瘤较小时,诱发电 位就显得更有作用。
3.脊髓损伤程度以及预后判定
可通过SEP或脊髓诱发电位电位的测定, 判断是否是完全性截瘫,并为预后提供依 据
肌电图/诱发电位
临床知识简介
临床肌电图知识简介

肌电图及诱发电位意义

肌电图及诱发电位意义

肌电图、诱发电位临床作用和社会价值肌电图、诱发电位所能开展的检查项目有:一、肌电图(EMG)二、神经传导速度(NCV),包括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F波、H反射三、诱发电位(EP),包括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视觉诱发电位(VEP)和上、下肢体感诱发(SEP)四、事件相关电位(P300)它们的主要临床作用:(一)肌电图:它作为一种测定运动系统功能的手段,现已被广泛用于区别肌肉力弱和肌萎缩,是肌病所致,或神经病所致,还是其他原因所致。

通过针极肌电图,对躯体不同部位肌肉的测定,可以了解:(1)肌肉病变是属于神经源性损害,还是肌源性损害;(2)神经源性损害的部位(前角细胞或神经根、神经丛、干、末梢);(3)病变是活动性还是慢性;(4)神经的再生能力;(5)提供肌强直及其分类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依据。

应用于不明原因的肌萎缩、麻木、无力、肢体活动障碍等疾病的定性、定位诊断,还可作为神经损伤手术后或治疗后的监测手段,以及提供康复、伤残、法医鉴定的客观指标。

(二)神经传导速度:是评定周围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传导功能的一项诊断技术。

主要用于周围神经病的诊断如多发性神经病、遗传性周围神经病、格林-巴利综合征、腕管综合征、周围神经外伤等,结合肌电图可鉴别前角细胞、神经根、周围神经及肌原性疾病等。

临床运用较多的是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起病多隐匿,其临床症状的出现,往往迟于病理改变,以致确诊时病理改变已很明显,失去早期治疗机会。

神经肌电图检查对其病理改变较为敏感,可用于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早期诊断。

临床住院的糖尿病病人皆可建议行此检查,及时发现早期神经病变,使患者得到及时治疗,还可以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临床疗效评估及治疗方案的拟定提供重要依据。

(三)视觉诱发电位;它主要检测视觉通路的病损,在眼科广泛应用于视神经炎、球后神经炎、视神经萎缩、视神经压迫病变、多发病损,它对早期诊断、定位诊断、估计预后、评定疗效有重要作用。

肌电图和诱发电位

肌电图和诱发电位

肌电图的临床应用
脊肌萎缩症
静息时大量纤颤电位和正锐波 病情进展迅速:运动单位大小不等,可见 短时限、低波幅小运动单位 病情进展缓慢:可见宽时限、高波幅大运 动单位电位 MCV正常或接近正常,波幅降低 最大用力呈不完全干扰相
肌电图的临床应用
多发性周围神经病
临床主要表现为:
手套、袜套样感觉障碍,手足疼痛 手足小肌肉无力和萎缩 腱反射消失(尤其是踝反射) 本病病因众多,约24%病因不明
肌肉病变:炎症、各种肌病、重症肌无力 周围神经:周围神经病、格林-巴利综合征、
各种原因的神 运动神经元病
经干、神经丛损害等
脊髓前角:肌萎缩侧索硬化、脊髓灰质炎、
补充临床的定位诊断
发现临床下病灶或易被忽视的病变 判断病情、疗效和预后
EMG的测定
EMG
插入电位
静息电位
运动单 位电位 (MUP)
肌电图的临床应用
肌萎缩侧索硬化的EMG诊断
广泛神经源性损害(三个节段以上) 胸锁乳突肌和胸段棘旁肌静息状态出现自发电位 静息状态有正锐波、纤颤电位和束颤电位 EMG高波幅、宽时限和多相波增多 大力收缩混合相或单纯相(募集现象减退) SCV正常。MCV正常,但潜伏期可延长,波幅可 明显降低(与肌萎缩程度有关) SFEMG为颤抖增宽,阻滞百分比增加和FD增加
EMG的主要内容
常规EMG NCV
RNS
SFEMG F波 反射(H反射、瞬目反射)
重复神经刺激(RNS)
主要用于研究神经-肌肉传递障碍性疾病
包括低频RNS(1~5次/s)和高频RNS (20~30
次/s)
正常RNS(3次/s )
RNS常用的神经和肌肉

肌电图-诱发电位

肌电图-诱发电位

巨大体感诱发电位----皮层兴奋性增高
• 皮质性肌阵挛,kojevnikov持续性局灶癫痫,负性肌阵挛,常伴巨大运动诱 发电位,提示感觉运动皮质兴奋性增高
• 进行性肌阵挛癫痫
听觉诱发电位
• 给声音刺激后,头顶头皮记录到的电位 • 检查方法:click声音,强度75-85dB,或声域加60dB,刺激频率10-15Hz,
神经。以脉冲电流或电压刺激,程度以拇指或小趾肌收缩为主。 • 记录电极:盘状电极,至少3个记录点(外周、脊髓、皮层)
• 上肢 C3' C4' (Cz后2cm,左右旁开7cm处)、颈7、Erb's点(锁骨上窝中点)-N9 N13 N20
• 下肢 CZ (Cz后2cm,左右旁开2cm处)T12、PF点(腘窝)-N22 N32 P40 N55
肌收缩,是一个真正的反射。
瞬目反射 blink reflex
• 评估面神经、三叉神经以及延髓、脑桥功能。三叉神经眼支眶上支传入,面 神经传出。
• 早发用
• MS、颈椎病、脑血管病、脊髓疾病等 • 是对神经系统检查和影像的补充 • 术中监测,保护运动传导束
evoked spinal potention
F波
• 神经干在超强刺激下,肌肉动作电位M波后出现的一个小的动作电位。 • 刺激神经顺向去极化产生肌肉动作电位,逆向去极化,传到脊髓前角细胞,
• 最常用,受试者注视视屏固定亮点,特别是半视野刺激时,容易视觉疲劳。
• 闪光VEP
• 精神病、婴幼儿、昏迷不能配合者 • 受视敏度影响小,能了解视网膜至枕叶通路是否完整。适用于视力减退、视物不清者 • 不足:波形、潜伏期变化大
• 记录
• 记录电极:双侧O1、O2,多导时可T5、T6 • 参考电极:Fz

脑诱发电位对诊断帕金森病有什么意义?

脑诱发电位对诊断帕金森病有什么意义?

脑诱发电位对诊断帕金森病有什么意义?
脑诱发电位(Evoked potentials)是继脑电图、肌电图之后的又一神经系统电生理检查方法。

与脑电图略有不同的是,诱发电位是通过给予身体某一部位适宜的,刺激,在中枢神经系统的相应部位检出与刺激相对应的电位来获得的。

由于应用了电子计算机技术、诱发电位检测已由繁列简,日臻完善,成为中枢神经系统及其传导通路病变的有效诊断手段。

由于诱发电位是电流、声、光和磁场等在机体外周的某个部位产生刺激(无痉及无创伤性),再由安放在中枢特定的相应部位的电极接收,经信号叠加后送人计算机处理而获得,故主要对发生在神经冲传导通路上的病变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例如,体诱发和磁运动诱发电位对发生在周围神经和锥体束的病变;视诱发电位对视网膜和视通路的病变;听诱发电位对耳蜗及听通路上的病变,都能迅速作出诊断。

但对帕金森病,往往无法获得满意的结果,因为,此类病变部位主要位于大脑深部的某些核团,很少累及锥体束和视听通路。

研究表明,帕金森病患者一般体感诱发和听诱发电位均正常,即使患者临床上有明显症状甚至丧失劳动力,亦无明显特征性改变。

部分患者视诱发电位可以表现异常,据认为是与视网膜丛间层神经细胞中含有的多巴胺能细胞减少、多巴胺含量下降有关。

当然,由其它疾病引起的帕金森综合征,因可波及锥体束和视听通路,能引起诱发电位异常,所以可以利用诱发电位技术来鉴别是原发还是继发的帕金森。

此外,帕金森病伴痴呆患者其智能的相关电位可以出现异常。

因此,临床上可以借助P300技术对帕金病患者的智能水平作出评价。

总之,诱发电位检查对帕金森病并无很高的特异性,不能作为诊断依据,只有在个别情况下,为了鉴别诊断才做此项检查。

神经系统电生理检查

神经系统电生理检查

神经系统电生理检查一.脑电图(EEG)二.脑诱发电位三.肌电图四.神经传导速度五.重复神经电刺激一.脑电图EEG(一)定义(二)常规和特殊电极(三)诱发试验(四)正常EEG表现▲▲▲四要素(五)异常EEG▲▲▲(六)临床应用(一)定义:通过测定自发的有节律的生物活动以了解脑功能状态,是证实癫痫和进行分类的最客观的手段.(二)常规和特殊电极检查方法1.常规检查方法:参考电极为双耳垂.电极可采用单电极和双电极的连接方法2.特殊电极检查:1)蝶骨电极检查:提高颞叶癫痫脑电图诊断的阳性率2)鼻咽电极:少用3)深部电极:具有并发症为出血和感染(三)诱发试验1.过度换气:让患者加快呼吸频率和深度,引起短暂性呼吸碱中毒,使常规检查难以记录到的,不明显的异常变得明显.过度换气持续时间为3分钟.2.闪光刺激:为EEG的常规检查项目之一,特别是对光敏感的癫痫有重要的价值3.睡眠EEG:半数以上的癫痫发作和睡眠有关,部分患者只在睡眠中发作.所以可以提高检查阳性率(四)正常表现EEG▲▲▲四要素:1.频率1)a波: 频率为8~12HZ2)β波: 频率为13~25HZ 快波在清醒,安静和闭眼时3)o 波: 频率为4~7HZ4)§波: 频率为<4HZ 慢波2.波幅低波幅: <25uV 中等波幅: 25~75uV 高波幅: >75uV3.波形1)儿童EEG: 主要以慢波为主,随着年龄增加就a波逐渐增多.14~18岁即成人式A. 快眼动相:主要以低波幅的o波wizhu和间歇出现低电压的a波为主的混合频率电活动(1)1期:即困倦期,a波逐渐小时,被低波幅的慢波取代2)睡眠EEG: B. 慢动眼睡眠期(2)2期:浅睡眠期,在地波幅脑电波的基础上出现睡眠纺锤波正常波形(3)3期::在睡眠纺锤波的基础上出现高波波幅的慢波§,但是其比例在50%以下(4)4期: 纺锤波逐渐减少至消失,§波比例在50%以上4.位相: 负相表现为向上的波形,相反正向波表现为向下的波形(五)异常EEG1.弥漫性慢波: 为最常见的异常表现,无特异性. 见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弥漫性脑病,缺氧性脑病,中枢性系统病变和脱髓鞘脑病等2.▲局灶性慢波:是局部脑实质病变导致的.见于局灶性癫痫,脑脓肿,局灶性硬膜下或硬膜外血肿3.三相波:▲▲▲通常为中至高波幅,频率为低频的负—正—负或者正—负—正波.见于肝性脑病和其他中毒代谢性脑病4.癫痫样放电:▲▲▲包括了棘波,尖波,棘慢波综合,多棘波,尖慢波综合以及多棘慢波综合50%以上患者在癫痫发作的间期记录到癫痫样放电,放电的类型不同常提示不同的癫痫综合征.●1)多棘波和多棘慢波综合伴有肌阵挛: 提示全身性癫痫和光敏感癫痫●2)双侧同步,对称,每妙3次重复出现的高波幅的棘慢波综合波: 提示失神发作(六)临床应用▲▲:1.EEG主要用于癫痫的诊断,分类和病灶的定位2.区别脑部器质性或功能性病变和弥漫性或局限性损害以及脑炎,中毒性和代谢性等各种原因引起脑病的辅助诊断二.脑诱发电位(一)定义(二)躯体感觉诱发电位(三)视觉诱发电位(四)听觉诱发电位(五)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六)事件相关电位(一)脑诱发电位的定义:ECP指的是中枢系统在感受体内外各种特异性刺激所产生的生物电活动,该检查技术主要是可以了解脑的功能状态(二)躯体感觉诱发电位1.定义2.刺激部分3.波形命名4.波形判断5.临床应用1.定义:指的是刺激肢体末端粗大感觉纤维,在躯体感觉上行通路不同部位记录的电位,主要反映的是周围神经,脊髓后束和有关神经核,脑干,丘脑和丘脑放射和皮层感觉功能2.刺激部位:常为上肢的正中神经和尺神经,下肢的胫后神经和腓总神经上肢记录部位为: Erb’s点,颈椎棘突和头部相应的感觉区下肢记录部位为腘窝,臀点,T12和头部相应区3.波形命名命名原则: 极性(波峰向下为P,向上为N)+潜伏期,如潜伏期为14ms,波峰向下的波称为P14 4.波形判断1)SEP:异常的判断标准: 潜伏期>平均值+3SD, 波幅明显降低伴有波分化不良2)SEP影响主要因素: 性别, 年龄和温度5.临床应用:应用于: 吉兰---巴雷综合征(GBS),颈椎病,后侧索硬化综合征,多发性硬化(MS)和脑血管等感觉通路的病变诊断和评价(三)视觉诱发电位1.定义2.描记3.波形分析4.应用1.定义:经头皮记录的枕叶皮层对视觉刺激产生的电活动2.描记:常用黑白棋盘格翻转刺激VEP(PRVEP)3.波形分析:PRVEP是一个由NPN组成的三相复合波,分布按照各自的潜伏期命名为N75,P100,和P145 在正常情况下P100潜伏期最为稳定和波幅高,是唯一可靠的成分4.应用:应用于:1)多发性硬化(MS) 2)青光眼3)帕金森病4)皮质盲5)婴幼儿视敏度的检查(四)听觉诱发电位:1.定义2.描记3.波形分析4.应用1 .BAEP:指的是经耳机传出的声音刺激听神经传导通路在头顶的记录电位.2.描记多采用短声刺激3.波形分析:正常的BAEP由5个波构成. I波起源于听神经, II波起源于耳蜗神经核III为上橄榄核IV波为外侧丘系V波起源于下丘脑的中央核团区4.应用:1)客观的评价听力2)桥脑小脑肿瘤: I—III波间期延长,出现早.肿瘤为内侧型仅有I波或I波和II波脑干内肿瘤III波和V波消失3)MS:单侧损害多见,主要表现为V波波幅降低或消失4)脑死亡: 脑死亡的判断主要依据是EEG和SEP, 而BAEP的改变只是参考,早期有V波消失5)手术监护(五)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1.定义;经颅磁刺激大脑皮层运动细胞,脊髓和周围神经运动通路,在相应的肌肉上记录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2.应用:主要用于运动通路病变的诊断(六)事件相关电位1.定义;ERP是人退外界或环境刺激的心理反应,指人对某件事或信息进行认知加工时,通过叠加和平均技术在头颅表面记录的大脑电位. ERP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P300电位2.P300的临床应用用于各种大脑疾病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的评价三. 肌电图(一)定义(二)检查方法(三)异常EMG和临床意义(四)临床应用(一)定义EMG指的是同心圆针电极插入肌肉后,记录的肌肉安息状态和不同程度随意收缩状态下和周围神经刺激时各种电生理特性的电活动的一种技术. 广义上包括常规EMG, 神经传导速度NCV 重复神经电刺激RNSA(二)常规EMG检查1.适应症和临床意义: ▲脊髓前角细胞和其以下的病变是EMG检查的适应症其临床意义是: 主要是诊断和鉴别神经源性和肌源性损害2.检查方法:包括在静息下,轻度肌肉收缩下和大力收缩状态下测定结果3.异常自发电位:▲▲▲1)纤颤电位:由于失神经支配的肌纤维运动终板对血中乙酰胆碱的敏感性提高引起的去极化或者失神经支配的肌纤维静息电位降低所导致的自动去极化产生的动作电位具体波形为: 双相波,先正相见于神经源性损害和肌源性损害2)正锐波: 波形为双相波,起始为一正相波,之后为一时限较宽,波幅较低的福薄,形似V 字形临床意义同上3)束颤波:指一个或部分运动单位支配的肌纤维自发放电.多见于神经源性损害4)复合重复放电:(CRD):是一组肌纤维自发同步放电.发放过程通常没有波幅和频率的改变,声音如机关枪发放. 多见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和炎性疾病和慢性失神经.4.▲▲▲肌强直放电:肌肉自主收缩或受机械刺激后出现的节律性放电. 放电过程中波幅和频率逐渐的衰减,扩音器可传出类似“飞机俯冲或者摩托车减速”的声音. 见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肌肉强直,常见的有萎缩性肌强直, 先天性肌强直和副肌强直以及高钾血型周期性瘫痪等5.异常的MUAPs运动单位动作电位▲▲▲▲神经源性损害的波形改变: 波形时限增宽, 波幅增高和多相波见于脊髓前角细胞病变神经根病变神经丛和周围神经病等肌源性损害的波形改变: 波形时限缩短,波幅降低和多相波见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炎性肌病四.神经传导速度NCV(一)定义:用于评价周围神经传导功能的一项诊断技术,通常包括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 F波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的测定(二)临床应用:▲▲▲1. 鉴别诊断脱髓鞘病变和轴索损伤脱髓鞘病变: 传导速度减慢, 潜伏期延长但是波幅不变轴索损伤: 波幅降低,但是传导速度不变2.F波和H反射F波是超强电刺激神经干在M波(肌肉复合动作电位)后的一个晚成分,由运动神经回返放电引起.F波的特点是其波幅不随刺激量变化而改变,重复刺激F波的波形和潜伏期变异大临床意义▲▲▲F波相对于MCV能很好的反应出运动神经近端的功能F波的异常表现为: 出现率低, 潜伏期延长,传导速度减慢和无反应等五.重复神经电刺激RNS1.定义指的是超强重复刺激神经干在相应肌肉记录复合动作电位,是检测神经肌接头功能的重要手段.2.正常和异常表现:1)正常人低频波幅递减在10%~15%以内,而高频刺激波幅递减在30%以下,而波幅递增在50%以下2)波幅递减: 低频波幅递减>15%和高频刺激波幅递减>30%3)波幅递增: 高频刺激波幅递增>100%3.RNS的临床意义▲▲▲诊断和鉴别突触前膜和后膜的病变,特别是重症肌无力和Lambert—Eaton综合征(肌无力综合征)重症肌无力的表现: 低频或高频刺激波幅递减肌无力综合征的表现: 低频刺激波幅递减,而高频刺激波幅递增。

肌电图及诱发电位讲解

肌电图及诱发电位讲解

O'1-Cz O'z-Cz O'2-Cz Cz-A1
N145 N75
P100
N100
100Biblioteka 200 ms正常参考值
全视野, 屏幕大小9°, 棋盘格大小26’
P100 潜期 (ms) 两眼潜伏期差 P100 波幅 (µV) 波幅差.
平均 范围 标准差 102.3 89-114 ±5.1 1.3 0-6 ±2.0 10.1 3-21 ±4.2 1.6 0-5.5 ±1.4
一、插入电位:是针电极插入肌肉是
对肌纤维或神经末梢的机械刺激产
生的成簇、伴有清脆的声音、持续 时间300ms左右的电位(<1秒), 针电极一旦停止移动,插入电位即 消失。
二、 静息电位:肌肉松弛状态 下无动作电位。
三、轻收缩运动单位电位
正常运动单位:正常肌肉在轻微主动收 缩时出现的动作电位。
1.波形:双相或三相占80% 单相占15% 双相占<4%
正常运动单位电位
运动单位电位波形(单相、双相、三相、多相)
2.时程(时限):运动单位电流从离开基 线的偏转起,到返回基线所经历的时间。 一般在3-15ms范围内。
运动单位经电位时限的测 量
3.电压:运动单位幅度的总和,即正相峰 值加上负相峰值。
100ms 上运动N元病变 缩短 下运动N元病变 延长
诱发电位
在脊髓或皮层记录由身体感觉、听觉、视刺 刺激引起(诱发)的电生理信号 诱发电位的种类
听诱发电位(AEP包括ABR、ECochG、 等)
视诱发电位(VEP、ERG等) 运动诱发电位(MEP,磁刺激等) 体感诱发电位(SEP上、下肢、脊髓、三叉
1)低频RNS:在记录的稳定的动作电位序列中,计算第 4、5波比第1波波幅下降的百分比,大多数仪器可自动测 算。波幅下降10%~15%以上称为低频RNS波幅递减。

肌电图和诱发电位

肌电图和诱发电位
SCV与EMG结合有定位价值 不同的神经有不同的NCV
神经传导速度(NCV)
NCV包括感觉和运动传导速度(SCV和MCV) NCV的临床应用
了解周围神经的病变程度和病变范围 鉴别髓鞘或轴索的损害——
髓鞘损害——速度减慢
SCV与EMG结合有定位价值 不同的神经有不同的NCV
神经传导速度(NCV)
正常运动单位电位
正常肱二头肌运动单位电位(注意时限、波幅和相位)
正常大力收缩时的募集电位
最大用力的干扰相
干扰相
EMG的神经源性损害
插入电位: 诱发出不断自发出现的正锐波和纤颤电位。 插入电位减少或缺如,提示肌纤维数量减少,
见于严重肌纤维萎缩或肌肉纤维化。 插入电位的延长提示失神经状态、肌强直。
RNS的临床意义
重症肌无力 低频刺激和高频刺激均出现波幅递减
(低频刺激递减幅度超过15%)
RNS的临床意义
肌无力综合征 低频刺激时动作电位波幅递减,高频刺激时动
作电位波幅递增
EMG的主要内容
常规EMG NCV RNS SFEMG F波 反射(H反射、瞬目反射)
单纤维肌电图(SFEMG)
肌肉病变:炎症、各种肌病、重症肌无力 周围神经:周围神经病、格林-巴利综合征、
各种原因的神 经干、神经丛损害等 脊髓前角:肌萎缩侧索硬化、脊髓灰质炎、
运动神经元病
补充临床的定位诊断 发现临床下病灶或易被忽视的病变 判断病情、疗效和预后
EMG的测定
肌肉松弛 肌肉轻收缩 最大用力收缩
正常的插入电位
SFEMG是通过特殊的针电极在细胞外记 录单个肌纤维的电活动,可了解同一运 动单位内肌纤维的分布和神经肌肉接头 的传导功能
主要用于神经肌肉接头疾病的诊断

神经电生理__肌电图基础知识

神经电生理__肌电图基础知识
传统的诱发电位研究刺激为声、光、电 近年来也有对其它刺激,如:气味、温度等的研究
中枢神经系统的反应包括了大脑皮层、脑干、脊髓等
临床常用的诱发电位检查项目
刺激 反应部位
1、SEP 2、BAEP 3、VEP
体感诱发电位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视觉诱发电位

本体感觉皮层

脑干

视觉皮层
4、MEP
5、P300
产生机理、意义、特点
少、小
肌细胞膜 完整性破坏
针电极刺入
多、大
n
周围神经 轴索 中枢 下运动神经元
其它自发性放电 肌强直放电:
强直性肌病的特征电位
m
电位发生机理不明
声音特征: 飞机俯冲样 摩托车启动样
束颤电位: n
下运动神经元
肌细胞 运动神经元
下运动神经元损害早期
纤颤电位、束颤电位同时出现才视为有意义
眶上N 三叉N 刺激 眼 R1、 R2 三叉N主核 中间N元 面N核 面N 眼 轮 轮 匝 R2’ 三叉脊束核 中间 中间N N元 元 面N核 面N 匝 肌 肌 格林巴利综合症 三叉神经压迫性病变 多发性硬化 听神经瘤
应用: 三叉神经痛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 Bell麻痹 Wallenberg综合征
神经轴突末梢
腰骶干 全部S ,CO
少突胶质细胞(中枢) 雪旺氏细胞(周围神经)
运动单位
运动神经元
神 经 元
轴索
肌细胞
郎飞氏结
轴突
髓鞘 突触前膜 乙酰胆硷囊泡 突触 终板皱褶 线粒体 末梢
轴突末 梢分支 雪旺氏细胞 终板 肌原纤维
突触后膜皱褶
肌细胞 突触间隙
运动单位

一个脊髓α运动神经元或脑干运动神经元及其所支 配的全部肌纤维所构成的一个功能单位,称为运动 单位。运动单位的大小有很大差别。 小运动单位:利于做精细运动,如眼外肌运动神经 元,只支配6-12根肌纤维。

肌电图和诱发电位的讲座

肌电图和诱发电位的讲座
距离
感觉
记录.
尺神经
正中神经
3.5 ms
6.2 ms
2.2 ms
2.4 ms
1.9 ms
腕管
刺激.
记录.
M
F波
阻滞
F 波潜伏期30 至50 ms
M
F
尺神经F波
记录.
1英寸距离. 刺激与记录点之间
刺激.
手掌
腕部
刺激个数.
潜伏期
潜伏期逐渐延长
微移测试
10ms
刺激间隔:
ms
通用神经传导速度 :不应期 CV General
需要注意的问题
八、诱发电位
1、检查方法和原理 在脊髓或皮层记录由身体感觉、听觉、视刺刺激引起<诱发>的电生理信号 平均叠加器能从噪音中提取很小的信号 诱发电位的信号约为 0.1 to 5 µV 波形和潜伏期取决于诱发电位和记录的位置 2、临床意义
通常从电活动中提取隐藏的相关电位 <脑电或肌电噪音中>平均叠加1000次以上.
正常参考值
通常用于下列检查: 外周感觉神经 较大直径的神经通路
丘脑皮层电位
臂丛电位
马尾 脊髓下段电位
PNS:外周神经系统 CNS:中枢神经系统
躯体感觉电位为评价脊髓和脑干后柱、中丘脑系以及临近组织的功能提供了有效的工具.
十一、体感诱发电位
SEP:记录部位:1>正中神经记录:C3’/ C4’, C2,C7,Erb,肘部〔— 在正中神经腕部电刺激 2胫后神经记录:Cz’, T12,L4,腘窝〔— 在胫后神经内踝部刺激
病理表现
尺神经 肘上
尺神经 肘下
正中神经 肘
桡神经
尺神经 腕

肌电图与诱发电位仪招标参数

肌电图与诱发电位仪招标参数

肌电图与诱发电位仪招标参数一、名称:肌电图与诱发电位仪二、数量:1台三、技术要求:1. 肌电放大器1.1通道数:4通道;★1.2 传输方式:光纤传输;★1.3模块化设计:方便升级和维护等;★1.4接地噪声:≤0.4μV(RMS)1.5共模抑制比:≥110dB★1.6A/D转换率:24Bit1.7采样率:200KHz★1.8 共模输入阻抗≥1000 MΩ2. 刺激器部分2.1 电流刺激器2.1.1电流强度输出范围:0~100mA可调,安全可靠;2.1.2刺激频率:0.1 Hz~100Hz;2.1.3脉冲模式:单脉冲、双脉冲。

2.2音视频刺激器(1)声刺激器2.2.1刺激强度:0~120dB ;声音类型:短音、纯音、短纯音;2.2.2刺激方式:疏波、密波、交替波;2.2.3纯音频率:0.5~8KHz;2.2.4随机刺激方式:支持3种声音随机刺激。

(2)闪光刺激2.2.5刺激频率:0.1~100Hz2.2.6闪光时间:1~100ms2.2.7闪光强度:16级可调(3)视频刺激2.2.8刺激图形:棋盘格、横条、竖条;2.2.9格数:4×4~64×322.2.10输出控制:全视野、半视野(上、下、左、右)、1/4视野(第I、II、III、IV象限)3.软件功能:3.1 体感诱发电位(SEP):上肢体感(USEP)下肢体感(LSEP)等3.2 听觉诱发电位(AEP):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中潜伏期诱发(MAEP)长潜伏期诱发(LAEP) 40Hz电位等3.3 视觉诱发电位(VEP):模式翻转视诱发(PRVEP)闪光视诱发(FVEP)3.4 事件相关电位(P300)3.5 神经电图:运动传导速度(MCS)多节段传导(SSCT)感觉传导速度(SCS)重复电刺激(RNS) F波反应(F-wave) H反射(H-reflex)瞬目反射(BR)皮肤交感反应(SSR)3.6 肌电图(EMG):运动单位自动分析(MUP)干扰相(重收缩)自动分析(IP)扫描肌电图(EMG)4.同心圆针及连接线部分采用进口元器件,可与进口设备兼容。

肌电图与诱发电位

肌电图与诱发电位

肌电图与诱发电位肌电图检查诊断是利用神经及肌肉的电生理特性,以电流刺激神经记录其运动和感觉的反应波;或用针极记录肌肉的电生理活动。

来辅助诊断神经肌肉疾患的检查。

肌电诊断检查基本上包括三大部份: 1.神经传导检查2.针极肌电图检查3.诱发电位检查。

临床上借着上述检查可帮助诊断中枢神经、外周神经及肌肉病变。

特别是对于下运动神经元、神经根、神经丛、神经肌肉接点,乃至肌肉的各种异常,神经传导检查及针极肌电图检查均可帮助侦测病变的性质 (区分神经病变或肌肉病变)、位置 (神经根、丛、或外围神经病变)及严重度,以协助正确临床诊断、选择治疗方式,及评估效果与预后。

诱发电位包括:体感诱发电位(SSEP);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视觉诱发电位(VEP)。

它们主要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定性与定位断及病情的预后辨别。

如脑血管病、脑肿瘤、脑外伤、脊髓炎症、血管瘤、肿瘤、外伤及压迫所致的锥体束损害,脊髓后索损害以及听、视觉通路的损害。

肌电图检查的适应症前角性病损:如脊髓灰质炎、运动神经元病、脊髓空洞症、脊髓肿瘤、脊柱骨折导致的脊髓压迫;根性病损:颈椎病及腰骶椎间盘脱出所致的神经根的压迫、多发性神经根炎;周围性病损:各种性周围神经损伤、周围神经病、末梢神经炎。

神经肌肉接头病:重症肌无力症、肌无力综合征。

肌源性病损:各种肌炎、肌病如多发性肌炎、肌营养不良症、皮肌炎、各种药源性肌炎及各种原因引起的肌无力,肌萎缩及感觉障碍。

肌电图检查的禁忌症1、安装心脏起搏器、金属心导管者;2、开放性骨折或创伤伤口未愈合者;有外固定支架者;3、乙肝、血友病、血小板减少等有明显出血倾向者;4、意识不清、无法合作者。

肌电图检查的注意事项1、患者在相关科室就诊,开具肌电图检查申请单;2、若服用抗胆碱酯酶药(如新斯的明)要停药至少18小时后方能检查;3、检查前一天要洗澡、洗头,保持皮肤清洁。

不要戴首饰,不要涂擦头油、发胶等;4、检查前可吃喝。

穿宽松的内衣裤,以便检查时方便暴露检查肢体;5、检查时需要关闭随身携带的手机等电源开关以防干扰。

肌电-诱发电位临床应用

肌电-诱发电位临床应用

肌电-诱发电位临床应用临床上很多医生对肌电图还是比较陌生的,比较了解的可能也就神经内科、骨科、康复科等少数科室。

大家常说的肌电图一般都只是广义,肌电图其实包含很多检查项目,如神经传导速度测定检查、肌电图(针极肌电图)、F波、H波、重复神经电刺激、瞬目反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视觉诱发电位、P300等。

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肌电图部分检查在临床上的应用,没讲到的以后有时间再逐渐跟大家一起探讨学习。

1、肌电图(EMG)在临床的应用常用的EMG检测方法:同心圆针电极肌电图:观察有无自发电活动、观察MUP的大小形态变化、鉴别神经源性和肌源性损害、排除神经肌肉接头病变。

自发电活动:一块肌肉上至少两处记录到,为肯定的异常。

注意:自发电活动的出现有2~3周的潜伏期,肌电检查最好在神经损伤2~3周后进行正尖波纤颤波:代表单根肌纤维在失神经支配后的自发收缩。

纤颤电位和正尖波的出现往往提示失神经支配的病理过程,但在一些炎性肌病或肌营养不良时也可出现。

束颤电位:临床上表现为肉眼可见的肌肉跳动,代表一个MU或MU的部分肌纤维的自发放电,正常人也可有束颤电位,称为“良性肌束颤动”,束颤电位在某些病理状态下较为常见,如前角细胞疾病脊髓型颈椎病、神经根病等。

束颤电位本身不能作为异常的绝对指征,除非伴有正尖或纤颤波。

肌肉轻收缩状态下,分析运动单位电位(MUP)运动单位的单次发放冲动,可引起其轴突支配的全部肌纤维的同步收缩,通过针电极所记录到的波形即运动单位电位(MUP),它是单个前角细胞支配的所有肌纤维电位的总和运动单位和运动单位电位波幅:峰—峰值时限:从偏离基线开始到再回到基线的时间相位:从偏离基线到再过基线为一个相位转折:没有过基线的电位改变 >50uV才有意义晚成分:与MUP有锁时关系,早期神经再支配上升时间:起始正相峰与紧接的大负峰之间的时间间隔神经源性损害:MUP时限-20%;波幅-70%,多相波百分比-,MUP复杂性增加和单纯的波幅增加没有特异性(早期轻度的损害较敏感),MUP不稳定提示正在进行再支配。

肌电图及诱发电位

肌电图及诱发电位

二.肌肉放松时的异常肌电图
1.纤颤电位:失神经肌纤维动作电位 波形:单相或双相 电压:25-300μV 频率:2-30Hz 时限:0.5-2ms 出现时间:失神经支配后15-21天
2.正相电位
波形:双相、起始部为宽大之正相 电压:50-2000μV 频率:2-100Hz(通常在4-11Hz) 时限:10-20ms 出现时间:失神经支配后5-10天
神经传导速度
一.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
刺激电极:直径1cm,相距2-3cm的两个银 质或不锈钢的圆盘。 纪录电极:针电极或表面电位 正常值:上肢>50m/s
下肢>40m/s 桡神经偏快>60m/s
MCV=
神经二端点间的距离(米) 该段神经的传导时间(秒)
病理表现
正常
轴突变性
100ms 上运动N元病变 缩短 下运动N元病变 延长
诱发电位
在脊髓或皮层记录由身体感觉、听觉、视刺 刺激引起(诱发)的电生理信号 诱发电位的种类
听诱发电位(AEP包括ABR、ECochG、 等)
视诱发电位(VEP、ERG等) 运动诱发电位(MEP,磁刺激等) 体感诱发电位(SEP上、下肢、脊髓、三叉
3.束颤电位:自发的运动单位,时
限宽,电压高,变动范围大,常为运动 神经元病的重要表现。
1)单纯束颤电位 波形:4相以下 电压:2-10mV 时限:2-10ms
2)复合束颤电位 波形:5相以上 时限:5-30ms
4.群放电位:节律性,阵发性发
放的自发电位,定位,定性困难,可 出现不同的病理过程,如震颤、阵挛、 抽搐、癫痫、舞蹈病、手足徐动症、 神经官能症等。
等) 事件相关电位(P300、CNV等)
一、2适用范围

脑电图与肌电图

脑电图与肌电图

脑电信号的获取
新型的脑电图仪器
脑电图的一般性质
1.周期 2.振幅 3.相位
脑电图信号的特征
• α波:是脑电的基本节律〔呈正弦型〕,主要出现在大脑后 半部,通常在安静及闭眼时出现;频带范围 8~12Hz, 85%的成人在9.5~10.5Hz之间,振幅10~100μV,是 成人脑电中的基本节律。节律呈正弦形,其波幅可以出现 周期性逐渐升高和降低现象。波的活动在大脑各区都有, 不过以顶枕部最为显著,并且左右对称,安静及闭眼时出 现最多,波幅亦最高,睁眼、光刺激或精神活动时,波会 受到抑制并很快的被波所取代,这是正常脑电图的重要标 志之一。对同一个人而言,在不同时间或不同脑区记录的 节律的周期、振幅、位相等平均值差异一般不超过10%, 其脑电图出现方式较恒定,对生理条件改变或各种外界刺 激可保持一定的阈值;
听觉诱发电位
听觉诱发电位指给予声音刺激,在头皮上记录到的由听觉 通路产生的生物电活动。听觉诱发电位波形分别称为早波 〔1~8ms〕,中潜伏期波〔8~50ms〕和后波〔慢波, 50~500ms〕,幅度约为0.5uV,带宽100~3000Hz。
事件相关电位
脑电频率分析器
头皮电阻检测电路
诱发电位很弱,幅度在0.1~10uV范围,主要 依靠平均叠加技术提取。 设
x i( t ) S ( t ) N i( t ) i 1 ,2 , . . . . . . M ; 0 t T
采用数字化表达式为:
x i ( n ) S ( n ) N i ( n ) i 1 , 2 , . . . . . . M ; n 1 , 2 , . . . . . . N 经过相干平均,S〔n〕的估计值为:
脑电图的导联
脑电图的导联
10~20系统电极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1
第一节 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EP)
一.上肢正中神经SEP 1. 方法 刺激:腕部正中神经 记录:对侧顶点(C3'或C4')
C7、同侧Erb‘s点
(Cz':Cz后2-2.5cm,C3':Cz'旁开7cm)
精选ppt
42
2. 波形辨认
Erb’s:N9(臂丛电位) C7-N11,N12(颈髓后索,颈髓后角
精选ppt
37
第二部分 脑诱发电位
一.诱发电位的定义 诱发电位指中枢神经系统在感觉外在或 内在刺激过程中产生的生物电活动。代 表中枢神经系统特定功能状态下的生物 电活动。诱发一词对自发而言。EEG为 自发电位。
精选ppt
38
第一节 视觉诱发电位(VEP) 第二节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 第三节 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SEP) 第四节 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
肌源性损害:短时限、低波幅、多相 波百分比增高
精选ppt
14
精选ppt
15
上图:正常MUAP;下图:肌源性损害
精选ppt
16
精选ppt
17
4. 肌肉大力收缩
观察募集电位的相型和波幅 正常:干扰相或混合相 神经源性损害:单纯相 肌源性损害:病理干扰相
精选ppt
18
大力收缩干扰相
精选ppt
精选ppt
45
二.下肢胫后神经刺激SEP
1. 方法 刺激:踝部胫后神经 记录:Cz‘、T12、Glut、帼窝 参考电极:耳垂,髂前上棘
31
精选ppt
32
第三节 重复神经电刺激(RNS)
超强重复刺激周围神经在相应肌肉上 记录动作电位的一种技术。主要用于检 测NMJ的功能。常用神经:面N、腋N、 尺N、副N。根据刺激频率分为低频和 高频RNS。
精选ppt
33
一.低频RNS正常值计算及临床意义
方法: 5c/s 计算:第4,5波比第1波下降的百分比 正常值:↓<58%或10%以内意义 异常:波幅递减>10%~15% 意义:诊断后膜病变—MG
突触后电位) 顶(头参考):P14, N20, P25, N35
精选ppt
43
正中神经刺激SEP
精选ppt
44
3. 各波起源
N9:臂丛电位,属感觉神经动作电位 N11:周围神经到脊髓的神经入口处 P14:脑干内侧丘系,高颈髓或延髓处 N18:丘脑 N20、P25:顶叶后中央回 P22: 额叶4区;N30:辅助运动区
肌电图和脑诱发电位
中国医学科学院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神经科 崔丽英
精选ppt
1
第一部分 肌电图
第一节 肌电图(EMG) 第二节 神经传导速度(NCV) 第三节 重复神经电刺激(RNS)
精选ppt
2
第一部分
第一节 肌电图(EMG) 一. 基本概念:记录肌肉安静和随意收
缩状态下及周围神经受刺激时的各种 电生理特性的一门技术。 狭义EMG:常规EMG或同心针EMG 广义EMG
9
纤颤电位
精选ppt
10
2. 肌强直放电
肌肉受到机械刺激时产生的异常放电 特点:频率、波幅、声音 意义:萎缩性肌强直最常见,及其它
肌强直
精选ppt
11
精选ppt
12
3. 运动单位电位(肌肉轻收缩状态)
精选ppt
13
异常MUAPs(时限、形态和波幅)
神经源性损害:宽时限、高波幅、多 相波百分比增高
2. 肌源性损害 自发电位(肌炎活动的标志) MAUP 时 限 短 、 波 幅 降 低 和 多 相 波 百 分
比增高 大力收缩病理干扰相
精选ppt
23
第二节 神经传导速度(NCV)
一. NCV测定 1. MCV:波幅称为复合
肌肉动作电位(CMAPs) 2. SCV:波幅称为感觉 神经动作电位(SNAPs)
精选ppt
24
正中神MCV测定
精选ppt
25
精选ppt
26
正 中 神 经
SCV
测 定
精选ppt
27
3. 异常NCV的特点
NCV:髓鞘损害 波幅:轴索损害
精选ppt
28
4. 临床意义
诊断周围神经病
鉴别髓鞘或轴索损害
了解病变的程度
SCV 和 EMG 结 合 有 助 于 病 变 的 定 位 : 根—
精选ppt
34
精选ppt
35
二. 高频RNS正常值计算及临床意义
方法:>10c/s 计算:最后的波比第1波上升的百分比 正常值:<30%;> 56%为可疑;>100
%为异常
意义:主要诊断突触前膜病变— Lambert-Eaton综合征
精选ppt
36
Lambert-Eaton综合征患者高频RNS
精选ppt
39
诱发电位的记录部位
精选ppt
40
诱发电位的极性和命名
1. 向上-N波,向下-P波 2. 电位的命名 电位出现的顺序:BAEP的I~V波 极性+出现的顺序:P1、N1、P2、N2; 极 性 + 平 均 潜 伏 期 : N75 、 P100 、 N145 ;
P14、N20等
精选ppt
精选ppt
3
二.运动单位(MU)
概念:一个运动单位是指由一个前角 细胞及其轴突所支配的肌纤维,是肌 肉收缩的最小功能单位。
运动单位大小(神经支配比例):与 肌肉的精细活动有关。
精选ppt
4
精选ppt
5
三. EMG检查的临床意义和适应症
发现临床下病灶或易被忽略的病变 鉴别诊断 病变的节段定位 适应症:前角细胞以下病变
19
大力收缩单纯相(神经源性损害)
精选ppt
20
大力收缩病理干扰相(肌源性损害)
精选ppt
21
六. 异常EMG的意义
1. 神经源性损害 自发电位(进行性失神经或病变早期) MAUP 时 限 增 宽 、 波 幅 升 高 和 多 相 波 百
分比增高 大力收缩单纯相(运动单位丢失)
精选ppt
22
精选ppt
6
四. EMG检查的步骤
肌肉轻度自主收缩:MUAP 肌肉安静状态下:自发电位 肌肉大力收缩:募集电位
精选ppt
7
五. 异常EMG所见
1. 异常自发电位 纤颤电位:神经源性和肌源性损害 正锐波:同纤颤电位 束颤:见于神经源性损害 复合重复放电(CRD)
精选ppt8精选p源自tSNAP 正 常 ; 丛 — 感 觉 受 累 范 围 广 ,
SNAP↓;周围—SNAP↓
精选ppt
29
二. F波
F波概念:超强电刺激神经干在M波后的 晚成分,是运动神经回返放电引起的
首先在足部小肌肉记录故称为F波 F波潜伏期主要反映运动神经近端的传
导功能,补充MCV的不足
精选ppt
30
精选pp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