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电图及诱发电位
肌电图和诱发电位讲座
刺激2
记录:表面电极 刺激:刺激手柄
肘 距离 mm: 240
8.2 ms
Diff.: 4.7 ms C.V.: 51 m/s
感觉传导检查
刺激
记录
A平V均ERAGING
潜伏期 ms 2.6
小指
距离 mm 155 速度 m/s 60
无名指
潜伏期 ms 3.1
距离 mm 175 速度 m/s 56
腕管
位计算时限、波幅 4)重收缩下的募集情况
二、1 神经传导速度检查方法(运动)
上肢常规检查正中神经( C5-T1 )、尺神 经(C8-T1) 、桡神经(C5-T1)、肌皮神 经(C5-7) 、腋神经(C5-6)
下肢常规检查腓神经(L4-S2) 、胫神经 ( L4-S3 ) 、股神经(L2-4) 、坐骨神经 (L4-S3)
RNS etc.) EMG (包括普通EMG、SFEMG、Macro-EMG)
一、1种类
诱发电位的种类 听诱发电位(AEP包括ABR、ECochG、
等) 视诱发电位(VEP、ERG等) 运动诱发电位(MEP,磁刺激等) 体感诱发电位(SEP上、下肢、脊髓、三叉
等) 事件相关电位(P300、CNV等)
二、3异常肌电图
4)重收缩:单纯相 混合相 病理干扰相
二、3异常肌电图
总结: F:\脊髓前角病变.doc
神经传导检测
神经传导是肌电图检查中的主要组成部分.
检查结果可以说明有髓神经,神经肌肉 接头,肌肉纤维的功能状况.
+ - + - + - + - + - + - + - + - + - + - -+
肌电图及诱发电位
正常运动单位电位
运动单位电位波形(单相、双相、三相、多相)
2.时程(时限):运动单位电流从离开基 线的偏转起,到返回基线所经历的时间。 一般在3-15ms范围内。
运动单位经电位时限的测 量
3.电压:运动单位幅度的总和,即正相峰 值加上负相峰值。
等) 事件相关电位(P300、CNV等)
一、2适用范围
诱发电位:各种神经传导通路功能障碍 (听神经-脑干、视神经-
皮 层、各个部位躯体感觉通路、 各个部位运动通路等)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VI VII
V
IV III II I
VI V II
IV V
III II
I
刺激
I
II
末梢听神经 近端听神经
刺激: 阈值70dB peSPL
头 部和躯干刺激点
Erb Point
Thoracodorsalis
Long Thoracic Crural
正中神经传导
记录.
腕
刺激. 1
潜伏期 3.5 ms
刺激2
记录:表面电极 刺激:刺激手柄
肘 距离 mm: 240
8.2 ms
Diff.: 4.7 ms C.V.: 51 m/s
感觉传导检查
刺激
传导阻滞 严重脱髓鞘病变
髓鞘损伤
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刺激和纪录的位置与MCV相反。
臂丛 腋窝
正中神经 肘
尺神经 腕 正中-尺 掌
上肢刺激点
桡神经 正中 腕
尺神经 肘上
尺神经 肘下
股神经 腓神经
下肢刺激点
坐骨神经 腓神经 腓肠神经
肌电图及诱发电位
• 1.单纯相:轻收缩时,只出现几个运动单 位电位相互分离的波形。
• 混合相:中度用力收缩时,有些区域电 位密集不能分离,部分区域内可见单个 运动单位。
• 3.干扰相:肌肉作重收缩时,运动单位电 位相互重叠,不能分离出单个运动单位 电位。
异常肌电图
• 一.插入电位异常
1.插入电位延长:出现各种失神经支配波,正常运 动单位。
(1.0ms估计脊髓延迟时间)
意义:反应运动根的功能
• 三.H反射
1.检查方法 纪录电极:腓肠肌或比目鱼肌 刺激电极:腘窝部胫后神经
• 2.分析指标 1)H反射潜伏期 胫神经 27.8±1.9ms 2)H最大/M最大 正常>1 3) H反射的回复曲线 正常人不应期值 80-100ms 上运动N元病变 缩短 下运动N元病变 延长
丘脑皮层电位 臂丛电位
体感诱发电位
躯体感觉电位为评价脊髓和脑干后柱、中丘脑 系以及临近组织的功能提供了有效的工具.
马尾 -脊髓下段电位
通常用于下列检查: 外周感觉神经 较大直径的神经通路
PNS:外周神经系统 CNS:中枢神经系统
SEP的临床意义
正中神经: N9/P9:臂丛 N11/P11:周围神经进入颈髓突触前电位 N13/P13:脊髓灰质后角?枕骨大孔之下? N14/P14:内侧丘系(下部脑干、丘脑) N20:以后是皮层近场电位,丘脑下结构 P25、N35、P45感觉皮层
2.观察项目 • (1)最短潜伏期、最长潜伏期和平均潜伏
期;(上肢30ms,下肢60ms) • (2)F波出现率;(正常>80%) • (3)F波与M波波幅的比值。 3.F波异常的判断:潜伏期延长和/或出现率
降低均为异常。
刺激点至脊髓的距离(mm)×2 • F=波F波潜伏期-M波潜伏期-1.0ms
肌电图诱发电位临床知识简介
2.方法 ①电极放置:刺激电极置于神经 干,记录电极置于该神经所支配的肌肉,地 线置于两者之间;②测定方法:通常选择面 神经支配的眼轮匝肌、腋神经支配的三角 肌、尺神经支配的小指展肌及副神经支配 的斜方肌等;近端肌肉阳性率高,但不易固定; 远端肌肉灵敏度低,但结果稳定,伪差小;高 频刺激病人疼痛明显,通常选用尺神经;
(3)VEP的临床应用:视通路病变,特别对 MS病人可提供早期视神经损害的客观依据。
三、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指经耳机传出的声音 刺激听神经传导通路,在头顶记录的电位。 检测时通常不需要病人的合作,婴幼儿 和昏迷病人均可进行测定。 (1)检测方法:多采用短声刺激,刺激强度 60dB(SL),刺激频率10~15Hz,分析时间10ms,叠 加1000~2000次。记录电极通常置于Cz,参考 电极置于耳垂或乳突,接地电极置于FPz。
二、重复神经电刺激(RNS) 1.原理 重复神经电刺激指超强重复刺激 神经干,在相应肌肉记录复合肌肉动作电 位。它是检测神经肌肉接头功能的重要手 段。正常情况下,神经干连续受刺激后, CMAP的波幅可有轻微的波动,而降低或升 高均提示神经肌肉接头病变。RNS可根据 刺激的频率分为低频RNS<5Hz和高频 RNS(10~30Hz)。
2.肿瘤定位
进行BAEP、VEP或SEP的测试,然后在确 定诱发电位异常的基础上进行X线或CT检 查,可准确判断脑干、视觉通路或脊髓是 否存在肿瘤。这不仅可以早期提供有用 的资料,而且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放射性检 查。在这一方面,当肿瘤较小时,诱发电 位就显得更有作用。
3.脊髓损伤程度以及预后判定
可通过SEP或脊髓诱发电位电位的测定, 判断是否是完全性截瘫,并为预后提供依 据
肌电图/诱发电位
临床知识简介
临床肌电图知识简介
肌电图及诱发电位意义
肌电图、诱发电位临床作用和社会价值肌电图、诱发电位所能开展的检查项目有:一、肌电图(EMG)二、神经传导速度(NCV),包括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F波、H反射三、诱发电位(EP),包括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视觉诱发电位(VEP)和上、下肢体感诱发(SEP)四、事件相关电位(P300)它们的主要临床作用:(一)肌电图:它作为一种测定运动系统功能的手段,现已被广泛用于区别肌肉力弱和肌萎缩,是肌病所致,或神经病所致,还是其他原因所致。
通过针极肌电图,对躯体不同部位肌肉的测定,可以了解:(1)肌肉病变是属于神经源性损害,还是肌源性损害;(2)神经源性损害的部位(前角细胞或神经根、神经丛、干、末梢);(3)病变是活动性还是慢性;(4)神经的再生能力;(5)提供肌强直及其分类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依据。
应用于不明原因的肌萎缩、麻木、无力、肢体活动障碍等疾病的定性、定位诊断,还可作为神经损伤手术后或治疗后的监测手段,以及提供康复、伤残、法医鉴定的客观指标。
(二)神经传导速度:是评定周围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传导功能的一项诊断技术。
主要用于周围神经病的诊断如多发性神经病、遗传性周围神经病、格林-巴利综合征、腕管综合征、周围神经外伤等,结合肌电图可鉴别前角细胞、神经根、周围神经及肌原性疾病等。
临床运用较多的是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起病多隐匿,其临床症状的出现,往往迟于病理改变,以致确诊时病理改变已很明显,失去早期治疗机会。
神经肌电图检查对其病理改变较为敏感,可用于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早期诊断。
临床住院的糖尿病病人皆可建议行此检查,及时发现早期神经病变,使患者得到及时治疗,还可以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临床疗效评估及治疗方案的拟定提供重要依据。
(三)视觉诱发电位;它主要检测视觉通路的病损,在眼科广泛应用于视神经炎、球后神经炎、视神经萎缩、视神经压迫病变、多发病损,它对早期诊断、定位诊断、估计预后、评定疗效有重要作用。
肌电图和诱发电位赵文为PPT课件
12 4.1
12 4.2
12 5.1
12 5.2
12 5.3
12 5.4
12 5.5
12 5.6
12 6.1
12 6.2
12 6.3
12 6.4
12 6.5
2mV
50ms
28
神经原性损害的MUP
12 1.1
R QUADRICEPS
12 1.2
12 2.1
12 2.2
2
12 2.3
12 2 2.4
1 5.1
小时。 • 乙肝、其它传染病者最好丢掉电极。
12
EMG检查原则
• 熟悉神经病学知识及详细的神经系统检查。 • 适应症:前角细胞以下病变。 • 禁忌症:
– 出血倾向,血友病,血小板〈20000 – 乙肝 – HIV(+)
• EMG检查24小时内CK可升高,6小时为1.5 倍,48小时后恢复正常。
13
– 1955年首先创立了定量EMG,全部人工测量, 只在部分实验室常规使用(特别是欧洲)。
2
历史(2)
– 60年代初Lambert推广普及了神经传导速度 的临床应用并与EMG相结合。
– 60年代中Stalberg和Ekstedt发明了单纤维 肌电图技术,70年代开始应用于临床,目前 已是补充常规EMG的重要检测手段。
肌电图及诱发电位讲解
O'1-Cz O'z-Cz O'2-Cz Cz-A1
N145 N75
P100
N100
100Biblioteka 200 ms正常参考值
全视野, 屏幕大小9°, 棋盘格大小26’
P100 潜期 (ms) 两眼潜伏期差 P100 波幅 (µV) 波幅差.
平均 范围 标准差 102.3 89-114 ±5.1 1.3 0-6 ±2.0 10.1 3-21 ±4.2 1.6 0-5.5 ±1.4
一、插入电位:是针电极插入肌肉是
对肌纤维或神经末梢的机械刺激产
生的成簇、伴有清脆的声音、持续 时间300ms左右的电位(<1秒), 针电极一旦停止移动,插入电位即 消失。
二、 静息电位:肌肉松弛状态 下无动作电位。
三、轻收缩运动单位电位
正常运动单位:正常肌肉在轻微主动收 缩时出现的动作电位。
1.波形:双相或三相占80% 单相占15% 双相占<4%
正常运动单位电位
运动单位电位波形(单相、双相、三相、多相)
2.时程(时限):运动单位电流从离开基 线的偏转起,到返回基线所经历的时间。 一般在3-15ms范围内。
运动单位经电位时限的测 量
3.电压:运动单位幅度的总和,即正相峰 值加上负相峰值。
100ms 上运动N元病变 缩短 下运动N元病变 延长
诱发电位
在脊髓或皮层记录由身体感觉、听觉、视刺 刺激引起(诱发)的电生理信号 诱发电位的种类
听诱发电位(AEP包括ABR、ECochG、 等)
视诱发电位(VEP、ERG等) 运动诱发电位(MEP,磁刺激等) 体感诱发电位(SEP上、下肢、脊髓、三叉
1)低频RNS:在记录的稳定的动作电位序列中,计算第 4、5波比第1波波幅下降的百分比,大多数仪器可自动测 算。波幅下降10%~15%以上称为低频RNS波幅递减。
肌电图和诱发电位
神经传导速度(NCV)
NCV包括感觉和运动传导速度(SCV和MCV) NCV的临床应用
了解周围神经的病变程度和病变范围 鉴别髓鞘或轴索的损害——
髓鞘损害——速度减慢
SCV与EMG结合有定位价值 不同的神经有不同的NCV
神经传导速度(NCV)
正常运动单位电位
正常肱二头肌运动单位电位(注意时限、波幅和相位)
正常大力收缩时的募集电位
最大用力的干扰相
干扰相
EMG的神经源性损害
插入电位: 诱发出不断自发出现的正锐波和纤颤电位。 插入电位减少或缺如,提示肌纤维数量减少,
见于严重肌纤维萎缩或肌肉纤维化。 插入电位的延长提示失神经状态、肌强直。
RNS的临床意义
重症肌无力 低频刺激和高频刺激均出现波幅递减
(低频刺激递减幅度超过15%)
RNS的临床意义
肌无力综合征 低频刺激时动作电位波幅递减,高频刺激时动
作电位波幅递增
EMG的主要内容
常规EMG NCV RNS SFEMG F波 反射(H反射、瞬目反射)
单纤维肌电图(SFEMG)
肌肉病变:炎症、各种肌病、重症肌无力 周围神经:周围神经病、格林-巴利综合征、
各种原因的神 经干、神经丛损害等 脊髓前角:肌萎缩侧索硬化、脊髓灰质炎、
运动神经元病
补充临床的定位诊断 发现临床下病灶或易被忽视的病变 判断病情、疗效和预后
EMG的测定
肌肉松弛 肌肉轻收缩 最大用力收缩
正常的插入电位
SFEMG是通过特殊的针电极在细胞外记 录单个肌纤维的电活动,可了解同一运 动单位内肌纤维的分布和神经肌肉接头 的传导功能
主要用于神经肌肉接头疾病的诊断
肌电图及诱发电位意义
肌电图及诱发电位意义 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肌电图、诱发电位临床作用和社会价值肌电图、诱发电位所能开展的检查项目有:一、肌电图(EMG)二、神经传导速度(NCV),包括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 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F波、H反射三、诱发电位(EP),包括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视觉诱发电位(VEP)和上、下肢体感诱发(SEP)四、事件相关电位(P300)它们的主要临床作用:(一)肌电图:它作为一种测定运动系统功能的手段,现已被广泛用于区别肌肉力弱和肌萎缩,是肌病所致,或神经病所致,还是其他原因所致。
通过针极肌电图,对躯体不同部位肌肉的测定,可以了解:(1)肌肉病变是属于神经源性损害,还是肌源性损害;(2)神经源性损害的部位(前角细胞或神经根、神经丛、干、末梢);(3)病变是活动性还是慢性;(4)神经的再生能力;(5)提供肌强直及其分类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依据。
应用于不明原因的肌萎缩、麻木、无力、肢体活动障碍等疾病的定性、定位诊断,还可作为神经损伤手术后或治疗后的监测手段,以及提供康复、伤残、法医鉴定的客观指标。
(二)神经传导速度:是评定周围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传导功能的一项诊断技术。
主要用于周围神经病的诊断如多发性神经病、遗传性周围神经病、格林-巴利综合征、腕管综合征、周围神经外伤等,结合肌电图可鉴别前角细胞、神经根、周围神经及肌原性疾病等。
临床运用较多的是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起病多隐匿,其临床症状的出现,往往迟于病理改变,以致确诊时病理改变已很明显,失去早期治疗机会。
神经肌电图检查对其病理改变较为敏感,可用于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早期诊断。
临床住院的糖尿病病人皆可建议行此检查,及时发现早期神经病变,使患者得到及时治疗,还可以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临床疗效评估及治疗方案的拟定提供重要依据。
(三)视觉诱发电位;它主要检测视觉通路的病损,在眼科广泛应用于视神经炎、球后神经炎、视神经萎缩、视神经压迫病变、觉通路的病损,它对早期诊断、定位诊断、估计预后、评定疗效有重要作用。
肌电图及诱发电位意义
(4)神经的再生能力;
(5)提供肌强直及其分类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依据。应用于不明原因的肌萎缩、麻木、无力、肢体活动障碍等疾病的定性、定位诊断,还可作为神经损伤手术后或治疗后的监测手段,以及提供康复、伤残、法医鉴定的客观指标。
(二)神经传导速度:是评定周围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传导功能的遗传性周围神经病、格林-巴利综合征、腕管综合征、周围神经外伤等,结合肌电图可鉴别前角细胞、神经根、周围神经及肌原性疾病等。
临床运用较多的是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起病多隐匿,其临床症状的出现,往往迟于病理改变,以致确诊时病理改变已很明显,失去早期治疗机会。神经肌电图检查对其病理改变较为敏感,可用于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早期诊断。临床住院的糖尿病病人皆可建议行此检查,及时发现早期神经病变,使患者得到及时治疗,还可以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临床疗效评估及治疗方案的拟定提供重要依据。
在社会价值方面:肌电图检查可对对糖尿病神经病变损害、帕金森综合征、吉兰巴雷综合征、癌症周围神经病等特殊疾病的申报提供重要的依据;在法医临床鉴定实践中,在伤残等级、医疗过错鉴定时经常需要对各种原因进行测定,肌电图及诱发电位可鉴别部分真伤和伪伤、真聋和假聋等,具有重要的法律效应。
肌电图、诱发电位临床作用和社会价值
肌电图、诱发电位所能开展的检查项目有:
一、肌电图(EMG)
二、神经传导速度(NCV),包括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F波、H反射
三、诱发电位(EP),包括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视觉诱发电位(VEP)和上、下肢体感诱发(SEP)
四、事件相关电位(P300)
它们的主要临床作用:
(一)肌电图:它作为一种测定运动系统功能的手段,现已被广泛用于区别肌肉力弱和肌萎缩,是肌病所致,或神经病所致,还是其他原因所致。通过针极肌电图,对躯体不同部位肌肉的测定,可以了解:
肌电图诱发电位
格林-巴利综合征(GBS)、臂丛和根性神经病
H反射---S1神经根损害
重复电刺电位 体感诱发电位 运动诱发电位
BAEP VEP SEP MEP
体感诱发电位
基本原理 是以脉冲电流刺激周围神经一定 部位,在本体觉传导路不同水平上,记录周 围神经感觉动作电位及中枢神经的感觉诱发 电位。
肌电图与诱发电位
针肌电图
狭义的肌电图即指针肌电图(needle EMG ),是用同心圆针极插入肌肉记录的肌肉动 作电位,是通过容积导体在细胞外所记录到 的一系列电位变化。
神经传导
运动传导 感觉传导
F波
是以重复超强度电刺激肘部正中神经或尺神 经、膝部胫神经或腓总神经,在所支配的远 端肌记录动作电位,在每一次刺激中,早成 分(M波)后可能出现一个晚成分F波。F波 是脊髓前角神经元多突触反射。
听觉诱发电位
视觉诱发电位
运动诱发电位
运动诱发电位(MEP)是应用瞬时高压电或 高通量磁场刺激对侧皮层运动区,通过兴奋 下行通路及周围神经,在相应肌肉表面记录 动作电位,传导途径多认为是锥体束和周围 神经运动纤维
肌电图及诱发电位意义
肌电图及诱发电位意义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肌电图、诱发电位临床作用和社会价值肌电图、诱发电位所能开展的检查项目有:一、肌电图(EMG)二、神经传导速度(NCV),包括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F波、H反射三、诱发电位(EP),包括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视觉诱发电位(VEP)和上、下肢体感诱发(SEP)四、事件相关电位(P300)它们的主要临床作用:(一)肌电图:它作为一种测定运动系统功能的手段,现已被广泛用于区别肌肉力弱和肌萎缩,是肌病所致,或神经病所致,还是其他原因所致。
通过针极肌电图,对躯体不同部位肌肉的测定,可以了解:(1)肌肉病变是属于神经源性损害,还是肌源性损害;(2)神经源性损害的部位(前角细胞或神经根、神经丛、干、末梢);(3)病变是活动性还是慢性;(4)神经的再生能力;(5)提供肌强直及其分类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依据。
应用于不明原因的肌萎缩、麻木、无力、肢体活动障碍等疾病的定性、定位诊断,还可作为神经损伤手术后或治疗后的监测手段,以及提供康复、伤残、法医鉴定的客观指标。
(二)神经传导速度:是评定周围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传导功能的一项诊断技术。
主要用于周围神经病的诊断如多发性神经病、遗传性周围神经病、格林-巴利综合征、腕管综合征、周围神经外伤等,结合肌电图可鉴别前角细胞、神经根、周围神经及肌原性疾病等。
临床运用较多的是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起病多隐匿,其临床症状的出现,往往迟于病理改变,以致确诊时病理改变已很明显,失去早期治疗机会。
神经肌电图检查对其病理改变较为敏感,可用于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早期诊断。
临床住院的糖尿病病人皆可建议行此检查,及时发现早期神经病变,使患者得到及时治疗,还可以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临床疗效评估及治疗方案的拟定提供重要依据。
(三)视觉诱发电位;它主要检测视觉通路的病损,在眼科广泛应用于视神经炎、球后神经炎、视神经萎缩、视神经压迫病变、觉通路的病损,它对早期诊断、定位诊断、估计预后、评定疗效有重要作用。
肌电图与诱发电位
肌电图与诱发电位肌电图检查诊断是利用神经及肌肉的电生理特性,以电流刺激神经记录其运动和感觉的反应波;或用针极记录肌肉的电生理活动。
来辅助诊断神经肌肉疾患的检查。
肌电诊断检查基本上包括三大部份: 1.神经传导检查2.针极肌电图检查3.诱发电位检查。
临床上借着上述检查可帮助诊断中枢神经、外周神经及肌肉病变。
特别是对于下运动神经元、神经根、神经丛、神经肌肉接点,乃至肌肉的各种异常,神经传导检查及针极肌电图检查均可帮助侦测病变的性质 (区分神经病变或肌肉病变)、位置 (神经根、丛、或外围神经病变)及严重度,以协助正确临床诊断、选择治疗方式,及评估效果与预后。
诱发电位包括:体感诱发电位(SSEP);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视觉诱发电位(VEP)。
它们主要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定性与定位断及病情的预后辨别。
如脑血管病、脑肿瘤、脑外伤、脊髓炎症、血管瘤、肿瘤、外伤及压迫所致的锥体束损害,脊髓后索损害以及听、视觉通路的损害。
肌电图检查的适应症前角性病损:如脊髓灰质炎、运动神经元病、脊髓空洞症、脊髓肿瘤、脊柱骨折导致的脊髓压迫;根性病损:颈椎病及腰骶椎间盘脱出所致的神经根的压迫、多发性神经根炎;周围性病损:各种性周围神经损伤、周围神经病、末梢神经炎。
神经肌肉接头病:重症肌无力症、肌无力综合征。
肌源性病损:各种肌炎、肌病如多发性肌炎、肌营养不良症、皮肌炎、各种药源性肌炎及各种原因引起的肌无力,肌萎缩及感觉障碍。
肌电图检查的禁忌症1、安装心脏起搏器、金属心导管者;2、开放性骨折或创伤伤口未愈合者;有外固定支架者;3、乙肝、血友病、血小板减少等有明显出血倾向者;4、意识不清、无法合作者。
肌电图检查的注意事项1、患者在相关科室就诊,开具肌电图检查申请单;2、若服用抗胆碱酯酶药(如新斯的明)要停药至少18小时后方能检查;3、检查前一天要洗澡、洗头,保持皮肤清洁。
不要戴首饰,不要涂擦头油、发胶等;4、检查前可吃喝。
穿宽松的内衣裤,以便检查时方便暴露检查肢体;5、检查时需要关闭随身携带的手机等电源开关以防干扰。
肌电图检查诊断简介与肌电诱发电位
肌电图检查诊断简介与肌电诱发电位加入时间:2006-3-5 23:40:43肌电图检查诊断简介与肌电诱发电位肌电图检查诊断简介肌电图检查诊断(electrodiagnosis)是利用神经及肌肉的电生理特性,以电流刺激神经记录其运动和感觉的反应波;或用针极记录肌肉的电生理活动。
来辅助诊断神经肌肉疾患的检查。
肌电诊断检查基本上包括三大部份: 1.神经传导检查(nerve conduction studies) 2.针极肌电图检查(needleelectromyography) 3.诱发电位检查(evoked potentials)。
临床上借着上述检查可帮助诊断中枢神经、外围神经及肌肉病变。
特别是对于下运动神经元、神经根、神经丛、神经肌肉接点(neuromuscular junction),乃至肌肉的各种异常,神经传导检查及针极肌电图检查均可帮助侦测病变的性质(区分神经病变或肌肉病变)、位置(神经根、丛、或外围神经病变)及严重度,以协助正确临床诊断、选择治疗方式,及评估效果与预后。
以下就此三类肌电诊断检查作一概括介绍:神经传导检查以电极刺激受测神经,而于其支配的感觉神经或肌肉上记录电位,以得到感觉神经电位波(sensory nerve action potential)、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及特殊反射的电位波(H-reflex及F-response)之检查。
检查方法是以超大电量刺激(supramaximal stimulation)来刺激受测神经(H反射例外),以使该神经所有轴突均同时兴奋,而得到一最大反应波,根据此最大反应波之传导潜期(latency),振幅(amplitude),表面积(surface area),及传导速度(nerveconduction velocity),再与正常值作比较,可以帮助区别神经的轴突病变(axonopathy)或髓鞘病变(demyelinatio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
传导阻滞率%=(患侧远端波幅-近端波 幅)、/正常侧远端波幅 ×100%
标准:幅度下降超过50%,不伴有肌肉复 合电位时限增加(﹤15%)或波形改变, 可考虑为传导阻滞
意义:周围神经损害
三.RNS测定
1.电极的放置同MCV 2.超强重复刺激周围神经在相应的肌肉上记录动作电位。 3.常用的神经 1)面神经:刺激部位—耳前,记录部位—眼轮匝肌 2)腋神经:刺激部位—Erb’点,记录部位—三角肌 3)尺神经:刺激部位—腕,记录部位—小指展肌 4)副神经:刺激部位—胸锁乳突肌后缘,记录—斜方肌
髓前角细胞疾患后严重麻痹的肌肉。
2.多相电位增加
1)短棘波多相电位:常见肌原性疾病 时限:<3ms 波幅:<300-500μV 位相:5-10相
2)群多相电位:常见脊髓前角细胞及陈旧性 神经损伤
时限:>3ms 位相:10相 波幅:高
四. 重收缩时的异常肌电图
1.完全无运动单位电位:严重神经肌肉疾患及 癔症性瘫痪。
下肢>40m/s 桡神经偏快>60m/s
神经二端点间的距离(米)
MCV=
该段神经的传导时间(秒)
病理表现
正常
轴突变性
传导阻滞 严重脱髓鞘病变
髓鞘损伤
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刺激和纪录的位置与MCV相反。
上肢刺激点
臂丛 腋窝
正中神经 肘
尺神经 腕 正中-尺 掌
桡神经
正中 腕
尺神经 肘上
尺神经 肘下
丘脑皮层电位
臂丛电位
躯体感觉电位为评价脊髓和脑干后柱、中丘脑 系以及临近组织的功能提供了有效的工具.
马尾 -脊髓下段电位
PNS:外周神经系统 CNS:中枢神经系统
通常用于下列检查: 外周感觉神经 较大直径的神经通路
SEP的临床意义
正中神经: N9/P9:臂丛 N11/P11:周围神经进入颈髓突触前电位 N13/P13:脊髓灰质后角?枕骨大孔之下? N14/P14:内侧丘系(下部脑干、丘脑) N20:以后是皮层近场电位,丘脑下结构 P25、N35、P45感觉皮层
二、 静息电位:肌肉松弛状态下
无动作电位。
三、轻收缩运动单位电位
正常运动单位:正常肌肉在轻微主动 收缩时出现的动作电位。
1.波形:双相或三相占80% 单相占15% 双相占<4%
正常运动单位电位
运动单位电位波形(单相、双相、三相、多相)
2.时程(时限):运动单位电流从离开基 线的偏转起,到返回基线所经历的时间。 一般在3-15ms范围内。
在脊髓或皮层记录由身体感觉、听觉、视刺刺激引 起(诱发)的电生理信号
诱发电位的种类 听诱发电位(AEP包括ABR、ECochG、
等) 视诱发电位(VEP、ERG等) 运动诱发电位(MEP,磁刺激等) 体感诱发电位(SEP上、下肢、脊髓、三叉
等) 事件相关电位(P300、CNV等)
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2适用范围
诱发电位:各种神经传导通路功能障碍 (听神经-脑干、视神经-皮 层、各个部位躯体感觉通路、 各个部位运动通路等)
2.插入电位减弱或消失:见于废用性肌萎缩。
3.肌强直电位:针电极插入或波动时瞬间猝发的高 频放电。波幅和频率先大后小,逐渐衰减。见 于肌强直疾病,少数神经源性疾病。
二.肌肉放松时的异常肌电图
1.纤颤电位:失神经肌纤维动作电位 波形:单相或双相 电压:25-300μV 频率:2-30Hz 时限:0.5-2ms 出现时间:失神经支配后15-21天
下肢刺激点
股神经
坐骨神经
腓神经
腓神经 腓肠神经
胫神经 胫后神经
头 部和躯干刺激点
Higher
Trunk Medium Auricular Posterior Lower Spinal XI Phrenic Erb Point
Erb Point
Thoracodorsalis
Long Thoracic Crural
2)复合束颤电位 波形:5相以上 时限:5-30ms
4.群放电位:节律性,阵发性发
放的自发电位,定位,定性困难, 可出现不同的病理过程,如震颤、 阵挛、抽搐、癫痫、舞蹈病、手足 徐动症、神经官能症等。
三.轻收缩时的异常肌点图
1.运动单位电位的时限、电压改变 电压>5mV:巨大电位 时限延长,电压增高:脊髓前角细胞病。 时限缩短,电压降低:肌源性疾病。 时限延长,电压降低:周围神经损伤后或脊
行,即峰电位沿整个神经纤维的传导
神经肌肉接头
组成:运动神经轴突(突出前) 运动终板(突触后) 间隙(突触间隙)
功能:轴突末梢释放递质作用于肌膜(运 动终板膜)完成信息传递
肌纤维
直径:0.01—0.1cm 长度:1mm—5cm 组成:肌膜、肌浆、细胞核、肌原纤维 机能:1.发生兴奋和传导兴奋 肌膜和横管系统完成
四.同心针EMG
将针直接插入肌肉内记录肌纤维的电活动
针电极插入—插入电活动 静止(静息)—自发电活动 轻收缩—运动单位电活动 不同程度用力收缩—运动单位的募集
一、插入电位:是针电极插入肌肉是对肌
纤维或神经末梢的机械刺激产生的成
簇、伴有清脆的声音、持续时间 300ms左右的电位(<1秒),针电极 一旦停止移动,插入电位即消失。
4.刺激频率
1)低频RNS:频率≤5 c/s,持续时间3秒。
2)高频RNS:频率≥10 c/s,持续时间:3 ~ 20秒。
5.RNS正常值及异常的判断
1)低频RNS:在记录的稳定的动作电位序列中,计算第4、 5波比第1波波幅下降的百分比,大多数仪器可自动测算。 波幅下降10%~15%以上称为低频RNS波幅递减。
视诱发电位 右眼
Cz
O'z A1 O1 Oz O2
70 cm
O'1-Cz
O'z-Cz
刺激.:棋盘格 大小:视角
O'2-Cz
频率.:最大. 2 Hz
Cz-A1
暗室
平均: 200 - 300
波幅.: 0.5 to 2 µV/D
AVERAGING
N145 N75
P100
N100
100
200 ms
正常参考值
2.观察项目 (1)最短潜伏期、最长潜伏期和平均潜伏期;(上
肢30ms,下肢60ms) (2)F波出现率;(正常>80%) (3)F波与M波波幅的比值。 3.F波异常的判断:潜伏期延长和/或出现率降低均
为异常。
刺激点至脊髓的距离(mm)×2 F波F=波潜伏期-M波潜伏期-1.0ms
(1.0ms估计脊髓延迟时间)
定异常 5)Ⅰ-Ⅲ>Ⅲ-Ⅴ的关系有临床意义,必须在Ⅰ-
Ⅴ间期异常的情况下成立. 6)常见的临床疾病:
听神经病变、脱髓鞘病变、颅后窝肿瘤 (干内、干外肿瘤)、癔病、幼儿听力测 试、昏迷和脑死亡的诊断等
三、1 诱发电位的检查方法
VEP:记录部位:O1、Oz、O2(-), FPz(+)
分别给予棋盘格翻转、闪光刺激
2.运动单位电位数量减少:可呈现单纯相、混 合相或单纯—混合相、混合干扰相。 3.病理干扰相:肌源性瘫痪 4.肌肉运动单位的疲劳:重症肌无力
神经传导速度
一.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
刺激电极:直径1cm,相距2-3cm的两个银 质或不锈钢的圆盘。 纪录电极:针电极或表面电位 正常值:上肢>50m/s
记录部位:Cz(-)
BAEP的临床意义
观察Ⅷ颅神经和脑干的功能状态 注意潜伏期、峰间期、波幅、相应潜伏期之差的意
义: 1)峰间期正常,潜伏期延长,往往是听神经功能障
碍 2)峰间期异常,在那段异常提示那段的病变部位
BAEP的临床意义
3)双侧波幅差>50%有意义 4)相应潜伏期之差>0.3ms有意义, >0.4ms肯
2)高频RNS:在记录的稳定的动作电位序列中,计算最 末和起始波波幅下降和升高的百分比,大多数仪器可自动 测算。波幅下降30%以上称为高频RNS波幅递减;波幅升 高>100%称为高频RNS波幅递增。
四. F波:多突触脊髓反射
测定方式:同MCV
二.F波测定的步骤
1.F波测定的步骤同MCV,不同的是刺激电极的阴 极置于近端。
2.收缩 肌原纤维完成 3.离子转换或兴奋收缩偶联系统肌浆网及
三联管完成 4.供能 线粒体 5.细胞控制中心 细胞核
肌电位发生原理
1.静息电位:正常肌纤维安静态时膜内外 电位差。因肌细胞内外离子浓度差造成。 65mV—87.4mV
2.动作电位:肌肉细胞兴奋时产生的可传 播的电变化。 刺激→细胞膜区极化 钠泵→复极化 100—120mV
2.正相电位
波形:双相、起始部为宽大之正相 电压:50-2000μV 频率:2-100Hz(通常在4-11Hz) 时限:10-20ms 出现时间:失神经支配后5-10天
3.束颤电位:自发的运动单位,时限宽,
电压高,变动范围大,常为运动神经元病的重 要表现。
1)单纯束颤电位 波形:4相以下 电压:2-10mV 时限:2-10ms
肌电图及诱发电位
徐迪
肌电图的概念
纪录神经肌肉的生物电活 动,用以判定神经肌肉所 处的机能状态。
运动单元
组成:前角细胞、轴突及轴突支配的所有 肌纤维
功能:髓意肌最小的功能单位
神经纤维
组成:轴突、髓鞘、神经膜 分类: 1.有髓神经纤维 兴奋以跳跃方式从一个
郎飞结传至下一个郎飞结。 2.无髓神经纤维 兴奋以局部电流方式进
全视野, 屏幕大小9°, 棋盘格大小26’
P100 潜期 (ms) 两眼潜伏期差 P100 波幅 (µV) 波幅差.
平均 范围 标准差 102.3 89-114 ±5.1 1.3 0-6 ±2.0 10.1 3-21 ±4.2 1.6 0-5.5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