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感诱发电位

合集下载

诱发电位及其临床应用

诱发电位及其临床应用
刺激方式:全视野、半视野; 记录电极:O1、Oz、O2,参考:Cz;地线 FPz
视诱发电位
Cz
右眼
AVERAGING
O'z A1 O1 Oz O2
70 cm
刺激.:棋盘格 大小:视角 频率.:最大. 2 Hz 暗室
O'1-Cz O'z-Cz O'2-Cz
N145 N75
P100
100
200 ms
• 反应从视网膜到视皮层的整个视觉通路的传导 功能。这条通路的解剖结构包括:视网膜→视 神经→视交叉→视放射→视觉皮层。
• VEP在检查视交叉前视神经传导障碍时最有价 值,但VEP的异常并没有特异性,例如,肿瘤 压迫视神经、缺血改变或脱髓鞘疾病都可引起 P100波潜伏期延长。
检测方法:
常用方法为棋盘格翻转VEP
正常VEP波性辨认及正常值
波形命名:N75、P100、N145 波形辨认及正常值:由三相复合波组成 异 常 : 波 形 消 失 ; 潜 伏 期 > M + 3 SD
(117.6ms) ;波幅降低;潜伏期和波幅均异常 N145
N75
P100 12
VEP异常的临床意义:
(1)波形消失:尤其是双眼波形消失,可能出现技 术问题、注意力不集中或势力极差。若排除, 说明视觉传导通路病变。单眼波形消失,提示 病变侧视交叉前部病变。
刺激强度:主观听阈+60dB 短声(click);频率:1030c/s 刺激方式:单耳,对侧白噪音掩盖;每侧重复2次 记录电极:Cz,参考:乳突或耳垂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VI VII
IV V III II
I
刺激
V
IV III II I

诱发电位报告单

诱发电位报告单

诱发电位报告单1. 简介诱发电位(Evoked Potentials,EP)是通过对刺激特定感官的信号进行记录和分析,以评估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一种方法。

该方法主要通过利用外部刺激器对受试者进行刺激,然后测量大脑对刺激信号的反应。

诱发电位报告单是对诱发电位检测结果进行详细记录和解释的文档。

2. 诱发电位的分类根据刺激的类型和感官的不同,诱发电位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常见的有以下几种:2.1 视诱发电位(Visual Evoked Potentials,VEP)视诱发电位是通过对视觉刺激信号进行记录和分析来评估视觉系统功能的一种方法。

在测试过程中,受试者通常被要求注视一个屏幕上的特定图像,并通过记录大脑对这些图像的电活动来评估视觉系统的功能状态。

2.2 听觉诱发电位(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s,AEP)听觉诱发电位是通过对听觉刺激信号进行记录和分析来评估听觉系统功能的一种方法。

在测试过程中,受试者通常被要求佩戴耳机,并接受特定频率和强度的声音刺激。

通过记录大脑对这些声音刺激的电活动来评估听觉系统的功能状态。

2.3 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SEP)体感诱发电位是通过对体感刺激信号进行记录和分析来评估体感系统功能的一种方法。

在测试过程中,受试者通常被要求暴露在特定的体感刺激中,如热、冷、触觉等。

通过记录大脑对这些刺激的电活动来评估体感系统的功能状态。

3. 诱发电位报告单的内容一份完整的诱发电位报告单通常包括以下内容:3.1 患者信息患者信息主要包括姓名、年龄、性别、就诊日期等基本信息。

这些信息对于诱发电位检测的分析和解读是非常重要的。

3.2 实验条件实验条件包括测试环境、测试设备等相关信息。

这些信息对于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的影响。

3.3 数据记录数据记录是诱发电位报告单中最重要的部分。

它包括通过仪器记录到的大脑对刺激信号的电活动。

神经电生理检查技术—诱发电位(康复评定技术课件)

神经电生理检查技术—诱发电位(康复评定技术课件)
四 运动诱发电位
用电磁刺激相应脑区,记录电极放置于拇短展肌、 胫前肌等肌肉表面,记录运动诱发电反应。一般在 肌肉放松状态下记录。某些患者松弛状态下引不出 电位,可采用随意收缩激发出电位来检查。对癫痫 及脑出血病人应慎用磁刺激。
常做的检查内容
一 躯体感觉诱发电位
二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三 视觉诱发电位
四 运动诱发电位
第五节 诱发电位OBJECTIVE学源自掌握:诱发电位常做的检查内容


熟悉:诱发电位的临床应用

了解:诱发电位检查技术的基本要求、方法
及注意事项
概念
1.概念:诱发电位指中枢神经系统在感受内在或外部刺激过程中产生的生 物电活动。 2.常用的有:躯体感觉诱发电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和视觉诱发电位、运 动诱发电位。
肆、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视觉诱发电位的临床应用
• VEP最有价值之处是发现视神经的潜在病灶,视神 经病变常见于视乳头炎和球后视神经炎,PRVEP异 常率可达89%;VEP对多发性硬化的诊断也很有意 义。
肆、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运动诱发电位的临床应用
• 脑损伤后运动功能的评估及预后的判断;协助诊断 多发性硬化及运动神经元病;可客观评价脊髓型颈 椎病的运动功能和锥体束损害程度。
壹、概述
一 躯体感觉诱发电位
• 躯体感觉诱发电位也称为体感诱发电位, 临床上最常用的时短潜伏时体感诱发电 位,简称SLSEP。贴电视波形稳定,无 适应性和不受睡眠和麻醉药的影响。刺 激阈值一般用感觉阈以上,运动阈以下。
• 主要反映躯体神经通路的功能状态。
壹、概述
•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是利用短声刺 激双耳,在头颅表面记录到听神 经至脑干的电活动。
贰、常用的检查方法

诱发电位

诱发电位

诱发电位检查
一、定义:
诱发电位是指在神经系统某特定部位,给予适宜的刺激在中枢或周围神经系统的相应部位检出的电位变化,按感觉刺激的形式分为躯体感觉、听觉、视觉等。

二、适应症:
周围或中枢神经感觉通路上有病变者。

如头晕、耳鸣、视物模糊、肢体麻木等感觉异常者。

三、检查前意事项:
1、检查时间须预约,检查者具体检查时间、地点按检查单条码提示执行。

2、有安装心脏起搏器、心脏支架等心脏手术者请告知检查医师,体感诱发检查
禁忌。

3、检查前晚充分休息,保证睡眠。

4、检查当日需进食,不宜空腹。

四、检查过程:
1、全套诱发电位检查须半个时左右,病人须放松与配合,听从检查医师的指令。

2、安放电极的部位需用磨砂膏去皮脂,稍有疼痛请勿紧张。

五、检查后:
检查结束后门诊病人1小时取报告,疑难及特殊病例除外。

住院病人不用等候报告,会发送到病房。

神经病学躯体感觉诱发电位技术操作规范

神经病学躯体感觉诱发电位技术操作规范

神经病学躯体感觉诱发电位技术操作规范【适应证】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evokedpotentia1.sSEP)简称体感诱发电位,其适应证是:当神经系统病损影响到从周围向中枢的大纤维感觉传导通路,特别是中枢神经内的该传导通路,为精确病变的定位、病损程度和发现临床下(无症状和体征)的病变等。

SEP能为临床诊断和观察病情发展提供客观和定量的证据,但其无定性价值。

【禁忌证】诱发电位检查为无创性操作,一般无禁忌证,以下情况可视为禁忌证:1.记录或刺激电极放置处的头皮或皮肤有病变、畸形或伤口影响检查时。

2.全身情况不能配合或坚持检查者,3.不能接受、耐受或配合检查者。

4式电极使用的禁忌证①血液系统疾病、出血倾向.血友病和血小板V30X109∕1.(3万∕mn3)者;②肝炎、艾滋病和克罗伊茨费尔特-雅各布(Creutzfe1.dtJakob)病等血液传播的疾病应使用一次性针式电极。

【操作方法及程序】SEP常规使用的是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hortIetancysomatosensorye-vokedpotentia1.,S1.SEP)oS1.SEP主要是周围神经和神经系统的中枢段较大的纤维的感觉通路经刺激诱发产生的电位。

S1.SEP可从所有较大的神经诱发得到,临床常规选用正中神经和胫后神经。

其他神经如尺神经和腓神经也可应用相同的标准进行测定。

(-)正中神经的S1.SEP1.刺激刺激电极用盘型电极。

阴极(以黑色标志)放置在手腕皱褶近端2cm处的皮肤上,此处于腕正中神经上方,阳极(以红色标志)置放在手腕皱褶上。

方波电脉冲的时程为20C)PS。

其刺激强是见拇指运动,运动范围1-2Cm。

在检查全过程中刺激强度应保持一致6刺激频率为3~8Hz(c∕s),一般用5Hz.2.记录(1)电极的放置:常规记录电极放置在以下几处:①Erb点(EP)电极:Erb点位于胸锁乳突肌的锁骨后缘和锁骨形成的三角间,锁骨上2~3cm处的皮肤上。

诱发电位发生、分类、感觉诱发电位检查、 视觉诱发电位、体感诱发电位及SEP、VEP、BAEP临床意义

诱发电位发生、分类、感觉诱发电位检查、 视觉诱发电位、体感诱发电位及SEP、VEP、BAEP临床意义

诱发电位发生、分类、感觉诱发电位检查主要目的、视觉诱发电位、体感诱发电位及SEP、VEP、BAEP临床意义诱发电位产生诱发电位是指中枢神经系统在感受到体内外各种特异性刺激后所产生的生物电活动,它反映了中枢神经系统各种传导通路功能的完整性。

诱发电位分类根据检测不同的神经传导通路可分为:运动诱发电位和感觉诱发电位,作为神经内科医师,应着重了解感觉诱发电位。

常用感觉诱发电位根据刺激方式的不同,分为体感诱发电位、视觉诱发电位和听觉诱发电位。

感觉诱发电位检查主要目的提供临床感觉神经传导通路上的亚临床病灶(尤其对那些临床症状和体征提示中枢神经系统可能有脱髓鞘病灶者);动态观察感觉神经传导通路上脱髓鞘病灶的变化;用于脊柱和颅脑外科中脊髓和颅脑手术的神经监护。

感觉诱发电位在临床应用上局限性首先,它仅能确定感觉传导通路上是否有异常,但不能确定病因。

其次,由于诱发电位最终记录部位在外周器官(眼、耳、外周皮肤),因此,这些器官有病变也可导致其结果异常。

视觉诱发电位视觉诱发电位(visual evoked potential,VEP)产生的解剖基础:视网膜的神经节细胞发出的轴突在视乳头处形成视神经,经视神经孔进入颅中窝,在蝶鞍上方形成视交叉,来自视网膜鼻侧的纤维交叉到对侧,来自颞侧的纤维不交叉,继续在同侧走行,并与来自对侧眼球的交叉纤维结合成视束,终止于外侧膝状体,在外侧膝状体换神经元后再发出神经纤维,经内囊后肢后部形成视放射,终止于枕叶视皮质中枢。

VEP 是枕叶皮质接受视觉刺激后从头皮上记录到的一个电反应。

而当视觉传导通路上任何部位发生病变时,视觉诱发电位都可以出现异常。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rain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s,BAEP)产生的解剖基础:耳分成三部分,分别是外耳、中耳和内耳。

内耳又称迷路,含有耳蜗、前庭和三个半规管。

听觉传导通路起自内耳螺旋神经节的双极神经元,其周围突感受内耳螺旋器毛细胞的冲动,中枢突进入内听道组成耳蜗神经,终止于脑桥的耳蜗神经核,发出的传入纤维一部分到双侧上橄榄核,尚有一部分纤维直接进入外侧纵束,并止于外侧纵束核。

体感诱发电位

体感诱发电位

体感诱发电位
触觉诱发电位(SSEP)是一种用于评估神经系统功能的神经生理学技术。

它可以用来评估脊髓和头颅神经系统的功能,以及诊断和治疗神经系统疾病。

SSEP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技术,可以通过检测身体感受到的刺激所产生的电位来评估神经系统的功能。

它可以用来检测脊髓和头颅神经系统的功能,以及诊断和治疗神经系统疾病。

SSEP的原理是,当身体感受到刺激时,神经系统会产生一种电位,这种电位可以通过电极检测到。

这种电位可以用来评估神经系统的功能,以及诊断和治疗神经系统疾病。

SSEP的优点是它可以检测到脊髓和头颅神经系统的功能,而且它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技术,不会对患者造成伤害。

此外,它还可以用来诊断和治疗神经系统疾病。

SSEP的缺点是它只能检测到脊髓和头颅神经系统的功能,而不能检测到其他神经系统的功能。

此外,它也不能用来检测慢性疾病,因为它只能检测到短期的变化。

总之,触觉诱发电位是一种用于评估神经系统功能的神经生理学技术,它可以用来检测脊髓和头颅神经系统的功能,以及诊断和治疗神经系统疾病。

它具有非侵入性、可以检测到脊髓和头颅神经系统的功能等优点,但也有一些缺点,比如不能检测到其他神经系统的功能,也不能用来检测慢性疾病。

诱发电位基本知识

诱发电位基本知识

诱发电位脑电图及脑电分布图、神经肌电图和诱发电位构成现代临床神经电生理诊断学的三大内容。

70年代采用叠加平均处理技术将极其微弱的与外界刺激有锁时关系的诱发电位信号从背景噪声中提取出来,使诱发电位真正成为临床应用性诊断技术。

此后20余年中积累了丰富的研究资料和临床实践经验,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分支,称之为“临床诱发电位学”。

一、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EP)用波宽为0.1~0.2ms脉冲电流刺激神经,沿着神经通路部位安放记录电极,检取诱发电位信号。

在头部常依据脑电图按10~20 系统方法安放。

根据刺激和记录部位可将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 SEP)作如下分类:1.按刺激部位(1)上肢正中神经SEP。

(2)下肢胫后神经SEP。

这两种SEP临床上最常用,许多临床神经电诊断室均将它列为常规检查项目。

(3)节段性SEP:刺激皮节或皮神经。

(4)三叉神经SEP:刺激上下唇、牙龈或面部。

2.按记录部位(1)神经电位:例如锁骨上窝欧勃(Erb)点臂丛神经电位、腘窝胫后电位、腰骶部马尾神经电位。

(2)脊髓电位:颈和腰部。

(3)皮质(近场)电位:常记录早成分(刺激后50或100ms时程内电活动)。

(4)皮质下(远场)电位:这些电位虽起源于脑皮质下深部,可以通过容积传导和电场扩布,在头皮表面记录到。

(一)正中神经SEP用电流刺激一侧腕部的正中神经干,产生传入神经冲动,常规记录导联有三:导联1 同侧锁骨上窝欧勃(Erb)点——N9。

导联2 第7颈椎棘突(C7)——N13。

导联3 对侧顶部(Pc)——N20。

以前额正中部(FPz)作为公共参照点构成3个记录导联。

测量指标和正常参考值(均值±标准差)见下表。

正常参考值峰潜伏期(ms)峰间潜伏期(ms)测量指标N9 N13 N20 N9~N13 N13~N20 N9~N20绝对值9.70±0.76 13.50±0.92 19.00±1.02 3.80±0.45 5.50±0.42 9.30±0.53侧差0.20±0.20 0.20±0.17 0.30±0.25 0.20±0.21分析与评价锁骨上窝欧勃点的N9电位是臂丛神经动作电位,它的诊断作用为:①了解上肢周围神经传导。

第一章诱发电位概论第二章体感诱发电位2013

第一章诱发电位概论第二章体感诱发电位2013
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EP) (体感诱 发电位)
第一节 体感诱发电位的传导通路
三叉神经系统基本感觉通路
第二节 体感诱发电位
一、基本原理(上肢)
上肢SEP成分与神经发生源
N13 (第7或5颈椎棘突-Fz导联 )——颈 髓后角突触后电位。
30.8 25.2±2.1
31.5
40.1 32.3±3
41.4
52.2 42.3±4.6
56.1
基本技术原理(下肢)
下肢SEP成分与神经发生源
• CEp(L3棘突-对侧髂嵴ICc 导联)——马尾电位。
• LP(T12椎棘突-对侧髂嵴 ICc)——导联记录腰脊 髓电位。
• Cz’-FPz/Fz(下肢皮层感 觉区)——一级皮层原发 反应P40。
• 胸廓出口综合征(thoracic outlet syndrome,TOS) :
• (1)颈肋——尺神经SCV减慢,SEP的N9-N13波 IPL延长 。正中神经不受累。可伴锁骨下动脉体征。
• (2)斜角肌综合征——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 受累,斜角肌EMG阳性。
• 神经根病变:
• (1)颈椎神经根——神经旁路传导作用,SEP阳性 率低下。
• 事件相关电位(Event Related Potentials, ERP)
• 按神经发生源与记录电极分类
• (1)近场电位(Near-field potentials) 记录电极靠近脑诱发电位的神经发生 源时(成年人距离大约3.5cm),记录到 的脑诱发电位。
• (2)远场电位(Far-field potentials) 电 极于脑诱发电位发生源之间的距离超 过3.5cm时,记录到的脑诱发电位。

躯体体感诱发电位(SEP)对重症疾病监护要求

躯体体感诱发电位(SEP)对重症疾病监护要求
25复合波:双侧消
失者,无一例预后良好;一侧消 失者大多数预后不良。
躯体体感诱发电位(SEP)对重症疾病监护要求
• ( 2 ) N13----N20 ( 18 ) 峰 间 潜
伏期:延长者多数预后不良、正 常者预后好。
躯体体感诱发电位(SEP)对重症疾病监护要求
躯体体感诱发电位(SEP)对重症疾病监护要求
•N35一级体感皮层(S1)与细胞
有髓纤维有关的电位发生器
•P45顶叶为主的感觉皮层联合区 • N60 经 脑 干 非 特 异 上 行 突 触 通 路
和皮层电位。
躯体体感诱发电位(SEP)对重症疾病监护要求
四、上肢SEP对昏迷、 脑死亡监测
躯体体感诱发电位(SEP)对重症疾病监护要求
二、检测指标 • 潜伏期:峰间潜伏期(IPL)、
起始潜 伏期(OL)、双侧潜 伏期差。
• 波幅:左右对比 • 波形:左右对比
躯体体感诱发电位(SEP)对重症疾病监护要求
三、上肢SEP各波起源
• N9臂丛电位
• N11后根神经冲动到下部颈髓
入口或 楔束的传导电位即颈髓 后索非移行电位
• N13颈髓后角突触后近埸电位
(4)自主呼吸停止
躯体体感诱发电位(SEP)对重症疾病监护要求
(5)血压急剧下降至40以下
躯体体感诱发电位(SEP)对重症疾病监护要求
(6)脑血管造影2次间隔25分钟 颅内血管不显影
躯体体感诱发电位(SEP)对重症疾病监护要求
2、脑死亡的电生理标志
躯体体感诱发电位(SEP)对重症疾病监护要求
躯体体感诱发电位(SEP)对重症疾病监护要求
(3)上肢SEP:N9均可引出,且 正常(除外有周围神经损害或皮 温 过 低 使 潜 伏 期 延 长 N20---P27 (N18---P27)复合波消失。N13保 存(有作者统计达69%)与N13神 经发生源一致(可见桥脑广泛坏 死);N13消失可见颈髓2---3或5--6 水 平 横 贯 性 病 损 。

诱发电位

诱发电位

脑死亡时上肢SEP可检出N9,有时尚可检出 N13,但余波均消失(需结合临床)。
周围神经病:

可出现传导速度减慢及波幅降低,见于神经 根、神经干、神经丛的病变。如颈椎病、腰 椎病、臂丛损伤。
脊髓损伤
通常引起深感觉障碍的病损,其相应的 SLSEP为异常; 判断脊髓损伤为完全性或非完全性, 判定预后。
下肢-踝胫后神经
PF潜伏期延长:提示腘窝以下周围神经病损。 CE潜伏期延长:提示马尾及其以下周围神经受
损。 LP潜伏期延长:提示腰髓以下神经受损。如CE 正常,LP异常,为马尾与圆锥间病变。 P40的PL或LP-P40的IPL延长:提示脊髓-脑干 -皮层中枢体感通路的病损。
波幅异常
一侧波幅降低:皮层下病损,波幅降低伴潜 伏期的延长;仅有皮层病损,表现为波幅降 低。 双侧波幅差值:在周围神经监护电位正常情 况下,各波波幅差值 > 50%为异常。 波形缺失:在除外技术因素的情况下,属异 常。

脑脊髓功能术中监护

脊髓手术中,记录SEP或节段性脊髓诱发电 位(SCEP)可发现术中发生的外伤性或缺 血性脊髓损伤(主要反映后索功能)。
MS

协助MS的诊断,肯定临床不确切的病灶和发 现亚临床病灶,配合其他检查,可提高诊断 的阳性率及准确性。
运动诱发电位 (MEP)
检测锥体束的功能。
解剖基础

周围Ia类感觉纤维后索(薄 束、楔束)延髓薄束核、楔 束核在锥体交叉上方交叉到 对侧内侧丘系经中脑到丘脑 腹外侧核内囊后肢后1/3 中央前回、后回及顶叶皮层。
刺激方法
通常用电刺激刺激末梢神经。 上肢腕部刺激正中神经; 下肢踝部刺激胫后神经。

上肢SLSEP检测

医学-康复资料-诱发电位

医学-康复资料-诱发电位

一、诱发电位(一)定义及概述1、定义诱发电位(evoked potential,EP)是指对神经系统某一特定部位(包括从感受器到大脑皮层)给予适宜的刺激,或使大脑对刺激的信息进行加工,在该系统和大脑的相应部位产生可以检出的、与刺激有相对固定时间间隔(锁时关系)和特定相位的生物电反应。

从定义可以看出,诱发电位有其空间、时间和相位特征,即EP必须在特定的部位才能检测出来,其潜伏期与刺激之间有较严格的锁时(time-locked)关系,并且各种EP有其特定的波形和电位分布。

在临床实践中,EP常用来评价感觉和运动系统的传导功能以及高级神经活动(如认知功能)。

2、诱发电位的检出(1)EP跟其它临床神经电生理测试一样,包括刺激系统、记录系统和信号处理系统。

其主要不同点是在信号处理系统中应用了平均叠加技术,原因是EP尤其是短潜伏期EP的波幅较低。

平均叠加次数视EP类型的不同而不同。

(2)平均叠加技术有其技术和理论上的不足,在实际应用中应尽可能地减少噪声源。

例如,测试时一般要求皮肤和电极间的极间阻抗小于5kΩ。

(3)为保证检出结果的可靠,EP测试要求至少重复一次,必要时需重复测试多次。

(4)需利用各种滤波技术以排除伪迹。

(5)记录导联标准采用国际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10-20系统电极安放法。

3、分类及命名(1)从临床实用角度我们将EP分为两大类,即外源性的与感觉或运动功能有关的刺激相关电位(stimulus-related potential,SRP)和内源性的与认知功能有关的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ERP)。

SRP根据刺激的类型和模式一般分为视觉诱发电位(visual evoked potential,VEP)、听觉诱发电位(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AEP)、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EP)和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MEP)四类。

体感诱发电位在颈椎病手术中的监护作用【22页】

体感诱发电位在颈椎病手术中的监护作用【22页】
体感诱发电位在颈椎病 手术中的监护作用
材料与方法
– 临床病例
自1999年1月起在SEP监护下部分颈椎病手术 病人75例(可随访50例),其中男48 例,女27例, 年龄 35-73岁,身高1.51-1.79cm,其中颈椎前路 58例,后路17例。
– SEP测定方法:
应用意大利Report 4 道诱发电位型肌电仪,用 表面电极刺激四肢的末梢或腕、踝关节,刺激强 度20mA,采用方波刺激,脉宽0.2ms,频率3Hz,平 均叠加60-100次,
症状改善组(A组)与改善不明显组(B组)之间 SEP值的变化
病程对颈椎病症状改善的影响
前后路手术疗效的比较
小结
SEP可作为一种有效的监护手段用于颈椎 手术的术中监护 术后SEP值的恢复与患者运动神经功能的 恢复有一定的关系 在预后判断中波幅比潜伏期更有意义
正中神经波幅的变化是判断预后的重要 指标
临床随访结果
– 颈椎病患者上下肢SEP值与正常参考值的比较
颈椎病患者术前、术后JOA值及正中神经、胫神 经SEP值的变化
分组病人中,JOA值与SEP值的变化
将颈椎病患者按JOA评分分成3组,A 组 14-17分,B组 11-13分,C组 10 分以下
单节段受压组与多节段受压组JOA及SEP的 变化
脊髓受压的程度直接影响术后功能及SEP 的恢复
病程的长短直接影响术后症状及SEP的恢记录显示术前、 术中及术终SEP无显著性变化
第二类18.7%(14例)的记录显示在手术的过程中 有潜伏期的延长或波幅的下降,但术终又恢复到 术前水平。
第三类12%(9例)的记录显示术中、术终的SEP值 较术前有明显的恢复
第四类1.3%(1例)的记录显示术中的SEP值 逐渐下降

骶一神经根体感诱发电位的方法研究的开题报告

骶一神经根体感诱发电位的方法研究的开题报告

骶一神经根体感诱发电位的方法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骶一神经根是人体神经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功能异常或损伤会导致疼痛、感觉丧失及肌力减退等症状。

目前,临床上标准的骶一神经根诊断方法是电生理检查,其中体感诱发电位是一种常用的检测方法。

体感诱发电位能够反映神经传导功能的状态,从而为骶一神经根的诊断提供客观依据。

因此,骶一神经根体感诱发电位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二、研究内容和目的本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对骶一神经根体感诱发电位的方法进行探究和研究。

具体来说,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1. 影响骶一神经根体感诱发电位的因素。

在此方面,我们将对文献进行综述,以找出目前已知的影响因素。

2. 骶一神经根体感诱发电位的测量方法。

我们将探究不同的测量方法,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制定出适合本研究的测量方法。

3. 建立模型。

我们将根据已有文献以及实验数据,建立起一个骶一神经根体感诱发电位的模型,从而更好地探究其机制。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科学、全面、可靠的骶一神经根体感诱发电位的测量方法,为临床骶一神经根的诊断提供更为准确的依据。

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1. 文献综述。

我们将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综合梳理和分析,找出影响骶一神经根体感诱发电位的因素,为后续实验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

2. 选取合适的实验对象。

我们将选择符合研究标准的实验对象进行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将采用放置电极记录的方式来测量体感诱发电位。

3. 数据分析。

我们将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各项指标,找出影响骶一神经根体感诱发电位的因素,并建立相应的模型。

四、预期结果通过本研究,我们预期可以:1. 确定影响骶一神经根体感诱发电位的因素。

2. 提出一种适合本研究的骶一神经根体感诱发电位的测量方法,且该方法能够更准确地反映神经传导功能的状况。

3. 建立起一个骶一神经根体感诱发电位的模型,并找出其机制。

本研究的结果将为骶一神经根的临床诊断提供更准确、更可靠的依据。

体感诱发电位

体感诱发电位

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EP)一、什么就是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EP)?SEP指的就是刺激肢体末端粗大感觉纤维,在躯体感觉上行通路不同部位记录的电位,它主要反映周围神经、脊髓后束与有关神经核、脑干、丘脑、丘脑放射及皮层感觉区的功能。

二、方法与波形辨认1、上肢正中神经刺激SEP刺激:腕部正中神经记录:对侧顶点(C3‘或C4’)、C7、同侧Erb‘s点波形辨认Erb’s:N9(臂丛电位)C7-N11,N13(颈髓后索,颈髓后角突触后电位)顶(头参考):P14, N20, P25, N35刺激正中神经可记录到以下几个波:❖Erb‘s点记录到的N9起源于臂丛;❖颈椎7棘突点记录到的N11起源于颈髓后索,N13起源于颈髓后角;❖C3、C4记录到的N20就是一级体感皮层原发反应。

2、下肢胫后神经刺激SEP刺激:踝部胫后神经记录: Cz‘、T12波形辨认◆T12:N24◆Cz‘:N33,P40,N48,P55刺激胫后神经可记录到以下几个波:❖Cz点的P40,一般认为起源于刺激肢体对侧的大脑皮层中央后回上端;❖部分正常人在胸椎12棘突点可记录到腰髓后角起源的电位(LP)。

记录到的其她波形成分起源尚不明确。

❖主要观察波峰潜伏期,两侧相应波间潜伏期差值。

❖依据波的起源可以认为上肢的N13-N20、下肢的LP-P40就是中枢传导时间。

❖以上各测量值如超过平均值加2、5~3个标准差才可视为异常。

❖并非有感觉障碍者均有SEP异常,一般来说脱髓鞘病变较压迫性病变阳性率高,SEP 改变显著。

三、SEP的临床应用♦周围神经损伤,特别以深感觉感觉障碍为主者,表现峰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严重时波形消失。

糖尿病或尿毒症患者随病程延长SEP异常率增高。

♦脊髓病变,神经根型颈椎病主要表现为N11、N13波幅低矮或/与PL、N9-N13IPL 延长;脊髓型颈椎病主要表现为N13波幅低或/与PL延长、N13以后波不清或PL 延长、N9-N13、N13-N20IPL延长。

肌电图专辑【六】体感诱发电位解读

肌电图专辑【六】体感诱发电位解读

肌电图专辑【六】体感诱发电位解读体感诱发电位检查是肌电图检查中常用的一种检查手段,今天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原理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EP):是指躯体感觉系统的外周神经部分在接受适当刺激后,在其特定的感觉神经传导通路上记录出的电反应。

主要反映周围神经、脊髓后索、脑干、丘脑、丘脑放射及感觉皮质的功能状态。

根据在受到刺激后诱发电位出现的潜伏时长短不同,可分为短、中、长潜伏期诱发电位,其中短潜伏期诱发电位(short latency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 SSEP)受到的影响因素相对较少、波形较稳定,可以反复记录,因此在临床上应用最多。

本篇主要介SSEP,主要指的是上肢各波中潜伏时小于25ms以及下肢各波中潜伏时小于45ms的波。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体感诱发电位主要为:上肢正中神经体感诱发电位、下肢胫神经体感诱发电位。

与短潜伏期诱发电位(SSEP)有关的躯体感觉传导通路是深感觉传导通路,该通路图示如下:再通过下面两幅图来具体体会一下:二.记录方法(1)导联记录方法一般需要包括记录周围神经电位、脊髓电位、以及皮质下电位及皮质电位的记录电极。

上肢记录部位通常是:Erb点、C7棘突、对侧头部相应的感觉区;下肢记录部位通常是:腘窝、L1棘突、对侧头部相应的感觉区。

(2)刺激电极刺激电极放置前,应该先将局部轻擦,减小阻抗,必要时可涂抹电极膏,以确保电极和皮肤之间良好接触。

上肢刺激位置:诱发上肢正中神经SEP时,刺激电极置于手腕正中神经处。

下肢刺激位置:诱发下肢胫神经SEP时,刺激电极置于内踝下方胫神经处。

(3)地线安放在记录电极和刺激电极之间。

三.常见波形识别首先,了解下波形的命名原则(极性+潜伏期):波峰向下为P、向上为N。

例如N9: 即波形向上、刺激后第9秒出现的波。

(1)上肢:刺激正中神经可记录到以下的波上肢常见波的来源:a.Erb‘s点记录到的N9,起源于臂丛神经电位;b.C7棘突点记录到N13,起源于颈髓后角的突触后电位;c.对侧C3/C4记录到的N20,起源于中央后回体感皮质区。

异常体感诱发电位的病理生理基础

异常体感诱发电位的病理生理基础
11
检查方法
刺激采用脉冲电流或电压刺激,刺 激程度以拇指或小趾肌收缩为宜
12
SEP的正常波形
SEP的分析主要从潜伏期、波幅、波 形分化来进行分析
13
SEP潜伏期
潜伏期:系指刺激开始到波峰的时间, 以毫秒计算。通常把向下的波称为阳 性波,用P(positive)代表;向上的 波称为阴性波,用N(negative)代 表
24
异常体感诱发电位的病理生理基础
(一) 髓鞘病变 传导减慢:由于脱髓鞘区原先跳跃传导变为局
部传导,传导速度减慢,表现为SLSEP的中枢成 分潜伏期延长 冲动传导的离散:由于感觉传导通路的神经 纤维受累程度不等,传入冲动难以同步,主 要表现为波形离散
25
异常体感诱发电位的病理生理基础
(二) 轴索病变 轴索全部受累,则不可能引出SEP,部分
9
检查方法
刺激电极: 上肢主要以刺激正中神经为标准,下肢 以刺激胫神经或腓神经为标准。刺激正 中神经时电极置于腕部,刺激胫神经时 电极置于内踝后2-3cm
10
检查方法
记录电极: 安装按EEG国际10/20系统法,可用针或盘 形电极;记录上肢电极为C3’、C4’( Cz后2cm 向左右旁开7cm处)、颈7及Erb's点(锁骨上 凹中点) 参考电极:Fz
受累,SEP波幅降低,潜伏期正常 (三) 胞体病变 不论原发或继发性改变,SLSEP特征为突
触后电位发生变化
26
异常体感诱发电位的病理生理基础
神经系统疾病时所引起的病理变化往往是 复合性的,既可引起节段性脱髓鞘,又可 产生不同程度的轴索变性,因而对SEP产生 混合性影响
27
SEP临床应用
① 周围神经病损评定及神经再生和再生速率 的判断

体感诱发电位

体感诱发电位

一、什么是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EP)?SEP指的是刺激肢体末端粗大感觉纤维,在躯体感觉上行通路不同部位记录的电位,它主要反映周围神经、脊髓后束和有关神经核、脑干、丘脑、丘脑放射及皮层感觉区的功能。

二、方法和波形辨认1. 上肢正中神经刺激SEP刺激:腕部正中神经记录:对侧顶点(C3‘或C4’)、C7、同侧Erb‘s点波形辨认Erb’s:N9(臂丛电位)C7-N11,N13(颈髓后索,颈髓后角突触后电位)顶(头参考):P14, N20, P25, N35刺激正中神经可记录到以下几个波:Erb‘s点记录到的N9起源于臂丛;颈椎7棘突点记录到的N11起源于颈髓后索,N13起源于颈髓后角;C3、C4记录到的N20是一级体感皮层原发反应。

2.下肢胫后神经刺激SEP刺激:踝部胫后神经记录:Cz‘、T12波形辨认T12:N24Cz‘:N33,P40,N48,P55刺激胫后神经可记录到以下几个波:Cz点的P40,一般认为起源于刺激肢体对侧的大脑皮层中央后回上端;部分正常人在胸椎12棘突点可记录到腰髓后角起源的电位(LP)。

记录到的其他波形成分起源尚不明确。

主要观察波峰潜伏期,两侧相应波间潜伏期差值。

依据波的起源可以认为上肢的N13-N20、下肢的LP-P40是中枢传导时间。

以上各测量值如超过平均值加~3个标准差才可视为异常。

并非有感觉障碍者均有SEP异常,一般来说脱髓鞘病变较压迫性病变阳性率高,SEP 改变显著。

三.SEP的临床应用周围神经损伤,特别以深感觉感觉障碍为主者,表现峰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严重时波形消失。

糖尿病或尿毒症患者随病程延长SEP异常率增高。

脊髓病变,神经根型颈椎病主要表现为N11、N13波幅低矮或/和PL、N9-N13IPL 延长;脊髓型颈椎病主要表现为N13波幅低或/和PL延长、N13以后波不清或PL 延长、N9-N13、N13-N20IPL延长。

脊髓空洞症常侵犯颈膨大,可见N11波幅降低及其以后的波峰潜伏期延长,脊髓压迫症及脊髓损伤可致潜伏期延长、波形消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EP)
一、什么是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EP)?
SEP指的是刺激肢体末端粗大感觉纤维,在躯体感觉上行通路不同部位记录的电位,它主要反映周围神经、脊髓后束和有关神经核、脑干、丘脑、丘脑放射及皮层感觉区的功能。

二、方法和波形辨认
1. 上肢正中神经刺激SEP
刺激:腕部正中神经
记录:对侧顶点(C3‘或C4’)、C7、同侧Erb‘s点
波形辨认
Erb’s:N9(臂丛电位)
C7-N11,N13(颈髓后索,颈髓后角突触后电位)
顶(头参考):P14, N20, P25, N35
刺激正中神经可记录到以下几个波:
Erb‘s点记录到的N9起源于臂丛;
颈椎7棘突点记录到的N11起源于颈髓后索,N13起源于颈髓后角;
C3、C4记录到的N20是一级体感皮层原发反应。

2.下肢胫后神经刺激SEP
刺激:踝部胫后神经
记录:Cz‘、T12
波形辨认
◆T12:N24
◆Cz‘:N33,P40,N48,P55
刺激胫后神经可记录到以下几个波:
Cz点的P40,一般认为起源于刺激肢体对侧的大脑皮层中央后回上端;
部分正常人在胸椎12棘突点可记录到腰髓后角起源的电位(LP)。

记录到的其他波形成分起源尚不明确。

主要观察波峰潜伏期,两侧相应波间潜伏期差值。

依据波的起源可以认为上肢的N13-N20、下肢的LP-P40是中枢传导时间。

以上各测量值如超过平均值加2.5~3个标准差才可视为异常。

并非有感觉障碍者均有SEP异常,一般来说脱髓鞘病变较压迫性病变阳性率高,SEP 改变显著。

三.SEP的临床应用
♦周围神经损伤,特别以深感觉感觉障碍为主者,表现峰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严重时波形消失。

糖尿病或尿毒症患者随病程延长SEP异常率增高。

♦脊髓病变,神经根型颈椎病主要表现为N11、N13波幅低矮或/和PL、N9-N13IPL 延长;脊髓型颈椎病主要表现为N13波幅低或/和PL延长、N13以后波不清或PL 延长、N9-N13、N13-N20IPL延长。

脊髓空洞症常侵犯颈膨大,可见N11波幅降低及其以后的波峰潜伏期延长,脊髓压迫症及脊髓损伤可致潜伏期延长、波形消失。

♦脑部病变,脑缺血性病变主要表现N20及其以后的成分异常、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或波形消失。

♦多发性硬化,SEP在诊断多发性硬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主要作用在于肯定临床上不确切的病灶和发现亚临床病灶,SEP在多发性硬化中的阳性率统计为,确诊型68-96%,拟诊型58-79%,可能型30-60%。

一般说下肢的SEP阳性率高于上肢,这可能由于病变易侵犯胸髓之故。

异常表现也是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或波形消失。

♦昏迷与脑死亡,昏迷时上肢SEP对预后不良的判断较BAEP准确;对脑死亡的判
断上肢SEP加BAEP更可靠。

(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