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感诱发电位

合集下载

诱发电位及其临床应用

诱发电位及其临床应用
刺激方式:全视野、半视野; 记录电极:O1、Oz、O2,参考:Cz;地线 FPz
视诱发电位
Cz
右眼
AVERAGING
O'z A1 O1 Oz O2
70 cm
刺激.:棋盘格 大小:视角 频率.:最大. 2 Hz 暗室
O'1-Cz O'z-Cz O'2-Cz
N145 N75
P100
100
200 ms
• 反应从视网膜到视皮层的整个视觉通路的传导 功能。这条通路的解剖结构包括:视网膜→视 神经→视交叉→视放射→视觉皮层。
• VEP在检查视交叉前视神经传导障碍时最有价 值,但VEP的异常并没有特异性,例如,肿瘤 压迫视神经、缺血改变或脱髓鞘疾病都可引起 P100波潜伏期延长。
检测方法:
常用方法为棋盘格翻转VEP
正常VEP波性辨认及正常值
波形命名:N75、P100、N145 波形辨认及正常值:由三相复合波组成 异 常 : 波 形 消 失 ; 潜 伏 期 > M + 3 SD
(117.6ms) ;波幅降低;潜伏期和波幅均异常 N145
N75
P100 12
VEP异常的临床意义:
(1)波形消失:尤其是双眼波形消失,可能出现技 术问题、注意力不集中或势力极差。若排除, 说明视觉传导通路病变。单眼波形消失,提示 病变侧视交叉前部病变。
刺激强度:主观听阈+60dB 短声(click);频率:1030c/s 刺激方式:单耳,对侧白噪音掩盖;每侧重复2次 记录电极:Cz,参考:乳突或耳垂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VI VII
IV V III II
I
刺激
V
IV III II I

诱发电位报告单

诱发电位报告单

诱发电位报告单1. 简介诱发电位(Evoked Potentials,EP)是通过对刺激特定感官的信号进行记录和分析,以评估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一种方法。

该方法主要通过利用外部刺激器对受试者进行刺激,然后测量大脑对刺激信号的反应。

诱发电位报告单是对诱发电位检测结果进行详细记录和解释的文档。

2. 诱发电位的分类根据刺激的类型和感官的不同,诱发电位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常见的有以下几种:2.1 视诱发电位(Visual Evoked Potentials,VEP)视诱发电位是通过对视觉刺激信号进行记录和分析来评估视觉系统功能的一种方法。

在测试过程中,受试者通常被要求注视一个屏幕上的特定图像,并通过记录大脑对这些图像的电活动来评估视觉系统的功能状态。

2.2 听觉诱发电位(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s,AEP)听觉诱发电位是通过对听觉刺激信号进行记录和分析来评估听觉系统功能的一种方法。

在测试过程中,受试者通常被要求佩戴耳机,并接受特定频率和强度的声音刺激。

通过记录大脑对这些声音刺激的电活动来评估听觉系统的功能状态。

2.3 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SEP)体感诱发电位是通过对体感刺激信号进行记录和分析来评估体感系统功能的一种方法。

在测试过程中,受试者通常被要求暴露在特定的体感刺激中,如热、冷、触觉等。

通过记录大脑对这些刺激的电活动来评估体感系统的功能状态。

3. 诱发电位报告单的内容一份完整的诱发电位报告单通常包括以下内容:3.1 患者信息患者信息主要包括姓名、年龄、性别、就诊日期等基本信息。

这些信息对于诱发电位检测的分析和解读是非常重要的。

3.2 实验条件实验条件包括测试环境、测试设备等相关信息。

这些信息对于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的影响。

3.3 数据记录数据记录是诱发电位报告单中最重要的部分。

它包括通过仪器记录到的大脑对刺激信号的电活动。

诱发电位的名词解释生理学

诱发电位的名词解释生理学

诱发电位的名词解释生理学诱发电位(evoked potential)是生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用于描述神经系统对于外界刺激的响应过程。

具体而言,它是指在大脑或神经系统中,由于外部刺激导致的神经元产生的电生理反应。

诱发电位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和基础研究领域,可用于诊断和评估一系列神经系统疾病,也有助于研究人类感知、认知和运动控制等方面的生理机制。

1. 什么是诱发电位?诱发电位是通过测量大脑或神经系统对不同刺激产生的神经电信号来获得的。

这些刺激可以是视觉、听觉、触觉或其他感觉刺激,也可以是针对特定神经元的电刺激。

诱发电位的测量通常通过电极放置在头皮,记录上述神经电信号的变化。

这些信号在大脑或神经系统的神经元发放动作电位后不久产生,被放大、滤波和分析以获得有关大脑活动的信息。

2. 诱发电位的应用领域2.1 临床应用诱发电位广泛用于评估和诊断各种神经系统疾病。

例如,视觉诱发电位可用于检测和评估视觉系统相关的疾病,如青光眼和视神经炎。

听觉诱发电位被用于评估听觉系统的功能,以帮助诊断听力损失和中耳问题。

脑干诱发电位可用于早期发现婴儿听力问题。

这些诱发电位在临床应用中提供了一种非侵入性的方式来评估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

2.2 研究应用除了临床应用,诱发电位在基础研究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对不同刺激条件下诱发电位的测量和分析,研究人员可以了解大脑对不同刺激的处理方式,揭示感知、认知和运动控制等生理机制。

例如,研究人员可以使用诱发电位来研究注意力、记忆和情绪调节等领域。

此外,诱发电位还可以帮助评估新药物的安全性和疗效,以及评估干预措施对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

3.诱发电位的测量原理诱发电位的测量基于传统的脑电图(EEG)技术。

电极放置在头皮上,记录大脑神经元活动的电信号。

当感官刺激传入大脑时,神经元会产生特定的电活动,这些活动反映了神经元对刺激的处理过程。

通过测量和分析这些反应,可以获得有关大脑功能和刺激效果的信息。

神经电生理检查技术—诱发电位(康复评定技术课件)

神经电生理检查技术—诱发电位(康复评定技术课件)
四 运动诱发电位
用电磁刺激相应脑区,记录电极放置于拇短展肌、 胫前肌等肌肉表面,记录运动诱发电反应。一般在 肌肉放松状态下记录。某些患者松弛状态下引不出 电位,可采用随意收缩激发出电位来检查。对癫痫 及脑出血病人应慎用磁刺激。
常做的检查内容
一 躯体感觉诱发电位
二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三 视觉诱发电位
四 运动诱发电位
第五节 诱发电位OBJECTIVE学源自掌握:诱发电位常做的检查内容


熟悉:诱发电位的临床应用

了解:诱发电位检查技术的基本要求、方法
及注意事项
概念
1.概念:诱发电位指中枢神经系统在感受内在或外部刺激过程中产生的生 物电活动。 2.常用的有:躯体感觉诱发电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和视觉诱发电位、运 动诱发电位。
肆、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视觉诱发电位的临床应用
• VEP最有价值之处是发现视神经的潜在病灶,视神 经病变常见于视乳头炎和球后视神经炎,PRVEP异 常率可达89%;VEP对多发性硬化的诊断也很有意 义。
肆、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运动诱发电位的临床应用
• 脑损伤后运动功能的评估及预后的判断;协助诊断 多发性硬化及运动神经元病;可客观评价脊髓型颈 椎病的运动功能和锥体束损害程度。
壹、概述
一 躯体感觉诱发电位
• 躯体感觉诱发电位也称为体感诱发电位, 临床上最常用的时短潜伏时体感诱发电 位,简称SLSEP。贴电视波形稳定,无 适应性和不受睡眠和麻醉药的影响。刺 激阈值一般用感觉阈以上,运动阈以下。
• 主要反映躯体神经通路的功能状态。
壹、概述
•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是利用短声刺 激双耳,在头颅表面记录到听神 经至脑干的电活动。
贰、常用的检查方法

诱发电位

诱发电位

诱发电位检查
一、定义:
诱发电位是指在神经系统某特定部位,给予适宜的刺激在中枢或周围神经系统的相应部位检出的电位变化,按感觉刺激的形式分为躯体感觉、听觉、视觉等。

二、适应症:
周围或中枢神经感觉通路上有病变者。

如头晕、耳鸣、视物模糊、肢体麻木等感觉异常者。

三、检查前意事项:
1、检查时间须预约,检查者具体检查时间、地点按检查单条码提示执行。

2、有安装心脏起搏器、心脏支架等心脏手术者请告知检查医师,体感诱发检查
禁忌。

3、检查前晚充分休息,保证睡眠。

4、检查当日需进食,不宜空腹。

四、检查过程:
1、全套诱发电位检查须半个时左右,病人须放松与配合,听从检查医师的指令。

2、安放电极的部位需用磨砂膏去皮脂,稍有疼痛请勿紧张。

五、检查后:
检查结束后门诊病人1小时取报告,疑难及特殊病例除外。

住院病人不用等候报告,会发送到病房。

神经病学躯体感觉诱发电位技术操作规范

神经病学躯体感觉诱发电位技术操作规范

神经病学躯体感觉诱发电位技术操作规范【适应证】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evokedpotentia1.sSEP)简称体感诱发电位,其适应证是:当神经系统病损影响到从周围向中枢的大纤维感觉传导通路,特别是中枢神经内的该传导通路,为精确病变的定位、病损程度和发现临床下(无症状和体征)的病变等。

SEP能为临床诊断和观察病情发展提供客观和定量的证据,但其无定性价值。

【禁忌证】诱发电位检查为无创性操作,一般无禁忌证,以下情况可视为禁忌证:1.记录或刺激电极放置处的头皮或皮肤有病变、畸形或伤口影响检查时。

2.全身情况不能配合或坚持检查者,3.不能接受、耐受或配合检查者。

4式电极使用的禁忌证①血液系统疾病、出血倾向.血友病和血小板V30X109∕1.(3万∕mn3)者;②肝炎、艾滋病和克罗伊茨费尔特-雅各布(Creutzfe1.dtJakob)病等血液传播的疾病应使用一次性针式电极。

【操作方法及程序】SEP常规使用的是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hortIetancysomatosensorye-vokedpotentia1.,S1.SEP)oS1.SEP主要是周围神经和神经系统的中枢段较大的纤维的感觉通路经刺激诱发产生的电位。

S1.SEP可从所有较大的神经诱发得到,临床常规选用正中神经和胫后神经。

其他神经如尺神经和腓神经也可应用相同的标准进行测定。

(-)正中神经的S1.SEP1.刺激刺激电极用盘型电极。

阴极(以黑色标志)放置在手腕皱褶近端2cm处的皮肤上,此处于腕正中神经上方,阳极(以红色标志)置放在手腕皱褶上。

方波电脉冲的时程为20C)PS。

其刺激强是见拇指运动,运动范围1-2Cm。

在检查全过程中刺激强度应保持一致6刺激频率为3~8Hz(c∕s),一般用5Hz.2.记录(1)电极的放置:常规记录电极放置在以下几处:①Erb点(EP)电极:Erb点位于胸锁乳突肌的锁骨后缘和锁骨形成的三角间,锁骨上2~3cm处的皮肤上。

诱发电位发生、分类、感觉诱发电位检查、 视觉诱发电位、体感诱发电位及SEP、VEP、BAEP临床意义

诱发电位发生、分类、感觉诱发电位检查、 视觉诱发电位、体感诱发电位及SEP、VEP、BAEP临床意义

诱发电位发生、分类、感觉诱发电位检查主要目的、视觉诱发电位、体感诱发电位及SEP、VEP、BAEP临床意义诱发电位产生诱发电位是指中枢神经系统在感受到体内外各种特异性刺激后所产生的生物电活动,它反映了中枢神经系统各种传导通路功能的完整性。

诱发电位分类根据检测不同的神经传导通路可分为:运动诱发电位和感觉诱发电位,作为神经内科医师,应着重了解感觉诱发电位。

常用感觉诱发电位根据刺激方式的不同,分为体感诱发电位、视觉诱发电位和听觉诱发电位。

感觉诱发电位检查主要目的提供临床感觉神经传导通路上的亚临床病灶(尤其对那些临床症状和体征提示中枢神经系统可能有脱髓鞘病灶者);动态观察感觉神经传导通路上脱髓鞘病灶的变化;用于脊柱和颅脑外科中脊髓和颅脑手术的神经监护。

感觉诱发电位在临床应用上局限性首先,它仅能确定感觉传导通路上是否有异常,但不能确定病因。

其次,由于诱发电位最终记录部位在外周器官(眼、耳、外周皮肤),因此,这些器官有病变也可导致其结果异常。

视觉诱发电位视觉诱发电位(visual evoked potential,VEP)产生的解剖基础:视网膜的神经节细胞发出的轴突在视乳头处形成视神经,经视神经孔进入颅中窝,在蝶鞍上方形成视交叉,来自视网膜鼻侧的纤维交叉到对侧,来自颞侧的纤维不交叉,继续在同侧走行,并与来自对侧眼球的交叉纤维结合成视束,终止于外侧膝状体,在外侧膝状体换神经元后再发出神经纤维,经内囊后肢后部形成视放射,终止于枕叶视皮质中枢。

VEP 是枕叶皮质接受视觉刺激后从头皮上记录到的一个电反应。

而当视觉传导通路上任何部位发生病变时,视觉诱发电位都可以出现异常。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rain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s,BAEP)产生的解剖基础:耳分成三部分,分别是外耳、中耳和内耳。

内耳又称迷路,含有耳蜗、前庭和三个半规管。

听觉传导通路起自内耳螺旋神经节的双极神经元,其周围突感受内耳螺旋器毛细胞的冲动,中枢突进入内听道组成耳蜗神经,终止于脑桥的耳蜗神经核,发出的传入纤维一部分到双侧上橄榄核,尚有一部分纤维直接进入外侧纵束,并止于外侧纵束核。

体感诱发电位

体感诱发电位

体感诱发电位
触觉诱发电位(SSEP)是一种用于评估神经系统功能的神经生理学技术。

它可以用来评估脊髓和头颅神经系统的功能,以及诊断和治疗神经系统疾病。

SSEP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技术,可以通过检测身体感受到的刺激所产生的电位来评估神经系统的功能。

它可以用来检测脊髓和头颅神经系统的功能,以及诊断和治疗神经系统疾病。

SSEP的原理是,当身体感受到刺激时,神经系统会产生一种电位,这种电位可以通过电极检测到。

这种电位可以用来评估神经系统的功能,以及诊断和治疗神经系统疾病。

SSEP的优点是它可以检测到脊髓和头颅神经系统的功能,而且它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技术,不会对患者造成伤害。

此外,它还可以用来诊断和治疗神经系统疾病。

SSEP的缺点是它只能检测到脊髓和头颅神经系统的功能,而不能检测到其他神经系统的功能。

此外,它也不能用来检测慢性疾病,因为它只能检测到短期的变化。

总之,触觉诱发电位是一种用于评估神经系统功能的神经生理学技术,它可以用来检测脊髓和头颅神经系统的功能,以及诊断和治疗神经系统疾病。

它具有非侵入性、可以检测到脊髓和头颅神经系统的功能等优点,但也有一些缺点,比如不能检测到其他神经系统的功能,也不能用来检测慢性疾病。

第一章(诱发电位概论) 第二章(体感诱发电位)()

第一章(诱发电位概论) 第二章(体感诱发电位)()
第二部分
诱发电位学原理和临床应用
第一章 诱发电位概论
• 诱发电位(Evoked Potential)
• 是对周围神经、外周感觉器官或中枢 神经系统某一特定部位给以适宜刺激, 在周围或中枢神经系统相应部位记录 发电位(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后者称为运动诱发电位 (motor evoked potentials)。
感觉诱发电位
• 定义:分别采用脉冲电流、闪光或变化的图象、 连续声音作为刺激源诱发的神经动作电位或突触 后电位。
• 感觉诱发电位特征 ①有一定潜伏期,潜伏期长短 取决于刺激部位与记录部位的距离、神经冲动传 导速度、传导通路中神经元突触的数目等。②由 于感觉特异性投射系统有特定的传入通路和皮层 代表区,不同种类的诱发电位有特定的局限性空 间分布。③不同种类的诱发电位有一定的反应形 式,并具有可重复性。
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EP) (体感诱 发电位)
第一节 体感诱发电位的传导通路
三叉神经系统基本感觉通路
第二节 体感诱发电位
一、基本原理(上肢)
上肢SEP成分与神经发生源
N13 (第7或5颈椎棘突-Fz导联 )——颈 髓后角突触后电位。
脑电性质 脑电强度 波形特征 波形含义 记录条件 与刺激相关性 分析内容
脑电图 自发脑电 30~100 µV 连续性 生理性 无需刺激 无时相关系 频率、幅度、相位
诱发电位 诱发脑电 0.2~20 µV 限程性(刺激后一段时间) 生理性、解剖性、心理性 必需刺激 有时相关系 潜伏期、波幅、相位
第二章
• P22波潜伏期正常参考值: 19.70±1.10ms;
• P14-P22 IPL正常参考值: 6.90±0.89ms;

诱发电位基本知识

诱发电位基本知识

诱发电位脑电图及脑电分布图、神经肌电图和诱发电位构成现代临床神经电生理诊断学的三大内容。

70年代采用叠加平均处理技术将极其微弱的与外界刺激有锁时关系的诱发电位信号从背景噪声中提取出来,使诱发电位真正成为临床应用性诊断技术。

此后20余年中积累了丰富的研究资料和临床实践经验,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分支,称之为“临床诱发电位学”。

一、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EP)用波宽为0.1~0.2ms脉冲电流刺激神经,沿着神经通路部位安放记录电极,检取诱发电位信号。

在头部常依据脑电图按10~20 系统方法安放。

根据刺激和记录部位可将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 SEP)作如下分类:1.按刺激部位(1)上肢正中神经SEP。

(2)下肢胫后神经SEP。

这两种SEP临床上最常用,许多临床神经电诊断室均将它列为常规检查项目。

(3)节段性SEP:刺激皮节或皮神经。

(4)三叉神经SEP:刺激上下唇、牙龈或面部。

2.按记录部位(1)神经电位:例如锁骨上窝欧勃(Erb)点臂丛神经电位、腘窝胫后电位、腰骶部马尾神经电位。

(2)脊髓电位:颈和腰部。

(3)皮质(近场)电位:常记录早成分(刺激后50或100ms时程内电活动)。

(4)皮质下(远场)电位:这些电位虽起源于脑皮质下深部,可以通过容积传导和电场扩布,在头皮表面记录到。

(一)正中神经SEP用电流刺激一侧腕部的正中神经干,产生传入神经冲动,常规记录导联有三:导联1 同侧锁骨上窝欧勃(Erb)点——N9。

导联2 第7颈椎棘突(C7)——N13。

导联3 对侧顶部(Pc)——N20。

以前额正中部(FPz)作为公共参照点构成3个记录导联。

测量指标和正常参考值(均值±标准差)见下表。

正常参考值峰潜伏期(ms)峰间潜伏期(ms)测量指标N9 N13 N20 N9~N13 N13~N20 N9~N20绝对值9.70±0.76 13.50±0.92 19.00±1.02 3.80±0.45 5.50±0.42 9.30±0.53侧差0.20±0.20 0.20±0.17 0.30±0.25 0.20±0.21分析与评价锁骨上窝欧勃点的N9电位是臂丛神经动作电位,它的诊断作用为:①了解上肢周围神经传导。

诱发电位肌电图临床知识简介

诱发电位肌电图临床知识简介
(1)视神经炎和脱髓鞘疾病 图形翻转视觉诱发电位对发现视神经炎 和脱髓鞘病变是敏感的。视神经炎病史的 病人有VEP异常,并在临床发作停止后长期 存在。视神经炎的VEP变化是P100波的潜伏 期延长及波幅降低。 (2)多发性硬化 在多发性硬化的病人中,大部份病例的 VEP异常。VEP异常的特征是P100波潜伏期 明显延长。一般情况下超过正常值10ms时 可疑为多发性硬化,超过正常值30ms时可确 诊为多发性硬化。
诱发电位/肌电图
临床知识简介
临床诱发电位知识简介
诱发电位是指在神经系统某特定部位给予 适宜的刺激在中枢或周围神经系统的相应部位 检出与刺激的有锁时关系的电位变化。 诱发电位检查是一种客观、定量检测神经 传导功能的方法
诱发电位分类:
• • • • 一、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EP) 二、视觉诱发电位(VEP) 三、听觉脑干诱发电位(BAEP) 四、事件相关电位(P300)
③正常值的计算:确定波幅递减是计算第4
或第5波比第1波波幅下降的百分比;而波
幅递增是计算最高波幅比第1波波幅上升的
百分比;正常低频波幅递减在10%~15%以
内,高频刺激波幅递减在30%以下,而波 幅递增在50%以下。
3.异常RNS及临床意义 低频波幅递减>15%和高频刺激波幅递减 >30%为异常,见于突触后膜病变如重症肌无 力;高频刺激波幅递增>57%为可疑异常;> 100%为异常波幅递增,见于Lambert-Eaton 综合征。
(4)异常运动单位动作电位:①神经源性损 害:表现为MUP时限增宽、波幅增高及多 相波百分比增高,见于脊髓前角细胞病变、 神经根病变和周围神经病等;②肌源性损 害:表现为MUAP时限缩短,波幅降低及 多相波百分比增高,见于进行性肌营养不 良、炎性肌病和其它原因所致肌病。

诱发电位

诱发电位

脑死亡时上肢SEP可检出N9,有时尚可检出 N13,但余波均消失(需结合临床)。
周围神经病:

可出现传导速度减慢及波幅降低,见于神经 根、神经干、神经丛的病变。如颈椎病、腰 椎病、臂丛损伤。
脊髓损伤
通常引起深感觉障碍的病损,其相应的 SLSEP为异常; 判断脊髓损伤为完全性或非完全性, 判定预后。
下肢-踝胫后神经
PF潜伏期延长:提示腘窝以下周围神经病损。 CE潜伏期延长:提示马尾及其以下周围神经受
损。 LP潜伏期延长:提示腰髓以下神经受损。如CE 正常,LP异常,为马尾与圆锥间病变。 P40的PL或LP-P40的IPL延长:提示脊髓-脑干 -皮层中枢体感通路的病损。
波幅异常
一侧波幅降低:皮层下病损,波幅降低伴潜 伏期的延长;仅有皮层病损,表现为波幅降 低。 双侧波幅差值:在周围神经监护电位正常情 况下,各波波幅差值 > 50%为异常。 波形缺失:在除外技术因素的情况下,属异 常。

脑脊髓功能术中监护

脊髓手术中,记录SEP或节段性脊髓诱发电 位(SCEP)可发现术中发生的外伤性或缺 血性脊髓损伤(主要反映后索功能)。
MS

协助MS的诊断,肯定临床不确切的病灶和发 现亚临床病灶,配合其他检查,可提高诊断 的阳性率及准确性。
运动诱发电位 (MEP)
检测锥体束的功能。
解剖基础

周围Ia类感觉纤维后索(薄 束、楔束)延髓薄束核、楔 束核在锥体交叉上方交叉到 对侧内侧丘系经中脑到丘脑 腹外侧核内囊后肢后1/3 中央前回、后回及顶叶皮层。
刺激方法
通常用电刺激刺激末梢神经。 上肢腕部刺激正中神经; 下肢踝部刺激胫后神经。

上肢SLSEP检测

诱 发 电 位(Evoked potential EPs)

诱 发 电 位(Evoked potential EPs)
B、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BAEP) --------短潜伏期诱发电位
C、特异皮层视觉诱发电位(VEP) --------长潜伏期诱发电位
四、诱发电位波形命名
1、NPN(PNP)命名法 N1、P1、N2… Na、Nb…
2、极性+潜伏期:P15、N20、P100… SEPs VEP此法命名。
3、罗马字母Ⅰ、Ⅱ、Ⅲ、Ⅳ、Ⅴ、Ⅵ、 Ⅶ、Ⅷ、Ⅸ、Ⅹ BAEP此法命名。
C、 皮层下电位—可检P15、 N20 、P25、 电位。
P15 目前尚不确定,大家都认为与丘脑或内 侧丘索有关。
N20 基本确定来自于大脑皮层一级体感区。 P25 来源于一级体感区有关,但是它是一个
综合性电位。
重点观察的是N20电位
4、下肢SEPt 选择刺激胫后神经(内踝刺激)
<1>腘窝电位(PF),可看到一个N8波, 来源于胫后神经复合电位。
<2>马尾电位(CE),出现N18、 N19 两个电位,N18为马尾感觉神经根复合 电位。
N19认为是腰髓的容积传导电位。 重点观察N18电位。
<3>腰髓电位(LP),N20腰髓后角突触后电 位。
<4>皮层下电位 可出现P40、 N50、 P60、 N75 波。
<2>丘脑 与SLSEP关系密切的主要是腹外侧部。 <3>大脑皮层 与SLSEP关系密切的重要是一级体感区(s1)。
3、上肢SEP
我们常选择正中神经(腕部刺激)。
常放置的电极部位Erb 、 C7 大脑皮层中 央后回体感区的投影区---Cz(顶EP)后 2-2.5cm 左右旁开7cm 参考电极可置于 FZ(前额)或(A1/A2)耳垂部,刺激强度 则见指微动即可(运动阈值)。

诱发电位报告怎么看

诱发电位报告怎么看

诱发电位报告怎么看诱发电位报告是一种常用的神经诊断方法,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某些疾病的类型和程度。

但对于大多数患者来说,这份报告可能会让人头晕眼花。

那么,如何看懂诱发电位报告呢?下面给出一些指导意见:第一步:理解诱发电位概念诱发电位是指在受检测对象身体的某一部位受到刺激后所产生的局部神经电位。

例如,膝盖反射诱发电位(K波)就是当医生用小榔头轻敲你的膝盖时,膝腱所产生的电位。

第二步:了解诱发电位种类当前最常见的诱发电位有三种类型:感觉诱发电位、运动诱发电位和脑诱发电位。

它们各自代表不同的神经机能,对应不同的神经疾病。

感觉诱发电位是指在肌肉中注射电刺激来检测神经的感觉反应。

这种测量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感觉损害的性质和位置,如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和颈椎病等。

运动诱发电位是一种用电刺激神经来检测神经运动反应的测量方法。

这种测量可以判断神经张力的大小和神经损伤的情况,如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等。

脑诱发电位是指在头皮表面贴上电极,在接受视觉、听觉、触觉等刺激的情况下检测大脑功能。

这种测量可以帮助医生诊断癫痫、多发性硬化等神经疾病。

第三步:理解报告图形在诱发电位报告中,医生通常会采用线性图或瀑布图来展示患者的诱发电位变化。

要想看懂报告图形,需要了解以下几个概念:(1)波峰:诱发电位图形中最高点的位置。

(2)波谷:诱发电位图形中最低点的位置。

(3)振幅:波峰与波谷之间的距离。

(4)潜伏期:诱发刺激与诱发电位之间的时间差。

第四步:判断是否异常最后,根据报告中的图形以及上述概念,可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神经损伤或功能障碍。

一般来说,如果与正常人相比,患者的波峰高度、波峰之间的潜伏期等方面出现明显差异,那么就可能存在神经病变。

以上就是诱发电位报告怎么看的方法和步骤。

需要注意的是,解读诱发电位图形需要专业的神经学知识,因此建议患者在接受检查时尽量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并不要轻易接受其他非专业人士的解读。

三叉神经体感诱发电位相关临床应用研究

三叉神经体感诱发电位相关临床应用研究

三叉神经体感诱发电位相关临床应用研究当有内外环境的某种刺激作用人体时,受刺激的感觉器官产生相应的神经电冲动,通过一泄的神经传导通路将信息传递至中枢神经系统(大脑皮层),信息在神经传导通路的各节段上不断整合,并引起一系列的皮层电活动,经计算机的平均叠加后,在大脑皮层对应的头皮位点记录到相关的电位变化。

我们称这种电位变化为诱发电位。

它能够准确实时的反应中枢神经系统当时的功能状态,在神经电生理学的临床检测手段中占有重要地位。

通过诱发电位检测手段我们可以更好的判断感觉传导通路(视觉.听觉、本体感觉)及运动传导通路的完整性及功能,因此可将英作为临床疾病诊断及科研工作的辅助检测技术。

三叉神经体感诱发电位(Trigeminal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 TSEP)作为体感诱发电位的下属分类检査之一,其主要反映三叉神经传导通路的完整性及功能。

三叉神经感觉分布区的末梢感受器受到某种刺激,产生的信号由眼支、上颌支、下颌支传递至三叉神经感觉主核和脊朿核,再通过三叉丘系、丘脑腹后内侧核、内囊后肢最终达到初级感觉皮层或辅助运动区,在相应的位点就可记录岀相应的电生理变化。

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刺激方法为脉冲电刺激法,应用表而圆盘电极刺激上颌支、下颌支,并在检查中进行刺激电极正负极性反转以达到减少伪差的目的。

我们所检测出的TSEP波形为"V"形波•因其各波的起源点不同,故可反映相应的解剖部位发生病变。

对于各波起源有学者进行了相关研究,有学者认为早成分中的N5波起源于三叉神经节,Nl. N4波起源于原始感觉皮质,N3、N4波起源于第2皮质感觉区,N5、P9是邻近肌肉电活动的远场效应(1) o也有学者认为N13起源于三叉神经感觉主核及脊束核,P19起源于丘脑•基底节水平,N30起源于初级感觉皮层(2)o TSEP波形之所以较为稳左,因其不受性别、意识水平、镇静药等因素影响。

体感诱发电位

体感诱发电位

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EP)一、什么就是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EP)?SEP指的就是刺激肢体末端粗大感觉纤维,在躯体感觉上行通路不同部位记录的电位,它主要反映周围神经、脊髓后束与有关神经核、脑干、丘脑、丘脑放射及皮层感觉区的功能。

二、方法与波形辨认1、上肢正中神经刺激SEP刺激:腕部正中神经记录:对侧顶点(C3‘或C4’)、C7、同侧Erb‘s点波形辨认Erb’s:N9(臂丛电位)C7-N11,N13(颈髓后索,颈髓后角突触后电位)顶(头参考):P14, N20, P25, N35刺激正中神经可记录到以下几个波:❖Erb‘s点记录到的N9起源于臂丛;❖颈椎7棘突点记录到的N11起源于颈髓后索,N13起源于颈髓后角;❖C3、C4记录到的N20就是一级体感皮层原发反应。

2、下肢胫后神经刺激SEP刺激:踝部胫后神经记录: Cz‘、T12波形辨认◆T12:N24◆Cz‘:N33,P40,N48,P55刺激胫后神经可记录到以下几个波:❖Cz点的P40,一般认为起源于刺激肢体对侧的大脑皮层中央后回上端;❖部分正常人在胸椎12棘突点可记录到腰髓后角起源的电位(LP)。

记录到的其她波形成分起源尚不明确。

❖主要观察波峰潜伏期,两侧相应波间潜伏期差值。

❖依据波的起源可以认为上肢的N13-N20、下肢的LP-P40就是中枢传导时间。

❖以上各测量值如超过平均值加2、5~3个标准差才可视为异常。

❖并非有感觉障碍者均有SEP异常,一般来说脱髓鞘病变较压迫性病变阳性率高,SEP 改变显著。

三、SEP的临床应用♦周围神经损伤,特别以深感觉感觉障碍为主者,表现峰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严重时波形消失。

糖尿病或尿毒症患者随病程延长SEP异常率增高。

♦脊髓病变,神经根型颈椎病主要表现为N11、N13波幅低矮或/与PL、N9-N13IPL 延长;脊髓型颈椎病主要表现为N13波幅低或/与PL延长、N13以后波不清或PL 延长、N9-N13、N13-N20IPL延长。

诱发电位检查

诱发电位检查

(一)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查BAEP检查是反映由声音刺激引起的神经冲动在脑干听觉通路上传导功能的一项检查。

目前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

参照潘映福标准的基础上,按小儿不同年龄组有关的PL波作为正常参考值,将BAEP分为四级:①正常范围为I—V波波形稳定整齐,各波PL正常;②轻度异常为I一V波存在,但部分PL和IPL延长均超过平均值+2.5个标准差;③中度异常为仅I、V波存在,全部间期延长,波形不整;④高度异常为I—V波分化不清或消失。

首都儿研所的杨健等则以阈值增高、I波潜伏期延长和V/工波幅比值小于0.5占多数为异常。

有文献报道,脑瘫患儿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异常率为31.6%,其中周围性损害24.3%,脑中枢性损害3.68%,混合性损害3.68%。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诊断意义:一般认为I波源于听神经,Ⅱ波源于耳蜗核,Ⅲ波源于上橄榄复合体,Ⅳ波源于外侧丘系核,V波源于中脑下丘,而Ⅵ波、Ⅶ波则分别代表着内侧膝状体及听放射的电位。

因此上述这些部位的异常就可表现出听觉诱发电位的变化。

脑瘫患儿常不合作,因此传统的听力检查往往容易漏诊,因而延误治疗时机。

有报道脑瘫患儿约有2/3存在有周围或中枢听路损害(尤其是前者),提示其病变主要涉及耳蜗和听神经远端纤维,极少数属单纯中枢性。

由于脑瘫患儿主要表现对高音频听力丧失,不同程度保留一般讲话中低频音响反应,致使一些家长误认为患儿没有听力异常,而延误诊治。

BAEP 正是在高音频为主的短声刺激下诱发一系列反应波,因而能相当敏感地发现脑瘫患儿听觉神经通路中的损害,是超早期脑瘫诊断的重要标准之一,对尽早开展矫治具有重要意义,是头颅CT无法替代的检查。

(二)视觉诱发电位检查视觉诱发电位检查可应用于脑性瘫痪儿伪盲及癔病、视网膜病、前视路病变、视交叉部病变的鉴别,特别提示视神经萎缩。

(三)体感诱发电位(SEP)检查感觉通路和运动传导通路分别属于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无论在中枢部位或在外周神经,两种神经传导束走行都很接近。

异常体感诱发电位的病理生理基础

异常体感诱发电位的病理生理基础
11
检查方法
刺激采用脉冲电流或电压刺激,刺 激程度以拇指或小趾肌收缩为宜
12
SEP的正常波形
SEP的分析主要从潜伏期、波幅、波 形分化来进行分析
13
SEP潜伏期
潜伏期:系指刺激开始到波峰的时间, 以毫秒计算。通常把向下的波称为阳 性波,用P(positive)代表;向上的 波称为阴性波,用N(negative)代 表
24
异常体感诱发电位的病理生理基础
(一) 髓鞘病变 传导减慢:由于脱髓鞘区原先跳跃传导变为局
部传导,传导速度减慢,表现为SLSEP的中枢成 分潜伏期延长 冲动传导的离散:由于感觉传导通路的神经 纤维受累程度不等,传入冲动难以同步,主 要表现为波形离散
25
异常体感诱发电位的病理生理基础
(二) 轴索病变 轴索全部受累,则不可能引出SEP,部分
9
检查方法
刺激电极: 上肢主要以刺激正中神经为标准,下肢 以刺激胫神经或腓神经为标准。刺激正 中神经时电极置于腕部,刺激胫神经时 电极置于内踝后2-3cm
10
检查方法
记录电极: 安装按EEG国际10/20系统法,可用针或盘 形电极;记录上肢电极为C3’、C4’( Cz后2cm 向左右旁开7cm处)、颈7及Erb's点(锁骨上 凹中点) 参考电极:Fz
受累,SEP波幅降低,潜伏期正常 (三) 胞体病变 不论原发或继发性改变,SLSEP特征为突
触后电位发生变化
26
异常体感诱发电位的病理生理基础
神经系统疾病时所引起的病理变化往往是 复合性的,既可引起节段性脱髓鞘,又可 产生不同程度的轴索变性,因而对SEP产生 混合性影响
27
SEP临床应用
① 周围神经病损评定及神经再生和再生速率 的判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感诱发电位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EP)
一、什么是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EP)
SEP指的是刺激肢体末端粗大感觉纤维,在躯体感觉上行通路不同部位记录的电位,它主要反映周围神经、脊髓后束和有关神经核、脑干、丘脑、丘脑放射及皮层感觉区的功能。

二、方法和波形辨认
1. 上肢正中神经刺激SEP
刺激:腕部正中神经
记录:对侧顶点(C3‘或C4’)、C7、同侧Erb‘s点
波形辨认
Erb’s:N9(臂丛电位)
C7-N11,N13(颈髓后索,颈髓后角突触后电位)
顶(头参考):P14, N20, P25, N35
刺激正中神经可记录到以下几个波:
❖Erb‘s点记录到的N9起源于臂丛;
❖颈椎7棘突点记录到的N11起源于颈髓后索,N13起源于颈髓后角;
❖C3、C4记录到的N20是一级体感皮层原发反应。

2.下肢胫后神经刺激SEP
刺激:踝部胫后神经
记录:Cz‘、T12
波形辨认
◆T12:N24
◆Cz‘:N33,P40,N48,P55
刺激胫后神经可记录到以下几个波:
❖Cz点的P40,一般认为起源于刺激肢体对侧的大脑皮层中央后回上端;
❖部分正常人在胸椎12棘突点可记录到腰髓后角起源的电位(LP)。

记录到的其他波形成分起源尚不明确。

❖主要观察波峰潜伏期,两侧相应波间潜伏期差值。

❖依据波的起源可以认为上肢的N13-N20、下肢的LP-P40是中枢传导时间。

❖以上各测量值如超过平均值加~3个标准差才可视为异常。

❖并非有感觉障碍者均有SEP异常,一般来说脱髓鞘病变较压迫性病变阳性率高,SEP改变显着。

三.SEP的临床应用
♦周围神经损伤,特别以深感觉感觉障碍为主者,表现峰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严重时波形消失。

糖尿病或尿毒症患者随病程延长SEP异常率增高。

♦脊髓病变,神经根型颈椎病主要表现为N11、N13波幅低矮或/和PL、N9-N13IPL延长;脊髓型颈椎病主要表现为N13波幅低或/和PL延
长、N13以后波不清或PL延长、N9-N13、N13-N20IPL延长。

脊髓
空洞症常侵犯颈膨大,可见N11波幅降低及其以后的波峰潜伏期延长,脊髓压迫症及脊髓损伤可致潜伏期延长、波形消失。

♦脑部病变,脑缺血性病变主要表现N20及其以后的成分异常、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或波形消失。

♦多发性硬化,SEP在诊断多发性硬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主要作用在于肯定临床上不确切的病灶和发现亚临床病灶,SEP在多发性硬化中的阳性率统计为,确诊型68-96%,拟诊型58-79%,可能型30-60%。

一般说下肢的SEP阳性率高于上肢,这可能由于病变易侵犯胸髓之故。

异常表现也是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或波形消失。

♦昏迷与脑死亡,昏迷时上肢SEP对预后不良的判断较BAEP准确;对脑死亡的判断上肢SEP加BAEP更可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