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新型传媒人才培养路径探析

合集下载

新媒体方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新媒体方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新媒体方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数字化的发展,传媒行业已经迎来了新媒体时代。

新媒体以其及时、快捷、互动、多媒体等特点,已成为大众获取信息、沟通交流的主要方式。

人们对新媒体的需求与日俱增,因此新媒体的发展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就业机会与职业前景。

随着新媒体行业的蓬勃发展,培养具备新媒体思维和技能的人才已经成为媒体行业发展的新方向。

然而目前国内的新媒体学科培养模式还比较单一,没有能够满足行业快速变革的需求,需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创新。

本文将从新媒体需求、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三个方面探讨新媒体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

一、新媒体需求新媒体时代,技术与内容紧密结合,给传媒行业带来了技术和人才两方面的挑战。

传统的传媒工作者需要适应新技术的发展和变革,学习新媒体相关技能,更要注重内容创造、信息整合和传播能力的提高。

新媒体时代,传媒工作者已经不仅仅是媒体生产过程中的执行者和实施者,更重要的是成为内容创造者和传播者,需要具备自主创新能力和领导力。

二、学科建设新媒体是一门跨学科、综合性较强的学科,需要经济、管理、计算机等多个学科的支持。

因此在新媒体方向的人才培养中,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培养方式都要跨学科整合。

在新媒体方向人才培养中,需要深入挖掘新媒体传播的特点及其对于社会的影响,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三、人才培养在新媒体人才培养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培养广泛的基础知识:新媒体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其中知识结构需要强大的基础支持。

在课程设置上,应在计算机科学、传媒学、文化传统、以及艺术设计等学科进行基础知识的培养,兼顾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

2、提高信息传播能力:信息传播能力是新媒体人才最重要的能力之一。

因此,在教学和实践中,应注重提高学生的信息采集能力、内容整合能力、信息传播能力等能力的培养。

3、开发创新思维:新媒体行业具有不断变革创意的特点,需要新媒体人才具备创新思维。

因此,在人才培养中,需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领导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在面对未知状况下的解决问题能力。

新媒体时代传播学专业人才培养探析

新媒体时代传播学专业人才培养探析

新媒体时代传播学专业人才培养探析新媒体时代的到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趋势,新媒体已经成为了传播学研究的一个热点。

因此,传播学专业的人才培养也需要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发展,使得毕业生具有适应未来工作的能力。

本文将探析新媒体时代传播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方法和应对策略。

在新媒体时代,传播学专业的人才应当具备以下能力:一、多媒体制作能力。

新媒体时代以多媒体形式为主,传播学专业人才应当具有图文、音视频的制作能力,能够合理利用各种媒体资源,发挥媒体互通的优势。

二、数据分析能力。

新媒体时代数据膨胀迅速,传播学专业人才应当具有对数据的敏感性和分析能力,能够分析数据,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为企业或者机构提供有用的数据分析,提高工作效率。

三、创新能力。

传播行业处于瞬息万变之中,传播学专业人才应当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创新意识,善于发现新的传播机会,并且能够快速调整策略应对。

四、沟通能力。

新媒体时代沟通多元化,传播学专业人才应当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善于与不同背景、不同需求的人群达成共识。

一、实践教学。

传播学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在实践中完成。

学校应该加强与行业的合作,让学生有机会接触行业实践,提高自己的能力。

二、多元化选修课程。

传播学专业人才应当学习多样化的选修课程,包括文科、理科、工科等学科的选修,才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应对新媒体时代的变化。

三、推进课程的创新和教学方法的创新。

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传统教育模式逐渐失去了吸引力。

学校需要注重课程的创新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打造更加互动和实用的教学模式。

四、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传播学专业的师资队伍应该具备行业、学术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能够有效地指导学生完成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五、注重培养跨界能力。

在媒体融合的时代,传播学专业人才应当具备跨界能力,能够有关联地引用多个学科的知识,更好的解决实际问题。

学校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开拓视野,在跨界学科之间互通有无。

在新媒体时代,传播学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注重实践、多元化的选修课程、创新课程和教学方法、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发展。

媒体融合时代的传媒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媒体融合时代的传媒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媒体融合时代的传媒人才培养模式探索随着科技的发展,传媒行业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传统的传媒业已经不再能够满足人们对新闻、信息和娱乐的需求,而互联网、社交媒体、移动端等新媒体形式的出现,更加迅速地给媒体行业带来了深刻的变革。

面对这样的挑战,传媒人才的培养也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适应新媒体时代的要求和挑战。

传媒人才不再只需要了解文字、图片和视频等基础技能,还需要掌握各种新媒体工具、方法和技能。

如何培养出具有包容性、开拓性和创新性的传媒人才,成为现代传媒教育需要面对和努力解决的重大问题。

在传媒人才培养方面,以往的传媒教育普遍采用“学科化”、“专业教学”模式。

但随着新媒体的出现和进一步发展,传媒行业的各个领域之间将进一步融合,需要更多的跨界融合型人才。

因此,传统的教育模式可能已经不再适合现代传媒时代的需求,需要在传媒教育中探索新的方法和途径。

一种新的教育模式是“跨界式创新实践教育”,即通过跨领域合作与实践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从传媒教育中获得更多的实践经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造能力。

另一种新的传媒人才培养方法是“产学研合作型人才培养模式”。

这种模式也被称为“三联教育模式”,即通过产业界、学术界和研究机构的合作,共同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传媒人才。

未来,越来越多的传媒教育机构和企业将会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实现全产业链合作,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媒体融合时代的发展。

此外,传媒人才培养也需要紧密结合行业需求,不断调整和更新课程体系。

现代传媒行业,数据挖掘、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区块链等技术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和趋势。

为了满足企业和市场的需求,传媒教育需紧密结合行业技术和趋势,实现教学内容的动态更新和优化。

在传媒人才培养中,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也尤为重要。

学生应该知道如何发掘问题,应对挑战,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尝试和创新。

因此,创新思维应成为传媒教育的基础之一,推行“教授思考工具、而非教授思考”等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和培养学生运用各类综合性思维工具的能力。

新媒体时代传播学专业人才培养探析

新媒体时代传播学专业人才培养探析

新媒体时代传播学专业人才培养探析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传媒行业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新媒体时代对于传播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传播学专业不仅需要掌握传统媒体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还要具备新媒体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从而可以更好地适应和应对新媒体时代的发展。

一、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传统媒体是指一些历史悠久、传播范围广泛的媒体形式,如报纸、广播、电视等。

这些媒体具有信息传播 range广、覆盖面广、资讯深度等特点。

而新媒体则包括网络、社交媒体、移动互联网等形式,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的特点是互动性强、传播速度快,而且更便于个性化的定制。

在新媒体时代,传播学专业需要具备的技能和能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1. 媒介素质和行业知识:传播学专业学生需要掌握多媒介素养,具备基本的摄影、拍摄、编辑、采访等技能。

对于其所涉及的行业,也需要有所了解,包括新闻行业、广告行业、公共关系等。

2. 微信营销能力:新媒体时代微信已成为了商家推广产品的重要平台,传播学专业人才要具备微信营销的能力,包括制定传播战略、策划内容、文章设计等。

3. 社交媒体营销能力:在新媒体时代,社交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其传播速度更快,范围更广。

因此,传播学专业人才需要具有广泛的社交媒体运营经验以及各种应用和工具的使用能力。

4. 数据分析能力:在新媒体时代,数据分析是一项重要的能力。

传播学专业人才需要能够分析不同媒体形式中的数据,从而确定其在传播过程中的效果。

这些分析可以帮助其发现,哪些媒体形式适合哪些对象,从而更加高效地进行传播。

5. 编程技能:在新媒体时代,传播学专业人才需要掌握基本的编程技能,从而可以更加熟悉互联网环境,并且具备制作简单网页等技能。

三、传播学专业实践课程设置为了更好地培养传播学专业人才,需要设置一系列与实践相关的课程:1. 媒体实践课程:这个课程需要带领学生进行新闻采访报道和节目制制等。

2. 社交媒体营销课程:这个课程介绍社交媒体运营和营销的方方面面,并提供具体的案例。

“互联网+”背景下创新创业型影视传媒人才培养探析

“互联网+”背景下创新创业型影视传媒人才培养探析

“互联网+”背景下创新创业型影视传媒人才培养探析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不仅冲击了传统的传媒业,更对国内影视传媒类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如何应对互联网的发展,适应媒介融合的趋势,是当下影视传媒人才培养必须面对的问题。

互联网正改变着影视的传播路径与产业形态,也对影视传媒类人才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互联网环境下影视传媒人才的培养应根据社会发展对教育理念、教育内容与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深刻变革,优化教育资源,改革教学方法,重视实践活动,完善服务体系,培养符合互联网时代需求的影视传媒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

1“互联网+”改变了影视传媒产业形态,对影视人才的能力提出了新要求1.1具有深刻的互联网思维能力互联网思维体系中,数据思维、跨界思维、用户思维、平台思维对当代影视产业影响巨大。

大数据概念的兴起使得互联网时代的数据思维贯穿于从投资决策、内容制作到推广宣传和终端放映等影视产业的各个环节。

用户思维还影响影视产业的营销方式,“朋友圈”间的群体传播、舆论领袖在影视营销过程发挥着重要作用。

1.2具备良好的创新创业能力“互联网+”时代影视传媒人才不仅需要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外与娴熟的专业技能,更要具有良好的创新创业能力。

既能够利用专业知识完成优秀的影视作品,还要有强烈的市场开拓意识、首创精神与良好的创业能力。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创业的本质就是创新,成功的创业者必须具备创新精神,这在“互联网+”时代表现得尤为突出——要么是用户体验的创新,要么是产品内容与设计的创新,要么是商业模式的创新。

这就要求影视传媒人才在影视创新过程中发现商机,创办影视制作公司或文化传播企业进行创业,同时还要在创业过程中进行创新,不断拓展新观念、新思维,探索新路径、新方法,开拓新业务、新市场,实现在创新中创业,在创业中创新。

2“互联网+”背景下创新创业型影视传媒人才培养策略2.1营造创新创业文化氛围,优化育人机制地方高校纷纷开设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然而,地方高校在影视传媒人才上还不具备足够的硬件和软件条件。

网络与新媒体传媒行业的人才市场分析

网络与新媒体传媒行业的人才市场分析

网络与新媒体传媒行业的人才市场分析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网络的快速发展,网络与新媒体传媒行业逐渐成为人们热门的就业选择之一。

该行业所需的人才不断增加,但人才市场在供需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失衡。

本文将从人才需求、市场热点和人才培养等角度对网络与新媒体传媒行业的人才市场进行分析。

一、人才需求网络与新媒体传媒行业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对各类专业人才都有着很高的需求。

首先,技术人才是该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技术人才包括网络工程师、软件开发人员、系统管理员等,他们负责搭建和维护网络平台,确保平台的正常运行。

其次,创意人才在新媒体传媒行业中也非常重要。

他们需要具备创新思维、媒体策划能力以及一定的艺术创作能力,能够为企业打造一流的品牌形象和广告文案。

此外,市场营销人才和媒体管理人才也是该行业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二、市场热点在网络与新媒体传媒行业中,一些热点领域对人才的需求更加旺盛。

首先,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发展迅猛,对具备移动应用开发经验和技能的人才需求量较大。

其次,社交媒体的兴起也推动了社交媒体运营人才的需求增长。

如今,很多企业都希望通过社交媒体来提升品牌知名度和销售额,因此需要懂得运营各类社交平台的专业人才。

此外,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在新媒体传媒行业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对相关人才的需求也在增加。

三、人才培养考虑到网络与新媒体传媒行业的发展特点和需求,人才培养方向也需要相应调整。

首先,高等院校应加强相关专业的教育和培养。

在课程设置上,应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强调学生对技术、艺术以及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培养。

此外,学校还可以与行业合作,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其次,企业应积极参与人才培养,建立合作关系,提供实习机会和岗位培训,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职场。

同时,政府也应出台相关政策,优化人才培养环境,鼓励更多高校、企业和政府部门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工作。

综上所述,网络与新媒体传媒行业的人才市场呈现出供需失衡的局面。

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新媒体人才培养

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新媒体人才培养

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新媒体人才培养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新媒体行业迅速崛起,对于新媒体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然而,由于新媒体的特殊性和快速变化的环境,传统的人才培养方式已经无法满足行业的需求。

因此,如何培养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媒体人才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一、了解新媒体行业的特点在培养新媒体人才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新媒体行业的特点。

新媒体行业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快速变化:新媒体行业的技术和平台更新换代非常快,需要不断学习和适应新的技术和平台。

2.多样化:新媒体行业包括了多种形式的媒体,如微信公众号、微博、短视频等,需要具备多样化的技能。

3.互动性:新媒体是一种互动性很强的媒体形式,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和互动能力。

二、培养新媒体人才的方法针对新媒体行业的特点,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来培养新媒体人才:1.跨学科培养:新媒体行业需要综合的能力,包括文化素养、技术能力、创意能力等。

因此,可以通过跨学科的培养方式来培养新媒体人才,让学生在学习传统媒体知识的同时,也学习相关的技术和创意能力。

2.实践教学:新媒体行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行业,需要学生具备实际操作的能力。

因此,可以通过实践教学的方式来培养新媒体人才,让学生在实际项目中学习和实践。

3.行业导师:新媒体行业的发展非常快,需要学生具备及时了解行业动态的能力。

因此,可以邀请行业内的专业人士担任导师,指导学生学习和实践。

4.创新思维培养:新媒体行业需要具备创新思维的人才,因此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来培养新媒体人才。

可以通过开设创新思维的课程、组织创新项目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新媒体人才培养的挑战虽然有了以上的培养方法,但是培养新媒体人才仍然面临一些挑战:1.快速变化的技术和平台:新媒体行业的技术和平台更新换代非常快,需要不断学习和适应新的技术和平台。

这对于教育机构和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

2.行业导师的匮乏:新媒体行业的发展非常快,行业内的专业人士很难抽出时间来担任导师。

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新媒体人才需求与培养

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新媒体人才需求与培养

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新媒体人才需求与培养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新媒体行业迅速崛起,成为了当今社会的热门行业之一。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新媒体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本文将探讨移动互联网时代下新媒体人才的需求与培养。

一、新媒体人才的需求1. 多元化的技能要求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新媒体行业对人才的要求不再局限于传统媒体的知识和技能,更加注重多元化的能力。

新媒体人才需要具备良好的文字表达能力、图像处理能力、视频制作能力等。

同时,他们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编程和技术知识,以便能够更好地应对技术的发展和变化。

2. 创新思维和创意能力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新媒体行业的竞争非常激烈,要想在这个行业中脱颖而出,就需要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意能力。

新媒体人才需要能够不断地创造出新的内容形式和传播方式,以吸引更多的用户和粉丝。

3. 数据分析和运营能力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数据是非常重要的资源。

新媒体人才需要具备一定的数据分析和运营能力,能够通过数据分析来了解用户的需求和兴趣,从而更好地进行内容创作和传播。

二、新媒体人才的培养1. 多元化的教育培养为了培养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媒体人才,教育培养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

学校应该开设相关的新媒体专业,提供多元化的课程,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

同时,学校还应该与企业合作,开展实践教学,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行业的实际情况。

2. 实践锻炼和项目经验在培养新媒体人才的过程中,实践锻炼和项目经验非常重要。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一些实际的新媒体项目,让他们能够亲身体验和实践。

同时,学校还可以与企业合作,提供实习机会,让学生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学习和成长。

3. 终身学习和不断更新知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技术和知识的更新速度非常快,新媒体人才需要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学校应该提供相应的培训和学习资源,帮助学生不断提升自己。

三、结语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新媒体行业发展迅猛,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新媒体人才需要具备多元化的技能、创新思维和创意能力,以及数据分析和运营能力。

新媒体时代传播学专业人才培养探析

新媒体时代传播学专业人才培养探析

新媒体时代传播学专业人才培养探析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数字化媒体的兴起,传媒产业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

传统媒体逐渐失去了原有的垄断地位,而新兴媒体平台以其丰富的内容和便捷的传播方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在这样的背景下,传播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新媒体时代传播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案。

一、新媒体时代传播学专业的背景和特点传播学是一个跨学科的学科,涉及到新闻学、广告学、公共关系、电影学、人类学等多个领域。

在传统媒体时代,传播学专业主要以新闻学和广告学为主,学生主要学习新闻写作、编辑技术、广告策划等内容。

随着新媒体的兴起,传播学专业的发展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新媒体时代的传播学专业需要重视对数字化媒体的研究和应用。

学生不仅需要掌握传统媒体的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具备数字化媒体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

他们需要学习如何在社交媒体上制作精美的图片和视频,如何运用数据分析工具进行用户行为分析,如何利用搜索引擎优化来提升内容的曝光度等。

传播学专业的学生还需要具备跨文化交流和国际化视野,因为新媒体的特点是信息的传播范围更广,传播速度更快,而且跨国界的传播更加频繁。

在新媒体时代,传播学专业人才培养面临诸多挑战。

教学内容滞后于市场需求。

传统的传播学专业课程设置相对固化,教学内容主要以传统媒体为主,对数字化媒体的应用和理论研究相对薄弱。

这就导致了学生在进入职场后需要重新学习和适应新媒体的要求,增加了用人单位的培训成本。

教学手段和方法滞后于时代潮流。

在许多传统高校,传播学专业的教学手段仍然停留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缺乏对数字化媒体的实践教学和案例分析。

而在新媒体时代,传播学专业的学生需要更多地进行实践性的训练,比如参与线上媒体的内容创作、运营和管理,进行社交媒体的营销推广等,这些实践性的训练是其接受传统课堂教育无法替代的。

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也是新媒体时代传播学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之一。

“互联网+”背景下新型传媒人才培养路径探析

“互联网+”背景下新型传媒人才培养路径探析

“互联网+”背景下新型传媒人才培养路径探析“互联网+”背景下,随着互联网技术在传媒领域的深入使用,传统传媒产业的边界日趋模糊,与其他产业的融合进程逐步加快,进入全面转型升级阶段。

伴随传统媒体的转型升级,传媒人才的供给与需求之间出现了较大的矛盾:一方面,传媒业界需要大量具备复合能力的新型传媒人才,新闻单位苦于人才难求;另一方面,大多数高校按照传统新闻传播专业培养模式培养出来的编辑、记者已经很难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很多新闻单位宁愿选择非新闻专业的毕业生,也不要现有新闻传播教育流水线上批量生产出来的人才。

大量非新闻专业出身的人才进入传媒业,进一步挤压了新闻传播专业人才的就业空间。

[1]就业难,成为新闻传播专业毕业生面临的共同性问题。

“互联网+”背景下,如何改革现有传媒人才的培养模式,为业界提供真正需要的新型传媒人才,是当前新闻传播教育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一、“互联网+”背景下的传媒变革与新型人才需求以互联网技术为主要推动力的这一轮传媒变革是从信息传播渠道和内容生产方式的变革开始的,进而扩大到传媒运营模式与企业营销方式,从而改变了整个传播格局与传播生态。

传媒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深刻变革需要大量新型采编人才与新型运营人才的推动。

1.全媒体内容生产方式要求新型采编人才具备跨媒介内容生产能力。

随着网络与手机为代表的一系列新媒体的崛起,媒介内容的传播渠道、传播方式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微信、微博、博客、手机电视等具备较强互动性、及时性、社交性的新型传播方式诞生并快速积累用户。

传统媒体也积极转型,与新媒体进行深度融合,开启了全媒体时代:媒介机构把记者采访编辑好的内容,以视频、音频、动画、联盟图片、文字等表现手段,通过电视、报纸、广播、网络、手机等多种媒介同时传播,受众可以选择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接收任何一种媒体发布的同一信息。

全媒体的生产方式要求传统采编人才转型成为能够进行跨媒介内容生产的新型采编人才,不仅在技能层面要熟练掌握不同媒介的内容生产方式、新兴的网络技能以及现代设备的操作,还要具备突破传统媒体界限的思维与能力,在面对同一新闻题材时,能够快速进行判断、选择,确定合理的跨媒介内容生产方案。

互联网对传媒人才需求的变化与培养策略

互联网对传媒人才需求的变化与培养策略

互联网对传媒人才需求的变化与培养策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与普及,对传媒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互联网给传媒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互联网对传媒人才需求的变化,并提出相应的培养策略。

一、互联网对传媒人才需求的变化1. 多媒体技能的需求增加互联网的兴起使得传媒内容呈现多元化。

传统的文字和图片已经无法满足用户对信息获取的需求,因此视频、音频、动画等多媒体形式开始广泛应用于传媒行业。

这就要求传媒人才具备相应的多媒体制作和编辑能力,能够熟练使用各类多媒体软件和设备。

2. 数据分析能力的要求提升互联网时代,数据无处不在。

传媒机构需要通过准确的数据分析来了解受众需求、优化内容传播渠道、评估传播效果等。

因此,传媒人才需具备基本的数据分析能力,能够熟练使用数据分析软件和工具,懂得从大量的数据中提取有用信息,并据此进行决策。

3. 新媒体操作能力的重要性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传媒机构需要与用户进行更加互动的传播。

因此,传媒人才需具备社交媒体操作能力,熟悉各大社交媒体平台的特点和规则,能够进行精准人群定位、有效的传播策略制定等,并能及时应对突发事件和舆情危机。

二、互联网传媒人才的培养策略1. 打造多学科综合能力互联网传媒人才需要具备广泛的知识储备,不仅要熟悉传媒专业的理论和技术,还需要了解管理学、市场营销等相关学科知识。

因此,培养机构应该设立跨学科的课程,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2. 建立实践锻炼平台互联网时代,传媒人才需要具备实际操作能力。

培养机构应该与传媒行业的相关机构、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开设实践课程、实习项目等,让学生亲身参与实际工作,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工作经验。

3. 强化创新思维培养互联网传媒行业需要不断创新,因此培养机构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可以开设创新课程,组织创新项目,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业精神,使他们能够应对行业的变化和挑战。

4. 提供持续学习机会互联网传媒行业发展迅速,相关技术和知识也在不断更新。

新文科背景下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的瓶颈与突破

新文科背景下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的瓶颈与突破

新文科背景下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的瓶颈与突破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网络与新媒体行业正成为一个新的热门领域。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如何培养一批具备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瓶颈问题。

本文将探讨当前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瓶颈,以及可能的突破方向。

一、瓶颈问题分析1. 教育体系落后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设置的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较少,且课程设置滞后于行业需求。

许多学校的课程内容仍停留在传统媒体时代,无法跟上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环境的变化。

这导致学生在毕业后缺乏与实际工作需求的契合度,从而难以胜任相关岗位工作。

2. 实践环节不足网络与新媒体行业的本质是实践导向的,然而许多学校的专业教学仍过于强调理论知识的传授,缺乏实践环节。

学生缺乏实际操作经验,无法真正掌握和应用所学知识,对行业需求缺乏了解和认知。

这使得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面临竞争压力较大。

3. 师资力量不足网络与新媒体行业属于新兴领域,相关的专业人才需求较为紧缺。

而在教师队伍方面,由于行业发展迅猛,教师的实践经验和专业素质可能滞后于行业的发展,无法全面了解最新的技术和趋势,难以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指导和支持。

二、突破方向探讨1. 更新课程设置在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课程设置上,应紧密结合行业需求和发展趋势,充分了解新兴技术和热点领域。

以此为基础,更新课程内容,增设相关课程,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其在毕业后能够适应行业的需求。

2. 强化实践教学为了让学生真正掌握技能,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和实践项目,使学生能够亲身参与实际工作中的项目,获取更多的实践经验。

此外,学校还可以建立实验室和创客空间,提供专业工具和设备,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践环境。

3. 提高师资素质为了更好地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学校应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

通过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或者与行业建立合作关系,聘请行业从业人员担任兼职教师,以不断更新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

传媒人才的培养路径

传媒人才的培养路径

传媒人才的培养路径
现今社会,传媒行业正发展迅速,对于传媒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而如何培养高素质的传媒人才成为当前教育界和行业内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学校教育、专业实践和综合素质提升三个方面,探讨传媒人才的培养路径。

首先,在学校教育方面,传媒专业的学生需要系统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

传媒相关专业的师资队伍应该具备丰富的行业经验,能够为学生提供最新的行业动态和发展趋势。

同时,学校还应该注重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实习机会,让他们能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提升自己的能力,积累宝贵的工作经验。

其次,在专业实践方面,学生应该主动参与各类实践项目,包括校内媒体工作、社会实践活动等。

通过亲身参与实践,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

此外,学生还应该注重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学会与他人合作、沟通,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最后,在综合素质提升方面,学生除了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应该注重个人综合素质的提升。

传媒行业需要具备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人才。

因此,学生需要注重自身修养和人文素养的培养,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成为既懂专业又具备综合素质的传媒人才。

综上所述,传媒人才的培养路径需要学校教育、专业实践和综合素质提升三方面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全方位的培养,才能培养出适应时
代需求、具备高素质的传媒人才,为传媒行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希望通过不懈努力,培养更多优秀的传媒人才,推动传媒行业持续健
康发展。

新媒体时代传播学专业人才培养探析

新媒体时代传播学专业人才培养探析

新媒体时代传播学专业人才培养探析随着新媒体的兴起,传媒行业发生了巨大变化。

新媒体带来的信息传播形式和方式与传统媒体相比极其丰富和多样化,同时也促进了传媒行业的快速发展。

新媒体时代下,作为传播学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才能更好地适应行业的需求。

本文旨在探析新媒体时代传播学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发展方向,以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

1.技术背景要求高新媒体时代,技术成为了媒体传播的基础,传播学专业的学生需要具有扎实的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技术背景。

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传媒从业者,不仅需要掌握传统的传媒知识,更需要对新媒体技术有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对于传播学专业的学生而言,掌握这些技术背景是非常关键的。

2.创新意识要强新媒体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只有不断创新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需求。

因此,传播学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创新意识。

在学习和工作中,需要敢于尝试新事物,良好的创新意识可以为自己带来更多机会,也可以为媒体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3.实践能力要强在新媒体时代,传播学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扎实的实践能力。

只有拥有实践经验,才能更好地理解传媒行业的需求和发展趋势。

因此,学生需要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如实习、社会服务、参与媒体或非媒体项目等,以提高自身实践能力和社会经验。

4.综合素质要高传播学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包括沟通能力、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这些素质是从业者面对工作需求的基础,也是其成为优秀媒体人的重要保障。

1.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新媒体是一个具有不断变化的行业,传播学专业的学生需要在实践中学会适应和创新,才能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为此,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强化信息素养等能力的培养。

2.重视新媒体技术的培养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传播学专业带来了巨大变化,必须关注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并将其纳入传媒课程中。

在新媒体时代,培养具有新媒体技术背景的传播学专业的学生,才能更好地适应行业需求。

新媒体时代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新媒体时代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新媒体时代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新媒体时代是一个充满机会的时代。

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带动了新媒体产业的蓬勃发展,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人才需求。

怎么培养符合新媒体时代需求的人才是一个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探讨新媒体时代人才培养的模式和实践。

一、强化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对于新媒体行业来说,实践经验是考察人才的重要指标。

为了使学生掌握实际操作技能,传统的课堂教学已经不能满足需求。

因此,大学教育需要调整课堂内容,增加实践环节,同时加强学生社会实践经验的积累。

比如,在学习数字营销方面,不仅要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还要让学生制定营销计划,实践操作。

教师可以模拟真实场景,邀请行业专家来为学生做客讲座,与学生互动交流。

另外,在数码摄影的实践教学中,要求学生拍摄照片并进行后期处理,将照片素材同步应用于实际的营销活动中。

强化实践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快的融入企业的工作状态,并且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新媒体的相关技术,这样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兴趣和事业方向,也为企业培养出更胜任的人才。

二、开设互动性强的课程在新媒体的时代,人们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消费者,而是更善于参与和互动的创作者。

因此,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大学教育需要开设一些针对学生参与互动的课程,如小组演讲、案例分析等。

这种教学方式既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和自发性,还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在课堂上,学生可以结合案例进行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思考,交流意见,加强彼此之间的学习和探索。

通过这类互动性较强的课程,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快的掌握新媒体技能,还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融入到新媒体的企业文化中。

三、实践教学和校企合作深度融合新媒体产业特别注重实际操作经验,因此,实践环节是人才培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而校企合作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和促进产学融合的重要途径。

通过校企合作,大学可以让学生参与到各种各样的实际项目中,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

而企业则可以从中选取最优秀的人才,为企业引入新鲜血液,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新媒体时代传播学专业人才培养探析

新媒体时代传播学专业人才培养探析

新媒体时代传播学专业人才培养探析新媒体时代是信息技术高度发达、互联网应用广泛的时代,传播学专业在这个时代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变革。

传统传媒逐渐被新媒体所取代,传播方式、传播渠道、受众行为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而传播学专业人才的培养也面临着新的需求和问题。

新媒体时代传播学专业需要培养的人才应具备广泛的知识和跨学科的综合素养。

新媒体时代的传播包括了传统媒体传播、社交媒体传播、网络媒体传播等多种形式,传播学专业人才需要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包括媒介技术、传播理论、市场营销、社会心理学等。

由于新媒体的特点是信息的快速传播和多样化,传播学专业人才需要具备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和信息传播能力,以适应新媒体时代的需求。

传播学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新媒体时代的传播是动态的、实践性强的,传播学专业人才需要具备实际操作的能力。

传统传播学专业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研究,而新媒体时代的传播学专业人才需要更加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包括媒体编辑、媒体策划、营销推广、舆情分析等具体操作技能的训练。

传播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践项目、实习实训等形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创新思维和协作能力。

传播学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注重创新精神和思维的培养。

新媒体时代的传播具有高度创新性,需要传播学专业人才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传统的传媒相对稳定,而新媒体时代的传播方式和传播规则在不断变化,需要传播学专业人才能够灵活应对,具备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传播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性工作能力。

传播学专业人才的培养还需要注重道德和伦理的培养。

新媒体时代的传播相对自由开放,但同时也存在各种问题和风险,需要传播学专业人才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伦理。

传播学专业人才需要具备媒体职业操守,注重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遵循伦理准则,保护个人隐私,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传播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应该注重传播伦理的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和职业操守。

互联网时代的传媒人才培养之道

互联网时代的传媒人才培养之道

互联网时代的传媒人才培养之道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传媒行业也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传媒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传统的培养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互联网时代对传媒人才的需求,因此,我们需要探索一种适应互联网时代的传媒人才培养之道。

首先,互联网时代的传媒人才需要具备广泛的知识背景。

传统的传媒人才培养往往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但在互联网时代,单一的专业知识已经无法胜任工作需求。

传媒人才需要了解不同领域的知识,比如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社会现象。

此外,互联网时代的传媒人才还需要具备跨学科的能力,能够将不同领域的知识进行整合和应用。

其次,互联网时代的传媒人才需要具备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新的传媒形式和技术,传媒人才需要不断创新,适应新的媒体环境。

他们需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能够发现和把握机遇,并能够迅速做出反应。

此外,互联网时代的传媒人才还需要具备创业精神,能够主动创造机会,勇于面对挑战。

再次,互联网时代的传媒人才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合作能力。

互联网的发展使得信息传播更加迅速和广泛,传媒人才需要能够准确地传达信息,并与不同的人群进行有效的沟通。

此外,互联网时代的传媒工作往往需要团队合作,传媒人才需要具备团队合作的能力,能够与不同背景的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最后,互联网时代的传媒人才需要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传媒行业变化莫测,传媒人才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以适应新的工作需求。

他们需要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够主动获取和整理信息,并将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此外,互联网时代的传媒人才还需要具备批判思维的能力,能够对信息进行分析和评估,避免被虚假信息所误导。

综上所述,互联网时代的传媒人才培养之道需要注重广泛的知识背景、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良好的沟通和合作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只有具备这些素质的传媒人才才能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工作需求,为传媒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理念与路径

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理念与路径

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理念与路径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变革,传媒业已经进入了媒介融合时代。

在这个新时代背景下,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也亟需从传统的单一媒介技能转向多元化、综合性的培养理念与路径。

首先,多元化的培养理念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点是传统媒体技能的深度拓展,例如相机的拍摄、编辑和后期制作等方面的技能。

第二点是多元化的媒体技能学习,即通过网络、手机等多种渠道进行学习,掌握不同的媒体技能。

第三点是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要掌握新媒体特有的传播技能,例如微信运营、社交媒体营销等。

其次,综合性的培养路径也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点是理论知识的教育,如媒介传播理论、媒介融合理论、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等学科。

第二点是实践能力的培养,包括实验室实践、新闻采访、案例研究等。

第三点是艺术修养和人文素质的培养,如文学、哲学、艺术、外语等方面的学习。

在此基础上,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也需要符合媒介融合时代的实际需要。

首先,需要注重信息获取和输出的能力,学生应该掌握各种渠道的信息获取技巧,如搜索引擎的使用、社交网络的维护等。

其次,应该注重数字媒介技术的学习和运用,学生应该能够掌握数字媒介技术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如数据分析、搜索引擎优化等。

最后,应该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积累宝贵的工作经验。

总之,随着媒介融合时代的到来,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也需要从传统的单一技能转向多元化、综合性和实践能力强的人才。

我们应该注重理论知识的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技能的多元化掌握,充分满足媒介融合时代对新闻传播人才的实际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互联网+”背景下新型传媒人才培养路径探析-人力资源“互联网+”背景下新型传媒人才培养路径探析刘茜(成都大学,四川成都610106)摘要:“互联网+”背景下,传统媒体进入全面转型升级的发展阶段,按照传统方式培养出的传媒人才已经不能满足传媒业界对新型传媒人才的需求。

如何改革现有传媒人才的培养模式是当前新闻传播教育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本文从传媒业界对新型传媒人才的现实需求入手,提出高校应着重在知识结构、能力体系和思维模式三个方面对传媒人才的培养目标进行适应性调整;并从课程体系、教学方式以及实践平台三个方面对新型传媒人才的培养路径进行探析。

关键词:互联网+;新型传媒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路径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2-0186-03基金项目:本文为2013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传媒组织模块化价值创新战略研究———基于传媒跨界整合现实问题的探索与实证”(13YJC86002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作者简介:刘茜(1980-),女(汉族),重庆市人,博士,成都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传媒经济,营销传播,文化产业。

“互联网+”背景下,随着互联网技术在传媒领域的深入使用,传统传媒产业的边界日趋模糊,与其他产业的融合进程逐步加快,进入全面转型升级阶段。

伴随传统媒体的转型升级,传媒人才的供给与需求之间出现了较大的矛盾:一方面,传媒业界需要大量具备复合能力的新型传媒人才,新闻单位苦于人才难求;另一方面,大多数高校按照传统新闻传播专业培养模式培养出来的编辑、记者已经很难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很多新闻单位宁愿选择非新闻专业的毕业生,也不要现有新闻传播教育流水线上批量生产出来的人才。

大量非新闻专业出身的人才进入传媒业,进一步挤压了新闻传播专业人才的就业空间。

[1]就业难,成为新闻传播专业毕业生面临的共同性问题。

“互联网+”背景下,如何改革现有传媒人才的培养模式,为业界提供真正需要的新型传媒人才,是当前新闻传播教育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一、“互联网+”背景下的传媒变革与新型人才需求以互联网技术为主要推动力的这一轮传媒变革是从信息传播渠道和内容生产方式的变革开始的,进而扩大到传媒运营模式与企业营销方式,从而改变了整个传播格局与传播生态。

传媒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深刻变革需要大量新型采编人才与新型运营人才的推动。

1.全媒体内容生产方式要求新型采编人才具备跨媒介内容生产能力。

随着网络与手机为代表的一系列新媒体的崛起,媒介内容的传播渠道、传播方式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微信、微博、博客、手机电视等具备较强互动性、及时性、社交性的新型传播方式诞生并快速积累用户。

传统媒体也积极转型,与新媒体进行深度融合,开启了全媒体时代:媒介机构把记者采访编辑好的内容,以视频、音频、动画、图片、文字等表现手段,通过电视、报纸、广播、网络、手机等多种媒介同时传播,受众可以选择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接收任何一种媒体发布的同一信息。

全媒体的生产方式要求传统采编人才转型成为能够进行跨媒介内容生产的新型采编人才,不仅在技能层面要熟练掌握不同媒介的内容生产方式、新兴的网络技能以及现代设备的操作,还要具备突破传统媒体界限的思维与能力,在面对同一新闻题材时,能够快速进行判断、选择,确定合理的跨媒介内容生产方案。

这是“互联网+”时代对新型传媒人才的最基本要求。

2.按照互联网逻辑重构价值系统的传媒组织需要具备互联网思维的新型运营人才。

作为一种支撑社会的全新技术形态,互联网正在全面变革传媒运营模式。

近两年传统媒体广告收入断崖式下跌的现实已经说明传统媒体高度依赖传统广告的商业模式正在逐渐走向衰落。

只有按照互联网的基本逻辑进行传媒价值系统和业务模型重构的媒体才可能获得生存、发展的机会。

而这一切的变革,最终依靠人的推动与实施。

很多传统媒体在向全媒体转型过程中都会增设“产品经理”的岗位。

“产品经理”,作为互联网公司的常设职位,负责对产品从创意到上市,包括调研、创意、开发、测试、推广、迭代等相关环节的控制。

传统媒体积极将产品意识引入媒介运营中,要求传媒产品经理不仅考虑内容生产环节,还要综合考虑传输渠道、载体特征、运营模式等多个变量对用户体验的影响,并能够不断通过产品迭代提升用户体验。

这一职位的设置表明越来越多的媒体需要的不再只是传统的传媒运营人才,而是能将互联网的产品思维全面运用于传媒运营的新型人才。

二、“互联网+”背景下新型传媒人才培养目标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新闻传播院系应该着重在知识结构、能力体系和思维模式三个方面对传媒人才的培养目标进行适应性调整,以满足业界对新型传媒人才的现实需求。

1.在知识结构方面,围绕“传播—技术—商业”三个维度帮助学生构建复合知识体系。

传统的新闻传播教育,根据媒介形态的不同在新闻传播学科下面设立有新闻学(报纸方向)、广播电视学、网络新闻学等专业方向,强调专才教育,不同专业方向的学生重点掌握某一媒介的传播技能。

专才型的传媒人才具有上手快、业务熟练的特点,能够适应媒介分立时代新闻单位的需求。

但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业界需要的是具备互联网思维,能够跨媒介内容生产和产品运营的传媒人才,只具备单一媒介内容生产能力的专才是不符合业界现实需求的。

因此,新型传媒人才应该储备“传播—技术—商业”三个方面的基础知识以应对“互联网+”时代的竞争。

传播大类的理论基础知识和多种媒介的内容生产技能是新型传媒人才复合知识体系的根基;技术类和商业类知识则是让新闻传播专业学生快速适应市场需求的两翼。

对于技术类知识,应该着重掌握与信息传播相关的基础技术和发展趋势,帮助学生建立互联网思维,以便在工作中与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沟通和相关资源整合。

在培养目标的设定中不宜过多地瞄准信息传播技术层面的内容,一是大学四年的学习时间有限,二是信息技术发展过快,四年教学周期之后很有可能之前学习的一些专业技术知识已经明显滞后于市场需求,这会让学生陷入一种“疲于奔命”的技术追赶中,舍本逐末。

[2]对于商业类知识,则应该聚焦在市场营销方面,这有助于增加传媒人才对市场和用户的洞察力。

2.在能力体系方面,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导向,全面提升学生“学习—整合—创新”的综合能力。

“互联网+”时代是一个跨界“打劫”和颠覆传统的时代,新产品、新模式、新思维层数不穷。

面对巨大变革的传播格局,从内容生产、渠道传输到商业模式、运营管理,传媒组织需要进行多层次、多领域的创新。

关于创新,熊彼特(1912)很早就做出了论述,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也就是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

[“3] 互联网+”背景下,传媒创新的过程就是通过对传媒产品的创新设计和对传媒价值系统的重构优化,形成新的跨越传统业务边界的资源整合方式的过程。

[4]传媒组织创新能力的高低直接取决于传媒人才创新能力的高低。

因此,传媒人才的创新能力被提到了史无前例的重要位置。

创新能力是指人在顺利完成以原有知识、经验为基础的创新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潜在心理品质,是个人提出新理论、新概念或发明新技术、新产品的能力。

[5]创新能力是一种由多种基础性能力构成的综合能力,属于个人能力体系中的高阶能力。

在构成创新能力的众多基础性能力中,学习能力和整合能力则最为重要。

传媒创新的过程就是不断在已有系统资源中有效融入新资源的过程,新资源的发现、识别以及与已有资源的匹配、融合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传媒组织与个人的学习能力。

创新的过程本质上就是一个资源整合的过程,资源整合能力的大小、有效性和可行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创新效果。

因此,具备以学习能力和整合能力为基础的创新能力是应用型传媒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

3. 在帮助学生构建复合知识结构与形成综合能力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形成“互联网思维”。

对于传媒业而言,互联网提供的绝不仅仅是一个通路、一个平台,而是一种全新的传播规则,这种规则正在改变着整个传媒格局。

要应对传媒变局,首先得了解、熟悉这个规则,并且能遵从、应用这个规则来探索新的传媒商业模式和传媒产品形态。

对新规则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传媒创新与转型的成败。

“互联网+”背景下,传媒运营新规则就是强调“价值环流”,“用户主导”,“开放分享”的互联网思维。

因此,新型传媒人才是否具备互联网思维成为用人单位在进行人才选拔时的重要选择标准。

综上所述,为了满足“互联网+”背景下传媒业界对人才的现实需求,新闻传播院系应将具备“传播—技术—商业”复合知识结构,“学习—整合—创新”综合能力和互联网思维的应用复合型传媒人才作为新型传媒人才的培养目标。

三、“互联网+”背景下新型传媒人才培养路径探析从知识结构、能力体系、思维模式三个层面对新型传媒人才进行系统培养,需要优化现行新闻传播专业的课程体系,不断探索新型教学方式并积极拓展学生的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操机会。

1.优化课程体系,积极开设“融合型课程”。

课程体系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主要载体,是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付诸实践的桥梁。

培养应用复合型传媒人才,首先要对新闻传播专业的原有课程体系进行优化。

为了帮助学生建构复合知识体系和综合能力,大多数新闻传播院系对课程体系的初期探索主要集中在“如何建设‘多学科融合’媒介课程体系”这一问题上。

大部分院系通过适当压缩原有专业课程内容,增加与新媒体有关课程模块的方式来构架“多学科融合”课程体系。

这种改革方式的好处在于通过模块化的操作,能够在不影响原有课程体系的基础上进行快速调整,但是也存在“将多学科课程一次性打包给学生,课程之间基本上独立存在,不发生具体内容融合”[6]的问题。

这种“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多学科融合”课程体系,依然沿袭了媒介分立时代新闻传播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基本思路,并不完全符合“互联网+”背景下,传媒产业已经进入全媒体运营时代所需人才的现实需求。

因此,随着媒介融合程度的加深,新闻传播课程体系的优化要从流于形式的学科间融合转向学科内容本身的深度融合,更多地尝试开设“融合型课程”。

例如南加州大学新闻系就在媒介融合课程设计中打通了报纸、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的授课内容,在《新闻写作》、《新闻报道》等课程中将广电、纸质、网络不同媒介的新闻采写技能融合在一起。

通过一门课程,学生就可全面掌握不同媒介技能,构建起跨媒介内容生产的能力。

2.转换教学理念,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布鲁姆(1956)指出人的思维分为六个层级: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

其中,知识和领会属于“低阶学习”,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属于“高阶学习”,“低阶学习”不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高阶学习”才能培养人的创造力。

[7]一直以来,国内新闻传播院系的主流教学模式都是以“教师”、“课堂”、“知识”为中心的三中心教学模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