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校教育论文参考
浅谈大学校园安全教育的论文2000字
浅谈大学校园安全教育的论文2000字安全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抓好大学生安全教育,对保障学生人身和财物安全,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大学安全教育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大学安全教育的论文2000字篇一《谈大学生安全教育》【摘要】大学生的安全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政治稳定,也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
利用学生在高校就读时期适时开展安全教育观的培养工作,以弥补在中小学时期因追求升学率而遗留的安全教育缺陷,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为大学生走上社会健康地学习、工作、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大学生;安全教育一、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2008年11月14日,上海商学院学生宿舍发生火灾,4名正值妙龄的女大学生跳楼,结果全部当场丧生。
几天后,中国农业大学实验室起火,火警设备却毫无反应。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新浪教育频道,对千名大学生进行的在线调查显示,72.1%的人对自己所在高校的安全保障情况不满意,53.9%的大学生表示不会使用灭火器,71.0%的大学生没有接受过安全自救知识培训。
这些事故和数据怎能不引发了我们对于校园安全的深思。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校园治安和大学生安全问题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已经纳入社会主义法制轨道。
因此,如何把握好大学在高校学习期间的安全观培养问题,如何切实开展安全教育,普及安全知识,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提高自我保护和安全防范能力,是摆在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面前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二、大学生安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1、大学生安全教育运行机制不完善在大学生安全教育中,一些高校存在领导机制不健全,运行机制不完善的问题。
有的高校没有成立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领导机构,没有制定安全教育规章制度,任务不明确,使大学生安全教育在学校管理体制上没有形成一定的合力。
大学生安全教育也一直被摆在不重要、可有可无的位置。
浅议高等教育的研究论文
浅议高等教育的研究论文一、发展的质量观发展的质量观有三重含义:一是以高等教育发展为核心,为高等教育发展服务的质量观。
二是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高等教育质量,通过发展来解决发展中的高等教育质量问题。
三是质量观本身就是发展的、变化的,不能固守僵化的发展观。
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流趁势,改革与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相当长时期的主题。
对我国高等教育而言,首要的问题也是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这是有目共睹的。
但是,由于受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所制约,受僵化的质量观所制约,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规模和发展水平还不能很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需要。
由于发展思路还相当狭窄,长期坚持精英教育质量观,把高等教育看作是单纯的消费领域,同时又简单地用“以质量求发展”的观念作指导,用行政手段限制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累积了大量的问题。
事实证明,就我国当前高等教育实际来看,没有高等教育的发展根本就谈不上高等教育的高质量。
因此,我们确立高等教育质量观,就应该是以发展为核心和主题的质量观,服务于高等教育发展的质量观,而不是限制高等教育的发展。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不同时期的高等教育质量有不同的主题,质量标准也是个发展的概念,没有一成不变的质量标准。
质量校准的确立,应与当时高等教育发展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矛盾相适应,应以时代主题作为思考和确立高等教育质量标准的指南和原则。
当今,我国高等教育的时代主题就是发展,是通过发展高等教育来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受教育需求。
因此,高等教育质量的主题或是重点就应该实现某种转变。
也就是说,质量标准中有个优先性原则,针对不同时期的不同发展主题,在兼顾质与量的同时,高等教育质量观的确立往往要优先考虑质量标准中的某一方面。
满足广泛的教育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的受教育程度和劳动者素质,促进经济发展,就是当前高等教育质量标准要优先考虑的问题。
因此,质量观是随不同时期的不同发展主题而变化发展的,不同时期确立的质量标准应有利于高等教育发展,而不是背离和限制了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研究论文参考范文
高等教育研究论文参考范文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教育质量成为各国高等教育发展进程中倍受关注的主题之一。
下文是为大家搜集整理的高等教育研究论文参考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高等教育研究论文参考范文篇1试谈高校管理信息化建设随着信息化的发展,高校管理信息化建设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其不但能够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质量,推动高校更好地进步和发展。
管理信息化实现的基础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高校管理改革时也必须将信息技术和管理结合在一起。
笔者主要从高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影响因素出发,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问题解决策略,希望能够推动高校管理信息化建设更好地进行。
一、给高校管理信息化建设造成影响的主要因素(一)欠缺持久的动力对于现在的高校而言,做好信息化建设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高校管理的重要任务,而做好管理信息化建设需要时间较长,并且还需要足够的支持,这也是高校做好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基础。
但是,就现在高校信息化建设而言,其不但缺乏动力,还有很多高校甚至没有认识到进行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这也直接导致信息化建设的速度比较缓慢。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下面几点:首先,有些高校现在还没有真正地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没有明确信息化建设的目标,这也是导致当前高校管理信息化建设效果差强人意的重要原因。
其次,由于相关人员管理业务学习方面存在一定的惰性,导致高校管理信息化建设动力缺失。
[1]最后,对于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学校还存有一定的顾虑,对于高校的信息化建设态度还是观望,甚至对于管理信息化存在的弊端存在一定的焦虑心理,这也影响了高校管理信息化建设更好地进行。
(二)缺乏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机制想要做好管理工作,首先必须有一个较为完善的运行机制,这也是管理正常进行的保证,主要目的也是为了做好管理工作,将权责利更好地统一在一起。
在高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运行机制不但属于技术性工作,还属于高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在进行高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时候,需要将学校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协调好。
大学教育的问题论文
大学教育的问题论文大学教育的问题论文随着我国大学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教育体制行政化,官本位思想日益凸显,学术不断恶化,人才培养模式趋同化等问题不断涌现。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教育的问题论文,供大家参考。
大学教育的问题论文范文一:大学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分析【摘要】随着当今时代社会的进步,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不能满足当前教育的发展,现代化教育管理模式应运而生,现代化教育管理模式得到了快速发展,为了应对现代化教育管理模式迅速发展的需要,大学教育管理模式需要不断的进行创新,以便为其高效发展做保障。
努力加强思想文化建设,促进高校的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向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高效完成大学教育任务。
【关键词】大学教育;管理模式;创新应用随着当今时代的进步,高校的规模不断的扩大,越来越多的高校或拔地而起或规模扩建。
由于传统的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不能满足当前高校教育管理的发展,进而高校的教育管理体制也在不断的改变,向着现代化的高校教育管理体制前进。
为了解决当前在高校教育管理模式上的问题,解决当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不同问题,需要加强新形势下大学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提高学生的思想教育。
1.当前管理模式和学生现状当前大学教育管理模式面临巨大的挑战,受到传统大学教育管理模式的影响,高校教育管理模式需要不断的创新,转变理念,以适应当前大学教育管理学生的素质教育现状,并且满足当今时代对于人才培养的新规定。
学生受到西方世界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的影响,从以往积极主动、健康向上、热爱祖国、爱社会的思想转变成现在思想迷信、信仰迷茫、不能理清价值观念、做不到诚实守信。
这些问题的出现,使得当前大学教育管理模式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在新形势、新挑战环境下,大学教育管理模式需要不断的创新,以便解决当前所出现的问题,跳出当前所处的环境,使得大学教育管理弄湿向着科学健康的方向发展。
2.大学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大学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需要学校不断的摸索经验教训,不断的改变教育管理体制,适应当前大学教育管理体系发展的速度,不断的加强思想文化教育,不断促进学生思想文化素质的提高,才能科学、合理、完好的完成大学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才能更好的进行素质文化教育,促进现代化教育的良好发展。
高等教育学论文参考范文
高等教育学论文参考范文一、、我国高等教育培养模式的现状在经历了十年后,从1977年到现在,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走过了30多个念头,教育制度的不断变革和教育模式的转变,使得我国的高等教育从最初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到如今的普及,我国成为世界上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最多的国家。
毫不夸张地说,我国的教育事业在30年中取得了令世人震惊的成就,其所培育出的无数人才,也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极其巨大的贡献。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高等教育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而其中最主要,也是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高等教育培养出的学生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社会中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社会和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量极其巨大,而大量的大学毕业生则面临毕业即失业的情况,造成严重的人才过剩。
从我国高等教育的培养模式进行分析,其始终是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对于相关理论知识的教育十分重视,其理论学习的成果也通过考试成绩或者论文的形式来进行评价和表现,属于学术型的人才培养方式。
这与社会要求的技术型人才存在严重的不符,也是导致以上怪现象的根本原因,按照市场规律而言,就是企业生产出的产品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因此,需要对高等教育的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
二、对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就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由于高等教育的招生机制和培养机制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和缺陷,对所有高等院校进行改造,使所有大学都成为研究型大学,很明显是不切实际的,而且也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因此,无法进行统一的安排和干预,这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
高校管理人员必须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引进和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经验,对自身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
首先,要树立创新观念,确立多样化的人才培养目标。
在高等教育中,管理人员和教育人员必须坚持创新理念,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重新定位,确立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质量衡量标准。
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使得知识和信息成为左右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因素,给国家和民族带来了沉重的压力,也促使国家和社会对于人才的基本观念及认识发生了改变。
浅谈大学教育的相关论文
浅谈大学教育的相关论文摘要:大学作为教育的“最后一百米”,大学教育一直是教育界的重点和难点,而与之对应的教育管理在很多时候处于左右为难之中。
教育管理作为大学教育的基础与保障,其执行的广度与深度影响着大学生的理念接受程度以及教育成果的高低。
值得关注的是,大学教育制度不能仅仅是冷冰冰的制度,在执行的过程中,要注意人文关怀理念的渗入。
将人文关怀理念运用于大学教育管理中,可与传统的刚性管理制度相辅相成,既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又能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关键词:人文关怀;大学;教育管理;应用在大学这样一个较为开放的教育环境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很大的发挥。
因此,在大学教学管理实施的过程中,不能像初、高中一般,执行严格的、一板一眼的教育管理制度,而是应充分突出学生的中心地位,变保姆式管理为启发式管理,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在根本上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在大学教育管理中将人文关怀摆在相对重要的位置,运用润物细无声的管理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理性思考的能力。
1人文关怀与大学教育的关系人文关怀理念,指采用人性化的手段和方法,在人道主义的指导下,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的人权特性,给人以基本的心理慰藉与良好的伦理环境,并在这种氛围下为人们提供文化与精神支持的一种理念。
大学是人生的关键阶段,因为,这可能是人一生中最后一次有机会系统性地接受教育。
在实际中,大学教育需要解决两方面的难题,一方面要求为有志于继续深造的学生提供学习平台并提高其知识储备能力,另一方面对有志于就、创业的学生进行社会适应的基本训练,此外,还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
以上几点是大学教育的基本目的,而大学的教育制度也是围绕着这些目的制定的。
从大学的教育目的可以看出,在很大程度上,大学教育在注重拓宽知识面的同时也注重社会化人才的培养,而人文性关怀是培养社会化人才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但是,在一些院校中,教学管理某些环节刚性过强,过分强调对教学和管理活动的集中控制,忽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导致学生缺乏学习自由,学生的主体地位未能得到充分体现。
高校素质教育范例论文
高校素质教育范例论文高校素质教育范例引言:高校素质教育作为培养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核心,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详细阐述某高校在素质教育方面的成功经验,以探索高校素质教育的可行路径。
一、建立全面的课程体系:首先,高校要根据学生的需求,建立起全面的课程体系,让学生在校期间有机会接触不同领域的知识。
比如,某高校设立了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涵盖了艺术、体育、科技等各个方面的内容。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不同的课程,培养自己的特长和爱好。
二、推行学科交叉融合:其次,高校应该鼓励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让学生能够增强综合能力。
比如,某高校开设了一门名为“艺术与科学的结合”的课程,将艺术和科学两个学科的知识相融合,让学生在学习自然科学的同时,也能够了解艺术的魅力。
这种交叉融合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还可以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
三、注重实践与社会参与:高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参与意识。
某高校在素质教育方面采取了“实践学习”课程的方式,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
学生可以选择到社会实习,参与公益活动,或者参加校内的实验项目等等。
通过亲身实践,学生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提供全方位的辅导与指导:高校应该提供全方位的辅导与指导,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
某高校在素质教育方面设立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变化,学会合理应对困难和压力。
另外,高校还设立了学业指导中心,为学生提供学术上的指导和辅导。
学生可以由专业指导教师进行个别指导,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成绩。
五、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高校应该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
某高校在素质教育方面建设了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和图书馆,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
学生可以在图书馆自习,借阅各种学术书籍和期刊杂志,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结论:高校素质教育是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
通过建立全面的课程体系、推行学科交叉融合、注重实践与社会参与、提供全方位的辅导与指导和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等方式,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校教育论文参考范文
高校教育论文参考范文摘要:我国普通高校教育成本是指高校在一定的时间内为培养每一位学生所耗费的全部资金费用,也是指其在学生学习期间所耗费的物化劳动以及劳动资金费用的总和。
对当代的高职院校来讲,为了促进高校的教学发展,实现教学目标,需要整合现有的教育资源,并对整合的教育资源进行充分有效的利用和管理。
其次,提升高校内部的教学管理水平,使得有限的教学资源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其最大效益,这就需要加强我国普通高校教育成本核算。
基于此,本文就以我国普通高校教育成本核算为课题,根据这个论题点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关键词: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核算;高校教育为了促进当下高等学校的教学发展,使得学校内部的现有资源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应用,还应该对我国普通高校教育成本进行核算。
在成本核算中根据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的目标要求以及高校经济费用成本核算的实际情况,设计符合高校教育发展的流程,并根据高校的办学特色,对高校教育中成本核算的成本项目进行优化设置。
然后再进行高校教育成本的归纳、分配,进而实现高校教育成本的有效利用。
一、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的相关案例一成本核算案例的资料收集某高校成立至今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该学校在设置的众多专业课程中,主要是以理工类的学科专业为主,以文科类的专业为辅,高校的专业课程设置种类非常多包括经济、艺术、管理、文学等热门学科,其中土木类型的专业课程因在学校成立之初已经有该类型的专业课程,因而土木工程类的专业相比于其他专业课,发展更为成熟、完善,该学校也因此成为全国著名的土木工程院校。
为了促进高校内各个专业课程优化发展,该学校的图书馆内就有专业课程藏书200多万册,中外文的期刊达到4500多种。
并且伴随着网络化信息技术的发展,高校已经专门设立了校园计算机网络,实现了校内图书资源和校外资源的共享。
除此之外,高校内还设立了97个教研室、43个实验室以及42个研究所,便于教师开展实践课程,让学生除了理论知识的扎实掌握之外,还能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课程当中[1]。
浅谈高等教育毕业论文参考
浅谈高等教育毕业论文参考高等教育毕业论文范文一: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的生态改良途径大众化阶段甘肃高等教育面临的问题之一就是教育经费的投入严重不足。
从《20xx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中甘肃省普通高等学校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为9347.65元,生均公共财政预算公用经费支出5125.06元,[2]在全国各省市间处于倒数第9位,远远低于同处西部的陕西、新疆、宁夏和青海等省的生均费用支出。
通过比较发现,甘肃省目前的高等教育经费来源单一,规模偏低,远远不能满足省内高等教育发展的需求。
此外,相对于全国平均水平及其他经济发达省份,甘肃省地方政府及个人对高等教育成本的分担能力有限,高等教育负担较重,使得省内高校生不能像东部发达地区高校生一样享用同等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
问题之二就是教师的数量、结构和整体质量难以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育质量。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教师总体数量不足,生师比大幅攀升的弊端显现出来。
具体表现为教学、科研的设施建设投入不足,教学、科研条件设施落后,不能很好地适应高等教育规模快速发展的要求,极大限制了甘肃省内高校的发展。
大众化阶段甘肃高等教育的生态失衡现状分析(一)甘肃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经济结构的失衡当前甘肃省高等教育是中央和省、市州(企业)三级办学、统筹管理的办学管理体制,高等学校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则形成了一中两翼的格局,即以甘肃省兰州市为中心的、以陇海兰新线为两翼的天水陇东和河西走廊高等教育区。
甘肃高等教育经过十多年的跨越式发展,虽然实现了专业数量、在校学生数、校区面积及校舍建筑的快速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高等教育的需要,但在谋求快速发展中却带来了教育资源的大量稀释,部分生均教育资源明显不足、生师比居高不下、高校贷款规模过度发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
[3]高等教育的质量、规模、结构和效益已处于一种失衡的边缘。
此外,高校本身学科设置不合理,大多沿袭计划经济时代的需求模式,严重滞后于目前产业结构的调整,滞后于当前市场变化对人才的需求。
高校教育论文范文
高校教育论文范文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高校要结合自身发展的需要,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和教学质量,提升服务水平。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校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高校教育论文范文一:高校教育教学管理改革策略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其规模在逐步壮大,但高校教育在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解决,本文结合高校发展的实际情况,分析了高校教育在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并对高校教育改革提出了几点看法,使高校教育能够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关键词:高校教育创业就业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我国高校教育的规模也在逐渐扩大,不管是在硬件建设上,还是在软件管理上,都有了质的飞跃。
但高校教育的发展仍然与社会环境存在一定的紧张关系,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教育教学应该与社会发展相一致,教育改革应该适应社会的进步,为了进一步提高高校教育管理水平,提升高校教育质量,笔者从以下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究。
一、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当前,我国的高校教育在课程设置方面比较僵化,学生高校毕业以后难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秩序。
实践证明,现代社会知识的时效性明显缩短,尤其是从21世纪开始,知识增长的速度急剧加速,现在世界上每天约有1万余篇论文发表,各种各样的书籍都在交替更新。
20世纪80年代的大学生所学的学校知识,已有60%变得陈旧。
所以,今后的高校教育必须要做到与时俱进,重点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让学生能够对于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专业课程的教学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关注一些热点问题和疑难问题,掌握科学发展的动态,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能够自主更新,以确保信息化时代下,能够不被淘汰。
二、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由于受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我国的大学生在实践能力方面比较欠缺,据国际咨询公司麦肯锡公布的有关报告指出,中国的大学教育过于注重理论,大学教育的学生只有不到10%能够适应跨国公司的需要。
浅议高等教育的研究论文
浅议高等教育的研究论文高等教育质量是个永恒的话题,不同时期针对不同问题而强调高等教育质量,确立相应的质量观。
我国7O年代前,教育质量主要体现为入学率;70年代到80年代中期,主要以办学条件衡量一个地区的教育质量;90年代的教育质量标准主要是看学生学到了什么;20世纪开始把教育效益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主要标准。
也就是说,质量观是历史的、具体的、有现实针对性的。
但是,关注高等教育质量,确立相应的质量观,目的是促进高等教育发展,而不是限制高等教育发展。
在我国当前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我们应该树立一种什么样的质量观才能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笔者认为最紧要的是树立发展的质量观、多样化的质量观、整体性地质量观。
一、发展的质量观发展的质量观有三重含义:一是以高等教育发展为核心,为高等教育发展服务的质量观。
二是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高等教育质量,通过发展来解决发展中的高等教育质量问题。
三是质量观本身就是发展的、变化的,不能固守僵化的发展观。
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流趁势,改革与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相当长时期的主题。
对我国高等教育而言,首要的问题也是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这是有目共睹的。
但是,由于受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所制约,受僵化的质量观所制约,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规模和发展水平还不能很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需要。
由于发展思路还相当狭窄,长期坚持精英教育质量观,把高等教育看作是单纯的消费领域,同时又简单地用“以质量求发展”的观念作指导,用行政手段限制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累积了大量的问题。
事实证明,就我国当前高等教育实际来看,没有高等教育的发展根本就谈不上高等教育的高质量。
因此,我们确立高等教育质量观,就应该是以发展为核心和主题的质量观,服务于高等教育发展的质量观,而不是限制高等教育的发展。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启动之后,我国高等教育连续几年大规模扩招,人们有几种担心。
浅谈高校教育教学论文
浅谈高校教育教学论文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信息流的集成研究与运用,是教育信息化工程的核心组成部分,是我国以教育信息化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形式与方法。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校教育教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高校教育教学论文范文一:高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策略摘要:该文通过对目前普通高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研分析,针对现存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旨在为高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提供理论借鉴。
该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调查访谈法进行分析研究。
研究表明:目前高校教学中存在诸如学校教学政策与管理、教师教学整体过程及学生学习状态等问题急需解决,该文拟从上述3个方面提出了提升教学质量的全方位策略。
关键词:高校;教学质量;策略研究教学质量是教育之本,学校发展的生命线,这一主题永恒不变。
为此,要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进一步强化学校的办学条件、教学管理,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加强学生学习管理等。
集思广益,形成合力,多途径、多手段、全方位构建起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主体,对教育教学质量优劣起决定性作用。
教师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指导者和影响源,可谓“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因此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等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好坏。
当然教育教学离不开优越的教学条件支持,离不开科学的教学管理,离不开团队的合作努力,离不开学校的科学领导和调控。
因此要提高教学质量,保证学校的健康发展,促进学生成才,直接受制于上述制约因素的影响。
要想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出优秀人才,需多方努力得以实现。
现就目前高校教学存在的问题予以解析。
1目前高校教学存在的问题1.1学校层面目前存在部分学校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与国家的相关政策要求与导向存在差距,个别学校发展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需求,不能够为社会培养出急需的人才。
这是一个学校的发展方向与导向问题,取决于学校领导集体和部分教师代表。
因此学校领导的能力、目标与胸怀等对学校整体发展带来一定影响。
领导层面定位的学校发展目标直接影响一所学校发展的走向,领导集体决策正确如否等,将对学校发展带来致命的影响。
浅谈高校教育论文范文
浅谈高校教育论文范文高校教育论文范文一:信息化在高校教育改革中的作用一、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改革中的重要作用在现代化教育过程中,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将会日益得到广泛的应用;自动化程度将会日益提高。
因此,信息化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指标,在教育改革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1教育者的信息素养是实施教育改革的先导教育改革要求教育系统进行更新和转变,这种改革是多维度的,教育系统内的各个因素都要发生变化。
而教育者具有一般导向功能,是教育、教学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和控制者,是教学信息的传递者,是教学效果的评价者。
换而言之,教师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实际实施者。
他们的行为操作将直接关系着教育改革的成功。
因此,教育改革必须以教育者的信息素养为先导。
只有教育者首先掌握信息化的教育过程(思想和技术),才能将其应用于教学活动中,丰富和完善现有的教学手段和形式。
这就要求教师真正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在各课的教学过程中广泛而有效地运用现代信息化手段,充分利用信息工具,包括计算机、教育信息网络等,以提高本专业的教学质量和效率。
1.2信息化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实施教育改革的物质基础未来的教学中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技术取代黑板和粉笔是大势所趋,信息化的课堂教学将使得课堂教学更具有高信息、高科技、高效率、高功能的教学效果。
而现阶段,由于我国的经济基础薄弱,并且存在地区差异,致使大部分学校的教学条件不甚完备。
而要实现素质教育必须以现代化教学为基础,脱离了应有的设备支持,现代化教育改革无异于纸上谈兵。
信息化的课堂要以完善的三件建设为基础,也就是硬件建设、软件建设、潜件建设。
硬件建设主要是设备、设施的建设,软件建设主要是课程、教材的建设,潜件建设主要是思想理论、方法的建设。
这三者紧密相连,互相促进,互相制约,缺少一件,信息化面临的问题都难以解决。
1.3开设信息化课是实施教育改革的重要措施信息化教育不是单纯的技术教育,也不是以信息化研究和开发为目标的教育,而是由信息化课程和信息化与其它学科的整合两大部分组成。
浅议高等教育论文精选
浅议高等教育论文精选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密切,一方面,高等教育对经济发展起着推动的作用,另方面,经济发展的一定阶段决定了高等教育发展的阶段。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等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高等教育论文范文一:高等教育学学位授权点建设思考摘要:随着中国研究生教育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学学位授权点快速发展,招生规模不断扩大。
但中国高等教育学学位授权点发展速度与指导教师队伍不匹配、分布呈现区域非均衡化状态,而且层级结构不尽合理。
这就需要稳定授权点发展速度,提高学位点质量,加强中西部地区授权点建设,促进学位授权点的层级结构合理化。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高等教育学;学位授权点建设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研究生教育快速发展,高等教育学研究生教育亦受到关注和重视。
潘愈元教授主编的《高等教育学》在1984年的出版标志着高等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正式确立。
中国第一个高等教育学硕士学位点与博士学位点分别于1984年和1986年在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设立。
截止2010年8月,我国高等教育学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学位授权点分别达到了90个和18个[3]。
目前,高等教育学研究生教育存在一定问题,建议采用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高等教育学的未来发展。
一、研究现状国内外学者关于我国高等教育学研究生培养和学位授权点建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关于我国高等教育学研究生培养问题的研究。
美国教育学家GaryMalaney对高等教育领域中的研究生教育与培养问题进行了研究。
KatherineAReynolds研究了与高等教育学博士人才培养密切相关的一些因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建议。
谢桂华、何英惠、萧琳、黄光荣研究了高等教育学学位点的建设与研究生的培养问题。
张蕾娜、余帆研究了中美两国高等教育学专业研究生教育的培养模式。
高耀明研究了我国高等教育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李均指出当前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存在生源素质每况愈下、培养质量严重滑坡、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等三大困境。
有关于高校教育论文参考
有关于高校教育论文参考范文一:高校教育体制改革行政管理论文一、以道德信仰为基础强化行政管理工作的人文关怀1.坚持行政管理原则教育发展新思路与新格局的形成,对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基本原则,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人文化发展。
它已经成为高校行政工作开展的重要原则之一。
那么何谓人文化呢所谓的人文化,就是在管理工作中注重人本主义精神,注重管理工作的人文性,这是高校行政管理的主要原则。
2.提升管理人员人文素质,提升行政管理工作效率从高校行政管理的人文视角出发,管理人员人文素质是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开展的前提条件。
具体的人文素质主要体现于管理人员的职业责任意识、基本道德素养两个方面。
职业责任意识是管理人员对工作的责任感,基本道德素质主要包含了基本道德、工作行为习惯等几个方面。
有效强化这两个方面,可进一步提升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对人文的认知,带动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满足高校发展的切实需要。
3.以人文关怀为切入点,强调统筹协调发展的重要性人文关怀的价值主要在于,能够渗透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立足于人的内心需求进行有效关怀,从而实现工作的转变与突破。
而这一目标的实现能够促进管理者统筹协调能力的进一步提升,能够突破高校行政管理的难点,形成人性化行政管理新思路。
这是新时期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对行政管理内在本质进行有效扩充的关键因素,为工作思路的有效转型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以理性心理辅导为主体的高校行政管理新思路1.倡导理性探究与心理引导相结合的全新行政管理工作理念理性探究作为对高校行政管理工作进行客观认识与研究的基本思想,对于工作内容以及工作涉及领域的深入研究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而这一方面也是造成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工作压力的根本因素之一,因此学校应加强管理人员的心理疏导,促使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效率能够得到不断提升,体现出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开展思路的创新性。
2.针对行政管理工作特点做出相应的个性化工作要求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基本特点表现为涉及范围较广,要求存在差异,这也导致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人员的心态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高等教育论文参考范文
高等教育论文参考范文高等教育理念是对高等教育实践理性思考后形成的理性认识、思想观念、理想追求和哲学观点。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等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高等教育论文范文一:市场经济中的高等教育产业发展策略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教育产业化已经成为各大高校未来经营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
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我国高等教育产业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对高等教育教学的进一步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和阻碍。
文本就高等教育产业化的相关情况进行简要总结和分析,并就如何在市场经济环境中更好的推动高等教育产业的发展提出自己的建议和看法,以期更好的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现代化、长效化发展。
关键词:市场经济;高等教育产业;问题;发展策略高等教育产业化是近些年来经济界和教育界最为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也是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高等教育产业化将教育与经济结合起来,符合了科教兴国的基本发展理念,对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以及经济发展均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一、高等教育产业化的概述1、教育产业化的含义所谓教育产业化,主要指的是将教育当为一种特殊产业进行投入、研发和管理,按照经济市场基本规律推出产业产品,并获得对应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提高劳动生产率,拉动教育经济的不断增长,从而更加有效的促进和推动教育事业的长效、经济、可持续发展。
2、高等教育产业的特征1)消费/投资双重性。
高等教育对受教育者而言不仅是一种消费,其产业还直接受他们劳动力的影响产生增值效应,因而高等教育产业具有消费、投资双重属性。
2)选择性和非义务性。
高等教育产业不仅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政府进行经济调控的有效措施,因此,它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和非义务性。
3)准公共产品性。
高等教育服务产品既不是私人产品,也不是公共产品,而是介于两者之间,因此,其产品具有准公共产品性。
4)社会服务性。
高等教育产业的产品主要为高等教育服务,因而其产业具有较强的社会服务性。
浅谈大学教育毕业论文
浅谈大学教育毕业论文随着高校扩招和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教育管理模式显得滞后,在大学教育管理中创新教育管理模式更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大学教育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大学教育毕业论文范文一:大学教育实践教学强化策略摘要:实践教学是高等院校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关键环节,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手段。
如何加强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是每个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重要课题。
结合我国实际,从大学生自身原因、当前教育体制、成长环境等多方面分析我国大学生动手能力差的原因,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改革建议,如校内实习与校外实习相结合等。
在高等院校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迫在眉睫。
关键词:实践教学;教育体制;创新对比中国学生与美国学生,相信大家都有这么一个共识:我国学生在理论知识方面较强,在国际性知识竞赛中我国学生夺冠的事例比比皆是,这方面与美国学生相比毫不逊色,但在实践动手方面显得较为差劲。
是我国学生天生手笨、美国学生天生就善于动手?当然不是,那么,导致这种差距的原因是什么呢?又该从哪些方面着手改变这种局面呢?笔者作为一名在高校从事多年实践教学的教师,结合我国大学生现状,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工科毕业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是用人单位最为关注的能力之一,如何加强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是每个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重要课题,不论是教师还是行政人员[1]。
部分高校没有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对社会的发展缺乏足够的认识,特别是没有对社会人才的需求方向进行科学的调研,依旧以传统的教学模式办学[2],在教学计划中未将理论与实践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主要体现在教学目标设置得不够合理,偏重传统理论知识的学习。
即使是设置了实践教学,其内容相对比较单一,其所包含的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的实验数量也比较少。
1当代大学生存在的问题(1)在理论和实践关系上,部分学生重理论、轻实践。
关于高等教育论文
关于高等教育论文追求和哲学观点。
高等教育理念是高等教育实践的产物,同时又引导着高等教育的发展,一定意义上,决定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和成败。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等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关于高等教育论文范文一:应用型本科高等教育教学研究〔摘要〕就开展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研究的现实意义进行了阐述,浅谈了教学改革思路和主要解决的问题,就改革应在哪些方面进行课程改革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和方法,为高等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课程体系;改革;成绩考核。
1教学研究的意义1.1有利于提高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水平与质量目前应用型本科高校由于学时有限,不能将所有的专业类实验都在实验课教学中体现,特别是在专业基础课中表现的尤为突出。
因此在课程实验、实践教学中,如何选择教学内容,剩余的还较重要的实验内容如何安排?以及实验类型如何确定,这关系到学生知识面的拓展及学生毕业后能快速适应社会的问题;学生能力的发挥问题等。
建立应用型本科实验、实践教学体系,有利于改善目前应用型本科实验、实践教学状态,以提高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水平与质量。
1.2有利于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应用型、创新型高级人才的能力培养,是在理论教学与实验、实践教学交叉渗透中,在课堂、实验室、实践实习基地、工厂等一个广义的“教室”中,在专业老师、实验和实践指导老师、师傅、经理、职员、官员、市民、工人等一批广义的“教师”共同教育下培养出来的。
实验、实践教学的功能就是培养学生的“五种能力”。
混乱无序的实验、实践教学是根本无法实现对学生“五种能力”的培养。
应用型本科实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将规范实验、实践教学,使实验、实践教学在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1.3有助于彰显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特色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定位是基于其对应用型高级人才的培养。
办学定位决定了其办学的基本特色。
实验、实践教学就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实现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功能的主要组成部分。
浅谈高等教育学论文参考
浅谈高等教育学论文参考一、当前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表现一部分学习内容与社会实际需要脱节一方面,由于大学的扩招,原有的教育资源不能满足急剧扩大化的教育需要;另一方面,由于信息社会环境下,知识发展与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也造成了学习内容与社会需要之间的偏失,甚至导致在大学毕业求职的时候,很多学生会认为“学的多,用的少”、“学习的知识与现实相差太大”,这也是当前大学教育培养方向调整的重要出发点之一。
二师生关系矛盾凸现高等教育正在实现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发展方向转变。
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师生关系也悄然发生着变化,由“传道、授业、解惑”的单向“灌输式”教育向“解放人性、尊重个性与创新”的双向“沟通式”的转变。
教师作为“师”的涵义在淡化,“友”的涵义在相对增加。
然而,在这一发展转化的趋势下,由于目前对“师”、“友”教育评价体系的不健全,造成了师生关系冷漠化。
一方面教师可能认为“我才是教育的主体,是老师,甚至可以是家长———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另一方面学生可能认为“我是自己掏钱交学费来学习”,“我是消费主体,是上帝”,师生关系矛盾凸现。
二、科学发展观指导下高等教育发展策略及调整方向研究科学发展观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五个统筹”的发展要求,积极推进社会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其具体内容包括: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全面发展观、协调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
一科学发展观指导下高等教育发展策略研究在新的社会经济形势下,作为高等教育培养主体的大学,应该在坚持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指导下,高等学校应该从思想教育、培养方式、教育教学体制等方面出发,积极应对当前大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实现科学发展。
1.积极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当代大学生中有很大一部分人是处在迷茫中的,这首先是因为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迷失,找不到自己的人生方向,无法给自己正确定位。
科学发展观要求高校应该坚持以人为本,重视人的能动作用,加强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思想教育,积极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指导学生能够从思想上认识上大学的目的和价值,认识自己对未来的预期,树立长远的人生目标,定位自己的人生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高校教育论文参考摘要:高等学校教育成本的核算无论是理论讨论、制度制定还是现实需求都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层面,本文从高校教育成本研究的必要性入手,分析了目前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研究存在的问题,对普遍认可的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的四种方法进行了简单阐述,以期理论界和实务界共同努力,使高校教育成本管理和会计核算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关键词: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核算方法2021年1月,新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正式施行,其新增独立章节———成本费用管理,该章节定义了高校各类费用的含义;要求依据权责发生制原则区分费用期间;同时要求正确归集和分配各项费用;建立成本核算和成本费用分析报告制度。
我国对高校教育成本管理的起步较晚,之前还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成本核算办法,来控制高校教育成本、考核高校业绩。
新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为研究高校教育成本奠定了政策依据,但要真正实现对高等学校教育成本的核算还需要不断完善基本条件,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才能使高校教育成本核算成为可能。
一、高校教育成本研究的必要性高等学校的教育成本是指高等学校在提供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所有资源耗费的综合反映,是衡量高等学校办学效益以及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
但在我国,高校作为非盈利性组织,其日常运营的资金相当一部分来自财政拨款,长期以来不要求计算教育成本,不计算盈亏。
这便导致了到目前为止,我国高校教育成本的核算尚没有统一的计量标准和核算方法,成本核算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受到限制。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高校的教育成本已然成为管理者、投资者以及政府部门所关注的重要信息点,高校推行教育成本管理与会计核算的机制建立,已经是时代、市场背景下必需的趋势选择。
在目前我国国家财力不能对高等教育提供强有力支持,教育经费极为短缺的情况下,高校亟待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做好内部成本管理,从而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办学效率。
新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正式施行,促进我国高校教育成本核算正在向可操作层面迈进。
二、高校教育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1.外界环境不利于成本核算。
高等学校是非盈利组织,其日常经营不以盈利为目的,而着力于增加生源、提高社会声望和社会影响力。
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对于每一笔支出,高等学校不会去计算利润率、投资回报率等,再加之,高校收入大部分来自于财政拨款,就更加不必在乎经济回报,而是一味地增加教育设施的投入、增加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增加教育经费的投入,不考虑将成本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如此便忽视了对成本和利润的核算。
2.会计制度不利于成本核算。
目前,高等学校所采用的一般是收付实现制为主、权责发生制为辅的会计制度,而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都是以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核算原则。
这便导致了高校的经济事项发生的时间和相关货币支付时间并不完全一致,以支出为依据计算的成本与核算期间不配比,不能及时、准确的反应高等学校的经营状况。
3.教育成本包含的项目范围不明确。
高等学校教育的支出种类繁杂,在进行成本核算时,要对高校各种耗费加以甄别分类,如果以学校的实际支出为核算对象,必然会导致高估了高等学校的教育成本,因为学校的各项支出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与给学生提供高等教育无关的。
现阶段的研究主要对以下几个方面是否计入高校教育成本存在较大争议。
第一,高校的科研经费是否应该计入教育成本。
科研支出是衡量高校水平的重要指标,高校为了获得较好的声誉,一味增加科研投入,如果将科研支出全部计入教育成本,势必会夸大教育成本。
但对于高校来说,科研成果往往又是许多教师教学的一手资料,对于促进教育水平提升,具有显著作用。
所以科研经费是否计入高校教育成本,计入多少,对教育成本核算影响重大,而教师的科研工资和教育工资如何区分也是重要问题之一。
第二,离退休人员经费是否应该计入教育成本。
离退休支出是高等学校负担的离退休人员的工资、津补贴等基本支出。
众所周知,许多高校离退休老师任然活跃在教学一线,导致难以将离退休经费完全排除在计算教育成本之外。
第三,后勤保障支出,是指高等学校为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等活动提供后勤保障发生的支出。
高校社会化后,有些高校的后勤业务由社会投资兴建,完全按市场化运作,与学校没有直接的财务关系。
有些高校的后勤由学校自办,由学校财务代后勤支付的费用又该如何计入教育成本仍然具有一定的难度。
第四,用于学生的支出问题,如向学生发放的助学金、奖学金、困难补助等是否应计入高校教育成本。
4.成本核算未细化到专业。
目前高校会计核算上的经费支出科目是按“教育事业支出”、“科研事业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后勤保障支出”、“离退休支出”等科目实行一级核算的。
支出的经济分类按照每类资金的用途分为工资福利性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债务利息支出、基本建设支出和其他资本性支出,可见高校的经济支出没有细化到按专业核算学生的培养成本。
但在高校内,不同专业的学生占用的教育资源是极为不均衡的,比如医学类学生在学习中就需要更多的专用教学设备以及耗费更多的实验材料,而文科类学生相对需要的教学设备和材料就少的多,所以普通全日制本科专业学费标准也从3700至35000不等。
由于高校内部财力分化严重,各院系之间即使学费标准相同,不同专业的教师和学生所享有的教学资源存在很大差别,仅仅按教育、科研、行政管理、后勤保障、离退休等支出,分类、计算出的高校教育成本与各专业的学生实际培养成本会产生相当大的差距。
三、高校教育成本核算方法1.统计分析法。
统计分析法是指运用现有的统计理论和统计模型,利用会计资料或者抽样数据,经过适当调整后,套入数学统计模型直接计算出高校教育成本。
这种方法要求数学模型的建立要准确、公允,优点是高校教育成本计算方便、简洁,缺点是该方法统计的教育成本较为粗略,准确性差,只适宜宏观层面要求的成本信息统计。
2.会计调整法。
会计调整法是指围绕高校教育成本范围将现有的会计资料进行调整,经过计算获得教育成本的方法。
其以教育成本核算为对象,将高校的支出项目调整为教育成本项目数据。
这种方法计算应当注意现有的会计资料基本上是采用收付实现制计量的,采用会计调整法计算教育成本便要注意将收付实现制下的会计资料调整为权责发生制下的数据。
相比统计分析法,该方法较为复杂且难以操作,但准确性及合理性高。
这种方法的核算质量与会计资料精确度和调整的合理性息息相关,其缺点便是没有统一的调整规则,不利于各高校之间的横向比较。
3.会计核算法。
会计核算法是指高校教育成本采用会计方法进行核算,建立一套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的会计制度。
其明细账以高校教育成本核算对象进行开设,教育费用以成本核算对象进行归集、分类、记录。
期末根据科目余额结转发生额,计算教育成本。
该方法可以准确、合理的计算出高校教育成本,主要是要设置成本会计科目,完整公允的会计科目可以全面准确的对高校支出项目进行分类、计量、计算,有益于高校教育成本核算。
但该方法工作量大,不及统计分析法和会计调整法简便易操作。
4.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是1992年由CooperandKaplan提出的,目的是更好地核算制造企业的生产成本,是以作业为核心,确认和计量耗用企业资源的所有作业,将耗用的资源成本准确地计入作业,然后选择成本动因,将所有作业成本分配给成本计算对象产品或服务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鉴于作业成本法的优良特性,它的运用已经推广到了许多领域,同时也为高校教育成本的核算提供系统的方法及新思路。
其主要步骤有:明确高校作业的主要产品,将成本归到作业中,选择作业的成本动因,把作业成本分配到产品中。
作业成本法能优化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程序,更加科学合理的计算教育成本。
该方法的准确运用还需要相关人员的严格把控,明确确定高校作业中心和作业动因,注意对资源动因的划分和对非终结资源进行合理分配,从而不断提升各级高校成本管理水平,使教育资源更加合理的运用在高校经营活动中。
一、民主理念民主及平等,是现代人文的核心理念,高校作为一个集中较高文化素质、较强独立意识、较强创新精神人才的地方,他们对平等、民主的需求要较其他群体要强烈得多。
对于高校教育管理而言,面对这样一个群体,要更多地运用柔性管理替代刚性管理,同时,为了贯彻民主理念,还应该尽量开展自我监督管理,让学生与教师在自主与自治下,充分挥洒自己的个性与意愿。
在制定各项管理规定时,要最大限度地听取各位高校成员的意见,给他们参与权,以达到共同管理的目的。
民主理念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运用,可以通过增加成员对管理事务的参与而提高他们的积极性,也可通过大家共同探讨制定的各项管理措施,自然而然地会赢得大家共同的遵守,这无疑比由管理者制定制度,要求大家一起遵守的效果好得多。
二、和谐高校教育管理的实践与探讨1.教育管理机制的和谐采取什么样的管理机制,是保证和谐理念在高校教育管理是否能够真正发挥作用的前提与基础。
传统的教育管理机制中,人往往是第二位的,重视的是机构、权力与章法,其具体做法是,通过建立完善严格的规章,实现对高校各个成员的管理与控制,对于所有的成员来说,服从管理是最重要的,整个高校成为一个在管理制度下具有计划性与统一性的整体。
这种管理是刚性,要求每个人听话就好,谈不上激发每个人的积极性,也无法发挥创造性。
久而久之,在这个环境下的人会越来越没有创造性,墨守成规近似于机器人,由此产生了传统高校管理机制下管理效率低下的突出问题。
针对这一情况,高校教育管理要融入和谐理念,就必须做到几点,一是管理机制要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真正为高校的每一个成员的健康成长和长远发展着想,考虑如何开发他们的潜能,发挥他们的创造力。
即考虑管理的有序性,更考虑人的价值的体现,从而满足所有成员的需要。
二是要将管理机制置于法律法规框架下,法律所赋予人们的权利,在高校教育管理机制中都应该得到保障,有利于对高校成员合法权益的保护,保障了高校管理的正常秩序。
三是管理要体现民意,即在管理中坚持群众路线,从群众中听取意见,鼓励他们为了学校的发展提出建议。
鼓励他们以学校的各项制度提出完善建议,从而保证管理制度既不脱离群众,又可以让他们自觉执行,提高高校管理效率。
2.管理运作的和谐有了好的机制,只是和谐高校教育管理的第一步,关键还在于如何执行这些制度,也就是具体的管理运作。
传统的高校教育管理中,在管理的运作环节不可避免地存在许多问题,如,校园人际关系的不和谐。
往往是校园管理的高层过于重视权威,对下级没有亲和力,下级对上级只有服从,却缺少真正的尊重,下级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
比如,管理成员之间也相互不和谐,有的人过于计较,总想着管理能给自己带来多少利益,有意见、有建议不当面说而是喜欢背后说,影响人际关系。
比如,各个管理部门之间相互不和谐,要么是相互推卸责任,要么是各自为政,没有现代管理急需的团结协作精神。
因此,在和谐理念视阈下推进高校教育管理,要在其管理的具体过程中融入和谐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