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211”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工业工程专业框架与实践教学探讨
生 产 系统 组 织 与管 理 问题 的能 力 这 些 课程 包 括 高 等数 学 、 线 性代 数 A、概 率论 和数 理统 计 A、大 学物 理、 工 程 实 训 A、 画 法 几 何 与 机 械
制图、 机械原理 、 机械 制 造技 术 、 机 械设 计 、 理 论 力学 、 材料力学 、 电子
技 术 及 机 械 工 程 的基 础 知 识 与 应
用 能力 .能为 地 方经 济 建设 服 务 . 在生 产 制 造企 业 . 尤 其是 机 械制 造 行业 . 从事 对 各种 复 杂 的管 理 和 生 产系统进行分析 、 规划 、 设 计 和 管
为 了培 养学 生 的认 知能 力 、 创
复合 型 、 应 用 型人才
l - 2 “ 2 1 1 ” 人才 培 养方 案 的课程 设
置 原 则 与 依 据
术开发 、 技术 经 济 分析 与 生产 组 织 管理 的能 力 该 课程 包括计 算机 绘
图、 管 理学 原 理 、 基础_ 丁业 工 程 、 运
具体 说 来 . 本 方 案 的课 程 体 系 结 构有 四部 分组 成 : ( 1 )通 识 教 育
领 域课程 该领 域课 程培 养学 生扎 实 的 自然 科 学基 础 、较 好 的人文 、
筹学 、 运筹 学 课 程设 计 、 质 量 工程 、
人 因工 程 、 生产计划 与控制 、 物 流 设 施 与规 划 、 物 流设 施 与 规 划课 程
式 的指 导 下 .以校 企合 作 为 背景 .
基 础 、又 具 备 现 代 企 业 管 理 的理 论. 能 为 当地经 济 建设 服 务 的跨 学
科应 用型人 才 1 . 3 “ 2 1 1 ” 人才培 养 方案 中的素 质 与专 业 、 课 内与 课外 的关 系
新型工业工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与方法探讨
和实 施 , 是管 理科 学 与工 程技术 相 结合 的综 合 性学 科 。 教 育理 念 。 一是 “ 以人 为本 ” 育理念 。 力创造 能激 发 教 努 由于工业 工 程学 科在 我 国发展 时 问短 .无 论是 从 师资 学 生创 造 力 . 足 个 性 发 展特 征 。 二是 “ 能 教 育 ” 满 智 理 队伍 、 学设 施 。 教 还是 人才 培养 的质 量 方 面都 与西 方发 念 。 摒弃 “ 填鸭 式 ” 式教 学 . 力培养 学 生主 动获 取知 识 致 达 国家相 比具有 一定 差距 。河南 理 工 大学 工业 工 程专 的能力 : 三是 “ 综合 教 育 ” 念 . 调文 理科 的互 相渗 透 理 强
1树 立 科学 的 人才培 养理 念 。 ll工 业 工程 学科性 质 。
阔知识 视野和 素 养 .以适 应 经济全 球 化对 复合 养模式 是 一种 对 教育 模 式 工 业 工程 是 集管 理 、 术于 一 体 的综 合 性学 科 。 技 强 的思 考 。 也是对 社 会人 才需 求 的一种满 足 。 经过 长期 摸
化 。 另外 ,工 业工 程是 时代 的弄 潮儿 ,诸 如精 益生 产 实 习实践 、 毕业 设计 等诸 多 方 面提供 仓 新 的条件 , 以使 ( P 、 业 资 源 计 划 ( R ) 准 时 制 (I ) 等 都 是 工 他们 获得 自我发 展 、 L )企 EP、 Jr 等 ] r 自我 生存 的能力 。 业 工 程学科 下的产 物 2 革新传 统 的教 育教 学方 法 .
【 摘 要 】 工业 工程是 集管理 、 术 于一 体 的综 合性 学科 。 结合 河 南理 工 大 学具 体 实践 , 学科 性 质 : 技 从 出发 , 讨 了工业 工程 学科 的人 才培 养理 念 和教 育模 式 ; 探 从课 程体 系建 设 、 养 方 法 、 培 实践教 学- d  ̄ 面阐 - ' - 述 了该 学科人 才培 养 的教 育教 学方 法 :就加 强师 资队伍 的 方 法手段 和教 育管理 体 系建设 给 出了具体 经验
关于工业工程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的探讨
书面表 达能力
组织与团队协调 能力 决策与执行 能力
2 人才培 养评 价指标 的相对 重要性
笔 者设计 了评价 指标 相对 重要性 的调查 问卷 ,在清 华大学 选择 工业 工程 系与 一个偏 重 于学术 研究 的工科 系 ( 为 ME 记 S )进行 调研 ,收集相关 专家关 于评价 指标 之 间的相对 重要性 数据 ,在此基 础 上分析 两个 系在人 才 培养 方面 的相似性 与差 异性 。
人
学 习 、分析
才 与实践能力
分析能力
获取 、应用新知识 的能力 ( 是否具有终 身学 习的潜在能力 )
现实问题 、工程 问题 的转换能力
实 验课课程 与实验环节
实践能力 沟通能力 生产实习 综 合所 学知识解决 现实问题 的能力 口头表 达能力
沟通 与协调能 力
领 导能力
[ 收稿日期】21— 9 3 01 0 —1
[ 作者简介]刘鑫鑫 (98 ,女,湖南常德人,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从事新闻学研究。 18 一)
・
l ・ 7
项 活 动来评 价学生 的综合 素 质 ,共分 为 2 个 维度 。 2 为 了获 得更加 准确 、全 面的评价 指标 ,本文 通过 专家法 对初 步确立 的评价 指标 体系 进行调 整 和完善 。经 过 四轮讨 论 之后 ,本研 究得 到 了更 为完整 的 、具有层 次结构 的评价指标 体 系 ,如表 1 所示 。
第3 o卷第 6 期
V 13 No 6 0 .0 .
长 春师 范学 院学报 ( 自然 科学版 )
Ju l f hncu o a U i rt( a r c ne oma o C aghnN r l n esy N t a Si c ) m v i ul e
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及特点
工业工程专业是一个涉及多方面知识的综合性学科,涉及工程、管理、经济等多个领域。
在当前的社会发展背景下,工业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对于工业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向和特点有着很高的要求。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及特点。
一、工业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向1. 专业知识的学习工业工程专业人才需要掌握工程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知识,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应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打好基础,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实践能力的培养工业工程专业人才需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因此校园实践和实习实训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通过参与各类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程中,提高实践能力。
3. 国际化视野的培养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国际化视野已成为当今社会对工业工程专业人才的要求之一。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多接触国外优秀的工业工程理论和实践,开拓国际视野。
4. 创新能力的培养工业工程专业人才需要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因此在培养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未来的发展做准备。
二、工业工程专业人才的特点1. 知识面广泛工业工程专业人才需要掌握多学科知识,因此他们的知识面要比其他专业人才更广泛,需要具备的知识更多更全面。
2. 分析问题能力强工业工程专业人才需要具备较强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可以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这需要工程师具备较高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3. 综合运用知识工业工程专业人才需要综合运用工程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他们需要能够在各种复杂的情境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创新意识强工业工程专业人才需要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可以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不断创新,提出新的理念和方法,为企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总结而言,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在培养方向和特点上有其独特性,需要系统全面的知识储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国际化的视野和创新的思维方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工业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会越来越大,因此培养出合格的工业工程专业人才是非常必要的。
工业4.0与智能制造背景下对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
工业4.0与智能制造背景下对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工业4.0与智能制造背景下对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和智能制造的兴起,工业4.0已经成为当前工业界的热门话题。
工业4.0的核心理念是将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制造业,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生产方式。
因此,在工业4.0与智能制造背景下,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首先,工业4.0的到来使得工业工程专业人才需要具备更广泛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传统的工业工程专业主要注重生产系统的优化和效率提升,而工业4.0要求工程师不仅要具备工程技术知识,还需要了解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应用。
例如,工业工程师需要掌握数据分析和挖掘的技巧,能够从大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为企业决策提供支持。
此外,工业工程师还需要了解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的原理,能够对生产系统进行智能化设计和控制。
其次,工业4.0的推动下,工业工程专业人才需要具备更强的创新能力和跨学科合作能力。
工业4.0的实现需要融合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术,需要与信息技术、电子工程、机械工程等相关专业进行紧密合作。
因此,工业工程专业人才需要具备广泛的知识背景,能够在不同学科领域进行交流和合作。
此外,工业工程师还需要培养创新思维,能够提出新的解决方案和改进措施,推动智能制造的发展。
第三,工业4.0的背景下,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应该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
除了专业知识和技能外,工业工程专业人才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领导能力等。
在实际的工作中,工程师需要与其他职能部门进行协调和沟通,需要带领团队完成项目任务。
因此,工业工程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对于工作表现及事业发展至关重要。
此外,工业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还需要与产业界的需求相结合。
随着智能制造的迅速发展,企业对于工业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因此,高校应该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了解企业的需求,调整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和内容。
工业工程专业入才培养目标和模式的研究
叉学科, 它不仅直用数学等 自然科学与工程分析技术 , 而目 要应用社 会科学 、 信息技术和经济管理知识 , 具有很强 的综合性特征 。 ( 3 ) 追求卓越 。本学科倡导经济 ( 管理 ) 与工程 ( 技术 ) 的统一 、
( 3 ) 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 。教师中有的来 自机 电类 , 有 的来
自管理类 , 系统掌握工业工程专业核心课程 的教 师较少 , 且教学
方法与手段 落后 , 对工业工程前瞻性知识的教学不足。
纪8 O年代 , 随着外资 、 台资 等企业 的进入 , 工业工 程专业在我 国
大陆得 到了一定范 围的推广 , 经过近 3 0年发展 , 取得 了一 定成
学 内容外 , 还可开设独立实践教学课程 , 如企业经 营管理沙 盘模 拟实训 、 生产制造管理实 ̄ J I I ( E R P软件 ) 及专业课程设计等 , 同时
通过金工实习、 专业生产实习、 毕业实习等环节培养学生 的职场
适应能力。
程技术基础较好 , 学生应用能力较强 。 ②管理学 院开设 的四年制
2 0 1 3 年9 期
蔌 欲唷. 高教 Sh a an x i J i a o y u・ Ga o i i a o
教 育 教 学 探 索
工业工程专业入才培养目标和模式的研究
【 摘 要】 工业工程是一门技术与管理相结合的交叉学科。文章介绍了工业工程学科的发展及其特性, 分析了 陈 保国
( J I T ) 、 精益 生产 ( L P ) 、 企业 资源 计划 ( E R P ) 等 是工业 工程 在新
的全球技术经济背景下发展的新产物。
。 我 国 工 业 工 程 专 业 教 育 现 状
工业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工业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 究
马彤 兵 孙 超
( 阳工程 学院 , 宁 沈 阳 103 ) 沈 辽 1 16
摘要 : 文在界 定 了工业 工程 的特 点及领 域基础 上 , 本 分析 了全球 经济 一体化形 势下 工业 工程 人 才需求 的特 点 , 比较 国
内外五所 院校 工业工程 专业 的特点 , 结合 沈 阳工程 学院 自身特 点 , 创新 构 建 面向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电力企 业 工业 工程 专 业应 用 型人 才
工业 工程领 域覆 盖面 和行 业适用 面较 广 , 工业 工程 起 源 于机械制 造业 。工 业 工 程强 调 “ 系统 观念 ” “ 程 意 识 ” 和 工 , 重 视研究 对象 的“ 统筹 规 划 、 体 优化 和 综 合原 理 ” 因此 , 整 。 工业 工程 领域涉 及 的主要学科 领域有 系统 科学 、 代 管理科 现 学 、 算机科 学 、 计 运筹学 等 。
1 工 业 工 程 的 特 点 及 领 域 .
1 1工 业 工 程 的 特 点 .
工业工 程是 一 门工 程 技术 与 管 理技 术 相 结合 的综 合性 工程 学科 , 以降低 成本 、提 高质 量和 生产 率 为导 向 ,采用 它 系统 化 、 专业化 和科 学 化 的方 法 , 合 运用 自然 科 学 、 学 、 综 数 社会科 学 , 特别 是工程 技术 的理 论 与方 法 ,对人 员 、 料 、 物 设 备 、 源和信 息所组 成 的集 成 系统 进 行 规划 、 计 、 价 、 能 设 评 创 新 和决 策等 工 作 ,使 之 成 为 更 有 效 、 合 理 的综 合 优 化 系 更 统, 为实 现生产 制造 、 管理 和服务 系统 的低成 本 、 效率 和高 高 效益 的管理 目标 提供有 力的技 术支持 。
面向需求的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面 向需 求的工业工程专业人 才培 养模 式研究
宋李俊
( 重庆 理工 大学 机 械工 程学 院工业 工程 系 , 重庆 4 0 0 0 5 4 )
摘要: 针对大学生就业形势 日益严峻 的问题 , 通过分析 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与不足 , 提 出了面向需求的工业 工程人才培养模式 , 从人才培养 目标、 课程体 系建设 、 师资队伍、 教学方法、 运行机制以及教 学组织形式几个方面对该以机械工程技术为背景加管理知 识, 要么以管理科学为背景加机电基础知识 , 使得管理理论 与工程技术相脱离 ,没有体现出工业工程既懂技术又会管
理 的专业 特 性 。
二、 面 向需求 的工 业工 程人 才培养 模式
1 . 培养 目标。 目前国内的工业工程培养模式可以总结
个项 目, 以3 0 人 为一 个班 级计算 , 笔者 的做 法 是把 学生 分成 5 个小组 , 每个小组轮换承担项 目, 从产品 目标的设定 、 产品 的设计 、 生产过程的实现 、 产品包装及打包介绍 , 一条龙服 务均 有项 目组 组长 带领 项 目组成 员一 起协 作完 成 。而 每一 个 项 目下 还有 很多 子项 目,又可 以 由单个 或 两个 学生 来共
比较落后 , I E 人才层次不合理等问题阎 。 综合分析 , 我国工业 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上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 ( 1 ) 人才培养 目标 定位不清晰 , 过于泛化 , 针对性不强 , 给有 限的四年教学带 来一定的盲 目 性, 该教什么 , 不该教什么, 教到什么程度 , 培 养哪些相关能力与技能都存在一定的盲 目性 ,最终导致学 生 毕业 找工 作也 不 明 白 自己能 做什 么 , 会做 什 么 , 有 哪些竞
应用型工业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转岗和行政人事人员转岗( 如菱茂光电) 等, 来自工业 工程科班出
身的 人员极 少 。这 是 由 于 1 9 8 0年 代 初 我 国在 引 进 推 广 现代 管 理 时, 忽视了工业工程的开发和应用, 我国的 I E专业迟迟未能开设。 近几 年来 虽然 全国有 近百 所高校 开设 了工业 工程 专业 , 但是 毕业 生 大都 转行 , 真正 从事这 一行 业 的人 才 极少 , 这 才 形 成今 天 工业 工 程 人才 严重 匮乏 的局面 。 ( 3 ) 工业 工程 岗 位 需要 的 专 业 知识 及能 力 。一 是 专业 知 识 需 的复合 型高层 次管 理人 才的培 养 。 针对思源学院作为新建民办本科学院面临的实际生源问题和 求情况。根据调研结果, 对于统计学、 项 目管理、 基础工业 工程、 生 学校工业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改进方向是 : 更加强 产计划与控制、 质量管理与可靠性、 运筹学、 成本控制、 工程经济 、 人 软硬件条件现实 , 调学生实践教学环节, 理论和实际的紧密联系, 提高学生动手实践 机工程、 物流系统设施规划、 生产实习等需求比例较高。二是能力
二、 工业 工程专 业应 用性人 才需 求与培 养现 状 1 、 工业 工程 岗位 及 专业知 识需 求现状
( 1 ) 企业 重视 程度不 均衡 。对相 关 企业 的 调 研表 明 , 企业 对 于 工业 工 程重视 程度 有很大 区别 , 台资 企 业一 般 均 设有 工 业 工程 部 ( I E部 ) 或“ 生产与 工业 工程 部( P I E部) ” , 如菱 茂光 电 、 技 嘉科 技 、 晟 铭电 子等企 业 , 工 业工 程 专项 工作 开 展 比较 深 入 , 开展 项 目基 本 符 合我 们一 般高校 的培 养的 目标 ; 国内企业 除个 别 比较大 的外 向型 企 业设 立工业 工程 部 门外 , 大 部 分企 业 没 有工 业 工程 部 门 , 这 些企 业 虽然 也进 行了相 关的 工业 工程 活动 , 但 是很 不 系统 , 其 重 视 程度 也很不 够 。 ( 2 ) 工业工程 专业 人才严 重 匮乏 。通 过对 以上 企业 调 研 , 大部 分企业 均表 示需 要工业 工程 人员 , 但 是这 些企业 现 有的 工业 工 程技 术人 员大都 来自 基层 作 业人 员 ( 如晟铭电子) 、 机 械 电子 技 术 人 员
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的探讨
・ 基 本 素质 :具 有 良好 的政 治 思 想 素 质 ;具 有 较 好 的 人 文 、社 会 科 学和 自然科学基础素质 ;具有 良好 的身心素质 ;具 有 良好 的职业道 德和品质 ;具有 管理 意识 、工程意识 、质量意识 、效率意识 ; ・基础理论 :掌握 管理学 、工程经 济学 及财务 管理 的基本 理论 、 基本知识 ;掌握 管理理论及实践 的基本定性 、定 量分析方法 ;掌握应 用性本科大学应 具备 的数学 和物理 知识 ;掌握工业 工程领域 的基本原 理 、基本工艺和基础理论知识 ;掌握 信息系统方 面的理 沦知识 ;了解 本学科 的发展 动态 ; ・应用能力 :阅读 英文原 文专业 领域资料及信 息检索能 力 ;计算 机操作与应用能力 ;识 图与绘 图能力 ;计算机识 图与绘 图能 力 ;系统 规划与管理能力 ;设施 规划 与没计 能力 ;方法 与效率能力 ;生 产计 划 与控制能力 ;质量管理能力 ;人力 资源开发 与管 理能力 ;工程 项 目管
职 教 平 台
工 业 工程 专 业人 才培 养创 新模 式 的探 讨
刘 捷 ( 沈 阳工程学院管理学院 )
摘 要 :工业工程专业培养的是懂技 术的管理人 才,随着我 国工业化 的进 一步深入 ,全球 竞争激烈程 度的加剧 ,社会 对工业工程人 才的 需 求量急剧增长 本文从人才培养模式的各要 素入手 ,对人 才培养过程 中的各 个环 节进行 分析 ,为工 业工程 专业人 才培 养模式 的改革创新提 供 了
借鉴 . .
关键词 :工业工程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
质 量பைடு நூலகம்为 手 段 ,以 培 养 学 生 的 适 应 性 与 实 践 性 ” 为 教 学 方 法 ,努 力 实 现
工业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工业工程专业培养方案近年来,工业工程专业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因为其培养方案能够培养具有系统工程思维、管理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
本文将探讨工业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特点和优势,以及对学生的影响和发展前景。
一、工业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特点工业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有其独特的特点。
首先,它强调跨学科的学习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工业工程涉及多个领域,如管理学、数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生需要学习各个领域的知识,将其综合应用于实际工程问题的解决中。
其次,工业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需要参与项目实践、实习和实训等活动,以便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样的培养方式能够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和实践,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
最后,工业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强调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的培养。
在现实工作中,工业工程师需要与各种不同背景和专业的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因此,专业培养方案通常会通过小组项目和交流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以提高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的工作效率和绩效。
二、工业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优势工业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具有明显的优势。
首先,工业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其能够在真实环境下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这种培养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工业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在各种复杂和多样化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这种培养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决策能力,使他们成为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人才。
最后,工业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注重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与不同背景和专业的人进行有效的合作和沟通。
这种培养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使他们在团队合作中发挥协同效应,提高工作效率和绩效。
三、工业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对学生的影响和发展前景工业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对学生的影响和发展前景是显著的。
工业工程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为例
大 众 科 技
DA ZHONG J KE l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No. 2 1 3, 0 2
( muaieyN 。5 ) Cu lt l o1 1 v
工业工程特 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 究
一
以桂林 电子科技大学为例
军 吴振华 张学龙
李
p o r ms a l r g a s we ,wh c s a g i e n r t e b i n f c a a t r t r f s o a s a d Cu c m n e rt n o i d s i l ih i u d h e f h u d g o h r ce s c p o es n l m n o l i ii i i m  ̄u i t g a o f n u t a i rl
A t S udy o t a ni g M o lo l n sf rCha a t rsi o e so ls f n heTr i n de f Tae t o r c e itcPr f si na im o I ndusra g ne rn til En i e i g
— —
_r k ui nelc r ni c e c n e h ol g i e st s a x m p e _ e g l e to c s i n e a d t c n o y un v r i a n e a a i y l
Ab ta t Ac o dn o t e d ma d f ri tl g n h t e s ca a d e o o cd v lp n f u n x , n p r f e e f src : c r i g t h e n e i e t o n l wi h o il n c n mi e eo me to a g i a d t s i to sr s g he i a i o
工业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及模式的创新研究——基于常州工学院工业工程专业建设的实践
都可 以应 用工 业 工 程 , 即工 业 工程 涉 及 的业 务 和
技术 跨度 非常 大 。由于各 个学 校在 人才 培养 层 次
到人才培养 的质 量 。因此 , 改革 就成 为高校 不 教学
可忽视 的重要课 题 , 而教学改革 的 主要 任 务是建立
的定 位各 不相 同 。因此 , 工业 工 程 专 业 的人 才 培
中 图分类 号 : 6 2 G 4 文献标 志码 : B 文章 编号 :6 1 0 3 (0 0 0 0 8 0 17 — 4 6 2 1 ) 4— 0 3— 4
Re e r h o n v to f Edu a i na y t m n o e o Fo t r s a c n I no a i n o c to lS s e a d M d lt s e W e 1t a ne a tto r l.r i d Pr c ii ne s
— —
基 于 常 州 工 学 院 工业 工 程专 业 建 设 的实 践
牵 卫 红
( 州 工 学 院 经 济 与 管 理 学 院 , 苏 常州 2 30 ) 常 江 10 2
摘要 : 以常州工 学 院工业 工程 专业 为例 , 工业 工程 专业应 用型人 才培 养体 系及模 式 的建 立与 对 完善 进行 了分析 与研 究 , 望研 究结果 能够 为工 业工程 专 业的发展 提供 参 考和 帮助 。 期 关键 词 : 工业 工程 专业 ; 用型人 才 ; 养体 系; 养模 式 应 培 培
A b t a t Th sp p rt k s t e s e ily o n u t a g n e n fCh n h u I tt t f Te h lg s r c : i a e a e h p cat f I d sr lEn ie r g o a gz o nsiue o c no o y i i f re a p e t x l r h o sblt f i to u i g m o e a p ia l d c to a y tm n o e o f tr o x m l o e p o e te p s i i y o nr d cn r p l b e e u ai n l s se a d m d lt ose i c
基于OBE理念的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基于OBE理念的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目录一、内容简述 (2)1.1 背景与意义 (2)1.2 OBE理念概述 (3)1.3 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现状及问题 (5)二、OBE理念下的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设定 (6)2.1 培养目标设定的原则 (7)2.2 培养目标的分层细化 (8)2.3 与行业需求的对接 (9)三、基于OBE理念的课程体系设计 (11)3.1 课程体系构建方法 (12)3.2 核心课程设置 (13)3.3 课程内容与职业能力的关联 (15)3.4 课程实施与评价 (16)四、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18)4.1 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性 (19)4.2 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策略 (21)4.3 实践教学的具体形式与内容 (22)4.4 实践教学的评价与反馈 (23)五、师资队伍建设与培养 (24)5.1 师资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 (25)5.2 师资队伍的组成与要求 (27)5.3 教师专业发展与培训 (28)六、教学条件与资源保障 (29)6.1 校内教学条件建设 (30)6.2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31)6.3 教学资源的管理与共享 (32)七、质量保障与持续改进机制 (33)7.1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35)7.2 持续改进的组织与流程 (36)7.3 教学成果的认定与激励 (37)八、结论与展望 (38)8.1 研究成果总结 (39)8.2 对未来发展的展望 (40)一、内容简述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工业工程专业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为了培养具备高素质、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工业工程专业人才,本文提出了基于OBE(Objectives, Outcomes, and Evidence)理念的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该体系旨在通过对学生的教育和培养,使他们能够在实际工作中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复杂问题,提高生产效率,从而为企业创造价值。
本文首先分析了工业工程专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明确了培养目标和要求。
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理论与实践
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理论与实践摘要: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不仅要符合当今社会需求,而且还承栽着社会历史和个体发展的责任。
本文通过理论和实践研究,提出了市场需求导向型、大学精神导向型和职业生涯规划导向型的复合型工业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并阐述了各模式的具体实施方案。
关键词:工业工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我国最早于1993年招收工业工程专业的本科生,目前已有70余所院校开办了工业工程专业。
吉林大学于2000年在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学科基础上着手组建了工业工程专业,实现了从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培养的连续跨越。
专业成立之初,学生的培养模式是按照机械类四年制本科培养模式进行的,随着时间推移,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专业定位在哪里?培养什么样的学生?采用什么样的课程体系实施培养?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深入研究。
本文密切结合吉林大学工业工程专业的教学实践,从市场需求、大学精神和职业生涯规划导向三个角度,阐释了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并提出了实现这三种模式的具体措施。
一、市场需求导向型人才培养模式众所周知,制造业是我国当前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脉,为了符合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高校的工业工程专业应以培养制造业急需的工业工程人才为己任,因此,吉林大学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懂技术、掌握管理科学知识的高素质人才。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以课程设置为着眼点,提出市场需求导向型人才培养模式。
传统课程设置侧重于工程学专业基础课。
但针对学生毕业去向的统计分析表明:毕业生在企业所用无法尽其学校所学之长,用人单位大都把学生定位在生产管理部门,对于学生专业潜能的在岗开发比例较小。
这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用人单位对工业工程专业的“32程特性”认识不清;二是学生有强烈的从事管理岗位工作的意愿。
为了适应上述的市场需求,我们对学生加强了项目管理和团队精神等专业课的相关训练,这些专业课的设置强化了团队完成的大作业、专业课程设计和实习等环节,其具体实施方案如下:首先,大作业的组织。
应用型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交通大学等一些研究型大学为代表 ,开拓 了一批适 材 内容重复 、 交叉较 多 , 融入 I E基本思想 的工程 技 合我国特点的工业工程办学模式和学科体 系。其他 术专业基础的教材较少。因此应用型高校很难根 据
一
些高校 ,特别是教学型高校在开设工业工程专业
自己学校的特点 , 进行有选择地采用适合 的教材 。特
11 课 程 设置 和 学时分 配 .
课 程设置 中的课程和学时分配不合理 ,理论 和 学天书 ,所以这 门课对于教学应用型高校采用英文 实践划分欠妥 , 实践 比重过小。表现在一方面人文社 原版显然不合适 。
. 科、 公共基础课过多, 专业课学 时学分过少甚至低于 14 实验 室建 设 许多名校 的实验室建设 , 一方面不缺乏资金 , 另 1 O%, 至 很多 学生 毕 业 时 , 导 还不 清 楚工 业 工 程 是研
生产 系统建模 与仿真 , 现在 国内没有专门的教材 , 清
华大学 、 上海交通大学采用 国外的原版教材 , 但对 于 我们应用型高校 , 进行全英文教学存在很大 的难度 , 因为作为带有前沿性质的课程 ,其课程本身教学难 度已经很大 , 如果用全英文 , 对我们学生来说无异 于
1 工业工程专 业人才培 养模 式分析
为了适应社会对大量 I E人才的需求 , 促进教学 应用型本科 院校 I E专业的学科建设 , 必须进行教学
应用型院校 I E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 根据对一 些 院校考察 以及在教学 中的实践 , 当务之急 , 笔者认 为应该 做好 以下 工 作 :
21 明确定 位是 推 2 2 1 年第 1 期
应用型工 业工程 专业人才培 养模式研究
甘信 华 ’ 刘 峰 2 。
工业工程人才培养方案
工业工程人才培养方案1.基础课程:工业工程的学生需要掌握数学、物理、计算机等基础知识。
这些课程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专业课程:专业课程是培养工业工程人才的核心。
包括工程经济学、工程管理学、生产管理学、供应链管理学、质量管理学等。
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工业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
3.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对于工业工程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
学生需要参与各种实践项目,如工业实习,参观工厂等。
这些实践项目将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项目设计:学生需要参与一些项目设计,如生产线优化设计,工艺改进等。
通过这些项目的设计,学生将培养项目管理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5.创新能力培养:工业工程人才需要掌握创新的能力,以应对变化多样的生产环境。
学校应该开设相关的创新培养课程,如创新方法论,创新管理等。
6.进修与学术交流:工业工程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学生需要不断更新知识,跟踪行业最新的技术和发展趋势。
学校应该鼓励学生参加学术交流会议和行业讲座,以培养学生的学术素养和行业洞察力。
7.实习和就业指导:学校应该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和就业指导。
实习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工业环境,了解企业运作和实际工作要求。
就业指导则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就业竞争力,找到适合的工作岗位。
综上所述,一个完整的工业工程人才培养方案应该包括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践教学、项目设计、创新能力培养、进修与学术交流、实习与就业指导等。
只有通过多方位的培养,学生才能全面发展,成为具备工业工程理论和实践能力的综合型人才。
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创新能力的培育与实践模式探讨
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创新能力的培育与实践模式探讨[摘要]工业工程专业是我院的重点学科之一。
工业工程专业融管理理论与专业理论知识于一体,需要有很强的实践经历作为依托,从而实现工业工程专业毕业学生与企业的零接轨。
为此,本文就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创新能力的培育与实践模式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实验、实训与实践一、引言工业工程是以机械理论与实践为基础,以管理理论为精髓,培养具备现代生产制造技术和系统管理等方面知识的技术与管理相结合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本科专业。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机械工程和工业工程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并受到机械设计与制造、工业工程的理论与实践的基本训练,具备面向各类工业企业、服务机构进行生产技术管理和工商业系统分析、设计、改善、优化能力,满足现代企业对综合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因此,工业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应具有坚实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工程专业理论与技术,懂得现代管理理论以及系统工程理论与知识,能够较为熟练地应用现代工业工程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对生产、服务与管理系统所提出的较为复杂的问题,进行分析、规划、设计、评价、控制和创新活动的高级工程人才。
基于这些条件,如何培育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工业工程专业毕业生是我们值得探究的重要课题。
因此,本文就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创新能力的培育与实践模式展开探讨。
二、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创新能力的培育与实践模式工业工程学科是一门工程技术、生产管理和人文科学相结合的综合学科。
工业工程专业需要很强的实践性,要求工业工程专业的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不仅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对整个生产过程十分熟悉,而且还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和一定的经验。
但从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反馈信息来看,企业更看重他们的经验。
这正好又是当今高等教育改革中需要思考的问题。
从目前的高等教育来看,人才培养与使用基本是分离的,用人单位很少参与人才的培养,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不高,而国家又缺乏相关的政策导向,一些企业错误地认为,企业只有用人的权力,无需参与育人的义务,与学校合作育人是自寻烦恼,会影响正常的生产秩序,导致学校安排学生的认识实习、生产实习也无法得以实施。
大类招生背景下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的探讨
参 考 文 献 :
践合二 为一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 作用 。根据不 同的工业工
[1]冷 护基 ,郜振 华 ,汪和平.工业工程 专业创新 型人才培养
程 专业的课程特点 ,让理论教学 与实 际操作相结合 ,采用 现场模 模 式的探讨[A].中国创造 学会 第一届 国际研讨会 暨三届五次理
岗位 的特点 ,积极从事制造业企 业的生产管理 与质量监督 、协调 力 ,这一环节包 括实训 、课 程设计 、实 习 、毕业 设计等 ,注重让学
调 度 等 工 作 。
生能够用专业能力解决 工业操作 中遇到 的问题 ,牢固 自身掌握
二 、课 程 模 式 与 教 学 方 式 的 选 择
的知识 。基本素质的培养环节需要拓宽学生 的知识面 ,帮助学生
基础知识的教学 中,将工程图学 的实验与机械设计基础实验
学生 的人 际沟通能力 、应 急应变能力 、团队合作 能力 ,在 打牢 知 等 内容贯 彻其 中 ,以专业学 习为基础 ,穿插应 用能力 培养 ,所 以
识根基 、提高专业 技能 、培养道 德素养 的基础上 ,结合不 同工程 这 一 环 节 培 养 多 在 前 期 。 实 践 模 拟 环 节 需 要 注 重 学 生 的应 用 能
际 市 场 ,可 以 学 习 不 同 国家 的经 验 。 例 如 ,澳 大 利 亚 主 张 学 位 教 例如 ,现在大多学校都有 的沙盘操作模拟实 验室 、物流与供应链
育 ,注重 产学研相结合 ;美 国注重学 生系统性与严谨性 思维的培 管理 实验 室 、机械 电子 实验室等 。同时 ,学校也 应该 加强与企业
养 ;德 国在严谨的基础上 ,注重应用 型学 生高等技术性人 才的培 之 间的合 作 ,借用企业 的实验室给学生 提供 实习 的场所 ,或者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业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摘要] 本文在分析了工业工程专业在国内需求和高校开设的现状,阐明专业建设的基本思路和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以及应具备的能力。
围绕培养目标,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定培养方案,科学地确定课程设置,构建合理的实验教学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出加强师资建设的措施。
[关键词] 工业工程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一、引言工业工程专业教育主要培养的是一种旨在提高企业总体效率和效益,采用工程技术手段(分析、计算、设计以及优化等),从事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随着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制造业发展迅速,粗放型经营管理模式无法满足快节奏、高效率、高质量的市场需求,工业工程这门学科的得到前所未的发展机遇,ie人才需求急剧增长。
面对机遇,各高校纷纷设立ie专业,迄今全国已有l90多所高校设立了ie专业。
但要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ie人才,取决于学校为学生构建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也就是ie人才的培养模式。
由于培养目标、办学思路和办学条件不同,各高校要在激烈竞争的ie人才培养大战中占据一席之地,确保高就业率,就必须结合本校的办学优势,合理确定学科定位,探索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
为此,根据我校办学条件和办学优势,我们围绕专业建设和办学思路对ie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了大胆尝试,进行了创新研究。
二、专业建设的思路与培养目标1.明确专业建设的基本思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应对装备制造业激烈竞争环境,成都理工大学工业工程专业依托国家三维cad培训中心、核技术与自动化学院优质的机械工程教学资源,综合机械工程技术与管理科学工程理论,将创新教育与专业建设相结合,突出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创造性思维、创新潜力和人文精神等五个方面塑造,致力于培养具有强烈的“改善意识”和“渐进创新能力”的工业工程人才,这既是创新教育的必然延伸,也为工业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注入了内涵。
2.人才培养的目标与人才具备的能力为把成都理工大学工业工程专业办出特色、办出水平,我们工业工程专业教师实地调研、参观许多典型的企业如东方汽轮机厂、成都一汽大众股份有限公司、成都一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重庆长安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都沃托玛腾机电有限公司等,也实地走访重庆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
另外网络查询学校有:bradley university,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东北大学等。
基于上述论证,制定了专业建设五年规划和实验室建设规划,明确我校工业工程专业培养目标是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具有扎实的工程技术与管理科学理论以及ie技能,拥有强烈的“改善”意识和“渐进创新能力”、懂技术懂管理复合型高层次应用人才。
通过公共基础知识、工程技术基础课程知识、经管类基础知识和工业工程专业知识等四个模块,学生毕业后能够从事企业生产规划设计和改善,产品制造工艺设计和改善、生产制造工程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开发等方面的技术和管理工作。
三、人才培养方案针对工业工程人才培养目标,ie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是:1.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教学体系:在课程体系建设中,课程设置适应社会需求,教学体系整体最优,同时培养学生自我发展能力。
我校工业工程专业是以机械工程、经济学、管理学为主干学科,课程设置主要由以下四个模块组成:通修课程、学科大类基础课程、专业核心和专业方向课程、实践教学。
同时,课程设置中增加跨专业的辅修课程模块,给学生自主选择机会以适应个性化的培养要求。
通修模块包括:思政类、英语、计算机类、体育等课程。
学科大类基础课程模块包括:工业工程技术基础课、工业工程的经济、管理基础课。
专业核心和专业方向课程模块包括:工业工程专业课程。
实践教学模块包括:实验教学课程、课程设计、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
根据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和自身的办学优势协调好基础课、工业工程技术基础课、工业工程的经济管理基础课、工业工程专业课各课程比例的设置。
加大对专业教育课程重组和整合力度,将所有独立的课程整合为一个有机系统,精选课程教学内容避免重复、知识陈旧,使讲授的知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促进了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
2.强化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教育,突出思维能力(重点是智力因素和逻辑思维)和专业技能训练,如保证数学、系统工程、运筹学等教学质量,训练逻辑思维能力等;保证工程技术基础课教学质量,训练识、绘图能力和工程设计能力;保证计算机语言教学质量,训练程序设计能力等。
3.拓宽管理学和经济学方面、ie专业课程的知识教育,开阔专业视野,培养基本ie技能,掌握如基础工业工程、设施规划、生产计划、质量管理中的ie基本方法和技能。
4.构建合理的实验教学体系:在培养方案中,突出实践动手环节,使实践教学达到53.5学分,大大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在实践教学上,对依附于理论课程的教学实验环节根据学科方向进行整合,以独立实验课程形式统一开设工业工程综合实验课,以加强对学生的专业技能的训练。
在工程训练环节上,除强化ie认识实习、机制生产实习、工业工程生产实习、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课程设计、系统建模与仿真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突出专业技能培养,强化动手操作能力,训练直觉思维。
并通过各种方式建立与企业长期联系的实践平台,选择部分优秀学生从高年级开始就定时参加企业运行管理和规划管理,增强他们对先进生产制造工艺流程与系统的认知与参与,强化设备操作能力和产品制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适应工作岗位。
5.突出渐进创新能力和理念的培养,强化基于发散思维的创造性思维训练;加强人文和艺术素质教育,培养形象思维和非智力因素;重视第二课堂教学,发现和鼓励具有创新个性的人才发展,因材施教。
四、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工业工程专业每门课程设置了课程小组,采用“协作教学”,即同一门课由不同的教师轮流教授。
课程组依据培养目标制定课堂教学四项原则: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自学与讲授相结合、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
1.主要的教学方法有(1)教师讲授与学生自学结合为了提高课程学习质量,同时也能更好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我们将教学内容分为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三个方面。
将基本理论分为了解、理解和必须掌握三个层次;将方法与技能分为了解和掌握两个层次,明确重点和难点。
比较简单的内容,采取学生自学方式。
教师在课前介绍本章内容、重点和难点,并给学生介绍相关内容的期刊和书籍、留习题,下次上课提问总结,让学生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重点难点内容采取老师讲授方法,并辅之于实验教学及案例教学等方法。
该种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
(2)案例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运用工业工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各课程组查阅与课程相关研究及应用论文,同时将教师的实践研究内容整理,提炼出案例。
在案例教学中,首先通过电子邮件将案例发给学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形成一定的结论,并做成ppt课件,上课时各组派代表讲解,大家充分讨论,教师根据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适时提出有启发性或能够引起积极思考的问题,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开拓思维。
案例教学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心理素质,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形成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学习氛围。
(3)启发式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起点,通过“启发输导,循循善诱”,科学地让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维、主动实践,以达到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形成一定的观点的目的。
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一种民主、科学的教学方法。
(4)鼓励学生上讲台教学本身就是“教”与“学”的配合、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过程。
过去授课时基本上是老师讲课学生听,无法体会学生听课的心情。
现代教育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中心”,为了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他们的潜能。
经过精心的选择和充分的准备,安排学生讲2学时课程,每次讲1个小时。
为了讲好课,学生做了充分准备,查阅了很多资料和参考书,制作的电子教案图文并茂,非常生动,并反复研究和演练。
讲课时十分认真,听课的同学全神贯注,积极配合。
该种方式加强了教与学的交流,加深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理解,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很受同学们的欢迎。
2.在积极开展新的教学方法的同时,不断更新教学手段(1)多媒体教学。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增加课堂信息量,使学生在有限的学时里学习更多的知识,我们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工具,制作了电子教案。
在多功能教室中,用多媒体方式讲授课程内容、演示课程内容相关背景及应用案例等。
电子教案信息量较大,内容直观、生动,通过视觉及听觉的双重刺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利用影像及软件技术。
对于课程中难以理解又没有实验的内容,我们运用摄像技术拍摄实际生产过程,然后在实验室回放,进行分析改进;通过工业工程软件对产品设计的合理性进行工程评价;(3)利用教学录像及网络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要搞好专业建设,师资队伍的建设尤其重要。
师资队伍建设我们采取的是“走出去,引进来”的办法。
采取的措施包括在职进修、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教学研究、软件技术培训、课程教学培训及参加学术会议等方式,通过自身积累,逐渐发展壮大师资队伍,同时积极引进高素质的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引进的师资应该能带来最前沿的学术课题,能够带来先进的学术意识,能够提高学科的整体实力。
对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要求通过攻读博士学位提高青年教师的学术水平。
只有这样,学生在毕业设计、毕业论文选题时才能得到教师真正的有效指导,保证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后能很快适应工作的需要。
六、结束语依据上述专业建设的思想,积极构建具有自身特色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经过四年来的探索与实践,进一步完善了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成了工业工程综合实验室、人因工程实验室、综合仿真实验室,同时也建立自己的生产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实际动手的机会,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了专业的发展。
在金融危机,就业困难的情况下,2009年第一届工业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6%以上,2010级学生毕业一次就业率就达到了98.6%。
其中,有16%学生考研继续深造,有多名学生进入世界500强企业就业,此外有众多学生进入富士康、tcl集团,美的集团等大型企业从事品质管理、生产工艺流程管理等岗位就业。
一个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有许多艰巨的工作要做,我们将不断努力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拓展思路,积累办学经验,提高教学质量,办出自己的专业特色。
参考文献:[1]杨晓英.工业工程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高校教育管理,2007,1(1):90-92.[2]杨维平.工业工程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