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汉字与古今汉语语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汉字与古今汉语语词

文字虽然是记录语言的工具,各民族的文字表现的是各民族的语言。但是文字并不是完全消极地表现语言,它反过来对语言也有推动发展的作用,其中对语词的发展影响尤为明显。汉字不仅对古代语词有影响,对现代语词也有影响。下面我们分析这种现象。

一、汉字与古代汉语语词

古代汉语语词的发展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时期:上古(先秦、两汉),中古(魏、晋、南、北、朝、隋、唐),近古(宋、元、明、清)。上古文献除用一些联绵词(或称联绵字)外,几乎都是用单字词的;中古文献,多字词有所发展;近古文献,多字词明显增多。但总的说来,古代文献还是以单字词为主体的。以单字词为主体与汉字的关系更加密切。汉语语词发展的趋势是由单字词向双字词、多字词发展。深入了解单字词,便能进一步探讨双字词、多字词的源流变化,从而进一步了解汉字反过来对汉语发展所起的作用。

世界上不论哪一种语言,总是以明确简洁为佳。在这一点上,汉语是突出的。联合国里正式文本使用中、英、法、俄、西班牙以及阿拉伯文。这几种文字,中文本最薄,而其语言文字能完整无缺地表达文本的内容。可见汉语文是最简明的。

文字产生前,各民族的语言已有区别,语言有的冗长,有的简洁。有了文字记载,其文字也会促使语言向冗长或简明方面发展。

我国祖先创造的汉字是一种“词型文字”[1],一个字就是一个词。口头上同音的词,书面上用不同形的字表示,词义明确,不会混乱。汉字单字词的构词能力比西文强[2],在上古它已能适应口语里的单词的发展。先秦、两汉的文献只用一万一千二百多字,而汉字单字的发展能力可达数万、十数万[3],故大有余地。人们说话一般要求简明,如用单字词表达意思无障碍,总喜欢用单字词而不用多字词的。汉字的使用,也反过来促使汉语口语中的单字词不断丰富发展。汉语口语中使用单字词的数量早已超过世界上其它民族语言使用单字词的量。由于汉字是一字一音节的,因此它是世界上各民族语言中使用单音节最多的语言。汉语的单字词为数多,除少数的词外,大部分词中的各字又有其独立的词义。故构双字词的能力,汉字也比西文字母强。西文字母只能表达口头语音。人们说话时出现同音词可用手势、表情、语调、上下文等语言环境帮助区别。如果写成文字,西文对许多同音词是难区别的。因此西文的同音字、同音词绝对不能多。这样,西文只能向创造不同音的词方向发展,用增加词数来满足表达语言的需要。西文相当多的词要用20-30个字母构成,双音节的词少,单音节的词更少。汉语双字词(双音节词)占大多数,而西文双音节词只占一小部分。可见汉语言文字较欧西的简洁。此其一。

其二,汉字一字一义,搭配灵活。

古代汉语语词,基本上是没有形态标志的。其词性不能从单字词上表现出来。但是我们读古代文献时,只要词义明确,语句中的词性一般是不会弄错的。原因何在?主要是古代汉语的词性是由词序决定的。词序是句法范畴。汉语的句法是比较简明而稳定的。我们查看三千多年来的文献的句式,“主语——谓语——宾语”这一顺序始终是汉语中最主要的最基本的句式。汉语语词只要置入这一句式的某位置之中,我们就可以明确地知道该词词性之所属,不必斟酌什么词性的形态标志。例如“春风风人”的第一个“风”,在主语位置,必定是“名词”;第二个“风”在谓语位置,必定是“动词”。“雨雪交加”中的“雨”是在主语位置,必定是“名词”;“冬十月雨雪”(《左传·桓公八年》)句中的“雨”是在谓语位置,必定是“动词”。又例如:“水火不相容”中的“火”在主语位置,必定是名词;“昆虫未蛰,不以火田。”(《礼记·王制》)中的“火”在谓语位置,必定是“动词”;“十万火急”中的“火”

是在修饰谓语“急”的位置,起修饰作用,属于状语性质,必定是形容词。我们说的这种词序是汉语中最主要最基本的。当然不是说它包括一切词序现象。

其三,表示性别的词也是简明的。

汉语词中表示性别,只要在这些词前面加个表性词。表示雄性,只要在这些词的前面加个“雄”字或“公”字;表示雌性,只要在这些词的前面加个“雌”字或“母”字即可。西文则几乎每一个词都要造一个(有的两个)独立形式的词,且用音节多。

其四,汉字不需数、时态、格等形态变化。

汉字原来也有单、复数变化的,后来不用了。姜亮夫先生在《语言文字的基础及其变迁》一文中说:“汉字里最早有数的表示。汉字表数是以实体来表示的。重叠形式是汉字表数的方法。如:

、、、木、林、森、

小篆之后,叠形之字都有音有义,到底是否读这么多的音大可怀疑。”他又说:“三叠式的字读音相近,如:‘’、‘’都用原音。‘淼’与‘’亦是双声。”[4]其后,汉语的音、复数已经完全可以从名物、动作的数量词中反映了,这种名物、动作本身再加表示单、复数的形态标志就成多余的了。因此这种形式就没有发展。现在常用的“林”、“森”等字已经不是表示单复数,“森林”已经连用成一人双字词了。

“现在时、过去时、将来时”的表示,汉语是在行文时明确用“现在”(当今、现时、目下、当前等)、“过去”(昔日、已往、从前、当初等)、“将来”(将、将要、来日、以后等)表示其后面所说的话的时间了。听者、读者决不会误会。因此它在动词上不必加什么形态标志。

“格”,俄语比较严格。名词、动词、形容词都有六“格”。汉语不用“格”的形态变化已能完整正确地表达语意。因此也没有发展“格”的形态变化的必要。中国学生平时讲话、书写都不用“格”,学习俄语的“格”都觉得麻烦。“格”有形态变化,其构词的长度要增加。所以联合国文件,中、英、法、俄、西班牙等文本最厚的一本便是俄文本。

由上可见、汉字的构词法和构句法由于适应汉语简明的发展,所以三千多年来,它始终保持这个简明的特点。

再说,古代汉语自汉赋到魏晋南北朝文,双字词增加。“辞”、“赋”讲究骈丽,文人自造新词,以适应其骈句之需要,于是出现了许多新的双字词。这些双字词后来只保留在作品中,人们口头上很少运用。所以有人批评这时期文人是搞“文字游戏”。这样的批评是有道理的。不过从汉字促进语词发展看,却说明汉字对汉语的反作用。因为汉字多,近义词多,构成双字词极为方便。久而久之也就形成语言双音节和语句骈行整齐的特点。这种特点,从《诗》、《楚辞》、汉赋、唐诗及文言散文句都看得清楚。就是从现代的白话文和口语也可以看清楚。

二、汉字与现代汉语语词

现代汉语语词是由古代汉语语词发展来的。它与古汉语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不能一刀切断。但是也有区别。古汉语语词,见于文献的,主要是书面语言的词语,即文言语词。现代汉语语词指辛亥革命以后的语词。“五四”运动提倡白话文,重视口头语言,于是就较重视继承和发扬宋话本、元杂剧、明清小说中有生命力的词汇。文言文多单字词,脱离口语太远,已不适应。为适应口语的需要,在单字词的基础上迅猛地向双字词和多字词发展。解放后的发展速度更快。现今报刊上的文章,双字词、多字词已占大多数。

下面我们来作一些分析:

(一)现在报刊中的文章双字词、多字词虽然占大多数,但是文章中所出现的单字词使用频率要高得多。例如:一、的、个、大、小、地、同、是、了、在、下、有、和、这、人、用、时、成、级、我等[5],不可忽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