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优秀教案制造声音

合集下载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 《制造声音》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 《制造声音》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制造声音》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感知到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帮助幼儿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引导幼儿通过实验活动,发现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特点。

三、教学难点:1. 帮助幼儿用语言描述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

2. 引导幼儿通过实验活动,探究声音的产生原理。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各种发声物体(如鼓、铃、尺子等),实验桌,实验材料(如毛巾、塑料袋等)。

2. 环境:安静的教室,适合进行实验的的空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各种发声物体,引发幼儿对声音的兴趣。

引导幼儿听一听、摸一摸这些物体,感知它们的振动。

2. 实验活动一:振动与声音(1)教师展示一个鼓,轻敲鼓面,让幼儿听声音。

(2)请幼儿用手摸鼓面,感受振动。

(3)教师与幼儿一起探讨: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它与振动有什么关系?3. 实验活动二:不同物体的声音(1)教师分别用毛巾、塑料袋等物体摩擦尺子,让幼儿听声音。

(2)请幼儿用手摸尺子,感受振动。

(3)教师与幼儿一起探讨:不同物体摩擦尺子产生的声音有什么不同?它们与振动有什么关系?4. 总结与拓展:(1)教师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

(2)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发现更多的声音现象。

5.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幼儿对声音的产生有了初步的认识,能够感知到声音与物体的振动有关。

在实验活动中,幼儿积极参与,动手操作,表现出较强的探索欲望。

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引导幼儿深入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培养幼儿的的科学素养。

六、教学活动:1. 声音的传递游戏: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幼儿站成直线。

教师分别在每组的不同位置发出声音,让幼儿判断声音是从哪个方向传来的。

2. 声音的强弱实验:教师使用同一个物体(如尺子)在不同力度下摩擦,让幼儿听声音的强弱变化,并用手势表示出来。

《制造声音》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

《制造声音》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

《制造声音》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一、教学内容《制造声音》是幼儿园小班科学领域的内容,主要围绕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展开。

本节课选自幼儿园科学教材第三单元《奇妙的声音》中的第2节,详细内容包括: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探索制造声音的方法,以及认识生活中各种声音。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能够举例说明。

2. 学会通过不同的方式制造声音,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 认识生活中各种声音,提高对声音的敏感度和辨识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声音的产生原理和制造方法。

难点: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操作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音响、鼓、铃铛、尺子等发声物品。

2. 学具:小纸杯、绳子、橡皮筋、小石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音响、鼓、铃铛等发声物品,引导学生说出它们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声音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以鼓为例,讲解声音的产生原理,引导学生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教具,通过敲击、摇晃等方式制造声音,并观察声音的产生。

4. 探索制造声音的方法(10分钟)学生利用学具,自由发挥,尝试不同的方式制造声音,并记录下来。

5. 认识生活中的声音(10分钟)教师播放生活中常见的声音,如流水声、汽车喇叭声等,引导学生辨识并说出它们的来源。

7. 板书设计1. 声音的产生原理:物体振动2. 制造声音的方法:敲击、摇晃等3. 生活中的声音:流水声、汽车喇叭声等八、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小朋友回家后,找出家里的发声物品,记录下它们的声音,并和家长一起探讨声音的产生原理。

答案示例:发声物品:闹钟声音特点:滴答滴答产生原理:闹钟内部的齿轮振动2. 拓展延伸:观察生活中还有哪些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与家长分享你的发现。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探索、小组合作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和制造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制造声音》幼儿园小班科学精品教案

《制造声音》幼儿园小班科学精品教案

《制造声音》幼儿园小班科学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声音》,详细内容包括:了解声音的产生、探索不同物体发出声音的方式、感知声音的响度和音调。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索不同物体发出声音的方式。

3. 培养幼儿对声音的感知能力,提高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声音产生的原理。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探索,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小鼓、铃铛、音叉、积木、小木棒等。

2. 学具:每组一套小鼓、铃铛、音叉、积木、小木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敲击小鼓,让幼儿关注声音的产生,引导幼儿思考:声音是如何产生的?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演示用不同物体发出声音,如敲击小鼓、摇铃铛、敲音叉等,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声音的产生原因。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每组用不同的物体发出声音,观察并讨论:这些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六、板书设计1. 板书《制造声音》2. 板书内容: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不同物体振动,发出不同的声音。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小朋友们找一找,家里有哪些物体可以发出声音?它们是如何发出声音的?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探索,让幼儿了解了声音的产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声音,鼓励幼儿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声音现象。

组织一次“声音探索”活动,让幼儿在实践中进一步了解声音的奥秘。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声音产生的原理。

2. 实践情景引入:敲击小鼓,引导幼儿关注声音的产生。

3. 例题讲解:用不同物体发出声音,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声音的产生原因。

4. 随堂练习:分组用不同物体发出声音,观察并讨论声音产生的原因。

5. 作业设计:让幼儿找一找家里的物体发出声音的例子。

幼儿园小班科学优秀教案《制造声音》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科学优秀教案《制造声音》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科学优秀教案《制造声音》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科学领域教材《有趣的科学》第三章《声音的世界》,详细内容包括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制造声音的方法以及生活中的声音。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学会制造不同声音的方法,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增强对生活中声音现象的关注,提高科学探究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教学重点:制造声音的方法和生活中的声音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音响、话筒、振动器、小鼓、铃铛、沙子、纸盒等。

学具:小鼓、铃铛、沙子、纸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敲击小鼓,引导学生注意听敲击声。

(2)教师提问:“你们知道这个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吗?”2. 例题讲解(1)教师通过音响、话筒、振动器等教具,讲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2)教师示范制造声音的方法,如敲击、摩擦、振动等。

3. 随堂练习(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学具,尝试制造不同声音。

(2)学生分享制造声音的方法和感受。

4. 知识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声音现象,如汽车的喇叭声、人们的说话声等。

(2)学生讨论生活中哪些声音是有用的,哪些声音是噪音。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提出疑问。

六、板书设计1. 声音的产生:物体振动2. 声音的传播:空气振动3. 制造声音的方法:敲击、摩擦、振动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你找出家里可以制造声音的物品,并尝试制造不同声音。

(2)观察生活中的声音现象,记录下来,与同学分享。

2. 答案:(1)略(2)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声音的产生、传播和制造方法。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对声音现象的持续关注,鼓励他们在生活中发现科学,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同时,可以开展“声音的奇妙世界”主题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声音的奥秘。

幼儿园小班科学《制造声音》教案

幼儿园小班科学《制造声音》教案

幼儿园小班科学《制造声音》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材《制造声音》。

本节课主要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操作,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并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和方式制造声音。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操作,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操作,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难点:让幼儿能够用不同的材料和方式制造声音,并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塑料杯、水、筷子、纸张、铅笔、玩具等。

学具:每个幼儿准备一个塑料杯、水、筷子,以及纸张和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通过播放一首歌曲,让幼儿听声音,并提问:“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这个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引导幼儿关注声音的产生。

2. 演示实验:教师用塑料杯、水和筷子制造声音,并解释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然后让每个幼儿都尝试制造声音,并观察和记录。

3. 小组讨论: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让他们用不同的材料和方式制造声音,并讨论声音的产生原理。

5. 作业布置:让幼儿回家后,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和方式制造声音,并记录下来,与家人分享。

六、板书设计板书制造声音板书内容: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振动声音七、作业设计1. 题目:用不同的材料和方式制造声音,并记录下来,与家人分享。

答案:幼儿根据自己家庭的实际情况,用不同的材料和方式制造声音,并记录下来,与家人分享。

2. 题目:画出制造声音的实验过程。

答案:幼儿根据自己在课堂上所经历的实验过程,用画画的方式表达出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看幼儿是否掌握了声音的产生原理,以及对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拓展延伸:教师可以让幼儿在课后继续探索不同的声音产生方式,并鼓励他们将自己的发现与同学和老师分享,以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制造声音》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

《制造声音》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

《制造声音》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第一章:活动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幼儿能够感知到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声音来源。

1.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运用观察、操作、交流等方法探索声音的产生。

1.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发展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第二章:活动准备2.1 物质准备:气球、木棒、塑料尺、纸张、盆子等。

2.2 环境准备:安静的教室,无障碍物遮挡。

第三章:活动过程3.1 导入: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引入活动主题,让幼儿对声音产生兴趣。

3.2 探索声音:引导幼儿观察和操作各种物品,使其产生声音,并尝试找出产生声音的原因。

3.3 总结声音产生的原因:教师引导幼儿总结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第四章:活动延伸4.1 家园共育:请家长协助,让幼儿在家尝试用不同的物品制造声音,并记录下来。

4.2 环境创设:在教室中设置“声音角”,放置各种能产生声音的物品,供幼儿随时探索。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幼儿参与度: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声音产生的兴趣。

5.2 幼儿操作能力:评估幼儿在操作物品产生声音时的能力,观察他们是否能正确使用物品。

5.3 幼儿交流与合作: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交流与合作情况,了解他们是否能与他人分享观察和发现。

第六章:活动注意事项6.1 安全提示:在活动中,教师应确保幼儿远离尖锐物品,以免发生意外。

要提醒幼儿不要将小物品放入口中,以防误吸。

6.2 活动纪律:第七章:教学方法7.1 直观演示法:通过教师的实物演示,让幼儿直观地感知声音的产生。

7.2 操作实践法: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物品,体验声音的产生过程。

7.3 交流分享法:鼓励幼儿在活动中积极与他人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和体验。

第八章:活动步骤8.1 第一步:引入活动主题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引入活动主题,激发幼儿对声音的兴趣。

8.2 第二步:探索声音引导幼儿观察和操作各种物品,使其产生声音,并尝试找出产生声音的原因。

幼儿园小班教案《制造声音》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教案《制造声音》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教案《制造声音》含反思制造声音一、教学目标1. 认得和了解声音的来源及特征。

2. 探究声音的产生及传播方式。

3. 通过认知、听觉、视觉、触觉等感官体验,让幼儿把握一些简单的制造声音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1. 声音的来源及特征。

2. 声音的产生及传播方式。

3. 制造声音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1. 相关的图书、玩具、乐器等教具。

2. CD及CD机。

3. 有关音乐的PPT。

四、教学过程1. 热身引导幼儿通过提问方式回忆一下他们曾经听到过的声音及声音来自那里,比如“你们平常能听到什么声音?”“声音来自哪里?”等等。

2. 探究声音的来源及特征老师向幼儿介绍声音来自不同的事物,并用声音及图片进行辅佑襄助描述并与幼儿互动讨论,让幼儿感受到这些声音的音质、高处与低处、快慢、音量大小等特征。

老师通过播放CD里的音乐让幼儿感受不同种类音乐的特征并听取幼儿的感受和看法,在讨论中激发他们的古怪心和爱好。

3. 探究声音的产生及传播方式老师向幼儿介绍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并通过模拟声波的传播方式呈现给幼儿,让幼儿理解声音传播的方式和原理。

同时,老师利用镜片放置在不同的介质中,让幼儿听听声音传播的差异,如放在水中声音更清脆而易听,从而让他们理解声音传播的适应环境的原理。

4. 制造声音的方法老师分发相关教具,例如口哨、打鼓、拉丁鼓、小号等,让幼儿实际操作并把握相应的操作方法,引导幼儿正确使用不同的教具,制造出各种音效。

5. 总结回顾让幼儿本身拿出喜爱的玩具或小物品,并通过敲击、揉捏等方式,在老师的帮忙下制造出本身喜爱的声音,并与其他幼儿共享和互动。

六、教学反思本次教育活动的初衷是从幼儿有限的生活阅历中引导幼儿对各种声音及其特点的感知与探究,同时让他们通过本身的实践了解声音的产生及传播方式。

通过活动,幼儿们能够亲自操作,制造出各种音效,从而在玩耍的过程中也在学习中获得了成就感。

反思中,我发觉在实施活动中,由于幼儿眼界小,有时会仅仅局限于本身谙习的教具和场景,给教学实施带来了肯定的困难。

幼儿园小班教案《制造声音》

幼儿园小班教案《制造声音》

一、教学目标:1. 了解声音的产生,知道不同的物体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积极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声音的产生:介绍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2. 不同物体的声音:通过实验,让幼儿听到不同物体(如木块、金属棒、气球等)发出的声音。

3. 制造声音:引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如塑料管、纸杯等,自己制造声音。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塑料管、纸杯、金属棒、气球等。

2. 教学工具:放大镜、振动物体(如音叉、小球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各种声音(如动物叫声、交通工具鸣笛声等),引起幼儿的兴趣,引导幼儿关注声音。

2. 探究声音的产生:演示实验,让幼儿观察到物体振动时发出声音的现象,如敲击音叉、抖动气球等。

3. 小组活动:让幼儿分组,利用提供的材料和工具,自己尝试制造声音,并观察、记录不同物体的声音特点。

4. 分享与交流: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实验成果,让幼儿了解到不同物体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积极参与程度,了解幼儿对声音产生原理的理解程度。

2. 评估幼儿在小组活动中的合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通过幼儿在分享与交流环节的表述,了解幼儿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拓展:1. 声音的传播:讲解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让幼儿认识到在不同的环境中,声音的传播效果会有所不同。

2. 音调与响度:简单介绍音调(高低)和响度(大小)的概念,让幼儿初步感知音调和响度的区别。

3. 音乐活动:组织幼儿进行简单的音乐活动,如拍手、跺脚等,让幼儿体验音调和响度的变化。

七、安全注意事项:1. 在实验过程中,确保幼儿远离振动物体,以免发生意外。

2. 提醒幼儿小心使用实验材料,避免尖锐物品造成伤害。

3. 教师应全程关注幼儿的安全,确保教学活动顺利进行。

八、教学延伸:1. 家庭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寻找生活中的声音,记录下来,并在下次课堂上分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秀的幼儿园教案制造声音(小班)
制造声音(小班)
活动目标:
1、体验物体发出的不同声音。

2、感受自制声音的乐趣。

活动准备:
1、饮料瓶、铁罐、纸盒、玻璃瓶、木珠、皱纸团、米、豆子若干。

2、四张桌子分别布置成小狗、小猫、小鸡、小鸭的家。

3、录音机和磁带。

活动过程:
一、引发幼儿的兴趣
教师以变魔术的方式引出硬币放在饮料瓶里会发出声音。

二、幼儿自由探索物体发出的不同声音。

1、今天,老师带你们到小动物家去做客。

教师先示范在小狗和小鸡家是怎样做客的,其中渗透常规
教育,提醒幼儿要有礼貌,要把玩好的东西整理好。

2、引导幼儿总结探索的结果:
(1)、不一样的东西放在瓶子会发出不一样的声音。

(2)、一样的东西放在不一样的瓶子里,发出的声音也不一样。

三、请幼儿自由选择一个瓶子,边听音乐边摇动瓶子高兴的出活动室。

文库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