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医院感染监测管理制度

合集下载

2020年医院感染监测规范

2020年医院感染监测规范

2020年医院感染监测规范医院感染监测规范本标准规定了医院感染监测的管理与要求、监测方法及医院感染监测质量保证。

适用于医院和妇幼保健院。

其他医疗机构参照执行。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鼓励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卫生部2006年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卫生部2006年术语和定义:医院感染监测:长期、系统、连续地收集、分析医院感染在一定人群中的发生、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将监测结果报送和反馈给有关部门和科室,为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患者日医院感染发病率:单位住院时间内住院患者新发医院感染的频率,单位住院时间通常用1000个患者住院日表示。

全院综合性监测:连续不断地对所有临床科室的全部住院患者和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及其有关危险因素的监测。

目标性监测:针对高危人群、高发感染部位等开展的医院感染及其危险因素的监测,如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监测、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监测、手术部位感染监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性监测等。

抗菌药物:具杀菌或抑菌活性、主要供全身应用的各种抗生素、磺胺类、咪唑类、硝咪唑类、喹诺酮类、呋喃类等化学药物。

通常不包括抗寄生虫药物、抗病毒药物、抗结核药物和局部使用抗菌药物等。

抗菌药物使用率:出院患者中使用抗菌药物的比率。

3.7 抗菌药物使用剂量在住院患者中,抗菌药物的每日使用量需要控制。

3.8 规定日剂量频数(DDD频数)DDD频数是指某一抗菌药物的总消耗量除以该药的规定日剂量。

4 监测的管理与要求4.1 医院应建立有效的医院感染监测与通报制度,及时诊断医院感染病例,分析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并应将医院感染监测控制质量纳入医疗质量管理考核体系。

医院应该建立有效的医院感染监测与通报制度,及时诊断医院感染病例,分析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采取针对性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2020年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2020年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2020年一、前言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内治疗或照护患者时,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医院内感染。

为了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医院感染管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医院感染管理的基本要求和措施。

二、医院感染管理的基本要求1.主动监测感染病例:医院应建立感染监测系统,定期收集、分析感染数据,及时发现和控制感染病例。

2.严格执行基本感染控制措施:包括手卫生、消毒灭菌、使用无菌器械等措施,确保医疗环境清洁卫生。

3.合理使用抗生素:抗生素使用不当是医院感染爆发的主要原因之一,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病情和细菌培养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

4.加强院内垃圾处理:垃圾分类、垃圾处理是减少交叉感染传播的重要环节,医院应加强垃圾处理的规范化管理。

三、医院感染管理的具体措施1.建立感染预防控制委员会:每家医院应设立感染管理和控制委员会,定期进行感染管理工作评估和总结,并提出改进建议。

2.定期组织感染管理培训:医院应定期组织医务人员接受感染管理和控制的相关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感染控制意识和技能。

3.完善医疗设施消毒灭菌制度:医院应建立健全的医疗设施消毒灭菌管理制度,确保医疗器械和设备的使用安全。

4.加强医疗废物管理:建立医疗废物分类处理制度,确保医疗废物的安全处理,减少感染传播风险。

四、结语医院感染管理是医疗机构必须高度重视的工作,只有做好医院感染管理,才能提高患者治疗质量、降低感染率,保障医疗安全。

希望医疗工作者和管理者们能够共同努力,做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医疗环境。

以上就是医院感染管理办法2020年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医院感染监测管理制度模版

医院感染监测管理制度模版

医院感染监测管理制度模版一、概述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制定本医院感染监测管理制度。

该制度旨在规范医院感染监测的工作流程和管理要求,确保感染监测工作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及时性。

二、监测工作组成和职责1.感染科设立感染监测工作组,由感染科主任担任组长,成员包括感染科医生、感染科护士以及院感科室负责人等。

2.感染监测工作组负责制定医院感染监测相关的工作计划和流程,收集、分析和报告医院感染数据,提出相关防控措施和改进建议。

3.感染监测工作组成员需要参加相关的培训,提高其监测能力和专业水平。

4.感染监测工作组需和医务处、护理部以及其他科室紧密合作,共同推进感染监测工作。

三、感染监测流程1.住院患者感染监测流程:(1)对每位住院患者进行感染风险评估。

(2)根据评估结果确定是否进行感染监测。

(3)根据感染监测流程进行标本采集,包括血液标本、尿液标本、呼吸道标本等。

(4)将标本送往医院微生物实验室进行分析。

(5)根据实验室结果,监测组进行数据分析,评估患者感染情况。

(6)定期汇报监测结果,提出感染控制和改进措施。

2.手术室感染监测流程:(1)手术室进行清洁消毒与准备。

(2)术前患者感染风险评估。

(3)定期对手术室进行感染监测,包括手术器械、手术台等的清洁度监测。

(4)对手术室内患者暴露的恶劣事件进行监测和报告。

(5)定期汇报监测结果,提出感染控制和改进措施。

四、感染监测数据统计和分析1.将感染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包括感染发生率、感染类型、病原体分布等。

2.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定期进行感染监测报告,提出感染预防和控制的改进建议。

3.将感染监测数据和结果进行归档和保存,确保数据的可追溯性和机密性。

五、感染监测结果报告1.定期向医务处、护理部等相关部门报告感染监测结果。

2.将感染监测结果与其他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3.对感染监测结果进行解读和说明,以便于上级部门和相关人员的理解。

2020年医院感染管理十项核心制度

2020年医院感染管理十项核心制度

医院感染管理十项核心制度为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以下简称感控)工作,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针对当前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以下工作要求:一、进一步提高对感控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做好感控工作是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底线要求,是医疗机构开展诊疗活动中必须履行的基本职责。

地方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敏感性,提高政治站位,树立底线意识,重视并做好感控工作。

要严格落实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及技术标准,采取有力有效措施,提高感染性疾病诊疗防控能力,预防和控制感染性疾病传播,杜绝医源性感染发生,防范化解感染暴发风险,以对人民健康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加强感控管理,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二、强化责任意识,落实感控制度要求地方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履行主体责任,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是感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医疗机构要切实发挥本机构感控委员会的作用,明确感控管理部门、医务、药学、护理、临床检验以及各临床科室的职责分工,压实部门责任,并建立多学科、多部门协作机制,形成合力共同开展感控工作。

要认真学习贯彻《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基本制度(试行)》(见附件),根据本机构实际情况,细化具体制度措施,加强全过程管理。

医疗机构要加强感控人才队伍建设,确保感控专(兼)职人员配备充足,感控队伍专业结构合理,健全感控人员职业发展路径和激励机制,加大投入倾斜力度,保持感控队伍的稳定性。

三、突出工作重点,做好重点科室感控工作对感染性疾病病例较多,易发生人间传播,特别是易发生医源性感染的科室,要重点关注并加强管理。

尤其要针对新生儿病房、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重症医学科、器官(骨髓)移植病房、血液透析中心(室)、感染性疾病科、手术室、产房、急诊科、口腔科、介入手术室、输血科、内镜室、消毒供应中心等重点部门和科室的特点,制订并落实具体防控措施。

【2020实用】医院制度-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2020实用】医院制度-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一、按照《卫生部关于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的通知》要求,将发热门诊、肠道门诊、呼吸道门诊和传染病科统一整合为感染性疾病科。

其设置应相对独立,建筑布局合理,标识清楚,工作流程明确,适用标准预防。

二、严格遵循隔离预防基本原则和技术规范,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落实感染性疾病科各项规章制度、人员职责、工作流程和感染性疾病病人就诊流程。

三、提高对传染病的筛查、预警、防控能力和诊疗水平。

从事传染病预检分诊的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常规以及有关工作制度。

四、根据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肠道等特定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周期和流行趋势,加强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

五、接到卫生部和省、市人民政府发布特定传染病预警信息或者按照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及时加强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

必要时,设立相对独立的针对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处,引导就诊病人首先到预检处检诊,初步排除特定传染病后,再到相应的普通科室就诊。

六、经预检为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应当将病人分诊至感染性疾病科或者分诊点就诊,现时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七、对呼吸道/特殊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医疗机构应当依法采取隔离或者控制传播措施,并按照规定对病人的陪同人员和其他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和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八、在不具备特殊传染病的救治能力时,应及时将病人转诊到具备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诊治,并将病历资料复印件转至相应的医疗机构。

转诊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使用专用车辆,用后及时消毒。

实用医院制度加强制度完善,冲刺等级评审以病人为中心,提高医疗水平齐心协力、鼓足干劲、全力迎接“三甲”医院复审。

创“三甲”是每一个人的事,重在全院参与。

以“创三甲”为契机,加强医院内涵建设,全面提高医疗水平。

人人都是得分手,“三甲”复审作贡献。

加强医院文化建设,争创“三甲”医院称号。

医疗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

医疗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

医疗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确保医疗卫生安全,保障病人和医务人员的健康,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医疗感染管理是指医院对医院内感染的监测、预防和控制工作,包括感染监测、感染预防、感染控制等方面的工作。

第三条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必须遵循科学、规范、严谨的原则,全面落实各项管理责任,确保医疗卫生安全。

第四条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分级负责制,各级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有关工作,各科室、医务人员负责认真履行管理责任。

第五条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是医院日常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务人员必须始终高度重视,切实做好各项管理工作。

第二章医院感染监测第六条医院感染监测是指对医院内感染病例的监测和分析工作,包括感染病例的报告、调查、统计、分析等环节。

第七条医院感染监测工作必须建立健全监测机制,明确监测范围、内容、方法、时限等,确保监测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第八条医院感染监测工作由医院感染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各科室、医务人员负责认真履行监测工作。

第九条医院感染监测应及时准确,对发现的感染病例要进行调查和分析,并及时报告给主管部门。

第十条医院感染监测结果要及时向医务人员通报,加强对重复发生的感染病例的监测和分析,探索原因,加强预防措施。

第三章医院感染预防第十一条医院感染预防是指采取各种措施,减少医院内感染的发生和传播,包括制定感染控制政策、加强医务人员的感染预防培训、提供感染预防用品等措施。

第十二条医院感染预防工作要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其对感染预防的重视和意识,确保规范操作和使用感染预防用品。

第十三条医院感染预防要建立健全感染控制政策和制度,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和标准,确保预防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第十四条医院感染预防工作要重点针对高危人群,采取定期体检、健康宣教、定期检测等措施,及时发现感染隐患和处置。

第十五条医院感染预防工作要定期组织对医院环境、设备设施、消毒灭菌等进行检查和评估,确保医院环境的卫生安全。

院感防控与感染监测管理制度

院感防控与感染监测管理制度

院感防控与感染监测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院的院感防控工作,确保医疗质量与安全,遏制和掌控感染病的传播,保护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订立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院全部科室、病房、手术室、门诊及其他医疗相关部门和人员,适用于全部患者和医护人员。

第三条院感防控与感染监测工作是医务人员的紧要职责,每个科室和相关人员都应认真履行相关职责。

第四条院感防控与感染监测工作应遵守法律法规、相关规范和本院的规定,确保其科学性、规范性和实施可行性。

第二章院感防控第五条科室负责人应当建立健全科室的院感防控工作机构,确定专职院感防控人员,负责院感防控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第六条医务人员应依照相关规范和程序正确佩戴和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如洗手液、口罩、手套等,并定期检查和更换。

第七条医疗设施、器械和仪器应依照操作规程进行消毒、清洗和维护,定期检查设施的功能和使用质量。

第八条病房和手术室等医疗场合应保持干净乾净,定期消毒清洁,确保空气、水质、床单、被褥等环境的卫生和乾净。

第九条医院应建立健全院感防控的教育培训制度,定期组织院感防控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医务人员的院感防控水平。

第十条医院应配备必需的院感防控设施和设备,如洗手间、消毒器、医疗废物处理设施等,并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的使用情况。

第十一条医院应建立医院感染病例的报告和监测制度,对发现的病例及时报告和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并做好感染病的监测和调查工作。

第十二条医院应建立健全患者感染的处理机制,对存在感染风险的患者加强监测和隔离措施,并对疑似感染病例进行相关的检测和诊断。

第十三条医院应建立健全院感防控工作的评估和监督制度,定期对院感防控工作进行自查和外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和惩罚。

第三章感染监测管理第十四条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发现发热、腹泻、呕吐、皮肤损伤等症状的患者,应快速报告科室负责人并采取隔离和掌控措施,确保患者和其他人员的安全。

第十五条医院应建立健全感染病例的报告和登记制度,对发现的感染病例及时报告卫生部门,并搭配卫生部门的调查和处理工作。

2020年医院感染监测制度8(精选干货)

2020年医院感染监测制度8(精选干货)

医院感染监测制度8医院感染监测制度一、对住院病人进行全部监测。

1、医院感染现患率的监测。

2、感染部位的监测。

3、医院感染漏报监测.4、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的调查。

二、每月一次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无菌物品、消毒液等进行细菌培养;以下重点科室:手术室、治疗室、注射室、配药室、处置室、供应室无菌间、换药室(科室做、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抽查)。

...文档交流仅供参考...三、高压灭菌锅每锅进行工艺监测和化学监测,每月一次生物学监测(预真空灭菌锅每日B-D试验).四、目标性监测:1、每周有专职医师参加查房、了解感染现患情况.2、监测感染病例的细菌培养,药敏试验及抗生素应用情况。

3、每季度进行监测资料总分析。

五、医院感染微生物学监测1、专人负责医院感染微生物监测及药敏试验结果登记。

2、每季度或半年一次总分析(临床培养菌株数及药敏试验结果)发至临床各科室.六、使用中消毒液监测1、临床常用2%碘酒、75%酒精做皮肤消毒剂,每周更换两次;并同时更换消毒容器。

2、浸泡器械为2%戊二醛消毒液,每周更换一次。

浓度每周监测一次。

每月进行生物监测1次。

3、氧气湿化瓶、止血带、体温表等含氯消毒液,应每天对其有效浓度进行监测,每季度进行生物监测1次.七、紫外线灯管进行日常监测和照射强度的监测.1、新灯管用前测强度不低于100uw/c㎡。

2、使用中的紫外线灯管强度每半年监测一次,强度不低于70uw/c㎡.3、每个紫外线灯均建立登记本,记录照射时间和监测效果。

4、每两周用酒精棉球擦拭灯管一次,保持其光洁度,保证消毒效果.。

医院感染控制管理制度(内控制度)

医院感染控制管理制度(内控制度)

医院感染控制管理制度(内控制度)医院感染控制管理制度(内控制度)1. 总则为了加强医院感染控制工作,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根据《医疗机构感染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2. 组织架构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医院感染控制策略、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对医院感染控制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价。

医院感染管理部门负责日常感染控制工作的组织实施,对医疗机构进行感染监测、风险评估、预防控制和教育培训。

各临床科室、部门应积极配合感染管理部门,共同做好感染控制工作。

3. 感染预防与控制3.1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明确各部门、人员的职责和任务。

3.2 医疗机构应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感染控制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感染控制意识。

3.3 医疗机构应加强消毒、灭菌管理,确保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清洁、消毒、灭菌效果。

3.4 医疗机构应加强环境卫生管理,保持诊疗环境整洁、卫生。

3.5 医疗机构应加强患者和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提供必要的防护用品。

3.6 医疗机构应积极推广无菌操作技术,减少不必要的侵入性操作。

3.7 医疗机构应加强感染事件的报告和调查处理,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感染暴发和传播。

4. 感染监测与风险评估4.1 医疗机构应建立感染监测制度,对感染发生情况进行监测和分析。

4.2 医疗机构应定期进行感染风险评估,识别感染风险因素,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

4.3 医疗机构应根据感染监测和风险评估结果,调整感染控制策略和操作规程。

5. 教育培训与宣传5.1 医疗机构应开展感染控制相关的教育培训活动,提高医务人员感染控制知识和技能水平。

5.2 医疗机构应加强感染控制的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患者和家属的感染防范意识。

6. 管理与监督6.1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感染管理考核制度,对感染控制工作进行定期考核。

6.2 医疗机构应加强对感染控制工作的监督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6.3 医疗机构应积极配合卫生行政部门等相关部门的感染控制工作检查和指导。

2020年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最新课件)

2020年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最新课件)

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各级各类医院.其他医疗机构,参照执行.第三条各级各类医院必须将医院感染管理作为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医院管理工作.第二章医院感染管理组织与职责第一节卫生行政部门第四条县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对辖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进行监督管理,并落实专人兼管医院感染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卫生部成立医院感染管理专家咨询委员会。

医院感染管理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包括医院管理、医院感染管理、医疗、护理、临床微生物、临床药学、疾病控制、妇幼等方面的专家。

第六条卫生部成立的医院感染管理专家咨询委员会履行下列职责:一、进行医院感染管理的策略研究,提供咨询意见。

二、协助卫生部拟订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标准和规范。

三、协助卫生部对全国重大医院感染事件进行调查、分析,提出处理建议。

四、进行医院感染控制的技术指导与研究。

五、完成卫生部交办的其他相关任务.第七条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成立省(含自治区、直辖市,下同)医院感染管理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包括省内医院管理、医院感染管理、医疗、护理、临床微生物、临床药学、疾病控制、妇幼等方面的专家.第八条省医院感染管理专家咨询委员会在省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下履行下列职责:一、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进行医院感染管理的策略研究,提供咨询意见。

二、根据国家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政策和规章制度,拟订实施细则.三、对本地区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进行技术指导。

四、协助对本地区发生的医院感染事件进行调查、分析,提出处理建议。

五、对本地区医院感染管理的相关课题进行研究。

六、完成省卫生行政部门交给的其他相关任务。

第九条计划单列市、地(市)、县卫生行政部门可参照第七条、第八条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咨询组织,履行相应的职责。

第二节医院第十条各级各类医院必须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由医院感染管理科、医务处(科)、门诊部、护理部、临床相关科室、检验科、药剂科、消毒供应室、手术室、预防保健科、设备科、后勤等科室主要负责人和抗感染药物临床应用专家等组成,在院长或业务副院长领导下开展工作。

医院院内感染监测管理制度

医院院内感染监测管理制度

医院院内感染监测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确保医院的服务质量和患者安全,有效防备和掌控院内感染,订立本制度。

本制度依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基于医院的特点和需求,明确院内感染的监测管理要求和责任。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全体员工,包含医生、护士、行政人员、清洁人员等。

全部在医院从事医疗、护理和管理工作的人员都必需遵守本制度。

第三条院内感染定义院内感染是指患者在医院期间受到感染,无论是在入院、住院、手术、检查、诊疗过程中,还是在出院后一段时间内,都属于院内感染的范畴。

第四条应急响应机制医院应建立健全院内感染的应急响应机制,包含早期预警及时报告、应急处理和防控方案的订立等。

在发生院内感染疫情时,医院要依照应急响应机制快速响应,快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处理。

第二章院内感染监测第五条监测内容医院要建立院内感染监测系统,监测内容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患者感染率:依照不同科室、感染部位、感染类型等进行统计,定期报告患者感染率情况。

2.病原微生物监测:对重点微生物进行监测,包含耐药菌监测、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状等。

3.医疗器械和设备感染监测:对医疗器械、设备使用过程中的感染情况进行监测。

4.手卫生合规率:监测医务人员、患者及家属的手卫生行为合规率,重点关注关键时刻的手卫生操作。

第六条监测方法医院要采用统一的监测方法和标准,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监测方法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几种:1.病例调查:对院内感染患者进行认真病例调查,包含感染来源、感染路径等。

2.试验室检测:对患者标本进行病原微生物的分别、鉴定和药敏试验。

3.文件记录:医务人员应按规定填写相关感染监测记录,包含病历记录、手卫生记录等。

第七条监测周期医院要依照规定的监测周期进行院内感染的监测工作。

监测周期应依据不同科室、病区和感染部位的特点和风险来确定,一般不超出3个月。

第八条监测报告和分析医院要定期组织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并形成监测报告。

三甲医院院内感染质量控制和监测制度

三甲医院院内感染质量控制和监测制度

三甲医院院内感染质量控制和监测制度一、对象:各临床病区、门(急)诊、手术室、消毒供应室、内镜室、检验科及其他医技室和部门。

二、考核内容:l、消毒隔离质量控制:环境、物表消毒处理、器械浸泡消毒、灭菌器监测、无菌物品及无菌技术管理、医疗废物处理等。

2、细菌学监测:空气、无菌物品,物体表面、手、使用中的消毒液、透析液、透析用水、手术器械等。

三、重点部门医院感染监控员,根据本科室情况,每季度对本科室的空气采样进行细菌学监测。

定期对本科室消毒隔离情况进行自查。

四、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1、每月对全院各科室进行消毒隔离质量控制抽查。

2、每季度对重点部门的物表、手卫生、使用中的消毒液进行细菌学监测,对全院临床科室和辅助科室的使用中的消毒液进行细菌学抽查监测。

四、所有监测结果均应记录,纳入医院医疗质量控制考核。

并作季度、年度统计分析及反馈。

五、医院感染管理科每年对各科室医院感染监测员进行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培训。

七、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指标:1、医务人员手卫生正确率≥90%,其中手术室、新生儿科等重点科室手卫生正确率≥100%。

速干手消剂消耗量应达到科室床位数所要求的规定用量;2、VAP、CRBSI、SSI、CAVTI发生率低于同级医院平均水平;3、Ⅰ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1.5%;4、医院感染漏报率<20%;5、医院感染病例微生物送检率>60%;6、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60%;7、医院感染委员会会议每年2次;8、对全院工作人员培训每年1~6学时;9、新入院工作人员岗前培训大于3学时;10、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于术前0.5-2小时使用;11、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包装、转运、登记等应符合规范;12、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必须达到100%。

注:重点科室包括:重症医学科、血液透析室、新生儿科、手术室、消毒供应室、口腔科、内镜室。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2020版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2020版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2020版
一、前言
医院感染管理是保障医院环境卫生、预防医院感染传播的重要措施,对于提高
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进一步规范医院感染管控工作,制定了本医院感染管理办法2020版。

二、医院感染的定义和分类
1.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过程中患者未感染的情况下,在医院内感染上的
疾病。

2.医院感染根据病原微生物来源的不同,可分为内源性医院感染和外源
性医院感染。

三、医院感染管理的原则
1.预防为主,综合施策。

2.分级管理,有序控制。

3.精准防控,科学管理。

4.综合治理,全员参与。

四、医院感染管理要求
1.制定并完善医院感染防控规范,明确感染管理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

2.执行严格机构感染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医院感染防控机构并进行规范
化管理。

3.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监测和报告制度,做到实时监测和及时报告感染事
件。

4.各科室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医疗废物和医疗器械的分类、包装、运输、
处置等工作,杜绝感染交叉传播。

五、医院感染管理措施
1.加强医务人员感染控制知识培训,提高员工的感染防控意识和能力。

2.加强医院环境清洁消毒工作,保持医疗设施和器械的清洁度。

3.严格控制使用抗生素的指征,防止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4.定期评估医院感染防控工作,及时调整和改进工作措施。

结语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2020版的出台,对于进一步提高医院的感染管理水平、预
防医院感染的传播、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全体医务人员要严格遵守,切实做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医院感染监测管理制度范本

医院感染监测管理制度范本

医院感染监测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院感染的监测管理,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医院内所有部门和员工,包括医疗、护理、行政等各个岗位。

第三条医院感染监测管理应坚持科学性、严谨性、公平性原则。

第四条医院感染监测管理应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及时性。

第二章医院感染监测体系第五条本医院应建立健全感染病例报告和登记制度, 确保感染病例的准确记录和报告。

第六条感染科应建立人、物、环境三者因素监测的内部管理机制,保证高风险区域和科室的及时监测。

第七条感染科应与医疗质量管理科、医院信息科等相关科室进行信息共享和数据分析,形成感染监测的整体工作闭环。

第八条本医院应建立健全感染监测报告系统,保证感染病例报告和数据的存储、共享和分析。

第九条本医院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感染监测培训,提高他们对感染监测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第三章医院感染监测流程第十条医院感染监测流程应包括以下环节:感染病例报告、感染病例登记、感染情况评估、感染病例分析、制定感染防控措施和感染监测结果反馈。

第十一条感染病例报告应由医务人员及时填写,包括感染病例的基本信息、发病情况、感染源等内容,并在规定时间内上报感染科。

第十二条感染病例登记应由感染科负责,对每一个感染病例进行登记,并编码进行分类。

第十三条感染情况评估应由感染科进行,对感染病例进行严格评估和分析。

第十四条感染病例分析应由感染科负责,对感染病例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和风险。

第十五条感染防控措施应由感染科与相关科室共同制定,针对感染病例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第十六条感染监测结果应及时向有关科室和人员进行反馈,确保监测数据的有效应用。

第四章监测数据处理与分析第十七条监测数据的处理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第十八条监测数据的分析应由感染科负责,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数据进行汇总、统计和分析,发现问题和趋势。

第十九条监测数据分析结果应及时向医务人员和管理层进行通报,提供依据和决策支持。

系统医院感染监测防控管理制度

系统医院感染监测防控管理制度

系统医院感染监测防控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了提高医院的感染掌控水平,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规范医院感染防控工作,订立本管理制度。

本制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健康法》等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订立。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医院各部门、科室、病房、手术室等感染监测和防控工作。

第三条定义1.患者感染:指在医院期间,患者显现与入院前无关的新感染,包含医院内获得性感染、术后感染等。

2.医院感染:指患者在医院期间和出院后肯定时间内,受院内感染源直接或间接侵袭而发生的感染。

3.感染源:指院内各种可以导致感染发生和传播的来源,包含患者、医务人员和环境等。

4.感染掌控委员会:指由医院领导构成的特地负责医院感染防控工作的机构。

第二章医院感染监测第四条感染监测的内容和方法1.感染监测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患者感染发生情况、感染病原菌种类和耐药性、感染部位和严重程度等。

2.感染监测方法应包含自动监测和被动监测相结合,包含但不限于日常巡查、定期报告、抽查等方式。

第五条感染监测的要求1.各科室、病房应依照医院规定的感染监测标准和流程进行统计和报告工作。

2.感染监测数据及时准确地报送医院感染掌控委员会,并按要求进行分析和研究。

3.医院应保证感染监测数据的安全性和机密性,未经相关授权人员同意,不得向外界公开或泄露。

第六条感染报告和通报1.医院感染掌控委员会应定期将感染监测报告提交至有关部门,并保障数据及时报送准确无误。

2.医院感染掌控委员会应定期向全体员工通报感染监测结果,加强对感染防控的宣传和培训。

第三章医院感染防控第七条医院感染防控目标1.减少患者感染发生率,降低医院感染率。

2.掌控感染病原菌的耐药性,提高抗菌药物的使用合理性。

3.提升医务人员的感染防控意识和技能,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第八条感染防控措施1.加强医务人员的感染防控培训,提高其防护装备的正确使用和消毒灭菌操作技能。

2.定期开展医疗设备、床铺、餐具、洗浴用具等的消毒工作,并建立健全相应的记录和追溯体系。

医院感染监测制度全

医院感染监测制度全

医院感染监测制度全感染监测是医院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能够及时发现和控制感染源,避免感染在医院内的传播。

为了确保医院的感染控制工作有效实施,医院应建立完善的感染监测制度。

下面从制度的目的、内容和实施步骤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制度目的:二、制度内容1.监测对象:感染监测制度应涵盖医院内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以及其他与感染相关的人员和设施。

2.监测指标:包括感染发生率、感染类型、感染部位、感染病原体等,应根据不同的科室和人群进行分类设定。

3.监测方法:可以包括实时监测和定期报表监测两种方式,实时监测可以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或感染监测软件实现,定期报表监测则通过每月或每季度的报表进行汇总。

4.感染诊断标准:感染监测制度应明确感染的诊断标准和诊断依据,如何确定是否为感染以及感染的分级等。

5.机构设定:感染监测需要在医院内设立专门的机构或部门,负责感染监测与防控工作的组织与协调。

6.人员要求:感染监测机构或部门的人员应熟悉感染监测工作的操作流程和技术要求,具备相关的医学和统计学知识,能够进行结果分析和推断。

7.数据收集与分析:医院需要建立完善的数据收集和分析体系,收集感染监测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和提出改进措施。

三、实施步骤1.制定感染监测制度的原则和要求,明确监测周期、监测指标和监测方法等内容。

2.成立感染监测机构或部门,组织专门人员负责感染监测工作,明确各自的职责和操作流程。

3.培训医护人员,提高其对感染监测工作的认识和重要性,使其能够主动参与监测工作,并且掌握操作方法。

4.建立感染监测数据库,用于存储感染监测数据和相关信息,确保数据的安全和可靠性。

5.收集感染监测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根据结果进行感染控制和管理,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6.定期开展感染监测数据报告和分析,将结果反馈给医疗机构内部各个相关部门和人员,推动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改进和提高。

7.监测过程中发现感染或相关问题时,及时采取控制措施,避免感染在医院内的传播,保护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2020年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包含消毒隔离制度)

2020年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包含消毒隔离制度)

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包含消毒隔离制度)一、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细则》、《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管理办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

二、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组织及监控管理网络,医院感染管理科作为职能管理部门,应认真履行职责。

建立、完善医院感染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程序和措施。

三、定期讨论在贯彻医院(医院感染部分)的质量方针和落实质量目标、执行质量指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与措施,并有反馈记录。

四、制定医院感染监控方案、对策、措施、效果评价和登记报告制度,定期汇总、统计有关医院感染监测资料,并按要求分析、上报。

四、建立医院感染控制的在职教育制度,定期对医院职工进行预防医院感染的宣传、教育、培训。

五、加强医务人员的消毒、隔离意识,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相关职能部门对各科室消毒隔离技术操作进行定期监测、考核与评价。

六、加强对感染性疾病科、口腔科、重症监护室、手术室、消毒供应室、产房、新生儿病房、检验科、内镜室等重点部门医院感染管理和监测工作。

七、临床医生熟练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及时发现院内感染病人,及时采集标本,做病原学检查,在规定时间内填写“感染病历登记表”,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

八、加强消毒药械、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和卫生用品监督管理,定期进行审核。

九、配合医务部门制定和完善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施细则,实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做好耐药菌的监测。

十、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规定,加强对医疗废物的督促检查,一旦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时,按要求执行并采取相应应急处理措施。

医院感染管理监测制度一、按照卫生部《医院感染监测规范》及省卫生厅《医院感染管理标准操作规程》要求开展工作。

二、开展住院病人医院感染监测,根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发现病例,及时上报,漏报率小于 1%。

全面掌握本院医院感染发病率、多发部位、多发科室、高危因素、病原体特点及耐药性等,为医院感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2020年(管理制度)修订医院感染管理职责及制度

2020年(管理制度)修订医院感染管理职责及制度

(管理制度)年修订医院感染管理职责及制度第一部分医院感染管理各级各类人员职责一、管理委员会工作职责二、感染管理科(办公室)主任职责三、感染管理专职人员的工作职责四、感染管理小组工作职责五、感染兼职医师职责六、感染兼职护士职责七、感染兼职检验人员职责八、医务科(部)工作职责九、护理部工作职责十、总务后勤科工作职责十一、药剂科工作职责十二、检验科工作职责十三、感染性疾病科工作职责十四、医务人员在医院感染管理中应履行的职责十五、多重耐药菌管理相关部门职责感控办2011年5月一、管理委员会工作职责(一)、依据有关政策法规,制定全院监督制度、监控规划等,并组织实施。

对医院重点部门和科室加强管理,严格消毒隔离制度及传染病报告制度,在合理使用抗生素管理中发挥监督管理作用。

(二)、根据《综合医院建筑标准》有关卫生学标准及预防医院感染的要求,对医院的改建、扩建和新建,提出建设性意见。

(三)、对医院感染管理科拟定的全院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进行审定,对其工作进行考评。

并通过专职管理人员对全院所收集、整理的资料,特别是易感人群重点区域、医院主要病原菌及感染发病率等提出对策,制定措施。

(四)、监督检查有关医院感染工作制度落实情况,定时召开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会议,根据各项卫生学标准,对医院现状进行分析、考评,并提出和完善整改措施。

负责协调和解决有关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重大事项;遇有紧急问题随时召开感染管理委员会会议。

(五)、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感染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提供技术咨询,监督、检查各项规章制度落实情况。

(六)、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要制定严格抗生素使用管理规定,防止因滥用抗生素而引起耐药菌株增多、致病菌群失调等情况。

同时,对临床医生进行有关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的讲座。

二、感染管理科(办公室)主任职责(一)、在主管院长及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领导下、负责本科的业务与行政领导工作。

(二)、制定全院及本科医院感染控制计划,并负责贯彻落实、总结考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2020年医院感染监测管理制度
(一)院感病例监测与报告制度
根据《医院感染监测规范》要求,医院必须对住院病人进行医院感染病例监测,以及
时掌握本院医院感染发病率、高发部位、高发科室、高危因素、病原体特点及耐药性等,
为医院感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1、常规监测与报告:
(1)各科临床医生要认真学习《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及时发现医院感染散发和爆发疫情。

(2)对医院感染散发病例,临床医生24小时内填写“医院感染病例监测表”通过医
院内部网(“院感”邮箱)上报到院感科。

(3)医院检验科细菌室指定专职人员负责院感细菌监测工作。

发现短期内在同类标本中多次检出同一种病原体,或在同一病区的病例中多次检出同一种病原体,或检出特殊的、重要的、多重耐药的病原体,应及时报告院感科负责人。

(4)院感科监测人员在医院内部网邮箱常规收集、保存院感病例监测资料的基础上,及时发现并向科负责人报告院感病例的相关信息。

(5)有院感暴发的迹象时,院感科指导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查分析和正确的处置工作。

2、暴发报告:
(1)临床医生发现医院感染聚集性病例(同类病例3例或以上)时,应及时填写《(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报告表》(附表),并立即电话报告院感科(电话:88667227,
夜间或节假日报告总值)。

(2)检验科细菌室有关人员发现上述聚集性病例阳性结果,应及时与临床医生联系,并电话报告院感科负责人。

(3)院感科初步核实以上状况后,立即报告主管院长,并组织专家进行确认和处理。

3、暴发级别定义与报告程序:
(1)一级暴发报告:
报告指标:
A、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
B、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

报告程序:
A、临床科室短时间内出现临床征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历,或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现象,并于2小时内报告院感科负责人。

B、院感科组织调查并证实发生以上任一情形时,立即报告主管院长,并由临床医生填写《医院感染暴发报告表》(附表1),于12小时内由院感科上报卫生局和区疾控中心。

C、卫生局接到报告后,应在24小时内逐级上报,并组织感染控制、临床救治等方面专家到现场调查。

(2)、二级暴发报告:
报告指标:
A、5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病例;
B、由医院感染暴发直接导致患者死亡;
C、由医院感染暴发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

报告程序:
A、同一级暴发;
B、同上;
C、同上。

(3)、三级暴发报告:
报告指标:
A、10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事件;
B、发生特殊病原体或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
C、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

报告程序:
A、发生以上情形,应按《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的要求进行报告。

B、报告程序:由院感科专职人员填写《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和《医院感染爆发报告表》进行报告。

C、报告方式、时限和要求:院感科在2小时内电话或传真方式报告卫生局和区疾控中心。

并在疾控中心的指导下进行网络直报。

4、医院感染中传染病的报告:
(1)、传染病报告范围: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

(2)、报告程序:发生的院感病例属于法定传染病的,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进行报告和处理。

5、院感病历监测反馈制度:
医院感染管理科每月对监测资料进行汇总、分析,每季度向院长、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以《院感管理通讯》的形式汇报,并向全院医务人员反馈,监测资料应妥善保存。

特殊情况及时汇报和处理。

6、全院综合监测(现患率调查):
每年对监测资料进行评估,开展一次现患率调查,每月开展医院感染的漏报调查,调查样本量应不少于年监测病人数的10%,漏报率应低于20%。

7、目标性监测:
在全面综合性监测的基础上开展1-2项目标性监测。

监测目标应根据本院的特点、医院感染的重点和难点决定。

应对医院感染病原体分布及其抗感染药物的敏感性进行监测。

8、病历监测质控标准:
本院的医院感染发病率应低于8%,一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应低于0.5%。

抗生素使用率低于50%,院感细菌培养率高于30%。

(二)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流程
1、目的:
为了掌握医院感染发病率、多发部位、多发科室、高危因素、病原体特点及耐药性,为控制医院感染提供证据。

2、适用范围:
全院临床科室
3、工作要求:
(三)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1.保证全院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效果。

2.监测范围:全院临床科室
3.工作要求:全院正在使用中的消毒、灭菌剂及物品:
(1)生物监测:
目的:监测消毒、灭菌后效果。

方法:使用中的消毒剂、消毒物品每季度抽查一次,
使用中的灭菌剂、灭菌物品每月抽查一次。

合格指标:
消毒剂细菌含量必须 > 1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

消毒物品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