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保护法
2024年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ppt课件
2024/3/23
1
目录
• 引言 • 未成年人保护法概述 • 家庭保护 • 学校保护 • 社会保护 • 法律责任与救济途径
2024/3/23
2
引言
01
2024/3/23
3
目的和背景
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 健康和合法权益
应对社会上存在的未 成年人保护问题
2024/3/23
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加强家庭教育
家长应当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 念,注重培养孩子的法律意识和 自我保护能力,加强对孩子的监
护和关爱。
2024/3/23
25
THANKS.
2024/3/23
26
施家庭暴力。
02
及时干预和制止家庭暴力行为
一旦发现家庭暴力行为,应当及时报警或向相关部门求助,保护未成年
人的合法权益。
2024/3/23
03
提供心理支持和辅导
对于受到家庭暴力或虐待的未成年人,应当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辅导
,帮助其走出阴影,重建自信。
13
04
学校保护
2024/3/23
14
学校的教育职责
促进未成年人全面、 健康发展
4
未成年人保护的重要性
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
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成长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和发展
2024/3/23
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是社会进步和文明的重要标志
5
未成年人保护法概
Hale Waihona Puke 02述2024/3/23
6
定义与适用范围
定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是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 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 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制定的法律。
未成年人保护法法律法规
未成年人保护法法律法规未成年人保护法法律法规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保障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成长,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未成年人,是指年满18周岁以下的公民。
第三条国家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未成年人的最佳利益。
第四条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包括生存权、发展权、受教育权、保健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
第二章未成年人基本权益的保障第五条未成年人享有与其身心发展和特点相适应的教育权利。
第六条保护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国家制定教育法律法规,建立和完善未成年人教育制度。
第七条保护未成年人健康发展的权利,国家建立和完善未成年人保健制度,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健康管理和疾病预防。
第八条保护未成年人的生存权,国家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生命和身体安全的保障,禁止虐待、遗弃、剥夺未成年人的生存权。
第九条保护未成年人的受保护权,国家建立和完善未成年人保护制度,预防和制止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
第十条保护未成年人的参与权,国家鼓励未成年人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护。
第三章未成年人生活、学习、工作的保障第十一条父母对未成年人有抚养、教育、保护和监督的责任。
第十二条保障未成年人的生活权利,国家对失去父母抚养的未成年人给予必要的救助。
第十三条保障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利,国家建立和完善未成年人教育资助制度,确保未成年人的平等受教育权。
第十四条保障未成年人的工作权利,国家对符合年龄、条件的未成年人提供劳动保护,严禁非法雇佣、剥削未成年人。
第十五条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国家对虐待、殴打、遗弃、强迫拐卖未成年人的行为进行打击和惩治。
第四章违法行为的预防和处理第十六条未成年人犯罪的特殊性,国家制定特定的刑事法制度,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第十七条对于犯罪行为的未成年人,采取教育、矫治等措施,帮助其重新健康成长。
第五章法律责任和监督机制第十八条对于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行为,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十九条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监督责任,由有关部门负责,并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未成年人,是指年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
第三条国家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人格尊严,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第四条未成年人有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第二章未成年人基本权利第五条未成年人享有人权和基本自由权利。
第六条未成年人有受家庭、社会和国家保护的权利。
第七条未成年人有受医疗保健和预防保健的权利。
第八条未成年人有受教育的权利,接受基础教育。
第九条未成年人有参加文化、艺术、体育活动的权利。
第十条未成年人有休息、娱乐的权利。
第十一条未成年人有受特殊保障的权利。
第十二条未成年人有表达意见的权利。
第十三条未成年人有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劳动、社会实践等活动的权利。
第三章未成年人保护机构第十四条国家建立未成年人保护机构,负责协调和监督有关部门、社会团体和个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工作。
第十五条各级政府应当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制定配套的政策、措施。
第十六条公安、文化、教育、卫生、残疾人事务等部门应当依照各自职责,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学校、幼儿园、青少年活动场所、文化艺术机构等应当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管理和服务。
第四章家庭保护第十七条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对未成年人承担抚养、教育、保护、监督、救助等法律义务。
第十八条父母应当爱护、教育、保护未成年子女,提供必要的生活和教育条件,指导和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第十九条父母违反法律、法规,使未成年子女身心受到损害的,应当承担依法责任。
第二十条其他家庭成员和监护人,对未成年人承担保护义务,有关法律规定的除外。
第二十一条家庭及其成员对未成年人有虐待、遗弃、剥削等行为,应当由有关机关予以制止和依法处理。
第五章社会保护第二十二条社会团体和个人对未成年人承担相应的保护义务。
对未成年人实施虐待、遗弃、剥削等行为的,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第二十三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不得利用未成年人从事危害身心健康的劳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儿童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儿童保护法1991年9月4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1991年9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五十号公布自1992年1月1日起施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
第三条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对未成年人进行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的教育,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反对资本主义的、封建主义的和其他的腐朽思想的侵蚀。
第四条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应当遵循下列原则:(一)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二)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三)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特点;(四)教育与保护相结合。
第五条国家保障未成年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保护未成年人,是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和其他成年公民的共同责任。
对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权予以劝阻、制止或者向有关部门提出检举或者控告。
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应当教育和帮助未成年人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第六条中央和地方各级国家机关应当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
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政府根据需要,采取组织措施,协调有关部门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
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工会、青年联合会、学生联合会、少年先锋队及其他有关的社会团体,协助各级人民政府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第七条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对保护未成年人有显著成绩的组织和个人,给予奖励。
第二章家庭保护第八条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不得虐待、遗弃未成年人;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残疾的未成年人;禁止溺婴、弃婴。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一条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甑墓瘛?/FONT> 第三条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对未成年人进行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的教育,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反对资本主义的、封建主义的和其他的腐朽思想的侵蚀。
第四条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应当遵循下列原则:(一)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二)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三)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特点;(四)教育与保护相结合。
第五条国家保障未成年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保护未成年人,是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和其他成年公民的共同责任。
对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权予以劝阻、制止或者向有关部门提出检举或者控告。
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应当教育和帮助未成年人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第六条中央和地方各级国家机关应当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
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政府根据需要,采取组织措施,协调有关部门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
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工会、青年联合会、学生联合会、少年先锋队及其他有关的社会团体,协助各级人民政府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第七条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对保护未成年人有显著成绩的组织和个人,给予奖励。
第二章家庭保护第八条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不得虐待、遗弃未成年人;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残疾的未成年人;禁止溺婴、弃婴。
第九条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尊重未成年人接受教育的权利,必须使适龄未成年人按照规定接受义务教育,不得使在校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辍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24年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24年修正)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日期】2024.04.26•【文号】•【施行日期】2024.04.26•【效力等级】法律•【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未成年人保护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1991年9月4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2006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第一次修订根据2012年10月26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决定》第一次修正2020年10月17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第二次修订根据2024年4月26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家庭保护第三章学校保护第四章社会保护第五章网络保护第六章政府保护第七章司法保护第八章法律责任第九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
第三条国家保障未成年人的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利。
未成年人依法平等地享有各项权利,不因本人及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民族、种族、性别、户籍、职业、宗教信仰、教育程度、家庭状况、身心健康状况等受到歧视。
第四条保护未成年人,应当坚持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原则。
处理涉及未成年人事项,应当符合下列要求:(一)给予未成年人特殊、优先保护;(二)尊重未成年人人格尊严;(三)保护未成年人隐私权和个人信息;(四)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五)听取未成年人的意见;(六)保护与教育相结合。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1988年8月,在国务院法制局的协调下,两个起草班子合在一起共同起草;同年10月,形成未成年人保护法 草 案 第 11 稿 上 报 国 务 院 。 国 务 院 法 制 局 又 作 了 大 量 的 调 研 论 证 , 对 送 审 稿 作 了 4 次 较 大 修 改 。
1991年6月,国务院提请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
家庭方面
2006年《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后,未成年人保护领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面临新形势,比如监护人监护不 力情况严重甚至存在监护侵害现象,校园安全和学生欺凌问题频发,密切接触未成年人行业的从业人员性侵害、 虐待、暴力伤害未成年人问题时有发生,对刑事案件中未成年被害人缺乏应有保护,等等。
2020年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强化监护人的第一责任人意识是重要内容。该法对监护人义务的规定 落细落实, 规定,父母离婚时,要“听取有表达意愿能力未成年人的意见”。规定父母或者监护人委托他人行 使监护权时,要与未成年人、被委托人至少每周联系和交流一次,了解未成年人的生活、学习、心理等情况,并 给予未成年人亲情关爱。同时,强化了监护人的第一责任人意识,并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 为未成年人提供安全的家庭生活环境,及时排除引发触电、烫伤、跌落等伤害的安全隐患;采取配备儿童安全座 椅、教育未成年人遵守交通规则等措施,防止未成年人受到交通事故的伤害;提高户外安全保护意识,避免未成 年人发生溺水、动物伤害等事故。
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法
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法一、前言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其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制定本法。
二、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基本原则1. 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
2. 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品德、智力、体质的规律和特点。
3. 教育与保护相结合。
三、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范围1. 生存权:保障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所必需的生活条件和发展所必需的教育、医疗等。
2. 受保护权:保护未成年人免受歧视、虐待、忽视等伤害。
3. 参与权:保障未成年人参与家庭、学校、社会事务的权利。
4. 表达权:保障未成年人表达意见和参与决策的权利。
5. 知情权:保障未成年人获得与自身权益相关的信息的权利。
四、家庭保护1. 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有责任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为其提供生活、教育、医疗等所需。
2. 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应关注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不得虐待、遗弃、买卖未成年人。
3. 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应教育未成年人遵守法律法规,培养其良好品德。
五、学校保护1. 学校应建立健全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制度,保障未成年人在校期间的合法权益。
2. 学校不得体罚、变相体罚未成年人,不得歧视、侮辱、虐待未成年人。
3. 学校应关心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提供必要的心理咨询和辅导。
六、社会保护1. 政府应制定和实施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康复等制度。
2. 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其他组织和个人都有义务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3. 媒体应积极宣传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法律法规,提高全社会保护未成年人的意识。
七、法律责任1. 违反本法规定,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2. 违反本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其他组织和个人违反本法规定,不履行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职责的,由其上级机关或者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未成年人保护法法律法规
未成年人保护法法律法规未成年人保护法法律法规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秩序,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适合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未成年人的保护。
第三条未成年人是指年满18周岁以下的公民。
第四条国家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教育和培养未成年人,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第五条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应当协同努力,共同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第二章家庭保护第六条家庭是未成年人最基本、最重要的保护环境。
第七条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应当履行监护职责,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
第八条父母应当为未成年人提供必要的生活、学习、身心健康等条件,并指导、教育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第九条父母不得有以下行为:(一)虐待、遗弃未成年人;(二)有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行为;(三)限制未成年人的自由;(四)剥夺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五)其他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
第十条未成年人的其他近亲属、法定代理人、其他监护人同样应当尽职尽责,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第三章学校保护第十一条学校是未成年人的重要成长环境,应当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第十二条学校应当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保证未成年人接受优质教育。
第十三条学校应当培养未成年人的良好品德、学习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第十四条学校不得有以下行为:(一)虐待、诽谤未成年人;(二)侮辱、歧视未成年人;(三)体罚、变相体罚未成年人;(四)其他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
第四章社会保护第十五条社会各界应当共同参预未成年人的保护工作。
第十六条各级政府应当加大对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投入,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
第十七条社会组织、媒体、互联网企业等应当积极参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开展相关宣传教育活动。
第十八条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有以下行为:(一)拐卖、绑架、贩卖未成年人;(二)利用未成年人从事违法犯罪活动;(三)利用未成年人制作、传播淫秽、暴力等不良信息;(四)虐待、侮辱未成年人;(五)其他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
少年儿童权益保护法规
少年儿童权益保护法规一、总则第一条本法旨在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保障未成年人在安全、健康、教育等方面得到充分的保障,促进其全面发展。
第二条本法所称未成年人是指年满六周岁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
第三条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应当尊重和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第四条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工作应当遵循依法保护、全面保护、优先保护的原则。
二、家庭保护第五条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为未成年人提供生活、教育、安全等方面的保障。
第六条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虐待、遗弃未成年人,不得迫使未成年人从事有害其身心健康的劳动。
第七条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关注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预防和制止未成年人吸烟、酗酒、流浪、沉迷网络等不良行为。
三、学校保护第八条学校应当依法保障未成年学生的合法权益,关心、爱护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第九条学校不得违反国家规定收取费用,不得以任何名义开除、变相开除未成年学生。
第十条学校应当加强对未成年学生的安全教育,预防未成年人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第十一条学校应当关注未成年学生的心理健康,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四、社会保护第十二条全社会应当共同关注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树立尊重、保护、教育未成年人的良好风尚。
第十三条公共场所、文化娱乐场所等应当设置未成年人专区,不得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彩票等。
第十四条网络服务提供者、互联网产品运营者应当采取措施,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保护未成年人个人信息安全。
五、法律责任第十五条违反本法规定,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由有关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六条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公民违反本法规定,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由有关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行政处分;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六、附则第十七条本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第十八条本法的解释权归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所有。
未成年人保护法六大保护内容
未成年人保护法六大保护内容
一、什么是未成年人保护法?
二、为什么需要制定未成年人保护法?
三、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法律体系
3.1 未成年人权益的基本原则
3.2 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组织体系
3.3 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责任主体
四、未成年人肖像权保护
4.1 未成年人肖像权的含义
4.2 未成年人肖像权的法律规定
4.3 未成年人肖像权保护的重要性
五、未成年人隐私权保护
5.1 未成年人隐私权的内容
5.2 未成年人隐私权的保护方式
5.3 未成年人隐私权保护的挑战
六、未成年人财产权保护
6.1 未成年人财产权的定义
6.2 未成年人财产权的法律规定
6.3 未成年人财产权保护的重要性
七、未成年人教育权保护
7.1 未成年人教育权的含义
7.2 未成年人教育权的法律规定
7.3 未成年人教育权保护的挑战
八、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权保护
8.1 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权的重要性
8.2 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权的保障措施
8.3 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权保护存在的问题
九、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案例分析
9.1 案例一:未成年人肖像权侵权事件
9.2 案例二:未成年人隐私权泄露事件
9.3 案例三:未成年人财产权被侵犯事件
9.4 案例四:未成年人教育权受阻事件
9.5 案例五: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权受损事件
十、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局限与改进
10.1 未成年人保护法存在的问题
10.2 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改进建议
十一、未成年人保护法在社会中的影响力11.1 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宣传与教育
11.2 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实施情况
11.3 未成年人保护法对社会的积极影响
十二、结语。
《未成年人保护法》
《未成年人保护法》(1991年9月4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1991年9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50号公布2006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第一次修订通过2006年12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0号公布根据2012年10月26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2012年10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5号公布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
第三条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利,国家根据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给予特殊、优先保护,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未成年人享有受教育权,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尊重和保障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
未成年人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平等地享有权利。
第四条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对未成年人进行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教育,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反对资本主义的、封建主义的和其他的腐朽思想的侵蚀。
第五条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应当遵循下列原则:(一)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二)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三)教育与保护相结合。
第六条保护未成年人,是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和其他成年公民的共同责任。
对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权予以劝阻、制止或者向有关部门提出检举或者控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儿童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儿童保护法1991年9月4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1991年9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五十号公布自1992年1月1日起施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未成年人地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地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地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根据宪法,制定本法.第二条本法所称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地公民.第三条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对未成年人进行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国际主义、共产主义地教育,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地公德,反对资本主义地、封建主义地和其他地腐朽思想地侵蚀.第四条保护未成年人地工作,应当遵循下列原则:(一)保障未成年人地合法权益;(二)尊重未成年人地人格尊严;(三)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地特点;(四)教育与保护相结合.第五条国家保障未成年人地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保护未成年人,是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未成年人地监护人和其他成年公民地共同责任.对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地行为,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权予以劝阻、制止或者向有关部门提出检举或者控告.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应当教育和帮助未成年人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地合法权益.第六条中央和地方各级国家机关应当在各自地职责范围内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地人民政府根据需要,采取组织措施,协调有关部门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工会、青年联合会、学生联合会、少年先锋队及其他有关地社会团体,协助各级人民政府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维护未成年人地合法权益.第七条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对保护未成年人有显著成绩地组织和个人,给予奖励.第二章家庭保护第八条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地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不得虐待、遗弃未成年人;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残疾地未成年人;禁止溺婴、弃婴.第九条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尊重未成年人接受教育地权利,必须使适龄未成年人按照规定接受义务教育,不得使在校接受义务教育地未成年人辍学.第十条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以健康地思想、品行和适当地方法教育未成年人,引导未成年人进行有益身心健康地活动,预防和制止未成年人吸烟、酗酒、流浪以及聚赌、吸毒、卖淫.第十一条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允许或者迫使未成年人结婚,不得为未成年人订立婚约.第十二条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被监护地未成年人地合法权益地,应当依法承担责任.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有前款所列行为,经教育不改地,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有关人员或者有关单位地申请,撤销其监护人地资格;依照民法通则第十六条地规定,另行确定监护人.第三章学校保护第十三条学校应当全面贯彻国家地教育方针,对未成年学生进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以及社会生活指导和青春期教育.学校应当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地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第十四条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地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未成年学生.第十五条学校、幼儿园地教职员应当尊重未成年人地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地行为.第十六条学校不得使未成年学生在危及人身安全、健康地校舍和其他教育教学设施中活动.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扰乱教学秩序,不得侵占、破坏学校地场地、房屋和设备.第十七条学校和幼儿园安排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参加集会、文化娱乐、社会实践等集体活动,应当有利于未成年人地健康成长,防止发生人身安全事故.第十八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送工读学校接受义务教育地未成年人,工读学校应当对其进行思想教育、文化教育、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工读学校地教职员应当关心、爱护、尊重学生,不得歧视、厌弃.第十九条幼儿园应当做好保育、教育工作,促进幼儿在体质、智力、品德等方面和谐发展.第四章社会保护第二十条国家鼓励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其他组织及公民,开展多种形式地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地社会活动.第二十一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创造条件,建立和改善适合未成年人文化生活需要地活动场所和设施.第二十二条博物馆、纪念馆、科技馆、文化馆、影剧院、体育场(馆)、动物园、公园等场所,应当对中小学生优惠开放.第二十三条营业性舞厅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地场所,有关主管部门和经营者应当采取措施,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第二十四条国家鼓励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文艺等单位和作家、科学家、艺术家及其他公民,创作或者提供有益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地作品.出版专门以未成年人为对象地图书、报刊、音像制品等出版物,国家给予扶持.第二十五条严禁任何组织和个人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或者以其他方式传播淫秽、暴力、凶杀、恐怖等毒害未成年人地图书、报刊、音像制品.第二十六条儿童食品、玩具、用具和游乐设施,不得有害于儿童地安全和健康.第二十七条任何人不得在中小学、幼儿园、托儿所地教室、寝室、活动室和其他未成年人集中活动地室内吸烟.第二十八条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招用未满十六周岁地未成年人,国家另有规定地除外.任何组织和个人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招收已满十六周岁未满十八周岁地未成年人地,应当在工种、劳动时间、劳动强度和保护措施等方面执行国家有关规定,不得安排其从事过重、有毒、有害地劳动或者危险作业.第二十九条对流浪乞讨或者离家出走地未成年人,民政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应当负责交送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暂时无法查明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地,由民政部门设立地儿童福利机构收容抚养.第三十条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地个人隐私.第三十一条对未成年人地信件,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隐匿、毁弃;除因追查犯罪地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地程序进行检查,或者对无行为能力地未成年人地信件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代为开拆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开拆.第三十二条卫生部门和学校应当为未成年人提供必要地卫生保健条件,做好预防疾病工作.第三十三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积极发展托幼事业,努力办好托儿所、幼儿园,鼓励和支持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其他社会力量兴办哺乳室、托儿所、幼儿园,提倡和支持举办家庭托儿所.第三十四条卫生部门应当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积极防治儿童常见病、多发病,加强对传染病防治工作地监督管理和对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地业务指导.第三十五条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培养和训练幼儿园、托儿所地保教人员,加强对他们地政治思想和业务教育.第三十六条国家依法保护未成年人地智力成果和荣誉权不受侵犯.对有特殊天赋或者有突出成就地未成年人,国家、社会、家庭和学校应当为他们地健康发展创造有利条件.第三十七条未成年人已经受完规定年限地义务教育不再升学地,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对他们进行职业技术培训,为他们创造劳动就业条件.第五章司法保护第三十八条对违法犯罪地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地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地原则.第三十九条已满十四周岁地未成年人犯罪,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地,责令其家长或者其他监护人加以管教;必要时,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第四十条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办理未成年人犯罪地案件,应当照顾未成年人地身心特点,并可以根据需要设立专门机构或者指定专人办理.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和少年犯管教所,应当尊重违法犯罪地未成年人地人格尊严,保障他们地合法权益.第四十一条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对审前羁押地未成年人,应当与羁押地成年人分别看管.对经人民法院判决服刑地未成年人,应当与服刑地成年人分别关押、管理.第四十二条十四周岁以上不满十六周岁地未成年人犯罪地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地未成年人犯罪地案件,一般也不公开审理.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在判决前,新闻报道、影视节目、公开出版物不得披露该未成年人地姓名、住所、照片及可能推断出该未成年人地资料.第四十三条家庭和学校及其他有关单位,应当配合违法犯罪未成年人所在地少年犯管教所等单位,共同做好违法犯罪未成年人地教育挽救工作.第四十四条人民检察院免予起诉、人民法院免除刑事处罚或者宣告缓刑以及被解除收容教养或者服刑期满释放地未成年人,复学、升学、就业不受歧视.第四十五条人民法院审理继承案件,应当依法保护未成年人地继承权.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离婚双方因抚养未成年子女发生争执,不能达成协议时,应当根据保障子女权益地原则和双方具体情况判决.第六章法律责任第四十六条未成年人地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地,被侵害人或者其监护人有权要求有关主管部门处理,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第四十七条侵害未成年人地合法权益,对其造成财产损失或者其他损失、损害地,应当依法赔偿或者承担其他民事责任.第四十八条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地教职员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或者变相体罚,情节严重地,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第四十九条企业事业组织、个体工商户非法招用未满十六周岁地未成年人地,由劳动部门责令改正,处以罚款;情节严重地,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第五十条营业性舞厅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地场所允许未成年人进入地,由有关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处以罚款.第五十一条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或者以其他方式传播淫秽地图书、报刊、音像制品等出版物地,依法从重处罚.第五十二条侵犯未成年人地人身权利或者其他合法权利,构成犯罪地,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虐待未成年地家庭成员,情节恶劣地,依照刑法第一百八十二条地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司法工作人员违反监管法规,对被监管地未成年人实行体罚虐待地,依照刑法第一百八十九条地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对未成年人负有抚养义务而拒绝抚养,情节恶劣地,依照刑法第一百八十三条地规定追究刑事责任.溺婴地,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二条地规定追究刑事责任.明知校舍有倒塌地危险而不采取措施,致使校舍倒塌,造成伤亡地,依照刑法第一百八十七条地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第五十三条教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地,依法从重处罚.引诱、教唆或者强迫未成年人吸食、注射毒品或者卖淫地,依法从重处罚.第五十四条当事人对依照本法作出地行政处罚决定不服地,可以先向上一级行政机关或者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地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地,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先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地,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地规定办理.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又不履行地,作出处罚决定地机关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或者依法强制执行.第七章附则第五十五条国务院有关部门可以根据本法制定有关条例,报国务院批准施行.省、自治区、直辖市地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可以根据本法制定实施办法.第五十六条本法自1992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是我国针对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基本法律,于1991年首次颁布,之后经过多次修订。
该法旨在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发展。
本文将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进行解读,以便更好地了解为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提供的法律保障措施。
一、未成年人的权益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是国家的基本政策。
法律对未成年人的权益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包括但不限于教育权、监护权、健康权、生存权和发展权等。
1. 未成年人教育权的保障未成年人教育权的保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的重要内容。
法律规定,禁止剥夺、限制未成年人接受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的权利。
同时,国家还通过各种政策和措施,确保未成年人平等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
2. 未成年人监护权的保障未成年人监护权的保障是指保护未成年人充分发挥监护人职责和权利,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法律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为其提供必要的生活与教育条件,并承担相应的抚养、教育和保护责任。
同时,未成年人的监护人还要积极参与未成年人的教育和心理健康工作,不得有虐待、遗弃、剥夺合法权益等行为。
3. 未成年人健康权的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权的保障是指保护未成年人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禁止对未成年人进行虐待、遗弃、剥夺合法权益等扰乱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行为。
国家还积极开展预防和控制未成年人艾滋病、结核病等传染性疾病的工作,确保未成年人的健康权得到保障。
4. 未成年人生存权的保障未成年人生存权的保障是指确保未成年人的正常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法律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提供基本的生活条件,确保未成年人的生活水平符合社会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同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还要提供必要的生活指导和帮助,帮助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六大保护内容
《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六大保护内容: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坚实防线》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发展。
为了给未成年人营造一个安全、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我国制定并不断完善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其中《未成年人保护法》作为未成年人保护领域的基础性法律,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
该法明确规定了六大保护内容,共同构成了守护未成年人的坚实防线。
一、家庭保护家庭是未成年人成长的第一课堂,家庭保护是未成年人保护的基础。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六条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履行下列监护职责:一是为未成年人提供生活、健康、安全等方面的保障;二是关注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状况和情感需求;三是教育和引导未成年人遵纪守法、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四是尊重未成年人的参与权,听取未成年人的意见和建议;五是保障未成年人接受教育的权利等。
良好的家庭环境对于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父母是未成年人最亲近的人,他们的言传身教、关爱与教育直接影响着未成年人的成长轨迹。
然而,现实生活中存在一些家庭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履行好监护职责,如家庭暴力、忽视子女教育、过度溺爱等,这些都可能给未成年人带来严重的伤害。
通过家庭保护的法律规定,明确了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的责任和义务,促使他们更加重视对未成年人的关爱和教育,为未成年人提供一个温馨、和谐、稳定的家庭环境。
家庭保护还强调了父母与未成年人之间的交流与交流。
未成年人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独特的想法,父母应该积极倾听他们的心声,理解他们的需求,与他们建立起平等、尊重的亲子关系。
只有这样,才能及时发现未成年人可能面临的问题,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和帮助,让他们在家庭的温暖中健康成长。
二、学校保护学校是未成年人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学校保护对于未成年人的知识学习、品德培养和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学校应当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注重培养未成年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未成年学生全面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本所涉及附件如下:1.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全文本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1. 未成年人:指年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
2. 保护:指对未成年人的生存、发展、学习、身心健康和其他方面的权益,进行全面关注和有效维护的法律行为。
3. 监护人:指依法行使未成年人监护职责的人。
4. 家庭环境:指以亲属关系为基础的未成年人抚养教育环境。
5. 学校: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规定的各类学校。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国家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特别注意保护贫困、残疾、孤儿和农村留守未成年人的权益。
第三条保护未成年人的是全社会的责任。
国家、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家庭和个人都应当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提供必要的和便利。
第二章未成年人的权益第四条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第五条未成年人享有受保护的权益。
第六条未成年人享有平等的权益,在社会、学校、家庭中不受非法侵害。
第七条未成年人有接受教育的权益。
第三章未成年人的保护责任第八条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有保护和教育未成年人的责任。
第九条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为其提供必要的生活、学习、发展条件。
第十条国家鼓励各方面力量向贫困、残疾、孤儿和农村留守未成年人提供和社会保障。
第四章未成年人保护的措施第十一条国家制定和完善未成年人保护制度。
第十二条政府应当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工作,提供必要的教育、医疗、救助、康复、教育、娱乐和其他公共服务。
第十三条学校应当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推动其全面发展。
第十四条企事业单位应当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为其提供必要的保护和。
第五章未成年人的法律责任第十五条未成年人犯罪的,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六章未成年人法律保护的监督和检查第十六条未成年人法律保护的监督和检查工作由有关部门负责。
未成年人保护法
*注:本篇法规已被修订,新法规名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发布日期:2006年12月29日实施日期:2007年6月1日)修正编辑本段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
第三条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利,国家根据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给予特殊、优先保护,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未成年人享有受教育权,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尊重和保障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
未成年人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平等地享有权利。
第四条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对未成年人进行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教育,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反对资本主义的、封建主义的和其他的腐朽思想的侵蚀。
第五条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应当遵循下列原则:(一)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二)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三)教育与保护相结合。
第六条保护未成年人,是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和其他成年公民的共同责任。
对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权予以劝阻、制止或者向有关部门提出检举或者控告。
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应当教育和帮助未成年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
第七条中央和地方各级国家机关应当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
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领导有关部门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年度计划,相关经费纳入本级政府预算。
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采取组织措施,协调有关部门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
未成年人保护法ppt
一、家庭保护 二、学校保护
三、国家与社会保 护四、司法保护
一、家庭保护
《未成年人保护法》对家庭保护得有关规定: 保护未成年人得合法权益,不得虐待、遗弃未
成年人;不得歧视女性或者有残疾得未成年人; 应当以健康得思想、品行与适当得方法教育未 成年人。
家庭保护得含义
就是未成年人保护得基 础
第36条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与网吧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得 场所,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
第37条 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 第38条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招用未满十六周岁得未成年人,
第41条禁止拐卖、绑架、虐待未成年人……
第46条国家依法保护未成年人得智力成果与荣誉权不受侵犯
第二、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得人格 尊严,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 者其她侮辱学生价格尊严得行为 第三、保护未成年学生得人身安全与健康 第四,“工读学校”对未成年人得保护。
非典肆虐时期,南昌市棉花市
小学组织学生对象山路段得 IC卡电话亭进行消毒,预防 各类疾病传播。
此做法可行吗?为什 么?
案例分析:
“望月网吧” 就是小山上下学必经之地,每天下午放学 路上老板都在门口极力邀请,小山知道未成年人就是不 准进入网吧得,但她也看到在里面有不少未成年人在玩。 同时,小山也发现老板在网吧内经常出售一些香烟给上 网得中学生用以提神。
请评析网吧老板得行为。
答:老板得行为不仅就是不道德得,更就是违法行为。因为 《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经营者禁止向未成年人出 售烟酒;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营业性网吧等不适宜未成 年人活动得场所,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
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
12
二、学校保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范本1:正式风格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成长,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
第三条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能侵犯。
第四条国家、社会、家庭和学校等各个单位应当为未成年人的成长提供必要的条件和环境。
第五条国家应当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工作,促进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发展。
第六条未成年人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国家和社会保障义务教育的实施。
第七条国家、社会、家庭和学校等各个单位应当教育未成年人尊重他人,有公民意识,有行为自控能力。
第八条国家加强对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和服务,促进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发展。
第九条国家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生活和安全保护工作,防止和制裁对未成年人的虐待行为。
第十条未成年人有参加实践、文化、体育、娱乐活动的权利,社会和家庭应当为其提供机会和条件。
第十一条有能力的未成年人享有适当的劳动权利,但不得损害其身心健康、学业和正常休息和休闲的权利。
第十二条对于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未成年人及其法定监护人有权要求单位或者个人承担法律责任。
第十三条未成年人在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等国家机关提起的诉讼、申请、举报等,应当得到便利。
第十四条国家指导和支持社会组织和个人为未成年人提供法律援助,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第十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未成年人的义务,发现对未成年人的虐待行为有权进行报告。
第十六条未成年人触犯法律的,应当受到教育、感化和法律制裁。
第十七条未成年人有保护他人和社会的义务,有责任学习国家的法律,提高法律意识。
第十八条本法的实施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公安、司法行政、卫生、文化等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责分工负责。
第十九条对于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社会应当予以谴责。
第二章未成年人的权利和义务第二十条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教育权和受保护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未成年人保护法(一)
一、学校不得违法开除未成年学生
1、学校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
1、“笨死了”、“都笨成这样了你还活着干吗”,6月1日起,如果老师再这样骂学生,将是一种违法行为。
影。
1、如果校园内见到老师抽烟的话,从6月1日起,学生可以理直气壮地制止。
定。
处罚。
未成年人保护法(二)条法
1、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
2、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利,国家根据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给予特殊、优先保护。
3、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要尊重和保障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
4、未成年人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平等地享有权利。
5、保护未成年人,是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未成年
人的监护人和其他成年公民的共同责任。
6、对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权予以劝阻、制止或者向有关部门提出检举或者控告。
7、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创造良好、和睦的家庭环境,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
8、禁止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禁止虐待、遗弃未成年人,禁止溺婴和其他残害婴儿的行为,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残疾的未
成年人。
9、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预防和制止未成年人吸烟、酗酒、流浪、沉迷网络以及赌博、吸毒、卖淫等行为。
10、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必须使适龄未成年人依法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不得使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辍学。
11、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允许或者迫使未成年人结婚,不得为未成年人订立婚约。
12、父母因外出务工或者其他原因不能履行对未成年人监护职责的,应当委托有监护能力的其他成年人代为监护。
13、学校应注重培养未成年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未成年学生全面发展。
14、学校应当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不得违反法律和国家规定开除未成年学生。
15、学校应当保证未成年学生的睡眠、娱乐和体育锻炼时间,不得加重其学习负担。
16、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职员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17、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安全教育,保障未成年人的人身安全。
18、学校对未成年学生在校内或者本校组织的校外活动中发生人身伤害事故的,应当及时救护,妥善处。
公民的权利与义务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三)
一、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概念
1.公民的概念
公民是指具有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基本权利、承担义务的自然人。
凡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我国公民。
2.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概念
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也叫宪法权利和宪法义务,是指宪法赋予公民的人身、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权益,以及公民依照宪法应当履行的最主要、最基本的责任。
3.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权利指利益、好处。
公民的权利指公民依照宪法的规定,必须享受的权益。
义务指公民必须履行的责任,是一种付出、一种牺牲。
公民的义务指公民必须履行宪法规定的义务,尽到一个公民应尽的基本责任。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对立统一关系。
它们既相互依存,密不可分,又互为条件,相互转化。
对每个公民来说,权力可以放弃,但义务必须履行,否则就构成违法。
二、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1.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有:法律面前的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以及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监督权和取得赔偿权;社会经济权利;文化教育的权利和自由;妇女权益及婚姻、家庭、儿童和老人受国家特殊保护;保护华侨、归侨和侨眷的合法权益。
2.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
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有: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的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依法纳税。
三、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公民应依据国家宪法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每个公民都要把维护自己的自由和权利同维护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和他人的自由和权利结合起来,不得滥用权利。
公民必须把权利和义务统一起来,公民在行使权利的同时,必须自觉履行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义务,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尽到一个公民应尽的基本责任。
一、例子:1
【说一说】
小云是一个13岁的女孩,父亲不幸去世后,她随母亲来到继父家生
活。
继父家还有一个小弟弟。
小云刚读完五年级,继父就不让她上学了,并把她送到一家理发店当学徒。
小云几次哭着找继父要求上学,可是继父以家中困难为由不让她上学。
小云把她的情况向妇联做了反映。
在妇联的关心下,小云终于圆了上学梦。
(1)小云继父的行为符合国家对未成年人实行家庭保护的要求吗?说说你的理由。
(2)情景中的小云是通过什么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这说明了什么?
(3)如果教育、协商、调解都不能解决小云的问题,你认为小云应该选择什么方法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并说明你的理由。
【讲一讲】
1.一天下午,兰兰、小虎、小强三人去公园玩,在路上遇到了几名不三不四的社会青年,强行搜走他们身上的钱,还威胁说:“不许报警,以后每个星期还要交30元钱作为保护费。
否则,杀了你们全家。
”三人又气又怕,兰兰说:“惹不起,但躲得起,我们想办法凑点钱给他们算了。
”小虎说:“我去找些朋友来帮忙,狠狠地教训教训这伙烂仔,让我们也解解恨。
”小强说:“还是告诉老师,想办法报警吧。
”
请对他们三人的办法加以分析,并说说你认为哪种办法最好。
2.在一辆旅游车上,旅途的劳累使绝大部分旅客们正在闭目养神,只有张亮等四个小青年喝着啤酒在旁若无人地高声谈笑。
旅客们皱起了眉头。
旅客甲站起来拍拍张亮的肩膀说道:“小兄弟,请声音轻点,别影响大家休息”。
张亮不耐烦地说道:“言论自由是我的权利,我想怎
么说就怎么说,你管得着吗?”
你认为张亮的行为对吗?为什么?请大家讲一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