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语言活动中的主体性

合集下载

关注幼儿主体性探究生成教学活动策略——基于幼儿户外活动生成集体教学活动为例

关注幼儿主体性探究生成教学活动策略——基于幼儿户外活动生成集体教学活动为例
(二)源于幼儿引发的问题
幼儿生活经验有限,容易对周围人、事、物产生好奇,他们眼中的事物是有生命有灵性的,会和小动物对话,会和花儿草儿倾诉……他们常常会提出各种疑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幼儿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和想探究的问题往往具有潜在教育价值,是生成教学活动的重要来源。教师应关注幼儿提出的问题或遇到的难题,分析其是否产生认知冲突,剖析问题的根源,生成教学活动是为了获取新知识新技能,帮助幼儿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进而培养幼儿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中班幼儿在骑行区,玩着骑行、运货、加油等情节游戏,在游戏时经常出现“堵车、撞车”,幼儿间争执不断,教师认真观察,分析原因有:大部分幼儿对交通规则缺乏了解,小部分幼儿有所了解,但也不清晰;幼儿规则意识弱,游戏时没有进行规则协商制定,无规则或规则不明确造成游戏无法进行等,对交通规则的了解是解决骑行游戏问题的前提,于是围绕幼儿游戏产生的问题,教师先后生成了《交通规则我知道》、《骑行规则我们定》、《守规则更好玩》、《我是小交警》等一系列教学活动,教师每一次的生成是建立在幼儿原有游戏原有经验之上,在游戏——生成——再游戏——再生成的循环过程中,不断引发幼儿游戏学习,自主解决骑行活动中一开始因规则冲突产生的一系列问题。“行动生困难,困难生疑问,疑问生假设,假设生试验,试验生断语,断语又生了行动,如此演进于无穷”,[3]陶行知先生的这段话正是上述生成教学活动最好的验证和诠释。
关注幼儿主体性探究生成教学活动策略——基于幼儿户外活动生成集体教学活动为例
摘要:生成教学活动是基于教师观察幼儿主体行为并做出正确分析,针对有价值的知识经验发展出的动态的、不断调整的活动,是教师和幼儿共同协商共同建构经验的过程,能有效推动幼儿发展。围绕幼儿主体性展开的教育活动,是落实《指南》精神,也是生成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关键,探究生成教学活动策略更好地为创造性实施课程提供有效途径。

语言在幼儿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

语言在幼儿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

语言在幼儿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语言在幼儿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一在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语言教学活动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其目的是使幼儿获得语言内容、语言形式和语言运用的经验。

随着教育内容的不断更新、教育现代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必须不断探索新形式、讲究艺术性,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幼儿语言学习的兴趣、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

一,谈话活动的艺术性谈话活动,是帮助幼儿学习在一定范围内运用语言与他人进行交流的活动。

在进行谈话活动时,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刚开始时,有趣的中心话题能使幼儿产生急切交流的愿望,争着举手发言;然而,在活动的中后期,幼儿的兴趣渐渐下降,使谈话活动的效果大打折扣。

如何较好地延续这种谈话兴趣呢?这就要靠组织谈话活动的艺术性,并充分反映在活动全过程的各个环节。

首先,要创设谈话情境,引出中心话题。

可以通过朗诵一首儿歌或说一段话、提出一些问题等方法来创设谈话情境;也可以利用活动角的布置、桌面玩具、实物摆设等,向幼儿提供与谈话主题有关的可视形象,更可以利用多媒体放映形象化活动画面,激发谈话兴趣,启迪谈话思路。

其次,幼儿围绕话题自由交谈和发言时,教师要调动一切手段,鼓励幼儿积极参与,确保谈话的气氛宽松、融洽,充分保护幼儿的自尊,特别注意保护幼儿的创新求异。

第三,要因势利导,逐步拓展幼儿谈话的范围。

教师要借助各种艺术化手段,使谈话逐层深入,向幼儿逐步展示新的谈话经验,使其逐步掌握正确的谈话思路和谈话方法。

二,绘画活动中语言的艺术性幼儿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其在绘画过程中所表现的特点也不一样。

如:小班幼儿绘画明显地表现了一种感知活动性思维,情感意图不稳定,易受外界干扰,画画时跑来跑去;中班幼儿不会从生活中独立选材,不能把主要形象和次要形象分开,无意想象仍占主要地位;大班幼儿已有了观察、产生创作和形象记忆、独立组织画面等简单的绘画过程,创造想象的发展。

在了解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特点基础上,教师在幼儿绘画前的指导语的运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生活化教学的思考

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生活化教学的思考

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生活化教学的思考摘要:幼儿时期是语言发展以及语言认知的重要时期,积极的进行语言引导,参与幼儿园语言教学实践活动,有助于幼儿形成健康的身心以及交际能力,通过语言认识外面的世界,不断在提高幼儿智力水平的同时,让幼儿不断构筑丰富的语言内容,形成与他人交往的意识。

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将生活化教学内容融入到幼儿的语言教学实践活动,构建适合幼儿年龄层次以及语言发展层次的生活化教育活动,启发幼儿善于进行生活的交流以及经验的积累,树立正确学习态度的同时,生活化教学内容让语言教学活动趣味生动,激发幼儿热爱生活,提升创新能力。

关键词: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生活化教学策略引言幼儿园为幼儿构建思维训练的平台,在保证幼儿健康安全的同时,也能够组织形式多样的语言教学活动,让幼儿自觉融入其中,感受语言实践活动的乐趣,每一名幼儿在与教师进行互动,进行自身行为纠正的同时提高幼儿的道德水平以及语言能力,形成正确语言发展方向,将生活化教学情境融入到幼儿的学习空间内,让幼儿喜欢参与语言教学活动,不断进行活动联想和活动创造的同时,积极的进行实践,产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通过语言表达内心世界,通过语言规范幼儿的学习和生活,在展现独特学习环境中生活化教学成为幼儿自主发展的重要开端,教师立足幼儿的全面发展,创建适合幼儿年龄层次的语言教学活动,积极的与生活紧密联系,让幼儿进行自身角色的定位,相互交流,构建生活化学习多元空间。

一、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幼儿在参与幼儿园实践活动的过程中,需要增强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幼儿善于进行语言交流,不断借助语言教学活动进行积极的表达,从而在形成良好学习意识的同时,感受幼儿园学习环境的温馨以及教师语言指导的全面性。

生活化教学融入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需要找到有效的衔接点,从而让幼儿进行语言反馈以及语言思维提升的过程中,促进幼儿积极交往,不断合作,在自主探究环境下提高语言水平。

(一)生活化融入的途径教师积极的与幼儿进行语言沟通,在提高幼儿语言能力的同时,融入生活化教学内容,幼儿园内的实践活动环境成为生活化教学融入的重要空间,在感受现代化生活情境模拟,不断通过生活问题的解决,提高幼儿的生活技能和生活经验,在积极的进行语言互动中,幼儿上升为更高层次的语言思维。

如何在课程活动中发展幼儿的主体性

如何在课程活动中发展幼儿的主体性

如何在课程活动中发展幼儿的主体性【摘要】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我们的教学方式不能千篇一律,必须打破条条框框,为幼儿提供引导式的教学,通过对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作出判断,不断调整教育方式,创设有利于幼儿自由探索的环境,启发幼儿的创新性思维,注重操作性和游戏性,师生互动,从而生成课程活动网络,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关键词】课程活动;发展;幼儿的主体性在幼儿教育中,幼儿的主体性包括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三方面。

新的教育理念主张以幼儿个人为主体,让他们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而发挥他们的主体性,使他们全面和谐发展。

一个健康的幼儿,他们是一个身心俱全和各种能力在不断发展的完整的个体,有着独特的性格和爱好,能按自己的喜好对外界作出判断和反应,并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出不同的事物。

因此,我们必须将发展幼儿的主体性作为核心内容,强调从知识技能出发去寻找教育目标,通过搜集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朋,从而作出有效的判断,不断调整我们的教育模式,唤醒幼儿内心创造的潜能,启发幼儿创新性思维,培养幼儿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和谐共处,有效地促进幼教改革的创新,从而促进幼儿的主体性发展。

在幼儿课程教育活动中,教师在要灵活地转换教育方法,调整教育理念,培养幼儿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激发幼儿的上进心和求知欲,激活幼儿对事物主动换位思考的源泉,让幼儿生长在生活环境和社会环境中,找到获取经验和学习的方法。

下面我就在生成性主题活动课程中,谈谈幼儿主体性发展的现状以及针对问题实施的策略。

一、在当前的课程活动中,幼儿主体性发展的现状(一)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教师对发展幼儿的主体性把握不到位教师在幼儿教育的教学目标制定过程中,通常都是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进行设计,重视能力、态度与情感的培养,而在实际上却忽视了幼儿发展的主体性,对生成教学的意识比较淡薄,照本宣科地按照教学计划去进行课程教学,没有意识到教学活动是师幼互动、幼幼互动的一个过程,从而成为“计划”的奴隶。

幼儿园语言教育的目标

幼儿园语言教育的目标

幼儿园语言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和途径幼儿园语言教育的目标一、幼儿园语言教育的总目标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对语言领域提出了以下目标:第一,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第二,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第三,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第四,喜欢听故事、看图书;第五,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

理解《纲要》的语言教育目标,可以把幼儿园语言教育总目标划分为四个大方面,即倾听、表述、欣赏文学作品和早期阅读,并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幼儿实施教育。

1。

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他们的语言理解能力。

倾听是儿童感知和理解语言的行为表现,是幼儿语言学习和发展不可缺少的一种行为能力。

懂得倾听、乐于倾听并且善于倾听的人,才能真正理解语言的内容、语言的形式和语言运用的方式,掌握与人进行语言交流的技巧。

2.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发展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以一定的语言内容、语言形式以及语言运用方式表达和交流个人观点的行为,是幼儿语言学习和语言发展的主要表现之一.只有懂得表述的作用、愿意向别人表述自己的见解,并且具备表述能力的人,才能真正与人进行语言交际。

3。

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各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

幼儿在学习文学作品中形成的综合的语言能力,能够增强他们对语言核心操作能力的不同层次的敏感性。

因此要尽可能地给幼儿创造学习等各种文学作品的机会。

4。

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等感兴趣。

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法,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阅读和前书写技能。

二、幼儿园语言教育的活动分类目标(一)谈话活动目标谈话活动是培养幼儿在一定范围内运用语言与他人进行交流的语言教育活动类型,目标主要有:1.帮助幼儿学会倾听他人的谈话,逐步掌握几种倾听技能;2.帮助幼儿学习围绕一定的话题谈话,充分表达个人见解,培养幼儿口语表达能力;3.帮助幼儿学习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基本规则,提高幼儿的语言交往水平.(二)讲述活动目标讲述活动是以幼儿语言表述行为为主的语言教育活动类型.目标主要有:1.培养幼儿感知理解讲述对象的能力;2。

“幼儿“主体性缺失”现象”结题报告

“幼儿“主体性缺失”现象”结题报告

幼儿“主体性缺失”现象的原因和改善策略的调查研究报告摘要:幼儿的主体性是指幼儿在其对象性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普遍的,教师在理性上也承认教育要以幼儿为主体,然而在教育实践中,往往把幼儿看成是教育指向的对象,忽视对幼儿进行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方法上更多采用包办式、注入式、定型式。

本课题就是找到存在这种现象的原因,从而从最根本的问题入手,找出改善这种现象的有效策略,让孩子在教育活动中真正的成为“主角”,让教师理清自己的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

通过我们对5个班级幼儿的一年来观察比较,发现幼儿和老师都发生了变化。

老师们改变了自己的教育理念,以游戏为切入口,多用鼓励、赞扬的方法,使每个孩子都在自己的努力下获得质的飞跃。

孩子们在老师的帮助引导下,性格变得活泼开朗,愿意主动地学习和操作,大大激发了幼儿的主体性。

关键词:主体性缺失游戏一、促进幼儿主体性发展的意义幼儿的主体性是指幼儿在其对象性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幼儿期是人的主体性初步确立的时期,主体性教育是幼儿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

普遍的,幼教工作者在理性上也承认教育要以幼儿为主体,然而在教育实践中,受传统教育灌输的影响,往往把幼儿看成是教育指向的对象,忽视对幼儿进行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方法上更多采用包办式、注入式、定型式,使幼儿在学习中处于被动消极状态,难以做到教师与幼儿之间平等“对话”。

在现实中,我们已经发现了“幼儿主体性缺失”的现象。

首先表现在课堂教学上:教师是主角,幼儿在很大程度上是配角,甚至是教师上课表演的“道具”。

其主要表现形式:教师课前研究教材、研究大纲、学习新课程标准理念,却忽视了研究学生;更多的是单方面的研究教案,制定教学目标,而没想到让学生参与其中;即使研究了学生也是把学生抽象化,没有研究其独立的个性;课堂中教师的提问一环扣一环,学生没有机会提问。

看着是学生跟着老师一步一步的达到所谓的教学目标,实则学生完全没有主动性,只是跟随教师被动的接受知识。

学前教学活动中幼儿教师语言组织的思考

学前教学活动中幼儿教师语言组织的思考

学前教学活动中幼儿教师语言组织的思考语言是人类社会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既是交流沟通的工具,也是认知思维的载体。

而在学前教育中,幼儿教师的语言组织更是至关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和幼儿的发展。

如何更好地组织语言,成为一项需要认真思考和实践的重要课题。

幼儿教师的语言组织应当注重情境和目的。

在幼儿教学中,语言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特定的情境相联系的。

幼儿教师在组织语言时,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境和目的进行调整。

在启发性教学中,语言组织应当更注重通过提问激发幼儿的思考,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活动;在故事讲解中,语言组织应当更注重语调、音量和表情的运用,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他们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

幼儿教师需要对不同的学前教学活动有着清晰的情境和目的认识,才能更好地进行语言组织。

幼儿教师的语言组织应当注重简洁和清晰。

幼儿的语言理解能力有限,他们对于复杂长句和抽象概念的理解能力较弱。

幼儿教师在组织语言时,应当尽量避免使用复杂长句和抽象概念,而是要力求简洁、清晰。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简单明了的语言,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所传达的信息。

幼儿教师还要注重用具象化的语言,通过生动形象的描述和具体事例,让幼儿更容易理解和学习。

幼儿教师的语言组织应当注重互动和引导。

幼儿的学习是一种主动参与的过程,而语言是帮助幼儿理解世界、表达情感、交流思想的重要工具。

幼儿教师在组织语言时,应当注重与幼儿的互动,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可以通过提问、鼓励、示范等方式,激发幼儿的兴趣和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表达和思考。

在互动过程中,幼儿教师要注重倾听幼儿的发言,尊重幼儿的表达,给予积极的回应和适当的引导,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幼儿教师的语言组织应当注重激发思维和情感发展。

语言是认知和情感发展的重要媒介,而在幼儿教学中,幼儿教师的语言组织又是对幼儿思维和情感发展的重要引导。

幼儿教师在组织语言时,应当注重激发幼儿的思维和情感发展。

语言活动教研师幼互动

语言活动教研师幼互动

一、引言语言是幼儿发展的基石,师幼互动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语言活动中,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不仅有助于幼儿语言能力的提高,还能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师幼互动的重要性、现状及实施策略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二、师幼互动的重要性1. 帮助幼儿建立自信在语言活动中,师幼互动有助于幼儿建立自信。

当幼儿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教师给予鼓励和肯定,使幼儿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从而提高自信心。

2. 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师幼互动是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关键。

在互动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思考、表达,有助于幼儿词汇积累、句式运用、逻辑思维等方面的发展。

3. 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师幼互动有助于幼儿培养良好的社交能力。

在互动过程中,幼儿学会倾听、尊重他人、表达自己的观点,为今后的社会交往奠定基础。

4. 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师幼互动是教师专业素养的体现。

教师通过观察、引导、评价等互动方式,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为幼儿提供更好的语言教育。

三、师幼互动的现状1. 教师角色定位不准确部分教师在语言活动中,过分强调自己的主导地位,忽视了幼儿的主体性,导致师幼互动效果不佳。

2. 互动方式单一部分教师在语言活动中,互动方式单一,如提问、回答、讲解等,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

3. 评价方式单一部分教师在评价幼儿语言能力时,仅关注幼儿的语言表达,忽视了幼儿的情感、态度等方面。

四、师幼互动的实施策略1. 明确教师角色定位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自己在语言活动中的引导者、合作者和支持者的角色,尊重幼儿的主体性,发挥幼儿的积极性。

2. 丰富互动方式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和发展需求,采用多种互动方式,如游戏、角色扮演、讨论等,提高互动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3. 关注幼儿情感、态度在评价幼儿语言能力时,教师应关注幼儿的情感、态度,给予积极的评价和鼓励,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4. 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教师应引导幼儿学会倾听,尊重他人的观点,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

幼儿语言教学中如何培养幼儿的主动性

幼儿语言教学中如何培养幼儿的主动性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趣直接相 连 , 驱使 幼儿去看 、 去听 、 去想 、 去问, 在 这 一 过 程 中 幼 儿 的思 维 被 激 活 。 如果幼儿在看 、 听 、 想、 问 的过 程 中感 到 新 奇而 有趣 . 就 会 激 发 学 习兴 趣 , 从 而 解 决 问题 . 展 开 主 动 的 探
究性学习。 所 以, 我 们 要抓 住 幼 儿 的好 奇 心 , 精 心 设计 教学 . 让 幼 儿 对 幼 儿 语 言 活 动 感 兴 趣 ,并 通 过 教 师 的 有效 引 导 让 幼 儿 体验知识形成过程 . 从 而 促 进 幼 儿 自主 学 习 1 . 以 活 动 情境 为 先 导 。 要 激 发 幼 儿 的 学 习兴 趣 , 就 要 利 用 幼 儿 的好 奇 心 . 可 以根 据所学 内容 , 结 合 幼 儿 的生 活 实 际 , 创设生 动的活动 情境 , 在 这 个 情 境 中 会 出 现 活 动 问 题 ,让 幼 儿在 教 师 的 引 导 下 进 入 活 动情境 , 自主发 现活 动 问题 。 情 境 中 的 活 动 问题 就 是 为 幼 儿 的 好奇心所设计 , 它 能 够勾 起 强 烈 的 好 奇 心 , 从 而 产 生 一 探 究 竟 的学 习 冲动 , 正是这一冲动让幼儿欲罢不能 . 支 持 幼 儿 在 接 下 来 的活 动 中主 动 寻 找 答 案 。这 种 以 问题 为 引 领 创 设 的 活 动 情 境, 有 效激 起 幼 儿 的好 奇 心 , 激 发 幼儿 的学 习兴 趣 。 所以 , 以活 动 情 境 为 先 导 ,激 发 幼 儿 的学 习兴 趣 促 进 幼 儿 自主 学 习是 在 课改理念下实施素质教育 , 培 养 幼 儿 自主 学 习 的 重 要 途 径 。 活 动 情 境 创 设 得 是 否 成 功 直 接 决 定 幼 儿 的 学 习 兴 趣 能 否 被 激 发, 更 决 定 教 学 目标 和 学 习 品 质 目标 能 否 顺 利 实 现 。那 么 , 在 创 设 活 动 情 境 中 教师 要 注 意 些 什 么 呢 ? 教 师 应 该 注 意 的是 创 设 的 活 动情 境 的 有 效 性 。所 谓 的有 效 性 指 活 动 情 境 能 否 有 效 激 发 幼 儿 的 学 习 兴 趣 ,能 否 有 利 于 培 养 幼 儿 的 自主 探 究 能 力 。这 就 要 求 教 师创 设 的 活 动 情 境 有 趣 味 性 . 引 起 幼 儿 的 兴 趣 。同时把活动 内容和幼儿 的生活实 际联系起来 。 因 为 幼 儿 对 于 贴 近 自 己生 活 实 际 的 事 情 倍 感 亲 切 , 能 够 清 楚 地 认 识 到 探 究的价值 , 有 利 于 幼 儿 保 持 积 极 主 动 的 学 习 态 度 。 实 践 证 明, 多 种情 境 的创设 , 可 以调 动幼 儿 的情感 . 发 展 幼 儿 的 思 维 . 促使幼 儿萌发 强烈 的探究 欲望 . 在 自信 心 与 自主 意 识 的 驱动下 掌握 学习主 动权 。 在广 阔 的时空 中展示 个性 、 寻 求 发 展、 获得成 功。 2 . 开展 分 层 活动 , 培 养 幼 儿 的 自信 心 。 教 育 改 革 的 幼 儿 观 承 认 幼 儿 的 差 异 性 。每 一 个 幼 儿 的 资 质不 同, 他们对知识 的掌握程度 也不相 同 , 因 而 设 计 问题 、 布 置 作 业 时 不 能 够 统 一 要 求 。活 动 目标 的设 定 要 照顾 到 幼 儿 的 个 性 差 异 和 不 同 的学 习需 求 。 在 这样 的情 况 下 。 统一的活动 目 标 不 可 能适 合 每 一 个 幼 儿 ,如 果 对 幼 儿 的要 求 超 过幼 儿 所 能 实 现 的 目标 , 就 会 造 成幼 儿 的 自我 认 定 失 败 , 导致 幼 儿 自信 心 下 降 。由此 可 见 。 只有 根据 幼 儿 的实 际情 况 设 定 的 学 习 目标 才 能 充 分 激 发 他 们 的 探 究 意 识 和 进 取 精 神 ,才有 利 于 培 养 幼 儿 的 自信 心 。 这 就 要 求 我 们 在 课 堂 活 动 中开 展分 层 活 动 , 针 对 不 同 层 次 的 幼 儿 制 定 不 同层 次 的活 动 目标 。对 于通 过 自 己努 力 完 成 活 动 目标 的 行 为 要 给 予 鼓 励 ,这 样 可 以 增强 幼 儿 的 自信 心, 要 千方 百计 地 积 极 引 导 、 帮 助他 们 。

幼儿园讲述活动中如何发挥幼儿主体性——以看图讲述为例

幼儿园讲述活动中如何发挥幼儿主体性——以看图讲述为例

讲述活动要求幼儿能够围绕一定的主题以独白的方式用连贯性的语言进行表达,同时要求内容丰富、思路清晰。

由此可见,讲述活动对幼儿的表达能力和教师的指导能力都有着较高的要求。

因此,此类活动很难把握。

幼儿的讲述能力主要通过看图讲述来提高,而在看图讲述活动中往往存在诸多问题,教师缺乏有针对性的指导,幼儿的主体性得不到充分地发挥,很难自主地去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想。

如何在看图讲述中促进幼儿自主表达,提高幼儿讲述能力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基于幼儿生活经验、年龄特点选择活动图片、内容讲述活动在活动目标、活动内容、语言规范要求和适用范围等方面区别于谈话活动。

谈话活动主要是在幼儿与幼儿之间,幼儿与教师之间进行的,一般围绕日常生活开展;而讲述活动则要求以幼儿为中心,从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出发选择一些幼儿熟悉的、感兴趣的且印象深刻的内容为讲述主题。

3—6岁儿童讲述能力和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因此,在看图讲述活动中,教师在选择图片时应考虑到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特点,也应着重考虑图片内容是否贴近幼儿生活,是否为幼儿所理解,选择在幼儿认知范围内的图片,幼儿一看到图片就有讲述的欲望。

相反如果幼儿对图片内容不够熟悉,则会影响讲述的效果。

比如小班幼儿生活经验和感悟较少,在选择时应偏向有具体情节的图片内容,便于幼儿理解和讲述;中大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发展较为快速,讲述水平较小班幼儿高,同时也有较为丰富的生活经验,在内容选择上可以偏向兼具深刻内涵的图片,使幼儿可以进一步观察和感悟,提升讲述能力。

不仅如此,教师还应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特点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加强对幼儿讲述能力的锻炼,熟能生巧,养成看到图片就能讲述的习惯。

二、营造轻松开放的氛围,鼓励幼儿自主表达在活动中有了轻松开放的良好氛围,幼儿能无压力地进入活动,从而能产生良好的师幼互动关系,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也会大大提高,这样更有利于活动的顺利进行。

在看图讲述活动中也是如此,在教师营造的良好氛围下,更能激发幼儿的语言表达欲望。

语言活动中幼儿的主动性教育

语言活动中幼儿的主动性教育

语言活动中幼儿的主动性教育语言是人类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也是幼儿学习和社交的基础。

语言活动在幼儿园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能够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和思维能力的提高。

而在语言活动中,幼儿的主动性教育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语言活动中幼儿主动性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提高幼儿的主动性参与。

首先,语言活动中幼儿的主动性教育对于幼儿的发展非常重要。

幼儿的主动性教育能够帮助他们主动参与语言活动,并且促进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通过参与各种语言活动,幼儿能够积极主动地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思想和需求,进而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此外,幼儿在主动参与语言活动的过程中,也能够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增强他们的社交能力。

其次,为了提高幼儿在语言活动中的主动性参与,教师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策略。

首先,教师应该给予幼儿足够的支持和鼓励,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教师可以通过表扬、赞许和奖励等方式,让幼儿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和积极性得到认可和肯定。

同时,教师还可以提供适当的引导和指导,帮助幼儿更好地参与语言活动。

例如,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幼儿展开思考和表达。

此外,教师还可以为幼儿提供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设计丰富多样的语言活动来培养幼儿的主动性参与。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游戏化的语言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小组活动,让幼儿在团队合作中学习和交流,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社交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入多媒体技术,如幻灯片、音频和视频等,让幼儿在活动中积极参与,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

最后,家长对于幼儿语言活动中的主动性教育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家长可以积极参与幼儿的语言活动,与幼儿一起聊天、讨论和玩耍,为幼儿提供更多的语言输入和交流机会。

同时,家长还可以给予幼儿足够的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参与的积极性。

总之,语言活动中幼儿的主动性教育对于幼儿的发展非常重要。

区域活动中如何体现幼儿的主体性

区域活动中如何体现幼儿的主体性

区域活动中如何体现幼儿的主体性《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要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

近年来,我园积极探索,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区域活动,进行了活动区教学的新尝试。

活动区教学是教师根据幼儿兴趣和发展的需要,人为的设定一定的教育环境,让幼儿在特定的环境中,通过与材料、同伴、教师相互作用的活动而得到全面的发展。

这种教学形式,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格局,让幼儿在自由的、宽松的、充满着丰富内容和情趣的活动区中主动的发展。

实施过程中,在师生平等、尊重和合作的条件下,师生间建立交互主体的关系,使教师的教育机智和幼儿的主动建构相辅相成,协同发展,共同建构成长的经验。

一、活动区目标的制定任何教育的实施,都应该是目标在前,活动在后。

因此,教师首先要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教学计划,分月、分周拟订区域活动目标。

在制定活动区目标时,要注意做到:1、制定的目标要适度。

既不能因目标过高而使幼儿失去信心,也不能因目标过低而压抑幼儿创造力的发展。

如在制定“建构区”目标时,针对我们中、大班的幼儿对活动结果比较感兴趣,追求的是:我搭的像座小房子、你搭的像架小飞机等等,而大班对所建构的物体的色彩有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在制定目标时,要根据中大班幼儿的特点制定适合他们发展水平的目标,目标一定要适度明确。

2、制定的目标要具体。

目标的确定不一定要太精确,活动效果也并非要求立竿见影的实现,但制定的目标一定要具体。

例如“语言区”的活动目标,制定为培养幼儿的美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就要引导幼儿正确理解什么才是美的,并能完美的设计、准确的表达。

要注意关注幼儿活动的过程,即注重幼儿主体的活动体验及在活动中做出的努力,不必过分关注幼儿学到了什么知识,重在对幼儿身心整体发展起促进作用。

二、活动区自主环境的创设《纲要》指出:良好的环境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而自主的区域活动环境,能营造出一个轻松愉快、温馨和谐的氛围,更为幼儿提供了大量学习的机会,能萌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满足幼儿需要,因此为幼儿创设自主的环境是非常有必要的。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特点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特点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特点1.多样性: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注重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和体验,以满足幼儿语言发展的多元需求。

例如,通过故事讲解、游戏、音乐、角色扮演等方式,丰富幼儿的语言输入和输出。

2.游戏性: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强调游戏性质,通过在寓教于乐的环境中进行学习,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例如,利用游戏中的角色扮演,幼儿会更容易使用语言进行交流和表达。

3.整体性: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强调整体性发展,不仅注重语言技能的培养,还关注幼儿的感知、思维和社会情感等方面的发展。

通过综合多种教学手段,使幼儿在语言教育活动中全面发展。

4.互动性: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注重师幼互动、幼幼互动和幼种互动。

教师通过引导和激发幼儿的兴趣,引发他们的思考,鼓励他们主动参与语言交流。

同时,幼儿之间的互动也是语言发展的重要路径,通过和同伴交流合作,幼儿可以互相学习、互相激励。

5.实践性: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注重将语言技能应用于实际生活,搭建与现实情境相关的语言环境。

教师可以通过安排实地参观、角色扮演、讨论等方式,使幼儿将语言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6.创造性: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强调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幼儿在语言表达中展示自己的独特想法和创意。

例如,在故事讲解环节中,教师可以提供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幼儿从不同角度思考,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观点。

7.针对性: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注重针对每个幼儿的语言发展需求进行个别化教学。

教师会根据幼儿的语言能力和兴趣,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满足幼儿的个体差异。

总之,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以多样性、游戏性、整体性、互动性、实践性、创造性和针对性为特点,旨在营造积极、有趣的学习环境,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和全面发展。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论文范文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论文范文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论文范文学前教育是儿童一生中接受教育的最基础的阶段,它对儿童未来的发展能起到良好的奠基作用。

语言是学前儿童学习概念、发展智力、扩大交往范围、促进社会化发展的基本元素。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论文范文,希望大家喜欢!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论文范文篇一《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教学中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发挥》【摘要】学前期是儿童语言发展尤其是口语发展的关键期,语言与学前儿童的生活、发展息息相关,对儿童的身心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

通过对学前儿童语言学习的特点以及影响学前儿童语言学习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发挥学前儿童在语言学习中主体性作用的几个措施:确立幼儿的主体地位,师幼共建课程;采用多种途径进行教学;建立和谐、平等的师幼关系。

【关键词】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教学;主体性学前教育是儿童一生中接受教育的最基础的阶段,它对儿童未来的发展能起到良好的奠基作用。

语言是学前儿童学习概念、发展智力、扩大交往范围、促进社会化发展的基本元素。

学前期是儿童语言发展尤其是口语发展的关键期,学前儿童有了语言,便拥有了良好发展的条件。

因此在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教学中,能否正确认识学前儿童的主体性,树立学前儿童主体性观念,并在具体教学工作中认真贯彻实施,对学前儿童语言的学习至关重要。

一、学前儿童语言学习的特点(一)主动建构性学前儿童语言学习语言的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

它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第一,对周围人们所提供的语言进行着重选择,然后选择他们所能理解和模仿的语言进行有意识的练习;第二,在模仿成人语言的同时,将语言进行再创造和变动,变成自创的语言然后表达出来;这种根据自己需要进行的创造性和变通式的模仿,正是儿童主动参与语言构建的过程。

第三,学前儿童通过自己言行影响周围人的言行,周围人提供的语言受儿童自身特点影响;第四,只有通过大量的语言交际,不断进行实践,儿童才能掌握这门语言。

(二)综合性学前儿童语言学习过程是一个综合化的过程,语言的学习与其他方面的学习是紧密相关的。

幼教活动中幼儿的主体性

幼教活动中幼儿的主体性

幼教活动中幼儿的主体性幼儿教育是培养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阶段,为了促进幼儿的主体性和积极参与度,在幼教活动中,教师需要贯彻以幼儿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充分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并提供合适的环境和机会,引导幼儿发挥自身的主体性。

本文将探讨幼教活动中幼儿的主体性,并提出相应的教育策略和方法。

1. 幼儿的主体性概述幼儿的主体性指的是幼儿在活动中能积极主动地表达自己的意愿、需求以及展示个性和能力的特点。

幼儿的主体性是其在情感、认知和行为方面独立性的表现,是其个性健全发展的重要基础。

幼儿的主体性在幼教活动中得以体现,能够使其获得更多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同时也培养其良好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2. 创设积极的幼教环境为了促进幼儿的主体性,教师首先需要提供积极的教育环境。

这个环境应包括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如各种教具、图书和艺术材料等。

同时,教室的布置应充满温馨和活泼的氛围,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欲望。

3. 引导幼儿参与活动幼儿的主体性需要在幼教活动中得以实践和发展。

教师在活动设计中应注重引导幼儿参与,并确保他们有充分的自主选择权。

比如,在绘画活动中,教师可以提供多种颜色的画笔和纸张,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力随意创作,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

4. 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每个幼儿独特的发展路径和个性特点需要得到尊重和关注。

教师应以幼儿为中心,根据其个体差异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在幼教活动中,教师应充分倾听幼儿的意见和建议,关注他们的需求,并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发展水平合理调整活动内容和目标。

5. 鼓励幼儿表达和分享幼儿通过表达和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可以进一步促进其主体性的发展。

教师应鼓励幼儿在活动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肯定。

同时,教师可以组织小组活动,让幼儿互相交流和分享,培养他们合作和倾听他人的能力。

6. 给予适当的自主选择权幼儿的主体性可以通过给予他们适当的自主选择权得以发展。

在幼教活动中,教师可以提供多种选择,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做出决策。

注重幼儿在角色游戏中主体性的发挥

注重幼儿在角色游戏中主体性的发挥

注重幼儿在角色游戏中主体性的发挥幼儿时期是一个人一生中非常重要的阶段,而角色游戏作为幼儿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幼儿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在角色游戏中,注重幼儿的主体性发挥,是提高幼儿综合能力,培养个性特长,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角色游戏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1.促进幼儿语言发展在角色游戏中,幼儿会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根据不同的情景进行语言的表达交流,这有利于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能够帮助幼儿提高沟通表达能力,拓展语言范围,培养语言交际技能。

2.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在角色游戏中,幼儿需要和其他小伙伴进行互动,共同构建游戏场景,这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合作与沟通能力,帮助幼儿学会团队合作,培养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

3.促进幼儿思维发展在角色游戏中,幼儿需要根据情景做出相应的反应,这有利于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幼儿的思维发展,促进幼儿智力的提高。

4.增强幼儿自我认识在角色游戏中,幼儿可以扮演各种角色,体验不同职业与身份,有助于幼儿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培养幼儿的自我意识和自尊心。

角色游戏对幼儿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而注重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主体性发挥,更是提高角色游戏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

1.培养幼儿的自主性注重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主体性发挥,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自主性。

在游戏中,幼儿可以自由选择角色扮演的内容和方式,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发挥,这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和自我决策能力。

1.提供丰富的角色情景为幼儿提供丰富的角色情景,丰富多样的游戏道具和场景布置,以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想象力扮演不同的角色,展现自己独特的个性。

2.尊重幼儿的选择在游戏中,尊重幼儿的选择,不要强制性地规定幼儿扮演某种角色或者采取某种表现方式,而是鼓励幼儿自由发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行选择。

3.引导幼儿自主发挥在游戏中,引导幼儿自主发挥,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游戏表演,提供积极的指导和鼓励,让幼儿有信心展示自己的特长和个性。

幼儿教育中的主体性

幼儿教育中的主体性

幼儿教育中的主体性幼儿教育是指对幼儿进行智力、体力、情感、语言等方面的全面培养和教育活动,是幼儿个体发展的重要阶段。

在幼儿教育中,主体性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幼儿的主体性意味着他们在教育活动中能够主动参与、发展自我,并以自我为中心进行学习,这对于幼儿的全面成长具有非常积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幼儿教育中的主体性,并分析如何在幼儿教育中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

一、主体性的理论基础主体性的概念最早在西方教育学中提出,它强调了个体的自主性和能动性。

主体性理论认为,每个幼儿都是一个主体,具有自己的想法、兴趣和需求,有能力自主地学习和探索。

幼儿的主体性体现在他们对于教育活动的主动参与和自我发展中。

二、主体性对幼儿的意义1. 促进幼儿的个体发展幼儿的主体性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促使他们在教育活动中积极参与,发展自己的潜能和能力。

通过主体性,幼儿能够主动学习,探索世界,发展自己的认知、语言、情感等多个方面。

2. 培养幼儿的自我意识和自信心幼儿的主体性能够培养他们的自我意识和自信心。

在教育活动中,幼儿主动参与并完成任务,获得成功的体验,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社交能力幼儿的主体性不仅表现为他们个体的自主发展,也包括他们与他人的互动和合作。

在教育活动中,幼儿可以通过与他人的互动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社交能力。

三、如何发挥幼儿的主体性1. 提供多元化的教育活动为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教育者应提供多元化的教育活动,包括游戏、探索、艺术创作等。

这些活动可以激发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他们的个体发展。

2. 给予充分的自主权和决策权教育者应给予幼儿充分的自主权和决策权,让幼儿有机会自主选择活动、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

同时,教育者也应引导幼儿在自主行动中逐渐发展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能力。

3. 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求教育者应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求,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和特点,提供适宜的学习材料和环境。

浅论幼儿主体性发展

浅论幼儿主体性发展

浅论幼儿主体性发展作者:曹文明来源:《速读·下旬》2015年第10期摘要:幼儿发展的核心是其主体性的发展,这就决定了教育过程中教育应以促进幼儿的主体性发展为基本内容。

本文在对幼儿主体性发展的内涵和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幼儿主体性发展的教育、教学策略。

关键词:幼儿;主体性;教育活动;全面发展;主导作用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儿童的发展,儿童发展的核心是儿童主体性的发展。

因此,教育应以促进儿童主体性的发展为基本内容。

培养与促进幼儿主体性的发展,并以主体性的发展带动幼儿身心各方面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是幼儿教育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幼儿主体性的含义主体是相对于客体而言,从哲学上看,就是人本身,而客体就是实践活动的对象。

教育实践活动中,幼儿主体性就是指幼儿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主动性、独立性与创造性。

独立性(自信、自立、自制、自尊等)是自主性的表现;主动性(好奇、好问、兴趣、需要、主动参与、适应社会)是对现实的选择与适应;创造性是超越现实的表现,是幼儿对原有事物的更新(动手操作、观察思考、想象创造),是主体性的最本质特征,是主体性的最高境界。

没有创造,就无所谓主体性。

幼儿期的创新可能没有社会价值,但却是真正创新的萌芽。

教师应特别注意保护这种萌芽,以促进幼儿主体性的健康发展。

二、教育活动中影响幼儿主体性发展的因素(一)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制约着幼儿主体性的发展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制约着幼儿主体性的发展。

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随年龄的增长,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逐步提高,教育活动中幼儿的主体性逐渐体现。

但幼儿主体性还有其自身的特点:(二)教师主体性发展制约着幼儿主体性的发展教师的主体性是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通过创造性地运用教学方式影响幼儿主体性的发展的。

一方面教师要塑造幼儿主体,培养与提高幼儿主体性能力;另一方面又必须塑造和培养自身的主体性理念和行为,以进一步促进幼儿主体性的培养。

浅议幼儿语言教育活动的组织原则

浅议幼儿语言教育活动的组织原则

浅议幼儿语言教育活动的组织原则语言教育是幼儿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在我国的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存在较多的问题,如观念陈旧、目标性不强、活动设计缺乏创造性等,本文认为,在新的世纪,应该遵循幼儿学习和获得语言的特点,创造性地组织语言教学活动,遵循以下六个原则:语言运用情景性原则、创造性原则、因材施教的原则、整合性原则、主体活动性原则和大量感知、积累儿童文学精品的原则。

[关键词]幼儿语言教育教育原则21世纪需要全面发展的人才。

幼儿期是人的一生中语言发展与运用的关键时期。

幼儿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语言素质,能够正确运用语言,才谈得上今后的全面发展。

这是因为:首先,在人的诸多素质中,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书写能力是最基本的能力素质。

一个人如果不能正确理解和使用语言,也就难以生存,没有生存,何谈发展?其次,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维的表现形式。

人类的思维成果正是依靠语言的帮助得以巩固、发展和传递的。

语言对思维的促进作用已是不争的事实。

而思维又是智力的核心,所以,语言对智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正如著名教育家吴申斯基所言:“语言是一切智力发展的基础和一切知识的宝库,因而对一切事物的理解都要从它开始,通过它并恢复到它那里去。

”再次,在新的知识经济时代,学会学习已成为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语言恰是学习的工具,通过听、说、读、写各种学习渠道,可以获得大量的知识信息。

因此,幼儿语言教育问题,依旧是现在和今后幼儿教育中的重要问题。

笔者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发现幼儿语言教育依然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就幼儿语言教学中应遵循的几条原则整理成文,就教于同仁。

一、幼儿园语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一)语言教育活动中只重视教师讲,忽视幼儿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在教学实践中,依然有许多教师教学观念陈旧,不注重为幼儿创设语言运用的情境。

(二)语言教育中目标性不强,不能利用幼教新的研究成果和方法对幼儿进行全面的语言教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幼儿语言活动中的主体性现代教育思想十分关注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强调主体性在自身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我们认为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性是指幼儿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所具有的独立、自觉、能动和创造的内在特征,也是幼儿主体得以确立的内在依据和根本标志。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强调,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而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要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

也就是要发挥幼儿在语言活动中的主体性,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教育环境,从而使他们能主动积极地参与语言活动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

长期以来,我们的语言活动仅仅是把幼儿当作活动的对象和客体,总是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幼儿主体发展的能动性,在活动中只重视研究教师怎样教,不注意研究幼儿应该何学习。

忽略了幼儿对语言的兴趣与需要,常常把幼儿当成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总是以教师问,幼儿答进行语言交流。

幼儿学习的地位未被真正确立在许多情况下幼儿不是主动参与活动,这样,有碍于幼儿的语言发展。

活动是主体性生成和发展的机制。

人的主体性在活动中生成,在活动中发展。

幼儿主体性的发展是以活动为中介的。

主要表现在活动中的自主性、能动性、独特性和创造性。

只有让幼儿投身于活动中幼儿的主体性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

在通过参与沙坪坝区的科研课题——《幼儿园主体性活动课程模式的研究》和《纲要》的学习指导下,经过自己在语言教学中的实践,我认为只有充分发挥幼儿在语言活动中的主体性,才能使幼儿的语言能力得到主动积极地发展。

一、创设语言情境,引发幼儿的自主性。

幼儿是活动的主体,我们要给幼儿选择的空间,给幼儿创造成功的机会和条件。

自主性是幼儿自我表达的灵魂。

幼儿是自己行为的主人,他们有权对自己的活动作出自我选择和自我决定。

皮亚杰认为 幼儿的发展是在与客体交互作用过程中获得的,幼儿与客体环境的交互作用越积极、主动发展就越快。

一个班的幼儿,由于年龄和个体差异,他们的兴趣和发展是不平衡的。

我们的活动也就不能总是全班一个模式。

首先,为幼儿创设自选式的物质情境。

这种自选式的情境是教师围绕活动目标,提供活动材料创设多种具有一定情节的环境,让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经验、能力、兴趣等自主进行选择的一种活动形式。

要为幼儿布置一个有物有景、有声有形、卓然有趣的情境 能让幼儿身临其境 在感知具体事物中学习语言 从而满足幼儿表达的需要使幼儿愿意表达、乐于表达。

我在面向全体的集体活动中为幼儿创设了具有一定语言表演的情境,提供让幼儿参与观察、讲述的卡片、图片和具体形象的表演头饰、道具及背景等 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自主选择性活动、分组合作活动、互动式活动等,进行同一内容,不同层次要求,同一要求不同内容的活动。

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活动愉快地参与活动,满足一定的愿望,产生对语言活动的兴趣。

而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有了兴趣,也就有了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如在语言讲述中,我常常提供多幅有关联的图片,让幼儿自己去看画展一样选择一幅图片进行讲述,幼儿会根据自己的喜爱,在自由选择的情境中与同伴一起选图、一起看图、一起自由地讲述。

这样,有利于调动幼儿学习的兴趣,让幼儿在自主选择图片的讲述中积极地参与语言活动。

又如,在语言游戏“捉迷藏”的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大树、房子、花园、池塘等背景道具和多种动物头饰的游戏情境,让幼儿自己去选择动物头饰用语言表述自己的选择,游戏中又让幼儿自己选择周围的场景进行游戏和交流。

这样的语言、情境,会积极地引发幼儿的自主性,使幼儿在自由、轻松的游戏氛围中进行语言活动。

其次,为幼儿创设开放性的心理情境。

作为教师要与幼儿建立起融洽的师幼关系,经常用真诚的眼光同幼儿交流,用优美的语言、生动的表情创造一个亲切、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仔细倾听他们的每一句话,当他们出现语言表达的障碍时,就要不断地鼓励、支持,这样幼儿会在民主、友爱的氛围中感到无拘无束,有效地激发幼儿的语言表达欲望。

同时,还要为幼儿提供语言表达的机会,为了提高每个幼儿的交流兴趣,培养幼儿语言交流能力,教师应为幼儿提供尽可能多的交流机会。

如讲故事《神笔马良》,我让幼儿认真地听完故事后 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和不喜欢的故事情节,让他们拿一只笔自己去模仿、去给同伴讲述,有的幼儿会有兴趣地表演讲,述马良帮助穷人画画的情节,有的会选择财主让马良画金山被淹的可笑情节讲述,充分发挥了幼儿参与语言活动的兴趣,体现了幼儿在语言活动中的自主性和选择性,让幼儿充分体验到语言交流的乐趣。

二、驾驭教学艺术,发挥幼儿的能动性。

幼儿作为活动的主体,在自己的活动和自己的发展中与生俱来的具有能动性。

我国儿童教育专家陈鹤琴先生在他的“活教育”的教育原则中提出“凡是儿童自己能想的让他自己去想。

”而幼儿在活动中的能动性集中地体现在能主动、积极地作用于认识客体和改造客体而不是被动地、消极地进行认识和实践。

幼儿是发展着的、能动的主体我们应该相信幼儿自身具有巨大的潜力。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教师在语言活动中的教学方法直接影响着幼儿的语言表达,影响着幼儿在语言交流时的能动表现。

幼儿在语言活动中总是希望每次活动都有新鲜感。

因而,教师应注重教学方法在活动中的运用变呆板为灵活、变单一为多样,让幼儿置身于生动、活泼的活动氛围来满足幼儿的需要和求知欲望。

(一)采用多通道参与法。

也就是让幼儿运用多种感官通道参与活动。

心理学认为,人在认知过程中开放的感知通道越多越丰富,理解也就越全面越深刻。

在组织语言活动时,要充分发挥幼儿的聪明才智以“谁想知道”、“谁会讲述”等,鼓励所有的幼儿主动参与引导他们运用多种感官主动、积极地进行感知。

如学习诗歌《树叶》我先带幼儿到户外捡了许多的树叶,让他们看看、摸摸、玩玩自己捡的树叶是什么样子、什么颜色、象什么。

在学习诗歌时,又让幼儿扮小动物表演捡树叶的情景,幼儿在观察、朗诵、表演的过程中,通过多通道、多感官的参与使幼儿对诗歌的理解、朗诵、表现就更直接、更深入。

(二)采用情境体验法。

让幼儿在创设的情景和气氛中感受体验各种美的事物,从而产生积极的态度,调动内在的学习动力。

我们都知道,幼儿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的特点,他们大多注意审美对象的外在美,对那些色彩鲜艳、富有儿童情趣的审美对象易产生美感和兴趣。

因而,在语言活动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与之相适应的形象生动的非语言环境去感受和体验文学作品中美的形象、美的意境。

如语言游戏“小动物春游”给教室布置成具有春天景色的花园,花盆种的花、绿色的草地、绿地毯和发芽的树木盆景等让幼儿扮演成各种小动物身临其景自由地以自己扮演的小动物动作在提供的场景中玩耍,感受春天的景色,从中学习动词和形容词。

这样,幼儿在生动形象的意境中表达对美的感受和“春游”的情趣。

三、调控师生互动,展现幼儿的独特性。

幼儿的独特性实际上也就是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差异性。

它是幼儿主体性的重要表现 表明在现时的活动中每一个幼儿都有自己独特内存世界的鲜活、生动、独立的个体不可重复的、不可再造的价值主体。

我们的语言活动通常是在师生和生生间的互动交流中进行的教师与幼儿应是平等的伙伴,师幼互动无疑是活动中最为重要的。

幼儿的语言能力是有差异性的,教师也就不能一个模式地进行语言交流要针对不同特点和能力,带给幼儿活动的支持包括激发碰撞、经验交流、情感共享,更重要的是帮助不同的幼儿发现、明确自己的问题和疑问,建立起良好的师幼人际氛围,有效缩短其心理距离,进行不同方式、不同内容的语言交流,同时要根据幼儿的需要调控互动的方式。

(一)师幼选择性互动。

教师根据互动内容的难易程度有目的的选择语言发展能力强的、较好的或较差的进行互动交流,既能满足不同发展层次幼儿的需要,又针对幼儿的差异性进行师幼间的互动,让幼儿能在活动中得到一定程度的表现和发展。

如在排图讲故事《救小鸭》中教师与幼儿可以互相进行选择,能力较差的幼儿可以选择讲述小鸭遇到的困难,语言能力较好的幼儿选择讲述小动物们救小鸭的方法,语言较强的幼儿选择讲述救小鸭的过程。

这样,能满足不同幼儿的求知欲,又树立了不同发展层次幼儿的自信心。

(二)师幼合作性互动。

让全班幼儿或一个组的幼儿共同合作与教师间的互动。

合作性互动一方面体现在对语言活动中一个问题的讨论,幼儿可以七嘴八舌的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师幼间都能进行发表和评论,一方面体现在语言交流的表现中。

如诗歌、儿歌的集体与分组朗诵,反义词的相互练习,一问一答的提问和回答训练等。

这种方式的互动,能带动语言能力较差的幼儿参与互动。

(三)生生共享性互动。

指幼儿把自己的经验和看法与同伴间进行的语言交流。

这种互动可以是两个伙伴、一个小组的同伴、也可以是自己选择的几个好朋友。

在生生间的互动中,为每个幼儿充分表达、互相倾听、启发、讨论及协作,提供了丰富的机会。

幼儿可以把自己的见闻和经验讲给同伴听,让同伴与自己共享快乐,学会了朗诵儿歌,让幼儿与同伴互相进行朗诵练习讲述故事中可以让语言发展好的幼儿与语言较差的幼儿进行互相讲述 一个组的幼儿互相讨论故事中的问题等等。

教师要调控好活动中师生与生生间的互动,尽可能地让幼儿在活动中得以表现,充分展示他们的独特性,发挥幼儿语言表达的能力,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的发展。

四、支持语言想象,启迪幼儿的创造性。

创造性是以探索和求新为特征的,它是个人主体性的最高表现和最高层次,是人的主体性灵魂。

但幼儿在语言活动中的创造性与人们一般所言的创造性有所不同,对幼儿而言,幼儿在语言活动中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对语句、词语的举一反三、对故事情节、事物的联想、想象,以及儿歌、诗歌、散文的仿编等等。

在语言活动中,一边是教给幼儿的学习方法,一边是要引导幼儿能举一反三,学了一首儿歌,就让他们也来自己学习仿编儿歌,讲述时,运用一个词语,让幼儿说说还可以用哪些词语,学了讲故事,就启发幼儿想象也来创编一些故事情节等等。

同时,引导幼儿大胆地、创造性地用连贯的语言表达出来。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无限的”。

幼儿不能没有想象 想象是幼儿的天性,幼儿的思维方式很大程度上带有幻想色彩。

我们语言活动中的文学作品。

大多具有丰富、生动、优美的想象和幻想,合理的想象和幻想很容易引起孩子们的强烈兴趣。

幼儿的这种心理状态一旦与语言作品中的幻想合拍,就会迸发出无穷的乐趣和想象。

在活动中通过让幼儿把看到的东西想象成另一种需要的东西,教师总要启发幼儿“它像什么”、“还像什么一样”,让幼儿想得越多越好,想得和别人不一样等等。

这样的引导和支持,幼儿的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

对于幼儿天真的想象教师要给以肯定和引导,让幼儿的能自由的天空中大胆地想象。

如故事《七色花》幼儿很容易被故事里七色花的神奇作用吸引,当教师给每个幼儿一朵自制的七色花时,让幼儿幻想成故事里神奇的“七色花”鼓励幼儿想象你的“七色花”会帮你实现哪些愿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