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示语_自我中心性和主观性

合集下载

人称指示语映射现象及其语用分析

人称指示语映射现象及其语用分析

人称指示语映射现象及其语用分析作者:张萌来源:《青年时代》2020年第16期摘要:指示语是语用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是语言和语境之间关系的最明显、最直接的语言反映,也是连接话语和语境的桥粱和纽带。

人称指示语的映射也蕴含着特定的语用功能。

本文通过具体语料对人称指示语映射现象及其语用功能进行分析,从而更深一步揭示人称指示语映射现象的语用内涵。

关键词:人称指示语;指示映射;自我中心性;语用移情与离情一、指示语概述(一)指示语的定义及分类指示语(дейсис),关于指示语,有下列两个权威定义:第一,莱昂斯认为:指示语表示的话语中涉及的人、物、事件、过程、行为及其参加者(说话人、听话人)造成的时空语境而明确或定位。

第二,菲尔墨认为,指示语是这样一些词汇和语法单位,只有当语句与语境联系起来,即与言语行为参加者、他们所处的空间、实现言语行为的时间联系起来,这些单位才可理解。

简单来说,指示语就是话语中与语境相联系的表示指示信息的词语,即涉及到话语所谈论的事物、事件以及他们在时空中的存在方式、运动方式等问题(何自然,2001)。

作为一种复杂的语言现象,指示语一直吸引着各语言学家的关注,关于指示语的分类问题,不同学者持有不同观点。

在各种分类中,影响较大的是菲尔墨的分类,他在《指示语讲座》中将指示语分为四类,即地点指示语、时间指示语、社交指示语、话语指示语。

莱文森对菲尔墨的分类进行了补充,区分出五种指示语,即人称指示语、时间指示语、地点指示语、话语指示语、社交指示语。

这种分类这被认为是最全面、最通行的分类方法。

(二)自我中心性——指示语最根本的特性自我中心性是语言的本质之一,因此其中有大量的词汇和语法范畴、句法结构等都参照于说话人及其自我。

因此,我们在使用和理解指示语时也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出发点或参照点,这是指示语的基本特性(邢福义,吴振国,2002)。

此参照点就是参照中心,即“我—这里—现在”的定位坐标。

说话人将自己安排在语境的中心位置,以他自己的视角为出发点,以他自己所在的时间、地点等为参照点的指示中心。

浅析人称指示语的映射现象

浅析人称指示语的映射现象

引 言
交 指 示 (o il d ii 。在 言 语 活 动 中 , 其 在 有 一 名 sca exs ) 尤 发 话 人 和 至 少 一 名 听 话 人 参 与 的 这 种 典 型 的 语 言 交 际 活 动 中 , 了对 参 与 者 所 谈 及 的 人 物 、 物 、 件 、 为 事 事 过 程 和 活 动 等 做 出确 切 的 理 解 . 须 把 它 们 和 某 些 语 必 境 构成 要素 ( 交 际发 生 的时 间 、 间等 ) 系起来 . 如 空 联 这 就 是 指 示 . 是 语 言 和 语 境 之 间 关 系最 明 显 、 直 它 最
性 的 一 种 现 象 , 语 用 学 研 究 的 一 个 重 要 课 题 . 甚 是 它 至被 认 为 是 狭 义 的 语 用 学 传 统 上 指 示 被 分 为 人 称 指 示 (esn d ii) 时 间 指 示 ( mp rl d ii 、 间 p ro exs 、 t oa e e s 空 x ) 指 示 (p t l d ii) 话 语 指 示 ( i o re d ii) 社 sai exs 、 a ds us exs和 c
指 示 是 人 类 语 言 的普 遍 现 象 .这 一 语 言现 象 集 中 体 现 了语 言 和 语 境 之 间 的 密 切 关 系 . 此 成 为 语 用 学 因
研 究 的 基 本 课 题 之 一 。 示 语 是 语 用 学 最 早 选 定 的研 指
究对 象 . 因为 话 语 和 语 境 之 间 的 关 系 正 是 通 过 指 示 语 而 得 以 在 语 言 结 构 上 反 映 出 来 的 . 言 之 . 直 接 涉 换 其 及 到 语 言 结 构 和语 境 的关 系 自我 中 心 性 是 指 示 语 的

人称指示语“我”“你”的反先用现象及其交互主观性体现

人称指示语“我”“你”的反先用现象及其交互主观性体现

第18卷第5期Vol.18,(5宜宾学院学报Journal of Yibin University2018年5月:-Y, 20!"人称指示语“我”“你”的反先用现象及其交互主观性体现袁莉容(宜宾学院文学与新闻传媒学院,四川宜宾644007)摘要:人称指示语“我”“你”的反先用现象在儿向语言、上下尊卑的社会交际中都会存在。

人称指示语 “我”“你”反先用站在对方的视角说话,其背后有着话语交互主观性功能的支撑,主要表现为说话人对听 话人的顺应、礼貌、拉近心理距离等,而这些恰恰是交互主观性的核心意义所在。

关键词!人称指示语;先用;反先用;交互主观性中图分类号:H136 文献标识码:A人称指示语的研究在汉语学界主要集中于 在语法领域内建立代词系统和对个体代词用法 的挖掘等,从功能和语用方面对其进行研究的主 要是一些外语研究者,他们借鉴西方的指示语理 论,对我们熟知是代词进行了不同于结构的其他 角度的阐释'1<4],后者为我们认识人称指示语提 供了新的思路。

人称指示语中的“我”“你”建立了说话人和 听话人之间的特定联系,反映了说话人看待世界 和他人的特定视角,所以它们必定能体现语言的 人际意义元功能,也能体现交互主观性。

文章编号:1671 -5365(2018)05 -0069 -09人称指示语之间有映射和错位的用法,人称 指示语中的“我”“你”和各种称谓之间有先用与 反先用的关系,这些现象的原因可以从交互主观 性这个功能范畴的角度去观察,从而得出符合一知的 论。

一、交互主观性、指示语、先用、反先用的 概念及其关系交互主观性、指示语、先用、反先用等现象之 间,彼此存在着环环相扣的关联,要揭示人称指 示语反先用现象的实质,我们需要先理清这几个收稿日期:2018 -03 -19作者简介:袁莉容(1974 -),女,四川宜宾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现代汉语词汇及语法研究。

70宜宾学院学报第18卷概念的内涵及其相互之间的关联。

从语用移情和离情看指示语运用

从语用移情和离情看指示语运用

2021年第10期48文学研究从语用移情和离情看指示语运用杨青纯一、指示语的定义“指示语”是指在话语当中,而不是在语言当中,说话人以自身为参照,用语言表达式指涉语言外事物的过程。

在典型的言语行为过程中,必须有一名说话者和至少一名听话者参与。

言语行为参与者通常选用定的词语表示所谈及的人物、事物、事件、现象或表达自己的意愿、情感、评价等等。

而要对言语行为参与者所选用的这些词语做出确切的理解并明确其所指,就必须把它们和言语行为产生的具体环境即语境联系起来。

这种现象就称之为指示,这些词语也就是指示语。

因此,从定义上说,指示语是一切由语言环境(主要是交际主体)确定所指关系的词语。

二、语用移情与离情“移情”这个概念最早出现于德国的美学研究中,同时它也是个心理学念。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移情指通过对情感的知觉而自身产生与他人的情感相接近的情感体验,这相当于情感的共鸣。

移情是一种主动的情感移入, 多体现为换位思考.在人际交往中, 移情主要体现的是交际双方之间的情感及心理趋同, 然而有学者仍将情感或心理方面的趋异视为一种移情现象。

而在语用学上,“移情指交际双方情感相通,能设想和理解对方用意,涉及说话人如何刻意对听话人吐露心声,表达用意,听话人如何设身处地来理解说话人言谈的心态和意图”(何自然,1991)。

与移情相反,人际交往中的离情就是交际双方或多方的情感及心理趋异,体现为情感或心理上的排他性甚至对立。

语用离情可以制造或拉大交际双方之间的情感距离,表达说话人的冷淡和疏远。

语用离情指交际双方情感的分离, 说话人不再设身处地地为听话人着想, 而是蓄意通过某些话语来表达自己对所指对象的态度与情感。

按、指示语中的移情和离情3.1人称指示人称指示语指谈话双方用话语传达信息时的相互称呼 (何自然, 1988) 。

人称指示语可分为三类:第一人称指示,指说话人;第二人称指示,指听话人;第三人称指示,既不包括说话人也不包括听话人。

在特定情况下,说话人对人称指示词的特定选择反映了说话人的语用移情或离情,体现了对听话人的态度、情感和相互关系的亲疏。

时间指示语映射现象的礼貌解读

时间指示语映射现象的礼貌解读


要 :自我 中心性是指 示语 的基本特征 ,但 为 了达到礼貌等语 用效果 ,指示语的 自我 中心会发 生转移而 出
现指 示语 映射现 象。借助 Leh ec 的礼 貌原则,以编码 时间、一般现在 时和 心理 时间为参 照点 ,分析 了三 大类时 间 指示语 映射的礼貌功能。研 究发现 ,时间指 示语映射在很 多情况下能促进人 与人之 间的沟通 交流 , 有时也会 让 但 人 感觉到说话者不友好或不礼貌的 态度 。在 时态教 学中引入时 间映射概念能提 高学生对 时态的理解和运 用能力。
WU a W n—x a g in
( ol eo oe nL nugs Z eagN r l n e r , iha3 10 , hn ) C lg e fF rg ag a e, h n o w a y J u 20 4 C i i i f ma U n a
Ab t a t Eg c n r i a i e t r fd ii. we e , h eei e t y s mei sb hfe o te s e k r oo e so t sr c : o e t et i a b scf au e o exs Ho v r t ed i t c n r ma o t i ys e e me s i d f m p a e t r u e t r h t h

到最低限度,即 “ 尽力缩小不礼貌的表达” 尽力扩大礼 、“
貌 的表 达 ” eeh ( 9 3 啦 (3 提 出 了 六 大 礼 貌 准 则 , ,L c 1 8 ) ]P2 I)
个基 本特 征。在言语 事件中 ,通常 以说话 者为 中心角色 。
然 而 ,指示 语有 时也会发 生 自我 中心 转移现 象 ,也 就是指

电视访谈中人称指示语的语用移情理据

电视访谈中人称指示语的语用移情理据

移情是 19 世纪 晚 期 德 国 美 学 中 的 概 念,现 在 受 许 多 学
[基金项目]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汉语称谓的认知理据研究”(
12YJA74006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辛庆连,女,山东茌平人,山东科技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
彭建武,男,山东人,山东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
因此,不同的语境 中,同 一 个 人 称 指 示 语 往 往 有 不 同 的 语 义
内涵,而且它不仅 具 有 传 递 信 息 的 功 能,还 反 映 了 交 际 双 方
特定的人际关系,这就 是 人 称 指 示 语 的 非 常 规 用 法。 即 “说
话人在交际过程中不以自我为中心,把 指 示 中 心 从 自 我 转 到
语料库,从语用移情视角来分析访谈 录 中 的 人 称 指 示 语 映 射
现象,以此来揭示其背后隐藏的语用认知理据。
解。
在这段话 中,“我”、“我 们”是 刘 涛 以 自 己 为 中 心 建 立 的
参照体系,对第一人称单数“我”的 使 用 表 明 了 她 自 己 的 观 点
(二)从语用移情看人称指示语的选择
人称代词来实现。从语用功能的角 度 来 看,人 称 指 示 语 可 分
听话人或其他听众身上,以实现 说 话 者 预 期 的 人 际 及
为第 一 人 称 指 示 语,即 说 话 人,可 单 指,也 可 复 指;第 二 人 称
语 用目的”,
Lyons(
1977)把 这 种 现 象 称 为 指 示 语 映 射 现
(
1971)和 列 文 森 《语 用 学 》(
1973)的 归 纳,指 示 词 语 分 为 五

指示语映射现象探析

指示语映射现象探析

第4卷第4期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科版) 2004年12月Vol.4 No.4JOURNAL OF CHON GQIN G J IAOTON G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Dec.2004指示语映射现象探析Ξ张 静(中南民族大学外语学院,湖北武汉430074)摘 要:以说话人自我为中心是指示语的一个重要属性,也是交际过程中各方都基本认同的参照准则。

但有的时候说话人为了达到某种特殊的效果,如语用移情效果,会有意选择违背以说话人自我为中心这条准则,把指示中心转移到听话人或其他听众身上,从而发生了指示语映射现象。

对这种语言现象的深入了解和分析,有助于正确理解和使用指示词语,从而更深刻地认识指示这一现象的语用性质。

关键词:指示中心; 映射; 语用移情中图分类号:H05-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794(2004)04-0111-03一、引言指示现象(deixis)是人类语言的普遍现象,这一语言现象集中体现了语言和语境之间的密切关系,因此成为语用学研究的基本课题之一。

指示词语(deictic expressions)是语言中自身带有某种语境特征,同时其所指对象又由语境决定的语言形式。

话语的典型指示信息依靠这些与语境有直接联系的指示词语,通过它们的语法特征和意义表达出来。

指示词语最早为语言学家所熟知应归功于德国心理学家Bühler。

由他开始,国内外学者如Fillmore(1975)、Lyons(1977)、Levinson(1983)以及何自然(1988)、何兆熊(2000)等对指示现象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在对指示现象进行研究的过程当中,学者们认识到指示语所具有的以说话人自我为中心的属性(egocentricity),同时也注意到有悖于这一自我中心属性的某些特殊的派生用法,如指示语映射现象(deictic projection)。

针对指示语映射现象,研究者们仅仅是把它作为一种语言现象提了出来,有关论述零散地出现在各自的研究著作中,因此本文拟对这个特殊的语言现象进行初步研究,分析其实现方式及其所体现的语用效果,以期从语用学的角度对这一特殊的语言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语言的自我中心性及其表征形式

语言的自我中心性及其表征形式

语言的自我中心性及其表征形式周红辉【摘要】语言的主观性是认知语言学研究的热点。

语言的自我中心性是交际者“主体性”和“个体性”的体现,与互动交际自我中心性不同的是,语言形式本身就蕴含着这样一种特性,具有历时性和相对静态性,并通过词汇、固定表达和修辞等表征形式广泛存在于自然语言中。

%Subjectivism of language has long been a heated topic in cognitive linguistic domain. Ego- centrism is the typical embodiment of subjectivism and individualism of language. Different from the ego- centric phenomena in interactive communication dubbed by Cognitive psychological linguistics, linguistic forms inherently possess egocentrism reflecting historic and static property. By probing on some main lin- guistic forms such as terms, fixed expressions and rhetoric, it proves this and its universality as well.【期刊名称】《湛江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33)002【总页数】5页(P104-108)【关键词】语言;自我中心性;主观性;表征形式【作者】周红辉【作者单位】湛江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广东湛江52404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030“自我中心主义”这一概念最早是用以描述儿童认知发展的状态或特点的[1],认知语言学将这一概念引入到语言学的研究中。

指示语研究综述

指示语研究综述

指示语研究综述作者:许丽梅来源:《科教导刊》2013年第05期摘要指示语现象一直深受众多语言研究者的关注。

迄今为止,众多学者分别从不同的视角对指示语现象进行研究和探索。

本文旨在从哲学、语言等不同领域,对西方指示语研究的主要观点进行系统阐释,梳理出指示语研究现状,并提出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以期对从事该领域的研究者有所借鉴。

关键词指示语索引自我中心性中图分类号:H03 文献标识码:A指示语(deixis)是存在所有语言中的一种普遍现象,人们日常交际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语言现象,一直是语言学家,哲学家和心理学家关注的课题。

1 哲学视角下指示语研究哲学家是从语言与世界的关系方面来探讨指示语现象。

德国哲学家弗雷格(Frege G)早在1892年就提出指示概念,他把指示语称做“Bedeutung” 即“指称”(reference),并提出意义是由所指(reference)和涵义(sense)构成。

美国哲学家皮尔斯(Peires C.S.)在19世纪末首次提出索引词语(indexical signs)这一概念,并指出索引词语通过符号和所指事物的现在关系来确定所指事物。

哲学家常把指示词语(deictic expressions)称为索引词语(indexical expressions)或索引(indexicals)。

与此同时,以罗素(Russell B.)为首的哲学家,仅把“索引词语”限定成代词中的“我”、“你” 和副词中的“这”(here)、“现在”(now)。

对指示语的研究兴趣主要集中表现在以下两问题上:1)是否所有的所引词语皆可缩减为一个单一的初始词语?2)是否这个最后语用残留可以被译为某种永恒的、脱离语境制约的人工语言?以罗素为首的一些哲学家认为这种缩减是可行的,罗素认为可以把所有的索引词语翻译为含有“这个”(this)的一种语言表达。

①如同罗素一样,德国哲学家赖欣巴赫(Reichenbach H.)也认为所有这种缩减是可行的,他指出所有索引词语皆具有“符号自指性”(token-reflexivity),可指“他们本身”(themselves),即所有的索引词语的初始词为符号自指词(token-reflexive words)。

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

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

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在语言研究中,“主观性”和“主观化”是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指的是语言使用者在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时所表现出的个人化和主观化的倾向。

主观性是指语言使用者在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时所表现出的主观化程度。

这种主观化程度可以体现在词汇、语法和语用等各个方面。

例如,使用第一人称代词“我”或“我们”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或者使用情感词、程度副词等来强调自己的主观感受。

而主观化则是指语言使用者在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时,如何将自己的主观性融入到客观现实中。

这种融入方式可以是隐含的或者是明确的。

例如,使用模糊限制语来表达自己对某件事情的看法,或者使用修辞手法来强调自己的主观感受。

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是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反映了语言使用者在表达自己观点和情感时的个人化和主观化的倾向。

这种主观性不仅体现了语言使用者的个人特征,也反映了语言作为文化和社会现象的一个重要方面。

因此,在语言研究和应用中,我们应该更加重视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以便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语言。

在语言学研究中,交互主观化与交互主观性是近年来备受的话题。

本文以日语助动词“”(ma)为切入点,探讨其在语言交互主观化与交互主观性方面的作用,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对“”作为日语助动词的特殊之处进行总结,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是日语中的一个常见助动词,其基本意义为“的话”,具有引出假设、条件、让步等含义。

在句子中,“”通常出现在从句的句首,引出一个新的信息或者判断,强调前提条件或假设。

语言交互主观化是指语言使用者在交流过程中,通过语言手段表达自己对客观事物的立场、态度和情感,从而使得语言具有主观性。

在日语中,“”常常被用来引出说话者或作者的假设、推测、评价等,进而传递出主观情感和态度。

例如,在以下句子中,“”引出了一个假设的条件,表达了说话者对客观事件的看法和主观情感。

「もし雨が降ったら、試合は中止するでしょう。

人称指示语及其映射现象分析

人称指示语及其映射现象分析

人称指示语及其映射现象分析【摘要】语言结构中的语言和语境的关系是通过指示语的映射现象反应的。

正确的理解人称指示语及其映射现象会有助于自我表达和人际交流。

本文对人称指示映射在日常生活中各种表现形式作了分析和描述。

【关键词】人称指示语;指示中心;映射一、引言指示语,属于语用学范畴。

主要研究如何运用语言形式来表示语境特征以及如何依靠语境来分析理解话语。

指示语主要分成五类,即人称指示语,地点指示语,时间指示语,社交指示语和语篇指示语。

本文主要讨论人称指示,映射现象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形式。

人称指示语的一个普遍特性就是自我中心性。

也就是说我们在使用和理解它时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出发点,以此为中心,确定与之相关的其他对象的位置与关系。

在会话中,说话人通常以自己为中心,称听话人为“你”,称其他人为“他”或者“她”。

在交际中,说话人总是自动把他或者她的位置认为是指示中心,这样一来“离这里五百米”也就是说离说话人五百米远。

如下面这段选自电影《蜘蛛侠》的对话:peter: how are you? are you ok about the other night?mary: yea,i’m fine. i just feel bad about leaving aunt may.peter: have you talked to harry?mary: he called me,i haven’t called him back.对话中的人称指示语不断随着说话者改变而改变,但是说话人总是对话的中心。

当peter说话时,mary是唯一的受众。

他把mary 称呼为you,mary称自己为i。

harry是对话中的第三人,因此被mary称为he。

再例如在金庸先生的著名武侠小说《神雕侠侣》中杨过与金轮法王徒弟霍都对骂的一段。

杨:小畜生骂谁?霍:骂你!杨:哦,原来是小畜生在骂我。

(众人大笑)人称指示语通常以发语人为中心,所以当霍都说“骂你”时,大家的理解都是霍都是小畜生,所以都哄然大笑。

浅谈指示现象的自我特性

浅谈指示现象的自我特性

中 话 语 指 示 是 指 用 词 语 表 示 话 语 中 的 一 部 分 , 该 词
语包含 在话 语 的语句 中。社交 指示 指用 词语 表 示跟 参加 者有 关 的社会 差异 。 很 显 然 指 示 语 是 语 言 学 的 基 本 范 畴 之 一 。 据 巴 尔一 希 勒 尔 估 计 , 们 在 日常 交 际 中 所 使 用 的 句 子 , 人 有 百 分 之 九 十 是 含 有 指 示 因 素 的 索 引 句 而 不 是 陈 述 。离 开 指 示 语 , 们 根 本 无 法 进 行 正 常 交 际 。但 实 人
第1 卷第 3 期
Vo .1, . 1 No 3
长 安 学 刊
CHANGt AN i n eP rod c l Sce c e i i a
2 1 年 9月 00
S p.,2 0 e 01
浅谈指示现象的 自我特性 .
张 艳 春
( 陕西师范大学, 陕西西安 70 6 ) 10 2
摘 要: 指示现象对分 析语 言交 际中话轮转接和话语分析 的方法论有着极 大的重要 性, 并且为语 言 习得和各阶
层语言 的社会差异研究提供 了一 个新的视角。人们 已经对指示语 的各种基本属性 , 如指示性、 主观性 、 境依赖 性 语
以及相对性等进行了很多研究。本文将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 ̄_具体讨论指示现象的自 th l 我性 以及 相 对 性 主 语
等 等 , 其 中 自 我 中 心 性 被 认 为 是 指 示 语 的 最 重 要 的
特 性 。实 验 表 明儿 童 习 得 语 言 的 过 程 中 的 语 言 表 达
通 常 是 以 自我 为 中 心 的 。 由此 可 以 看 出 自我 为 中心

谈指标语的自我中心特性

谈指标语的自我中心特性

t a r e . h wro ) e db
pt.t d m das e d “ o !f r e‘ y spe , h es h m a e nwr : " l Il o m ’ l pr se e e /d wt i s
o l ed m ’sp esadw udsn e l p r . a o l i i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 正是指示语的联接作用使这例 2 有 w udra ‘ y l p r n o l e dh rsp es W htcudl
来。例如, 我们可以给例 2 设定这样一个语境 : 母亲在帮孩
子整理房间:
[] d md[ er ah ] ioen a h de 3 Am a e Hb wt c r dcv i t t e a f e e e s rgh h lt
h o f t l s p es a ki te o ,s t u e t f r hm i cm o a e l p r b c me e s d n a e te s rb i nh h n at t
维普资讯
山东外语教学 2O 年第 5 ( O2 期 总第 9 期 ) 0
谈 指示语 的 自我 中心特性
牛 毓 梅
( 东大 学 外 国语 学 院 。 东 济 南 200 ) 山 山 5 10
摘要: 指示语是连接语言形式及其发生语境的桥梁, 对指示信息的理解对交际双方是否能相互理解和沟通至关 重要。自我中心特性是指示语的基本特性。 是理解指示信息的重要出发点。本文讨论 了 指示语 自我中心特性的
o e e l h [8 LtS s aead dr s . o ead agt) u wt oefrhswi .T en t a “ e d m orsip r i 2] e’ ( e rn d s e m t rn uh r pt i an t i f h oer d:S n ey u p eswt p k a ee h d e h by” o. ‰ t u na e wy e a r e yu sp h sd ts d h d i n“or l- e te k h h w t t ” i ts t o) e o e hi adht a — h t t r i h ( e l h e( t a ) n a ( T si)h e( i h d1 r nh c r t r e n

从指示语视角分析会话幽默

从指示语视角分析会话幽默

从指示语视角分析会话幽默作者:孙阳王欢来源:《速读·上旬》2017年第06期摘要:幽默在任何语言和文化中是无处不在的。

它就像是一种社交润滑剂,是社会交际中的首选策略。

幽默有不同的形式,并且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读。

本文主要从人称指示语,时间指示语,地点指示语和话语指示语四个方面分析了会话幽默。

由于指示语的使用通常依赖于语境,当语境不明确时其指示意义易产生歧义,从而导致会话幽默的产生。

从指示语角度分析会话幽默,有助于在交际中欣赏和运用会话幽默,从而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会话交际。

关键词:会话幽默;指示语;指示意义1引言幽默是语言的魅力之一,它不仅仅是我们日常生活的调味剂,也是社会交际中的防御武器。

如果幽默被用在一个适当的情景下,相比某些直截了当的表达,幽默会达到更好的效果。

随着语用学的快速成长和发展,语言学术界出现了大量关于幽默的语用研究。

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幽默研究是以合作原则理论、言语行为理论或从整个语用学理论为研究基础的。

本论文则另辟蹊径,从指示语的角度对幽默进行探讨。

根据不同的指示物和指示功能,指示语在语用学界有很多不同的分类标准。

Levison (1983)and C.J.Fillmore(1971)通过研究,把指示语主要分为五类:人称指示语,时间指示语,地点指示语,话语指示语和社会指示语。

从语言的角度看,幽默可以被分为会话幽默和非会话幽默。

会话幽默是通过语言来传达幽默。

如果指示语的指示信息没有成功被传达或是因为某些原因没有被人正确理解,则会造成了幽默的产生。

本文着手从人称指示语,时间指示语,地点指示语和话语指示语四个方面来分析讨论会话幽默的产生。

2指示语与会话幽默根据国内外的研究发现,指示语主要有六种属性。

它们分别是:指示性,自我中心性,语境依赖性,主观性,易变性和语境相对性。

指示语的意义依赖于语境,如果语境不确定,模糊性很容易产生。

当语境不确定,指示语六种属性中的任何一个属性被违背,歧义就会产生,从而导致幽默效果。

从人称指示语看会话幽默效果的产生The conversational humorous effect

从人称指示语看会话幽默效果的产生The conversational humorous effect

从人称指示语看会话幽默效果的产生The conversational humorous effect in terms of person deixis摘要:幽默会话借助语言手段来表现幽默诙谐之处。

指示语在幽默会话产生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用。

从语义学的角度,指示语大体可以分为人称指示语、时间指示语和地点指示语三大类别。

同时指示语的意义很大程度上就要依赖于它所使用的语境,离开语境指示语的意义将很难推导。

本文意旨从人称指示语的角度分析会话幽默效果的产生。

关键词:人称指示语;语境;幽默会话一、指示语的定义指示语是用作指示的语言单位,是语言学的基本范畴之一。

指示语即:人称指示、空间指示和时间指示。

莱昂斯对指示语作了迄今被认为较具有权威性的定义。

人称指示语是指对编码于言语活动中的参与者或相关角色的符号指称。

它跟地点指示语,时间指示语等密切相关,在各指示语中占据主体与核心地位。

在我们所知的大多数语言中都存在着由三个人称构成的人称代词体系,如汉语中的我(我们)、你(你们)、他、她、它(他们);英语中的I(we)、you(you)、he、she、it(they)。

二、语境对人称指示语的意义推导在所有的人称指示中,每个词都有一个固定的意义,不存在多义现象,因此当人称指示都遵循合作原则的四准则时,人称指示语的意义则很容易理解。

来看下面的例句:“I got involved with computer at 18,……my friends and I became fascinated with understanding what the computer can do,……,we found out about chiptechn ology……,so Microsoft became the first doing software,……,all worked here knew we needed to get all those work in Microsoft together,……Microsoft’s vision of computing is global computing, now we all see PCs connected to the Internet making the world a smalle r place,……and this time, we’ve been lucky to hire a great number of people from this university.……I will appreciate the excitement we share today. Thank you!”上文是Bill Gates清华大学演讲的节选。

文学语篇中指示转移理论的认知分析_吴莉

文学语篇中指示转移理论的认知分析_吴莉

2009年1月 学 术 交 流 Jan.,2009总第178期 第1期 A cade m ic Exchange Ser i a lNo .178 No .1[收稿日期]2008-09-30[基金项目]2006年度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专项项目 认知语言学视野中的语篇分析研究 (06D100)的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吴莉(1966-),女,吉林白城人,教授,硕士,从事认知语言学、语篇分析、语言习得研究。

文学语篇中指示转移理论的认知分析吴 莉,徐文培(黑龙江大学西语学院,哈尔滨150080)[摘 要]指示语(De i x i s)和指示转移理论(D e i c tic Sh ift Theory ,简称D S T )是语用学和语篇分析的重要研究内容。

原型指示语的范畴建立在指示中心(D e i ctic C entre)的基础上,即言者 我 ,地点 这里 ,时间 现在 。

指示语的自我中心性(Egocentr i c)的哲学基础是认知语言学所倡导的经验现实主义(Experiential R ea lis m )。

英国女作家艾米莉 勃朗特的经典小说 呼啸山庄 历来都是语言学家和文学家研究的常用语料,文学语篇中常见的六类指示语,即感知指示语、空间指示语、时间指示语、关系指示语、语篇指示语、复合指示语的转移现象在这部小说的语篇分析中得到充分的发挥与体现。

[关键词]指示语;指示转移;指示映射;指示场;指示中心;认知[中图分类号]H 0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284(2009)01-0151-03一、指示转移理论述介指示语(D e i x is)是人类语言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是语用学和语篇分析研究的永恒课题之一,它在哲学界和语言学界都曾引起广泛的争论。

R usse ll 将指示语的研究界定为自我中心性(Egocentr i c)[1];Lev i nson 则认为,原型指示语的范畴应建立在指示中心(D e i c tic Centre)的基础上,即言者 我 ,地点 这里 ,时间 现在 [2]。

谈指示语的自我中心特性

谈指示语的自我中心特性

谈指示语的自我中心特性
牛毓梅
【期刊名称】《山东外语教学》
【年(卷),期】2002(000)005
【摘要】指示语是连接语言形式及其发生语境的桥梁,对指示信息的理解对交际双方是否能相互理解和沟通至关重要.自我中心特性是指示语的基本特性,是理解指示信息的重要出发点.本文讨论了指示语自我中心特性的表现,以及指示中心的映射和其他有悖于自我中心的指示现象.
【总页数】3页(P35-37)
【作者】牛毓梅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济南,250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05-05
【相关文献】
1.指示语:自我中心性和主观性 [J], 贾军红
2.也谈当代大学生"自我中心"问题的成因与对策 [J], 周敏丹;李国华
3.指示语的自我中心性和指示映射现象 [J], 俞晓霞
4.从“心理距离”谈商务英语交际中指示语的运用 [J], 苏艳
5.试谈教师自我中心倾向及非中心化能力的培养 [J], 练国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指示语:自我中心性和主观性摘要:自我中心性是指示语的最基本的特性。

自我表达是说话人的主观性的反映,所以主观性亦为指示语的基本特征。

关键词:指示语;自我中心性;主观性中图分类号:H030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0727作者简介:贾军红(1973O图1,Buhler :117比勒认为,如果用此图表示人类语言的指示场的话,有三个指示词必须放在原点O 的位置,即“这里”、“现在”和“我”。

或者说,指示场(或指示坐标)是以说话人“我”、说话时刻“现在”及说话地点“这里”为中心(或原点),指示语的意义便是在这样一个指示场中获得填充的。

只有当“我”确定后,才能确定“你”和“他”;只有当“现在”确定之后,才能确定“过去”和“将来”;只有当“这里”确定后,才能确定“那里”。

后来研究指示语的学者们大多沿袭了Buhler 的“我—这里—现在”的系统,普遍承认指示语具有自我中心的特性。

罗素(Russell B.)对指示语也有专门的研究。

罗素把指示语称作自我中心词(egocentric particulars ),并认为“自我中心词的意义会随着说话人及其所在时空位置这一变量的变化而变化,这类词中最基本的四个词是‘我’、‘这个’、‘这里’和‘现在’”。

(转引自孙蕾,2002)在指示语研究中具有重大影响的另一位学者是莱昂斯(Lyons J.),他在专著《语义学》(1977)中对指示语的具体问题作了深入细致卓有成效的研究。

他指出,指示是人称代词、指示代词、时态和其他一些语法及词汇手段的功能,这些语法及词汇的手段将话语与言语行为的时空坐标联系在一起。

典型的语境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就是说,说话人给自己安排了ego (自我)的角色,叙述每一事物都以他自己的视角为出发点,他处在语境时空的零点位置。

(孙蕾,2002)Levinson (2001:63—64)认为,指示系统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即指示词语的中心或指示中枢(deictic centre )是:(i )中枢人物是说话人,(ii )中枢时间是说话人说话的时间,(iii )中枢地点是说话人在说话时间所处的位置,(iv )话语中枢是一句话中说话人当时正说到的部位,(v )社会中枢是说话人相对于说话对象的社会地位和等级。

认知语言学家Langacker (2001:267)把指示中第21卷第2期2008年3月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Vol.21No.2Mar.2008贾军红(许昌学院,河南许昌,461000)心解释成为指示表达(deictic expression)而设定的立足点(vantage point)。

在分析人们对历史现在时的使用时,他指出说话人把指示中心从实际的言语事件中的此时此刻(here-and-now)分离出来,转移到了另外的时空点。

从转移了的指示中心的角度看,每一个事件被识解为与描述该事件的言语事件的时间是重合的。

然而,指示语在使用过程中,指示中心并不总是以发话人为中心,有时也会发生转移,常见的情况是将指示中心转移到受话者,但也不排除转移至会话参与者以外的人或物上。

Lyons称这种现象为指示映射(deictic projection),Fillmore则称其为视点转移(shift of point of view)。

(Levinson,2001:64)二、指示语体现出的主观性在语言领域中,主观性总是与“自我”的意思联系在一起,在不同语言层面上有所体现。

在语言运用层面上,主观性体现为说话人在话语中的自我表露,这种自我表露往往伴随说话内容的表达,或表达说话人对所表达内容的反映,或反映说话人的观点、态度和感情(沈家煊,2001)。

在这个意义上,语言的主观性即话语的主观性。

自然语言充斥着主观性现象,说话人总是通过他们使用的句子结构、词语、语音、语调以至身体语言体现“自我”。

在语言结构层面上,语言中普遍都有一些词类和语法结构中编入了“自我”这一标志着语言主观性特征的语义成分。

例如“这”、“那”、“我”、“你”等,它们有一个共同特征,即都以(说话人)“自我”为基点,构成语言中常见的指示现象。

这类语言结构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不使用“主观性”概念,是无法解释清楚的。

下面以《红字》中人称指示语的使用为例进一步揭示指示语的主观性特征。

人称指示语指谈话双方传达信息时的相互称呼,即通过公开或隐含的人称代词把话语中涉及的人或物与说话者、听话者或第三者联系起来,表明彼此间的关系。

它是以发话人作基准的,受话人理解话语自然要对人称指示做相应的变换。

(1)Can Billie have an ice-cream,Daddy?在例(1)中,母亲以孩子的口吻与父亲谈话,即母亲采用的是听话人(Billie)的角度。

视角或角度是主观性研究的三个领域之一。

如例(1)所示,说话人(母亲)通过主观上与儿子交换了角色来表明她的态度或立场。

说话人通过采用不同的视角来表明她的主观情感的现象就是话语主观性的反映。

认知语法认为,语言不仅仅客观地表达命题式的思想,还要表达言语主体即说话人的观点、感情和态度。

由于语言主观性的作用,出现了人称代词的移用现象。

人称指示语主要是指人称代词(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亲属称谓词和其他的头衔和专有名词的使用。

(一)第一人称代词的移用即在言谈中,说话人改变第一人称代词本来所指称的对象,去指称其他人称。

(2)We impute it,therefore,solely to the disease in his own eye and heart,that the minister,looking up-ward to the zenith,beheld there the appearance of an immense letter A,-marked out in lines of dull red light.这是作者霍桑在书中的评述,句中的we只代表作者,不包括读者。

这种用法常见于报告或学术著作中,也许出自作者的谦虚,或由于某种原因不能或不宜用个人口吻说话。

(3)We dream in our waking moments,and walk in our sleep.说话人齐灵渥斯虽然用的是we却只代表听话人丁梅斯代尔。

说话人采用第一人称复数代词的这种用法,是为了把自己放在和听话人同样的处境中,使听话人不致有难堪之感,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二)第二人称代词的移用即说话人改变第二人称代词本来所指称的对象,去指称其他人称。

(4)a.You never know what you can do till you try.b.You cannot lose what you never had.这两句话中的You都用作第三人称,表示泛指,相当于“人们”,指说话人和听话人之外的第三人。

这种把第二人称当作第三人称的用法,往往是一种假设,虚拟地把第三人当成听话人,显得更加亲近。

比较而言,汉语中的第二人称代词可以移用为任何人称词。

“你”可用来指称“我”、“我们”、“他”和“他们”。

不管第二人称代词用来指代何人,人称指示语的移用都反映出说话人不同的主观意图。

(三)第三人称代词的移用即第三人称代词改变本来所指称的对象而指称其他人称的对象。

(5)a.Live,therefore,and bear about thy doom with thee,in the eyes of men and women,-in the eyes of him whom thou didst call thy husband.98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1卷b.Wilt thou come across the brook,and own thy mother,now that she has her shame upon her,-now that she is sad?例(5)中的说话人用第三人称代词指代自己,是由于种种原因主观上想与那个自我分裂开来,在某种程度上表明对自己的看法。

(6)a.But,now,I would ask of my well-skilled physician,whether,in good sooth,he deems me to have profited by his kindly care of this weak frame of mine?b.You Sir,of all men whom I have known,are he whose body is the closest conjoined,and imbu-ed,and identified,so to speak,with the spirit whereof it is the instrument.例(6)中的说话人使用第三人称指示语指代听话人,使得双方有一定的距离,语气客观,给听话人更大的思考余地。

(四)专名和称谓名词的移用一般来说,专名和称谓名词是用来指称说话人和听话人之外的第三人。

然而,由于主观目的的不同,说话人可以把专名和称谓词移用作指称说话人或听话人。

(7)a.Let,therefore,thy husband be to the world as one already dead,and whom no tidings shall ever come.b.He loves thee,my little Pearle,and loves your mother too.上述两例中的说话人通过指称自己为thy hus-band和your mother来强调自己的身份。

因此,他们自我称谓词的选择表明他们主观上希望听话人能听从他们的建议。

当然,指示语的主观性特征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如上面的人称指示语的分析。

即使指示中心发生改变,产生了所谓的指示映射现象,不同指示词的使用仍然是说话人主观选择的结果,是语言主观性的反映。

三、结语勿庸置疑,自我中心性是指示语的本质属性。

而“自我表达”是说话人主观态度或立场的反映,所以主观性亦为指示语的特征。

正如Benveniste所言“a language without the expression of person cannot be imagined”(Finegan E.,1995)。

参考文献:[1]Buhler,K.Theory of Language:The Representational F-unction of Language[M].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1990:9381.[3]Finegan,E.Subjectivity and Subjectivisation:an Introdu-ction[A].Subjectivity and Subjectivisation[C].Editedby D.Stein&S.Wright.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5:196.[7]L yons,J.Semantics[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7.[8]Stevenson,R.L.Treasure Island[M].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an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5.[9]姜望琪.语用学:理论及应用[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