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生命哲学对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启迪

合集下载

老子为人处世的道家思想及其对当今在校大学生的借鉴意义

老子为人处世的道家思想及其对当今在校大学生的借鉴意义

老子为人处世的道家思想及其对当今在校大学生的借鉴意义【摘要】老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他提出了道家思想,强调自然无为、谦逊守静、无为而治等原则。

当今在校大学生面临着诸多挑战,需要借鉴老子的道家思想进行自我修养。

通过学习老子的思想,大学生可以更好地应对现代社会的挑战,实现自我提升和成长。

老子的道家思想能够为在校大学生提供有益的借鉴,引导他们注重内心修养,从而更好地面对外部压力和困难。

在校大学生应当学习老子的处世哲学,不断完善自我,提升自己的内在修养,以实现更高层次的成长和发展。

通过借鉴老子的道家思想,当今在校大学生将能够更好地应对社会挑战,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大化。

【关键词】老子、道家思想、在校大学生、自然无为观念、谦逊守静、无为而治、自我修养、社会挑战、内心修养、处世哲学、自我提升、成长。

1. 引言1.1 介绍老子及其道家思想老子(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又称李聃,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被誉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其代表作品《道德经》是道家思想的经典之作,对中国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老子的道家思想强调“道”是宇宙万物的根源,宇宙中的一切都是由“道”这种无形无象的本原所造成,道是无法言喻的,但可以感知和领会。

老子提倡的“道”是一个包容万物、无为而治的原则,主张追随自然、顺其自然,遵循自然界的法则而不强求,即所谓的“自然无为”。

老子的道家思想注重谦逊守静,主张能够安静地谦卑自持,不张扬自我,不争不辩,保持内心平和与清静。

老子认为,只有守静养气,才能得到真正的力量。

他强调在世事纷扰中要保持内心的宁静与淡泊,不被外界干扰所影响。

老子的道家思想主张顺应自然、谦逊守静、无为而治,对于当今在校大学生的处世哲学和生活态度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大学生应当注重内心修养,追随道家思想的教义,以求得自我提升和成长。

1.2 分析当今在校大学生的现状当今在校大学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惑。

老子为人处世的道家思想及其对当今在校大学生的借鉴意义

老子为人处世的道家思想及其对当今在校大学生的借鉴意义

老子为人处世的道家思想及其对当今在校大学生的借鉴意义老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也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之一。

他的思想对中国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对后世思想家、文化人以及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老子的道家思想强调“无为而治”,强调自然和谐,反对雕琢和强加的行为,强调返璞归真,反对炫耀和虚伪。

在当今社会,尤其是在校大学生中,老子的道家思想依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老子关于为人处世的道家思想,对当今在校大学生产生着深刻的借鉴意义。

老子强调“无为而治”,即强调不要追求过度的功利和利益,而是要顺应自然规律,随遇而安,不要过度的追求虚荣和地位。

在当今社会中,很多大学生面对就业、竞争等问题时,往往会产生过度的焦虑和追求,而老子的思想则告诫大家不要追求过多的物质,而要返璞归真,顺应自然天道。

这对于校大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纾解压力,调整心态的重要方法。

在追求未来的职业发展道路时,不要过度焦虑和追求,相信“无为而治”的哲学思想,也许会让你的人生更加平和、自在。

老子的道家思想强调自然和谐,反对雕琢和强加的行为。

在当今社会,很多时候,大学生们可能会迷失在各种社交网络的舆论风暴中,追求名利和虚荣,而忽略了最本真的自己。

老子的思想就是要我们返璞归真,顺从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这对当今大学生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提醒,不要被外界的知识、技能等所束缚,要放慢节奏,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和本真的性格,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宁静。

这样的自然和谐的态度,不仅可以使自己更加舒适地面对社会的变化和挑战,也会让自己在与他人交往中更加真实和舒展。

老子的道家思想反对炫耀和虚伪,强调返璞归真。

在当今社会,很多时候,大学生们可能会为了追求虚荣和地位,而过度追求名利。

而老子的思想则告诉我们不要追求虚荣,要保持真实,要追求内心的宁静和平和。

在校大学生们,尤其是面临着激烈的学术和就业竞争的时候,可能会产生严重的虚荣心和功利心。

而要应对这种现象,老子的思想则是要告诉我们,不要虚荣,真正的目标是返璞归真,修身养性,这也会让自己在社会生活中更加从容自在。

【原创】浅谈道家人生智慧及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

【原创】浅谈道家人生智慧及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

【原创】浅谈道家人生智慧及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
道家人生智慧,源自古老的道家思想,以“天道自然”为核心,深刻揭示了宇宙的本质运行规律,尤其是“无为”的思想更是从容的接纳现实生活中一切变化,游走于乾坤之间,触摸灵性本质,其对当下大学生来说,有重要啟示。

首先,道家人生智慧教导我们用一种淡然超然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一切,努力破除看似永无止境的理念纠结,拥抱宇宙的合一精神,建立自己的人生观,不以外在的因素为驱动力,以内在的力量做引导,同时保持一种“有所追求,无所畏惧”的状态,坚持艰苦跋山涉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同时,也勉励我们坚持“谦卑”的本性,应当淡然,不看轻他人,低调,注重内心平和,懂得卑微,不以非我为我。

其次,道家人生智慧也告诉我们要勇于向困难挑战,如梁宏达所说:“你唯一能够改变的,只有自己。

”一个人可以选择对自己的命运投以有力的抗争的努力,用坚定的信念给自己一个谦逊的空间,历经磨难之后,希望你可以学会拥有智慧,让一切来来去去,改变的那种从容的心态。

最后,道家人生智慧也倡导一种“知取而行”的学习态度,这种思想是以体验和滋养为导向,更多地释放意识及内在自我觉知,而这正是大学生要充分发挥自身潜能的重要途径,也是大学生进行自我探索、完善自身思维能力的重要原则。

总之,道家人生智慧可以提醒大学生不要为外在因素而迷失自己,提醒他们不要因目的而忘记过程,提醒他们不要过犹不及,太偏袒自我,提醒他们保持一颗谦卑的心,保持一颗从容的心,一步步求真务实地走好成长之路,共勉之。

道家生命哲学对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启迪

道家生命哲学对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启迪
是 为 了信 用而信 用 , 这 样 的死是没 有任何 价值 的 。庄子把 他 的死 比喻 为道德 祭坛上 被剁 碎 了的祭 品。
重 身贵生 , 表达 的是一 种看穿 尘 世 、 摆 脱 外 在诱 惑 、 超 凡脱 俗 , 与“ 道” 相 冥合 的人 生态 度 。生 命 是 其它 事物 价值存 在 的根本 , 离开 了生命 , 一切都 无从 谈 起 。“ 吾 所 以有大 患 , 为吾 有 身 。及 吾 无身 , 吾 有 何 患 ? ” 在 老子看 来 , 只有珍 惜 自己生命 的人 , 才 能珍 惜 别人 的生命 , 才能 由人及 物 , 才 可 以将 天 下 托
第 2 2卷 第 3期
2 0 1 3年 5月
河 南 城 建 学 院 学 报
J o ur n a l o f He n a n Uni v e r s i t y o f Ur b a n Co n s t r u c t i o n
Vo 1 . 22 NO . 3 Ma v . 2 01 3
付 给他 。正如 “ 贵 以身为天 下 , 若 可 以 托 天下 ; 爱 以身 为 天 下 , 若 可 以 寄天 下 。 ” 同时, 庄 子也 提 出 了
“ 能尊生 者 , 虽 富贵 不 以养 伤身 , 虽贫 贱 不 以利 累形 。 ” 道 家 另 一位 代 表人 物杨 朱 曾说 , 要 帽 子 为 的是 头, 要衣 服 为的是 身体 , 如 果一个 人砍 头去 换帽子 , 杀身 去换衣 服 , 这 究竟 是为什 么? 现 代社会 充斥 着各种 诱惑 , 人们 都在竞 相追 逐 , 互 相攀 比 , 无形 之 中给 “ 天 之骄 子 ” 带来 了极 大 的压
文章编 号 : 1 6 7 4— 7 0 4 6 ( 2 0 1 3 ) 0 3— 0 0 8 2— 0 3

老子为人处世的道家思想及其对当今在校大学生的借鉴意义

老子为人处世的道家思想及其对当今在校大学生的借鉴意义

老子为人处世的道家思想及其对当今在校大学生的借鉴意义【摘要】老子是中国古代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许多关于人生观和处世智慧的思考,对当今在校大学生仍具有深远的借鉴意义。

老子强调无为而治的原则,主张顺应自然、谦逊自律,与其说是不作为,不如说是在做中无为。

他提倡顺势而为,认为顺应大自然的规律才能事半功倍;同时也反对攀比竞争,主张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淡泊,追求真正的自我修养。

对待权力和名利,他提倡淡泊,认为贪婪和功利只会让人迷失方向。

大学生应该学习老子的谦逊、自律和无为而治的智慧,以平和的心态应对挑战,在追求个人发展的同时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淡泊,才能真正实现自我提升和内心修养。

【关键词】老子、道家思想、人生观、大学生、无为而治、顺势而为、自然、自我修养、攀比竞争、权力、名利、淡泊、借鉴意义、谦逊、自律、智慧。

1. 引言1.1 老子对人生观的思考在老子的《道德经》中,他对人生观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探讨。

老子认为人生应该遵循自然规律,顺应天道,保持谦虚和谨慎的态度。

他强调无为而治,即通过不操之过刚的方式来处理事务,避免强行干预,以此来实现事物的自然运转和最大效果。

老子认为,人生何其短暂,世事难料,因此应该保持一颗谦虚的心态,不要贪图名利和权力,而是要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自我修养。

他主张顺势而为,随遇而安,不必逆流而动,不必强求成功和得失,只需顺势而行,顺其自然,秉持一颗淡泊的心态。

老子的人生观对当今在校大学生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在现代社会,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学业压力,升学、就业等问题也让他们感到焦虑不安。

老子的思想提醒他们,要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不要过分攀比和竞争,要顺势而为,遵循自然规律,保持心灵的平静和内心的坚韧。

这样不仅能更好地面对挑战,也能更好地驾驭自己的人生,实现真正的自我价值。

1.2 老子的道家思想对当今大学生的启示老子的道家思想不仅仅停留在古代,其对当今大学生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在当今社会,大学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扰,如应付繁重的学业压力、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追求名利的欲望等。

浅谈道家生死观及其对现代的意义

浅谈道家生死观及其对现代的意义

浅谈道家生死观及其对现代的意义
道家生死观认为,生命是无常的,应该超越生死而追求长生不老。

生死只是无常变化
的一种,不能过于执着,要放下执念,追求超越生死的境界。

整个宇宙都是无限而神秘的,人的一生只是其中的一瞬间,人应该从宇宙的长远角度来看待生命,超越痛苦和死亡,追
求生命的真谛。

道家生死观对现代有很多启示意义。

首先,对于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人生迷茫、焦虑
和压力等问题,道家生死观告诉我们,应该从更广阔的角度来看待人生,不要把自己局限
在眼前的问题中,要超越眼前的痛苦,从更高的层次去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其次,道家生死观强调放下执念,超越生死,反映了一种超越自我的境界。

在当今社会,人们容易沉迷于追求物质欲望的过程中,从而失去内心的平静和修养。

人应该学会放
下执念,追求超脱世俗的境界,从而获得内在的满足。

再次,道家生死观强调人应该尊重自然和宇宙,不要试图去改变和突破自然的规律。

在当今社会,人们往往通过科学和技术手段去改变和控制自然,往往带来不必要的后果和
破坏。

道家生死观告诉我们,人应该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追求自然的真谛。

综上所述,道家生死观不仅是一种宏观的生态思想,也是一种深刻的人性思想。

它强
调人应该从更高的角度来看待自己的生命和存在,超越眼前的苦痛和欲望,追求内心的平
静和超脱。

这种思想具有相当的启发意义,对于当今社会的人们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论道家人生智慧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_吕锡琛

论道家人生智慧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_吕锡琛

论道家人生智慧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中南工业大学 吕锡琛 人生智慧就是关于如何立身处世的智慧,它能帮助人们正确地处理人际关系,调节心理状态,选择行动方案,豁达地面对人生道路上的各种问题。

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本文以《道德经》这一被美国学者誉为“将是未来大同世界家喻户晓的书”为主要内容,结合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探讨道家人生智慧对于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启示。

一、物极必反,贵和有度《道德经》记录了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的思想。

老子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和支配万事万物的内在规律,“道”有着自身的运动规律,这就是“反者道之动”(《道德经》第四十章,以下凡引本书,不注书名)。

这就是说,一切事物都包含着两个相反相成的方面:“有无相生,难易相成”,有无、难易等对立的两个方面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事物对立的双方又各自向着其相反的方面转化,这是“道”的永久不变的运动规律。

老子举过很多对立面相互转化的例子,如:“物壮则老”(第五十七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第五十八章)等。

正因为物极必反是事物运动的普遍规律,为了避免事物向不利的方面转化,故必须防止走极端,这就逻辑地得出了贵和有度的思想。

“和”即和谐,“有度”即适度不过分。

《道德经》第五十五章中说:“知和曰常,知常曰明”。

即是说,懂得保持和谐这一道理就懂得了天地万物运动变化的永恒法则(“常”),懂得了这一永恒法则就可称之为清明。

因此,要“去甚,去奢,去泰”(第二十九章),即去除极端、奢侈和过分的行为,以保持事物内部的动态平衡,才能防患于未然,“知止不殆”。

贵和有度思想是一种整体观念,包含着深刻的辩证法思想,它重视事物之间、事物各个方面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动态平衡。

这种整体观对于大学生不无启发意义。

大学生正处于朝气蓬勃的时期,热情奔放是他们所具有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一个突出的优点。

但是,一任情感奔腾倾泻,而不以理性对其加以节制,就会走向反面,就有可能被情感所支配,导致感情用事,丧失理智,甚至可能会使自己和他人在燃烧的激情火焰中受到伤害。

【原创】浅谈道家人生智慧及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

【原创】浅谈道家人生智慧及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

浅谈道家人生智慧及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文章摘要】自老子创立道家以来,以“道”为核心的思想影响中华文化千年之久,有关“道”的人生哲学也深刻融入人们的生活当中。

道家智慧蕴含着大量对人生的洞察与探讨,即使放在现今社会来看,也有相当强的借鉴作用。

本文主要探讨老庄哲学中体现的人生智慧,并结合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探讨道家人生观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

【关键词】道家;人生观;大学生导言春秋战国时期,老子以一本仅有五千言的《道德经》开创了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先河,同时创建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道家学派。

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然而仅仅就是这一个看似简单的汉字,幅散出无数对中国几千年思想文化影响深远的经典名句和哲学道理。

由此看来,即使道家从创建时间上来看已是封尘之物,其思想中蕴藏的人生智慧却是经久不衰,深入人心。

对道家的人生哲学进行探讨和研究,也是意义深远的。

对于生活在当代社会的大学生来说,若能就道家思想而“取其精华”,必能对生命产生更深刻的理解、活出更有价值的人生。

一、道家的人生哲学道家理论的核心是本性自然的“道”。

道法自然,无为而无不为。

道家从人的自然性着眼,视人文礼乐为对自然和人类本性的破坏,主张绝圣弃智,绝仁弃义,通过效法自然,返朴归真,以实现精神自由的逍遥人生。

(一)自然无为,安时处顺“自然”和“无为”是道家思想的理论重心。

“自然”,是指不加人为强制的本然状态,是不着人为、自然化生的意思。

“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解作顺应、尊重客观规律,不强作妄为之意。

这一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道家对社会和自然的洞察、研究,都力图采取客观的视觉和冷静的态度。

老子提出“自然”的观念,目的在于消解外界力量的阻碍,排除外在一直的干扰,主张任何事物都应该顺应他本身具有的可能趋向而运行。

而“无为”的观念则是对“自然”益于的写状。

这一观念运用到统治者身上,是要消解独断意志和专断行为的扩展,已阻止对于百姓权利的胁迫、并吞;对于人民来说,是让他们最大的自主性,允许特殊性、差异性的发展。

道家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道家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道家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一、道家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1、以自然之道为根本:在道家传统教育思想中,最重要的是切实把
握自然之道的精髓,因为这是最有效的一种精神调节和洞察力的发展
方式。

自然之道是坚持自然和人文融合的原则,针对孩子的心理和行
为进行熏陶,使其走上正确的道路。

2、以心为本:道家传统教育更加关注孩子的心态,重视培养孩子的主观能力,即培养有概念的自信心和针对外界适应性强的能力。

它通过
沟通、圆融、和谐、统一的方法,让孩子们更好地融入到家庭和社会
活动中,从而把个体、群体、社会和家庭紧密地结合起来。

3、以教育为中心:以中国传统教育思想为核心,道家教育认为学习比以往更重要,它不仅让孩子们健全成长,而且应当主动参与其中,不
仅通过学习,还要积极参与社会经济和文化活动,增强自身综合能力。

4、注重培养本质的道德品质:道家传统教育重视本质的道德修养,孩子们首先要拥有坚实的精神支柱,如爱心、诚信、情操、正义、勤奋
等等,它使孩子们更能坚持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更加有力地实
现人生目标。

5、注重实践:道家传统教育强调实践的重要性,既要培养孩子的读书能力,也要培养让他们能够实践的能力,例如自律、计划实施、思考
问题的解决方案,以及形成创新能力等等。

总的来说,道家传统教育的精髓是以自然之道为根本,以心为本,以
教育为中心,注重培养本质的道德品质和注重实践,这对当代教育有
十分重要意义。

它可以让孩子们掌握全面的知识,培养扎实的基础,同时以自身价值观和道德准则作为学习、创新和社会参与的基础,从而真正体现“以自然之道为根本”的道家传统教育思想。

老子为人处世的道家思想及其对当今在校大学生的借鉴意义

老子为人处世的道家思想及其对当今在校大学生的借鉴意义

老子为人处世的道家思想及其对当今在校大学生的借鉴意义老子是中国古代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他在其著作《道德经》中提出了许多关于人生、人情、处世等方面的思想,对于当今在校大学生来说,这些思想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老子的道家思想出发,探讨这些思想对当今在校大学生的影响和借鉴意义。

老子强调“无为而治”,他认为“无为”并非真正的无为,而是顺应自然,顺其自然地做事。

对于当今的在校大学生来说,这意味着不要过分追求功利和名利,要学会顺应自然的规律,做事要顺其自然,不要急功近利。

在学习方面,不要只为了分数而学习,而是应该把学习当成一种自然的过程,顺其自然地领悟和掌握知识。

在生活方面,不要刻意追求物质的享受,而是应该顺应自然的节奏,享受生活的美好。

老子提倡“无欲”和“无为而无不为”,他认为欲望和功利的追求会让人迷失自我,导致心灵上的空虚和焦虑。

对于当今的在校大学生来说,社会竞争压力大,各种欲望和功利的诱惑也是难以避免的。

学生要学会放下欲望,不要为了虚荣和利益而迷失方向,要保持一颗平常心,顺应自然地看待一切。

老子提出了“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的观点,他认为真正有智慧的人不会张口说话,而口若悬河的人往往是无知的。

对于当今的在校大学生来说,这意味着要谦逊,要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而不是一味地自以为是,张扬自己的见解。

在学习方面,要虚心向老师和同学请教,而不是自以为是地坚持自己的观点。

在生活方面,要懂得谦逊和包容,不要自大和狂妄地对待他人。

老子提出了“知止”和“守静”的观点,他认为人应该懂得适可而止,不要过度追求功名利禄,要守住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对于当今的在校大学生来说,这意味着要懂得适度,不要为了功利而失去初心,要守住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在学习方面,不要陷入竞争的泥淖和虚荣的追求,要保持内心的宁静,踏实地向前迈进。

在生活方面,不要因为外界的诱惑而迷失自我,要守住内心的平和与宁静,过好每一天。

老子的道家思想对当今在校大学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老子为人处世的道家思想及其对当今在校大学生的借鉴意义

老子为人处世的道家思想及其对当今在校大学生的借鉴意义

老子为人处世的道家思想及其对当今在校大学生的借鉴意义老子,古代中国哲学家,也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老子的《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其中包含着丰富的道家思想,关于人类处世以及对人生境遇的思考,对当今在校大学生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老子的思想强调“道”与“德”的重要性。

他认为,道是万物的根源,是宇宙万物运行的规律,是一切事物存在的根本。

而德则是在人类社会中的道德规范,是人们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

对于当今在校大学生来说,这一思想告诉我们要注重个人修养,不断追求内心的真、善、美,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有道德情操的人。

老子主张“无为而治”。

他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不要勉强去改变事物的本来面貌,而是要顺其自然。

在当今社会,面对繁重的学习压力和激烈的竞争环境,这一思想也给了在校大学生很好的启示:要学会放下所谓的成功与失败,不要刻意追求表面的成绩,而是要顺其自然,顺势而为,保持内心的宁静与从容。

老子提出了“柔弱胜刚强”的思想。

他认为,宇宙间的一切都是柔弱而不是刚强。

水为柔弱之物而能克刚强之物,所以“善战者不以刚强”。

对于当今在校大学生来说,这一思想告诉我们要学会柔中带刚,在面对挫折和压力的时候,不要盲目地去抗拒,而是要像水一样柔韧地面对,从容以对,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路径。

老子还强调了“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

他认为,真正的智慧在于看到无为中的无为,达到了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

对于当今在校大学生来说,这一思想告诉我们要修炼内心,超脱名利,超脱世俗,追求心灵的自由,做到超然物外,淡泊名利。

老子还强调“知止不殆”。

他认为,人应该有所节制,不要过度追求,要知道适可而止。

对于当今在校大学生来说,这一思想告诉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不要盲目追求物质享受,要懂得节制自己,有所取舍,有所坚持。

老子的道家思想对当今在校大学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他的思想告诉我们要注重道德修养,顺应自然,柔中带刚,超脱名利,知止不殆,这些都是对大学生们人格修养和人生态度的重要引导。

老子为人处世的道家思想及其对当今在校大学生的借鉴意义

老子为人处世的道家思想及其对当今在校大学生的借鉴意义

老子为人处世的道家思想及其对当今在校大学生的借鉴意义老子是中国古代先秦思想家,也是道家思想的奠基人之一,他的思想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对中国人的处世态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今天我们将从老子的道家思想出发,探讨其对当今在校大学生的借鉴意义。

老子的道家思想主要体现在《道德经》中,他所提倡的“无为而治”、“虚心谨慎”等观念,对当今在校大学生的处世和人生观有着深远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强调顺应自然,不作为。

在当今社会,大学生不断被灌输着“拼搏”、“奋斗”的理念,而这些理念使得大学生们变得焦虑、急躁、不安。

老子的“无为而治”告诉我们,顺势而为,顺其自然,让事情按照自然的规律来进行,不急于求成,节约精力,这对大学生们来说也是一个极大的启示。

大学生们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可以通过顺应自然的规律,更好地释放自己的压力,做到以不变应万变,不仅能更好地保持心理平衡,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

老子强调“虚心谨慎”,主张“以柔克刚”。

现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自以为是,固执己见,不肯向他人学习,甚至对批评和建议抗拒。

老子的思想告诉我们,虚心不仅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智慧。

只有虚心谨慎,才能充分利用自己的长处,同时也能吸取他人的优点。

在校大学生们应该在学习、工作和人际交往中,保持谦虚之心,多向他人学习,多听取他人意见,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做到以柔克刚,遇事冷静应对,获得更多的机会和成功。

老子强调“道法自然”,主张追求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在当今社会,大学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压力,他们常常在飞速的奔波中,忘记了心灵的栖息。

而老子的思想告诉我们,只有内心平和宁静,才能有所作为,不受外界诱惑和干扰。

在校大学生们应该通过冥想、读书、运动等方式,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宁静,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压力,取得更好的成绩。

老子的道家思想对当今在校大学生的处世和人生观有着深远的影响。

他主张无为而治、虚心谨慎,追求内心的平和与宁静,这些思想都对大学生们的成长和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道家生命观及其对生命教育的借鉴

道家生命观及其对生命教育的借鉴

01
珍惜身体
道家认为,生命是宝贵的,每个 人都应该珍惜自己的身体,避免 不必要的伤害和浪费。
尊重他人
02
03
珍视情感
道家强调尊重他人的生命权和尊 严,反对侵犯他人的权益和尊严 。
道家认为情感是生命的重要组成 部分,应该珍视亲情、友情和爱 情等情感关系。
追求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寻找生命意义
01
道家认为,每个人应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环境,寻找生命的意
会中,创新能力是个人和社会发展的关键。通过修身养性,可以激发人
们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03
促进人际和谐
修身养性可以帮助人们减少冲突和矛盾,促进人际和谐。在日常生活中
,人们难免会遇到各种冲突和矛盾,通过修身养性可以学会更好地沟通
和理解他人,达到和谐相处的效果。
04
道家生命观对生命教育的启示
尊重生命,珍爱生命
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方法
遵循自然规律
在实践中,人类应该遵循自然规律,不违背自然的生态平衡。例如,在农业生产中,应该遵循农作物的生长规律 ,不使用过度的农药和化肥。
保护生态环境
道家主张保护生态环境,认为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人类应该积极保护生态环境,例如保护森林、水源、 土壤等自然资源。
人与自然关系的现代意义
道家提倡无为而为,即不要强求,顺其自然。在修身养性 过程中,不要刻意去追求,而是要顺应当下的环境和心境 ,逐渐提升自己的境界。
自然无为
道家主张自然无为,即不要违背自然的规律和本性。在修 身养性过程中,要遵循自然的规律和本性,不要过度干预 和强制改变。
修身养性的实践方法
冥想
自我反省
遵循自然规律
培养良好习惯
通过欣赏道家文化艺术,如山水画、古琴曲 等,提高人们的艺术鉴赏能力,使人们能够 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艺术作品。

道家生命哲学对生命教育的启迪

道家生命哲学对生命教育的启迪

作者: 付粉鸽;同雪丽
作者机构: 西北大学,西安710027
出版物刊名: 教育评论
页码: 44-47页
年卷期: 2011年 第3期
主题词: 重生;养生;达生;大学生生命教育
摘要:道家生命哲学与大学生生命教育具有深刻的相关性。

道家主张尊重和珍惜生命,反对残生伤身之举,故走了轻物重生的理路;又寻求对生命的保养和维护,追求以德塑生、注重精神的生命进路;面对人生困境,道家主张乐观而豁达处之。

这些生命智慧在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有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认知,走出漠视生命和生命虚无的认识误区;有助于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摆脱享乐主义和物质至上的功利价值观束缚。

浅析道家人生观对当代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的启示

浅析道家人生观对当代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的启示

作者: 宋书祺[1]
作者机构: [1]太原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西太原030009
出版物刊名: 晋中学院学报
页码: 16-18页
年卷期: 2019年 第4期
主题词: 道家;大学生;生命观;教育
摘要:当代大学生正处于从年少依赖时期到养成独立人格的关键过渡时期,心理问题普遍存在,如对生命的认识淡薄,不热爱生命、不珍惜生命的事例频频发生。

而道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而独特的生命观教育因素,突出强调尊重生命,爱护生命,对当代大学生的生命观教育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论道家生命哲学的现代教育意义

论道家生命哲学的现代教育意义

论道家生命哲学的现代教育意义以道家的生存智慧与大学生的生命教育相融合,对于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启迪其生命意义和生命智慧、提升生命价值和生命境界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标签:道家;生命哲学;教育生死问题是困扰古往今来不少智人和学者的哲学命题。

解决生死难题的困扰,我国古代不同的思想流派进行了不懈的思考和探究。

道家在生死问题上,坦然、思辨和超脱,认为人生自自然,死是回归自然,万物归属于“道”。

并且“时光荏苒”,人生如“白驹过隙”,人生短暂,对生命应尤为珍惜。

对于如何生,道家“乘物而游心”“举重而若轻”,倡导“致虚极、守静笃”等一些养生哲学和生命智慧。

道家的生命哲学在教人们贵生的同时,也使情操得到了极大的陶冶。

特别是对“逍遥无待”境界的追求,使人们对生死的认知得到更高的升华。

当代大学生面临着较之以前更大的压力和竞争,个性比较突出,抗压能力不强,如在困境中和挫折下缺乏自我调控,往往封闭自我,有的最后选择自残、自杀,或者残杀、虐杀他人等极端方式来逃避现实和发泄不满。

以道家的生存智慧与大学生的生命教育相融合,对于唤醒他们的生命意识、启迪其生命意义和生命智慧、提升生命价值和生命境界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道家重人贵生的生命价值观——生命之平等、可贵先秦早期阶段的道家代表杨朱就很“轻物重己”,人生重心就是养生,他的“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思想就内涵了对人生“无为而治”的大智慧。

“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表达了“天地之间人为贵”的思想。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这其中的三就是指“天、地、人”。

道家还提出在入道之前,须报四德:日月之德、天地之德、君师之德、父母之德。

可见,道家是高调宣扬对生命的重视和珍惜的,他们对生命的关怀和尊重,首先体现在对生命体本身价值的重视。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名利与生命比较起来,孰轻孰重呢?如果要在名利与生命之间做一选择,又该怎样权衡呢?答案不言自明,生命为重。

《坛经》“生命观”对现代生命教育的启示

《坛经》“生命观”对现代生命教育的启示

《坛经》“生命观”对现代生命教育的启示《坛经》是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的代表作品,它是一部关于道家哲学思想的经典文献。

在《坛经》中,老子提出了丰富深刻的生命观,对现代生命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通过对《坛经》中的生命观进行深入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生价值、生命意义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为现代生命教育提供有益的启示和指导。

《坛经》中所体现的生命观对现代生命教育的启示在于提倡生命的自然、简朴和自由。

在《坛经》中,老子提出了“无为而治”、“静言无言”等思想,强调顺应自然、放下欲望、不强求功利。

这对于当今社会中人们过于浮躁、功利主义的生活方式提出了极大的反思。

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中,我们应该珍视自然、珍视生命,避免盲目追逐物质利益,反思自己内心的真正需求,追求内心的平和与自由。

在生命教育中,我们应该以老子的生命观为指导,教育人们放下功利心态,培养自然、简朴、平和的生活态度,追求内心的和谐与美好。

《坛经》中的生命观提出了“随遇而安”、“知足常乐”等理念,强调了对生活的知足与感恩。

在当今社会,人们常常陷入焦虑、不满与不足的情绪之中,无法真正体会生命的美好和幸福。

老子的生命观告诉我们,要随遇而安,知足常乐,珍惜当下,感恩所拥有的一切。

这对于现代生命教育而言,提醒我们不要追求完美的生活状态,而是要学会承受不完美,珍惜每一份幸福与快乐。

教育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幸福观,培养感恩之心,珍视生命的珍贵,懂得珍爱每一刻的幸福。

《坛经》中的生命观强调了返璞归真、超脱世俗的思想,提倡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常常被物质、名利和权力所困扰,内心常常充满焦虑与不安。

老子的思想告诉我们,应该返璞归真,超脱世俗,追求内心的宁静和平静。

在生命教育中,也应该引导人们超脱功利、超越外在的追求,培养内心的宁静与超脱,从而真正体验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坛经》中的生命观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与统一。

老子认为人应当顺应自然,顺势而为,与自然融为一体。

中国道家生命哲学视野下的大学生生命意义教育

中国道家生命哲学视野下的大学生生命意义教育

中国道家生命哲学视野下的大学生生命意义教育杨盛春【摘要】At present,our country is in social transition period.The inherent social norms have been eliminated and the new ethics is restructuring.A variety of values coexist and conflict which causes the phenomenon of missing ,distortion and deviation of life meaning in college students. Based on analyzing the origin,development and basic views of Taoist life philosophy thinking,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aoist life philosophy’ s enlightenments to life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which includes leading students to establish correct life value and perfect ideal person-ality starting from learning to live.%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固有的社会规范不断被消解,新的伦理规范正在重组之中,多种价值观并存和冲突,使得青少年大学生的生命意义感出现缺失、扭曲、背离等现象。

在分析道家生命哲学思想的缘起、发展以及基本观点的基础上,提出道家生命哲学思想对于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启示,即从学生生活开始,引导学生构建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健全理想人格。

【期刊名称】《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016)001【总页数】3页(P89-91)【关键词】道家;生命哲学;生命意义教育;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理想人格【作者】杨盛春【作者单位】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江苏徐州 2211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412道家思想是中国文化的主干之一,已深入到中国人的思想之中,大有“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百姓日用而不知”之势.道家思想的核心是生命的学问,它以追寻生命本源为基点,以探索生命存在方式为主旨,并探讨生命价值和处世哲学,最终追求精神的自由和超脱为目标.探讨中国道家思想中所蕴含的生命哲学理念,对于大学生的生命意义教育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道家之学也称为黄老之学,它起源于黄帝,集成于老聃.先秦时期,老子、杨朱、庄子等构建了道家哲学基本框架和基本内容,强调“道”是万物之源的基本观点,推崇“推天道以明人事”;两汉时期,向秀、郭象等继承和发展了老庄的哲学思想,改造了道家思想中“蔽于天而不知人”的倾向;魏晋时期,道家学者从心性论的角度出发探讨人的生死和生命境界,并探讨培养道家意义上的君子人格;魏晋之后的道家致力于儒释道合一,过于追求“长生久视”的修炼哲学,表现出明显的神秘主义倾向.2.1 “道统为一”的生命本源论道家将“道”视为生命的本源,老子认为生命是宇宙自然之化生,并把“道”提升到本体论的层次.《道德经》提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宇宙万物是“道”的生命体现,“道”是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1].庄子不仅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他还认为“道”是客观真实的存在,是可知的.《淮南子》在此基础上发展了“道”的内涵,如《淮南子·缪称训》中的“道者,物之所导也”;《淮南子·天文训》中的“道如于一,一而不生”;《淮南子·诠言训》中的“一也者,万物之本也”[2].《淮南子》还解释了“无为”并非不作为,而是循道而行.这不仅消除了道家消极避世的负面刻板印象,还表现出了浓厚的理性主义光芒.2.2 “重生轻物”“全性保真”的生命价值观中国道家哲学的核心是生命的学问.杨朱的哲学想象表现的尤为显著,如“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3];“全性保真,不以物累形,杨子之所立也”[2].从这些描述中我们不难看出杨朱哲学中的生命关注,他不仅反对他人对自己的侵夺,也反对自己对他人的侵夺,即使是一根胫毛这样的生命中的微小部分,也不能轻视之.老子生命哲学思想的核心观念是“重身贵生”,他在《道德经》中共有23次提到“身”这个概念,绝大部分均是指人的形体或整个生命.举凡老子论“身”之处,不仅对其持肯定态度,而且主张观之、修之、存之、保之、贵之、爱之[4].同时,他提出“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5],这体现了老子对于精神自由的追求和天人合一的终极生命关怀.2.3 “清虚守静”的生命态度道家始终执着于对“道”的追求,庄子提出“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也.”也就是说,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很容易产生懈怠和疲困.庄子认为个体应通过心斋、踵息、坐忘等修炼手段,以臻至与道合真.其中,心斋指内心清虚守静,庄子在《人世间》中这样解释道:“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关于踵息,庄子在《大宗师》中描述道:“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关于坐忘,庄子也在《大宗师》中解释道:“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最终达至“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6].嵇康也提出个体可以通过“收智”“寡欲”“性和”“神虚”“坐忘”等自我修炼等手段,促进“心”后天之性与“性”即先天属性相一致,臻至精神的超越.生命意义一直是形而上的哲学命题.20世纪40年代,奥地利犹太学者弗兰克尔以他在纳粹集中营的经历出版了《追寻生命的意义》,这一专著的问世标志着生命意义研究的概念化和学科化[7].所谓生命意义就是对“为什么而活”的回答,它是个体主动获得的一种情感和价值体验.在个体生命意义建构过程中,教育的作用不可磨灭、不可或缺.怀德海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除了获取理性知识之外,更为重要的是要学习“做人”与“尊敬他人”的功课,并让人在这个过程中真正“安顿心中不安的心灵”[8].我国学者黄克剑教授也曾指出:“教育的使命……是接受知识,开启智慧,点化或润泽生命.这后一方面也可以理解为确立人的生命的价值向度,陶炼人的虚灵的精神境界.”[9]从这个意义上说,在大学生中开展生命意义教育是必要的.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固有的社会规范不断被消解,新的伦理规范正在重组之中,多种价值观并存和冲突,使得青少年大学生的生命意义感出现缺失、扭曲、背离等现象,甚至出现“重物轻生”的极端现象.而道家哲学中所蕴含的“清虚守静”“轻物重生”“全性保真”“崇道重德”“等视万物”等理念对此具有很好的缓解和疏导作用,对于当前我国大学生生命意义教育仍有着不可或缺的积极影响和启迪作用. 3.1 生命意义教育要从学会生活开始中国道家哲学的基本精神强烈地体现在对于生命的关注,这不仅体现在他们的作品中,还体现在日常生活和行为中.道家秉承“推天道以明人事”的原则,将“天人合一”的思想细化为现实的生活方式,他们根据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变化,阐述了人在不同季节的生活方式,根据一日十二时辰的变化规律,描述人的日常生活节奏.简言之,道家认为要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超越,刚健无病的身体是必不可少的.这对当前大学生的生命意义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其一,大学生要学会养生,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其二,大学生要学会休闲,学会保持清虚守静的心态.同时,在学习生活中,难免会遭遇压力和挫折,要引导大学生形成恰当的应对方式,保持内心的和谐和充盈.3.2 引导学生“循道而行”道家对“道”的尊崇和追求是矢志不渝的,认为“无为而治”本质上就是“循道而行”.“道”是真实的客观存在,其外在表现就是社会规范、伦理道德、自然规律等,对于人的行为而言其核心是文化价值观.当前,我国正处于转型时期,社会流动性增加,社会分化加剧,价值观念多元化,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都在不断地发生改变,大学生很容易迷失其中.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我们的“道”,要通过教育内化为大学生的自我行为准则.3.3 促进学生构建正确的生命价值观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人之所以有别于草木禽兽,就是因为人们除了生存之外还有精神追求,有着自身的生命价值观,明白何者为重.在道家眼里,与道合真、天人合一是生命的最高价值.对于大学生而言,实现生命的社会价值是生命的意义所在.此外,人之生必然伴之以死,每个人从生下来的那一刻就向着死亡迈进,步向死亡之途.大学生构建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必然要树立正确的生死观.其一,大学生生命意义教育要教导学生学会保护生命.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每个大学生都应该尊重生命、敬畏生命,不仅要学会保护自己的生命不受侵夺,更要拒绝侵害他人的生命,泛化到其他类型的生命,要养成“等视万物”的胸怀,保护大自然的一切合理存在.其二,大学生生命意义教育要引导学生正视死亡,教导大学生珍视生命的过程,珍惜生命的珍贵,拒绝任何非正常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3.4 教导学生健全理想人格一个人的人格决定他的心理和行为方式.庄子首次提出了“内圣外王”的理想人格,嵇康也提出了道家意义上的君子人格,这对大学生理想人格的健全和塑造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其一,理想人格的塑造和健全离不开知识机构的完善.尽管老子也感叹:“智慧出,有大伪”,认为智慧是欲望的对象,是烦恼的源泉.但《道德经》中提倡的“愚”并非愚笨之意,而是“大智若愚”.庄子更是明确提出了知识的双层结构,推崇“不治而知”.从这个意义上说,知识结构的完善并形成自己看待周边世界的观点,是健全理想人格的基础条件.其二,健全理想人格要求大学生要拥有一套符合“道”的价值评价标准.大学生要理解和接受现行的社会规范、伦理道德、管理规章,并内化为自身的行为准则,要明了自由是以承认约束为前提的,最终臻至“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的理想状态.中国道家哲学的核心是生命的学问,它强调“轻物重生”,以清虚守静的心态去探求“道”之源流及其演变,从而明了人类社会的变迁及发展规律.道家哲学所蕴含的生命思想对大学生的生命意义教育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在大学生生命意义教育中加入中国道家生命哲学思想,可促进学生构建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健全理想人格,成长为合格的新时代大学生.【相关文献】[1]黄敏.老庄生命观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08.[2]陈广忠.淮南子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2:712.[3]杨伯峻.孟子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2:262.[4]李霞.老子:中国生命哲学之父[J].安徽大学学报,2006(6):3 4.[5]李耳.老子[M].乙力,译.西安:三秦出版社,2007:86.[6]李慰祖.道统为一:解读庄子的生命哲学[D].保定:河北大学,2013.[7]程明明,樊富珉.生命意义心理学理论取向与测量[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0(4):431-437.[8]何福田.生命教育[M].台北: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06:99.[9]张文质.教育的价值向度与终极使命:访黄克剑先生[J].教育评论,1993(4):3-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2卷第3期河南城建学院学报Vol.22No.3 2013年5月Journal of Henan University of Urban Construction May.2013文章编号:1674-7046(2013)03-0082-03道家生命哲学对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启迪王培培(首都师范大学,北京100048)摘要:当前大学生对功名利禄盲目崇拜,生命价值被片面物化,自杀、暴力等恶性事件接连发生,折射出大学生生命意识的淡薄和生命教育的缺失。

道家深邃而独特的生命观,主张重身贵生、少私寡物、福祸相倚、自然豁达,启迪大学生要珍惜生命、正确认识生命价值、辩证看待挫折,理智对待死亡。

关键词:道家;生命教育;大学生中图分类号:B223文献标识码:A不少大学生认为人生在世,吃喝二字,生命苦短,行乐需及时,过分追求功名利禄,生命价值片面化、物质化。

此外,大学生自杀、暴力等恶性事件经常见诸报端,这些不仅折射出大学生群体生命意识的淡薄,也反映出我国高校长期以来对大学生的生命教育的缺失。

生命教育于20世纪60年代最先由美国提出,目的在于唤起人们对生命的热爱,消除生命的威胁。

如何开展生命教育呢?我们既需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有益经验,更需要从我国的实际出发,从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寻求资源。

牟宗三先生曾说,中国哲学区别于西方哲学的特质之一就是以“生命”为中心。

道家思想在中华文明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拟对道家生命观进行分析,进而挖掘其对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启迪作用。

1重身贵生,教育大学生珍惜生命道家极其看重“个体生命”的价值。

《老子》中“身”字23见,除“终身”、“没身”等表示时间以外,其余均指人的形体或整个生命。

“生”字共38见,其中用作“生命”、“生存”、“生活”、“活着”之义的凡16见。

[1]老子认为在世界万物中,个体生命是一种最高贵的存在,人的生命是迄今为止生命体演化的最高,也是最完美的形态。

道家是一种关注生命的学说,与儒家有所不同,它认为生命不只高于财富、荣誉和权位,甚至是高于道德的。

庄子借历史上最著名的强盗头子盗跖之口,对孔子讲了“抱柱信”的故事。

尾生的死轰轰烈烈,震撼人心,这样的痴情绝无仅有,坚持承诺到最后。

然而,他的死更多地表现为对信用规范的痴情,是为了道德这个精神客体而献身,也就是说,他的行为已经脱离了“仁”这个具体对象,是为了信用而信用,这样的死是没有任何价值的。

庄子把他的死比喻为道德祭坛上被剁碎了的祭品。

重身贵生,表达的是一种看穿尘世、摆脱外在诱惑、超凡脱俗,与“道”相冥合的人生态度。

生命是其它事物价值存在的根本,离开了生命,一切都无从谈起。

“吾所以有大患,为吾有身。

及吾无身,吾有何患[2]?”在老子看来,只有珍惜自己生命的人,才能珍惜别人的生命,才能由人及物,才可以将天下托付给他。

正如“贵以身为天下,若可以托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以寄天下。

”[2]同时,庄子也提出了“能尊生者,虽富贵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累形。

”[3]道家另一位代表人物杨朱曾说,要帽子为的是头,要衣服为的是身体,如果一个人砍头去换帽子,杀身去换衣服,这究竟是为什么?现代社会充斥着各种诱惑,人们都在竞相追逐,互相攀比,无形之中给“天之骄子”带来了极大的压收稿日期:2013-02-20作者简介:王培培(1988-),女,河南台前人,首都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

力。

而当他们走出校门、踏入社会时,更面临着生活、交往和情感等诸多方面的压力。

不少大学生缺乏有效的自我调节能力,而且羞于或者不愿向他人求助,长此以往,各种压力长期堆积而又无法释放,最后难免会采取逃避甚至极端的处理方式。

此外,我国长时间受应试教育的限制,生命教育没有得到有效开展,大学生群体的生命意识普遍比较淡薄。

很多大学生认为,人虽然身处社会之中,但生命终究是自我的,在遇到困境、尤其是在突遭重大的挫折和变故之后,认为自身有选择死亡的权利,轻易结束自己的生命,造成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人间惨剧。

2012年9月10日以“全球预防自杀:加强保护因素,唤醒生命希望”为主题的第十个“世界预防自杀日”,相关数据显示自杀在中国已成为位列第五的死亡原因,仅次于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和意外死亡。

每年有近30万人自杀死亡,还有约200万人自杀未遂,150万人因家人或亲友自杀出现长期严重的心理创伤。

在自杀率的统计中,大学生明显高于其它群体,自杀占到了15-30岁年轻人死亡原因的首位。

生命来之不易,必须珍惜。

尤其是大学生,承载着父母和社会太多的期望。

我们没有理由去轻生、去选择自杀,应当学会敬畏生命、珍视生命。

要相信,没有过去不去的坎,只有活着,才能创造价值,才能收获幸福。

2少私寡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生命价值为了维持生命的存在和发展,欲望总是需要的,但如何对待欲望,却有不同的人生价值取向,老庄反对纵欲,也反对禁欲,主张少私寡欲。

“少私寡欲”就是减少私心,节制欲望,在功名利禄的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不为物所牵制。

“恬淡素朴、不慕荣利”是《老子》及《庄子·逍遥游》所反复强调的重要思想。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2]。

过多的欲望和选择,常常会使我们迷失方向,忘记自己最初的目标。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谴其咎。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2]。

在道家看来,人欲壑难填,总是无止境地追名逐利,这是没有任何价值的。

过分地追求功名利禄,不仅无益于身心,反而会身败名裂。

告诫人们在得意之时要适可而止,不要贪得无厌。

但是,必须要认识到,老子所讲的“少私寡欲”或“无知无欲”,并不是要求抑制所有的欲望和需求,而是节制和减少不合理、不正当或过分的物欲和享受,“反对把心知作用加到自然欲望里去,因而发生营谋、竞逐的情形。

并反对以伎巧来满足欲望”[4]。

众所周知,正当的欲望和需求是维持和保证生命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但欲望泛滥,轻则使我们无满足之时,身心疲惫;重则会诱惑我们付出沉重的代价,走上不归路。

当代大学生身处金钱至上、物欲横流的社会,对人生价值取向的理解趋于多元化,并且带有较浓厚的功利性色彩。

金钱、权力、社会地位等因素被大学生所推崇,甚至不顾道德和法律的底线去追求膜拜。

社会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改善,但幸福指数甚至呈逆向增长趋势。

道家“少私寡欲”的思想,值得当代大学生深思。

不要被过多的物欲蒙蔽了双眼,不要被外在的荣耀迷失了自我。

名利乃身外之物,贪恋和欲望永远是无止境的,我们不应被世俗的欲望所困扰,应该努力提升自我的价值,活出真实和精彩的自己。

3福祸相倚,启示大学生辩证看待挫折老子说,“人之生也,与忧俱在”,“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孰知其极,其无正。

正复为奇,善复为妖”[2]。

福祸同在,无可避免。

庄子告诉我们,把无可奈何之事看成“命”,不足以扰乱我们的心境。

有人认为这种思想是消极的,恰恰相反,它教我们以更易于接受的方式来看待困境,以轻松的心态更好的上路。

张岱年先生说,“到无可奈何的时候,只当安之若命,安之若命的‘若’字最有意义,不过假定为命而已”[3]。

这正是庄子的高超所在,它的“命”其实是一个符号、一味消解人类痛苦的良药。

这命与自然规律之间是不可对抗的,所以庄子主张“安之若命”,这是建立在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深刻理解的基础之上,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淡然地去认识和应对各种困境和挫折。

冯友兰先生说:在历史中的任何时代,总有不得志的人;在一个人的一生之中,总要遇到些不如意的事,这些都是问题。

庄周哲学并不能使不得志的人成为得志,也不能使不如意的事成为如意。

他不能解决问题,但它能使人有一种精神境界。

对于有这种精神境界的人,这些问题就不成问题了,他不38第22卷第3期王培培:道家生命哲学对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启迪能解决问题,但能取消问题。

人生之中总有些问题是不可能解决而只能取消的。

[5]只有适时的“舍”,才能更好的“得”。

在“道”这一根本规律的支配下,事物总会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一切都不是最终的结局,而只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

让人们认识到,“福”和“祸”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这样有助于大学生客观和冷静地看待困难,帮助人们在困境时调控情绪、不懈进取,在成功时戒骄戒躁、居安思危。

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大学生应该直面现实,不要把自己定位过高。

以择业为例,有人要求“非体面工作不做,非对口工作不干,非高薪行业不选”。

其实,这就是一种典型的高姿态,对成功的理解过于狭隘,仍然生活在自己所划的小圈子里。

以道家思想为指导,一方面,大学生不要曲解或片面理解“成功”的概念,能实现自我价值,对社会有益即是“成功”。

正如人大前任校长纪宝成所说,能让卫星上天的是人才,能让马桶不漏水的也是人才;另一方面,当现实不尽如人意、遇到挫折和困难时,大学生应该理智面对,以自己的切实努力开拓属于自己的天空。

4自然豁达,启发大学生理智对待死亡深受儒家“未知生,焉知死”传统生命观的影响,中国人自古以来对死亡习惯避而远之,“悦生恶死”是大多数人对生死的态度。

谈及死亡,英雄有“壮志未酬身先去”的不甘,诗人有“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感慨。

现代人面对死亡,好像更容易走进两种极端:一方面,有些人认为自己的生活很无聊甚至很痛苦,不如一死了之,把死亡看作是一件无所谓的事情,甚至当做一种解脱,抱有少许期待。

另一方面,尤其是对于疾病缠身的病人或者家属来说,他们认为死亡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好死不如赖活着,终日生活在对死亡的恐惧之中。

殊不知,这种恐惧更会加快他们死亡的进程。

这时,认真去感悟老庄道家的死亡观,我们会对死亡有一番新的认识,更好地把握生命。

“道家珍生却并不因此而走向怕死,它既主张尽可能益寿延年,又主张对死亡抱达观自然的态度;既嘲笑那种贪生怕死的现象,又反对作无谓的牺牲。

生如春花之殉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道家教人从对死亡的畏惧与恐怖中解放出来,以自然主义的博大胸襟看待死亡,不为生所累,不为死所羁”。

[6]在道家看来,人的生死是气的聚散变化,是一种自然的变化过程。

老子认为,除了“道”以外,天地万物包括人都会死亡。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

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2]《庄子》中也有“妻死,庄子鼓盆而歌”的记载。

庄子认为,人的生死如同春夏秋冬四季的更替,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

庄子快死的时候,他的学生商量要厚葬他,他说:“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赍送。

”[3]形体归于天地,生死归于自然,这就是庄子对自己形体和生死的看法。

庄子在《大宗师》篇中说“古之真人,不知说生,不知恶死,翛然而往,翛然而来而已矣。

”[3]真正的君子是不会为生而欢,为死而惧的,无拘无束地来,无拘无束地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