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急重症六衰及急救措施

合集下载

危重症患者急救处置方案

危重症患者急救处置方案

危重症患者急救处置方案1. 前言危重症患者是指疾病严重,生命体征不稳定或有机器器官功能障碍的患者。

对于危重症患者的治疗,一个有效的急救处置方案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介绍危重症患者急救处置的一般原则以及常见的治疗方法。

2. 危重症患者急救处置原则危重症患者急救处置的原则是:迅速而有序地评估、治疗和监测。

2.1 评估评估是危重症患者急救处置中至关重要的一步。

在评估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病情评估:评估病情的轻重,包括生命体征的测量、意识状态的评估、症状表现的观察等。

•快速诊断:通过快速定位或排除一些病情,以协助诊断和治疗。

•判定急救优先顺序:根据病情的紧急程度和治疗的难易程度,按优先顺序处理。

2.2 治疗和监测治疗和监测是危重症患者急救处置中的核心步骤。

治疗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确定治疗目标:治疗的目标应该是提高生命体征、恢复器官功能、防止并发症等。

•给予有效的治疗:治疗应该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

•持续监测:治疗的过程中应该持续监测生命体征和器官功能指标的变化。

3. 常见的危重症患者急救处置方法常见的危重症患者急救处置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呼吸衰竭呼吸衰竭是危重症患者最常见的问题之一。

在急救处置中,应该立刻给予氧气吸入,以提高血氧饱和度。

如果患者持续呼吸困难,应该考虑进行呼吸机辅助通气。

3.2 心脏骤停心脏骤停是危重症患者最严重的问题之一。

在急救处置中,应该立刻进行心肺复苏,包括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等方法。

在复苏过程中,应该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和心电图变化。

3.3 大出血大出血可能会威胁患者的生命,所以在急救处置中,应该迅速止血。

根据出血的部位和程度,可以使用压迫止血、凝血剂、输血等方法来控制出血。

3.4 中毒中毒对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威胁,所以在急救处置中,应该迅速采取措施。

根据中毒的原因和程度,可以采用洗胃、注射解毒剂等方法来治疗。

4. 结论危重症患者的急救处置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医护人员具备丰富的知识和技能。

常见危急重症

常见危急重症

(常见胸部穿透伤、气胸或上R梗阻)
B. Bleeding 大出血与休克
(短时间内急性出血量>800ml)
C. C1: Cardiopalmus 心悸 或 者
C2 : Coma 昏迷 D. Dying (die) 正在发生的死亡
(心脏停搏时间不超过8 ~10分钟)
精品课件
7
二、急危重症的快速识别 要点——生命“八征”
18
1、最重要的专业思路与对策
——对有生命危险的急症者,必须先 “开枪”、再“瞄准”,即:
判断、但暂不诊断 对症、但暂不对因 救命、但暂不治病
所谓先“救人”、然后再“治 病”,而不遵循“治病→救人”的常规!
精品课件
19
患者病情按轻重缓急分为五类
刻不容缓地立即抢救,心肺复苏
5~10分钟内接受病情评估和急救措施 30分钟内急诊检查及急诊处理
常见急危重症的 快速识别要点与处理技巧
精品课件
1
一、常见急危重症的范畴
精品课件
2
急危重症通常指病人的脏器功 能衰竭,包括“六衰”;衰竭的脏 器数目越多,说明病情越危重(两 个以上称“多脏器功能衰竭”), 而最危重的情况莫过于心跳骤停。
1、脑功能衰竭:
如昏迷、中风、脑水肿、 脑疝形成、严重脑挫裂伤、脑死亡 等。
精品课件
3
2、各种休克:
由于各种原因所引起的
循环功能衰竭,最终共同表现为
有效血容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
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的一组
综合征。休克的常见病因,可分
为创伤性、失血性、失液性、感
染性、心源性、过敏性、神经源
性和内分泌性等类型。
精品课件
4
3、呼吸衰竭:
包括急性与慢性呼吸衰 竭,根据血气分析结果又可分为 Ⅰ型呼衰(单纯低氧血症)、Ⅱ 型呼衰(同时伴有二氧化碳潴 留)。

医院重症病人的急救措施

医院重症病人的急救措施

医院重症病人的急救措施在医院里,有很多病人需要重症监护和急救。

这些病人的病情非常严重,需要临时救治。

在这种情况下,医生和护士需要采取一些特殊的护理措施,以确保这些病人得到最好的治疗。

识别重症病人首先,急救团队需要能够迅速识别临床需要重症护理的病人。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病情,可能需要重症护理:•呼吸急促或变浅•心率过快或过慢•血压过高或过低•意识模糊或昏迷•血红蛋白水平下降、休克等对于这些病人,及时识别并进行治疗至关重要。

急救措施对于重症病人,需要采取一些特殊的急救措施,以确保最好的治疗。

以下是一些普遍的急救措施:气道管理与呼吸治疗重症病人在急性期常常会出现呼吸衰竭,需要进行气道管理和呼吸治疗。

首先,需要维护病人的气道通畅,以确保充分的气体交换。

其次,需要给予高浓度氧气,并在必要时进行机械通气和呼吸道管理。

血容量管理重症病人经常出现液体平衡问题,可能导致低血容量和休克。

因此,需要密切监测血压、脉搏和其他相关指标,并采取必要的措施来维持正常的血容量。

心肺复苏在必要的情况下,需要对重症病人进行心肺复苏。

在进行心肺复苏之前,需要确定病人的心跳和呼吸是否停止。

如果病人丧失意识,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直到急救人员抵达为止。

药物治疗对病情危重的病人来说,药物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在采取任何药物治疗之前,需要先对患者的病情和药物情况进行评估,以确保最好的治疗效果。

总结对于重症病人的急救措施需要医生和护士在短时间内做出正确判断和实施。

对于急救团队来说,这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并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案。

尽管对于病情危重的病人来说,急救措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预防措施方面,日常健康保护和检查同样至关重要,以便更早发现和治疗疾病。

危急重症主要急救措施

危急重症主要急救措施

危急重症主要急救措施危急重症是指生命体征异常或生命体征严重紊乱,可能导致生命威胁的疾病。

在医疗条件不足或急救未及时到位的情况下,正确而迅速的急救措施能够有效避免危急重症导致的致命后果。

以下是主要的急救措施。

呼吸系统急救措施人工呼吸人工呼吸主要是对昏迷、呼吸心跳停止、呼吸衰竭等呼吸系统急症的紧急处理。

方法有口对口、口对鼻、口对面罩等,应视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口腔袋膜或喉罩或其他辅助设备。

应注意快速协调呼吸和按压的速率,维持正常的呼吸率和深度。

胸外心脏按压胸外心脏按压是对急性心脏病、心脏骤停等紧急情况的常规处理方法,主要是通过胸骨按压来维持心脏的灌注。

按压所用的实际力量要适当,以达到30次/2秒的频率。

同时需要确保患者清气道畅通,维持正常的呼吸气道。

放置气管导管对于呼吸急促的患者,可能需要放置气管导管。

气管导管具有通风、过滤、吸痰、药物吸收等重要功能,适用于急救复苏、手术和患者气道阻塞等情况。

循环系统急救措施心电监护心电监护是针对心脏复苏、心律统计等情况而进行的一种重要的内科技术之一。

通过对心电图的监测,能够及时发现、判断和处理心率和心律失常等情况。

血管外渗在出现严重的贫血、血管扩张、血容量过多等情况下,可采用血管外渗的方法将部分血浆移至血管外间隙,以改善循环状况。

使用血管活性药物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可以更好的扩张血管,改善血流灌注度。

针对不同疾病,常用的血管活性药物也有所区别。

中毒急救措施洗胃洗胃是指将预先制作好的冲洗液注入患者的胃中,然后通过压力泵或肠管引流等方法将洗刷液排出,以达到排除体内有害物质的目的。

中和解毒中和解毒是中毒处理中较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将中和剂或解毒剂注射入体内,中和、分解或排除有害物质。

给予急救药品根据不同的中毒类型,处理方式也各不相同,临床上常用的药品有解痉药、扩血管剂、利尿剂等。

总结以上是危急重症主要的急救措施,仅供参考。

在实际的急救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实际急救场景而决定具体的急救方式和方法。

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指南

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指南

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指南一、迅速评估1.意识状态:观察患者的神志是否清楚,是否能回答问题。

2.呼吸状态:观察患者呼吸是否正常,是否有呼吸困难或停止呼吸。

3.循环状态:观察患者的脉搏是否正常,心率是否过快或过慢,血压是否正常。

4.其他体征:观察患者是否有出血、外伤等伴随症状。

根据评估结果,确定患者的危重程度和紧急程度。

二、采取紧急措施1.呼吸支持:如果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或停止呼吸,需要进行人工呼吸。

可以采用口对口呼吸或人工气道插管等方法。

2.心脏支持:如果患者出现心脏骤停,需要进行心肺复苏。

可以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等基本生命支持措施。

3.出血控制:如果患者有大量出血,需要及时控制出血源,止血措施可以包括压迫止血、包扎止血等。

三、进一步处理1.采集必要的检查样本:如血液、尿液等,以进行进一步检查和诊断。

2.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可以给予抗生素、抗休克药物等治疗。

3.导管插入:如果患者需要静脉输液等治疗,可以插入外周静脉导管或中心静脉导管。

4.病情监测:对于危重患者,需要进行密切监测,包括心电监护、血压监测等。

4.病情转诊:如果患者的病情无法在现场得到有效控制,需要及时转诊至更高水平的医疗机构。

四、持续关注和观察1.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呼吸、血压等,判断抢救措施是否有效。

2.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观察是否有新的症状或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给予支持治疗:根据患者的需要,给予适当的支持治疗,如营养支持、疼痛缓解等。

4.抢救过程记录:对患者的抢救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包括采取的措施、药物使用等。

危急重症抢救应急预案器官功能衰竭的紧急处理

危急重症抢救应急预案器官功能衰竭的紧急处理

调整治疗方案
在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变 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例如,当患者 病情好转时,可减少药物剂量或种类 ;当患者病情恶化时,可增加药物剂 量或更换更有效的药物。同时,应密 切关注患者的药物反应和副作用情况 ,及时调整用药方案以确保治疗的安 全和有效性。
05
营养支持与并发症预防策 略
营养支持途径选择及实施方法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紧急程度,可分为四类,即一类(极危重)、二 类(危重)、三类(重症)和四类(一般重症)。
应急预案制定目的和原则
目的
确保在危急重症发生时,能够迅 速、有效地进行抢救和治疗,降 低患者死亡率,提高抢救成功率 。
原则
以患者为中心,科学施救;统一 领导,分级负责;快速反应,措 施果断;整合资源,协同应对。
两个或两个以上器官同时 或序贯发生功能障碍。
临床表现与诊断标准
急性肾功能衰竭
急性心力衰竭
突发严重呼吸困难、咳粉红色泡 沫痰、大汗等;超声心动图可辅 助诊断。
少尿或无尿、氮质血症、水电解 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尿常规和肾 功能检查可辅助诊断。
急性肝衰竭
黄疸、肝臭、出血倾向等;肝功 能检查和凝血功能检查可辅助诊 断。
,确保抢救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02
多学科协作,发挥专业优势
在抢救过程中,多个学科的专家积极参与,共同讨论制定治疗方案,充
分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03
强化器官功能支持,维持生命体征
针对患者出现的器官功能衰竭,医疗团队积极采取各种治疗措施,如机
械通气、血液净化等,有效维持了患者的生命体征。
03
紧急处理措施
现场初步救治原则
01
立即识别
快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器官功 能衰竭的危急重症表现,如意 识障碍、呼吸困难、心率失常

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措施

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措施

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措施
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措施对于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以下是针对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措施:
1. 确保患者的基本生命支持:
- 确定患者的呼吸、心跳是否正常,如果不正常需要立即进行相应的措施,如进行心肺复苏。

- 确保患者有足够的氧气供应,可以考虑给予氧疗。

2. 控制病情恶化:
- 加强监测,及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 维持患者的稳定状态,如控制出血、降低高热等。

3. 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 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如使用抗生素治疗感染等。

- 做好液体管理,保持患者体液平衡。

4. 协助患者康复:
- 在患者状况相对稳定后,适时开展康复护理工作,促进患者
身体的康复和功能的恢复。

- 配合患者的家属进行心理支持,帮助患者积极面对治疗过程。

以上是针对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措施,医护人员在实施时应严
格按照相关规章制度进行操作。

抢救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
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内科急危重症患者的急救措施与护理要点---文本资料

内科急危重症患者的急救措施与护理要点---文本资料

内科急危重症患者的急救措施与护理要点---文本资料**内科急危重症患者的急救措施与护理要点**---急危重症是指病情危急、生命体征异常、有生命危险或需立即抢救的疾病。

内科急危重患者常见的病例有心源性休克、心绞痛、心肌梗死、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呼吸衰竭、急性心力衰竭以及危及生命的肝、肾、胰等内脏功能衰竭等。

以下是内科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和护理的要点和措施。

1. 快速评估和初步处理在发现内科急危重症患者时,应立即进行急救措施和快速评估。

首先,应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若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应采取适当的通气辅助措施。

其次,应立即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并记录。

同时,进行病情评估以确定是否存在心脏骤停、休克等紧急情况。

2. 快速干预和处理针对不同病情,进行相应的快速干预与处理。

例如,在心源性休克、心肌梗死等可疑情况下,应迅速进行心电图监测、静脉通路建立及药物治疗,如使用硝酸甘油、肾上腺素、多巴胺等药物。

在呼吸衰竭的情况下,应立即保护患者的呼吸道,并进行氧疗、呼吸机辅助通气等处理。

对于肝、肾、胰等内脏功能衰竭的患者,及早建立血液净化通路,进行血液透析、血浆置换等治疗。

3. 心理支持和疼痛控制在急救和抢救过程中,要给予患者充分的心理支持和安慰,减轻他们的紧张和恐惧感。

同时,及时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疼痛控制。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以给予镇痛药物、按摩舒缓等措施,帮助患者减轻疼痛感,并促进患者的舒适感和恢复。

4. 密切观察和监测内科急危重症患者需要密切观察和监测,及时发现病情的变化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要经常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等,并及时记录。

此外,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瞳孔反应、皮肤黏膜、尿量等情况,并及时沟通和交流,了解患者的感受和需求。

5. 多学科团队合作在内科急危重症患者的急救和护理过程中,需要多学科的团队合作。

包括内科医生、护士、呼吸治疗师、心电图师等专业人员。

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方法

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方法

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方法
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是医疗工作中十分重要的环节。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方法:
1. 快速评估:在开始抢救之前,首先要迅速评估患者的意识水平、呼吸、循环和生命体征等关键指标,以了解其病情严重程度。

2. 维持呼吸道通畅:确保患者的呼吸道通畅是至关重要的。

如果发现患者无法自主呼吸或气道受阻,可采取包括清除分泌物、人工气道置入等方法来维持呼吸。

3. 提供氧气支持:急危重症患者通常需要额外的氧气供应。

可以通过给氧面罩、飞利浦面罩或气管插管等方式提供氧气支持。

4. 进行心肺复苏:对于心跳骤停的患者,立即开始心肺复苏是关键。

按照基本生命支持(BLS)和高级生命支持(ALS)的准则进行心肺复苏,包括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等操作。

5. 快速控制出血:急性大出血是急危重症患者中常见的情况之一。

在抢救过程中,必须迅速控制出血,并采取相应的止血措施。

6. 提供液体支持:在抢救过程中,可能需要通过静脉途径给予液体支持,以维持患者的循环功能。

7. 合理使用药物: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在抢救过程中可以使用一些必要的药物,如抗生素、镇痛剂、抗休克药物等。

8. 紧急手术干预:部分急危重症患者需要进行紧急手术干预,以解决可能威胁生命的病因。

抢救急危重症患者需要医疗团队的密切合作和高度专业化的技能。

在实施抢救措施时,应严格按照相关规范操作,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以上是一份关于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方法的简要介绍,希望对医疗工作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 张琦,刘灏. 临床急诊学:急危重症患者抢救与管理[M].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6.。

常见危急重症的处理要点

常见危急重症的处理要点

个人急救准则
1 保持冷静
紧急情况下保持冷静,有助于做出正确的判 断。
2 呼救
拨打紧急电话寻求医疗帮助。
3 进行急救
根据不同症状进行相应急救操作。
4 等待专业救援
在急救过程中等待专业医护人员的到达。
心脏骤停急救
心肺复苏
按照CPR步骤进行胸外按压和人 工呼吸。
AED电除颤
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给心脏进行 电击复苏。
常见危急重症的处理要点
识别和处理常见危急重症,包括心脏骤停、休克、中暑、哮喘突发和骨折损 伤的急救准则。
常见危急重症的定义
心脏骤停
心脏停止跳动,急需进行心 肺复苏。
休克
血液循环不足,导致身体器 官功能失调。
中暑
身体过热,可导致中枢神经 系统受损。
哮喘突发
支气管痉挛,会导致呼吸困难。
骨折和损伤
骨骼断裂或组织受损,需要初步处理。
呼叫救护车
及时呼叫救护车将患者送往医院。
休克的处理
液体复苏
通过静脉输液补充体液和改善 血液循环。
保持体位
提高患者的下肢,增加心脏前 负荷。
控制出血
快速止血,防止血量进一步减 少。
中暑的应急处理
1
转移到阴凉处
迅速将患者转移到阴凉环境下降温。
2
服用生理盐水
口服或经静脉注射生理盐水进行补水。
3
冷敷湿毛巾
用湿毛巾冷敷患者的额头和颈部。
哮喘突发事件急救
使用哮喘喷雾剂
帮助患者迅速扩张气道,缓解呼 吸困难。
提供氧气
给哮喘发作患者提供氧气支持。
就医求助
如果症状严重,寻求医生的帮助。
骨折和损伤的初步处理
1 止血

危急重症抢救应急处置的流程及急救方法

危急重症抢救应急处置的流程及急救方法
检查患者是否有意识、呼吸和脉搏,确认心脏骤 停后迅速呼叫急救电话。
开放气道
采用仰头抬颏法或推举下颌法,使患者气道保持 通畅。
胸外按压
将患者平放在硬质平面上,施救者双手交叠,掌 根放在患者胸骨下半段,用力向下按压,使胸廓 下陷至少5cm,然后放松,按压频率保持在100120次/分钟。
人工呼吸
口对口或口对鼻进行人工呼吸,每次吹气时间约1 秒,使胸廓隆起,然后松开鼻孔,让患者呼气。
03
04
05
智能化辅助决策 系统
远程医疗技术的 广泛应用
技术更新速度快
患者数量增加
社会心理支持不 足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 ,未来可能出现智能化辅 助决策系统,帮助医护人 员更快速、准确地制定治 疗方案。
远程医疗技术将使得专家 能够远程指导现场医护人 员,提高抢救成功率。
医护人员需要不断学习新 技术和新方法,以适应不 断变化的医疗环境。
专业技能培训不可或缺
医护人员应定期接受专业技能培训, 提高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急救设备需保持完好
定期检查和维护急救设备,确保其处 于良好状态,以便在关键时刻发挥作 用。
患者家属沟通同样重要
及时与患者家属沟通,告知病情和治 疗方案,有助于减轻家属焦虑,争取 更多支持。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及挑战应对
01
02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疾 病的增多,未来可能出现 更多的危急重症患者。因 此,需要提高医疗资源的 利用效率,优化急救流程 。
在面对生死攸关的抢救时 ,医护人员和患者家属都 可能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 。因此,需要加强社会心 理支持体系建设,为相关 人员提供必要的心理援助 。
THANKS
感谢观看
止血包扎技术

重症常见应急预案

重症常见应急预案

一、概述重症患者是指病情危重、生命体征不稳定、病情变化迅速的患者。

重症常见应急预案旨在提高医护人员对重症患者的应急处理能力,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以下列举了重症常见应急预案:二、重症常见应急预案1. 心肺复苏(CPR)(1)发现患者意识丧失,立即呼救并判断患者呼吸、心跳情况。

(2)如患者无呼吸或呼吸微弱,立即开始心肺复苏。

(3)按照30:2的比例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直至患者呼吸、心跳恢复或医护人员被替换。

(4)复苏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必要时调整按压和呼吸比例。

2. 休克(1)立即评估患者病情,判断休克原因。

(2)建立两条静脉通道,快速补充血容量。

(3)根据休克原因,给予相应治疗,如抗感染、抗过敏、纠正酸碱平衡等。

(4)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 呼吸衰竭(1)评估患者呼吸状况,判断呼吸衰竭原因。

(2)给予高浓度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

(3)必要时给予无创或有创机械通气。

(4)针对呼吸衰竭原因,给予相应治疗,如抗感染、抗过敏、改善心功能等。

4. 脑出血(1)立即给予患者头部抬高,降低颅内压。

(2)给予抗高血压、抗凝血等治疗。

(3)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瞳孔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4)根据病情,考虑手术或介入治疗。

5. 严重心律失常(1)立即评估患者心律失常类型,给予相应药物治疗。

(2)必要时给予电复律或电除颤。

(3)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调整治疗方案。

(4)预防并发症,如血栓形成、心力衰竭等。

6. 严重中毒(1)立即评估患者中毒程度,给予相应解毒治疗。

(2)维持生命体征稳定,纠正酸碱平衡。

(3)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4)必要时给予血液净化治疗。

三、总结重症常见应急预案是医护人员应对重症患者的重要手段。

掌握这些应急预案,有助于提高救治成功率,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在实际工作中,医护人员应不断加强培训,提高自身应急处理能力,为重症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救治。

危急重症六衰及急救措施

危急重症六衰及急救措施

危急重症六衰及急救措施一、危急重症通常指病人的脏器功能衰竭,包括“六衰”;衰竭的脏器数目越多,说明病情越危重(两个以上称“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最危重的情况莫过于心跳骤停。

“六衰”分别是:1、脑功能衰竭:如昏迷、中风、脑水肿、脑疝形成、严重脑挫裂伤、脑死亡等。

2、各种休克:由于各种原因所引起的循环功能衰竭,最终共同表现为有效血容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的一组综合征。

休克的常见病因,可分为创伤性、失血性、失液性、感染性、心源性、过敏性、神经源性和内分泌性等类型。

3、呼吸衰竭:包括急性与慢性呼吸衰竭,根据血气分析结果又可分为Ⅰ型呼衰(单纯低氧血症)、Ⅱ型呼衰(同时伴有二氧化碳潴留)。

4、心力衰竭:如急性左心衰竭(肺水肿表现)、慢性右心衰竭、全心衰竭和泵衰竭(心源性休克)等。

5、肝功能衰竭:表现为肝昏迷,包括急性肝坏死和慢性肝硬化。

6、肾功能衰竭:可分为急性肾功能衰竭和慢性肾功能衰竭(后者又称为“尿毒症”)。

二、而有生命危险的危急重症有五种表现,分别是:A. Asphyxia 窒息及呼吸困难(常见胸部穿透伤、气胸或上R梗阻)B. Bleeding 大出血与休克(短时间内急性出血量>800ml)C. C1: Cardiopalmus 心悸或者 C2 : Coma 昏迷D. Dying (die)正在发生的死亡(心脏停搏时间不超过8 ~10分钟)三、我们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的五项急救首要措施——适用于任何危急重症:(1)体位——仰卧、侧卧或端坐位(2)开放气道——保持呼吸道畅通(3)有效吸氧——鼻导管或面罩(4)建立静脉通路——应通畅可靠(5)纠正水电酸硷失衡——酌情静脉输液(多选平衡盐液和糖水)四、了解各种支持疗法与高级手段:呼吸支持——人工呼吸机、人工肺循环支持——强心、抗休克、血管活性药物、抗心律失常脑功能支持——降颅压、亚低温肾功能支持——人工肾、血液净化肝功能支持——人工肝、保肝药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危急重症六衰及急救措施
一、危急重症通常指病人的脏器功能衰竭,包括“六衰”;
衰竭的脏器数目越多,说明病情越危重(两个以上称“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最危重的情况莫过于心跳骤停。

“六衰”分别是:
1、脑功能衰竭:
如昏迷、中风、脑水肿、脑疝形成、严重脑挫裂伤、脑死亡等。

2、各种休克:
由于各种原因所引起的循环功能衰竭,最终共同表现为有效血容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的一组综合征。

休克的常见病因,可分为创伤性、失血性、失液性、感染性、心源性、过敏性、神经源性和内分泌性等类型。

3、呼吸衰竭:
包括急性与慢性呼吸衰竭,根据血气分析结果又可分为Ⅰ型呼衰(单纯低氧血症)、Ⅱ型呼衰(同时伴有二氧化碳潴留)。

4、心力衰竭:
如急性左心衰竭(肺水肿表现)、慢性右心衰竭、全心衰竭和泵衰竭(心源性休克)等。

5、肝功能衰竭:
表现为肝昏迷,包括急性肝坏死和慢性肝硬化。

6、肾功能衰竭:
可分为急性肾功能衰竭和慢性肾功能衰竭(后者又称为“尿毒
症”)。

二、而有生命危险的危急重症有五种表现,分别是:
A. Asphyxia 窒息及呼吸困难(常见胸部穿透伤、气胸或上R梗阻)
B. Bleeding 大出血与休克(短时间内急性出血量>800ml)
C. C1: Cardiopalmus 心悸或者 C2 : Coma 昏迷
D. Dying (die)正在发生的死亡(心脏停搏时间不超过8 ~10分钟)
三、我们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的五项急救首要措施——适用于任何危急重症:
(1)体位——仰卧、侧卧或端坐位
(2)开放气道——保持呼吸道畅通
(3)有效吸氧——鼻导管或面罩
(4)建立静脉通路——应通畅可靠
(5)纠正水电酸硷失衡——酌情静脉输液(多选平衡盐液和糖水)四、了解各种支持疗法与高级手段:
呼吸支持——人工呼吸机、人工肺
循环支持——强心、抗休克、血管活性药物、抗心律失常
脑功能支持——降颅压、亚低温
肾功能支持——人工肾、血液净化
肝功能支持——人工肝、保肝药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