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长河图
描写历史长河的句子唯美(精选100句)
描写历史长河的句子唯美(精选100句)历史长河,是一条横贯时空的河流,琳琅满目的故事在这条河流中徐徐展开,留下了无数令人心驰神往的传奇。
以丰富的历史资源为基础,我们可以描绘出许多唯美的句子,更深入地感受历史的辉煌与沧桑。
下面是70句描写历史长河的唯美句子,让我们共同体验这久远而迷人的历史之美吧:1. 历史长河如无尽星空,闪耀着人类智慧的光辉。
2. 滔滔长河,汇聚了古人的智慧和决断。
3. 峻岭重叠,历史长河在时光中婉转蜿蜒。
4. 奔腾的岁月,将历史长河推向了浩渺无际的远方。
5. 历史,是一本打开了的书,在长河中轻轻翻动。
6. 历史长河见证了盛衰兴衰,令人百感交集。
7. 历史的洪流卷走了岁月,而流淌的背后是无法磨灭的记忆。
8. 每一粒沙砾都承载着历史的沉淀与传承。
9. 帝王荣光在历史长河中闪耀,彰显出人类的壮丽背影。
10. 时光倒流,历史长河唤起了无尽的记忆碎片。
11. 纵观历史长河,我们能听到先贤的低语和叹息。
12. 历史之河纵有波澜壮阔,却无法阻止人类的继续前行。
13. 历史长河上,幸存下来的都是不朽的传世之作。
14. 沧海桑田,映照历史长河的不息变迁。
15. 历史长河中的枝蔓相连,生生不息,绵延千古。
16. 光阴荏苒,历史长河中的每一滴水都凝聚着时光的记忆。
17. 浩渺的历史长河里,流淌着永恒不变的人性。
18. 历史的灯塔,照亮了前行的路途。
19. 历史长河是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见证了人类的智慧和进步。
20. 历史长河就如同珍宝,镌刻着人类文明的印记。
21. 追溯历史长河的源头,如同置身于一片神秘的迷雾之中。
22. 只有通过理解历史长河,我们才能真正找到自己的位置。
23. 时间之河打破了历史的桎梏,流淌出属于每个人的故事。
24. 历史的温度是用回忆和故事度量的,而长河则是这一切的载体。
25. 古老的历史长河里沉淀着智慧的星火,照亮着未来的道路。
26. 历史长河中的每一滴泪水,都是为了更美好的明天而划过。
教学课件历史部编版(2024版)七年级初一上册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课件03
北方各族内迁促交融
2.北方各族内迁的概况
内迁的北方各族有氐人、羌 人、匈奴人、羯人、鲜卑人。 后 来部分民族还在中原建立了政权。
古代中原汉族与北方草原游 牧民族之间横亘着一条分界线— —长城。以长城一带为界,北方 草原生活着游牧民族;中原生活 着农耕民族。
北方各族内迁促交融
3.内迁各族与汉族的民族交融
三国归晋促统一
“是时,天下无事,赋税平均,人咸安其业而乐其事。” ——《晋书·食货志》
西晋建国初期,老百姓安居乐业,赋税较轻。 西晋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长期分裂与战乱,实现了统一。 在西晋初期社会安定,经济得以恢复发展,史称“太康之治”, 这样百姓生活安定的景象持续的时间长吗? “短暂的统一”,从时间轴中我们可以看到,西晋自280年结 束分裂实现统一到316年西晋灭亡,统一局面仅存在36年。
A.秦朝 B.西晋 C.西汉 D.商朝
2.西晋与秦的相似之处是 ( D )
①短命 ②结束分裂,实现统一 ③都因暴政被农民起义推翻 ④都是篡权夺位建立的朝代 A.①③ B.③④ C.①④ D.①②
素养检测
3.探究不同时期的社会现象,有助于加深我们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匈奴左贤王刘宣等私议:“今司马氏骨肉相残,四海鼎沸,兴邦
八王之乱促南迁
八王之乱
战乱的主要区域:洛阳一带。 中原人口在战乱中为了生存会怎么办? 中原人口纷纷逃离北方,迁往南方, 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 人口迁徙高潮。
八王之乱示意图
八王之乱促南迁
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时,中原人口纷纷南迁,在中原人口南迁 的同时,北方的游牧民族也不断内迁。少数民族内迁, 西晋的民族政策是怎样的呢?
——《两晋与北方民族政权关系的研究》 材料二:匈奴中连年旱蝗,赤地数千里,草木尽枯,人畜饥疫, 死耗太半。
运河历史 重要有图片
运河历史运河是人们因政治、经济需要而人工开凿的地表河道。
中国修建运河的历史非常悠久,是世界上最早开凿运河的国家之一。
春秋战国时期(前770—前221),一些强大的诸侯国出于战争、运输与增强国力的目的,开始大规模兴建交通设施。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运河就出现于这一时期。
这期间修筑的运河规模相对较小,其中比较著名的有春秋末期吴国开凿的邗沟和战国时期魏国开凿的鸿沟。
邗沟沟通长江与淮河,而鸿沟则沟通了淮河与黄河。
鸿沟位置示意图先秦时期运河示意图两汉、三国时期运河示意图秦朝统一后,为进一步平定岭南,于公元前214年开凿灵渠,沟通了长江与珠江水系。
西汉时,因西北用兵需要,又于关中平原开凿漕渠,从而形成了一条由鸿沟、黄河和漕渠组成的东西运河系统。
东汉末年,曹操(155—220)因北征乌桓,开白沟、平虏、泉州三渠,从而又形成了一条由邗沟、汴渠、白沟、平虏渠、泉州渠连接起来的南北运河系统。
隋永济渠示意图北宋汴渠示意图隋炀帝统治时期(604—617),开通济渠、永济渠,同时拓宽和整修了古代的刊沟及江南运河,构筑了举世闻名的大运河。
北宋定都开封,以汴渠东通江淮,西通黄河,再由黄河北接永济渠。
开封东北有广济河通今山东半岛,西南有惠民河通豫南,东南有蔡河通淮水支流。
元代时,汴渠已淤成平地,遂先后开凿会通河和通惠河,从而将隋的南北大运河裁弯取直,形成我们今天看到的京杭大运河。
战场系列之鸿沟(上)--鸿沟最早是条运粮河和虎牢关相比,鸿沟遭受的战争磨难要少的多,但它的名气却一点也不比虎牢关小。
因为在这里进行过的一场战争,曾经成就了刘邦的汉王朝,也曾让一个“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项羽一步步走向末路。
就因为刘邦和项羽在这里中分了天下,在中国象棋上才有了“楚河”、“汉界”,在人们的心目中,鸿沟才成了一条无法逾越的障碍。
如今走在鸿沟两侧的汉霸二王城上,一低头也许就能发现古代的兵器铜镞、铁镞,站在黄河岸边,一抬头又会很容易地看到那匹仰天长嘶的战马,仿佛又进入到那个左冲右突、互相撕杀的年代。
三山五园全景图说「河湖水系篇」
三⼭五园全景图说「河湖⽔系篇」做最好看的北京视觉历史平台如果说元明两朝缔造了北京中⼼的”城市“,那么清朝对北京发展最突出的“贡献”,就是营建了西郊的“三⼭五园”。
本期,我们继续讲述《三⼭五园外三营地理全图》中”河湖⽔系“部分。
其中关于“旱河”部分尚属全新的内容,之前没有任何⽂章完整系统地论述过,为此我们还去⾹⼭等地进⾏了实地考察,并与⽂史馆的⽼师进⾏探讨。
本⽂末尾,我们还对之前两集中的⼀些内容进⾏了补充与修正,并提供了所有主要插图的下载链接,权当最后的完美收官。
本⽂8400字需阅读15分钟撰⽂▏眉有⼀点风编辑▏阿嚏校核▏橙⼦【参考书⽬】1、《北平历史地理》(侯仁之)2、《三⼭五园》(段柄仁)3、《建筑世家样式雷》(张宝章)4、《圆明园》(张超)5、《清史三百年》(戴逸)【引⽤插图⽬录】1、《三⼭五园外三营地理全图》2、《圆明园原貌平⾯图》3、《圆明园四⼗景图咏》4、《1894年北京城及近郊区县地图》5、《北平市城郊地图》(1947年)【本⽂⽬录】⼀、旱河体系⼆、河湖⽔系三、结语附录⼀、修正补充1、关于“堆拨房”的补充2、关于“镶”之修正3、关于“圆明园护军营”修正附录⼆、⾼清插图下载概述北京西部⼭区的河湖⽔⽹,⾃古以来就是这⽚⼟地的⽣存命脉,它滋养着青⼭、灌溉着农⽥、养育着世代居住于此的“北京⼈”。
元定都北京以后,这⽚⽔系⼜成为整个北京城⽣存与发展的重要保障,并历经元、明、清、民国,直⾄今天。
京西⽔系全图,改⾃《三⼭五园外三营地理全图》全图以上为西,下为东左为南,右为北我们将《三⼭五园外三营地理全图》(以下简称“全图”)稍作加⼯,突出了图中的“河流湖泊”部分,其中“蓝⾊”代表常年存在的⽔域,“黄⾊”代表“旱河”部分,两者共同组成了北京城西部⼭区的“河⽹⽔系”。
⽽我们的⽂章也以图中这两种颜⾊的“⽔”作为架构,顺序展开.....⼀、旱河体系1-1要不是这幅“全图”,我想我不会去关注“旱河”这个词汇,⽽待我了解了它的来龙去脉,才知道对于整个京西⽔域它⼜是如此的⾄关重要。
运河历史重要有图片
运河历史运河是人们因政治、经济需要而人工开凿的地表河道。
中国修建运河的历史非常悠久,是世界上最早开凿运河的国家之一。
春秋战国时期(前770—前221),一些强大的诸侯国出于战争、运输与增强国力的目的,开始大规模兴建交通设施。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运河就出现于这一时期。
这期间修筑的运河规模相对较小,其中比较著名的有春秋末期吴国开凿的邗沟和战国时期魏国开凿的鸿沟。
邗沟沟通长江与淮河,而鸿沟则沟通了淮河与黄河。
鸿沟位置示意图先秦时期运河示意图两汉、三国时期运河示意图秦朝统一后,为进一步平定岭南,于公元前214年开凿灵渠,沟通了长江与珠江水系。
西汉时,因西北用兵需要,又于关中平原开凿漕渠,从而形成了一条由鸿沟、黄河和漕渠组成的东西运河系统。
东汉末年,曹操(155—220)因北征乌桓,开白沟、平虏、泉州三渠,从而又形成了一条由邗沟、汴渠、白沟、平虏渠、泉州渠连接起来的南北运河系统。
隋永济渠示意图北宋汴渠示意图隋炀帝统治时期(604—617),开通济渠、永济渠,同时拓宽和整修了古代的刊沟及江南运河,构筑了举世闻名的大运河。
北宋定都开封,以汴渠东通江淮,西通黄河,再由黄河北接永济渠。
开封东北有广济河通今山东半岛,西南有惠民河通豫南,东南有蔡河通淮水支流。
元代时,汴渠已淤成平地,遂先后开凿会通河和通惠河,从而将隋的南北大运河裁弯取直,形成我们今天看到的京杭大运河。
战场系列之鸿沟(上)--鸿沟最早是条运粮河和虎牢关相比,鸿沟遭受的战争磨难要少的多,但它的名气却一点也不比虎牢关小。
因为在这里进行过的一场战争,曾经成就了刘邦的汉王朝,也曾让一个“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项羽一步步走向末路。
就因为刘邦和项羽在这里中分了天下,在中国象棋上才有了“楚河”、“汉界”,在人们的心目中,鸿沟才成了一条无法逾越的障碍。
如今走在鸿沟两侧的汉霸二王城上,一低头也许就能发现古代的兵器铜镞、铁镞,站在黄河岸边,一抬头又会很容易地看到那匹仰天长嘶的战马,仿佛又进入到那个左冲右突、互相撕杀的年代。
初中历史知识中国古代朝代演进示意图和历史大事记素材
中国历史朝代演进图女真建金先灭辽,打破汴京北宋消。
南宋偏安在江南,蒙古兴起国号元。
灭金灭宋归一统,元朝统治九十年。
明代共传十六君,满洲初起号后金。
后金国号改为清,入关称帝都北京。
人民觉悟革命起,清帝退位民国立。
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史前时期旧石器时代约73万年前:北京直立人,已经会使用火,并会保存火种,有部分学者认为北京直立人与中国现代人类并无连续演化关系。
公元2万~1万年前:山顶洞人约5万年~5千多年前:长滨文化新石器时代前7500年前:彭头山文化,最早出现稻谷的中国史前文化。
前7000年前:裴李岗文化前6000年前:磁山文化前3000年前:龙山文化(黑陶文化)7,000年前-5000年前:大坌坑文化约在公元前3300年至公元前2500年:圆山文化青铜时代约1800至500年前:十三行文化2000年前到400年前:番仔园文化夏商周夏朝约前2029年:禹建立夏朝。
约前1950年:夏王少康消灭有穷国,中兴夏朝。
约前1559年:商汤于鸣条之战打败夏桀,夏朝灭亡。
商朝约前1320年:商王于盘庚时把都城自奄迁殷,甲骨文和金文得到发展。
前1264年:商王武丁分封他的叔父蔓叔于邓国。
前1147年:商王武乙继位,与巫术作斗争,实行礼制改良。
前1046年:周武王于牧野之战击败商王帝辛的军队,商朝灭亡。
西周前899年:周懿王元年,郑国的天亮了两次(发生了日食)。
前842年:都城发生平民暴动,周厉王逃离至彘。
前841年:召穆公、周定公共同行政(一说由诸侯共伯和摄政),号称共和前771年:西夷犬戎攻入西周都城镐京,杀周幽王,周平王继位。
前770年:周平王向东迁都至雒邑。
春秋春秋前722年:郑庄公平定共叔段之乱。
时为鲁隐公元年,史书《春秋》编年始于此。
前720年:周平王、郑庄公互派儿子为人质,周天子地位大为降低。
前707年:周桓王率诸侯军队伐郑,被郑庄公打败且肩膀中箭,诸侯争霸时代开始。
前704年:楚武王熊通称王,为诸侯称王之始。
流淌的历史长河河中是一道美丽的风景作文
流淌的历史长河河中是一道美丽的风景作文《流淌的历史长河中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篇一历史,就像一条长长的河,弯弯曲曲地流淌着,里面藏着数不清的故事和风景。
这河啊,可不像咱们小区里那平静的人工湖,它波澜壮阔,有平静的时候,也有汹涌澎湃的时候,每一段都像是一幅独特的画,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我记得小时候,我对历史的认识就像是雾里看花,模模糊糊的。
那时候,历史对我来说就是电视里那些穿着古装、梳着奇怪发型的人在打来打去。
就像看武侠片似的,我只关心谁是好人,谁是坏人,谁最后打赢了。
比如说看《三国演义》的电视剧,我就觉得刘备肯定是大好人,曹操就是大坏蛋,为啥呢?因为刘备老是哭哭啼啼的,看起来很可怜,曹操呢,总是一脸奸诈的样子。
现在想想,我当时的想法可真是太幼稚了,这就像只看一个人的外表就判断他的好坏一样不靠谱。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在课本里、在课外书上接触到更多的历史知识。
这时候,我才发现历史就像一个巨大的宝藏,每翻开一页都可能发现惊喜。
我读到了古埃及的金字塔,那金字塔可真是个神奇的存在。
那么多巨大的石块,在那个时候没有现代的机械工具,埃及人是怎么一块一块垒起来的呢?我就想啊,也许是外星人帮忙的吧,哈哈,这当然是我自己瞎想的。
不过这也说明了金字塔的神秘,它就像历史长河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静静地闪耀着。
再说说咱们中国的历史吧,那更是丰富多彩。
从古老的夏朝开始,就像是历史长河的源头,虽然我们对夏朝的了解还不是很多,但就这么一个模糊的起点,就足以让我对它充满好奇。
然后是商朝,那时候的甲骨文就像一群神秘的小符号,它们记录着古人的生活、思想,就像一把钥匙,能打开通往古代的大门。
我在想,创造甲骨文的那些人,他们当时是怎么想的呢?是不是就像我们现在发明新的表情包一样,充满了创意和乐趣?还有唐朝,那可是历史长河中的盛世。
我一想到唐朝,脑海里就浮现出一幅热闹的画面:长安城里,大街小巷都是人,有穿着华丽丝绸衣服的商人,有背着行囊的旅行者,还有各种肤色、各种口音的外国人。
从夏朝到清朝历史版图演变
从夏朝到清朝,4000多年的艰苦卓绝:从历史地图看中国疆域扩张一、从万邦林立到战国七雄夏朝到底位于哪里,至今尚有很大的争议。
不过大多数学者认为:夏朝大概位于以洛阳为中心的伊洛河流域,其主要依据是《国语·周语上》记载:“昔伊洛竭而夏亡”。
夏朝的疆域大概其北到达山西省南部,其西到达了黄河、潼关一带,其东到开封一带,其南大概到达伏牛山一带。
从夏朝开始,中国对地方的管辖就实行了分封制,夏朝分封的诸侯有有扈氏、有男氏、斟鄩氏、彤城氏、褒氏、费氏、杞氏、缯氏、辛氏、冥氏、斟灌氏等。
其越国祖先也是夏朝分封,可能早期分封于今天的淮河上游一带,后来因为周公东征而南迁到了江浙一带。
夏朝版图商朝起源于东夷地区,其疆域比夏朝更大。
根据历史记载和考古发现,商朝的活动范围主要在华北地区,主要包括山东省、京津冀地区、山西省、河南省、江苏和安徽的北部,其西到黄河、潼关,其南到淮河一带,其北到达燕山一带,其东到山东半岛。
商朝同样实行了分封制,其王畿地区位于河北、河南、山东交界地区,首都为殷(安阳),在西周初期被分为了郑、卫、宋等国。
商朝版图周人主要活动在渭河流域,是西戎北狄中的一支,后来依靠农业而兴起。
在公刘期间初步建立了国家制度,在古公亶父时期进一步发展。
季历时期,周国强盛起来,曾被商朝册封为“牧师”,称为西部的霸主,发展到了文王时期,正式称王,和商朝对立。
周武王时期,灭商朝,将疆域扩张到了东方。
周公东征,继续讲疆域扩展到了东海、黄淮一带。
后来周昭王、周穆王、周宣王等不断对南方的楚国、徐国用兵,使得周朝的疆域达到了顶峰。
其疆域北到燕山一带,东到大海,西到渭河上游,南到江汉淮地区。
西周也同样实行分封制,主要的封国有鲁、齐、燕、晋、宋、卫、郑等。
要注意的是楚国是和周朝是对立的国家,楚国国君称“王”,和西周国王并立,周朝也只是在名义上册封楚王为“楚子”而已,因此楚国不算西周的疆域。
在整个西周历史上和楚国的战争几乎也是没有断绝过。
关于黄河的历史资料
关于黄河的历史资料黄河,中国北部大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52443平方公里。
世界第五大长河,中国第二长河,也是中国的母亲河。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黄河的历史资料,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关于黄河的历史资料之历史变迁黄河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北麓约古宗列盆地的玛曲,呈“几”字形。
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市、自治区,最后流入渤海。
黄河中上游以山地为主,中下游以平原、丘陵为主。
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
但是在中国历史上,黄河下游的改道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
每年都会生产差不多十六亿吨泥沙,其中有十二亿吨流入大海,剩下四亿吨长年留在黄河下游,形成冲积平原,有利于种植。
黄河的孕育、诞生、发展受制于地史期内的地质作用,以地壳变动产生的构造运动为外营力,以水文地理条件下本身产生的侵蚀、搬运、堆积为内营力。
在成河的历史过程中,运动不息,与时俱进。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与黄河下游的泥沙堆积在史前地质时期就在进行,史后受人类活动的影响与日俱增。
根据多方面的研究,古黄河有三个发展阶段:第三纪至第四纪的早更新世为古黄河孕育期。
第四纪中更新世(距今115万年~10万年)古黄河诞生成长期。
晚更新世(距今10万年~1万年)黄河形成海洋水系。
[1]历史时期黄河在上中游平原河段,河道也曾有过演变,有的变迁还很大。
如内蒙古河套河段,1850年以前磴口以下,主要分为两支,北支为主流,走阴山脚下称为乌加河,南支即今黄河。
1850年西山嘴以北乌加河下游淤塞断流约15公里,南支遂成为主流,北支已成为后套灌区的退水渠。
龙门~潼关河道摆动也较大。
不过,这些河段演变对整个黄河发育来说影响不大。
黄河的河道变迁主要发生在下游。
历史上黄河下游河道变迁的范围,大致北到海河,南达江淮。
中国历史长河图表
1368-1644
1644-1911
明朝 朱元璋 朱棣
清朝 努尔哈赤 后金 1616 皇太极 顺治
民国 孙中山
共和国 毛泽东
581-618
隋朝 杨坚
王莽
刘秀
司马炎 孙权
十六国 960-1127 北宋 赵匡胤
陈 1279-1368
618-907 唐朝 后梁 后唐
907-960 五代十国 后晋 十国 后汉 后周
李渊 李世民
武 周
李隆基
辽国
907-1125 耶律阿保机 金 1115-1234 1206 蒙古 成吉思汗 西夏 1032-1227 大理 937-1254 1912-1949 1949 忽必烈
约前?世纪-约前 30 世纪初 三皇
约前 30 世纪初-前 2146 五帝
约1029
约前 1029-771 周朝 西周
前 770-221 东周 春秋五霸 战国七雄 齐 楚 燕 韩 赵 魏 秦
前 221-207
夏朝 燧 人 氏 伏 羲 氏 神 农 氏 黄 帝 颛 顼 帝 喾 尧 舜 禹 ,启 ,纣
商朝 汤 ,桀 文王 ,武王
秦朝 嬴政
齐桓公、晋文公、 楚庄王、吴王阖 闾、越王勾践
前 206-202 西汉 西楚霸王 项羽 刘邦
前 202-公元 220 汉朝 新朝 东汉
220-265 三国 魏 蜀 吴 曹操 西晋 刘备
265-420 晋朝 东晋 司马睿 北魏
420-581 南北朝 东魏 西魏 宋 齐 1127-1279 宋朝 南宋 赵构 元朝 梁 北齐 北周
历史是一条长河
历史是一条长河历史就像那一条长河,向高处流,从未改变。
历史是一种记录,从有记录起,就可以说人类文明的历史开始了。
华夏文明数不胜数的王朝,养活了数不胜数的人,却没有多少人被记住。
历史就像那一条长河,把一切想要急切逆流而上的人吞噬。
在这条大河里,唯有沉淀下来才会被记住。
李时珍本草纲目修了六十年,徐霞客游遍整个中国,王守仁格物致知整整八年,才终于从朱熹理学逃脱……古人常常考试考到三十几岁,四五十岁才有入殿资格。
这对于寿命没有现代人长的古人来说,已经耗费了半个人生,但是他们仍继续参加。
他们把这当做一个沉淀的过程,静下心,搞好学问。
反观现在,有些学生学的太快,除了学习一无是处,这在社会中难以立足,更何况在历史长河中被记住。
读书,我们的目的是去改变些什么,但是像这样,不是本末倒置了吗?历史的长河,顺流而上的,都是一些会做出改变,回去改变的人。
历史在我们心中是神圣的,不可以改变的,但事实上我们就是历史中的一部分,不要担心,我们就在创造历史。
历史其实并不伟大,在那些看似神圣的史书上,背后不知道会藏着多少污垢。
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江湖,然而历史就一个以时间为坐标的江湖。
身处江湖,总会有一些秘密。
这秘密就是掌握自己命运的钥匙,有了他,就可以在历史长河中漂浮。
或许你有什么苦闷,或许你有什么不公,但是你仔细想想,你总能在制造你说人生悲剧的始作俑者上找到一些你的影子。
那你可能要问了:我身都没有做错,为什么怪我。
历史是一条长河,水总会流过你身边。
历史是一条长河,人,事,物,在其中上下沉浮。
佛教里说凡人不可自渡。
这话说的没错,谁也想不到,历史会则么发展。
那些企图拯救世间的人,却落得一个英雄惜英雄的下场。
历史的最底下,是血,是泪,只为承托那最上面的辉煌。
没有办法,历史是人创造的,那么神圣的东西也难免沾上一些江湖气。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共49张ppt)
【思考】为何在盛唐统一多民族国家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与巩固?
唐朝前期疆域和边疆各族的分布图(669年)
①北方和西南的少数民族建 立政权开发了祖国边疆地区。 ②交通发达推动中原与边疆 往来密切,促进边疆发展。 ③唐前期统治者实行开明的 民族政策,在边疆少数民族 地区设立机构(羁縻府州), 加强管理。
路上,却忽略的百姓的承受能力,是一个绝对的个人英雄主义者。
618年,隋朝灭亡 李渊称帝,建立唐朝
太宗即位——玄武门之变
李 世 民
李建成:文可安邦 李元吉:瞎凑热闹
李世民:武可定国
文治武功的盛世 后世政治的楷模
材料一:国家由精力充沛又聪明谨慎的皇帝治理,谦虚耐心地听取精英意见——这 样一种施政作风之所以被推崇,不仅由于它的实际成就,还由于它接近儒家的治国 理想,体现了君臣融洽互补的理想关系。
无字碑
二、唐朝:年少盛世,晚来难安
4. 开元盛世
思考:根据材料,概括“开元盛世”的表现,并分析其出现的原因。 表现:人口和耕地面积激增;政府和百姓粮仓丰盈。 原因:唐玄宗任用贤能;改革吏治;提倡节俭;整顿边防等
材料八 武德中期,全国在籍编户仅200万户……天宝十三年(754年)增至906.9 万户、5288万口。武德、贞观时期,“土旷人稀”“率土荒俭”,到开元、天宝时期, “耕者益力,四海之内,高山绝壑,耒耜亦满”,耕地面积达八亿亩左右。天宝八年 (749年)中央政府直属的北仓、含嘉仓,储存粮食达1245万石……开元年间人说: “人家粮储皆及数万”,可见民间藏粮也极丰富。
——王咨臣等译、虞祖尧等校:《历代食货志今译(晋·魏·隋)》
隋国
有人认为
炀家 帝博
他是一个昏庸
杨物
无道、好大喜
王打卦五千年风云史
王打挂上空五千年历史的云卷云舒标签:历史文化刘涛/ 文历史是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承载,区域有大小之分,但在历史长河中不分区域大小、民族强弱,时间的载体是公平的,只要大家去关注它,总结它,它就告诉我们一个完整历史画轴。
常说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小地方野史也是正史的补充与印证。
说宏观历史大家可能都很清晰,自古王朝更替,但大大地方总以城池作为历史轴线,可是大的城池都是历代战火打击目标,更换也地方也频繁,也就名字未改,位置改了,如今说之“清河”非汉初之清河,济南在北宋之前在章丘,后迁至历城;恩县明初由历亭旧治(现武城南关)迁移徐官镇(今恩城镇)等,这种行政管辖移位,常使地理空间被人抽象的错误引导位移。
今天我们就是一个很小地方为点,穿越历史时空,来看这个地理坐标点(东经116..336,北纬37.167)上的风云变换史,今天就选家乡王打挂为这个点来展开,为什么选这个点,这里有普遍性,就是一个普通乡镇,但它同时也能折射出当年历史时空的变化交集,而且它的兴衰跌宕更于我们一条母亲河——黄河密不可分。
就是于黄河的密不可分,使得过去这里原有的村镇在哪个位置、什么名字都无法确定了,只知道都掩埋历史长河中、与层层黄沙之下。
我们只能用现在名字给它定下。
上古时代,史料记载少,说是东夷部落最早出现在此,此地地域平坦辽阔,河流众多,适合游牧与捕渔,后来炎帝部落沿着黄河东移,两大部落开始不断融合,农业种植也开始出现,再隔了几百年黄帝部落的轩辕也代这族人从黄土高原来到这里,这里也融合成华夏民族前身。
这里很适合人类居住了。
早在新石器时代至战国以前,黄河未筑堤防,处于平原地区的河道不受约束,漫流改徙不定,但河水清澈,黄河干流主要在河北省东北入海,五帝时代,据史书记载,“黄帝记方制天下,立为万国。
”颛顼之所建,帝喾之所授,创建九州。
有鬲氏,是上古时期的一个非常著名的方国,也称为鬲国,是上古时期较为富强、发达的部落族群,它是大汶口文化后期由鲁东南、晋东北、豫西南游猎而来的散落氏族组成。
##历史长河:朝代顺序与重要事件详解
##历史长河:朝代顺序与重要事件详解朝代顺序表详述自远古的三皇五帝始,中华民族的文明便逐渐绽放。
三皇五帝时期,伏羲、燧人、神农等先贤以智慧开创文明,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等则以德治天下,为后世树立了典范。
接着,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家天下的时代。
约公元前2146年,夏禹建立了夏朝,定都安邑(今山西夏县),传位至桀,历时数百年。
随后,商汤灭夏,建立了商朝,约公元前1675年定都亳(今河南商丘)。
商朝历经多次迁都,至盘庚时迁至殷(今河南安阳),在此繁荣了数百年,直至商纣王时被周所灭。
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
西周自周武王姬发灭商后建立,定都镐京(今陕西西安)。
西周历经数代明君的治理,至周幽王时因宠幸褒姒而引发内乱,被犬戎攻破镐京,西周灭亡。
随后,周平王姬宜臼迁都洛邑(今河南洛阳),建立了东周。
东周时期又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战国时期则七雄并立,最终秦国一统天下。
秦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封建社会的全新阶段。
前221年,秦始皇嬴政统一六国,建立了秦朝,定都咸阳(今陕西咸阳)。
秦朝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如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等,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然而秦朝的暴政也引发了民众的反抗,秦二世而亡。
随后建立的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封建王朝之一。
汉朝分为西汉和东汉两个时期。
西汉自前206年刘邦建立后定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历经数代皇帝的治理和发展,至王莽篡位时灭亡。
王莽建立的新朝虽然短暂但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尝试。
东汉自光武帝刘秀建立后定都洛阳(今河南洛阳),历经明、章、和等数代皇帝的治理和发展达到了一个鼎盛时期文化和艺术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在汉朝末年和晋朝初年发生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这个时期发生了很多著名的历史事件如赤壁之战、三国鼎立、五虎上将等等也有很多著名的历史人物如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等。
这个时期的文化和艺术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如《三国演义》等文学作品至今仍然被人们传颂。
描写历史沧桑的唯美句子(精选100句)
描写历史沧桑的唯美句子(精选100句)1. 时光的长河悄然流过岁月的沧桑,留下了无尽的风尘故事。
2. 古老的城堡仿佛穿越时空,承载着千年的历史与传奇。
3. 历史的长廊里,时代的印记永不磨灭。
4. 漫天黄沙掩藏着古老文明的记忆。
5. 繁华的都市隐藏着曾经沧海桑田的故事。
6. 从古到今,历史的轮回始终在不断地铭刻着人类的命运。
7. 宏远的历史长河,充满了风雨与荣辱的交织。
8. 古老的古城如同一本巨大的历史书,记录着无数英雄豪杰的事迹。
9. 沧海桑田,岁月如梭,仅存的古迹见证着历史的厚重。
10. 世事如梦,历史如歌,岁月赋予了一切以深邃的韵味。
11. 千年繁华,千古沧桑,历史长河中泛起的涟漪,永不止息。
12. 万物皆有生命,历史如同滔滔不绝的河水,奔流不息。
13. 从古至今,历史的温度沁入了每一颗心灵。
14. 时间的车轮碾过,往事如烟,只有历史的残影仍然清晰可见。
15. 那些溯流而上的记忆,仿佛带我们走进了历史的长河。
16. 沧桑几许,岁月已老,岁月的沉淀让历史更加美丽。
17. 每一片石砖都承载着历史的沧桑与回忆。
18. 红墙黄瓦,古屋斑驳,是历史在岁月中留下的印记。
19. 静谧的庙宇廊阁散发着岁月沉淀的古老气息。
20. 古老的城市仿佛是谢幕剧中的演员,在历史舞台上挥洒着热血和激情。
21. 夕阳西下,照耀着那座宏伟的古建筑,仿佛一幅油画。
22. 撷取历史的花朵,感受那些曾经辉煌过的时光。
23. 历史是一面镜子,映照着人类文明的光辉与荣耀。
24. 百年风云瞬息万变,所有的故事都在历史的烟尘中落幕。
25. 历史的舞台是一部永远演出的戏剧,每一个人都在其中扮演着角色。
26. 唯有历史,可以洞察世事之变幻,感悟人性之真谛。
27. 那些被风霜侵蚀的文物,是历史的见证与纪念。
28. 人类的脚步留下了历史的足迹,在岁月中变得愈发厚重。
29. 历史如同一本散发着书香的古籍,让我们从中汲取智慧与力量。
30. 古老的城墙越发宏伟壮观,像是守护着历史记忆的守护神。
中国历朝地图终于找全了!
中国历朝地图终于找全了!第1张:春秋春秋是中国历史阶段之一。
关于这一时期的起讫,一般有三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是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一种说法认为是公元前770-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灭智氏;另外一种说法认为是公元前770-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
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诸侯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另一说认为春秋五霸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自东周开始,周朝由强转弱,王室日益衰微,大权旁落,诸侯国之间互相征伐,战争频繁。
小诸侯国纷纷被吞并,强大的诸侯国在局部地区实现了统一。
春秋中期,出现了一个比较和平的时期,原因是各国都被战争搞得十分疲惫,需要休整,于是通过公元前546年由14国参加的第二次“弭兵之会”达成协议,战火暂时得以平息。
可是,这期间在长江流域,吴、楚、越三国之间却多次爆发霸权之争。
春秋时代的中后期,随着牛耕的普及和铁制农具的应用,经济有了迅速发展,出现了私田的开发和井田制的瓦解这一深刻的社会变化。
在一些诸侯国的内部,贵族势力强大起来,开始向国君争夺权力。
而新兴的诸侯大国,先后取得霸主地位,而实际上,等于接替周王室王朝共主。
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联手在晋阳打败智氏,其后逐步将晋国进行了瓜分,自己分别建立了国家,就是著名的“三家分晋”。
公元前379齐国田氏取代姜姓成为齐侯,是为“田齐”。
于是,七雄并立,互相争霸的时代逐步到来,春秋时期走向了战国时期。
第2张:战国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中国战国时期的简称。
是东周的后半期历史阶段。
经过春秋时期(前770年―前476年)的无数次兼并战争,诸侯国的数量大大减少。
到战国时期(前475年―前221年)实力最强的七个诸侯国分别为秦、齐、楚、燕、韩、赵、魏,这七个国家被称作“战国七雄”。
除战国七雄外,还有越、巴、蜀、宋、中山等大国。
小国尚有郑、卫、东周、鲁、滕、邹、费等,但其实力与影响力皆远远不及战国七雄,只能在强国的夹缝中生存,且最终均为七雄所灭。
介绍卢沟桥和清明上河图的作文
介绍卢沟桥和清明上河图的作文《卢沟桥》卢沟桥,那可真是一座充满故事的桥,就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静静地卧在永定河上。
我第一次听说卢沟桥,还是在历史课上。
当时老师讲七七事变,说卢沟桥的枪声拉开了全民族抗战的序幕。
我就想啊,这卢沟桥到底啥样啊?后来有机会去北京,就迫不及待地奔那儿去了。
到了卢沟桥,我就被它的样子给镇住了。
桥身是石头做的,一块一块的大石头,看起来就特别结实,也许当年小鬼子的枪炮都没能把它咋地呢。
桥栏上那些石狮子,哎呀,那可真是一绝!一个个形态各异,就像被施了魔法的小精灵被定格在那里。
有的石狮子张着大嘴,像是在怒吼,也许是在对当年侵略者的愤怒咆哮;有的闭着眼睛,像是在沉思,思考着这座桥所经历的风风雨雨。
我就边走边数,可是数着数着就乱了,这石狮子也太多了,数不清啊,就像天上的星星似的。
站在卢沟桥上,我仿佛能看到当年的场景。
一群热血的中国军人,在这儿和侵略者拼死战斗。
子弹在桥面上呼啸而过,打在石头上溅起火花。
那时候的卢沟桥,肯定是充满了硝烟和战火的味道。
我心里就一阵热血沸腾,同时又有点难过。
热血是因为先辈们的英勇,难过是因为他们遭受了那么多的苦难。
可是啊,现在的卢沟桥呢,周围环境还不错,有绿树,有花草,还有一些游客在桥上慢慢走着。
这和当年的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我就在想,这卢沟桥是不是就像我们的国家一样呢?曾经遭受了那么多的磨难,现在却变得这么美好。
有人可能会说,卢沟桥就是一座普通的桥,现在也没啥特别的了。
但是我觉得吧,这种想法可不对。
卢沟桥承载着我们的民族记忆,它是那段历史的见证者。
就像一本活的史书,默默地向人们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要是没有卢沟桥,我们对那段历史的感受可能就没有这么深刻。
走下卢沟桥的时候,我还忍不住回头看了看。
这卢沟桥啊,不仅仅是一座桥,它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就像一座灯塔,照亮着我们前进的道路,提醒我们不要忘记过去的历史,要珍惜现在的和平生活。
这卢沟桥,我觉得我这一趟来得太值了,它给我的触动啊,那是难以用言语来形容的。
盘点大运河的历代画卷:交融于斯流淌千年
盘点大运河的历代画卷:交融于斯流淌千年文/王凯中国的大运河无疑是世界范围内开凿最早、里程最长的人工运河,一条跨越现如今京、津、冀、鲁、苏、浙、豫、皖等六省二市,沟通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的人工水系。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唐代诗人张继《枫桥夜泊》中提及的寒山寺,以及月落乌啼、江枫渔火的画景,奇妙的钟声,便居于苏州城西大运河枫桥古镇一段。
仇英曾仿张择端作青绿重彩工笔《清明上河图》长卷,沿运河从苏州城郊的风景起笔,过虹桥,至城门入市区,直至西部城郊,以田园牧歌景象开篇,以一段水上仙台收束,描绘了明朝中期苏州城内外的风物人情。
而明代吴门画派、明末清初金陵画派、清初娄东画派、清中期扬州八怪的艺术成就,大多也发生在今天大运河的淮安至苏州一段。
娄东画派王石谷就曾主笔绘《康熙南巡图》绢本12卷,所画康熙从离开京师到运河沿途所经过的山川城池、名胜古迹。
大运河沿途的淮安,作为淮扬文化的中心,在盱眙第一山上至今还有大量的宋元题刻,其中不乏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等书画大家之摩崖。
大运河的开凿不但加强了南北政治经济联系,而且促进南北文化交流,是一条名副其实的文化之河。
唐宋时期众多文化名人因公或个人游历,沿运河而行,沿途留下大量诗文和书画作品。
米芾河事帖米芾的《河事帖》与《烝徒帖》,详尽陈述了个人足以担任治理运河的工作,并深入剖析运河的河道弯曲、河水深浅与水流速度之间的关系。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时期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的状况,主要是汴京以及汴河两岸的自然风光和繁荣景象。
汴河是北宋国家漕运的重要交通枢纽,也是可以直通江浙的大运河的其中一段。
至元代,一朝虽不足百年,然开会通运河,漕运入燕京,开两千里水程,一船可直抵苏杭。
赵孟頫曾乘船自杭州到大都,在34天的行程中,写下了著名的《定武兰亭十三跋》。
定武兰亭十三跋在清代宫廷画家徐扬绘制的12卷《乾隆南巡图卷》中,以中国画传统的写实手法描绘了乾隆皇帝南巡途中黄河、淮河、长江、大运河沿岸及西湖等地的锦绣江山,是对“康乾盛世”珍贵历史记忆的图像式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