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矿集团物流产业发展模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兖矿集团物流产业发展模式

1 现状分析

1.1 基本概况

铁路运输处和端信供应链公司是兖矿集团直接从事实体物流运营的企业。为做大做强物流产业,2017年7月,铁路运输处和端信供应链公司经过优化整合,实行一套班子、一体化管理。目前,运营网络遍布山东、内蒙古、陕西、贵州、新疆等省地,具有大宗商品、集装箱、普通货物运输、国际船舶代理、1类爆炸危险品运输等资质,年货物发运能力达到7 000万t,兖矿实体物流产业形成了铁路、公路、航运等协同互动的发展格局。

1.2 物流产业发展现状

1.2.1 铁路运输产业

本部自营铁路以大东章集配站为中心,横跨邹城、曲阜和济宁任城、兖州两市两区,线路总长208.45 km,年运输能力达到3 000万t。承担着矿区煤炭外运、矿建材料及设备的输入,以及邹县电厂煤炭、兖矿国宏公司、国泰(鲁南)化工公司、国际焦化公司的煤炭、焦炭运输任务,并利用京杭大运河黄金水道实施“水铁联运”,负责济三码头外来煤和本部煤炭转运任务;打通“西煤东输”战略大动脉,顺利实施国宏公司外来煤运输项目,年运量可达100万t。2017年,积极适应突出铁路运输主渠道及“增直销、压地供”运销策略调

整,完成铁路货运总量1 485万t,占设计运能的49.5%。2018年上半年,完成铁路货运总量1 043万t,同比增加379万t,增幅57.08%。

1.2.2 公路运输产业

依托兖矿集团陕蒙基地与菏泽地域的生产矿井,建立5个物流园区,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设计和提供优质、高效的一体化托管式煤矿生产物流服务和增值服务,集中开展煤炭发运、矿内服务(盘煤、打堆、道路清扫)、煤炭运输等业务。创新应用“七关一卡通”煤炭发运系统,运输车辆先后通过制卡登记、刷卡验车、空车称重、标重装车、重车过磅、刷卡制票、验票验卡7个环节完成煤炭装运,有效解决了车队之间争活加塞、纠纷不断的问题,大幅提升了发运效率,载重40 t的车辆装车速度仅用1min,车辆从进矿到出矿有效时间不超过3min,流程简洁规范、快捷高效。在兖矿集团本部,发挥产业协同效应,通过设立车辆营运中心,整合利用社会物流资源,开展生产性车辆租赁、集港煤和转矿煤运输、普货运输,切实维护集团整体利益。2018年上半年,公路货物发运量1 422.4万t。

1.2.3 水路运输产业

济宁泗河口港是兖矿集团专用煤港,该港口地处京杭运河现通航航道北端,距离京杭运河主航道9 km,由国家三级航道贯通。设计能力500万t,港深5 m,堆场存储、装配能力18万t,有千吨级重力式码头两座,工作船码头一座,能够停泊2 000 t级运输船只。港区作业全部采用PLC智能控制,煤流采用1.

4 m皮带运输,现年吞吐能力超过300万t。兖煤航运公司是江北集港航于一

体的唯一企业,具有20多年的水路运输管理和运营经验。依托兖矿集团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拥有优良的客户资源,形成了内河航运市场的规模优势。拥有水路运输管理人员80多人,年发运量达到1 000万t,组织运营船只达到4 50 0艘。2018年上半年煤炭发运量达到277.53万t。

2 存在问题

1)发展定位不清晰。多年来,重贸易轻物流,片面追求营业规模,忽视物流主业发展,未能充分利用集团各项资源优势,借助外部开发基地这一平台,做强做优物流产业,错失发展良机。

2)管理方式粗放。商业模式创新不够,以初级业务为主,增值服务缺失;对外创效能力不强,仅仅依靠集团内部业务,发展后劲不足;大宗商品流通环节信息不畅、资源重置,新生产要素与物流产业嫁接不够,物流运行成本高,运作效率低。现代物流理念不强,缺乏精益管控体系,供应链管理和社会化服务能力有待提升。

3)政策协同效应缺失。缺少支持物流产业发展政策,部分物流业务流失,集团整体利益得不到有效维护。物流产业组织结构不合理,业务条块不衔接,物流资源配置不到位,“小散弱”生存方式没有彻底打破,各自为战、本位主义、小圈子思想严重,物流资源和供应链条没有得到有效整合,内部物流服务协同效应亟待加强。

4)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物流信息化平台、“铁、水、路”多式联运等配套设施亟待健全,高效快捷的物流通道网络还未建立,陕蒙铁路煤运通道不畅,

集疏运系统不匹配,信息化、集约化特色物流园区尚未形成。受投入资金影响,自备车辆、船舶、库房等设备、设施老化,未能及时更新,导致物流运输、仓储配送能力受限。

5)现代物流人才匮乏。员工老龄化严重,面临结构性缺员,女工占比较大,难以适应特繁工种及驻外岗位要求。同时,物流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人才数量少,专业结构不合理,复合型人才紧缺,难以适应现代物流快速发展的需要。

3 形势分析

1)物流资源规模雄厚。兖矿集团公司境内外资源丰富,陕蒙基地4对千

万吨矿井陆续建成,澳洲基地收购2个露天矿年产3 000万t,荣信化工二期、榆林能化甲醇厂二期、煤制油二期相继开工建设,“十三五”末煤炭产量达到1.5亿t,化工产品1 000万t,煤炭直供客户销量达到80%,形成亿吨级煤炭、千万吨级油品化工产品的物流配送业务。

2)物流市场潜力巨大。国家核减控制煤炭产能,关停并转华东、华中、

华南部分省份煤矿,向该区域长距离转运的物流需求更加明显。公司加快建设能源生产基地,培育了以区域销售为主导的营销网络,在华东、华中、华南、西北拥有稳定的供销渠道和客户关系,为发展现代物流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3)物流发展基础较为扎实。拥有国家级日照储配煤基地1个;自营铁路2 08.45 km,运输能力达到3 000万t/a;仓储库房27 600 m2;建成投用物流

园区5个;陕蒙基地规划建设集装站4个,泗河口码头1个。拥有仓储、货运

代理、第三方物流和金融融资物流服务能力,初步构建起现代物流体系的发展基础。

4)物流资源整合空间广阔。矿区及陕蒙社会物流组织分散,大多以运输业务为主,为公司立足区域性资源优势,实施上下游一体化扩展,形成供应链合作联盟提供了发展机会。现代物流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推广和应用,为物流发展提供新的机遇。

4 总体定位和发展思路

4.1 总体定位

围绕兖矿集团“三位一体”总体布局,以做强做优物流产业为核心,以转型升级为主题,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发挥公司庞大的货源优势和铁路、公路、港口、航运等运输通道优势,聚焦新旧动能转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进物流资源整合,创新盈利模式,搭建物流信息平台,打造立足兖矿,面向社会的智慧物流、高效物流、诚信物流和绿色物流,实现物流产业赶超跨越发展。

4.2 愿景目标

做强做优物流产业,提升现代物流产业在集团公司中的协同保障作用,实现企业价值和客户价值。“十三五”末,建成业务清晰、布局合理、结构升级、持续优化的产业体系,营业收入达到100亿元,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国内能源物流品牌。

4.3 发展思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