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整理完整版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9c142a0e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8c.png)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声音1、声音有高、低、强、弱之分。
2、有的声音听上去悦耳,有的听上去刺耳。
3、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种运动称为振动。
4、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物体受到外力作用不一定发出声音,只有让它振动才行。
如果停止振动发声就会马上停止。
)5、拨动钢尺、击鼓、敲击音义、吹竖笛都会使物体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
6、我们的喉咙里有一个能够发出声音、控制声音的器官-声带。
(P5)7、发声时,声带变紧,快速振动,声带越紧,发出的声音越高。
8、声音可以向四面八方传播。
9、用击打过的音义轻轻接触水面,水面会产生波纹,这说明音叉振动了。
10、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报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
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的。
11、物体在振动时也会引起它周围物质的振动,并通过这些物质把声音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
12、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的情形是不一样的。
传播速度:铝箔尺>木尺>尼龙线》棉线13、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在真空的环境中不能传播声音。
14、在月球上,由于没有空气,即没有可以传播振动的物质,两个人即使相隔不远,也听不到到声音、不能互相通话,必须要使用无线电设备。
15、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的传播速度固体>液体》气体。
16、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
17、我们的耳朵可分为外耳、中耳、内耳。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外界声音>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大脑18、人的外耳就像一个隧道,声音通过这个隧道到达小会其镇听钟鼓膜。
鼓膜很薄很有弹性,即使是很轻的声音,它都真会产生振动。
19、外耳由耳廓和外耳道构成,中耳由鼓膜和听小骨构成,内耳由耳蜗组成,耳蜗与听觉神经相连。
20、耳廓的作用:收集声波:鼓膜:将声波转化为振动:耳蜗:将振动转化为信号。
21、物体的振动带动了周围空气的振动,空气的振动又引起鼓膜的振动。
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7c3499e90066f5335b8121b7.png)
第一单元《声音》1.生活中的声音有很多,大致可以分人为和自然(包括动物和环境):人为:笑声、跑步声、拍手声、广播声、汽笛声、发动机声……动物:虫鸣声、鸟叫声、兽吼声、翅膀煽动声、动物奔跑声……自然环境:风声、雨声、水流声、雷鸣声、滚石声、落叶声……2.声音的特征:时高时低、时而沉闷、时而清脆,有强有弱、看不见也摸不着、可以被听到、存在一定的规律……3.拉伸、按压、揉搓或弯曲物体时,物体通常情况下是不会发出声音的;拍打、敲击、拨动物体时,由于物体发生了振动,所以产生了声音。
4.向周围发出声波的振动系统称为声源。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我们的喉咙里有一个能够发出声音、控制声音的器官——声带。
5.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种运动称为振动。
6.观察鼓面发声时,我们可以借助细沙或者小豆来感受鼓面的振动;观察音叉发声时,我们可以借助水面来感受音叉的振动。
7.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
音叉上有字母和数字,字母代表的是音高,数字表示的是音叉每秒钟振动的次数(如音叉上标有“C512”,“C”表示音高,“512”表示音叉每秒钟可以振动512次)。
8.物体振动时会引起周围物质的振动,并通过它们把声音传播到其它地方。
9.声音是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的,它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且传播声音的速度由快到慢依次是:固体>液体>气体。
10.声音无法在真空环境中传播。
比如:①将放有闹钟的玻璃罩内的空气抽掉,发现闹钟的声音越来越弱;②月球的表面没有空气,所以在月球表面,宇航员需要借助电子通信设备才能进行沟通。
11.人的耳朵可以听到声音。
耳朵可以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
从外到内,依次有耳郭、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和听觉神经等结构。
12.耳朵的结构:耳郭:收集空气中传来的声波;外耳道:将收集的声波传入内耳;鼓膜:声波会引起鼓膜的振动(鼓膜可以将声波转化成振动);听小骨:将振动传达到内耳,并刺激听觉神经;耳蜗:把声波信号转化成神经信号;听觉神经:将声音信号传递给大脑。
四年级上科学必背知识点全套
![四年级上科学必背知识点全套](https://img.taocdn.com/s3/m/f1b757ba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b4.png)
一、人、事、物的观察与认识1.天空:蓝天、晴天、阴天、多云、下雨、下雪等2.空气:气体中的物质、空气的存在、空气的质量、氧气和二氧化碳的重要性等3.海洋:海洋中的动植物、珍珠的成因、海水的成分等4.植物的观察:种子和花种类、植物的生长、成长过程、植物的繁殖等5.动物的观察:昆虫、鸟类、鱼类等;动物的生长、饮食习性、行为特点等二、生物的繁殖和发育1.植物的繁殖:种子的形成、传播方式、植物的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等2.动物的繁殖:动物的性别、雌雄动物的特点、动物的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等3.根据观察的结果,判断动物的性别是否可以通过外部特征来判断三、地球与地图1.地球的形状:球体、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等2.地球的分层:地壳、地幔和地核等3.地理位置:大洲、国家、城市、地理标志物、分纬度、经度等4.创制地图:地图的符号、比例、方向等四、力学与机械1.动力: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等;物体运动的因素、力的合成与分解等2.地心引力:地球的引力、扔东西的轨迹与地球的引力有关等3.重力和物体运动:物体与地球的亲密接触、地球的吸引力、平衡和不平衡状态、物体的自由落体等4.物体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物体浮沉的条件、浮力与物体形状和密度的关系等五、物质与变化1.物质和混合物:物质是由原子或分子组成的;物质和混合物的定义、分离混合物的方法等2.物质的性质与分类:物质的颜色、硬度、透明性、燃烧性质等;物质的固态、液态和气态等3.物质的变化: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质的熔点、沸点等4.火的危害和安全:火灾的元素和扑灭方法、使用火源的注意事项等六、生态学1.保存自然资源:水资源、空气资源、土壤资源等;人类的行为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等2.保护环境:环境污染、垃圾分类、植树造林等;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等3.动物和植物的保护:野生动物和植物的保护、珍稀动物和濒危物种的保护等。
四年级上册科学必背知识点全套
![四年级上册科学必背知识点全套](https://img.taocdn.com/s3/m/9cd3305c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3b.png)
四年级上册科学必背知识点全套一、水的循环水的循环是地球上水分不断蒸发、降水、凝结和返回海洋、陆地、大气层的循环过程。
1. 水的蒸发在太阳的照射下,水面上的水分发生慢性蒸发,形成水蒸汽。
2. 水的凝结水蒸汽遇冷凝结成雨、雪等降水。
3. 降水水分以雨、雪等形式降落到地面。
4. 地表径流水在地表流动。
5. 地下水一部分水渗透到地下。
6. 蒸发和植物蒸腾地面上的水蒸发成水蒸气,植物通过蒸腾作用释放出水蒸气。
7. 大气中的水气大气中还有一部分水分。
二、植物的生命过程1. 植物的营养植物通过叶子、茎、根等器官进行的吸收水分、养料以及光合作用,靠这些获得的能量和物质生长。
2. 植物的生长植物通过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营养、利用阳光等进行光合作用,通过分解果实、花朵、叶子等方式不断生长。
3. 植物的繁殖植物通过种子、禾本科植物器官等方式进行繁殖。
三、天气预报1. 天气因素天气预报主要是根据空气压力、气温、湿度、风力等要素对天气进行观测分析。
2. 天气形成天气形成是由于阳光、地球自转、地球公转等因素形成的。
3. 天气变化天气随着季节、环境变化等形成不同的天气现象。
四、地球运动与日影1. 地球的公转地球绕太阳旋转。
2. 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形成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3. 日影的变化根据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日影在地球上产生不同的现象。
通过对四年级上册科学必背知识点的全面探讨,我们能更深入地理解水的循环、植物的生命过程、天气预报以及地球运动与日影的知识。
这些基础的科学知识是孩子们理解自然界运行规律的基石,也是他们今后深入学习科学知识的基础。
要培养孩子们的科学兴趣,就需要将这些知识点深入浅出地呈现给他们,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知识。
希望每位孩子都能从科学中获得快乐和成长,成为具有科学素养的未来人才。
水的循环水的循环是地球上水分不断蒸发、降水、凝结和返回海洋、陆地、大气层的循环过程。
这个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水的蒸发、水的凝结、降水、地表径流、地下水、蒸发和植物蒸腾以及大气中的水气。
四上科学知识点总结
![四上科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75d5405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04.png)
四上科学知识点总结
1、万有引力定律: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的质量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2、光的折射:光在由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折射的角度与入射角度和两种介质的折射率有关。
3、电流和电阻:电流是电荷的流动,单位为安培;电阻是电流经过导体时的阻碍,单位为欧姆。
4、分子运动理论: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的热运动,温度的提高会增加分子的运动速度。
5、动能和势能:物体具有运动时具有动能,其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平方成正比;物体在高度变化时具有势能,其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高度成正比。
6、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浓度、温度、催化剂等,其中浓度越高、温度越高、催化剂的作用越明显,反应速率越快。
7、电磁波:电磁波是由振荡的电场和磁场组成的,包括无线电波、微波、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等。
8、植物光合作用: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产生氧气并合成有机物质。
9、地球自转和公转: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自身轴线旋转一周,约24小时;地球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完成一年约365天。
10、遗传与进化:遗传是生物种群和个体之间基因和性状的遗传传递;进化是物种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产生新的特征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
四年级科学上册必背知识点
![四年级科学上册必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4ef9a4ca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20.png)
四年级科学上册必背知识点一、天气。
1. 天气现象。
- 天气总是在不断地变化着,它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像晴天的时候,阳光明媚,我们可以出去玩;雨天呢,就得带上雨伞,不然会被淋湿。
阴天的时候,天空灰蒙蒙的,太阳好像躲起来了。
还有像雪天,那可是可以打雪仗、堆雪人的好时候呢。
- 常见的天气现象有晴、阴、雨、雪、风等。
风其实就是空气在流动,有时候微风拂面,很舒服;有时候狂风大作,能把树枝都吹断呢。
2. 气温。
- 气温就是空气的温度,我们用温度计来测量气温。
温度计上有刻度,一般用摄氏度(℃)来表示温度。
一天当中,气温可不是一成不变的哦。
早晨和晚上气温比较低,中午的时候气温比较高,就像我们早上出门觉得有点凉,到了中午可能就热得要脱外套了。
3. 风向和风速。
- 风向就是风吹来的方向。
我们可以通过风向标来知道风向,风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就是风吹来的方向。
比如说箭头指向北,那就是北风。
风速呢,就是风的快慢。
我们可以把风速分成0 - 12级,0级风的时候,烟是直上的,几乎感觉不到风;12级风那可就是超级大风了,能把房子都吹坏呢。
4. 降水量。
- 降水量就是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态或固态(经融化后)水,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积聚的深度。
我们用雨量器来测量降水量。
小雨的时候,地面只是有点湿湿的;大雨的时候,地面上很快就会有积水,像小水塘一样。
二、溶解。
1. 溶解现象。
- 有些物质能在水中溶解,有些则不能。
比如说盐和糖,把它们放进水里,搅拌一会儿,就会消失不见,这就是溶解了。
但是像沙子放进水里,不管怎么搅拌,沙子还是沙子,它不会溶解在水里。
- 我们可以通过过滤的方法把不能溶解的物质和水分离。
就像做一个简易的过滤器,用滤纸和漏斗,把有沙子和水的混合物倒进去,水会流下去,沙子就留在滤纸上了。
2. 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
- 有很多因素会影响物质溶解的快慢呢。
首先是温度,一般来说,温度越高,溶解得就越快。
就像泡糖水,用热水泡比用冷水泡,糖溶解得更快。
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1e8a7156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1666548.png)
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一、运动着的世界1.风在(吹),水在(流),人在(行),鱼在(游)······我们生活在一个(运动着)的世界。
2.自然界中的万物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二.动物运动会1.动物的运动大致可以分为(飞行),(游泳),(奔跑),(跳跃),(爬行)等几类。
2.(运动)是动物维持生命的主要方式。
3.按动物的食物分类,动物可以分为(草食性)的,(肉食性)的,(杂食性)的。
4.动物的种类很多,已经发现的大约有(150 )多万种,它们的运动方式(多种多样),而且运动的(速度),(距离)也不相同。
5.在所有的动物中奔跑速度最快的是(猎豹),每小时(145)千米。
在会飞的鸟中,飞行最高的是(秃鹰)飞行高度可在(9千米)以上。
飞行距离最长的是(燕鸥),可从(南极)飞到(北极),行程20000千米。
游速最快的动物是(旗鱼),每小时可游(108)千米左右。
6.我们给动物分类除了按照动物的(运动方式)进行分类,还可按照动物的(食物),还有动物的(生活空间)分类。
7.动物只有在(运动)中才能获取食物,才能(躲避天敌)的伤害,才能寻找(适合生存)的环境。
三.生命在于运动1.运动前要做好(准备活动),以免发生扭伤。
2.心率是心脏每分钟内跳动的次数,成年人的心率平均为(70)次每分钟,运动后会明显增加可以达到(140)次每分钟。
3.游泳运动员的(肩膀)比较宽,举重运动员的(上臂)比较粗。
4.锻炼身体需要有一个(合理)的运动计划,(合理)锻炼有利于健康。
四.小吊车1.吊车是(生产)中常用的一种机械,人们利用它可以把比较(重)的物体提到(高处)。
2.仿生学是人类模仿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原理,制造或改善(机械)(仪器)(建筑)(工艺)等的科学。
3.科学家根据响尾蛇的热眼发明了(人造热眼);根据狗鼻子的构造发明了十分灵敏的(电子鼻);根据萤火虫发光原理发明了既省电又明亮的(新型日光灯)。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f55552e3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d171f41.png)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
以下是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的知识点整理:
1. 万有引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如水往低处流、物体掉落等现象。
2. 流体压力:浮力和压力的概念,浮力可以使物体浮起来,压力可以使物体变形。
3. 太阳的照射:太阳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光源,它的照射使地球变暖,提供光能。
4. 空气: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形的气体,空气有质量和体积,可以被压缩。
5. 大气和水的循环:大气和水的运动是造成天气变化的主要原因,包括蒸发、降水、云、风等。
6. 电能的转化:电能可以通过电线传输,可以转化为光能、热能、声能等。
7. 动植物的群落:对生物的栖息环境和相互关系进行观察和了解。
8. 四季的变化:地球围绕太阳运动导致季节变化,包括春夏秋冬的特点和气候变化。
9. 身体的健康:注意保持健康的饮食、运动、卫生习惯,了解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10. 地球村的环境: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关注和保护家乡的自然环境。
以上是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的知识点整理,希望对你有帮助!。
四年级上科学必背知识点全套
![四年级上科学必背知识点全套](https://img.taocdn.com/s3/m/4e0f38fe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b9.png)
四年级上科学必背知识点全套
四年级上科学必背知识点全套:
一、物理
1. 点、线、面的基本认识:点是没有大小只有位置的物体,线是由无
数个点组成的,面是由无数个线组成的。
2. 一些常见的物体的形状及特征: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梯形等。
3. 关于力的基本概念:力是一种能使物体发生改变的作用,分为平衡
力和不平衡力。
4. 简单机械的认识:手轮、滑轮、斜面、杠杆、齿轮等。
二、化学
1. 水和空气的认识:水是天然的液态物体,由氢和氧原子组成。
空气
是氧气、氮气以及其他气体混合物,其中氧气的比例最高。
2. 物态变化的观察:液体的沸点和凝固点,固体和液体的化学反应等。
3. 常见的物质及其性质:铁、铜、铝等金属的特点,盐和糖的区别等。
4. 化学 Symbols 简介:元素的 Symbol 如 Fe 表示铁,Cu 表示铜等。
三、生物
1. 生命的基本结构: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人类的身体是由无数个细胞构成的。
2. 关于人类的认识:人类有自己的生命特征和形态特征,从生物学上来讲,人类是哺乳动物,和猩猩亲缘关系很近。
3. 生物的分类:动物和植物分为不同的分类,不同的动物和植物有不同的特征。
4. 食物链:食物链是一种描述生物之间关系的方法,包括食物的来源和互相依存的关系。
以上就是四年级上科学必背知识点全套的内容,通过理解和记忆这些知识点,可以更好地理解科学的本质,促进对科学的兴奋和发现。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8705855b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36.png)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科学知识点一: 生物
1. 动物的特征和分类:
- 四肢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特征;
- 脊椎动物的分类: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
2. 植物的特征和分类:
- 植物的不同部位及其功能;
- 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特征。
3. 人类的五官和感觉器官:
- 眼睛、耳朵、鼻子、嘴巴的结构和功能;
- 皮肤上的感觉器官。
科学知识点二: 物质与能量
1. 固体、液体和气体:
- 物质的三态及其特征。
2. 温度和热量:
-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 热量的传递方式和物质的热胀冷缩。
3. 风的形成和特征:
- 风的原因和风向。
科学知识点三: 地球与太阳
1.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 地球自转的影响;
- 地球公转的周期和影响。
2. 太阳的位置和运动:
- 太阳的位置在东方和升起的方向;- 太阳的位置和时间的关系。
3. 四季的变化:
- 地球公转引起的四季变化;
- 不同季节的气候和景物特点。
以上是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的一些基础知识点,希望对学生们的研究有所帮助。
新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新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9120bf1dd15abe23492f4d60.png)
新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动物大家族》第一课《给动物分类》1、生物学家根据动物是否有脊椎,将它们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2.脊椎的特点:脊椎是一节一节的,是连起来的,不是分开的。
3、脊椎的作用:脊椎是人的中轴骨骼,是身体的支撑,有负重、减震、保护和运动等功能。
动物脊椎的主要作用是(支撑身体),还能(支持运动)、(保护内部器官)。
4、脊椎动物——丹顶鹤、孔雀、小丑鱼、长颈鹿、海豚、猫、大象等无脊椎动物——蚂蚁、蜗牛等5、我国自然环境多样,动物资源丰富,是世界上拥有野生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
其中闻名世界的珍稀动物有几百种,如大熊猫、金丝猴、东北虎、扬子鳄、鹦鹉螺、宽尾凤蝶、朱鹮等等第二课《鱼类》1.鱼类的共同点是(大部分身体表面有鳞片(用鳃呼吸)(靠鳍运动)(终身生活在水中)。
它们是最古老的(脊椎动物)2、鳍和鳃是鱼类的重要器官,有鳍和鳃是鱼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特征。
3.(鳃)是鱼类的主要呼吸器官。
4.(鳍)是鱼类用来游动和维持身体平衡的重要器官。
5、海鳗、鳐、河豚也属于鱼类6、鱼鳍分为背鳍、胸鳍、腹鳍、臀鳍、尾鳍7、鱼的各鳍的作用:尾鳍:决定运动方向,产生前进动力;胸鳍:起平衡和转换方向的作用;背鳍和腹鳍:起平衡作用;臀鳍:协调其他各鳍的作用。
8、鱼的身体分为头、躯干、尾三部分9.鱼在游动时,尾鳍起主要作用,胸鳍配合完成。
鱼鳍各有分工,而且相互协作。
第三课《鸟类》1.鸟的共同点:(1)身体表面有羽毛(2)有翅膀;(3)恒温动物;(4)卵生;(5)是脊椎动物。
2.鸟类的羽毛主要分为(正羽)(绒羽)。
鸽子的正羽具有(中空)、(防水)等特点,羽具有(密生)(细小而柔软)等特点这些特点,对鸽子起到(易于飞翔)、(护体)、(保温)等作用。
4.鸟类的喙、足形态各异,这都与它们的(生活环境)和(觅食特性)的不同有着密切的关系。
第四课《哺乳类》1、哺乳动物的共同点:(1)身体表面有毛;(2)是恒温动物;(3)胎生;(4)哺乳;(5)用肺呼吸;(6)是脊椎动物等等。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8f2d4b1c647d27284b7351d9.png)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溶解》复习提纲1、溶解的特征:物质在水中化成了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分布在水中,且不能用过滤或沉降的方法分离出来。
2、做过滤实验时,要注意“两低”。
两低:液面低于滤纸,滤纸低于漏斗口。
漏斗下端的管口靠紧烧杯的内壁。
3、高锰酸钾溶解于水后形成了一种紫色、透明的溶液,它常被用来消毒和防腐。
4、食盐、高锰酸钾、胶水、洗发液、肥皂、醋、酒精、小苏打都能溶解在水中,沙、面粉、食用油不能溶解在水中。
5、轻轻开启一瓶汽水,用注射器吸出约1/3管汽水,再用橡皮帽封住管口,向外拉注射器的活塞,看到注射器里的气泡变大,变多了,向下推注射器活塞,看到注射器里的气泡变小,变少了。
6、水除了能溶解固体和液体外,还能少量地溶解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水听动物和植物就是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进行呼吸的。
7、切碎(弄得小些)、加温、搅拌等方法可以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8、一杯水(100毫升)大约能溶解36克食盐。
9、溶解在水中的食盐能用蒸发的方法把食盐和水分离出来。
10、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个部分,外焰的温度最高,内焰其次,焰心的温度最低。
11、点燃酒精灯时一定要用燃着的火柴,决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对火。
加热完毕需要熄火时,可用灯帽将其盖灭,盖灭时需再重盖一次,以避免以后使用时灯帽打不开,绝对禁止用嘴吹灭火!12、酒精是容易挥发和燃烧的液体,万一有洒出的酒精在灯外燃烧,不要惊慌,可用湿抹布或沙土扑灭。
13、人们利用“盐能够溶解在水中,也能从水中分离出来”的这个特点,把海水引进盐田,用太阳的热量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最后析出盐的结晶。
《声音》单元复习提纲1、用同样的力敲大小不同的两个音叉,听到的声音是音量不同还是音高不同?答:音高不同。
2、用同样的力敲大小不同的两个音叉,哪个音叉发出的音高?答:大的音叉音低,小的音叉音高。
二胡有两根弦,空弦拉的时候音有高有低,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答:弦的粗细。
科学四年级上册单元知识点归纳(全册)
![科学四年级上册单元知识点归纳(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de100477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ea.png)
科学四年级上册单元知识点归纳(全册)
第一单元:科学的探究方式
本单元让学生研究科学的探究方式及如何观察对象,并通过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第二单元:新陈代谢
本单元让学生了解营养和新陈代谢的关系,研究不同营养物质的功能和来源,明白各种食物对人体的影响。
第三单元:环境恶化与环境保护
本单元使学生认识环境问题对人类生存的威胁,并理解环境恶化的原因,研究环境保护知识,探讨如何保护环境。
第四单元:日常生活中的电
本单元为学生提供电的相关知识,让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电的应用,探究电的性质和使用方法。
第五单元:物质的三态变化
本单元让学生探究物质存在的三个状态和状态间的转化关系,并研究物质的性质和特征,为下一单元的研究打下基础。
第六单元:实际中的浮力和空气压力
本单元让学生研究浮力和空气压力的概念与作用,了解浮力和空气压力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
第七单元:光的传播和防护
本单元以日常生活为背景,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规律和光的防护知识,做到科学防护,安全生活。
第八单元:关爱眼睛,科学用眼
本单元主要针对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用眼问题,让学生了解视觉疲劳的危害和预防方法,树立科学用眼观念,保护视力。
这八个单元是本学期科学课程的重点内容,通过这些学习,学生将对科学有更全面的了解,为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年级上科学必背知识点全套
![四年级上科学必背知识点全套](https://img.taocdn.com/s3/m/a5886928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9d.png)
一、物质的构成和性质1.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基本单位。
解析:原子是物质的最小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荷,电子带负电荷。
2.物质可以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两种。
解析:纯物质是由相同种类的原子或分子组成的物质,如金属、氧气等;混合物由不同种类物质混合而成,可以分为均匀混合物和非均匀混合物。
3.物质可以通过物质的变化进行转化。
解析:物质的变化包括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是物质在形态、状态上的改变,如水的蒸发;化学变化是物质通过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如燃烧。
二、天地人和生物的关系1.地球是宇宙中的一颗行星,具有适宜生命存在的条件。
解析:地球具有适宜生命存在的大气、水资源等条件,是人类居住的家园。
2.动物和植物是地球上的生物,具有各自的特征和功能。
解析:动物包括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和鱼类等;植物包括种子植物和蕨类植物等。
3.人类是地球上的智慧生物,具有学习、思考和创造等能力。
解析:人类是地球上最高级别的生物,能够应用科学知识改造世界。
三、物体的运动和力1.物体的运动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解析:直线运动是物体沿直线方向运动,如车沿直线道路行驶;曲线运动是物体沿曲线路径运动,如球从斜面上滚下。
2.物体的运动状态可以用速度、方向和加速度来描述。
解析: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走过的路程;方向是物体运动的指向;加速度是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
3.力是物体运动、变形或改变物体状态的原因。
解析:力可以是物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如重力、摩擦力等。
四、能量与能源1.能量是物体具有的做功能力。
解析:能量可以是动能、势能等形式存在。
解析:可再生能源是指在人类使用的过程中可以不断补充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不可再生能源是指不能补充的能源,如煤炭、石油等。
3.节约能源是保护环境的重要举措。
解析:节约能源可以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五、宇宙与地球1.宇宙是包括地球在内的所有天体、星系和星云组成的巨大系统。
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56c936c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76fc143.png)
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一、知识点梳理1. 生物的分类: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
2. 植物的分类: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
3. 动物分类: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4. 生命的基本特征:呼吸、摄取食物、排泄废物等。
5. 植物的六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6. 动物的身体结构:头、躯干、四肢等。
7. 生物的适应性:生物为了适应环境,会有不同的形态和习性。
8. 生态平衡: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食物链和生物圈。
9. 自然环境:空气、水、土壤等。
10. 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应该保护自然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
二、重点难点解析1. 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光合作用是植物通过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的过程;呼吸作用是植物通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
这两个过程是植物生长和发育的基础,需要重点理解。
2. 动物的食物链: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
需要理解食物链的结构和作用,以及人类对食物链的影响。
3. 生态平衡的保护:生态平衡是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的一种动态平衡。
需要理解生态平衡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保护生态平衡。
4. 人与自然的关系:需要理解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保护自然环境。
三、学习方法建议1. 观察实验:通过观察实验,可以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
可以在家中种植一些植物,观察它们的生长过程,或者观察一些小动物的行为习性。
2. 分类归纳:可以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分类归纳,例如将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将植物分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等。
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3. 联系实际:可以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例如食物链与生活中常见的食物关系相联系,生态平衡与环境保护相联系等。
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
![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cd113bb2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627254d.png)
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科学课是培养学生观察力、思维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课程。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科学课程旨在引导他们探索自然界的奥秘,理解科学原理,并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
以下是四年级科学上册的一些重要知识点:1. 植物的生长- 植物的生命周期:种子萌发、生长、开花、结果、衰老和死亡。
- 植物生长需要的基本条件: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土壤。
- 植物的光合作用:植物通过叶子吸收阳光,将二氧化碳和水转换成氧气和葡萄糖。
2. 动物的分类- 动物的分类方法:根据动物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等进行分类。
- 常见的动物分类: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和鱼类等。
3. 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物理性质:颜色、状态、密度、硬度、熔点和沸点等。
- 物质的化学性质: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等。
4. 力和运动- 力的作用: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或运动状态。
- 牛顿运动定律: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第二定律(力和加速度的关系)、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5. 简单机械- 杠杆原理:力臂越长,所需施加的力越小。
- 滑轮系统: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使用,以及滑轮组的省力原理。
6. 电和磁- 静电现象:摩擦起电的原理和现象。
- 电流和电路:电流的形成、电路的基本组成(电源、导线、开关、用电器)。
7. 地球和宇宙- 地球的结构:地壳、地幔、地核。
- 太阳系:太阳和八大行星的基本特征。
8. 环境与生态- 生态系统的组成: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污染、资源消耗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9. 科学探究方法- 观察:使用感官或工具收集信息。
- 实验:设计实验,控制变量,观察结果。
- 推理:基于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逻辑推理。
10. 安全与健康- 实验室安全规则:了解并遵守实验室的安全操作规程。
- 个人卫生习惯: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预防疾病。
通过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四年级的学生们不仅能够获得科学知识,还能够培养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汇总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3f6aa6a8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ad.png)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归
纳汇总
1. 海洋与陆地
- 地球是由陆地和海洋组成的。
- 海洋占地球面积的大部分,陆地只占很小的一部分。
- 海洋中有海水,陆地上有淡水和地下水。
2. 水的存在形态
- 水可以以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形态存在。
- 0°C以下的水是固体,称为冰。
- 0°C到100°C的水是液体。
- 100°C以上的水是气体,称为水蒸气。
3. 空气和水蒸气
- 空气是我们周围的气体层,无色、无味、无形。
- 空气中有水蒸气,但我们看不见。
- 水蒸气是水在气体形态下的存在,可以变成云、雨等。
4. 太阳的作用
- 太阳是地球的光源和热源。
- 太阳的光线可以使我们看到东西,给我们光明。
- 太阳的热量可以使水变成水蒸气、云、雨等。
5. 月亮的特点
- 月亮是太阳照射下的一个天体。
- 月亮没有自己的光源,只能反射太阳的光线给我们看。
- 月亮有不同的形状,称为月相。
以上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的知识点归纳汇总,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复和掌握这些知识!。
四年级上科学全册知识点总结
![四年级上科学全册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7a97310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aa.png)
四年级上科学全册学问点总结第一单元动物王国第 1 课蚂蚁1.蚂蚁的身体构造2.像蚂蚁.蝴蝶.蝗虫这样的动物属于昆虫。
3.昆虫的共同特征是身体分为头,胸,腹 3 局部。
头部有 1 对触角,胸部有 3 对足。
4.蚂蚁的种类很多有行军蚁.红蚂蚁.蜜罐蚁等等。
说出蚂蚁的身体分为哪几局部,每局部长着什么,这就是在描述。
5怎样预防蚊虫叮咬到蚊虫比较多的地方时穿长裤、长袖衣服;喷涂驱蚊液;不直接触碰昆虫。
6被蚊虫叮咬了怎么办用肥皂水涂抹被叮咬的部位;涂抹风油精;被蚊虫叮咬后,皮肤可能会消灭红肿。
假设局部瘙痒得厉害,可以外涂一些特地的药物,如炉甘石洗剂等。
假设被叮咬的面积较大,并且瘙痒、水肿等病症明显,就需要内服药物治疗。
假设消灭明显的全身病症,要准时就医。
第 2 课鱼5.鱼的身体构造6.鱼鳍关心鱼运动;鱼靠鱼鳃呼吸。
7.在用绿色食用色素调制的水滴入鱼嘴前的水中,观看水在鱼嘴及鳃盖中流淌状况的试验中,觉察水从鱼的嘴进入鳃,然后由鳃盖的后缘流出。
8.像鲫鱼.草鱼这样的动物属于鱼类。
鱼类的共同特征是生活在水中,身体外表掩盖着鳞片,有鳍,用鳃呼吸。
9.鱼类用鳃呼吸,而鲸鱼用肺呼吸,由此推出鲸不属于鱼类,这就是在推理。
鱼类的身体分为头、躯干和尾,躯干上有鳍,还有鳞片。
鱼鳍作用:鱼游动时,鱼鳍起到维持身体平衡和掌握运动方向的作用。
第 3 课鸟10.像鹦鹉.啄木鸟.猫头鹰.鸡这样的动物属于鸟类。
鸟类的共同特征是身体外表有羽毛,有喙,卵生。
11.鸟不肯定都会飞,例如企鹅.鸵鸟。
会飞的动物也不肯定是鸟,例如蝙蝠。
第 4 课哺乳动物12.像猫.狗.兔子这样的动物属于哺乳动物。
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是身体外表有毛,胎生,哺乳。
14.像羊.狗.猫等动物,它们的培育方式叫哺乳,它们的生殖方式叫胎生。
15.像一般的鸟类.爬虫类,大局部的鱼类和昆虫几乎都是以产卵的方式生殖后代的,这样的生殖方式叫卵生。
16.海豚由于是胎生生殖,哺乳方式哺育后代,所以是海豚是哺乳动物。
四上小学科学知识点归纳
![四上小学科学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89574730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90.png)
四上小学科学知识点归纳学科:科学适用年级:四年级上册字数限制:1500字科学是一门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实践能力的学科。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材主要介绍了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科学知识。
本文将对四上小学科学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科学知识。
一、物体与材料1. 物体的重量:重物体与轻物体的比较,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重量。
2. 各种材料的用途:如纸张的用途、竹子的用途等,了解材料的特性及适用范围。
二、水的性质与运动1. 水的三态变化:水的蒸发、凝结、冰的熔化等变化过程,理解水分子在不同温度下的运动状态。
2. 水的密度:通过观察不同物体在水中浮沉的现象,了解物体密度与浮力的关系。
三、空气与风1. 空气的存在:观察空气的存在与运动,了解空气的重要性。
2. 风的形成与表现:探究大气运动形成风的原理,分析不同风的特点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四、光的传播与物体1. 光的传播:了解光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现象。
2. 物体的颜色:认识物体的颜色是由于物体反射或吸收光的不同波长引起的,通过实验观察物体的颜色变化。
五、声音的传播与物体1. 声音的传播:了解声音的传播需要媒质,声音在不同媒质中的传播速度。
2. 有效声音的特点:通过实践观察、讨论,了解有效声音的特点,体会声音对沟通的重要性。
六、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1. 环境的变化与保护: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提倡环境保护的观念。
2. 资源的利用:关注能源、水资源等的合理利用,探究可再生资源与不可再生资源的区别。
以上仅为四上小学科学知识点的概要,具体内容还需要同学们在课堂上通过实验、观察等活动进一步探索与学习。
希望同学们在学习科学的同时,培养好奇心和探索精神,用科学的眼光去观察世界,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
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
![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784126334028915f814dc268.png)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一、天气1、天气老是在发生变化,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全部(生物)。
2、(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微风速)是天气的重要特点,是天气中察看的重要数据。
风能够经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能够用(风向微风速)来描绘。
3、(天气日历)是记录每日各样天气现象的表格,能够使用一些天气符号来记录(云量)、(降水量)、(风向微风速)等。
4、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日应选择(同一时间)来丈量气温。
丈量气温要选择(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
5、风向是指风(风吹来)的方向。
由北向南吹来的是(寒风),由西南向东北吹来的是(西南风)。
当红旗飘向东南时,吹的是(西寒风)。
6、风向能够用(风向标)来丈量。
风向标的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
如指向标的箭头指向西北,就是(西北)风。
7、我们能够用 8 个方向来描绘风向,分别是(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
8、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前进多少米)来计算的。
(风速仪)是丈量风速的仪器。
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
9、(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点,也是天气日历中的重要数据。
降水的形式好多,常有的有(雨、雪、冰雹)等。
10、(雨量器)是丈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
气象学家依据一天(24 小时)的降水量确立下雨等级。
如小于(10 毫米)是毛毛雨, 10~24.9 毫米是(中雨),25~49.9 毫米是(大雨),50~ 99.9 毫米是(暴雨),100~249.9 毫米是(大暴雨),大于 250 毫米是(特大暴雨)。
11、天空中飘荡的云其实是由千千千万的(小水滴)或(冰晶)构成的。
往常把云分红(积云)、(层云)、(卷云)三类。
凑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状云是(层云),层云往常是(灰色)的。
高于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同样的云叫(积云),纤细的羽状云是(卷云)。
12、在天气日历中,我们已经使用了(晴日)、(多云)、(阴天)等来描绘和记录云量的察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知
识点整理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小学科学第一单元《天气》知识点整理
第一课:《我们关心天气》
1.天气是指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
2.天气总是在不断地变化着,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的生
物。
3.我们可以通过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
第二课:《天气日历》
3.常用的天气符号有:
1.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
象的表格。
2.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
间、云量和降水量、风速和风
向、气温等。
第三课:《温度与气温》
1.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该选择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测
量。
2.一般情况下,同一天中午的气温要比早上高。
第四课:《风向和风速》
1.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可以用风向标测量,一般用8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2.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
测量
风速的仪器叫风速仪。
3.气象学家通常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即:0~12
级。
我们也可以用风旗简要划分为:0级(无
风)、1级(微风)、2级(大风)。
第五课:《降水量的测量》
1.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天气日历中的重要数据。
降水的形式很多,
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2.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
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
3.气象学家根据降水量的多少将降水量划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
和特大暴雨,共6个等级。
第六课:《云的观测》
1.天空中的云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小冰晶
组成的。
2.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
阴天。
3.气象学家通常把云分成三类:层云、积云、和卷云。
层云是指靠近地面形成的
扁平状云;积云是指高于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卷云是指纤细的羽状云。
第七课《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
1.对天气信息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某些特征,了解
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2.我们还可以借助动物、植物推测天气。
小学科学第二单元《溶解》知识点整理
第一课:《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1.有些物质能溶解在水中(如:食盐),有些物质不能溶解在水中(如:沙、面粉)。
2.溶解在水中的物质不能用过滤的方法从水中分离出来。
3.过滤时,漏斗颈的底端紧贴烧杯的内壁,使液体沿着玻璃棒慢慢流入漏斗内,漏斗里液体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
第二课:《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
1.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不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
2.高锰酸钾是一种紫色的、颗粒状、能溶解在水中的物质。
人们常用高锰酸钾来消毒和防腐,但不能用手直接取用。
第三课:《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1.有些液体相互之间也可以溶解。
如:胶水、醋、酒精能溶解在水中。
2.胶水放入水中,一开始沉入水底,经过充分搅拌,会均匀分布。
醋放入水中后快速扩散,并均匀分布。
酒精放入水中先在上层扩散,再慢慢向下扩散,最后均匀分布。
3.食用油放在水中,会浮于水面,充分振荡后还是浮在水面。
(不能溶解于水。
但可以溶解在洗洁精中)
第四课:《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1.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食盐溶解能力比小苏打强。
2.水除了能溶解固体和液体之外,还能少量地溶解一些气体,如:氧气、二氧化碳等。
水中的动植物就是靠溶解于水中的氧气进行呼吸的。
3.汽水中的气体是通过加压或化学方法溶解的。
第五课:《溶解的快与慢》
1.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物体颗粒的大小、水温的高低、液体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2.水果糖在水中加速溶解的方法有:弄碎、加热水、搅拌等。
第六课:《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
1.在一定的水量中,物质溶解是有限度的。
2.常温下,100毫升水里大约能溶解36克食盐。
第七课:《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
1.溶解在水中的食盐可以通过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出来。
加热可以使食盐水蒸发更快。
2.加热蒸发实验要用到蒸发皿、石棉网、酒精灯、三角架等噐材,用石棉网可以使蒸发皿受热均匀。
3.酒精灯的火焰从外到里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部分。
一般用外焰给物体加热,因为外焰的温度最高。
4.酒精灯用完后要用灯帽盖灭,盖灭后再重盖一次,以避免下次使用打不开灯帽。
《资料库》
海水里蕴藏着丰富的盐。
世界上只有3%的淡水适合人类使用。
小学科学第三单元《声音》知识点整理
第一课:《听听声音》
1.我们周围的声音在强弱、高低、长短等方面有着不同的特点。
2.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
3.敲击大小不同的两支音叉,小音叉发出的声音高,大音叉发出的声音低。
第二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1.一个物体(比如音叉、钢尺、橡皮筋、铁钉等)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种运动称为振动。
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如果停止振动声音就会马上停止。
第三课:《声音的变化》
1.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物体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2.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由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决定,振动得越快,声音就越高;振动得越慢,声音就越低。
第四课:《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
1.在拨动钢尺时,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尺子振动时发出的音高也会改变,因为尺子振动的快慢改变了。
2.尺子伸出桌面越短,发出的声音越高;尺子伸出桌面越长,发出的声音越低。
第五课:《声音的传播》
1.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
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
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的。
2.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的情况是不一样的。
3.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真空环境中不能传播声
音。
第六课:《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1.我们的耳朵可分为外耳、中耳、内耳,外耳有耳
道;中耳有鼓膜和听小骨;内耳有耳蜗和听觉神经。
2.一个振动的物体会使它周围的空气发生振动,振
动的空气到达我们的耳朵,外耳的耳廓把收集到的声音通过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
耳中的听小骨再将振动传到充满液体的内耳,引起液体的振动,液体的振动刺激听觉神经——产生了信号,大脑接受了听觉神经传过来的信号,通过大脑的加工,我们便感受到了声音。
第七课:《保护我们的听力》
1.耳朵是我们的听觉器官,需要精心呵护
2.保护我们听力的方法有:远离噪声、控制物体发声。
小学科学第四单元《我们的身体》知识点整理
第一课:《身体的结构》
1、从外形上看,人的身体一般可以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组成。
2、人体的外部特点可以直接观察,内部特点可以借助一些工具,也可以用看、听、闻、摸的方法感觉。
第二课:《骨骼、关节和肌肉》
1、我们的身体里有一个支架,这就是骨骼。
骨骼支撑着我们的身体,保护着我们的内脏器官,使我们能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
2、人体的活动由骨骼、关节和肌肉共同完成,不同的运动形式,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组合形式也不同。
3、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使我们的骨骼粗壮,肌肉发达,关节灵活。
第三课:《运动起来会怎样(一)》
1、人的呼吸器官有:鼻腔、气管、支气管、肺等。
2、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着气体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
3、肺活量是指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
4、为什么运动时呼吸会加快因为人体运动的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所以呼吸的次数要比平时多,以便呼出和吸入比平时多的气体。
第四课:《运动起来会怎样(二)》
1、人体需要的氧气由肺吸入后进入血液,再由心脏通过血管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同时收集二氧化碳等废物,再排出体外。
2、为什么运动时心跳会加快因为伴随着身体运动量的增加,人需要的氧气增加,心跳也就逐渐加快,以便输出更多的血液来运输氧气。
第五课:《食物在体内的旅行》
1、人体的消化器官主要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和大肠。
食物被食道运输到胃里,在胃里被进一步磨碎和分解,在小肠里被吸收。
2、如果食物在体内消化得好,我们就会吸收更多的营养,为运动、生长提供能量。
第六课:《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
1、口腔是食物消化开始的地方,是由牙齿、舌头、唾液共同完成的。
牙齿有咬碎食物的作用;舌头有搅拌的作用;唾液有湿润食物的作用。
2、牙齿按形状给牙齿分类,可分为门齿、犬齿、臼齿。
门齿有咬断食物作用;犬齿有撕裂食物作用;臼齿有磨碎食物作用。
3、老人们常说“细嚼慢咽”的道理是牙齿将食物磨碎,以利于食物在体内消化。
第七课:《相互协作的人体器官》
1、人的一切活动都需要依靠身体各个器官的协同工作才能完成。
2、我们身体的各部分器官之间有着很密切的关系。